美國國防部「年度中國報告」摘要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VOR 於 2002/07/13 15:16 | |
美國國防部「年度中國報告」摘要 | |
摘要弄完後我再說說我的看法 ---------------- 第一部份﹕簡介 中國近年來主要發展包括﹕ (待續) |
VOR 於 2002/07/13 17:34 | |
Re:美國國防部「年度中國報告」摘要 | |
我已經看完了,但我打字速度不快、報告長達五十幾頁 (分七部份),請各位耐心等待。 ___________ 第二部份﹕中國戰略目標及未來趨勢 •戰略目標 儘管中國領導將注意力放在國家發展上,他們時時刻刻 假如中國捲入一場大規模戰爭,其目標的先後順序極可能 •戰略來源 中國將遠程目標定位為國家發展及維持有利的「勢」, 不過這些原則不該模糊中國在國家發展方面的野心 鄧小平的二十四字戰略方針常被引用﹕「冷靜觀察、 中國認為戰略性模糊(包括戰略阻絕及欺敵) 為影響外國政策 B 安全政策(Security Strategy) 中國雖然認為中美交流有利(主要在貿易及科技方面),同時也 中國似乎相信美國飛彈防禦計劃會影響到其核武的威嚇力, 中國分析家也擔心一旦台海或南海有衝突,解放軍無法處理美軍 除了上述的傳統安全問題外,中國也逐漸意識到其他的國際問題, 中國領導認為軍力能確保中國經濟發展、保護國家利益、和支持 中國發展順序方面的爭論偶爾會浮到台面上(如科索沃戰爭後)。 評估中國的安全政策必須正視一項變數﹕台灣。阻止台灣獨立 除了阻止台灣獨立,中國希望阻止日本的擴張。但中國 此外中國的主要目標為阻止TMD部署、東海和南海的 美國在這些重要的問題中仍維持其中心地位,故中國的 •安全政策的重要趨勢(Key Trends in Security Strategy) 不論台海衝突有什麼結果或中國政權是否改變,以下三種因素 C 軍事戰略 解放軍戰略家已經開始在專業期刊上討論以有限軍力達成 (待續) |
者 於 2002/07/13 17:58 | |
Re:美國國防部「年度中國報告」摘要 | |
Thanks, go on, please |
截稿來逛逛 於 2002/07/13 21:02 | |
Re:美國國防部「年度中國報告」摘要 | |
相關全文可以在美國國防部網站找到。 http://www.dod.gov/news/Jul2002/d20020712china.pdf |
VOR 於 2002/07/14 07:42 | |
Re:美國國防部「年度中國報告」摘要 | |
第三部份 (PRC Military Modernization)有很多有趣的細節, 可用於解放軍軍力的資料印證,基本上是第一部份的詳細解釋。 第四部份為軍事交流(Cooperation betwee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China)。這兩部份我先略過,直接跳到很多人都想看的 第五節。晚點看看我還有沒有精力翻譯剩下的,想現在馬上閱讀 的人請自己看原文。 ------------------------ 儘管陳水扁總統強調不會尋求台獨,北京認為台灣正走向獨立。 在台灣問題上,這十年來中國內部的爭論不斷。一九九六年 •北京壓制台灣的政經選擇(Beijing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ptions for Coercion) 北京發展出一系列非致命的脅迫手法,包括政治外交、經濟、 •北京的軍事選擇 脅迫模式包括而不限於﹕資訊戰、空中及飛彈攻擊, 假如脅迫失敗,北京可能會試圖攻下整個台灣島。此種選擇 •台灣被脅迫所影響的條件(Taiwans Susceptiblity to Coercion) •對付外力介入 B 武力狀況 (Force Posture) •解放海軍武力狀況 •解放軍海空軍的空中武力狀況 •解放軍傳統彈道飛彈部隊狀況 •在台灣戰役中可能使用的軍力 •戰略及戰術奇襲在台海戰役中的影響 •台海軍事的不平衡(Military Imbalances in the Taiwan Strait) –地面部隊﹕中國地面部隊唯一的優勢就是其壓倒性的數量…假如 •該區進行大規模作戰的缺陷 中國攻台是否會成功要看北京克服下列困難的能力﹕ 中國為了改正這些弱點,正在提昇海空能力、增加彈道飛彈、 C 2000到2001期間對台灣嚇阻能力的評估 •台灣國防改革 (VOR按﹕法案內容略) 如果法案實行成功,可增強「民控軍」和減少軍種本位 |
VOR 於 2002/07/14 10:08 | |
Re:美國國防部「年度中國報告」摘要 | |
OK,現在來談談我的看法。(剩下的我懶的再翻,抱歉 ^_^) 這篇報告沒什麼新意,有關中國戰略部份跟蘭德公司、兩千年的 值得注意的有下列幾點﹕ 「奇襲」(Surprise) 這個概念其實自古以來東西方的軍事著作都必 另外就是應該積極研究解放軍奇襲的模式。奇襲不單是指在敵人 台灣自然應該針對這三點做出反制。奇襲再怎麼秘密,都不可能 當然,上面囉哩羅嗦的講了那麼一大段都是「知易行難」的東西。 (待續) |
VOR 於 2002/07/15 09:09 | |
Re:美國國防部「年度中國報告」摘要 | |
2. 值得注意的武器細節和數據 •海軍防空 報告說﹕ Only about twelve of its destroyers and frigates are outfitted with SAM systems; the others are only armed only with AAA and possibly man-portable air defense systems. In addition, PLAN warships lack teh modern air surveillance system and data links required for area air defesne missions. 幾年前就有人提到中共海軍意識到防空方面的缺點而著手 •共軍海軍新船艦 •新潛艇服役 •在「反輻射飛彈發展」部份,報告先提到FT-2000 和 因此許多文章提到的什麼「預警機殺手」已經少量服役 •Su-27 的數量 |
sohonor 於 2002/07/15 15:04 | |
轉貼佳文 | |
2002.07.15 中國時報 從「解放軍軍力報告」看臺海軍事均衡 梅復興
首先,各媒體報導多所強調的台灣海空軍優勢逐漸流失一事,其實並不足奇。蓋在中共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國防預算持續以二位數百分比成長、而其排名全球第二位的實際國防支出更是我國八倍以上(六百五十億vs.七十餘億美元),兩岸軍力的逐年消長乃必然趨勢。基本上解放軍還是要到二○一○年左右才能匯聚較大規模之現代化海空軍兵力(第四代戰機、新型作戰艦艇等),對臺灣暨西太平洋的美軍構成較嚴重的威脅。這一點,基本上與今年國軍「漢光十八號」演習兵棋推演相符。 比較重要的是,中共軍事現代化的屬性、走向與具體作為,尤其是表現在其戰略、用兵思想及作戰準則上的進化,在在彰顯中共正有計劃、有條不紊的轉型其整體國防戰略和戰役指導成一個以「先制震撼、詭詐欺敵、奇襲致勝、速戰速決」為核心的對臺軍事態勢,以配合北京以政治脅迫為目的之「以戰逼和」對臺整體方略。面對此種發展,我方應該積極研擬具體的反制之道,並認真將其落實於兵力整建、準則發展和戰略調整工作。更值得我們省思的是,在戰略思想的開發工作上(包括「境外拒敵作戰」、「戰爭終結」等課題),我國軍方(乃至與整個國家安全體系)進 展迂緩、著力不深,顯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與資源投入。 美國國防部在此次的報告中開宗明義的坦承其對中共之瞭解存在若干落差。即,臺海兩岸雙方之政軍思維與運作、共軍之所謂「無形戰力」(如訓練、後勤、指管能力、特種作戰等)、中共之新興戰法(如彈道飛彈及資訊作戰等)對兩岸軍力均衡之影響。在報告正文當中(尤其因為日前公布的是非機密的版本),也可經常看到美方對關於中共情資不確定的例子,顯示美國對中共軍力及用兵構想等方面之研究仍待加強。有鑑於此,我國軍方應該針對共軍準則發展的情報加強合作交流。據瞭解,軍情局多年來持續蒐集此方面情資頗豐,參謀本部似宜考慮責成(態度趨於保守的)「聯二」(情報次長室)更積極的開放予美方,以有利於臺美雙贏。 在軍事技術議題方面,今年度報告之部分內容亦足提醒、啟發我軍方正視一些系統觀念的重要性。舉例來說,無人飛行載具(UAV)乃是近年來國際間發展最快速的技術之一,此次美國國防部的報告所提中共解放軍對於無人飛行載具之投資與運用狀況,很值得注意。該報告亦指出,共軍正透過籌獲新型之衛星偵察系統、空中預警機、長程無人飛行載具、及超地平線雷達、水下偵測系統等以增強其對西太平洋區域海上目標之掌控能力,並結合引進國外技術發展一套全軍可使用之聯合作戰管理、戰區武器管制與指揮管制系統。中共此發展趨勢,足為我軍方啟示。蓋制海作戰能力主要取決於在遠程廣闊海域準確獲取目標之能量,而非飛彈等武器之絕對射程。也就是說,不是能打多遠,而是能看多遠,才決定武器系統的有效距離。我軍方在擬定未來作戰需求與建軍投資排序時,切須充分融會此一(中共顯然都已逐漸重視的)道理。 今年度的報告對台海安全評析部分,與一九九九年的報告內容相比,因為缺乏細部討論與動態均衡分析,只有對臺灣軍力優缺點之評述較具參考價值。其中尤以下列五點值得注意: 一、國軍亟需加強三軍聯合作戰能力。這不僅事關台灣自身能否將量較小但質較精的部隊藉由統合行動發揮出較高之有效戰力,更會直接影響到在臺海發生嚴重衝突時臺灣軍隊配合美方馳援兵力遂行聯合作 戰(combinedoperations)之可行性。對美臺雙方來說,都極為重要 。 二、臺灣的飛彈防禦能力微不足道。美國國防部官員其實十分關切台灣近兩年來對於增強反飛彈戰力計劃遲滯不前的態度。我軍方應該透過適當溝通管道向美方詳盡說明在此方面的建軍構想。 三、陸軍對於建立專業士官制度,仍力有未逮。美國國防部的報告雖未深入分析,但部分美軍方人士私下討論時卻顯然認為台灣陸軍確實需要進一步精簡,,以更有效集中運 用現有士官人力資源。 四、海軍同時執行多重任務的能力不足。海軍顯然需要檢討其各級訓練課表以及綜合訓練、協同作戰演訓之設計、程序與模擬實際作戰狀況的真切性。當然,加強訓練除了更積極的領導作為以外,尚需要資源配合。在合理的範圍內,國防部應與參謀本部協調,設法在來年的作業維持預算中適度增加訓練經費之比重。 五、空軍人員(尤其飛行員)工作量可能過於沉重,而且飛行訓練仍僅著重防禦性制空作戰,其他戰術訓練精進顯然仍嫌不足。筆者曾與美方人士交換意見,蓋認為台灣空軍飛行員基礎飛行課目與視距內空戰戰術雖多能掌握,且年度飛行時數也大致能達到北約標準。但在新一代戰機陸續成軍後,偵測系統性能與武器射程均大幅增加,操作複雜性亦提高,然而我戰鬥機飛行員卻因種種因素始終未能就高級戰術課目訓練獲得顯著精進。針對此問題,空軍可委派一位高級長官(如副總司令級者)責成並授權予空軍作戰司令部配合作戰署督導各作戰聯隊修訂訓練計劃並確實追蹤執行成效。參謀本部也應該重視並大力 支持、 推動此一對持續確保我國空優至關重要的工作。 (作者為「臺海軍情研析中心」TDReview.com執行長) |
cchs(otway) 於 2002/07/15 22:44 | |
Re:美國國防部「年度中國報告」摘要 | |
我至今看完約1,500本中華民國出版的軍事著作, 其中95%是翻譯國外原著作品, 真正有原創性而且具啟蒙性質的國內軍事著作寥寥無幾, 從數量龐大的軍方內部著作中, 還看不見RMA in ROC該有的成效. VOR及梅復興的專業評論指出現階段國軍架構缺陷所在, 因為沒有閱讀到現役總司令級以上將領的報告, 所以, 很難知道軍方領導階層是否已經有解決之道?? 蘇紫雲提出[境外決戰]引發喧嘩爭議; 林宗達研究解放軍的著作只限於敵情軍備資料報告, 除了明顯引發政爭之外, 都沒有沒有多大參考價值. 唐飛在立法院國防部年度報告中的主戰武器數量, 可以讓具備軍事專業素養者反推出概略的國軍作戰思想組織. 美國國防部「年度中國報告」畢竟不是為台灣而寫, 是為美國所為, 中華民國91年度國防報告書至今未有面世的訊息, 否則兩相對照, 應該有些分析結果. 反彈道飛彈或巡弋飛彈的有效作法, 可能是特種部隊深入敵後打擊敵人二砲部隊, 將戰場轉移至敵境內, 使解放軍無法有效發揚飛彈飽和攻擊. 因此, 台灣需要實施這種主動防禦作戰所需的軍備, 若是等到解放軍奇襲成功, 那等於是韓戰翻版! 當年美軍8軍團的釜山防衛圈與仁川登陸都可能無法運用於台灣, 小說[台灣的最後一夜]內荒誕不經的陳述, 可能成為先知的預言..... 英法軍根深柢固的陣地戰思想, 在1940年後屢敗於德軍機動戰思想. 直到1944.06在美軍海空共同參與下地面部隊以牙還牙, 使德軍反陷於陣地戰防禦模式中, 在東西兩戰線夾攻下崩潰. 越戰武元甲掌握美軍戰略思想, 以游擊戰反制機動垂直作戰, 雖然北越軍民傷亡慘重, 終於讓胡志明取得政治勝利. 1991年美國協助科威特復國, 卻在1993年索馬利亞; 1999年南斯拉夫; 2001年阿富汗等地, 讓盟邦軍民陷入永無寧日.... 根據中國朝代興替的歷史經驗, 北京堅持政治上一個中國的內涵, 就是內戰模式的持續, DDP在軍事上想要國際問題化, CCP卻想盡手段要國內化, 最後只有在經貿上較量. 問題是那一邊政權會因為輸不起而發動戰爭??? 國軍長期習慣於國共內戰模式 加上1958年後大多數沒見識過解放軍活人模樣 1988年台灣民主化後因為反戰勢力壯大 因此台獨勢力公開宣揚獨立 這很類似英國與北愛爾蘭的關係 如果兩岸關係逐漸正常化 就PRC而言 Taiwan(北京不承認1950年後的ROC)就像加拿大安大略省 兩德模式可以是解決僵局的方法 而KMT的邦聯模式顯然是繼承大陸時期的模式 嚴家其提出聯邦論時被CCP政治迫害 因此兩岸在1980~88年的和平統一勢力在1989.06.04後宣告失敗 1992年李登輝任總統後 KMT內部分裂加劇 1993年新黨及2000年PFP都是1950~2002年KMT的舊勢力組合 對大陸民眾持友好 與CCP是世仇 DDP則成為CCP; PFP; NKMT的共同敵人. 國軍職業軍人思想產生嚴重錯亂也是根源於時局變化, 當領袖與國家主義三足鼎立時,責任與榮譽如何認定? PRC也面臨CCP受到新興政治經貿勢力挑戰的考驗, 類似ROC蔣經國時代威權統合體制遭受內憂外患, 解放軍經歷兩次裁軍, 然後兩岸因政治差異進行軍備競賽, 就像Eric Hobsbawm所評論 世界進入革命(1789~1848);資本(1848~1875);帝國(1875~1914);極端(1914~1991)的年代, 亞洲如今也很類似. 軍隊國家化是由民族國家利益應該超越政黨利益而來, 軍人有選擇黨派的權利, 只是要區別清楚黨國差異, 否則歐洲法西斯制度就會死灰復燃 . 嗯, 離題太遠了!! Tea time coming..... |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