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政策
回 覆 | 返 回 |
歡喜臺灣兄 於 2001/03/21 12:33 | |
勞動者政策 | |
歡喜臺灣兄 於 2000年05月28日 03時02分 發表內容: 勞動者政策黑皮書 對一個現代化的國家而言﹐勞力、資本及生產科技是該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三項基本要元﹒其中優質的勞動力更是首要之關鍵﹒縱觀今日臺灣經濟上的奇蹟﹐過去那批致力於生產製造的勞工朋友們實在居功偉大﹒隨著本土產業結構的變遷﹐以往勞力密集的工業型態逐漸轉變成資本及技術密集的現代產業﹐未來更有以服務業為 【勞動力市場101: 失業率的估量與實質薪資的決定】 近來許多產經新聞的報導時常提及國內高失業率的時代即將來臨 ﹐亦有不少經濟學者對此深表憂慮﹒然而社會大眾對『失業率』和『實質薪資』這類的觀念卻沒有充足的認知﹒因此在下文中﹐筆者將以淺易明白的表列及陳述來提供有關勞力市場運作的基礎經濟學概念與定義﹒ •何謂『失業率』﹖ Ⅰ 關於失業率的基本經濟學名詞與定義﹕
Ⅱ失業型態的區分與特徵﹕在經濟學研究的範疇內﹐失業的型態被區分歸併為三類﹒ (1)摩擦或間斷性失業(frictional unemployment)→所謂摩擦性失業指的是勞動市場內正常性人事異動所引起的失業﹐這問題主要來自勞力供給者即勞工本身﹒如剛從學校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或自願離職者﹐他們在那段求職中的待業期便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2)結構性失業(structural unemployment)→此種失業主要是由於產業結構的變動﹐廠商因此外移或轉型而降低對密集勞力的需求甚至解僱原有的勞工﹐造成他們轉業和失業的窘迫﹒經濟學者常把摩擦性和結構性失業統合稱為『自然性失業』意指短期政策對此類失業問題的解決難有立竿見影之效﹒近五十年來﹐歐美工業國家都曾 (3)循環或週期性失業(cyclical unemployment)→週期性失業主要與經濟景氣的循環(business cycle)有關﹒景氣活絡時﹐週期性失業率便降低﹔但當景氣蕭條時﹐失業率則大幅昇高﹒值得各位注意的是﹐失業率一向是世界各國衡量經濟景氣與生活水準的重大指標﹐鮮少先進國家的決策者會單純地以金融股票市場的活絡來對該 Ⅲ失業率普查的潛在困難﹕根據行政院主計處與勞委會所公佈的資料﹐國內目前的失業率連創歷史新高﹐不久將達到3%的警戒點﹒但政府單位對失業率調查與估量卻存有不少技術上的困難﹐時常導致對實際失業率的低估﹒以電話和問卷調查為例﹐民眾為顧及顏面而隱瞞失業的情況時有所聞﹐甚至連在學的工讀生都有可能被算入
所謂勞動﹐就是勞工為生產目的所提供之勞務﹐而工資即是這種勞務的報酬﹒民眾則利用這份報酬收入來維持日常生計並透過消費的行為將其納入整體經濟循環的一部份﹒然而勞動者工資的高漲並不一定代表著他們消費購買能力的提昇﹐特別是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高名義工資報酬率無非是反映出勞動市場對通貨物價的機動性 【國民黨的外勞政策﹕謬誤的主張與管理執行上的嚴重缺失】 一、連戰欲引入中國勞工之荒謬主張 i 勞力輸出國和勞力引進國之間存在著一種推與拉(push and pull)的關係﹐假使完全開放自由流通的門閘﹐勞力的移動將持續不斷直到兩國的工資給付達相同之水準時﹒這即是經濟學中所稱的『工資均等效應』(wage equalization effect)﹒在這種經濟效應的作用下﹐冒然引入中國的勞工﹐一方面必對臺灣本土勞力的MPL及工資報酬造成擠壓排除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卻替中國舒解了龐大的下崗人口壓力﹒倘若這個政策真的被付諸實施﹐其嚴重後果將難以想像﹗ ii 舉電腦工程師這個職業為例﹐其就業市場的運行一直遵循著所謂的『蛛網模式』(Cobweb Model)﹒在此一特殊的模式中﹐勞力供需之間的關係不再是傳統的靜態平衡﹐而是一種新型式的動態平衡﹐工資與就業人口的平衡點隨著時間構成一個如同蜘蛛網般的型態﹒意謂此市場內勞力的供給往往短暫地遲延並尾隨在企業對勞動力需求增強之後﹐這主因在於一個專業人材的養成需要較長的時間﹒換言之﹐當國內目前所有年輕、高學歷的勞動力一窩蜂擠向園區之際﹐臺灣高科技產業短缺人材的現象自然不會持續太久﹒ iii 近年來在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下﹐加上921震災後的失業人口﹐國內就業市場的壓力與負擔一直是相當沉重﹒此時若恣意增加外勞的人數﹐將無可避免地對勞動力市場的分配造成嚴重的干擾﹒再者﹐臺灣高科技產業能享有今日的榮景應歸功於所有民眾過去的努力﹐提供業主賦稅上的補貼及創造優質的投資設廠環境﹒此刻國家決策者卻高談開放白領外勞的引進似乎讓人深感詫異而唐突﹒ 二、現有外勞管理上的重大缺憾 (1)建構全國外籍勞工專屬的資訊系統﹕利用外勞工作IC卡的核發與建檔來充分掌握外勞在臺工作和生活的動態資訊﹐若有傳染病或違反法規的情事發生應即刻強制遣返﹒另外在外勞申請入境之前﹐良民證明與健康檢疫報告的檔案整編則是一道防患未然的關卡﹒ (2)外勞保證金制度之建立﹕依據勞委會本身的統計﹐在這三十餘萬的外勞中就有3~4%發生潛逃及逾期不歸的現象﹐而這些非法外勞追蹤與遣返的花費卻落在本國納稅人的身上﹐此實有違公平正義的基本社會原則﹒因此筆者主張政府除了需加重對非法僱主的處罰外﹐更應積極推動外勞保證金的措施﹒規定僱主按所僱佣外勞的人數繳納定額的保證金﹐並由僱主本身承擔起外勞管理的部份責任﹒所僱外勞若有潛逃﹐便沒收或扣除其所繳納之部份保證金當作外勞遣返的費用﹒至於保證金所茲生的利息則做為外勞在臺發生緊急危難時﹐聯絡和臨時安置的經費來源﹒ 【結論】 其實﹐一個成功的政策完全繫於為政者對法令認真執行的決心與毅力﹐絕非好大喜功的政客式主張﹒這五十年來﹐國民黨已經充分證明了它的無能及短視﹐但卻利用民眾的無知來苟延殘喘﹒如今它正面臨著全體臺灣人的挑戰﹐吾人深信它那半個世紀來的謊言將不攻自破…
國民黨主政長期以來的經濟施政理念 新政府理應不必再有過去的舊包袱才是 不成熟意見胡亂貼上望開欄者與版老大海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