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木圖會議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aga 於 2002/06/23 17:07 | |
阿拉木圖會議 | |
六月四日,在阿拉木圖召開第一屆亞洲互動及信任會議。會上, 普丁並未成功促成印巴領袖舉行雙邊會談。而阿拉木圖會議上則通過阿拉木圖決議及宣言,其內容主要為,掃除恐怖主義及促進文明之間的對話。 在阿拉木圖會上,各國領袖分別闡述自身觀點。例如:江叔指出,非常期盼印巴雙方能以和平方式解決衝突,並共同打造共同的家。隨後,江叔又稱,東土耳其斯坦的分離勢力也是恐怖份子,因此打擊東土耳其斯坦恐怖份子應是國際反恐行動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普丁發言指出,恐怖主義的根源在於貧困及落後,以及開發與開發中國家之間的差距。穆沙拉夫則稱,衝突的根源在於屈辱與不受他人尊重。他又說,巴基斯坦想要對話,但別人不給機會;文明之間的對話非常重要。外界解讀認為,此顯示巴基斯坦準備無條件與印度舉行談判。不過,印度總理瓦杰帕伊對此則無動於衷,只在會上提到發展與他國的經濟關係。至於其他國家,也都分別陳述自己的問題,使得對話並無共同焦點,其中包括:亞塞拜然及亞美尼亞,以色列與巴勒斯坦。 會後, 普丁則分別會見印巴領袖,但仍無法讓兩國同意舉行雙邊會談。普丁僅稱,雙方能來阿拉木圖,即深具意義。 普丁調解印巴衝突的任務在某種程度上也受到西方的寄望。而亞洲互動及信任會議雖號稱,與會國家乃涵蓋世界三十億人口及擁有百分之四十的石油,但因與會者的歧異太深,無共同的態度及想法,所以難以與歐安會相提並論。例如,印巴衝突即係典型的兩個不同文化的衝突,彼此各說各話,誰也不願聽他方的想法。 印巴衝突導因於喀什米爾。自一九七二年戰爭後所確立的邊界中,印度控制喀什米爾百分之四十五領土,巴基斯坦控制約百分之三十五,中國控制百分之二十。巴基斯坦主張,喀什米爾有權自決及舉行公投,因當地回教徒佔多數。印度則主張國家領土完整,並要求防止巴基斯坦恐怖份子侵入喀什米爾。 由於印巴都擁有核彈,根據美中情局估計,若發生核戰,將有一千二百萬人死亡,七百萬人受傷,而周邊國家也將受到波及。 普丁總統的任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而普丁的調解動作事實上並不只代表俄羅斯,其背後也是世界其他強權的想法。不久前,俄羅斯才與歐盟、北約及美國舉行領袖高峰會。 俄其實並無充當調人的資格。莫斯科與印度有軍事技術合作關係。而俄也沒有什麼籌碼可施壓印度或巴基斯坦。至於中國與巴基斯坦關係較密切,但運作籌碼也不多。西方還懷疑北京轉移飛彈技術給巴基斯坦。但即使如此,巴基斯坦仍非中國的傀儡。 美國則注意到上述情況,而決定自行派遣代表分別前往印巴,並且對普丁的努力能否達成目標,表示懷疑。事實上,美國想將俄軍火業自印度逐出。不過,俄調解態度仍採取奧林匹克原則,志在參加,並稱越多國家給予印巴壓力,則越可能有成果。 美國的運作籌碼實際上也不會比俄多出很多。美除不願施壓印度外,也想取得巴基斯坦繼續支持在阿富汗的反恐軍事行動。而開打則希望反恐焦點能夠趕緊轉移到印巴衝突,能夠稍微喘口氣。在此情況下,世界各國僅能期待印巴只是假裝開打,而實際上不願將邊境衝突擴大為戰爭。 美國國務院附屬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哈菲斯.馬立克對印巴衝突的看法。 其指出,印巴衝突的局勢相當緊張,有發生武裝衝突的可能。而此給予俄羅斯調解衝突的可能性。正如蘇聯時期俄羅斯與印度有特殊的關係。俄羅斯對巴基斯坦則無特別的影響力。在此情況下,普丁總統可運用關係,一方面向印度喊話,而另一方面安慰巴基斯坦。馬教授稱,若發生戰爭,則先開戰一方應該會是來自印度。印度想藉這次的機會好好教訓巴基斯坦。印度認為,巴基斯坦操縱喀什米爾境內的恐怖份子,這次一定要做個了結。此外,印度也希望巴基斯坦能拒絕對喀什米爾的主張,不過,巴基斯坦並不就範。 馬教授也認為,假使俄美合手,則可恢復印巴之間的對話,而找到解決之道。 其他學者專家談論印巴衝突: 俄科學院遠東所巴基斯坦組副組長弗拉基米爾.馬斯卡延科認為,局勢非常複雜,但印巴分別擁有核武,反而使雙方不敢輕舉妄動,而能相互牽制。阿拉木圖會議展現俄羅斯的積極作為,想調解印巴衝突。他認為,經濟因素將緩和彼此的衝突。五月三十日,土庫曼與巴基斯坦簽約建造經由阿富汗及巴基斯坦港口的瓦斯管工程協議。此對印度有利。 目前的問題在於,印巴都不願妥協,而印度也拒絕任何形式的調解。現較令人擔憂的跡象為,巴基斯坦將原先駐阿富汗部隊調往喀什米爾。而塔里班及開打也希望焦點能轉移到喀什米爾。此外,印巴兩國內政也相當沉重。 他認為,解決喀什米爾的最簡單方式為,承認印巴所控制的喀什米爾界線為國界。換言之,以法律方式界定既有的控制區。 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安德烈.皮揚特科夫斯基認為,發生核戰的可能性只是假設性質的問題。不過,若真的發生將是災難,特別是對巴基斯坦。目前的決定因素在於,印度是否願意犧牲數千萬人的生命,以獲得殲滅巴基斯坦作為一個國家存在的勝利。 卡內基中心研究員阿列克謝.馬拉深科也認為,發生核戰的可能性不高。 戰略研究所所長葉夫格尼.庫若金認為,不可忽視印巴很可能發生核戰。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必須研擬一套共同的立場,因應印巴衝突,防止衝突擴大。G8在此也應扮演重要角色。若發生核戰,受害最重將是巴基斯坦。而且,輻射污染也會波及國協。周邊國家,如阿富汗及伊朗也會受到來自巴基斯坦難民的影響,隨後又波及至國協。換言之,將出現無法控制的連鎖反應,造成該區不穩。 國際關係學院學者指出,印巴雖有核彈,但都沒有反飛彈防禦系統,因此反而使一方忌憚他方的核彈,而獲平衡。俄中都無力影響印巴兩國。解決問題的金鑰匙在美國手上,一切都將視美印談判的結果而定。 不過,這次印度不願失取天賜良機,想以軍事政治手段解決喀什米爾問題。印度的激進主義自八Ο年代末開始抬頭,而且在一九九八年透過與他黨結盟而取得政權。不過,瓦杰帕伊所代表的政黨仍只在意識型態上持激進立場,而實際政治上則未必如此。 |
aga 於 2002/06/23 17:18 | |
Re:阿拉木圖會議 | |
其他有關阿拉木圖舉行的亞洲互動及信任措施首屆會議之資料 第一屆亞洲互動及信任措施會議於哈薩克阿拉木圖舉行,本質上乃開啟了另一國際俱樂部。該會討論議題之廣泛,可從與會國家數目見之。與會國達十六國,其中包括:俄、中、印、巴基斯坦、土耳其、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以上國家乃由元首與會)、亞塞拜然、阿富汗、埃及、以色列、伊朗、蒙古、烏茲別克、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陣線等。日本、美國及澳洲則為觀察員。 亞洲互動及信任措施會議的點子係一九九二年由哈薩克總統納札巴耶夫於第四十七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目的在結合亞洲國家力量,以研擬出解決亞洲主要問題的機制及確保其安全。 本屆會議主要問題為,調解印巴衝突,避免雙方的邊界衝突會擴大為戰爭。由於普丁總統提出願充當調解印巴衝突的中間人,頗受外界訝異。不過,印度已表明無意在阿拉木圖會議期間,與巴基斯坦方面舉行雙邊會談,除非後者能履行諾言,結束在喀什米爾境內的伊斯蘭戰士活動。 事實上, 毋須誇大俄提議充當調人的重要性。第一、歐盟及美國早已派遣和平使者前往南亞,而俄外交部長伊格爾.伊凡諾夫也說,俄方行動乃係往相同方向的平行運作。而且,對於提出具體的措施,俄羅斯也認為仍嫌過早。此外,半年前,巴基斯坦領袖穆沙拉夫將軍也曾派出特別代表,前往莫斯科試探俄羅斯對印巴衝突的看法。不過,並無顯著成果。俄副外長安納托利亞.沙巴諾夫也在阿拉木圖會議前夕前往巴基斯坦。然而,此行早已排定,且會談內容與印巴衝突並無關係。因此,俄外交對調解印巴衝突的作為仍屬有限。 巴基斯坦也積極派員前往歐美各國尋求支持。例如,提議意大利擔任調解印巴衝突的仲裁者。而印度則較在乎與阿拉木圖會議與會者發展密切的雙邊關係。例如,印度總理瓦爵帕依即在阿拉木圖會議前,抵達哈薩克訪問。哈薩克納總統稱,有印度的參與,將提升該會的意義。而瓦總理稱,印度願投資哈薩克石油業,正如印度投資俄的庫頁島油田。 正當印巴在拉木圖搞外交,聯合國認為戰爭有可能一觸即發,故逐漸撤回在印巴的派駐人員。不過,俄外交部則未採取相似的緊急措施,認雙方的衝突侷限在邊境衝突區而已。 亞洲各國領袖決定在本次會議上測試彼此的信任,但也不允許發生核戰。而阿拉木圖會議則被視為某種亞洲式的歐安會。 本屆會議的主要目標則在試圖以和平方式調解印巴衝突。不過,成效至今仍然有限。 原先江叔還在考慮是否參加本會,但後來還成為最早抵達阿拉木圖的與會國領袖之一。除江叔外,普丁總統也被視為本次會議的主角。 印巴領袖雖在阿拉木圖會前,即分別先至塔吉克及哈薩克訪問,但從他們的雙邊會談內容中,可見印巴衝突問題仍將待阿拉木圖會議上處理。換言之,在阿拉木圖會議前的巴基斯坦與塔吉克,以及印度與哈薩克的雙邊關係,仍係以經濟議題為限。 根據俄外交部的看法,普丁仍存成功說服印度及巴基斯坦領袖展開雙邊會談的希望。不過,印巴領袖則以重述自身對喀什米爾的主要方針,作為回應。而且,印度對於和巴基斯坦和解的意願特別低。 |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