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盜 於 2000/11/30 19:52
發表內容: 地地戰朮彈道導彈子彈藥的拋撒方法有多種,但歸納起來大體上可分為三種類型,即無動力自卸式拋撒、無動力離心式拋撒和動力拋撒。
1.無動力自卸式拋撒 其特點是,子彈藥不直接與母彈基體相連,它只按照設計的排列方式,圍繞母彈彈體縱軸裝在戰斗部的整流罩內,當導彈起飛后,達到預定高度、預定速度、預定傾角時,發動機關機并以慣性繼續飛至預定的子彈藥拋撒位置,這時導彈(即母彈)戰斗部外邊的整流罩(即子彈藥的保護殼)打開,并作減速飛行,子彈藥在自身慣性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從母彈的戰斗部中被拋撒出來,并以慣性高速地飛向目標。采用自卸式拋撒的子彈藥,一般不是靠其戰斗部的裝藥爆炸摧毀目標,而是靠高密度材料(鎢或貧化鈾)制造的戰斗部以高速度的巨大動能摧毀目標。這種子彈藥的拋撒是一次性拋撒(即自卸式拋撒),拋撒的子彈藥的分布形狀無法控制。
2.無動力離心式拋撒 其特點是,子彈藥與母彈的基體相連,拋撒時,子彈藥靠母彈繞彈體縱軸旋轉,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從母彈戰斗部中被甩出來(即拋撒出來)。這就要求母彈在繞其縱軸旋轉時,必須要有足夠的旋轉速度,這樣就需要在母彈上加裝助旋裝置,從而導致導彈系統重量的增加,這在導彈設計中是不可取的,而且子彈藥被拋撒出來后,子彈藥的分布形狀也無法控制。因此這種拋撒方式對導彈來說,實際上是不適用的。這里不再贅述。
3.帶動力的拋撒系統 這是目前和今后,用于攜帶子母戰斗部的地地彈道導彈選用的和最有發展前途的子彈藥拋撒系統。該拋撒系統的特點是,每顆子彈藥都帶有一個彈射用的動力裝置(即加壓彈射裝置),子彈藥,既要按一定規律排列安裝在導彈戰斗部內,又要通過拋撒裝置與母彈基體相連。子彈藥是在外加動力的作用下,從母彈戰斗部中被拋撒出來的。這種拋撒方式又可分為后向拋撒、前向拋撒和徑向拋撒等方式。當裝有子彈藥的彈射系統加壓時,子彈藥就沿著母彈縱軸方向,有序地從母彈戰斗部內被彈射拋撒出去。拋撒后,子彈藥的飛行狀態靠子彈藥上的十字型彈翼和尾翼控制。
這里以美軍現役的ATACMS陸軍地地戰朮彈道導彈的子母戰斗部的帶動力拋撒系統為例作個說明。
該系統是一種后向拋撒系統,它由發射管支撐體(一金屬園筒)、發射管、發射管與支撐體連接件、發射管控制杆(鉸鏈連接)、棘輪爪、作動機構、活塞管、點火導線、熱氣發生器、活塞、活塞杆前平板、氣體發生器、棘輪裝置、作動器連杆(園柱形)圓形基座等部分組成。每一個發射管裝一枚子彈藥,其子彈藥可以是帶制導的,也可以是不帶制導的,但是,這種拋撒系統大多被用作帶制導子彈藥的導彈子母戰斗部的拋撒系統。一般一枚導彈的戰斗部可裝2-3組子導彈發射管,每組發射管的管數,可根據母彈戰斗部的直徑和子彈藥的直徑大小確定。發射管的縱軸,在子彈藥處于非拋撒狀態時,它與母彈的縱軸是平行的,當子彈藥處于待拋撒或拋撒狀態時,發射管的縱軸與母彈縱軸之間的夾角,最小不能小于13°。子彈藥的拋撒是由母彈彈上攜帶的微機自動控制的,它可以單發拋撒,也可一組子彈藥以齊射方式拋撒。不過,以齊射方式拋撒時,要注意盡量減少拋撒動作對母彈正常飛行的影響。子彈藥離開發射管后,其彈翼、尾翼展開。拋撒時,子彈藥的速度矢量要與母彈頭錐局部氣流的速度矢量平行。由于母彈在飛行中,頭錐周圍會產生很強的激波層,因此,子彈藥開始拋撒時,其初速度,要足以能從母彈前端激波層影響的范圍內飛出去,而且要不影響母彈的正常飛行。子彈藥在被拋撒出來后,要進行初始姿態控制,要使子彈藥在各自的飛行軌跡上穩定飛行,以免子彈藥與子彈藥之間,子彈藥與母彈之間發生相互碰撞。子彈藥從母彈中被拋撒出來后,降落方式主要有兩種,即垂直降落和滑翔式降落。
垂直降落:即當母彈飛至目標區上空時,帶制導的子彈藥,從母彈戰斗部內被拋撒出來后,以降落傘或其它裝置減速,同時以垂直下降彈道飛向目標。垂直降落方式,在一般情況下,子彈藥的分布圖形是個中心園。
滑翔式降落:(主要用于帶尋的器的子彈藥)即在母彈飛到目標區上空的預定位置和預定時間內,子彈藥從母彈的戰斗部中被拋撒出來后,繼續向目標區作滑行飛行(一般滑行約5公里左右),并在滑行的同時,子彈藥上的尋的器啟動,開始探測目標,一旦發現目標,子彈藥會作几乎與目標垂直的機動飛行,飛向目標并對目標發起攻擊。
中國國防信息中心
--------------------------------------------------------------------------------
小滬尾 於 2000/11/30 21:05
發表內容:
1。上面的例子﹐精確來說﹐是指ATACMS的ATACMS Block II/ Brilliant Anti-armor
Technology (BAT) 彈種﹐而非泛指ATACMS﹗
2。ATACMS (BAT)型是杆式次彈頭﹐只採取滑翔式降落﹗
至於上面敘述“採取降落傘或其它裝置減速,同時以垂直下降彈道飛向目標﹗”
減速裝置﹐當然是有﹐絕對不是用降落傘﹗所以這是不精確及不正確的敘述﹗
3。最重點﹗ATACMS(BAT)是有末端導引裝置﹐用以攻擊移動的裝甲目標群﹐至於要
用來引申可精確投擲跑道破壞彈﹐還是錯誤的演申﹗
--------------------------------------------------------------------------------
強盜 於 2000/11/30 22:28
發表內容:
(1)ATACMS的子彈藥(子導彈)拋撒系統是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划局的"突擊破壞者"計划的一環,是為多種地地戰朮彈道導彈設計的。
(2)ATACMS (BAT)型也采用垂直降落方式.。
子彈藥滑翔式降落的優點是子彈藥的飛行路線比較長,其尋的器有足夠的時間,對目標區進行掃描探測。
缺陷是子彈藥的分布圖形不易控制,且容易漏掉目標,對目標密度的變化比較敏感。
當ATACMS(BAT)型采用垂直降落方式時子彈藥的拋撒高度一般在1000米左右,子彈藥上的尋的器,開始搜索目標的高度一般為500米左右。(拋撒高度越高,子彈藥上的尋的器掃描范圍就越寬,在搜索區域內探測到目標的概率就越大。但實際上,拋撒高度和尋的器探測范圍將受目標區上空氣象條件的制約。)
這種垂直降落拋撒方式,子彈藥的分布圖形可控制,目標密度的變化對子彈藥的殺傷效果影響不大,且不易受假目標的干擾。
(2)這種系統是采用發射管發射子彈藥,其子彈藥可以是帶制導的,也可以是不帶制導的。發射管的直徑是由杆式子彈藥的直徑而定。
這些系統原理是專為發射杆式子彈藥而定,只要是杆式子彈藥就可以利用這種原理的系統發射。
--------------------------------------------------------------------------------
小滬尾 於 2000/11/30 23:18
發表內容:
ATACMS(BAT)
垂直降落﹐可以﹗
沒有配備那種“跑道感測器”﹐打得中跑道﹖
非常可疑﹗
--------------------------------------------------------------------------------
SANJYSAN 於 2000/12/03 12:13
發表內容:
「次彈械垂直傘降」是一種非常尖端的技術。
關鍵在於任何飛彈的母彈體本身必有一極高的橫向速度。彈道飛彈一般傾角約30度出頭。理論上可達成最遠彈道的拋射角是45度,但那是不考慮空氣阻力等大氣環境的狀況下,因此一般彈道飛彈除非使用會縮短射程的大傾角高彈道射擊,否則都是以並不大的傾角攻擊目標,故而橫向速度都非常高。(高彈道射擊時終端傾角可達70度,也不是垂直攻擊目標)
ATACMS射程100浬,終端速度3馬赫,因此不管次彈械是不是用垂直降落,任何次彈械的灑佈面投影絕不可能是圓形,而是呈現一長橢圓的「環」型,也可能是長條帶狀(依灑佈方式而有不同)。這是物理問題,除非發明一個什麼慣性消除器來消除母彈本身的慣性,否則沒有投影是圓形的事。證據隨處可見,不講高速飛彈,即使是由一架穩定航道行型的低速運輸機拋擲的「垂直降落」傘兵群,其降落分佈也是呈一條帶狀。更別提數馬赫的飛彈了。
「垂直降落方式,在一般情況下,子彈藥的分布圖形是個中心園。」這是一個錯誤的推論,那只是簡單的用來分析次彈械灑佈密度的簡化方法。或者也可能是另一個狀況,就是單一飛彈灑佈的次彈械的真正投影其實一般不會是實心圓,通常會是一個「環」。可能有些人在翻譯文章時弄錯了。
又BAT的所謂「垂直降落」,應該是延長滯空時間以及調整尋標器的方向以方便搜索目標。BAT自備動力,找到目標後有自己的彈道。
--------------------------------------------------------------------------------
小滬尾 於 2000/12/03 12:32
發表內容:
S兄
完全認同老兄對SSM的次彈頭投射分佈的看法﹗
其實蘭德公司在1999年有篇對SSM使用次彈頭攻擊的分析﹐採用圓形並均勻分佈﹐應
是非常不正確的方式﹗
http://www.rand.org/publications/MR/MR1028/
因為個人認為圓形分佈的攻擊效果不受發射位置影響﹐但橢圓分佈的攻擊效果非常
可能受發射位置影響﹗
另外﹐ATACMS/BAT應該是無推進動力﹐還是靠原有的慣性來滑行吧。
順便請教一下﹐BAT的終端速度會不會約在1馬赫左右﹖
--------------------------------------------------------------------------------
強盜 於 2000/12/04 12:20
發表內容:
以運輸機拋擲的「垂直降落」傘兵群來比喻彈道飛彈抛擲子彈是個錯誤的比喻。
因爲傘兵祇能從運輸機的一個固定艙門口按先後次序跳下,再加上運輸機均速前進,傘兵在空中的撒布壯本身就是一條帶壯,再加上飛機本身的慣性是在每個傘兵身上都有,其降落分佈自然也是呈一條帶狀。
而彈道飛彈保持形狀抛擲子彈本身就是把按圓形排列的子彈同時拋撒出去,不是一個個從固定的方位抛出的。而母彈本身的慣性在每個子彈身上都存在,再加上用降落傘或其它裝置減速,以垂直下降彈道飛向目標,自然在一般情況下,子彈藥的分布圖形是個圓。
BAT的延長滯空時間以及調整尋標器的方向以方便搜索目標是採用滑翔式降落方式,滯空時間更長,搜索範圍更廣。
--------------------------------------------------------------------------------
SANJYSAN 於 2000/12/08 17:34
發表內容:
to 強盜:
集束彈頭在拋擲次彈械的時候,方法大致可分兩種:
1、由彈體縱軸往四周投射
基本上這是炸開外殼,由彈心的推進藥將次彈械推出去。也有變形的方法,即龍捲風帶的一種跑道破壞次彈械是往兩側發射。此時的次彈械發射便是一次性的。此法優點是攻擊面積密集,缺點是在高速環境下會嚴重影響載具本體的氣動環境。
2、由彈體尾端推出
這是在母載具彈頭放置推動藥,將次彈械從尾端推出,這就會產生投射時間的差距,形成帶狀的灑佈投影形狀。此法優點是減少氣動
干擾的影響。
通常在低速灑佈次彈械時會採用第一種方法,高速時則採用第二種方法。如戰斧等次音速飛彈,或是空投集束炸彈,甚至是機載灑佈裝置等多半用這種方法灑佈次彈械,至於高速武器例如彈道飛彈,則多半採用從後推出的方法。
請重新審視你最初貼的文章中的這段話:
這里以美軍現役的ATACMS陸軍地地戰朮彈道導彈的子母戰斗部的帶動力拋撒系統為例作個說明。該系統是一種后向拋撒系統。
請注意「后向」這兩個字。
--------------------------------------------------------------------------------
強盜 於 2000/12/09 10:14
發表內容:
RE:SANJYSAN
你的資料沒有我的原文詳細。
先看我的原文這段話:
“3.帶動力的拋撒系統 這是目前和今后,用于攜帶子母戰斗部的地地彈道導彈選用的和最有發展前途的子彈藥拋撒系統。該拋撒系統的特點是,每顆子彈藥都帶有一個彈射用的動力裝置(即加壓彈射裝置),子彈藥,既要按一定規律排列安裝在導彈戰斗部內,又要通過拋撒裝置與母彈基體相連。子彈藥是在外加動力的作用下,從母彈戰斗部中被拋撒出來的。這種拋撒方式又可分為后向拋撒、前向拋撒和徑向拋撒等方式”
你說的“1、由彈體縱軸往四周投射”便是我的文中說的徑向拋撒方式。
我的原文資料已經以ATACMS的子母戰斗部的帶動力拋撒系統為例把后向拋撒系統的原理講的非常清楚了。
“子彈藥的拋撒是由母彈彈上攜帶的微機自動控制的,它可以單發拋撒,也可一組子彈藥以齊射方式拋撒。不過,以齊射方式拋撒時,要注意盡量減少拋撒動作對母彈正常飛行的影響。”
這就説明后向拋撒也採用齊射方式拋撒。單發拋撒時才會產生投射時間的差距。
最後說一下,這並不是什麽高尖端技術。美軍早期的T-22地地戰朮彈道導彈便是採用這種后向拋撒系統,並應用垂直傘降方式。
美國對SSM稍有研究的人都應該知道,所以蘭德公司1999年對SSM使用次彈頭攻擊的分析﹐才會採用圓形並均勻分佈。
要不任何一個人以常理推斷SSM使用次彈頭攻擊都會以橢圓或帶狀分布計算。
--------------------------------------------------------------------------------
小滬尾 於 2000/12/09 12:31
發表內容:
所謂的T-22SSM﹐就是SSM-A-12﹐後來正式編號為MGM-18A﹐射程只有19KM﹐這樣的落
地速度實在是很低﹐難怪可以用降落傘投彈﹐當然﹐慣性還是有﹐只是落地速度實在
很低﹐所以橫向速度很小﹐看起來就比較圓形啦﹗
至於﹐以此模式套用在射程在300~600KM﹐落地速度高達4~6MACH的M族﹐認定其次彈
頭投擲散佈形狀為圓形﹐當然是錯誤的﹗
--------------------------------------------------------------------------------
強盜 於 2000/12/09 13:59
發表內容:
我的資料T-22射程60KM,看來你我的資料必然有一個是錯的。
奇怪,19KM在火砲的射程内,研發這樣低射程的地地彈道導彈有什
麽用?它能做的火砲都能做。
T-22落地速度低,那ATACMS了?
你們所謂的慣性,傘兵群降,實際上說的就是投射時間的差距。
如果子彈是一個個投出的,就算每0.01秒投出一個,由於母彈6MACH
每秒2000米的慣性,每個子彈也會閒距20米,自然投射就呈橢圓和帶
狀.
但它如果齊射了?子彈投射沒有投射時間的差距,母彈的慣性在每個
子彈身上都會有,誰也不多,誰也不少.
自然會保持一定的形狀.
--------------------------------------------------------------------------------
小滬尾 於 2000/12/09 14:17
發表內容:
當然﹐手上有關MGM-18A的射程是有些疑問﹐19KM實在短了些﹐不過﹐那是1947年發
展的東東﹐在當時最重要的發展是無線電導引﹐所以理論上是有制導能力的大型
“砲彈”﹐不過﹐這也是推測。
就算是60KM﹐射程還是太短﹐只是比MLRS長一些爾﹐這種落地速度還是很低﹗
ATACMS最短的射程是165KM﹐增程的是300KM﹐當然落地速度遠高於MGM-18A﹗
通通齊射的話﹐側向的彈射的速度還是遠小於直向的速度﹐當然是橢圓形啦﹗
而個人上文的說法﹐更仔細說﹐應是﹐在低落地速度時﹐側向的彈射的速度與直向
的速度差不太大﹐所以看起來就像圓形﹐更精確的說﹐接近圓形的橢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