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史集---海戰篇( RESTORE)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YORK  於 2002/06/18 13:13
戰史集---海戰篇( RESTORE)

■ 義大利海軍對英國地中海艦隊的挑戰
── 馬塔班岬海戰,1941 年三月廿八日 ■

馬塔班岬海戰 (The Battle of Matapan) 發生的原因是德國不斷對義
大利人施壓要求阻撓英軍對希臘的補給,雖然義大利海軍戰鬥艦兵力已在 1940
年十一月大蘭多之役遭受嚴重損失 (6 艘戰鬥艦中 3 三艘遭魚雷擊沉坐底),但
自從德國空軍駛抵後,軸心軍認為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實力已經受到嚴重的
打擊。德軍估計英軍只能部署一艘戰鬥艦,且沒有任何可供使用的快速艦隊級航
艦,而義大利僅存的新型戰鬥艦 Vittorio Veneto (維多里奧•維內多號,35,000
噸,9 門 15 吋艦砲) 憑藉 30.5 節的高速加上義軍大量的重巡洋艦應可輕鬆應
付此一威脅。英軍在東地中海只剩一艘重巡洋艦,而此艦又於 1941 年 3 月 26
日剛剛遭遇空襲受損,因此擔任補給希臘船團的護航任務就落在 6 吋砲輕巡洋
艦以及驅逐艦身上了。

義大利海軍的計畫是沿克里特島 (Crete) 北岸與南岸奇襲英艦,以打
亂埃及至希臘的船運。然而義軍的計畫從一開始就因錯誤的情報與缺乏空中支援
罩上了陰影,英軍地中海艦隊司令康寧漢上將 (Admiral Sir Andrew Cunningham)
先前已經獲得有關義軍艦隊的情報 (據信是 ULTRA 提供的消息),並下令暫時中
止開往希臘的船團以集中兵力搜尋義大利艦隊。而康寧漢手下的戰鬥艦也不是軸
心國估計的一艘,他手下共有三艘可資動用的戰鬥艦── 31,000 噸航速 24 節
的伊莉莎白女皇級 (Queen Elizabeth) 三艘姐妹艦戰恨號 (HMS Warspite)、巴
漢號 (HMS Barham)、勇敢號 (HMS Valiant),此外 23,000 噸航速 30.5 節的
航空母艦可畏號 (HMS Formidable) 也剛駛抵地中海替換遭德軍炸中的航艦光輝
號 (HMS Illustrious),可畏號航艦帶來的飛行大隊雖然較 28,000 噸的光輝號
小,但康寧漢尚可獲得其它陸基戰機與皇家空軍的支援,相較之下義大利海軍沒
有來自任何義軍空軍或德國空軍的支援。

英軍尚握有數項其它的優勢;當時水面搜索雷達雖尚未普遍,但安裝在
大型艦隻上的實驗時間已經足夠讓人信服於其所提供的戰術資料,此外皇家海軍
在大戰前就相當注重於夜間作戰訓練,雖然部份新造大型作戰艦隻以及驅逐艦的
乘員對夜戰並不熟悉,但旗艦戰恨號戰鬥艦的官員們卻是這方面的好手,駐在艦
上的艦隊司令康寧漢上將更是皇家海軍最著名的夜間作戰專家。相較之下義大利
海軍並未預計會有夜間作戰,因此從未有夜戰教條或是訓練問世。

英軍因獲得了預警所以將普漢-惠培爾中將 (Vice Admiral H.D. Pridham-
Whippell) 的巡洋艦與驅逐艦部署在克里特島南方,將搜索敵艦的任務交在航空
單位的手中。1940 年 3 月 27 日跡象顯示義軍艦隊已出港,但義軍為了集中兵
力故將作戰計畫改為集中到克里特島南方巡弋,尚在埃及亞歷山卓港內的康寧漢
在等待主力艦隻完成準備後於當天傍晚出港前往支援普漢-惠培爾中將的艦隊。

3 月 28 日清晨義大利艦隊指揮官亞齊諾上將 (Admiral A. Iachino)
將義軍分成三個群,分別是普漢-惠培爾中將東北方不遠的兩個巡洋艦作戰群,
與西北方的 Vittorio Veneto 群,此時康寧漢艦隊還在東南方近 200 公里的海
上朝此疾駛,而義軍對此一無所知。康寧漢派出自航艦可畏號與克里特島上的偵
察機搜索義軍艦隊,終於在 0720 與 0739 時分別傳回發現義軍巡洋艦與驅逐艦
的消息,但義軍艦隊實在是靠普漢-惠培爾中將的艦隊太近,故一開始這些艦隻
被視為是友軍。

0745 時義軍 Sansonetti 中將 (Vice Admiral L. Sansonetti) 率領
的三艘巡洋艦與三艘驅逐艦發現了普漢-惠培爾的英軍艦隊,英軍意識到義軍艦
隊的船堅炮厲便馬上轉頭朝東南方的艦隊主力前進,希望把義軍引到英軍主力艦
隊的砲口下。兩軍交火一小時後義軍指揮官亞齊諾上將對於英軍為何轉頭逃走感
到疑惑,他決定設下陷阱引誘英軍自投羅網,若是普漢-惠培爾追來的話就會被
Vittorio Veneto 號的巨砲摧毀。

當英軍轉頭而義軍 Vittorio Vento 向東移動時,他們並不知道康寧漢
的主力艦隻只在 110 公里以外,此時航艦可畏號甲板上已有六架魚雷攻擊機備
便,但康寧漢考慮到此舉等於是告訴義軍英軍航艦與主力艦隊已經出海,他決定
等到義軍相當接近無法逃脫時再實施打擊。雖然普漢-惠培爾不佔有速度優勢,
且康寧漢手頭上只有雙翼的大青花魚式 (Albacore) 魚雷攻擊機而陸基航空兵力
有寥寥數架,但英軍仍然在 0939 時發動空中攻擊。

大青花魚攻擊機還沒飛抵時義軍 Vittorio Vento 戰鬥艦已經瞥見英軍
輕巡洋艦獵戶座號 (HMS Orion,7,215 噸,32.5 節,八門六吋砲) 並開砲攻擊
,普漢-惠培爾馬上將中彈的座艦轉向南方並開始施放煙幕,這個動作雖然馬上
見效但義軍戰鬥艦的高速能確保英軍處於其艦砲射程內,1127 時魚雷攻擊機的
到達拯救了受攻擊的英艦。這次的攻擊雖然沒有命中義艦,但亞齊諾上將覺得他
無法在沒有空中支援的狀況下作戰便轉向以高速返航。普漢-惠培爾中將在未摸
清義軍實力的狀況下也不敢追擊,便向東朝主力艦隊會合。

英軍以為這一波的魚雷攻擊命中 Vittorio Vento 號並使其航速降低,
康寧漢上將下令艦隊繼續向西追擊,而航艦上另一波戰機也已備便。由於偵察機
不良的導航以及義軍三個不同戰鬥群帶來的混亂,過了許久康寧漢才發現義艦早
已轉頭遠離他而去。

這個狀況在 1515 時可畏號航艦上再發動六架魚雷機攻擊之後改變,義
軍 Vittorio Vento 號艦體後段中雷一枚,使得義艦停船並有數處開始漏水,雖
然稍後戰鬥艦回復 16 節的航速,但這個速度使得英軍即使不能在天黑時追上也
保證入夜後一定能趕上義艦。

在得到戰恨號自己派出的偵察機報告之後,艦上的康寧漢上將對於整個
情勢也有較清楚的瞭解,他下令航艦準備第三次的空中攻擊,打擊的目標為義軍
的驅逐艦隊以便在入夜之後實行艦對艦魚雷攻擊,普漢-惠培爾的艦隊此時也在
英軍主力艦之前一段距離,並預測不久就會對上義軍艦隊後衛部隊。

可畏號發動的第三波魚雷攻擊並未擊中 Vittorio Vento 號,但卻命中
11,500 噸的重巡洋艦寶拉號 (Pola,32 節,八門八吋砲) 並使該艦完全停止。
黑夜中的混亂使 Vittorio Vento 號上的義軍總指揮亞齊諾上將在一個鐘頭之後
才發現此事,義艦轉向東北方並加速到 19 節。康寧漢獲悉魚雷攻擊機攻擊失敗
後便下令驅逐艦查維斯號 (HMS Jervis,1,760 噸,36 節) 艦長 P.J. Mack 上
校率領八艘驅逐艦向前實行夜間魚雷攻擊。Mack 上校的構想是超前義軍艦隊並
由北方實施正面攻擊,可是這時義艦比英軍以為的還要更近許多,速度也比英軍
以為的快得多,結果英軍驅逐艦便一口氣跑得太西邊去了。

而普漢-惠培爾中將手下的巡洋艦也戰戰兢兢等待義軍戰鬥艦的出現,
因此在偵測到英軍驅逐艦時便以為他們追上了 Vittorio Vento 號,而通訊以及
辨識的錯誤使英軍巡洋艦、驅逐艦未能攻擊當時返頭協助癱瘓重巡寶拉號的義軍
重巡洋艦群。

義軍指揮官亞齊諾上將在一番爭辯後下令卡塔尼歐中將 (Vice Admiral
C. Cattaneo) 率領重巡查拉號 (Zara)、費明號 (Fiume,同為 11,500 噸寶拉
號的姐妹艦) 以及四艘驅逐艦回頭協助寶拉號,亞齊諾雖然已得到英艦迫近以進
行夜間攻擊的消息,但他以為這些是他有信心應付的巡洋艦或驅逐艦。卡塔尼歐
中將率領的分遣隊雖然平安地從英軍驅逐艦與普漢-惠培爾巡洋艦的中間通過,
但他們駛往寶拉號的航路卻剛剛好正對著英軍主力艦隊。

康寧漢由普漢-惠培爾的報告中得知這支義軍分遣艦隊的存在,由於手
下的巡洋艦與驅逐艦正在遙遠的西邊追擊其它目標,因此解決義軍分遣隊的責任
就落在旗艦所率領的主力艦與護衛隊頭上了。在幕僚人員憂慮義軍魚雷的反對下
康寧漢決定不顧這項威脅並將包含可畏號航艦在內的主力艦隊朝剛出現在戰鬥艦
勇敢號雷達幕上的義艦寶拉號前進。

康寧漢的艦隊排成一列朝義軍癱瘓的重巡前進,在 2220 時他們發現卡
塔尼歐的分遣隊 (2 艘重巡 4 艘驅逐艦) 在他們眼前僅僅幾千公尺的地方橫越
而過,康寧漢馬上將艦隊展開並打開探照燈,航艦可畏號則往北邊避戰。英軍戰
鬥艦隨後在零距離開火,康寧漢事後表示這個距離「連火砲見習官都不會失手」
。英軍的攻擊馬上導致重巡查拉號、費明號與驅逐艦 Vittorio Alfieri 號 (
1,568 噸,39 節) 陷入一片火海,其餘的義艦則孤獨地朝英軍迫近。費明號於
2315 時沉沒。

康寧漢在表現他的進取與果決之後也展現出他謹慎的一面,開火四分鐘
之後很明顯地戰鬥艦已經達成戰果,他馬上下令艦隊朝北急轉,這個動作使英艦
得以遠離可能的魚雷攻擊,並騰出空間使他的護衛艦隻得以上前收拾義艦。但四
艘驅逐艦 (HMAS Stuart、HMS Greyhound、HMS Griffin、HMS Havoc) 未收到命
令而繼續與義軍糾纏了兩小時之久。戰鬥結果有兩艘義軍驅逐艦逃脫,而 Vittorio
Alfiere 號與 Giosue Carducci 號驅逐艦被擊沉,在考慮到澳艦與英艦人員沒
什麼夜間作戰經驗所以各艦得獨力作戰以及義軍驅逐艦 39 節的高速,這算是一
個不錯的結果了。

於此同時西邊的 Mack 上校與普漢-惠培爾中將仍在追補 Vittorio
Vento 號戰鬥艦,但兩者並不完全知道友艦的確實位置,康寧漢在收到許多假警
報與來自東北遠方英軍巡洋艦隊的信號彈使他以為已經與義軍艦隊主體接戰,其
實這時英軍尚在義艦 50 公里外而且對義軍的航向完全不知。普漢-惠培爾接到
康寧漢的通令表示現在沒有與義艦交火的艦隻應朝東北方轉進,其實這僅對康寧
漢附近艦隻的有效,但普漢-惠培爾卻以為自己也在受命範圍內,如此一來便使
他放棄搜索返航。

而 Mack 上校一行的努力也隨後白費,驅逐艦 HMS Havoc 號報告發現
一艘 Vittorio Vento 級戰鬥艦,Mack 下令改航向東南東朝此目標前進,等到
Havoc 號發現這原來是重巡寶拉號並更正錯誤時,Mack 的查維斯號以經離真正
的義艦太遠了,他只有繼續朝著寶拉號前進。查維斯號一行先碰上的反倒是重巡
查拉號,在擊沉她之後下一個目標便是癱瘓許久的寶拉號。Mack 上校原本考慮
把重巡寶拉號拖回作為戰利品,但前往亞歷山卓港的路程太遠且太危險,在救起
生還者後他下令驅逐艦 Nubian 號以兩枚魚雷擊沉寶拉號。

第二天天亮後可畏號航艦的偵察機馬上升空索敵但一無所獲,康寧漢只
得下令艦隊駛返亞歷山卓港。前一個夜裡的許多混亂使康寧漢以為至少有一艘驅
逐艦遭友軍誤擊沉沒,但是這些經驗不足船員的運氣卻很好,而這個好運也一直
伴隨英艦回到亞歷山卓,其間有一次德軍轟炸機不成功的攻擊以及許多潛艦假警
報,最後英軍艦隊在 3 月 30 日傍晚入港。這次海戰的結果英軍以零損失的代
價擊沉義軍兩艘重巡洋艦、兩艘驅逐艦並擊傷最後一艘新型戰鬥艦。

英軍地中海艦隊這次的勝利夾雜了許多不同的感覺,康寧漢上將想要擊
沉 Vittorio Vento 號戰鬥艦卻未能成功,這感覺就像納爾遜所說的「不管戰果
多麼豐碩,若是未竟全功則不能算是傑作」,這次的戰果只能說是不錯而已。

馬塔班岬海戰削弱了義大利艦隊的威脅性,但卻使軸心國改以潛艦以及
航空兵力對付英軍地中海艦隊。在未有進一步訓練以及空中支援下,義軍將不敢
冒險嘗試另一次艦隊交戰,倘若義軍在英軍撤離希臘與克里特島的行動最脆弱時
出手,那地中海的戰局可能就會有完全不同的發展。


NO:152_1
YORK  於 2002/06/18 13:14
Re:戰史集---海戰篇( RESTORE)

   對 馬 海 峽 之 役
戰前大勢與國際情勢分析:
俄國由於地理位置的限制, 一直無法向外擴張; 雖然擁有廣大的領土, 可
是其中大部分不是荒漠就是冰凍千里的寒苦之地, 因為俄國歷代沙皇的夢想便
是向外尋求一個不受限制的溫水港, 為其閉塞的領域打開一扇擴張的窗口。不
過此一夢想屢屢為他人所破滅。俄國在19世紀向波斯及巴爾幹半島的擴張行動
, 由於英國及奧匈帝國的阻撓, 一直未能成功, 可是位處於俄國東鄰的中國,
自鴉片戰爭以後一直積弱不振, 遂引起俄國向東方尋找出海口的念頭。
1895年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為日本所擊敗, 簽下了馬關條約; 條約中除了將
臺灣割讓給日本外, 擁有旅順、大連等良港的遼東半島亦在割地之列。一但日
本擁有遼東半島, 則俄國尋求溫水出海口的夢想將永遠不可能實現, 於是乃聯
合與其利害一致的德、法二國, 強迫新興的日本放棄遼東半島, 由中國出資贖
回, 然後在轉向中國以防日之名索取。
1898年, 清帝國與俄國簽訂了旅順、大連租借條約, 將旅大地區租予俄國
25年, 俄國多年來的夢想終於達成。然而, 俄國的野心不但未見消減, 反而積
極向朝鮮半島擴張, 終於引發日俄的衝突。
西元1900年, 俄國以義和團事變作為藉口出兵東北; 變亂平定之後, 俄軍
不但遲不撤兵, 反而積極向朝鮮滲透, 擴充勢力。俄國逼迫日本放棄遼東半島
一事, 以令日本懷恨在心, 現在俄國又向朝鮮擴張, 令日本更為咬牙切齒。朝
鮮向來是扶桑三島與亞洲大陸交流的跳板, 無論是亞洲強權欲跨海東征, 或是
日本向西擴張, 朝鮮半島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朝鮮若為俄國所控制, 不但日本
向亞洲大陸進軍的鴻圖將化為泡影, 甚至日本本土亦不免為俄國所侵擾。尤其
甚者, 日本軍民在甲午戰爭中浴血所爭得的利益, 除了經濟利益外, 全部被俄
國作收漁翁之利, 更是使日本憤憤不平。日俄兩國關係日益惡化, 日本若欲維
持其利益, 是必要和俄國一決雌雄, 否則只能臣服於俄國的腳下。
日本在甲午戰爭勝利之後, 立刻展開一個十年海軍擴充計畫, 除了向英國
訂購新型戰艦與裝甲巡洋艦外, 同時在日本的造船廠中, 一艘艘的輕型巡洋艦
、驅逐艦與魚雷快艇也紛紛完成, 加入日本帝國海軍的戰鬥行列。在另外一方
面, 俄國亦自1898年起積極擴充海軍的實力, 在法國的協助之下, 於聖彼得堡
(St. Peterburg) 的造船廠中建造新型戰艦, 企圖在1904年使其海軍實力成為
僅次於英、法二國的第三大海軍國。
西元1902年, 英國為制衡俄國在東亞的擴張, 與日本簽訂同盟條約, 提昇
了日本的國際地位, 同時也加深了日本以戰爭解決日、俄爭端的決心。1903年
, 一群日本海軍軍官在訪問日本波羅的海艦隊基地時, 獲悉聖彼得堡造船廠有
6艘正在建造的戰艦將於次年加入俄國的太平洋艦隊, 日本警覺到, 倘若日本
再不開戰, 可能就永無勝利的希望了。
突擊旅順港:
日俄兩國交鋒, 日本並無必勝的把握, 其戰略構想乃是利用駐中國東北俄
軍與歐俄本土補給線遙遠, 想趁俄軍未能調集大軍東來增援之前, 傾全國之兵
, 擊潰遠東俄軍, 打擊俄國士氣, 在利用國際列強的調停, 逼和俄國, 以確保
日本的利益。在俄國軍方, 也猜想得到日本的此一戰略, 雙方也都知道此一戰
略的關鍵在於日軍能否安全地橫渡日本海, 在朝鮮海岸或是中國東北登陸。在
1903年, 俄國太平洋艦隊參謀長衛特捷夫特 (Vilgelm Vitgeft) 曾揚言, 俄
國太平洋艦隊絕對不會被日本艦隊所擊敗, 而日軍想在朝鮮或黃海海岸登陸更
是絕無機會。
雙方實力在伯仲之間, 但日本海軍又要擔任登陸部隊的掩護任務, 備多力
分, 情勢對日本海軍較為不利。面對此一形勢, 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
大將決定突擊俄國艦隊大本營----旅順, 以削弱俄艦隊實力, 並全力封鎖旅順
, 使俄軍主力艦隊不能阻撓日軍登陸。
1904. 2.
日本明治天皇決定對俄國作戰。
1904. 2. 6.
齊聚於佐世保海軍基地的日本聯合艦隊, 起錨航向旅順。
1904. 2. 8. 晚
9艘日本魚雷艇潛入旅港區, 展開突擊。當夜俄軍高級將領都上岸參加艦
隊司令史塔克 (Stark) 所舉辦的舞會 , 而且俄軍普遍輕敵, 認為日本絕對不
敢與俄國開戰, 所以港口航道連防雷網都未架設, 各艦也都未實施燈火管制,
艦上燈火輝煌。當夜旅順港內的情況對日本突擊隊而言非常有利, 可是日軍所
得的戰果卻是乏善可陳、日軍共發射了18枚魚雷, 重創了俄戰艦契薩羅維奇號
(Tsessarevitttch) , 並使雷特文森號 (Retvisan) 號以及帕拉達 (Pallada)
巡洋艦擱淺, 可是俄軍很快地就將這三艘艦隻修復。
1094. 2. 9.
日本第四戰隊司令瓜生外吉率領艦隊擊沈部署於朝鮮仁川港的俄軍巡洋艦
一艘, 順利掩護日軍2500人登陸上岸。同日, 東鄉平八郎率領的聯合艦隊主力
艦隊抵達旅順, 並實施岸轟, 不過效果不大。雖然餓國建對實力並未受到重創
, 不過卻龜縮在旅順基地內, 任由日本橫行。
開戰當天, 日本新購進的日進號及春日號兩艘裝甲巡洋艦也加入了日本海
軍服役的行列。
封鎖旅順港:
日本在突擊旅順之後才對俄國宣戰, 可是 2月 8日不宣而戰的突擊行動
卻未達到預期的目標----削弱俄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雖然俄國一時之間不
及反應出擊, 可是一但受創的俄艦修復之後, 勝敗尚未可知, 而且俄國在歐
洲尚有不少的海軍艦艇, 倘若傾力進擊, 日本聯合艦隊能否應付尚在未定之
數。這些顧慮縈繞在東鄉平八郎及眾決策者的腦海裡, 因而日本必須及早困
死旅順港中的俄艦, 徹底殲滅俄國太平洋艦隊。
1904. 2. 24. 晚
日軍以報國丸、武州丸、天津丸與武揚丸四艘商船編成封鎖艦隊, 在魚
雷艇及驅逐艦的掩護下乘夜潛入旅順, 企圖自沉於港內的主航道, 使俄艦不
能進出。可是俄軍岸砲部隊及探照燈部隊的緊密配合之下, 日方死傷甚重,
任務亦告失敗。
1904. 3. 8.
俄國派遣其海軍最著名的馬卡洛夫上將 (Stephan Makarov) 接替史塔
克為太平洋艦隊司令。馬卡洛夫上任之後, 極力整頓太平洋艦隊, 並整備出
擊。
1904. 3. 27. 晚
日軍發動第二次封鎖旅順航道的行動。由千代丸、福井丸、彌彥丸及米
山丸編成的自沉艦隊, 依照上一次行動的戰術, 於夜晚突入旅順, 但是此次
行動依舊沒有成功, 而且傷亡慘重, 廣瀨武夫中佐戰死。
兩次封鎖旅順航道的行動失敗後, 日軍改變戰術, 開始在旅順港外佈雷
, 並以主力艦隊部署於旅順近海, 準備隨時迎擊出港的俄國艦隊。
1904. 4. 13.
馬卡洛夫率艦隊出擊, 不料其座艦彼得巴洛夫斯克號 (Petropavlovsk)
卻在轟然一聲巨響之後, 觸雷沉沒, 帝俄時代的海軍宿將馬卡洛夫亦隨之葬
身海底, 同時另一艘戰艦波畢達號 (Pobieda) 亦觸雷受傷 , 俄國艦隊逃回
旅順, 由衛特捷夫特少將接任艦隊司令。
再度封鎖旅順港及水雷的陰霾:
1904. 5. 3. 晚
日軍再接再勵, 發動第三次所行動, 出動三河丸、佐倉丸、江戶丸、小樽
丸、相模丸、遠江丸、愛國丸及朝顏丸, 共八艘商船擔任自沉的封鎖任務, 可
是由於當夜天氣惡劣, 加上俄軍岸防部隊的嚴密火網, 任務再度失敗。
由於三次的封鎖行動使日軍傷亡慘重, 而且沒有絲毫效果, 於是日本決定
改變戰略, 採被動方式, 由海軍以水雷及主力艦隊封鎖旅順, 另由陸軍攻打旅
順, 西物由陸上摧毀俄國太平洋艦隊。而在俄軍方面, 衛特捷夫特少將知道自
身的實力已不足以與日本海軍展開主力決戰, 所以只能獨自守在旅順待援, 同
時派艦艇在日艦出沒的行道上佈雷。
1904. 5. 14.
俄軍佈雷艦安穆爾號 (Amur) 在旅順港外海佈雷。次日, 日本戰艦初瀨與
八島先後觸雷沈沒, 日本戰艦的實力頓時損失了 1/3。同一天, 曾參加甲午海
戰的吉野號巡洋艦與服役不久的春日號裝甲巡洋艦相撞, 吉野沈沒。東鄉平八
郎為了怕打擊民心士氣, 除了發布吉野與初瀨沈沒的消息外, 爾後一律封鎖日
艦觸雷沈沒的消息。
1904. 5. 17.
驅逐艦「曉」觸雷沈沒。
1904. 5. 18.
大島號砲艦與僚艦相撞沈沒。
數日之間, 日本海軍損傷慘重, 往後的數個月內, 日本海軍更是隨時處在
俄軍水雷的陰影之下。
1904. 9. 3.
驅逐艦速鳥號觸雷沈沒。
1904. 9 18.
甲午海戰俘自中國的平遠號巡洋艦在鳩灣觸雷沈沒。
1904. 12. 12.
巡洋艦高砂也成為俄軍水雷的犧牲品。
攻下旅順:
日本陸軍加緊對旅順的壓力, 其旺盛的鬥志尤其令俄軍驚恐。
1904. 6. 20.
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決定派遣歐俄艦隊東來支援旅順太平洋艦隊。此一決
定發布後, 更促使日軍瘋狂地攻打旅順, 因為日本若未能在俄國支援艦隊抵達
遠東之前佔領旅順, 則一旦俄國遠東海軍實力獲得補充, 日本在中國東北陸軍
的海上補給線不但有被切斷的可能, 而且戰局必然會長期拖延下去, 此二者都
足以使日本戰敗, 於是日軍乃加強了對旅順的攻擊。
1904. 6. 23.
長期螫伏於旅順港內的俄國艦隊早已蠢蠢欲動, 衛特捷夫特率領俄艦隊出
擊, 但卻遭遇長期部署於港外的日艦攔截, 俄軍退回港內。當天晚上, 日軍以
魚雷艇對旅順港內的俄艦發動攻擊, 除俄國戰艦薩瓦斯特波爾號 (Sevastopol
) 因閃避魚雷而觸雷受傷外, 其餘的俄艦並沒有什麼損失。
1904. 6. 28.
旅順港開始遭到日本陸軍砲兵的攻擊。
1904. 8. 7.
俄皇尼古拉二世命令衛特捷夫特率艦突圍, 駛至海參威與太平洋艦隊的其
他艦艇會合。
1904. 8. 10.
衛特捷夫特率領 6艘戰艦、 8艘驅逐艦、 4艘巡洋艦由旅順港突圍。東鄉
平八郎則率領 4艘戰艦、 4艘巡洋艦及17艘驅逐艦欄截。東鄉顧及手中的艦隊
已因為俄軍的水雷而損失不少, 加上還要應付往後由歐俄傾全力來犯的敵艦,
所以東鄉十分謹慎, 沒有大膽的追擊。
1904. 8. 10. 12:30
日俄雙方艦隊遭遇, 不過沒多久之後又拉開了彼此的距離。
1904. 8. 10. 17:30
日俄兩艦隊的距離拉近到7300公尺, 雙方再度交火。
1904. 8. 10. 18:37
日軍的一枚12吋的砲彈擊中俄軍旗艦契薩羅維奇號的前桅 (fore mast) ,
當場擊斃俄國太平洋艦隊司令衛特捷夫特少將。接著另一枚日本的12吋砲彈擊
中契薩羅維奇號的指揮塔 (Conning Tower), 使舵機運轉失靈。俄國艦隊因而
方寸大亂, 除了巡洋艦諾維克號 (Novik) 照預定的計畫北航 , 而在庫頁島外
海被日軍擊沈外; 契薩羅維奇號駛向膠州彎 , 2艘巡洋艦及 5艘驅逐艦逃到了
中立港口被解除武裝, 其他殘存的的俄艦則駛回旅順港。
1904. 11. 29.
日本陸軍浴血攻佔了旅順外的要塞 203高地; 由 203高地上可以清楚地看
見旅順港內, 對日本砲兵的涉及很有助益。
1904. 12. 6.
日軍砲兵開始利用 203高地上的觀測所, 對旅順港內的俄艦展開轟擊, 俄
國太平洋艦隊無力招架, 在瞬間就全軍覆沒, 而長期部署旅順港外的日本聯合
艦隊亦得以回國整補, 為迎擊已上路的歐俄艦隊做準備。
海參威俄艦的覆滅:
自日俄開戰以後, 日本海軍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旅順, 對海參威的俄
艦並不在意, 可是與旅順的俄艦相較, 海參威的俄艦卻另日軍焦頭爛額。
1904. 4. 25.
兩艘俄國魚雷艇突擊朝鮮元山港, 擊沈了日軍運輸艦五洋丸。
1904. 4 26. 11:15
從利原港出發的日軍運輸艦金州丸遭遇到三艘俄艦與兩艘俄國魚雷艇, 最
後在 1400 左右被俄艦以魚雷擊沈。
1904. 6. 15. 09:50
日本運輸艦常陸丸與佐渡丸在通過碼關海峽時, 遭俄巡洋艦三艘以大砲及
魚雷攻擊而沈沒葬身魚腹的還有一個聯隊的日本陸軍官兵。當常陸丸與佐渡丸
遭到攻擊時, 由上村彥之丞大降率領的日本第二艦隊正在對馬海峽附近巡弋,
卻未能攔截俄艦, 另日本軍民大為憤慨。此事件之後, 曾有日本民眾齊聚上村
家宅, 丟擲石頭並羞辱上村大將家人。
1904. 7. 20. 03:30
海深威的三艘俄艦通過津輕海峽而在惠山洋面擊沈高島丸, 並沿岸南下。
1904. 7. 23.
擊沈高島丸的三艘俄艦出沒於東京灣內, 日本大為震驚。
1904. 8. 14.
上村彥之丞率領出雲、吾妻、常磐與磐手等四艘裝甲巡洋艦於於朝鮮蔚山
海面搜索, 發現了這三艘俄艦的蹤跡並展開追擊。俄艦原本向南航行, 在發現
日艦後轉向北方逃逸。
1904. 8. 14. 05:23
戰鬥開始, 三艘俄艦與上村彥之丞率領的日艦開始互相砲擊。
1904. 8. 14. 10:40
俄戰艦旗艦魯力克號 (Rurik) 被擊沈 , 其他兩艘俄艦也遭重創, 日軍
大獲全勝, 受傷的兩艘俄艦逃回海參威, 在野無力出海作戰, 至此日軍的心
腹大患才算解除。上村彥之丞的汙名也因此得到民眾的諒解。
第二太平洋艦隊:
遠東的俄軍戰況膠著, 而帝俄陸軍因西伯利亞鐵路的運輸量有限, 由歐
俄增援的速度很慢, 加上將領的無能, 一直未能獲得決定性的勝利。而寒冬
將降臨, 在中國東北作戰更是苦不堪言。但在日軍方面, 與俄國相較, 日軍
雖節節獲勝, 但傷亡率很高, 尤其是旅順的攻擊戰, 陸軍乃木希點大將所指
揮的第三軍幾乎是踏過戰死同袍屍體所填滿的戰壕才攻下旅順的。另外日軍
的困擾是一直未能截獲俄艦主力, 給予迎頭痛擊。假如戰局長期地拖延下去
, 日軍的經濟必定會被拖垮崩潰, 所以日軍急切地希望能給予俄軍一次重擊
, 以便早日結束戰局。
1904. 6. 20.
由於俄國太平洋艦隊的拙劣表現與困守旅順的窘境, 沙皇尼古拉二世決
定派遣歐俄地區的地俄艦對增援。
19世紀時俄國曾因英國的壓力而在倫敦條約中允諾: 俄國黑海艦隊不得
通過達達尼爾海峽與博斯普魯斯海峽, 進入地中海。也就是說, 俄國黑海艦
隊完全是一支防衛艦隊, 除了巡弋內陸深處的黑海之外, 絲毫沒有其他作用
, 所以俄國唯一可用的海軍部隊, 只有波羅的海艦隊。沙皇決定派遣歐餓艦
隊東援之後, 將原太平洋艦隊改稱為第一太平洋艦隊, 而賦予東援艦隊為第
二太平洋艦隊, 並命羅茲德文斯基中將 (Zinovi Prtrovich Rozhestvensky
) 為第二太平洋艦隊的司令官。
擺在羅茲德斯文斯基中將面前的是一個爛攤子, 沙皇政府官僚習氣嚴重
, 申請補給品要經過許多道程序, 令人不勝其擾, 更令人憂心的是, 第二太
平洋艦隊的主力艦艇波羅地諾級 (Borodino) 戰艦還有 3艘尚未完工, 眼看
著遠東的俄國艦隊困守旅順, 均情急如星火, 可是帝俄官僚仍不改期一貫態
度, 時間一天一天的拖下去。另外由於俄國海軍精練的官兵大多都在遠東,
於是羅茲德斯文斯基不得不徵召退伍軍人與從未見過大海的農民充當水手,
重新訓練, 這對於整體戰力有很大的影響。
1904. 9. 10.
全部共計四艘波羅地諾級 (Borodino) 戰艦的最後兩艘----肯尼亞蘇瓦
洛夫號 (Kniaz Suvarov) 及奧瑞爾號 (Orel) 相繼完工服役。
第二太平洋艦隊的出發與多格海岸事件:
經過了 4個多月的準備, 羅茲德文斯基終於編組了一支像樣的艦隊。
1904. 10. 15.
第二太平洋艦隊由里堡 (Libau) 基地出發 , 艦隊的第一戰隊司令由羅茲
德文斯基中將兼任, 下轄戰艦肯尼亞蘇瓦洛夫號 (Kniaz Suvarov)、亞力山大
三世號 (Imperator Alexander Ⅲ) 、波羅地諾號 (Borodino) 及奧瑞爾號 (
Orel) 等新式波羅地諾級戰艦, 其中尼亞蘇瓦洛夫號與奧瑞爾號於 9月10日才
正式服役, 可見得俄軍的倉促。第二戰隊由福克山少將 (Von Felkerzan) 少
將所率領, 包括戰艦奧斯里比號 (Osliabia) 、拿瓦倫號 (Navarin)、裝甲巡
洋艦拿卡希洛夫將軍號 (Admiral Nakhirov) 。第三戰隊由安克威斯特少將 (
Enkvist) 率領 , 轄有巡洋艦奧爾濟號 (Oleg) 、奧羅拉號 (Aurora) 等八艘
。其餘還有多艘的武裝商船與補給艦等後勤艦艇。共計有四十二艘艦艇的第二
太平洋艦隊就這樣出發了。
出發之後, 俄國艦隊中就謠傳日本軍艦將在沿途偷襲, 弄得人心惶惶。
1904. 10. 22.
22日凌晨經過英國的多格海岸 (Dogger Bank) 時, 俄國艦隊在黑夜中誤
認當地捕魚的英國漁船為日本魚雷艇, 於是開砲攻擊, 而後並排航行的第一及
第三戰隊更變成了相互射擊, 經過了15分鐘後才分清敵我。在砲擊中有一艘漁
船沈沒、多艘漁船中傷, 第三戰隊的奧羅拉號 (Aurora) 巡洋艦亦有受傷。
此一事件之後引起了英國嚴重的抗議, 甚至有援引應日同盟中之規定向俄
國開戰的意思, 令餓國大為恐慌。此一事件後來經過德、法兩國的調解, 交由
國際法庭處理, 最後卻不了了之。英國只好以自己的力量解決, 但又怕英俄開
戰, 使德法等其它強國會趁虛而入, 所以只沿途監視俄國艦隊, 以保護英國漁
船及商船的安全, 一直到北非才罷休。
多格海岸誤擊事件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冷嘲熱諷, 認為俄國艦隊根本就是一
群驚弓之鳥。可是不容否認的是, 日本海均有一大部分的艦艇是在英國製造的
, 而且英國又是日本的盟國, 如果剛剛駛出英國船塢的日本軍艦立即對俄軍發
動攻擊, 也不無可能。但依照事後俄國牽強的解釋看來, 俄國艦隊確實難辭誤
擊之實。
俄國艦隊的漫漫長途:
由歐俄波羅的海基地到旅順幾乎橫渡半個地球的距離, 由於俄國的主力戰
艦其噸位都在 10000 ∼ 15000 噸之間, 無法取道蘇伊世運河以所短航程, 唯
有延非洲海岸南下, 繞過好望角, 進入印度洋。沿途受限於中立法規的影響,
加上俄國又沒有海外基地提供補給, 一切都要依靠艦隊本身的補給艦支援。漫
漫長途, 世界各國一開始就不相信俄國海軍能平安到達旅順。
當時的軍艦仍以煤炭作為燃料, 煤的體積龐大, 儲存不像汽油或柴油那樣
方便, 為了解決長途航行所需大量的煤炭, 俄國向德國的漢堡-美洲航運公司
(Hamburg -- America Line) 租借高達70艘煤船, 沿途補給。德國與法國更是
暗中給予俄國艦隊幫助, 允許俄艦停靠各海外殖民地港口, 當然, 這不免引起
一陣抗議。
1904. 11. 1.
俄國艦隊抵達西班牙港口維哥 (Vigo) 港。
1904. 11. 6.
俄艦隊停靠法屬北非的丹吉爾港 (Dangier)。
自丹吉爾港出發以後, 希索維立基號與拿瓦倫號等一部份艦艇在福克山少
將的率領下取道地中海, 經蘇伊世運河至印度洋, 與羅茲德文斯基中將約定在
非洲東岸的法屬馬達加斯加島會合, 而其他的俄艦繼續南下。
1904. 11. 16.
羅茲德文斯基中將的主艦隊停靠在法屬地達卡 (Daker)。
1904. 12. 1.
羅茲德文斯基中將的主艦隊停靠在自由市 (Libreville)。
1904. 12. 7.
羅茲德文斯基中將的主艦隊到達德鼠蹊南非的摩珊麥茲港 (Mossamedes)
, 此時, 遠東已傳來旅順不保的惡耗。
1904. 12. 16.
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主艦隊到了盧德里茲 (Luderitz) , 羅茲德文斯基已
得知旅順港內的俄艦已蕩然無存。
1905. 1. 9.
羅茲德文斯基與福克山艦隊在法屬馬達加斯加島北端的諾希北會合, 更壞的消息亦同時傳來, 旅順已經被日軍攻佔。
此時, 羅茲德文斯基想立刻啟程趕往遠東, 趁日本艦隊尚未自旅順封鎖戰
後恢復元氣之前, 盡快進行決戰, 好徹底殲滅。可是福克山少將的艦艇經地中
海時, 艦艇有所損傷, 至少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修理才能繼續遠航, 而帝俄政
府亦傳令羅茲德文斯基, 要他停留在諾希北等待新近成立的第三太平洋艦隊一
同增援遠東。
1905. 1. 15.
第三太平洋艦隊在諾伯加拖夫少將 (Nebogatov) 領導下 , 率領戰艦尼古
拉一世號 (Imperator Nicolai Ⅰ) 、海防艦艾波山號 (Apraxin)、山尼文號
(Senivan) 、尤希克夫號 (Ushakov)、及巡洋艦瓦第米莫諾馬克號 (Vladimir
Monomakh) 及一些補給艦由波羅的海基地啟航。
1905. 3. 16.
羅茲德文斯基決定不再等待諾伯加拖夫, 在諾希北加滿補給品後, 自行率
領第二太平洋艦隊航向遠東。
印度洋上氣候炎熱, 而且德法在印度洋沒有殖民地可供補給, 一切只能靠
艦隊中的補給艦維持整個艦隊的運作。在印度洋上的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 創
下了世界首次在航行途中進行艦對艦補給燃料的記錄, 而且補給的是固體的煤
, 而不是液體的柴油。
1905. 4. 14.
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抵達法屬越南的金蘭灣, 在此地又接到等待第三太平
洋艦隊的命令。諾伯加拖夫少將的第三太平洋艦隊是一些老式艦艇, 非但不能
增加整體戰力, 反而成為整個增援艦隊的累贅。羅茲德文斯基一再向沙皇政府
力爭, 要求不等待第三太平洋艦隊, 逕自航向海參威, 但俄國政府卻不同意,
堅持前令。
1905. 5. 9.
俄國第三太平洋艦隊終於與羅茲德文斯基的第二太平洋艦隊會合。
1905. 5. 14.
第二與第三太平洋艦隊離開金蘭灣, 駛向海參威。
1905. 5. 23.
羅茲德文斯基命令各艦隊進行最後一次的加煤作業, 接著傳令所有的非作
戰艦艇, 除了 4艘補給艦及 2艘醫護艦外, 一律駛離戰列。當天, 福克山少將
病死, 羅茲德文斯基封鎖消息以免影響軍心, 連第二順位指揮官諾伯加拖夫少
將都不知情。
喋血對馬:
由東鄉平八郎領導的日本聯合艦隊, 經過半年的整訓, 早已摩拳擦掌, 等
待東來的俄軍並給予痛擊。
1905. 5. 25.
懸掛俄國旗幟的補給艦駛入上海, 日本海軍判定俄國艦隊必然就在附近的
海域, 於是加緊備戰。
俄國東來的艦隊, 因為旅順港已經落入日軍的手中, 所以只能駛向海參威
, 而到海參威的航道有二: 不是通過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 便是取道宗谷或輕
津海峽, 由北海道附近使入日本海。東鄉平八郎判斷羅茲德文斯基一定會取道
對馬海峽, 所以將聯合艦隊集中在對馬島嶼與朝鮮的鎮海灣, 等待戰爭的到來
。東鄉並派出 4艘武裝商船及 2艘舊式巡洋艦在東海上偵察。

1905. 5. 27. 02:45
日本武裝商船信濃丸發現了俄國艦隊中的一艘醫護船。雖然羅茲德文斯基
下令實施燈火管制, 可是這一艘醫護船卻燈火輝煌而被日艦發現。

1905. 5. 27. 04:45
經過一番仔細的判定後, 信濃丸發出了發現俄國艦隊在 203地點向東北航
行的電報。日本聯合艦隊的第 3、4、5、6 戰隊, 分別在出羽重遠中將、瓜生
外吉中將、片岡七郎中將及東鄉正路少將的領導下, 向俄國艦隊方向集中。停
泊在鎮海灣中的三笠號旗艦上, 東鄉平八郎下令全軍出動。
1905. 5. 27. 07:00
日本第六戰隊的和泉號巡洋艦與俄艦接觸, 並報告位置在宇久島西北方48
公里處向東北航行。
當天海面上起著濃霧, 全部漆成灰藍色的日本軍艦不太容易辨認, 反倒是
俄艦黑色的艦身上鮮黃色塗漆的煙囪, 成為明顯的目標。日本巡洋艦隊一直遙
遙地監視俄艦的動向, 私毫不放鬆。
1905. 5. 27. 11:00
俄艦奧瑞爾號戰艦向跟蹤的日本巡洋艦首開戰火, 而後又在羅茲德文斯基
的命令下停火繼續航行。 5 / 27 是俄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紀念日, 俄軍大肆
慶祝, 並享用了一頓豐盛的午餐。
1905. 5. 27. 12:00
日軍聯合艦隊的主力抵達沖島海面。
1905. 5. 27 13:40
羅茲德文斯基判斷日軍主力艦應是由西北方前來, 於是下令其第 1、2 戰
隊順序轉向左舷 8 點 (90度), 如此一來, 他的新式戰艦恰好可以橫過日本艦
隊的先頭旗艦, 得以集中各艦火力猛擊日艦的旗艦。但是此一命令卻未完全貫
徹, 只有第一戰隊的四艘戰艦完成了轉向, 第二戰隊卻沒有任何動靜, 於是俄
國艦隊分成了兩列前後並行的隊伍, 第一戰隊大約在第二戰隊又前方約 6公里
處。
戰鬥序列簡介:
俄國
第二太平洋艦隊: 司令.羅茲德文斯基 (Zinovi Petrovich Rozhestvensky) 中將
第一戰隊: 肯尼亞蘇瓦洛夫 (Kniaz Suvarov, 第二太平洋艦隊司令旗艦)
亞麗山大三世 (Imperator Aiexander Ⅲ)
波羅地諾 (Borodino)
奧瑞爾 (Orel)
第二戰隊: 司令.福克山 (von Felkerzam) 少將, 已病死
奧斯里比 (Osliabia, 第二戰隊司令旗艦)
希索維立基 (Sissoi Veliki)
拿瓦倫 (Navarin)
拿卡希洛夫將軍 (Admiral Nakhimov)
第三戰隊: 司令.安克威斯特 (Enkvist) 少將
奧爾濟 (Oleg, 第三戰隊司令旗艦)
奧羅拉 (Aurora) 等共計八艘巡洋艦
第三太平洋艦隊: 司令.諾伯加拖夫 (Nebogatov) 少將
尼古拉一世 (Imperator Nikolai Ⅰ, 第三太平洋艦隊司令旗艦)
艾波山 (Apraxin)
山尼文 (Seniavin)
尤希克夫 (Ushakov)
瓦第米莫諾馬克 (Vladimir Monomakh)
日本:
日本聯合艦隊: 指揮官.東鄉平八郎大將
第一艦隊: 司令.三須宗太郎少將
第一戰隊: 三笠 (日本聯合艦隊指揮官旗艦)
日進 (第一艦隊司令旗艦)
朝日、敷島、富士、春日
第三戰隊: 司令.出羽重遠中將
笠置 (第三戰隊司令旗艦)
千歲、音羽、新高
驅 逐 隊: 第一驅逐隊 (驅逐艦 5艘)
第二驅逐隊 (驅逐艦 4艘)
第三驅逐隊 (驅逐艦 4艘)
第十四魚雷艇隊 (魚雷艇 4艘)
第二艦隊: 司令.上村彥之丞中將
第二戰隊: 出雲 (第二艦隊及第二戰隊司令旗艦)
磐手、淺間、常磐、八雲、吾妻
第四戰隊: 司令.瓜生外吉中將
浪速 (第四戰隊司令旗艦)
高千穗、明石、對馬
驅 逐 隊: 第四驅逐隊 (驅逐艦 4艘)
第五驅逐隊 (驅逐艦 4艘)
第九魚雷艇隊 (魚雷艇 4艘)
第十魚雷艇隊 (魚雷艇 3艘)
第三艦隊: 司令.片岡七郎中將
第五戰隊: 鎮遠 (第三艦隊及第五戰隊司令旗艦)
松島、橋立、嚴島
第六戰隊: 司令.東鄉正路少將
秋津洲 (第六戰隊司令旗艦)
和泉、須磨、千代田
第七戰隊: 扶桑 (第七戰隊旗艦)
高雄、筑紫、摩耶、島海、宇治
第 1、10、11、15、16、17、18、20 魚雷艇隊 (魚雷艇共30艘)
大膽的東鄉平八郎:
1905. 5. 27. 13:45
雙方都可以目視到敵艦, 可是日艦卻出乎羅茲德文斯基意料地出現在俄艦
的東北方, 於是羅茲德文斯基又下令俄艦隊成一縱隊前進。俄國艦隊由於隊形
變換不良, 造成一陣混亂, 第二戰隊旗艦奧斯里比號甚至被迫停止前進, 以免
與其他艦隻相撞。
1905. 5. 27. 13:55
東鄉平八郎在三笠旗艦上升起了Z字大旗, 下達了『皇國興廢在此一戰,
各員一層奮勵努力』的昭示。此時, 在俄國砲火的射程之外, 東鄉先率領艦隊
橫過俄艦的正前方, 等到橫過之後轉向南方航行。此時的俄軍則嚴密監控著日
艦的動向。
1905. 5. 27. 14:00
東鄉下令各艦依次 (in succession) 轉向左舷16點 (180度)。此舉令日
本軍官與俄國艦隊都大吃一驚, 因為如此一來, 轉向後的日艦會妨礙到未轉向
軍艦的射擊, 而且那一個轉向點, 使正在轉向的日艦成為俄艦的活靶。

1905. 5. 27. 14:08
俄艦首先開火, 日艦仍依次轉向而受到俄艦的攻擊, 淺間號裝甲巡洋艦艦
尾中彈 3發, 舵機轉動失靈, 被迫退出戰鬥行列, 其它日艦亦受到不同程度的
損傷。
1905. 5. 27. 14:10
日本艦隊大部分已轉向完成, 並開始還擊, 日艦前四艘集中攻擊俄軍第一
戰隊旗艦肯尼亞蘇洛瓦夫號, 後六艘攻擊俄國第二戰隊旗艦奧斯里比號。此時
的俄軍艦隊由於旗艦遭到攻擊, 使得其他戰隊陣腳大亂, 奧斯里比號失去動力
全艦籠罩在大火之中。而肯尼亞蘇瓦洛夫號舵機失靈, 向左舷傾斜 8度。羅茲
德文斯基中將本身亦受傷, 頭部、背部與腳都有受傷, 眾人將他移到指揮塔,
此時的羅茲德文斯基已陷入昏迷狀態。日軍利用改良的下瀨火藥, 殺傷力大增
, 加上準確的命中率, 俄艦損失慘重。
1905. 5. 27. 15:10
奧斯里比號戰艦就在俄國官兵的眼前沈沒。
此後的一段時間, 日本艦隊失去俄艦的蹤影, 但時而重新捕捉到俄艦主力
。至於早先擔任斥候任務的日軍第 3、4、5、6 戰隊, 則集中全力攻擊俄國的
巡洋艦、驅逐艦及補給艦。
1905. 5. 27. 16:45
日本鈴木貫太郎的驅逐艦隊攻擊受傷的肯尼亞蘇瓦洛夫號戰艦, 使其傾斜
增為10度。之後東鄉的艦隊又失去俄艦蹤影。
1905. 5. 27. 17:30
日軍發現俄艦往東北加速逃逸, 於是向北追擊。此時的羅茲德文斯基早已
換乘驅逐艦畢尼號 (Buiny), 而後又換乘驅逐艦畢耳多夫號 (Biedovy)。
俄國艦隊的敗走與投降:
1905. 5. 27. 18:00
日軍再度捕捉到俄艦的蹤影, 並對亞歷山大三世號戰艦展開攻擊。
1905. 5. 27. 18:30
亞歷山大三世號戰艦多處中彈, 最後終被擊沈。
1905. 5. 27. 19:00
日本富士號戰艦開始對敗走的俄軍波羅地諾號戰艦展開攻擊, 第一砲即命
中波羅地諾號, 只見轟然一聲, 波羅地諾號的鍋爐爆炸, 全艦化為灰燼。
1905. 5. 27. 19:20
俄軍旗艦肯尼亞蘇瓦洛夫號因多處的損傷, 航速減慢, 且艦上只剩一門75
公厘的尾砲尚在還擊, 最後在日軍魚雷快艇隊的包圍及攻擊之下, 終於沈沒。
1905. 5. 27. 19:30
由於黑夜已經降臨, 東鄉將受傷殘存的俄艦委託由魚雷艇繼續追擊並加以
擊沈, 其餘日艦全部撤離戰區, 傳令各艦次日於鬱陵島集合。
而此時的俄軍, 諾伯加托夫少將繼續率領俄艦尼古拉一世號、奧瑞爾號、
艾波山號、山尼文號、希索維立基號、拿瓦倫號、拿卡希洛夫將軍號、及巡洋
艦伊蘇穆德號向海參威方向逃逸, 但日本魚雷艇卻毫不放鬆。當天的天氣並不
是很好, 而日軍的魚雷艇在波濤洶湧中奮力駛近俄艦攻擊, 拿瓦倫號被魚雷擊
中而沈沒, 拿卡希洛夫將軍號及希索維立基號亦被魚雷擊中, 深受重傷卻不願
投降, 於是駛到對馬島擱淺自沉。此時的俄軍第二與第三太平洋艦隊早已潰不
成軍, 而安克威斯特少將在入夜前早已脫離戰場, 率領巡洋艦奧爾濟號、奧羅
拉號與詹斯恰號 (Jemschug) 航向南方, 最後駛到馬尼拉被解除武裝。
1905. 5. 28. 10:30
日本聯合艦隊於頃竹島南方約35公里處包圍殘存俄艦, 諾伯加托夫少將決
定投降, 而俄國巡洋艦伊蘇穆德號則高速逃走, 最後在亞伯力亞水域失事。
1905. 5. 28. 15:30
日軍驅逐艦漣號在鬱陵島西南方約75公里處攔截到俄軍驅逐艦畢爾多夫號
, 俘虜了俄艦對司令羅茲德文斯基中將。至於其它俄艦, 或是被擊沈, 或是逃
到中立港被解除武裝, 最後只剩下巡洋艦阿馬斯號 (Almaz) 及 2 艘驅逐艦到
達海參威。
對馬海峽之役至此結束, 戰後俄軍的士氣完全崩潰, 不久就與日本和談,
日本如期所願地得到了一切。對日本而言, 此一戰爭最重要的意義, 是日本海
軍在世界上的地位僅次於英美, 成為第三強海軍國家, 而東相平八郎大將也就
成為日本軍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葚至以『戰神』、『守護神』之名來形容東
鄉在日俄戰爭中的成就。這一連串的信心, 也奠定日後日本海軍造艦發展、大
膽地自行廢除倫敦裁軍協定, 以至於向太平洋擴張的雄心。


NO:152_2
YORK  於 2002/06/18 13:15
Re:戰史集---海戰篇( RESTORE)

■ 錫蘭海戰 Ceylon ■
1942年 四月三日至九日

[譯自 Bombers Versus Battleships, by David Hamer,
Naval Institute Press Annapolis, Maryland, 1998]

1942年前幾月對遠東戰區的盟軍而言可以說是一場災難,日軍在各處的
前進都無法阻擋,盟軍在各處的防禦計畫全部破功而一退再退,英軍與美軍都沒
有能和南雲忠一中將六艘航艦匹敵的艦隊。盟軍海軍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
盟軍需要時間來重整組織、造新艦、修理受損艦隻以及訓練,山本五十六大將瞭
解在英軍與美軍殘存艦隊獲得增援前施以重擊的重要性,但他認為在南方建立防
線更為重要。因此在 1942年二、三月間南雲的航艦艦隊忙著支援新不列巔 (New
Britian) 的入侵行動、達爾文港 (Darwin) 的轟炸以及阻止盟軍從爪哇島 (Java)
撤退。

在這些作戰中航艦的表現十分優異,但這些目標其實都只是次要目標而
已,當日軍在攻擊這些地方時寶貴的時間正一點一滴流去。終於在三月底山本五
十六決定對英軍東方艦隊施以打擊,此時英軍東方艦隊正在戰事尚未波及的錫蘭
(Ceylon,現今之斯里蘭卡,印度東南外海島嶼) 水域累積實力。山本五十六為
這場戰役派出五艘航艦 (加賀號需返回日本修繕) 交與南雲指揮,此外支援的還
有 4 艘快速戰艦、3 艘巡洋艦與 11 艘驅逐艦。

日軍情報指出英軍在錫蘭水域有 2 艘航艦與 2 艘戰鬥艦並其它支援的
巡洋艦與驅逐艦,實際上當英軍東方艦隊 (Eastern Fleet) 新任司令詹姆士•
索穆維爵士 (Sir James Somerville) 於 1941年三月廿六日抵達可倫坡 (Colombo
) 時他麾下的艦隊有新的大型航艦不屈號 (Indomitable)、可畏號 (Formidable)
以及小型航艦賀密士號 (Hermes)、5 艘戰鬥艦 (戰恨號 Warspite 與四艘皇家
君主級戰鬥艦 Royal Sovereign)、 7 艘巡洋艦與 16 艘驅逐艦。

這支艦隊較索穆維之前所指揮的西地中海 H 艦隊要強大許多,但是他
並不對表面上的數字存有幻想,這些艦隻大部份是臨時調集而來,之前並沒有共
同作業的經驗,也有不少艦隻的妥善率並不高。4 艘皇家君主級戰鬥艦在編隊航
行時最高速度只有 16 節,她們的防空火力與甲板裝甲早已跟不上時代;邱吉爾
自己也說這些「棺材船」若是「一點用處也沒有而只會拖累別人,何不讓她們閃
到一邊去........把機會讓給那些航艦?」(不過這些建議並未讓索穆維知曉)

戰鬥艦並不是索穆維唯一擔心的事情,他的航艦群總共只有 58 架攻擊
機與 33 架戰鬥機,這表示他沒有足夠的戰鬥機同時防衛他的艦隊與護航緩慢的
雙翼攻擊機;他的艦隊缺乏在海上快速加油的能力,而可倫坡與 Trincomalee
的基地太過曝露且缺乏防衛力,剩下一個可以利用的秘密泊錨地是可倫坡西南方
970 公里馬爾地夫群島 (Maldive Islands) 的 Addu 環礁,但這個港對於空中
或潛艇攻擊完全沒有防護之力,所以只能在日軍未懷疑的狀況下使用這裡。

不屈號、可畏號與光輝號 (Illustrious) 航艦在前一年十一月因緣際
會同時在美國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修理廠 (Norfolk Navy Yard, Virginia)
共處了幾天,三艘航艦上的負責派度戰鬥機的軍官得以在一起交換筆記,更重要
的是他們得以從美國人手上弄到可靠有效的對講式無線電。此時海軍當局決定將
大型航艦上的 Type279 預警雷達換成 Type281 雷達,這型雷達高空的偵測性能
較差但是卻有較好的低空偵測性能。

Type281 式雷達的另一個優點是其水平波束較窄,可以和飛機位置顯示
器 (PPI, Plan Position Indicator) 並用。這對派度戰鬥機而言是很重大的進
步,蓋英國皇家空軍在 1940 年末就開始有這樣的應用了,雷達操作員可直接從
PPI 的螢幕上看見雷達所掃到的飛機之連續軌跡,這對戰機派度官來說對整個局
勢更為了解。海軍部還未能提供足夠的 PPI,於是光輝號便從駐錫蘭的皇家空軍
弄了一套來。雖然戰機調度已經獲得改善,但對於來襲飛機的高度卻還沒有足夠
精確的方法,因此南雲的打擊兵力絕對可以在晝間航艦對戰中獲得壓倒性勝利。

索穆維的經驗告訴他若是他的艦隊試圖在日軍大舉攻擊錫蘭時出面阻止
那英軍東方艦隊將完全毀滅,他也相信就算日軍以小部前來攻擊他也有責任使這
支艦隊成為「存在艦隊」而避免接戰,因為他的艦隊出面接戰獲勝的機率實在是
不大。索穆爾所得的這些結論看來很窩囊,但是這卻是最好的方法,而海軍部也
支持他的看法。

此時錫蘭當地的防務也在組織中,果敢且精力充沛的雷頓上將 (Admiral
Sir Geoffrey Layton) 在 1942 年三月接任錫蘭地區總指揮時便大力掃除四處
充斥的散漫與低迷;在索穆維接掌東方艦隊前他以現地指揮官的權力扣留了不屈
號航艦上準備運到爪哇的颶風式戰機 (Hurrican),此舉令空軍當局相當不滿,
而他為了建造機場也強制徵收了可倫坡的高爾夫球場與賽馬場,大法官與陸軍指
揮官的私宅也在徵收的名單當中。

雷頓雖然做了很多努力但是他手上能拿來防守錫蘭的實在有限,可倫坡
有兩個中隊的颶風式戰機,Trincomalee 附近有一個中隊同型戰機,總共只有約
50 架戰機可以作戰,除此之外只有幾架艦隊航空隊 (Fleet Air Arm) 的海燕式
雙座戰機。偵察的兵力只有 7 架卡達利那飛艇 (Catalina,美軍 PBY),而反擊
的兵力就只有 14 架布崙漢轟炸機 (Blenheim) 與一個中隊的大青花魚 (Albacore)
、劍魚式 (Swordfish) 雙翼攻擊機。這些兵力不足以與南雲航艦的 300 架戰機
對抗。

日軍的行動由位於新加坡的近藤信竹海軍中將指揮,目標是摧毀英軍東
方艦隊與騷擾孟加拉灣 (Bay of Bengal) 的航運。近藤下令南雲的航艦與戰鬥
艦攻擊錫蘭,而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手下的 1 艘輕航艦、6 艘巡洋艦與 4 艘驅
逐艦則集中攻擊孟加拉灣。近藤的方法並不周全,他的首要目的應當是摧毀東方
艦隊,而作戰目的中的其它部份在東方艦隊摧毀後全都會一一實現;近藤本應直
接搜索英軍艦隊以擊毀之,但他決定攻擊英軍兩個主要的海軍基地─可倫坡與
Trincomalee 並希望能補捉到在港中的英軍艦隊,若此舉未能達成他也希望能強
迫英軍進行他有信心能獲勝的艦隊決戰。

南雲在攻擊錫蘭時原本想保留一部份兵力作為萬一英軍航艦出現時尚有
餘力實行打擊,但近藤決定冒險一搏,如此一來若英軍航艦使用得宜他們將可以
在日軍回收攻擊機群的最薄弱時期施以毀滅性打擊;但近藤很幸運,在戰役中英
軍航艦跑錯方向,而且就算英軍方向正確他們也沒有足夠的艦載機攻擊全部日艦
(不過日軍並不知道這件事)。

索穆維在四月廿八日收到破解密碼單位的情報指出日軍可能在四月一日
前後實施空中攻擊,他推測日軍航艦最可能從錫蘭東南方同時空襲可倫坡與 Trin-
comalee;由於四月一日當夜是月圓,索穆維相信日軍會藉由月色夜襲並在清晨
時收回艦載機,他此時面臨兩難,由於四艘皇家君主級戰鬥艦過慢的航速與僅
20-km 的艦砲射程不足以進行夜間水面艦戰鬥,其防空火力也不足以逃過南雲艦
載機的晝間攻擊。

雖然奧瑞康機砲 (Orelikon) 已經開始取代艦上毫無戰力的 0.5 吋、
0.303 吋機槍,但索穆維大多數的艦隻對空襲仍然額招架之力。皇家君主級戰鬥
艦當時的近迫火力是 2 門八聯裝 pom-pom 機砲與 4 挺雙聯裝 0.303 吋路易士
(Lewis) 機槍。索穆維手上僅有的機會是把握他唯一的優勢──雷達。因此他決
定白天將艦隊留置在日軍可能操作的海域外,然候利用夜色掩護靠近日艦並利用
滿月出擊。這個計畫十分冒險,若要能成功完全要靠高超的時刻表與相當的好運
氣。

索穆維將艦隊分為兩部,他自己指揮的 A 艦隊下轄旗艦戰恨號戰鬥艦,
不屈號、可畏號兩艘大型航艦,3 艘巡洋艦與 6 艘驅逐艦,這些艦隻能以 24
節編隊巡航,若是將旗艦撇下還能飆到近 30 節 (當然這就把索穆維給拋下了,
他雖然知道打擊與偵察主力都在兩艘航艦上他仍然選戰恨號為旗艦),兩艘航艦
上共載有 33 架戰鬥機與 45 架打擊機。

B 艦隊轄有其它的艦隻,包括 4 艘皇家君主級戰鬥艦、小型航艦賀密
士號、3 艘巡洋艦與 8 艘驅逐艦。這裡頭有半數的艦隻艦齡大於 20 歲,而伴
隨戰鬥艦所需的低速使這支艦隊沒有什麼發揮的能力。

三月卅一日 A 艦隊位處於錫蘭南方,B 艦隊則位於她的西邊,卡達利
納飛艇正在搜索錫蘭東南方 640 公里的海域,由於最多只能維持三架卡達利那
飛艇同時滯空,因此這便是他們所能涵蓋的最大範圍了,倘若南雲從別的方向迫
近那索穆維將處在極度曝露的狀況下。東方艦隊就這樣渡過了三月的最後一天與
四月的頭兩天,完全沒有敵軍的蹤跡。
索穆維不確定是不是一開始情報單位給的資料就有錯誤,或是日軍已經
知曉他的行動而在等候他回港補給,但他唯一確定的是他沒辦法繼續留在原處,
他的位置可能已經由日軍潛艇通報上去,而艦隊的燃料也已不足,皇家君主級戰
鬥艦的淡水補充則尤其不足。索穆維和英軍之前的其它海軍將領一樣面臨一個問
題──他們必需回港補給。

由於他無法冒險駛返可倫坡或 Trincomalee,四月二日晚上 21:00 時
索穆維駛向 Addu 環礁,A 艦隊於三日正午 12:00 時抵達而 B 艦隊在下午
15:00 時抵達。此時他覺得日軍的攻擊並不是那麼的緊迫,因此決定恢復已經暫
停六天之久的正常航運;巡洋艦多塞特號 (Dorsetshire)、康瓦爾號 (Cornwall)
受令駛返可倫坡,其中多塞特號將繼續整修的計劃而康瓦爾號將護航一支駛往澳
大利亞的船隊;航艦賀密士號則因入侵馬達加斯加島 (Madagascar) 的計劃迫在
眉睫因此受海軍部之令駛返 Trincomalee。

索穆維才剛開始加油作業就收到南雲蹤跡的消息,三日下午 16:00 時
一架卡達利那飛艇在錫蘭東南方 580 公里之處發現大批日艦航向可倫坡的蹤跡,
稍後這架飛艇就被擊落再也沒有消息傳回來。索穆維這時進退兩難,A 艦隊在午
夜之前無法完成加油作業,B 艦隊則還要到隔天上午 07:00 才會完成。這時已
經不可能在夜間攻擊日軍航艦,但仍有機會在他們撤離時發動打擊,他決定 A
艦隊在午夜起錨,B 艦隊準備好就盡量趕上。

此時在錫蘭的雷頓發佈了警報,從三月卅一日起可倫坡的航運就已淨空
,超過 50 艘船隻疏散到其它港口或較小的泊地,四日傍晚另外的 25 艘受令駛
離港口,隔天下午再開回來;巡洋艦多塞特號與康瓦爾號離港加入在 Addu 環礁
加油的其它艦隻。然而在這些船隻都疏散之後港內還是有超過 30 艘各式船隻,
可倫坡已經準備好接敵,但新安裝的雷達還未能發揮指引戰鬥機攔截的功能。卡
達利那飛艇整夜都監視著南雲的行動,但他們有關日軍艦隻種類的報告卻彼此互
相矛盾,而這卻是英軍所需要的最重要情報。

四月五日清晨攻擊可倫坡的機隊開始起飛,同樣由淵田美津雄中校所率
領的 125 架攻擊機群包括了 36 架零戰、36 架九九艦轟、53 架九七艦攻。機
隊從南邊越過錫蘭海岸線時瞥見 6 架無護航的劍魚式攻擊機在較低空飛行,這
些英機很快就通通被擊落。淵田的戰鬥機與少數水平轟炸機 (九七艦攻) 攻擊機
場,俯衝轟炸機 (九九艦轟) 與其它的水平轟炸機則攻擊港中的船舶。此時英軍
全部的戰機 (35 架颶風式、6 架海燕式) 出動攔截日機,但這些戰鬥機的速度
和靈活度不如零戰,激戰後 21 架英軍戰機被擊落,日軍只損失了 7 架。上午
09:30 時日軍攻擊結束,而可倫坡則幸運地只受了一點損傷,這都歸功於及時的
疏散作業,此外機場的損失也同樣微小。

南雲並未忽視東方艦隊反擊的可能性,他照平時所演練般地派出巡洋艦
、戰艦上的水上偵察機,而將航艦艦載機保留為打擊與防禦之用。在上午 11:00
前後偵察機報告發現兩架敵軍驅逐艦以 25 節時速向南南西航行。這些其實是巡
洋艦康瓦爾號與多塞特號,她們正在前往與索穆爾艦隊會合的路上,而 A 艦隊
正在前方 270 公里處。這兩艘巡洋艦不確定自己是否被發現因此並未即時通知
索穆爾,等到有更多飛機出現時他們才在下午 13:00 時打破無線電靜默通報索
穆爾。此時已經太遲了,40 分鐘內她們就將受到大量攻擊。

雖然多塞特號裝有 Type286 雷達的原型但並未偵測到 80 架前來攻擊
的日軍俯衝轟炸機,日軍的出現完全是個奇襲,主無線電機在瞬間即被摧毀,多
塞特號嘗試以備用無線電傳訊給索穆維但是這則信息未被索穆維接收到。日軍俯
衝轟炸機以三架編隊依次攻擊,很明顯地幾乎所有的炸彈都命中目標,14:00 之
前兩艘巡洋艦都已沉沒,日軍毫無損失。

索穆維目前所處的環境相當危險,A 艦隊離南雲艦隊不到 320 公里,
但他不知道日軍的確切位置,他只知在 14:00 之前雷達幕上顯示兩艘巡洋艦所
在的東北方 135 公里處出現大量敵機,而既然他們並未通報遭到攻擊他以為她
們已經逃過攻擊而正保持無線電靜默,因此他繼續保持向東航行 (離南雲愈近)
以與兩艘巡洋艦會合,而 B 艦隊正在他後方 160 公里處。索穆維相當幸運,南
雲對目前的戰果感到滿意而未再派出更多偵察機並繼續向東南航行。

下午 15:52 時一架索穆維的偵察機發現了艦隻的殘骸,很快地兩艘巡
洋艦的遭遇便為人所知,此時有關南雲艦隊的報告陸續傳入因此無法馬上進行救
援行動。南雲的位置與航向出乎應軍的意料,索穆維相信日軍正直向 Addu 環礁
前進並持續搜尋東方艦隊的位置。他害怕被日軍發現且被迫進行晝間航艦對戰,
因此下令艦隊改向南航行。

傍晚 18:15 時索穆維收到敵軍真正的航向是西北方的報告,他下令 A
艦隊和 B 艦隊同樣轉向西北方以便在夜間對南雲發動攻擊,為了發現日軍他下
令裝備雷達的偵察機搜索深度 320 公里的大弧區域。可是他什麼都沒找到,到
清晨時唯一出現在雷達幕上的是 B 艦隊的艦隻。

南雲跑到哪裡去了呢?索穆維被錯誤的偵察報告誤導,南雲艦隊在四月
五日下午完全沒跨入飛艇所報告地點的 180 公里內。日軍在收回擊沉多塞特號、
康瓦爾號的機隊後便持續向東南方航行以駛出錫蘭偵察機的偵察範圍,南雲完全
不曉得 Addu 環礁的存在,也從未向那個方向移動。南雲正準備在次日攻擊下一
個目標 Trincomalee,清晨 06:00 時南雲正在向東邊移動,早已遠離此刻正向
西邊行進的索穆維艦隊打擊範圍內。

當然索穆維對南雲這些狀況全不知情,他仍然以為南雲正準備攻擊 Addu
環礁,而在此時前往加油是自殺的行為,他估算最佳的行逕是向東前進,如此便
可在南雲攻擊完 Addu 環礁撤離時實施夜間打擊。雷頓上將密切地注意艦隊的行
動,他對索穆維所冒的風險感到憂心,但他也明白像索穆維這種人就算自己的艦
隊遠不如人,若要他不去嘗試在海上摧毀敵軍艦隊是不可能的。雷頓無法向索穆
維下令,但是他藉著向海軍部發報時表達了他對強大日軍艦隊可能毀滅整個東方
艦隊的擔憂;他知道索穆維也會收到這份通報,也希望這能幫索穆維在關鍵時刻
作下決定。

索穆維在下午 14:00 時收到雷頓的通報,當天傍晚他就下令向西北方
撤退,艦隊從 Addu 環礁北邊 240 公里處通過馬爾地夫群島,四月八日上午
11:00 時他抵達港口開始加油。

此時海軍部決定通知索穆維可以將老舊的皇家君主級戰鬥艦給遣到別處
,也同時警告索穆維不可在此時使用可倫坡的基地;在研究一份迷你地圖後索穆
維將這四艘戰鬥艦連同 B 艦隊遣到肯亞蒙巴薩島 (Monbasa, Kenya)。四月九日
索穆維向海軍部報告他將與 A 艦隊同行以杜絕日軍支配印度洋海域,艦隊將使
用孟買 (Bombay) 而不使用錫蘭的基地。
英軍作出這些決定時南雲忠一朝向下一個目標移動,四月八日下午一架
飛艇在錫蘭東方 640 公里外偵察到日軍三艘戰鬥艦與一艘航艦正朝西北方航行,
很明顯地日軍的目標不是 Trincomalee 就是馬德拉斯 (Madras);英軍先前在可
倫坡實施的疏散相當成功,當夜港口的船隻便都駛離了。清晨 07:00 過後英軍
位於 Trincomalee 的雷達偵測到東方 145 公里外大量飛機的蹤跡,由於有了預
警所有可動用的英軍戰機 (17 架颶風式、6 架海燕式) 全都起飛升空迎擊由淵
田美津雄中校率領的 41 架零戰、91 架九七艦攻。

攻擊機群對港區與機場造成嚴重打擊,13 架正在修理或組裝的海軍軍
機被摧毀,但港口因沒有什麼船隻以及第二批俯衝轟炸機隊前往攻擊其它目標所
以沒有什麼傷亡。在攻擊中日軍損失 3 架飛機,英軍有 8 架颶風式、3 架海燕
式被擊落。

這個時候英軍整場戰役中對南雲的航艦部隊唯一的反擊展開。在先前攻
擊可倫坡時英軍布崙漢式轟炸機被引導到錯誤的方向去,在這第二次機會中他們
找到了南雲的艦隊。9 架布崙漢轟炸機在沒有戰鬥機攔截的狀況下 (日軍沒有雷
達) 對日軍航艦進行高空水平轟炸,而結果就跟大部份高空轟炸移動中的船隻一
樣沒有一枚炸彈命中。

當轟炸機撤離的追逐戰中執行戰鬥空巡的 20 架零式戰機擊落了 4 架
英軍轟炸機,而殘存的 5 架布崙漢在歸途時碰上剛攻擊完賀密士號航艦的翔鶴、
飛龍號攻擊機群,又 1 架英軍轟炸機被擊落,剩餘的 4 架滿目瘡夷。英軍雖然
沒有戰果但是這卻是五個月以來南雲的航艦部隊第一次在戰鬥中遭到直接的威脅。

當淵田在攻擊 Trincomalee 港時前一夜緊急疏散的英軍艦隻在港口南
邊 100 公里處近岸,艦隻中包括了凌晨 01:00 時緊急出港的航艦賀密士號,由
於事出突然賀密士號的 12 架劍魚式艦載機留在岸上並未隨行。上午 09:00 時
前南雲的水上偵察機發現了英軍航艦,這對南雲來講是個難得的機會,這是開戰
數個月以來第一次發現敵軍航艦;他下令原本要攻擊 Trincomalee 港口船隻的
第二波 85 架俯衝轟炸機與 9 架護航的零戰攻擊賀密士號,帶領他們的是在四
天前率隊擊沉多塞特號、康瓦爾號有優異表現的江草隆繁少校。

英軍在錫蘭的海軍無線監聽站在 09:30 時截到日軍通訊信號,英軍在
知曉賀密士號已被發現後馬上派出戰鬥機保衛她,但因為電話線路的損毀使得命
令被延誤,拖了一小時戰機才得以升空。一位英軍目擊者描述了上午 10:35 時
開始的日軍轟炸:

「攻擊進行的很完美、很殘酷、很果敢,看起來就像在進行分列式一樣,
攻擊機以三架一組進行俯衝藉著太陽的掩護直接轟炸船隻的右舷。」

二十分鐘內賀密士號便已沉沒,轟炸機群轉而攻擊伴隨的澳大利亞驅逐
艦吸血鬼號 (HMAS Vampire),這艘驅逐艦只不過多活了十分鐘。在離開攻擊現
場前江草隆繁少校的俯衝轟炸機機群順道擊沉了兩艘商船與一艘巡邏艦,在四天
內日機擊沉了七艘艦隻而英艦未能擊落任何一架。

中午 12:17 時最後一艘英艦沉沒後 8 架英軍海燕式戰機才到達現場,
英軍戰機只來得及驅趕撤退中的日軍俯衝轟炸機,戰鬥中 2 架海燕式被擊落。
總計日軍在兩次空中追逐戰中損失 4 架俯衝轟炸機,但是不確定布崙漢轟炸機
和海燕式戰機各擊落幾架。英軍的防空砲火則未能擊落任何日機。

英軍東方艦隊承受重大損失之際孟加拉灣的小澤治三郎中將引起了當地
未護航航運的混亂,他在五天之內擊沉了 23 艘船隻,日軍潛艇也在印度西海岸
擊沉另外 5 艘船隻,英軍航運因而完全停止。

此時南雲忠一已經開始撤離,四月十二日他已進入麻六甲海峽,這次成
功的作戰結束後船隻需要整補維修,艦上的航空隊經過四個月的作戰需要補充損
失,南雲認為是該回家的時候了。他留下艦齡最淺的兩艘航艦翔鶴號、瑞鶴號支
援新幾內亞的戰鬥,這兩艘航艦也因為未參與二、三月份的戰鬥而損失較少。剩
下的艦隻則跟著南雲回日本。

自珍珠港之後到現在南雲創下了無可匹敵的戰果,他的航艦總共航行了
80,000 公里 (44,000 浬) 而鮮少被偵測到且從未有任何損傷,反而在所有的東
方戰役中有決定性的參與。然而他雖創下豐碩的戰果但他漏失的卻更多;南雲未
能在攻擊珍珠港之後搜尋並擊沉美軍航艦,在錫蘭的戰役中他錯失了殲滅英軍東
方艦隊的機會,倘若他朝著多塞特號、康瓦爾號航行的方向進行偵察他肯定會發
現索穆維的艦隊,而一場日軍與英軍的晝間航艦對戰的結果只有一種。

即便如此南雲的攻擊造成了重大的影響,英軍東方艦隊退守非洲東岸,
肯亞蒙巴薩島距離美軍太平洋艦隊所在的珍珠港幾乎是半個地球遠,東方艦隊和
太平洋艦隊彼此可以說沒有聯繫,日軍得享以內線作戰的優勢。更糟的是當美軍
搜刮所有兵力進行珊瑚海 (Coral Sea) 和中途島 (Midway) 的重大戰役時英軍
在印度洋的三艘現代化航艦 (不屈號、可畏號與後來加入的光輝號) 卻在支援英
軍入侵法國殖民地馬達加斯加島這種無關重大戰略的瑣碎小事。

南雲展示了艦載航空兵以航艦機動力擊敗陸基航空兵力的可能性,且艦
載機的性能若是沒勝過陸基戰機的話至少也能打成平手,這兩種論點在戰前都是
不可置信的。

索穆維在錫蘭外海冒了相當大的戰術風險,這樣的損失已經算是非常輕
微的;他的副手威里斯中將 (Vice-Admiral Willis) 後來寫道他一直未能理解
索穆維為何要冒這麼大的危險,怎樣來看他的攻擊計畫都很難成功。A 艦隊的兩
艘航艦手上只有 45 架大青花魚式攻擊機,而這裡頭還要分出來作偵察、監控的
工作所以能夠用來進行攻擊的數量就更有限了。攻擊機必須對能高速閃避的艦隻
進行極度困難的夜間魚雷攻擊,而且還得癱瘓大部份的日軍航艦以免隔天日軍摧
毀 A 艦隊。而大青花魚攻擊機的出現就是向南雲宣告英軍航艦的存在,而英機
攻擊後撤退的方向等於是指明了英軍艦隊所在的方向,在 A 艦隊最快航速只有
24 節的情形下天亮之前逃出日軍攻擊範圍的機會可以說是沒有。

由於 B 艦隊的速度更慢所以她們應該能離日軍航艦遠點,可惜的是索
穆維未能擺脫皇家君主級戰鬥艦的拖累,不然就可以把她們的巡洋艦與驅逐艦拿
來加強 A 艦隊的實力,可以確定若是邱吉爾的訊息有傳到索穆維手裡他一定會
這麼做的。由於他才在三月廿六日接掌艦隊指揮權,三天後便出海保衛錫蘭,若
是沒有邱吉爾的背書就把四艘老舊戰鬥艦遣散掉會打亂海軍部建立東方艦隊的心
血。

幸好多塞特號遇襲時所發出的警訊未被索穆維接收到,否則他就得面臨
尷尬的兩難;若派出戰鬥機就等於是向南雲昭告英軍艦隊的存在,而艦隊也幾乎
確定面臨毀滅,若忽視巡洋艦的求救對士氣將會有重大的打擊 (不過索穆維也不
知道就算他派戰鬥機出去也來不及趕到現場)。

零式戰鬥機較英軍戰鬥機優異的事實被點明出來,英軍也許只有可畏號
航艦上的 12 架野貓式戰鬥機 (美製 F4F) 可與之一戰,海燕式戰機則是在服役
時就已經落伍了。日軍俯衝轟炸機的效率則是另一項震憾,英軍從未在德軍身上
看到類似的表現。索穆維在後來在寫給海軍部的信中表示「我們的艦隊航空隊在
被綁手綁腳地這麼久之後無法與其它專門為海軍建造發展艦載機的海軍航空兵力
對抗。」雷頓也表示「艦隊航空隊的飛機表現在我們需要助力時看起來很無力,
他們無法在晝間日軍戰機出沒的環境下作戰,他們的功用只是讓機場看來更擁擠
。」

其它皇家海軍的問題在稍早的其它戰役中就出現過,而在以後的戰役也
將繼續地困擾他們;無法有效地在海上進行加油造成艦載航空兵力部署極大的戰
術困擾;現在看來四月二日索穆維讓艦隊退去 Addu 環礁加油的決定太過草率,
但在當時的現有情報下這個決定是可以理解的。而防空砲對俯衝轟炸機的防禦力
簡直慘不忍睹,索穆維有四艘艦隻被俯衝轟炸機擊沉但防空砲連一架敵機都未能
擊落。

從日軍的觀點來看這次作戰相當成功,若是那些派到印度東海岸的潛艇
能夠守在日軍攻擊的兩個港口外則戰果會更佳,這樣的部署將會使雷頓為疏散可
倫坡、Trincomalee 港口船隻的決策付出重大代價;日軍唯一要擔心的只有布崙
漢轟炸機在未被偵測的狀況下攻擊了日艦,沒有配備雷達的日軍缺乏偵測來自高
空戰機的能力,他們很快就會在中途島見到慘劇的發生。

--


NO:152_3
YORK  於 2002/06/18 13:16
Re:戰史集---海戰篇( RESTORE)

■義大利艦隊的當頭棒喝──英軍夜襲大蘭多港■
1940 年十一月十一至十二日夜裡對義大利艦隊港口的攻擊說明了在戰
役關鍵時刻集中少而精銳的部隊在敵人弱點痛擊的重要性,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
艦隊以兩架飛機的代價不但翦除了義大利海軍挑戰地中海海權的機會,同時也大
大地打擊了義大利的士氣。
義大利海軍雖然比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強大 (尤其是巡洋艦與驅逐艦的
數量) 但自開戰以來從未試圖想要利用這個優勢,在 1940 年七月九日戰鬥艦
Giulio Cesare 號與地中海艦隊交戰中了一彈之後即不願意與英軍交戰,英軍得
以自由地執行運補馬爾它島與其它攻勢性行動。
英軍地中海艦隊指揮官康寧漢上將 (Admiral Sir Andrew Cunningham)
在義大利向盟國宣戰後就一直希望利用他手下的艦載機實行打擊行動,原本他只
有老鷹號航艦 (HMS Eagle,戰鬥艦改裝,26,000 噸) 可供使用,但是海軍航空
隊 (Fleet Air Arm) No.813 與 No.824 中隊的飛行員都是這方面的老手,光在
1940 年七月份就擊沉泊在自家港口內的四艘義大利驅逐艦與一艘商船。新造的
大型航艦光輝號 (HMS Illustrious,28,000 噸) 於九月加入地中海艦隊的行列
,艦上的 No.815、No.819 劍魚式魚雷轟炸機 (Swordfish 雙翼三人座固定起落
架開放式座艙單引擎魚雷攻擊機) 很快就擊沉停泊在北非土布魯克港 (Tobruk)
內的兩艘義大利驅逐艦,但中隊的成員一直到十月中旬才完成了夜間飛行的必要
訓練。
康寧漢上將接受了隨航艦而來的航空兵力指揮官攻擊大蘭多 (Taranto)
港的提案,下令在特拉法加海戰 135 週年的十月廿一日發動攻擊。倘若攻擊真
的照提案執行,那地中海的戰事演進就會有完全不同的發展;義大利獨裁者墨索
里尼 (Musollini) 已決定在一週後 (10 月 28 日) 進攻希臘,這件事不但英國
人不知道,連希特勒也不曉得。希特勒此時正與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將軍 (
Generalissimo Franco) 會晤,元首此時心理希望的是西班牙能幫助德軍攻下直
布羅陀 (Gibraltar),然而英軍因為航艦光輝號的一場小火使得攻擊必須延後,
因此義大利也照樣入侵希臘,而佛朗哥在 10 月 23 日與希特勒的會面中並未讓
他失望。
光輝號航艦很快就修復完畢,但是空中攻擊只能在滿月的夜裡進行,而
下一個可以利用的滿月夜是十一月十一日,這一天也是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
停火紀念日。然而英軍的計畫再次受到波折,航艦老鷹號受到近至彈的攻擊導致
油路受損,而政治局勢使得攻擊再也不能延後,因此英軍只能將原有的 36 架攻
擊削減成 24 架,老鷹號上夜間攻擊經驗豐富的 No.813、No.824 中隊只移轉了
五組組員到光輝號上。
大蘭多港位於義大利南部,位於「靴子」的「鞋根」內,當時停泊在港
內的有新銳戰鬥艦 35,000 噸的 Vittorio Veneto 號與其姐妹艦 Littorio 號,
她們的航速達 30.5 節,擁有九門 15 吋艦砲與 12 門六吋副砲;另外四艘較舊
戰鬥艦 Conte di Cavour 號與姐妹艦 Giulio Cesare 號、Caio Duilio 號、
Andrea Doria 號也在港內,所有六艘義大利海軍戰鬥艦都在港內,其它還有巡
洋艦與驅逐艦十數艘。
「審判作戰 (Operation Judgement)」不只包括地中海艦隊,連駐守直
布羅陀負責西地中海巡弋的的 H 艦隊也將執行運送兵員補給到馬爾它島的行動,
爾後並將加入地中海東側的艦隊,H 艦隊的航艦皇家方舟號 (HMS Ark Royal,
28,000 噸) 將於十一月九日空襲薩丁尼亞 (Sardinia) 等地,地中海艦隊的戰
鬥艦隻將運送人員物資到克里特島 (Crete) 與希臘,皇家海軍正在克里特島南
岸的蘇達灣 (Suda Bay) 建立前進基地。如此總共五艘戰鬥艦、一艘航艦、九艘
巡洋艦與 25 艘驅逐艦將在空襲進行時在馬爾它東側巡邏。
1940 年十一月六日光輝號航艦與地中海艦隊主力一齊離開埃及的亞力
山卓港 (Alexandria),在接下來的五天裡執行掩護船隊以及與西邊來的艦隻會
合的工作,這段期間三架劍魚式攻擊機因故損失。十一月十一日下午來自皇家空
軍最新的空中偵照提供大蘭多港內防魚雷網與阻塞氣球的分佈狀況,晚上 1800
時光輝號航艦帶著四艘驅逐艦在夜色掩護下脫離艦隊主體,朝大蘭多港南方 270
公里的攻擊發起點航行。
21 架劍魚式攻擊機起飛迎擊,機隊分為第一波 12 架與第二波 9 架,
當第一波機隊在 2255 時飛抵港口時發現防砲部隊已經獲得預警,原來義大利防
砲部隊的聽音設備偵測到一架飛得太近的桑德蘭飛艇 (Sunderland) 而開火。第
一波攻擊由兩架劍魚式於 2300 時投擲照明彈展開,隨後義大利防砲即砲聲大作
,攜帶魚雷的 6 架劍魚式在 2315 至 2320 之間展開攻擊,他們所用的是 18-in
Mark XII 魚雷,並將深度設在 10 公尺,航速 27 節。攻擊的結果戰鬥艦 Conte
di Cavour 號中雷一枚,新戰鬥艦李托里奧號 (Littorio) 中雷兩枚,而英軍領
隊 No.815 中隊隊長威廉森 (Lieutenant Commander K. Williamson) 投擲的魚
雷命中 Conte di Cavour 號,但是他的座機遭擊中墜毀而成為戰俘。
第一波攻擊群其餘的 6 架劍魚式攜帶炸彈執行水平與俯衝轟炸,先前投
擲照明彈的兩架各以四枚 250 磅炸彈轟炸艦隊儲油槽,另外 4 架則各以六枚 250
磅炸彈俯衝攻擊停在內港的艦隻與港口設施,其中一架因無法判斷目標所以將炸
彈投在水上飛機基地。2335 時所有第一波的攻擊機全部飛離,雖然距第二波攻
擊機隊還有整整 20 分鐘,但是義大利防砲炙熱的火力卻未曾停息。
第二波攻擊機隊 9 架劍魚式因一架機件故障只到了 8 架,但其中 5 架
是攜帶魚雷的。2355 時兩架劍魚式投擲照明彈後即轟炸儲油槽,隨後跟進的魚雷
攻擊機自東北方發動攻擊,Littorio 號再中兩枚 (僅一枚引爆) 而 Caio Duilio
號戰鬥艦中雷一枚,重巡 Gorizia 中雷一枚。這一波攻擊中 No.813 中隊一架劍
魚式遭擊中墜毀,機上乘員陣亡;最後一架攜帶六枚 250 磅炸彈的攻擊機則精確
地轟炸了 Mar Piccolo。
第二波攻擊在十分鐘之內即結束,但義大利防砲繼續射擊了 45 分鐘,
這天晚上總共消耗了 8,600 發 76mm-102mm 中型防砲砲彈,18 架自攻擊中返航
的劍魚式於 0120 至 0250 間降落在光輝號航艦上,此時飛行員們只知道擊中了
泊在外港的戰鬥艦以及炸中了部份港口設施,他們不知道此時義大利人正在設法
避免船隻下沉。
0445 時 Caio Duilio 艦上 77 平方公尺的破洞使湧水淹沒了前彈藥艙
,艦上乘員承認失敗並將戰鬥艦擱淺。
0500 時 Conte di Cavour 上的人員也放棄與 96 平方公尺破洞的搏鬥
,將戰鬥艦擱淺在港裡,艦上的後砲塔完全浸在水中,乘員於 0545 時撤離艦隻。
新造的 35,000 噸戰鬥艦 Littorio 號的防護雖然較前兩艘舊型戰鬥艦
佳,但是前段兩個破洞與後段一個破洞總共 270 平方公尺的損害使她於 0625
自行擱淺,這三艘戰鬥艦總共損失了 52 人。
除此之外其它的損失都微不足道,兩架飛機在轟炸中炸毀,巡洋艦 Trento
號、驅逐艦 Libeccio 號雖遭炸中但炸彈未爆,驅逐艦 Pessagno 號則遭近至彈
略損,岸上的油槽則未被炸中。
英軍航艦與其護衛艦隻在 0700 時回到艦隊主力陣中,英軍原本計畫在
十二日夜晚再進行一次空襲,為此 6 架攜帶魚雷的攻擊機、7 架攜帶炸彈的攻擊
機與 2 架投擲照明彈的攻擊機已經準備妥當,但當夜大蘭多地區的氣象預測顯示
會有降雨,因此攻擊行動便取消,艦隊朝亞歷山卓港的方向回航。倘若第二次攻
擊實行的話英軍也會發現除了坐底的三艘戰鬥艦外已經沒什麼目標可供攻擊。
十一月十二日下午港內倖存的戰鬥艦 Vittorio Vento 號、Andrea Doria
號以及 Giulio Cesare 號帶著巡洋艦、驅逐艦駛往更北方的那不勒斯港 (Naples)
,此舉雖然使得義大利艦隊較不易受攻擊,但是這也意味著無法對英軍的行動及
時作出反應。英軍地中海艦隊從此享有主力艦隻的優勢直至 1941 年五月。
Littorio 號一直到 1941 年三月修復後才回役,但這時她的姐妹艦
Vittorio Vento 號則被英軍魚雷擊中進行修復,Caio Duilio 號在 1941 年五
月中完成修復,但是 Conte di Cavour 號一直到戰爭結束時都還未完成修復。
英軍劍魚式攻擊機的優異表現卻使他們母艦的末日提早來到,佛朗哥在
十一月廿日拒絕配合德軍攻擊直布羅陀的計畫,也拒絕德軍佔領加納利群島 (
Canary Islands) 的提議,希特勒對於他的盟國在海上的無能表示氣憤,他提供
墨索里尼專精於反艦作戰的第十航空軍 (Fliegerkorps X),墨索里尼在喪失主
力艦隻後不得不接受此項提議,德軍戰機便自 1940 年十二月起陸續抵達西西里
島。與此同時埃及境內的英軍也成功地將北非的義大利軍逐回的黎波里 (Tripoli)
,此舉導致了德軍北非遠征軍的介入。
1941 年一月第十航空軍第一次大規模出擊命中了英軍地中海艦隊的現
代化航艦光輝號,使她退出戰局一整年之久。英軍地中海艦隊在損失一艘巡洋艦
之後,康寧漢上將決定將艦隻撤出地中海中部,德國空軍因此將注意力轉至馬爾
它島 (Malta)。
英軍在 1940 年十一月十一日夜間的攻擊只用了 20 架老舊的劍魚式攻
擊機就撤底地改變了地中海的均勢與戰局的發展。

NO:152_4
YORK  於 2002/06/18 13:17
Re:戰史集---海戰篇( RESTORE)

■ 突襲珍珠港 Pearl Harbor ■
1941年 十二月七日

[譯自 Bombers Versus Battleships, by David Hamer,
Naval Institute Press Annapolis, Maryland, 1998]

日本軍方在 1940 年四月、五月間 (英軍艦隊航空隊空襲義大利大蘭多
軍港前半年) 便曾在戰棋推演中測試艦載機以魚雷攻擊泊在港中的艦隊,後來英
軍在 1940年十一月成功的空襲了大蘭多 (Taranto) 之後聯合艦隊指揮官山本五
十六要求日本駐柏林與羅馬的海軍武官蒐集這次攻擊的完整資料,並特別專注有
關魚雷在淺水區域的使用情形。在讀完蒐集來的情報後山本下令第十一海軍航空
隊的參謀長研究以特殊改造淺水用魚雷攻擊美軍太平洋艦隊夏威夷珍珠港的可行
性。這份報告在 1941年二月呈交山本,內容指出若出動日軍所有的大型航艦並
能保持機密則以航艦攻擊珍珠港是可行的。

這個時候日本海軍的作戰構想是南進佔領荷屬東印度群島 (印尼) 的油
田,若珍珠港的美軍艦隊意圖干預則必須沿路打過中太平洋,而日軍在馬歇爾群
島 (Marshall)、卡洛琳群島 (Caroline) 的海空軍基地將餉以猛烈的潛艇攻擊
與攻擊機空襲,僥倖殘存的美軍艦隻將在菲律賓海域被數量優勢的聯合艦隊消滅。

這並不是幻想,1941年十二月時日軍有 10 艘戰鬥艦,美軍太平洋艦隊
只有 9 艘,巡洋艦是 36:21 (日本:太平洋艦隊)、驅逐艦是 113:67;在航
空母艦方面日軍擁有壓倒性優勢,日軍有 10 艘 (六艘大型 四艘輕型) 而美軍
只有 3 艘──這方面日軍情報估計美軍有 5 艘,而實際上美軍有 2 艘在大西
洋,不過就算美軍所有的航艦都在太平洋也依然是 10:7 的劣勢。

山本五十六並不是未加詳慮就決定攻擊珍珠港,從 1941年九月開始他
便舉行各種戰棋推演與實際試驗來測試計劃中的每一個環節,與此同時聯合艦隊
接受了嚴厲的訓練,編隊航行、空中訓練、打靶練習接踵而至,其中特別注重夜
間魚雷攻擊 (這方面日軍已經領先其它海軍很多了),六艘航艦所屬的航空群也
針對珍珠港作特別的訓練。而加裝木鰭特別為珍珠港淺水所設計的魚雷也開始量
產。

雖然美日關係在當時已經相當緊張了,但此時山本五十六還未能說服大
本營海軍軍令部接受他的作戰構想,在 1940年七月美國國會決議禁止對日本出
口部份戰略原料以及隨後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這些舉動將導致唯一的結果─
開戰。後來美國國防部長史丁生 (Henry Stinson) 承認當時在煩惱如何讓日本
開第一槍,而又不會導致美國人本身太嚴重的損失。

[註:某些內閣閣員還更好戰,內政部長 Ickes 在德國入侵蘇聯隔天 (1941年
6月23 日) 寫信給羅斯福總統表示「對日本實施石油禁運是你可以使用
的方法,而且可以......也許.....不只可能且是容易使我們進入戰爭的
有效方法。如果我們以此方式參戰則可以避免被人質疑為何和共產蘇聯
結盟。」]

海軍軍令部不輕易接受更改原南進計劃的提議,尤其是 1941年九月舉
行的一次戰棋推演暗示日軍將遭受重大的損失。然而山本五十六大怒且毫不屈服
,最後海軍軍令部在山本的威望以及辭職的威脅下屈服。然而一直到 11月3 日
海軍軍令部總長永野修身上將才同意更改計劃。與原計劃相比珍珠港的行動算是
多出來的,原有南進攻擊菲律賓、暹羅 (今之泰國)、馬來亞以及最終目標荷屬
東印度群島的計劃照常實行。

日本政府已經決定若是在該月月底與美國的外交協商還沒有結論的話就
將開戰,因此打擊部隊於 1941年 11月26 日悄悄開航航向珍珠港西北方 3,200
公里處等候局勢的發展。這支由南雲忠一中將指揮的艦隊是大戰以來威力最強大
的航艦艦隊,大型航艦赤城、加賀、飛龍、蒼龍、瑞鶴、翔鶴將在未來幾個月的
戰事中大放異彩。她們共搭載了 393 架各式飛機,包括 114 架零式戰鬥機、135
架九九式艦上轟炸機、144 架九七式艦上攻擊機,伴隨的護航艦有 2 艘快速戰
鬥艦、3 艘巡洋艦、9 艘驅逐艦以及 8 艘油輪與補給艦隻。艦齡最淺的航艦瑞
鶴號才剛在 9月25 日完成試航,她的姐妹艦翔鶴號也才比她資深一個月而已。

山本五十六所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安全接近路線的選擇,首要考量的
是不被美國人發現,但他也要顧慮到驅逐艦無法完成來回全程而衍生的加油問題,
。最後他決定以經濟航速 (14 節) 航行,並從氣候惡劣、少有人跡的阿留申群
島 (Aleitian,北太平洋靠近阿拉斯加) 南方通過,倘若氣候惡劣到驅逐艦無法
進行加油則將下令驅逐艦返航。

艦隻中只有航艦加賀、翔鶴、瑞鶴號以及兩艘戰鬥艦本來就有足以支持
整個作戰航程,為了減少在海上加油的次數,其餘的重巡洋艦與航艦攜帶了額外
的油料 (裝在桶中、其它水密隔間中)。輕巡阿武隈號與驅逐艦群無法攜帶額外
的油料便勤練從舷側、船尾自油輪加油的方法,海上加油的效率以及加油時的航
速隨著熟練而增加,最大的問題反而是油輪的供油速率不夠快 (每小時約 60 噸)
所導致的延遲。油料是計劃整個作戰的最重要因素。

南雲忠一本身並沒有航空的背景,他的專長是魚雷作戰,在戰鬥艦、巡
洋艦、驅逐艦上的軍旅生涯有優異的表現。很幸運地他的參謀群中的源田實中校
對於大量航艦間的協同作戰貢獻卓越,其它參謀的高素質也抵銷了這位海軍將領
的不足之處。起初南雲相當懷疑對珍珠港攻擊計劃的可行性,山本五十六還一度
決定將自己指揮這支艦隊。

12月1 日日本政府決定開戰,隔天將攻擊珍珠港的日期訂在 12月8 日
(西太平洋時間,珍珠港在換日線的另一邊)。這天是星期天,日方知道美軍艦隊
通常星期天會待在港內。日軍的迫近路線受到大霧與惡劣海象的幫忙十分順利,
南雲全程都堅守無線電靜默,有關日軍偽造無線電通訊誤導人們航艦還在日本內
海的故事是錯誤的,美軍並不是因上述原因而得出相同的結論。山本五十六給南
雲的手喻表示若在 12月5 日前 (以下皆為中太平洋夏威夷時間) 被發現就放棄
任務,若在 12月6 日被發現的話則自行決定是否繼續攻擊。這項顧慮並未發生,
因為在該區域未發現任何船隻、飛機或潛艇。

12月6 日上午 1130 時南雲駛抵夏威夷北方並開始向南航行,此時伴隨
的油輪遣往返航的路上。當天晚上 2100 時他離珍珠港已經不到 800 公里,航
速也加快到 26 節。午夜過後不久東京傳來電訊表示雖然 7 艘戰鬥艦都在港內
但沒有航艦在港中,這使人相當失望,因為航艦是主要目標且山本五十六希望有
4 艘在港內。南雲決定照原計劃進行攻擊,也許航艦在早上就會回到港中。
12月7 日清晨 0500 時巡洋艦派出了 4 架水上偵察機查看狀況是否仍
允許進行攻擊。清晨 0600 時攻擊部隊離珍珠港不到 440 公里,在還沒收到水
上偵察機的報告前第一波 183 架飛機開始起飛──這是有史以來從航艦起飛的
最強大兵力。淵田美津雄中校駕著九七艦攻領導這波攻擊,跟隨他的還有 49 架
攜帶由 16 吋砲彈改裝而來的 1600 磅炸彈的九七艦攻,右側是 40 架攜帶魚雷
的九七艦攻,左側是 51 架攜帶 550 磅炸彈的九九艦爆 (俯衝轟炸機),他們上
方則有 43 架無敵的零戰監控全場。

巡洋艦所派出的 4 架水上偵察機確認了美艦仍在港內,其中一架偵察
機於 0645 時被美軍雷達偵測到。美國陸軍在島上有 6 具機動雷達提供預警,
但其中涵蓋北邊的雷達站只有在 0400 時到 0700 時正常操作 (訓練持續到 1100
時,星期天除外)。這天早上雷達操作員從 0645 時起追蹤這架行蹤詭異的飛機
達十五分鐘,過後不久他們就發現從 210 公里外一大群迫近的飛機。兩位士兵
(教官與學生) 無法說服當職軍官察看他們所發現的,這位軍官正在期待從該方
向過來的 B-17 空中堡壘機群,且當天是星期天,那個雷達站應該是關機狀態中
的。淵田美津雄的攻擊機群從 3000 公尺的雲層上飛行,在通過歐胡島北岸後天
空就變得晴朗,珍珠港隨後清晰在望,「珍珠港仍在晨霧中安眠」。一位日本飛
行員後來寫道:

「港內平靜安詳,歐胡島的船隻連一縷輕煙都沒有。港外是排列整齊的
軍營,彎延的道路像白線一樣攀爬入山,到處都是可以攻擊的目標。
港內太平洋艦隊的重要艦隻一艘艘併肩排的整整齊齊。」

美軍應該有足夠的警告的。美軍不只在 0700 時偵測到日軍的水上偵察
機,在攻擊開始四小時多之前一艘掃雷艇於 0342 時在進港航道上發現一艘潛艇
的潛望鏡。日軍計劃以 5 艘迷你潛艇支援空中攻擊,港外還有 16 艘大型潛艇
守住進出珍珠港的各航道,準備擊沉任何逃過空襲殺出港口來的艦隻。這些迷你
潛艇各由一艘大型潛艇帶到距港 16 公里處釋放,他們受命溜進港內等到南雲的
飛機開始攻擊後再發起攻擊,若有必要則呆到隔夜再發起攻擊。之後再退到 10
公里外和母艇會合。

這些迷你潛艇可能危及奇襲的效果 (事實上已經發生了),但什麼都沒
發生。日軍很幸運,過去半年來珍珠港航道上至少發現過十起以上的日軍潛艇迫
近事件,其中三起發生在過去五週裡,這次事件並未被美軍參謀軍官視為可疑的
事。驅逐艦 Ward 號奉命勘查發現潛望鏡的地點但什麼都沒找到,因此並未向總
部報告發現的結果。經過三小時以後 Ward 號和一架飛艇擊沉了一艘迷你潛艇此
時才將這件事向總部報告,Ward 號在入港航道中瞥見了潛艇的指揮塔後向其開
火,並向潛水中的不明物體投擲深水炸彈。這個事件於 0651 時呈報上去,太平
洋艦隊指揮官 (Husband Kimmel,金麥爾上將) 本人於 0741 時得知這件事,但
警報並未發出。

美軍為什麼會在珍珠港受到戰略奇襲一直籠罩著陰謀論的陰影,但有些
地方是清晰無疑的。美國與英國都在截收解讀日方的無線電通訊,尤其是日本的
外交電碼 (代號 Purple)。在此時美方宣稱還未能破解日本陸軍或海軍的任何重
要電訊,但他們可以藉由日軍彼此的呼號知道日軍大部份艦隻的位置。這並不是
一個嚴謹的方法,港內艦隻使用的無線電頻率不易攔截,而到海上以後若保持無
線電靜默則也無法截訊。此外日軍在 11月1 日以及 12月1 日更改呼叫代號使得
監聽系統必須重建辯識代號。

[註:華盛頓與菲律賓方面的密碼破解單位宣稱在 1941年十二月之前日軍的
JN-25B 艦隊密碼可「部份解讀」。(位於夏威夷檀香山的密碼破解單位
受華盛頓方面的命令集中破解日軍艦隊司令的密碼,但途勞無功)。外人
無從得知從 JN-25B 密碼獲得了什麼樣的有用資訊,但這些訊息都沒讓
金麥爾知曉。]

金麥爾當然未能及時接收所有應該給他的密碼破解資訊,尤其他未被告
知日本外交往來電訊,但他仍有被告知必要的相關訊息。來自 Purple 的消息導
至 11月27 日「戰爭警告」發給金麥爾與菲律賓的麥克阿瑟將軍 (Douglas Mac
Arthur),警告他們與日本的談判即將破裂。菲律賓、泰國、馬來亞北部、婆羅
州被列為有被馬上攻擊的危險。

[註:金麥爾的情報官雷頓 (Edwin Layton) 宣稱原本給珍珠港用的 Purple
密碼機在羅斯福總統的指示下轉交給英方使用。]

在給金麥爾的電訊中明確指出要小心日方「在未來數日內」侵略性的舉
動,另外給夏威夷地區陸軍指揮官蕭特中將 (Major-General Walter Short) 的
電訊則表示未來日方的動向「無法預測」,但敵對狀況「隨時可能出現」。12月
3 日太平洋艦隊指揮官收到一份更加明確的警告 (仍是密碼解讀的成果) 表示日
方下令除華盛頓以外的大使館銷毀其密碼機,至此問題不在於日方會不會發動攻
擊,而是對哪裡發動攻擊。

無疑地美方高層全都相信日軍將攻擊南方,畢竟這是在山本五十六些改
前他們長久以來的戰略方向。雖然海軍部長諾克斯 (Frank Knox) 在大蘭多之役
後曾送一份備忘錄給國防部長史丁生表示「英軍飛機成功地對泊港艦隻以魚雷攻
擊使我們必須馬上加強珍珠港的防衛以免在對日本的作戰中遭到奇襲」,但華盛
頓當局並未重視這個可能性。甚至後來諾克斯本人在被告知珍珠港被攻擊後只能
驚訝地表示「這不可能是真的,這必定是說菲律賓」。

金麥爾上將也不相信日軍會攻擊珍珠港,他的許多高級參謀都有相同的
看法。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一週金麥爾詢問他的作戰計劃官有關對珍珠港奇襲的
機會有多大,他得到的答覆是「零」。當時並沒有日軍航艦的蹤跡,但據信她們
待在日本內海裡等著反擊美國太平洋艦隊對南進行動的干預。金麥爾想當然地以
訓練大量人員操作陸續出廠的新艦隻為最重要的任務,而實際上他手上僅有的 4
艘油輪也使他的艦隊沒辦法進行太多的海上加油 (大西洋艦隊擁有優先權)。

太平洋艦隊分成三個主要的特遣艦隊,所有的航艦編成同一個,剩下的
戰鬥艦平均分佈在另兩個特遣艦隊中。大部份的時候鮮少會有兩個特遣艦隊同時
在珍珠港內,但不幸地 12月7 日是那少數例外發生的時候。金麥爾僅有少數的
長程偵察機,這些飛機只搜索了西邊、南邊少數地區,日軍知道美軍在搜索那些
地區因此從北邊迫近。(在比較日軍攻擊之後所進行的偵察行動可以發現若當時
有危機意識的話將可大幅擴大搜索的區域)。

[註:在珍珠港被攻擊之後空中搜索涵蓋了 270 度,只有向東的 90 度沒有進
行。向西、向南的搜索範圍達 320 公里,西北方達 600 公里,向北達
480 公里。在新的搜索行動展開時南雲已經離開搜索區域了,但若這些
搜索是在 12月7 日前進行則有可能發現南雲的蹤跡,但也只是在攻擊機
群出發之後。美軍飛機並未裝設雷達且夜間搜巡的能力並不佳。南雲在
攻擊前一晚距珍珠港 790 公里,隔日清晨第一波攻擊機起飛時距離 440
公里。]

港內的防衛也並未做到多徹底,雖然一年前英軍對大蘭多的攻擊說明對
港內艦隻進行魚雷攻擊是可行的,但因為會限制小艇航行的緣故珍珠港並未加裝
反魚雷牆。而艦隻也未架起防魚雷網,因為金麥爾裁示「在較輕、較有效且能快
速張起的網子」引進前他不需要這些東西。

金麥爾未對 11月27 日的警告作出任何反應,在他眼中艦隊的備戰程度
已經夠高了,共有 1/4 的防空火砲處於「警戒狀態」,實際上隨時都有人操作
的只有戰艦前頭甲板上的一對 12.7mm 防空機槍。他並未加派飛機搜索,也未將
收到的警訊告知數位任務重要的軍官 (包括巡邏飛機的海軍少將指揮官)。

[註:海軍少將 Bellinger 是一份日期 1941年 3月31 日評估報告的作者之一,
裡頭指出過去日本開戰前從未正式宣戰,而在日出以航艦對珍珠港進行
攻擊是最有可能且最為危險的方式。事實上在珍珠港之役前好幾年美軍
就曾在數次演習中成功地以航艦攻擊珍珠港。對守方而言最困難的地方
是攻方在入夜前距目標可能有 800 公里,在經過一夜的趕路之後天亮時
就已經迫近到打擊半徑內。在沒有雷達的協助之下想以飛機涵蓋 800 公
里的範圍需要 250 架偵察機。Bellinger 少將手上只有 69 架,其中有
半數太過老舊。]

相較之下負責港口艦隊防空的陸軍也沒有比較好,陸軍有 11 架偵察機
、35 架轟炸機 (6 架 B-17、29 架較舊型)、94 架戰鬥機 (64 架 P-40、30 架
較舊型) 可用,此外還有另外 88 架正在修理、翻修或檢測,許多可用的飛機並
沒有武裝。可用的戰鬥機維持在可在四小時內起飛的狀態,由於蕭特中將認為日
裔族群暴動的威脅還比較大,所以下令飛機肩併肩排在一起以方便守衛。

[註:12 架準備前往菲律賓的 B-17 轟炸機在日軍空襲時剛好過境,這些從本
土飛來的轟炸機為了長程航行額外攜帶油料故沒有武裝,且機身後半的
裝甲片移到機身前半以調整平衡。他們只能閃避日軍 (與美軍防空砲)
的攻擊,一架被擊落,三架嚴重損毀。]
日軍的攻擊計劃對於萬一美軍已經處於備戰狀態時仍有應變措施,淵田
美津雄將以信號槍指示攻擊的方式,若達成奇襲則發射一彈,若美軍已有準備則
發射兩枚。如果美軍已備戰則九九艦轟將先攻擊戰鬥艦以吸引敵火,隨後在混亂
中淵田的九七艦攻將投下魚雷,而攜帶炸彈的九七艦攻則負責壓制防空砲火。但
當天美軍沒有任何反應所以不需要備用計劃。上午 0749 時淵田發射一枚信號彈
發起攻擊命令,並向南雲送出秘語「虎」,表示奇襲已經達成。

現在俯衝轟炸機的任務是奪取局部空優,因此他們攻擊了島上美軍三個
可能部署有戰鬥機的機場──惠勒 (Wheeler)、希克罕 (Hickam) 與港內福特島
(Ford Island) 上的海軍航空站。由於美軍戰機一架架以機翼貼機翼的方式緊接
在一起,對俯衝轟炸機而言是輕易的目標。零式戰鬥機在空中找不到敵手所以也
到低空來以槍砲掃射停泊的飛機,數分鐘內超過 150 架各式飛機 (比島上可用
的戰機一半還多) 不是被摧毀就是嚴重損傷。奇襲加上損傷慘重使陸軍可用的 94
架戰鬥機沒幾架升空作戰,而這些對於數量遠居優勢的日軍飛機全無作用。海軍
或海軍陸戰隊的戰鬥機皆未能迎敵。

[註:日軍的攻擊發生了一些意外,淵田注意到在上空雲層中掩護的零戰在他
發射第一枚信號彈後並未依指示行動,故他發射了第二枚信號彈。一些
俯衝轟炸機誤判了信號而攻擊了戰鬥艦而非原先的機場。]

[註:在攻擊開始 35 分鐘後才有第一批 4 架 P-40 與 2 架 P-36 自惠勒機
場起飛。美軍在日軍的攻擊下只飛了 25 架次。]

當俯衝轟炸機與戰鬥機在奪取空優時 90 架九七艦攻正攻擊艦隻,他們
的首要目標是七艘單獨或兩兩停靠在福特島旁邊的戰鬥艦。40 架魚雷機的投雷
航道局限在福特島與船廠間的窄小水道,且因珍珠港的水深不過 14 公尺 (40 呎)
所以他們必須在很低的高度投下魚雷。源田實和淵田美津雄做了多次實驗以確保
魚雷不會撞上港底,最後還加裝木鰭以減少魚雷入水的角度,這個簡易的裝置發
揮了很大的作用。水平轟炸的九七艦攻和魚雷攻擊的九七艦攻同時在 0800 時之
前攻擊,整個攻擊時程花費了半小時多,魚雷轟炸機一架一架攻擊個別目標,水
平轟炸機以十架一群投擲炸彈,某些攻擊機為了取得完美的投彈點還重飛兩三次。

第一波日機攻擊時美軍艦隻正在準備 0800 時的升旗典禮,780 門防空
武器中僅約 1/4 有人操作,許多的防水門也是開啟的。包括八艘戰鬥艦裡頭的
七位艦長在內有許多重要軍官在岸上。有些人還未能反應過來,以為是海軍陸戰
隊或是陸軍飛機的模擬攻擊,甚至在看到炸彈落下時還以為是哪裡弄錯了,但很
快地在兩分鐘內防空砲火便開始反擊,隨時間的過去反擊火砲愈猛烈。第二波日
軍攻擊機群面臨的反擊較第一波強得多。

到 0845 時第一波日軍機群已經開始撤退,九分鐘後第二波攻擊機隊的
領隊島崎重和少校下令攻擊,他的攻擊機群較淵田的機群慢 75 分鐘起飛,這支
共有 54 架九七艦攻、80 架九九艦爆、36 架零戰的機隊於 0715 時離開航艦,
在島崎少校的機群攻擊完畢後陸軍、海軍、海軍陸戰隊原有的 390 架各式飛機
僅有 45 架未被擊毀或嚴重損毀。

1000 時之前戰役結束,結果令人震驚。美軍太平洋艦隊所有的七艘戰
鬥艦不是沉沒便是損毀,日軍僅損失 28 架飛機 (8 架零戰、15 架九九艦爆、
5 架九七艦攻)。但美軍航艦逃過一劫,對快速修復受損船隻十分重要的港口設
施與油料儲存槽完全未受損。

[註:戰鬥艦中完全損失掉的只有亞利桑納號 (Arizona) 與奧克拉荷馬號
(Oklahoma)。西維吉尼亞號 (West Virginia)、加利福尼亞號 (Cali-
fornia)、內華達號 (Nevada) 被擊沉或擱淺,但三艘都及時修復並參
與太平洋戰爭後半段戰事。田納西號 (Tennesse) 於 12月20 日離開
接受重建與現代化改裝。馬里蘭號 (Maryland) 於 1942年 2月重新歸
回艦隊,賓夕法尼亞號 (Pennsylvania) 也隨後歸隊。]

南雲決定不再向夏威夷作進一步攻擊也不嘗試搜尋美軍航艦,任何搜索
珍珠港南方的建議都不可行,因日艦油料不多且油輪已經先遣往朝北回航的路上
了。1330 時南雲下令撤退,他的艦隻在未被美軍艦隻或飛機發現的狀況下朝西
北方向退去。這時美軍航艦正在尋找日艦的蹤跡,很幸運地他們未能找到日艦,
否則幾乎可以確定他們將被南雲的六艘航艦完全摧毀。

攻擊進行時航艦企業號 (CV-6 Enterprise) 由海爾賽中將 (Vice-Admiral
William Halsey) 指揮,剛運送完一中隊的海陸戰鬥機到威克島 (Wake Island)
返回珍珠港中,天亮時還在港西邊 320 多公里,海爾賽剛好派出 15 架 SBD
無畏式俯衝轟炸機向航艦前方進行例行的 240 公里搜索,並指示轟炸機在搜索
完畢後逕自降落在珍珠港。這些 SBD 不幸在日軍空襲時抵達珍珠港,其中 5 架
被日軍擊落或毀機迫降。其它航艦方面薩拉托加號 (CV-3 Saratoga) 在舊金山
(San Francisco),列星頓號 (CV-2 Lexington) 載運海陸俯衝轟炸機往中途島
(Midway Island) 的途中。金麥爾馬上下令列星頓號放棄原有任務航向珍珠港南
方與海爾賽會合。

接下來一片混亂,沒有人知道日軍是從哪裡來的,金麥爾正確地猜測他
們從北邊來,但問題是如何找到日軍。只有少數幾架偵察機逃過攻擊,而待搜索
的區域是如此巨大,當初偵測到日機蹤跡的陸軍雷達站最後發現日機往北飛去,
但這個重要訊息並未傳到金麥爾手中。一項誤報表示在珍珠港南方 16 公里發現
兩艘日軍航艦,但一艘正巧在那位置的巡洋艦所傳的澄清電訊「沒有看到航艦」
卻被誤譯為「看到兩艘航艦」,這更增加了混亂。

隨後美軍截收一則日軍航艦電訊,但定向單位無法判別該艦是在南方還
是北方,一個可解決此問題的站台因陸軍自行將交換機接收了故無法聯絡的上。
在以上這些混亂的訊息中金麥爾改變主意,下令朝夏威夷的南方與西方搜索,等
到錯誤更正過來後南雲的艦隊已經離開美軍能及的範圍了。

日軍對珍珠港的航艦攻擊在規模和效率上都比開戰以來的任一起航艦攻
擊要大的多。此一艱難的戰術運動的達成代表了對日本海軍能力的極度低估。從
北邊迫近成功地躲開了美軍的偵察,倚靠奇襲與零戰掩護所發起的晝間攻擊大大
地增加了命中率。選擇大部份美軍艦隻都在港內且警戒度不高的星期天早晨發動
攻擊得到了回報。在惡劣海象中補給的能力 (同時期的英國皇家海軍還無法做到)
是整個行動成功的重要條件。

但是日方也犯了一些嚴重的錯誤。南雲將油輪先遣往回程是個失誤,如
此他在成功攻擊珍珠港後便無法進行加油以繼續搜索美軍航艦,畢竟航艦是主要
的目標。在攻擊珍珠港時南雲知道美軍航艦就在海上,倘若當時他進行偵察則必
定能發現離夏威夷不到 320 公里的企業號航艦,而擊沉她是必然會發生的結果。
在空襲之前使用迷你潛艇攻擊珍珠港也是個失誤,這些迷你潛艇可能會破壞奇襲
的果效,而且到頭來這些潛艇什麼也沒達成。

日軍也很幸運,山本五十六對美軍雷達一無所知,若發輝功能這個雷達
會提供美軍艦隊與戰鬥機近一小時的預警而不是完全的奇襲。金麥爾麾下一艘巡
洋艦發的錯誤電訊與對日軍撤退中航艦電訊方位的錯誤描繪都誤導了金麥爾的決
定,這只能說是運氣不好。

美軍方面犯了更多的錯誤,雖然一些可解釋成美軍尚未進入全面警戒,
且南雲這種等級的攻擊在承平時期會震驚任何人。然而雖然日軍攻擊珍珠港是個
奇襲,但美國方面已經知道對日本的戰事隨時會爆發。曾任駐華盛頓日本海軍武
官的山本五十六早為美國人所知且形容他為「主動且危險」的人,但金麥爾完全
未能透視他日本敵手腦中的想法。金麥爾假定山本五十六會採取和他所假想一樣
的動作,因此他未能提供反魚雷網與防禦俯衝轟炸機的過失是無可推諉的。金麥
爾在偵測到迷你潛艇攻擊後未能發佈警戒也是一個失誤。

金麥爾因他的失誤被解職,然而艦隊在港內時使他們免於空中攻擊的責
任其實是陸軍的蕭特將軍。在攻擊進行時陸軍的 31 個防空砲兵連只有 4 個處
於備戰狀態,而他們的預備彈藥則繳回庫房「以免失效與沾灰塵」。未能有效使
用雷達與欠缺兩軍種間的溝通管道是令人不可思議的。更不可思議的是在不列巔
之戰結束一年多之後仍未能使用雷達 (若訊息有上報的話) 來指引陸軍戰鬥機接
戰。

整場戰役對美國人而言在戰術上相當難堪,也嚴重打擊了美國人的驕傲,
但這場災難並不像大家第一眼看到的那麼嚴重。除了戰鬥艦之外只有少數其它艦
隻受損,後來成為太平洋戰爭中流砥柱的航艦、巡洋艦、驅逐艦幾乎毫髮未損。

對於日本而言這個戰術勝利並不能算是真正的勝利,事實上這看起來像
是瘋狂的戰略行為。正如山本五十六自己所預言的,日本和美國開戰後沒有取得
全面勝利的可能,日本唯一的希望是快速奪下重要戰略據點並建立強大的防禦系
統,並希望美國人不願付出贏得完全勝利所需的損失而願意媾和。山本五十六誤
以為要防止美國人干預日軍得南向就先得癱瘓太平洋艦隊,而實際上美軍在航艦
數目上的不足與大部份艦隻上過時的防空能力將無法阻止日軍攻佔菲律賓、馬來
亞與東印度群島。金麥爾手下一位參謀後來表示「不管珍珠港的戰鬥艦有否被擊
沉我們在物質上都無法影響他們想控制的水域的想法........我以為若我們將居
劣勢的艦隊開往西太平洋將會是自殺的行為。」

就如羅斯福總統所描述的「這羞恥的一天」,山本五十六對珍珠港成功
的攻擊使美國在世人眼前看來愚蠢,這保證美國政府永遠不會與日本談和。「毋
忘珍珠港」成了全國性的口號,這保證了未來定要完全擊敗日本。山本五十六暫
時翦滅了美軍太平洋艦隊,但他卻輸掉了戰爭。


NO:152_5
YORK  於 2002/06/18 13:17
Re:戰史集---海戰篇( RESTORE)

日德蘭大海戰
話說1805年12月2日, 在捷克斯洛伐克有個叫
作奧司特李茲的地方,爆發一場有16萬大軍參加
的會戰,此役拿破崙徹底瓦解俄奧聯軍的進攻,
法蘭西帝國稱霸。九十年後,美國羅德島海軍學
院一個名叫塞耶•馬漢的講師侃侃而談:
『拿破崙戰爭證明,大規模會戰是決定陸上戰
爭勝負的最有效手段,那麼海上呢?同樣需要這
種傾巢而出的會戰,才能爭取海權!我相信,總
有一天,會出現一個『海上的奧司特李茲 』!
馬漢這論調後來震驚全世界,在大國海軍內掀
起一股波瀾,成為各海軍元帥、海軍上將矢志追
求的目標。(我覺得最明顯是山本)過了21年,
在歐洲北海案一角,真的發生一場海上的奧司特
李茲,使日德蘭這個名子永遠為我們熟知。
時值大戰第三個年頭,僅管飛機、坦克、毒氣
等首度亮相的新武器,但都無法突破對方的陣地
、屏障,在海上,德潛艇倒還幹的不錯,但日不
落國的海上武力畢竟是強大的,龐大艦對游曳於
北海上,德國運輸補給線被切斷,國內出現騷動
。該怎麼樣打擊英艦隊呢?德國公海艦隊有這樣
的實力嗎?德皇威廉二世嚥不下這口氣,任命好
鬥的賴因哈特•舍爾上將為公海艦隊司令。
1916年5月31 日凌晨,德西北威廉港駛出一支
龐大艦隊,在附近叢林蹲了一晝夜的英情報人員
整整數了兩個小時,99艘,趕快用發報機送回英
國,密碼傳送完,趕快煙滅證據,剛好德巡邏隊
發現他們兩人,但是我說我誤闖禁區,你能把我
怎樣?在兩年前德一艘巡洋艦觸雷後被俄擊沉,
但密碼本不知為何沒銷毀,copy送到英軍手中,
英軍在斯卡帕灣的傑利科上將艦隊已經駛入挪威
以西的海域嚴陣以待(有149艘), 但舍爾渾然不
知,讓我們回顧二次大戰太平洋戰場,相同的情
節彷彿不斷上演。31號午後,200 多艘戰艦的兩
支大艦隊正逐漸往丹麥的日德蘭半島匯集,在這
個觀察不超過望遠鏡的時代裡,誰都沒想到,一
場大海戰即將爆發................
初戰
話說舍爾挑選希佩爾出來執行前衛的巡洋艦
隊,舍爾交待只要碰到一英艦隊,便要後退,
把敵引到舍爾的方向來。舍爾認為英軍不會對
希佩爾這樣只有5 艘戰列艦、10幾艘巡洋艦及
驅逐艦的小艦隊,出動全部力量。所以希佩爾
就領先舍爾50海浬出港,頻頻發電,故意走S
路線暴露自己。
無獨有偶,傑利科的意圖和舍爾竟然相同,
不過這個誘餌也太大了吧! 有5 艘戰列巡洋艦
、4 艘戰列艦、另有14艘輕巡洋艦以及27艘驅
逐艦,指揮官是貝蒂上將。
31號中午兩點,貝蒂艦隊發現一艘行跡可疑
的丹麥貨輪「費約爾號」,一艘輕巡上前準備
盤查,此時希佩爾和貝蒂處於平行向北的航路
上,兩邊同時發現「費約爾號」,希佩爾左翼
也駛出一艘輕巡,當距離5000碼時,兩艘輕巡
互相辨認出。『發現敵艦!』互相向己艦隊通
報,砲擊開始。貝蒂聞砲大喜,他似乎忘了自
己誘敵的責任,只見德艦隊實力弱於自己,就
想不需後面的主力艦隊也能吃掉對方。這時,
貝蒂犯了個大錯,在他全力追擊的同時,他把
四艘戰列艦拋在後面,那是他艦隊的核心,所
以英德雙方的主力艦比例由10:5 變成6: 5,
貝蒂此時毫無優勢可言。
希佩爾為了怕敵看出破綻,也滿賊的不急於
後撤,裝出好像匆忙應戰模樣,結束第一回合
後,希佩爾來個180 度大轉彎,朝東南方退去
。貝蒂也轉向,此時相約距約8 海浬,輕型艦
隻射程不夠,暫時被排除在戰鬥外。主力艦各
自找目標,頓時眾砲齊鳴,水柱、煙幕遮空,
場面壯觀。
貝蒂的旗艦『雄獅』首先中彈,後甲板兩門
381mm 主砲被打啞,打它的正是希佩爾的旗艦
『呂措夫』號。不一會,第二穿甲彈命中中部
炮塔內,引燃裡面的發射藥,火勢眼看快要蔓
延到下面的彈藥艙,貝蒂聞訊只好灌注水降溫
,退出戰場。
此外,英艦『不屈號』和德艦『馮•德•塔
恩』卯上了!但英艦不是對手,德艦準確的擊
中不屈的彈藥庫,一陣大爆炸,不屈號終於屈
服了。海水迅速的淹沒它,伴隨1000多名士兵
。第三個遭難的是英艦『瑪麗皇后號』,這時
英艦一退一沒,力量處於劣勢,希佩爾逮住機
會,集中火力,雖然貝蒂的四艘戰列艦趕了過
來,但被擊斷龍骨的『瑪麗皇后號』還是斷成
兩半,26,000多噸的巨艦瞬間沉沒,無人生還

這時英戰列艦的趕到增強了英軍力量,希佩
爾開始吃不消了,他的兩艘主力艦受重傷,拜
德造艦工藝之賜才免於沉沒。隨著艦隊距離的
拉近,輕巡和驅逐艦也幹了起來。
『快!加速後撤!』希佩爾這時真正後退,
看到遠處濃煙,他知道舍爾的艦隊及時趕到了

『轉向!包圍敵人!』希佩爾這時掛出了全
面進攻的信號旗,劃一個大的圓弧,直抄貝蒂
的退路,英國艦隊這時才發現上了大當!本來
要誘人,現反被人誘,還損失慘重!不過,大
戰還沒完,好戲還在後頭...........
逆轉
話說倉皇逃跑的貝蒂艦隊,一煙逃,一邊向
傑利科主力求救。舍爾並不知英軍的部署,追
著貝蒂不放。但是→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傑利科得知報告,一方面怪貝蒂的魯莽,一方
面知道舍爾追來,有轉怒為喜。命令主力艦隊
為六路縱隊,第三巡洋艦隊先去救貝蒂。
近黃昏時,傑利科在旗艦『鐵工爵號』上,
看到『雄獅號』,受傷的它緊急修復,竟奇蹟
般的恢復航速。『鐵工爵號』揮舞信號旗,問
貝蒂的艦隊在那?貝蒂逃太快,把敵人甩掉了
!這時東南方海面上出現一片濃煙,而且越來
越近,越來越大,傑利科心情再度轉喜,擺好
陣勢,等著不知死活的舍爾艦隊。藉著夕陽的
餘輝,德鑒隊清楚的暴露在傑利科面前,這時
他的左翼已擺好架勢,在德艦進入射程之內後
,『鐵工爵號』首先發砲,緊跟著萬砲齊鳴,
巨大水柱在德艦周圍激起。
舍爾完全被打昏了!據他的情報,英艦隊主
力不是應該待在港內嗎?他的作戰計畫都是這
樣擬定的啊!但是英軍的艦砲已經讓他無思考
轉寰的餘地了,北海就像是要被掀翻了。和初
戰相比,情勢已經逆轉,衝在前面的希佩爾的
戰列艦多艘中彈,濃煙、烈火掩蔽了上層建築
,感謝德國水密艙的工藝,這些被擊中的船既
不爆炸,也不下沉。舍爾想到,走為上策,於
是下達回轉的命令,轉了180 度後,舍爾組織
一次回馬槍,對準英艦隊中威脅最大的幾艘船
,這招不錯,『無敵號』和『防禦號』相繼被
擊沉和摧毀。
突破
這時天暗了下來,舍爾的艦隊算逃脫,也算
沒逃脫,傑利科老奸巨滑,看出舍爾的意圖,
命令他的艦隊快速切入舍爾左翼,已經截斷他
的退路。意圖很明顯→ 今天不吃掉你,明天
也要吃掉你。英德船艦比約是149:99( 這部份
, 雖然英被幹掉幾艘,但優勢依在。
9:00pm 傑利科守著幾條舍爾可能的退路,
但在8:00 pm 時,舍爾命令前衛劍對進行突破
,但希佩爾的艦隊受傷太重,重創的呂措夫號
(Lutzow) 已被拋棄,任其沉沒。希佩爾轉其
指揮到 『毛奇號』,連同他的參謀長。這時
傑利科派他的驅逐艦對德艦群騷擾,施放魚雷
,舍爾只好令艦隊熄燈,全力保衛主力艦隻。
舍爾此時十分懊惱,天一亮,他必遭圍殲。
突然想到為何不利用小型艦隻來突破?於是用
二十艘驅逐艦前導,主力艦斷後,把希佩爾受
傷的艦隻包在中間。方案下達後,艦隊轉向西
方。
11:30pm ,雙方接觸,傑利科尚未明瞭舍爾
意圖,因此英艦隊首當其衝是驅逐艦隊,所以
德強英弱,德快速突破中,但傑利科隨即反應
過來,快速轉向,截住尚未通過的德艦,於是
又一階段混戰,照明彈,探照燈,和中彈艦隻
上的火光交織成狀觀的情景。德戰列艦『黑森
』號和輕巡洋艦『埃爾平號』為一戰鬥編組,
殺向敵陣。但一排巨砲飛來,兩艦慌忙閃躲,
『黑森號』一頭撞在『埃爾平號』的右舷,一
道十公尺長的裂口決定了他的命運。
2:00am , 英巡洋艦『黑王子號』看到駛近
得幾艘巨艦,以閃光燈號要求對方回答口令,
換來的卻是四艘德戰列艦的探照燈,稍後,四
艘德艦以大搏小硬吃掉了『黑王子號』。德艦
『波墨恩號』眼看要衝過去,但一艘英驅逐艦
趕了上來,用了兩枚魚雷把它送入了海底。這
場混戰持續了五個小時,直到最後一艘德艦駛
入合恩角水道。追來的傑利科停在入口處,因
為前面是德國佈雷區,僅有幾個狹窄水道,冒
然衝進去,後果不好玩。開戰兩年來,已經有
多艘英艦在此觸雷。
『艦隊返航!』傑利科旗艦『鐵公爵號』發
出信號燈,宣布這場空前絕後的戰列艦會戰的
結束。剩下一些英艦隻打撈遇難人員。
結語
這場戰爭誰勝誰負,至今也無定論。雙方均
聲稱大勝。以戰術上來講,德軍是當然的勝利
者,英軍損失大小艦隻14艘,共15.5萬噸,德
相應的是11艘,6.1 萬噸,受損英是六艘,德
是四艘。但從戰略上來看,德想打破英海上封
鎖的目地沒達到,它的艦隊依然被困在近海的
幾個港口。英損失艦隻,憑著強大工業經濟力
,很快得到補充,依然在北海耀武揚威。但是
這場海戰的意義,則是傳統『巨艦大砲』主義
的登峰點。20多年後,日皇家海軍的夢想,也
是來場這樣的艦隊決戰。海軍航空兵的興起,
終於將這樣的理想送入長眠的海底。

NO:152_6
YORK  於 2002/06/18 13:18
Re:戰史集---海戰篇( RESTORE)

爪哇海戰 (1) 臨戰之初
 □ 臨戰之初
  日軍在海上和陸上的戰果都迅速擴大,所到之處,勢如破竹,所向披靡,
令盟軍驚恐萬狀,節節敗退。
1942年1月間,南下入侵的日軍以東.北.西三面向荷屬東印度進攻
。1月10日,天剛破曉,荷屬東印度( 印尼 )這塊被19世紀作家愛德華.
杜韋斯.德克爾稱之為〞環狀綠寶石〞的風水寶地呈現不詳之兆。日本對荷屬
東印度早已垂涎三尺,因為此地位於亞澳兩大陸和太平洋.印度洋之間,是控
制兩大陸兩大洋海上交通的咽喉要道。日本能在這裡找到他們所需要的天然資
源,特別是他們進行戰爭所迫切需要的石油。日軍南進之神速令帝國大本營震
動!只要日軍佔領英屬北婆羅洲.達沃和和樂,可以推想,日軍下一步便是向
荷屬群島推進。
  日軍的意圖是兵分三路進攻東印度:西路部隊,集結在金蘭灣,準備進攻
南蘇門答臘.邦加和巨港。佔領巨港後,再進攻西爪哇。中路部隊,集結在達
沃,準備佔領打拉根.巴厘區板.馬辰,最後奪取東爪哇。東路部隊,也集結
在達沃,用於佔領萬雅老.肯達里.安汶.望加錫.帝汶和巴厘。
  1月10日,英國A.P.魏菲爾上將抵達爪哇就任荷印地區盟軍最高指
揮官。聯合海軍部隊的司令是美國T.C.哈特海軍上將;陸軍部隊的司令官
是荷蘭陸軍中將H.塔.普爾頓;空軍部隊的司令官是美國陸軍航空隊L.H
.希里爾少將。
  因只有一名荷蘭軍官參加這個聯合司令部,而使得荷蘭人深感失望。赫爾
弗里海軍中將在回憶錄中寫道:『我感到很不痛快。』
  當時盟國海軍頗具實力:美亞洲艦隊擁有重巡洋艦〞休斯敦〞號.輕巡洋
艦〞馬波亥德〞號.性能極佳的新式輕巡洋艦〞波伊斯〞號以及13艘驅逐艦
,另飛機28架.潛艇25艘;雷頓上將指揮的英國艦隊擁有〞厄克塞特〞號
重巡洋艦以及澳大利亞的2艘輕巡洋艦和7艘驅逐艦,康拉德.赫爾弗里中將
指揮的荷蘭海軍艦隊擁有輕巡洋艦〞特隆普〞號.〞爪哇〞號.〞魯特〞號.
7艘驅逐艦和16艘潛艇。
  而且,美海軍第10巡邏機大隊的轟炸機.荷蘭的戰鬥機以及爪哇基地上
的B-17空中堡壘轟炸機,隨時準備為盟國聯合海軍艦隊提供空中掩護。
  當盟國海軍還未完全擺好陣勢,日軍便直逼荷屬東印度而來。一系列的血
戰廝殺在東南500海浬遼闊的爪哇海面上展開了!
□ 巴厘區板海戰
1942年1月20日,一支強大的日本艦隊經由婆羅州與西里伯斯島
的望加錫海峽,全速南下,其中運輸艦.貨輪共22艘.由巡洋艦.驅逐艦
護航,日本把巴厘區板這塊南有油港北有煤礦的重要港口作為攻佔目標了。
  盟軍接到電令後,立即派飛機沿婆羅洲海岸巡飛。1月23日,南下的
日軍在途中遭到盟軍陸軍航空隊轟炸機的攻擊,貨輪〞南阿丸〞被炸沉,當
晚,日艦在巴厘板區附近下錨。上半夜,盟軍K-18號潛艇對停泊該處的
運兵船〞賀丸〞實施魚雷攻擊。
  後半夜,4艘美國驅逐艦高速接近日艦錨地,向日艦發起攻擊,他們憑
藉巴厘板區油井燃燒的火光,火紅的天空清楚的襯托出日艦的輪廓,給盟軍
造成有利的條件。
  午前3至4時,盟軍擊沉了日軍3艘運輸艦。此外還擊傷一艘P-37
巡邏艦。
  巴厘板區海面夜襲戰,曾有人作如此評估:『自從美國海軍1898年
杜威將軍駛入馬尼拉灣擊潰西班牙艦隊以來,在遠東海面上第一次作戰。』
  尼米茲上將後來對此役評價到:『在整個荷屬東印度群島作戰期,這次
夜襲是盟軍部隊所取得的唯一成功的一次海上作戰。』
  盟軍雖然在巴厘板區海上突擊戰中取得勝利,但畢竟對日軍只是一場小
規模的打擊,此次作戰並沒阻止日軍南下的步伐。
□ 二次空襲
1942年2月2日,美英荷澳聯合海軍司令部在泗水舉行會議,
作出了一個重要決定:第二天組織一支突擊艦隊。關於組建這支突擊艦
隊的會談早在1月下旬已開始,目的是為更好的打擊在望加錫海峽的日
軍艦艇。
  當哈特海軍上將得知日軍正在巴厘板區附近增援,企圖突破望加錫
海峽進擊爪哇時,立即命令荷蘭的杜爾曼海軍少將率領泗水港內所有艦
隻,再次北上攻擊巴厘區板的日軍船艦。
  杜爾曼1889年4月23日生於荷蘭的烏得勒支城,17歲入登
赫爾德荷蘭皇家海軍學院學習。1910年8月24日成為軍官,19
38年8月17日到1940年5月16日,在東印度任荷蘭海軍航空
    兵指揮官,後晉昇海軍少將並任東方荷蘭空軍中隊指揮官。他是一個具
    有航空頭腦的人,意識到空中偵察的重要性,在2月26日的最後一次
    參謀會議上,他對泗水海軍指揮官說,他衷心希望能依靠從空中得來的
    必要支援。然而事與願違,那裡根本就沒有太多可用的飛機。
      2月3日,盟國艦隊起航不久,日軍70餘架轟炸機從肯達里起飛
    首次轟炸泗水,這是日本航空部隊在這一戰區最猛烈的一次空襲,同時
    也轟炸了其它地方,造成嚴重損失,盟軍損失飛機12架及陸軍的18
    架。
      2月4日,天氣晴朗,水面平靜,然而好天氣並未給盟軍艦隊帶來
    好運,高速北上的盟軍艦隊被日軍偵察機發現,突擊艦隊在甘尼安附近
    遭到9架在12000英尺高空的日本轟炸機轟炸。
     數日後,日軍西路部隊準備向西部群島推進,自巴厘區板失守後,
    盟軍只剩蘇門答臘東岸的巨港這唯一油田,盟軍採取一切措施加快石油
    的生產和用各種手段防止日軍佔領該地區。杜爾曼少將率領〞魯特〞號
    .〞特隆普〞號等5艘巡洋艦和10艘驅逐艦支援巨港。2月13日,
    據報有日本運輸艦14艘,杜爾曼少將下令搜索確未見蹤影,翌日清晨
    ,杜爾曼艦隊遭到大批日機攻擊,經過3小時海空激戰,盟軍艦隊受到
    一些損失,在率艦返航中,又遭日機轟炸。
      此時,東印度群島的局勢正在急劇變化,2月15日,新加坡失陷
    ,第二天,日軍就佔領了巨港附近的重要油田。
      杜爾曼少將的艦隊慘遭二次空襲,盟軍元氣大傷。日軍在此之後,
    立刻向明達魯和直落勿洞推進,2月25日,完全佔領這兩個地區。
□ 巴厘島失守
  1942年2月11日,一則過去未曾外傳的消息使人們完全出乎意
料,T.C.哈特海軍上將把四國聯合海軍司令部的指揮權交給了荷蘭海
軍中將康拉德.赫爾弗里克,留下資歷較深的美海軍將領格拉斯福指揮艦
隊,自己回國養病去了。
  新加坡失守後,魏菲爾不得不向盟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報告,如果沒有
大批增援部隊,就很難守住馬來屏障。2月21日,魏菲爾將軍接到回音
,大意是『駐各島的所有戰鬥部隊必須竭盡全力堅守爪哇。』正在途中的
海軍和空軍可以直接前往其指定目的地,但陸軍的增援部隊必須改道前進
  不久,盟軍得到報告:日軍正在靠近爪哇島的巴厘島登陸!這使盟海
軍首腦們大驚!巴厘島和爪哇島相距很近,一旦巴厘失守,那麼爪哇可能
與之俱損。盟海軍立即商量對策,決定傾全力阻止日軍佔領巴厘島的企圖
。主張趁日艦立足未穩,用重兵給予毀滅性的打擊。
艦隊需要重新組合,由於日軍向泗水的急速推進,而不得不制定一個
新的計畫,赫爾弗里克決定分三個攻擊波連夜向登陸巴厘島的日本艦艇進
攻。
  杜爾曼少將採用的戰術是:由巡洋艦做前鋒,驚擾日艦,使其先開火
,等日艦暴露自身位置,便由驅逐艦〞皮漢特〞.〞福特〞.〞教皇〞趁
機進行魚雷攻擊。( 此時日軍登陸艦隊只有兩艘驅逐艦護航 )
      按計畫,第一突擊艦隊於2月29日21時30分以單縱隊行進,巡
    洋艦在驅逐艦前面。夜晚的海上一片漆黑,不見一絲月光,當杜爾曼艦隊
    開足馬力悄悄向龍目海峽駛進時,卻讓日艦先行發現,隨著明亮的探照燈
    照來,砲彈像密雨似的向盟艦射來。盟軍〞爪哇〞首先被擊中,〞皮漢特
    〞被兩艘日本驅逐艦兇猛攻擊,一會兒,便全艦大火,無法航行,後又多
    次被日軍驅逐艦〞大潮〞和〞朝潮〞的砲火擊中,同時還被魚雷擊中,終
    於在海面上消失了。這時,〞福特〞和〞波普〞只有各自獨立作戰,此時
    的〞福特〞仍能以30節高速向前猛衝,並發射魚雷,隨著一聲巨響,一   
    艘日本運輸艦燃起大火。這時,日艦發現了盟艦的目的,就橫擋在龍目海
    峽中,度爾曼無法衝過去,深夜時,被迫撤離戰場折返芒拉扎,第一波攻
    擊,盟軍失利。
第二波攻擊由4艘盟軍艦組成,由賓福海軍中校率領,從泗水啟航到
巴厘海面,2月20日01時30分,突擊艦隊在左舷發現第一波日艦,
盟軍發起第二波攻勢,驅逐艦〞司徒華〞首先發射魚雷,〞鸚鵡〞也猛烈
開火,巴厘海戰又掀起高潮。〞司徒華〞被一顆砲彈擊中舵艙,此時,〞
特羅姆普〞駛往前去,與右舷方向的日艦交火,這艘荷蘭輕巡洋艦被擊中
幾次,艦橋和指揮塔受損,( 此時日軍驅逐艦又兩艘加入戰圍) 在這關鍵
時刻,〞鸚鵡〞的舵機故障,此時盟艦的一枚魚雷擊中一艘日艦舵機,一
枚擊中日軍驅逐艦側舷,賓福中校在這時下令艦隊往北方撤退。戰場就交
給了第三波魚雷快艇進攻,但實際上,以6艘荷蘭魚雷快艇組成的第三波
攻擊並無所獲。
  對盟軍來說,這次主動發起的夜襲戰得不償失,巴厘海戰盟軍失敗的
主因在於分散了兵力,犯了兵力分散的用兵大忌,以致失敗。隨著巴厘島
的失守,爪哇島的危險日益加深。
□ 泗水海戰
1942年2月22日,準備在泗水登陸的日軍第四十八師團搭乘在
41艘船上,由水雷戰隊和驅逐艦隊護航下,從巴厘區板出發,殺氣騰騰
地沿爪哇海面南下,一場決定盟軍能否在南洋群島一帶安身立命的泗水海
戰處在一觸即發之際。
  幾個夜晚,杜爾曼一直率領其艦隊在爪哇和馬都拉的北海岸附近巡航
,以防日軍突然登陸。第一次巡弋中沒發現日本艦隊,盟軍便於26日下
午返回泗水港補充燃料,剛進港便接到發現日軍船艦的報告。第二次捕捉
日艦的行動馬上開始,可是,這次又沒發現日本艦隊的蹤影。27日下午
,杜爾曼率艦隊返回泗水,剛剛拋下錨,突然又接到急電:『在馬威安島
之西20海浬處,發現日本巡洋艦2艘.驅逐艦6艘.運輸艦25艘,在
島西北方65海浬處,另有日本驅逐艦及運輸艦數艘,該船團後方尚有日
本巡洋艦1艘。』杜爾曼便立刻準備出擊。
  盟海軍艦隊本有得到空中掩護的機會,但這希望很快就破滅了。航空
母艦〞賴雷〞載著32架P-40戰機在前往芒拉扎的途中,於2月27
日在離該地以南被日軍飛機擊沉。
  第三次迎擊速度,是旗艦及時接到偵察信號後沒有任何耽擱的少有現
像,偵察信號是由一架荷蘭〞卡特林納〞式飛機於27日13:50分時
發出的。
  盟軍艦隊由下列艦隻組成:英驅逐艦〞伊勒托拉〞.〞周比特〞.〞
英康特〞擔任前衛,杜爾曼親率巡洋艦〞魯特〞.〞厄克塞特.〞休斯敦
〞.〞伯斯〞.〞爪哇〞為中路艦隊,左翼是荷蘭驅逐艦〞威斯〞.〞厄
佛仙〞.〞喀登涅〞,4艘美國驅逐艦〞愛德華〞.〞福特〞.〞阿爾丹
〞保羅詹斯〞為後衛,以一派威武雄壯的氣勢,浩浩蕩蕩的駛出泗水港。
  日本艦隊是一支包括41艘運輸艦在內的東部入侵艦隊,由海軍少將
西村指揮,旗艦是〞那柯〞。這隻部隊由海軍少將高木指揮的龐大艦隊進
行掩護,旗艦是〞那智〞。2月26日,日軍將這支入侵部隊分成兩個艦
群,準備在第二天讓一個艦群駛往馬威島西北部,另一艦群往威安島的西
部。他們沒想到會碰上盟軍的強烈抵抗,當其偵察機在10:20分報告
發現盟軍艦隊時,它們感到十分吃驚,於是高木盡力將兵力及時的做必要
的集中,當時他只有2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和14艘驅逐艦。
從兩軍實力的比較來看,日軍並不佔優勢,但在其它方面,日軍佔有
優勢,杜爾曼的通訊能力比較差,沒有飛機去進行偵察,而日軍卻不斷的
用飛機進行偵察。而且盟軍的官兵在戰鬥崗位上已達37小時,不少人已
筋疲力竭,杜爾曼在給赫爾弗里的一份電報中提到:『我的部屬的耐力已
達到極限,很快就要超過限度。』但是每個人的鬥志還是很高。27日1
5:30分,杜爾曼獲悉日軍的確切位置後,立即下令:『艦隊全速前進
!勿須顧及空襲!搜索和攻擊日艦!』
  由於盟軍艦隊向東行進,日艦指揮官便錯認盟艦在他們的威壓之下而
向泗水逃逸,因此繼續往預定登陸地點進發。當盟軍艦隊突然轉航時,令
他們十分驚訝,首先駛向他們的便是有著特異高大桅杆的〞魯特〞巡洋艦
,日本艦隊盼望著〞那智〞和〞羽黑〞馬上趕來支援他們。
正當由於日本驅逐艦的大砲射程有限,而無法實施反擊,只能被動挨
打時,”那智〞和〞羽黑〞從遠處趕來開始發射砲彈。日本〞神通〞及其
8艘驅逐艦便試圖佔領有利的陣位實施魚雷攻擊,此時,杜爾曼發現自己
在戰術上處於越來越不利的形勢,因為日軍將有跨越T字頭戰術的危險,
於是杜爾曼改變航向,向左轉20度。
  兩支對峙的艦隊距離縮短,這樣盟軍的輕巡洋艦就可以開砲射擊,日
本驅逐艦〞時津風〞被一彈命中,艦上的小艇被炸成碎片凌空飛舞,日本
驅逐艦則利用航速快的優勢,向前航行以占有利的陣位發射魚雷,當日艦
距盟艦約7公里時,為防不測,田中賴三下令攻擊,〞神通〞率先發射魚
雷,”雪風〞( 終戰後由中華民國接收,改名〞丹陽〞 )〞天津風〞〞初
風〞也不顧彈幕煙塵的嗆鼻,先後的進行了魚雷攻擊。40餘枚魚雷向盟
艦飛竄而來,這一猛烈攻擊迫使杜爾曼再次向左轉舵,杜爾曼臨危不亂的
閃避了魚雷攻擊,使日方將領驚嘆其閃避的巧妙和徹底。
  砲戰仍在緊張的繼續著,盟軍旗艦雖然被擊中兩次,但砲彈未爆炸, 
未受損失。盟艦逐漸轉向,再次駛向日艦,在17:05分,〞厄克塞特
〞被一顆至近彈或是魚雷擊中,緊接著〞休斯敦〞也被一枚砲彈擊中,艦
艇不得不減速,17:08分,一艘受損傷正欲退出戰場的日艦向盟艦射
出最後一砲,不料正中〞厄克塞特〞的鍋爐,它的8個鍋爐有6個被毀,
大蒸氣管炸裂,14人當場陣亡。
  〞伯斯〞隨及在受傷的巡洋艦四週施放煙幕,使其免受日艦攻擊。
  激戰中,盟艦隊損失慘重,〞喀登涅〞被魚雷命中腰部,被炸成兩截
,不久便沉沒於海波中。
  17:25分,杜爾曼再度控制住局勢。
  22:30分,杜爾曼率艦隊沿海岸西駛,不料駛入盟軍自己布設的 
雷區,〞周比特〞觸雷爆炸沉沒。
  28日凌晨,盟艦突然發現日艦〞那智〞.〞羽黑〞與之相距不到6
公里,盟艦由於措手不及而失去攻擊機會,僅幾分鐘,日艦神速的掉頭北
駛,選擇一個有利的位置向盟艦發射12枚魚雷,〞魯特〞和〞爪哇〞兩
艘巡洋艦皆因閃避不及而被命中,兩艦燃著大火壯烈的沉沒了。〞魯特〞
上的杜爾曼少將本可以搭乘救生艇離開險境,但他選擇了與〞魯特〞一起
沉入大海的決定,壯烈殉職。
  泗水海戰,使盟軍保衛爪哇島的海上力量幾乎崩潰,盟艦的作戰僅使
日軍登陸比預定時間推遲一天。
□ 爪哇島失守
泗水之戰的砲聲剛剛沉寂,巴達維亞海面又響起隆隆的砲聲。
1942年2月28日,盟國軍艦〞休斯敦〞.〞伯斯〞和〞
厄佛仙〞逃出泗水海面,到達爪哇島西北的丹戎不碌海軍基地時,
接到日軍準備在巴達維亞登陸的戰報,巴達維亞海面船艦立刻進入
臨戰狀態。
  28日午夜,當日本主力開始換乘時,盟軍巡洋艦出其不意地
出現在海面上,一場海面戰爭爆發了。
  日本運兵船在猝然之間被攻,秩序大亂,指揮船〞MT〞不一
會兒便被擊沉,在這被動挨打之際,日驅逐艦隊長山下鎮雄中佐機
智的召喚在附近作戰的日軍艦隊前來支援,這樣,日艦由劣勢馬上
翻轉為優勢。
  3月1日凌晨,〞休斯敦〞被203厘米砲彈擊中,艦上汽管
被炸裂,接著又中一枚魚雷,前部主砲塔被擊毀,十分鐘後,第二
砲塔底部又被魚雷擊中,不久,9050噸的〞休斯敦〞便沉入了
海波之中。
  〞伯斯〞身遭十枚魚雷攻擊,幾乎與〞休斯敦〞同時沉沒。
  巴達維亞海戰的結果是:盟軍2艘巡洋艦.1艘驅逐艦永沉海
底;日本被擊沉1艘掃雷艇和1艘運輸船,傷6艘運輸船。
  日軍一系列海戰的勝利,為日軍南下佔領爪哇打開了大門,盟
國艦隊的崩潰,再也無力防守住爪哇島,3月12日,荷印總督正
式投降,萬隆以東的英美11000人也放下武器,至3月15日
,日軍佔領了整個荷屬東印度。


NO:152_7
YORK  於 2002/06/18 19:43
Re:戰史集---海戰篇( RESTORE)

俾斯麥海海戰
1942年3月,日軍海上運輸船隊從新不列顛的拉包爾浩浩蕩蕩出發,經過俾斯麥海,抵達新幾內亞,沿途幾乎沒有什麽美軍艦機的攔截,因此損失很少。這個時候的美軍,正全力阻止日軍向澳大利亞推進,無暇它顧。  1943年1月,美軍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麥克阿瑟上將開始實施“蛙跳戰略”——逐個奪取日占島嶼,最後打進日本本土。美軍經過一番琢磨,首選目標定在莫爾茲比港東北160公里左右的布納。美軍戰鬥機開始飛往布納,尋殲日軍作戰飛機,炸毀跑道等設施,並先後擊落日機75架左右。日軍知道美軍要攻佔該地,就設法從其它地區增派部隊。美軍乘機進行海上攔截作戰,接著地面部隊奪取了布納。在這次作戰中,日軍損失30萬噸船隻和數十架作戰飛機。在美軍地面部隊清除布納殘敵的時候,克耐上將的第五航空隊開始向前推進,攻擊新幾內亞沿海的日軍集結地。那兒有三大目標:萊城——大型基地和大型機場;薩拉莫阿——重要的港口和機場;芬斯徹哈芬——運輸中心和水上飛機及供應艦錨泊地。爲了孤立這些地方的日軍,美軍決定,一旦日軍船隊通過俾斯麥海支援,就予以摧毀性打擊。  日本海軍官員于2月21日擬訂了“81號作戰計劃”,決定從拉包爾向萊城運送6900多名官兵,250噸的彈藥、車輛等作戰物資。爲此,日本海軍將動用10艘左右的大型運輸船只,由8艘驅逐艦等戰艦進行海上護航,空中則由陸軍第12飛行團、海軍第21航空戰隊和“瑞鳳”號航母的戰鬥機護航。2月28日,日軍船隊從拉包爾啓航,沿著新不列顛島北海岸西進。3月1日,日軍船隊被美軍發現。美軍太平洋戰區陸軍航空兵的克耐將軍認爲,這是顯示陸基航空兵威力的大好時機。這天下午,美軍空對海作戰拉開了序幕。美機在新不列顛的北部發現了一支日軍船隊,這支船隊擁有7艘商船、6艘驅逐艦和兩艘巡洋艦。不久,這支船隊又有另外7艘商船加入。美軍B-25轟炸機開始接近目標,但被巡邏的日軍飛機趕走。  3月2日,美機發現,這支船隊開始從俾斯麥海向維蒂埃茲海峽行駛。美軍29架B—17遠程轟炸機飛了過來,進行猛烈攻擊。在一陣陣爆炸聲中,日軍一艘大型商船被炸沈,另外兩艘被炸傷,一艘驅逐艦被炸中起火燃燒。日軍30架戰鬥機前來攔截,然而,設有多個炮塔、配備多挺機槍的B-17毫無畏懼地猛烈射擊,結果,3架日軍戰鬥機被擊落,而B-17只添了幾個彈孔,編隊轟炸完畢後全部安全返回基地。2日下午,美軍9架B-17轟炸機趕了過來,對日軍船隊再次發動攻擊。這支船隊現在只剩下6艘戰艦和10艘商船了,B—17編隊不顧一切地沖過去投彈,炸沈兩艘商船,炸傷一艘商船,並擊落一架前來攔截的日軍戰鬥機。3日淩晨,美軍偵察機發現,日軍船隊通過維蒂埃茲海域向南行駛,這支船隊由7艘商船組成,護航的爲8艘日軍戰艦。美軍再次發動空襲,派18架B-17、20架B-25轟炸機隊2500米高的空域轟炸,炸彈如雨點般落下。接著,美軍的A-20輕型轟炸機也開始投彈轟炸,16架P-38戰鬥機在空中提供掩護。結果,日本多艘商船被炸沈,一艘驅逐艦沈入水底,其它3艘驅逐艦被炸傷。3日下午,美軍出動16架B-17、10架 B-25同5架澳大利亞戰鬥機一道進行空襲,美軍11架P-38戰鬥機提供空中掩護。作戰飛機冒著密集的防空炮火,投擲炸彈,日軍船隊3艘船隻起火燃燒,迅速沈沒;一艘驅逐艦也烈火熊熊,而另一艘驅逐艦正在緩緩下沈。4日淩晨,美軍偵察機發現一艘燒毀的日軍驅逐艦還漂浮在海面,於是,一架B-25轟炸機飛過來扔下一枚炸彈,把它送入海底。  持續3天的俾斯麥之戰結束了。作戰中,美軍只戰死13人,受傷12人,4架飛機被擊落,2架負傷落在美軍機場附近。而日軍13-14艘商船被擊沈,7艘驅逐艦被擊沈,死亡人數達3000多人,損失戰機59架。這是美軍陸基飛機首次攻擊大規模日軍船隊之戰,沒有任何盟軍水面戰艦參戰,但卻取得巨大勝利的一次海戰。

NO:152_8
YORK  於 2002/06/18 19:54
Re:戰史集---海戰篇( RESTORE)

馬來亞海戰

本文取材於《聯合艦隊的覆滅》???瞼嚆疇蕉w  
1941年12月2日,日本禦前會議做出與英美開戰的決議,幾乎在做成此決議之同時,進攻馬來亞之部對隊已經完成武裝,準備南下,預定是12月8日發動奇襲登陸。擔任增援和護送任務的是近藤中將的第二艦隊和小澤治三郎的第三艦隊。  而早在11月2日,英國發表公告,宣告遠東艦隊組成,主力艦是”威爾斯親王號”和戰鬥巡洋艦″卻敵號″。此一艦隊組成對於日軍南下是一大威脅。在此之前原本只有以肯特號爲首之巡洋艦隊群,而日軍當時大和尚未竣工,能與威爾斯親王一較長短的也只有長門和陸奧兩艦,而且小澤機動隊中並沒有航母存在(航母去珍珠港了,其主力僅是鳥海、熊野、鈴穀、三隈、最上這五艘重巡。在南洋,日本海軍兵力明顯居於劣勢。  12月9日1410時,日潛艇伊6發來報告,在昆山群島以南發現兩艘英戰艦,此時南下的日本運輸艦隊聽到紛紛大驚失色,急速轉向,往暹羅灣避難。同時,近藤中將向駐守泰國基地的空軍發出戰鬥命令,機群開始準備進攻英艦,計劃訂定如下:1)第七艦隊(重巡四艘、驅逐艦三艘)和第三水雷戰隊(驅逐艦十艘)首先挑起夜戰;2)10號黎明由第二艦隊(戰列艦二艘、重巡二艘、驅逐艦十艘)配合發動白晝決戰。  希望以戰術及數量上的優勢,抵消艦炮威力的不足。開始時,英艦隊折而快速南下,日本艦隊沒有追上,但是卻被熊野的偵察機發現,接著伊59也發現其行蹤,但是因風浪太大而追失了目標。看來,決戰可能要放在10號之空戰了。  日軍在在昭和16年11月(1941年),在法屬印度支那建立三個飛機場--西貢、土龍木和薄寮。由元山、美幌、鹿屋三個航空隊選出四支航空隊,有偵察機6、戰鬥機39、攻擊機99,共144架。  此部隊在12月9日1710時,接到情報,1800時派出四架偵察機,15分鐘後起飛18架轟炸機,1900時,魚雷轟炸機又起飛15架,日軍反覆搜索都沒有蹤迹,到12月10日淩晨仍然渺無蹤迹。日方不氣餒,在10日0625時派出偵察機9架,兵分兩路,搜索區域分爲600海□與250海□。接著0755時34架轟炸機起飛,1小時35分後,50架魚雷機起飛。    但是經過長久搜索後仍無所獲,眼看著就要空手回航,在緊要關頭,第三號搜索機在返航途中發現距關丹50餘海□的英艦隊,日機接獲報告,高速轉向目標海域,但是從接敵時發現時間、方位以及所帶油料不足之情況下。要取得滿意結果是是很難的……  日軍機群已經飛了5個多小時了。  但是英艦隊的末日已經快到了……  激列的海空戰展開了,威爾斯親王號一面閃著飛竄而來的魚雷,一面以大大超過日軍戰列艦的對空炮火向日機攻擊。在3000米高度的轟炸機八架就有七架中彈。在參戰的75架魚雷機中有3架被擊毀、1架重傷迫降、2架重創、25架受損。  但是英艦的防空炮火攻擊力之強,歸功於優越的八聯裝機炮和二聯裝機槍。攻擊威爾斯親王號的魚雷機總共發射了15發魚雷,命中七枚,當航速減到6kt時又被日機的的500公斤炸彈命中了兩枚,引發火藥庫爆炸,在海面上撐了30幾分鐘。遠東艦隊司令菲立普死不肯離開,到了1445時,終於完全從海面消失。  而卻敵號(Repulse)共被35架魚雷機攻擊,發射了34枚魚雷,命中14枚,另被一枚250公斤炸彈命中。這艘二十多年船齡的戰艦也遍體鱗傷的沈入海底了。  在這次作戰,英國戰艦面對著速度奇快的日軍魚雷機真是束手無策。習慣了劍魚式(Swordfish)90~100kt投雷的時速,面對日機150~190kt投雷的時速真是嚇呆了。更由於魚雷機數量上的優勢(50架),造成此輝煌戰果。  此軍事災難的後果導至整個東南亞的淪陷,拔掉這兩顆虎牙,從此日軍長趨直入。


NO:152_9
YORK  於 2002/06/19 15:14
Re:戰史集---海戰篇( RESTORE)

兩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郵船和遠洋襲擊船隊 
“它們是最寶貴的戰爭資源”——這是小說《戰爭風雲》?堶情A帕格·亨利對羅斯福總統的說法。橫渡大西洋的快速郵船是其政府的寶貴戰爭財富。30多節的航速,可以使其以最快的速度穿越大西洋,運輸大量士兵而不需護航。

仿佛要對作者沃克借亨利所說出的觀點做出證明,在戰後,這樣的場面又被重演了一次。在1982年的福克蘭群島戰爭期間,英國政府也以最快的速度徵用了正在巡遊地中海的烏干達號郵船作爲醫院船,徵用了郵船堪培拉號和著名的伊麗莎白二世號作爲運兵船。

在一、二戰時期的大型遠洋郵船,也有很多被其政府徵用,改做運兵船或醫院船。以下對其中屬於德國的一些著名郵船在兩次世界戰爭中的用途做一個簡要的回顧。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
 
一、威廉大帝號(Kaiser Wilhelm der Gross):輔助巡洋艦
19世紀90年代,德皇威廉二世狂妄地宣佈,要讓德國成爲公海上的霸主。不光是帝國海軍要稱雄七大洋,德國的商船隊也要如此。如同英國的兩家大輪船公司——白星和卡納德不斷競爭一樣,德國的北德意志—勞埃德(Norddeutscher Lloyd)和漢堡—美洲公司(Hamburg-Amerika Line ,HAPAG)參加到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中,互相展開了熱火朝天的造船競賽。1897年,北德公司造出了第一艘四個煙囪(那個時候的人們認爲煙囪多意味著鍋爐多,速度快,更安全)的郵船,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客船——威廉大帝號。威廉大帝號下水之時,它是1860年英國“大東方”號之後世界上最大的船隻。由於英國和德國其他新的大型豪華郵船的競爭,在1913年改爲美洲移民船,只搭載三等艙旅客。
一戰爆發後,威廉大帝號被改裝爲輔助巡洋艦,在大西洋上擊沈了三艘協約國商船。它還曾經俘獲兩艘敵人的客船,本想將其擊沈,但是船長發現對方的船上有婦女和兒童而作罷。那時交戰雙方還都保有紳士風度和騎士精神。1914年底,它前往非洲的西班牙殖民地?媔虃w奧羅(今天的西撒哈拉)港口加煤,在港內被英國的抱負號巡洋艦堵了個正著。在將船上的戰俘釋放到陸地上之後,威廉大帝號同抱負號展開了猛烈的激戰,但是很快就消耗光了彈藥。威廉大帝號的船長雷曼不想讓它被英國人俘獲,於是引爆船上的炸藥而自沈。雷曼船長遊回到陸地,在一艘中立國貨船上當司爐手,返回了德國。
自從威廉大帝號沈沒之後,各國政府都改變了把郵船改裝爲輔助巡洋艦的想法,因爲它們並不適合作戰,而且燃料消耗太快。大郵船們很快在醫院船和運兵船的領域找到了它們的戰時角色。
二、威廉皇太子號(Kronprinz Wilhelm)和威廉二世號(Kaiser Wilhelm II):輔助巡洋艦,運兵船

1901年,北德公司在斯德丁的伏爾堅船廠(呵呵,北洋水師的大鐵甲艦也是在那?堳堻y的)建造了一艘 15000噸級的郵船,作爲威廉大帝號的姐妹船。根據以威廉大帝號開創的命名傳統,新船被命名爲威廉皇太子號。雖然它比威廉大帝號重600噸,但是世界最大客船的桂冠已經被白星公司21035噸的凱爾特人號奪去了。儘管如此,北德公司的這兩艘快船還是在上層社會中大受歡迎。威廉皇太子號的頭等豪華套艙票價竟然高達2000美元(差不多相當於今天的60000美元)!而那還是一個普通工人一天掙不到半美元的年代!
1902年,北德公司更大的客船威廉二世號在斯德丁開工了,噸位達20000噸。在那個時候,這差不多是世界最大的客船了。而且根據大西洋客船界的慣例,它也參加了藍飄帶獎(頒發給以最快的平均速度橫渡大西洋的郵船的一項著名獎勵)的競爭。雖然還在使用往復式蒸汽機的年代,威廉二世號還是達到了平均23節的高速。當然,面對德意志號23.15節的平均速度,它要贏得藍飄帶,還需要再等等。當然,富人們不需要等。他們早已經提前訂下了1903年威廉二世號從不萊梅首航紐約的船票。
1904年6月,東行的藍飄帶被威廉二世號拿到手了。速度記錄是23.58節。這個紀錄一直到1907年才被卡納德公司的盧西塔尼亞號突破。1907年可能輪到德國的輪船公司玩不轉了。這一年,先是藍飄帶被英國人奪回去,之後威廉二世號在不萊梅港碼頭裝煤時又發生事故沈在淺水中,好幾個月後才撈上來。這一年的7月8日,威廉皇太子號在北緯42度50分、西經50度31分的位置,撞上了一座小冰山。好在損傷不是很嚴重,它還能勉強回到德國去修理。在此之前,威廉皇太子號還曾經有過兩次不良紀錄:1902年在南安普頓港外撞沈一艘英國貨船,同年又在同一水域,撞沈了皇家海軍魚雷驅逐艦精靈號——9年之後在同一地點,英國白星公司的巨輪奧林匹克號撞沈了皇家海軍的豪格號。第一次歸咎于南英格蘭海岸的大霧,第二次則是因爲兩船高速並行,由於流體力學的作用而使兩船互相靠攏碰撞(這成了後來各國中學物理課中很有趣的一個教學範例:兩張紙條並排放在嘴前,然後吹氣,紙條也會往一起靠攏)。

1914年,隨著薩拉熱窩的槍聲響起,拿破侖戰爭之後歐洲大陸的百年和平被打破了。戰爭爆發的時候,威廉皇太子號正在美國新澤西州霍波肯的北德公司專用碼頭。根據德國大使的秘密指示,它裝上了比平時商業航行更多的煤、淡水和補給,於1914年8月3日離開了碼頭。3天之後,在大西洋西部,它和德國的卡爾斯魯厄號巡洋艦會合。卡爾斯魯厄號擔負特別使命。艦上的蒂爾菲德海軍少校來到威廉皇太子號上,成爲它的戰時指揮官。從卡爾斯魯厄號上運來了兩門88mm炮和若干海軍人員。威廉皇太子號被德國海軍徵用了,成爲一艘輔助巡洋艦。

9月4日,第一個獵物——滿載咖啡和可可的英國貨船印度公主號被抓到了。船上的人員和貨物被轉移之後,威廉皇太子號的登船人員打開印度公主號的通海閥,然後趁還沒被洶湧而入的海水淹沒之前迅速跳上他們的小艇。一戰時期,交戰雙方在很多地方仍然保持了騎士風度。俘虜們被轉移到威廉皇太子號上,乘客享受一等艙,敵方船員享受二等艙待遇。根據指示,威廉皇太子號儘量避免在港口停泊。煤炭和補給都從俘獲的船上獲得。有時候在大西洋上碰見同盟國的船,也會用船上繳獲的貨物交換一些補給物資,並且把俘虜送過去。
行了幾個月後,威廉皇太子號一共擊沈了14艘商船,噸位達58201噸。這個時候,船上的狀況也不是很理想了。船員們都感到疲憊,有不少因爲缺乏維生素而患腳氣病倒。一個推進軸上發現了裂縫。蒂菲爾德艦長不得不作出決定。1915年4月,它抵達美國東海岸。小心翼翼地躲開這片海域的六艘英國巡洋艦後,它於4月10日抵達切薩皮克灣,結束了長達251天的海上襲擊生涯。威廉皇太子號奉命前往波士頓的紐波特紐斯船廠停泊,船員終於回到了陸地,在附近的營房中休息。船和船員都成了中立的美國政府看管下的交戰國戰俘。

威廉二世號則沒有這麽曲折的經歷。德國參戰的時間太不巧。它的大郵船都在外面。HAPAG公司54000噸的巨船祖國號在紐約,北德公司的塞西莉亞皇太子妃號在逃脫英國軍艦的追擊後也一頭紮進了美國港口。威廉二世號也滯留在了美國,停泊在霍波肯的北德公司碼頭。對於戰火橫飛的北大西洋東部海域來說,美國的港口似乎是德國商船的一個理想庇護所——兩年之後,事實證明德國人錯了。
1917年,由於德國宣佈恢復無限制潛艇戰,美國對德國宣戰。威廉皇太子號和威廉二世號都被美國沒收。威廉皇太子號改名爲施圖本號(一個獨立戰爭時資助過大陸軍的德國人),威廉二世號改名爲阿迦門農號。這兩條德國郵船被用做運兵船,向法國運送參戰的美國士兵。塞西莉亞皇太子妃號則改名爲弗農山莊(華盛頓總統的莊園)號,也當作運兵船使用。


一戰結束後,這幾艘船被交給了美國船運公司。由於船齡較大,沒有幾年它們就全都退役了。施圖本號於1923年解體。阿迦門農號則拖到了1940年。美國人想把它送給英國人當運兵船用。英國人很清楚這船的實際狀況,謝絕了美國口惠而實不至的好意。同年,阿迦門農號在巴爾的摩解體。The game is over。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

20世紀20年代,英國、法國、美國和德國的大型郵船之間展開了橫渡大西洋最快速度的藍飄帶獎爭奪戰。當時大西洋上最著名的郵船是英國白星公司的奧林匹克號(Olympic)、荷馬時代(Homeric)號、莊嚴號(Majestic),以及卡納德公司的毛里塔尼亞、阿奎坦尼亞、伯倫加利亞“三姐妹”。爲與之爭雄,德國的北德意志-勞埃德公司(Norddeutsche-Lloyd)建造了兩艘高速郵船,不萊梅號和歐羅巴號。
1929年7月16日,不萊梅號以4天17小時42分鐘的記錄,從不萊梅港抵達紐約,平均速度達到了27.83節,破了英國的毛里塔尼亞號郵船保持了20年的26.6節紀錄。之後,大西洋藍飄帶獎一直被不萊梅和歐羅巴兩姐妹擁有,直到1933年,這個記錄才被意大利的國王號郵船突破。
二戰爆發前夜,不萊梅號正停泊在紐約港。8月28日深夜,船員提前生火發動鍋爐,計劃在戰爭爆發前返回德國。但是9月1日淩晨,它突然被美國海岸警衛隊拘留。在經過仔細檢查船上的人員和貨物後,美國將其釋放,由一艘等在港外的英國巡洋艦押送回國。不萊梅號的船員收起了舷梯,升起了猩紅的納粹國旗。船上的樂隊奏起《德意志高於一切》。似乎等待著它的,是在回國路過英國水域時被英國人宣佈拘留,充當爲戰利品。

但是英國人忘了,這是一艘從毛里塔尼亞號手中搶萊藍飄帶的船。駛出紐約的維拉紮諾海峽後不久,不萊梅號就開始加速,很快地憑藉33節的速度優勢,逃脫了這艘英國巡洋艦的押送。由於奉英國海軍部命令不得開火將其擊沈,英國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在視線中逐漸消失。不萊梅號的船員在海上將船刷成保護性的灰色。9月6日,不萊梅號抵達蘇聯的摩爾曼斯克。之後,她沿著挪威曲折海岸線和北海濃霧的掩護向南行駛,一次在被英國海軍軍艦發現時,還升起了蘇聯國旗。在1939年12月13日,她平安抵達不萊梅港。

在不萊梅港,船上被刷上了海洋迷彩油漆。法國投降後,希特勒決定將不萊梅號郵船徵用,參加“海獅”計劃,運送士兵到英國的港口,迅速登陸並佔領英國。爲搭載更多士兵,不萊梅號在漢堡港進行了改裝,取消了許多豪華設施和易燃材料。乘客登船用的巨大側門也被拆除。但是由於海獅計劃的流産,改造工程被取消,不萊梅號返回不萊梅港,而且再也沒能重返海洋。
1941年3月16日,一個鬱悶不樂的船員想早日擺脫船上的生活,在不萊梅號的儲藏室?堜韙F一把火。當時船上沒有警衛,大火燒毀了整個船體結構。不萊梅號徹底報廢,而且無法修復了。數月之後,船上的鋼材被拆卸回爐,剩下的殘骸在威悉河中被爆破摧毀。大西洋上的一代名船就這樣走向了衰亡。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失去了它一度輝煌的商船隊。排水量56000噸的三艘巨輪——皇帝號、祖國號和俾斯麥號,被充做賠款交給了外國。戰後10年間,航行在大西洋上的藍飄帶獎的競爭者,只剩下了1900年建造的老舊的“德意志”號。

在德國得以從戰敗的打擊中站立起來後,北德意志-勞埃德開始建造兩艘大型快速郵船。兩艘船中,晚開工的反而先下水。1928年8月1日,歐羅巴號在漢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廠下水。第二天,不萊梅號下水。德國重新擁有了兩艘海上驕子。
1929年3月26日,在歐羅巴號移交給北德公司的前夕,船內神秘地著了一場火。爲了救火,船底的通海閥被打開,船體坐沈在北海的海水中。這次事故導致歐羅巴號的服役差不多推遲了十個月。1930年初,修復工作終於完成。3月19日,德國的驕傲——歐羅巴號啓程開始不萊梅—紐約的處女航。4天17小時6分鐘之後,它抵達紐約東河的德國郵船碼頭。處女航中發現,煙囪中的煤煙讓頭等艙的乘客受害不淺。所以它的煙囪被加高了5米。
1929年不萊梅號將藍飄帶從英國的毛里塔尼亞號手中搶來之後,這兩艘姊妹船之間就展開了藍飄帶爭奪戰,時有勝負。1933年,歐羅巴號贏得了藍飄帶,但是不久,西行的藍飄帶就被新下水的50000噸級意大利郵船“國王”號搶走了。

標榜“人民”、“國家”、“社會主義”的希特勒上臺之後,確實在取消社會等級制度方面做了一些事情。1936年,德國郵船舊的分艙等級制度被取消,代之以“房艙”、“旅遊”和“三等”這三種鋪位等級。這也算一個換湯不換藥的新花樣吧!

正象其他大型郵船在戰爭期間的命運一樣,在希特勒“恢復德國尊嚴”的新戰爭計劃中,這兩艘郵船也沒有被放過。按照計劃,它們應該被改裝爲運兵船,參加跨海入侵英國或挪威、瑞典的登陸計劃,或者荷蘭沿海的兵力輸送。1939年8月10日,歐羅巴號啓程駛往紐約。這是和平時期最後一次往返大西洋。20天後,1939年9月1日,歐羅巴號返回不萊梅港,德國入侵波蘭,戰爭爆發。

開戰後,歐羅巴號和不萊梅號一道接受改裝。在希特勒的海獅計劃中,歐羅巴號將從挪威接運士兵,然後駛往英格蘭南部港口,實施登陸。這個自殺性的計劃由於海軍的強烈反對而作罷。之後希特勒又有奇想。他命令專家們儘快設計出方案來,給歐羅巴號加上900英尺長的飛行甲板,改裝爲航空母艦。這個方案被稱做“1號計劃”。可慶的是,由於那個號稱“所有會飛的東西都歸我掌管”,自稱是“有點胖胖的天使”的帝國元帥閣下作梗,德國海軍所有的航空母艦全告流産。1942年5月,歐羅巴號的改造計劃,與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一道下馬。

歐羅巴號自此閒置起來。這艘幸運的船在戰爭期間被藏到波羅的海的小海灣中,並刷上了褐、黑、綠等僞裝色,躲過了盟軍眼尖牙利的空軍荼毒,直到1945年5月被美國沒收。美國海軍將其列爲“歐羅巴號運兵船”。
1946年3月,美國將這艘船轉交給法國的CGT(跨大西洋海運公司),作爲1942年被美國軍方徵用、然後失火焚毀的法國郵船諾曼底號的賠償。CGT將其改名洛林號,不久又改名自由號。北德公司的黃煙囪被刷成了CGT的紅煙囪。同年12月,在法國勒哈弗爾港改裝途中,由於大風襲擊,自由號掙脫錨系,撞上了1939年起火沈沒的巴黎號殘骸。爲了防止它象不幸的諾曼底號一樣傾覆,自由號再次打開了通海閥,坐沈在勒哈弗爾港的淺水中。


花費了保險公司700萬英鎊之後,自由號被打撈出來,完成了修復工作。1950年,它再次投入運行。8年之後,CGT宣佈將建造70000噸級的法蘭西號大型郵船,取代自由號。1962年2月,自由號被出售給意大利拉斯佩齊亞拆船廠。歐羅巴號/自由號33年的生涯當中,只有21年獻給了它的乘客。
 


NO:152_10
老頭  於 2002/12/05 21:08
Re:戰史集---海戰篇( RESTORE)

德軍棄船引爆 自毀俾斯麥號

  閻紀宇/紐約時報三日報導
 「俾斯麥號」主力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的海上霸王,船堅砲利,當時曾令同盟國海軍聞之色變。俾斯麥號在一九三九年二月十四日下水,希特勒冀望它能夠切斷盟國支援英國的海上補給線,徹底扭轉西歐戰局,而英國海、空軍則全力出擊,終於在大西洋上獵殺俾斯麥號。

  這是大英帝國海軍戰史上光榮的一頁,然而俾斯麥號最後沉沒的主因到底是遭魚雷重創,抑或艦上德軍官兵自行鑿沉,歷來海軍戰史專家爭議不休。英國專家向來堅持俾斯麥號是被英艦魚雷擊沉;但俾斯麥號生還官兵卻表示,他們棄船前引爆了埋藏於船身各處的炸藥,俾斯麥號才會在爆炸之後約卅分鐘沉沒。

  如今俾斯麥號躺在法國西方六百哩處、三哩深的大西洋海底。近年來一連串海底探險的新發現顯示,英軍的魚雷在當年海戰中並未產生關鍵作用,俾斯麥號恐怕仍是由艦上官兵自行鑿沉。電影「鐵達尼號」導演詹姆斯.柯麥隆今年前往俾斯麥號沉沒地點探測之後也做了類似結論,柯麥隆並為Discovery頻道拍了一部記錄片,將在十二月八日首映。

  一九四一年五月廿一日,英國空軍偵察機在挪威卑爾根外海發現俾斯麥號與德國重巡洋艦「尤金親王號」的蹤跡,英國海軍立刻大舉出動截殺,雙方從廿三日夜間展開激戰,俾斯麥號以寡敵眾,在廿四日擊沉英軍旗艦「胡德號」,突圍而出。廿六日,英軍再度發現俾斯麥號的蹤跡,戰機與軍艦一湧而上。廿七日上午十時卅九分,俾斯麥號終於在英軍艦砲與魚雷的圍攻下沉沒,指揮官盧金斯中將以身殉艦,全艦兩千兩百多名官兵只有一百一十五人生還。

  一九八九年六月,曾發現鐵達尼號遺骸的美國海洋探險家巴拉德博士,運用繫鏈機器人尋獲俾斯麥號。令人驚異的是,俾斯麥號雖然是在激烈海戰中沉沒,但它躺在海底山嶺上的船體卻保持得相當好,船身上的納粹「卍」標幟清晰可見,指揮塔厚重的裝甲依然令人望而生畏。巴拉德推斷,俾斯麥號沉沒時內部已完全進水,艦上官兵執行鑿沉工作時顯然非常稱職。

  二○○一年六月,美國「深洋探險公司」運用兩艘俄製迷你潛艇,讓專家下海親睹俾斯麥號的廬山真面目,仔細檢視船身狀況。結果發現俾斯麥號的上層結構與甲板上有許多炮彈炸出的大洞,但艦身兩側受損較為輕微,水線以下的部份則完全沒有大洞。更重要的是,俾斯麥號包覆水線上下方的十三吋厚裝甲帶,並未出現嚴重斷裂,可見當年英軍魚雷就算擊中此處,也沒有造成致命損害。參與這次任務的麥克拉倫博士說:「我們證明了當年英軍不可能擊沉俾斯麥號,它是自行鑿沉的。」

  然而英國方面不甘示弱,二○○一年七月也派遣大批專家進行海底探測,果然在俾斯麥號裝甲帶下方數道發現大型的裂縫,聲稱這是魚雷擊中的確證。不過美國專家藍吉推測,那些裂縫應是俾斯麥號在碰撞海底山嶺時造成,屬於「機械性損壞」。

  美國大導演柯麥隆率領由美國與加拿大專家組成的團隊,在今年五、六月前往北大西洋一探究竟,除了搭乘迷你潛艇,還以小型繫繩機器人深入俾斯麥號檢視,柯麥隆確認了英軍魚雷並未毀損艦身的裝甲帶,裝甲船體內層相當牢靠,充份吸收魚雷爆炸的威力,讓船艙內部安然無恙,可見德國工程師的確有過人之處。


NO:152_11
Skywalker-Luke  於 2002/12/05 21:40
Re:戰史集---海戰篇( RESTORE)

上文新聞剪報出處網址
http://yam.chinatimes.com/ctnews/world/news/200212/C91C05200257163.html

NO:152_12
Latte  於 2002/12/05 23:16
Re:戰史集---海戰篇( RESTORE)

Anyone who are intersted to bismarck , please visit ..

http://dsc.discovery.com/convergence/bismarck/bismarck.html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1&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