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12 23:27 | |
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麻煩各位在本欄貼新聞之前,請先瀏覽一次,若有網友已貼相同的新聞,請勿重覆張貼而佔去本欄版面,敬請合作!★ ★本欄只接受新聞剪報,恕不接受任何討論及網友反應事項,謝謝各位合作!★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12 23:27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1007305.html 美雜誌報導白宮反恐小組早知悉蓋達組織會議 (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九日專電) 最新一期 (六月十七日) 時代雜誌報導,白宮反恐小組去年一月就知道蓋達組織的成員二零零零年一月曾在馬來西亞的吉隆坡開了一次重要的會議。 當時,也就是二零零零年一月,美國中央情報局就查清楚,兩名參加吉隆坡會議的恐怖份子是哈姆吉和米達。這兩人就是後來九一一事件當中,劫持美國航空七十七號班機衝撞華府五角大廈的劫機犯之二。 時代雜誌說,透露這一消息的反恐官員不願明講中情局是在柯林頓或布希在任時,對白宮反恐小組做上述簡報,不過,當時的小組領導人克拉克這個禮拜將赴國會作證。 報導說,中情局雖然有繼續追蹤這兩名可疑份子,可是卻沒把名字傳給移民局,請它放在「可疑恐怖份子名單」上注意,以致讓他們進入美國。 報導引述國會情報消息來源說,白宮的反恐小組成員「很可能」知悉這兩人九一一之前的行蹤。 時代雜誌另外指出,布希總統預定成立的「國土安全部」部長,一般認為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是最佳人選,不過朱利安尼的友人說,他沒有興趣。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12 23:27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101710183.html 報導稱美國考慮在攻擊伊拉克時策反伊軍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十日專電) 華盛頓時報今天報導,美國若是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將會尋求在初期策動伊拉克軍隊反叛沙丹•胡笙,以儘快結束戰事。 國防消息人士在接受時報訪問時表示,任何攻擊行動之前都會有爭取部分伊拉克軍事指揮官支持的秘密計畫。一項戰爭宣傳行動將向伊拉克部隊明白表示,美國的用意是推翻沙丹•胡笙,而非統治伊拉克。 時報指出,布希政府幾個月前採取尋求罷黜沙丹•胡笙以防止他發展核子武器的政策,但是尚未決定一項作戰計畫或是入侵伊拉克的時間表。 督導波斯灣盟邦軍事行動的美國中央指揮部正在研究一部分仰賴心戰製造敵人陣營內部分裂的各種作戰計畫。 國防官員說,儘快達成勝利將會減少平民的傷亡,並且讓伊拉克沒有多少時間使用化學武器。 時報曾在四月報導,中央指揮部司令法蘭克斯業已向五角大廈高級官員報告,攻擊伊拉克需要動員二十萬部隊,其中包括五個地面戰鬥師。五角大廈尚未向希望在第一任期屆滿前拖垮沙丹•胡笙政權的布希總統提出最後的作戰計畫。 五角大廈若干決策人主張以精確導引炸彈進行大規模空中攻擊,而動用較少的地面部隊。他們相信,主要的伊拉克武裝部隊會迅速倒戈對付沙丹•胡笙的殘暴政權。自一九九一年波灣戰爭結束以來,這位伊拉克獨裁者業已逃過伊拉克軍隊成員的幾次暗殺行動。 國防消息人士在接受時報訪問時駁斥聲稱參謀首長聯席會議由於美國軍隊部署世界各地顯得兵力薄弱而反對入侵伊拉克的新聞媒體報導。 他們又說,五角大廈高級將領正在討論伊拉克將會如何反應的問題,這是任何軍事行動前的正常對話。他們也駁斥白宮不願談論對付沙丹•胡笙的新聞報導。 一位政府高級官員說:「伊拉克仍是我們瞄準的目標。」 據說國防部長倫斯斐不願公開表達他對與伊拉克作戰的看法,只與少數助理、法蘭克斯和白宮討論此事。 倫斯斐上週曾說,任何有關攻擊伊拉克的公開討論都是一個「敏感話題」。 布希政府官員指出,布希總統六月一日在西點軍校的演說是有關伊拉克問題的一項重大外交政策談話。 布希當時談到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不平衡獨裁者」可能會以飛彈發射那些武器或是秘密提供與他結盟的恐怖分子。他說:「我們無法信賴暴政者的話,他們鄭重簽署禁止擴散條約,然後有系統的違反它們。」 時報指出,如果布希授權對伊拉克作戰,白宮的主要辯詞將是沙丹•胡笙違反一九九一年波斯灣戰爭的停火協議--規定他必須停止發展核子、化學和生物武器。 布希政府將會聲稱,若不攻擊伊拉克,沙丹•胡笙終有一天會取得核子武器,而這些武器可能落入恐怖分子手中,並且用來攻擊美國,一如民航班機被用來作為九一一恐怖攻擊的「飛彈」。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12 23:2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101800219.html 美將採核戰毀滅先發制人攻擊嚇阻恐怖主義 (中央社記者李萬來台北特稿) 美國可能改變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戰略政策,將對恐怖份子及幕後國家發動包括核戰的先發制人攻擊,以嚇阻恐怖份子對美國發動攻擊。 九一一恐怖攻擊對美國的心理衝擊非常鉅大,因自珍珠港被日本偷襲後,即使在漫長的冷戰期間,美國本土也未遭到任何外來的攻擊。 可是九一一事件改變了此種情勢,尤其是恐怖份子所使用的惡毒手段,可說無不用其極,不顧無辜民眾的生命,甚至可能使用生化毒氣與核武攻擊,使美國政府與人民處於長期精神恐慌壓力之下。 為消滅及防範恐怖攻擊,美國一方面在國外展開反恐,另方面加強國內的各種防恐措施。不但改組聯邦調查局,並有史以來首次成立國土防衛部以保護美國內部安全。 更有進者,美國也積極評估核武使用政策,而小布希總統最近也在西點軍校宣佈,美國將對恐怖份子及支持恐怖的國家,進行先發制人的攻擊。 有鑑於此,美國國防政策的擬訂高層透露,在今年秋天將公佈的「國家安全戰略」計劃中,將首度增添「先發制人攻擊」與「防衛性干預」戰略,以摧毀打擊可能以核武與生化武器攻擊美國的恐怖份子及幕後國家。 在冷戰美俄對峙的長時期內,美國的戰略一直是「圍堵」與「嚇阻」,而非先發制人的攻擊,可是而今恐怖份子根本不遵守任何戰爭規則與法律道德,因此美國也只得以牙還牙,甚至先發制人的使用核武。 美國雖然在阿富汗的反恐作戰中獲得勝利,但蓋達組織領袖歐薩瑪.賓拉登至今行蹤不明,許多蓋達成員也潛進巴基斯坦,等待機會反擊美國,使美國及西方世界倍感威脅。 尤其是伊拉克被視為是正秘密製造生化與核武的「邪惡」國家,美國認為有必要對伊國採取軍事行動,摧毀其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可是西歐聯盟以及俄國與中共皆有異見,使美國難於下手。 儘管如此,美國的國防、外交與學術界大都認為,在二十一世紀對抗恐怖主義的戰爭中,「敵人」的性質已經轉變,因此為了有效嚇阻恐怖攻擊,在回應上勢必也要有所改變。 專家們指出:恐怖份子幾乎是無所不在,不像傳統的國對國戰爭中,有「領土」的範圍與概念。 所以在國防防衛政策上,美國必須採取前進敵人基地的攻擊方式,即使恐怖攻擊是發生於美國國土內部,真正的幕後敵人卻在美國境外,惟有美國到敵人的幕後指使團體或國家,追擊其根源,才可能殲滅真正的敵人。 雖然美國的新戰略包括使用核武,但只是做為最後的手段不得已時才使用,尤其是在對付恐怖份子使用生化武器與核武時,美國就會優先使用,否則將無法制止恐怖份子的行動。 美國國防政策人士指出:要摧毀特殊生化武器,並非一般武器所能達成,只有依靠核武的高溫殺傷力,才能消滅生化武器。 目前美國面對的生化及核武恐怖攻擊,經美國政府各界的不斷警告性發言,令美國民眾相當恐慌,不但美國國內的水源、核電及細菌存放場所,有被恐怖份子攻擊的可能,國外的恐怖份子甚至也有可能利用船運與空運貨櫃,潛藏核武器進入美國再引爆攻擊。 總而言之,恐怖主義是毫無戰爭規範,也是殘酷無比的非人道戰爭,要對付此種無孔不入的敵人,美國的新先發制人攻擊戰略,是否能真正有效嚇阻此種敵人,將是二十一世紀新戰爭形式的一大考驗。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12 23:2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111520159.html 民調顯示大多數美國人支持設立本土安全部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十一日專電) 根據華盛頓郵報與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聯合進行的一項新民意調查,大多數美國人支持布希總統設立本土安全部的計畫,也贊成賦予聯邦調查局廣泛的新權力調查恐怖主義。然而,白宮幕僚長卡德昨天告訴國會助理人員,白宮將無法在兩、三週內向國會提出設立本土安全部的立法草案。 華盛頓郵報今天指出,新調查發現,百分之七十美國人--包括大多數民主黨人、共和黨人與無黨無派人士--都支持布希總統設立本土安全部的提議。 百分之七十九美國民眾表示,他們贊成賦予聯邦調查局更大的職權監視公共場所,作為廣泛打擊恐怖主義努力的一部分。但是百分之六十美國人表示,這種權力可能會侵犯到個人的隱私權。 這項調查顯示,布希總統仍然獲得大多數民眾的信心。他們願意接受更龐大的官僚體系並且喪失一些個人自由,以換取免於恐怖主義威脅的更大安全。 在此同時,大多數美國人仍然批評聯邦情報單位在九一一恐怖攻擊之前處理有關恐怖分子威脅資訊的方式,但是他們對聯邦調查局和中央情報局自九一一以來的表現給予高度評價。 這項調查同時發現,美國民眾對於聯邦政府是否事先獲得預防九一一恐怖攻擊的足夠情報看法仍然相當分歧。百分之四十二美國人表示,情報單位已有遏阻恐怖攻擊的足夠資訊,百分之五十三認為有關情報「太過含糊也不完整」。 華盛頓郵報表示,這是七日至九日隨機抽樣訪問全美一千零四名成年人的調查結果,抽樣錯誤的機率是上下各三個百分點。 根據此一調查,布希總統整體施政表現獲得民眾的支持率仍然很高。百分之七十七美國人表示,他們認可布希總統的施政表現。 郵報同時報導,昨天在眾議院與大約五十名兩黨委員會幕僚主管舉行的一小時會議中,白宮幕僚長卡德被告知,延遲提出立法草案可能會使國會在九一一恐怖攻擊一週年之前通過設立本土安全部計畫的努力更加錯綜複雜。 與會者指出,卡德表示,設立本土安全部會有短期的作業支出,但是白宮不會要求增加二○○三會計年度的預算。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12 23:2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111630184.html 英國兩年前已警告美國類似九一一恐怖攻擊 (中央社記者李萬來台北十一日電)在美國政府與國會正爭議是否事先獲得有關九一一恐怖攻擊的情報時,英國情報機構卻傳出,曾於兩年前警告美國,恐怖份子有可能利用民航機做為向美國攻擊的工具。 據英國負責國外情報工作的MI6向媒體透露的消息:一九九九年時,英國情報人員已從蓋達領袖歐薩瑪.賓拉登的屬下,獲得可能以民航機攻擊美國的情報,並將此訊息轉交美國駐英大使館內的情報聯絡人員。 雖然這項情報未說明恐怖份子所針對的目標,但美國應已了解恐怖份子利用民航機做為攻擊武器的計劃。 自九一一恐怖事件發生以來,美國中央情報局與聯邦調查局即遭到強力批評,指責其未能預知恐怖攻擊的情報。 有鑑於此,聯調局正進行重組,美國政府也將促成中情局與聯調局間的加強合作協調,使情報分析共享。 有關英國MI6情報機構提供的情報,可能將在最近美國國會對情報機構的聽證會中,又再被提出檢討。 事實上,美國情報機構也曾獲得有關九一一攻擊的一些情報,只是並未予以注意與追蹤分析。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13 22:0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13145004.html 一架美軍MC-130運輸機在阿富汗墜毀三人喪生 (法新社華盛頓電) 美國國防部今天說,美國空軍一架MC-130 運輸機今天在阿富汗墜毀,機上十名乘客,三人喪生,七人受傷。 負責美軍在阿富汗軍事行動的美國中央指揮部說:「今天在阿富汗墜毀的美軍MC-130飛機上有三人喪生。」 中央指揮部說:「三人的屍體已經尋獲,並準備運返美國。至於死者的姓名暫時不公布待進一步確認。」 今天稍早時指揮中心說,七名生還者已送醫治療。 據美國國防部發布的簡短聲明中,飛機在巴克提亞省卡德茲西南方約五十六公里處的班德沙達水壩附近起飛時,飛機失事墜毀。 指揮中心稍早時說:「飛機失事的原因目前不詳,雖然不見得是被敵人砲火擊落。」 MC-130 運輸機可以在敵人陣營中,進行潛入、潛出,並對特種行動部隊提供再補給,它是美軍在阿富汗的主力機,美軍特種部隊的直升機在對塔利班民兵或蓋達組織發動攻勢時,就是以MC-130 機來加油。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13 22:24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131420168.html 傳國會擬將中情局等部分業務納入國土安全部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十三日專電) 華盛頓郵報今天報導,美國國會領袖正積極考慮授權布希總統提議設立的國土安全部接掌中央情報局與聯邦調查局的部分業務,但是布希總統反對以這種複雜而引起爭論的方式改組美國的情報機構。 這家極具影響力的報紙指出,幾位共和黨與民主黨國會領袖昨天表示,避免情報分享疏失的最佳方式就是責成擬議設立的國土安全部長統轄情報蒐集人員,其中包括目前隸屬中央情報局與聯邦調查局的人員。他們預測,這也將促使這兩個情治單位的首長更迅速採取行動朝向遏阻國內恐怖主義調整他們的作業。 消息人士表示,將聯邦調查局與中央情報局的部分業務移交國土安全部,必定會遭到官員以及兩個局大多數人員的強烈抗拒。官員們說,這種行動將會危及國會野心勃勃的截止期限目標,也會使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局長在九一一恐怖攻擊後改組他們單位的努力更為複雜。 郵報指出,目前還不清楚國會將採取什麼措施將全部或一部分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業務併入國土安全部,但是它正迅速成為設法在九一一恐怖攻擊一週年之前設立國土安全部的國會議員面臨的最棘手問題。 國會議員最起碼會要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局長說明,為什麼他們兩個單位不應當併入超大、將擁有十七萬人的國土安全部。 目前並沒有任何詳細的提議,但是眾議院多數黨領袖阿邁 (德州,共和黨) 本週出乎同僚意外的宣稱,國會也許必須「更正式的」將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納入國土安全部。共和黨籍眾議員說,阿邁可能會在設立國土安全部的過程中扮演主要角色。 預料將就布希總統的計畫主持聽證會的康乃狄克州民主黨籍參議員李柏曼,希望國會考慮將更多聯邦調查局的職掌納入國土安全部,雖然他願意等到明年再談。一位助理說,李柏曼計劃在未來幾週內傳喚聯邦調查局局長穆勒到他的委員會作證。 然而,康乃狄克州民主黨籍參議員陶德表示,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與國土安全部之間的「相互關係」太過重要,因此國會應當延到明年再劃定國土安全部的職掌。他提議設立一個由國會內外情報專家組成的「特選委員會」研究這個問題,並在明年初提出報告。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16 17:56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161440101.html 在摩洛哥落網沙三俘虜透露蓋達全球襲美計畫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十六日專電) 華盛頓郵報今天指出,據摩洛哥官員表示,他們由當地逮捕的三名蓋達組織分子取得的供述,去年十二月被美國與盟邦部隊圍困在阿富汗東部山區時,歐薩瑪.賓拉登下令他的戰士分散到全球各地攻擊「美國與猶太人的利益所在」。 摩洛哥官員說,根據他們的發現以及與其他情報單位的通訊,各種跡象都顯示賓拉登還活著。那三名被俘的沙烏地阿拉伯公民和另外幾千名外國人是在九一一之前到阿富汗的蓋達營地受訓。其中兩人表示,他們在阿富汗多年,並曾與美國支持的北方聯盟作戰。 摩洛哥高級官員說,這三名沙烏地俘虜告訴訊問人員,他們逃離阿富汗來到摩洛哥,肩負使用裝滿炸彈的快艇,對直布羅陀海峽內的美國與英國戰艦進行自殺攻擊的任務。這三名男子是在五月摩洛哥與中央情報局的一項聯合行動中被捕。 訊問這三名男子已使官員更充分了解蓋達組織被驅離阿富汗以來的策略,並且提供有關該組織雖遭受損害卻仍維持一貫活力的線索。他們前天曾在摩洛哥的一個法庭出現,但是並未發表公開聲明。 摩洛哥官員表示,賓拉登的指示導致最近一系列的攻擊行動,其中包括前天對美國駐巴基斯坦喀拉蚩領事館的炸彈攻擊。得自這些囚犯的資訊和其他證據顯示,蓋達首腦繼續遙控指示任務。 官員舉例指出,今年四月十一日,突尼西亞一座猶太教會堂遭到炸彈攻擊而造成十四名德國觀光客與五名突尼西亞人喪生之前,曾有一通電話打給咸信是賓拉登的高級助理穆罕默德使用的電話。美國官員業已指認穆罕默德是九一一恐怖攻擊的策劃人。 一名沙烏地俘虜告訴訊問人員,他熟知賓拉登,並曾與他一起用餐數十次。在九一一之前,賓拉登已逐漸採取先知的作法,喜歡透過高級助理傳話,而非直接與追隨者互動。 一位摩洛哥官員表示,在去年八月下旬透過一名助理傳話給追隨者時,賓拉登「開始談到他做的一個夢。他說他看到美國化為灰燼,那就像是宣布一項預言」。 那名沙烏地人告訴訊問人員,去年八月三十一日,賓拉登再度透過一名高級助理傳話,下令蓋達組織「全面戒備」。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16 21:3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16195002.html 澳洲擬派遣第三批特遣部隊前阿富汗 (法新社雪梨電)澳洲國防部長希爾表示,澳洲將於今年稍後派遣第三批精銳特種部隊前往阿富汗。 另一批澳洲特種航空勤務團,將於八月間替代現有的一百五十人部隊,作為澳洲對國際打擊恐怖主義聯軍所提供部隊一部份。 希爾表示,根據情報單位指出,聯軍部隊雖已經摧毀阿富汗塔利班民兵組織以及蓋達組織的許多據點,但武裝完備同情恐怖份子的戰士,仍為相當嚴重的威脅。 澳洲對上述阿富汗反恐怖戰爭作最新承諾之際,證據顯示,塔利班民兵與蓋達組織以及阿富汗軍閥,都對外國援助工作人員與難民構成威脅。 聯合國警告,所謂「令人憂慮的暴亂」的範圍包括向監督運送麵包作業人員開槍,至最近援助工作人員遭施暴。這些攻擊事件已經在阿富汗北部造成立即停止救援工作的警訊。 他今天在一項聲明中指出,「在地面的作業變成複雜而且艱難」。 他表示,「雖然打擊恐怖主義的聯軍部隊,已經摧毀許多塔利班與蓋達組織的據點,但同情恐怖份子的戰士仍存在。我們在阿富汗情報與作戰人員,認為他們武裝完備,並對聯軍懷有敵意」。 他說,「澳洲特種部隊在阿富汗作業行動的模式,隨著環境受到威脅以及聯軍部隊行動目標而轉變。」 澳洲政府表示,澳洲特種部隊士兵有助於偵察塔利班與蓋達組織份子企圖集結,然後由聯軍部隊進擊。 第一批澳洲的特遣隊於去年九月前往阿富汗,第二批則是之後在三月抵達阿富汗。 http://news.yam.com/photo_news/afp/images/200206/M20020616195002.jpg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17 22:57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171340126.html 美報稱九一一後聯調局移送檢方更多反恐案件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十七日專電) 華盛頓郵報今天報導,美國司法部的紀錄顯示,聯邦調查局尋求起訴國際恐怖主義的案件已比九一一恐怖攻擊之前多出將近五倍,但是聯邦檢察官考慮的這些案件有一半以上並未向法院提起控訴。 根據紐約州雪城大學業務紀錄交換中心取得的司法部紀錄,在九一一恐怖攻擊之前,聯邦調查局幹員一個月送交美國檢察官十件國際恐怖主義案。在九一一恐怖攻擊後的六個月,他們移送檢方五十九個案件。 郵報指出,此一紀錄反映出聯邦調查局在九一一之後積極集中注意反恐怖主義調查,但是它們也顯示檢察官拒絕將他們去年十月到今年三月考慮的九十八件聯邦調查局反恐怖主義案中的六十個案件提起控訴。 美國檢察官表示,未提起訴訟的案件有一半「缺乏犯罪意圖的證據」,或是沒有證據顯示已觸犯聯邦罪。 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雷希和愛阿華州民主黨籍參議員葛拉斯里說,他們對拒絕起訴案件的高比率以及檢察官所提不追究聯邦調查局移送反恐怖主義案件的理由感到不安。 他們已在十四日致函司法部長艾希克羅與聯邦調查局局長穆勒,要求說明這麼多聯邦調查局移送檢方的反恐怖主義案件未被起訴的原因。 聯邦調查局官員指出,將一個案件移送美國檢察官並不等於聯邦調查局建議起訴。就反恐怖主義案件而言,許多預防恐怖分子攻擊的努力並不導致起訴。 聯邦調查局發言人卡特說,徹底調查九一一恐怖攻擊陰謀的努力,也許是造成許多聯邦檢察官決定不追究聯邦調查局移送的國際恐怖主義案件的原因。 郵報又說,九一一調查造成聯邦調查局在恐怖攻擊之後三個月移送檢察官的犯罪案件減少百分之二十三。到今年三月底時,聯邦調查局移送檢方的犯罪案件業已回升到九一一前的水準。 儘管艾希克羅與穆勒聲稱聯邦調查局正更加集中注意預防恐怖主義,司法部的紀錄顯示,搶劫銀行、毒品犯罪和銀行詐欺案件仍占九一一恐怖攻擊之後六個月聯邦調查局移送檢方案件的三分之一以上。這與過去五年的情形大致相同。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18 22:4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1804103.html 美軍在阿富汗發現中共製肩射式防空飛彈 (中央社記者陳正杰華盛頓十七日專電)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邁爾斯今天說,美軍在阿富汗清查暗藏的武器時,發現三十枚中共製造的肩射式防空飛彈。 邁爾斯在國防部的簡報中說,美軍先前也曾發現中共製造的飛彈,但這是在阿富汗同一地點發現類似飛彈數目最多的一次。 他沒有說明發現的地點或飛彈的堪用情況。 他說,代號「山獅」的行動在阿富汗持續進行。執行這項任務的美軍在阿富汗全國搜索前塔利班政權和「蓋達」恐怖組織的殘餘武裝份子和武器。 邁爾斯說,在過去兩個多星期,美軍查獲好幾個武器藏匿地點,起出大量槍榴彈和發射器、數以千計的手榴彈、迫擊砲等輕型武器和彈藥,甚至包括三十枚肩射式地對空飛彈在內。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18 22:5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1807208.html 倫斯斐表示五角大廈沒有先發制人攻擊計畫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十七日專電) 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今天指出,五角大廈不贊同,也未擬訂先發制人攻擊的準則或政策。 倫斯斐在五角大廈新聞簡報中向記者坦承,「國家安全會議正在準備一項新的國家安全策略」,反映布希總統最近發表的聲明。但是他拒絕評論此一新策略會對未來的美國軍事行動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國防新聞週刊指出,倫斯斐此一談話,是在美國目前打擊恐怖主義戰爭的軍事準則,與布希總統要求對恐怖分子細胞組織以及協助和窩藏它們的國家發動先發制人攻擊之間劃清界線。 倫斯斐也不願意多談美國在菲律賓的軍事行動。 他表示,一份概述未來美軍在菲律賓地區扮演的角色也許包括直接支援菲律賓軍隊打擊回教游擊隊派系的新報告,「已通過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他也聽取了有關的簡報。然而,他拒絕說明此一報告何時會公布。 但是倫斯斐指出,美國在菲律賓的軍事介入「第一階段即將結束」。 美國自今年元月起部署大約六百五十名軍隊,訓練打擊駐在菲律賓南部島嶼叛亂組織阿布沙伊夫和其他恐怖分子團體的菲律賓部隊,並且提供非戰鬥支援。派駐菲律賓的美軍包括大約一百五十名特種部隊和四百名支援人員。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18 23:11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181630191.html 美報稱蓋達恐怖分子改找更易攻擊目標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十八日專電) 華盛頓時報今天指出,由於加強安全已使美國航空公司、大使館和軍事設施等老對象更難滲透,蓋達恐怖分子正在尋找更容易攻擊的目標。此外,聯邦當局一直在搜尋咸信載運一批蓋達恐怖分子和大批武器前往洛杉磯的一艘貨輪。 國防部長倫斯斐昨天在評估布希政府展開打擊恐怖主義戰爭進入第九個月之際的蓋達組織情況時說:「他們正由於必要而轉移努力。那是恐怖分子的作法。他們四處移動,尋找達成目標的方式。他們的目標就是殺害無辜的男女老幼。」 在此同時,大多數蓋達戰士已逃離阿富汗的基地潛往伊朗、巴基斯坦和其他國家。 時報又說,根據執法與情報官員的說法,過去幾個星期聯邦調查局一直在調查有關一艘懸掛中東國家旗幟的貨輪和船上多達四十名蓋達恐怖分子的一項情報,但是迄未發現該貨輪或任何類似的陰謀。 一位聯邦調查局官員表示,儘管「根據調查和訊問結果,有關的顧慮已顯著減少」,調查人員無法完全不理會此一威脅。 官員們說,聯邦調查局在洛杉磯的幹員自此一情報五月下旬在美國政府內部流傳以來即已展開調查。這項情報指出,懸掛中東旗幟的一艘貨輪載運三十五到四十名蓋達恐怖分子於五月駛離中東一個港口,預定在五月的最後一週抵達美國,在洛杉磯執行一項恐怖任務。 聯邦調查局上週曾在洛杉磯訊問幾名嫌犯,設法查明該貨輪的行蹤。但是該局一位發言人昨天說:「截至目前,有關調查未能證實此一情報。」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19 20:4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19073010.html 白宮正式向國會提出設立國土安全部法案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十八日專電) 白宮國土安全署長芮吉今天正式將美國總統布希設立內閣層級國土安全部的詳細建議案送交國會。布希在附給國會的一封信中強調,美國正面臨全球恐怖主義的威脅,「我們必須採取行動保護美國防範尋求殺害無辜的恐怖分子。」 布希告訴國會:「新部門的任務將是預防美國境內的恐怖分子攻擊、減少美國易受恐怖主義攻擊的弱點、同時將也許會發生的攻擊損害減至最低限度並且復甦。」 芮吉在國會山莊的一項簡短儀式中說:「我們都已接獲一項重責大任--在美國人和美國的生活方式受到一個幽靈敵人--一個看不見、冷血的敵人攻擊時,保護他們的責任。」 他說,在白宮成立國土安全署期間,國會曾支持布希總統,現在是「採取重要下一步」的時候。 布希總統提議設立的國土安全部將合併目前業務與美國本土安全有關的十幾個政府單位,並且協調情報部門蒐集的資訊。它將統轄將近十七萬名聯邦員工,估計第一年的預算將高達三百七十四億美元。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南達科他州民主黨籍參議員達希爾表示:「這是一項小法案,卻是一項大工程。為了讓我們完成此一工作,將需要強勁而真正的兩黨合作。預測我們會在此一過程的每個階段看到兩黨合作。」 然而,達希爾又說,此一立法提案不是安全問題的結束,而是達到目的的一個手段。「這項法案提供我們完成此一工作的工具。它本身不能成事,因此,我們希望我們也能在這方面與政府密切合作達成目的。」 芮吉指出,擬議設立的國土安全部將分為四大部門:邊界與運輸安全、急難管理準備與因應、化學生物輻射與核子反制措施、以及情報分析與基本設施保護。 布希總統希望國會儘快通過這項法案,以便他能在九一一恐怖攻擊一週年時將它簽署成為法律實施。他也希望國土安全部在明年元旦以前完全運作。 眾議院議長哈斯特 (伊利諾州、共和黨) 表示,眾議院的委員會制度將會進行重大調整,確保相關的管轄權責明確劃分。但是他說:「大前提是設法確保安全,並使這個國家擁有更佳的防禦對抗恐怖主義。」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19 20:51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191330142.html 中情局長說九一一攻擊陰謀可能是九八年策劃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十九日專電) 華盛頓郵報今天報導,出席一項國會情報小組閉門會議的國會議員指出,中央情報局局長泰內特昨天告訴他們,九一一恐怖攻擊或許是在一九九八年蓋達組織以炸彈攻擊東非兩個美國大使館之後不久策劃的。 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葛蘭姆 (佛羅里達州,民主黨) 在歷時一天的會議休息期間告訴記者,蓋達組織「在找定目標與攻擊目標之間花上大約三年的時間」。這個國會情報小組也聽取了聯邦調查局局長穆勒和擔負電子監聽任務的國家安全局局長海登空軍中將的證詞。 葛蘭姆談到恐怖分子攻擊世界貿易中心與五角大廈的計畫說:「我要說它大約是在炸彈攻擊駐東非的大使館之後不久開始 (策劃) 的。他們大約以每十二到十八個月一次的速度採取行動,那表示他們在對恐怖攻擊目標進行策劃和執行上有重疊的時間。」 參院與眾院情報小組正在調查九一一恐怖攻擊之前美國情報單位的表現。 國會議員表示,海登曾被問到有關國家安全局在九一一之前已攔截到蓋達組織的通信但是直到恐怖攻擊之後才翻譯和傳佈它們的傳聞。 參院情報委員會資深共和黨籍委員薛爾比 (阿拉巴馬州) 說,海登回答了有關問題。但是這位參議員只肯說,國家安全局蒐集了大量情報,卻只能翻譯和傳佈其中的一小部分。 郵報表示,國家安全局官員否認該局曾翻譯任何會促使官員戒備一項即將發生攻擊的蓋達組織重要通信。 喬治亞州共和黨籍眾議員張布立斯說,國會議員曾要求泰內特說明為什麼中央情報局未能就潛在的恐怖分子與聯邦調查局有效溝通。他形容此次會議提供了「有關九一一特定事實更詳盡的細節,但是沒有任何特別令人震驚的內容」。 葛蘭姆指出,出席作證者曾討論「由招募人員、訓練、財源安排到協調參與執行者的九一一恐怖攻擊最初構想」。蓋達成員和其他恐怖分子團體仍在美國境內活動,「他們是否與九一一有任何關聯是另一個問題」。 報導又說,部分國會情報小組成員曾對他們的調查仍在初步階段之際就急於重組美國的情報蒐集單位提出質疑。白宮昨天已將布希總統提議設立內閣層級國土安全部的法案送交國會,希望在九一一恐怖攻擊一週年紀念日設立這個新部會。 印第安那州民主黨籍眾議員魯莫說:「與其選擇一個象徵性的日子,尤其是在情報方面,我們應當非常緩慢採取行動。」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20 19:56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201320139.html 美報稱國家安全局曾在九一一攻擊前截獲警訊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二十日專電) 華盛頓郵報今天報導,美國高級情報官員昨天表示,國家安全局曾在九一一恐怖攻擊前夕截獲兩項訊息警告說第二天會發生某些事,但是這些訊息直到九月十二日才翻譯出來。 郵報指出,國會參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前天在閉門聽證會中,詢問負責攔截與分析電子資訊的國家安全局局長海登時,曾經討論到說「比賽即將展開」與「明天是預定行動開始時刻」的兩項阿拉伯語訊息。 情報官員表示,這兩項訊息--即使是在九月十日翻譯出--並未提供足以預防九一一恐怖攻擊的情報。但是此事透露已使國家安全局自今年春季情報疏失的報導開始出現以來首次成為矚目的焦點,並且似乎可能使國會的調查更集中注意國安局的問題。 國會的有關調查原先一直著重在關切聯邦調查局和中央情報局的表現。 美國情報人士指出,國安局的分析家不能確定九月十日攔截的訊息是什麼人說的話。它們來自需要在兩天內翻譯出來的高度優先處理的一個地點或電話號碼,但是並不屬於最優先處理的一類--其中包括歐薩瑪.賓拉登或他的蓋達組織高級助理的通信。 一位高級政府官員說:「一直有許多談話顯示會有事發生,但是都未提到何處、何事以及如何可靠。」 這位官員又說,事後看來這些訊息似乎是驚人的,但是「你若在九月十日得到它們,它告訴你可以採取什麼行動嗎?」 國家安全局發言人艾邁爾說,國安局拒絕評論這些攔截的訊息。 郵報指出,國安局在一個多月前將有關這些訊息以及未能在九一一之前翻譯它們的機密情報提供給國會聯合情報委員會。在前天的秘密聽證會之前,這些訊息和翻譯延遲已成為國會幕僚與情報官員討論的主題。 根據國會與政府人士的說法,中央情報局局長泰內特和聯邦調查局局長穆勒前天也曾出席作證。他們與海登昨天再度出席國會聯合情報委員會作證。 郵報又說,雖然國安局每年消耗三百億美元政府情報預算中的大約六十億美元,並且大部分花在高科技設備上,但是該局沒有適當的工具濾除每天截獲的數以百萬計毫不相干的訊息。沒有濾除裝置,只能由翻譯人員處理堆積如山的資訊,結果只能適時翻譯出一小部分蒐集的外語資料。 分析家表示,九月十日攔截的這兩則訊息,顯示九一一之後改善情報蒐集努力更廣泛的一面:科技對人力。國安局未能雇用足夠有技巧的翻譯人員和分析家解讀它蒐集的情報,受到的批評更甚於中央情報局。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20 22:05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201500176.html 土耳其今正式接掌阿富汗國際安全部隊指揮權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二十日專電)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唯一的回教國家土耳其,今天正式從英國手中接掌駐阿富汗國際安全支援部隊指揮權,任期半年,並承諾土耳其駐阿富汗部隊人數將自目前的兩百六十九人增加為一千四百人。 駐阿富汗國際安全支援部隊是於去年十二月在聯合國指示下成立,主要在於阿富汗前塔利班政權垮台後,阿富汗戰亂仍未平息,臨時成立的卡札伊政府需要一支中立的國際部隊協助維護治安。 目前駐阿富汗國際安全支援部隊兵力約有四千六百五十人,包括土耳其共來自十九國,主要任務即是支援阿富汗領袖卡札伊政府,維護首都喀布爾的安全。 這也是土耳其首次擔綱接任國際重大任務,總理艾契維特政府希望能夠因此增加土耳其介入國際事務的角色與影響力。 據土耳其總參謀部公布聲明,土耳其派任接掌駐阿富汗國際安全支援部隊指揮官為佐魯 (Hilmi AkinZorlu) 將軍,派駐阿富汗的土耳其官兵也都是從各部隊中精挑細選,均具有海外服役經驗,熟悉外國語言。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20 22:07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202150434.html 里約毒梟在監獄疑向賓拉登恐怖組織洽購飛彈 (中央社記者林幸瑩聖保羅二十日專電) 里約州公共部和聯邦警察,在連續十五天竊聽電話並錄了二十個小時的談話後,發現了以大毒梟貝拉瑪為首的犯罪集團,在里約邦古一號監獄的一間辦公室,交涉購買一支最先進的飛彈──刺針飛彈。檢察官認為,向他們出售飛彈的可能是以賓拉登為首的國際恐怖組織。 里約的邦古監獄是一級警備監獄,但現在看來,這一監獄已變成團夥犯罪的「中央辦公室」。錄音電話顯示,大毒梟貝拉瑪對於里約貧民窟中的毒品和軍火交易,有著絕對的控制權。目前,法院已下令將邦古監獄的典獄長和該單位所有工作人員撤職查辦。 在特警部隊的協助下,檢察官們曾對監獄進行了五個小時的搜查,在監獄的安全室保險箱中,查獲了五部手提電話、逾二十組充電器、一千餘元現鈔、十六顆三八口徑子彈和克難刀子,還有紙張和信件。搜查人員還自典獄長的辦公室裡帶走十六支錄影帶、文件,和貝拉瑪用來與國外毒品供應商聯絡的兩台傳真機。 在監獄的A走廊中,警方又查出了兩部手機、兩包大麻。警官說:「我們還查出了許多儀器,利用這些儀器就可以構成一個電話中心,有一些儀器我也不認識,只有專業技術人員才會懂得。在一個一級警備的監獄,不可能進來那麼多材料。」 除了飛彈之外,在監獄的販毒份子還交涉了多支大口徑手槍、子彈、手榴彈,以及興奮劑。其中一通電話中,貝拉瑪與聖保羅一所監獄的囚犯交談,還埋怨聖保羅監獄中的手機太少。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21 20:15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21075022.html 土耳其忐忑不安接掌阿富汗國際安全部隊指揮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二十一日專電)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唯一的回教國家土耳其,昨天從英國手中接掌駐阿富汗國際安全支援部隊指揮權後,開始擔心自己的部隊將成為阿富汗地方部落領袖或毒梟頭子的攻擊目標。 駐阿富汗國際安全支援部隊是於去年十二月在聯合國指示下成立,主要在於阿富汗前塔利班政權垮台後,阿富汗動亂仍未平息,匆促成立的卡賽新政府需要一支中立的國際部隊協助維護治安。 目前駐阿富汗國際安全支援部隊兵力約四千六百五十人,包括土耳其共來自十九國,主要任務即在支援卡賽政府維護首都喀布爾的安全。土耳其昨天接掌為期半年的指揮權同時,也承諾土耳其駐阿富汗部隊人數將自目前的兩百六十九人增加至一千四百人。 儘管土耳其宣稱與阿富汗有淵源深厚的歷史關係,但由於在英國執掌安全部隊指揮權期間,曾發生多次英國士兵遭狙擊事件,土耳其仍擔心自己的士兵也成為攻擊目標,外交部官員在媒體記者問及可能的情勢演變時,也都保持審慎態度,不願多談。 據土耳其「每日新聞報」今天引述土耳其歐亞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庫洛魯的話說,阿富汗的未來仍然處於一種極端不穩定的狀態中,儘管卡賽政府已經確立,但仍然缺乏完整的國家結構,真正主宰地方者是部落領袖與軍閥,而兩者都是靠生產及走私毒品獲利。 土耳其少將退役的庫洛魯說,國際安全支援部隊協助阿富汗政府重整秩序,等於斷絕這些部落領袖及軍閥的財源,並且威脅到這些人的地盤「主權」,當然會招致怨恨,這也是阿富汗境內幾乎一致反對國際部隊進駐的主因。 土耳其所以接掌駐阿富汗國際安全部隊因素,包括希望能夠因此增加土耳其介入國際事務的角色與影響力,尤其是有利將來進入高加索與中亞地區,此外,正處於經濟危機與外交困境的土耳其,也希望因此協助美國反恐戰爭而換取美國在經濟及外交上的支持。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21 20:17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211430171.html 美副總統錢尼指責國會洩漏國安局機密情報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二十一日專電) 華盛頓郵報今天指出,美國副總統錢尼昨天指責參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洩漏機密情報,兩個情報委員會的主席則已要求司法部調查此一洩密情事。 報導中說,在錢尼分別打電話給佛羅里達州民主黨籍參議員葛蘭姆和佛羅里達州共和黨籍眾議員高斯,抱怨國家安全局曾在九一一恐怖攻擊前夕攔截到訊息暗示第二天會有事發生,但是直到九月十二日才翻譯的新聞報導時,他們坦承須對洩漏消息負責。 布希政府官員表示,此一洩漏也許是一項聯邦罪。白宮新聞秘書佛萊謝說,此一情報「驚人的明確」,布希總統對「可能損害我們保持情報來源和方法能力的任何事,以及可能妨礙美國進行打擊恐怖主義戰爭能力的任何事」都深感關切。 自打擊恐怖主義戰爭開始以來,白宮一直抱怨國會洩漏有關國家安全的機密。在去年十月一次洩密之後,布希曾制訂政府將只向國會山莊兩黨領袖和參眾兩院情報委員會四位資深委員提出反恐戰簡報的一項政策,但是在國會議員抱怨之後予以廢除。 電子偵測專家說,國家安全局九月十日攔截的訊息並不含有有害國家安全的任何資訊。例如,洩漏的情報並未透露情報來源或用來蒐集它的方法。 儘管如此,形容錢尼很不高興的葛蘭姆告訴記者,此一情報不應當外洩。他說:「我們都有同樣的責任保護影響到美國安全的敏感情報。」 郵報指出,有線電視新聞網引述「兩位國會消息人士」的談話率先報導國安局曾截獲警訊的新聞。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21 20:1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211620211.html 民調顯示大多數美國人支持攻擊伊拉克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二十一日專電) 最新的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美國民眾支持美國派遣軍隊推翻伊拉克總統沙丹胡笙,但是支持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的人數已在最近幾個月大幅減少。 布希政府一直在辯論更迭伊拉克政權的最佳方法。百分之五十九接受此一調查的美國人贊成對伊拉克發動軍事攻擊。然而,此一比率已低於去年十一月阿富汗戰事達到高峰時的百分之七十四。反對軍事攻擊伊拉克的人數則已由百分之二十增為百分之三十四。 但是此一調查同時顯示,百分之八十三的絕大多數美國人表示,除掉沙丹胡笙應當是美國外交政策的一項主要目標,這略低於今年三月的百分之八十八。 今日美國報表示,這項十七日至十九日訪問全美五百十九名成年人的民意調查出現抽樣錯誤的機率是上下各五個百分點。 布希總統最近幾週業已明白表示,他不會等待沙丹胡笙率先採取行動。根據一項先發制人攻擊的新政策,美國將會先發制人對懷有敵意的團體和正在發展化學、生物與核子武器的國家採取行動。 今年稍早時,布希已下令中央情報局對沙丹胡笙展開秘密行動,但是只有少數政府官員相信中央情報局能夠單獨這麼做。白宮、國務院、五角大廈和情報單位的官員正在激烈辯論他們可有的選擇。 報導中說,五角大廈和白宮的文職官員贊成採取阿富汗模式,也就是依賴伊拉克反對勢力與美國特種部隊聯手行動。其他美國官員指出,伊拉克境內並沒有像協助擊敗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一個反對勢力聯盟。 據說參謀首長聯席會議贊成動員多達二十萬軍隊侵入伊拉克。將負責監督伊拉克戰爭的法蘭克斯將軍已在十九日向布希總統和國防部長倫斯斐提出幾項方案。 曾聽取法蘭克斯計畫簡報的一位國防分析家說,最可能的情況將是首先攻擊可疑的生物、化學和輻射武器地點以及發射它們的飛彈,接著美國戰機將轟炸伊拉克的防空陣地、指揮中心、燃料庫和軍營。此一階段可能在七萬五千至二十萬地面部隊進駐之前持續幾個月。 今日美國報指出,如果布希選擇此一方案,他將需要在十一月以前決定調動部隊準備展開冬季軍事行動。專家一致認為,必須穿著笨重的保護服裝防範生物和化學武器,排除了在明年初以前攻擊伊拉克的可能性。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21 20:20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211630217.html 美國情報顯示中共軍方曾訓練蓋達和塔利班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二十一日專電) 「華盛頓時報」今天報導,根據一項美國情報報告,中共軍方曾對阿富汗的塔利班民兵和蓋達恐怖分子組織支持者提供訓練。 時報軍事記者葛茨與史卡博羅在時報「 (五角大廈) 圈內」專欄指出,此一情報是得自反塔利班的阿富汗來源。它讓美國分析家感到意外,因為中共是一直在阿富汗恐怖分子營地受訓的回教分離分子的一個目標。 報導中說,國防官員告訴他們,中共軍方是在九一一恐怖攻擊之前與巴基斯坦情報單位ISI合作訓練塔利班部隊。 此一情報和其他類似的報告對美國政府內部若干傾向中共的分析家來說是不受歡迎的消息。他們正在力促布希政府對北京政權採取更和解的態勢,指出中共在打擊恐怖主義戰爭中與美國合作,其中包括分享價值有限的情報。 時報表示,美國情報官員不知道為什麼中共會提供回教激進分子軍事訓練,但是部分分析家相信中共是試圖取得對塔利班和蓋達組織的影響力。 另一種理論是,中共軍方提供的訓練是一九二○年代名為「信賴」的蘇聯欺敵作業的高風險版本。此一作業在蘇聯製造了一個假的異議分子組織,誘使反對蘇維埃政權者回到蘇聯,然後將他們囚禁或處決。中共提供的訓練可能旨在辨認某些與蓋達組織合作的新疆維吾爾分離分子。 時報又說,中共軍方支持塔利班的證據繼續浮現。美國陸軍特種部隊上個月已在阿富汗東南部查獲中共製造的SA-7 地對空飛彈。其他情報報告指出,中共在九一一之後還曾運送飛彈給塔利班。但是中共政權一直否認支持塔利班和蓋達組織。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21 20:22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211650231.html 美報稱部分蓋達分子在伊拉克找尋作業基地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二十一日專電) 華盛頓時報今天報導,逃離阿富汗的蓋達恐怖分子正在利用伊拉克作為一條逃亡路線,還有數目不明的蓋達分子留在伊拉克找尋新的作業基地。若干分析家相信,沙丹胡笙一定知道,蓋達戰士出現在伊拉克會提供布希總統下令進軍推翻他的另一個理由。 時報指出,引述情報報告的布希政府官員表示,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沙丹胡笙業已提供蓋達殘餘分子一個避難所。鄰近的伊朗強硬路線政權則一直歡迎蓋達戰士由阿富汗越過邊界進入伊朗停留或轉往其他國家。 布希總統業已揚言對沙丹胡笙採取軍事行動,主要理由是他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終有一天會落入恐怖分子手中。 一位政府高級官員說:「你無法說服我相信沙丹不知道他們 (蓋達分子) 在伊拉克境內。這等於是伊拉克與伊朗心照不宣的串通起來作為蓋達的避難所。」 兩位政府官員表示,最近的情報報告顯示,身為沙烏地阿拉伯公民的蓋達成員業已經由伊拉克邊界返回他們的國家。 自美國領導的聯盟部隊十二月擊潰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以來,數以百計的蓋達戰士已越界逃往巴基斯坦和伊朗。雖然或許曾有一萬人在阿富汗的恐怖分子訓練營受完訓練,美國現在不能確定還有多少殘餘分子在逃。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22 10:1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2205305.html 民調顯示多數美國人擔心國慶日發生恐怖攻擊 (中央社記者王應機紐約二十一日專電) 時代雜誌與有線電視新聞網合辦的一項最新民調結果顯示,百分之五十七的美國人相信美國可能在七月四日國慶日遭恐怖份子攻擊,百分之十三認為很可能,百分之四十四認為有些可能;百分之十一認為完全不可能,百分之二十七認為不大可能。 在接受訪問的美國人當中,百分之三十九認為美國遭恐怖份子攻擊的風險「很高」,百分之二十九認為這種風險「相當高」。 今天公布的這項民調結果也顯示,針對新成立的國內安全部部長人選,美國人支持國土安全署署長芮吉的程度 (百分之三十九) 超過支持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 (百分之三十五) ,百分之九表示「對兩人都不支持」,百分之十七表示「不確定」。 百分之六十九的受訪者希望國會通過成立國內安全部,百分之二十三反對。百分之七十一認為國內安全部成立後面對未來恐怖攻擊美國會更安全,百分之二十四不認為如此,百分之五十八認為國內安全部成立後會增進他們的個人安全,百分之三十七不認為如此。 但百分之五十七的受訪者擔心成立國內安全部所費不貲,百分之三十五不認為如此,百分之五十二認為國內安全部只會製造更多官僚作風,百分之三十九不認為如此。 在這項民調中,布希總統的適任率從十月十二日的一年最高點百分之八十九降為百分之七十。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2207009.html 聯邦調查局指出,它已接獲恐怖分子可能利用油罐車在美國和其他國家攻擊猶太人社區與猶太教會堂的情報。 然而,該局並未在向其他執法單位發出的警訊中提到任何明確的目標。 最近幾週聯邦調查局已幾次發出警告,試圖遏阻可能的恐怖分子攻擊行動,其中一次警告說,恐怖分子可能攻擊停泊港口的船艦、重要橋樑和其他水邊的目標。 此外,聯邦調查局正在調查一名商人所說,他上週曾在行動電話上聽到恐怖分子可能對賭城拉斯維加斯發動攻擊的訊息一事。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22 22:25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221710151.html 九一一事件陰謀論指係美國右翼設計以增軍費 (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二十二日專電) 紐約時報今天引述法國左派人士梅桑的著作,說五角大廈不是被飛機撞擊,而是美國政府裡面右翼份子下令用飛彈擊中;更不可思議的是,世貿雙塔雖然確被飛機撞毀,但那兩架飛機不是賓拉登的黨羽所駕駛,而是由同一群政府員工遙控操縱。 梅桑提出的「超級陰謀論」說,這派右翼份子逼迫布希總統增加軍備預算,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發動戰爭,以奪取石油利益,否則要對布希發動政變。 為了達成此一目的,這派人士將九一一的責任推給賓拉登,事後又將美國報復的目標擴大到以伊拉克為核心的「邪惡軸心」國。 梅桑出了一本長達兩百三十五頁的書,書名叫做「恐怖的騙局」 ("L,Effroyable Imposture," or "TheHorrifying Fraud") ,書中詳述陰謀論的論點與「證據」,法國媒體認為說法太荒謬,兩名記者還特別寫了一本「恐怖的謊言」 ("L,Effroyable Mensonge," or"The Horrifying Lie") ,就梅桑的論點,一一予以駁斥。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說,這種說法太愚蠢了,沒必要正式回應。 可是,梅桑的書在三個月內賣了二十萬本,還連續好幾週成為暢銷書排行榜的第一名,十六種外文版版權已經談妥,西班牙文版已經上市,英文版預定七月在美國上市。 梅桑告訴時報記者,他的網站三分之二讀者是美國人,「他們不見得同意我的看法,不過他們承認美國的官方說法太白癡,如果不相信官方版,那我們要信什麼?」 梅桑的理論從一個事實出發--所有有關五角大廈被襲的照片,不管是大廈凌亂的內部或冒煙的外部,都沒有飛機的碎片。 他本來說五角大廈是「從內部被炸」的,如今多了一個理論:是遭美國空軍的空對地飛彈襲擊。飛彈的側面,看起來很像小民航機,他說。 反駁此一說法的那兩名記者特地到華府實地調查訪問,並列出專家的名單,這些專家都認為波音七五七飛機在撞擊建築物後,有可能灰飛煙滅,消失無蹤。 梅桑和出版商確信這本書引介的陰謀論一定會有賣點,於是增加出版一百九十二頁的「增補」,列舉更多的文件、照片和「另類理論」。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23 09:44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2302303.html 美國人相信賓拉登仍活著 (中央社記者王應機紐約二十二日專電) 時代雜誌與有線新聞電視網CNN合辦的一項最新民調結果顯示,百分之七十八美國人相信蓋達恐怖組織首腦賓拉登仍然活在世上,只有百分之十三相信他已死亡。 今天公布的這項民調結果顯示,美國人對至今尚未擒獲賓拉登能否宣告阿富汗戰爭勝利的問題意見分歧:百分之四十七受訪者認為仍可宣告勝利,百分之四十四認為不可。 在這次民調中,只有百分之二十三受訪者認為美國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可算成功,在今年一月份的民調中,高達百分之四十八受訪者視美國在阿國的軍事行動為一次成功。 這項民調由時代與CNN委託哈里斯民調機構舉辦,於六月十九至二十日以電話訪問一千零三名美國成年人,民調誤差為正負各百分之三點一。詳細民調結果將刊登在二十四日上市的最新一期時代雜誌上。 瓦吉巴易接受新聞週刊專訪時表示,「並非每一時刻,但大致而言,巴基斯坦人知道蓋達與 (前阿富汗)『神學士』政權殘部的藏身地點」。他在專訪中也指出,他相信在克什米爾地區活動的恐怖份子組織「與蓋達及受巴基斯坦直接支持及指揮的其他聖戰組織有密切關連」。 二十四日上市的同一期新聞週刊也刊出巴基斯坦總統穆夏拉夫駁斥瓦巴依談話為「惡意中傷」的另一篇專訪。穆夏拉夫在專訪中表示:「如果他們藏身在巴基斯坦境內,我們正在設法找到他們。巴基斯坦已逮捕三百多人,並交出這些人。我不敢說巴基斯坦境內完全沒有蓋達成員,但蓋達高幹祖巴伊達是我們擒獲的。不管蓋達成員目前是藏身的巴國境內,在部落地區或在都市,我們都不會同意」。 針對印巴全面戰爭一觸即發甚至使用核子武器的話題,瓦吉巴易在專訪中不排除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但強調他希望「在最後一刻明智的意見被採納」。他指出,儘管穆夏拉夫承諾禁止好戰份子進入克什米爾山區,巴基斯坦好戰份子照樣繼續滲入在印度控制下的克什米爾地區。 穆夏拉夫同意印巴兩國瀕臨戰爭邊緣,不過他重申,巴基斯坦不會發動戰爭,「但如果遭到攻擊,我們會反擊以自衛」。他說,目前克什米爾邊境平安無事,巴基斯坦正在等候印度作出回應。他在專訪中指出「保障克什米爾地區和平的三條途徑:南亞非核化;建立一支傳統嚇阻武力,保證南亞次大陸永不爆發戰爭;尋求克什米爾問題的解決」。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24 07:1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2404502.html 美國人支持暗殺伊拉克總統沙丹.胡笙 (中央社記者王應機紐約二十三日專電) 時代雜誌與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合辦的一項最新民調結果顯示,美國人反對美國對尚未攻擊但可能計畫未來攻擊美國的恐怖主義國家發動攻擊。 今天中午公布的這項民調結果顯示,百分之五十四受訪者反對美國先發制人,對這些恐怖主義國家發動攻擊,百分之三十五不反對。不過,百分之五十一受訪者認為美國應試圖暗殺伊拉克總統沙丹.胡笙,但也有百分之三十九反對這麼做。 這項民調由時代與CNN委託哈里斯民調機構進行,六月十九至二十日以電話訪問了一千零三名美國成人,選樣誤差率為正負各百分之三點一。詳細民調結果將刊登在明天上市的最新一期時代雜誌上。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25 07:02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2502002.html 布希暗示反恐戰終將卯上伊拉克 (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二十四日專電) 美國總統布希今天在新澤西州伊利莎白港公開演說時,暗示美國反恐戰爭的對象,最後會找上伊拉克的獨裁者沙丹.胡笙。 他說,美國的反恐戰爭第一步已在阿富汗獲得「光輝的表現」,暗示下一步將對付「邪惡軸心」的重點國家--伊拉克。 布希說,美國除了持續面臨恐怖份子的威脅,也有「其他的威脅」,特別是來自一個「不尊重人權,意圖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國家。 他說:「我們不會讓世上最差勁的領導人用世上最致命的武器勒索美國。」 他說,歷史曾給美國一個機會來領導一支偉大的盟軍,戰勝邪惡,使這世界走向自由,讓所有愛好自由的人能夠在和平的環境下成長。 他宣稱,只要美國保持強大,持續領導,這世界就會和平。 他感謝新澤西州許多救難人員和平民百姓在九一一事件中的英勇表現,並重申美國政府不管花多少時間,一定會將九一一恐怖攻擊的罪魁禍首「一一揪出,繩之以法。」 他趁在新澤西州替共和黨國會議員佛格森籌款競選連任的機會,呼籲國會儘速通過他提議成立國土安全部的法案,趕快把把法案「送到我辦公桌上來。」 由於此行兼具「黨務與政務」目的,他特別將出差費用分為兩半,由共和黨和白宮各付一半。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25 21:4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251840291.html 美國承認未瓦解蓋達組織是國際反恐一大失敗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二十五日專電) 美國國務院主管反恐怖活動事務協調專員泰勒 (Francis Taylor) 今天表示,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發生至今,國際社會仍然未能對其背後主因認識清楚,導致蓋達恐怖組織至今依然存在,是國際反恐運動的一大失敗。 泰勒是在向媒體記者說明今天在安卡拉召開的第四屆國際反恐工作會議時,作了上述表示。 這項由美國政府主持的反恐會議,今天起進行三天,共有美、英、加、波蘭、俄羅斯、中共、阿富汗及中亞與高加索地區國家的反恐專家與會,此外,歐洲聯盟及歐洲安全合作會議也派遣代表參加會議。 擔任會議主席的泰勒表示,九一一事件幕後主謀蓋達恐怖組織,成員躲藏在全球九十五個國家,但美國與其他國家至今只查獲其中二十四個不同的組織成員,仍然需要國際社會致力合作,就如目前正在進行的世界杯足球賽比賽隊伍,唯有建立完善的防禦陣容,才能徹底根絕恐怖活動。 泰勒指出,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所以能夠得逞,就是因為國際社會對反恐本質缺乏共識與合作,未能建立一個堅強的整體聯合防禦陣容,而這次會議主旨即在尋求各國之間的合作與協調。 據泰勒表示,會議採閉門方式進行,主要在討論如何實現新的反恐怖法,問題包括如何防制恐怖組織洗錢、在打擊恐怖活動時如何處理人權、以及如何具體執行國際反恐合作措施等。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26 20:4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261340133.html 美表示日前所播出蓋達錄影帶可能是真的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二十六日專電) 華盛頓郵報今天報導,美國政府一位高級官員昨天說,政府分析家斷定,歐薩瑪.賓拉登的發言人「極可能」錄製二十二日播出的錄影帶,揚言恐怖分子將再攻擊美國,並且表示蓋達組織首腦賓拉登和他的主要副手仍然活著。 位於卡達的半島電視網播出的此一錄影帶,據說是賓拉登的主要發言人蓋斯最近錄製的。他與賓拉登曾在去年的幾捲錄影帶以及去年十一月在一個阿富汗住家非正式拍攝的錄影帶中出現。 一位高級官員指出,過去兩天,專家一直在比對蓋斯在此一錄影帶中的聲音與他稍早的廣播錄音。美國專家計劃再作進一步的比對,但是昨天已相當確定那真是他的聲音。 這位官員說,研究蓋斯談話的分析家認為它們是「鼓舞賓拉登組織網的士氣」,並且以蓋達計劃再度攻擊美國的聲明「繼續讓美國心生恐懼」的另一項努力。 這位官員表示,鑑於在阿富汗的軍事挫敗以及巴基斯坦、北非、中東和歐洲最近一連串逮捕蓋達人員的行動,美國分析家相信,「 (賓拉登的) 人員四散,組織的士氣已相當低落。他們寢食難安。」 蓋斯自稱在四月以炸彈攻擊突尼西亞一座猶太教會堂,被認為是試圖向全世界和蓋達成員顯示該組織仍然活躍並且「仍能造成傷害」。 其他情報官員說,在過去一個月中,據稱發自塔利班首腦歐瑪的電子郵件和新聞稿一直無法讓人相信蓋達領導階層尚在人世。利用蓋斯出面是試圖顯示蓋達領導階層還在運作,並且顯然聚集一處。 蓋斯說,在美國攻擊托拉波拉時開始傳出賓拉登生病的謠言「全然不實」。他也形容聲稱蓋達政策主管和賓拉登的主要副手薩瓦里受傷的說法「完全不正確」。 郵報指出,雖然賓拉登和薩瓦里都曾在半島電視網最近播出的錄影帶中出現,那捲錄影帶業經證明是去年錄製的。賓拉登或薩瓦里都未公開露面或出現在新錄影帶中,將使他們生病或喪生的謠言繼續流傳。 但是一位高級分析家表示,美國情報分析家也相信,他們會把下次的露面留待配合將來某種重大攻擊的時間。一位高級官員說:「他們是依自己的時間表行事。」 蓋斯強調,「蓋達不是像某些人認為的一個脆弱組織」,並且揚言對美國的攻擊將是「在我們選擇的一個時間、地點和方法」。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26 23:34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262030365.html 美國民眾對反恐信心低認尚未贏得反恐之戰 (中央社記者李萬來台北二十六日電) 美國雖已贏得在阿富汗的反恐之戰,但因最近連串可能再遭恐怖攻擊的警告,使美國民眾信心未能恢復,目前只有百分之三十三的民眾認為美國已贏得反恐之戰,而半數的民眾都認為反恐正處於僵局狀態中。 據美國CNN與今日美國報透過蓋洛普所做的民調,顯示大眾對美國贏得反恐之戰的信心,已降至百分之三十三,是自去年九一一攻擊以來的最低點。 最近美金連續下降,而股市也不斷挫退,除了美國經濟復甦速度未如預期外,主要還是美國民眾生活於隨時有被恐怖攻擊的陰影下所造成。 今年元月,百分之六十六的民眾還認為,美國正贏得在阿富汗的反恐之戰,但隨後數月來,恐怖攻擊警告不斷,也使美國人民的信心逐漸下降。 這項新調查顯示,百分之四十九的民眾認為,恐怖份子與美國雙方都未贏得戰爭,而百分之十四的人卻說,恐怖份子正在勝利中。 此外,百分之五十一的人認為,美國應負起反恐的長期戰爭責任,較去年十一月的調查下降了百分之十一,只有百分之八的人認為,美國應在阿富汗維持駐軍。 不過,布希總統領導反恐還是獲得百分之七十三人民的支持。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26 23:3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262040377.html 伊拉克防空部隊以砲火攻擊美軍戰機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二十六日專電) 據美軍歐洲指揮部表示,英美聯軍戰機今天下午在伊拉克北部禁航區巡邏時,遭到位於伊北艾札拉地區北方的伊拉克地面防空砲火攻擊,聯軍戰機基於自衛,投下精密導引炸彈還擊。 在傳真至中央社的電子郵件聲明中,美軍歐洲指揮部說,美軍戰機對地面一座防空系統投下炸彈後,所有戰機安全返航。聲明中未提及是否擊中目標。 這是本月以來,美軍戰機對來自伊拉克地面防空部隊的第二次還擊。 自一九九一年波斯灣戰爭結束,英美兩國為保護伊北庫德族,劃伊拉克北緯三十四度以北地區為「禁航區」,由英美聯軍戰機巡邏,防止伊北庫德族人遭伊拉克軍隊越區攻擊。但伊拉克總統沙丹.胡笙拒絕接受。 自一九九八年十二月起,沙丹.胡笙以聯合國拒絕解除制裁為由,對飛臨禁航區的英美戰機進行飛彈或砲火攻擊,或以飛彈雷達追瞄進行挑釁,英美聯軍也隨即宣布將對伊拉克進行挑釁進行反擊。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27 22:51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271630200.html 報導稱美國擔心蓋達組織進行電腦網路攻擊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二十七日專電) 華盛頓郵報今天報導,蓋達組織在電腦網路領域的目的和技巧方面令人不安的種種跡象,業已促使美國政府部分專家斷定,恐怖分子即將利用網際網路作為一項流血的直接工具。 郵報表示,此一新威脅與製造病毒和電腦虫的駭客擾亂金融的作法大不相同,是針對電腦交會的地點和他們控制的實體結構。 美國分析家相信,就像控制一個水庫的閘門或處理三十萬瓦電力的變電所或是使它們故障,一個入侵者可以使用虛擬工具摧毀現實世界的生命和財產。 儘管證據有限,他們推測,蓋達組織準備在利用這些技巧的同時使用爆炸物等「有力武器」。 聯邦調查局國家基本建設保護中心主任狄克十二日在一項公司安全主管的閉門集會中說:「我最害怕的是在一項實體攻擊的同時對九一一報案系統或輸電網成功的進行網路攻擊。」 狄克在一項訪問中表示,傳統的蓋達攻擊加上網路攻擊行動,也許意味著救難人員無法抵達出事地點、自來水停止輸送、醫院失去電力。「那是一種不合理的假設情況嗎?在目前這個世界並非如此,這使我晚上無法成眠。」 郵報表示,直到最近還被認為是不太可能的事,電腦網路恐怖主義現在已受到白宮的迫切注意。在名為ASN.1 的資料傳送標準發現一個嚴重的弱點後,政府專家曾在二月七日趕緊向布希總統提出簡報。 根據聯邦調查局隨後撰寫的評估報告,此一安全缺失可能被利用來擾亂電話網,並且中止「地面與飛機飛行管制系統間的所有管制資訊交流」。 官員們說,蓋達恐怖組織首腦歐薩瑪.賓拉登的手下雖然沒有最先進國家資訊戰的熟練技巧,但是根據研判,蓋達組織現在的能耐比分析家一年前相信的更大,而它的意圖是無情的造成災難性的傷害。 消息人士指出,在阿富汗發現的一部蓋達手提型電腦曾多次連線到法國匿名學會的網址,該網址提供兩本線上「破壞手冊」,介紹破壞的工具、策劃、反偵測方法和先進的技術等。 在回教徒的閒談室,其他與蓋達有關的電腦曾接觸到用來搜尋形成網路的電腦、掃瞄安全缺失並且利用它們進入或完全控制機構內部網路的「闖入」工具。 或許最重要的是,美國調查人員業已在紀錄中發現,蓋達成員曾與提供操作電力、自來水、運輸和交通網數據開關的軟體和程式設計指令的網址長時間連線。部分蓋達囚犯已在應訊時敘述使用那些工具的用意。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28 20:0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28092021.html 北約同意防堵中東國家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威脅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二十八日專電) 據國防戰略網頁「中東新聞線」今天報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已同意展開一項部署,防禦可能來自中東國家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攻擊,尤其是防備土耳其週邊的三國:伊拉克、伊朗、敘利亞,以及利比亞。 報導引述北約秘書長羅伯森的話說,北約必須為自己的盟邦及人民安全,評估這種可能的威脅,同時採取適當的防禦措施。 在日前布魯塞爾召開的北約國防部長會議上,與會人士均被警告說,北約現階段缺乏足夠的防衛力量,根本無法阻擋任何核子或生化武器的攻擊,包括類似去年美國九一一事件的恐怖襲擊。 美國在上月稍早也已警告說,敘利亞與利比亞至今仍未停止研發長程飛彈及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計劃,白宮為此已研擬可能的制裁方案,並宣布將敘利亞與利比亞也列入「邪惡軸心」集團,與稍早被列入的伊拉克、伊朗及北韓齊名。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28 20:11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281510161.html 倫斯斐表示蓋達戰士正在補給裝備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二十八日專電) 華盛頓時報今天報導,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昨天指出,蓋達組織與核心的塔利班戰士正獲得新運到的裝備在阿富汗與巴基斯坦與美國及盟邦的軍隊作戰。 倫斯斐在接受時報編輯和記者訪問時說,美軍最近發現新運到蓋達和塔利班戰士手中的是一批「現代化的」軍事裝備,但是他拒絕詳細說明。 這位國防部長指出,這表示他們還有很多錢,也將獲得更多的新裝備。他已下令美軍指揮官停止摧毀他們查獲的所有武器,並且把最好的留給正在設立的阿富汗國家軍隊。 倫斯斐又說,伊拉克不可能自行出現任何改革運動推翻沙丹胡笙政權,「因此我認為伊拉克是邪惡軸心三個國家之中最不可能以某種方式自行改變的」。 關於阿富汗巴基斯坦戰區的情況,倫斯斐指出,大約一百個國家正在協助美國領導的軍事行動。但是他說,此一戰事不會很快結束,因為蓋達和塔利班戰士或許還窩藏在阿富汗三十二省中的三分之一。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29 11:35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2901402.html 摩洛哥警方破獲一蓋達恐怖組織網 (中央社記者鄒明智巴黎二十八日專電) 摩洛哥警方近日又逮捕三名摩洛哥人,他們涉嫌替蓋達組織籌劃攻擊英美船艦,其中一人是摩洛哥警察。根據檢警單位的消息指出,這三人被捕後立即送往卡薩布蘭加,與稍早被捕的三名沙烏地阿拉伯人及另外四名摩洛哥人同處拘禁。 巴黎費加羅報引述摩洛哥警方消息說,這十名被捕嫌犯原先計畫在摩洛哥內陸大城馬瑞喀希地區以及直布羅陀海峽海域進行恐怖攻擊。警方在逮捕嫌犯的同時,也查獲一本製造炸彈的詳細說明書。摩洛哥警方已經與國際情報單位及相關國家警方進行密切的合作,可望對蓋達組織在摩洛哥佈設的網路取得更進一步的了解。 被捕的三人當中,有一名警察,及一名書記官。消息來源指出,該名警察是卡薩布蘭加機場的安全人員,被三名沙烏地阿拉伯人其中一人收買,而書記官則涉嫌偽造文書。另外一名被捕人士經查是原先已經被捕其中一人的親兄弟。根據摩洛哥法律,這些嫌犯如果被定罪,有些人可能會被處以死刑。 報導引述一名西方高級情報人士指出,摩洛哥安全單位是在一名華盛頓認為曾參與九一一恐怖攻擊的敘利亞人入境摩洛哥後,開始積極監視蓋達組織在該國的活動。該名敘利亞人名叫薩瑪,於去年十月份持德國護照進入摩洛哥,摩洛哥警方接獲通知後展開調查,才發現蓋達組織在摩洛哥也有秘密活動。 現年四十一歲的薩瑪,是原籍敘利亞的德國人,與九一一事件中四名主要劫機份子中的三人一樣,原來都住在漢堡。美國懷疑策劃九一一恐怖攻擊的首腦艾塔,就是由薩瑪負責僱用的。 這名西方情報人士表示,薩瑪於去年十月底被摩洛哥驅逐出境,飛往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根據摩洛哥媒體本月份的報導指出,薩瑪係於十月二十七日抵達摩洛哥,名義上是為了與摩洛哥籍的妻子離婚,但無法確知他在摩洛哥待了多久。 截至目前為止,摩洛哥法務部人員尚未對這次的逮捕行動發表意見。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30 22:35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30105030.html 英報說蓋達組織躲入巴基斯坦控制的喀什米爾 (中央社倫敦二十九日專電) 倫敦的每日電訊報今天在一篇報導中說,經過一星期的調查,該報已掌握充分證據,證明賓拉登的蓋達組織在巴基斯坦控制的喀什米爾地區繼續繁榮壯大,並且受到當地人的支持。 報導說,一個叫做哈拉卡特烏爾穆吉丁 (Harakatul Mujahedeen) 的組織,已經幫助數千名阿富汗與阿拉伯的戰士進入巴基斯坦控制的喀什米爾。 報導中引述一名巴基斯坦吉普車駕駛員的話說,過去數月有數百名蓋達組織成員進入喀什米爾,他本人最近就曾駕車送三名阿拉伯戰士進入此一地區的中心。 每日電訊報又說,當地村莊的居民曾在市集中見到蓋達組織的戰士,這些蓋達成員並向他們灌輸需要自我犧牲與奮鬥的觀念。 這些當地居民認為,賓拉登集團中的阿拉伯人是最優秀、最勇敢的戰士。 該報說,巴基斯坦政府則否認有恐怖組織以巴國所控制的喀什米爾活動基地。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6/30 22:3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6/200206301910177.html 情報顯示蓋達與黎巴嫩恐怖組織合作重獲能量 (中央社記者郭無患華盛頓三十日專電) 美國與歐洲情報官員和恐怖問題專家指出,以黎巴嫩為基地,世界上最為可怕的恐怖組織之一--真主黨 (Hezbollahorganization) ,正在加強他們與蓋達恐怖組織在恐怖攻擊作業上後勤與訓練的合作關係。 華盛頓郵報今天引述情報官員的話報導指出,這些合作協調包括炸藥、戰術訓練、洗錢、走私武器、偽造文件等。 華盛頓和海外情報官員對這個趨勢十分關切,他們認為,真主黨組織激進份子的資產和組織作業,將使蓋達重新獲得攻擊美國目標的能力。 真主黨於一九八二年在黎巴嫩成立,這個組織分為兩派,其中一派在黎巴嫩議會中還享有九個席次,另一派則為游擊隊武裝勢力,美國在一九九七年將真主黨列入恐怖組織名單。 和蓋達組織不一樣的是,真主黨並未以美國本土內目標為攻擊對象,但在過去二十年中,真主黨恐怖攻擊行為在海外殺害了將近三百名美國人,其中包括兩百四十一名先後在貝魯特美國陸戰隊軍營服役的人員。 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已經定期對國會參、眾兩院,提出有關真主黨組織最新的作業情報。雖然蓋達和真主黨過去就有合作關係,但美國在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所展開的反恐戰爭,加速並加深了兩個組織間的合作速度。 在蓋達組織被趕出阿富汗之後,美國情報單位相信,恐怖首腦歐薩瑪.賓拉登批准他的追隨者與其他可提供協助的回教團體結盟,而賓拉登或是他的高階人員利用網路傳遞這些訊息,至少真主黨與蓋達組織有後勤補給上的合作。 真主黨的目標是在黎巴嫩成立一個回教國家,在長達十八年的時間中,真主黨在伊朗和敘利亞的財務與情報支援下,這個組織試圖將以色列和美國勢力從黎巴嫩南部緩衝區趕走。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01 21:54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7/2002070105204.html 時代雜誌:去年十二月底時賓拉登還活著 (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三十日專電) 預定星期一在報攤發售的最新一期時代雜誌報導,賓拉登在去年十二月底之前還活著,證據是他下的條子,指揮部下「繼續對美國發動聖戰」。 報導引述一名看過法國情報分析的消息人士說,賓拉登親筆寫了一封短信給蓋達組織的「作戰部主任」朱貝達,今年三月朱貝達在巴基斯坦被捕,調查人員從他身上搜出這封有賓拉登簽名的信。 賓拉登在信裡說,即使他或蓋達組織的副領導人--埃及籍的薩瓦里有個三長兩短,朱貝達等蓋達成員應該繼續對美國發動聖戰,這等於暗示薩瓦里當時也還活著。 報導說,反恐人員從朱貝達藏身處另外搜出一些文件,顯示蓋達組織計畫攻擊油輪和遊輪。 報導進一步引述一群醫學專家稱,根據賓拉登歷來的照片分析,判斷他有二級的骨質疏鬆症。 早些時候,醫學界和情治單位「會診」賓拉登時,曾假定他有嚴重的糖尿病,需經常洗腎,按理難以在美國激烈轟炸阿富汗托拉波拉等地之後,還能躲在山洞裡活下來。 若骨質疏鬆的「診斷」正確,患者骨頭脆,滑跤或跌到時容易斷裂,也經不起逃亡生活中匆促行動時難以避免的衝撞,因此這位世界頭號恐怖份子如果還活著,日子恐怕不好過。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02 22:00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7/200207021250117.html 美國務院發佈旅遊警告恐怖攻擊可能即將展開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一日專電) 就在美國各界準備慶祝七月四日國慶日之際,國務院昨晚對海外美國人發布一項新的世界性旅遊警告說,可能包括自殺攻擊行動的新恐怖份子攻擊也許「即將展開」。 國務院指出,美國官員並沒有關於特定目標、時間或攻擊方法的任何情報,但是政府繼續獲得「可信的跡象」顯示「極端份子」正在策劃進一步攻擊美國目標。 此一警告更新三月間發表的前次全球旅遊警告說,攻擊行動也許即將對平民展開,並且可能包括自殺攻擊行動。在海外的美國人在夏季期間必須繼續對個人安全提高警覺。 國務院在聲明中提到今年稍早恐怖份子對巴基斯坦一座教堂以及突尼西亞一座猶太教會堂進行的攻擊說,這凸顯在美國官方設施加強安全戒備之際,恐怖份子也許會尋求攻擊「較易下手的目標」的可能性逐漸增加。 聲明又說,美國公民在眾所週知美國人會聚集的地點應當格外小心,或是完全避開那些地點。美國人也可能成為綁架的目標。此一警告並未特別提到任何國家,但是其他美國當局已特別警告在中東、南亞和部分東南亞地區的美國人注意安全。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02 22:20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7/200207022000368.html 美媒體報導稱蓋達組織二號恐怖份子到過台灣 (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二日專電) 華爾街日報今天在頭版頭題長篇追蹤報導中透露,蓋達組織的二號人物扎瓦里博士 (Dr. Ayman al-Zawahri) 在一九九六年十月全球「奔走革命」的時候,曾經到過台灣。 報導特別以他的旅行路線圖示,說明一九九五年四月到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他企圖潛入車臣為止,他因為持用蘇丹假護照被俄國警方逮捕的經過,其中他從新加坡飛到台灣,然後從台灣飛往亞塞拜然,俄國的調查記錄是「到中國」--應該是台灣,因為台灣自稱為「中華民國。」 扎瓦里和兩名隨從進入俄國之前二十個月,他曾到葉門四次,馬來西亞三次,新加坡兩次,「中國」 (也就是台灣) 一次,報導引述俄國的調查記錄說。 報導說,俄國調查人員從扎瓦里身上搜出的文件顯示,他們三人曾經申請台灣的護照;帶著一家香港銀行的提款卡;在中國廣東有銀行帳戶,細目都隨身攜帶;在杜拜買了一個電腦數據機的收據;一家馬來西亞公司的職員證,「證明」用假名的扎瓦里是科長級職員;以及在美國聖路易一家銀行的詳細帳目。 他在俄國被捕後,入獄達六個月之久,理由是沒有入境簽證。如果當時就被送返埃及,可能會被處死,因為他是埃及聖戰組織的頭子。 他的假名、假護照最後還是騙過了俄國治安當局,不過也讓他把目標從車臣轉移到阿富汗,從那兒籌劃恐怖攻擊,目標則從埃及轉變為美國。 這生死一線間的經驗,激烈改變了他的「革命目標」,使他變得更殘酷冷血,也是後來九一一恐怖自殺攻擊事件的淵藪,當然,也是今天美國和全球以蓋達組織為名的恐怖份子作戰的緣起。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04 20:4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7/200207041400164.html 美國第一支防恐特勤隊在洛杉磯長堤成軍 (中央社記者褚盧生洛杉磯三日專電) 為防範恐怖組織在國慶日假期發動恐怖攻擊、癱瘓境內重要港埠設施,由美國海岸防衛隊召募培訓的「防恐特勤隊」,今天在美國西岸最忙碌的洛杉磯港、長堤港正式成軍。 身著天藍色制服的「防恐特勤隊」,除了依賴海岸防衛隊的大型船艦做為指琿與連繫中心外,本身配置多艘二十五呎長的高速機動快艇,在港口碼頭區執行全天候的巡邏任務。 這些短小輕巧的快艇,在船首與船尾處均架設輕型機槍與短程火箭的發射裝置,可以穿梭於各式貨輪、遊艇之間。 更重要的是這些快艇也可以經由C-130運輸機,迅速的在二十四小時之內運抵美國境內任何海岸與港口,執行打擊恐怖組織計畫發動的任何攻擊行動。 據加州海岸防衛隊發言人賴隆迪上尉表示,「防恐特勤隊」日內將繼續進駐華盛頓州西雅圖、德州休士頓、維吉尼亞的朴茨芧斯等東西兩岸的重要港口。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06 20:22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7/20020706124085.html 沙烏地阿拉伯觀察家重申勿庸懷疑賓拉登死訊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六日專電) 沙烏地阿拉伯官方「阿拉伯新聞報」政治專欄作家塔赫芮今天表示,沙裔恐怖分子賓拉登早在半年前即已埋骨阿富汗東南山區,美國與巴基斯坦政府也已經肯定,但至今仍有人抱持懷疑態度,實是庸人自擾。 塔赫芮顯然是針對阿拉伯「半島」電視台不久前又播出一捲賓拉登錄影帶影片,作了上述表示。上月間,多次獨家報導賓拉登活動的「半島」電視台,又播出一捲據稱是最近才自巴基斯坦流出的錄影片,顯示賓拉登神采奕奕的發表談話,坊間立即傳出賓拉登仍然健在並且繼續與美國對抗的傳聞。 但塔赫芮今天在「阿拉伯新聞報」撰文提醒說,賓拉登的死訊首先在半年前由阿富汗及巴基斯坦兩地同時傳出,均表示涉嫌主謀美國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的賓拉登,已在去年十二月五日死亡,當天並下葬在阿富汗東南山區某處,幾天之後,巴基斯坦總統穆夏拉夫也間接證實了這項說法。 塔赫芮說,賓拉登是一個狂妄自大的神論家,自比伊斯蘭世界的救世主,經常將許多與自己無關的事情,只要能夠打知名度,就強往自己身上攬,如今在自己名聲每況愈下,已至惡名昭彰的地步,絕不可能也絕不會忍氣吞聲至今達九個月之久,除非已經死亡。 塔赫芮又指出,如果仍然潛藏在阿富汗或巴基斯坦的賓拉登殘眾,能夠拍攝並且將錄影帶安全帶到外界,那麼憑此能力和管道,賓拉登自己就能夠在其他地區現身說法或攝製其他的錄影片。 本月稍早,賓拉登生前領導的「蓋達」組織一名高級成員,在美國的偵訊下,也證實了賓拉登早已死亡的傳聞。 塔赫芮又說,即使傳聞賓拉登的鬼魂仍在,也是「蓋達」殘餘分子造謠,企圖利用賓拉登的影子滋事,但最主要的,美國及巴基斯坦也發現利用賓拉登仍然存活的傳聞,對繼續打壓恐怖活動及掌控地區均勢有極大的助益,包括布希總統可以作為自己致力國家與人民安全的競選口號。 塔赫芮最後總結說,即使賓拉登真的仍然活在人間,但在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瓦解、「蓋達」組織已成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以及潛伏世界各地的據點也遭一一破獲之後,賓拉登最多也只能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納粹餘孽一樣,躲藏在世界的某個偏遠角落度過餘年,與死亡無異。 |
老頭 於 2002/07/06 20:30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特稿:布什政府低調處理“攻打伊拉克計劃” 【多維新聞社6日電】多維社記者江天報導/7月5日,布什政府拒絕對當天紐約時報有關五角大樓準備全面“攻打伊拉克計劃”作出評論,稱從來不會對軍事計劃發表評論。 一名布什政府高級官員5日晚對美國有線新聞網表示:“我們不會對軍事計劃或正在編制的軍事計劃作出評論。” 紐約時報周五報導說,美國軍方已經制定了一份推翻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的行動計劃。根據這一計劃,美國陸海空三軍將協同作戰,從伊拉克北、西和南三個方向對伊拉克發動全面攻擊。 不過,白宮發言人弗萊舍在周五陪同布什前往緬因州渡周末時對記者表示,有關攻打伊拉克的報告並無新意,稱五角大樓一直參與制定各種各樣的計劃,以在全球范圍內應付不測。 CNN報導說,針對這一點,布什一直強調他已把所有的選擇擺在了桌面上,其中包括用軍事進攻來推翻伊拉克領導人薩達姆候賽因。 布什曾在三周前表示,他的辦公桌上還沒有攻打伊拉克的戰爭計劃。一名白宮高級助手周五表示,白宮一直會保留這個計劃。同時這位助手還強調說,伊拉克必須毫無條件地允許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進入。 但聯合國已在5日宣布,就允許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重返伊拉克所進行的談判已經失敗,雖然雙方談判代表同意下個月將繼續在歐洲進行會談,但秘書長安南則表示,雙方沒有商定下一輪談判的時間。 據紐約時報周五報導,美國軍方知情人士透露說,按照五角大樓攻打伊拉克的行動計劃,數萬名海軍陸戰隊員和美軍士兵將從科威特攻入伊拉克,數百架駐紮在土耳其、卡塔爾等8個國家的美軍戰機將對伊境內的數千個目標實施大規模的轟炸。 此外,美軍特種兵和中央情報局秘密特工將潛入伊拉克,攻擊伊拉克的軍火庫和實驗室。 據美國官員透露,在報告中提到的用來對伊拉克發動攻擊的國家中,美國還沒有同他們進行磋商,因而這一計劃的可行性還令人懷疑。今年6月,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曾視察了駐紮在科威特和卡塔爾的美軍基地和巴林的第5艦隊。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06 21:27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7/20020706132095.html 美國當局警告小型機場和飛機慎防恐怖分子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六日專電) 在接獲恐怖分子將來也許會利用私人飛機進行攻擊的情報報告之後,美國運輸安全署昨天警告小型機場和飛機所有人「繼續注意機場周圍可疑的人、活動和作業」。 運輸安全署警告說:「由於商用機場已加強安全而不再能劫持民航班機的恐怖分子,也許會轉向 (非商用) 機場和飛機進行作業。」 華盛頓郵報今天指出,這是九一一恐怖攻擊以來第三次對通常使用較小型機場起降的非商業或非軍事飛機發出的這種警告。運輸安全署曾在九一一之後不久及五月二十四日發出類似的警告。 代表美國三十七萬五千名民間飛行員的飛機主人及飛行員協會表示,國家安全官員在三日向他們簡報此一警告。運輸安全署發言人華倫說,該署昨天決定以「更公開的方式」要求飛行員和機場提高警覺。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06 21:44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207/20020706172003.html 阿富汗官員:美軍誤炸行動至少四十八人喪生 (法新社喀布爾電) 派駐阿富汗美軍部隊指揮官麥尼爾將軍今天引述阿富汗官員指出,美軍的一樁轟炸行動擊中阿富汗中部一場婚禮派對,造成至少四十八人喪生和另一百一十七人受傷。麥尼爾在與阿富汗外交部長阿布杜拉連袂舉行的記者上會表示,鎖定無辜平民絕非聯軍的政策,「我們不會攻擊我們的盟友」。 麥尼爾說:「倘若無辜人民被擊中,必然是意外事件。」 美軍日前展開的空襲行動擊中阿富汗中部烏魯岡茲省境內的一場婚禮盛宴。一個阿富汗和美國聯合調查團奉派前往當地,並於今天返回喀布爾提出調查報告。 美國軍方和阿富汗官員對於美國軍機擊中烏魯茲岡省德拉瓦德地區至少三座村莊造成的傷亡數字,出現爭執情形。 美方堅稱美國軍機當時正針對當地的疑似塔利班和蓋達組織份子展開攻擊,報復它們先前遭到的防空砲火攻擊。 麥尼爾今天証實有一架B52型轟炸機和一架A-130型攻擊機參與攻擊任務,且有証據顯示它們曾遭開火攻擊。麥尼爾說:「種種跡象顯示,來自地面的砲火直接朝飛機開火。」 在坎達哈一家醫院接受治療的空襲行動倖存者四日晚表示,喪生者被埋在遭摧毀房舍的瓦礫堆下,多名傷患指出他們已痛失親人。 美國軍方官員先前表示,美國和阿富汗聯合調查團前往現場展開兩天調查後,未能發現任何遺體或墳墓。 據阿富汗回教新聞社報導,美國總統布希五日曾打電話給阿富汗總統卡賽,表達對這起轟炸事件的弔慰之意。阿富汗回教新聞社引述國營的喀布爾電台的廣播報導指出,布希向卡賽保証「類此意外事件未來絕不會再度發生」。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07 20:4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7/20020707145090.html 傳阿富汗戰爭將由掃蕩戰轉移為小部隊作戰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七日專電) 華盛頓郵報今天報導,美國官員在十個月的阿富汗戰爭後斷定,美國傳統軍隊在阿富汗的戰鬥任務大致已經結束,剩下的作戰可能會由少數特種部隊和中央情報局特務人員執行。 郵報指出,此一新階段代表今年春季美國軍事態勢的一項重大轉變,當時數千名美國正規軍攻擊蓋達陣地,然後向東朝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邊界地區進行掃蕩。 參與作戰的一位美國高級軍官說:「阿富汗戰爭目前在軍事上已經結束。」 官員們表示,阿富汗戰爭現在正回復到去年十月及十一月的作法,也就是以少數特種作戰部隊發現轟炸的目標並且與阿富汗戰士合作。這些與中央情報局和外國軍隊攜手合作的部隊目前專注於追擊在阿富汗南部的塔利班領袖,以及越過邊界逃往巴基斯坦的蓋達戰士。 一位美國特種作戰軍事專家說:「現在主要是一場在暗中進行的戰爭,也應當如此。」 這些人士強調,阿富汗的情況瞬息變化,也難以預測,如果喀布爾政府無法掌控阿富汗,傳統軍隊可能再度扮演主要的角色。 郵報指出,阿富汗臨時政府三位副總統之一卡德昨天在光天化日下遭到刺殺,凸顯卡賽總統的地位不穩。 但是目前的意向是在阿富汗的七千名美軍幾乎都應當逐漸減少純軍事任務,而多擔負政治任務,實際上是確保卡賽政府以及在喀布爾的國際維持和平武力不致遭到挑戰。 官員們表示,傳統軍隊不太可能很快撤離。例如,第八十二空降師的部隊正在阿富汗部署,與第十山地師和第一○一空降師的部隊換防,他們可能需要駐在當地多年。 高級國防官員說:「它是一支遏阻和反應武力。沒有他們,維持和平部隊不會留在當地。」 然而,郵報表示,此一作法的轉變並不代表五角大廈官員認為在阿富汗的反恐努力業已結束,或是更容易進行。許多國防專家,其中包括與五角大廈諮商反恐戰進行方式的若干專家都說,戰事平息提供一個機會評估美國的作法,並在戰術和政策上進行至關重要的調整。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07 20:46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7/200207071810138.html 中央社國際時事分析:美為攻擊伊拉克作準備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特稿) 據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海灣新聞報」今天報導,美國空軍總司令江普 (JohnP. Jumper) 表示,美國會告知海灣合作理事會國家有關攻擊伊拉克的計畫,但即使海灣國家拒絕提供基地支援,美國也決定執行計畫到底。 海灣合作理事會國家包括: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卡達、阿聯、巴林與阿曼六國。 江普是在最近參加阿聯空軍的一項軍事研討會時,就記者提出沙烏地阿拉伯如果拒絕美國使用境內基地攻擊鄰近國家一事時,作了上述表示。 據報導,江普拒絕在會中說明美國的攻擊計畫,但指出,美軍有足夠能力在海灣地區以外的國家進行部署,並有能力在海灣地區以外的基地對伊拉克發動攻擊。一般相信,江普所指包括美國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盟國土耳其、高加索國家以及波斯灣水域的美軍艦隊等。 但重要的是,江普的談話印證了日前「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指稱美國軍方早已擬訂一項對伊拉克發動陸、海、空三棲攻擊的計畫,將動用成千上萬的美軍部隊和數百架飛機,一舉推翻伊拉克總統沙丹.胡笙。 「紐約時報」引述美國國防部機密報告說,攻擊行動可能從科威特發起,龐大美軍和海軍陸戰隊參與攻擊行動,另外美國戰機從鄰近八個不同國家的基地,起飛攻擊伊拉克境內的戰略目標,包括機場、道路和通訊設施。另外,美國中央情報局和特種部隊將攻擊疑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貯存庫和實驗室。 不過,美國總統布希政府仍如以往,未對這項報導作出證實或否認的聲明。國防部五角大廈官員則有意淡化報導,聲稱報導所稱的機密報告只是計畫性文件,並非已經定案的決策文件。 但跡象顯示,儘管布希政府對如何徹底且有效對付沙丹.胡笙的計畫,仍然沒有確定方針,「紐約時報」及「海灣新聞報」的報導,卻已透露了美國五角大廈支持決戰的立場以及策劃攻擊計畫的詳細程度。 實際上,在此之前,若干報導已經透露,美國已在土耳其與伊拉克接壤的伊北庫德地區,暗中集結了至少三千名特種部隊,並且早已在海灣國家,包括阿聯、卡達、科威特、巴林及阿曼等國協助興建軍事基地及建立空中作戰指揮系統,並代訓駐在國軍官熟悉戰情作業。 此外,美國也在最近頻頻與伊拉克反對派勢力集會,包括伊北的庫德當局、伊南的什葉派勢力以及流亡海外的前伊拉克將領等,共同商議合作推翻沙丹.胡笙的問題,均顯示了儘管美國還沒有決定行動的時間與方式,但美國政府在推翻沙丹.胡笙的立場上是認真的。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08 21:45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yam.chinatimes.com/ctnews/world/news/200207/N91708301454383.html 賓拉登基地組織 擬重演911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2-7-08 14:54 英國《觀察家報》七日報導,賓拉登領導的「基地」恐怖組織準備在今年九月十一日紐約世貿中心遇襲一周年前後,對美國、英國和以色列目標發動連串恐怖攻擊。 報導說,英國、南亞和中東的情報機構都發現「基地」組織成員之間的通訊增加,顯示這個組織正在加緊行動,準備在「九一一」事件一周年紀念日前後展開大規模行動。 巴基斯坦消息人士說,巴國境內「基地」活動分子奉命在三個月的期限內,與當地回教激進組織合作對付該地區的西方目標。 英國情報人員透露,英國是第三個最可能遭「基地」組織攻擊的國家,前兩名是美國和以色列。他們證實,「基地」組織計畫發動襲擊的可靠情報越來越多。 一名政府官員說﹕「威脅仍很嚴重,近幾週的情報消息一直不斷增加。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他們是否將策劃另一次攻擊,而是何時發動攻擊。」 西方安全機構主要靠截聽通訊,然後綜合線人的密告和被捕嫌犯得到的資料,來判斷是否即將受到攻擊。「基地」成員之間的通訊量增加也可能表示他們即將行動。 今年三月在巴基斯坦被捕的「基地」特務組巴達告訴美國探員說,該組織正在策劃連串「造成重大死傷的攻擊」。一般相信賓拉登仍藏身於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邊境交界的山區。 這是情報機關過去七個月內第二次發出這種警告。去年底美方人員盤問被關在古巴關達那摩軍營的「基地」疑犯,得知「基地」高級指揮部已經重新組合,並計畫在全球各地發動攻擊後,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英國軍情六處曾發出警告。 摩洛哥情報人員上月告訴《觀察家報》說,他們的美國和英國同僚指出,托拉博拉山區總部被炸後,「基地」已經從阿富汗派出偵察隊,給予攻擊西方和猶太目標的詳細指示。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09 22:5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7/20020709073012.html 布希指不論賓拉登是死是活反恐均為長期鬥爭 (中央社記者郭無患華盛頓八日專電) 美國總統布希今天下午在臨時召開的記者會中表示,他已經很久沒有聽到恐怖組織首腦賓拉登的消息。不過,無論賓拉登是死是活,美國反恐戰爭都將是一場好似面對國際犯罪組織的長期鬥爭。 布希在兩小時前才透過白宮新聞秘書通知媒體,決定在下午五時召開這項臨時記者會。記者會的目的主要在籲請國會在八月暑休前加緊腳步,通過多項重要法案,好讓美國能有效持續進行反恐戰爭、提振美國經濟以及加強國土安全措施。 在回答媒體記者提問時,布希先是笑了一下,表示已經很久沒有聽到賓拉登的消息,他不知道這個人是活著,還是已經死了,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那就是反恐戰爭規模遠比一個人來得大。 布希表示,他曾經告訴美國人民,反恐戰爭將是一場長期的奮鬥,美國在反恐戰爭上有很好的進展,一定會將恐怖組織網路瓦解,但就像國際犯罪組織一樣,這些罪犯躲躲閃閃,美國會非常有耐性地去獵捕恐怖份子,不管賓拉登是死是活。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11 00:01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7/200207101820289.html 調查發現九一一劫機者曾用數十個假銀行帳戶 (中央社記者曾志遠紐約十日專電)「紐約時報」今天報導,聯邦調查局發現,九一一劫機者中使用假造身份取得合法銀行帳號者多達三十五件,這些帳號竟然在沒有社會安全號碼 (形同身份證)、或是以假造社會安全號碼的情況下,就獲得銀行帳號。這樣得以讓他們在九一一事件發生前一年,輕易地就得以週轉資金。 文章指出,這些劫機者在申請帳號時,有時只是隨便填個幾個數字,做為他們社會安全號碼,就如此通過安檢可以開戶。 在銀行界及政府相關單位的詳查下,這些劫機者輕易地能夠將資金週轉或兌現一些開銷,聯邦調查局表示,這種情況早在九一一事件發生一年前,就「通行無阻」。 一位資深聯邦調查局官員表示,這是一個教訓,因為到現在銀行開戶的條件也都是非常寬鬆。 「紐約時報」進一步指出,九一一事件劫機者大多利用SunTrust銀行開戶,總計有十四個帳戶,資金流動金額至少超過三十二萬美元。 總部設在亞特蘭大的SunTrust銀行表示,它已經開始配合聯邦調查局的相關調查。對於無法取得社會安全號碼的外國人想要在銀行開戶,美國以往有一套權宜辦法,不過SunTrust一位發言人不願評論九一一劫機者如何取得帳號的事。 |
SK2 於 2002/07/11 00:0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美軍一架全球鷹偵察機,在巴基斯坦墜毀 [10/07 23:54] 美 軍 一 架 全 球 鷹 無 人 偵 察 機 , 在 巴 基 斯 坦 領 空 墜 毀 , 美 方 表 示 , 墜 機 相 信 是 機 械 故 障 , 並 非 敵 對 炮 火 擊 落 , 今 次 是 美 軍 去 年 十 月 進 攻 阿 富 汗 以 來 , 第 二 架 墜 毀 的 全 球 鷹 偵 察 機 , 美 軍 部 隊 出 動 到 墜 機 現 場 , 搜 尋 殘 骸 檢 驗 。 全 球 鷹 是 美 軍 試 驗 中 的 新 一 代 無 人 偵 察 機 , 用 作 取 代 五 十 年 代 服 役 的 U 2 偵 察 機 , 實 際 的 數 量 仍 然 是 機 密 。 http://www2.netvigator.com/info/dailynews/currentnews/index.html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11 21:36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7/200207111820252.html 部份美官員認為德國錯失阻止九一一發生良機 (中央社記者曾志遠紐約十一日專電)在美國某些官員眼中,德國警方及情報系統在九一一事件中似乎錯過了一些可以制止事件發生的訊息,對一些蛛絲馬跡在事發之前未能進一步追蹤,尤其最近更是沒有拘捕被美方視為共謀者的嫌犯。而德國則有不同看法,他們認為美方在某些情報上不願分享。 德國反恐專家托佛芬(Rolf Tophoven)告訴紐約時報,他們一直懷疑美方不願分享一些恐怖組織的情報,現在證明的確如此。 紐約時報國際版的新聞指出,美方調查單位在聯邦調查局和中央情報局錯失良機之際,將焦點轉向一些海外國家,尤其是德國在一九九九年便注意到九一一事件劫機主謀艾塔在漢堡的行蹤,但並未對他採取進一步的行動。 一位調查九一一事件劫機者與德國關係的美方官員指出,德國基本上了解這群劫機者在德國的行蹤,但是並沒有什麼動作,也未能掌握他們下一步要做什麼。 例如美方曾施壓要求德國拘禁敘利亞籍德國公民達卡薩尼,因為通聯記錄顯示,他和涉嫌參與一九九八年東非美國大使館爆炸案嫌犯沙林過從甚密。但德方以證據不足為由,並未拘禁達卡薩尼。 九一一事件發生前,德國警方或情報單位偵查重點,放在親納粹等威脅國內治安的組織上,而忽略了回教極端份子的行蹤。在九一一事件後,德國才加強反恐怖組織的掃蕩行動。 儘管對某些細節有些爭議,不過雙方仍密切合作。美中情局及聯邦調查局人員在德國漢堡的調查工作,仍有德國情報單位的全力配合。德方資深警官克羅爾(Andreas Croll)說,他們和美方的情報單位有良好的溝通管道。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11 23:34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udnnews.com/NEWS/INTERNATIONAL/FOCUS/901352.shtml 911 華裔座艙長鄧月薇 英勇事蹟披露 【洛杉磯記者趙筱慈、舊金山記者李秀蘭/九日電】 在九一一事件中,撞上世貿大樓北塔的美國航空班機座艙長是位華裔女性鄧月薇。她在罹難前還不畏危險爭取最後一刻,及時向地面管制中心通報劫機消息。美國廣播公司(ABC)全國電視網本周向全美民眾披露鄧月薇這段被埋藏十個月的英勇事蹟。 鄧月薇(Betty Ann Ong)的二姊鄧月芳表示,鄧月薇的飛機在撞上世貿大樓前,共有兩名機組人員向地面通報,而鄧月薇和地面這段對話,讓官方獲知「國內民航班機被劫」,進而促使官方決定關閉所有機場,勒令所有航班停飛。即使還是阻止不了另外三架飛機出事,至少鄧月薇這段錄音有助於辨識劫機者,並了解機上究竟發生什麼事。 這段最後對話錄音將是法庭上的重要證據,通話內容至今仍不能對外公布。數月前,在鄧家要求下,專責調查九一一事件的聯邦調查局幹員曾安排她們一家人在舊金山機場聽取鄧月薇生前的最後一段談話錄音。鄧月薇的母親余金愛透露,當時她女兒在飛機上是躲起來打這個通報電話,女兒報告機上的有幾個歹徒劫機,飛機已由波士頓轉飛到紐約,劫機者已將兩名空服員和一名旅客用利刀割傷,包括割破喉嚨。 鄧月芳說,在聽錄音帶之前,她開始還有點害怕,不知會聽到什麼不忍卒聽的狀況。一聽之下,發現妹妹表現無比鎮定專業。聽到如今已天人永隔的妹妹熟悉的聲音,鄧月芳雖不免哭出聲,內心仍深以鄧月薇為榮。 「當空服員是妹妹夢寐以求的志業,乘客的福祉總是她的第一優先」,鄧月芳說。鄧月薇自小便展現對飛行的興趣,她最初是從一家航空公司PSA的行李部開始做起,後來轉到達美(Delta)擔任票務員,十三年前進入美國航空公司擔任空服員。鄧月薇好與人相處,在群眾中極具親和力,努力敬業的表現使她順利升至座艙長。而鄧月薇服務的主要對象雖是頭等艙客人,但她對老人小孩特別親切。 鄧家父親鄧錦仕是出生在俄亥俄州的第二代華裔,母親余金愛則是來自中國大陸的第一代移民,兩人退休前在舊金山華埠不遠的地區開設家庭式果菜舖,四十五歲未婚的鄧月薇是家中四兄妹的老么。鄧月芳描述妹妹像傳統華人家庭成長的女兒,重視倫理、尊敬長上,念中小學時課餘一定在店裡幫忙包裝、接單、招呼客人,自小在父母的店中度過。 後來為了工作,鄧月薇特地從出生地北加州搬到波士頓定居,九一一事件中失事的班機即是從波士頓起飛。世貿大樓遭撞時,鄧月薇的大哥鄧達民先看到電視,馬上打電話向鄧月芳查詢,鄧月芳平日與妹妹最親,常通電話聯繫,對她的飛勤日程班次瞭如指掌,她立刻知道妹妹搭上死亡班機,全家頓時陷入震驚痛苦的情緒。八十二歲的老父和七十六歲的老母痛失愛女,更是悲慟萬分。 鄧月薇的遺骸是機組人員中第一個被鑑定出來的。鄧月芳說,在世貿大樓廢墟中找出來的屍骨並不完整,是靠著DNA比對才找到一部分。她說:「能找到一點點什麼,總比沒有好」,現在鄧月薇的遺骸暫庴父母家中,準備擇期火化安葬。 過去十個月來,美國總統布希和各方紛紛寄來問候卡和表彰獎狀,代表鄧月薇居住的波士頓選區的麻省聯邦參議員甘迺迪也頒贈美國國旗,他推崇鄧月薇在九一一事件中英勇的表現。 http://udnnews.com/NEWS/MEDIA/901352-367720.JPG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12 19:2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7/2002071207006.html 半數美國人認為逮到賓拉登反恐戰才算成功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十一日專電) 根據最新的蓋洛普民意調查,百分之五十美國人仍然認為,除非逮到歐薩瑪•賓拉登,美國在阿富汗進行的反恐戰就不算成功。此外,大約四成美國人認為美國與盟邦正贏得反恐戰的勝利,百分之四十三認為沒有任何一方獲勝。 百分之五十美國人在今年元月時表示,抓不到賓拉登就不能認為全球打擊恐怖主義的戰爭成功,這個比率略低於去年十一月的百分之五十五。 蓋洛普民意調查機構指出,最近顯示賓拉登也許還活著並且計劃再度對美國發動恐怖攻擊的新聞報導,顯然並未影響到美國民眾對反恐戰的看法。 今日美國報與有線電視新聞網在七月五日至八日聯合進行的此一調查同時發現,美國人目前並不確定反恐戰是否成功。百分之三十九民眾相信美國及其盟邦正贏得勝利,但是百分之四十三認為沒有一方獲勝。 儘管最近蓋達組織成員宣稱他們的指揮管制能力絲毫無損,只有百分之十六美國人相信,恐怖分子正在贏得阿富汗戰爭的勝利。 根據六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進行的上次蓋洛普民意調查,百分之三十三美國人認為美國及其盟邦正在贏得反恐戰的勝利。但是在今年元月時,多達百分之六十六美國民眾認為美國與盟邦正贏得勝利。 最新的調查同時顯示,百分之五十六美國人仍然認為,在未來幾週美國很可能再度遭到恐怖分子攻擊。這個比率已低於五月的百分之六十五,遠低於去年十月炭疽菌攻擊期間的百分之八十五。 但是只有百分之十七美國人認為,恐怖分子攻擊可能會發生在他們居住的社區。百分之七十二相信,他們的社區不可能會遭到攻擊。 這是電話訪問全美一千零十三名成年人的調查結果,抽樣出現錯誤的機率為上下各三個百分點。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12 19:3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7/200207121710196.html 約旦否認扮演美國軍事攻擊伊拉克跳板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十二日專電) 約旦官方新聞社今天引述總理瑞吉的話,否認約旦境內已進駐任何美軍,也否認約旦與美國就有關軍事攻擊伊拉克的問題達成任何協議,同時重申約旦主張聯合國解除對伊拉克的禁運制裁,以對話解決問題。 報導說,瑞吉在總理府記者會上強調,約旦尊重伊拉克領土主權完整,不會同意任何國家使用約旦土地作為攻擊伊拉克的跳板。 報導說,瑞吉是針對若干國際新聞媒體的不實報導作了上述表示,並且指控國際媒體的不實報導旨在製造不安及破壞約旦與伊拉克的關係。 美國紐約時報及英國泰晤士報均在日前報導指出,約旦政府已同意提供前進基地,准許美國在約旦境內派駐有限兵力,作為進攻伊拉克的準備。 法新社及黎巴嫩「明星日報」也在昨天引述外交人士的話說,美國已和四個中東國家,包括約旦、土耳其、科威特及卡達,談判借用基地及領空以攻擊伊拉克的問題。報導說,約旦已作了若干承諾。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13 11:36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7/2002071307209.html 五角大廈官員警告反恐戰將使美軍領不到薪餉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十二日專電) 美國國防部主計長查克海今天提出警告說,由於五角大廈已動用九月份的薪餉預算挹注阿富汗戰事的支出,如果國會不在八月二日暑假休會前批准一百四十億美元的緊急支出撥款,美國軍人九月將會領不到薪餉。 查克海告訴記者說,沒有經費就沒有薪餉。預定的軍事人員調動將無法進行,晉級加薪和獎金也將停發。五角大廈勢必要暫時解雇三萬五千名文職人員、暫停雇用文職人員,也可能會停止召募新兵。 美國空軍已經表示,它勢必要在八月中旬以前停止訓練飛行。陸軍也將被迫取消預定派往加州國家訓練中心的一萬二千名官兵的訓練工作。 查克海說:「我們知道國會一直在認真審議緊急支出方案,但是此事關係重大。」 這位主計官員強調:「我不是在喊狼來了,而是指出即將發生的情況。如果我們無法在本月底以前獲得額外經費,就發不出薪餉。沒有人會樂見此一情況。」 由於打擊恐怖主義戰爭的軍事成本一個月高達二十五億美元左右,布希政府在三月二十一日提出一百四十億美元緊急軍事額外支出的要求。 根據五角大廈的估計,一個月大約二十五億美元的反恐戰軍事成本,包括運送部隊和裝備進出中亞的五億美元、動員後備部隊費用六億美元、以及執行空中作戰任務與海軍艦隻燃料費用三億五千萬美元。 此外,美國國防部已支付巴基斯坦大約三億美元,以補貼該國協助美軍在阿富汗作戰的鉅額支出。 參議院撥款委員會主席勃德指出,他了解五角大廈急需經費維持到本年度結束,但是責任不在國會。 這位西維吉尼亞州民主黨籍參議員說,布希政府拒絕允許國會在它提出的要求之外增加經費是作繭自縛。 國會議員已在六月十一日對包括一百四十億緊急軍事支出在內的三百億美元額外撥款法案達成協議,但是白宮預算主管再度揚言總統將予以否決,因為它的金額超出布希總統要求的二百八十億美元。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15 21:05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7/200207151420137.html 美國對伊拉克戰爭計畫可能採擒賊先擒王策略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特稿) 美國準備對伊拉克發動戰爭,最近似乎已到緊鑼密鼓階段,媒體不斷透露美國攻打伊拉克的軍事計畫,但美國實際的兵力部署距離發動大規模戰爭仍差一段距離,如果真要打,可能也是採取「擒賊先擒王」的精兵策略。 原則上,美國推翻伊拉克總統沙丹.胡笙政權的策略,一如去年攻打阿富汗前塔利班政權的模式,先以地毯式空中轟炸癱瘓塔利班民兵戰力,配合地面少數精銳部隊南北夾擊塔利班重要據點,同時藉金錢收買塔利班地方派系領袖,最後主導阿富汗所有派系成立聯合政府。 但美國仍然漏失了最主要的戰爭目標,塔利班首腦奧瑪與九一一事件主謀賓拉登,兩人至今下落不明,也使得美國一直忐忑不安,擔心那天兩人突然又冒出,糾眾製造另一次恐怖事件。 同樣,美國這次如攻打伊拉克,也不會像一九九一年波斯灣戰爭一樣,勞師動眾,派遣數十萬大軍進入伊拉克,將伊拉克軍隊打得落花流水,卻對沙丹.胡笙莫可奈何,遺憾至今。 因此,美國這次對伊拉克作戰,可能採取「擒賊先擒王」策略,以少數精兵直入的針點作戰方式,先擊垮沙丹.胡笙,當然是捉拿沙丹.胡笙到手最好,永絕後患,是為上上之策。 布希在今年稍早簽署一項命令,指示中央情報局增加對伊拉克反對勢力的支持並同意中情局特種部隊運用一切工具對付沙丹.胡笙。布希更在本月稍早明白表示將採取「先發制人」,或說是「出其不意」的戰爭,以制裁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國家,伊拉克當然是主要標的。 以戰術觀點看,出其不意的「先發制人」戰法,不但奇襲用兵少,更可以讓沙丹.胡笙措手不及,無法使用可能的生化武器,減少無謂的傷亡。 至於媒體最近不斷引述來自「政府高層」軍事計畫,聲稱美國將動員數十萬兵力分三路進攻伊拉克,只不過是美國最不願使用的最下策罷了。 事實上,美國布希總統的身邊,包括副總統錢尼、國務卿鮑爾、國家安全顧問萊斯、國防部長倫斯斐以及副國防部長沃佛維茨,都是一等一的戰略高手,阿富汗戰爭一役已經顯示美國記取了波灣戰爭的心得,如今對伊拉克戰爭,精進程度更甭說了。 美國也早已考慮到其他不利大規模「武力入侵」的因素,例如阿拉伯國家以及歐洲聯盟的反對、同一地區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衝突方興未艾、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國土耳其的立場曖昧不明、以及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及可能造成的平民傷亡招致輿論抨擊等等。 雖然,在去年攻打阿富汗的同時,美國就已開始在伊拉克四周進行部署,包括在土耳其的東南部印吉利克基地,興建了一座帳篷城至今,據說可容納數千名部隊與裝備。不久前又傳出美國已派遣至少三千名精銳部隊與中央情報局人員,自土耳其越界進入伊拉克北部待命。土耳其政府至今未否認這項傳聞。 此外,美國在海灣阿拉伯國家如卡達、阿曼及巴林,也協助興建空軍基地、指揮中心及軍營,並且運進大批軍事物資、通訊器材與武器,目前在卡達美軍約三千人,在科威特有一萬人,在巴林有四千人,在阿曼也有數千人,但主要是準備有朝一日接替沙國成為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指揮中心,並非全然針對伊拉克戰爭而來。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對伊拉克政策的最終目的是推翻沙丹.胡笙下台。布希總統已多次表示,沙丹.胡笙是殘酷不人道的領導人,敢於狠心使用化學毒氣殺害自己的人民,並試圖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威脅鄰近國家,因此美國對伊拉克戰爭的目標是獨裁者沙丹.胡笙,沒有必要再傷及無辜。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16 00:15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7/200207152230418.html 德國聯邦情報局長宣稱賓拉登仍然活著 (中央社記者劉行柏林十五日專電) 德國聯邦情報局局長漢寧 (Hanning) 宣稱,蓋達恐怖組織的領導人歐薩瑪.賓拉登目前仍然活著,根據情報顯示,他應該藏匿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的地區,而且極有可能籌畫並且發動新的恐怖襲擊。 根據德國週日世界報的報導,漢寧認為賓拉登仍然是蓋達恐怖組織的核心領導人物,但是他的活動空間有限,而且都是非常秘密的行動;德國聯邦情報局估計,仍然有大約五千名蓋達組織的成員,與賓拉登一起留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境內,而其他成員則陸續回到他們原來的國家,並且計畫發動新的恐怖襲擊。 漢寧指出,賓拉登雖然對九一一事件知情,但是他很可能沒有直接參與恐怖襲擊的細節,德國情報局認為,蓋達組織進行九一一恐怖襲擊可能只花費一百萬美元。蓋達組織進行大規模的恐怖襲擊行動前,都會向賓拉登通報,但是他不具體策劃襲擊行動,甚至對準備行動的細節也不十分清楚。 德國今年已經逮捕了九名涉嫌的極端恐怖份子,其中有八名嫌犯被控策劃在德國進行恐怖襲擊行動,德國目前對境內的極端份子保持高度警戒,九一一事件中的三名劫機者都曾經居住在漢堡市。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16 22:01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7/200207161700187.html 德密切注意一可能與九一一有關宗教領袖動向 (中央社記者曾志遠紐約十六日專電) 德國警方最近密集追查一位前宗教領袖,這位據信是摩洛哥裔的領導者,曾以偏激的反猶太、反西方思想,灌輸給幾位九一一劫機暴徒,尤其是曾在德國就學的主謀阿塔。不過這個線索是在七月六日一項突擊行動中才被發現,他在九一一事件前未曾受到監視,似也早已逃之夭夭。 「紐約時報」國際版今天表示,德國警方並沒有證據顯示,這位只知道姓法薩吉的宗教領袖介入九一一事件,但是他充滿仇恨的傳道內容、他在九一一之前就先行離開漢堡,及他與一些劫機份子的關係,在在都引起德方的注意。 德國警方七月三日搜捕一間書店時,發現了法薩吉證道的錄影帶。漢堡負責反恐怖主義的警方官員克羅爾表示,錄影帶內容很容易看出是在宣揚回教基本教義,阿塔和他的室友相信就是受到這些偏激言論教唆。 警方認為,法薩吉的錄影帶以極端言論灌輸給九一一事件嫌犯。被視為主嫌的阿塔,一九九二年在漢堡求學,同時對反西方思想日漸激進,官方相信,法薩吉在此期間扮演關鍵角色。 時報指出,在全球追緝九一一共犯過程中,法薩吉並不在名單內,至今是個謎樣人物。警方相信,在他們知道這號人物是誰以後,法薩吉早就離開德國,而美國情報單位則對這位神秘人物所知有限。 德國法令嚴禁干涉宗教團體事物,即使九一一事件後稍微鬆弛,但仍有許多限制,官員表示,這種情形下要監控一個團體非常困難。 一位參與調查此案的情報官員說,法薩吉應與攻擊事件有關,但是即使在九一一事件前,宗教領袖也從未被懷疑過,等到警方知道這條線索後,他已遠走高飛。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17 21:0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7/200207171800265.html 傳美國決定今秋攻擊伊拉克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十七日專電) 據土耳其大報「自由日報」與「晨報」今天同時報導,正在安卡拉訪問的美國鷹派主將副國防部長渥佛維茲已明告土耳其政府說,美國決定軍事攻擊伊拉克總統沙丹.胡笙政權,並可望在今年秋天發動攻擊。 美國代表團及土耳其總理府官員均拒絕證實這項報導。 但總理府官員證實土耳其在昨天雙方初步會談中提出四項要求,作為提供軍事基地支持美國攻擊伊拉克的條件,包括:不得在伊拉克北部成立庫德國、不得讓庫德人取得伊北油田控制權、伊拉克新政府應包容所有種族及派系,以及土耳其希望獲得因支持美國攻擊行動而招致的經濟損失賠償。 據「自由日報」表示,由於美國方面欣然接受土耳其的條件,雙方已同意今天在外交部舉行「正式會議」,討論進一步「細節」。 兩報有關美國已取得土耳其「諒解」並在今秋發動攻擊的報導,雖然未能獲得會談雙方明確證實,但在安卡拉外交界已引起揣測,咸認「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一位駐安卡拉中東國家外交官告訴中央社說,土耳其政局動盪不安,政府正面臨改朝換代,無暇他顧之際,渥佛維茲突然專程抵達安卡拉討論伊拉克問題,極可能是發動軍事攻擊的D日已迫在眉睫,欲罷不能,唯有及早與隨時下台的土耳其總理艾西費特政府先打個招呼,言明條件,取得承諾,鞏固美國執行軍事攻擊伊拉克的計畫。 這位外交官又說,儘管五角大廈表示這是渥佛維茲首次訪土,行程早在幾個月前定案,也曾因故延後兩次,因此此時到訪與土耳其政局不安毫無關聯,但實際美國早已掌握土耳其政局演變,因此儘管今秋正值土耳其提前大選,與美國D日衝突,但渥佛維茲日前抵達伊堡時講得很清楚,土耳其政局演變與兩國政府的政策運作無關,顯然早已「胸有成竹」。 渥佛維茲由美國駐歐洲指揮部司令官陪同,十四日下午抵達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堡,應民間商業組織邀請發表演說後,十五日即轉往阿富汗,十六日晨又匆匆返抵安卡拉,並立即與總理艾契維特及軍方最高首長總參謀長等軍政首長舉行連續密集會談,今天將在外交部繼續會談,預定明 (十八) 日自土耳其直接返回美國。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中唯一回教國家土耳其,地理戰略地位重要,與美國關係密切,境內東南部印吉利克空軍基地是美國在中東最大軍事基地之一,平日駐守約四十架美軍戰機,專責巡邏伊北庫德地區。此外,在美國發生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後,土耳其率先承諾支援美國制裁主嫌阿富汗前塔利班政權,除不直接參與軍事戰鬥外,提供一切後勤支援。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18 07:36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7/2002071804204.html 美眾院小組斷定不可能預防九一一恐怖攻擊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十七日專電) 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恐怖主義及國土安全小組委員會今天斷定,即使美國政府握有的所有情報資訊都得到更妥善的協調與解讀,也不可能預防九一一恐怖攻擊。 在小組委員會主席張布立斯 (喬治亞州,共和黨) 形容為「非常重要的一份報告」中,該小組委員會依照時間先後順序列出聯邦調查局、中央情報局和國家安全局的各種疏失。 然而,有關九一一恐怖攻擊前情報疏失調查的此一報告並未建議對任何情報單位首長或情報官員採取處分措施。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19 23:06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7/20020719083017.html 西班牙捕獲蓋達成員查獲錄影帶令美國戒懼 (中央社記者張淡浪馬德里十八日專電)西班牙警方日前逮捕三名與蓋達有關的嫌犯,在其中一名的住宅內,搜獲兩捲拍攝美國著名建築的錄影帶,以各種遠近角度拍攝紐約雙子星摩天樓、舊金山金門大橋、環球影城、迪斯奈樂園等,影像令人心驚,美國更是戒慎恐懼,加強防備。 西班牙警方在馬德里及加斯德倫拘捕三名疑隸屬於歐薩瑪.賓拉登恐怖組織的嫌犯:阿不拉須、阿拉諾特及凱爾。在阿不拉須住宅查獲兩捲錄影帶,全是該嫌犯一九九七年在美國所拍攝,警方認為應為九一一恐怖事件有力線索之一。 錄影帶立即被送到美國聯邦調查局 (FBI) ,引起加州極大震驚。依據加州州長安全問題特別顧問文森表示,僅一小時內便在金門大橋附近部署更多公路巡警、國家警察及保防人員。 文森指出,西班牙搜獲的錄影帶中,加州就有金門大橋、環球影城和迪斯奈樂園三地的影像,另外有紐約雙子星摩天樓、布魯克林大橋、自由女神像及芝加哥的塞爾斯塔。尤以雙子星大樓和金門大橋都用遠近各種角度拍攝,不像單純的旅客攝影留念。 對美國政府的專家而言,這兩捲錄影帶足以證明與蓋達組織有密切關係,他們經常在確定目標到開始攻擊之間,有幾年的籌備行動,如同一九九八年美國駐坦尚尼亞及肯亞兩個大使館同時遭受攻擊的情形相同。 阿不拉須是敘利亞人,已入西班牙籍,據查他是激進派回教兄弟組織成員,第二次被西班牙警察逮捕。他另一捲錄影帶中全是極端暴力的影像,其中收有恐怖份子集訓、車臣戰爭的鏡頭。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20 11:45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yam.chinatimes.com/ctnews/world/news/200207/C91720400150323.html 911最後通話 死亡邊緣冷靜報訊 華裔座艙長鞠躬盡瘁 黃建育/綜合報導 2002-7-20 1:50 「聽著。仔細聽著。我在十一號班機上。飛機已被劫。」打這通電話的是美利堅航空公司十一號班機女空服員艾美•史薇妮。時間是去年九月十一日該機撞毀紐約世貿中心北大樓前廿五分鐘。 「美國廣播公司電視新聞網」十八日報導,有十三年空服經驗的史薇妮在接下來廿五分鐘,以冷靜口吻用機上電話向地勤經理伍華德傳遞機上動態及劫機者座位號碼等寶貴訊息,對往後調查人員辦案助益極大。而機上另一空服員,有十四年經歷的美籍華裔座艙長鄧月薇在客機遭劫後,也跟訂位組同事通話提供重大消息,讓地勤同事對兩人專業態度及勇氣感到震驚。 「九一一」當天上午七點五十九分,十一號班機從波士頓羅根機場起飛,乘客八十一人,機組員十一人,原定飛往洛杉磯。幾分鐘後,五名乘客起身離座闖入駕駛艙,不久即控制該機。史薇妮跟鄧月薇當時在經濟艙服務,發覺情況不對立即向地面通報。 伍華德表示,史薇妮通話口氣「非常、非常冷靜……說得快但很冷靜」。她報告了劫機者中四人的座號,讓公司很快利用電腦訂位資料查出他們姓名、電話號碼、住址、甚至信用卡號碼。其中一人是默哈米德•艾塔。聯邦調查局後來查出,他就是「九一一」恐怖攻擊劫持四架班機的十九位劫機犯首腦。 史薇妮並報告,劫機者似中東人,闖進駕駛艙時攜有繫著黃色電線的炸彈。她說,暴徒刺傷了頭等艙兩位空服員,並朝一位商務艙乘客喉嚨劃了一刀,造成大量出血。 同時,鄧月薇向地勤報告,劫機者在頭等艙內噴撒一種東西,讓他人無法接近。同事從電話中可聽到,其他空服員在經濟艙內來回跑著向鄧月薇傳遞訊息,頗具團隊合作精神。鄧並表示,劫機者未提出任何要求。她與地面通話的前四分鐘有錄音,但調查局未對外公布帶子內容。史薇妮的通話未錄音,只由伍華德筆錄,後來成了重要線索。如果沒有她的冷靜報告,當局可能無法確認事件主謀跟「基地」恐怖組織有掛勾。 同事在電話中並未聽到乘客歇斯底里呼喊。不過,鄧月薇通話時一再說:「為我們祈禱、為我們祈禱,幫幫我們。」同事表示,鄧沒說「幫幫我,為我祈禱」,而是說「為我們祈禱,幫幫我們」,是完全無私的人。 通話末尾班機飛近紐約時,史薇妮向伍華德報告,該機歷經不尋常快速下降後,她已能看到海面及建築物,而這時飛行高度已相當低。接著,她緩慢、深沉地吸了口氣,以很慢、很冷靜、不慌不忙語氣說:「哦!我的天。」 這是伍華德聽到的最後一句話。 |
老頭 於 2002/07/20 13:50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策反、結盟、滲透 美就等攻伊 編譯董更生/報導 據英國金融時報十九日分析報導,伊拉克總統海珊的日子將很不好過。美國在口頭警告之餘,已認真研究攻打伊拉克的方法,讓海珊相信戰爭已無可避免。伊拉克國會十五日也通過,讓軍方開始為抵抗美國攻擊預做準備。 海珊的長子烏岱對伊拉克國會說,美國這次攻擊會比波斯灣戰爭那次「更兇猛」。 美國也許會攻擊,但遲遲不動手,原因之一是怕報復。布希政府高階官員說,他們懷疑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武器,遇到攻擊時不知道會如何反擊。一名官員說:「如果你消滅大規模毀滅武器但只消滅了一半,對方一定認為沒有必要再克制了。」所以布希政府要全盤研究,從動員廿五萬大軍全面進攻到發動阿富汗式以空中轟炸支援地面叛軍各種軍事行動,但政府和軍方都有很多論辯。 布希政府官員強調,聯合國不是讓他們猶豫不決的原因,他們說,這次不會再等海珊拒絕聯合國武檢人員做發動攻擊的藉口。伊拉克已拒絕武檢三年多,最後一次和聯合國的武檢談判於本月初擱淺。比較像造成拖延的原因是伊拉克流亡的反對團體分裂,他們對伊拉克國內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力,而且除了伊北庫德族,在軍事行動中很難幫得上忙。不過有八十名流亡的軍事和民間人士不久前在倫敦集會,共商推翻海珊大計,海珊似乎有點緊張。 專家指稱,這項會議公開舉行且受到國際注意,顯示美國文宣已有進步。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國防問題專家朗頓說:「現在是逐漸增加武力並會見反對黨派,向伊拉克施加心理壓力的階段。但伊拉克反對黨派不團結,美國如發動大規模行動,一定要伊拉克反對黨派團結。」 在尋求伊拉克內部支持這方面,布希政府需要中東地區盟邦援助。軍事專家估計,美國目前在中東地區已集結約廿萬名部隊,這種逐漸增兵的方式和攻打阿富汗前類似。軍事專家指出,由於沙烏地拒絕讓美國當攻打伊拉克的基地,美國正把一些裝備從沙國運往卡達。如加上肯定會幫忙的科威特,美國要發動全面攻擊,只需要土耳其支持就夠了。不過土耳其國內正處政治危機,加上怕打倒海珊可能讓庫德族興起獨立建國的想法,所以對打仗興趣較小,美國副國防部長伍佛維茨本周赴土耳其訪問,主要就是為說服土耳其。 美國在說服其他伊拉克鄰國方面也遭遇重重困難。上禮拜有報導說約旦願提供基地,約旦不但馬上否認,而且在十五日邀外國記者實地前往一個瀕臨伊拉克邊界的空軍基地以證實報導錯誤。 如果美國為保護以色列而要在伊拉克西邊建立緩衝區,約旦加入攸關重要。伊拉克如果報復,以色列是最可能的目標之一。可是約旦人民大部分是巴勒斯坦裔,在目前以巴不斷衝突下,要約旦政府說服人民保護以色列當然有很大的壓力。 伊朗的反應重要但不確定。布希今年初把伊朗列為三大「邪惡軸心」國之一,伊朗又擔心,美國在打完伊拉克後再把伊朗訂為下一個目標;伊朗官員說,在美國攻打阿富汗時採取合作態度,結果只換來美國更強烈的反伊朗言論,所以雖然伊朗支持伊拉克最大的反對派什葉派,事實上沒什麼誘因要幫助美國。 即使長期被海珊迫害而且最希望鏟除海珊的庫德族都心存顧忌。據說庫德族代表今年四月訪問美國時,曾要求美國提出確切的保證,在攻擊如果失敗後必需保護庫德族聚居的地區。 布希表面上還在考慮,但事實上已授權特種部隊在伊拉克境內進行祕密活動。不過這種活動能推翻海珊的可能性很低,因為伊拉克政府的保防嚴密,過去密謀推翻海珊全都被破獲。 【2002/07/20 聯合報】http://udnnews.com/NEWS/INTERNATIONAL/FOCUS/913962.shtml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23 21:15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7/200207231700215.html 美國如攻擊伊拉克土耳其計畫佔領伊北油田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二十三日專電) 繼上週傳出土耳其軍方已在東南部三個與伊拉克接壤的省份增派部隊後,土耳其大報「晨報」今天報導指出,土耳其擔心美國攻擊伊拉克可能造成伊北真空,已計畫同時出兵佔領伊北油田地區。 報導未透露消息來源,但表示上週稍早美國副國防部長沃佛維茨在安卡拉與土耳其高層會商伊拉克問題時,土耳其政府及軍方已提出將同時佔領伊北地區並擔任伊北土耳其裔的土克曼少數民族的「保護國」計畫。 報導說,土耳其計畫自邊境重鎮哈卡芮(Hakkari)的邊界至伊北境內的摩蘇勒(Mosel)及凱庫克(Kirkuk)地區,劃為「安全走廊」,由土耳其派兵與聯合國部隊監管。 摩蘇勒與凱庫克地區是伊拉克主要油田之一,石油儲量據說可使用一百四十年,約為中亞裡海石油儲量的四倍。該區也是伊北少數民族土耳其裔土克曼人居住區,土耳其政府因此常以保護土克曼人為由,介入伊北事務。 報導又說,沃佛維茨在聽取土耳其上述計畫後表示,美國尊重土耳其的看法,但美國推翻伊拉克總統沙丹.胡笙目的,主要是建立一個由多民族及派系組成的民主伊拉克政府,也不會容許伊北成立另一個庫德國。 稍早,安卡拉外交人士已向中央社證實土耳其增兵邊境目的,旨在防範伊拉克北部庫德當局可能利用美國軍事攻擊伊拉克的機會宣布獨立。 這位人士透露,土耳其總統塞翟上週五與總理艾西費特進行例行會議時,特別邀集軍方最高首長總參謀長克維芮柯魯與會,討論土耳其在美國可能對伊拉克發動攻擊後的因應問題,包括如何防範伊北庫德人乘機奪佔摩蘇勒及凱庫克地區。 一位阿拉伯外交官也告訴中央社說,儘管美國政府一再保證尊重土耳其的立場,伊北不會出現庫德國家,但土耳其政府顯然疑心重重,寧可未雨綢繆,防範未然,先派遣重兵在邊界應變,以便必要時直接揮兵進入干預。 在此之前,土耳其軍方為追剿東南部叛亂的庫德分離主義游擊隊,也曾多次派遣小股部隊越界進入伊北山區,追剿藏匿其間的游擊隊,任務完畢後立即撤出。但在一九九九年庫德首腦歐加蘭被捕後,土耳其軍隊已大幅減少進入伊北的軍事行動。 毗鄰土耳其與伊朗的伊北地區,目前主要由庫德兩大派系--「庫德民主黨」及「庫德愛國聯盟」共同掌控,其中摩蘇勒與凱庫克地區,雖然在英美兩國戰機的「巡航區」範圍內,以防範伊拉克軍隊攻擊當地的庫德人,但管轄權仍屬伊拉克政府。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中唯一回教國家的土耳其,地理戰略位置重要,與美國關係密切,境內東南部印吉利克空軍基地是美國在中東最大軍事基地之一,平日駐守約四十架美軍戰機,專責巡邏伊北庫德地區。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26 23:45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7/2002072607108.html 美國眾院通過設立九一一恐怖攻擊調查委員會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二十五日專電) 美國眾議院今天以二百十九票贊成、一百八十八票反對的表決通過一項情報法案修正案,決定由國會領袖任命專家成立一個獨立委員會調查九一一恐怖攻擊,並且提出預防未來攻擊的建議。 提出這項修正案的印第安納州民主黨籍眾議員魯莫指出,該委員會將檢討九一一之前的有關情況並且解決發現的問題,「不是經由政治迫害、不是經由指責 (解決問題) ,而是檢討矯正錯誤,以便我們能夠向前邁進並且預防未來的恐怖分子攻擊」。 白宮與許多共和黨籍國會議員一直反對設立一個獨立委員會調查九一一恐怖攻擊,擔心此舉可能導致敏感情報外洩,因而希望由參眾兩院情報委員會繼續聯合進行有關調查。 眾院情報委員會主席高斯 (佛羅里達州,共和黨) 就說:「我們不希望目前正在進行的九一一調查工作受到干預。」 布希政府今天也發表聲明指出,魯莫提出的建議是多此一舉,也會進一步轉移相關人員對他們打擊恐怖主義戰爭職責的注意。 眾院是在舉行秘密會議批准大幅增加情報預算時通過魯莫提出的修正案。美國的情報預算金額屬於機密,但是高斯表示此一預算增加是八年多來美國政府對情報界最重大的投資,加州民主黨籍眾議員裴洛西指出,這是二十年來情報預算增加百分比最大的一次。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29 22:1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7/2002072908007.html 時代雜誌:美國可不靠沙烏地扳倒沙丹.胡笙 (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二十八日專電) 最新一期的時代雜誌表示,經過九一一大教訓後,美國應該思考是不是還需要沙烏地阿拉伯,「從經濟和戰略觀點看,美國可以沒有」這個盟邦。 時代雜誌分析說,美國進口的原油,沙烏地所提供的只佔百分之十五,這部份的來源完全中斷,「頂多只造成短暫的痛苦」。 更要緊的是,美國必須看清一點:九一一劫機殺死三千多美國人的恐怖份子,有十五名是在沙烏地長大的。今年五月,十一名蓋達組織成員涉嫌企圖擊落美國在沙烏地基地的噴射機,被沙烏地逮捕,「這是官方首次承認這個組織在沙烏地阿拉伯很活躍」。 時代報導,「這個國家公開痛恨美國,已到了沸揚的地步。」 沙烏地人一再表示不願參加美國新一回合推翻伊拉克獨裁者沙丹.胡笙的作戰,美國已經開始「繞過他們另作計畫了」。 沙烏地人相信美國沒有他們幫忙的話,不會貿然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可是「美國的軍事韜略人員不再認為,美國需要沙烏地才能扳倒沙丹.胡笙」。 從經濟面看,沙烏地的失業率高達三分之一,二十年來,由於油價不斷下跌,平均國民所得從兩萬八千六百美元降到如今只有六千八百美元。 報導指出,該國二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佔總人口百分之六十,年輕人口的爆炸,對社會造成莫大的壓力,人民的挫折感不斷上升。 時代結論說:「想到美國不再需要在沙烏地境內維持那六千兵力,沙烏地的王室一定驚恐不堪。」 |
老頭 於 2002/07/30 01:06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多維詳訊﹕美軍襲伊新戰略欲直取巴格達 【多維新聞社29日電】多維社記者寧方報導/29日出版的紐約時報在頭版載文披露﹐為了快速摧毀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美國軍方正考慮一種全新的戰略﹐擬直接攻擊巴格達等一兩個伊方指揮和武器中樞。 布什政府高級官員稱﹐這個“由裡及外”的戰略明顯有別於美軍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由外圍步步緊逼的方式﹐目的是殺死或孤立薩達姆﹐令伊軍內部通訊聯絡中斷﹐無力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對美國及其盟國進行還擊。 五角大樓軍官說﹐直取巴格達的計劃將充份發揮美軍遠距離攻擊的優勢﹐利用美軍快速調防圍攻主要目標的能力﹐避免大量使用地面部隊。 美軍估計﹐由於伊拉克的指揮控制系統高度集中、高度集權﹐癱瘓該系統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一旦指揮系統被切斷﹐伊軍的中層官員將陷於忙亂。 不願透露身份的官員還向紐約時報表示﹐儘管軍方尚未向布什總統及其國家安全助手提交正式的計劃﹐直取巴格達的計劃可能還得尋求海灣盟國的支持和幫助。這些國家目前對美軍的大規模部署深表緊張。 紐約時報稍早時曾報導說﹐美國軍方考慮動用25萬兵力﹐分別經土耳其、卡塔爾等海灣小國及約旦﹐從北部、南部和西部同時襲擊伊拉克。其中﹐說服約旦參戰的難度較大。該報導引起五角大樓的恐慌﹐被作為嚴重的泄密事件展開調查。 另外﹐一名曾參與海灣戰爭的美國退役將軍日前在接受國家公共廣播電臺(NPR)採訪時表示﹐他相信﹐美軍打贏對伊拉克的戰爭毫無問題。一旦動武﹐美軍使用的武器九成將是精確制導武器﹐不會有大的傷亡。 他透露﹐決策者仍在權衡是打一場“解放伊拉克的戰爭”(war of liberation)還是一場“佔領伊拉克的戰爭”(war of occupation)。前者將派遣美國特種部隊﹐配合伊拉克反對派作戰﹐類似阿富汗反恐戰﹔後者將大規模使用地面部隊﹐對伊拉克發動全面進攻。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30 23:20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7/20020730101021.html 倫斯斐駁斥美國指揮官反對攻打伊拉克報導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二十九日專電) 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今天駁斥華盛頓郵報日前的一則新聞報導所說,許多美國指揮官主張繼續執行圍堵伊拉克的政策,而不贊成發動一項旨在推翻伊拉克領袖沙丹胡笙政權的攻擊。他已下令調查五角大廈內是否有人洩露機密消息。 其他美國媒體最近也報導說,五角大廈正在研擬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的各種計畫,其中包括動員二十萬以上的軍隊攻打伊拉克。 倫斯斐今天在訪問位於維吉尼亞州沙福克的美國聯合武力指揮部時再度指出,伊拉克的化學與生物武器計畫及其對核子武器的莫大胃口繼續構成一項威脅。 但是他駁斥暗示單靠美國的空中武力即足以摧毀伊拉克的化學、生物與核子武器場地的說法。他表示,許多伊拉克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設施都深藏地下,將難以單靠空中武力予以消除。 這位國防部長又說,伊拉克已由向前蘇聯和俄羅斯投誠的美國間諜提供的隱藏策略情報獲益不少。 倫斯斐並未詳加說明,但他指出,除了深藏地下的設施,部分伊拉克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是安置在機動的拖車中,這種目標將難以由空中攻擊。 他告訴記者說:「一個生物實驗室可以安置在機動的拖車裡製造許多有害的物品,它可以任意移動,外表也與大多數其他拖車無異」。因此暗示可以輕易由空中攻擊它們的說法是對情況的一種誤解。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30 23:21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7/20020730105030.html 美國議員提案要求國會表決是否對伊拉克動武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二十九日專電) 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拜登業已排定,自三十一日起,就美國的伊拉克政策舉行一系列聽證會。在此同時,一批眾議員已提出一項決議案,要求國會辯論有關使用武力對付伊拉克沙丹胡笙政權的一項決議案,並且進行表決。 俄勒岡州民主黨籍眾議員迪法索二十六日領銜向眾議院提出的第一○九號眾院共同決議案指出,在美國部署軍隊對伊拉克採取行動之前,國會應當「考慮並且表決授權美國軍隊使用武力對付伊拉克的一項決議案」。 獲得另外十五位兩黨眾議員連署的此一共同決議案,已送交眾院國際關係委員會審議。 迪法索表示,就像已向參議院提出的第四十一號參院共同決議案一樣,第一○九號眾院共同決議案「對於國會是否應當賦予此一授權不採取任何立場」。 這項決議案指出,根據美國憲法第一條第八款的規定,國會獨有宣戰的職權。憲法第二條第二款只是授權總統在國會沒有時間討論並且決定宣戰或授權使用武力時,以三軍最高統帥的身分在緊急情況下採取軍事行動。 此一決議案強調,在目前還有足夠時間討論與決定的情況下,如果國會不採取任何行動,將會進一步 (如果不是實際上完全) 侵蝕憲法第一條第八款賦予國會的職權。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30 23:22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7/200207301520163.html 巴林媒體:賓拉登長子接掌蓋達組織領導權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三十日專電) 據巴林官方「海灣每日新聞報」今天報導,在去年美國對藏匿阿富汗的蓋達組織展開攻擊之後,賓拉登的長子沙德已接掌蓋達組織領導權,間接証實了賓拉登可能在美軍攻擊中已經死亡或重傷的傳聞。 這項發自利雅德報導引述「消息靈通人士」的話說,除蓋達組織內部外,外界對沙德 (Saad bin Laden) 一無所知。稍早,西方媒體均認為賓拉登現年二十歲的次子莫哈邁德 (Moh-ammad) 可望接替乃父在蓋達組織的領導地位。 這項簡短報導未提及沙德與莫哈邁德的目前行蹤。 美國在去年遭遇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後,指控沙烏地阿拉伯裔異議分子賓拉登領導的蓋達組織涉嫌主謀,並對窩藏賓拉登及蓋達組織的阿富汗前塔利班政權進行懲罰性戰爭,不但推翻塔利班政權也摧毀蓋達組織大部分據點,賓拉登也失去下落,至今生死不明。 沙國「阿拉伯新聞報」政治專欄作家塔赫芮本月初曾撰文表示,沙裔恐怖分子賓拉登早在半年前即已埋骨阿富汗東南山區,美國與巴基斯坦政府也已經肯定,但至今仍有人抱持懷疑態度。 據塔赫芮表示,賓拉登的死訊在半年前由阿富汗及巴基斯坦兩地同時傳出,死亡時間是在去年十二月五日,當天並下葬在阿富汗東南山區某處,幾天之後,巴基斯坦總統穆夏拉夫也間接證實了這項說法。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31 23:04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7/20020731104040.html 中央社國際時事分析:安卡拉傳美將攻伊拉克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特稿) 美國駐安卡拉大使皮爾森昨天 (三十日) 上下午兩度突然造訪土耳其外交部的同時,總理艾西費特與總參謀長克維芮柯魯,會同外交及國防部會首長也多次秘密會商,隨後又聯袂向總統塞翟簡報會商結果,各方行事詭譎,引起外交界揣測美國可能即將揮兵進入伊拉克。 昨天上午十一時,首先是美國大使皮爾森拜訪土耳其外交部;十一時三十分,總理艾西費特與軍方最高首長總參謀長克維芮柯魯在總理府秘密會談約一小時;十二時,第三副總理兼外長莒芮爾率外交部主管中東事務官員,也參與會談。會後總理府未發表任何聲明。 十二時四十三分,莒芮爾返回外交部召集重要官員舉行秘密會議;十五時三十分,總理艾西費特與總參謀長克維芮柯魯再度秘密會商,第三副總理兼外長莒芮爾也參加會商;十六時,艾西費特與克維芮柯魯聯袂前往總統府向總統塞翟簡報會商結果。 十六時四十五分,艾西費特召見國防部長恰克馬克歐魯會談;十七時,美國大使皮爾森又造訪外交部。 據總理府官員傍晚發布新聞聲明表示,艾西費特等人會談主要是就今天 (三十一日) 召開的最高軍事委員會會議,討論軍方高層的例行人事任命,包括總參謀長克維芮柯魯即將在下月底退休,至於其他會談則包括美國可能攻打伊拉克等關係地區情勢變化的問題。 美國大使館皮爾森則在接受媒體記者訪問時表示,上下午兩次造訪外交部旨在討論美國與土耳其之間的自由工業區定位問題、美國軍援土耳其參與阿富汗安全部隊兩億二千八百萬美元以及美國出售早期空中預警飛機給土耳其的問題,「與美國即將攻打伊拉克毫無關連」。 但據駐安卡拉中東外交觀察家杰維蒂告訴中央社說,在世界各國均關切美國何時開打之際,美國駐外重要官員的行蹤更受人注目,身為大使重責的皮爾森不可能無端掀起這等軒然大波,而且皮爾森所說的工業區、軍援以及空中預警機等問題,都是陳年老事,為何卻在此緊要關頭重提。 熟悉中東問題的杰維蒂指出,這些問題是否確為皮爾森兩次專程造訪外交部會談的主題且不提,但如果確為皮爾森提出,則背後意義也值得深思,美國是否藉此重申協助土耳其的優渥條件,作為利誘,以取得正處於經濟困境的土耳其不得不支持美國軍事攻擊伊拉克的行動。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唯一回教國家的土耳其,地理戰略地位重要,邊界毗鄰伊拉克、伊朗及敘利亞,與美國關係也最為密切,境內東南地區的印吉利克空軍基地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最大軍事基地之一,平日駐守約四十架美軍戰機,專責巡邏伊拉克北部庫德地區任務。 去年初,土耳其發生金融危機並面臨經濟崩潰之際,是美國促使國際貨幣基金會貸款土耳其一百六十億美元協助紓困。隨後美國發生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對阿富汗前塔利班政權發動懲罰性軍事行動,土耳其也率先承諾,除不直接參與軍事戰鬥行動外,願提供一切後勤及情報支援。 杰維蒂又說,皮爾森造訪外交部之後,土耳其政府與軍方高層也突然往訪會商,極不尋常,有若干疑點值得注意,首先總理府聲稱會談在討論軍方例行人事變遷,包括總參謀長克維芮柯魯下月底退役,但為何又傳召不相關的外交部長與中東事務官員參與會談,又為何半天內兩次會商並聯袂向總統簡報。 杰維蒂指出,眼前有兩種趨勢可以証明美國是否可能立即開打,一是土耳其軍方今天 (三十一日) 將就整體人事任命舉行最高軍事委員會議,如果決議即將退役的總參謀長克維芮柯魯繼續留任一年,則意義將非比尋常,代表著美國在攻打伊拉克之際,仍希望與一位美國軍方熟悉的土耳其軍事首長打交道以取得合作順利。 就在杰維蒂向中央社做出上述揣測同時,土耳其民營土克新聞社昨天晚間報導引述軍方消息人士的話說,最高軍事委員會成員昨天已初步達成協議,以事關國家安全需要為由,總參謀長克維芮柯魯將繼續留任至明年八月。 杰維蒂又說,土耳其國會預訂近日就是否提前於十一月三日舉行大選一案進行表決,如果表決通過,則表示美國不可能在土耳其即將大選之際揮兵進入伊拉克,以避免對土耳其產生不利困擾,但如果國會以某種理由延後表決或反對提前大選,則另當別論,極可能代表著土耳其政府決定配合美國即將攻打伊拉克的行動。 不過,國會表決大選日期的問題也不單純。土耳其朝野政黨對是否於十一月三日提前大選,因事關各黨及個人利益,持反對及贊成者比例各半,聯合政府三執政黨之一的「祖國黨」主張先審議加盟歐洲改革法案,大選延後舉行。此外,若干執政黨國會議員不甘五年任期不到三年即告下台,也醞釀反對提前大選,總理艾西費特即為其中之一。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7/31 23:0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7/200207311720223.html 中央社國際時事分析:英攻擊伊拉克問題複雜 (中央社記者韓乃國倫敦特稿) 英國首相布萊爾最近多次在公開場合明確表示,他支持美國準備攻打伊拉克的計畫,但採取行動的時機尚未定案,他的談話似乎在替爭取英國朝野支持對伊拉克用兵而鋪路,但是英國國會及民間的反對聲浪也因此而浮現。 布萊爾表示,西方國家應該從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中學到教訓,如果不及時採取行動,伊拉克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可能於日後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此一威脅是個必須解決的問題。他說,美英兩國握有伊拉克發展這類武器的證據,未來他會在適當時機予以公佈。 英國國會下院議員,包括執政的工黨中堅份子在內,要求布萊爾立即公佈他所稱的證據,但是布萊爾認為,若在此時公佈,國際間可能會產生錯誤的印象,以為軍事行動已迫在眉睫。 同時,伊拉克總統沙丹•胡笙也不尋常地發表聲明,要求布萊爾拿出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真憑實據,否則就應閉口不要再發表攻擊伊拉克的言論。他並歡迎英國派人到伊拉克作實地調查。 下院議員要求布萊爾承諾,未來應由國會投票決定是否派遣英國軍隊攻打伊拉克。也有國會議員認為,必須由聯合國通過對伊拉克動武的決議,才有攻打伊拉克的法律基礎。 布萊爾的內閣部長則聲稱,國會議員不得阻止英國參與美國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因為英國歷史上沒有任何一位首相同意讓國會將他的雙手綁住。至於是否需要聯合國的授權,他們認為,現有規定伊拉克應讓國際武器專家進入檢查的數個聯合國決議案,已足夠成為對伊拉克用兵的法律基礎。 在民間的態度方面,根據星期天泰晤士報最新的一項民意測驗,反對出兵攻打伊拉克的英國民眾佔百分之五十一,比三月間另一民意測驗所顯示的百分之四十三顯著增加。贊成攻打伊拉克的人從三月的百分之四十五降至目前的百分之四十。新的調查並發現,有百分之四十九的英國民眾認為,布萊爾已成為美國總統布希的傀儡。 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它可能造成工黨分裂,替布萊爾的政治前途增添變數,甚至可能讓英國與歐盟友邦的關係疏離。美英的軍事行動也可能引發阿拉伯國家的反感,讓美國盟友沙烏地阿拉伯的皇室面臨政治不安。 另外,沙丹.胡笙在遭受攻擊後,可能會使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攻擊以色列與科威特,致使原本為了去除此類武器威脅的行動,變成促使這些武器被使用的因素。沙丹.胡笙倒台後,伊拉克政權由誰接掌,更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美英兩國是否準備長期駐軍,維持伊拉克政局的安定? 布萊爾和美國口徑一致,目前唯一的好處就是對伊拉克構成強大壓力。如果沙丹.胡笙肯讓步,允許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進入伊拉克執行查證任務,問題自然圓滿解決,否則,戰爭的可能性只會節節升高。 聯合國七月稍早與伊拉克舉行的談判已經失敗。伊拉克不願讓聯合國的武器檢查人員入境,沙丹.胡笙怕這些人員替美國蒐集情報,用來攻打伊拉克。沙丹.胡笙並將允許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入境一事和其他條件掛鉤,包括美國允諾不推翻他所領導的政府、取消聯合國對伊拉克的制裁,以及賠償美英戰機在伊拉克禁航區所造成的損失。從美國總統布希的作風來判斷,這些條件是不太可能被接受的。 美英與伊拉克對峙的問題要如何收場,就如同布萊爾所說的,仍是一個沒有定論的問題。美英兩國目前都在備戰,而沙丹.胡笙也在作應戰的最壞打算。但是有部分專家相信,當美英兩國真正開始部署軍隊,準備開戰時,沙丹.胡笙應會見風轉舵,軟化立場,讓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進入伊拉克,執行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檢查任務。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8/03 23:45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8/200208032250266.html 情報顯示伊拉克計畫對巴勒斯坦提供生化武器 (中央社記者韓乃國倫敦三日專電) 「泰晤士報」今天報導,英國政府高層官員之間正在流傳一份情報評估報告,顯示伊拉克總統沙丹•胡笙計畫對巴勒斯坦極端份子提供生物武器,用來攻擊美國與以色列境內的目標。 這份評估報告指出,過去四年美國的衛星空照圖提供了足夠的證據,顯示沙丹•胡笙自從一九九八年將聯合國武器檢查小組驅逐出境後,積極發展大規模毀滅性器。為了躲過美國衛星監視,他利用可移動的實驗室研究如何將一系列細菌製成生物武器,至目前為止,他已在這方面獲得很大的進展。 美國衛星雖然也密切監督胡笙的長程彈導飛彈與核子武器計畫,但是生物武器較易發展,難以監視,所構成的威脅並不亞於核子武器。報告中又說,多年來胡笙對巴勒斯坦極端份子提供資助,值此中東情勢動亂之時,他可能會認為,利用巴勒斯坦組織的恐怖份子對付美國與以色列,這應該是最佳的方法。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8/05 16:2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8/200208051310109.html 穆夏拉夫稱賓拉登可能並非九一一主謀 (中央社紐約四日法新電)巴基斯坦總統穆夏拉夫在接受美國雜誌訪問時指出,蓋達組織頭子歐薩瑪.賓拉登可能並非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的主謀。 穆夏拉夫說:「他可能只是事件的贊助人、金主和推動者,而那些實際執行恐怖攻擊的人則比他更現代。」穆夏拉夫還補充說:「他們熟悉美國,懂得飛行,我不認為賓拉登有這個智慧或規劃細節的能力,整個行動計劃的擬定另有其人。」 穆夏拉夫也針對西方不斷批評他是獨裁者和脫離民主正軌替自己的政權提出辯護。 他反問:「他們(西方世界)應該來看看我是用什麼方式在統治。有任何獨裁及專橫霸道嗎?」這家雜誌說,由於這位巴基斯坦總統在美國發動對阿富汗反恐戰爭時給予美國支持,因此獲得「布希拉夫」的綽號。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8/05 22:11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8/200208052010365.html 時代雜誌指攻擊蓋達因美新舊權力交接致延誤 (中央社記者曾志遠紐約五日專電) 最新一期時代雜誌表示,前美國總統柯林頓任內最後階段的一項攻擊「蓋達」組織行動,因為新舊政府交接及布希政府的政策審查程序而延誤了近八個月,直到九一一事件發生一週前的九月四日才被批准。 時代雜誌本期以「歷史」為名出版特別報導,說明計畫攻擊蓋達組織遭到延誤的過程。 文章說,攻擊蓋達的建議是在柯林頓任內最後階段的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提出的,內容包括粉碎蓋達的細胞組織,逮捕蓋達成員,阻斷它的經濟來源,援助其它國家共同打擊蓋達等。 不過負責國家安全的首長認為,柯林頓任期不到一個月,不適合在此刻發動這些行動,以免移交給布希總統的還包括一場戰爭,因此整個方案便交給布希的國家安全顧問萊斯。 而布希任內即對恐怖份子的威脅,制定了「政策審查程序」,審查這個計畫的布希政府官員將打擊蓋達組織的方案重新設計,目標不只是限制蓋達的行動,更進而要消滅它。結果這項新的總統指令草案,在九月四日被國家安全高層官員批准,而一週後便發生近三千人喪生的九一一事件。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8/06 12:2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8/20020806083017.html 美國要求伊拉克允許聯合國恢復武器檢查工作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五日專電) 美國政府與重要國會議員今天都拒絕接受伊拉克邀請美國國會議員前往調查它是否隱藏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建議,同時呼籲伊拉克遵守義務銷毀其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並且允許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重返伊拉克執行任務。 在此同時,國務院表示,布希政府九日將召集伊拉克反對派系的重要領袖在華府開會,由國務院和國防部高級官員主持。這是美國終止伊拉克反對派系之間內鬥並且形成聯合陣線對抗沙丹胡笙努力的一部分。 伊拉克國會議長日前致函美國參、眾議院領袖,邀請他們組團由武器專家陪同訪問伊拉克三週,以了解美國聲稱伊拉克隱藏查禁武器的說法是不實的。 參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拜登今天要求伊拉克停止「拖延戰術」,並且允許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重返伊拉克。 這位德拉瓦州民主黨籍參議員指出,如果伊拉克無所隱瞞,就應當遵守波斯灣戰爭聯合國決議案,允許被禁將近四年的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立即重返伊拉克,在毫無阻礙的情況下執行任務。 眾院民主黨黨鞭裴洛西指稱伊拉克的邀請「毫無誠意」。她說,國際社會應當堅持要求沙丹胡笙總統允許聯合國人員恢復武器檢查工作。 此外,國務院發言人黎克在例行簡報中告訴記者,伊拉克顯然有銷毀其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並且允許聯合國進行查證的義務,因此沒有進一步討論的必要。黎克說:「他們必須做什麼是非常清楚的,我們都已十分明白的指出,而那正是我們希望見到發生的。」他強調,伊拉克必須銷毀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並且允許檢查人員依照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決議案的規定進行查證。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8/06 12:30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8/20020806090020.html 美國堅持伊拉克必須廢除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五日專電) 針對伊拉克國會議長致函邀請美國國會議員前往視察可疑的武器場地一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麥考馬克今天表示,此事「沒有討論的必要」。他指出,目前需要的是伊拉克政權「信守解除武裝的承諾」。 伊拉克國會議長致函美國國會議員指出,歡迎美國國會代表團前往伊拉克,視察被指稱生產、或有意生產生物、化學或核子武器的工廠和設施。美國國會最近幾天一直在密切注意美國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的可能性。布希總統將伊拉克、伊朗與北韓稱為邪惡軸心之後,一再表示必須將對美國及其盟邦威脅的沙丹胡笙政權推翻。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8/06 12:32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8/20020806092026.html 企業醜聞可能促使美國十月奇襲伊拉克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六日專電) 土耳其著名戰略家戴米曼今天表示,美國企業集團醜聞不斷,投資人血本無歸,十一月美國期中大選又將在即,聲望不斷下降的布希總統勢必要為自己及共和黨謀求轉機,最佳之道就是十月攻打伊拉克。 尤其是,布希總統、副總統錢尼、布希的首席經濟顧問以及軍方高級首長,都與這些鬧醜聞的企業集團有關。 更嚴重的是,過去一年來,華爾街股市指數直直落,道瓊工業平均指數至今已下跌了百分之二十,多數投資人的存款、養老金及希望也隨著付之流水。在此同時,美國政府的預算盈餘也自一年前的六萬億美元變成現在的赤字。 經濟成長趨緩,四處瀰漫著蕭條氣氛,布希總統的聲望也無可避免的下降。戴米曼說,去年九一一事件之後,布希聲望一度高達百分之九十,但現在已滑落到只有百分六十九,最近一項民意調查也顯示,選民對布希處理經濟的評等,已由最初的百分之七十二下降到百分之五十二。 十一月五日美國將舉行期中大選,選出三十六位州長、三十位參議員及七十五位眾議員。戴米曼說,企業醜聞不斷,政府赤字高築,股市指數直直落,儘管民主黨候選人也不見好到那裡,但血本無歸的選民必然會把怒氣都發洩在布希總統及其領導的共和黨候選人身上。 布希總統的父親老布希一九九一年主導波斯灣戰爭勝利而獲得極高的聲望,但隨後因經濟不振造成選民不滿,因此在一九九二年總統大選中未能競選連任成功。戴米曼說,布希必然從父親的失敗學到許多,不可能使自己在反恐戰爭獲得中的聲望平白讓經濟困境消磨掉。 眼前唯一可利用的一著棋就是伊拉克。戴米爾說,為了繼續維持自己的領導聲望,為了提升共和黨候選人的勝算,布希可能早已看準提前攻打伊拉克是一著救命棋,而攻打時機當然是在期中大選之前,換言之,就是在十月間或更早。 戴米爾表示,提前打伊拉克,不但可轉移美國選民對企業醜聞及經濟困境的不滿,更可以重新喚起美國選民的愛國意識,在抵禦外敵的時候追隨他們的總統,也只有這樣,當布希再次向恐怖主義宣戰時,他的聲望才會維持不墜,共和黨的候選人也才會因此獲得更多選票。 至於在攻打伊拉克方面,如何減少美國大兵的傷亡,才不會引起選民反感而弄巧成拙。戴米爾認為布希會使用去年攻打阿富汗前塔利班政權的模式,主要以地毯式空中轟炸癱瘓塔利班民兵的戰力,再配合地面少數精銳部隊南北奇襲塔利班的重要據點。戴米爾最後指出,布希攻打伊拉克的兵力不必要求龐大,攻打時間也不必要求多久,只要能夠使自己的聲望維持不墜,讓共和黨候選人贏得期中大選即可。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8/06 12:36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208/20020806092002.html 布希聲稱對付伊拉克不急於一時 (法新社賓州匹茲堡電)當美國的盟友紛紛與華盛頓激烈的反伊拉克論調拉遠距離之際,美國總統布希宣稱,他將會按部就班的敲定美國的政策,修理「全世界最壞的領導人」。 布希在訪問東部賓州匹茲堡時說:「我會一步一步慢慢來,確定我們的政策正確無虞。」他堅稱華盛頓有許多手段可以運用,包括「外交手段、情報手段、軍事手段」。 他說:「我是一個有耐心的人。但是,我們不會而且不應該容許全世界最壞的領導人以全世界最惡毒的武器勒索美國和我們的盟友。」 布希一向不隱瞞希望伊拉克政權更替,他指控伊拉克正在研發核子、生物與化學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白宮今天斷然拒絕伊拉克所提,由美國國會派出一個實情調查小組,調查伊拉克是否有任何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情事的建議。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8/07 10:1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美國華盛頓郵報: 五角大廈官員視沙烏地阿拉伯為敵人 http://story.news.yahoo.com/news?tmpl=story&u;=/nm/20020806/ts_nm/saudi_usa_dc_2 Pentagon Board Told Saudi Arabia Is Enemy - Post Tue Aug 6, 6:33 AM ET WASHINGTON (Reuters) - A briefing last month for a top Pentagon advisory panel depicted Saudi Arabia as an enemy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a backer of terrorism, The Washington Post reported in Tuesday editions. The Saudis are active at every level of the terror chain, from planners to financiers, from cadre to foot-soldier, from ideologist to cheerleader, stated the briefing prepared by Laurent Murawiec, a Rand Corporation analyst, according to the Post. The briefing was presented on July 10 to the Defense Policy Board, a group of prominent intellectuals and former senior officials that advises the Pentagon on defense policy, the report said, adding that it appeared to be linked to the growing debate over how to drive Iraqi President Saddam Hussein from power in Iraq. Saudi Arabia supports our enemies and attacks our allies, Murawiec was quoted as saying in the briefing. He also urged the United States to demand that Riyadh stop funding fundamentalist Islamic outlets around the world, stop all anti-U.S. and anti-Israeli statements in the country, the newspaper reported. The briefing urged U.S. officials to target Saudi oil fields and overseas financial assets if the Saudis refused to comply, according to the Post. A Pentagon spokesman was not immediately available for comment on the report. The newspaper quoted Pentagon spokeswoman Victoria Clarke as saying neither the briefing nor the advisory board represented the views of the U.S. government. Neither the presentations nor the Defense Policy Board members comments reflect the official views of the department, Clarke said in a written statement. Saudi Arabia is a long-standing friend and ally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Saudis cooperate fully in the global war on terrorism and have the departments and the administrations deep appreciation. The Saudi ambassador to the United States, Prince Bandar bin Sultan, told the newspaper he did not take the briefing seriously. I think that it is a misguided effort that is shallow and not honest about the facts, he said. Repeating lies will never make them facts. According to the newspaper, members of the Defense Policy Board include former vice president Dan Quayle; former Secretary of State Henry Kissinger; former defense secretaries James Schlesinger and Harold Brown; former House speakers Newt Gingrich and Thomas Foley; and several retired senior military officers. ★網友雪風Yukikaze提供訊息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8/07 21:37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8/200208072040406.html 學者警告新邪惡軸心國家可能威脅美國 (中央社記者郭無患華盛頓七日專電) 哈德遜學院資深研究員、前國家安全會議成員孟吉斯,今天在華盛頓時報發表評論,籲請留心新邪惡軸心國家的威脅,它們包括古巴卡斯楚政權、委內瑞拉Chavez政權以及巴西可能當選的激進派總統;這些人都與伊拉克、伊朗和中國有連繫。 中國一直熱切支持巴西軍事建設,並已經出售巴西濃縮鈾、投資巴西航空太空工業,並聯合發展影像偵查衛星。 根據孟吉斯的分析,巴西有著與美國差不多大的面積,人口一億八千多萬人,與十個國家接壤,如果新選出的總統真的是席瓦,他很可能重新展開核武和彈道飛彈計畫,與支持恐怖主義的古巴、伊拉克、伊朗等國家密切交往,加上支持伊拉克的委內瑞拉Chavez政權,將在南美洲形成勢力;屆時全球總計將有六個國家三億人口,由反美激進政權所統治。但他在文章中指出,未來可能有數千名恐怖份子,從南美洲潛入攻擊美國,但華盛頓好像沒有太注意這件事。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8/09 09:22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8/20020809071010.html 白宮說沙丹胡笙狂言未改變布希對伊拉克看法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八日專電) 伊拉克總統沙丹胡笙今天揚言,攻擊伊拉克的任何軍隊將會死於慘敗之中。白宮發言人麥克雷蘭指出,沙丹胡笙的此一談話絲毫未改變布希總統對伊拉克的看法。 美國一直要求伊拉克允許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重返伊拉克,並且在毫無阻礙的情況下執行中斷業已四年的任務。布希總統不但指控伊拉克、伊朗與北韓是邪惡軸心,也認定必須推翻積極尋求生物、化學與核子武器的沙丹胡笙政權。 美國媒體最近一直報導,布希政府正在研究如何達成推翻沙丹胡笙政權的目標。這位伊拉克獨裁者今天則在一項演說中對威脅攻擊伊拉克的外國軍隊發出警告。在此同時,幾個伊拉克反對黨派的領袖已應邀到華府,將於明天與美國國務院及國防部官員會商推翻沙丹胡笙的大計。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8/11 22:14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8/200208111620117.html 美國擔心伊拉克與以色列先爆發戰爭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十一日專電) 據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今天報導,美國擔心伊拉克總統沙丹.胡笙在權位不保之際,可能「狗急跳牆」先對以色列進行飛彈突襲,以色列也極可能立即反擊,造成在美國展開軍事行動之前,雙方先啟戰端。 以色列軍方說,現在情勢與一九九一年波斯灣戰爭不同,當時美國有許多阿拉伯盟邦,希望維繫統一戰線,因此要求以色列不對伊拉克的攻擊作任何回應,但如今,至少在目前,美國並沒有任何盟邦,也計劃獨立作戰,以色列也少了羈絆。 為防範伊拉克可能如波灣戰爭期間一樣,對以色列進行「飛毛腿」飛彈襲擊,以色列最近已開始部署第二組自力研發出來的中程「箭型」防空飛彈,以半空攔截飛彈。不過,報導也引述以色列軍方的話說,伊拉克總統沙丹.胡笙知道以色列這次必然會反擊,也知道以色列擁有什麼樣的武器,就當瞭解自己如果先啟戰端,將會遭到什麼樣的損失。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8/11 22:16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8/200208112120205.html 美國高層與伊拉克反對派會商推翻沙丹胡笙 (中央社記者郭無患華盛頓十一日專電) 美國布希政府最高層官員已經與伊拉克反對派人士展開會談;副總統錢尼和國防部長倫斯斐告訴他們,美國決心要將沙丹胡笙趕走,支持伊拉克建立民主、反極權的多族群政府。 華盛頓郵報今天報導說,錢尼關切伊拉克目前的士氣,並詢問伊拉克反對派人士,如果美軍襲擊伊拉克,伊拉克部隊和一般百姓的反應為何;倫斯斐在短暫與伊拉克反對派人士會談中,表達美國自從波灣戰爭以來,就希望伊拉克這個敵人能移轉為自由和平的國家。 美國總統布希將伊拉克形容為邪惡軸心國家之一,一直希望能將沙丹胡笙趕下台,但並未說明方式和時機,並表示沒有襲擊伊拉克的時間表;錢尼、倫斯斐與伊拉克反對派人士會談,是鼓舞這些反對派人士團結一致的重要過程。 布希昨天在德州的談話中指出,除非有所改變,否則美國仍將視伊拉克為敵人,他也嚴重關切沙丹胡笙、他所控制的政權和亟欲獲得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野心;胡笙日前宣稱,打算入侵伊拉克的敵人要準備棺材埋葬自己。 布希強調,美國必須給子孫一個免於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落入憎恨自由的人手中的無憂生活空間,沙丹胡笙是個曾毒害自己同胞的專制者,他有著專制統治的紀錄。 美國行政部門上週邀請伊拉克反對派人士訪問華盛頓,以展現他們團結一致對抗胡笙,這些反對派人士包括伊拉克國家議會、兩個庫德族團體以及一個位於德黑蘭的回教組織。 在昨天的會談中,這些伊拉克反對派人士宣稱他們將共同努力,支持美國終結胡笙專制政權的政策。不過,伊拉克反對派相互競爭掣肘的特性恐怕難以克服,美國政府對此疑慮仍深,到底應支持哪一個反對團體也很難決定。甚至,伊拉克反對派領袖自己也表示,美國過去也這麼做過,但到頭來還是不成,一位美國官員告訴郵報,這次情況不一樣,白宮決定要趕走胡笙,反對派團結一致至關重要,而且情況確實獲得進展。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8/13 10:24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8/20020813072012.html 白宮強調伊拉克必須接受聯合國武器檢查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十二日專電) 針對伊拉克新聞部長表示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早已完成工作,因此沒有必要重返伊拉克的說法,白宮今天強調,伊拉克有接受武器檢查的義務,他們也必須履行這些義務。 根據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通過的決議案,在聯合國檢查人員證明伊拉克業已摧毀其化學、生物與核子武器能力之前,伊拉克在一九九○年入侵科威特後受到的制裁仍將繼續實施。 但是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在一九九八年離開後,迄未獲准重返伊拉克執行任務。 麥克雷蘭告訴布希總統休假期間在德州採訪的記者說,伊拉克知道它必須做的事,因此沒有必要與巴格達進行討論。布希總統一再指控伊拉克尋求發展並取得生物、化學與核子武器,因而認定必須推翻沙丹胡笙政權。他也誓言探究達成此一目標的所有方案。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8/18 23:47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8/20020816083019.html 土耳其與美國合作搶時間追捕蓋達組織成員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十六日專電) 據土耳其英文「每日新聞報」今天報導,美國政府擔心在軍事攻擊伊拉克總統沙丹胡笙的同時,潛伏在土耳其及歐美等地的蓋達恐怖分子可能乘機作亂,最近已聯合土耳其情治單位加緊追捕蓋達組織成員。 由「每日新聞報」總編輯契維克執筆的這項報導說,美國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以及土耳其國家情報局人員「正與時間競爭」,希望在美國白宮下令對伊拉克展開軍事攻擊之前,肅清土耳其境內的蓋達恐怖分子。 契維克在報導中未提及美國何時對伊拉克展開軍事行動,但指出美國情報顯示蓋達恐怖分子計劃攻擊土耳其境內的美國機構與人員。 土耳其警方十三日接獲美國聯邦調查局密報後,曾在首都安卡拉機場逮捕一名疑是蓋達組織成員的嫌犯,但警方未能發現這名二十三歲的嫌犯與蓋達組織有直接關係,僅能證實該人與車臣組織有關。 但契維克引述美方人士的話說,蓋達恐怖分子在車臣也相當活躍,並且與一個非法的回教基本教義派組織「回教教長同盟」有直接聯繫,上述被捕嫌犯即為「回教教長同盟」的成員,並且擔任蓋達組織的信使。 歐洲媒體稍早報導說,今年七月四日美國獨立日之前,土耳其警方一口氣逮捕了約五十名疑與蓋達組織有關的激進分子。報導說,這些激進分子都是「回教教長同盟」的成員,並且在伊朗受過恐怖訓練。但土耳其警方否認這些報導。 土耳其警方第一次逮捕蓋達組織嫌犯,是在今年二月間,警方在東部與伊朗交界地區逮捕三名據稱是蓋達組織的成員,包括兩名巴勒斯坦人及一名約旦人。警方表示,三人已坦承是「回教教長同盟」成員,並且曾在阿富汗蓋達基地受訓。警方事後又宣布,土耳其情報顯示有六名蓋達恐怖分子已滲透並躲藏在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堡,伺機攻擊美國機構與人員。據說警方目前已掌握六人的身分,並且散發照片展開捉拿行動,同時也嚴加查緝非法偷渡客。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8/19 09:46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8/20020818150083.html 美報稱白宮暫停極力鼓吹攻擊伊拉克行動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十八日專電) 華盛頓郵報今天指出,在有關美國採取軍事行動推翻伊拉克沙丹胡笙政權利弊的辯論加強之際,布希政府正刻意避免在戰爭迫在眉睫之前極力鼓吹此一行動。 布希總統與他的助理幾乎每天提到沙丹胡笙是個必須除去的禍害,也少有觀察家懷疑布希出動美國軍隊罷黜他的決心。 但是政府官員說,由於他們並未正式決定對這位伊拉克獨裁者採取軍事行動,詳細說明美國發動軍事攻擊的正當理由將為時過早,在政治上也是危險的,特別是在還沒有一項作戰計畫支持此一說法的時候。 與布希政府重要成員關係密切的前雷根政府官員柏爾說:「時機是最重要的。你若太早發動 (一項公開宣傳) 而不跟著採取任何行動,那會引起質疑,並且助長對政府毫無助益的一項辯論...如果你現在參與辯論,但是幾個月都沒有行動,你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郵報表示,布希政府對積極為美國採取軍事行動辯護猶豫不決,已使反對攻擊伊拉克者在公開辯論中處於上風。外交政策策士、甚至贊成攻擊伊拉克者都說,布希政府不願為美國攻擊伊拉克提出強有力的辯詞,正在削弱對這種攻擊的支持。 例如,內布拉斯加州共和黨籍參議員哈格爾、眾議院共和黨領袖阿邁和老布希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史考克羅等具有影響力的美國保守派人士,都已開始質疑攻擊伊拉克的想法。 退役將領克拉克也在最新一期華盛頓月刊撰文說,在沒有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參與的情況下,進行包括推翻沙丹胡笙的反恐怖主義戰爭是一項「根本的錯誤判斷」。 郵報表示,美國民意雖然仍強烈支持對沙丹胡笙採取行動,現在也出現一些裂痕。根據該報與美國廣播公司上週聯合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百分之六十九的美國人支持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推翻沙丹胡笙,這已低於去年十一月的百分之七十八。 但若盟邦反對攻擊伊拉克,只有百分之五十四表示他們仍會贊成此一攻擊行動。如果此一行動涉及地面部隊並且導致美軍的重大傷亡,百分之五十一的多數美國人會反對這項行動。郵報又說,百分之七十九表示伊拉克是美國的一個威脅,但是只有百分之四十五認為布希總統已有明確的伊拉克政策,這也顯示布希政府尚未堅定表明它的立場。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8/19 16:36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8/2002081908106.html 報導稱五角大廈計畫消除蓋達組織中堅幹部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十八日專電) 最新一期「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週刊指出,在九一一恐怖攻擊將近一年之後,五角大廈已根據有關蓋達恐怖分子組織結構的新情報,評估鎖定最可能策劃未來對美國攻擊行動的六、七名主要嫌犯,並且研擬消除他們的計畫。 一位五角大廈官員說:「在你研究世界各地的主要恐怖攻擊行動時,總會歸納到這幾個人身上。」這些主要幹部是反恐戰爭展開以來,飽受嚴重打擊的蓋達組織餘孽的最大威脅。 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邁爾斯告訴美新週刊,他們不僅可能晉身蓋達組織的領導地位,「他們參與作業的情況顯示,這些人也是重大行動的關鍵人物」。 報導中說,五角大廈鎖定的蓋達組織中堅幹部包括,咸信主要策劃一九九八年炸彈攻擊美國駐東非兩個大使館的埃及人馬士禮、五角大廈官員聲稱協助策劃二000年攻擊美國軍艦「柯爾號」的埃及人阿德爾、涉嫌參與策劃攻擊「柯爾號」的葉門裔沙烏地阿拉伯人哈拉德,以及據信與恐怖組織真主黨有關並且協助策劃以色列境內自殺炸彈攻擊的約旦人札加威。 美國官員坦承,可據以對蓋達領導階層採取行動的情報仍然極少。儘管如此,反恐戰爭業已蒐集到有關這個恐怖組織如何在世界各地運作的許多資訊,因而更加了解蓋達組織第二層級人物扮演的角色。 許多恐怖主義專家表示,以蓋達中堅幹部為目標的策略早該擬訂。他們聲稱,消除蓋達組織的未來領導階層,也許會比逮捕賓拉登本人更能避免未來的恐怖攻擊。 著名智庫蘭德公司恐怖主義專家霍夫曼說:「他們也許缺乏領袖魅力和組織技巧,但是這些人證明他們具有領導能力的方式是變得更加不擇手段。我們應當集中努力對付這些中堅幹部。」美新週刊指出,追緝這些「作戰指揮官」,美國官員也希望切斷提供恐怖行動經費和後勤支援的蓋達組織領導階層,與執行攻擊的恐怖分子之間的連繫。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8/19 16:3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8/200208191350104.html 美報:美國在中東貯存武器對付沙丹胡笙 (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十九日專電) 紐約時報今天引述國防部與軍事官員說,美國已經著手在中東貯存武器彈藥,一俟布希總統下令,可以用來攻擊伊拉克總統沙丹.胡笙。 時報說,美國空軍在波斯灣地區和美國境內軍火庫儲存武器、彈藥、和飛機引擎等零件,空軍和海軍的彈藥庫內容包括在阿富汗發威過的精準導彈,預計秋天之前即可裝滿。 不過,資深國防部官員說,這些後勤行動不代表「偷偷部署」,不該被解釋為攻擊伊拉克的行動即將開始,甚或必然會發動攻擊。 報導又引述資深官員說,這一系列新到的軍火可能被用來支持中央指揮部法藍克斯將軍(Gen. TommyFranks )最近向布希總統報告的戰爭行動。 時報引述官員說,美國展現決心與先遣部署,意在讓波彎地區的盟邦以及伊拉克的反對派安心,同時也確切對伊拉克軍官和部隊表明美國會戰勝。美國作戰計畫人員希望伊拉克軍官計算過替一個垂死政權作戰的代價,將是怎麼樣的懲罰之後,不會扣板機。 報導引述一九九一年波灣戰爭後勤主管、退休三星上將帕哥尼斯(Gus Pagonis)說,千里迢迢運二十五萬部隊所需的食物、營帳、醫療等設備,絕非易事,但也不是無法克服的困難。 時報指出,駐紮在科威特的美軍人數約九千人,包括執行伊拉克南部禁飛地區的飛機機組及維修人員。報導說,波灣戰爭時期,為了支持五十萬美軍,軍方消耗掉十五億加侖汽油,每天用水量即達九百萬加侖,美國軍方總共運了十一萬兩千輛坦克、卡車和其他車輛前往中東,美軍用掉九萬五千頓的炸彈、飛彈和其他彈藥。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8/20 09:52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8/2002082003304.html 美國防部下令摧毀伊拉克防空系統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十九日專電) 以戰略及國防資訊為主的網站「中東新聞線」今天報導,中共協助伊拉克設計的飛彈光纖防空指揮系統,威脅到巡航伊拉克南北「禁航區」的西方戰機,美國國防部已下令軍方偵察到這種設施後立即予以摧毀。 報導又引述美國官員的話說,伊拉克將先進防空系統集中部署在靠近科威特的邊界地區,顯然認為任何可能推翻總統沙丹.胡笙的軍事攻擊,將來自波斯灣地區。 日前 (十七日) ,據美國中央軍事指揮部發表聲明,自波斯灣地區起飛的英美聯軍戰機巡邏伊拉克南部「禁航區」時,遭遇伊拉克地面兩座敵對的機動防空雷達系統威脅,基於自衛原則,投下精密導引炸彈還擊,聯軍戰機全部安全還航。 這是最近一週來,英美聯軍戰機對伊拉克的第二次反擊行動,也是今年以來,聯軍戰機對來自伊拉克南部地面飛彈、防空砲火以及雷達電波挑釁的第八十七次還擊。自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以來,除伊拉克北緯三十三度以南為英美聯軍劃為「禁航區」之外,伊拉克北緯三十六度以北地區,也為聯軍劃為「禁航區」,由駐守土耳其東南部基地的聯軍戰機負責巡航,禁止伊拉克軍隊越區攻擊北部庫德族及南部什葉派的反沙丹.胡笙勢力。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8/21 00:1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8/200208202150394.html 英美聯軍戰機攻擊伊拉克南部軍事指揮設施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二十日專電) 據美國中央軍事指揮部發表聲明,自波斯灣地區起飛的英美聯軍戰機今天下午巡邏伊拉克南部「禁航區」時,遭遇伊拉克地面敵對防空指揮系統威脅,基於自衛原則,立即投下精密導引炸彈還擊。 聲明說,聯軍戰機投下精密導引炸彈後安全返航,戰果仍在評估當中。 這是英美聯軍戰機在最近一週來,對伊拉克的第三次反擊行動,也是今年以來,聯軍戰機對來自伊拉克南部地面飛彈、防空砲火以及雷達電波挑釁的第八十八次還擊。 今天稍早,以戰略及國防資訊為主的「中東新聞線」報導指出,中共協助伊拉克設計的飛彈光纖防空指揮系統,威脅到巡航伊拉克南北「禁航區」的西方戰機,美國國防部已下令軍方偵察到這種設施後立即予以摧毀。 報導引述五角大廈官員的話說,在中共及前蘇聯共和國的協助下,伊拉克已在南部接近科威特邊界地區,開始部署改良過的防空指揮系統網,包括中共為伊拉克設計將飛彈陣地與光纖連線的防空指揮觀測系統。自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以來,除伊拉克北緯三十三度以南為英美聯軍劃為「禁航區」之外,伊拉克北緯三十六度以北地區,也為聯軍劃為「禁航區」,由駐守土耳其東南部基地的聯軍戰機負責巡航,禁止伊拉克軍隊越區攻擊北部庫德族及南部什葉派的反沙丹.胡笙勢力。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8/21 09:00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8/2002082105305.html CNN播出錄影帶顯示賓拉登對美國宣戰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二十日專電)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今天播出的錄影帶顯示,九一一恐怖攻擊主要嫌犯歐薩瑪•賓拉登已在一九九八年的一項記者會中對美國宣戰。這是CNN播出其記者在阿富汗取得的六十四捲錄影帶中的第二捲。 出席此一記者會的還有幾名巴基斯坦記者和一名中國大陸作家。在此之前幾個月,蓋達分子曾以炸彈攻擊美國駐肯亞和坦尚尼亞大使館,造成二百二十四人喪生。 咸信此一記者會是在賓拉登於阿富汗東南部設立的幾個訓練營地之一舉行的,美軍目前正在該地區搜捕逃竄的塔利班和蓋達分子。 有線電視新聞網表示,它已與美國政府當局分享這些錄影帶。該電視網昨天播出的錄影帶顯示,蓋達分子以毒氣殺狗,同時演練突擊、綁架和製造炸彈。美國政府官員指出,這些錄影帶證實美國早已懷疑的事,也證明美國為什麼發動打擊恐怖主義戰爭。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8/22 22:42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8/20020822123099.html 美軍攻伊演習政治掛帥將領忿而退出 (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二十一日專電) 一名美軍退休將領最近參加國防部一項「紅藍對抗」演習,擔任代表伊拉克的「紅軍」指揮官,卻被迫「輸給」代表美軍的藍軍,不滿當局「舞弊」而中途退出,並對美軍攻伊的勝算表示憂慮。 經過三週演練,八月十五日結束的「千禧年零二大挑戰」演習耗資兩億五千美元,動用一萬三千五百名官兵,在美國各地九個實兵演練場較勁,並且包括十七場電腦模擬作戰。 范瑞魄將軍使用伊拉克獨裁者沙丹胡笙所擁有的武器與技術,一再擊敗由美國海軍、陸戰隊、空軍和特戰部隊共同組成的「藍軍。」 演習一開始,藍軍就遭遇大麻煩--紅軍不以無線電下達命令,而臨時改用騎摩托車的傳令兵快遞傳訊。 藍軍艦隊航向波斯灣的時候,范瑞魄派遣看似無害的小飛機和民用船隻「迎戰」;藍軍指揮官發出通牒,紅軍指揮官從伊拉克清真寺的「清晨祈禱」廣播系統下達攻擊令。 這批非傳統部隊對藍軍的艦隊造成重創,擊沈其中大多數艦艇。主事官員只好暫停演習,「重新部署」藍軍艦艇,讓那些被擊沈的船艦「重新浮起」,否則演習無法往下一步進展。 范瑞魄抱怨說,他不斷受到掣肘,也不能運用紅軍的優勢,例如,不准使用化學武器;還有,上頭命令他說出紅軍的位置,以便節省藍軍找到紅軍的時間。 他又得「聽命」解除防空力量,方便藍軍的陸軍和陸戰隊順利登陸。 演習到後來,藍軍坦承戰爭初期失利,不過「終告勝利。」 范瑞魄說,五角大廈不准他發揮紅軍的優勢,其實會害到這場演習的價值。 他寫信給軍中同袍,說「很不幸,依我看來,整個演習的架構或行為,都不准我們適當的評估快速果斷作戰、效率作戰、或作戰純估計等概念。這場演習實際上幾乎完全按表操作,以便保證藍軍會贏。」 這封信經陸軍時報披露後,五角大廈昨天發表回應,說「千禧年零二挑戰」演習非常複雜,基本上只是實驗性質,不是設計來斷定輸贏的演練。副參謀總長沛斯將軍說,這場演習的目的是「量化」美軍的力量,估算美軍能夠推進多遠,過程絕無作弊,錢也花得值得。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8/27 23:54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8/20020827071010.html 美擬使用英國新研發微波炸彈對付伊拉克 (中央社記者韓乃國倫敦二十六日專電) 每日電訊報今天報導,美國國防部計畫使用英國研發、即將出爐的強力微波炸彈,來對付伊拉克的生化武器兵工廠。 這種炸彈所釋放的強力無線電波,威力相同於核子爆炸所放出的電磁波,可以穿透地下防禦工事,沿著電纜與空調的孔道,輕易地癱瘓地下碉堡中的電腦與空調系統以及所有的電器設備,使貯存其中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發揮不了作用。 報導指出,美英兩國如果決定出兵攻打伊拉克,聯軍勢必面臨伊拉克動用生化武器反擊的威脅。若以空中轟炸方式來摧毀這些生化武器,將會造成生化毒素外洩,使無辜的伊拉克民眾遭殃。但是,若改用強力微波炸彈,就可免除這些顧慮。 這種炸彈可以裝在巡弋飛彈上,由雷達導引,低空飛行至目標地區投送,也可以裝在智慧型炸彈上,由戰機投送。另一種方式則是由遙控的無人飛機裝載微波炸彈,低空飛至目標區進行攻擊。 炸彈上的電波發射器,可以在十億分之一秒的瞬間放射出數十億瓦威力的微波,足以癱瘓所有的電力供應、電話通信、電視傳播以及電腦等系統,但是不會傷害到人的性命。英國是在知悉俄羅斯開始研發這種炸彈後,急起直追,建造類似的武器,並研究反制的辦法,結果在此一領域的成就領先全球。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8/29 23:0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8/2002082905504.html 土耳其駐阿富汗指揮官說蓋達組織仍蠢蠢欲動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二十八日專電)據駐阿富汗國際安全暨支援部隊土耳其籍指揮官佐魯今天表示,阿富汗前塔利班政權與蓋達組織殘餘分子仍伺機作亂,試圖顛覆阿富汗新政府,為了遏止進一步動亂,國際部隊必須獲得更大軍事力量支援。 土耳其官方安納多利亞新聞社發自喀布爾的報導說,佐魯是在每月例行記者會上作了上述表示。 報導引述佐魯的話說,阿富汗前總理赫克邁泰爾領導的伊斯蘭激進組織,據說與仍潛伏在阿富汗境內的前塔利班政權與蓋達組織殘餘分子暗中來往並有密切關係,試圖製造不安,以動搖阿富汗臨時總統卡賽領導的現任政府。 今年六月才接掌阿富汗國際部隊指揮權的佐魯又表示,如依美國及卡賽政府的建議,將目前兵力五千人的國際部隊責任範圍擴大至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以外地區,他將需要更大的軍事力量支援,包括坦克、裝甲運兵車及攻擊直升機等軍事裝備以及空中支援。 上述報導引述土耳其籍國際部隊官員形容阿富汗安全問題表示,在喀布爾以外地區,安全仍是一大問題,許多敵對的地方軍閥與政府當局仍然格格不入,割地自重,不願服從喀布爾中央的命令。 據報導,佐魯警告說,為提振阿富汗軍警士氣,必須定期發給薪餉,此外,阿富汗難民已開始返回喀布爾,也必須立即安置,這些都需要龐大經費支援,而曾於今年初在東京會議上承諾提供財務支援的國家,如果未能及時履行承諾,恐將為阿富汗帶來更多經濟與財政問題。 本週稍早,美軍中央指揮部司令官法蘭克將軍曾表示,美軍在維護阿富汗安全及穩定局勢方面擔負太多的責任。 另據土耳其總理艾西費特今天在總理府記者會上表示,在駐阿富汗國際安全暨支援部隊指揮權期限至今年底期滿之後,土耳其可能同意繼續接掌六個月,但進一步細節仍有待土耳其外交部高級官員與美方會談。土耳其外交部次長吉亞目前正在華盛頓與美國國務院官員會談雙邊及地區事務。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唯一的回教國家土耳其,是在今年六月二十日正式從英國手中接掌駐阿富汗國際安全暨支援部隊指揮權,任期半年。目前駐阿富汗國際部隊兵力約四千六百五十人,包括土耳其部隊兩百六十九人,共來自十九國,主要任務為支援阿富汗領袖卡賽的政府,維護首都喀布爾的安全。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8/29 23:2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8/200208292130403.html 聯合國報告說蓋達恐怖組織資金無虞伺機反撲 (中央社記者郭無患華盛頓二十九日專電) 根據聯合國預定在下週公布的一份報告草案,阻斷蓋達恐怖組織金錢來源的行動已經熄火停止,使恐怖組織網絡獲得上千萬美元的經費補充,資助未來再行攻擊。目前蓋達組織狀況良好,以逸代勞,伺機反擊。 「華盛頓郵報」今天報導指出,在去年九一一恐怖攻擊行動發生後,美國和其他聯合國成員立即阻斷通往蓋達組織的金錢管道,凍結了恐怖組織嫌疑人和支持恐怖組織者約一億一千兩百美元的資金;不過,在過去八個月中實際上只有大約一千萬美元被阻斷。 報告指出,蓋達組織在北非、中東和亞洲的資助者,大約為蓋達從事至少三千萬美元投資,有些估計甚至多達三億美元,例如在摩里西斯、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巴拿馬等地都有投資;甚至蓋達組織也可能在杜拜、香港、倫敦、馬來西亞和維也納等地,擁有以中介人為名的銀行帳戶,私人對蓋達組織的捐款一年也達一千六百萬美元,且呈持續不衰退之勢。 蓋達將它的資金轉換成貴重金屬和珠寶,並透過一個名為hawalas 的地下金錢轉換網路獲取資金,非常難以追查,此外,能夠用上的走私、小型犯罪、搶劫、盜款項以及假冒信用卡等,都是蓋達獲取資金的管道。 另外,阻斷蓋達組織資金來源也受到一些其他影響,例如宗教慈善組織的稽核制度不健全,歐洲申根簽證國家邊界沒有管制,人們可以自由往來等,甚至,有些申根公約國家以沒有合宜的法律基礎為由,不完全接受聯合國提出的蓋達組織嫌疑人名單,有些歐洲國家政府因凍結嫌疑人資產而面臨法律訴訟,部分人權組織也對此表示關切。報告認為,這對阻斷蓋達組織資金來源有很大的影響。 雖然最初凍結蓋達資金得到效果,但這個恐怖組織網路仍能獲得可觀的財務和經濟來源,同時要確認這些資金來源非常不容易;報告強調,蓋達組織狀況良好,同時以逸代勞,伺機反擊,蓋達組織的優先目標將是美國人和美國資產,以及和美國一起對抗蓋達組織的國家,當然包括以色列。 這份報告是由聯合國一個監督對蓋達組織及其同伙禁運武器、人員活動以及財務資助的特別小組所提出,蓋達組織仍舊從其領導人賓拉登繼承的資產中獲取資金,也從投資獲得或是從一些慈善組織轉換、盜取資金。在去年九月十一日紐約和華盛頓遭到恐怖攻擊後,美國總統布希下令凍結與蓋達組織有關的組織或個人資產,美國並透過外交運作,促成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做成決議,要求一百八十九個會員國依據聯合國所提出的名單,扣住與蓋達組織有關連嫌疑人的資產。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9/04 22:20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9/20020904102042.html 九一一驚爆案一週年後蓋達恐怖組織實力依然 (中央社記者鄒明智巴黎三日專電) 根據一份即將於九月四日交給聯合國安理會的專家報告指出,「九一一」驚爆發生之後,蓋達恐怖組織雖曾遭受國際追擊,但基本結構已幾乎完全恢復,而且也網羅了新的成員。 這份報告係聯合國為了檢驗反恐行動相關決議的實施效果,特於今年一月十六日組成追蹤小組,經過多月的深入調查後完成。報告顯示,蓋達組織在阿富汗邊境地區,尤其是巴基斯坦一帶依然非常活躍,而且透過中亞、土耳其及巴爾幹半島的移民網路,迅速滲入西方世界。他們更在西歐及美國致力籠絡有正式居留權的人士,利用他們不需簽証即可四處遊走的優勢,進行組織活動。 報告主持人張德勒以警告的口吻表示,蓋達組織極可能正在籌劃新的攻擊行動,並且擁有發動生化及網路攻擊的能力。 聯合國的反恐決議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建立堅實的蓋達組織資料庫,由各國協助蒐集該組織成員及與該組織及塔利班政權有聯繫之機構的詳細資料,以便追蹤蓋達組織的人員行動、資金流動、武器採購,並有效凍結該組織的資產。 調查報告指出,由於包括西歐在內的各國在執行上遭遇困難或有疏失,這個資料庫目前有極多漏洞及辨識錯誤的情形,部分國家甚至經常扣留資訊,未確實將所提供的資料加以更新。 該報告也指責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對於管制蓋達組織資金流動以及凍結其資產,很不積極。到目前為止,蓋達組織受凍結的一億一千兩百萬美元中,絕大部分都是在九一一剛發生之後完成,後來凍結的金額只有一千萬美元。報告特別將箭頭指向盧森堡、瑞士及德國的銀行,並指出以合法名義進行慈善活動的回教世界非政府組織之資金流動難以有效查核的情形。 此外,回教世界的「哈瓦拉」 (Hawala) 商業及關係網路﹐以不使用手提箱的方式進行資金移轉﹐每年處理高達兩千億美元的資金流動﹐可能也是蓋達組織的資金運作方式之一。 該調查報告還譴責各國在對抗非法武器販賣管道的工作上完全沒有協調,以及各國不願提供與武器銷售相關之資訊的情形。報告肯定表示,目前武器依然順利流向蓋達組織的下游團體。有鑒於上述不利狀況,調查報告提出多項建議,敦促各國以及金融界加強多邊合作,並採行更嚴密的法令及規則,以便有效對抗蓋達組織。所有建議措施在實際執行上均會造成對人員、商品及勞務流動的限制,與世界發展背道而馳。這份報告以諷刺的方式,批評安理會表決通過的指示事項中有許多根本就難以實施。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9/04 22:22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209/20020904114087.html 英將公佈伊拉克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證據 (中央社記者韓乃國倫敦三日專電) 英國首相布萊爾今天表示,他將於數週內公佈伊拉克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證據。他認為,伊拉克違反聯合國的決議,繼續發展生化武器,對全世界構成威脅,此一問題不僅是美國的問題,也是英國與世界各國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 布萊爾指出,伊拉克的沙丹.胡笙政權為了確保其統治,不惜用野蠻殘忍的手法殺害可能多達十萬名庫德族人。如果此一政權不徹底改變其作法,就必須被替換掉。 他說,英國與美國在伊拉克問題上保持密切對話,雙方的看法絕對一致,認為伊拉克對於中東地區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安全是一大威脅。 布萊爾保證,在對伊拉克問題作任何決定之前,他將給予國會辯論的機會。他說,最後所採取的一切行動將完全符合國際法的規範。對於有人批評他已成為美國的附庸,布萊爾反駁說,他不會因為對美國死忠而去支持一些他認為是錯誤的決定。 |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