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海軍之發展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flak  於 2002/11/01 12:11
中型海軍之發展

海峽兩岸的軍事迷都有一個現象,那就是言必提美俄,建軍要嘛走向美國的大航母,要嘛走向俄羅斯的潛艦狼群。事實上,不是只有美俄的海軍才叫海軍,很多中型國家一樣有海軍,而這些中型國家都有接近的建軍模式,這才是兩個開發中國家建軍應參考的對象。

中型國家的海軍應以二戰後的歐洲國家為先驅,但是日本的「八八艦隊」卻是最具代表性的模式。原始版的八八艦隊指的是八艘戰艦與八架反潛直昇機,這說明了中型國家海軍一開始的主要任務:反潛。

美國艦隊的目標是投射,中型海軍的原始目標是護航。一次大戰時,威脅商船最大的是水面艦,二次大戰後,威脅最大的是潛艇,所以護航艦隊也由早期的巡洋艦、驅逐艦,蛻變到反潛驅逐艦。反潛作戰的特色是偵測空間有限,導致必須近距離博殺,所以一個船隊是必須需要四到八艘的反潛艦才能提供有效的護航。

但在60-70年代後,反艦飛彈的出現讓船隊出現了空中威脅,於是護航船隊必須具有航空母艦來撐起防空網。而沒有航母的呢?所幸這段期間也是防空飛彈興起的期間,所以出現所謂的防空護衛艦。

但是各中型國家海軍中,防空護衛艦的數量總是遠少於反潛護衛艦。這是因為1.防空護衛艦所需的雷達、防空飛彈非常昂貴,蓋一艘戰艦最多不過四到八枚反艦飛彈,但防空護衛艦卻需要40-80枚防空飛彈。2.防空雷達的偵測範圍相當大,在大洋環境上,幾乎地平線上的目標都在偵測範圍,這使得在同一區域中,一艘以上的防空護衛艦對偵測能力並沒有實質上的增加,因此,也被稱做區域防空艦。

於是,這就出現了第一代的海上Combined Force,由一到兩艘區域防空艦跟著4-6艘的反潛驅逐艦構成一個完整的艦隊,通常一個國家只有能力支持2-4支這樣的艦隊,所以一個中型國家的海軍規模也就可以這樣計算出來。

70年代後,反潛直昇機的出現讓艦隊有更寬廣的反潛空間。因此艦隊產生了兩種變化,一種是讓各艘反潛護航艦攜載一到兩架的反潛直昇機,一是建造更大的反潛直昇機母艦。因此,第二代中型國家的海軍出現了兩種,中上國家會興建直昇機母艦,例如:西班牙、義大利、日本。中下國家則是將反潛直昇機分配到各艦上,例如:荷蘭、德國。

80年代後,最大的衝擊是掠波反艦飛彈,這使得區域防空的有效性受到考驗。因此,大家必須各謀生路,反潛護航艦開始配備10-20公里的點防空飛彈,或是100-2000公尺的CIWS。另外,另一個重要的是具有獨立接戰能力的重型反潛直昇機,因此逐漸取代掉必須三位一體作戰的(一架偵搜,一架攻擊,還必須將聲納資料傳回戰艦處理)。前者的代表是九噸重的LAMPS III直昇機,後者的代表是四噸級的Lynx、法國的海豚,也就是今天中國的直九。

90年代後,固態電子技術逐漸普及,各中型國家擁有研發或生產神盾級雷達的能力。因此這出現了兩種變化,第一種是區域防空艦朝神盾艦的方向發展,具有對抗掠波飛彈飽和攻擊的能力。第二種是反潛護航艦的升級,使其具有近距離內對抗多枚掠波飛彈的能力。

由於90年代正好冷戰結束,導致軍工產業的升級出現了停頓,所以許多理論上算在90年代的科技實際投產要到2000-2010年代,導致這20年可能都得算在同一個世代。但現在仍可以看到一個新的趨勢,就是中型國家也開始轉向兵力投射,這也導致了中大與中小兩種不同的變化:中大型國家搞兩棲登陸,以攻擊機、直昇機、陸戰隊進行武力投射,代表性的是英荷聯軍、西班牙、義大利與日本。中小型國家則將攻陸飛彈上到各艦,例如德國,以及其他可能的買主。

也就是說,除了美俄之外,還是有很多中型海軍會以自己的方式適應環境,迎接挑戰。而不是作不到美俄的程度就不用玩了。


NO:1032_1
flak  於 2002/11/01 13:26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以上所提,是一支具獨立遠洋作戰能力艦隊的要素,但大部分的國家,卻還有一個需求,就是近海防衛。事實上,前蘇聯的海軍在高希可夫之前的60年代,仍然是近海防衛。

近海防衛中,艦隊的地位就沒有那麼大,因為海洋深度淺,海空交通頻繁,這些都不利於大型艦艇的防空反潛。反過來說,小型艦艇的反艦隊、反滲透能力反而經濟有效得多。最代表性的,就是以阿在60年代末開啟的飛彈快艇大戰。

另一種常見的武器就是柴電潛艦。由於柴電潛艦在攻擊前需以電池動力潛航,因此在大洋作戰中,必須在艦隊以光電雷達嚴密搜索下潛航數十公里遠,超過電池容量的負荷,而無法發揮太大的用途。然而,在近海作戰中,由於海底深度淺,各式自然噪音與人工噪音的反射,加上海面交通狀況的複雜,使得潛艦即便以呼吸管半潛航都很難被發現,甚至允許潛艦坐底。因此,在近海作戰中,柴電潛艦具有反艦隊的巨大嚇阻作用,這也就是德國209潛艦得以大行其道的原因。

反潛飛機或海岸巡邏機由於速度快,作戰區的涵蓋速度快對突破海戰節奏有很大的幫助。在二戰期間就是美國海岸防衛的主角,而在二戰後,日本、荷蘭兩個海軍中等強國的P3C也是他們近海防衛的主角。

在90年代後,飛彈快艇朝向匿蹤化發展,也就是具有近潛艦級的匿蹤能力。而AIP柴電潛艦則朝向近戰略核潛的能力發展,走向更開闊的海洋。海洋巡邏機的變革不大,總歸而言是在偵測能力上提高目標的辨識能力。

總的來說,大型水面艦隊與近海部隊的組成與任務都有很大的不同。拿大型水面艦丟到近海防衛,拿近海機艦丟到遠洋護航,當然永遠是不及格,也只有信仰「軍事知識為政治服務」的人才幹得出來。


NO:1032_2
flak  於 2002/11/01 15:26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在80年代時,由於神盾雷達科技太過昂貴,敏感,加上本身的重量和尺寸,使得當時只有美國作得出量身訂作的神盾艦。其他國家為了追求更高的抗飽和作戰能力,便開始了半神盾的興建。

要減輕重量的第一步就是省略幾面天線,因此,旋轉陣列天線是最常見的手段。幾乎歐洲到日本的區域防空艦都是如此。唯一的例外大概只有缺乏3D雷達的派里艦,這也就是為什麼派里艦只能算半調子區域防空艦的原因。

另外,隨著跟美國關係深淺的不同,區域防空艦的火力也分兩種,比較好的國家可以取得標準二型,例如荷蘭,比較淺的就只能勉強拿SM-1充數,例如法國、德國(沒記錯吧?!)。

而美國再有錢,當時也沒辦法全面建造神盾艦汰換舊船,也沒能力在舊船上加裝神盾,於是出現了NTU這種美版半神盾。由於旋轉天線的目標更新率低,無法同時引導飛彈與目標,於是出現了一種偷雞步,要飛彈自己用資料鍵把位置傳回來,由於戰艦只需要簡單的接收裝置與解算電腦,其同時可追蹤的飛彈數甚至比神盾艦還高(沒記錯的話是24 VS 16)。不過由於旋轉天線達不到神盾艦那種射控精度的追蹤能力,所以真的發射24枚飛彈可能也很難追蹤24個目標來打。

這就是半神盾艦的由來,在歐洲新一代小神盾與大和版神盾服役之前,都是各個中等海軍的主力旗艦。


NO:1032_3
黃金左腳  於 2002/11/01 18:36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這就是半神盾艦的由來,在歐洲新一代小神盾與大和版神盾服役之前,都是各個中等海軍的主力旗艦。

..............請問具體的型號有哪些??

加拿大的依廓洛人級區域防空驅逐艦??法國的卡薩德級防空驅逐艦??德國的F-123??


NO:1032_4
黃金左腳  於 2002/11/01 19:02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法國裝SM-1的區域飛彈防空艦為兩艘卡薩德級,至於德國裝SM-1的區域飛彈防空艦則為:

Lutjens (CF Adams) class (Type 103B) air defense destroyers

Displacement: 4,720 tons full load

Dimensions: 134.4 x 14.4 x 4.5 meters (441 x 47 x 15 feet)

Propulsion: Steam turbines, 2 boilers, 2 shafts, 70,000 shp, 30 knots

Crew: 340

Radar: SPS-40 2-D air search, SPS-52 3-D air search, SPQ-9

Sonar: DSQS-21B hull

Fire Control: 2 SPG-51C missile control, 1 SPG-60 gun control

EW: FL-1800 SII intercept/jammer, 2 SRBOC

Armament:
1 Mk13 launcher (40 SM-1MR/Harpoon missiles),
1 8 cell ASROC launcher,
2 5/54 DP, 2 21 cell RAM,
2 triple 12.75 inch torpedo tubes,
2 20mm

Variants of the US CF Adams class DDG, US built for export.

Number Name Year Homeport Notes
D185 Lutjens 1969 Kiel
D186 Molders 1969 Kiel

老實說,如果這種老美亞當斯級驅逐艦外銷版真的有“半神”能力的話,在下會非常,非常,非常......驚訝的。


至於荷蘭海軍,資料(http://www.hazegray.org/worldnav/europe/nether.htm顯示),除了其最新服役的De Zeven Provincien class小神盾將約與老德同步,使用SM-2MR IIIA批次型外,其他船艦不是用SM-1(L級防空驅逐艦),便是海麻雀(M級與K級多用途巡防艦)。日本方面(http://www.hazegray.org/worldnav/)也是在1993年神盾金剛開始服役之後,才正式擁有SM-2MR戰力的。


NO:1032_5
ㄚ哲  於 2002/11/01 21:14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我倒覺ㄉ像瑞典那樣挺不錯ㄉ

NO:1032_6
cobrachen  於 2002/11/01 23:26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要飛彈自己用資料鍵把位置傳回來,

哪一種飛彈?標準II嗎?有進一步的資料嗎?因為標準II中途是指揮加上慣性導引,指揮導引可以由發射載具追蹤飛彈,也應該可以由飛彈將自己的慣性導引的累積資料傳回來,可是在這一方面目前看到的很少,有提到的也看起來比較像是載具追蹤飛彈。


NO:1032_7
黃金左腳  於 2002/11/02 00:10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哪一種飛彈?標準II嗎?有進一步的資料嗎?

在下大略翻閱了一下歐洲各國海軍八0年代的水面防空艦艇主力配備,卻找不到有配備標準二者,FLAK前輩這次的大作,讓在下實在感到有些困惑,是在下誤解了某些文意麼??

再者,就算這些半神真的能同時追蹤導控24枚飛彈,其防空飛彈系統的發射速率恐怕也難配合得上半神的能力,類似MK-13之流的發射器每十秒方能發射一發飛彈,當其發射到第五或第六發SM-1時,首發SM-1已經到達其射程極限了。。


NO:1032_8
SANJYSAN  於 2002/11/02 00:22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flak說的是SM-2沒錯,不過SM-2在不同平台上的方法不一樣。
在神盾上時,SPY直接打多波束去抓飛彈。
NTU艦時,SM-2持續下鏈到SYR的接收天線,有需要指揮時再用SPG-51上鏈。
只是不知神盾艦上的SM-2上鏈用的是SPG-62還是直接用SPY的波束。
不過Roger011兄以前在連線版上提過NTU艦上鏈傳的資料好像不太一樣。

NO:1032_9
沉默的BWS  於 2002/11/02 00:25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Canada:: 4 Iroquois-klassen DDG: 1 Martin Marietta Mk 41 VLS med 29 containere til Standard SM-2MR Block III


Frankrig::
2 Cassard-klassen DDG: 1 Mk 13 Mod 5 missilstyr til 40 Standard SM-1MR

Grækenland::
4 Kimon-klassen (Charles F Adams) DDG: 34 Standard SM-1MR fra 1 Mk 13 Mod 6 missilstyr

Holland::
2 Tromp-klassen FFG: 40 Standard SM-1MR: 1 Mk 13 Mod 4 launcher
2 Jacob van Heemskerck-klassen FFG: 40 Standard SM-1MR Block IV; 1 Mk 13 Mod 1 missilstyr

Italien::
1 Vittorio Veneto-klassen CGH: Standard SM-1ER fra Mk 10 Mod 9 Aster launcher (60 missiler)
2 Audace-klassen DDG: 1 Mk 13 Mod 4 missilstyr til Standard SM-1MR
2 De la Penne-klassen DDG: 1 Mk 13 Mod 4 missilstyr til Standard SM-1MR

Spanien::
6 Santa María-klassen FFG: 32 Standard SM-1MR i 1 Mk 13 Mod 4 missilstyr
5 Baleares-klassen FFG: 16 Standrad SM-1MR i 1 Mk 22 Mod 0 missilstyr


NO:1032_10
SANJYSAN  於 2002/11/02 00:28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flak講的導控24枚是NTU艦,而NTU過的絕大部分都是中大型軍艦,用的是Mk26+SM-2,而且還多半裝兩具。比如Kidd的2具Mk26就可以在60秒內齊射6次,這樣就有24枚飛彈在空。

NO:1032_11
cobrachen  於 2002/11/02 00:54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討厭的是USNI那一本上面就是沒講NTU的細節部分,得要去看Janes的另外一本水面船艦的書中講紀德的地方,但是講的不是頂詳細就是了。

NO:1032_12
黃金左腳  於 2002/11/02 01:01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flak講的導控24枚是NTU艦,而NTU過的絕大部分都是中大型軍艦,用的是Mk26+SM-2,而且還多半裝兩具。比如Kidd的2具Mk26就可以在60秒內齊射6次,這樣就有24枚飛彈在空。

問題是所謂的歐洲國家中型海軍,在八0年代時哪來的此等NTU配備行頭??即使到現在,在下好像也還沒聽說有那個歐洲國家打算將其八0年代設計的防空艦進行NTU化延壽,而是打算直接以相位雷達防空艦取而代之。


NO:1032_13
Albert  於 2002/11/02 01:46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SM1要全程照射, 所以搡控數目只等同火控雷達數目, 當時有三枚已經是一流防空艦

NO:1032_14
超外行的VOR  於 2002/11/02 13:46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請問各位覺得台灣需要多少戰艦﹖

現在的海軍規模比不上全盛期時的軍艦數量。由於目前的單艦綜合
能力比以前強,自然不需一對一的替換 (老實說也沒那種錢)。
不過,海軍的涵蓋範圍仍需一定數量的維持,有些任務還是得靠
二線軍艦執行。

台灣建軍的走向理當是中型的藍水海軍。各位覺得什麼樣的結構
才算是「中型」又算是「藍水」﹖


NO:1032_15
超外行的VOR  於 2002/11/02 14:17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我知道我其實問的很遜,因為「要有多少軍艦」跟大家的假設及
前提有很密切的關係。不論是小船派還是擁護大軍艦、堅持高低配,
出發點只要稍有不同所得出的結論便會相差十萬八千里。

羅嗦點的話,該問題需考慮
1 台灣戰略目標為何﹖
2 由1 導出所需船艦任務。
3 各種任務的界定及規劃。
4 軍購的考量。
5 財政上的限制。

討論那些東西可能太複雜,因此我想從較淺顯、實際的地方請教。
四艘紀德加八艘成功,其防空能力可保護多少軍艦﹖
除了潛艇及反潛機外,這十二艘防空艦又需多少反潛艦的保護﹖

換句話說我講了這麼多廢話就是想問 flak 老大說的
>>>第一代的海上Combined Force,由一到兩艘區域防空艦跟著4-6艘
>>>的反潛驅逐艦構成一個完整的艦隊,通常一個國家只有能力支持
>>>2-4支這樣的艦隊,所以一個中型國家的海軍規模也就可以這樣計
>>>算出來。
跟現代的艦隊比起來有什麼演變﹖


NO:1032_16
UFO  於 2002/11/02 21:49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關於清末,日清甲午年黃海大戰~~~
清軍:均為世界級之大型巡防艦,噸位數排名世界第八之海上強權;開戰前世界各國均預言日本必敗。但紀律不彰,訪日之旅,日本海軍將領看到清國水兵將褲筒晾在砲管上,因此認為日本海軍可以嘗試挑戰清國海軍。後勤不佳,貪贓枉法,將費用移作圓明園整建,為皇太后祝壽,買了一批不發彈,原本大口徑火炮裝填就慢,注定清國敗仗。
日軍:多半為小型艦,噸位數遠遠落後清國,火炮口徑也小;但卻成了日本海軍的優勢。清國北洋艦隊以雁行陣大喇喇一字排開,日海軍以游移.迂迴.反覆穿梭;小口徑火炮裝填快,不斷密集射擊。反觀清國海軍大口徑火炮,裝填慢,又多為不發彈,旗艦中彈後,無法指揮,各艦隻獨立作戰,終導致排名世界第八的清國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於黃海。省思~~~~~~~
=====================================================================
其實,台灣也不須建立龐大海軍,與對岸做軍備競賽;中國雖為目前台灣之海戰假想敵,但制海先機非取決於大海軍主義。台灣未來20甚至30年之內,也不可能與美.日.中爭奪亞太區域內之海上勢力。其實,台灣有一個中型海軍的模仿對象~就是以色列!!目前台灣海軍可以模仿以色列將海上軍力任務定位為:1.台灣海上交通線的安全。2.防範領海為他國之水面艦隻與水下艦艇構成威脅。3.從事情報蒐集(可與他國交流)。4.有一定之相當基本壽命。
台灣和以色列的海上作戰環境相當類似,主要在狹長的海峽內,屬於淺水區,必須在海峽內維持一定的海上.空中力量。因此區域反潛.反登陸.佈雷.打擊縱深都是必須強化ㄉ。我們如培養中型海軍也不須要太大的作戰半徑....。

NO:1032_17
沉默的BWS  於 2002/11/02 22:08
Re:VOR

文本探討中型海軍之發展
怎您話鋒一轉,全跑到台灣未來海軍之發展呢??

NO:1032_18
UFO  於 2002/11/02 22:40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說明一下:那樣ㄉ方向便是適合中型海軍的方向;適合從事奇襲與伏擊戰術,艦隊行蹤難以被發現遭受攻擊。機動敏銳ㄉ巡防艦,快速攻擊艇與潛艦部隊;其所需的人力與維護費較少。而且中型艦隻可以國造,外來困擾較少......

NO:1032_19
旁觀者2  於 2002/11/02 23:58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比如Kidd的2具Mk26就可以在60秒內齊射6次,這樣就有24枚飛彈在空。

抓一個包 到六十秒SM-2還能飛?


NO:1032_20
SANJYSAN  於 2002/11/03 00:05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SM-2射程超長,60秒不過飛60~70km左右。

不過其實應該是50秒才對。因為第一次射擊架上備便飛彈不需要等待時間。
又MK13/26的十秒裝彈只是概數,精確值好像是8點幾秒。


NO:1032_21
黃金左腳  於 2002/11/03 00:05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抓一個包 到六十秒SM-2還能飛?

單以最大射程論,可以﹔SM-2MR BLOCK IIIA最大有效射約155KM,而其發射後一分鐘內所飛出的距離應該只有60公里上下。

當然,若SM-2在發射後六十秒內便命中目標的話,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NO:1032_22
貓貓  於 2002/11/03 00:21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以FAS的資料來計算,SM-2MR擁有90nm的射程(90X1.852=167Km),SM-2MR的速度為2馬赫(660m/sX60=39600m/min,即每分鐘能飛約40Km)

NO:1032_23
VOR  於 2002/11/03 01:17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文本探討中型海軍之發展
>>>怎您話鋒一轉,全跑到台灣未來海軍之發展呢??

其實也未必要以台灣為案例,只不過我對台灣比較熟悉,
用台灣較容易懂。

不喜歡談台灣的話,南韓如何﹖
像南韓這種海軍,需要多少軍艦才算合理﹖他們未來的防空艦
為三艘KDX-3 加三艘KDX-2 ,這種搭配能保護多少軍艦﹖
六艘防空艦以九艘Ulsan 執行反潛是否足夠﹖


NO:1032_24
SK2  於 2002/11/03 01:33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南韓海軍
屬近海作戰形
由於面對的威脅主要是飛彈/火箭/火炮快艇及潛艇
發展與其他中型海軍不同
近身作戰會是主要任務, 因北韓的快艇有較大機會逃過SSM, 而任一海軍也不願把一枚魚叉浪費在一艘上海2級上
在KDX-1服役前, 南韓海軍是完全沒有防空飛彈的!
而就算發展KDX-2, 南韓海軍仍十分重視近身作戰
76炮與127炮在同一船體同時出現
還有剛出台的Stealth飛彈快艇計劃, 都是針對北韓的

NO:1032_25
roger011  於 2002/11/03 02:12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要減輕重量的第一步就是省略幾面天線,因此,旋轉陣列天線是最常見的手段。幾乎歐洲到日本的區域防空艦都是如此。唯一的例外大概只有缺乏3D雷達的派里艦,這也就是為什麼派里艦只能算半調子區域防空艦的原因。

減輕重量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可以把雷達放在全艦最高的桅頂處,對低空目標的偵測距離
可以比因為重量重,裝置位置比較低的SPY-1更遠一些.
以目測看Kidd的SPS-48位置應該比CG-47的SPY-1至少高1,2層,應該有5-6公尺左右,
對高度5公尺的飛行目標偵測距離可以多個3-4公里.


NO:1032_26
黃金左腳  於 2002/11/03 02:15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南韓海軍也打算朝遠洋發展了,觀其最新發展配備,根本不光只是為了應付北韓這種三流海軍,而是隱然有與中日抗衡,於東海和黃海地區與之成鼎足而三之勢。

為三艘KDX-3 加三艘KDX-2 ,這種搭配能保護多少軍艦﹖

詭異的問題,能保護多少友軍要評估考慮敵方的陸海空反艦實力,雙方戰略戰術運用的勝負優劣,交戰雙方所在位置與雙方友軍盟軍所能提供的支援與協助以及友艦自保的能力,人員的訓練素質以及有無人為或機械故障等重大疏失等等多項變因,豈有固定不變乃至可供參考的實際數字範圍答案??


NO:1032_27
小毛  於 2002/11/03 02:48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要減輕重量的第一步就是省略幾面天線,因此,旋轉陣列天線是最常見的手段。幾乎歐洲到日本的區域防空艦都是如此。唯一的例外大概只有缺乏3D雷達的派里艦,這也就是為什麼派里艦只能算半調子區域防空艦的原因。

這樣是不是說,只要使用旋轉式的陣列天線,幾乎只要千噸以上等級的巡防艦以上等級的艦艇都可以配置陣列雷達?(機械式?)
也就是說,如果我能製造金龍五十三雷達,我就可以用六或八面此雷達裝於船頂以機械旋轉,即可依轉速獲得與轉速相同的更新率?.....(此處是指純以技術能力而言)
飛彈快艇再輕也不會連一具金龍五十三都裝不下吧?

以飛機上的空間來看,又要制空又要對地,這些射控都可以塞在狹小的機身內,轉換到船艦上,是否只要一兩個操縱台就可以作業?(指與戰機相同的偵測能力下,如一百五十公里,追XX打XX)

台灣的固態電子正不斷進步中,說不定已經快要有能力自行生產主動電子陣列單元,屆時生產單價有機會大幅下降.


NO:1032_28
VOR  於 2002/11/03 03:13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詭異的問題﹖不會吧。戰場上的變化多端自然導致無人能做出
完全準確的預測,但我所問的這個問題卻是每個海軍建軍時都
要問的。若無大概的標準,買軍艦時豈不是隨便亂買﹖
flak 老大文中的『第一代的海上Combined Force,由一到兩艘區域
防空艦跟著4-6艘的反潛驅逐艦構成一個完整的艦隊,通常一個
國家只有能力支持2-4支這樣的艦隊,所以一個中型國家的海軍
規模也就可以這樣計算出來。』又該怎麼說﹖

>>>能保護多少友軍要評估考慮敵方的陸海空反艦實力

既然是討論特定的例子,這可以評估。可以簡單的看主權爭議
及傳統敵人,再判斷敵軍能力。

南韓的假想敵是北韓及日本。台灣的話自然是解放軍,
再來是日本 (再更次級的假想敵則為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

>>>雙方戰略戰術運用的勝負優劣

這對建軍沒有直接的影響。最理想的狀況自然是依照戰術發展武器,
不過現實往往是軍方企圖用有限的資源獲得最多最符合成本效益的
裝備,然後再盡力發展有效戰術對抗敵軍。

要評估什麼才最有效益,自然得估出防空艦會有多少防空能力。

>>>交戰雙方所在位置

建軍時這都會列入考量。

>>>與雙方友軍盟軍所能提供的支援與協助

通常會以最壞的角度考慮,也就是假設沒有協助。

>>>以及友艦自保的能力

同上,研究案例的話這也可以大略評估出來。
所以我一開始才提議用台灣,因為大家比較熟。

>>>人員的訓練素質以及有無人為或機械故障等重大疏失等等
>>>多項變因

建軍時會把妥善率納入考量,但這並不影響規模評估。


NO:1032_29
VOR  於 2002/11/03 03:35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說的明白點,要找什麼防空飛彈射程、同時接戰幾個目標我多花點
時間看資料應該就能有點頭緒。但我實在很外行,又想從大方向了解
現代防空艦的防禦能力以便觀察建軍原則及趨勢。非物質條件固然
也很重要,不過麻煩各位稍微用武器性能評估點個方向應該不算
強人所難吧﹖^_^

抱歉,我的問法真的很爛。如果版主覺得我離題或問的太淺,
那就轉到「新朋友加油站」一欄好了。


NO:1032_30
黃金左腳  於 2002/11/03 10:38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詭異的問題﹖不會吧。戰場上的變化多端自然導致無人能做出完全準確的預測,但我所問的這個問題卻是每個海軍建軍時都要問的。若無大概的標準,買軍艦時豈不是隨便亂買﹖

像本國採購紀德艦,所用的評估標準是當有多少反艦飛彈來襲時,紀德可以攔下多少作為評估的,而不是以戰時可以保護多少友艦作為標準。

flak 老大文中的『第一代的海上Combined Force,由一到兩艘區域防空艦跟著4-6艘的反潛驅逐艦構成一個完整的艦隊,通常一個國家只有能力支持2-4支這樣的艦隊,所以一個中型國家的海軍規模也就可以這樣計算出來。』又該怎麼說﹖

A: FLAK大人說的是當時一般中型海軍國家限於財力所能經營的海軍規模比例的一個估計通則,和閣下戰時能保護多少友艦的問題有何關係??若不是有老美海軍罩著,這些中型國家海軍真的要和當時前蘇聯海空反艦戰力一對一單挑的話,其防空反潛根本不夠,連自保都有問題,奢談保護友艦


NO:1032_31
VOR  於 2002/11/03 14:34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黃金左腳兄﹕
台灣購買紀德是填補戰力的唯一選擇,自然不會牽涉到先考慮
能戰時保護多少軍艦。外國人有句諺語﹕「乞丐沒資格挑選」。
什麼都缺時自然是有就好,這跟在一般情況下若有餘裕先評估
能力並不衝突。以最極端的例子來說﹕看看巴基斯坦的軍購模式,
及美國的建軍導向。這不難看出有問題的國家怎麼做,和大國
建軍的傳統方式。

再換個角度來說﹕
為什麼有些人會批評台灣買拉法葉太貴導致軍艦數目太少﹖若心中
沒有一套計算的辦法,斷然不會做出這種結論。因此我不覺得從
數量、任務、戰力為起點討論來建軍會很詭異。

這句「由一到兩艘區域防空艦跟著4-6艘的反潛驅逐艦構成一個完整
的艦隊」既然說「完整的艦隊」多半不是隨便說說,我看跟戰力組合
有關。下一句「通常一個國家只有能力支持2-4支這樣的艦隊」才是
財政考量。當然有可能是我誤解 flak 老大的話,這點只有等他說明。

>>>若不是有老美海軍罩著,這些中型國家海軍真的要和當時
>>>前蘇聯海空反艦戰力一對一單挑的話,其防空反潛根本不夠,
>>>連自保都有問題,奢談保護友艦

呵﹏這段跟前面強調戰爭有多變數、無非評估的口氣不太一樣噢﹏
說中型海軍打不過蘇聯基本上就是一種評估。既然能下結論就代表
你心中已有一套基本標準。

我就是要了解這個標準 (雖然這有點困難)。也未必要「固定不變乃至
可供參考的實際數字」,只要大方向就行。由於隨便取兩個國家討論
某方的壓倒性勝利沒什麼意義,所以我提議台灣或南韓。討論特定的
例子可將變數減少。

我講的這些並不是即興的隨口亂問。在專業期刊及智庫文章中確有人
討論兵力設計的各類模式,我問的並沒有超出一般的討論基礎。


NO:1032_32
小毛  於 2002/11/03 16:53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想定:
敵每梯次為四架Su-30MKK編隊攻擊(空中部分),最大可以有六梯次.採用制海掛載,編隊間隔六分鐘.

可由此推算艦隊防空的能量.
假設Su-30可掛四枚反艦飛彈,四架共十六枚.每隔六分鐘就來襲一波,請問需要的艦隊防空能量為何?



NO:1032_33
SK2  於 2002/11/03 22:32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其實每個國家的海軍發展都是有針對性的
南韓海軍的發展方向大慨與意大利及西班牙相似
海軍兵力都主要是對付不友善國家的三流海軍(北韓, 麼洛哥, 利比亞)
主戰艦隻都有比其他同級艦隻多的中小口徑速射炮
也較著重中小型艦隻發展
而除了西班牙外, 其他兩國的新型防空艦也有較強的中小口徑速射炮
主要目標仍不變: 敵國中小型艦

而即使KDX-2及KDX-3有較強的防空火力
本人仍認為它們仍主要用來對付北韓海軍
只不過戰略上已從守勢轉為攻勢
KDX-2及KDX-3在攻勢作戰時可作沿岸行進部隊及登陸部隊的防空反艦保護傘
而最近決定建造的兩艘13000噸兩棲突撃艦更可成為反攻/進攻北韓有力的一個, 甚至兩個勾拳
當然, 也可在維和, 海外派兵及與日本在竹島的問題上起用處


NO:1032_34
後知後覺  於 2002/11/03 23:09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http://www.globalsecurity.org/military/world/taiwan/kuang-hua-corvette.htm

百思不得其解 我們有這艘嗎?


NO:1032_35
黃金左腳  於 2002/11/04 00:13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百思不得其解 我們有這艘嗎?

可能將會有,用於取代諾克斯艦-->若其能打敗二手史普倫斯,順利出線的話。


NO:1032_36
SANJYSAN  於 2002/11/04 01:34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我認為機會蠻大的,SPRUANCE的出現機會應該很小。

如同flak所說的,反潛艦需要數量。作為防空艦的Kidd憑他的雷達和SM-2,一艘就
可以罩住半徑100km以內的空域,保護艦隊的安全。故四艘就可以組成四個艦隊,
。但是反潛艦的偵搜半徑太小,一個艦隊至少四五艘跑不掉。SPRUANCE也是九千
噸的龐然巨艦,維持費用甚至比Kidd還貴上20%,想要再養四五艘這種東西會有
困難,不只經費如此,連人員編制上都有可能無法滿足(SPRUANCE一條380人,
比KNOX多上一百人)。所以如果真要用SPRUANCE的話,KNOX勢必無法一比一淘
汰。而這就會造成反潛戰力的嚴重衰減。

而反潛方面畢竟沒有像防空一樣有那麼高的急迫性,容許比較慢的建軍時程,所以
我想海軍應該會傾向於設法獲得新型艦,噸位小一點但自動化程度較高,維持費較
低,對人員編制的需求較小,也可以多買幾艘把涵蓋範圍增加一點。最後,新船必
定是匿蹤構型,外加防空火力也應該會比以海麻雀為主的SPRUANCE好,生存性會高
許多。

至於數量可以反推而得。四條Kidd和將來的四條神盾顯然是要組成四個艦隊。這八條
船本職防空兼職反潛。將來成功應該會專注在反潛艦的角色,加上拉法葉就有14條。
假如一個艦隊編制六條反潛艦,總共便是24條,扣掉14餘10,這大概就是需要購入的
新反潛艦數量。這樣的話,一個艦隊就有八條船八架直昇機,是台灣版的八八艦隊。

不過前兩艘成功操得凶,有可能要提早換掉....


NO:1032_37
flak  於 2002/11/04 11:44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Q1:荷蘭是否具有SM-2
A1:印象中有,不過也可能是我記錯....:P 荷蘭應該是兩艘舊的Tromp,跟兩艘新的區域防空艦。「印象中」,那兩艘新的好像可以發射SM-2。

Q2:半神盾的具體型號
A2:基本上,我認為80年代版3D雷達的應該都算

Q3:問題是所謂的歐洲國家中型海軍,在八0年代時哪來的此等NTU配備行頭??
A3:NTU自然只有美國有,但歐洲仍然有自己搞的半神盾,例如英國搞的改良42就是。

最後,我只是試圖討論一個方向,有些可能是我記錯,大家盡量更正。有些細節的部分,我可能不想多談,因為有損於基本方向的掌握。基本上來說,就是中型海軍的建置,從結構上而言,應該是近海與遠洋分開,分別以聯合作戰與混成艦隊方式運作。而從時間潮流來看,則是朝向攻陸與更完整的防空傘發展。但在實際運用上,各國自然會因地制宜,產生一些變形。


NO:1032_38
flak  於 2002/11/04 11:51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有兩種主要的變形我覺得是最需要討論的。一種是大西洋派,一種是地中海派。

大西洋派的特色是浪高風急,所以船艦的結構重量比例較高,相對的武器比例就較小。這派以英國為代表,加拿大為附庸,日本則是跟隨者。

地中海派的特色是風平浪靜,所以結構的考量就比較弱,但能夠裝更多的武器。這派以西班牙、義大利、法國為代表,其中義大利的船更是火力派的佼佼者。

美國艦艇的設計,一般居於這兩派之間。而我國應該跟隨哪一派呢?雖然台灣海峽看似水淺,與地中海地形較為接近,但在氣候上,受到季風洋流的影響,與英國日本都一樣是風高浪急,所以台灣不管在東西兩岸作戰,大船派一直都是在海軍中佔上風。


NO:1032_39
flak  於 2002/11/04 12:34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有人提到以色列與瑞典兩個國家,基本上我認為這兩個國家並不算是中型海軍。
大概是因為這兩個國家的自主國防看起來比較爭氣,而西班牙、義大利看起來比較狗腿,許多台灣的軍事迷便認為這些附庸國不足論,事實上,這些舊日的海軍強權其聲勢不再,但風範還是長存的。

瑞典應該是波羅的海派,波羅的海附近躲了不少北海小英雄,崇尚近海防衛,所以快艇機艦是大宗,但海軍的規模卻不大。

以色列則是紅海派,雖然以色列也是兩海海軍,不過規模上比起地中海各艦隊還是差多了,與紅海、阿拉伯海的各中東國家比較像。由於這裡更是比地中海風平浪靜得多,與大西洋派的差距就更大了。


NO:1032_40
flak  於 2002/11/04 12:42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關於NTU的標準二導引方式,雖然與題目無關,但我知道很多人很關切。其實我也說過很多次了。
我知道Janes的說法是雷達追蹤並遙控飛彈,甚至USNI的海軍武器大全也是。不過吾師(這樣稱呼希望不會被他砍)張文先生說是飛彈自己回報的,我也電話中質疑過他的說法為何與Janes與USNI的不符,他只回了我一句:他看過美國海軍的武器手冊,的確是這樣子沒錯。基於官方手冊比民間參考書權威的原則,所有我的說法一定都是飛彈自己回報,直到我看到更權威的消息來源為止。

NO:1032_41
路過的人  於 2002/11/04 13:27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 Q1:荷蘭是否具有SM-2

<<< A1:印象中有,不過也可能是我記錯....:P
荷蘭應該是兩艘舊的Tromp,跟兩艘新的區域防空艦。
「印象中」,那兩艘新的好像可以發射SM-2。

flak老大:

你所指的『那兩艘新的』...
可是 Jacob van Heemskerck Class? (F812 and F813)

據敝人的資料, 她們還是配備Standard SM-1MR (40枚)



NO:1032_42
Cedric  於 2002/11/04 13:41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我倒是覺的, 未來臺灣戰艦, 除了足夠的反潛防空能力外(防空系統的總重
量只會增加), 似乎需要預留裝Mk45mod4, 62倍徑艦砲的空間。 ERGM可以
增加海軍對沿岸的威脅, 使大陸攻擊時的顧慮更多, 我們甚至可以用ERGM
攻擊大陸裝載港口(大陸不是要動員民間魚船嗎? 用ERGM攻擊漁港應該不成問題
吧)。 發展執行攻艦任務的ERGM應該也不是難事, 這種武器在峽窄的臺灣海峽
應該比反艦飛彈還難反制, 雖然配備ERGM的大船應該儘量遠離海峽, 但在大陸
大規模登陸時還是應該要突然rush in rush out一下海峽。 如果各艦只有
8枚反艦飛彈, 這種短時間襲擊對大陸登陸艦隊根本不痛不癢, 但如果各艦配
有200-400枚反艦/陸攻的百里砲彈, 情況就不同了。 我認為臺灣海軍需要
一種短時間就能投射大量精準彈藥的武器。 存在艦隊才有存在的義意。
Mk46mod4不只有攻擊的能力, 還有偵搜能力。 聽說美國海軍在發展
Forward Air Support Munition(FASM), 這種有機翼的砲彈可以在100海浬以
外的海面或陸上盤旋2小時, 為艦隊提供影像資料, 目標標定, 或損害評估,
臺灣海軍的空中力量不強, 這個可以補充。 雖說不知道能不能買到這些武器,
但mk46應該是沒有問題。 我想, 臺灣海軍在海峽中戰鬥的艦(不是艇)應該都需
要有這種武器投射能力, 沿岸偵搜/攻擊能力... 所以, 就算臺灣決定建造
二代二級艦, 排水量也不該低於4000噸. 我一直覺的, 臺灣計畫的二代二級艦,
和平時期極有效益, 但一到戰時定成雞肋,更大的問題是火力威脅不了敵方, 又
無力自保(防空能力甚至不夠支撐到逃跑), 就算逃到外海, 可能不出14天就得
被迫回港了....

NO:1032_43
路過的人  於 2002/11/04 14:21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就敝人的個人看法, 義大利海軍至少自二十世紀開始,
大概就沒認真考慮其艦隊『走出地中海作戰』的可能性......> <
好像這點迄今沒有重大改變

(墨索里尼的大帝國『只不過』想把地中海當內海就很滿足的啦...)

如義大利二次大戰的Vittorio Veneto Class 戰鬥艦...
其15吋主炮的炮口初速高達870m/s, 為世界同級火炮中之冠,
近戰時殺傷力極大...

但付出的代價是炮管壽命極短(110-130發),也是世界同級火炮中之『冠』(最差的...)

不過因為義大利海軍不會出遠洋作戰, 對這點還可接受......
對於常年遠洋作戰的老英老美而言,
沒得妥協, 打死也不幹(寧可稍降初速而延長炮管壽命)

打一場海戰後, 得在太平洋的某些雞不生蛋的島群更換炮管, 可不是件愉快的事...


NO:1032_44
ryan2181  於 2002/11/04 14:50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就敝人的個人看法, 義大利海軍至少自二十世紀開始,
大概就沒認真考慮其艦隊『走出地中海作戰』的可能性......> <
好像這點迄今沒有重大改變

一戰的原因:主要對手是奧匈帝國/土耳其..不需要走出地中海作戰

二戰的一個原因:運河 + 直布羅陀海峽當時都在英國的手上
走出地中海作戰....算了

二戰後....現實國力問題及北約戰略架構
也不必『走出地中海作戰』


NO:1032_45
flak  於 2002/11/04 15:01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其實地中海蠻擁擠的,除了義大利、西班牙這些傳統地中海文明之外,法國一樣是兩面海軍,但在大西洋不如意之後,轉向非洲發展,當場地中海變成其內海,其地中海艦隊的實力也比大西洋艦隊來得強。而地中海恰巧也是黑海艦隊的門口,有了蘇聯的黑海艦隊,美國就有對應的第六艦隊要殺進來。除了這些傳統海軍之外,土耳其希臘這幾年也是整軍備武,規模不小,少說也是中級艦隊,小小一個地中海塞了七支中級以上艦隊,真的打起來,還真是飛彈亂飛,屍體亂漂。

NO:1032_46
foxwolf  於 2002/11/04 19:10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百思不得其解 我們有這艘嗎?
可能將會有,用於取代諾克斯艦-->若其能打敗二手史普倫斯,順利出線的話。


不是吧!那是傳說中的光華五號計畫,其任務是近海巡護和防衛,以後若成軍,不可能替代濟陽


NO:1032_47
專業  於 2002/11/04 20:01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一些歐洲國家認為,現今艦載低空搜索雷達在偵測超音速反艦飛彈時,受限於海平面影響,
只能在目標距離本艦位置外四十公里處發現,其反應時間不超過1分鐘,無法進行遠距離攔截所以沒有發展區域防空飛彈的必要,進而發展近區防空飛彈系統,如法國的紫苑15型艦隊空
防空飛彈!

NO:1032_48
小老闆  於 2002/11/04 21:07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不是吧!那是傳說中的光華五號計畫,其任務是近海巡護和防衛,以後若成軍,不可能替代濟陽

光華五號是在海軍還沒有紀德時所規劃的
當時應該以成功和康定的輔助艦來設計
但現在內容應該要調整了~
因為濟陽的能力也有點跟不上現況了~
如果要配合紀德或將來的神盾~
光華五號的噸位一定要提升~
任務也要做調整~就是改成濟陽的接替者~
並兼近海的防衛


NO:1032_49
ryan2181  於 2002/11/04 21:49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唯一的例外大概只有缺乏3D雷達的派里艦,這也就是為什麼派里艦只能算半調子區域防空艦的原因。

Jacob van Heemskerck Class 也只看到DA-05 , LW-08,沒有旋轉陣列天線
不過LW-08據稱有3D能力


NO:1032_50
flak  於 2002/11/04 21:59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Jacob van Heemskerck Class 也只看到DA-05 , LW-08,沒有旋轉陣列天線
最高的那個SMART是3D陣列雷達(還是2又1/2D?!)


NO:1032_51
後知後覺  於 2002/11/04 21:59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光華五號是在海軍還沒有紀德時所規劃的
當時應該以成功和康定的輔助艦來設計
但現在內容應該要調整了~
因為濟陽的能力也有點跟不上現況了~
如果要配合紀德或將來的神盾~
光華五號的噸位一定要提升~
任務也要做調整~就是改成濟陽的接替者~
並兼近海的防衛

A:我也希望光5的噸位提升 但應可與原構型並行不廢
光5原購型取代錦江 錦江編列海巡才不會連海測船都無法驅離
而光5改良構型與 成功 康定作為KIDD輔助艦
光5原購型+光6作為近岸攻防體系


NO:1032_52
cobrachen  於 2002/11/04 22:03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其實flak對標準2在NTU下的導引講法並不能說和USNI或是JANES上的說法不一樣,重點是這些書上並沒有實際說標準有沒有回報。可是現在看到標準I在USNI的書上表示有下鏈,那麼這應該是比較清楚的表示標準II需要回報位置以便指揮導引可以修正航向。

NO:1032_53
ryan2181  於 2002/11/04 22:05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Jacob van Heemskerck Class 成軍服役時
SMART-S 3D陣列雷達還沒出現
那時候那位置是DA.05


NO:1032_54
acetw  於 2002/11/04 23:21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大西洋派的特色是浪高風急,所以船艦的結構重量比例較高,相對的武器比例就較小。這派以英國為代表,加拿大為附庸,日本則是跟隨者。
>地中海派的特色是風平浪靜,所以結構的考量就比較弱,但能夠裝更多的武器。這派以西班牙、義大利、法國為代表,其中義大利的船更是火力派的佼佼者。
>美國艦艇的設計,一般居於這兩派之間。而我國應該跟隨哪一派呢?雖然台灣海峽看似水淺,與地中海地形較為接近,但在氣候上,受到季風洋流的影響,與英國日本都一樣是風高浪急,所以台灣不管在東西兩岸作戰,大船派一直都是在海軍中佔上風。

其實那些海軍的設計主要還是看任務,遠洋派的主要任務是護航,自然會是那樣設計,倒不盡然是氣候使然。最明顯的反例就是德國,波羅的海的氣候可是糟得很(寒帶吹來的風可是強得很,每年一堆船沉在那裡),可是德國海軍卻是很明顯沿海派的。


NO:1032_55
flak  於 2002/11/05 10:09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波羅的海的氣候可是糟得很(寒帶吹來的風可是強得很,每年一堆船沉在那裡),可是德
>國海軍卻是很明顯沿海派的。
波羅的海算是內海,應該不像台灣海峽會有洋流經過。
德國海軍走近海派有其歷史因素,但最近已經逐漸抬頭,一樣有中型艦隊,這些艦隊自然不是要待在波羅的海的。
>其實那些海軍的設計主要還是看任務,遠洋派的主要任務是護航
前面提過,就是因為護航才會有混成艦隊,不同海軍的變形是因為要護航的航線不同,自然設計跟著有所不同。前面說的是地中海派的護航艦隊跟大西洋派的護航艦隊的差異,不是地中海派的近海海軍與大西洋派的護航艦隊的差異

NO:1032_56
acetw  於 2002/11/05 11:23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波羅的海算是內海,應該不像台灣海峽會有洋流經過。

但是風很大,尤其是當北方浮冰溶化時,高氣壓一路往南吹,風可大得很

>前面說的是地中海派的護航艦隊跟大西洋派的護航艦隊的差異

其實這要看當時的環境。比方說義大利好了,雖然當年希臘和土耳其都是北約的成員,但這兩個國家其實都很有可能被從陸地攻擊,這也就是說在地中海真正擋住蘇聯海軍的實際上是老美的第六艦隊和義大利,這也就是為什麼自六零年代開始蘇聯都喜歡在地中海派一些驅逐艦跟在老美CVBG屁股後面的原因:一開戰就先幹掉一兩支CVBG再說。而這也就是為什麼義大利有一堆Lupo級和Minerva級,還有特別喜歡在船上裝上一堆76炮,那不是要護航用的。


NO:1032_57
flak  於 2002/11/05 12:00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而這也就是為什麼義大利有一堆Lupo級和Minerva級,還有特別喜歡在船上裝上一堆76炮,
>那不是要護航用的。
護航CVBG也是護航

NO:1032_58
flak  於 2002/11/08 19:46
Re:中型海軍之發展

中型海軍通常吸引人的地方是其水面艦艇,其實直昇機的配置也一直是個重點。

在70年代前,美歐反潛艦最多只能搭載SH-2直昇機,航艦才有能力搭載SH-3直昇機。其原因是SH-2作戰重量約六噸,SH-3則近10噸。重量的不同除了導致滯空時間與作戰半徑的不同之外,還有酬載的不同,SH-2勉強還可以同時掛聲納浮標與魚雷,但已經不能裝吊掛聲納。而歐洲那些五噸以下的山貓、海豚的標準作戰方式就必須兩假協同,一架掛浮標、MAD,一架掛魚雷,作戰彈性就受到很大限制。

所以,70年代前,要享受SH-3這種獨立作戰,等於一個分身護衛的功能,就必須建造更大的船艦,例如日本的八八艦隊中的八架直昇機就是以SH-3設計的,為此建造了鞍馬級直昇機母艦。70年代後,最大的革命就是SH-60的出現,SH-60一樣逼近十噸級,但它的尺寸較為緊緻,使得美國開始出現能夠搭載的戰艦,而且多半都能一艘搭載兩架,這是海軍反潛的重大突破。

歐洲的進度一樣較為緩慢,部分國家要等到NH-90服役才有九噸級的直昇機可用,例如法國,但一艘船仍只能搭載一架。而英國則等待EH-101,但這是近15噸的大傢伙。

所以,派里級是一艘很異類的船,雖然感測器材非常陽春,但攜載的武器非常嚇人。光是兩架9噸重的SH-60就是嚇死人的近直昇機母艦,更別提台灣的直昇機還有吊掛聲納。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1&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