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撞機》觸發美國南北族群戰爭動機 編譯馮克芸/合眾國際社九日電 美國偵察機和中共軍機在海南島擦撞事件不太可能導致「中」美戰爭,因為這並非和平手段解決不了的衝突。但美國進入全面交戰狀態的一些先決條件正逐漸成形,這或許是幾個世代以來頭一遭。顯然中共領導人完全誤判當前情勢。中美之間一連串類似事件未來擴大成戰爭的可能性有多少,端視中共領導人是否在為時已晚前有所醒覺。 美國人通常不明白外國人很難了解美國人。美國不像歐洲那樣,是個單一種族、同質性高的民族國家,而是許多歷史文化各異的民族組成的大聯邦。美國人之間彼此文化性格的差異雖在近幾十年的內部遷徙中淡化不少,但長期而言還是持續存留。這個現象有許多寓意,其中之一就是美國與戰爭的關係。 美國國內各族群一向對戰爭抱持不同的態度。以南部文化為例,堅持強烈的個人榮譽,一旦侮辱行動超越限度就被視為需要回應,不回應就是示弱姑息,只引來更多侵犯。而在大新英格蘭區,其文化模式的中心是道德觀念,假設每個人都是理性的,對侵略行為的第一個反應是修好和解,尋求了解對方,找出折衷點。但當對方展現缺乏道德觀念的跡象時,就迅速動武,全面作戰、毫不留情,直到對方無條件投降。 美國面對世界的態度因國內主導的文化族群而異,如果其中一個文化族群決定必須一戰,但其他族群未被說服,通常就無戰事發生。有時兩個或兩個以上族群決定必須一戰,但其他族群不同意,可能導致美國人參戰但並非整個國家完全投入。以韓戰及越戰為例,主要都由務實派發起,但他們未能動員整個國家去作戰。其他如西班牙之役及近年的波斯灣戰爭,只要在民氣可用時迅速結束且傷亡代價低,美國人也都可以容忍。但當國內所有族群一致斷定必須一戰,這場戰爭就會激起美國意志、創造力及堅強實力的展現。最重要的例子就是南北戰爭及二次世界大戰。 海南島擦撞事件的不祥之處在於美國國內各文化族群或許都逐漸得出一個想法:美國與中共可能終將一戰。道德論者看六四天安門事件、監獄勞工及西藏問題時,早就對中共領導階層需被教訓深信不疑。務實派在雀躍於大陸市場但因投資及合資等諸多負面經驗而冷靜之餘,不願見到台灣毀滅。如果擦撞事件演變成人質危機,一向對羞辱輕蔑極度敏感的美國南方人就可能感到憤怒。 而這場戰爭的最後一項要素就是中共誤判情勢。中共被越戰、波斯灣戰爭及科索伏戰爭誤導,可能以為阻止美國反應的方式就是在開戰初期造成美國人的重大傷亡。 在冷戰時期前半段,這種算計還若合符節,但當時是「中」美雙方自制使兩國免於一戰,其中還有部分原因是蘇聯領袖曾見過美國全面作戰是什麼樣子。如果說美國人傾全力交戰的情況絕不會再發生,那是中國人錯判形勢。
【2001/04/10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