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走的路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HL 於 2004/02/18 13:23 | |
沒有走的路 | |
在美國,選民在選擇要投給哪一位候選人的時候,通常是以政黨立場,而非候選人本身,做為主要的考慮條件。共和黨的選民相信小政府、堅信市場經濟、崇尚個人自由、是弱肉強食進化論的忠實信徒。民主黨的選民相信大政府、堅信社會正義,認為政府必須介入市場才能達成民主、平等的終極目標。美國的許多重大政策都是環繞在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政策主軸。舉凡辦理國民健保,到應否對少數族裔提供特殊待遇,都是以這兩種立場為分水嶺。 反關國內,在分析台灣政黨政治的時候,多以政黨的統獨立場為區別。國外學者觀察台灣政治,也多以「pro-independence」以及「pro-unification」做為國內各政黨之簡要形容。許多人認為在如此極端的意識形態下,造成所謂政黨間「拚政治,而非拚經濟」的惡果,甚至有人誤以為國內各主要政黨的經濟政策並無重大分歧,只是在國家認同上有所差別而已。 以統獨立場做為政黨間的差異,如果真正細想,就知道是非常不合理的。如果「統獨」是一個可以區分支持政黨與否的議題,社會上應該有清楚的支持以及反對聲音。然而事實上,台灣社會幾乎從未有強烈支持與中國統一的論調,甚至連非主流都談不上,即使是統一概念最強烈的新黨,也未將統一列為積極推動的政策目標。 這種對國內政黨屬性的誤解,一方面是因為政黨本身並未清楚闡述或者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路線,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國民黨在90年代執政時期之政策矛盾所致。但是經過政黨輪替,以及2004年總統大選涉及國內重大政策的討論過程中,許多民眾逐漸發現泛藍以及泛綠陣營的政黨政策區別。 泛藍的政黨政策,基本上是以所謂大中華經濟圈為思考主軸,認為台灣比西方人暸解中國,比中國人暸解西方,再加上台灣與中國語言、文化相通,地理位置又相近,是擔任西方國家進入中國市場的最佳跳板、最佳窗口。而因為中國經濟快速成長,台灣應該把握機會,以中國為腹地,再謀求經濟上的發展,否則將面臨邊緣化的危機。正因如此,支持泛藍的民眾,多數對台灣經濟前景不抱樂觀,而認為台灣持續發展的希望、機會在中國。 在這個基本概念下,泛藍的主要政策都是以成為西方進入中國的窗口為目的。最根本的,就是要謀求兩岸穩定,甚至應該維持友善的關係。而在細節上,首先,當然是三通,或許說是透過「空中安全走廊」的直航,如果可以直接從松山機場飛上海則最好。再來就是盡量使兩岸人民流通方便,放寬中國對台灣之金流、人流。如果有機會的話,應該強力爭取與中國簽署「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安排」,甚至所謂的五十年「中程協議」,長期目標則是與中國建立共同市場,或是邦聯、聯邦。 但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泛藍必須對中國做出若干妥協。因為腹地在哪裡,跳板在這裡,腹地的籌碼當然比跳板多。為了營造腹地與跳板的友善關係,先決條件是跳板不能任意挑釁。因此,例如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一邊一國、甚至和平公投,都不宜提起,以免傷害腹地的感情。而當腹地一再提出「一個中國」做為「什麼都可以談」的先決條件時,泛藍只能「擱置主權爭議」,一旦被迫接受,最多是以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宣示所謂一個中國指的是中華民國。國民黨卸任高官常常自許的「創造性模糊」要達到的也是這個目的。可惜的是,因為台灣的特殊處境,本來應該只是經濟政策下的中國政策,卻影響到國家建設、經濟、外交、國防等等整體政策。 相較於泛藍的大中華經濟圈主軸,泛綠則是以台灣為主要經濟發展腹地。以台灣矽島為方向,從發展台灣為研發中心、開發中部科學園區、新十大建設、到設立國際創意中心,都是以改善台灣本身的生活、投資環境,讓台灣順利轉型,人民願意留在台灣投資、工作、生活,發展出具有台灣主體性的經濟。面對中國,泛綠是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雖然不再戒急用忍,但仍需有效管理。例如,在決定是否開放晶圓代工大廠赴中國投資之際,泛綠的決策考慮點主要是在於如此是否會對台灣主體經濟有益,相較於泛藍陣營主要是考慮開放投資是否對該企業本身有益。 需要說明的是,兩大政策主軸並非取代彼此,而是先後順序的關係。也就是說,泛藍並非全然放棄發展台灣主體經濟,而泛綠也非全然排斥與中國市場進行更緊密的發展。兩大陣營的差異點在於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何者為主、何者為輔,並依此而做為決定談判籌碼的準則。這種先後順序的關係,在國親聯盟總統大選推出的產業政策白皮書寫的十分清楚﹕「首先台灣必須善用中國大陸潛在的資源與市場,「推動經貿全面自由化及國際化」,建構台灣成為自由貿易島,才可能扮演跨國企業及華人進軍中國大陸的跳板,成為全球運籌管理中心。其次,台灣應利用並引進優秀人才及技術能力,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並「加速產業升級」,將台灣建設成為「高科技島」,同時協助中小企業提升競爭力,提高其產品之附加價值。」 兩條道路,何者較佳,見人見智。 第一條道路,對國內的許多企業,當然有利。為了更大的市場、為了更低的成本,中國的誘惑是難以抗拒的。雖然在談判的過程中台灣的地位可能會被貶低,雖然在取得利益的同時台灣必須付出一些代價,但是那是政府的事,對於企業而言,悶聲大發財才是道理。而對一般民眾而言,如果台灣真的成為中國的跳板,許多人可以擔任跳板的螺絲,向來來往往的旅人收取一些過路費。這是一條較多人走過的道路。從清末民初的洋人買辦,到香港在二十世紀擔任的仲介角色,都可以看的出來這是一條經過證明,可以賺輕鬆錢的道路。當然,走這條路也有它的風險。基本上,跳板做的是買空賣空的生意,一旦腹地本身發展起來,是否仍有跳板的空間,尚有疑問,看香港近幾年的現況即明。此外,一旦成為某某腹地的跳板,跳板的經濟勢必將逐漸失去本身的主導性,而將隨時受到腹地的牽制。中國中央政府為了溢注香港經濟,從大幅開放內地居民旅遊相關、到建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安排,再加上所謂的北水南調,逐漸的將香港經濟興亡緊緊的掐在中國中央政府手上。就像吸鴉片一樣,即使香港對政治民主進展不滿,想要直接選舉特首,但也不太可能有多大的作為,畢竟中國中央政府一旦不再供應鴉片,香港民眾勢必將面臨更大的困難。 第二條道路,其結果是不確定的。一個從輕工業起步的國家要晉升為現代工業化國家,在歷史上的前例不多。轉型的過程是痛苦的,前途是不可測的,方法是辛苦的。而且人類有先天的惰性,如果可以選擇,也許有許多人不會選擇以辛苦提升自身能力的方式來賺錢。但是,一旦轉型成功,這條道路的結果卻是美好的。它將引導出一條全然不同的新路,它不會讓自己的未來掌握在他人手上,它將讓人民能夠主導自己的命運,它將能永續發展。 美國詩人Robert Frost寫過一首極為有名的短詩。在選擇台灣未來的道路的時候,也許能夠帶來一些啟發。 沒有走的路 森林葉黃,林中叉路各奔一方 我再把另一條路探望 那天早晨落葉滿道上 那以後歲月流逝,日久天長 |
ace 於 2004/02/18 13:53 | |
Re:沒有走的路 | |
an unbeaten path is the road to be walked by geniuses |
Freedom 於 2004/02/18 15:47 | |
Re:沒有走的路 | |
相信台灣、相信改革! |
蘭陽醒獅團 於 2004/02/18 17:24 | |
Re:沒有走的路 | |
非常棒的好文。 感謝 就個人安全而言: 就國家而言: |
瓠仔 於 2004/02/18 17:54 | |
Re:沒有走的路 | |
終於看到有水準的文章! |
Echo 於 2004/02/18 19:26 | |
Re:沒有走的路 | |
開欄者的確很用心,但是,有一些論點,必需加以質疑。 首先,HL 以美國為參考點,指出台灣的政黨政治,因為『多以政黨的統獨立場為區別』而 台灣的國情與美國的不同,台灣今天的統獨對立,緣自於歷史上長期累積、擴大的恩怨,而 也因為台灣有「長期受歧視」的歷史淵源,台灣現階段的民主,跟許多已開發國家的民主, 把這些重要的因素完全抽掉,難怪 HL 會做出一些「兩邊都可以」的奇怪結論來。台灣人面對 其次,HL 把泛藍的「把台灣當作進出中國的跳板」拿來當作泛藍經濟政策的主軸並加以分析。 一個好的醫生,不能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台灣的政黨對立,有其根源,若根源不除, |
HL 於 2004/02/18 21:37 | |
Re:沒有走的路 | |
一、泛綠、泛藍的經濟政策當然不是兩大陣營的唯一分水嶺,但卻是許多民眾選擇支持該陣營的依據。如果分水嶺在於「歧視」以及「反歧視」的話,我很難想像王金平、蕭萬長、江炳坤、王永慶、許文龍等等會選擇「歧視」的那一方。 二、我以為我已經很清楚的表示第一條路是危險的、是不可行的,顯然我寫的還不夠清楚。 謝謝其他朋友的鼓勵。 |
HL 於 2004/02/18 22:13 | |
Re:沒有走的路 | |
抱歉,打錯了。 腦中想的是張榮發,指下卻打出許文龍。 |
陳生 於 2004/02/18 22:57 | |
Re:沒有走的路 | |
HL 兄 您開欄所題的「沒有走的路」擺在後段才看到,很文學很詩意我很喜歡,可是一篇好的文學短文與前面的政治評論擺在一起,是不是很突兀。 我與Echo兄一樣無法接受您的藍綠統獨分水嶺的說法,您全篇對台灣的了解顯然不足,甚至可說您是隔空看台灣,您的資料是來自媒體的剪接片段文章,一向偏藍的台灣媒體可讀性當然有偏差,所以你當然不了解為什麼台灣過去是殖民統治社會,您也不了解為什麼過去會有很多社會精英因政治理由被當權者逮捕犧牲的故事,這麼多的為什麼,是想請您再多用功讀台灣近代史料。 統獨不是藍綠主要的區別,以台灣與大中華圈經濟發展路線來區分出兩條路線也是錯誤,台灣的民主政治不同於美國的的民主政治,在台灣對立的政黨不僅是政策不同而已,還存在主權認知不同,權利來源不同與族群的對立問題,泛綠是人民長期自發性抗爭型成的組織,以改革者自居與泛藍政權所有政策思考根本是南轅北轍,泛藍執政以延續統治利益為考量,泛綠執政以台灣永續發展為主體考量,這完全是兩個不對等的路線,非統一與獨立這麼簡單的邏輯就可區分,「統一只是泛藍虛晃的一塊招牌」,所以他們說「統獨留給下一帶去解決」,這是典型的政客無賴的說法完全不負責任,這好像在說統一或獨立與他們無關,易言之,讓他們再執政只要搞三通拼經濟,主權可以放在一旁不管,任中國割宰。 以三通政策為例,為什麼泛藍會一直避開主權爭議問題,顯然主權問題會觸及中國的敏感政治神經,但權衡得罪中國確保台灣與獲取三通失去主權之間,泛藍寧願選擇後者,為經濟利益犧牲台灣主權利益,連戰說「暫時擱置主權爭議」又說這是泛藍戰略性的模糊,實質上是縮頭主義,棄主權的結果是後代子孫要去承擔風險,「香港五十年不變」就是一個活例子,三通對台商企業雖有立即經濟利益,然而國家安全威脅更是不能被輕易犧牲,這是藍綠不同路線的例子之一,中間的差異不僅是統獨這麼簡單,而是對台灣的認同與負責任的立場不同,其他領域差異亦如此,所以我不認為藍綠是森林前面兩條可供選擇的道路,藍綠其實是新與舊南轅北轍差異極大的反向道路,泛藍選擇一條走不通的死胡同,就像把自己主權生命置放在中國加溫的鍋鼎裡,等到水溫加熱後,想逃也不及,最後麻痺不知不覺被煮熟。 |
yu 於 2004/02/18 23:11 | |
Re:沒有走的路 | |
沒有路的走法........只好連宋配了 送主媳在2000大選落敗後 意氣風發再跳出來選只有再死一次 但 |
瓠仔 於 2004/02/18 23:14 | |
Re:沒有走的路 | |
確實是好文章, 但要修正部份說法, 因為那不能說: 見人見智, 1. 在談判的過程中台灣的地位 [一定]會被貶低, 在台灣未獨立於國際, 被世界包括中國承認之前, 任何談判一定會被貶低, 至少會不能申張主權. 2. 企業有利的同時, 台灣所付出一些代價,不是 [政府] 的事, 那是全台灣人民的事, 包括疾病的傳染, 社會治安的更亂, 國家安全的破壞,.... 全都影響全台灣人民. 而且企業在中國獲利並不在台灣納稅, 而所帶來的所有問題的費用, 卻是在台灣納稅的人民在負擔, 極為不公平, 例如 SARS 期間所花的錢. ------------------------------------------------------------------- 還有派出一個阿斗, 此人不堪當總統, 換個人可以考慮. |
HL 於 2004/02/19 00:29 | |
Re:沒有走的路 | |
再次重申,本篇所說的經濟主軸並非唯一的分水嶺。 台灣人選擇支持不同政黨,當然不可能只有單一理由。 至於藍營的跳板經濟主軸,我個人當然不苟同,但這並不代表它毫無價值。 |
陳生 於 2004/02/19 00:40 | |
Re:沒有走的路 | |
HL 我與你不同的觀點,我不是很清楚告訴你藍綠是背道而馳的反向路線,不是可浪漫選擇的森林小徑,針對泛藍泛綠之不同,請回應提出有深度的見解,不要扯到生意人發大財的岔題去,否則我認為你只是剪貼媒體文章裝紳士。 |
HL 於 2004/02/19 01:19 | |
Re:沒有走的路 | |
我所引用的短詩確實不合適,敬請將其忽略。 |
Echo 於 2004/02/19 01:59 | |
Re:沒有走的路 | |
HL 兄: 我對您的文章的回應,純粹是就事論事,就文章討論,希望您不要介意。 您的開欄文,標題是「沒有走的路」,文中確實有提到以台灣做為跳板,有其危險性, 如您所言,台灣是有很多人單純地以經濟政策做為選政黨的考量,但是,如陳生、瓠仔 您說:『如果分水嶺在於「歧視」以及「反歧視」的話,我很難想像王金平、蕭萬長、江炳 任何一個「歧視」與「被歧視」的對局,總會有一些屬於「被歧視者」的一小群人,依附 |
Doug 於 2004/02/19 05:16 | |
Re:沒有走的路 | |
HL 你的論述如果只將範圍侷限在國內的環境下並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今天我們在評論國內兩個政黨的經濟政策時,絕對無法忽略中國對台灣的威脅,而你的說法裡面卻恰巧忽略了這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導致於你的結論變成了在經濟上是否傾向中國似乎藍綠都很類似。 但是,省略掉中國的威脅,我們可以說藍綠兩邊的經濟政策,是所謂路線之爭。但是加入了中國這個因素,對於台灣而言,絕對變成了生死之爭。而優先考量到台灣的生死,才能對於台灣未來的發展有一個正確的判斷。所以今日熱鬧滾滾的統獨之爭或是你文章裡面提到藍綠兩黨的經濟政策之爭,都必須先考量到台灣未來的生存。 當我們優先站在台灣生存的眼光來觀察泛藍或泛綠政策時,你才會真正發現真正對台灣有利的政策為何,也不會再有兩條道路,何者較佳,見人見智的說法。 |
Echo 於 2004/02/19 06:49 | |
Re:沒有走的路 | |
Doug: 中國的威脅當然是強化了政治因素,使藍綠對決中的政治色彩更濃厚。但是,不要忘記, 台灣的問題的真正根源,在台灣內部,不在中國。 |
Doug 於 2004/02/19 08:17 | |
Re:沒有走的路 | |
Echo 這句話你說的好:台灣的問題的真正根源,在台灣內部,不在中國。 但是中國的威脅更凸顯了台灣內部的問題,而且加速了台灣人的自覺。 |
陳生 於 2004/02/19 10:37 | |
Re:沒有走的路 | |
HL NO:709_11你說 只顧發財不管台主權生死的人很多,這點我同意,大財團更是態度明顯,這都是國民黨的教育裡頭,灌輸著「商人無祖國」「商人重利輕別離」「商人唯利是圖」,但這樣的人會為一張選票千里迢迢飛回來投票嗎?所以他們代表多數的民意。 你指的第一條道路,就是香港現在在走的路,經濟市場以中國大陸為腹地,政治上聽命中南海,香港回歸後,導致資金人才擁向中國,失業率高昇,地產下跌。 台灣與香港的歷史角色定位不同,香港自清朝以來是中國南方的買辦窗口,也是西方最早接觸的商港,定位上是中國的通商口岸,與珠海生活圈緊密不可分,台灣則不同,台灣地理位置位在西太平洋航運中繼點,自古發展的是海洋貿易經濟,1976年開放探親前,台灣中小企業早已發展成世界卓越的代工地位,與世界接軌,當時不存在依賴中國市場的三通問題,換句話說中國市場只是世界市場的一部份,台灣只是將製造生產這一環放在中國,還是以外銷世界為主,大陸是台灣經濟上的跳板是沒錯,但這是民間企業自發性發展,不是兩岸政府出面協商的政策,中國以商逼政,迫使台灣就範企圖明顯,但這部分國內藍綠看法分歧,如我前面所言,這樣的差異不僅是統獨立場而已,而是政黨基本思維方向不同,主權意識不同,甚至可以說是對台灣未來命運是否負起責任南轅北轍,人民呢?人民才是國家的主體,台灣人民過去只能參於代議代表的選舉,從無直接表達民意的機會與管道,320公民投票正可以一窺台灣民意全貌,到時候大家在來討論真正的民心歸向,總而言之你所提的第一條路是商人選擇的道路,未必代表台灣全體民意選向。 →你的第二條道路,一個從輕工業起步的國家要晉升為現代工業化國家,在歷史上的前例不多,其結果是不確定的,這一點你的說服力不足。 HL你既然開這樣的欄題,指出兩條道路供人參考,你應該有準備更充分的題材要跟網友互動討論才對,希望你能提出更具說服力的論述資料證明你是對的,而不是簡短幾句交代過去,這樣不負責任。 |
瓠仔 於 2004/02/19 12:41 | |
Re:沒有走的路 | |
HL 當然看懂你的意思, 經濟主軸並非唯一的分水嶺, 也知道此欄在 [分析] 利弊, 所以才會說是好文章。 其實不只謝長廷, 洪奇昌也做過台灣經濟要靠中國的論述, 甚至阿扁都提過經濟統合論, 三階段三通論。 跳板經濟是有可取之處, 但關鍵不在台灣與中國互為敵國關係,所以才有其危險。 如果互為敵國關係, 那還好, 這樣至少台灣還是個 [國]。例如以色列對巴基斯坦, 約旦及其周邊阿拉伯國家。 人家以色列至少可以得到美國與全世界的支持, 可是台灣不是, 幾乎全世界都不承認, 都只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唯一合法中國政府。 在此情況下, 為了跳板經濟的可取之處與中國談判, 擴大交流, 台灣只有淪為中國的一部份, 變成其地方的一省, 至少國際觀感會如此 。不只被其中央挾持控制, 甚至被邊緣化, 這才真危險。如果走到這一步, 我相信連中華民國支持者都無法同意。 那如果過半的台灣人就是不在意主權、不在意國家尊嚴,就是喜歡悶聲大發財,你又能如何呢?死好! 等著跟香港一樣, 到時再上街遊行, 反對台灣版的23條立法。抱歉, 我不是在罵香港人. 所以在你的 [分析]中第一點的價值, 無法彌補台灣所受的傷害, 應該放棄。不過確實如你說: 可悲的是,這些人目前還不少。 關於擱置主權爭議, 泛藍不是被迫接受「擱置主權爭議」,而是被迫接受「一個中國原則」。 泛藍沒有「擱置主權爭議」的本錢。 擱置爭議反而很有可能會是阿扁的選擇, 只是連戰真是阿斗, 想學阿扁, 又學不對, 冒出個擱置主權。依我看他也不是堅持九二共識, 一個中國, 而是像民進黨廣告中那隻鸚鵡, 跟著喊而已, 一會一個中國, 一會一邊一國, 一會又是擱置主權, 完全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 |
Echo 於 2004/02/19 14:56 | |
Re:沒有走的路 | |
一個人要有相當的條件,才有資格被稱為「阿斗」,這不是你我尋常人等所能望其項背的 …:) |
陳生 於 2004/02/19 15:14 | |
Re:沒有走的路 | |
瓠仔 你才是舉香對拜,先在NO:709_4說→終於看到有水準的文章! 我與Echo是在探討HL開題的泛藍泛綠兩條不同的路線,請你不要扯到其他漫罵外題。 |
瓠仔 於 2004/02/19 17:20 | |
Re:沒有走的路 | |
陳生 恁爸聽你咧唱曲, 我是舉香在拜你. 我根本就不認同你的話, 別自己往臉上貼金. HL 以泛綠、泛藍的經濟政策當話題, 在文中精闢客觀的分析, 本就是有水準的文章, 本人對其部份說法不表認同, 也只是表達意見, 那也不會否定其好文章的本質, 也不代表會認同你的話. 反倒是你經濟政策硬扯向:社會精英因政治理由被當權者逮捕犧牲的故事, 要人家再多用功讀台灣近代史料, 還說HL裝紳士, 你算什麼東西阿? 別人我不知道, 我無咧嘎你信到! |
Echo 於 2004/02/19 17:49 | |
Re:沒有走的路 | |
兩位可否看在下一面,各退一步,給對方也給自己一點空間 ? HL 的開欄文,是應該有些附加條件的,但是我們只要「就事論事」,把這些指出來 給他人餘地,就是給自己餘地,這是我多年網戰的經驗。 |
陳生 於 2004/02/19 17:51 | |
Re:沒有走的路 | |
跟粗魯人講話,有理說不清,瓠仔先生原來是這般肚量水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