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公投『癥結』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DignityTW 於 2004/02/13 07:51 | |
反公投『癥結』 | |
反公投『癥結』 公投→普世「人民主權」。 反公投『癥結』→ 美國→民主之地,可以公投。 ※320※請你/妳: 從「大中國思想」看中國與連宋為何反公投 傳統的中國王朝在處理對外的事務上,是採取所謂「朝貢冊封體制」。也就是說王朝以武力對外擴張時,如果被侵略的地區可以「教化」,則將之歸為王化之地,設郡縣、派官僚,以使該地歸王朝中央集權之管理;如被侵略之地難以教化,則要求該地以屬國身分向宗主國之中國王朝稱臣,並接受宗主國之冊封。 這種「朝貢冊封體制」在滿清統治原來明國之領土並對外開疆擴土之後,就由王朝的中心向四周的邊陲形成「內地│土司.土官│藩部│朝貢國」的體系。其中土司制度適用於現今之中國西南之苗族、瑤族…等少數民族,這些地方允許原有的統治精英得依傳統的習慣統治該地,而清代將該地的武將稱之為土司,將文官稱之為土官;至於藩部則是用於滿清所征服的蒙古、新疆、西藏…等地,由王朝派滿清大臣進駐;至於更外圍的國家諸如朝鮮、琉球、越南、緬甸…等則為屬國,向滿清王朝入貢稱臣,接受冊封。 至於在對內的關係上,則以儒家思想為基幹,將人分為君子與小人│亦即士大夫階級與庶民階級,而君子與小人則建立在教化與被教化的關係之上。換句話說,君子應受六經之教育來修身齊家,進而成為有教養之統治階級,以「治國平天下」。「內聖外王」是君子應行之道,讀聖賢書使自己成為聖人,方能為人民之父母官,對於人民實施教化;相對地,庶民階級之小人則應如溫馴之羊群一般,服從於君子之德治、禮治,若難以教化,則施予嚴刑峻罰之法治。 中國對外的殖民策略因為自己的積弱而失敗,而中國也於內亂紛擾的近代化過程中,放棄了華夷思想,承認以國際法為基礎,用平等的態度對待所有異民族所建立的國家。然而,經過數千年所形成的統治行為與模式已經內化於中國知識份子的腦袋裡,並支配著中國政權於決定政策時的行為模式。對於中國政權來說,中國已喪失了做為宗主國的地位,已不再成為天下的中心,因此維持其內部的統一是保持其中華帝國尊嚴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其喪失天下霸主地位之後,保持其門面的最後關卡。所謂的天下縮小成滿清一代所大致遺留下來的領土,在這塊領土上,君子與小人的教化與被教化之關係轉變成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關係,而所謂的民主並不存在於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這種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關係也就是中國王朝的大中國思想。 相對地,台灣在一八九五年割讓於日本之後的一百多年間,已經開始接觸到以「同胞思想」為基礎的近代國家思想。只有在「同胞思想」之下,所有的人才可能是平等的,並以平等的地位參與政治。而這一套思想也就貫穿日治時期、國民黨統治時期乃至今天的政黨輪替,成為反對運動與泛綠陣營的主流思想。 在李登輝總統主政以前,國民黨極力將台灣的社會塑造成被統治階級的社會,並將眷村竹籬笆化以及軍公教圈外省化,以形塑外省人為統治階級的策略,才是形成族群對立的主因,但卻也顯示出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相同的統治思想與模式。面對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民主政治的壓力,國民黨所採取的是:寧可讓經濟發展,也不願開放全民政治的參與;同樣地,共產黨寧可開放經濟,也不願放棄共產黨一黨專制,只不過國民黨喪失了母國,沒有充足的實力像共產黨一般實施強悍的內部殖民政策,又沒辦法同化台灣人,所以必須將政權拱手讓給民進黨。 如果從上面這種觀點來看的話,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連宋陣營反對和平公投的原因其實就很清楚。因為台灣是中國政權維護中華帝國尊嚴之最後一塊地,但公投卻是台灣脫離中國「內部殖民」之最重要的手段。 從李登輝總統主政以後,數次的修憲、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兩國論等都是一方面顧及國際現勢與國內族群矛盾,一方面朝向近代國家發展的大策略;雖然和平公投並未觸及統獨,但卻是處在這個大策略的發展方向上。一旦有過公投的事實,那麼台灣人民以公投的手段「制憲」或「自決」乃至「建國」,就會更加簡單。因此,和平公投正是台灣要脫離中國內部殖民之前的關鍵時刻,但卻也是中國與連宋陣營會竭力所反對,中國政權甚至不惜透過對歐美日的外交運作要加以干擾、阻礙,而連宋則隔海唱和。 面對這樣的局勢,我們必須要努力促成三二○公投的實現,以證明殖民統治必然會被拋棄,同時我們必須要發展出以博愛為基礎的同胞思想,脫離傳統「君子│小人」的「統治」與「被統治」模式,以化解國內這種以「統治│被統治」為基礎所形成的族群現象,並以選票唾棄連宋等泛藍陣營所代表的大中國路線,實現以台灣為主體的主權獨立國家。(作者黃適卓╱台灣教授協會法政組召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