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之迷思──族群篇_上
回 覆 | 返 回 |
LKK&SBB 於 2004/05/16 00:17 | |
「中道」之迷思──族群篇_上 | |
前不久,立委沈富雄一席「不要拿愛台灣來當選舉策略、操弄族群」的宣示,搞得社會上又是一片「檢討與攻防」之聲,「族群」問題儼然又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了。把「愛台灣」當成選舉訴求,真的就是「罪過」、真的會「撕裂族群」嗎?! ◇不痛就當它不存在的久年老症頭 大選結束三四天後,跟一個挺藍的同事聊著聊又槓上了。民主社會裡,支持任何一方、原本就是各人的自由,人家喜歡投誰,我們是再怎麼樣也管不著的。但是,那天卻被同樣的那麼一句「統媒的制式論調」給搞得幾乎要抓狂了──(扁營)不能夠說,就只有你愛台灣、對手就不愛,這是在「撕裂族群」啊! 說真的,一向都很不喜歡當面跟一些親友談論政治,除非,明知道對方是「同志」。因為,已經有過多次經驗了──談到最後,往往都是爭辯得臉紅脖子粗的。其實,真正讓人凍袂條的,並不在於他們的認知是對是錯,而是由於他們對媒體的謬論邪說之來者不拒,且毫無警戒心與免疫力。偏偏,這些人又多半都特別的自以為公平理性、思考深入,實在是、教人如何不抓狂啊!而在持續膨漲的情緒下激辯,結果就是誰也不服誰、誰也聽不進對方所言,更別冀望任何人會「向道理低頭」了(基本上,在幾十年中國式教育下,具有「以理服人、服膺真理」之素養的台灣人實在也不多啦)。能怎麼辦呢?比嘶吼、比兇悍,看誰火氣大、搶話快吧!感情,還真的就這麼被撕裂了! 台灣的所謂「族群問題」,其實是相當奇特的。它絕不是由種族、膚色、宗教等的不同所造成,而主要是源自於政治認知、國家認同、意識形態等等的差異。它也絕不等同於那個幾乎已經不存在的「省籍情結」,卻又因統獨、中國化本土化等問題的長期爭議,而少不得跟「來自哪裡」這種事扯上點關連。長久以來,這個奇特的矛盾心結是確確實實的存在於我們心底的,而且其激烈的程度始終不曾或減。但除非彼此相當熟稔或「正式交手」過,否則,誰也無法確定自己周遭的每一個人在這方面究竟「是敵是友」。因為,日常生活中──尤其是面對較不熟悉、不便交淺言深者時,多數人通常都不願主動去碰觸、甚至還會刻意避免去提及它;萬一不幸真的撞上了,也多半都會以鄉愿式的唯唯諾諾來維持一個「和平的假象」,即使內心再怎麼不爽,表面上還是會很世故的把它給淡化處理掉;最大不了就是選擇沉默、不置可否。只有在較特殊的時機──通常都是選舉時,因為政治話題被炒得火熱,才會不自禁的讓這個心結給浮現出來。只不過,老是把問題藏在心裡,它可絕不會不藥而瘉,更不可能自己「消弭於無形」的。 |
LKK&SBB 於 2004/05/16 00:19 | |
Re:「中道」之迷思──族群篇_上 | |
◇ 「愛台灣 = 撕裂族群」有四種可能 「愛台灣」這三個字,怎麼可能會演變出「撕裂族群」的結果來呢?我實在是百思不得其解啊,只能夠說:「大老,這真是太神奇了!」既然思無解,那也只好學學前輩的風範,來個「N種可能」了。 第一個可能,沈大老、藍營以及統媒講這種話的意思,大概是說:綠營一喊愛台灣,相對的藍營就變成「不愛台灣」了,所以,綠營這麼「操作」,就是在排斥藍營、剝奪藍營愛台灣的權利、製造族群對立,是不道德的。 ◇有心病者的邏輯 可是,怎麼會有這樣的邏輯呢?難道說,就因為兩陣營是對立的,所以,【若A則B→非A則非B】?「綠愛」如果為真【若A:(只要)是綠民;則B:(就)愛台灣】,經過他們「簡單的」、直覺反應式的邏輯推演之後,就變成「藍(非綠)不愛」亦為真了【非A:(只要)不是綠民;則非B:(就一定)不愛台灣】?!所以「綠愛」的同義詞就是「藍不愛」?!要是他們的想法果真如此,那這些人光是一門基本邏輯學,恐怕就永遠都畢不了業了!因為,假設說「綠愛」這個命題是真,邏輯上跟它相對應的另一個真,也絕對不是「非綠不愛」,而應該是「不愛非綠」才對【非B則非A】。換言之,我們假設「綠營愛台灣」是事實,那麼,從這個事實所引伸出來的另一個「相對的事實」,並不是「藍營(或非綠營)不愛台灣」,而是「不愛台灣者非綠營」!綠營之外,當然還是有人愛台灣的,愛台灣的人不一定要當綠民,可是你如果不愛台灣的話,那就不配入綠營了。因此,這句話有排斥作用麼?如果它有的話,那反而是綠營自己在排斥內部的人了(不愛台灣就別來當綠民)。也就是說,儘管綠營一再宣稱「自己真愛台」,就算對此宣示大家也都「姑且信以為真」了,那並不是同時就表示「對方不愛台」的。所以說呢,到底是誰在排斥藍民啊?你們藍營自己心裡有病才是真的! 第二個可能,綠營一講愛台灣,「藍營就沒辦法講同樣的這句話了」,所以綠營是在排斥藍營,不給藍營愛台灣的機會。咦?!這麼講、像話嗎?! ◇「愛台灣」很難嗎? 愛台灣,當然不是某人或某些人的專利,兩千三百萬台灣人當中的每一個都有資格去愛的。即使是外國人,只要他不是別有用心──例如鄧江胡溫等人,當然也都能夠愛啊!問題是,光用嘴巴去愛有什麼用?除了情竇初開的小兒女,誰會只聽了一句I love you,就毫不懷疑的認定對方確實愛他呀?綠營再怎麼強調它,這647萬人也不見得個個都「愛得真」吧!而另外那644萬人裡頭,肯定也有相當比例的人會說I love you too的。關鍵反而在於,為什麼綠營一講,藍營就講不出口了呢?他們甚至可以說「我愛得比他深、我愛得比他真」的嘛!難道他們永遠都只能「愛台在心口難開」?即便如此,那好歹你也來個「雖然我不善於甜言蜜語,但我一定會用行動來證明我有多愛你」吧!結果卻都沒有!那,或許確實就如某些人所質疑的了──愛台灣,真的有那麼難嗎?! |
LKK&SBB 於 2004/05/16 00:21 | |
Re:「中道」之迷思──族群篇_上 | |
第三個可能,綠營講愛台灣,言下之意「就是在指控藍營不愛台灣」了。這當然是更不道德的,怎麼可以這樣「切割族群」呢?!──用「撕裂」一詞未免太血腥、太暴力了,說「切割」多溫柔呀!就像刀切豆腐一般,就那麼瀟灑的、滑順的輕輕一揮,那邊644、這頭647,好祥和的哪! 綠營有沒有指控擁藍、投藍的所有人都「不愛台灣」呢?我腦袋裡的C槽、D槽……一直到Z槽都搜尋不到。可以肯定的是,有質疑過某些人的「愛心」,但那跟「指稱644萬藍民都不愛台」可是完完全全的兩碼子事耶!怎麼就成了「撕裂族群」了呢?! ◇愛台人人可以講、不愛台大家看得見 有人說絕大多數的人(至少90%以上)都愛台灣,我可不敢這麼樂觀啦。但就算真的有90%好了,可是當中有些人搞不好是更愛中國的呢!藍營的某部份支持者,如果他們說既愛台灣又愛中國,那或許也是其情可憫,我們也不能就說他們這樣不對啦;但身為劈腿族的他們,另一足所跨的又是我們的惡鄰、我們名符其實的敵國,那麼,他們究竟愛誰愛得多一點呢,難道不需要澄清一下? 一般人愛不愛台、或愛得多深,那或許不見得是個什麼大不了的問題啦。但某些政治人物、尤其是要當國家領袖的人,這方面卻是絕對必需接受人民檢驗的。像這次的二二八手護台灣活動,它的訴求,是要向挾飛彈威嚇台灣的惡霸中國嗆聲,照說這是任何台灣人都可以參加、也應該都很樂於參加的。當然啦,參加的人,並不見得就一定很愛台灣、或愛得特別深;而沒參加者我們也不能說他就絕對不愛。但就像前面講過的,它最起碼是一個實際的行動,藍營這些政治人物如果真的自認為「愛台在心口難開」的話,這可是他們力求表現的絕佳機會呀!結果他們不僅不參加、不贊聲,也完全不想、不敢向中國嗆聲,反而只會向綠營和參加者冷嘲熱諷──這種情況,到底又是誰在撕裂誰啊?──那我就不曉得,你們還有多少機會可以來「表現你的愛」了。當我們以充滿溫馨與愛的方式紀念二二八,並一本愛鄉護土的觀念,齊心一意向外、say no to China之後,他們卻砲口向內的弄了個say no to 阿扁;在一場聚集了那麼多人的仇怨憤恨之氣、完全以「反某某人」為唯一目的的集會裡,卻來上一段僵直生硬如挺屍般的又趴又跪、矯揉做作的親吻土地;儘管幾名主角自以為演得嘔心瀝血,觀眾卻偏偏看得是噁心吐血,即使是藍民,恐怕也多半都「噁在心裡口難開」呢!人家強調「愛」,他們卻滿腔的「恨」,還用得著任何人去質疑他們「愛不愛」嗎?! 「愛」當然不能光靠嘴巴說說,而是必須有行動表現的。一般而言,「受者」有沒有感受到「施者」的心意,這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實在的「測度」。但因為被愛的對象並不是一般「人」,當然沒辦法得知她的感受。所以,只能夠從「施者」的行為舉止來判斷了。只是,究竟愛得真不真,從外在一時間要看出來卻是比較困難的。但相對的,如果你「不愛而裝愛」的話,那在行動上可就很難「不洩底」了。所以,藍營的人可曾自省過,為什麼自己不能夠理直氣壯的說「我愛得比他真、我愛得比他深」?是不是你們當中的某些人「事實上、行動上就是讓人有不愛台灣的感覺」,所以才說不出口呢?譬如說,有人老是自命為「純中國人」啦,還堅持說「一中XX」、要擱置我國主權什麼的呀,難道不曉得中國是個準備了一堆武器,隨時在威脅我們、說不準哪天就要來好好修理我們的惡霸鄰居嗎?一個上次選輸後跑到國外去、在外國人面前咒罵台灣的人,如果忽然間又大呼愛台的話,那的確也會讓人感覺突兀了點啦!兩個有錢又有權的老子都把兒子送去當美國人、連服兵役為台灣盡義務都不肯,又同樣都用來路不明的錢在美置了一堆房地產,其中一個還弄了個空頭公司以規避公務員財產申報,說他們愛台灣的話,那真是會讓外國人笑死囉!這種隨時準備落跑去當外國人的傢伙,幸好沒讓他們選上國家元首,否則的話,台灣人在國際間可是會「見笑西朗」的! |
LKK&SBB 於 2004/05/16 00:23 | |
Re:「中道」之迷思──族群篇_上 | |
真金不怕火煉、真愛無懼考驗 最後一個可能,因為藍營裡頭有相當比例的所謂外省族群,要論誰比較愛台灣的話,好像理所當然的、大家就是會認定他們比較不愛嘛!「不愛台說」幾乎是他們的「原罪」了,對他們實在很不公平。所以,綠營講這個,就是會碰觸到他們的這種傷痛,因此是在「撕裂族群」。國民黨立委徐中雄在某政論節目中,拿他自己的跛腳來比喻外省人的「非本土」,正是這種源於身分上的自卑感。 可是,「愛的道理」其實都一樣啊!我們前面所說的一切,又有什麼必要去分本省外省的呢?綠營呼籲愛台灣,有事先限定「身分」、說「外省人不必來」嗎?假如外省同胞能夠真正敞開胸懷去愛她的話,那就不會有什麼「傷痛處」了嘛,又何必害怕這三個字會刺激到它,又何須擔心得不到別人的認定呢!你們已經在此地生活了五六十年,第二代則多半在這裡出生,至少也都有二三十年了。愛自己所立足的、所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這塊土地,這不可能、也不應該是「困難的」,反而應該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最自然不過的一件事了。只要真心的多疼惜她幾分、多為她設想一些,發乎中而形於外,你當然可以理直氣壯的愛她、也可以當仁不讓的大聲喊出這三個字的。勇敢的去愛、也許愛得比別人辛苦,但必然也可以讓大家清楚的感受到,你確實是「愛得比誰都深」的!就像看到了輪椅籃球賽、視障路跑時,總會因為他們的加倍付出、不把自己當「非常人」,而覺得特別感動一樣。相反的,當愛卻不敢去愛,那算什麼?!絕對是最讓人看不起的!自反而縮乎,藍營與藍民、又何懼乎這麼三個字?! ◇愛的路上ABC 假設A、B兩個男生是朋友,卻都在追求同一個「也都是朋友」的女生C。其中,A是比較花心的,私底下他跟其他女孩子還時有來往。有幾次,B男對C女說:「我對你是真心專情的,沒跟你在一起的時候,我都不曾去找過別的女孩子。」結果讓A男知道了,就斥罵B男說:「你講那種話,就是說我對她不是真心、用情不專,我有去找別的女人囉!這豈不是在撕裂你我之間的感情?!」這種指控,公平嗎?要如何去確定B對C所言是特地針對A而來的呢?縱使有此嫌疑,但基於對C的愛護,B就算直接了當的告訴她,說A可能另有女友,A也沒有道理來責怪B呀!最起碼,B有責任去提醒C,以免她受到了感情上的欺騙。至於是否因為刻意這樣「操作」,而得到C的青睞,那卻是另外的問題了(C可不見得因此就會比較喜歡B呢)。更何況B只是強調了自己「真與專」,並沒有將A的「劈腿」說給C知道;是否相信B的告白、是否懷疑A的素行,最終仍將取決於C本身。A如果自覺問心無愧,認為對C的情意堅定、經得起考驗的話,那又何至於惱羞成怒、此地無銀三百兩?否則的話,難道不該反躬自省一下,別再跟其他女孩子有親蜜的交往、並且也明確的向C表達自己的真情真意呢?可是他卻全無一絲一毫自我檢討之心,但知一味的斥責B「搞不公平競爭、撕裂感情」,意圖藉此色厲內荏、遷怒他人的舉動來轉移焦點、掩飾自己的心虛。他到底有什麼資格,又憑哪一條天理神律來指責B啊?! 假如今天我們所碰到的,是個像這樣的例子,而且,我們所有人都是屬於這三個人愛情上共同的「親友吆喝加油團」、還多半都跟B有比較深一些的交情或關係的話,那麼,會有多少人站在A這邊來幫著責罵B呢?道理其實是非常明顯、也非常淺顯的,偏偏就是有那麼一大票「B的親友」,為了表現自己的「理性明智、公正不阿」,而非得大力來譴責B的「用心不良」的,這不是頭殼歹去ㄚ嘛! 至於沈大老,我也懶得去揣度你說出這番話是否別有用心了。但要是你真的認為這個「族群」問題很重要,真的想要為它盡點心力的話,那為什麼不把你的「真知灼見」一次就很完整的發表出來?卻在事後又說人家對你斷章取義什麼的。而如果沒有把握可以解析得完整又清楚、且足以應付各方質疑的話,那何不乾脆閉上你的嘴?!到頭來,連個虛構的神話人物也拿出來自喻了,還是省省吧,大老! |
MIT 於 2004/05/16 00:47 | |
Re:「中道」之迷思──族群篇_上 | |
源自於政治認知、國家認同、意識形態等等的差異,正是政黨要選擇的議題. 選舉期間各自訴求選民支持,是天經地義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