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讓2006「制憲」能夠成功展開的最大「後盾」?
回 覆 返 回


apin  於 2004/05/06 02:33
什麼是讓2006「制憲」能夠成功展開的最大「後盾」?

如同我在2003/12/11 所開欄的文章名稱:台灣要將防衛性公投「大聲說出來,搞大一點,說給他死」http://taiwantp.net/cgi/TWforum.pl?board_id=2&type;=show_post&post;=1514)。事實上證明,台灣不但順利舉辦第一次和平公投,而事後也沒有一些人所謂在事前一直要脅與懼怕會引起「戰爭」的顧忌發生。當然2004【228】二百萬人站出來手牽手護台灣的運動,絕對是一個讓台灣得以順利舉辦第一次和平公投的最大「後盾」力量。

而針對陳總統宣示要在2006完成「制憲」(或是修憲)工作,可想而知,這絕對會比第一次和平公投舉辦遭受到更大的阻力及壓力。所以,雖然目前距離2006尚有一段時間,可是這一定要比第一次和平公投的舉辦更要提前準備才行,我們除了要對國內外加強宣導,不管2006年是修憲或是制新憲,都絕對不會挑戰現狀以取得各方的認同與接受。而其實,如果能越早「大聲說出來,搞大一點,說給他死」,那麼屆時所受到的壓力及阻力會更少,能成功完成的機率也相對提高。尤其在2006的【228】有四、五百萬台灣人民站出來手牽手支持台灣「制憲」的運動,將同樣是讓2006「制憲」能夠成功展開的最大「後盾」力量。

雖然要有四、五百萬台灣人民站出來手牽手支持台灣「制憲」的運動,其工程是非常耗大與艱鉅的,可是2004【228】已有二百萬人民站出來手牽手護台灣的經驗,如果台灣人民須要一套可以屬於「台灣」本身的「憲法」是一個《潮流趨勢》,而這【趨勢】就是代表一種無形的力量,也代表「事實」的會具體呈現,所以,當我們看到2004【228】有二百萬台灣人民攜家帶眷,自動自發的站出來參與活動時,一部為台灣人民幸福而設計的新「憲法」制定,身為一個有台灣心的真正台灣人,有誰能不關心與大力的參與支持呢?只要我們能提早安排與設計,結合民間力量與政府互相配合,相信絕對可以完成這個舉世「創舉」。


NO:2569_1
恆愛台  於 2004/05/06 04:13
Re:什麼是讓2006「制憲」能夠成功展開的最大「後盾」?

非常不錯的建議!。。。

五百萬人的環台人鍊∼象徵著一個新國族的團結,住民自決天經地義,我們如果沒有勇氣拒絕中國,
那台灣的後代子孫,將永遠陷在【中國】的泥沼,擺脫不掉被殖民的惡夢......


NO:2569_2
taiwan綸  於 2004/05/06 08:48
Re:什麼是讓2006「制憲」能夠成功展開的最大「後盾」?

其實在今年的228牽手後我就在想什麼時後會辦一個將台灣圍起來的守護人鍊我想版主的想法很棒早一點規劃讓大家有所期待後就會主動配合民氣一起就會水到渠成了

NO:2569_3
桃園客  於 2004/05/06 09:06
Re:什麼是讓2006「制憲」能夠成功展開的最大「後盾」?

若說四五百萬人民是最大後盾
那立委過半應該算是防彈衣吧
這種時節不穿防彈衣 性命堪憂啊

NO:2569_4
yalin  於 2004/05/06 09:56
Re:什麼是讓2006「制憲」能夠成功展開的最大「後盾」?

非常贊成!
希望屆時李應元再挑起這艱鉅的任務

NO:2569_5
yalin  於 2004/05/06 09:57
Re:什麼是讓2006「制憲」能夠成功展開的最大「後盾」?

非常贊成!
希望屆時李應元再挑起這艱鉅的任務

NO:2569_6
apin  於 2004/05/06 11:15
Re:什麼是讓2006「制憲」能夠成功展開的最大「後盾」?

這次的主題層次是超高級的,所以,這也是我為何要「現在」就提出來的原因。也就是說,除了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台灣人民知道,一部完全為台灣人民未來的幸福而量身設計的新「憲法」對他們以及後代子孫而言是如何多麼的重要。而如果這個共識在台灣內部已成為一種趨勢與共鳴,相信即使未來美國或中國以及世界各主要國家會以他們的國家利益考量來試圖阻礙或是施壓,他們將會發現這種趨勢並不是陳總統一個人可以掌控指揮的,趨勢等於是潮流,絕對不是任何人能夠去刻意阻擋得掉的,320防衛性和平公投可以在絕大內外壓力下順利舉行,就是這種力量表現。

由於320防衛性和平公投舉行太倉促,事前的說明以及推展力道根本微不足道,所以台灣人民的主動意志容易被人左右。我所提出的是個『主題』是一【大方向】,而技術上的操作是要靠眾多人共同討論決定的,恆愛台 兄在說的非常好:
 五百萬人的環台人鍊∼象徵著一個新國族的團結,住民自決天經地義,我們如果沒有勇氣拒絕中國,那台灣的後代子孫,將永遠陷在【中國】的泥沼,擺脫不掉被殖民的惡夢......

『象徵著一個新國族的團結』這也是我們未來的終極偉大期望之一,趨勢告訴我,雖然那也許不是短暫時間就可實現,但是只要潮流趨勢力量「夠大」,就可以提前完成。所以,要在2006的【228】有四、五百萬台灣人民站出來手牽手支持台灣「制憲」的運動,將是帶動這種潮流趨勢的強大力量表現。


NO:2569_7
apin  於 2004/05/06 11:47
Re:什麼是讓2006「制憲」能夠成功展開的最大「後盾」?

yalin >>> 希望屆時李應元再挑起這艱鉅的任務


<<< 耶...,莫非睿智的阿扁還真有保留一手,或是「冥冥之中」要讓李應元再來挑起這艱鉅的任務?所以,此次內閣人選之就是沒有他的影子,如果他繼續留在黨部,他當然就是最重要「推手」。


NO:2569_8
ECHERE  於 2004/05/08 14:42
Re:什麼是讓2006「制憲」能夠成功展開的最大「後盾」?

The bottom line is that Taiwan needs to arm itself. We need the missles to defend ourselves. Taiwan needs to be able to shoot the missles to China. That is the only way to defend. Offence is the best defense. Only when Taiwan prepares to fight, that when we can have new consititution and our new country. Missles are our 後盾.

NO:2569_9
飛鷹  於 2004/05/08 16:04
Re:什麼是讓2006「制憲」能夠成功展開的最大「後盾」?

陳總統應是打算在大家適應新憲法之後(加強臺灣主體性),
再用公投的方式完成臺灣獨立,並再修憲更改「領土、國名和國旗」。

「把本土意識變成核心價值」是首要工作,
別忘了「連宋好歹拿了將近一半的票」,
若非臺灣島內「本土勢力」還未掌握壓倒性的勢力,
陳總統根本不用說那麼多次「中華民國」!

拉泛藍的人加入本土派的行列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年輕人)!

贊同「Kanata」於 2004/05/08 01:04 的說法

Re:阿扁我誠懇的拜託你千萬別再講「四不一沒有」

兩難呀...不說的話怕國外扣帽子,說的話國內有反對意見.
不過其實這時候說說無妨,經濟學人雜誌說過,阿扁最拿手的就是政治校正,讓我們稍稍等一
下吧.他能在國內外這樣的不利條件下生存,還可以增加台灣的能見度,算是很厲害的了.

反正現階段的任務,是把本土意識變成核心價值,剩下的一切才有機會,而本土化的第一步,
就是讓藍教變成藍泡泡.

讓藍教變成藍泡泡,就是我們這些年輕的有選票的人的任務.

---------------------------------------------------------

朝日專訪 扁:槍擊意在暗殺 新任期致力制憲
楊珮玲/東京七日電 2004-5-08 2:24

陳水扁總統在朝日新聞今天刊出的專訪中透露,他認為槍擊事件是以暗殺而非警告為目的;而他第二任期最重要的政治課題是制定新憲法,但新憲的內容不會觸及主權改變問題,而會以國會席次減半、徵兵制改募兵制等實質內容為限。陳總統並指出,未來須設法消除台灣和美國間的誤解。

日本媒體記者出身的名政論家船橋洋一,今天以專欄作家的身分,在朝日新聞發表題為「台灣認同」文章。

船橋在訪談開始問陳總統有關槍擊案一事的真相。陳總統回答,事件還在調查中,不過從槍擊瞄準位置在胸部和腹部等看來,意在暗殺而不在警告;如果候選人倒下來,就必須重新選舉,這個事件是有政治動機的。

至於第二任期的最大政治課題,陳總統說是新憲法的制定,希望在二○○六年制定、二○○八年實施。

他說新憲法的制定最主要是因為現行的憲法已經不合時代,屆時憲法改變的內容會以國會席次減半、軍隊由徵兵制改為募兵制等實質的內容為限,不會改變目前與主權有關的想法;像領土、國名和國旗等象徵主權的部分不會改變,目前對外界也是如此強調。

陳總統認為,未來必須要消除台灣和美國間的誤解;而台美間的誤解是由於北京當局的誤導造成。他認為美國目前最關心的事是避免中國或台灣任何一方改變現狀,這和台灣的想法一致,都是希望維持台灣的民主和平和台灣海峽的安定,這是美、日、台共通的利益。對於未來統一的想法,陳總統回答,北京當局如果繼續其「中華帝國」和不採民主國家的作法,在這一代很難見到統一,台灣無法同意和「中華帝國」統一。

船橋在文中說,過去台灣都稱中國大陸為「共產中國」,但這次訪談中陳總統以「中華帝國」來形容,顯示在與中國對抗時不只是意識形態之爭,而且引用權力(power)和地政學的概念來表現。船橋認為這個用法顯示,陳總統認為單單以民主台灣來希望美國支持還不夠,還需訴諸對抗中國目前在海上霸權的抬頭,強調台灣地政學上的位置和價值。

在文章最後,船橋說,他此行在與其他和陳總統親近的政治家或經濟學家吃飯時,感受到所謂台灣意識的高漲,而台灣意識和台灣正以驚人的速度急速改變中。


NO:2569_10
飛鷹  於 2004/05/08 17:58
Re:什麼是讓2006「制憲」能夠成功展開的最大「後盾」?

陳總統:制憲不會觸及主權問題

〔中央社東京七日電〕朝日新聞今天刊出著名評論家船橋洋一專訪陳水扁總統的心得和觀感。陳總統在訪談中,重申現行憲法完全不符時代需求,同時強調,制憲議題僅限於國會席次減半、徵兵制改為募兵制等,絕不致觸及主權象徵或改變現狀。

  贏得連任的陳總統,即將在五二○就職,展開新任期。他在接受船橋洋一專訪時指出,新任期的最大課題在制定新憲。

  媒體記者出身的船橋洋一,今天以專欄作家的身分在朝日新聞發表題為「台灣IDENTITY」的專文。他在文章開頭,就從描述陳總統辦公室旁的小型會客廳懸掛的玉山風景畫切入主題。

  他認為,比富士山還高二百公尺,山頭依舊殘雪未化的「新高山」(日本據台時期的玉山舊名),堪稱台灣人追求IDENTITY(自我認同)的時代精神象徵。

  訪談正式展開後,船橋洋一劈頭就探詢大選前日遇刺的真相。陳總統表示還在調查中。陳總統指出,刺客下手刻意瞄準他的腹、胸部位,顯然意在行刺而非示警;不難窺出事件背後絕對隱含政治盤算的不純動機。

  「天佑阿扁」、「天佑台灣」。陳總統告訴訪賓,中槍之後儘管痛楚難當,但他之所以堅拒擔架或輪椅代步,主要是考量一個國家領導人,同時也是三軍統帥,此時此地絕不能倒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談到為何規劃實施台灣史上的首次公民投票,陳總統說,台灣人的危機意識依舊薄弱;甚至還有人抱持中國並非敵對勢力,中國才是祖國的觀念。

  陳總統認為,這些人顯然無視於中國在大陸沿海部署五百枚導彈威脅台灣的事實。

  但陳總統也強調,與其認定公投的意義在於強化國防的必要性,倒不如說是一種形式的民主教育。

  船橋洋一在文中還說,與陳總統形容的「中華帝國」漸行漸遠的台灣自我認同意識,正以前所未有的駭人速度瀰漫、浸透至台灣各個角落,讓他印象深刻。


NO:2569_11
apin  於 2004/05/08 23:14
Re:什麼是讓2006「制憲」能夠成功展開的最大「後盾」?

我個人認為陳總統這四年的任務是:

1.)將該完成的法律制度完成。

2.)在2006完成一部適用於台灣2300萬人民的「憲法」。並在2008卸任之前開始實行。
﹝由於此部用於台灣2300萬人民的「憲法」的制定,將遭遇到國內外空前的壓力與阻礙,因此,在2006的【228】有四、五百萬台灣人民站出來手牽手支持台灣「制憲」的運動,將是讓陳總統順利能夠成功完成「制憲」的最大「後盾」力量。

PS:個人又認為,台灣人不必急於一時,想同時要求陳總統在2006所完成的這一部適用於台灣2300萬人民的「憲法」內容中,牽動到國號(名)及國旗、國歌問題,因為雖然【趨勢】已呈現,但是【趨勢】的力量尚無法在2006來「一蹴可舉」成功的完成真正的「獨立建國」。這個任務以目前的時勢而言,即使阿扁是一位「先鋒戰將」型的總統,在「時機」尚未成熟,【趨勢】力量尚未達到「爆發」階段,如果太刻意急於將國號(名)及國旗、國歌問題加入憲法內容,可能使2006的「制憲」前功盡棄。台灣人民不但無法【第一次】即時又幸福地享受到一部為台灣人民自身量造的「憲法」,也可能從此斷送了完成此部「憲法」唯一「契機」,take it east ,未來台灣人民將發現,一種【趨勢】的力量將無形中顯現出來,而且幫助台灣人民完成「獨立建國∼一個東方瑞士」的最終期望。


NO:2569_12
Kanata  於 2004/05/09 00:53
Re:什麼是讓2006「制憲」能夠成功展開的最大「後盾」?

飛鷹大大太抬舉我了,我只是抒發個人觀點.

不過,把"藍教"變成"藍泡泡",這點,是我個人訴求的目標.

如果那堆藍教徒的徒子徒孫膽敢在總統就職日當天降半旗跟掛兩顆子彈海報,我們就用選票這個更有利的民意子彈,讓年底立委選舉的結果是"泛藍教"變成空中的"泛藍泡泡".

早上有個白目的人膽敢拿筆劃數來批評阿扁(29劃),總統夫人同.我就告訴他,你們藍教徒正副教主,一個是34劃的大兇,一個是30劃的小兇,而且那個30劃的會跟34劃的加成,更是不吉利.人家副總統也是吉數喔.用姓名筆劃數論人,實在是很淺薄的觀念.

鑒於藍教徒那個人還說他學了姓名學15年,為了台灣的長治久安,如果藍教徒都是那種貨色,那讓藍教變成藍泡泡的責任更是我們責無旁貸的部分.


返 回

本版已停止討論,以下輸入欄位僅供管理之用。 ■ 為一般的欄位  為必填的欄位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署名: [♂♀]:
☆☆: 本欄無作用
其它選項: HTML僅開放字體變化
文章主題:
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