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海邊的沉思(2) --- 選舉不是簡單的算術問題
回 覆 | 返 回 |
深藍 於 2004/05/03 11:03 | |
花蓮海邊的沉思(2) --- 選舉不是簡單的算術問題 | |
對泛藍來說, 2000 政黨輪替後, 怎樣贏得 2004 大選, 是第一要務. 因此在 2000 年5 月 20 日起, 泛藍等就開始為 2004 年總統大選開始鋪路. 這是在野政黨的常態, 但 2004 大選的結果, 證實他們的做法根本不對. 整體的策略和選戰荒腔走板, 議題攻防陷入被動, 整的選戰節奏陷入被動, “拿香跟拜” 成了被綠營消遣藍營的言詞. 到後來陳水扁總統的選票整整成長 150 萬票, 時在大大的挫敗.
所以泛藍的盤算很簡單. 阿扁第一次當選不足4成, 連宋合起來有六成多一點點, 在這四年只要用國會和下層公務員一直扯阿扁的後腿, 讓阿扁施展不開, 疲於奔命, 下次選舉就算不能增加票源, 只要原來的人投泛藍的人選, 得票數退步不要超過一成, 就可以當選. 如果以一般民主國家來說, 執政黨競選失敗變成在野黨時, 就會開始一系列的黨務改造, 徹底反省為何自己的黨失去民眾的信任, 為何黨的主張無法得到大多數選民的認同, 一方面改造黨的人事, 一方面全面檢討政策, 在野時仔細的監督執政黨施政, 並且提出自己的施政理念以便下一次選舉時重新執政. 但泛藍政黨由原先的獨裁政黨演變而來, 自然缺乏這樣的思考. 習於中國宮廷式政治鬥爭, 很難訴求外界的民意. 當然, 台灣的政治就在這種投機的算計中, 驚濤駭浪, 戒慎恐懼的過了4年, 民進黨政府一方面要努力收拾國民黨五十年來所遺留的問題, 還要提防下面偏藍的公務員暗中搞鬼, 立法院內國親立法動物和統派媒體天天炒作, 謠言, 不負責人的胡亂指控每一天都看得見, 結果是原來應該監督政府施政和審查法案的立法院和擔任人民耳目, 幫人民監督政府的媒體, 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 國會成為不負責任的秀場. 結果立法院和媒體雙雙成為公認的亂源, 當然, 這些人沒有反省能力, 而亂象到限在仍在持續. 當然, 就國親兩黨來說, 就是把民進黨陳水扁政府批到很爛, 任民眾認為民進黨不好, 所以要投國親. 但卻忘了兩個重點: 一是國親兩黨議員把國會當作政治舞台, 作秀搶鏡頭重於監督施政, 講不負責任沒有證據的指控, 連帯把國親的形象拉到最低. 選民看的在野黨的表現和媒體後會問 “如果就如你說的阿扁政府很爛, 難道我要用一個更爛的政黨來取代?” 另外一點是, 國親兩檔可算是世界上執政經驗最豐富的政黨, 理應會比民進黨在野是更能監督施政, 因為國民黨對政府內部事務和運作的了解十分清楚, 因為台灣這一套政治制度, 法規根本是國民黨一手建立的, 政府的運作方式, 甚至公務員的分布狀況國親都很清楚. 好端端的監督施政不做, 做一些狗批倒灶的事情. 讓選民認為把政權交給這樣的黨反而不放心.
在政治上有一句名言 “在哪裡跌倒, 就在哪裡站起來.” 意謂著反省失敗的地方並且加以補救, 將缺失整個扭轉過來. 南部泛綠執政各縣市是民進黨政府的票倉, 泛藍真正要做的, 應該去了解為何南部民眾對民進黨的支持會如此之高, 南部的所有縣市國民黨都執政過, 地方派系網路相關資訊一樣不缺, 只是連宋兩人和所屬的政黨不願也不肯面對在南部的失敗, 在 2000 年大選以後, 泛藍詆毀南部人沒水準才投ㄚ扁, 而在2001-2002 之間, 南部經濟情況倍受全球經濟不景氣和傳統產業外移的打擊, 失業率高, 但也不見泛藍政治人物給予同情或伸出援手, 也不見有何對應政策. 反而把力量全部放在台北的政治舞台, 演著令人厭惡的政治秀. 2001立委改選, 國民黨的支持度大幅下滑, 痛失國會最大黨地位. 在高雄南區, 國民黨創下一個紀錄: 第一次多席次選區竟然選到摃龜. 這是一個嚴重的警訊, 也不見泛藍政治人物的反省, 更絕的是, 連戰一句 ”國會最大的在野黨” 便這樣得過且過, 毫無反省. 在選前一年多, 國民黨內本土派立委早就建議連宋兩位主席到南部住一段時間的建議, 無非是想讓泛藍重新奪回南部的支持. 只是連宋兩人只願久居台北, 不願去接觸台灣基層, 了解一般民眾的聲音, 國親主張立即和中國三通, 到了南部被解讀成打擊台灣農工產品, 不故一般百姓生計, 幫台北財團政勾結服務的政策. 結果泛藍在農業縣份全面大輸, 雲林縣由藍轉綠, 都是這次失策的結果. 所以選民不論在台灣的哪一個地方, 看到了是國親荒腔走板的演出. 一直到2004 競選時, 才突然急就章式的放出所謂的利多, 竟然是應付民進黨政府的政見. 先是抵制反對政府五年5000 億新十大建設, 說是債留子孫. 但自己卻提了兩年兩兆的投資計畫, 而且沒有投資細項, 沒有財源說明. 軍公教退休優惠18%利率造成政府嚴重的財務負擔沒有想辦法解決, 卻打出勞工享受18%退休利率優惠, 但財源怎樣來卻沒有清楚的交代. 公務員年薪百萬, 等於是加薪一倍. 在亞洲諸國政府一片消減公務員薪水的情況下, 竟然還可以大幅調薪, 而這些政策完全沒有解釋錢從哪來, 怎樣來籌措財源. 這些無異是在開空頭支票, 以應付民進黨的攻勢, 自然難以取信於民. 說募兵制無配套措施, 也沒有實施時間. 以泛藍多位軍方背景的高階人物, 也不敢為這樣的政見背書. 現在選民也會思考, 這種 “too good to be true” (好到不可能是真實的事) 不會引起民眾支持, 所以國親兩黨的支持度一路下滑, 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一次泛藍的選舉策略和文宣的一個特點, 就是啟用前民進黨的公職人員和黨工人士擔任主要操盤人., 如陳文茜, 鄭麗文, 葉耀鵬, 胡忠信等. 如果由策略管理來看, 引進外來人士可以提供組織不同的觀念, 眼光和作為. 尤其引進對手的人, 不只是可以了解對手的想法和做法, 更能夠分析自己組織的缺點和改善之道. 但在引進外來人士時, 要注意的是外來人士和組織內的地位和觀念及行事做法上的協調. 在策略擬定和執行上, 外來人士和原本在組織內的人需要做進一步的整合, 否則會引發相互牽制, 迷失策略方向甚至是造成毀滅性的結果. 更重要的是, 客卿在幫雇主做事時, 有一個原則要把握的是: 受人之託, 忠人之事. 自己的私利如果和委託者利益不符時, 應先暫時擺在一邊, 會造成委託者困擾的事, 應該極力避免. 但陳文茜等客卿, 反而將自己和民進黨的仇恨置於委託者之上, 無法客觀的判斷行事, 反而造成國親全面的潰敗. 這一次國親引進這些前民進黨人士, 雖然造成民進黨輔選團隊的困擾, 但卻把泛藍引進災難性的危機. 最有名的例子, 就是2003 年 7 月第一次公投法國會攻防戰, 經由陳文茜等的獻策, 原先反對公投的國親兩黨突然像吃錯藥似的反而支持蔡同榮版公投法案, 想造成民進黨內部矛盾, 藉此重擊民進黨. 但這樣的計策只有陳文茜等身知民進黨路線問題的人才會訂得出來, 但陳文茜離開民進黨核心已久, 民進黨內思考方向和架構一直在變化和改造, 因此對民進黨的實際動向已經掌握不住. 所以當天在王金平院長辦公室做政治協商時, 民進黨表態接受國親推動的蔡同榮版公投法時, 國親立委反而自打嘴巴返隊先前主張的蔡同榮版公投, 演出一場挑戰者反落跑的鬧劇. 這是外來人士和黨內相互牽制的例子, 也讓原先對泛藍寄予民主改革希望的人們搖頭不已. 後來公投法通過, 陳文茜竟然自作聰明的定了第十七條的防禦性公投條款, 授與總統發動防禦性公投的權利, 立法委員的主要職責之一是訂定法律, 是選民寄託立法委員要做的事情, 是何等神聖! 結果陳文茜等竟然將十七條納入公投法, 然後假設陳水扁總統不敢用, 好接下來可以在自己的電視節目羞辱他 (預想對白: 不是給你防禦性公投, 為什麼不敢用?). 結果陳水扁總統依據立法院訂定之公投法舉行防禦性公投, 並且依據公投法中, 得和其他選舉合併舉行的規定和總統大選合併舉行公投, 這些由完全出乎這些泛藍聘用之前民進黨過氣人士的推測之外, 結果先是鼓勵不領公投票, 再以脅迫中選會技術杯葛投票方式, 但公投成局, 泛藍在公投上只能靠扯爛污的方式阻止, 氣勢上早已落後. 319 總統副總統遭槍擊後, 陳文茜以客卿的身分再連宋總部記者會中, 在沒有任何證據下, 指責槍擊案造假. 像這樣的事件, 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爭議性, 應該是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 小心謹慎的發言. 但陳文茜一向說謊成性, 無憑無據之下指稱槍擊案是民進黨自導自演的把戲, 造成反效果, 原先國民黨以為用客卿身分, 然後馬英九會後一句不代表國親發言, 以為這樣就可以撇清關係, 不是把選民當三歲小孩嗎?
台灣在這三次總統大選中, 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試煉. 台灣攸長的民主政治發展史中, 民眾對民主政治的理念和理想, 雖然不是很清晰, 但目標卻很清楚. 其實國民黨一次又一次的挫敗, 最主要的問題在於國民黨本身並沒有認真的去反省並找尋真正失敗的原因. 時代一直在進步, 但國民黨本身卻無法體認時代的變遷, 針對民眾真正的需求做出改變. 只想以權謀的結合, 簡單的算數法則就想贏得大位. 有一位網友對泛藍這次選舉的比喻很貼切: “平時不用功唸書, 到考前才拼命看猜題.” 這樣偏差的心態, 選民自然會唾棄這樣的政黨. 畢竟政治仍要回歸基本面, 才是正途. |
MIT 於 2004/05/03 12:03 | |
Re:花蓮海邊的沉思(2) --- 選舉不是簡單的算術問題 | |
追究那種愚蠢的黨如何的失敗,無補於事. 要檢討的是,花蓮縣的179,587票,為什麼阿扁輸71,909票? |
西來 於 2004/05/03 21:20 | |
Re:花蓮縣的179,587票,為什麼阿扁輸71,909票? | |
值得好好檢討 應開一欄檢討選得不好的地方 不能因對手太爛 打贏了而沾沾自喜 忘了檢討 |
深藍 於 2004/05/04 10:05 | |
Re:花蓮海邊的沉思(1) --- ㄚ扁是怎樣贏的? | |
飛到花蓮, 在海邊的旅館住下, 晚上聽著海浪聲, 打開電腦, 開始寫一些想法. 還記得職棒之前, 成棒是台灣棒球運動的焦點. 和日本隊打最難辦. 一開始台灣對連續得分, 有時第二局領先達4 分, 然後日本隊開始反攻. 四局取得一分, 六局一分, 七局兩分, 八局又得一分, 然後比賽結束. 原先台灣觀眾想這一場是穩贏的, 先把電視轉台, 等到在轉回來時, 才發現竟然輸球了. 民進黨這一次的勝利有一點日本隊這樣的味道. 一開始落後很多, 但一點一點的趕上, 最後以險勝結束. 連宋合---權謀合作競選的開始 2003 年的2 月14日, 連宋合底定, 國親聯盟正式成軍, 原先在 2000 總統大選反目成仇的兩派人馬硬是湊在一起, 所持的理由很簡單, 兩人在 2000 年大選得票數超過六成, 再加上煤體不斷的以不實報導和抹黑打擊民進黨政府, 以這樣的盤算意圖奪取政權. 至於國民黨獲得政權後, 要怎樣施政, 打算把台灣帶往哪個方面, 都付之闕如, 整個國親合, 只是建立在一個目標上---把陳水扁總統拉下台, 讓實施過世界上戒嚴的政黨從新掌權. 所以在國親結合以後, 統派媒體大幅報導, 並以談話性節目和假民調將自己人捧到最高, 把民進黨政府的滿意率壓到最低, 最多是國親的支持者佔到七成, 想以先聲奪人之势營造國親合的勝選保證的氣氛. 當時台灣的經濟情況有逐漸好轉的跡象, 旦尚未看到前景, 政治上一片烏煙瘴氣, 民進黨政府光是應付立法院動物園內的國親政治動物就已經是疲於奔命, 更不用說施展身手, 達成對選民的承諾. 當時怎樣看, 民進黨的陳水扁總統處在嚴重的劣勢之下
但有一件事的發生, 和選舉無直接關係, 但造成選情微妙的變化. 那就是中國肺炎 ---- SARS. 中國肺炎原先在11月份就已經出現在中國廣東地區, 但是由於中國地方衛生當局的掩飾, 造成疫情擴散到香港, 進而輸出到世界各地, 其中以和中國關係密切的越南, 新加坡, 多倫多等和香港往來密切的地方. 而台灣幸運的是還未有境外移入的病例, 由台灣大學和留美公共衛生博士背景所組成的疾病防治團隊按照專業處置方式進行疾病預防和治療, 並且全力防止感染的發生. 基本上我們對未知的是事務要以尊重 (respect) 的態度來面對, 不應輕視或驚慌. 但國親政客似乎對這個疾病似乎不在意, 甚至想先誇大問題的嚴重性, 藉此指責民進黨政府無能, 再處理事件後爭功勞, 可以由台北市政府的處理方式和爆發的問題得到印證. 原先中央由衛生署和所屬的疾病管制局這些留美和台大畢業的醫師和公衛專家所組成的團隊處置, 雖然發生數起境外移入感染病例, 但也在可控制範圍內, 但台北市政府每每在公開場合和中央政府唱反調. 國民黨執政, 也是和中國聯繫最密切的台北市, 由黨籍市長馬英九帶領新聞處長和衛生局長, 一同和中央防疫政策唱反調. 每每中央政府衛生單位和是政府開過會後, 市府從不在會議中和中央討論疾病防治對策, 台北市衛生局和新聞處總在自己開記者會和中央做法不同甚至唱反調, 另一方面市立醫院將所有發燒病人拋棄 (dump) 到國立台大醫院, 在統派敗德媒體的掩護和扭曲下, 以為這樣做就能在政治上獲取利益, 而所有的問題和防疫, 全部由中央承擔. 但操弄情勢的結果, 反而將先前的努力付諸東流, 台北市立和平醫院由於未做好防疫隔離, 所以在國際衛生組織將 SARS 列為傳染疾病後, 反而爆發嚴重解體院內感染. 造成院內工作人員脫序, 市府官員手足無措的表面, 結果只好在中央強力介入, 和市政府一起收拾善後, 之後仁濟醫院也爆發感染, 台北市政府完全交給中央做封院行動. 台灣人在這場鬧劇中, 也看到了國親兩黨政治干預專業, 如 Taiwan News 雜誌所言: “莊敬不強, 處變大驚”. 這場疾病的結果衍生到國際. 台灣藉此次疫情申請成為 WHA 的觀察員, 卻被中國蠻橫阻擋, 沙康祖一句 “誰理你們, 早就拒絕了.” 造成民眾對中國的反感. 親民黨立委高明見為自己在中國執業的私利, 竟然坐在中國的席位, 打壓自己的同胞. 後來他的行為在台灣引起喧然大波, 在自己黨員的通知下, 在隔日演出紙條抗議的戲碼, 但早就被台灣人民看破手腳. 結果這場疾病恐慌, 延遲台灣的經濟復紓達一季節之久, 但也引發台灣對中國和國親政客的反感. 這場疫情造成的發展如下: 1. 疾病源自於中國, 而且由中國刻意隱瞞疫情造成全球恐慌, 引起國人對中國的反感 這場疫情在政治上已經揭開總統大選惡鬥的開始, 泛藍將專業踐踏在腳下, 將政治利益放在而且爭執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 當然, 當初對泛藍有期望的人也開始質疑泛藍對執政的態度. 這不只是選總統, --- 在選台灣願景的領路人 不管是國民黨所稱的 “缺乏論述能力”, 抑或是民意的反應, 但不論在台灣或美國的總統大選, 選舉本身不只是選領導人, 更是願景的實現. 只是一項過慣中國式宮廷鬥爭生活的國親兩黨, 自然無法體會這樣的心境. 早在80年代末期, 筆者在拜訪一位台灣中部地方大老時, 一位長輩曾說 “我支持李登輝不是因為他本人, 而是支持台灣人總統.” 原因在於, 李登輝總統以他的權位, 將國民黨這個外來政黨, 逐步的引導向台灣本土化, 讓國民黨的發展和一般台灣本土民眾的認知趨近. 因此才會得到諸多台灣民眾的支持. 2000 年大選後, 連戰等將李登輝前總統趕出國民黨的舉動, 已經讓諸多對國民黨台灣化寄予厚望的選民, 正式和國民黨一刀兩斷. 國民黨在台灣已無願景可言, 只有權謀和仇恨, 2000 到 2004 大選之前, 國親兩黨只有一個目的: 拉下陳水扁總統, 自己當權. 至於要把台灣帶往怎樣的境地, 國親兩黨沒有也不需要討論. 當然, 當缺乏理想性和願景的政黨想靠抨擊對手和抹黑重新獲得政權, 自然很難得到大部分人的認同. 在中國肺炎疫情緩和之後, 國親政客的競選行為不但沒有因疫情和民意的反應調整其競選主軸和論述, 反而變本加厲的以一黨之私和權謀做考量. 因應中國肺炎疫情, 陳水扁總統拋出參予 WHO 公投議題, 面對這個事關全體台灣國民健康的大事, 泛藍反而在國會公投法立法攻防中以權謀的方式假裝支持蔡同榮版公投法案, 想迫使民進黨泛綠自亂陣腳, 卻因為泛綠在協商中決定接受蔡同榮版法案, 反而出乎國親意料之外, 自己吞下原先的承諾, 造成立法院長宣佈流會. 這樣的行為也引起民眾的反感和嘲笑. 原本在5 月 11 日舉行的台灣正名大遊行, 由於因中國肺炎的疫情延期, 但因為疫情和政治亂象所產生和累積的效應, 也蓄積到9月 6 日, 在台北舉行台灣正名大遊行, 超出預期的參加人數, 讓陳水扁總統和民進黨政府了解, 他在實現台灣主體意識的路上並不孤單, 因此台灣意識的凝聚才是他勝選的必要條件. 而在9月下旬民進黨的黨大會中, 提出制憲時間表和公投複決提案, 由陳水扁總統重新訂出台灣下一個願景. 然後是泛藍通過了跛腳公投法, 並且權謀的訂出由總統發動的防禦性公投. 權謀的認為陳水扁總統不敢啟動防禦性公投. 但卻再一次走眼, 陳總統發動防禦性公投, 讓泛藍氣急敗壞的用諸多的技術干擾和鼓動不領票, 但在氣勢上已經輸上一節. 雖然公投在中選會高標準的投票條件下無法成立, 但公投在台灣已經跨出第一步. 施政成果的展現 日本幕府時代, 德川家康由原先的小藩到後來成為日本的霸主, 除了德川家康的對時勢準確判斷的眼光和在弱勢時的隱忍外, 德川家康根據地的將士民眾忠實的堅守領地, 給予德川家康最堅實的支持, 是德川家康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早在1999年三合一選舉, 民進黨一舉拿下高雄市長, 南部高高屏和台南縣市全面綠色執政. 開始南部跨縣市整合. 2000 大選, 陳水扁在南部大幅領先, 奠定勝利的基礎. 南部的鄉親不只是認同ㄚ扁總統的政治主張, 更期許台灣百年來重北輕南的發展差距得以平衡. 而在這將近四年的執政中, ㄚ扁總統和南部縣市首長通力合作, 先是高雄市長謝長廷兼任民進黨主席, 每週和總統開決策會議, 加上高雄出身的前立委張俊雄擔任行政院長, 內政部長也由高雄縣長出身的余政憲擔任, 因此南部的聲音能通暢的傳達到中央. 使得南部的需求能快速準確的得到回應. 所以原先集中在台北的大型活動開始向中南部展開, 國宴到各縣市舉辦, 每年在台北舉辦的元宵燈會在高雄舉行. 地方上舉辦的文化節慶總統每次都會會參予. 另外大型建設也開始推動. 大高雄地區自來水水質改善, 高雄愛河和前鎮河整治和沿岸美化, 高雄捷運的動工, 屏東快速公路, 南科路竹基地啟動, 雖然台灣遭受全球不景氣和傳統產業外移的影響, 南部人的生活品質再民進黨執政這四年全面提昇, 也讓南部人認為支持ㄚ扁總統是正確的選擇. 另一個開拓的族群則是客家族群. 歷來國民黨外來政權利用河洛和客家族群之間長期以來的刻板印象, 挑動兩個族群的情節, 藉此獲得客家族群的支持. 但在客籍背景, 有管理專才的葉菊蘭女士從交通部長辭職後轉任客家委員會主委, 以行政院一級部門首長之尊轉任二級部會客家委員會主委, 在很多人認為是降調, 但實際上為ㄚ扁總統推動客家政策. 在客家電視台開播, 客家學院, 苗栗的桐油花季等文化建設和活動, 改變客家族群 (尤其是年輕一代和中年人) 對民進黨的觀感. 因此陳水扁總統在連任的選舉中, 客家票大有斬獲, 藉以贏得勝利. 結語: 與主流民意同行者, 勝 整體來說, 陳水扁總統在這次選戰的打法, 就如同一般民主國家一般, 用政績, 願景, 和選民誠摯的溝通. 就如同日本隊的教練一般, 氣定神閒, 不慌不忙的將比數逐漸拉平, 然後反敗為勝. 個人認為ㄚ扁總統還是回歸選戰的基本面, 配合時勢逐漸取得優勢, 才得到勝利. 我想這次選戰給市人的一個印象是, 台灣已經走向一個正常民主國家的道路, 民主政治和本土化在台灣的發展雖然坎坷, 但已經走在正確的方向, 可以預期台灣的民主由青少年的風暴期邁向成熟的成人, 並開始建立自己的自主意識.
花蓮海邊的沉思(3) --- 面對現實, 面對真實的自己 |
violin man 於 2004/05/04 12:42 | |
Re:花蓮海邊的沉思(2) --- 選舉不是簡單的算術問題 | |
深藍? IBM的超級電腦! |
南嘉生 於 2004/05/07 10:15 | |
Re:花蓮海邊的沉思(2) --- 選舉不是簡單的算術問題 | |
好文章,應該常留版上討論。 推! |
沙曉 於 2004/05/07 22:01 | |
Re:花蓮海邊的沉思(2) --- 選舉不是簡單的算術問題 | |
真的是好文章,我有給他好好的看過一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