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 ∼ 凸 槌 的 歷 史
回 覆 返 回


apin  於 2004/04/15 17:50
1998 ∼ 凸 槌 的 歷 史

∼ 凸槌的人物造成凸槌的歷史?一個原本會發生的歷史 ∼

1998 當陳水扁挾近乎八成的高民意支持度競選台北市連任,即使在最後關頭,國民黨終於說服那已推辭幾百次的「明日之星」∼馬英九答應代表國民黨出面競選,終究也無法抵擋陳水扁以具有魄力改革的形象以及現任市長擁有行政資源的條件,加上新黨王建喧在其「競選總經理」趙少康的輔導下,也極思想在此次「三合一」選舉中,力求讓新黨的政治版圖可以更加擴展。

因此,即使國民黨終於推出「明日之星」∼馬英九出面競爭,但是也由於並沒有「棄王保馬」效應產生,所以,國民黨想靠「明日之星」∼馬英九來挑戰陳水扁連任的企圖最後也終於「功虧一簣」。陳水扁開始其連任市長的任期:1998~2002。

2000 總統大選展開,連戰以李總統總統接班人姿態,理所當然代表國民黨來再次拿下總統寶座,以圓他朝思暮想的「總統之夢」。另一方面,那從小立志當總統的許信良也終於可以如其所願,在沒有陳水扁出面競爭的條件下,得以代表民進黨出面競選2000總統大位。而從國民黨省主席∼省長一路走來,長期培植佈樁,早已心繫總統大位的宋楚瑜,屆時當然仍會藉被「凍省」的悲憫角色脫黨參選2000總統。

因此,2000總統大選將由連戰/許信良/宋楚瑜三方共同角逐。而根據長期以來的觀察,即使民進黨傾全力輔選,但許信良想要突破35%得票率的門坎仍然是非常困難,更何況許信良終究不是像陳水扁具有高知名度群眾魅力。因此,如果以三人的條件來比較,最後勝出的將是具有民意基礎的宋楚瑜,相信這個結果絕對是可以「勿庸置疑」的。也就是說,2000 總統大位將是非宋楚瑜莫屬。宋楚瑜也得以完成他長久以來對權位的慾望,開始他第一任總統任期:2000~2004。

及至2004總統大選展開,宋楚瑜挾其在省主席∼省長期間的執政模式,四年來的全台大放送以及佈樁,總統聲望「如日中天」,而且以現任總統具有的行政資源之利,開始進行其連任之途。因此,即使由具有二任台北市長經歷又有群眾魅力的陳水扁代表民進黨出面角逐,兒國民黨仍然推出挑戰台北市長「功虧一簣」的「明日之星」∼馬英九來插花,誰能當選200

4總統職位將是「不言而喻」之事。沒錯,宋楚瑜將仍然是台灣2004 的國家領導人(任期:2004~2008)。

以上即是一個原本會發生的歷史。

∼凸 槌 的 歷 史∼

1998 當陳水扁挾近乎八成的高民意支持度競選台北市連任,可是在最後關頭,國民黨終於說服那已推辭幾百次的「明日之星」∼馬英九答應代表國民黨出面競選。而曾幾何時,冥冥之中在台灣社會已產生了一群「矛盾之族」,而此「矛盾之族」中的二位關鍵人物,事實上將影響此後台灣的政治與歷史。

既然國民黨推出馬英九出面要與陳水扁角逐台北市長職務已成為事實,而新黨在政黨政治表皮的掩護下,仍高操的也推出王建喧出面來競逐1998台北市長職務,可是在競選過程中,王建喧卻與其「競選總經理」趙少康二人共同演出一齣「棄王保馬」戲碼,他們將以往藏在心底的「矛盾思維」,透過此二人共同演出的「棄王保馬」效應,大辣辣的表現出來,那就是最後他們寧願將整個新黨「泡沫化」,以近乎犧牲掉全部立法委員席次的慘痛代價,終於使具有高達七八成支持度的陳水扁連任市長失敗。雖然到選舉尾聲趙少康在國民黨祕書長章孝嚴出面所提醒新黨將「泡沫化」一句話後,才枉然大悟而急欲回首,有氣無力的喊出「寧願讓陳水扁連任,也不要讓他去競選2000年的總統」的呼籲,可惜已「無力回天」。

這個因「矛盾」思維引起的錯誤抉擇,不但使這一群「矛盾之族」陷入更痛苦的泥沼之中,也改變了前面所言那原本會發生的「凸槌歷史?」,其影響所及,不但從此斷送了宋楚瑜長期以來一直所覬覦心繫的總統大位,也著實改變往後台灣的歷史。

就如同那身為「矛盾之族」之一的「鐵口神算」趙少康所言∼「寧願讓陳水扁連任,也不要讓他去競選2000年的總統」的呼籲,也就是由於趙、王二人共同演出「棄王保馬」戲碼所產生的效應,雖然使陳水扁連任市長未竟全功,但終於使得陳水扁得以提前代表民進黨出面競選2000年總統,並完成第一次「政黨輪替」;而即使這一群「矛盾之族」在2000年總統選舉過程,仍然願意自動自發的產生「棄保」效應,讓選前自信滿滿的國民黨候選人連戰票源因而大部份轉向到宋楚瑜身上,可是欲還給陳水扁公道的另一股更強大的台灣本土力量,終於讓宋楚瑜嚐到首次失敗滋味。

由於2000提前的第一次「政黨輪替」成為事實,不但終止幾百年來在台灣的外來政權,也是台灣「本土」執政時期的開始。而這個【事實真相】所代表的《潮流趨勢》,讓2004年代表外來政權復辟的政治結合也無法反撲成功。也就是說,2004年總統大選連宋的敗選絕對不是「偶然」,而是一「必然」的結果。

我們看這歷史的殷鑑不遠,看那「矛盾思維」所造成的錯誤而帶來的教訓能否讓所有台灣人民得到一番省思,而最重要的是,如果陳水扁總統的票源在短短四年內可以增加到150票以上,那這【事實真相】所代表的《潮流趨勢》,豈能讓任何人現在妄想以非理性的抗爭所能阻擋得掉的呢?期望「矛盾之族」們及所有台灣人民都能有此體認,台灣實在沒有分裂的本錢,台灣這塊土地須要我們共同來愛護。

Apin / 2004-04-15


NO:2352_1
那奈權兵衛  於 2004/04/16 09:34
Re:1998 ∼ 凸 槌 的 歷 史

再加上0.22857這個數字
連宋真的想逆天行事嗎?

NO:2352_2
ET  於 2004/04/17 00:47
Re:1998 ∼ 凸 槌 的 歷 史

看長期的歷史發展會令人謙卑!

NO:2352_3
apin  於 2004/04/18 17:37
Re:1998 ∼ 凸 槌 的 歷 史

1998 ∼ 凸 槌 的 歷 史

「1998」是宋楚瑜與他的「總統夢」say good-bye的關鍵一年,而讓宋楚瑜斷送了他原本總統之路的,其實並不是別人,而是那同為「矛盾之族」心中長期以來,讓自己心思變成「矛盾」的「矛盾心結」所致。

我們回顧歷史,就是希望從歷史所得到的教訓,來引為未來的「殷鑑」。望大家都能夠共省。


NO:2352_4
apin  於 2004/04/21 19:53
Re:1998 ∼ 凸 槌 的 歷 史

歷史的定位∼一個代表台灣本土政權能夠鹹魚翻身的「關鍵年代」以及「關鍵事件」∼

我們如果將年代再提前到1998,這個讓往後歷 史凸 槌 的 「關鍵年」,而1998此關鍵年所產生的「關鍵事件」∼【棄王(建喧)保馬(英九)】效應,正是創造目前台灣歷史的【源頭】。其影響之大,我個人認為如果沒有趙 (少康)王(建喧)二人合搞這個充滿矛盾思維的【棄王保馬】戲碼,讓支持度高達八成的阿扁市長連任失敗,使得2000 宋楚瑜朝思暮想的總統之夢為之破碎。焉有台灣目前的歷史,焉有阿扁「總統」的存在,更何況要討論其勝選原因。

試問,如果1998沒有趙 (少康)王(建喧)二人合搞這個充滿矛盾思維的【棄王保馬】戲碼,即使國民黨好不容易說服那已推辭幾百次不選的「明日之星」∼馬英九答應代表國民黨出面競選,其實也無法取勝於高達八成支持度的現任阿扁市長。因此,如果阿扁市長連任成功,基於任期及責任因素,阿扁只能在2004才能出面競選總統大位。而2000年總統大選在連戰/許信良/宋楚瑜三方角逐下,由宋楚瑜勝出的共識,相信任何分析家都應該沒有異議才對。

而如果宋楚瑜在2000年終於如其所願﹝應該稱為設計﹞登上總統大位,宋楚瑜挾持現任優勢,即使2004民進黨推出二任台北市長的「政治明星」陳水扁以及國民黨推出在1998挑戰台北市長失利的馬英九來共同角逐,我認為在三方瓜分票源情況下,最後仍將由挾現任具有行政資源條件之利的宋楚瑜連任成功。說實在的,我很懷疑在2008宋楚瑜第以二任總統任期卸任後,如果將接班人自然再轉移回到到國民黨的政治明星馬英九身上時,民進黨即使再推出陳水扁出面角逐,是否能夠與之對抗?台灣人民是否包括現在或是未來都仍將在代表那「外來政權」的統治之下呢?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所以,我們現在討論阿扁勝選的理由,殊不知,如果沒有1998讓歷 史凸 槌 的 「關鍵年」以及「關鍵事件」,代表台灣本土政權能否翻身還是非常值得懷疑的,不是嗎?

而我們回顧歷史的教訓,如果要找出那讓∼1998∼歷 史凸 槌 的 「關鍵年」以及「關鍵事件」產生的原因,就如同我前面已提及的,那就是源出於那一批「矛盾之族」內心中所產生的「矛盾思維」所致,如有可能,希望所有台灣人民﹝包括「矛盾之族」﹞都應該對此1998讓歷 史凸 槌 的 「關鍵年」以及「關鍵事件」有所省思才是。

﹝參考文章:1998 ∼ 凸 槌 的 歷 史/ Apin ﹞


NO:2352_5
道卡斯  於 2004/04/21 20:23
Re:1998 ∼ 凸 槌 的 歷 史


天意 !



返 回

本版已停止討論,以下輸入欄位僅供管理之用。 ■ 為一般的欄位  為必填的欄位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署名: [♂♀]:
☆☆: 本欄無作用
其它選項: HTML僅開放字體變化
文章主題:
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