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民主 by 華盛頓時報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遊子 於 2004/04/01 02:52 | |
台灣的民主 by 華盛頓時報 | |
Washington Times, DC 華盛頓時報,華府 原始出處:
Taiwans election a week ago was a mess.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rotesters hit the streets to dispute the outcome. There are still questions about a bizarre assassination attempt. Charges about spoiled ballots have undermined acceptance of the vote by some, and a court challenge by the defeated opposition sought to invalidate the election and schedule a new one. On the surface, Taiwans democracy appears to be in serious trouble. But this conventional wisdom is wrong. Taiwan still serves as a thriving example of democracy for the rest of Asia — especially for the rest of China. 台灣的選舉在一週前是一團糟。數十萬的抗議者走上街頭來質疑(選舉)結果。(到現在,一些人)對於一場異乎尋常的暗殺攻擊仍有疑問。對於某些人來說,關於廢票的指控使他們無法對選舉結果認同。挫敗的反對派向法院群求選舉無效,並要求重新選舉。從表面上看起來,台灣的民主制度似乎有嚴重的麻煩。但是,這種普遍的看法是錯誤的。台灣仍然是其他亞洲國家的成功民主範例—特別是對中國其他地方而言。
一個對台灣政治上紛爭的更正確的解讀是:這個國家(譯:請注意,這裡是用國家來稱呼台灣唷!)的機制是很健康的。在數十年被一個政黨以軍事力量回後盾來控制的社會而言,(我們)可以預見當這個社會轉型成多黨系統時會經歷過一些成長的疼痛。(特別是,)當票數很接近時,有這些對於結果的短暫爭議是一點也不讓人意外的。在一千三百萬的選票中,陳水扁總統因三萬張選票而獲得連任(少於全體選民的百分之0.2)。 The 2000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proved that a contested election in and of itself does not harm the stability of a democracy so long as the solution to the controversy is based on the rule of law. In Taipei on Thursday, the High Court rejected the oppositions lawsuit. In doing so, the justices also rejected the idea that one party can attempt to undo an election when the results do not suit their interests. On Friday, the Election Commission certified Mr. Chen as the winner. Now the country will move toward a recount, but the legitimacy of the original polls has been given an imprimatur by the judiciary. This is how a nation of laws is supposed to work. 兩千年美國總統大選證實了:只要爭議問題的解答是根據法律(而決定的),一場有爭議性的選舉並不會傷害民主制度的穩定性。星期四,台北高等法院拒絕受理反對派的訴訟。藉著這個動作,司法也同時拒絕讓一個政黨來因為結果不合其喜好而企圖推翻選舉結果。在禮拜五,中選會公告陳先生為當選人。現在,這個國家將朝向重新計票的路前進,但是,原始結果的合法性已經被法律認可。這就是一個國家的法律該如何運作(的證據)。
和香港日益敗壞的政治風氣比較起來,台灣的情況(特別是針對這個島上的民主穩定度而言)並沒有看起來那麼糟糕。在禮拜五,中國共產黨宣布北京擁有特權來對香港基本法做最後的解釋。當英國在一九九七年對共產黨交出他們的殖民地時,北京承諾香港可以在一國兩制的系統下自治。一國兩制代表香港是大中國的一部份,但是共產黨在大陸的法律並不伋於香港。基本法是香港的迷體憲法,它能保護香港人的政治和公民權力,並可以保證他們因襲的自由。北京對於共產黨是香港法律的最後仲裁者的這番宣告(正式)終結「一國兩制」的架構,並且開啟了對於(香港)人民的政治征服。 The Communist clampdown in Hong Kong is proof that Taiwan cannot reunify with mainland China under Beijings terms without sacrificing its democracy and its freedom. Taiwans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have been tested, but they successfully withstood the challenge. Hong Kongers can only wish they had elections like Taiwan. 共產黨壓制香港(的這件事)證實:台灣並不能在無損於其民主和自由下,用北京的條件和中國大陸統一。台灣的民主制度已經經過測試,而且這個制度經得起考驗。香港人只能希望他們能有和台灣一樣的選舉。 |
美帝 於 2004/04/01 13:04 | |
Re:台灣的民主 by 華盛頓時報 | |
這篇文章的結論其實顯示出一個大家早就知道的事實: 在臺灣 獨立與民主 一體兩面 無法分開 不可能在臺灣的主權在北京手上而臺灣能享有民主 而如果臺灣的主權就在臺灣人手上 這與臺灣獨立又有何差別? 連戰反台獨 其實也就是反民主 |
patient 於 2004/04/01 13:41 | |
Re:台灣的民主 by 華盛頓時報 | |
「民主政治」「主權在民」是台灣的法寶, 也是一般外國人稱讚我們有別於中國大陸的原因, 我們不能允許台灣的民主開倒車, 不能允許台灣的民主開倒車! |
遊子 於 2004/04/01 17:43 | |
Re:台灣的民主 by 華盛頓時報 | |
誠如 美帝 所說: 這篇文章的結論其實顯示出一個大家早就知道的事實 但是,以往都是說說 該給那些正藍的人士看的... |
遊子 於 2004/04/01 17:45 | |
Re:台灣的民主 by 華盛頓時報 | |
另外, 我找遍國內媒體,沒有看到相關的譯文 這麼一篇好社論 |
susan lu 於 2004/04/01 21:04 | |
Re:台灣的民主 by 華盛頓時報 | |
誠如華盛頓郵報所說台灣是一個的國家nation stystem 就不知美國和其它國家一直要強調台灣繼續保持現狀 這個現狀是指台灣是政治實體的國家所以無庸至疑(只差未正名)還是中國的一省或是像瑞士一樣未加入聯合國的中立國??????? |
遊子 於 2004/04/02 03:05 | |
Re:台灣的民主 by 華盛頓時報 | |
現在大部分國家(包括美國)的作法叫做「國王的新衣」 明明就把「台灣」放在視為國家 還要為了中國創造出一堆有的沒有的形容詞和特例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03 10:40 | |
Re:台灣的民主 by 華盛頓時報 | |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1936790.shtml 華郵記者自認分析無誤 否認向扁道歉 特派記者賴錦宏╱北京報導 針對台北媒體報導,華盛頓郵報駐北京記者潘公凱已向總統府「道歉」,潘公凱昨天在北京表示,陳水扁的訪問全文已忠實刊出,他不想再評論這件事。 潘公凱表示,有媒體處理這篇文章,解讀成「雖然會導致兩岸戰爭,陳水扁還是要建立獨立國家」,他認為這不是原文的意思。對陳水扁總統的訪問稿,全文都刊在報上,沒有任何修改,訪問內容全是事實。 潘公凱表示,台北傳出「導言為個人解讀,華郵記者致歉」文章時,根本沒有向他本人查證。他也在昨天致電總統府副秘書長黃芳彥,黃向他說,自己也不知道這個「總統府官員」是誰,為何會說華郵記者「道歉」? 【華盛頓記者張宗智╱華府─北京二日電】媒體報導總統府官員指日前訪問陳水扁總統的華盛頓郵報記者潘公凱曾就報導內容向總統府道歉,潘公凱向本報表示,他的報導和分析沒有問題,對外界的誤解表示遺憾。 華盛頓郵報駐北京分社主任潘公凱日前在台北專訪陳總統,後來在報導導言中提到,陳水扁表示已贏得選民託付,將繼續朝建立台灣為「獨立的主權國家」邁進,「即使面臨和中共的戰爭風險亦然。」 總統府後來表示,陳總統在訪問中並未提到「即使面臨和中共戰爭的風險亦然」,郵報記者解讀錯誤。後來也有媒體報導,撰稿者之一潘公凱已向總統府道歉。 不過,負責潘公凱稿件的華盛頓郵報外國新聞副主編一日告訴聯合報:「他(潘公凱)沒有道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