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人多總評陳文茜現象
回 覆 返 回


推薦好文  於 2004/03/11 11:57
姚人多總評陳文茜現象

財訊總統大選特刊

總評陳文茜現象
姚人多

任何政治人物的崛起與成功一定有其社會大環境的因素,懂得操控這些大環境
的人往往是政治舞台上的勝利者,陳文茜無疑地是個顯著的例子。

與台北市長馬英九一樣,這幾年來我們在探討陳文茜或所謂的「陳文茜現象」
時往往只針對她的個人特質,如性別、外貌、口才、智商、談吐做討論,但陳
文茜之所以是今天的陳文茜,絕不只是這些個人因素所決定。所以,每次人們
打開電視看到她以一個立法委員的身分坐在主持人位子上時,應該從她身後的
藝術布景讀出以下幾個社會結構的因素:智識中產階級的缺乏、只問立場不問
是非的政治二分族群、藍色的主流媒體。

智識中產階級的缺乏

長久以來陳文茜的言論一直被人視為理性的言論,她的論述是由歷史、資料、
檔案以及數字所支持起來。收看她節目的人是上述這些東西的信奉者,這原本
是件好事。不過,台灣的問題出在,我們的中產階級在知識上是極為貧血的,
貧血到認為論述如果是以理性的形式呈現出來,那麼論述的內容便是理性的。
也就是說,這些號稱喜歡理性論述的中產階級事實上沒有足夠的知識來判斷陳
文茜所講的東西到底是不是真的。

舉陳文茜前一陣子在爭論台灣制憲問題所發表過的著名言論為例,她說:「法
國第五共和憲法兩個半月就誕生了」,所以「認為制憲必須費很長的時間是沒
有憲政常識。」在台灣很少人有能力及時間去把法國歷史找出來檢視上述說法
的真實性,一般人看到歷史與數字便被快速地說服。然而,像這種制憲兩個半
月的說法絕對是值得商榷的,因為她把法國國內在這部憲法通過之前長達十幾
年的摸索、探討、爭論、激辯的過程給省略了。很少人有機會當面去質問她,
到底知不知道法國人這十幾年的爭論過程?如果不知道,這代表她歷史涵養的
不足,政治人物應該在家多做點功課。反之,如果知道還故意講錯,那她到底
有著什麼樣的政治目的?

日前媒體人周玉蔻眼見台灣媒體被政治勢力操控,導致新聞記者的專業及空間
嚴重擠壓而站出來呼籲陳文茜退出媒體。面對周的呼籲,陳文茜表示,媒體可
以有自己的立場,「美國紐約時報在總統大選時明確表達支持民主黨」。像這
種說法又是典型的「陳氏邏輯」:在歷史上找出一個事件來合理化自身的所作
所為。台灣的中產階級也許看過紐約時報,也許知道它支持民主黨,不過,他
們可能不知道在西方民主國家中,有特定政治立場的現象只限於平面媒體。陳
文茜拿國外報社的例子來當自己的擋箭牌,其實是在魚目混珠,欺騙那些不明
究理的民眾。在民主社會中,電子媒體是社會上的稀有財,怎麼可以讓少數人
所壟斷?今天,陳文茜所主持的節目是在全國性的無線電視頻道上播,這不單
純只是媒體人與政治人角色的嚴重混淆,這同時也是少數特定人士在霸佔屬於
全民的財產。我們只需問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政治人物應不應該當電視節目主
持人?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一切其他的說法都是推諉之詞。是政治人物就不
可以是媒體人,是媒體人就不應該是政治人。這是個二選一的問題,答案一清
二楚,一點模糊的空間都不應該有。可惜我們沒有一個強而有力的中產階級意
識到這一點,更令人惋惜的是,在陳立委節目的帶領之下,台灣正逐漸生產出
一群為這種模糊空間辯護的中產階級。

只問立場不問是非的政治二分族群

在李敖與謝長廷的公民投票辯論會中,李大師花了許多時間來諷刺謝長廷的昨
是今非。不過,他似乎忘了台灣政壇這幾年來改變最大的人應該是當天他身邊
所帶的「助理」陳文茜。當年在民進黨時期她號稱「建國妖姬」,一九九六年
彭明敏選輸了之後她離開中央黨部到唱片公司任職,幾個月後,許信良選上黨
主席,她又回到中央黨部,對於她的「回鍋」她對記者表示,她無法忘掉民進
黨,在唱片公司這幾個月內,她對民進黨簡直「相思成災」。然後,陳水扁競
選台北市長連任失敗,整個民進黨醞釀他參選總統的事,陳文茜眼看她的「政
治伙伴」許信良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的夢逐漸消失,以往相思成災的政黨一夕
之間變成她口中沈淪墮落的勢力。二○○○年許信良參選總統失敗,她在媒體
的地位則越來越鞏固,陳水扁執政這四年下來,陳文茜變得比藍色更藍,這次
總統大選她變成連戰身邊的重要幕僚,以往的建國理想,什麼與民進黨有十九
年的感情,什麼相思成災完全煙消雲散。

沒有人去質疑到底是她變了還是民進黨變了?如果是民進黨變了,變得不主張
台灣獨立建國,那麼照理說,她應該去參加建國黨之類的組織,而不是跑到泛
藍陣營當策士。同理,如果民進黨變得腐化墮落、黑道金權官商勾結,如果她
所厭惡的是這些東西,那她又為什麼會投身過去腐化墮落比起民進黨有過之而
無不及的國民黨呢?所以,看來變的人是她自己。也許,事情根本沒有這麼複
雜,也根本與理想、信念、抱負無關,政治人物從甲陣營轉到乙陣營,最常見
的情形就是一個利益的問題罷了。

若仔細看看她身邊的「友人」,我們會發現一種「完全的替換」,從幾年前的
綠色變成今天的藍色。注意看看「文茜小妹大」裡頭的來賓,李慶安、吳敦義
這些人不正是她以前所反對批判的人嗎?對一般人的社會互動來說,這是一種
特殊的成就。不過,另一項更特殊的成就是:台灣社會對這種忽左忽右、忽藍
忽綠的政治變色龍之包容力。如果更進一步的分析這種包容力,我們又會發現
,其實這根本不是什麼對不同意見的包容,而是一種政治立場的嚴重分歧。台
灣社會有兩個大坑,裡頭各自住著意見不互相交通的人民,他們都積極捍衛自
己坑裡的人之所有言論,不管是非、不管黑白,只要是自己坑裡的人講的話就
是對的。政治人物不管跳進哪一個坑,總是會發現一群支持者,不管講什麼都
會搖旗吶喊。陳文茜不是這些政治人物中的第一個,也絕對不是最後一個。換
句話說,台灣的政治人物不用擔心沒有選民,不用擔心立場的轉變會遭選民質
疑與唾棄,我們有著藍坑與綠坑。在轉換坑洞的過程中也許會有一些短暫的不
適應,但只要能在電視上開個節目,只要能抓住在媒體上曝光的機會,新的坑
裡的人會以一種既自然又快速的方法來接納這些政治變色龍。這也就是為什麼
陳文茜在離開民進黨之後能迅速找到一片天的根本原因。

藍色的主流媒體

不健忘的人應該記得,陳文茜多次在公開場合宣示,如果民視董事長蔡同榮退
出民視,她便會退出媒體。奇怪的是,我們等了幾個月,蔡同榮早退了,陳立
委卻忘了自己講過的話。不過,更奇怪的是,陳文茜每天與記者先生小姐們頻
繁的接觸,就是沒有人追問她的承諾為何遲遲沒有兌現。

陳文茜哪來這麼大的權力可以操控媒體?這幾年來我很少看到陳文茜謙虛的一
面,不過,針對這個問題,她倒是表現得十分含蓄。套用一句她的一位「資深
媒體」友人的說法:「如果有,那陳文茜的節目就不會換三個電視台」。

陳文茜到底有沒有操弄媒體?這不是一個學理問題,而是一個經驗性的實證問
題。在此,筆者願意提供一個發生在我個人身上的例子來供讀者判斷。筆者在
二○○三年一月七日曾在中國時報的論壇版寫過一篇「庫妮可娃與陳文茜」的
文章,這篇文章一見報之後,陳文茜立刻打電話給報社高層,上至社長下至編
輯全部接到她的電話「關照」,顯然陳立委對報社會登這樣一篇批評她的文章
感到十分氣憤。再來,筆者於同年三月為時報文教基金會的研討會撰文「建構
一個界線清楚的媒體與社會」,這篇文章的若干段落先刊登在三月九日的中國
時報上,文中有一小段是批評陳文茜政媒兩棲的情形,見報之後,筆者接到研
討會主辦單位高層的電話,希望我在研討會當天把批評陳文茜的段落拿掉。

必須強調的是,筆者不清楚這兩件發生在我身上的經歷是否足以證明陳文茜操
控媒體,我也不知道其他的作者有沒有類似的情形,這個問題的答案留待讀者
自己做判斷。我想說明的是,像媒體這麼大的制度與機構怎麼會對一個無黨籍
的立法委員「呵護」至此呢?所以,問題必須反過來解釋。也就是說,今天的
陳文茜只是主流媒體這個「因」所結出來的「果」。對此,我們只需想想:在
今日的台灣,任何想在主流媒體上大鳴大放的人必須是什麼顏色?是綠色還是
藍色?答案很明顯是後者。所以,陳文茜在離開民進黨權力核心之後,想要在
媒體上謀得發展,她必須把自己「調整」成比藍色更藍,這樣一來她才能符合
了台灣媒體生態的大邏輯。換句話說,不是陳文茜在操弄媒體,而是主流媒體
像一個大漩渦讓任何被吸進來的人都變成一個樣子。

阻擋台灣媒體改革的大石頭

這幾年來主流媒體集體為陳文茜打造了一個「免戰牌」,仔細看一看她在媒體
上的表現,其實她只需負責「發言」,而不需要「辯論」。在這四年,有一段
很長的時間中,在主流媒體內找不到批評她的聲音,其間不知有多少質疑她的
言論在見報與上螢幕之前便被丟進編輯台下的垃圾桶中。像上面我提到的法國
第五共和制憲的問題,筆者知道就有一位專門研究法國憲法的專家曾撰文給某
大報批評陳文茜的說法大有問題,不過,該報沒有讓讀者見到這篇文章。這就
是「陳氏真理」建構過程中一個不為人知的面向。記者把麥克風交給她,讓她
暢所欲言,這樣還不夠,她還開節目邀請眾家親朋好友來聽她講,更重要的是
,主流媒體封鎖批評她的意見,只有在極少數無法控制的場合之下,我們才會
聽到不同於她的聲音出現。依她的聰明智慧,要在這種情形之下塑造今天的地
位及身價實在不是什麼困難的事。

終結陳文茜現象

所以,陳文茜現象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現象?是一個成熟有智慧的女人在台灣
男人沙文主義政治圈中竄紅的案例嗎?是台灣政治走出悲情邁向綜藝化、晚會
化的開端嗎?還是政治人物可以忽綠忽藍,轉換跑道於彈指之間的政治無重量
現象?上述的答案也許都對,不過,如果她繼續忘記自己講過的話,繼續把責
任推給別人,繼續製造一些類似「陳水扁才是台灣最大的媒體政治兩棲動物」
的荒謬言論,在以後台灣人民的記憶中,陳文茜這三個字所代表的意義可能只
有一個:阻擋台灣媒體改革運動的大石頭。

其實,陳文茜有機會在歷史上為她自己留下一個讓人稱讚的好名聲,只要她率
先退出媒體,從她個人開始把政治與媒體間的界線劃清楚,這對台灣媒體的正
常發展將會有著極大的貢獻。換句話說,現在終結陳文茜現象的決定權是在她
自己,不過如果她仍然拒絕改革,仍然堅持當兩棲動物,那可以肯定的是,往
後的歷史將會用不一樣的方法來記錄她。
(作者為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NO:1197_1
雲林海口人  於 2004/03/11 13:06
Re:姚人多總評陳文茜現象

財訊3/8 出的2003 總統大選特刊還有另一篇好文, 如下所示. 與姚人多這一篇加起來, 媒體照妖鏡的功能, 在照射自己時, 略可發揮其一二.

文章來源 -- 財訊 2004 總統大選特刊 (pages 107~ 110)
---------------------------------------------------------------------

大選症候群:空前絕後﹁文茜幫﹂
泛藍首席天后陳文茜

鍾不悔

資深媒體人周玉蔻公開要求陳文茜在﹁政媒兩棲﹂中作選擇,並爆料陳文茜為藍
營輔選的內幕,引發一陣﹁陳文茜現象﹂的討論。陳文茜入主立法院以來,運用
媒體主導政治新聞走向,漸次壯大﹁媒體文茜幫﹂,再透過媒體加持其政治份量
,形成﹁政治文茜幫﹂,這種﹁魚幫水、水幫魚﹂現象,在台灣政壇堪稱五十年
來第一人。如今這場藍綠絕地生死戰中,她似乎、幾乎﹁垂簾聽政﹂、超連趕宋
,邊緣化國親角色的本領,無人能出其右。

政治文茜幫

陳文茜與民進黨分道揚鑣,表面上的理由是理念不和,民進黨沒有新思維,實際
上,陳文茜是被民進黨內的權力鬥爭給鬥出局的,鬥垮她的人,正是她目前使勁
要拉下台的陳水扁。

陳文茜常說,與其選一個神經病,不如選一個笨蛋。她不喜歡泛藍,也看不慣藍
軍保守、迂腐的作風,但為了打倒陳水扁,她不得不與國親兩黨合作。不同於老
戰友許信良、施明德等人,陳文茜以孤鳥立委之姿,一方面結黨營派,另一方面
苦心經營高層關係,這正是她在短短三年間,得以在藍軍呼風喚雨,進而影響決
策的主因。

陳文茜的政界﹁文茜幫﹂,首先鎖定國親立委,她先以﹁揭弊抓鬼小組﹂號召有
心表現卻苦無舞台發揮的藍軍立委,小組名單由陳文茜決定,小組運作也在陳文
茜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下進行。資料全由陳文茜研究室的助理負責,何時該開記
者會、議題方向,也是陳文茜決定。

揭弊抓鬼小組成員中,除了形象牌的立委如親民黨李慶安外,也不乏一些形象模
糊或爭議,如林益世、許舒博,或軍系色彩濃的朱鳳芝與洪秀柱,也有一些新科
立委,如國民黨王鍾渝、李永萍、龐建國、孫大千等人。藉由陳文茜所搭起的政
治舞台秀場,若干資深的藍軍立委放下身段而賣力演出。藍軍立委無奈地說,﹁
誰叫其他人都沒腦袋﹂、﹁她懂民進黨,我們都不懂﹂。

揭弊抓鬼小組藉著主打高鐵、行政院開發基金、國營事業補捐助費及基隆河整治
等議題,並於預算朝野協商中屢戰屢勝,逐漸打出名號及影響力,不過,受益最
大的,與其說是這些搏命演出的立委,不如說是陳文茜個人。

主跑抓鬼小組記者會的記者,無非是衝著陳文茜而來。一方面是因為陳文茜名氣
大,更重要的是,陳文茜長年與媒體打交道,深知媒體要什麼、不要什麼,因此
,整場記者會下來,電子媒體往往只取陳文茜的發言,其他立委發言內容若不夠
重鹹,常只能當記者會上的活道具。

更因為小組是陳文茜一人主導,議題方向無人能挑戰,若不照著她的方向走,下
次記者會或許就不會被邀請。部分當初受邀加入的立委,發覺鎂光燈聚焦全在陳
文茜身上,加上陳文茜主導性極強,於是有人在不甘被邊緣化的情況下選擇離開
,例如許舒博。陳文茜得知部分立委不滿之後,曾適度調整,記者會不再每場必
到,或只當記者會的旁觀者,不過效果並不好,一方面是撐得起場面的立委不多
,另一方面是往往在記者會後,媒體還是繞著陳文茜問東問西。

事實上,陳文茜挑人,一向功能取向。何種狀況、問題,該找什麼人,就找什麼
人,如同電視台政論節目邀請來賓一樣,什麼議題找誰最適合、最有說服力,或
最支持她個人論點的人,她就找。在政治操作上,她也是一樣。很多藍軍立委都
認為,被陳文茜看得起,很難得,也很榮幸。以資深立委朱鳳芝為例,她甘於每
天早起,趕上委員會發言登記,等陳文茜到場後,再和陳文茜調換順序,成全陳
文茜個人政治秀。

在﹁抓鬼小組﹂功成身退之後,陳文茜另組﹁國家安定聯盟﹂和後來的﹁反黑金
聯盟﹂,不管是操作模式或是成立宗旨,換湯不換藥。陳文茜以豐富資料和數據
來證明她所言不假,純為公共政策的討論。不過,每當議題涉及﹁文茜幫﹂成員
,例如國營事業補捐助費,陳文茜就避重就輕,或找民進黨開刀藉以轉移焦點。

陳文茜一開始希望透過親民黨影響國民黨,但因主打花蓮理想大地開發案的議題
,惹惱親民黨立委傅崑萁,陳文茜原本要親民黨團懲處傅崑萁,因黨內﹁傅幫﹂
勢力龐大而沒有成功,她只好﹁轉檯﹂國民黨團繼續發揮影響力,不過她並沒有
因此疏於經營親民黨。

努力影響國親,馬英九不敵小妹大

陳文茜結合的國親特定立委多少都能參與決策,因為兩黨的權力運作偏向由上而
下,不像民進黨藉由派系鬥爭競合,抓到頭,就能左右決策。﹁文茜幫﹂成員幾
乎都身兼黨職,對決策有影響力,要不就是形象牌立委。國民黨內有大黨鞭曾永
權、副執行長朱鳳芝、洪秀柱、中常委李全教、林益世、黃昭順,國會意見領袖
吳敦義等,以及連戰幕僚蘇起、連宋競選總部發言人蔡正元、直通連戰的秘書長
林豐正。親民黨內則有連宋競選總部第二順位發言人龐建國、李桐豪、李永萍、
周錫瑋等人,幾乎就是﹁文茜小妹大﹂節目的基本來賓。每一任的國民黨團書記
長,都能與陳文茜分進合擊,﹁文茜小妹大﹂前一天節目說什麼,隔天黨團記者
會就開什麼。

陳文茜一方面藉著政界的﹁文茜幫﹂,打造通往藍軍選戰決策的捷徑,並籌組名
為藍軍因應小組的選戰編組;另一方面更以媒體為工具,藉由在連宋總部召開記
者會方式,傳達其個人看法,讓藍軍內部常誤以為是高層決策,經過一番查證才
得知,真相並非如此。

有時候,陳文茜意見不受採納,還會推說是欺敵戰術,另一方面則下苦工繼續影
響藍軍高層,進一步推翻原先決策,藉以證明她的說法無誤。部分藍軍立委對此
一現象私下頗有意見。

一位藍軍立委就分析,﹁文茜幫﹂的運作模式是透過媒體影響力,讓人誤以為這
是藍軍決策,久而久之,還常常誤打誤撞,真的成為藍軍決策。另一位立委則說
,她以媒體論述搶佔決策,有時也能得逞。目前,文茜幫踢到最大的鐵板,當屬
台北市長馬英九,多位馬團隊成員私下都對陳文茜抱怨連連。

在藍軍公投決策過程中,陳文茜與馬英九意見分屬對立的兩方。馬英九不支持正
面迎戰,陳文茜則強烈建議積極迎戰,在屢次未受重視後,馬團隊最後撤守,還
丟下一句話﹁該說的話都說了,以後就不用再找我們了﹂。

媒體文茜幫

周玉蔻日前點名陳文茜政媒兩棲,並指控台灣有個﹁飛碟幫﹂,既涉入藍軍選戰
決策,更時常染指、影響媒體。或許,周玉蔻有所顧忌或一時不察,事實上,﹁
飛碟幫﹂並無法涵蓋、形容陳文茜的勢力所及與影響力,﹁文茜幫﹂恐怕才更為
貼切。

這個以陳文茜為首的勢力,橫跨政媒兩界,在陳文茜退出民進黨後逐步成形,在
政界,成員多半是國親立委及兩黨高層人士,在媒體界,則以各大電子媒體與兩
大報記者和高層。

一月中,選戰的沉悶忽然掀起一陣高潮,陳文茜與飛碟老闆趙少康、名作家李敖
、台大教授丁庭宇等人,在立法院接二連三開起記者會,宣布加入公投反方辯論
,並發動連署。記者會上,記者們左一句﹁文茜﹂、右一句﹁文茜姐﹂爭相支持
簽名。

頭腦聰明、文思敏捷,擅長文宣的陳文茜,九○年代回台、投入民進黨公職後不
久,就摸透台灣媒體生態運作。她長袖善舞、廣結社交的經營,不但和線上記者
、主管熟識,更深得媒體經營者的寵愛;不少媒體主事者都曾私下坦承,儘管想
要﹁秉持專業﹂,但處理陳文茜新聞確實存有高度的﹁複雜度﹂。

對媒體報導有意見時,她常一通電話直達高層,被點名的記者往往當天便會接到
長官關切、叮嚀的電話,這種操作方式早在媒體圈不是秘密,因此,記者被指派
去採訪陳文茜新聞,個個無不膽顫心驚,深怕不如陳文茜的意,後來幾個主流媒
體都發展出派專人﹁伺候﹂陳文茜的模式。

由於熟知媒體競爭關係,陳文茜有時會把資料只給某家晚報,在不願漏新聞的壓
力下,被漏新聞的媒體往往就會自動找上陳文茜,若不與陳文茜保持良好關係,
極容易再漏新聞。在現實的媒體競爭環境中,沒有人禁得起一漏再漏,所以對陳
文茜提供的新聞﹁又愛又恨﹂。多位線上記者都有切身之痛,私下與友人聊天時
,無不氣憤不已。立場與陳文茜大相逕庭的自由時報或台灣日報倒是以﹁漏得起
﹂陳文茜新聞自豪。

陳文茜操作媒體有一套標準模式。在她籌組抓鬼小組時,先是舉辦早餐會,新聞
可以攻上晚報,下午則找來日報記者親自解說,隔天早報又是她的天下。她還準
備一份遍及電子、平面、雜誌等各媒體的高層名單,連政論節目也有,記者會開
完,厚厚一疊資料就火速寄出。有時線上記者考量新聞性或當天新聞量過多等複
雜因素,無法按照陳文茜的想法登載,陳文茜要不就是找記者通電話,一講就是
一個鐘頭,否則就是一通電話找長官關切,不買單也難,而記者時常敢怒不敢言


一位民進黨立委就說,要看陳文茜有沒有﹁發功﹂,只要到她辦公室門口轉一轉
,看有沒有快遞的小弟穿梭來往,忙著將一疊疊厚實資料送到各媒體主管桌上,
就可一目了然。

摸透媒體作業流程,精準出手頗不含糊

另外,陳文茜的敏銳,在於熟悉報紙電視的製作流程,選戰倒數的短兵相接時刻
,她操作議題的技術也更為靈活。在目前社會對立委新聞容易給予﹁標籤化﹂、
觀感不佳下,她一改過去鎖定立法院跑泛藍記者的方式,轉以和財經主管、監察
院記者來討論新聞,加強其新聞公信力。從近日陳哲男介入太百之爭、政治獻金
法,以及第一夫人炒股票的報導過程中,不難發現斧鑿斑斑。

二月中旬,阿扁競選總部總幹事吳乃仁公開向聯合報宣戰,指控聯合報連日來以
﹁不署名、不求證、不確實﹂方式作報導,還不具名的大爆內幕說出﹁高層、更
高層傳介入太百案﹂這種話。民進黨幹部透露,綠營總指揮吳乃仁、邱義仁之所
以勃然大怒,主因恐怕還是和陳文茜有關。

聯合報高階主管中,不乏和陳文茜交情良好,時常一起吃飯、交換意見者。不少
社內同事發現,有位主管就連晚上核稿時,電視頻道也鎖定中視,等著收看﹁文
茜小妹大﹂,邊聽還會邊點頭稱是,讓同事對陳文茜魔力都大感不解。

一位總統府官員指出,從陳由豪大爆政治獻金內幕以來,陳文茜不但獻策給躊躇
不前的國親,更私下和同電台中也是名嘴的資深記者研議,將過去曾披露在財雜
誌上的報導串聯,試圖將陳由豪信中所提到的人事物,從時間上來和陳哲男做合
理的懷疑推算,說服媒體相信;導致報導中雖然滿篇指控歷歷,卻從頭到尾似乎
找不到一個負責任的消息來源。

而不少媒體相繼驚爆第一夫人吳淑珍巨額進出股市,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儘管消
息來源出自跑監察院的記者,但綠營人士不解的是,監察院每年定期公布公職人
員的財產申報,但從來不會有詳細的﹁財經內幕時事分析﹂,為何這回吳淑珍主
動申報浮動財產資料,監委在沒有具體事證可以展開調查前,就已有﹁扁嫂鉅額
買賣、和某金控公司有關﹂這種未審先判的功力?

據監察院內部人士透露,媒體報導前幾天,有一位和陳文茜辦公室來往密切的國
民黨鄭姓立委助理曾來調閱,不過,當天該助理鎖定的對象,除了扁嫂外,還有
新聞鋒頭上的陳哲男和陳其邁,只是陳哲男父子的浮動申報資料乏善可陳,而不
久後,幾家特定媒體就收到扁嫂申報內容的傳真資料。

除了第一夫人炒股、陳哲男太百風波外,在立法院吵了好幾個會期,屢次宣稱可
望三讀的政治獻金法,也是一例。正當朝野黨團再度為了政治獻金法而互相指責
對手時,民進黨立委趙永清透露,政治獻金法草案之所以無法過關,主要關鍵人
物就是陳文茜。他說,在一次由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主持的藍軍會議上,陳文茜
大罵國親立委是不是不想勝選,才會笨到要讓政治獻金法過關。

此話一傳到陳文茜耳朵,引起陳文茜震怒,她甚至致電某報社高層,指稱民進黨
立委羅文嘉才是真正阻撓法案通過的始作俑者,造成該報社在截稿前一刻,突然
再把焦點轉向羅文嘉,要求羅文嘉為阻擋法案作解釋,讓最清楚狀況、主導法案
協商的國民黨立委陳學聖也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而羅文嘉聞訊不僅跳腳,更決
定循﹁陳文茜模式﹂,打電話到該報各層級主管,一路抗議上去,才了了這樁風
波。

陳文茜對媒體的邊際效應,除了在各媒體內部形成類似﹁採訪主任﹂的指導力量
,更在媒體圈自成一股派系,讓綠營過去幾位早已淡出政治、找不到清楚的政治
舞台和定位的人,再度重拾外界焦點,如前監委葉耀鵬、前主席許信良、前國大
鄭麗文等人,不但成為電視談話性節目常客,也在陳文茜登高一呼下,在公投辯
論場上輕易登場。

-end of article -


NO:1197_2
七殺樓主  於 2004/03/11 13:26
Re:姚人多總評陳文茜現象

吃民進黨奶水長大,臨走還把奶頭咬走!
這是一般喔G桑喔巴桑對陳香爐的看法
 

NO:1197_3
基隆  於 2004/03/11 14:12
Re:姚人多總評陳文茜現象

一個心中充滿恨怒的人,他的行為會越來越醜陋。

NO:1197_4
阿波羅  於 2004/03/11 14:16
Re:姚人多總評陳文茜現象

等連宋兩位黨主席被她搞垮以後,陳文欠現象才會消失吧

NO:1197_5
CL  於 2004/03/11 14:23
Re:姚人多總評陳文茜現象

以下片段摘自余秋雨「蘇東坡突圍」一文,
用以評述陳文茜現象。

「一個人蒙受了誣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個道理來,
你找不到慷慨陳詞的目標,
你抓不住從容赴死的理由。
你想做個義無反顧的英雄,不知怎麼一來把你打扮成了小丑;
你想做個堅貞不屈的烈士,鬧來鬧去卻成了一個深深懺悔的俘虜。
無法洗刷,無處辯解,更不知如何來提出自己的抗議,
發表自己的宣言。」

「小人順手把繩索重重一抖,於是大師和歷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

「這本是一個只需要哀號的地方,
你寫那麼美麗的詩就已荒唐透頂了,
還不該打?打,打得你淡妝濃抹,
打得你乘風歸去,打得你密州出獵!」


NO:1197_6
TaiWin  於 2004/03/11 14:24
Re:姚人多總評陳文茜現象

連宋已經半垮了, 320 晚上一起去桃園機場為連宋送行 !!

NO:1197_7
台灣好  於 2004/03/11 16:40
Re:姚人多總評陳文茜現象

這篇文章評陳文欠寫得超好


NO:1197_8
沈默艦隊  於 2004/03/11 16:51
Re:姚人多總評陳文茜現象

文章真的好長喔
不過真的寫得很精彩,讚
把現在的陳文茜現象透視的一覽無遺!!

NO:1197_9
沙曉  於 2004/03/11 20:57
Re:姚人多總評陳文茜現象

我最近試圖在雜誌上看陳文茜的文章結果看不到一面就看不下去了,她把國民黨來台甲的禍三兩下就轉掉,似乎沒有人可以負責,如果是這樣子的話,她又何必呆在綠營那麼久。那豈不是在欺負人家國民黨,結果她說的那些無辜的基隆枉死孤魂,還未得到完全平反,她又跑到國民黨去了。世間代誌有意義的儘多,她是地浪費大家的寶貴光陰。她總不會成為名垂青史的偉人吧?

NO:1197_10
台灣好  於 2004/03/11 21:04
Re:姚人多總評陳文茜現象

她真是文章寫得漂亮
道理一榻胡塗

NO:1197_11
Chuel  於 2004/03/11 23:05
Re:姚人多總評陳文茜現象

引述台灣好:「她真是文章寫得漂亮
道理一榻胡塗」。
一語中的。

NO:1197_12
見樹不見林  於 2004/03/11 23:19
Re:姚人多總評陳文茜現象

你們是在討論那個女的嗎?
就那個
一次一個搞不夠
要玩就要玩大的﹙這好像是大樂透﹚
一次二個才過穩

NO:1197_13
yu  於 2004/03/11 23:35
Re:姚人多總評陳文茜現象

她與馬小九均是媒體有意刻意捧上天的人物

再過幾年將和當年的朱高正一樣
掀起全台莫名的推崇
接下來在人民心忠倒地不起


NO:1197_14
KiKi  於 2004/03/12 00:59
Re:姚人多總評陳文茜現象

小弟曾在其他主題中提到過這個女人
很高興我曾提出的看法 在這兩篇文章中得到印證

但令人氣結的是 她的滿口理論明明漏洞百出
稍有邏輯思考能力的人都可輕易戳破
但卻有那麼多人把她的話當成真理

不知各位是否注意到 小妹幫 最近一陣子的巡迴演講
台下的人 除了看似外省老伯的人以外 有絕大多數都是帶著崇拜眼神的年輕人
她這一陣子的助選 恐怕輔選是假 真正目的是為自己累積更多的人氣與資源
以圖日後將有大起之日 其野心令人心驚

但這並不奇怪 真正讓人擔憂的 是台下那些一張張流露崇拜景仰的面孔
這些年輕學子邏輯能力的缺乏 思考能力的喪失
讓人不禁為台灣的前途擔憂啊


NO:1197_15
apin  於 2004/03/12 01:31
Re:姚人多總評陳文茜現象

在他們一干人的嘴巴裡,【歪理】總是可以硬拗成為【正道】


NO:1197_16
眼鏡姊  於 2004/03/12 08:20
Re:姚人多總評陳文茜現象


建國妖姬自有其妖力
能做的大概只有化她的阻力成為建國的助力吧??
譬如說她去幫藍軍助選

NO:1197_17
qmn  於 2004/03/12 08:49
Re:姚人多總評陳文茜現象

**為了台北馬英九市長早日參加2008大選,應該直接棄連宋投給陳總統,讓藍綠皆大歡喜。四大族群真正和解**。

要求連戰和宋楚瑜承諾只做一任,太為難連宋,應該直接棄連宋投給陳總統,二00八年泛藍世代交替換成「王、馬、立、強」,台灣政壇一定出現新氣象,如果萬一稍有閃失,台灣可能就得忍受十二年的老人政治,台北市長馬英九到時可能也會變成「老馬」。
請藍.綠.紅.各自利用任何管道廣為宣導


NO:1197_18
福氣  於 2004/03/12 09:33
Re:姚人多總評陳文茜現象

陳文茜的文茜小妹大的確長時間來給中產階級無形當中灌輸一種錯誤的觀念,因為台灣的媒體大部分還是統派在主導,這樣的影響就會發常大的危機
是不是可以開闢令一個節目來反制陳文茜的說法,把前日所提到議題再由不同了立場來導入,不然有時候他們那種說法真的會讓很多沒有判斷能力的人容易掉入他們設計的議題內,而深信他們的說法

我的建議是:

1.開闢另一個新的頻道,來反駁文茜小妹大節目中所談到不實的誤導,如果都沒有反對聲音,會讓全國的觀眾誤認為內容的真實性

2.如果可以在文字評論的方式張貼在網路上,可以大大流傳,以免被他們的節目給誤導

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否則一次兩次的灌輸錯誤的資訊就會讓人信以為真,希望大家也可以討論如何不讓那些自導字演的政客來操作媒體


NO:1197_19
愛在台灣  於 2004/04/22 05:28
Re:姚人多總評陳文茜現象

看這篇文章再對照現在她的處境 還真是不謀而合ㄟ
我超討厭他的
這篇不知可否轉載

NO:1197_20
Elmer Fudd  於 2004/05/02 11:35
Re:姚人多總評陳文茜現象

The theory of the spiral of silence

這個理論簡單說,就是在一個群體中
如果有人取得發言權,然後一直說一直說某件事情
這個人就有可能營造出「他所提出的意見是『大多數人的意見』的假象」
也許實際上大部分沈默的人認為這個人提出的意見是錯的
但因為媒體的放大效應
以及沈默群眾之間彼此沒有互相參考的依據
所以反而造成「認為是錯的沈默多數」覺得「好像我自己的意見才是錯的」
於是越來越多人保持沈默
卻讓少數意見卻取得了所謂「主流地位」


NO:1197_21
TT  於 2004/05/02 14:28
Re:姚人多總評陳文茜現象

不管喜不喜歡陳文茜,她操作媒體與政治人物的手腕真是驚人。這個人真的很聰明。

NO:1197_22
西番大陸  於 2004/05/03 14:26
Re:姚人多總評陳文茜現象

是連宋太笨!
哈哈哈哈!

NO:1197_23
右星  於 2004/05/05 05:15
Re:姚人多總評陳文茜現象

陳文歉,若不是喜歡硬坳,是無法得到北港香爐這頭銜的,想當年李昂出版北港香爐人人插一書,書中

的女主角是虛構的,但是陳文歉卻硬要對號入座,拼命搶北港香爐這頭銜,還好這頭銜也正好適合她!

陳文歉長得醜,但這並不是病,但喜歡瞎掰那才真的會要人命,她文章寫得好是事實,但是說的卻盡是些顛

倒是非的歪理,整個思想邏輯不像是人,本來嘛陳文歉也許不是人,但是她是北港香爐這是可以確定的!

假如她是人,應該也不可能是正常人,頂多只能算是妖女!


返 回

本版已停止討論,以下輸入欄位僅供管理之用。 ■ 為一般的欄位  為必填的欄位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署名: [♂♀]:
☆☆: 本欄無作用
其它選項: HTML僅開放字體變化
文章主題:
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