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負責,所以我留下來。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北醫人  於 2003/05/18 12:47
我負責,所以我留下來。

我負責,所以我留下來。

國民黨執政的時候,官員不論犯下任何重大過失,常見他們的態度是﹕我一定要為這件事負責,所以我要留下來。真是了不起的負責態度!對於天資不夠優異的人,縱使窮畢生之力,對這套學問,恐怕連入門都很困難。中國文化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一脈相傳。經五千年宮廷實戰演練,又經眾多智者不斷改進補強,最後傳給民國以來的幾位偉人,內容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此功夫博大精深,可謂不世出之創舉。歐美蠻夷之邦,妄言責任政治,動不動說犯錯要下台,其思想之膚淺,實不值識者一笑。中國聖人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試想,既不在位,權力都沒了,又怎能負責呢?下臺,那是癡人說夢話。我們且不說破,讓那些洋鬼子永遠無法進步。如此,我們要稱雄東亞,甚至成為世界霸主有何難哉!

其實,這一套功夫另有不傳之密。本人從小立志當總統,朝思夢想,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終於感動先聖先賢,於白日夢中受周公親口傳授。並叮嚀要把握SARS犯台機會,仔細觀摩,以補不能親自演示之缺憾。尤其台北乃首善之區,高手如雲,特別提醒我不可錯過。

為振興中華文化,與天下英才結緣。本人願將其中不為人知的「密密意」加以說明,並運用電子科技昭告天下。一則使國人體會為政者不為人知的苦心,一則向國人證明中華文化與時俱進的潛力。

秘訣一﹕確定犯錯時,堅不辭職,這是一種忍耐的功夫。此事看似容易,其實甚難。至少要練至八風吹不動,氣走諸穴,內堅外厚,無眼耳鼻舌身意,才算小成。

秘訣二﹕錯誤尚未明確時,更不可辭職。古有明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行拂亂其所為。」。如有任何財產損失、生命傷亡都無關人禍,是「偉人」接受大任前上天刻意安排的課程。福氣將至,不可誤解。

秘訣三﹕把握時間,亡羊補牢。黃金關鍵時刻,行事要低調。所謂「韜光養晦,天下無敵」。大哉其用;下焉者,讓時間沖淡一切!上焉者,巧妙運作,讓大眾看到自己平時彰顯不出的謙卑特質。最重要的是趕快檢查各種文件、注意資料是否有什麼「缺失」,補強防禦工事,以立於不敗之地。聖人曰﹕「毋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心法精要不可不知。

秘訣四﹕運用仍然在位之優勢,對內暫時低聲下氣,動搖有心「陷害」者的意志。切記!溫情小惠是封住嘴巴的不二法門。對外應廣結善緣,攏落媒體,減少衝擊。如果位高權重,潛力無窮,就應因勢利導,或曉之以利害、或動之以情誼、或許之以遠景。尤其以Call In 為業者,都應視為上賓,對主持人更要禮貌周到,私下溝通。古人不是說「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嗎?邦都可喪了,舌頭的威力不可小觀。

秘訣五﹕忠字當頭,盡情表現,前程不可限量。縱使朋友,只要曾被拔擢,都應有「感恩圖報」的起碼修養。必要時更要有「兩肋插刀」的義氣,何況利害與共的君臣?危機來時,如能挺身作緩衝墊、或巧言辯護、或以身相代、都是「板蕩識忠貞」最好的榜樣。主人復出日,就是你名揚千古時。圖謀者大,是是非非不必在意。

秘訣六﹕藉假修真,陪養君臣默契。「以退為進,辭職作態」部份要認真研讀,長輩精於此道者甚多,要不恥下問。表演時,琵琶遮面、吞吐閃爍之招式不可忽略,「人民長遠利益為重,個人一時毀譽為輕」、「大局為重」等說辭,典籍所載多有,可多參考。動作應該講究「細緻」。務必使下位者彰顯擔當,上位者展現仁慈。這乃是至高無上的功夫,應用後,小則可修身齊家,大則可治國平天下。謂之「王道」是也。

心法博大精深,如同SARS病毒,變種甚多,一時難明。限於個人資質,所見只是滄海一粟,故遺珠之憾甚多。如蒙海內外賢達之士更為補充,則中華文化幸甚。中華民國幸甚。因SARS奉獻生命者幸甚。

本文放棄版權,如蒙轉貼,感激不盡。

北醫人 中華民國92年5月18日凌晨
(轉貼自台北市政府市民論壇)


NO:201_1
計者敵  於 2003/05/18 14:28
Re:我負責,所以我留下來。

純轉貼,請參考:


涂署長下台猶不足以整頓公務體系
【2003/05/18 經濟日報】社論

由於SARS疫情未能有效抑制,行政院接受衛生署長涂醒哲的辭職,並任命實際上已投入防疫工作的陳建仁為衛生署長,蘇益仁當防疫局長。這是一項明智的決定,我們希望這樣的魄力能再進一步發揮,而在防疫工作上推出更積極有效的行動,使SARS疫情儘速得到控制。我們更希望這樣的魄力能擴大到更大的範圍,包括地方政府,包括事務官員及事業單位人員,以及包括其他政策領域。

衛生署、台北市衛生局、以及和平醫院在這次SARS疫情中到底有沒有犯重大的錯誤,也許仍待進一步的證明,但和平醫院出現嚴重的缺口,而使全國疫情急遽擴大,則是不爭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其上層及再上層主管機關承擔責任的表現,不僅是人民所期望,也是政府整體維持效率和紀律所必要的做法。特別是在我國政府機關幾十年推諉塞責的嚴重習氣之下,若以責任未明,或者以仍有工作該做,甚至以戴罪立功那種封建思想,而避免人事調整,則有很多不盡責的公務人員將繼續敷衍塞責下去。

但不管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我們認為人員的更替都不應只限於政務官和主管人員。我們的文官體系更需要強力整頓。多年來政府有許多立意良好的政策變成口號,其關鍵之一就是官僚體系執行的能力和意願有問題。這種問題在政黨輪替之後變得更為嚴重。有人以為這是因為文官體系中有人心向舊執政黨而故意抵制。但其實有兩個因素更為重要,一是公務人員因循苟且的習性,一是文官體系未能賞罰分明的制度。這兩項因素若不改善,將來政黨再輪替,同樣的問題將會一再出現,而使我國的政府效率長期低落下去。

先就賞罰的問題來說,我國的制度給文官極高的保障,加上過去長期累積的習慣,事務官幾乎是只要不犯法就可以做一輩子,只要不出錯就可以一路升官。同階的公務人員不管能力和工作量差多少,薪水是一樣的;不少機關的考績是大家輪流得到甲等,甚至平分獎金。升遷若不照年資,主管就會面臨很大的反彈;由其他單位調任的主管則被叱為空降。幾年前甚至多了一條新規定:主管人員不能降調;但各機關相當於主管或更高階的職缺常常甚少而且已被佔滿,因而首長有時想把某些主管換掉都不可能,甚至只好把不恰當的主管調到職位更高但傷害較少的位置。對年紀較大的公務員而言,退休金和薪水差不多,有些人甚至擺出上不上班都無所謂的態度。在這種文化下,要公務人員普遍努力實在很困難。

在我國民主化,特別是政黨輪替之後,有些公務人員甚至認為政務官來來去去都是一時的,而不尊重他們的指示,更加拖延工作及敷衍塞責。民進黨執政之初或許為了改善和文官體系的關係,也未能大刀闊斧整頓文官體系。如今SARS問題嚴重,民進黨人士也對文官體系更為熟悉,實在應強力處罰工作不力之官員,以提升文官效率。陳總統在台北市長任內對市府效率的整頓雖然得罪不少市府公務員,但卻也贏得國內外的許多稱讚,希望他在未來一年能重拾這種魄力。而台北市政府在這次防疫中的責任比衛生署更大,馬市長也不宜再承襲國民黨長期以來賞罰不明的溫情主義,讓不適任或該負責任的人員再混下去。

再就因循苟且的習性來說,公務員長期在安定無憂的環境工作之後,不做不錯是普遍的心態,因此凡事最好照原來的方式和規定做,而相當排斥新的做法及可能傷及他們既得利益的革新。這在以往外在環境變化不大時仍勉強可以應付。但在國際情勢改變,以及政黨輪替而使一些政策目標及作風改變之後,文官體系的效率即出現問題。而當SARS這樣一個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體系即可能卡住而動彈不得。

例如政府加速生產及進口口罩,並優先給醫療機構使用,是個正確的政策方向,但由中央到地方,由工廠到醫院,竟沒有一個可靠的分配管道,甚至沒有可靠的資訊。口罩不足商人應可加強生產,取得貨源,並有效率地銷售,但我們以往誇口的製造業量產能力卻未見發揮,平常幾乎有獨佔市場能力的大型零售業即沒有本事掌握貨源來供應顧客,而人民自力救濟由國外寄入的口罩,財政部卻仍執意課稅,以致無法儘快拿到。廠商進口囤積在海關,主管人員卻說無法可管,要等游院長震怒,廠商才趕快去提貨。這類事情急如星火卻層出不窮,務請各級長官一一震怒,處罰相關人員,公務人員因循苟且的習性或許才有可能打破,國家才有希望衝破難關。


NO:201_2
a1358  於 2003/05/19 08:14
Re:我負責,所以我留下來。

讚!!!!!!!!!!!!

北醫人,好文章.

我喜歡.

只希望對那些『李』義廉的支那人
有暮鼓晨鐘的作用.!!!


NO:201_3
Jim  於 2003/05/19 08:23
Re:我負責,所以我留下來。

讚!!!!!!!!!!!!

NO:201_4
 於 2003/05/22 02:35
Re:我負責,所以我留下來。

讚!!

NO:201_5
恆愛台  於 2003/05/22 03:35
Re:我負責,所以我留下來。

水啦!∼∼∼好樣的北醫人!.............

NO:201_6
yu  於 2003/05/22 19:45
Re:我負責,所以我留下來。

*************************
我負責,所以我留下來
*************************
這是不夠的 這是不夠的 這是不夠的 這是不夠的 這是不夠的 這是不夠的 這是不夠的

轉貼
yu  於 2003/05/22 19:40
Re:可憐的醫護人員。。。

********************
可憐的醫護人員。。。
********************
你們真正的委屈與可憐
不在於你們多麼的恐懼?.....沒有足夠的裝備去面對SRAS病患的超強病毒
你們真正的委屈與可憐
不在於你們多麼的痛心?.....沒有足夠的力量去面對醫療行政官員的隱匿SRAS疫情

你們真正的委屈與可憐
不在於你們多麼的傷慟?.....沒有足夠的堅強去面對醫護人員一個接一個被SRAS擊倒
而在於.....而在於.....而在於....而在於....而在於.....而在於..............
你們不群起挺身而出---勇於揭發中央及地方與醫療院所行政官員,對保命抗疫足夠的裝備的後援過失之刑責
你們不群起挺身而出---勇於揭發中央及地方與醫療院所行政官員,對隱匿SRAS疫情造成重大感染過失之刑責
你們不群起挺身而出---勇於揭發中央及地方與醫療院所行政官員,對冤屈而死的醫療同仁之間接蓄意殺人刑責
********************
可憐的醫護人員。。。
********************
你們要的是萬人聯署上書總統,即刻成立直屬總統府的檢察特調小組,徹查
1.抗SARS博命期間,衛生署、各地方政府、各醫療院所全部防護裝備的清單帳冊及其配發領收單據
2.抗SARS博命期間,衛生署、各地方政府、各醫療院所全部上報的SARS通報文件表單
3.抗SARS博命期間,死於SARS之醫護人員及一般病患,究竟是國家賠償範圍或個人的行政疏失所該追究的民事求償範圍及刑事求刑部分
『喊可憐』是以往專制體制下
人民自我哀怨的無助蒼生,所演賺人眼淚的劇情
你們不是悲劇演員也不是憨老百姓
你們要的更不是忠烈祠崇高無上的靈骨塔
更扯的是用一千二百萬元就可以買得到的《精裝本全套家破人亡》故事集
串聯吧!
聯名吧!
為自己!
為亡靈!



NO:201_7
恆愛台  於 2003/05/23 15:05
Re:我負責,所以我留下來。

阿扁出來伸張台灣人無處發聲的痛苦與正義吧!..............

NO:201_8
上校  於 2003/05/23 15:31
Re:我負責,所以我留下來。

好文章!
敬佩。

NO:201_9
Eric  於 2003/05/23 17:12
Re:我負責,所以我留下來。

•台大團隊 危機中找答案 內容 由 天下雜誌 提供

當台灣社會還籠罩在恐慌無助的情緒中,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早已拋下恐
懼不安,懷著愛與勇氣,照顧病患,與SARS搏鬥,謹以此文獻給所有的醫
護人員,也歡迎您轉寄本文,讓我們成為他們最堅強的後盾。

作者:李雪莉

他真的害怕那天的到來,而且隨時可能發生,就像其他的SARS病患一
樣,他可能會溫度升高、身體灼熱、呼吸急促,厚重的毯子無法使自己感
到溫暖,吃再多的普拿疼也無法降溫;甚至,他心裡想著,最糟的情況是
,自己病倒了,讓另一位內科醫師幫忙插管,送入負壓隔離室。

這個「他」,是所有第一線醫護人員的代稱,因為再有理想的南丁格爾或
史懷哲,也無法揮去人性的恐慌。

在這場尚未結束的全球戰疫裡,有一線的醫師、教授為了追蹤SARS戰
死,但包括台灣在內,仍有許多醫護人員暫且拋下恐懼,勇敢與病毒共存

人類與微生物之戰,也給了台灣醫界危機管理的學習機會。台大醫院是台
灣第一個面對SARS病毒的團隊,他們的夢魘是這場大流行的前奏曲。


在暫停急診服務之前,天下雜誌的記者近身採訪這支優秀的團隊,看他們
如何在一天、一星期內做出數個重大的決定與判斷,試圖降低院內感染、
成功治療病患。

這個團隊其實也是更多默默奉獻的白衣勇士們的縮影,謹以本文向所有第
一線的醫護人員致敬!

蕩漾的五月天,台大醫院外頭,陽光熱力四射,但,沒人想得到,今年春
天的急診室,氣氛竟如此凝重。

二樓的大會議室裡,台大醫院院長李源德、數位副院長坐鎮,領著四、五
十位醫護人員戴著口罩召開臨時院務會議。

個頭不高的李源德進門開會前,告訴記者的最後一句話是:「這是我們的
生死戰。」

這不只是台大醫院的戰爭,也是全民的戰爭。當生命已探至谷底,不少人
已抬起頭來,仰望台大能解決SARS帶給全民的恐懼。

「台大現在成了台灣人的精神堡壘,」一位記者站在空盪盪的大廳裡,語
重心長地說。

在SARS事件裡,台大醫院是國內第一個接收病患、第一個啟動「三級
防護」降低院內感染、也是第一個成功照護患者順利出院的醫院。

目前台大三十間負壓隔離室因為SARS患者,已呈現飽和,連過世的和
平醫院護理長陳靜秋,在和平封院前原本計劃轉至台大,卻因床位不夠再
轉至長庚。「真的很難過,我們的呼吸照顧做得不錯,原本有機會的,」
李源德的語氣中帶點憂愁。

為什麼患者只信任台大?這個歷史悠久的教學醫院在這次防疫、治療中掌
握什麼關鍵,做了哪些決定?

一切都從發現那個線索開始。

在內科急診室護理長莊寶玉的印象裡,三月八日,也就是台灣第一起SA
RS案例的勤姓台商前來求診時,一切看起來並沒什麼不同。「奇奇怪怪
的案子我們接了很多,加護病房裡有愛滋、腦膜炎,也有水痘的,」她當
時根本沒想到眼前這位肺炎患者,是即將對台大宣戰的病毒信差。

寧靜的日子維持不到幾天,三月十三日夜晚,下了班的莊寶玉在電視上看
到外電新聞報導香港、越南的「非典型肺炎」案例。她突然想到躺在加護
病房第六床的勤先生,她有個強烈的直覺,這兩者間一定有關聯;她按捺
焦躁的心情入睡。

十四日,勤姓台商太太也來到急診室報到,第一線感染控制的醫護人員意
識到「情況不妙」,立即將消息通報給院內「感染控制小組」負責人張上
淳。

張上淳判斷精準地說:「很不尋常,一家兩個大人得肺炎?」矛頭開始指
向香港傳出的「非典型肺炎」。

就在當天下午,面對史無前例、一無所知的怪病,當時留駐台大的最高階
長官,台大醫院副院長林芳郁,立即組織了一個「專案工作小組」。

這個小組以院內「感染控制小組」負責人張上淳為召集人。由於患者可能
極具呼吸道感染性,成員除了感染科醫師,還緊急召集相關的內科、胸腔
科、護理長為成員。

人在外頭開會的院長李源德,則不時以電話和現場主持會議的林芳郁連線
;李源德事後分析,院長室、行政醫療主管都有每日執星,許多制度設計
是確保醫院「二十四小時都有動起來的能力」。

工作小組第一個決定是隔離勤姓夫婦;第二個決定,是升高防護網,開啟
未曾啟動的「第三級防護」。

所謂第三級防護,是指醫護人員進入負壓隔離病房前要通過三道關卡,一
般家屬不得進入探視。而病房內的東西都得當做污染源來處理,經雙層包
裝或消毒殺菌才能送至病房外頭。

五小時內,工作小組從怪病給的線索中做出決策。台大醫院瞬間反應的能
力從何而來?關鍵在於歷史傳承訓練出的嚴謹。

• 八十歲老教授的教誨

早在五、六○年代,抗生素已開始流行時,許多人都認為抗生素與疫苗可
以解決許多感染問題,對傳染病不必過於重視。但台大內科醫師謝維銓與
小兒感染科醫師李慶雲,卻看到傳染病未來會流行的趨勢。

「那時的台大,在傳染病上的研究很強,」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金傳春描述
,兩位教授只要看到患者,頭一摸就知道是什麼病,「像是個活字典。」


謝維銓是台灣第一任中華民國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慶雲則專注研究日
本腦炎等疫苗。他們對傳染病的重視,使台大成為台灣第一個建立院內感
控制度的醫院。

此次「SARS專案工作小組」團隊中,成員平均年齡約四十歲上下,都
有十年到二十多年的醫事經驗。包括內科主任楊泮池、感染科主任張上淳
、內科醫師陳宜君等人都是兩位老教授的嫡傳弟子。

感染科成員幾乎直接或間接受到兩位教授的薰陶,平時對傳染病已有作戰
的能力。

「他們從年輕時就被教授訓練得眼睛很亮,敏感度很高,」同樣是謝維銓
教授學生的衛生署副署長李龍騰永遠記得他在當住院醫師時,學生曾因為
給患者太多抗生素,而被謝維銓罵「濫用抗生素,造成細菌有抗藥性,根
本是散彈打鳥」。

李龍騰補充,這是為什麼台大在第一時間,發現一家兩人患有肺炎的異狀
,如在其他診所有可能以為兩個人都得感冒,沒什麼大不了。

敏銳的判斷力外,台大平時建立的感染控制指標,使一線員工有發現異常
跡象的能力。

• 活體切片 關鍵決定

在台大醫院裡,開刀房、加護病房等都有一個感控指標,受過專業訓練的
感染管制護理師必須每天監測指標,一旦感染率超過平均值,除了主動追
蹤,還要關閉病房。

儘管院方面對傳染病,已做出初步的反映與回應,但SARS患者排山倒
海而來;更糟的是,不管醫師如何急救,他們都一步步走向呼吸衰竭;有
人肺泡破了,肺臟充滿液體,患者極度缺氧,醫師卻無法順利把氧氣灌入
腫脹的肺裡。

看到此景,身為內科主任的楊泮池虛弱得想說「不」,「好像不管我們用
呼吸器或是怎麼治療,病人都會走上這條路,」他說。

在此起彼伏的噩耗中,令大家情緒決堤的,是照顧勤姓台商太太的內科蔡
醫師,在三月二十五日發病,接受住院隔離的事實。

「他不是沒防護,他防護做得不錯,卻在負壓隔離室中遭感染,」身為蔡
醫師長官的楊泮池坦白,那是他執業二十五年來第一次感到害怕,而且想
掉淚。「我告訴院長(李源德)說,這個病讓我沒有辦法像以前一樣,那
麼有信心去處理。」說這句話時,他的表情依然冷靜,不帶情緒。

沒有人明說恐懼,但蔡醫師的警訊讓大家心裡都有「誰倒下來,就要立刻
補位」的最壞打算。

張上淳坦白,那時面對假想敵,治療顯得有些盲目。這困頓,也激發團隊
不服輸的個性。

為了搶得治療先機,台大組成另一個研究團隊,由楊泮池為召集人,醫院
副院長許世明、台大醫學院院長陳定信號召醫院、醫學院、公衛學院的教
授,形成研究團隊來協助前線的治療。

研究團隊每隔一天就有一次晚間聚會,針對病毒的特性、治療的方法,進
行持續討論。

不少教授早上六點起來看WHO與國外的最新訊息,唸報告、查資料,把
訊息帶到會議上討論。最早將病毒分離出來的醫事技術系副教授高全良,
為了分離病毒,每次得在危險的P3實驗室裡待五個小時。「等候的時間
中,沒辦法跟別人講話,還曾出現一些幻想,」高全泉說,他最近總搭最
後一班捷運回家,也因此消瘦了幾公斤。

台大在治療上最大的突破,立基在一開始為勤姓商人進行肺部活體切片的
決定。這個動作很冒險,但對後來的治療十分關鍵。

一位醫師描述情況:「患者的肺部浸潤著大量病毒,麻醉患者後,開一個
小刀下去,這一開,病毒散佈整個開刀房,外科醫師拿的檢體裡都是病毒
,那是非常大的挑戰。」

之後,研究團隊從病理上,看到患者出現噬血症候群:T細胞(白血球之
一)與病毒作戰後,會活化刺激病人體內的免疫系統,進而破壞肺部組織

台大除了和香港、新加坡一樣使用抗病毒藥外,更因這項發現進而使用大
量免疫球蛋白,調節免疫系統,讓免疫正常運作,不要過分兇悍,避免進
一步傷害肺部。香港後來也試著把免疫球蛋白加入療程中。

這個治療方式,讓受感染的台大蔡醫師在四月十六日出院,並回到工作崗
位;兩天後,勤姓夫婦也順利復原出院,而勤姓台商的小孩則移至一般病
房。

• 權威、紀律、勇氣

和看得見的敵人相比,無形的敵人SARS更叫人緊張,因為只要有一個
步驟出錯,五千名台大醫院員工就可能全軍覆沒。

如果以神經網絡比擬,院長、四位副院長,是這次危機處理的大腦,他們
負責做決策,並把命令下達至神經中樞(各科主任),最後由主任把訊息
發布至每位員工。

注重傳承與倫理排序的台大醫院,過去常被批評威權領導,但在這次危機
中,強有力的中心領導是使台大在SARS戰役上,保有紀律的關鍵。

院長李源德是心臟內科專家,與李源德同期在一九六五年畢業的,還包括
前台大醫院院長戴東原、台大校長陳維昭、立委沈富雄等人,這一屆在醫
界扮演重要職位,表現十分亮眼。

當記者向李源德提出拍團隊照的要求後,十分鐘內,二十位主任級的醫護
人員立刻放下手邊工作,全員到齊,動員力十足。

李源德的領導風格強勢,使他能統一指揮全局,沒有任何雜音出現;不過
,他的領導中帶著民主,所有決策公開透明,不至於出現謠言、猜忌,動
搖團隊士氣。

舉例來說,在第一位蔡醫師受感染之後,曾經有另一位醫師也出現發燒、
咳嗽的情況;李源德最後決定關起門來,把事情告訴同仁,他說:「現在
某醫師也出現高燒症狀,雖然還沒確定感染,大家要有心理準備,但不要
把消息傳出去,以免造成社會恐慌。」

兩天後,該名醫師退了燒,院方鬆了一口氣,李源德事後回憶說:「絕對
不要隱瞞,讓員工知道你的每一個步驟,一步步來,團隊才不會慌。」

在SARS襲台近兩個月的日子裡,台大始終低調,和衛生署早晚一次的
記者會相比,台大統一窗口由張上淳代表發言,這有助於台大團隊專心治
療與指揮調度。

外界更聽不到台大團隊的抱怨。這與台大百年來的醫學教育保有日式作風
,強調嚴謹、精準、沈著、充滿競爭的特質有關。

「這裡的人都很喜歡做研究,二十年來才遇到一次大流行,我們幾乎是搶
著幫忙的,」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立民語帶戲謔,實際上卻透露他們對醫術
的重視。

這場戰疫注定是一場高度的人力消耗仗。只要有一人退怯,就可能出現骨
牌效應,連番倒下。

照顧一位SARS病人,台大配置了兩位醫師、三位護士;一開始的十四
位SARS疑似案例,院方就投注了七十位醫護人員。

避免第一線護理人員累倒,李源德一開始就有「做一星期休一星期」的規
劃,後來更調整到「做三天休三天」,讓員工能在最佳狀態照顧患者。

幾乎沒人喊累!

走進內科主任楊泮池的辦公室,桌上展開著密密麻麻的行事曆,接連不斷
的SARS會議外,每個星期他仍有兩班的門診,他帶點無奈說:「這還
不是最忙的!」

和楊泮池同班同學的衛生署副署長李龍騰回憶說,他們那一屆,還有下屆
的學弟,像張上淳,都有跟著當年老師謝維銓、李慶雲開刀三十六小時不
闔眼的經驗,看著教授都撐得住,他們撐也要撐過去。

當中最辛苦的,可能是這次「SARS工作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二十年
前,他跟著謝維銓學習院內感染的知識,目前他也是衛生署醫院感染管制
諮詢委員會召集人。因為平時就有通報傳染病症候群的概念,張上淳頗有
信心說道:「還好SARS一開始是在台大發生,如果在其他地方可能就
沒那麼幸運。」

最近,張上淳在總統府的安排下,上了各電視媒體進行SARS觀念的宣
傳,一舉成名。但這個月來,他經常是面無表情,十分低調。

「在心理負擔那麼大的情況下,你說我笑得出來嗎,說不定明天、後天有
一堆醫護人員要發病,」張上淳第一次微笑,卻是無奈地冷笑了幾聲。

在沒有好消息前,堅強似乎是走下去的唯一方法。他們早有最壞的打算。


李源德拿出厚厚一疊「台大醫院SARS衝擊--醫院閉鎖運作緊急因應作
業計劃」,該手冊是在和平封院後,李源德要求工作人員連夜著手規劃的
,裡頭寫著一旦封院,人員、患者該如何處置的標準作業流程。李源德說
,他們隨時想到最壞的情況,持續做準備,而且要讓每一位員工都清楚「
這是玩真的」。

疫情尚未結束,沒有人知道台大是否能平安度過挑戰。

就在和平醫院爆發疫情封院前,一名曾經到和平治療的七十五歲老先生來
到台大就診;由於老先生有糖尿、腎臟病等慢性病,住院不久後死亡,但
因他沒有典型症狀,也隱瞞至和平就診的紀錄,導致台大醫院必須隔離近
七十位醫護人員,目前人力調度恐急。

「和平封院後,裡面也苦,我們外面也苦,」李源德表示,和平醫院患者
四處移送,台大只得增加人力,把各科受過加護病房訓練的護理人員與內
科醫師召回,內科醫師由家醫科醫師補位。「還好,我的同仁都很幫忙,
」他說。

當治療成效出現,罹患SARS的病人都想在台大治療。

目前台大僅有三十間負壓隔離室,開始時還算充裕,但隨著疫情蔓延,病
床已被佔滿。

「病人愈多,醫療防護就愈沈重,我們是無法拒絕,但人力資源有限時,
一部份病人還是要轉至其他醫院,」張上淳認為,台大的壓力高於其他醫
院。

為了防疫,台大已關閉院際間的交流,不加收一般患者。如果疫情持續擴
大,李源德還考慮把SARS患者集中處理,安置在舊台大院區。

資源不足,也凸顯未來台大向國際級醫院邁進的腳步。以醫院與醫學院為
例,公衛學院教授金傳春感受到因實驗室硬體與專業人力在疾病大流行時
明顯不足,研究人員要教學、研究、參與國家政策,經常是蠟燭兩頭燒。


但也有人批評台大醫院相較其他醫院,資源相當充足,但他們卻不太願意
與別人分享實驗室資源。

外界的肯定與批評,在此刻,都像微不足道的砂粒,台大團隊只想奮力跟
眼前的這場夢魘對抗。

走到台大醫院外圍,賣著口罩的阿桑戴著 N95口罩對著顧客說:「這裡是
『疫區』,很危險,進去一定要戴啦。」

台大醫院門診量已掉了五成,每個月虧損約上億元。在這個危機時刻,「
那不是很重要了,」李源德說。

當生命微弱到只能低聲輕嘆時,再多的利潤都顯得微不足道。對醫院如此
、對企業也該如此。

得到與失去、成功與失敗,該怎麼衡量?

當穿著白衣、戴著口罩的醫護人員與病患站在一起,不論他是台大人還是
小鎮醫師,在歷史記憶的長河裡,他們將贏得信任,成為這個春天裡的無
名英雄。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的醫護人員,也歡迎您轉寄本文,讓我們成為他們最堅
強的後盾。


NO:201_10
jeff0811  於 2003/05/23 21:45
Re:我負責,所以我留下來。

上文真令人感動

容我轉貼


NO:201_11
如風7301  於 2003/05/24 01:12
Re:我負責,所以我留下來。

台灣現在需要大家互相支持
不要再相互指責、謾罵和猜疑
這是一場生命的保衛戰
誰也不知道下一個會是誰
的確
對SARS的恐慌
讓我們不安、惶恐與無助
但是
現在我們能作的
就是支持醫療人員
同時照顧好自己
我們只能靠自己相互扶持一起度過難關
給自己信心
也給醫護人員信心
台灣!加油! ~如風

NO:201_12
yu  於 2003/05/24 03:13
Re:我負責,所以我留下來。

******************************************************
我是馬九九:【我負責,所以我留下來】----繼續當台北市長
我是邱叔堤:【我負責,所以我留下來】----繼續當衛生局長
我是吳遇牲:【我負責,所以我留下來】----繼續當新聞局長
******************************************************
好惡喔!


NO:201_13
零組工  於 2003/05/24 11:13
Re:我負責,所以我留下來。

只會贊贊贊
你們為什麼不貼貼中央的抗sars措施 或是有啥具體成效之類的
讓人安心嘛

回論壇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national_issue.pl?board_id=1&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