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01 09:04 | |
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麻煩各位在本欄貼新聞之前,請先瀏覽一次,若有網友已貼相同的新聞,請勿重覆張貼而佔去本欄版面。此外於貼上新聞時,麻煩請一併附上新聞網址。若無法查出新聞原址,煩請於新聞正文之前加註:『無法提供新聞來源;僅供參考,請各位網友注意!!』,敬請合作!謝謝!★ ★本欄只接受新聞資料,恕不接受任何討論及網友反應事項,謝謝各位合作!★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01 09:15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4120100093,00.html 2004.12.01 中國時報 日美聯合軍演中共軍機低飛偵察 楊珮玲/東京十一月卅日電
報導中說,這是第一次這樣的畫面被公開。NHK訪問的軍事專家認為,從海軍偵察機、海洋調查船到最近的潛水艇事件,這些活動不只在海面也到天空,都顯示是中國大陸要擴大海洋權活動的一環。 佐藤守說,被拍攝到的中共軍機上有明顯的紅色五星標誌和機隊編號,明白顯示此飛機是中國海軍海洋偵察機,是屬於舊蘇聯製的安特諾夫十二型的偵察機。飛機最前端有監視窗,下方有雷達,機尾原本設計的機槍座被改裝為監視窗。 航空自衛隊拍攝下這段畫面的前一天起,日本海上自衛隊和美軍的第七艦隊開始在附近海面進行聯合演習。拍攝到的畫面顯示,中共軍機曾經非常接近當時正在演習中的日本海軍船艦上方,低空飛過的高度約在一百五十公尺左右。 佐藤守認為,中國軍機在附近海面的活動主要是來觀察和收集日美共同演習的資料,也是中國在實現擴張海洋權力戰略、「往海洋走往海洋走」的一部分。 除了這架被拍攝到的軍機外,報導也引用日本防衛廳的數據顯示,中共軍機今年以來接近日本防空識別圈領域的件數急增,使得日本多次發布緊急起飛令來防備。 報導說,日本前年完全沒有發布緊急起飛令,去年有兩件,今年則有八件,都是針對中共軍機接近之事。報導中並未提到如何拿到這段獨家畫面。 其他軍事專家則認為,中共軍方早已很熟悉日本艦艇的相關外觀和基本資訊,低空飛過除了可能是在執行收集船艦雷達訊號等情報蒐集功能外,也可能是向美日兩國展示「我也可用此空域」的訊息。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01 23:22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2/20041201570088.html 聯合國小組挑戰布希政府發動預防性戰爭權力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一日電)華盛頓郵報今天報導,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美國領導攻打伊拉克後指派的一個十六人小組,挑戰布希政府對並不構成立即軍事威脅的敵人動用武力的權力。這個極具影響力的小組在一份期待已久的報告中說,只有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具有授權這種「預防性戰爭」的合法地位。 郵報表示,這個小組的研究發現,反映出國際社會對美國去年在未獲安理會明白表示認可的情況下攻打伊拉克持續感到不安。 這個小組在報告中指出:「少有明顯的跡象顯示國際接受均勢或是任何一個超級大國(即使是基於良好的動機)最能維護安全的觀念。」它也建議確立合法動用武力前必須符合的五項準則,其中包括訴諸武力是最後的手段,以及威脅確實嚴重的認定。 報告中說:「採取預防性軍事行動若有很好的理由,也有支持它們的證據,則應當提交安全理事會。但是在充滿自覺潛在威脅的世界裡,要片面預防性行動的合法性被人接受,全球秩序的風險實在太大了。」 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發言人葛瑞奈爾表示,在這份報告二日正式發表之前,布希政府將不予置評。他說:「我們會從這些建議如何可以改善安理會的運作(果真如此的話)的角度來研究此一報告。」 這個小組提出改革的建議正值安南面對保守派人士提出新抨擊之際。他們援引的新證據顯示,安南的兒子曾收取自聯合國管理的伊拉克石油換糧計畫獲利的一家公司給付的款項。 郵報指出,預料美國參議院調查小組委員會主席、明尼蘇達州共和黨籍參議員柯爾曼會在華爾街日報今天發表的一篇評論中要求安南辭職,理由之一是他未能有效監督石油換糧計畫。 安南委託前任泰國總理艾南領導的此一小組針對國際安全面臨的新威脅研究因應對策。小組成員包括前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史考克羅。 這個小組說,國際安全面臨的主要威脅包括貧窮、疾病、內戰、恐怖主義、組織犯罪、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以及仍待解決的中東與喀什米爾爭論。報告中說:「許多人相信,今天所謂的集體安全只是保護有錢有勢者的一套制度。若沒有彼此公認的威脅,不可能會有任何集體安全。」 這份九十五頁的報告呼籲各國界定並且積極對抗恐怖主義、掃除對極端主義火上加油的貧窮、以及擴大安理會讓新興大國也能發揮影響力。 報告中也敦促十五國組成的安理會把種族滅絕和大規模戰爭犯罪等案件移送國際刑事法庭審理,預料此一建議將會遭到美國的激烈反對。 這份報告贊同「浮現中的準則」:安理會有義務進行軍事干預,作為預防種族滅絕和各國政府「已證明無力或不願防止的其他集體殺戮情事的「最後手段」。 郵報表示,最近指控美國非法入侵伊拉克的安南,預料會在他擔任聯合國秘書長的最後兩年任期致力執行這個小組提出的許多主要建議。聯合國官員說,安南希望這份報告提出的改革會成為他留下的政績之一。 但是這份報告包含的一百零一項建議已遭到反對特定提議(尤其是擴大安理會的計畫)的政府抗拒。 擴大十五國安理會的努力已在過去十二年遭到可能被排除在外幾個國家的強烈反對。印度、巴西、日本與德國一直反對不讓它們有機會成為具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的任何建議。 為了縮短正反雙方意見的差距,聯合國小組研擬了兩項提議,其中包括增加六個沒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與三個任期兩年非常任理事國的一項計畫。另一項提議要求增設任期四年並可連任的八個非常任理事國。 這份報告也指出聯合國讓國際社會對它信心大失的幾個缺點。例如,它批評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經常攔阻制裁全世界侵犯人權最嚴重國家的行動,聯合國最具代表性的大會「喪失活力,並且經常未能有效集中注意當前最迫切的問題」。 報告中同時要求廢除大致已完成監督前歐洲國家殖民地脫離殖民地地位核心功能的託管理事會。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01 23:32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reuters/international/200412/20041201567997.html 聯合國公布全球威脅報告,強調預防性戰爭須獲安理會批准 路透社 2004-12-01 11:29 路透聯合國電---聯合國一專門小組周二公佈一份有關全球威脅的指標性報告,堅稱任何「預防性的戰爭活動」必須經由安理會批准,而美國入侵伊拉克一事並未遵循這項準則。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Kofi Annan)籲請這個由16位全球資深外交部長及官員所組成的專門小組,詳加說明聯合國應如何自我改革並指出21世紀威脅人類的主要危險。 這份95頁的報告提出共101項提案,內容涵蓋打擊貧窮、愛滋、社會動亂、核武擴散的威脅、恐怖主義以及組織犯罪。報告同時抨擊上自安理會、下至人權委員會等聯合國機構,並提議聯合國應該汰換年齡老化的工作人員。 報告另建議,安理會應阻止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散佈,特別是核武擴散,以採取「集體行動」的方式對抗任何揚言發動核子攻擊的國家。 報告還提出兩項之前已公佈的提案,將安理會成員由目前的15國增加至24國。不過,任何改革均須經聯合國大會191位成員中的三分之二投票表示贊成,且五個常任理事國未動用否決權才得以核准。常任理事國成員為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與中國。(完) --編譯 施佩君;審校 張敏惠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02 09:29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379838.shtml 大陸媒體》美軍基地遍佈東亞 監控中俄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12/02 02:12 根據大陸媒體新週刊報導,除日、韓等傳統盟友外,目前美國已經在中亞九國建立十三個軍事基地,美式裝備也遍佈西太平洋及中亞,已經初步完成對中共和俄羅斯的戰略監控。 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以「浮萍」一詞,稱呼遍佈在東亞地區的美國軍事基地。報導指出,目前僅駐日美軍基地就有卅二個,構成美國在東亞的戰略指揮中心。而在東南亞,美國則努力以新加坡為中心,向南中國海和印度洋輻射。 至於中亞地區,美國已經在包括阿富汗、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在內的中亞九國,建立了十三個「浮萍」,初步完成對該地區兩大國酖中共和俄羅斯的戰略監控。 除軍事基地部署外,美國也藉出售武器,將美式裝備部署在韓國、日本、台灣、菲律賓、新加坡,直至印度、吉爾吉斯的廣大區域,尤其在西太平洋地區集中了美、日現役最先進的武器裝備。 美國飛彈防禦計畫也在遠東地區逐步推進,最新型的愛國者飛彈已經進駐韓國和日本,神盾艦也開始在日本海、西太平洋部署,未來還可能延伸到台灣。 |
星塵 於 2004/12/02 23:08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story.news.yahoo.com/news?tmpl=story&e;=1&u;=/ap/20041202/ap_on_re_mi_ea/iraq_us_military U.S. to Send 12,000 More Troops to Iraq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03 14:11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2/20041203578340.html 美指責中國出口管制鬆 讓中東取得武器技術 (中央社記者紀錦玲華盛頓二日專電)美國國務院發布消息指出,根據中央情報局報告,未來恐怖攻擊模式將是「規模不大,利用簡單化學品、毒素襲擊,足以造成數百人傷亡與普遍恐慌」。報告指責中國、俄羅斯等出口管制不嚴,讓伊朗、敘利亞等中東國家可以獲得製造武器的相關物質與技術,包括核燃料等。 中情局的報告還談到,由於大量出口相關武器與物質,二00三年美國曾對中國幾個機構實施制裁,包括中國北方工業公司 (NORINCO)以及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總公司。 美國務院國際信息局(IIP)指出,根據中情局向美國國會提出的報告,全世界不少恐怖組織和非國家實體企圖於未來使用化學武器、生物武器、放射性武器或核武器發動襲擊。 這份報告題為「獲取與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WMD)和先進常規軍需品相關的技術」,是在二00三年七月至十二月間所作的調查,上個月向國會提出報告。 報告分析了伊朗、伊拉克、利比亞、北韓和敘利亞獲得這些物質與技術的方式。 中情局說,在報告調查期間,伊朗繼續從俄羅斯、中國、北韓和一些未指明的歐洲國家尋求獲得有關物質、培訓、設備和技術。 報告引述國際原子能總署 (IAEA)的調查結果指出,伊朗尚未報告鈾化合物的進口和化學轉換,也未提供有關核燃料循環設施的設計情況。 中情局報告提到俄羅斯、北韓和中國等主要供應國的情況。報告調查期間,俄羅斯在出口管制方面仍是執法鬆散。二00三年下半年,北韓繼續向中東、南亞及北非大量出口與彈道導彈有關的設備、部件、材料及技術。 報告說,敘利亞方面仍繼續向他國謀取與化學武器相關的技術。 中情局坦承,由於某些國家出口管制不嚴,中東與恐怖組織愈來愈容易得到核武器、生化武器的製造技術與物質,要制止這些致命武器擴散,他們的工作是愈來愈困難。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04 10:50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2/20041204588772.html 倫斯裴確定留任國防部長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三日專電)一位布希政府高層官員今天表示,在布希總統的要求下,國防部長倫斯裴已同意留任。 這位官員表示,布希是在本週一每週例行會晤時告訴倫斯裴,美國還在戰爭期間,而他是執行這項任務的不二人選。 華盛頓時報今天才報導,布希至今尚未公開確認留任倫斯裴,他的國防部長職位可能不保。國防部發言人狄利塔在回答華盛頓時報有關倫斯裴是否留任的問題時說:「部長有話要說時就會說」。 年已七十二歲的倫斯裴曾經表示,他希望完成五角大廈的改革工作,並打完伊拉克戰爭。 倫斯裴的留任,顯示以副總統錢尼及倫斯裴為首的強硬派獲得布希的信任,而與布希同樣有嫉惡如仇個性的萊斯將主掌國務院,布希新政府的國際政策將延續第一任期的強勢作風已無庸置疑。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04 18:10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china/200412/20041204592493.html 中國副外長訪美 要求美方停止售台先進武器 (中央社台北四日電)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戴秉國作為中國政府特使、於一日至三日訪問華盛頓,向美國重申了中國對台立場,要求美國不要向台灣出售先進武器。 新華社今天正式報導了戴秉國美國行的活動。報導說,戴秉國在華盛頓分別會見了美國國務卿鮑爾、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萊斯、國防部長倫斯斐,並與美國副國務卿阿米塔吉舉行會談。 報導指出,戴秉國向美方全面重申了中國對台問題的立場,指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中國的核心利益,要求美方切實履行向中方作出的各項承諾,不做任何助長台獨勢力的事情,特別是要停止售台先進武器。﹂ 報導指稱,美方表示理解台灣問題的敏感性,重申美國﹁將堅持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遵守美中三個聯合公報,反對臺灣獨立,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台灣現狀的言行。﹂ 報導說,雙方認為,中美關係在未來四年保持穩定發展至關重要。雙方同意保持中美高層往來,就事關兩國重大利益的戰略性問題進行對話,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加強磋商與協調,推進兩國在經貿等領域的合作。 雙方並且就落實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美國總統布希,在智利首都聖地牙哥會晤時達成的共識。 雙方還針對伊拉克問題和朝鮮半島核問題等,廣泛深入交換意見。 報導表示,戴秉國也與美國國會議員及各界人士進行了廣泛接觸。中國駐美國大使楊潔篪,出席了上述會見和活動。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04 18:13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2/20041204589905.html 鮑爾料將向歐盟表明反對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 (中央社記者林文集華盛頓三日專電)美國國務院今天表示,美國國務卿鮑爾訪問歐洲時,預料將會再次表明美國反對歐盟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的清楚立場。 鮑爾下週訪問歐盟國家前,美國國務院在今日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到有關鮑爾會不會跟歐盟談對中國武器禁運問題、美國有沒有新政策時,國務院發言人包潤石指出,美國對這個問題的立場很清楚,美國認為現在不是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的時候,最近美國和歐盟經常討論這項問題,預料這次美歐會談也會談到。 再被問到近日訪美的中國副外長戴秉國昨天有沒有跟美方談到這個問題時,包潤石表示他不清楚。 又有記者問到,美國是不是不信任歐洲國家自己對武器應該出售對象的判斷,包潤石回答說,美國經常就這類的政策和歐洲國家諮商,與歐盟各國有密集的對話。美國將立場講得非常清楚,就是美國認為現在不是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的適當時機。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04 18:14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2/20041204590034.html 施若德訪中前德重申支持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三日專電)德國總理施若德下週展開訪問中國前,德國聯邦政府重申支持歐盟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立場不變。 德國政府高層表示,由於中國推動改革、尊重人權獲得改善,歐盟對中國實施長達十五年的軍火輸出禁令已經「不合時宜」,總理施若德要求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的立場沒有改變。 總理核心幕僚強調,每次施若德訪問中國都有提到人權問題。德國希望中國能夠改善言論、宗教自由,尊重少數民族權力,不過德方認為不應該用傳教的方式,而是藉由認可、鼓舞與積極合作來「促進目前已經看到的正面發展」。 他說,中國可以加快歐盟達成解除武器禁運共識的進度,例如批准聯合國人權公約。他強調這不是條件,不過應該會有助益。 另外,根據歐盟輪值主席國荷蘭的意見,歐盟內部也贊成解禁的力量有「增加的趨勢」。不過德國政府承認,目前歐盟對解禁還沒有達成共識,八日中歐高峰會「等等看,或許會有相應的訊號。」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05 12:05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4120500068,00.html 2004.12.05 中國時報 倫斯斐留任 至少至明年年底 閻紀宇/綜合華盛頓四日外電報導
布希十一月廿九日在白宮橢圓型辦公室會見倫斯斐,正式要求他繼續領導五角大廈,倫斯斐也欣然受命。一位官員引述布希對倫斯斐的評價說:「美國仍處於戰爭狀態,他是一位堅強而幹練的領導者。」 分析家指出,儘管伊拉克局勢至今動蕩不安,駐伊美軍先前還曾爆發虐囚醜聞,都令倫斯斐飽受各方抨擊,但布希的留人決定展現了他對倫斯斐的堅定信心,並且顯示未來華府的伊拉克戰略不會有太大的改變,目前美國在伊拉克駐紮約十四萬大軍,並預訂明年一月增兵至十五萬人,以因應伊制憲國會選舉。 倫斯斐推動美軍轉型為輕裝化、快速化部隊的計畫,至今也未盡全功,他必然將再接再厲。五角大廈官員透露,倫斯斐至少會留任至明年年底,期待伊國局勢漸趨平靜,並完成四年一度的「四年期國防總檢」(QDR)重要工作,讓自己的國防部長任期畫下美好句點。 布希十一月二日勝選迄今,內閣的十五位大員已有八人確定離職,人事更替速度之快與幅度之大,史上罕見。最新的異動是昨天遞出辭呈的衛生部長湯普森,職缺可望由衛生部「醫療保險局」(CMS)局長馬克.麥里蘭接任,他是白宮新聞秘書史考特.麥里蘭的哥哥,曾任「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局長。 湯普森在宣布辭職的記者會中嚴峻警告,指美國的食品供應體系抵禦恐怖攻擊的能力相當薄弱,他甚至不太理解恐怖分子為何至今按兵不動。此外由於流行性感冒疫苗短缺情況嚴重,湯普森也相當憂心會再度爆發流感全球大流行。 |
SK2 於 2004/12/05 13:16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法國機場意外將炸藥運上航機至今仍未尋回 [05/12 星期日 07:42] 法國當局在首都戴高樂機場進行演習,測試警犬搜查炸藥的能力時 ,機場人員意外將一個載有一百五十克炸藥的行李送上飛機,至今 仍未尋回.當局說,工作人員當時處理的離境航機多達八十架.美國 方面經已搜查多架來自法國的航機.法國軍方消息說,失去的炸藥 並無連接引爆器,亦不會因為受熱或震盪而爆炸. http://pshweb02.881903.com/apps/news/html/intnews/20041205/2004120507425581100.htm |
小老闆 於 2004/12/05 22:01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yomiuri.co.jp/politics/news/20041204i101.htm 武器輸出3原則緩和「ミサイル防衛限定」を明記 武器輸出3原則の緩和に関する官房長官談話の原案が3日、明らかになった。具体的な緩和対象はミサイル防衛システムの関連部品に限定し、テロ・海賊対策を支援する武器などに関しては「個別に検討して結論を得る」とした。9日に閣議決定する予定の新たな「防衛計画の大綱」に合わせて発表する。 原案ではまず、武器の輸出管理全般について、「3原則等によって立つ平和国家としての基本理念にかんがみ、今後とも引きつづき慎重に対処する方針を堅持する」とし、3原則を基本的に維持する姿勢を示した。 そのうえで、日米両国が今後、共同開発・生産を進めるミサイル防衛システムについては、「日米安保体制の効果的な運用に寄与し、わが国の安全保障に資する観点から、厳格な管理を行う前提で3原則によらないこととする」と緩和対象とすることを打ち出した。 また、ミサイル防衛以外の米国との共同開発・生産プロジェクトへの参加や、テロ・海賊対策などに当たるための防御的兵器などについては、「国際紛争等の助長を回避するという平和国家の基本理念に照らし、個別に案件ごとに検討のうえ結論を得る」とした。緩和をミサイル防衛に限るよう主張した公明党に配慮した形だ。 (2004/12/4/03:02 読売新聞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06 09:41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4120600076,00.html 2004.12.06 中國時報 法德要賣空巴 北京等軍售解禁 大陸新聞中心/台北報導
席哈克的發言人表示,胡錦濤向席哈克表示,希望歐盟儘快結束對中國的武器禁運。而在此之前,即將訪問北京的德國總理施若德在接受「新華社」訪問時,也公開表示,他支持歐盟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目前,法國與德國均支持解除禁運,但其他歐盟國家仍持反對立場。 報導說,法國總統席哈克今年十月到中國大陸訪問,外界普遍以為他會與中國方面簽訂向中國銷售空中巴士飛機的協定,但是結果並非如此。而德國總理施若德下個星期將到中國訪問,一位德國政府官員的話說,希望這次能夠與中國之間達成向中國銷售二十四架客機的協定。德國和法國一直主張解除武器禁運,希望這樣做能夠為雙邊貿易打通更多的渠道。 不過,中共外交部副部長張業遂星期五在北京否認,中國從歐洲購買空中巴士飛機與武器禁運問題有任何關聯。他說,中國正在發展旅遊業,需要更多的飛機,中國不僅買波音公司製造的飛機,而且還要買空中巴士和其他型號的飛機。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在中共政府干預下,法國空中巴士原本計畫出售至少五架A380噴射客機給大陸航空業者,可能因扯上政治因素而產生變數。 報導說,亞洲其他國家,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和韓國在內,都已經訂購了A380雙層客機。廠家希望明年初開始試飛,並且計畫後年開始,由新加坡航空公司開始正式投入使用。這種新型飛機的造價大約是每架兩億八千萬美元。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06 10:20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reuters/international/200412/20041206608477.html 法國一軍人反鎖軍火倉庫內,揚言讓他繼續工作否則引爆彈藥 路透社 2004-12-06 09:04 該地區在聲明中稱:「考慮到周圍民眾的風險,馬恩地區行政長官決定撤離Connantray-Vaurefroy、Lenharree 和Normee的居民。這涉及大約400人。」聲明中還稱,當地交通路線已改動。還有一個約50名警力和約100名消防隊員的特殊警察小組GIGN被部署在該處周圍。 馬恩的高層官員迪布瓦稱,此人可能從週五起就已經留在該處。他曾在外面留下一張便條說明訴求,即希望當局能重新審閱他的檔案,使他可以繼續留下來工作。法國軍人的退休年齡因工作職位不同而異。官員說他的家人已協助與該男子連絡。(完) --編譯 張若琪;審校 施佩君 |
大笨貓 於 2004/12/06 10:56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mpinews.com/newsletter.cfm?newsid=200412031422ta51422a 日本擬研發遠程導彈[14:22] 日本《讀賣新聞》報道,日本計劃開始研發一種遠程導導彈以保衛其邊遠島嶼。 《讀賣新聞》稱,防衛廳已制訂了2005年至2009年的五年防務計劃指引,其中包括開始研發一種遠程地對地導彈的計劃。報紙援引防衛廳官員的話稱,這種精確制導導彈將能應對距離日本本土數百公里遠的島嶼遭到攻擊的事件。這種遠程導彈也具備攻擊敵方領土軍事基地的能力。有些人士擔心部署這種導彈將意味著日本改變其“專守防衛”的防衛政策。 日本的防務戰略正在進行大幅調整,政府將很快公布防務政策評估的結果。新的防務政策預計將使日本自衛隊在全球軍事合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分析人士稱,這將加劇地區緊張形勢。防務政策評估的多處內容都將超出日本和平憲法的範圍,這可能會引發日本亞洲鄰國的擔心。 小泉首相內閣預計將於本月批準防務評估和與其相關的五年防務計劃指引。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07 22:57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reuters/international/200412/20041207618816.html 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德留任,盼駐伊美軍在四年內撤離 路透社 2004-12-07 11:57 路透科威特電---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德(拉姆斯菲爾德)週一稱,他已同意繼續留任,並且希望美軍能夠在布希(布殊)的第二次總統任期內撤出伊拉克。 他在被隨行記者問及美軍是否會在布希下一期任內撤出伊拉克時說:「我當然期盼會這樣,也希望這能實現。」 但他也表示,並不想預測美軍何時離開。「總統曾表示只要有需要,部隊就會一直留守,但決不會多留一天,」他補充說。 倫斯斐德在前往阿富汗途中停留科威特。他將於週二參加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Hamid Karzai)的就職典禮,然後將順道造訪印度。(完) --編譯 鄒衡天;審校 柯安琪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07 22:59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reuters/international/200412/20041207618817.html 中國總理稱要求歐盟解除武器禁運絕不是想急於購買歐洲武器 路透社 2004-12-07 12:04 路透北京電---在中歐峰會前夕,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引述總理溫家寶週一對德國總理施羅德的話說,中國要求歐盟解除對中武器禁運絕不是急於購買歐洲國家的武器,而是反對歧視,因為互尊互信、平等互利是中歐關係的基礎。 美國擔心一旦解除禁運,中國將大肆購買用來對付台灣的武器。歐盟於1989年中國鎮壓天安門廣場上的民運人士後,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而這項議題預料將成為週三在海牙峰會上的焦點。 施羅德是最近一位訪問中國的歐洲領導人。他在週一表示相信這項禁令應被解除,但其他歐盟會員國也曾表達對中國人權紀錄的關切。 歐盟訪中代表團週二說,武器禁運和加強人權合作將是峰會議題的重點。歐盟在一份新聞稿引述執委會主席巴羅索的話說:「我們的中國夥伴已經承認歐盟作為一個戰略伙伴的重要性,我們在政治與貿易方面的關係都在成長。發展這樣的關係將是我們在未來幾年中的首要外交目標。」(完) --編譯 柯安琪;審校 張若琪 |
大笨貓 於 2004/12/08 13:50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mpinews.com/newsletter.cfm?newsid=200412071450ta21458t 美擬派新一代機械人赴伊[14:50] 美國一家公司正全力研制一種配備武器的新一代機械人士兵,最早可於明年初隨美軍部署在伊拉克。 這種機械人被稱做“塔隆”,據研發的米勒公司稱,在遙控指揮下,這種機械人可以使用機關槍、狙擊步槍、榴彈、火箭發射器等多種武器,遙控距離最遠可達到一公里。美軍方希望把“塔隆”派到戰場上,從而有效減少美軍因地雷、路邊炸彈和狙擊手而遭受的傷亡。 美軍2000年曾在前南斯拉夫使用過上一代“塔隆”,2002年在阿富汗再次徵用“塔隆”,在伊拉克戰爭初期,“塔隆”也曾在美軍中服役。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09 09:10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393246.shtml 日本下地島 沒駐軍 機場不設防 東京特派員陳世昌/下地島專訪 12/09 02:26 十二月初的日本,已經有入冬的味道,遠在兩千公里外,搭機需要三個多小時的下地島,仍有夏天的氣息。問中共潛艦入侵日本領海,就距離下地島不遠地帶時,當地居民說:「我們當時都不知道這個消息,是事後看報導才知道原來這兒『有事』」。
當地水深約兩百七十公尺,寬約廿海浬。消息來源說,中共潛艦選擇這兒通過,不是中共解釋的「因為技術上的失誤」,而是「故意」侵犯,其實就是有意試探日本與美國的反應。 下地島的居民幾乎從頭到尾都被蒙在鼓裡。在居民不到七千的下地島上經營民宿「丸良」的老闆娘說,「我們最初都不知道這兒出了什麼事,後來看電視才知道原來有潛艦出沒,不過跟我們沒什麼相干啦!」 財政困窘 想邀自衛隊來 過去只是遍佈蔗田的下地島,島上沒有駐軍。但這兒是日本西南地區「第一島鏈」上位處中央的重要據點,島上又有一條三千公尺長六十公尺寬,可供波音七四七客機起降的跑道,因此在後冷戰時代,中共海軍軍力壯大到想進出太平洋,足以取代前蘇聯的軍力時,下地島從一個農業小島搖身一變成了美國想進駐的軍事要地。 下地島在行政上屬於宮古郡的伊良部町。伊良部町長濱川健對中共潛艦進出附近海域如入無人之境不滿地說,「這兒是日本西南國境地帶,但國境地帶竟不駐防軍隊,自衛隊不是應該要保護自己的國土和居民嗎?」 濱川健的疑問找不到適當的答案。作為當地最高行政首長,因為財政日益困窘,當地議會曾作成決議,希望邀請自衛隊進駐,以便使用目前還只供民間噴射客機駕駛員訓練的機場,但防衛廳說,因為下地島太靠近釣魚台和台灣海峽,怕太刺激中共,所以不敢在下地島駐兵。 反而美軍對下地島虎視眈眈。看好下地島半徑四百公里,可以涵蓋台灣海峽、釣魚台和南海等火藥味濃厚的地區,曾多次向日本政府表明,美軍「軍力再整編」開始後,希望能以下地島取代已經決定歸還日本的沖繩本島普天間基地。 濱川健町長對自衛隊招手,但對美軍進駐卻堅決拒絕。他說,美軍一進駐,包括陸戰隊等軍種在內,島上自然環境都會遭到破壞,加上美軍靠「美日地位協定(類似治外法權)」保護,常有騷擾民家事件發生,下地島最好還是讓自衛隊使用不要有美軍。 島民示威 反對軍事用途 濱川町長的如意算盤被當地居民否決。十一月廿八日那天,宮古郡的兩千多名居民,就在平良市的田徑場舉行示威,「反對下地島空港軍事化利用」,他們要求保護下地島的自然環境,並且明白表示:「當初下地島機場建設時,第一條件就是不要作為軍事用途」,他們要求政府必須履行此一公約。 在下地島旁邊的宮古島上,經營「台灣屋」雜貨舖的花蓮籍台僑羽地芳子,是當地的名人。她嫁到這兒已經廿多年,經常為台灣和宮古島的交流盡力,她說,其實站在她的立場,開放下地島機場對島上的經濟會有幫助,否則這幾年日本經濟不景氣,讓日本許多離島上居民生活都過得非常辛苦。 不到十平方公里的下地島,光是這座現代化機場就佔了總面積三分之一。夏天裡,吸引許多年輕觀光客到附近海域潛水摸魚,也有攝影家站到跑道外,近距離搶飛機起飛的鏡頭。機場的所長洲鎌忠司說,「只要不問美軍的事,任何問題都可以接受訪問。」 洲鎌的頭銜很長,是「沖繩縣土木建築部下地島空港管理事務所」所長,是當地政府的公務人員,對軍事問題發言相當謹慎。他說,「這個機場光靠訓練飛行員,每年為伊良部町帶來財政收入,最高時一年可以收到一億三千萬日圓,最近數年因訓練人數減少,只有過去的四分之一左右。」 警備人員幾乎沒有,因為沒有重兵進駐,所以只有在進口處設置看板,說是「防止恐怖分子對策,警備實施中」,讓人會心一笑。這個被認為是軍事戰略要地的下地島,竟聞不到任何硝煙氣息,但直覺上下地島終究還是逃不掉被軍事利用的「宿命」。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09 09:12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393280.shtml 下地島 距台400公里 島民不少親戚在台灣 東京特派員陳世昌專訪 12/09 02:26 下地島伊良部町町長濱川健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該島距台灣只有四百公里,島上不少居民有親戚在台灣,島民歡迎日本自衛隊進駐,但不歡迎美軍。以下是訪問內容: 問:下地島距台灣四百公里,和台灣的關係應該相當密切吧? 答:是的,島上居民都有親戚在台灣,像我在二戰結束前,為了躲戰爭跟著家人跑到台灣去避難。當時我才三歲,但還依稀記得,我們在台灣坐小火車,住在一些臨時搭建的小屋裡,台灣人對我們很友善。 問:最近中共潛艦侵入這附近海域,你們有接到政府的警訊嗎? 答:完全沒有,我們這兒幾乎是「化外之地」,當時根本不曉得有這種事,是後來看到報紙和電視才知道茲事體大。 問:你是否覺得如果下地島上有駐軍,就可以立即對應? 答:是的,下地島嚴格來說是日本西南國界,哪有一個國家在自己的國境不置重兵的,所以我一直認為自衛隊要負起保家衛國的責任。 問:聽說下地島想邀自衛隊進駐,但防衛廳的姿態很消極? 答:沒錯,下地島機場建設之初主要作民間機場用途,所以只提供訓練民間飛行員用。可是這是下地島重要財政收入之一,最近數年因飛行員可以利用電腦模擬,實地訓練減少很多,連帶的財政收入也減少六、七成,我們才想到邀請自衛隊進駐,看能否得到防衛廳一些補助預算。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09 09:49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自由時報 2004年12月9日 美情報體系改革案 眾院通過 〔編譯陳成良╱綜合七日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布希主導推動的情報系統改革案,七日終於在國會眾議院過關,將全面改革美國情報網絡,為旨在防止類似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再度發生的重大改革鋪路。根據這項法案,美國將新設國家情報首長一職,統管十五個過去分散各處的情報機構,同時成立全國反恐中心,協調所有針對恐怖活動的情報任務。這是美國自二次大戰結束後成立中央情報局(CIA)以來,情報組織最大幅度的變革。 這項法案已提出數月,因非法移民和軍事情報控制權問題發生爭議,幾度遭到擱置,眾院在經歷多次會談、聽證和交涉協商後才以三三六票對七十五票通過這項法案,並送交參議院審議。由於參、眾兩院之前已就此案內容取得協議,預料參院將於八日稍後審核通過,並由布希總統簽字生效。 這項歷史性的法案大致採納九一一獨立調查委員會為阻止恐怖份子未來對美國發動攻擊所提出的建議。法案主要是針對九一一事件前後,美國情報機構之間協調的疏失,進行必要的改革與整合。 法案完成立法後,美國現有各情報機構,包括中情局、聯邦調查局、國防部軍事情報局,都將面臨半世紀以來最重大的結構性改革。該法案包括以下的主要改革重點: ▲任命全國情報首長,直屬白宮,統管十五個情報機構。 ▲成立全國反恐中心,負責協調整合當前及未來的情報活動。 ▲設定情蒐作業的輕重緩急,加強情報機構之間的資訊共享和制定規範。 ▲為加強美國領空和邊境安全,將嚴格檢查班機乘客的行李,並以五年時間,每年增加兩千名全職的邊境巡警。 此外,對於可疑的恐怖份子,則授與情報人員更大的監聽權,當局也將修訂相關的聯邦規定,要求公民駕照上必須登錄的個人紀錄。新法中還規定成立一個隱私及民權自由委員會,以確保民眾個人權益。 根據這項法案,新任命的全國情報首長將握有政府十五個情報機構的財政預算大權,而國防部對間諜衛星蒐集到的戰場情資仍保有控制權。 在參院推動草擬這項法案的主要人士、共和黨參議員蘇珊•柯林絲表示,這項法案讓美國已成立半個世紀的安全機構能夠進行亟需的全面革新,並「將改善提供給軍方的情報品質,使我們國內的公民更加安全。」 白宮發言人杜菲說:「總統對眾院通過改革法案感到欣慰,他知道這項法案將使美國更加安全。」九一一調查委員會成員在投票結束後發表一篇聲明稱,他們「非常感激」眾院通過法案。七日也是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六十三週年紀念。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09 13:29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2/20041209632530.html 美國參議院通過情報改革法案 (中央社華盛頓八日法新電)繼昨日眾議院表決通過後,美國參議院今天也通過了大幅重整美國情報系統的情報改革法案。國會議員說,這項法案將可減少諸如二00一年九一一事件的恐怖攻擊。 美國參議院是八十九票對二票的壓倒性多數通過這項徹底重整情報機構,並且在目前情報官僚機構之上設立一個總負責人和其他改革措施的法案。 眾議院已在昨天以三百三十六票對七十五票通過這項歷史性的法案。 在參議院通過後,這項法案將送請布希總統簽字。 這項法案在經過數月來會議、聽證和討價還價後,大致採納了九一一調查委員會有關阻止未來恐怖分子攻擊美國的建議。 這項法案將使美國得以進行亟需徹底整修的冷戰時代情報官僚體系、加強邊界和航空安全,以及提高美國執法單位的調查權力。 法案的起草人,共和黨籍參議員柯林斯和民主黨參議員李柏曼對法案終於獲國會兩院通過非常興奮。 他們在聯合聲明中說:「這是我們國家具有歷史性的一天,也是美國人民偉大的成就。」 聲明說:「我們將進行我們國家五十多年來最全面性的情報機構改革。我們主要是要提昇早已過時的情報計劃,以便我們的情報部門獲得對抗今天和未來安全威脅所需的資源、人力、監督、協調和可靠性。」 柯林斯和李柏曼說:「我們將採取使美國更加安全所需要的具體步驟。」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10 00:18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2/20041209636110.html 對中軍售是否解禁 譚慎格:考驗美歐同盟關係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九日專電)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研究員譚慎格今天在「南德日報」撰文指出,歐盟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嚴重考驗美歐同盟關係,未來布希政府如何處理歐盟與中國的戰略夥伴關係,將決定二十一世紀全球地緣政治的基調。 布希連任後,法國外長巴尼耶曾在「華爾街日報」發表公開信,強調大西洋兩岸合作是世界和平的保證,美歐聯盟關係在這個日益不安定、危機四伏的世界中更顯重要。譚慎格表示,正因為如此,讓人無法理解為何許多歐洲國家要求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嚴重考驗美歐同盟關係。 譚慎格認為,中國在武器禁運問題上對歐盟施加強大壓力,解禁對中國的象徵意義可想而知,歐盟官員似乎也準備好屈服中國的願望。如果不是美國堅決反對歐盟解除對中國的軍售禁令,歐盟解禁的決定不會連續延了兩次。 譚慎格警告解禁將釋放的可怕訊號。中國領導人會認為,歐洲已經忘了十五年前的天安門事件,不再關心中國的人權。對中國人民來說,既然歐洲對貫徹中國的人權、公民與政治自由沒有興趣,為何中國人自己要去追求? 譚慎格指出,中國發揮巧妙的外交手腕,利用歐盟對中國軍售禁令案來離間美歐,迫使歐洲在中國與美國間做選擇。現在法國帶頭重新調整歐盟對中政策,會使歐洲以其影響力增強獨裁的中國,反對民主的美國。 譚慎格最後強調,布希政府未來如何處理歐盟追求與中國的戰略夥伴關係,包括雙方軍事上的合作關係,將決定二十一世紀全球地緣政治的基調。如果如巴尼耶所言美歐命運緊密交織,歐盟就應該在這麼關鍵的問題上做出聰明的決定。 當然前提是,歐洲還分得清楚民主與極權的差別。 |
小老闆 於 2004/12/10 15:55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tw.news.yahoo.com/041210/4/18s7k.html 日本「新防衛大綱」 鎖定中共海軍威脅 【中廣新聞網 】 為了因應中共和北韓的威脅,日本政府制定了「新防衛計劃大綱」,以配合美國主導的「飛彈防禦系統」,同時,也放寬過去堅守的武器出口禁令,並保持十六艘原子潛艇的力量,應付中共的海軍。(王長偉漢城報導) 南韓「朝鮮日報」和「聯合通訊社」等重要媒體在十日報導指出,日本政府制定的「新防衛計劃大綱」,其規定以中共和北韓的動向為威脅日本安全的主要因素,以美國主導的「導彈防禦系統」(MD)為中長期防衛政策的軸心。而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直堅持的禁止日本出口一切武器的「武器出口三原則」也得到放寬。南韓「朝鮮日報」強調:日本政府於十日透過「安全保障會議」和閣僚會議的審議批准了「新防衛計劃大綱」和以此為基礎的「今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二○○五至二○○九年),並透過政府的談話明確表明放寬「出口武器三原則」的立場。 這是時隔九年被修訂的「新防衛計劃大綱」,,重伸了「美日安全體制」,是確保日本安全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時,保持十六艘原子潛艇,以對應中共的海軍力量,確保地域的安定。 該大綱指出,北韓的軍事動向是重大的不穩定因素,還有必要注視中共軍隊的現代化和海洋資源活動的擴大,首次將中共和北韓的動向,鎖定為安全的不穩定因素。 日本政府制定了「新防衛計劃大綱」,南韓方面亦表示相當的關切。(中廣記者王長偉 漢城報導)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11 01:07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完整版在此..........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2/20041210642032.html (中央社記者黃菁菁東京十日專電)日本政府於十日正式發表「新防衛計劃大綱」以及「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的詳細內容,有關放寬「武器出口三原則」內容也加以註解。新防衛大綱主要著眼於,因應外來的新威脅以及日本國土的安保,也提及應該警戒來自中國的威脅。 大綱中明白指出,所謂的新威脅,還包括日本週邊的情勢,如北韓的軍事動向乃重大的不安定因素,中國致力軍事現代化及擴張海上活動範圍等,都是日本今後應該注意的動向。這也是日本自一九七六年制定防衛大綱以來,首次言明要對中國的威脅抱持警戒心理。 為了改善諸如此類的國際安保環境,防止威脅到日本本土的安全,日本還將自衛隊的海外派遣活動,從以往的「附屬任務」提升為「基本任務」,盼藉由自衛隊在海外的行動來有效打擊國際恐怖活動。 新大綱中也指出,應該加強自衛隊的教育訓練、部隊待機態勢,以及運輸能力等,為此,防衛廳準備於明年的國會會期中提出自衛隊法修正案,希望今後能在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後的三十天內,即可派遣自衛隊前往支持聯合國維持和平的活動。 至於陸上自衛隊的人數預定減少五千人,減為十五萬五千人,其中將增設「中央快速反應部隊」的機動部隊,以因應恐怖攻擊事件等緊急情況的發生。戰車則將削減三百輛,減為約六百輛;護衛艦削減三艘,減為四十七艘;戰鬥機減少約四十架,減為約二百六十架。 「新防衛大綱」中還增設因應飛彈防衛的「主要裝備及基本部隊」,預定編列搭載攔截飛彈SM3的神盾艦四艘、擁有PAC3的地對空導彈部隊的三個高射群、可掌握彈道飛彈行蹤的航空警戒管制部隊的七個警戒群、以及四個警戒部隊等。 對於美軍的重新整編問題,大綱中強調,美日安保已達成重要的任務,從伊拉克問題上的合作便可看出,因此日美在安全保障上應該更加「一體化」,同心協力為共同的戰略目標來協商角色任務的分擔。 「新防衛大綱」的適用期間定為十年,但是五年後將視情勢變化再重新評估,這也是為了配合美國每四年的安保戰略評估。 「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也於同一天確定,這將是明年起的五年內日本防衛力整編的基準,而預算總額將削減九千二百億日圓,減到二十四兆二千四百億日圓,與今年度相比削減了0.2%。中期計劃當中,預定導入C1運輸機的後續機型CX八架、F4戰鬥機的後續機-新型戰鬥機七架等。 日本政府和執政黨也同意重新評估、放寬「武器出口三原則」,以便將來日美可以共同開發生產飛彈防禦系統,而且將來日本製造相關零件時,也可以出口到美國。同時基於反恐、反海盜國際合作,將依個案考量,同意出口海自淘汰的船艦。 小泉純一郎首相十日在記者會上,給予新防衛大綱肯定的評價,小泉表示,時代已有巨變,為了確保日本的安全,日本應該維持怎樣的防衛力,來面對新的威脅,並不只是一味的增加軍備,也應該淘汰舊有的、不需要的軍備。從整體上看來,這是個很好的防衛大綱。 |
玄史生 於 2004/12/11 04:14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新防衛大綱決定 自衛隊海外派遣列為「本來任務」 日本政府於2004年12月10日的內閣會議中,決定代表今後十年間安全保障政策之基本指針與防衛力應有狀態的新「防衛計劃之大綱」。將應付國際恐怖活動與彈道飛彈等「新威脅」列為第一要務,加入國土防衛的項目中,並以改善國際安全保障環境定為新目標。因此,為構築自衛隊能正式從事海外派遣的態勢,提出強化運輸能力等裝備的方針;也是從過去以國土防衛為目的,而維持必要最低限度之「基盤的防衛力」方針開始轉換,防衛廳希望能於明年國會通常會期中提出自衛隊法之修正案。2005年度起5年間的「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中期防)也同時定案,預算總額約24兆2400億日圓,與今年度預算相較平均成長率略減0.2%,預算額度受到削減。 新大綱將諸如911事件般國際恐怖組織的活動,與大規模破壞兵器、彈道飛彈擴散等「新威脅」,定位為優先解決的課題。對日本週邊的情勢,除了將北朝鮮的軍事動向視為「重大不安定要因」外,也強調中國軍事力量之近代化與海洋活動範圍的擴大,「今後也有必要要繼續注意動向」明載對中國的警戒感,這是自1976年開始策定防衛大綱以來,所首次出現。 從中東到東亞的地域則認為「對我國(該地域之)安定極為重要」,提出積極參與之方針。 基於以上情勢認識,自衛隊的定位從以往主要著眼於國土防衛,修正為新目標:「改善國際安全保障環境,使威脅遠離我國」。為配合國際反恐對策,今後方針上於海外也將積極活用自衛隊。 具體的措施,目前的自衛隊法對自衛隊的海外任務規定為「附屬任務」,新大綱則明記「為使自衛隊的任務與活動有適當定位,建設所需之體制」,表示今後將昇格為比照防衛出動的「本來任務」。並強化海外派遣所必要的教育訓練與部隊待機態勢、運輸能力等,防衛廳對於聯合國維持和平活動(PKO),將以接受安理會決議後30日以內,即可進行派遣的狀態為目標。 以日美在伊拉克的合作等實績,強調日美共同防禦(安保)對於應付新威脅「也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基於美國目前正進行全球性整編,日美將在擁有相同戰略目標下,就角色分擔等進行協議以達成戰略對話,於安全保障面上進一步朝「日美一體化」發展。 對於彈道飛彈則明載「確立含飛彈防衛(MD)系統建設在內的必要體制」,以開始運用MD為目標。預定整備4艘搭載SM3迎擊飛彈的神盾艦,與3個擁有愛國者三型(PAC3)地對空飛彈的高射群。 防衛廳長官大野功統於12月10日的記者會中,對於自衛隊海外活動「本來任務」化以及迎擊彈道飛彈手續簡短化,說明「希望能盡早法制化,於下一期國會通常會期中(提出)」,表示將於明年國會通常會期中,提出相關自衛隊法之修正案的意願。 記載自衛隊員額定數與裝備的「別表」,陸上自衛隊定數減少5000人至15萬5000人,戰車從約900輛減少到約600輛,為遭受全面性攻擊可能性降低與引進MD後之配合措施。 大綱適用的時間,也首次明記為「約10年左右」,並加入「5年後或情勢發生重要變化的場合」得修正之規定。配合美國為每4年修正一次國防戰略,使日美之間的戰略調整更加容易。 中期防之內,為了能正式展開海外活動,引進8架航續力大幅提昇的C1運輸機後繼機型8架,以及F4戰鬥機的後繼新型戰鬥機7架。 〔2004/12/10 12:53 朝日新聞〕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11 18:04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udn.com/NEWS/WORLD/WOR3/2397696.shtml 華爾街日報:日本國防策略將密切注意中國 中央社紐約十日專電 華爾街日報指出,日本即將大幅改變其國防策略,而且將首度言明,就安全的考慮,必須密切注意中國和北韓,同時要加強反恐及防衛飛彈攻擊的國防力量。 報導指出,日本執政的自民黨表示已通過修正國防方針及一項五年的國防支出計劃。這項修正案已經蘊釀了好幾個月,是冷戰結束之後,一九九五年以來最大幅的國防改革計劃。 計劃中提到中國及北韓,顯示出日本對於最近這兩個國家某些行動的確讓日本感到不放心;同時也顯示日本希望更進一步地維護其自身的利益。 國防方針草案提到,對於侵入其水域的外國潛艇,必須採取適當的行動。很明顯的是意在強調中國核子潛艇進入日本海域的問題。自從一九九八年北韓發射的飛彈越過日本領土落在太平洋,日本的民意也傾向支持建立較強大的軍力。 【2004/12/11 中央社】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11 18:05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udn.com/NEWS/WORLD/WOR3/2397601.shtml 美國會情報改革法案 增恐怖份子監測名單 中央社華盛頓十日美聯電 美國參議院本周通過一條情報改革法案,內容增訂凡是在機場或郵輪工作的員工,一律和民航客機的乘客一樣,必須列入政府機關的恐怖份子監測名單當中。 這項規定的變革意指有數萬至數十萬人將加入以下兩種人的監測行列:第一種是涉及恐怖主義的份子,第二種是政府機關認為因某種原因必須另加細察的人。 以往郵輪乘客在上船前十五分鐘內必須接受檢查,員工則否,一旦布希總統簽署這項法案,兩者都必須在船駛離前接受身份的確認。法案形成法律後,這項規定必須在六個月內開始實施。 支持者認為這項變革為旅行大眾增添另一層保護,反對者則堅稱無辜民眾被誤貼標籤的機率將增加。 之前曾發生許多受人矚目的事件,與監測名單上名字相仿的人因被誤認而遭拒絕登機,麻州民主黨參議員甘迺迪就是其中一人。 華府「電子隱私權資訊中心」律師霍夫曼說:「監測名單已搞過那麼多烏龍,要再擴大名單範圍實在令人吃驚。」 然而,支持郵輪員工列為監測對象的納爾遜參議員表示,郵輪每次可搭載五千名乘客與一千五百名員工,過份小心總比疏漏來得好。 若有人名被誤登錄在監測名單,目前並沒有一個正式的更正錯誤程序,因此這項改革法案要求國土安全部建立一套刪除或增加監測名單的程序,並要求新設的全國情報首長向國會報告監測名單的建立標準為何。 【2004/12/11 中央社】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11 18:11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4121100079,00.html 2004.12.11 中國時報 日本防衛大綱渲染「中國威脅」 於慧堅/北京十日電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章啟月表示,北京對日本大幅調整軍事安全戰略以及可能由此帶來的影響深表關注。由於歷史原因,日本軍事安全領域的動向一直是十分敏感的問題,希望日方充分顧及亞洲近鄰各國人民的關切,繼續走和平發展道路,在軍事安全問題上務必慎重行事,以維護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日本首相助理川口順子近日出席歐洲安全合作組織部長及會議時首度公開表示,日本政府希望歐盟各國不要解除對華武器出口禁令,讓大陸十分不滿。日本對中國發展軍力保持警惕,於此同時大陸以進行科學探測名義不斷在日方視為其領海的海域探勘,加上上個月發生中共潛艇誤闖日本海域事件,從事中日關係研究的學者認為,未來兩國在軍事、戰略上的角力仍將衝突不斷。 日本政府十日也再度向中國提出抗議,內閣官房長官細田博之表示,日本海上自衛隊巡邏飛機於日本最南端的沖鳥島附近的西北太平洋海域發現到那艘中國海調船。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12 11:14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4121200085,00.html 2004.12.12 中國時報 柯瑞克退出美國土安全部長提名 尹德瀚/綜合華盛頓十一日外電報導
柯瑞克的聲明說,他是在整理個人財務資料以送交參議院審查時,發現被他雇用為管家兼奶媽的一名婦女可能是非法移民,而且在她受雇期間沒有照規定報稅及納稅。 白宮發言人說,柯瑞克十日晚通知白宮,由於個人原因,他將自行撤銷總統對他的提名。柯瑞克的律師說,白宮並未逼退他,但是柯瑞克覺得,如果他當上國土安全部長,將主管全國移民事務,因此他更需要嚴格要求自己。 柯瑞克八日發現此事,之後他和多位好友商量該如何解決;向布希力薦柯瑞克的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說,大家都覺得他除了自行撤銷提名外別無選擇。在柯林頓擔任總統期間,也有三個人因為雇用非法移民而被迫撤銷提名。 柯瑞克是基層員警出身,受到朱利安尼的賞識而一路被拔擢為局長,九一一恐怖攻擊之後,柯瑞克以警察局長身分維持紐約秩序有功,得到布希總統的注意,加上朱利安尼的力薦,布希於十二月三日宣佈提名他出任國土安全部長。 柯瑞克獲得提名後,媒體開始仔細檢視他的過去,也對他近年來財富急速增加提出質疑。柯瑞克二○○一年十二月卸任警察局長之後他加入由朱利安尼開設的保全顧問公司,並且在製造電擊槍的泰瑟公司擔任董事。最近柯瑞克出售他在泰瑟的持股,得款五百八十萬美元。 除此之外,媒體對柯瑞克的身世也頗有興趣。根據柯瑞克在其自傳「失落的兒子」中的自述,他母親在他兩歲時離家出走,之後淪落為妓女還慘遭謀殺。柯瑞克在撰寫自傳時,曾指派一名警探協助他進行調查,為此他被紐約市的「公務員操守委員會」罰鍰二千五百美元。 |
John 於 2004/12/13 23:12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4090000/newsid_4090900/4090915.stm BBC 俄羅斯和中國進行防務談判 俄羅斯國防部長正在中國舉行談判,旨在進一步發展俄羅斯和中國的軍事和技朮合作。 謝爾蓋﹒伊萬諾夫同中國同行曹剛川舉行了會談。 俄羅斯通訊社引用伊萬諾夫的話說,他認為會談將開啟其所謂的新的和富有前途的領域。 自從蘇聯在1991年解體后,中國成為俄羅斯軍火制造商的主要客戶。 俄羅斯通訊社報道,俄羅斯和中國的外交部長將主持政府間國防工業合作委員會的會議。 俄羅斯通訊社報道,俄羅斯同中國的武器貿易近年達到20億美元。 在過去5年期間,俄羅斯和中國簽署了價值50億美元的合同,其中包括購買戰斗機,柴油電力潛艇,戰艦和對空導彈發射器等。 |
玄史生 於 2004/12/14 02:30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美國提議就臺灣有事之際 日美實施軍事合作進行協商 日本政府於2004年12月13日透露,今年11月日本與美國對駐日美軍調整問題,於華盛頓舉行審議官級協商時,美國方面提議就中臺發生紛爭之際,日美實施軍事合作而進行協商。但是日本基於對中國的顧慮,所以不願明確表示當日本鄰近地區發生武力紛爭等「周邊事態」時,是否包括臺灣在內。 1999年訂定的日美防衛協力指針(Guide Line)相關法律中,居核心地位的周邊事態法規定,當發生武力紛爭等「周邊事態」的場合,日本自衛隊可於後方地域支援美軍。 中國主張:「(適用對象)含臺灣在內就是干涉內政」,因此日本政府就周邊事態說明:「以事態之性質為判斷,而非地理概念」,避免明示臺灣是否為適用對象。 〔2004/12/14 02:40 共同通信社〕 *出處:http://flash24.kyodo.co.jp/?MID=RANDOM&PG;=STORY&NGID;=main&NWID;=2004121301003237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14 09:54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4121400087,00.html 2004.12.14 中國時報 日新防衛大綱以中國為潛在威脅 本報訊
日本在一九七六年冷戰期間發表過第一次防衛大綱,一九九五年第二次發表,如今算是第三次,以前提到外來威脅時含糊其詞,這一次直指,應注意中國在軍事現代化及海洋擴展的未來動向。 日本方面評論說,中國核子潛艦侵入日本領海達三日之久,可見威脅甚大,所以日本不能忽視中國的潛在威脅。其實這篇大綱內容早已透露,中共的潛艦活動也許正是針對這項大綱,給日本一個兌現威脅的反應。 日本內閣同時也決定中止對中國的無償援助,其實就以去年來說也不過美金五千萬元,但日本除了說因為中國人平均所得已超過千元美金。卻也扯上說:中共一方面經濟成長一方面擴張軍力,所以應對其停止援助。 這樣看起來日本與中國的戰略衝突勢將愈來愈表面化。來日糾紛必層出無疑。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14 09:58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4121400100,00.html 2004.12.14 中國時報 中俄明年將首度聯合軍演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伊萬諾夫昨天在北京會見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國防部長曹剛川及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等人。伊萬諾夫表示,雙方已同意於二○○五年在中國大陸舉行首次實質的聯合軍事演習。 在伊萬諾夫從莫斯科出發前,「國際傳真」通訊社曾引述消息人士的話說,伊萬諾夫將與中共討論聯合打擊恐怖主義的問題。中共、俄羅斯都面對著分離主義的威脅,俄羅斯面對車臣反抗軍,中共則面對新疆維族的回民抗爭。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15 00:03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china/200412/20041214670092.html 中國媒體指日本軍事大國之路令人擔憂 (中央社台北十四日電)中國國防報今天刊載專文,指日本的防務政策正從「專守防衛」,向先發制人的「攻擊型防衛」發展,使日本成為政治、軍事大國。 專文指出,今年以來,日本在軍事上動作頻頻,通過「有事法制」七項法案、修改憲法、修訂「新防衛計劃大綱」、制定「防衛白皮書」等一系列舉措;而這些舉措都是為了拋棄和平憲法,擴大自衛隊的職權,放寬「武器出口三原則」。 它表示,日本的防務政策正從「專守防衛」向先發制人的「攻擊型防衛」發展,使日本成為政治、軍事大國。 文章表示,國際社會普遍認為,在對歷史問題缺乏真正反省的前提下,日本的軍事大國之路令人擔憂,特別是令亞洲鄰國不安。 文章並強調,日本是最早提出先發制人戰略概念的國家,早在一九九九年七月,日本防衛廳發表的防衛白皮書就提出,在面臨導彈襲擊或軍事入侵前,日本可對外國基地實行先發制人的打擊。 今年以來,這種先發制人的戰略企圖更為明顯。七月初,日本防衛廳長官石破茂向國會遞交的二00四年防衛白皮書中表示,日本的當務之急是提高自衛隊對抗新威脅以及影響和平安全的諸事務的能力,甚至露骨地宣稱,俄羅斯必須儘快從北方四島撤軍,日本政府必須密切關注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能力,有必要始終在海空軍實力上保持對中國的優勢等等。 此外,為迎接二00五年十一月的建黨五十週年,日本執政黨自民黨匯總該黨的憲法修正草案,聲稱要全面修憲,僅留下現行憲法第九條中第一項的「放棄戰爭」;草案還主張設立自衛軍,更引人注目。 專文進一步引述南韓、俄羅斯以及德國等媒體的評論表示,日本決定拋棄和平憲法的動向,讓人憂慮;日本新防衛計劃大綱則「暴露了日本的軍事野心」,以及日本一直沒有認真清算自己的軍國主義歷史。 文章引述強調,對亞洲國家來說,日本的過去絕對不會被忘記;日本要朝軍國主義邁進,是危害東亞安全的舉動,「這樣的日本要脫離和平憲法,只會給鄰國帶來更多的不安。」 日本政府於十日發表「新防衛計劃大綱」內,指中國致力軍事現代化及擴張海上活動範圍等,是日本面對的新威脅,是日本今後應該注意的動向。 在此之前,日方也曾批評中國潛艦及海調船入侵日本水域,令人覺得中、日在政治及軍事上的對立形勢日益顯著。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16 09:22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4121600083,00.html 2004.12.16 中國時報 日若實施制裁 北韓視為宣戰 尹德瀚/綜合漢城十五日外電報導
日本對北韓的警告似乎不以為意,首相小泉純一郎說,北韓所謂將作出有效具體回應的威脅可能只是一種政治策略,日方必須仔細觀察平壤當局的真正意圖。 北韓宣稱橫田惠已死,並於上月把橫田惠的骨灰交還日本,不料DNA檢驗竟然顯示骨灰不屬於橫田惠,在日本引起軒然大波,被綁架者家屬組成的援救會團體提議對北韓實施制裁,得到超過三分之二日本人的支持。 一名日本官員說,對北韓實施制裁是日本政府正在考量的手段之一,政府將在年底做出決定,至於制裁內容將包括限制北韓船舶停靠日本港口的數目,限制居日北韓人匯款回國,以及限制北韓農產品的進口。 北韓外交部發言人今天說,橫田惠的骨灰是由她的北韓丈夫親手交給日本當局,絕對不會有假,日本方面是為了政治原因而對骨灰DNA檢驗動了手腳。這名發言人說,日本有人企圖把綁架事件引發的爭議再度炒熱,因為他們想要找藉口,為日本的軍事化取得正當性,並遏阻日本和北韓雙邊關係的改善。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18 09:59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udn.com/NEWS/WORLD/WOR1/2410885.shtml 歐盟有意解除對中武器禁售 中央社巴黎十七日專電
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在理事會舉行會議後發表正式聲明,在第五十七條指出,歐盟與中國在過去數年間,關係有著重大發展,期待與中國的關係能繼續進展,進一步加強各領域關係。按照十二月八日歐中高峰會的聯合聲名,中國承諾簽署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在這樣的脈絡下,歐盟重申其政治意願朝軍售案解禁準備。下屆輪值主席國將繼續朝最終決定作準備。 聲明中強調,任何決定都不能提高歐盟成員國對中國的武器銷售,無論是在質或量上。 另外,聲明再次重申影響決定的幾個重點:歐盟的武器銷售行為準則修訂、人權狀況、區域安全和穩定、友邦的國家安全。 歐盟在此聲明中列出的條件比歐中高峰會所提更具體,項目更多。 理事會今天在對外關係討論上,提及加強與美、俄、印、中關係的重要。並邀請美國總統布希訪歐。 【2004/12/18 中央社】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18 19:27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2/20041218693086.html 布希簽署情報法 全國情報機構今起事權統一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十七日專電)美國總統布希今天簽署五十年來變動最大的情報改革法案,美國十五個情報機構,從此將事權統一,避免再發生「九一一」發生前後,情報單位各自為政,無法分享情報資源的陳年問題。 這項法案是由「九一一調查委員會」向總統提出建議,經眾議院及參議院上週分別以三三六票對七十五票,及八十九票對二票,通過審核。布希總統今天邀請中央情報局局長高斯、聯邦調查局長穆勒、九一一調查委員會國會成員及九一一受難家屬,到白宮觀禮,正式簽署生效。 布希在簽署法案時說:「九一一給我們的最大教訓,就是美國的情報事業必須合作無間」;「有了這項法案,從此我們龐大的情報事業將收統一、協調及效率之效。」 根據這項法案,布希政府將成立一個聯邦反恐中心,負責收集、整理、分析情報資料及相關協調工作。此外,布希必須任命一個負責全國情報單位間協調的閣員級情報主任。不過布希在簽署儀式中,並未宣佈人選。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19 11:33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411223.shtml 美現役軍官 將首度駐台AIT 本報記者林寶慶華盛頓報導 12/18 21:13 定22日出版的詹氏防衛周刊報導,美國軍官明年將首度赴「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AIT)任職。 該刊指出這將是美國對台政策的改變。但美國官員表示這並非重大的政策改變,而是人事上的改變,將紓解人力不足的問題。 該刊指出,明年年中開始,可望有現役美國軍官陸續赴台任職。首先赴台的一位美國軍官,將擔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的 (軍事)技術聯絡事務組組長。但現役美國軍官在台灣不會著軍服。 該文指出,這是根據美國國會2002年通過的法案而執行的。美國過去擔心北京抗議而未執行;現在華府認為中國在亞洲的軍事野心越來越強,因此較無顧慮。不過,美國在台協會目前承包的合約商有人反對。 該刊報導,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的技術聯絡事務組(由美國國防部國防情報局主導),與技術組(由美國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署主導)的工作都由合約商承包。官員赴「美國在台協會」工作,須先自美國政府退休或辭職。 報導說,雖然美台之間的軍事關係頗為繁忙,但技術聯絡事務組與技術組卻人力不足,過去10年來就有八人在合約期滿前去職,轉而從事利潤較豐的軍火工業。報導說,美國在其他國家辦事處的工作量平均只有台北的四分之一,卻有兩、三倍的人手。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19 11:53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udn.com/NEWS/WORLD/WOR3/2411991.shtml 蘇丹拒絕非洲聯盟停火最後通牒 中央社阿布加十八日法新電
蘇丹外長伊斯梅爾在喀土木被問到非洲聯盟的這項最後通牒時說:「只要蘇丹政府軍負責維護達佛地區的和平和穩定,他們怎能撤離?」 有鑑於達佛西部地區最近爆發暴力事件,國際斡旋達佛地區和平的協調人今天在奈及利亞首都阿布加舉行緊急會議,討論非盟負責推動的和平進程。 稍早,非洲聯盟的一個小組設定格林威治時間今天下午五時 (台北時間十九日凌晨一時)為蘇丹政府軍和叛軍停止攻擊和蘇丹政府軍交出其最近違反今年四月簽定的停火協定攻佔達佛地區據點的最後通牒。 在最後期限屆滿前,非盟一名高級外交官員說,蘇丹政府軍並未按照要求開始從這些據點撤軍。 【2004/12/19 中央社】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19 17:08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china/200412/20041219700046.html 詹氏防衛:美國明年派現役軍官赴台北任職 (中央社台北十九日電)十二月二十二日即將出版的英國著名軍事雜誌詹氏防衛周刊指出,美國現役軍官明年將首度被派赴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任職。 報導表示,這項政策主要是根據美國國會二00二年通過的法案。美國過去因擔心中國大陸抗議而未加以執行,但是目前華府認為中國大陸在亞洲的軍事野心愈來愈大,感到較為顧慮。 香港明報今天引述詹氏防衛周刊指出,明年中開始,現役美軍軍官將陸續赴台任職,首先赴台的美軍軍官將擔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軍事技術聯絡事務組組長。 詹氏防衛周刊稱,由於美台間沒有正式外交關係,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技術聯絡事務組(由美國國防部國防情報局主導)及技術組(由美國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署主導)的工作,一向都由合約商承包,官員赴美國在台協會工作必須先自美國政府退休或辭職。 報導說,近年美台的軍事合作雖愈來愈密切,美軍近三年都由退役的前太平洋司令布萊爾率團觀摩台灣軍方年度的漢光演習,但現役美軍將領赴台仍然受到限制,如今卻將派出現役軍官前往美國在台協會任職,可視為美國政策的一大改變。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20 09:09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4122000058,00.html 2004.12.20 中國時報 以色列加入北約?爭議大 黃建育/《紐約時報》十九日報導
其中,最引人入勝的就是以色列應考慮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構想。 但是歷經「猶太人大屠殺」的以國開國元勳,從浩劫中學到了寶貴教訓:猶太人最終還須仰賴自己保障本身生存。因此,仰仗北約保護的想法跟這個教訓乃背道而馳。 不過,曾擔任以國情報官,目前主持「政策及戰略研究所」的阿拉德表示,現在是以國改變對北約態度,並建立一個「更堅固、廣泛夥伴關係」的時候了。 阿拉德在今年召開的一項安全會議上呼籲以國高級官員及外交決策人士,以國應終結對結盟的不信任感並逐步打破本身的孤立狀態。他指出,伊朗未來可能擁有核武,以國更有與北約建立關係必要及迫切性。 阿拉德表示,「歐洲-大西洋這個社區乃以國的自然棲息所。」贊同他這項看法的還有曾參與擴充北約規模的美國及歐洲國家官員。 其中美方官員阿斯姆斯質疑,北約既已把門戶開放給土耳其,且在謀求與喬治亞建立夥伴關係,為何卻獨漏以國。他表示,以國已是「價值觀及利益與我們相同」的西方式民主國家,而其所在位置也逐漸成為北約的中樞地帶,「那麼,何以不能納入以國呢?」 可想而知,拉攏跟以國關係也會在北約內部引發激辯,尤其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最終和平還未出爐的情況下。不過,以國當局本身也有必要先檢視該國軍方及政界的贊同及反對意見,再決定是否要搭起與北約之間的橋樑。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20 17:40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2/20041220707210.html 美情報改革法生效 情報界採中情局分析作法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二十日電)華盛頓郵報今天報導,儘管中央情報局有關恐怖分子活動與海珊政權的伊拉克武器計畫分析的缺失一再遭到抨擊,新通過的情報改革法規定,整個美國情報界都須採行幾種主要的中情局分析作法。 曾在情報界與白宮任職的一位前任政府高級官員在研究新法中有關情報分析的條款後說:「中情局一直在採行這些作法。」 例如,全國情報首長必須遴選一個「個人或實體」負責確保「各情報單位針對情報產品的資訊與結論進行另外的分析」。這種分析通常被稱為「紅隊分析」。 多年來中情局一直指派紅隊針對它的情報產品或報告提出批評。一位情報官員說,中情局主管分析的部門「現在每天都有一支紅隊」,專門負責批評情報產品或報告。 一位前任資深分析員表示,這種作法的一個問題是紅隊有時會發現並不存在的漏洞,因而一篇分析在它的原作者設法答覆紅隊提出的批評時,無法及時分送有關單位。 整個美國情報界將採行的另一種中情局作法,是由品質管制室或一位品管官確保情報分析符合高標準。新法規定全國情報首長指派專人確保「情報成品」是「根據所有既有的情報來源,並且採用適當分析技巧的標準,及時、客觀、不受政治考量的影響」。 郵報指出,數以百計的「情報成品」是十五個情報單位的分析人員完成,這種品管作法可能一項龐大的工作,尤其是,情報改革法要求「定期」針對情報界「負責一個特別問題或主題」的分析人員進行這項監督。 根據情報改革法,這種檢討應當包括研究所有既有的情報來源與採用的來源,以及「基本情報來源的品質與可靠性」。分析人員未被告知秘密情報來源的可靠性,被認為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問題。 檢討人員也應當研究這種來源是否對提供的情資提出適當的警告,或是「對所作的判斷表示不確定或信心」。同時,「適當的區分基本的情報與分析人員的假設和判斷」。全國情報首長每年都必須向國會的監督委員會報告這種檢討情形。 中情局指派專人檢討情報產品已有一段時間。一位前任資深分析員說,中情局這麼做是讓高層官員對將要呈送給決策人與政府的報告和訊息有所認識。 中情局也有一位調查官員專門聽取分析員與其他人對,對不需由中情局督察長充分調查的問題提出的疑慮。為補強這項職位,新法規定全國情報首長須任命一人,在他的辦公室發揮這項功能,以「維護情報分析的客觀性」。 此人須在首長辦公室內接受分析人員申訴,「進行仲裁、提出建議、並在必要時調查真正的或覺察的分析技巧或政治化、存有偏見的報告或情報分析不客觀的問題」。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21 19:46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politics/200412/20041221713122.html AIT:現役美軍職人員進駐 為提高行政效率 (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台北二十一日電)美國在台協會(AIT)發言人司徒秀今天發表聲明指出,美國國會在二○○二年十月准許直接任命美國政府人員到AIT,以提高行政效率,任命穿著便服的美國現役軍職及國防部的文職人員在AIT任職,僅為提高行政效率。 詹氏防衛周刊將刊出,美國暫定二○○五年中期派遣一名軍官,主管美國在台協會技術聯絡組。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下午發布新聞稿說,「美國的台灣政策從未改變」;「依據台灣關係法,美國提供台灣軍品及相關服務」。 司徒秀表示,長久以來,美國在台協會曾僱用美國退役軍官為約聘人員,協調提供台灣所需的防衛協助。 她說,現在穿著便服的美國現役軍職及國防部的文職人員將取代這些約聘人員,這些人士將在正常人事輪調下,遞補遺缺在美國在台協會任職。 司徒秀表示,美國國會在二○○二年十月,准許直接任命美國政府人員,以提高美國在台協會行政效率,因此這些人士的任命,僅為提高行政效率而已。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23 09:13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udn.com/NEWS/WORLD/WOR1/2419126.shtml 美日安保宣言 將點名中共是亂源 編譯楊清順/綜合東京二十二日外電報導
日經刊出這項報導,正值日本人擔心中共擴充軍力與北韓發展核子武器和飛彈的聲浪高漲。 日本本月才公布新防衛計畫大綱,部分內容已引起中共不滿;即將發表的日美安保共同宣言若再將中共列為潛在威脅,勢必火上加油。 日本有人主張修改日美安保條約,以因應美國調整全球軍事部署,將負責太平洋盆地的美軍指揮部移往日本。 修改日美安保條約在政治上有其困難,因為日本有和平主義勢力,反對日美在九一一事件發生後強化安保關係。 日經說,日本和美國不會修改日美安保條約,僅在預定發表的新安保共同宣言概述將如何因應恐怖主義、北韓問題、台海緊張情勢等威脅。 美國官員說,美國副助理國防部長勞樂斯本周在東京會見日本防衛廳官員,討論美軍調整部署及其對日本的影響。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答覆記者詢問有關日美安保共同宣言的問題時說,日美兩國將商議如何維持嚇阻力及減輕琉球基地的負擔。 日本軍方人士說,日美安保共同宣言的研擬可能需時數月。他說:「我們必須討論如何因應共同戰略目標,如何看待國際環境。我們要討論所有問題,如朝鮮半島、台灣海峽及全球反恐戰。」 【2004/12/23 聯合報】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23 22:51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china/200412/20041223724269.html 華郵:蘇丹境內屠殺慘案 中國供應武器 (中央社記者紀錦玲華盛頓二十三日專電)華盛頓郵報今天以頭版專文指出,最近中國在蘇丹種族屠殺、伊朗核武檢查議題上,大扯西方國家後腿,主要是中國在蘇丹與伊朗都涉入石油重大經濟利益。北京還販賣武器給蘇丹政府用來屠殺境內無辜平民。 它指出,近數月來,為蘇丹問題與伊朗核武檢查,美國與中國在立場相左,華府輿論指責中國當局大開民主倒車,以「和平崛起」自居,卻不改窮兵黷武心態。 華郵專文裡指出,中國為追求經濟利益,不顧人權,全球安全,正與美國外交政策和利益間引發衝突。稍早蘇丹西部達佛發生暴力殺戮事件,美國直指這是一場種族滅絕慘劇。 聯合國安理會討論是否制裁蘇丹時,中國政府以常任理事國身份,一度威脅投否決票。 華郵表示,中國在海外各地投資石油工業,最大計畫就在蘇丹,同樣地,中國今年十月才與伊朗簽七百億美元的石油合約。 專文指出中國在蘇丹是屬於「有利可圖」的伙伴關係,中國在蘇丹數十億美元投資,每年坐收石油進帳,中國還在販售武器給蘇丹上獲利,為此,中國必須提供蘇丹政府外交上的保護。 華郵指出,然而蘇丹政府卻是對境內達佛(DARFUR)平民實施滅族大屠殺,中國正是武器供應;蘇丹政府也被國際人權組織指控,有計畫地屠殺平民百姓、將他們驅逐出世代祖傳的居住地,目的就是為了整出石油產地。 它說,蘇丹政府也被指控,為恐怖份子首腦賓拉登提供庇護所,蘇丹已為美國列為禁止企業投資的國家。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23 22:53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ftv/china/200412/20041223724550.html NHK報導 美軍成立台海應變部隊 民視 2004-12-23 17:14
根據日本NHK公共電視台報導,這支以海、空軍為主的【519聯合應變部隊】,歸太平洋軍區司令管轄,目前指揮部人員約有四百人。 NHK並引述美國防部官員談話指出,這支部隊以因應台海危機為主要任務。 而一旦必要時,這支部隊將在駐防日本橫須賀港的第七艦隊旗艦、藍嶺號上設立總指揮室,以及時發揮戰力。 美國目前包括陸海空,總計約有三十萬名兵力,派駐在太平洋軍區。 不過當局擔心一旦發生台海危機時,應變能力可能不足,因此兩年前就決定重新成立這支任務編組的機動部隊。 另外,日本經濟新聞則指出,日本和美國預定在明年二月發表的美日安保共同宣言,將直接點名中國和北韓,是構成亞太地區不安的威脅,兩國並以此作為軍事合作的目標。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
小貓 於 2004/12/24 11:28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tw.news.yahoo.com/041224/14/1ari0.html 英國金融時報:美官員警告若歐盟撤銷對中國武禁,可能採取報復手段 儘管面對美國與人權團體的強烈反對,歐盟本月稍早仍保證,將致力解除其對中國的武器禁運。歐盟係於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美國擔心一旦對中國的武器禁運被解除,中國將大肆採購可能將用來對付台灣的軍火。 該報還引述了第二位不具名的美國國防部高級官員的話報導,美國可能以禁止移轉軍事科技給歐洲國防企業作為報復手段。果真如此,則英國的國防企業BAE Systems與引擎製造商勞斯萊斯(Rolls-Royce Plc)將深受打擊,因為它們是五角大廈最大的外國供應商。 法國為鼓吹撤銷禁令的先鋒,因為一旦禁運解除,歐盟與中國的貿易大門將從此打開,而歐盟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也可望縮減。歐盟2003年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為642億歐元(863.4億美元)。(完) --編譯 鄒衡天;審校 柯安琪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24 14:11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china/200412/20041224728758.html 美學者:中國已圈選出取代金正日的北韓將軍 (中央社記者姜遠珍漢城二十四日專電)美國保守派哈德森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霍羅威茨(Michael Horowitz)昨天強調,由於金正日政權付出的政治代價日趨沉重中國為堅持北韓政權,已經選擇了取代金正日的北韓將軍,並設計由這位將軍奪取政權並宣佈北韓陷入國家危機,然後要求中國派遣二十萬大軍進駐的劇本。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今天報導指出,霍羅威茨於昨天在華盛頓哈德森研究所舉行的以「平壤沒有耶誕節:金正日政權還能否繼續維持?」為題的演講會上,就北韓內部發生政變的可能性,作出了前述發言。 霍羅威茨強調,北韓將會在下一個耶誕節到來之前發生內部大爆炸,因此,金正日勢將無法愉快地度過明年的耶誕節。 霍羅威茨於最近訪問南韓時,曾批判過南韓政府的北韓政策,並主張應推翻北韓的金正日政權。 報導指出,霍羅威茨在華盛頓的演講中強調,共產主義政權的沒落具有歷史必然性,北韓的崩潰,將會是發自於內部自發性的,這一天已指日可待。 在提及北韓內部發生政變的可能性時,霍羅威茨表示,在物色好有能力廢除勞改營並放棄核武器計劃的若干名將軍之後,可以給他們傳遞資訊,只要他們採取某種行動,即可得到我們的支援。 霍羅威茨指出,他深信,在金正日政治壓力沈重的情況下,中國在為了維持北韓政權,已經選擇了取代金正日的北韓將軍,並已設計出-當這位被中國圈選的北韓將軍奪取政權,並宣佈北韓陷入國家危機之後,即要求中國派遣二十萬大軍進駐北韓的劇本。」 對於美國議會制訂「北韓人權法」一事,霍羅威茨表示,於今年九月份,比起眾議院提出的議案,參議院一致通過了更具威力的「北韓人權法」,此一法案的通過,充分凸顯出美國已發出北韓政權即將結束的有力信號。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25 18:12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自由時報 2004年12月25日 美撂狠話 阻歐開放對中武禁 〔編譯陳泓達╱綜合二十四日外電報導〕英國金融時報二十四日引述美國國防部高層官員的發言報導,若歐洲聯盟執意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美國將不排除以中止美歐軍事科技交流加以報復。 美國擔心,一旦歐盟解除是項軍售禁令,中國可能向歐盟大肆採購武器,用以威脅台灣,甚至「協助中國人更有效率地殺害美國人」。 匿名中國政策官員表示,美國將對歐盟解禁做出「極為強烈的反應」,尤其是國會。「我們(美歐)可能會因此大吵一架」。 在本月舉行的布魯塞爾高峰會上,歐盟各國領袖重申,將視中國改善人權狀況解除軍售禁令,時間最快可能在明年上半年。歐盟是在北京當局一九八九年血腥鎮壓天安門民主運動後,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以為制裁,迄今已有十五年。 五角大廈官員表示,歐盟此舉「談的是如何協助中國人更有效率地殺害美國人」,「這不是歐洲盟邦應該做的事」。 官員透露,美國最有可能採取的反制措施,將是撤回布希政府對提升美歐軍事科技轉移的支持。另一名官員表示,若歐洲武器系統與美軍作戰人員和裝備形成對陣局面,「我們將會考慮是否繼續對歐軍售」,「美國將對開放、擴大、深化大西洋兩岸國防工業貿易所做的努力加以設限」。 若果如此,受創最鉅的將是英國,因為英國武器系統對美依賴日深。三個月前,英國才剛獲得美國國會支持,取得接觸美國軍事科技的特別優先權。 美國的報復行動也將波及英國國防工業,因為五角大廈最主要的兩家供應商 - BAE Systems和勞斯萊斯(Rolls-Royce),均來自英國。 近數週來,英國政府已發動一波外交攻勢,試圖說服華府解禁不至於導致大批歐製軍火流向北京,但五角大廈反應冷淡。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28 09:25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4122800095,00.html 2004.12.28 中國時報 中俄明年首度聯合軍演 大陸新聞中心/台北二十七日電
尹凡諾夫在俄羅斯總統普丁主持的內閣會議上表示,俄軍參演的兵員不會太多,但會出動最先進的海、空軍備,包括潛艦,甚至可能出動戰略轟炸機。俄官方國際傳真社及伊塔─塔斯社報導了相關消息。 當普丁問尹凡諾夫,「俄國長程戰略轟炸機是否將參加這次軍演」?尹凡諾夫答說,「並不排除這一可能」。 俄國和中共曾經長期對立,目前雙方已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俄國成為中共最大武器、裝備進口國,一年軍售額達到數十億美元,項目包括導彈、潛艦、導彈驅逐艦及戰鬥機、導彈等。分析家認為,俄羅斯在烏克蘭大選受挫,可能會謀求同中共建立更密切的戰略關係,以抗衡西方。稍早來自大陸消息稱,明年俄中軍演地點在黑龍江一帶,雙方出動兵力約兩個團,解放軍觀摩、借鏡俄軍的焦點是俄空降機械化部隊。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28 20:01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china/200412/20041228756472.html 報導指明年中俄軍演 俄國將動用尖端武器 (中央社台北二十八日電)北京中新網引述報導,俄羅斯國防部長伊凡諾夫日前在克里姆林宮表示,俄羅斯和中國明年下半年將在中國領土舉行一次前所未有的聯合軍事演習,演習將有俄中兩國的空軍和海軍參加。 轉引自美聯社的報導說,伊凡諾夫表示,俄羅斯已經同意與中國在明年下半年於中國領土舉行一次大規模的聯合軍事演習,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 伊凡諾夫說,俄羅斯將不會投入大量人員,但是會投入大部分的尖端武器,包括海軍、空軍和長程轟炸機、潛艇等,以不同的軍事演習方式,與中國方面展開交流。 報導說,伊凡諾夫是在俄羅斯總統蒲亭主持的俄羅斯內閣會議中發表講話時,做了以上表示。 伊凡諾夫並且表示,不排除會有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參與這次軍演。 伊凡諾夫透露,他是在十二月初訪中國時,與中方達成兩國聯合演習協議。先前有報導稱,俄中兩國聯合軍事演習的重點,將是演練如何聯合打擊中亞地區恐怖勢力。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29 09:02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429371.shtml 中共國防白皮書 鮑爾:看不到立即關切理由 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二十七日電 12/29 03:10 中共在廿七日公布的國防白皮書中,表明將「不惜一切代價」粉碎台獨。美國國務卿鮑爾廿七日表示,美國密切注意中共軍事現代化,但目前「看不到立即關切的理由」,並重申目前並非升高兩岸緊張的時刻。 國務院官員事後回答本報詢問時說,和國防白皮書有關的評論,一切以鮑爾的說法為準,國務院不會再進一步評論。 鮑爾在國務院一項對南亞海嘯災情的特別簡報中,回答媒體詢問中共國防白皮書與反分裂國家法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時,重申美國仍堅守其基於三項公報,和台灣關係法所規範義務的「一個中國」政策。 他說,美國一直鼓勵兩岸,找出向對方接觸的方式。 鮑爾表示,美國也密切注意中國大陸軍隊正在現代化,美國也與中共官員就此事保持對話。 「因此,目前我看不到立即關切的理由。」鮑爾也說,目前不是在台灣海峽升高緊張的時刻,美國也希望這樣(不升高緊張)的狀況能持續。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30 14:58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army.news.tom.com/1019/1022/2004/12/30-49357.html 美軍擬淘汰甘乃迪號航母 推遲裝備未來戰鬥系統 http://army.news.tom.com????2004年12月30日13時42分?穡虓?:新華網???繡U宏 新華網消息 美國《紐約時報》29日披露,五角大樓計劃採取淘汰海軍“甘乃迪”號航空母艦、減少採購F-22隱形戰機數量、推遲部署陸軍“未來戰鬥系統”等措施,以便控制財政赤字並省出更多開支應付每月高達50億美元的伊拉克及阿富汗戰爭軍費。 五角大樓節約開支的計劃是在白宮下令所有聯邦政府機構減少2006財年預算開支的背景下出臺的。目前美軍正對這份需要經過國會批准的方案進行最後調整。 根據五角大樓的方案,空軍F/A-22“猛禽”戰機的産量將大幅縮減。美軍工業專家推測,美軍可能將産量從277架減到160架;1968年開始部署的海軍“甘乃迪”號航空母艦將退出現役12艘航母戰鬥群。這將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美軍首次減少現役航母的數量。海軍還將減少每艘價值12億美元的LPD-17“聖安東尼奧”級船塢運輸艦以及 DD(X)未來驅逐艦的採購數量; 陸軍將推遲部署旨在實現士兵之間以及士兵與武器平臺之間即時共用資訊的“未來作戰系統”,該系統耗資可能高達1200億美元。 報道認爲,美軍要大幅削減尖端武器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認爲打贏目前的戰爭比應付未來高科技敵人更加重要。舉例來說,如果明年美軍在伊拉克或者阿富汗受重挫,那麽贏得20年後的一場戰爭也沒什麽意義。因此,五角大樓目前的首要任務是保障駐伊拉克和阿富汗的15萬美軍有充足經費把戰爭打下去,而不是把錢花在暫時沒有實際價值的尖端武器上。 自2001年拉姆斯菲爾德執掌五角大樓以來,他已經數次向被認爲是冷戰古董的昂貴武器系統開刀。例如陸軍被迫砍掉了110億美元的“十字軍”火炮系統和380億美元的“科曼奇”直升機專案。拉姆斯菲爾德更看重的是支援“網路中心戰”的太空間諜衛星網路以及通訊技術的發展。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30 21:17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2/20041230774766.html 駐韓美軍證實金基浩曾在駐韓美軍長期工作 (中央社記者姜遠珍漢城三十日專電)駐韓美軍當局證實,北韓「朝鮮中央通信社」日前所報櫋的投奔北韓的美第八軍軍務員金基浩(譯音,五十九歲),確曾在駐韓美軍單位長期工作,幾乎滿二十年。 駐韓美軍司令部指出,從一九八四年一月至二○○三年八月為止,金基浩在駐韓美軍部隊工作,退伍時的級別是十一級,服務駐韓美軍單位的韓裔軍務員,最高級別為十三級。 北韓「朝鮮中央通信社」曾在二十八日報導指出,一九四五年八月出生於南韓慶尚北道龜尾市、曾擔任過駐韓美軍第八軍司令部第六兵器營檢查課長的金基浩,已於日前投奔到北韓。 「朝鮮中央通信社」沒有具體報導出金基浩投奔北韓的確鑿時間與地點,僅引述金基浩的發言批判道「美帝喧賓奪主地壓制南韓的自主性」等。 駐韓美軍當局表示,金基浩在退休前擔任的最後一個職務是,在江原道原州美軍第六兵器營擔任品質驗檢專家。 據駐韓美軍當局表示,目前只瞭解到金基浩確曾在美國第八軍司令部工作,但是否真的如同「朝鮮中央通信社」所報導的那樣投奔到北韓,目前還不清楚,也無法瞭解金基浩的辭職原因等具體情況。 南韓情報當局認為,金基浩不是剪斷軍事分界線上的鐵絲網後進入北韓的,頗有可能是先到中國,然後進入北韓。因此,正在對有關具體經過進行調查。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30 21:25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china/200412/20041230776598.html 熊光楷指國際軍事競爭有全面展開趨勢 (中央社台北三十日電)中國國際戰略學會會長熊光楷今天在北京分析二00四年的國際戰略形勢,他認為國際軍事競爭正出現全面展開的趨勢。 據中新社報導,中國國際戰略學會今天在北京舉行年會,熊光楷以會長及共軍副總參謀長身份主持,並對國際形勢進行了回顧與展望。 熊光楷指出﹐二00四年國際戰略形勢有四個趨勢值得關注:一、單邊主義受挫,多極化進程曲折發展。二、世界經濟成長明顯加快﹐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同步發展。三、恐怖主義威脅上升﹐國際反恐鬥爭嚴峻複雜。四、世界新軍事變革進程加快﹐以信息化建設為核心的國際軍事競爭呈全面展開趨勢。 報導說,中國國際戰略學會成立於一九七九年﹐目前已與全球五十多個國家的一百多個國際與戰略研究機構進行了學術交流﹐成為中國重要的決策諮詢機構。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30 21:28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china/200412/20041230776598.html 熊光楷指國際軍事競爭有全面展開趨勢 (中央社台北三十日電)中國國際戰略學會會長熊光楷今天在北京分析二00四年的國際戰略形勢,他認為國際軍事競爭正出現全面展開的趨勢。 據中新社報導,中國國際戰略學會今天在北京舉行年會,熊光楷以會長及共軍副總參謀長身份主持,並對國際形勢進行了回顧與展望。 熊光楷指出﹐二00四年國際戰略形勢有四個趨勢值得關注:一、單邊主義受挫,多極化進程曲折發展。二、世界經濟成長明顯加快﹐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同步發展。三、恐怖主義威脅上升﹐國際反恐鬥爭嚴峻複雜。四、世界新軍事變革進程加快﹐以信息化建設為核心的國際軍事競爭呈全面展開趨勢。 報導說,中國國際戰略學會成立於一九七九年﹐目前已與全球五十多個國家的一百多個國際與戰略研究機構進行了學術交流﹐成為中國重要的決策諮詢機構。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31 10:27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udn.com/NEWS/WORLD/WOR3/2433696.shtml 美刪百億軍費 海陸空全縮 編譯楊清順/綜合華盛頓三十日外電報導
五角大廈擬訂這些削減項目,是因為白宮下令聯邦部會刪削二○○六會計年度預算。十一月大選結束後,白宮面臨愈來愈大的壓力,必須削減預算赤字,同時還須充分支應伊拉克、阿富汗兩地每月都超過五十億美元的軍費。 這將是二○○一年九一一恐怖攻擊以來,美國國防預算首度出現負成長。這段期間,五角大廈軍費快速增加,今年已達四千兩百億美元。軍方和國會官員說,五角大廈打算在明年初提交國會審核的二○○六會計年度預算先砍一百億美元。 五角大廈為因應伊拉克內亂、中共可能坐大等現階段與長程安全威脅,正準備進行四年一度的軍事武器與裝備大盤點。 【2004/12/31 聯合報】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31 22:23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reuters/international/200412/20041231786075.html 俄羅斯明年國防預算將增加26%,但仍遠低於美國國防支出 路透社 2004-12-31 16:51 路透莫斯科電---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伊凡諾夫(Sergei Ivanov)週四稱,該國軍事武器支出明年將增加26%,且資金將運用在高科技計畫以提振產業。 俄羅斯石油產業今年為國庫賺進不少錢,也使得國防採購預算得以從今年的1,480億盧布和去年的1,130億盧布,膨脹到2005年的1,870億盧布(67.4億美元)。其中三分之一的支出將用來資助研究,而6%用於維修費用;其他部分則用作向俄羅斯國防企業購買新設備。 不過俄羅斯的國防預算仍遠低於美國。美國國防部的支出從2001年的3,000億美元攀升到2004年的4,000億美元。(完) --編譯 張若琪;審校 李婷儀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31 22:28 | |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china/200412/20041230778538.html 中國軍控司長指當前國際安全面臨三方面威脅 (中央社台北三十日電)中國軍控司司長劉結一在北京指出,二十一世紀國際安全形勢整體而言是穩定的,但是不確定、不可預測因素增加,來自非傳統領域的安全威脅則呈上升趨勢。 據中國外交部網站,劉結一是在接受北京週報採訪時,指出國際安全領域面臨的三大主要威脅。 劉結一說,國際安全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恐怖主義、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跨國犯罪、流行性疾病等非傳統安全威脅呈上升趨勢。 第二個問題是民族、宗教、領土等問題引發的紛爭與衝突頻仍,傳統安全問題仍然威脅國際和平、穩定與發展。 第三個問題是饑餓、貧困、社會不公等發展問題,已成為影響地區及世界安全與穩定的重要因素。 劉結一還表示,中國已加入﹁核供應國集團﹂,並且也已正式提出申請加入﹁導彈及其技術控制制度﹂,將繼續防止武器擴散的工作。 劉結一同時針對北韓和伊朗核問題指出,透過政治、外交手段,妥善解決北韓半島核問題和伊朗核問題,有利於維護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符合國際共同利益。 此外,有關中國是否在防止外太空軍備競賽的立場上出現變化,劉結一說,中國主張國際社會採取有效的預防性措施,包括談判締結相關國際法律文書,禁止在外太空實際部署武器,禁止對外太空物體使用武力,確保外太空完全用於和平目的。 |
歡迎前往茶黨2005年新論壇TaiwanBBS.ORG參與討論。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