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01 00:01
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麻煩各位在本欄貼新聞之前,請先瀏覽一次,若有網友已貼相同的新聞,請勿重覆張貼而佔去本欄版面。此外於貼上新聞時,麻煩請一併附上新聞網址。若無法查出新聞原址,煩請於新聞正文之前加註:『無法提供新聞來源;僅供參考,請各位網友注意!!』,敬請合作!謝謝!★

★本欄只接受新聞資料,恕不接受任何討論及網友反應事項,謝謝各位合作!★


NO:497_1
小老闆  於 2004/11/01 22:52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udn.com/NEWS/WORLD/WOR3/2325016.shtml

南韓海軍開火 逼退北韓海軍艇

中央社漢城一日專電


三艘北韓海軍警備艇今天上午在黃海上連續侵犯南韓海域。當南韓海軍艦艇廣播示警,要求闖進南韓水域的北韓艦艇退回北方時,對方卻毫不理睬;最後在南韓艦艇開火警告後,對方才在未發生正面衝突的情況下,折返北韓水域。

南韓合同參謀本部宣佈事件的經過情形說,今天上午十時二十五分左右,兩艘北韓海軍警備艇接近在黃海上的南北韓分界線時,南韓海軍快艇發出廣播警告,對方卻置之不理,並於上午十時五十四分侵犯了南韓海域。

合同參謀本部表示,南韓海軍於上午十一時三分、和九分,再度發出兩次廣播警告,兩艘侵犯領海的北韓警備艇中,有一艘於十一時十五分返回北韓水域;另一艘則繼續南下,侵犯了南韓領海達二點七英里,並回應說:「我們沒有侵犯,我們正在管束第三國的漁船。」

南韓海軍快艇有鑑於北韓警備艇接獲南韓的警告廣播後,仍然持續南下,明顯是故意侵犯南韓領海的行為,因而先後於上午十一時二十二分、和三十分,以快艇上的四十釐米機關槍,分別各進行了三次警告射擊。

合同參謀本部表示,受到警告射擊的北韓警備艇於上午十一時四十分左右,越過了北方的分界線回到北韓水域後,後來又於十二時一分左右,再度侵犯南韓領海,迫使南韓海軍哨戒艦以艦上的七十六釐米機關槍警告開火了四次,終於逼退了北韓艦艇。

在同時,一艘北韓警備艇於今天上午十一時左右,在南韓延坪島西方二十五英里海上,闖過了北方分界線,侵犯了南韓海領零點九英里,在南韓海軍警告廣播後,於上午十一時二十五分退回了北方水域。

合同參謀本部分析說,北韓海軍警備艇今天上午侵犯南韓領海時,黃海上的小青島東方和延坪島西方海上,有八十多艘中國漁船正展開漁撈捕作業。它的言下之意,頗有北韓警備艇是為了管束非法漁撈的中國漁船而無意中誤闖了南韓海疆之意。

合同參謀本部透露,過去,北韓警備艇時有侵犯北方分界線的行為,但是多屬單槍匹馬一艘越界;今天三艘先後三度闖進南韓海域,可說是一九五三年簽署韓戰停戰協定後半個多世紀以來的首次。

【2004/11/01 中央社】


NO:497_2
VOR  於 2004/11/04 15:49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in.rediff.com/news/2004/nov/03brahmos.htm
Naval version of BrahMos test-fired
印度測試艦射型 BrahMos 超音速飛彈
November 03, 2004 16:13 IST

BrahMos, the supersonic cruise missile jointly developed by India and Russia, was flight-tested on Wednesday off the Orissa coast, defence sources said.

The naval version of the missile was test-fired from the Indian navys destroyer INS Rajput at around 1118 IST, the sources said.

They said although BrahMos is essentially an anti-ship missile, it can also hit targets on land. The missile, which has multi-target capability and enjoys a maneuverable trajectory, can also be fired from a mobile platform on land.

BrahMos has a striking range of 290 km and weighs about 3 tonnes. It is eight-metre long and carries a conventional warhead weighing about 200 kg, the sources added.


NO:497_3
VOR  於 2004/11/10 04:22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www.rediff.com/news/2001/nov/02nad.htm

COLUMNISTS Admiral (retd) J G Nadkarni

The Indian Navys white elephant

You have recently completed your bungalow and are on the lookout to hire some people for security. Pandu chowkidar has agreed to do the job along with his friend for about Rs 2,000 a month per person. But your good friend who has a security business steps in. Dont waste your money, he says. I have a surplus of these people. I can give you a couple free. But what about some electronic fencing and surveillance cameras? Before you know it he has sold you equipment worth a couple of lakhs.

Indias imminent purchase of the Russian aircraft carrier Admiral Gorshkov comes pretty close to this illogical purchase.

A little background first. The Gorshkov is one of four carriers built by the erstwhile Soviet Union during the Seventies at the height of the Cold War. The first three, the Kiev, the Minsk and the Novorossyisk, saw operational service in the Soviet Navy during the late Seventies and the Eighties.

When the Cold War ended the Russians no longer could sustain a fleet with so many carriers and they were all sold for scrap in the early Nineties.

The Gorshkov, earlier called the Baku, was the last to be completed and did not become operational until 1986. Her operational career was cut short, however, when a devastating fire crippled the ship. Although she was repaired, the Gorshkov never saw operational service thereafter.

In the late Eighties, the Indian Navy began to look for options to replace the ageing Vikrant and Viraat. The original idea was to build one in India. Various actions were taken towards that goal.

Apparently wanting to get into the act, the Russians offered the Gorshkov to the navy in 1994. The purchase had many difficulties. The ship was far bigger that what the navy was looking for. At 45,000 tons and with a deep draught, the ship was not capable of entering Mumbai harbour, which was the logical place for basing it if the navy wanted it primarily as an air defence ship for the Western Fleet.

The navy also did not have adequate facilities to carry out major repairs. But though the price was more than ten times what the navy had paid for the Viraat, it was still worth consideration at Rs 1,000 crore. Many in the navy were for the deal.

But when the navy dilly-dallied, the Russians hit upon a new gambit. We will give you the carrier free, they said. Just take it away and do what you want with it.

Naval eyes lit up at the word free. When the navy and defence ministry were truly and properly hooked, the Russians slowly let in the rider. You will, of course, need to modify and refit the ship for use in India. We will do it for you. It will only take a couple of years and cost you Rs 3,000 crore.

And of course you will require a squadron or two of our latest carrier-based fighter, the MiG 29K. Cost? Another 6,000 crore. Thus the total cost of this rather doubtful acquisition is anywhere between Rs 6,000 crore and Rs 10,000 crore.

In his first term as Indias defence minister, George Fernandes promised to bring in greater transparency in Indias arms deals. Yet these remain as opaque and unfathomable today as they ever were. No one can make head or tail out of the Gorshkov purchase. Why is a poor nation so intent on seeing through this exorbitant deal? And where is the Indian Navy, with an annual budget of only 3,000 crore, finding the money to pay for all this? Can the job not be done much more cheaply?

Not getting the right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the general belief is that there is something fishy about the whole deal. Recent deals with Russia, including the Rs 6,000 crore Su-30MK deal and Rs 4,500 crore frigate deal, have all been subjects of controversy. None of these deals has been adequately explained by the government.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Indian Navy requires a carrier. It needs it to defend its fleet on the high seas against air strikes. Anti-submarine helicopter patrols and strikes against surface targets are added bonuses, not necessities.

Are there reasonable alternatives? Of course there are.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avy can be met by a small, 20,000 ton air defence ship. Indeed, the government has placed an order for just such a ship with the Cochin Shipyard. A Spanish yard will build such a ship for about Rs 3,000 crore. The Koreans will build a utility carrier by modifying a merchant ship with a flattop for Rs 500 crore and deliver it in 18 months. Getting the Gorshkov to do the job is like using Schumachers F1 Ferrari to do your weekly shopping.

The purchase of the Gorshkov at this price will also bring many other headaches to the navy. Apart from the basing and refitting problems, there will be operational problems. No naval chief will ever be willing to risk such a high-value ship in the Arabian Sea in any conflict with Pakistan. Karwar will not be ready for another 10 years and basing the Gorshkov on the east coast will create other difficulties.

In todays charged atmosphere, a conflict can erupt at short notice and be over before the mighty Gorshkov arrives to deliver her punch. The purchase will also require the navy to mortgage its capital expenditure for the next several years. Indeed, it will be a millstone around the necks of the next two chiefs.

Viewed from all sides, if the prime minister inks the Gorshkov deal during his visit to Moscow, it will be the most illogical purchase ever between India and Russia.

With the Indian economy in the doldrums, or at least not as bright as it once was, the last thing we want is a profligate armed force. The Indian Navy cannot expect the nation to give it everything it wants at the cost of the nations economy. Alternatively, the navy has to live within its budget. Cheaper alternatives to the Gorshkov must be considered.

Traditionally, naval ships have been painted a shade of dark gray. If the Gorshkov is purchased, the Indian Navy might make an exception and paint the ship white. For the aircraft carrier is bound to be the biggest white elephant in the navys fleet.

Admiral (retd) J G Nadkarni


NO:497_4
VOR  於 2004/11/10 04:23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in.rediff.com/news/2004/nov/04navy.htm
Indian Navy will become leaner and meaner

November 04, 2004 20:10 IST

The Indian Navy is on course to becoming a leaner force with augmented weapon, sensor and network-centric competence to give it endurance, punch and extended operational range, Chief of Naval Staff Admiral Arun Prakash has said.

By 2015-20 the Indian Navy will be a three-aircraft carrier force -- one aircraft carrier on either coast and one in reserve ?with adequate surface and subsurface combatants, robust reserves and sound logistical support for blue water operations and visibility wherever national interests dictate, Admiral Prakash told the Janes Defence Weekly.

In the past, our ship-building and force-planning went awry due to the skewed debate over large versus small units, he said. The continuing reappraisal of the navy is going to rectify this error by maintaining little more than half of its 140-145 vessels as ocean-going, he said. The remainder will be assigned for coastal duties.

Admiral Prakash said work on refurbishing the Admiral Gorshkov, the 44,500-tonne Kiev-class Russian aircraft carrier that India acquired for the price of its refit (estimated at about 675 million dollars), at Russias Sevmash shipyard is encouraging.

He said, The service is keeping its options open for a new enhanced weapons fit, fire-control system, radar and sensors for the 20 MIG-29K fighters, including four trainers, meant for the Gorshkov.

The navy reportedly paid 1.5 billion dollars for the 20 MIG-29Ks.

Admiral Prakash said the Indian Navy also plans to buy between 15 and 20 MIG-29Ks for the 35,000-37,000 tonne Air Defence Ship being built locally.

He regretted the lacunae in the Indian Navys submarine building programme, stressing that it is a problem that needs the governments immediate attention, as many submarines are scheduled to retire by 2010.

He hoped the Project 75 contract to build six French Scorpene e-class submarines at Mazagaon dockyard in Mumbai will be signed soon.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India is in talks with the US government for acquiring between six and eight refurbished P-3C Orions through the US foreign military sales programme, with the option of obtaining an equal number later. The acquisition will help the navy meet its maritime patrol needs. But we would need assurances of life-time product support from the US, Admiral Prakash said.

The report said nearly a third of the services 27 Sea King helicopters are grounded for nearly three years because of a shortage of spares following sanctions imposed by Washington on India in the wake of the 1998 nuclear tests.

The Indian Navy is carefully watching Chinas naval buildup and also the developments in the Pakistan navy. Of particular interest, said the Admiral, are Chinas naval activities in Myanmar, where it is helping modernise the countrys armed forces and its ports, and its role in developing Gwadar on Pakistans western Makran coast.

A Chinese naval presence in Gwadar will give Beijing a strategic edge in the oil-rich Persian Gulf area, Admiral Prakash said. We are watching Chinas navy making an entry to our west and east, but there is no cause for trepidation. We, too, are building up our navy and are quite capable of looking after ourselves, he said.


NO:497_5
VOR  於 2004/11/10 04:48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www.aviationnow.com/avnow/news/channel_aerospacedaily_story.jsp?id=news/NAVY11054.xml

Aerospace Daily & Defense Report

U.S. Navy Eyes Three Nations For Possible Role In MMA

澳大利亞、加拿大、義大利可能參加美國下代反潛機 (MMA) 研發

By Marc Selinger
11/05/2004 09:18:57 AM

Australia, Canada and Italy have emerged as the most likely international candidates to join the development effort for the U.S. Navys Multi-mission Maritime Aircraft (MMA) program, officials said Nov. 4.

Those three nations are the leading contenders because they have expressed the most interest among the 10 nations that were asked to consider taking part in MMA, said Capt. Steven Eastburg, the Navys program manager for maritime surveillance aircraft. Germany, Japan, Norway, the Netherlands, Portugal, South Korea and Spain also were approached but have shown less enthusiasm.

The Navy plans to begin formal negotiations with potential international partners in early 2005 and conclude the talks by late spring or early summer. International participation needs to be lined up before the September 2005 preliminary design review (PDR), when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aircraft will be set, Eastburg said during a press briefing on MMA.

Each possible partner will be asked to contribute about $300 million to the development program, although Eastburg acknowledged that that would be negotiated. In June, the Navy awarded a $3.89 billion contract to the Boeing Co. to be the industry leader for MMAs six-year system development and demonstration (SDD) phase (DAILY, June 15).

Eastburg said that international partners would be involved in the aircrafts development on a day-to-day basis. There would be opportunities for companies in those countries to compete for MMA contracts, but the Navy would not promise foreign industry a certain share of the work.

We are not guaranteeing any degree of industrial participation in these countries, and they all understand that, he said.

Planned buy flexible

The Navy plans to buy 108 MMAs, but that assumes the service also will buy 50 Broad Area Maritime Surveillance (BAMS)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Eastburg said the Navy could increase its MMA procurement if BAMS is cut or killed. The Navy has yet to release a request for proposals for BAMS, despite saying it would do so several months ago.

Boeing believes there are opportunities to sell 100 to 150 MMAs abroad. A total of 15 foreign countries now fly about 225 P-3s, the maritime patrol aircraft that MMA is designed to replace. Australia and Canada both operate P-3s, while Italy does not.

The Navy plans to begin fielding MMA in fiscal 2013, but Boeing estimates it can begin delivering the aircraft a year early. The program has been planning to hold the PDR in the second or third quarter of FY 06 (DAILY, Oct. 14), but Boeing believes the review can be moved up to September 2005.

MMA, which will use a modified 737-800ERX jet, is designed to perform anti-submarine warfare, anti-surface ship warfare and reconnaissance missions.


NO:497_6
VOR  於 2004/11/10 05:50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articleshow/914012.cms
Navy to augment its eyes in the sky
RAJAT PANDIT

印度海軍將取得空中反潛能力

TIMES NEWS NETWORK[ SATURDAY, NOVEMBER 06, 2004 12:44:42 AM ]

NEW DELHI: India wants potent maritime snooping ability. The plan to fill the gaping void in its long-range reconnaissance capabilities is finally gathering momentum now, with the Navy set to acquire two Russian IL-38 aircraft and a top American team coming here soon to discuss the sale of P-3C Orions.

The two upgraded IL-38s, which can also act as anti-submarine and ship warfare platforms, will make up for the loss of the two such aircraft in a mid-air collision at Dabolim naval base in October 2002.

The US, in turn, is negotiating to sell eight P-3C Orions to India, at reduced rates from its own inventory and st-orage reserves, under the foreign military sales programme. Incidentally, Pakistani Navy has been flying the Orions — which can even carry Harpoon anti-ship missiles and consequently pose a threat to Indian warships in the Arabian Sea — for quite some time now. It is now pushing the US for more Orions for supporting the war on terrorism.

The US had earlier offered the P-3B Orion version to India, at a cost of $894 million for the eight aircraft with an upgradation package and initial product support. US aviation major, Lockheed Martin, manufacturers of Orion, is likely to be involved in the upgradation and product support programmes.

But the Navy pushed for the relatively later P-3C version, which the US used extensively in its Iraq operations.


NO:497_7
小老闆  於 2004/11/10 18:28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udn.com/NEWS/WORLD/WOR1/2341200.shtml
疑中共核潛艇出沒沖繩海域 日艦搜索 【編譯洪伯昌/綜合報導】
日本海上自衛隊今天清晨5時許(台北時間6時)在沖繩西南方300公里的日本海海域,發現一艘不明潛艇出沒,旋即大動作緊急動員全體海軍待命警戒和搜索,了解該艘潛艇的國籍和意圖。共同新聞社引述防衛廳官員的話指出,這艘不明潛艇可能是中共海軍的核子動力潛艇。
防衛廳指出,自衛隊艦艇從本月5日至8日就在種子島東南方315公里海域,發現中共海軍的潛艇救難船和拖船各一艘,當時就懷疑有中共潛艇在附近海域潛航。海上自衛隊目前正在調查這兩起事件是否有關。
官房長官細田博之召開記者會表示,海上自衛隊的P3C偵察機,今天上午在沖繩先島諸島附近的南日本海發現這艘潛艇,防衛廳長官大野功統上午8時45分獲得小泉首相批准後,立即下令自衛艦隊司令官展開海上警備行動,並派遣原P3C偵察機和一艘驅逐艦尾隨追查,其他軍艦和直昇機也趕往當地。先島諸島位於台灣和沖繩本島之間,距東京約1600公里,在台灣東北方,距離不遠。
日本P3C偵察機曾命令不明潛艇浮出水面,亮出旗幟 ,但潛艇沒有回應,旋即離開日本海域,駛往東海方向。細田博之說,目前該潛艇已離開日本領海,不過偵察機仍在跟這艘潛艇,了解它的下一步動作是什麼,驅逐艦也還在附近海域巡邏追查,不敢大意。
細田博之強調,目前還不清楚這艘潛艇的國籍,一旦確認該潛艇的國籍,海上自衛隊一定會當機立斷採取「必要措施」,但並未詳述是何種措施。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稍後在官邸向記者表示:「不明國籍的潛艇侵入我國領海,不是什麼好事。本人對此感到遺憾。」「目前還無法確認國籍。我軍會持續監視。」
路透報導,船隻誤闖日本海域的事件時有所聞,但海上自衛隊為此動員的情形,極為罕見。
中共新華社在11時許報導了這起事件,說是「不明潛艇現身日本海域,日海上自衛隊緊急動員」,但內容未寫日方懷疑是中共的核子潛艇。
【2004/11/10 聯合晚報】

NO:497_8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0 19:23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來看比較接近原味的報導.........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1/20041110402570.html
不明潛艦入侵日本領海官方首次發布警備行動

(中央社記者謝震南東京十日專電)一艘疑似中國海軍的潛艦,今天一度侵入日本領海長達三小時之久,日相小泉獲悉確認情報之後,立刻指示防衛廳下達「海上警備行動命令」。儘管防衛廳確認不明潛艦國籍為中國,但官方發言人仍持保留立場指稱「國籍不明」。

此舉是日本繼一九九九年三月以來第二度對不明國籍的可疑船艦發出同一命令。

但值得注意的卻是,日本在一九九六年十二月的一項內閣會議正式決定,一旦發現不明船艦入侵領海,首相有權不必先行召開內閣會議磋商而直接下達「海上警備行動命令」。

此間媒體引述防衛廳的消息指出,疑似中國海軍的不明潛艦,今天清晨五時左右侵犯日本領海。當時正在潛航狀態的潛艦,被偵測時位於沖繩縣宮古列島的多良間島附近。

日本官方接獲海上自衛隊P3C反潛機的追蹤確認之後,隨即在上午八時四十五分,由防衛廳長官下達「海上警備行動」命令。

據了解,同一艘疑似中國海軍的不明潛艦,早在本月八日就被海上自衛隊鎖定並持續追蹤。但直到潛艦在今晨五時左右入侵日本領海潛航三小時之久,官方再三確認之後,才下令防衛廳所屬海空機艦迫使潛艦浮出水面並暴露身份。

不過,同一艘不明潛艦毫不理會日方的示意,依舊保持潛航態勢並駛離日本領海。

由於潛艦入侵日本領海的位置附近,包括日中台三方各自宣稱擁有主權的「尖閣諸島」(釣魚台島),日方擔心同一潛艦可能再度侵犯領海,除了原有兩架P3C反潛機持續追蹤監控之外,還增派二艘護衛艦和直升機急馳現場海域追蹤。

一九九九年三月,由於北韓間諜船侵入位於能登半島附近的日本領海,迫使日本首度對可疑船隻第一次發出「海上警備行動」命令。

日本政府發言人、內閣官房長官細田博之,在今天的例行記者會指出,這起潛艦侵犯領海事件相當令人遺憾。


NO:497_9
雪風  於 2004/11/11 03:18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headlines.yahoo.co.jp/hl?a=20041110-00000592-jij-pol

中国原潜の見方強める=政府「特定でき次第抗議」-沖縄近海領海侵犯事件

 沖縄県の先島群島周辺海域で国籍不明の潜水艦が領海侵犯した事件で、政府は10日午後、海上警備行動の一環として潜水艦の追尾を続行した。スクリュー音や航跡から同艦は中国海軍の原子力潜水艦との見方を強めた。特定でき次第、厳重抗議するとともに、領海侵犯の意図や原因の説明と再発防止などを強く求める方針だ。
 政府によると、同艦は先島群島周辺海域を南方から北方に移動する際に領海を侵犯。同日夜時点で同群島北方の公海を潜航しており、海上自衛隊の護衛艦、P3C哨戒機、対潜ヘリで監視している。同艦は中国海軍の「漢級攻撃型原子力潜水艦」との見方が出ている。8日に近海で確認され、P3Cから水中音波探知機(ソノブイ)を海中に投下してスクリュー音の測定や監視活動などを行った。
 「漢級」は中国海軍が初めて建造した原潜で、1番艦は1974年に完成。潜航深度は約300メートルといわれる。 
(時事通信) - 11月11日1時1分更新


NO:497_10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1 12:36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200411/20041111407392.html
日本軍方持續搜尋疑似中國潛艦蹤跡
彭木芳 2004-11-11 12:05

(法新社東京十一日電)日本軍方今天持續搜尋一艘昨天進入日本領海不明國籍的潛艦,這個海域靠近目前中國與日本爭議性的天然氣油田海域。根據日本媒體引述國防官員的談話表示,這艘潛艦極可能來自中國。

然而,中國外交部今天稍後表示,他們對於此艘潛艦一無所知。

日本自衛隊發言人表示,在昨天發現不明潛艦進入日本海域後,日本海軍目前仍然派遣兩艘驅逐艦和一架偵察機持續搜尋這艘潛艦的蹤跡。

自衛隊發言人說:「我們不清楚搜尋行動何時結束。」他拒絕說明目前潛艦的位置及去向。

日本軍方昨天早晨發現這艘潛艦進入日本沖繩縣宮古列島的多良間島海域。

這個隸屬沖繩縣的南方島嶼目前是美軍的主要軍事基地。


NO:497_11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1 13:30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1/20041111407487.html
闖日領海潛艦疑為中國漢級核子潛艦

(中央社記者黃菁菁東京十一日專電)日本海上自衛隊於十日清晨,在日本領海內發現疑似中國海軍的潛艦,於十一日上午十點左右已航行到釣魚台北方200公里附近海域,防衛廳仍派兩架P3C偵察機繼續追蹤。防衛廳由聲納探測到的螺旋槳聲音等分析研判,此潛艦應該是中國「漢級」核子動力潛艦(排水量為5550噸)。

防衛廳的消息指出,日本於九日凌晨一點左右便發現在石垣島和多良間島外海發現一艘國籍不明的潛艦,十日清晨五點四十分左右,進一步確認該艦潛航行到琉球宮古列島的多良間島附近,已侵犯到日本領海,隨後日本提高海上戰備等級,在小泉首相的認可下,下令執行海上警備行動。

雖然該艦在三小時內脫離日本領海,十日中午已朝中國東岸前進,但是十一日上午十點左右仍向北航行,航行至釣魚台北方200公里附近的海域。日本海上自衛隊派二架P3C偵察機以及二艘護衛艦繼續監視該艦在海上的行動。

日本防衛廳推測,可疑潛艦可能朝中國渤海灣的海軍基地航進,而且由聲納探測到該艦螺旋槳聲音等分析研判,此潛艦應該是中國「漢級」核子動力潛艦(排水量為5550噸),「漢級」核子動力潛艦是中國在1980年代後期實戰配備的軍力。

日本政府為此事已緊急召開外交防衛會議,雖然種種跡象顯示該艦應為中國潛艦,不過日本至今尚不敢明確斷言該艦的國籍。日本政府表示,若確認該核子潛艦為中國所屬,將對中國政府提出嚴正的抗議。


NO:497_13
小老闆  於 2004/11/11 21:44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www.ettoday.com/2004/11/11/162-1712248.htm
潛艦入侵日本海域? 北京表示毫無所悉
2004/11/11 20:23
大陸新聞中心/台北報導
針對日本指控大陸潛艦侵入日本海域一事,中國大陸外交部11日表示,他們對此毫不知情。而日本防衛廳根據情報,初步研判入侵的潛艦最後的行蹤,是前往渤海灣的某個海軍基地,日本海上自衛隊派目前仍派遣2架P3C偵察機以及2艘護衛艦繼續監視該艦在海上的行動。一旦可以確認潛艦身分,將向北京政府表達強烈的抗議。
日本海上自衛隊於於9日凌晨發現在石垣島和多良間島外海發現一艘國籍不明的潛艦,10日清晨,在琉球宮古列島的多良間島附近繼續發現該艘潛艦,於11日上午10點左右已航行到釣魚台北方200公里附近海域,防衛廳仍派兩架P3C偵察機繼續追蹤。防衛廳透過聲納探測到的螺旋槳聲音等研判,這艘潛艦應該是中國漢級核子動力潛艦。
情報界研判,大陸傳統動力的潛艦比較無法航行到琉球群島附近海域,因此是核子動力潛艦應無問題,而且是為排水量為5550噸的漢級核子動力潛艦。如果屬實,這艘潛艦的出現意味著中國海軍已有突破第一島鏈(日本、琉球、台灣及菲律賓的太平洋島弧),前進第二島鏈(日本、關島、帛琉、印尼之間的島弧)的實力。


NO:497_15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2 09:23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344641.shtml
日媒體:潛艦闖入日領海 我方發現知會日本

東京特派員陳世昌/十一日電 11/12 03:05

日本富士電視台十一日獨家報導,十日闖入日本領海引起軒然大波的「不明國籍潛艦」,據說三日即被台灣偵察機發現,並迅速知會日本政府。

富士電視台說,根據自衛隊的消息,台灣的P3C反潛偵察機三日發現一艘朝日本方向行駛的潛艦,辨認出是中共潛艦後,立刻知會日本自衛隊。(編按:台灣目前並沒有P3C反潛機,應是S2T反潛機)

富士電視台報導,日本自衛隊接到台灣通報後,隨即出動船艦在日本海域搜索,五日先於鹿兒島東南三百多公里海面上發現中共潛艦救難艦與拖曳艦各一艘,隨即加強對這兩艘船艦的監視。

報導指出,海上自衛隊八日發現通報的這艘中共潛艦,開始追蹤監視,十日並發布海上警備行動命令,將這艘潛艦驅離日本領海。

根據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消息,十日闖入日本琉球先島群島周邊領海的這艘中共漢級核子動力潛艦,十一日上午繼續往中國大陸方向潛航。接獲海上警備命令的海上自衛隊則繼續派P3C反潛偵察機及護衛艦監視,這項監視將一直持續到潛艦離開日本領空外為安全設置的「防空識別圈」外為止。

雖然日本防衛廳多次表明,從這艘潛艦發出的聲紋,幾乎可判定是中共海軍「漢級」核子潛艦,但態度謹慎的日本政府,至今還不敢鬆口說是「中國的潛艦」。

政府發言人、內閣官房長官細田博之十一日被問及何以無法確認潛艦的國籍時,只簡單回答:「因為這艘潛艦一直未浮上水面」。不過他證實,潛艦離開先島群島周邊的日本領海後,以蛇行路徑朝北行駛。他也說明,十日潛艦侵入日本領海的時間約為兩小時,不是稍早所說的三小時。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十一日針對外界批評,「政府下達海上警備行動命令,竟是在潛艦侵犯日本領海達三小時後」對記者表示,「這種做法是適切的,因為這件事必須慎重處理。」


NO:497_16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2 09:38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4111200089,00.html
2004.11.12  中國時報
日跟監潛艦 航向渤海灣
楊珮玲/東京十一日電


日本政府今天繼續追蹤跟監昨天入侵日本領海的疑似中共核子潛艦,今天下午其從琉球西方的釣魚台海域附近公海內以蛇行方式行進,速度明顯比昨天放慢許多。此地防衛專家認為其目的地可能在中國的渤海灣。

雖然日本防衛廳認為從聲紋等資料都顯示這是中共的「漢級」核子動力潛艦,但日本政府截至今晚仍沒有正式向外界宣布潛艦國籍。日本首相小泉表示,這是攸關安全保障的問題,必須非常慎重;但一旦確定國籍會採取必要的外交措施。內閣府官房長官細田博之則說,一旦潛艦浮上海面或是確定其入港地點,日本政府就能確定其國籍並提出嚴正抗議。


雖然官方一直未發表正式看法,但此間媒體報導,潛艦在昨天侵入日本領海後,還曾在釣魚台附近的大小島嶼徘徊。今天行進方向曾往北又往西,可能朝向中國渤海灣的海軍基地,但是行進速度非常緩慢。

日本在昨天發現此艘核子潛艦侵入日本琉球附近領海後,就一路尾隨監視此艘潛艦。今天日本繼續派出兩架P3C反潛哨戒機和兩艘護衛艦,緊密監視。

但日本方面的跟監預計將只能進行到日本的防空識別圈界限,以目前潛艦速度來看今天深夜有可能脫離跟監範圍。日本外務省、防衛廳和相關部會今天也繼續進行緊急協調,研擬對此事後續因應之道。

今天日本各大媒體也都引用此地不同專家的話認為此潛艦為中國的核子潛艦,但目的則眾說紛紜,以台灣為目標的軍事活動、探測日本自衛隊警戒偵測能力、或是潛艦在航行中發生事故等都是被討論的可能性之一。

從其路線來看,此潛艦最早被發現的區域在台灣的東側和東北側附近,與台灣也非常靠近。因此不論是從確保中共海洋權益或針對封鎖台灣各方面來看都是極重要的區域。


NO:497_17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2 19:17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news.yam.com/cna/china/200411/20041112418058.html
疑似中國潛艇今駛離日本監控海域

(中央社台北十二日電)日本追蹤多日的不明潛艇,今天駛離自衛隊的監控海域,防衛專家表示,該潛艇可能駛往渤海灣。連日來,這艘「不明」潛艦一直被懷疑是中國海軍的「漢」級潛艦。

明報網今天引述日本消息報導,「不明」潛艦進入日本領海後,曾在釣魚台附近的大小島嶼徘徊;今天行進方向曾往北又往西,可能朝向中國渤海灣的海軍基地,但是行進速度非常緩慢。

報導說,根據聲納資料,這艘潛艇可能是共軍「漢」級潛艇,但是日本政府尚未能確認。


NO:497_18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2 20:05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1/20041112417601.html
日解除海上警備行動 並考慮向中國抗議

(中央社記者黃菁菁東京十二日專電)疑似中國海軍的核子動力潛艦已於十二日上午駛出日本防空識別圈,防衛廳長官大野功統於下午召開記者會,正式解除海上警備行動。由於該艦明顯航向中國山東半島,大致可確認為中國所屬,故日本政府已積極考慮向中國提出抗議。

日本海上自衛隊於十日清晨發現,疑似中國海軍的潛艦潛航到琉球宮古列島的多良間島附近,明顯侵犯到日本領海,防衛廳立即下令執行海上警備行動,同時派出兩架P3C偵察機以及二艘護衛艦一路追蹤。

防衛廳由聲納探測到的音紋等分析研判,此潛艦應該是中國「漢級」核子動力潛艦,但是由於該艦一直沒有浮出水面,看不到艦上可識別國籍的國旗等,因此防衛廳不敢斷定其為中國的潛艦。

該艦於十二日上午七點十分左右已脫離日本領空外設定的防空識別圈,防衛廳於下午三點五十分正式解除海上警備行動。由於該艦在東海朝北北西的中國山東半島方向航進,日本政府內部多認為,該艦很明顯的是中國的潛艦,故正積極考慮向中國提出抗議。

小泉純一郎首相十二日下午在記者會上表示,若確定該艦國籍,日本將對相關國採取必要的抗議行動。町村外相則表示,日本將透過外交管道,採取必要的對應措施,具體來說,就是要求其謝罪、究查原因、並防止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NO:497_19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2 20:12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1/20041112418267.html
日本確認中國潛艦侵犯領海正式向中國抗議

(中央社記者黃菁菁東京十二日專電)日本政府經分析研判相關資料後,確認侵犯日本領海的潛艦為中國所屬。外相町村信孝隨即於十二日傍晚召喚中國公使程永華到外務省,針對中國潛艦侵犯日本領海事件,正式向中國提出抗議,並要求中國謝罪、說明理由。

日本海上自衛隊十日清晨發現,疑似中國海軍的「漢型」核子動力潛艦潛航到琉球宮古列島的多良間島附近,明顯侵犯到日本領海,防衛廳立即下令執行海上警備行動,同時派出兩架P3C偵察機以及兩艘護衛艦一路追蹤。

中國潛艦於十二日上午七點十分左右已航離東海的公海周邊海域,日本防衛廳掌握到潛艦朝北北西方向航進,應該不會再回頭航向日本領海。防衛廳長官大野功統於是在下午的記者會上宣佈,海上警備行動於下午三點五十分正式解除。

防衛廳由聲納探測到的聲紋等資料分析研判,此潛艦應該是中國「漢型」核子動力潛艦,加上該艦明顯航向中國山東半島,因此確認其為中國海軍所屬。

日本政府確認潛艦國籍之後立即採取行動,外務省町村信孝外相於傍晚五點左右,召喚中國公使程永華到外務省,正式向中國提出抗議。町村同時向程永華提出,日本政府除了要求中國政府謝罪之外,也要求中國向日本說明侵犯日本領海的理由,並防止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NO:497_20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2 20:13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news.yam.com/cna/china/200411/20041112418488.html
日本海上自衛隊實力強 遏阻中國不含糊

(中央社記者黃季寬台北十二日電)中國核攻擊潛艇出沒日本海域事件,引起日本及亞洲國家高度關注。在美國調整亞太軍事部署之際,日本海上自衛隊在遏制中國向太平洋深藍水域擴張方面,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因為名為﹁海上自衛隊﹂的日本海上軍事實力,在亞洲屬一屬二,純就傳統武力言,中國海軍難望其項背。

據中國軍方刊物﹁現代軍事﹂報導,日本海上自衛隊早已從二次世界大戰後組建的近岸防禦小型海上力量,發展成一支兵種齊全、裝備先進、有較強反潛護航和遠洋機動作戰能力的部隊。現役員額四萬五千人,由一個聯合艦隊、五個地方艦隊、一個教育航空集團、一個練習艦隊組成,掃雷能力居世界第一,反潛能力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主要水面作戰艦艇噸位居世界第四。

其中聯合艦隊是主要的機動作戰部隊,下編四個護衛隊群、一個潛艇艦隊、兩個掃雷隊群、一個航空集團。各式作戰潛艇約一百七十艘、飛機近兩百八十架,主要的水面作戰部隊:著名的﹁八八艦隊﹂,現已邁向﹁十九艦隊﹂規模。

從一九八0年代著手組建的﹁八八艦隊﹂,指的是上述四個護衛艦隊,各由八艘驅逐艦和八架反潛直升機組成,這八艘驅逐艦中包括兩艘防空驅逐艦 (其中一艘神盾艦)、一艘直升機驅逐艦、五艘通用驅逐艦。﹁金剛級﹂的神盾艦,排水量達九千餘噸,配備﹁魚叉﹂反艦飛彈、﹁標準II﹂防空飛彈、﹁阿斯洛克﹂反潛飛彈、一架中型反潛直升機,具垂直發射裝置,可與美軍共享數據鏈,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最先進的驅逐艦,美國﹁阿利伯克﹂級神盾艦的化身。這種裝備水準,目前的中國驅逐艦隊無法與之匹敵。

何況在﹁八八艦隊﹂建成之後,日本進一步把其規模提升為﹁九九艦隊﹂或﹁十九艦隊﹂。以橫須賀、佐世保、吳港、舞鶴為基地的這四個護衛隊群,分別擁有十或九艘驅逐艦和九架艦載直升機。而在配備﹁大隅﹂級坦克登陸艦和新型萬噸直升機驅逐艦後,新的護衛艦隊群,更將提升為包括一艘一萬三千噸的直升機驅逐艦、一艘大型補給艦、兩艘﹁金剛級﹂神盾艦、五艘通用型驅逐艦的水準,能執行由海到陸的攻擊性任務。

因為已建的﹁大隅﹂級坦克登陸艦,事實上具有全通甲板,能夠搭載垂直起降的﹁鷂﹂式戰鬥機。而正計劃興建的萬噸直升機驅逐艦,具全通甲板、垂直發射裝置、可自動識別兩百個並同時攻擊十二個不同方位目標的﹁神盾﹂系統,艦載反潛直升機加裝空艦飛彈,可執行反潛、防空、對海作戰等任務。中國軍方更認為,該艦最終可能是計劃搭載美國正在研製的F-35C/D聯合攻擊戰鬥機,從而使得上述四個護衛艦隊,發展成為四支輕型航母戰鬥群。

相形之下,中國海軍的傳統武力瞠乎其後,美日聯手則中國海軍實力差距更大,中國想走出太平洋島鏈或有其他圖謀,在可預見的未來只能徒呼負負,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NO:497_21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3 09:29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346508.shtml
日本斷定中共潛艦侵入 提抗議要求道歉

東京特派員陳世昌/十二日電 11/13 02:15

日本政府十二日「正式斷定」,侵入日本領海的不明外國潛艦,就是中共的核子潛艦;日本因此在十二日傍晚由外相町村信孝約見中共駐日公使程永華,表達日本政府的抗議,並要求中共道歉,保證今後不再發生這類事件。

不明國籍潛艦十二日脫離日本「防空識別圈」後,日本政府從潛艦潛航的方向及潛艦的型號,正式斷定就是中共的漢級核子攻擊潛艦。

町村說,日中雙方才在上月舉行政府間實務協商,討論中共於東海進行天然氣油田開發事宜,不料又發生這種事,相當令人遺憾。

町村向中共表達強烈抗議之外,還要求北京政府說明侵犯日本領海的理由,並要中方保證今後不再發生類似事件,還要北京政府向日本政府道歉。

中共駐日大使王毅據稱人不在東京,代理王毅出席的程永華公使回答說,他會把日本政府的意思傳達給北京政府,中共政府現在也正在調查此事。但因為還在調查階段,不能立刻接受抗議。

町村稍後舉行記者會說,日本政府已向中共表達嚴正立場,中共應該會在適當時間回答。

問及此事是否會影響首相小泉純一郎和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舉行高峰會談時,町村說,「不管有沒有問題,最好是經常舉行會談才具意義。而且如果舉行會談,卻又避談此事,也非常不自然」。

日本政府消息人士指出,中共這艘潛艦在沖繩西方的公海,以緩慢的速度蛇行前進,於十二日上午七時十分經海上自衛隊確認,已經離開日本領海之外的「防空識別圈」之外。

防衛廳長官大野功統說,中共核子潛艦離開日本海域,朝著西北西的方向潛航,自衛隊的P3C反潛偵察機和巡防艦一路追蹤,確認潛艦不會再回頭進入日本領海後,於十二日下午三時五十分下令終止海上警備行動,讓三天來的獵潛作戰正式落幕。

日本政府發言人、內閣官房長官細田博之也在稍後表示,日本已向中方提出強烈抗議。對於這件事是否會影響雙方關係,他說,日本政府向來所持的和平外交、促進友好的基本立場未變,不過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還是要表明立場。

【特派記者陳東旭/北京報導】日本確定十日闖入日本領海的潛艦就是中共的漢級核能潛艇,昨天下午日本外務省已召見中共駐日公使表達抗議。中共外交部昨天未對潛艦入侵日方海域一事表示意見,也未與日本大使館溝通,僅稱已在關注此事。


NO:497_22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4 00:20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1/20041113426696.html
駐日美軍神盾艦官兵吸毒 十七人不光榮退伍

(中央社記者謝震南東京十三日專電)駐日美軍的一艘神盾級巡洋艦,傳出十九名官兵服用合成麻藥等毒品,除了兩名情節重大者遭拘禁,其餘十七人被處以「不光榮退伍」遣返美國。

此間媒體引述駐日美軍司令部等消息來源指出,配屬橫須賀美海軍基地,九千四百零七噸、乘員約三百五十員的神盾艦「文森號」,今年六月起,陸續傳出有人濫用MDMA合成麻藥及古柯鹼。

接獲密報之後,美國軍方犯罪搜查單位立刻介入調查,結果發現不但傳聞屬實,吸毒人數居然多達十九人。

十九人之中,兩員因涉及非法販毒、吸毒罪名而遭拘禁,其餘十七人則未經軍法審判而直接以「不光榮退伍」處分遣返美國。


NO:497_23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5 00:15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1/20041113424291.html
亞洲各國決定在星設立取締海盜訊息中心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加坡十三日專電)新加坡外交部表示,星國將成立一個對付區域海盜和武裝搶劫活動的訊息中心,以加強亞洲各國之間的資訊交流,制止海盜攻擊商船事件發生。

外交部發言人說,本月十一日在東京舉行的制止亞洲水域海盜和武裝搶劫活動區域合作會議中,與會各國共同簽署了對付海盜和武裝搶劫活動區域合作協定,並決定在星國設立訊息交流中心。

這個訊息交流中心,將作為報告海盜活動、調查海盜事件和締約國間分享資訊的中心。

簽訂這項協定的亞洲國家,將加強各國海岸警衛隊間的合作,以有效制止海盜活動。

前天在日本外交部舉行的會議,共有日本、南韓、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孟加拉、汶萊、印度、柬埔寨、印尼、寮國、緬甸、菲律賓、斯里蘭卡和越南等十六國參加。

這項對付海盜和武裝搶劫活動區域合作協定,是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於二零零一年十月提出的。

日本駐星國大使館也發表聲明說,由於小泉提出這項合作協定,日本身為亞洲水域海盜和武裝搶劫活動區域合作會議的東道國,也將主持今後三年的協定磋商。

聲明說,協定將對取締包括麻六甲、星國海峽在內亞洲水域海盜活動做出重大的貢獻,這將是區域未來合作的模式。

在這次日本的會議中,共有星、馬、印和韓等四國表示有興趣作為訊息交流中心,但與會國最後選擇了星國。


NO:497_24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6 09:29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4111600086,00.html
2004.11.16  中國時報
中共潛艇入日領海 美最早告知
楊珮玲/東京十五日電


中共核子潛艇入侵日本事件後續爭議仍在進行中,但最早日本到底是怎麼發現潛艇入侵領海的?根據「日本經濟新聞」昨天的報導,本月十日潛艇入侵日本領海時,是由美軍最早知會日本自衛隊的。

報導指出,美軍的偵察衛星最早是在上個月下旬,發現一艘中共核子潛艇的蹤跡,當時此潛艇浮上海面,位置在中國寧波海軍基地附近。之後潛艇潛入海面,美方即開始尋找潛艇去向。


由於美軍在東海周邊海域的海底鋪設有大量音響探知裝置,透過這些裝置,美軍掌握到一艘在日本附近海域活動的潛艇動態,在此潛艇即將進入日本先島諸島的領海之前,美軍已通知日本海上自衛隊。而根據美軍提供的情報,日本方面在十日清晨五點左右,正確掌握到這艘入侵的中共潛艇的位置。

美軍在監測時,透過核子潛艇的引擎和螺旋漿聲音等音紋特徵等判斷,認為侵入日本領海的這艘潛艇應屬於中國海軍。不過報導也說,侵入日本領海的潛艇和上月下旬發現的潛艇是否為同一艘,尚未確認。


NO:497_25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6 09:32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4111600085,00.html
2004.11.16  中國時報
日擬擴建探測系統 監測東海
大陸新聞中心/台北報導


據北京「國際先驅導報」報導,日本近來加強了對中國在東海的石油開發及相關活動的監視,日本防衛廳正在研究在東海海域增設電子探測系統,加強搜集和處理中國的情報信息。日本防衛廳已經決定在沖繩縣的宮古島建造一處以捕捉和處理中國軍艦和飛機進行通信聯絡電子信號的據點,並於二○○八年正式啟用。

報導說,日本防衛廳聲稱,中國軍隊正在推進核戰力和海軍與空軍的現代化,擴大了在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等海洋上的活動範圍,為此,需要大量了解和收集中國的軍事和經濟等方面的情報信息。


東海是日本設置新探測系統的重點方向,日本防衛廳認為,僅增建宮古島一處還不夠,必須在西南部的某個島上再建造一處電子捕捉處理據點。這種電子探測系統是通過捕捉和破譯無線電通信信號以及電子信息交換信號來掌握對方情況的設備。

報導透露,目前日本航空自衛隊雷達部隊的探索範圍已經轉向關注南西部的鹿兒島、沖繩方面,以便嚴密監視中國對東海能源資源的開發和收集中國軍事、經濟情報。日本發射的兩顆間諜衛星,偵察重點就是包括中國、朝鮮在內的東亞地區。

日本還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建立搜集中國、朝鮮以及其他亞洲國家無線電通信情報的重要基地。目前設在東千歲、新縣小舟渡、琦玉縣大井、島根縣美保、福岡縣太刀洗和鹿兒島縣喜介島的六處通信站就是日本自衛隊的通信情報截收設施和監視雷達站,負責機密的無線電通信情報的搜集和分析工作。

報導認為,日本軍方和政府部門還利用各種手段,大肆搜集有關中國政治、軍事、經濟、社會及科技等各方面的情報。早在九○年代初期,在中國西北內陸省分的某科研試驗場,一名專程到此地的日本游客便因為舉止反常而被兩名執勤的解放軍哨兵扣留,並發現大量與其身份不符的物品。二○○二年十月,日本駐華使館武官天野寬雅在浙江寧波擅闖軍事禁區,並進行拍攝、竊取軍事情報,被中方人員當場發現。

報導說,基於收集中國情報的需要,日本自衛隊也開始重視漢語的學習。專門培訓自衛隊外語能力的東京小平市自衛隊專科學校內,已開始籌備漢語課程學習班,訓練能夠熟練解讀漢語情報的自衛隊官員。


NO:497_26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6 17:05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1/20041116450764.html
衛星確認侵日領海的潛艦返抵中國海軍基地

(中央社記者謝震南東京十六日專電)根據美日衛星情報和電波資訊確認,疑似中國海軍所屬的不明潛艦已由日本防衛廳判定為「漢級」核能攻擊潛艦,昨夜到今日凌晨間終於返抵黃海沿岸、山東青島附近的「姜哥庄」潛艦基地。

十日清晨進入日本西南領海的這艘不明潛艦,潛航蹤跡經日本海上自衛隊機艦識破後遭到日方一路尾隨跟監,其間這艘潛艦曾經數度嘗試迂迴蛇行方式閃躲,企圖擺脫日本反潛部隊的糾纏。

儘管日本機艦始終未能逼迫這艘不明潛艦浮出水面和表明身份,日方依據潛艦的引擎動力和推進器等聲紋,初步判定這艘不明國籍潛艦為中國自行生產的「漢級」潛艦。

根據美日雙方的衛星情報和電波資訊,侵犯日本領海得逞的中國海軍潛艦,昨天深夜至今天凌晨之間進入黃海沿岸的姜哥庄潛艦母港。


NO:497_27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6 20:30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news.yam.com/cna/china/200411/20041116451255.html
中國聲稱東海潛艇事件已妥善解決

(中央社記者焦興華北京十六日電)中國潛艇前幾天闖入東海日本海域引起日本政府強烈抗議,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章啟月今天說,中國已透過外交途徑通報日本,事件已獲得妥善解決。

近六家日本媒體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輪番提問中國潛艇闖入日本領海一事,章啟月從頭到尾只有一句話:「中方已經透過外交途徑通報日本政府,事情已獲得妥善解決。」

儘管日本媒體再三追問到底中國政府有無向日本政府道歉,章啟月堅持不透露中國向日本通報的內容。但她補充說,中方是由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武大偉向日本駐中國大使安南惟茂通報的。


NO:497_28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7 09:12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353033.shtml
中共潛艦曾現蹤關島 美軍機一路追趕

東京特派員陳世昌/十六日電 11/17 03:03

日本防衛廳的消息說,闖入日本領海的中共漢級核子潛艦,已在十五日夜裡到十六日清晨返抵中共位於青島附近的姜哥庄潛艦基地。

另據日本政府相關人士十六日指出,中共這艘潛艦在入侵日本領海前,曾在美國關島基地附近被美軍發現,一路追蹤到日本近海。

美國目前在關島駐紮三艘核子潛艦,是美軍重要戰略基地,據說中共潛艦是在關島海域被美軍的P三C反潛偵察機偵察到,一路追到日本的先島諸島與石垣島附近。

中共潛艦在被美軍發現後,就一直沒有浮上海面,日本海上自衛隊根據美軍提供的位置情報對這艘潛艦投下聲納探測器,九日清晨正確判定潛艦就在石垣島南方海面下。

先前也有報導指出,最早發現中共潛艦的可能是美國第七艦隊,美國軍事衛星稍早曾透過衛星偵察發現中共一艘漢級潛艦從中共的海軍基地出港。

消息說,日本政府在九日接手監控闖入琉球(沖繩)宮古島附近的不明潛艦,經過連日的追蹤監視,發現潛艦為了擺脫日本的追蹤,曾在東海蛇行躲閃,最後在十五日夜裡駛進青島附近的姜哥庄潛艦基地。

【東京特派員陳世昌/十六日電】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負責外交、國防的副所長渥茲對日本媒體表示,中共潛艦入侵日本領海,反映出中共海洋擴張戰略的野心,也是為封鎖台灣和抑制美國第七艦隊介入台海事務預做準備。

渥茲說,共軍的確已研擬計畫,打算在攻打台灣之際動員潛艦封鎖台灣,並遏阻美海軍第七艦隊協防台灣。

曾任美國駐中共武官、專門研究共軍的渥茲在接受日本產經新聞專訪時說,潛艦入侵日領海是中共近年來極具野心的海洋擴張戰略一環,用意除了觀察日本自衛隊和政府的反應,也要牽制台灣與美軍,他並呼籲日本要加強反潛作戰能力。

渥茲表示,中共海軍對日本海上自衛隊及美國第七艦隊有敵意,這次動作也應視為是在此基本動機下的潛在威脅。對於中共核子潛艦入侵宮古列島的意圖,渥茲說,動機可能是中共對日本、美國在這一海域的動向抱持著高度關心。

他指出,中共此舉讓人最容易聯想到是要調查潛艦在海底的航海圖。這是為了因應這型潛艦在緊急狀況下需在包括日本領海高速航行,必須事先製作可自由航行的海底地圖。

渥茲指出,中共數年前也利用海洋調查船在南太平洋從水面調查潛艦航行海圖,但在與日本有領土主權爭議的海域則需秘密進行調查,所以會出動潛艦,甚至侵入日本領海。

他表示,中共也有意測試日方因應處置,看自衛隊需多久時間才能發現潛艦的蹤跡,及用什麼方式追蹤、防衛的手段等,以試探日本的反潛能力,同時也觀察日本政治領導部門的因應能力。

渥茲進一步指出,在此事件背後,中共還藏有更大的戰略意圖。中共海軍現代化的核心人物、前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十幾年前就表明,共軍長期的戰略目標就是要控制太平洋海域中從日本列島東部經帛琉、密克羅尼西亞南下的諸島島鏈,因此須大幅增強航空戰力及潛艦能力。


NO:497_29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7 09:14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353020.shtml
「潛艦誤入石垣水道」 中共表遺憾

東京特派員陳世昌/十六日電 11/17 03:03

日本外務大臣町村信孝十六日指出,中共副外長武大偉十六日上午已向日本駐北京大使阿南惟茂承認,日前侵犯日本領海的不明外國潛艦就是該國的核子潛艦。他說,發生這樣的事件,中方表示遺憾。

武大偉解釋,根據中方調查,這起事件是因為技術原因而發生錯誤,導致潛艦誤入石垣水道。

他表示,中方作為日本鄰國將繼續和日本建立雙方的合作夥伴方針,並不會因為此事而有所改變。


NO:497_30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9 08:53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356919.shtml
中共潛艦入侵後 日本下地島 擬駐紮反潛機

東京特派員陳世昌/十八日電 11/19 02:45

中共核子潛艦上周闖入日本領海,並在日本石垣島和宮古島附近徘徊,再度凸顯石垣島旁下地島重要戰略地位。日本產經新聞十八日報導,日政府為了加強對中共的軍事警戒,已著手檢討讓海上自衛隊P3C反潛偵察機駐紮下地島的可行性。

報導說,日本政府已開始檢討是否可能讓自衛隊的P3C反潛偵察機和民間航空公司共用民間下地島機場(伊良部町)。

報導指出,鑑於這次日本海上自衛隊的P3C偵察機追蹤中共核子潛艦的經驗,為了提高偵測能力,有必要利用附近的機場進行反潛作戰。

隸屬下地島的伊良部町過去為促成有效利用下地島機場,曾主動向防衛廳提出讓自衛隊使用機場的要求,日本政府今後將與當地政府進行溝通,探詢自衛隊進駐下地島的可行性。但下地島已表明不歡迎美軍進駐。

下地島機場距離琉球(沖繩)本島西南約二百七十公里,距釣魚台列島才一百八十公里。雖然下地島只是彈丸大的小島,但島上擁有一條寬六十公尺、長三千公尺、可供波音七四七起降的飛機跑道,目前是日本各民航公司訓練飛行員的重要場所。

產經新聞說,日本政府考慮以下地島作為自衛隊基地,主要是這次中共潛艦入侵日本領海,就選擇這個西南重要戰略地區作為突破防衛島鏈的窗口,因而判斷要提高對中共潛艦的作戰效率,使用下地島是必要手段。

在這次中共潛艦入侵事件後,防衛廳直接表明若自衛隊能利用這些島嶼的機場,則可大為提高反潛作戰能力。前防衛廳長官玉澤德一郎十六日在自民黨國防有關會議中也直言「自衛隊在西南諸島沒有基地」,暗示這次的反潛作戰行動相當辛苦。

目前海上自衛隊保有的P3C第五與第九兩個航空隊都駐紮在琉球本島的那霸,雖然P3C有長時間飛行能力,但這次追蹤核子潛艦行動讓海上自衛隊有「緩不濟急」之嘆。相關人士說,如果下地島願接受P3C進駐,則可立即擴充設備,馬上就建立中繼基地。

二○○一年,美國智庫蘭德研究所曾提議,「可將下地島作為美軍基地,能迅速因應台海危機發生的緊急狀況」,下地島因而在一夕之間成為各方注目的軍事戰略焦點。

當地正因民航公司飛行員訓練縮減導致稅收減少而苦惱,曾主動要求自衛隊進駐,但當時日本政府擔心靠台灣太近,「會刺激中國」不當一回事,這次中共潛艦入侵,迫使日本政府必須做出決定。


NO:497_31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9 08:55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356923.shtml
新聞檔案》戰略要地 下地島 地圖上很難找

東京特派員陳世昌 11/19 02:45

在一般地圖上,幾乎看不到下地島。除非拿著放大鏡在日本琉球(沖繩)地圖上仔細尋找,否則很難看到這個面積只有十平方公里的小島。

居民只有七千三百人的下地島,最近卻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除了美軍積極爭取在這塊小島上駐紮軍隊,最近中共核子潛艦入侵日本領海,行經的多良間島和石垣島間的小海峽,距下地島只有幾公里遠。

難怪當地居民因此憂心忡忡。美國總統布希在大選期間提出的全球戰略重整計畫,下地島就是其中一個被提出來討論的重要戰略地點。

布希一當選連任,下地島就籠罩著一股「美軍可能進駐」的不安氣息,沒想到中共核子潛艦又入侵日本領海,並在下地島附近海域和日本反潛偵察機P三C玩起捉迷藏,島上居民的心情每天隨著新聞進展而忐忑不安。

下地島由伊良部島和伊良部町組成,漲潮時是兩塊島,退潮時則連在一塊。一九六九年,為了訓練噴射客機飛行員,琉球政府向下地島遊說,建立下地島機場。當時下地島以種甘蔗、蕃薯為主,還曾夢想建造一個遊艇用的港灣,把下地島建設成「東洋的夏威夷」。

一九七一年,琉球政府的行政主席屋良朝苗與日本政府簽訂一項協定,約定下地島機場只供民間航空使用,因為這項「屋良確認書」,下地島機場至今仍未有軍隊進駐。二?G?G一年春天,因為電腦模擬飛行器的發展,過去一直在下地島受訓的飛行員紛紛捨下地島到海外受訓,讓島上的飛行員人數驟減全盛時期的三分之一,町政府稅收大減,一度把腦筋動到自衛隊頭上,希望邀自衛隊進駐以增加財政收入。

就在這一年,美國智庫「蘭德研究所」第一次點名下地島。蘭德表明,美軍若要穩定東亞地區、尤其台海緊張情勢,下地島是最適合的戰略要塞。

事實上,駐琉球美軍直升機一九八○年代在飛菲律賓時就常在下地島加油。一九九二年美軍從菲律賓撤退後,有段時間美國軍機在此銷聲匿跡,但二○○一年四月又有十一架美國直升機和加油機降落下地島加油。菲律賓北部距台灣不遠的巴丹島也是美軍中途加油的據點之一,不過巴丹島上的跑道只有一千三百公尺,美軍較中意下地島。

日本軍事評論家都認為,美軍選擇下地島為基地,主要是這個小島位於距中國大陸、台灣和東南亞五百公里半徑範圍內,是一處最理想的戰略據點。

美國重整全球美軍的戰略布局,也衝擊到這個蕞薾小島。據稱,這次美國通過包括資深官員會談在內的多個管道,向日方提出使用下地島的建議,與過去只在私下談的作法不同。美國說,這是駐日美軍軍力調整的一部分,美國希望在自衛隊配合下,加強靠近朝鮮半島和台灣空中力量。

日本防衛廳最近在檢討新防衛大綱時,也在祕密報告中假想了中共攻擊日本的三個可能方案。其中,中共襲擊日本的地點,就鎖定先島諸島的宮古、石垣和與那國三島,下地島正位於此區域的中心位置。

下地島逐漸從從名不見經傳搖身成為美日防衛同盟的重鎮。日本對美軍進駐戰時還未鬆口,但經歷中共潛艦入侵事件,日本可能很難再置身度外,須認真考慮西南地區的戰備防衛。下地島今後曝光的機會就更多了。


NO:497_32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9 19:25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news.yam.com/cna/china/200411/20041119476125.html
專家指美日台隱形反潛聯盟已成形

(中央社記者林於國香港十九日電)中國核子潛艇進入日本領海事件雖已落幕,軍事專家認為此一事件顯露出美國、日本、台灣間的反潛聯盟已成形,儼然是隱形的「亞洲北約」。因此,中國在戰略上的「失」遠超過「得」,實為不智之舉。

知名的軍事專家平可夫指出,從軍事角度來看,中國漢級核子潛艇進入日本領海事件,讓美、日、台的反潛能力大亮相,也凸顯出美日台反潛聯盟的態勢已形成。

他表示,東京的情報消息指美國最先發現這艘潛艇,並要求日方全程跟蹤。也有消息指出是台灣通報了這艘潛艇的存在。

令平可夫不解的是,中國如果是精心策劃這次事件,為何會派出較老舊且噪音較大的漢級核子潛艇?中方為何未派出向俄羅斯購買、較先進的基洛級潛艇?因此,他個人研判可能是機械故障而誤闖日本領海。

不過他的「誤闖」觀點未被日本防衛專家所認同,日方專家認為,潛艇通過沖繩縣石坦島與多良島間的水道,必須了解當地海域的水文,顯示這是精心策劃的舉動。

平可夫指出,不管實情如何,從政治角度來看,潛艇在台灣東北海域出現,顯示北京有意測試以潛艇切斷美日與台灣的海行聯繫,並告戒日本不要介入台灣問題,同時警告美國不要在戰時把日本拖下水。另外,也是對東海主權及釣魚台周邊領海主權的宣示。

在軍事技術上,也想進一步試探美日的反潛能力,並展示中國潛艇有能力在第二島鍊海域進行遠洋潛航。

平可夫指出,傳統上中國對周邊國家的武力威嚇活動通常只出現在爭議地區,不會進入別國領海,就情理而言,這次行動如果是刻意精心策劃,那麼戰略上的「失」遠超過「得」。

平可夫是在最新一期亞洲周刊上撰文評析整個事件,平可夫多年來以研究中國戰略、戰術、武器等而聞名。


NO:497_33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20 10:24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4112000075,00.html
2004.11.20  中國時報
日退役艦艇可能輸出東南亞
楊珮玲/東京十九日電


根據日本媒體今天的報導,日本政府正在考慮修改武器輸出三原則,除了原本計畫會與美國合作的導彈防禦系統合作外,也可能會將退役的艦艇等輸往東南亞等國,支援其反恐和打擊海上犯罪。

報導中並未提到此事與台灣的相關性。對於此事是否可能增加未來台灣購買武器的管道。


日本相關人士認為,在目前這個階段做此推論可能還太早,日本目前考慮開放的部分,還是與打擊反恐等較相關,對象以東南亞國家為主。


NO:497_34
小老闆  於 2004/11/20 20:00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tw.news.yahoo.com/041120/4/16drz.html
俄羅斯一核子潛艇發生局部爆炸 一死兩傷
【中廣新聞網 】 俄羅斯有一艘停靠在太平洋「維爾尤金斯克」軍事基地的核子潛艇,發生局部爆炸,造成一名水手喪生,兩人受傷。
俄羅斯海軍發言人證實,這起核子潛艇爆炸事故,發生在這個月十四號,當時這艘潛艇,正停靠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堪察加半島」的「維爾尤金斯克」基地。爆炸造成潛艇部分損壞,不過仍然可以運轉,但他並沒有提到是否造成幅射外洩。
俄羅斯海軍並表示,這艘出事的潛艇,是1980年製造,艦上可以承載16枚洲際彈道飛彈。


NO:497_35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21 09:49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詳細版.........

http://udn.com/NEWS/WORLD/WOR3/2360315.shtml
俄19歲水兵 捨命救核子潛艇

中央社莫斯科二十日專電

據俄羅斯海軍發言人說,十九歲水兵柯瓦勒在一艘停靠在太平洋「維爾尤金斯克」軍事基地的核子潛艇發生局部爆炸中,犧牲自己生命挽回全部勤務組人員。

海軍發言人說,核潛艇十一月十四日發生爆炸,當時這艘編號K223的潛艦 (1980年製造),正在港口維修,因為技術發生事故,柯瓦勒為救活其他人,將爆炸引起火災局限在特定區域,而犧牲生命。柯瓦勒是頭部受重傷送醫急救不治死亡,案發當時還有兩名水手受傷。

據瞭解,因為發生爆炸的潛艇是核子潛艇案發後,當地海軍亟力封鎖消息,但是死者屍體十九日送回西伯利亞家鄉埋葬時消息才洩露出來,柯瓦勒的英雄事蹟才傳開來。消息說,核子潛艇可裝配16枚洲際飛彈,俄羅斯的軍方正在持續調查爆炸發生原因。

【2004/11/21 中央社】


NO:497_36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21 10:27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4112100074,00.html
2004.11.21  中國時報
追蹤潛艦 日護衛艦返基地
中央社/東京二十日專電


日本兩艘海上自衛隊護衛艦日前奉命追蹤侵犯日本領海的中國潛艦動向,二十日已回到位於長崎縣的海上自衛隊佐世保基地。艦長等人在記者會中表示,當時無法排除被攻擊的可能性,所以很謹慎地尾隨中國潛艦。

本月十日,日本在琉球宮古列島的多良間島附近,發現一艘中國海軍的核子潛艦,防衛廳當時下令執行海上警備行動,派出兩艘護衛艦以及兩架P3C偵察機尾隨追蹤該潛艦。


潛艦事件已經落幕,日本的兩艘護衛艦今天回到佐世保基地。第二護衛隊的司令井上力、「鞍馬」護衛艦艦長種生茂美,以及「夕立」護衛艦艦長青木均三人隨即召開了記者會。

井上力當時在「鞍馬」護衛艦上執行任務,但是被記者問到,「萬一遭到攻擊時準備如何對應」?他卻回答不出來,只表示,當時的狀況沒有那麼緊迫。

井上力也談到對該核子潛艦的印象,他說,該潛艦潛航在水深約一百公尺的淺海,以時速二十公里的速度蛇行前進,看來相當熟悉附近海域。


NO:497_37
VOR  於 2004/11/25 08:47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articleshow/930230.cms
Govt clears all hurdles in ship-building project
RAJAT PANDIT

TIMES NEWS NETWORK[ MONDAY, NOVEMBER 22, 2004 01:16:02 AM ]

NEW DELHI: India’s most ambitious ship-building project, a 37,500-metric tonne aircraft carrier for the Navy, will finally get underway early next year. All teething problems of this long-delayed project, including supply of the right kind of steel, are now over.

The keel of the Air Defence Ship (a slightly smaller version of an aircraft carrier) should hopefully be laid in January-February. It will then take seven years for the ADS to be ready, said Navy chief, Admiral Arun Prakash, speaking exclusively to The Times of India.

Though the Navy has projected the long-term need for three aircraft carriers to emerge as the most potent strategic force in the entire Indian Ocean region, it is making do with only one, INS Viraat, at the moment.

The Navy intends to extend the life of this aging carrier till 2010. The Russian 44,570-tonne, Admiral Gorshkov carrier, with its complement of 16 MiG-29K jet fighters, in turn, will be ready for induction in the Navy only by mid-2008.

After we have both Gorshkov and ADS operating by 2011-2012, we will see about the third carrier. We will operate the naval Light Combat Aircraft and MiG-29Ks from the ADS, said Admiral Prakash.

The main hurdle to the ADS, which will be build at the Cochin shipyard and cost upwards of Rs 4,000 crore, in recent months was getting the right quality of 20,000 tonne of steel for it.

The ADS was designed with a certain Russian brand of steel in mind. But when it came to actual supply, Russia expressed its inability. Steel Authority of India is now developing that steel and will supply it in the quantities we need, said the Navy chief.

A 22-million Euro contract was signed with Italian firm Fincantieri earlier this year for design, integration, installation and commissioning of the propulsion system of the ADS.

Another contract, worth six million Euro, is for consultancy in detailed engineering and documentation.


NO:497_38
VOR  於 2004/11/25 09:03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無網址
僅供參考

Minister for Defence Media Mail List
Friday, 19 November 2004
217/2004

AGREEMENT SIGNED WITH THE US OVER COLLINS SUBS

澳大利亞跟美國簽署聯合發展生產作戰控制系統AN/BYG-1的備望錄
該系統將裝在 Collins 及美國潛艇上

A new era of cooperation has been reached between Austral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new combat system being provided for Australias Collins Class Submarines.

The system, called the AN/BYG-1 Combat Control System, will be installed in both US Navy and Royal Australian Navy submarines under an Armaments Cooperation Project.

A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MOU) has been signed by Austral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for future joint development, production and support of the combat system.

Defence Minister Robert Hill said this latest decision follows the Governments approval of the $455 million Collins Replacement Combat System Project in September 2002 and will lead to significant upgrades to the capability of the Collins Fleet commencing with the first installation in 2006.

Cooperating with the US Navy means we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influence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s and to participate in a continuous upgrade process that will provide the latest advances while continuing to meet our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Senator Hill said.

The cooperative approach also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Australian industry to inject Australian innovative technology into the joint program and to participate in supporting the systems while in service.

The MOU specifically provides for industry from both countries to bid for work on equal terms and to be selected competitively.

The new combat systems will complement the new advanced capability torpedoes for the Collins Class submarines, also approved by the Government late 2002, and also being developed and produced under an Armaments Cooperation Project with the US Navy.

Media contacts
Sascha Meldrum (Senator Hill)
08 8237 7920
0409 034 241

Defence Media Liaison
02 6265 3343
0408 498 664


NO:497_39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25 22:56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tw.news.yahoo.com/041125/43/16zzy.html
日否認台灣提供中國潛艦出沒情資 高層遺憾

(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台北二十五日電)日本外務省副大臣逢澤一郎等,在日本國會質詢時表示,台灣方面並未提供有關中國潛艦入侵日本領海的情報,政府高層今天表示不解,並深感遺憾。

政府高層說,東亞地區存在既有情報交換機制,相關國家在這個機制下運作良好,是日本政府無法否認的事實。

了解此案詳情的政府高層向記者表示,因為台灣方面提供極為確切的漢級核動力潛艦入侵日本領海的情報,才讓日本防衛廳鎖定入侵的潛艦,將它驅逐,且根據具體情報要求中國正式道歉。

他指出,其實,問題真正的焦點並不是台日兩國在情報上是否合作,而是中國潛艦在東亞地區大肆擴大的出沒活動,不但對他國形成軍事威脅,也破壞日本等國的領土主權完整。

這位高層強調,日本應該更加關心中國潛艦對日本及東亞地區國家的嚴重威脅,而不是一昧否認消息來源。


NO:497_40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26 09:25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369296.shtml
中共潛艦侵日 「非台灣通報」

東京特派員陳世昌/二十五日電 11/26 03:31

日本外務省副大臣逢澤一郎廿五日在國會表示,中共潛艦入侵日本的情報並不是來自台灣通報。

逢澤一郎是在眾議院安全保障委員會接受在野的民主黨議員武正公一質詢時,針對陳總統日前所說中共潛艦入侵日本是台灣向美日通報一事,表明「這並不是事實」。

防衛廳副大臣今津寬也同樣否定「台灣通報說」。這是日本政府首度在正式場合表明發現中共潛艦並非由台灣提供情報。

陳水扁總統日前在接見日本交流協會會長服部禮次郎時說,中共核動力潛艦日前侵犯日本領海,台灣提供這項情資給日本、美國。多家日本媒體都引述陳總統這項發言,但日本官方廿五日否認此事。

日本國會廿五日突然對中共潛艦情報提出質詢,主要是因為駐日代表許世楷廿四日在東京的「日本.台灣安保經濟研究會」上發言表示,「中共核子動力潛艦侵犯日本領海,明明是台灣最早掌握到潛艦的行蹤並知會日本,但日本可能是顧慮中共而否認」。

許世楷並強調,日本承認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潛艦事件明顯透露出日本和台灣已遭受來自中共的同樣威脅,暗示台日有必要建立更為密切的安保對話機制。

產經新聞廿五日引用許世楷的談話,批評日本外務省對中共北京過於忌憚,否認台灣事先提供潛艦入侵情報給日本,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令人遺憾。日本民主黨議員因而據此在國會對外務省提出質詢。


NO:497_41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29 21:20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news.yam.com/cna/china/200411/20041129555944.html
專家指中國潛艦仍將在東亞海域活動

(中央社台北二十九日電)雖然中國潛艦侵入日本水域爭議已告一段落,但亞洲華爾街日報今天引述軍事專家指出,未來將會有更多類似事件發生,原因是中國正持續擴大潛艦的數量、火力和活動範圍。

該報在報導中引述澳洲前海軍官員Sam Bateman說,中國擴大水下軍事力量,再次證明它已把經濟的成長化為軍事力量,並且足以改變亞洲的安全格局。

報導表示,中國加強發展潛艦實力,也增加了美國海軍在區內所面對的危機,因為中國裝備的俄羅斯製「Wake-homing」魚雷和反艦巡弋飛彈,將會對美國的水面艦隻及航空母艦造成威脅。美國如果要動用航空母艦介入東亞地區問題的話,就必須花精神偵察這些潛艦。

報導指出,美國就是基於上述憂慮,所以積極提出台灣購買總值一百八十億美元的軍火方案,包括潛艦及潛艦追蹤器。

另外,報導引述美國退休潛艦官員William Murray說,中國明確知道,相對於其他昂貴的軍火,潛艦的投資較便宜,卻能對美國、日本及台灣帶來更大麻煩。


NO:497_42
勤務組  於 2004/12/01 12:40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海軍)

大笨貓  於 2004/12/01 11:34

Re:2004 年 12 月國際新聞(海軍)


http://www.mpinews.com/newsletter.cfm?newsid=200411272038ta62038a

印度海軍正建造航空母艦[20:38]
2004/11/27

印度海軍參謀長普拉卡什上將說,印度海軍正在建造一艘排水量為3.8萬噸的航空母艦。

普拉卡什說,印度海軍除了從俄羅斯購買“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外,還在加緊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艦。印度政府已經批准了撥款300億盧比(1美元約合45盧比)用於建造該艦的計劃。據悉,正在印度南方科欽造船廠建造的這艘航母可以搭載25架飛機。

普拉卡什還透露,印度海軍目前正在建造19艘軍艦,另外還有一項建造6艘潛艇的計劃。另外,“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將於2008年開始在印度海軍服役。


回論壇

歡迎前往茶黨2005年新論壇TaiwanBBS.ORG參與討論。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TWforum.pl?board_id=6&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