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the LASER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清潔工  於 2004/10/22 23:35
About the LASER

Transfer and make a New Column:

伊雲  於 2004/10/19 19:03
Re:2004 第四季各國軍用機動態及評論

可是以前討論LADAR時就有提過,除了可變波長頻率的自由電子雷射,其他雷射系統在大氣中都看不遠?
尤其機載系統都只操作在近紅外線波段。

錯∼∼∼∼∼∼拜託稍微認真的看一下,是半導體雷射受限於本身波段與功率才沒辦法
用YAG、Argn、化學還有其他雷射都可以有足夠的強度,更別提ABL射程上百還強到可以燒掉鋁合金

No.1 M. E.  於 2004/10/19 21:31
Re:2004 第四季各國軍用機動態及評論

>半導體雷射受限於本身波段與功率才沒辦法
雷射波段─這是設定製作出來的,是有點受材質的特性局部影響,但仍不是絶對的。
雷射功率─半導發出的強度,是一個基本量,跟其它非半導體的媒介發出的大同小異,其本上要達一定強度,各種媒介還是透過放大的過程辦到,絶不是限於媒介的問題!


伊雲  於 2004/10/19 21:50
Re:2004 第四季各國軍用機動態及評論

雷射波段─這是設定製作出來的,是有點受材質的特性局部影響,但仍不是焅對的。
要達到最佳的穿透率,有時要隨著大氣狀況的不同而改變頻率,半導體雷射一製造完畢其特性就已經決定了,無法調整,而且頻率較高的譜段也還力有未逮
雷射功率─半導發出的強度,是一個基本量,跟其它非半導體的媒介發出的大同小異,其本上要達一定強度,各種媒介還是透過放大的過程辦到,焅不是限於媒介的問題

寶石晶體的作用是共振腔......雖然半導體雷射體積小,但是想把發射功率提高,散熱問題就出來,而且功率也會衰減
就像藍綠光雷射大夥玩了二三十年,但是藍綠光半導體雷射也是這幾年大伙才開始在玩,而且有些還是直接貼晶體來加強共振

NO:456_46No.1 M. E.  於 2004/10/19 22:10
Re:2004 第四季各國軍用機動態及評論

嘿嘿嘿,最新一代的DVD雷射讀寫頭組就是採用固態可變多波段的,所以各種材質材料的碟片都可以把資料分辦的很清楚。
功率的放大─有真正物實的玩過的人都嘛知道,「寶石」是作最後輸出聚焦的透鏡,而要產生高壓作多層的提昇,也要靠反射鏡與導波管,這都是電機、電子的領域哦!

伊雲  於 2004/10/19 22:50
Re:2004 第四季各國軍用機動態及評論

嘿嘿嘿,最新一代的DVD雷射讀寫頭組就是採用固態可變多波段的,所以各種材質材料的碟片都可以把資料分辦的很清楚。
= =
你以為他光靠一顆二極體就做的出來嗎?

功率的放大─有真正物實的玩過的人都嘛知道,「寶石」是作最後輸出聚焦的透鏡,而要產生高壓作多層的提昇,也要靠反射鏡與導波管,這都是電機、電子的領域哦!

= =
寶石晶柱是用來共振激發的,半導體雷射裡面的寶石透鏡才是用來把光束聚焦成直線光
例如紅寶石可以吸收其他顏色的光而激發出紅光,利用附在兩端的反射/半反射鏡共振,直到能量強到可以穿夠半反射鏡
半導體雷射也是靠著兩層晶體間的共振激發來產生雷射


機械領域研究雷射的人不多,但是擁有高功率雷射的人卻不少


NO:456_50No.1 M. E.  於 2004/10/19 23:14
Re:2004 第四季各國軍用機動態及評論

>你以為他光靠一顆二極體就做的出來嗎?
  我不是說到:「雷射讀寫頭組」,乃是因為它體積可以非常的小,所以外表也可以算是一個一顆單體。

  另,我是談到指的是「各種媒介」的產生初期的量,運用上大多是不足的。但,它們都可以再放大的,放大是用來提昇能量的,這是一個附加的電子電路的技術問題。以我作過的,利用各類「寶石」是用來作最後輸出的聚焦用之透鏡,寶石「種類」它與「研磨」技術等都有著非常關鍵的特性,而導波管與反射鏡的研磨技術也同樣是一個效率的重要關鍵,至於超高的電壓與導波管與反射鏡面,都是在作加速提升能量用的游離原導向用。沒有這一能量的再次轉換提昇,何以去探測或擊毀更遠端的目標呢?

NO:456_51伊雲  於 2004/10/19 23:53
Re:2004 第四季各國軍用機動態及評論

另,我是談到指的是「各種媒介」的產生初期的量,運用上大多是不足的。但,它們都可以再放大的,放大是用來提昇能量的,這是一個附加的電子電路的技術問題。以我作過的,利用各類「寶石」是用來作最後輸出的聚焦用之透鏡,寶石「種類」它與「研磨」技術等都有著非常關鍵的特性,而導波管與反射鏡的研磨技術也同樣是一個效率的重要關鍵,至於超高的電壓與導波管與反射鏡面,都是在作加速提升能量用的游離原導向用。沒有這一能量的再次轉換提昇,何以去探測或擊毀更遠端的目標呢?
= =
你確定你自己知道自己在講什麼?

產生雷射的三要件「活性介質」、「激發源」、「共振腔」,你確定你自己不是在亂換名詞?

以半導體雷射為例,活性介質就是他們自己的晶體本身,產生光子的電子、電洞算是激發源,而兩層晶體之間就當作他們的振盪腔,產生同幅同調的雷射光,但是因為其晶體間的距離小於他所發出的光波波長,所以會有散射的現象,這才需要透鏡來將他變成平行光,而反射鏡可以加強振盪的強度

至於像是ABL用的碘化學雷直接就用本身的化學反應當激發源,而反應物為活性物質,連電力都不需要
紅寶石雷射也差不多,只要有光源,不管是燈泡、LED還是LD都可以
二氧化碳雷射則需要高壓電才能激發,但是不需要加強冷卻,所以比較普及

而半反射鏡也有利用遮斷反射的形式來取代,但是不多見


NO:456_52No.1 M. E.  於 2004/10/20 00:37
Re:2004 第四季各國軍用機動態及評論

  雷射產生的要件歸要件,雷射能量的作大歸作大,實不能模糊也。而適用上,各有特定媒介(氣態或固態)的波段之好處另一回事,然能量不足時,唯有透過放大來作大它的能量提昇,這又是一個捷徑,然要有額外高壓來配合,這是另一門提高雷射能量的技術,請區分清楚。

NO:456_53伊雲  於 2004/10/20 01:05
Re:2004 第四季各國軍用機動態及評論

而適用上,各有特定媒介(氣態或固態)的波段之好處另一回事,然能量不足時,唯有透過放大來作大它的能量提昇,這又是一個捷徑,然要有額外高壓來配合,這是另一門提高雷射能量的技術,請區分清楚。
原理都一樣
不管利用晶體光纖或是其他東西來做增益,一樣也不過是再激發再共振(不過這裡是同調性的)
要坳的話半導體雷射當激發源的紅寶石雷射,還不是一樣可以講成是寶石晶柱對於半導體雷射增益

使用外部能量的增益介質加強也只是被歸類於二級雷射,需要用到二級增益更可以當成原來的半導體雷射不夠力的證據,才需要再增幅而不是如氣態或固態雷射只用一級就可以輸出足夠的功率

二氧化碳雷射的功率已經強到可以切割鋼板,但是沒人做得出那麼強的半導體雷射
正是因為半導體雷射有著功率上的瓶頸(應該和散熱有關),所以大夥才試著在增益放大那邊下手,發展高亮度LED時也一樣

NO:456_54No.1 M. E.  於 2004/10/21 02:30
Re:2004 第四季各國軍用機動態及評論

>不管利用晶體光纖或是其他東西來做增益,一樣也不過是再激發再共振
  雷射光的產生與放大,原理可不一樣也!

  基本「雷射光」的產生─「要在雷射管中」,往返地「反射→激發→反射→激發」,有了一致性後(即相同波長、相同方向、相同相位也!),所以能量才逐漸累積,即是利用共振激態而後遊離的效應(由在激態跑出了光子);這是初期的一個發出能量之過程(各媒介與方法所產生的強弱另一回事)。

  然要雷射能量再次作大,則通常是另利用電子電機電路,以產生了具有一階比一階更高的電壓,以一級一級來「吸引」的方式(其過程可沒有再共振哦!),即是由一端的在較低位能被吸引到另一端成更高的位能,是一種處在位階轉換後能量累計提昇的方法。理論上可以作N次的,然就要有N階的電壓來作N次的吸引過程,但實物上有其技術上的障礙,其包含所有提昇能量的裝置要有一定的體積(容下整個設備)與電子元件耐抗電壓的瓶頸等等,所以作法上就是只能適可而止!而一級一級需要用到的「導波管」它並不是什麼「寶石晶柱」(這是固態的介媒),它是一支必要有非常平面的真空鏡管,一階的提昇就用一管與一個反射鏡配合(同樣的它也要具有非常的平整平面,才不會有可觀的能量損失),如果成本夠闊的話也可以在每一級多加一個寶石透鏡來焦聚能量,然實際上是只在最後輸出時才用這一個透鏡的,理想上「紅寶石」和「藍寶石」都是一個比矽理想的材質(目前發現最好的就是鑽石、可不是固態用的「寶石晶柱」哦!),而關於其它光線的濾除與聚焦使其─更純與更強,在鏡管、反射鏡與透鏡的研磨技術關鍵幫助是非常大的。

  氣態的、液態的等雷射光,整個裝置體積都很龐大的,而又不是採用單一的能量。然半導體固態的,可以設定製作多波段於一體,而再加後續的能量提昇過程之置裝,整體的體積還是比其它的媒介小很多的,且它是用單一能量發光的(即只有靠電就可)就可以用的,看似就是一體性的一個高能量固態雷射裝置,在携行空載機動上實在是太方便了。

flak  於 2004/10/21 07:48
Re:2004 第四季各國軍用機動態及評論

半導體的好處跟AESA一樣,只要元件夠多,地球都給你燒一個洞。
但問題也跟AESA一樣,全部排在一起時發光發熱時,自己會先把自己燒掉。
解決方法?目前最積極的可能是美國陸軍,可能的解法包括把半導體陣列作成像左輪手槍一樣,一個模組發射完就退下來散熱,換另一個模組上去。

NO:456_56伊雲  於 2004/10/21 14:50
Re:2004 第四季各國軍用機動態及評論

 氣態的、液態的等雷射光,整個裝置體積都很龐大的,而又不是採用單一的能量。然半導體固態的,可以設定製作多波段於一體,而再加後續的能量提昇過程之置裝
光放大器?是拉,是沒有共振拉,但是也因為沒有共振讓它的增益遠不如二級雷射
這東西通常用在對付光路衰減的問題上面,沒有人選擇它來飆功率的,而且現在的發展方向也朝向晶體光纖發展,真空管光放大器已經被玩通訊捨棄不再發展了.......

就以雷射在晶體共振來說,來回十次就比掛上二十級光放大器所獲的增幅,以體積來講要得到相同的功率,用共振腔體積絕對比用很遜的雷射加上光放大器來的小的多,而且光放大器功率飆上去照樣面臨共振腔一樣的冷卻問題,而且耗能更大

大多數的雷射的激發源也是電力,不是只有半導體雷射,甚至不需要電而使用能量密度更高的化學能,對空載系統而言,要吃電的東西太多

NO:456_57伊雲  於 2004/10/21 14:54
Re:2004 第四季各國軍用機動態及評論

半導體的好處跟AESA一樣,只要元件夠多,地球都給你燒一個洞。
但問題也跟AESA一樣,全部排在一起時發光發熱時,自己會先把自己燒掉。
不會有干涉相消的問題嗎?將兩道雷射光弄到同相就已經調到手軟,如果是一萬道.........><

No.1 M. E.  於 2004/10/21 21:28
Re:2004 第四季各國軍用機動態及評論

>晶體光纖發展
  是否要這樣的寫─晶體、光纖。「光纖」,非主動元件也,先搞清楚用途為何再來談!

>就以雷射在晶體共振來說,來回十次就比掛上二十級光放大器所獲的增幅,

  「振盪」與「激發」先要先搞清楚也!「振盪」個十幾來回,我用手動一秒就足以到了,嘿是否可產生激光、還要增益(放大)!

  「振盪就可以增幅」?學電的快來說說振盪如何增幅!簡單講─5V供電最大輸就是5V以下啦。就是給你排個N個「振盪器」,如是5V的供電就是最大5V、10V最大就只有10V而已,這一個振盪出來的訊號,若沒有再次作其它的電理轉換或改變以提昇法來輸出,最大的飽和輸出也就相等於供電電壓準位而已,而飽和本就是振盪電路必要的一環配合下的要素,振盪出來的信號可以被再次放大,但振盪本身是工作在截止區與飽和區的,也就是只有ON/OFF循環與快慢的過程、它沒有放大增益的!

NO:456_63伊雲  於 2004/10/21 21:55
Re:2004 第四季各國軍用機動態及評論

是否要這樣的寫─晶體、光纖。「光纖」,非主動元件也,先搞清楚用途為何再來談!
普通光纖是被動元件,但是拉成光纖的晶體是放大器

振盪就可以增幅」?學電的快來說說振盪如何增幅!

= =...............你這是在抬槓嗎?
我們是在講雷射光,不是在講電,管他電路振盪還是什麼鳥玩意兒都和我們的討論無關,電路增不增益也不甘這鳥事
(如果你想將電路學、近代物理與光學大一統的話,我個人給予你百萬分的支持,並且期待看到第一個本土諾貝爾獎得主的出現與期待光電腦的上市)

光之所以來會振盪的一個重要理由是為了激發更多的光子加入,而且共振腔一個更重要的功能便是將雜亂的光子釋放趨於同調,你用光放大這個key word在google上搜索你可以發現有一大堆是在講共振腔裡的東西(反倒是光放大器的還比較少......)

也有不需要共振腔就能射出雷射的東西,像是輻射激發X-光雷射(不用擔心能量不夠強)或是自由電子雷射(但是靠跑馬場般的回路),但是這些宇宙戰爭級的東西不在這個討論範圍內

NO:456_64No.1 M. E.  於 2004/10/21 23:05
Re:2004 第四季各國軍用機動態及評論

>但是拉成光纖的晶體是放大器

怎麼變成「拉成光纖的晶體」是「放大器」?
  「光纖」故名思意,就是有著纖細的長條狀之物,他是「石英」作成的,用途即在「導光」用的線材啦。另「石英」被導電時(非導光),會具有非常穩定的振盪現像,所以被拿來作成「石英晶體」(重新溶解成一定形狀,好像簧片一樣不同大小搞擊時就會有不同的響應頻率),然組合一些主動元件和「石英晶體」成一體時就可成為一「石英振盪器」了。「石英振盪」用晶體,只有二極還是沒有放大的功能也(因為二極無法構成放大),也就是所有半導類的元件,只有二極性的是沒辦法作放大用的,沒有放大的元件就是非主動元件啦。

  「半導體雷射」,就是把「各類寶石晶元」重新溶解或並摻加各類元素,製成一特定尺寸的晶棒即是一支「雷射棒」,它同「石英晶體」幾乎一樣作法也只具有二極性。然只在它的二極上加上電壓,當然還要有其它的電路來配合(比如Q SWITCH),在天生會有的「極高的穩定振盪」下,在達到產生必要的「一致性」後能量累積了,於是電子在到達激態下游離後跳出「光子」(當然是由晶棒的通光部位射出的,也可稱透光鏡部位這就又有學問了,不談!),此一「光源」即是雷射光;各類晶棒產生的不同波段,就是分離了各種不同波段光。嘿嘿嘿!那來的不用「振盪」;本就是要靠「振盪」嘛不是嗎?它本就是一個振盪電路也,而這類的雷射其效率可達20%左右(以供電電壓比為準),是電射中發出源的最高者!

No.1 M. E.  於 2004/10/21 23:24
Re:2004 第四季各國軍用機動態及評論

>也有不需要共振腔就能射出雷射的東西,像是輻射激發X-光雷射(不用擔心能量不夠強)或是自由電子雷射(但是靠跑馬場般的回路),但是這些宇宙戰爭級的東西不在這個討論範圍內
  當「電子」正處於「受激態」時,如果正好又有「外來」適量的「光子撞擊」時;「愛因斯坦」認為這個「光子」不會被吸收,而會誘導受激態的電子落至原先的軌道,放出與這個光子「一模一樣」的光子(先前講的「一致性」─相同波長,相同方向,相同相位),這就是激發放射。

  核融合需克服位障─使用一個雷射共振器(雷射管、腔),而再用多個光放大器,主要可解決同步的問題所以可以順利增大;然美國、英國、日本、俄國等皆有雷射核融合研究,但用因難克服「位障」,所以一致認為發電量太低不符合經濟效益,因只有YAG雷射的1%之效率實在太低了。

NO:456_67伊雲  於 2004/10/21 23:59
Re:2004 第四季各國軍用機動態及評論

怎麼變成「拉成光纖的晶體」是「放大器」?
關鍵字「摻鉺光纖」
基本上可以看成是把原來固態雷射的晶柱(摻鉺嘛∼)拉成光纖,然後用pumping laser把能量注進去對信號光增益
本就是要靠「振盪」嘛不是嗎?它本就是一個振盪電路也
那是光在來回振蕩,不是電在來回振蕩,要叫也不會叫振蕩電路
小弟也還沒看過大量的電子能夠在P-N層之間跳過來又跳過去

然只在它的二極上加上電壓,當然還要有其它的電路來配合(比如Q SWITCH),
Q switch是用來做雷射的脈衝的,把Q switch拿掉就變回原來的連續光雷射,固態及氣態雷射也是靠這東西來玩脈衝的
(不過如果不是靠脈衝的話,高功率連續輸出會把半導體雷射燒掉)

半導體雷射」,就是把「各類寶石晶元」重新溶解或並摻加各類元素,製成一特定尺寸的晶棒即是一支「雷射棒」
= =
不是這樣吧∼∼∼
一般常用的氣相沈積法我也沒看過有人溶晶體,而是直接把氣體通進去

NO:456_68伊雲  於 2004/10/22 00:52
Re:2004 第四季各國軍用機動態及評論

  當「電子」正處於「受激態」時,如果正好又有「外來」適量的「光子撞擊」時;「愛因斯坦」認為這個「光子」不會被吸收,而會誘導受激態的電子落至原先的軌道,放出與這個光子「一模一樣」的光子(先前講的「一致性」─相同波長,相同方向,相同相位),這就是激發放射。
隨便引用網頁當資料是很危險的.............
愛因斯坦在1917年提出的論文解釋光子可以誘使受激發的原子放出另一個光子(也就是受激輻射),但是他並沒有說被激發出來的光子會和原來的光子一樣,也就是愛因斯坦並沒有描述會有一致性
不過這篇大概是高中生拿來交作業的,會出錯是正常且應該的
(十月號的科學人雜誌剛好是愛因斯坦特集)



NO:478_1
第一號軍事迷  於 2004/10/23 04:56
Re:About the LASER

>隨便引用網頁當資料是很危險的.............
>愛因斯坦在1917年提出的論文解釋光子可以誘使受激發的原子放出另一個光子(也就是受激輻射),但是他並沒有說被激發出來的光子會和原來的光子一樣,也就是愛因斯坦並沒有描述會有一致性
>不過這篇大概是高中生拿來交作業的,會出錯是正常且應該的
>(十月號的科學人雜誌剛好是愛因斯坦特集)

  文獻,尤其是科學工程之類的文獻,一定有更多的科學家在見證的,實容不了任人怪力亂神的;有關要具有電學基礎下的,見到實物、部件時才有辦法去認明它的,不然都會把玻璃管型保險絲看成真空管也是常態(我碰到太多這樣的人了)。相關資料、文獻,沒有基礎的雖能很努力的去找來參閱,有看沒有懂也就只怪自己沒有基礎,但可別去亂解釋以免再圓也圓不了心又放不下。而一個文獻、資料,能夠於小學、國中、高中甚或是大學以後才吸收到的,那是聞道有先後的人間常態,日日必有師想必已讓你有所收獲!(這可不是人品談吐就可得,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嘴巴臭的就是臭」;不過如能確知,人要天天時時的刷牙還是可以彌補的,笑)。


>>半導體雷射」,就是把「各類寶石晶元」重新溶解或並摻加各類元素,製成一特定尺寸的晶棒即是一支「雷射棒」•••
>不是這樣吧∼∼∼
>一般常用的氣相沈積法我也沒看過有人溶晶體,而是直接把氣體通進去

  「氣相沈積法」,先搞清楚啦,簡單講─其中用到的「化學氣相沈積」(CVD)技術,主要用途是在半導體或積體電路中,作一「長薄膜」方法。
  又「直接把氣體通進去」,你實在還不知它是在幹什麼的─因還有「低壓化學氣相沈積」法,是在爐管中完成的,即將「氣體反應物」注入爐管中啦,後加以反應形所需的物質在晶片上(注意哦!還是在作一「長薄膜」的方法在晶片上也)。

  然晶片、晶棒的產生,這也是電子材料製作的過程之一(這是先於上談的加工法),各類晶元素大多是天然的礦石物質必定含有太多的雜物的,大半上很難的就直接取來用的,這時就是要把它先溶解過濾、純化與定形,也包括必要的對電子走向作定性處理才會有了極性可言(看要N或P、而所謂半導體,就是順向的電子、電荷才能導通之意,反向就不通);
  以同屬半導體雷射中的「紅寶石雷射」媒介為例─「紅寶石」為其活性介質,其生產方式就是將材料加熱燒融長晶製成棒子,棒上的紅寶石就是種子(SEED)。又如各類的半導之電晶體或二極體以及積體電路,也多是由矽晶製成的,基本上先把不規則的矽晶石,溶解製成晶柱,而後再切割成一大晶元片,實用上再次切割成單一小片(注意這不一定要用刀具哦),特殊形狀的也就只好用溶解於模具成型了。


>>怎麼變成「拉成光纖的晶體」是「放大器」?
>關鍵字「摻鉺光纖」
>基本上可以看成是把原來固態雷射的晶柱(摻鉺嘛∼)拉成光纖,然後用pumping laser把能量注進去對信號光增益

  前就跟你講了,「晶體光纖」要把它分開,「光纖」有PC、FC或摻鉺(EDF)、摻釤等,它們都是元件材料,不管什性質的光纖它們都是屬二極性裝置(尤其這是線材類的),先前有提到的只具有二極性的,在電學學理上是沒有放大的過程的也就是被動元件。然使用「摻鉺光纖」來作成光放器的內部導光元件的就叫「摻鉺光纖放大器」(EDFA),它主要是由「摻鉺光纖」、「波長多工器」、「光隔離器」和「泵激光源」所組成,而「摻鉺光纖」的好處是─因「鉺離子」在基態能階的電子,可讓處於低能階的電子激發到較高的能階,但因電子所處的激發態不穩定,產生週期極為短暫,所以很快的便會掉落到能階較低的次穩態能階,然後經由信號光源的誘發產生激發放射或以自發放射的形式回到基態,即信號是在「雙向泵激」下放大。這種利用EDF作成的所謂EDFA,能量不是怎麼的高到可以打仗射人的,它是專作來做為光纖電纜傳導用的「中繼站」,以調控增益使光訊號可以有足夠的解調靈敏度用的。


>>本就是要靠「振盪」嘛不是嗎?它本就是一個振盪電路也
>那是光在來回振蕩,不是電在來回振蕩,要叫也不會叫振蕩電路
>小弟也還沒看過大量的電子能夠在P-N層之間跳過來又跳過去

  先前不是靠訴你,原理就是在極高的振盪下跳出了光子!它本就用一個活性介質(比如紅寶石雷射晶棒)配合一體的主動元件作一個「電子振盪器」,其活性介質就如石英晶體一樣,加電後產生了極高穩定性的振盪,這時它的要物是被振盪激發跳出的光子,是從寶石晶棒的透窗出來的光,不是要這一個振盪出的電波信號也(前談過的效率很高的有20%之多,比起取它的氣態式的10%以下是很可觀的基量)。而極性上的P-N本就是原理要用的通不通,例─P至N為正向導通、N至P為反正的導通,是「單一向」導電通法,為不是「在P-N層間跳過來又跳過去」啦。


>>然只在它的二極上加上電壓,當然還要有其它的電路來配合(比如Q SWITCH),
>Q switch是用來做雷射的脈衝的,把Q switch拿掉就變回原來的連續光雷射,固態及氣態雷射也是靠這東西來玩脈衝的
(不過如果不是靠脈衝的話,高功率連續輸出會把半導體雷射燒掉)

  「Q switch是用來做雷射的脈衝的」答對了一半啦,它還可以作如同通電的ON/OFF開關,而且也可以調控「作用期」(duty)和「週期」(cycle),而光頻本就是雷射媒介特有的一個波段。


NO:478_2
genome  於 2004/10/23 05:42
Re:About the LASER

台大原分所呂平江教授用調變的方式來提升LASER瞬間輸出功率的方法不知道會不會更適合軍事用?
反正如果只是要在飛彈上面燒穿一個洞 短時間還燒不穿 下一分鐘飛彈說不定就打到頭上了

NO:478_3
第一號軍事迷  於 2004/10/23 14:54
Re:About the LASER

>下一分鐘飛彈說不定就打到頭上了

  目前軍用雷射,大多在作偵測、測距、標定與預警上用,尤其是可携式的,其功率能量還沒有真正的達到可以擊毀敵目標實物的。

  以我約在民國70年後時期碰到的,在台大與清大教授團隊裡所言,他們曾利用二氧化碳射,曾研製把功率能量作大到,可以在距離一百公尺內射穿10CM的鋼板,這是我遇到國內最強的了;其目的可能是作一陸基用的設備初起階段試驗,但以後就沒有任何的進一步實用訊息出現了!

  而在工業與醫學上的應用,目前看到的遠比軍用的多多,主因它們可以接受固定場所陳設所,體積可以較龐大,可以長時間使用激發源為主,所以在能量上也就可以作到較強大,比如二氧化碳雷射就是精密切割的好幫手或醫學手術切割縫合。又氣態、液態雷射,基本面在開機後到穩定期要很久一段時間─這大約要在30分鐘左右;然半導體雷射是可以瞬間穩定就用的。在作戰打仗上的實用上,氣態、液能的是一大缺點,可能只有在地基上,才有長時間的累積與預警時間下才好適用。

  然在民間的高利誘下,我有成功研發過警用雷射測速槍,反偵察警告裝置,其有著比飛彈來臨時預警時間更嚴刻的考驗時機;因為一部行駛中的汽車只要被「雷射測速槍」標定達0.3SEC就可確立了是否超速以及照相存証,為能有效反偵測還有迴避的機智下,這不只是單一偵訊號下就可行的,而是要以一系統連控下才有辦法即時迴避得掉的,進一部署就不再談了。


NO:478_4
伊雲  於 2004/10/23 16:21
Re:About the LASER

文獻,尤其是科學工程之類的文獻,一定有更多的科學家在見證的,實容不了任人怪力亂神的;有關要具有電學基礎下的,見到實物、部件時才有辦法去認明它的,不然都會把玻璃管型保險絲看成真空管也是常態(我碰到太多這樣的人了)。相關資料、文獻,沒有基礎的雖能很努力的去找來參閱,有看沒有懂也就只怪自己沒有基礎,但可別去亂解釋以免再圓也圓不了心又放不下。
物理學和工程學不一樣,工程學不需要理論只需要實驗結果便可以成立,但是物理學必須直到理論上得到解釋,實驗結果才會有意義,所以不可以輕易的亂引用當時理論中所沒有的東西,更別提剪貼yahoo搜索而來第一篇網頁,而且要剪貼還貼錯誤的內容

  「氣相沈積法」,先搞清楚啦,簡單講─其中用到的「化學氣相沈積」(CVD)技術,主要用途是在半導體或積體電路中,作一「長薄膜」方法。
要做藍光、紫光半導體雷射就得要乖乖的用氣相沈澱法
真的要做高能半導體雷射就得要盡量減少晶體缺陷減少電子被捕捉並轉成廢熱的量,改用氣相沈澱長晶也是一個被發展的方向

前就跟你講了,「晶體光纖」要把它分開
能夠吸收外部能量對於信號增益的原件就不會是被動元件,就如把增益迴路的增益值變為零也不會叫他被動原件
晶體光纖如果裸線暴露在光線下,就算是沒有要他增益他也會增幅信號

這種利用EDF作成的所謂EDFA,能量不是怎麼的高到可以打仗射人的,它是專作來做為光纖電纜傳導用的「中繼站」,以調控增益使光訊號可以有足夠的解調靈敏度用的。

你終於看懂我在講什麼了........(呼∼∼∼∼)
要飆功率時自然要選二級雷射而不是光放大器,如果不是為了防止信號劣化(如通訊、精密光學實驗)也不會選擇增益量極低(與二級雷射比)的光放大器

先前不是靠訴你,原理就是在極高的振盪下跳出了光子!
不是.....= =...........從頭到尾都是光在振盪,原子不會振盪
原子的激發態是電子軌域的提升,不是原子振動(由熱力學反原子加速振動視為溫度上升),跳出光子是電子掉回低軌域的緣故,與振盪沒有關係(你自己剪貼的網頁你到底有沒有仔細看過阿?那一段也只有一些小錯= =),而半導體雷射是藉由外來的電子與缺電子的原子(電洞)結合放出光子,中間也不牽涉電路振盪,凡而是與電壓比較有關(能階),而與電流頻率無關
前面也講過脈衝是提升峰值功率而不會把雷射燒掉的方法之一

(如果你想利用原子振盪波弄出雷射(?),我個人給予千萬分的支持,並且期待本土第二個諾貝爾獎的出現)

  「Q switch是用來做雷射的脈衝的」答對了一半啦,它還可以作如同通電的ON/OFF開關,而且也可以調控「作用期」(duty)和「週期」(cycle)

難不成有人用Q switch製造脈衝時會不利用他來調脈衝頻率和脈衝時間媽?


NO:478_5
伊雲  於 2004/10/23 16:31
Re:About the LASER

台大原分所呂平江教授用調變的方式來提升LASER瞬間輸出功率的方法不知道會不會更適合軍事用?
反正如果只是要在飛彈上面燒穿一個洞 短時間還燒不穿

目前雷射幹穿飛彈外殼的方法,還是倚賴雷射照射的能量,熱累積溫度上升到達材料可承受的上限,而讓飛彈報銷,比起短時間的脈衝,在單位時間間內「雷射所投射-目標區域熱傳移除的能量」反而比較重要

對付感測器,如飛彈紅外線尋標器,雷射瞬間的輸出就比較有意義,但是在這邊射控系統的瓶頸比雷射功率為大


NO:478_6
第一號軍事迷  於 2004/10/25 05:02
Re:About the LASER

>物理學和工程學不一樣,工程學不需要理論只需要實驗結果便可以成立,但是物理學必須直到理論上得到解釋,實驗結果才會有意義,所以不可以輕易的亂引用當時理論中所沒有的東西,所以不可以輕易的亂引用當時理論中所沒有的東西,更別提剪貼yahoo搜索而來第一篇網頁,而且要剪貼還貼錯誤的內容

0.真糟糕耶yahoo我幾乎不用的,更何況去「剪貼yahoo搜索物」。我都直接用IE的功能,來啦就教你這一個更方便的搜索法─只要起動IE時在它的網址例上「輸入你想要的任一相關的文述」ENTER後,大概就會為你找出一大堆比任何網站搜索引擎找得到的更多得多!

1.我講的是「科學工程」,而你非常講成「物理學和工程學不一樣」,真有你的變法邏輯。注意,是「科學工程」!

2.「工程學不需要理論只需要實驗結果便可以成立」,哇塞!你還真有膽大包天之勢哦─好、好、好,來、來、來,請你作個舉手之勞的「電子工程學」上的導通實驗─
  給你一個2200V的AC電壓並加二端的引線,請把這一電壓的二端引線,先一端插住你的左耳、再用另一端插住你的右耳;因你說不需要理論就請照作!然我已是根據「歐姆定律」的理論確知這非常危險的,已先用高壓絶緣手套拿來交給你,因這一個工程是一定會形成一些結果;通與不通。而我主要是要看在2200V下,是否可以在你的耳朵間「導電」,因這還是有變數的,如你的頭是「良導體」導通了必會形成「大電流」,反之雖通電流就會較小甚或不通就不會有電流等。然你不需理論基楚認知,但請你照作便可成立我的實驗結果,因根據電學「歐姆定律 R=V/I」;當電壓接在物體的二端,這一個物體就是 R(電阻)=V(電壓)/I(電流)、I=V/R。如果我給的2200V,會在你的左右耳間導通必有電流產生流通(你的頭是一個導體),若另也有一結果是你的頭冒煙了更可表示發生了更大電流(你的頭更是個良導體),不過同時因電流過大燒死人了(起化學變化了)!這可以不需先靠理論認知來迴避嗎?而可以不管理論會有的結果就讓它來成立結果嗎?你真的敢照著幹嗎?請問作這一個工程實驗者有沒有物理與化學的理論要先去理解它呢?

3.又「物理學必須直到理論上得到解釋」,那你這一個「論」也就是指「只有物理學才有理論」囉?而不用「物理學」的科學工程就沒有理論了?

  再跟你講個實際的工程學「際遇」,這是個真實在土木工程學發生的事,但按實作(照作、實驗)「便可以成立」(如同你的「實驗結果便可成立」),可是它啊就是成立不了,結果還發生慘劇、傾家蕩產、又要坐牢,以下就讓你真正見識到「工程學不需要理論只需要實驗結果便可以成立」的後果─
  在多年前有一家建築公司,發包了一個建地工程,是一個地下室含地基的挖掘工程,而發包者有先請了土木技師測量要挖的容積大小,即告知界定好必要的四周與深度尺寸(這是一個土木工程學沒有錯吧),通常包商就只需挖土壤載走不是嗎(不需要理論嘛)?爾後包商就通俗的如法泡製的,在四周打樁作護欄(已稍有認知了),也通俗的一日復一日的、勤苦的連續的挖除土壤載走。嘿嘿怪事來了包商發現,根據他之前造作過的這種大小坑洞的挖空生意,大約只要連續的進度下來在幾天後,就可完成必然的界定的四周與深度尺寸的坑洞出來交差了,然為何這一次也是同樣照作(實驗),為何連續耗用的時日已比過去的多上一倍了,為何深度還不能達到預定的呢?好啊繼續著邁力的幹吧!忽然間的近地的週邊住家樓房下陷了、傾斜了以及壓死人了!個個矛頭指向這一建地挖掘問題來了;為何啊!為何啊!怎會指向他呢?這包商只不過照作(如同實驗嘛),要挖成一個等於容積大的坑洞出來而己啊?人家還是苦苦的多挖了很多時日、也浪費了很多的工時費用卻挖不出來?怎會發生了不能實作會成立的事來呢?還要「賠償以致傾家蕩產」、「又要吃官司後坐牢」!就因包商(即實驗者)沒有具備必要的理論事先認知,才發生了這一等慘案的!因為他就是你講的「工程學不需要理論只需要實驗結果便可以成立」就幹呀幹的,卻不知去防範四周地質會流動的問題,因地質的鬆軟會一直往所挖出的坑洞是最弱點擠壓出來,一直挖的不計量的結果,掏空了鄰近的地層且在鄰近的樓房重壓下,地層下陷了以致造成慘劇。事因你要作這一個工程(實驗),人家給你了固定容積、你要搬走多少土方,是必要在一個理論的試算後才開始工作的(開始實驗),也就是你在挖土方時必要再用相關理論基礎來配合─即由容積的大小,可以換算要用多少卡車的次數,去載走這些土方才是正確的,而不是等待挖到界定坑洞成形就等於這一個容積挖出土方的;雖實際該載走的卡車次數會有所誤差然也要會來作控制監視,也就是當載走的土方足夠多
了就該停下來了,當會溢出時必要用反向方式把土壤逼迫回去才能造成必要的坑洞出來。

  繁繁種種的「科學工程」那麼多,是不是除「物理」外,「天文、地理、氣像、化學、數學、邏輯、電子、電機、機械、熱理、動力」等等,它們都不是「科學工程」都「不用理論」或是「沒有理論」可言?


>要做藍光、紫光半導體雷射就得要乖乖的用氣相沈澱法
>真的要做高能半導體雷射就得要盡量減少晶體缺陷減少電子被捕捉並轉成廢熱的量,改用氣相沈澱長晶也是一個被發展的方向

  「要作藍光、紫光半導體雷射就得要乖乖的用氣相沈澱法」,你還是不知它是「分子束磊晶生長的氮化鎵單晶片」,前已很清楚的告訴你製作的程序─先製成晶柱(棒)、晶元或晶片,再利用CVD等技術「長薄膜」去!


>能夠吸收外部能量對於信號增益的原件就不會是被動元件,就如把增益迴路的增益值變為零也不會叫他被動原件
>晶體光纖如果裸線暴露在光線下,就算是沒有要他增益他也會增幅信號

  實在是看不懂你在講些什麼?是否可以再白一點或是看得懂的來替你解釋一下?再告訴你,主動元件,不一定非作放大功能不可!而「晶體光纖如果裸線暴露在光線下,就算是沒有要他增益他也會增幅信號」,這不是「增幅」只能稱「感應量的大小變化」而已啦!

  再跟你講清楚點原理─「電阻、電容、電感、各類二極體以及光纖」等,由一端通向另一端就必有衰減現像,是因為它們都有「障礙」或「壁障」所以形成衰減,尤其是具有很大壁障的並不是有順向電壓或電流就會通的還有其它必要條件,因為它有著大小不一的材料製作因果。而三端的電晶體,當您只用二端時就跟二極體一樣了,還是只具有一個NP或PN的「順、逆一向可通導而已」並無法放大的。要有電壓、電流的放大過程,必要有一個如NPN或PNP的結構組合的三端裝置,其才能加以「偏壓」特性後形成一「hFE值」並於實用上要使其落於「工作區」(另有「截止區或飽和區」這就不能放大),而所謂「主動元件」就是三端中,有額外的一端,可以如同閘子控制,可以在這裡加以訊號(或接收信號)使其受具有以hFE值的加成後來放大輸出,不然就是只能作開與關的所謂「截止區或飽和區」工作的變化而已!(這是一個簡單的等效放大電路說明,實還有諸多因素的!),然具有「活性」的可以作「感應」或「振盪」介面,但它們都是屬介質的特性而非主動元件。

>你終於看懂我在講什麼了........(呼∼∼∼∼)
>要飆功率時自然要選二級雷射而不是光放大器,如果不是為了防止信號劣化(如通訊、精密光學實驗)也不會選擇增益量極低(與二級雷射比)的光放大器

  是我告訴你講解「摻耳光纖」與「摻耳光纖放大機」的原理,因為你一直在講「摻耳光纖」還要「拉」又是主動元件、又可以放大,看看先前的可別反串哦。


NO:478_7
flak  於 2004/10/25 10:04
Re:About the LASER

台大原分所呂平江教授用調變的方式來提升LASER瞬間輸出功率的方法不知道會不會更適合軍事用?
反正如果只是要在飛彈上面燒穿一個洞 短時間還燒不穿

目前雷射幹穿飛彈外殼的方法,還是倚賴雷射照射的能量,熱累積溫度上升到達材料可承受的上限,而讓飛彈報銷,比起短時間的脈衝,在單位時間間內「雷射所投射-目標區域熱傳移除的能量」反而比較重要
沒錯,雷射打到目標後的破壞效應其實是很複雜的,很難一概而論。可能某種方式在某些情況下像熱刀切奶油,也可能在其他情況下卻碰到鐵板。

以雷射脈衝的例子,打在金屬材料上不知道會不會造成表面硬化...那...就真的要打很久...


NO:478_8
伊雲  於 2004/10/25 12:29
Re:About the LASER

我講的是「科學工程」,而你非常講成「物理學和工程學不一樣」,真有你的變法邏輯。注意,是「科學工程」!

= =...............只有阿共那邊在用「科學工程」工程這種鳥詞,工程學歸類於科學之下,而XX科學在工程上的運用則會被稱為XX科學工程,有錯不糾正是對不起觀眾的

工程學不需要理論只需要實驗結果便可以成立」,哇塞!你還真有膽大包天之勢哦
遠在流體力學出現前照船工程學已經出現,遠在熱力學出現前蒸氣機已經引發了工業革命,在結構力學出現前,人類已經搭屋而居數千年.....................例子多的是

工程學中只要知道結果一定會如何就可以動手了,不需要數學及物理上吻合的理論,只需要有實驗結果,生出經驗方程式就行,縱使方程式與其他理論不合也一樣

又「物理學必須直到理論上得到解釋」,那你這一個「論」也就是指「只有物理學才有理論」囉?而不用「物理學」的科學工程就沒有理論了?
我相信我的國文應該沒那麼差(從八歲到八八歲的人都聽的懂我講的話),如果你要曲解這部份,那我也沒辦法(難不成我講李燈輝是個男人,那你就會以為其他下面仍然保有有LP的都不是男人?= =)
物理學追求的不只是結果的完美,更追求數學上的完美,因為物理學是其他科學的基礎之一,所以需要其數學上的完美性

就像蘋果掉落,工程學家只要知道蘋果一定會掉落,所以去搖樹和在地上放墊子就可以採收蘋果,而物理學家則是導出「萬有引力」的各種方程式,工程學家依靠這些方程式就可以知道墊子要用哪一種柔軟度及厚度才不會傷到蘋果而不需要拿很多墊子與蘋果來試驗(反過來講,如果已經實驗了,有沒有物理學家提供理論也沒什麼影響)

而「晶體光纖如果裸線暴露在光線下,就算是沒有要他增益他也會增幅信號」,這不是「增幅」只能稱「感應量的大小變化」而已啦!

而所謂「主動元件」就是三端中,有額外的一端,可以如同閘子控制,可以在這裡加以訊號(或接收信號)使其受具有以hFE值的加成後來放大輸出

摻鉺光纖哪裡沒有第三端?整條光纖的外壁不就是了..........
不然你以為Pumping Laser的能量是從哪進去的?藉由Pumping Laser的功率變化,可以控制整條放大器的增益(或者說補足光路衰減的量),由巨觀角度來看是兩道光的進入,並保有一道光的資訊並加強他,這個定義不符合放大增益,我還真不曉得你要怎麼定義主動光元件.....(還是你心中只有電才叫增益?= =)

  是我告訴你講解「摻耳光纖」與「摻耳光纖放大機」的原理,因為你一直在講「摻耳光纖」還要「拉」又是主動元件、又可以放大,看看先前的可別反串哦。

同學.....通訊光纖有人用「拉」以外的製程製造販售的嗎?= =(只看過如醫用那類需要通過大功率的光纖沒在用拉的)
再說,你到底搞清楚雷射產生的原理了沒?= =


NO:478_9
TTSO  於 2004/10/25 14:12
Re:About the LASER

奇怪,為什麼大家一直繞在半導體雷射上打轉?????
至少目前比較接近實用化的武器級雷射都是化學的,ABL、MTHEL..

還是大家都卡在LADAR要怎麼做上面??


NO:478_10
第一號軍事迷  於 2004/10/25 17:49
Re:About the LASER


>摻鉺光纖哪裡沒有第三端?整條光纖的外壁不就是了..........
>不然你以為Pumping Laser的能量是從哪進去的?藉由Pumping Laser的功率變化,可以控制整條放大器的增益(或者說補足光路衰減的量),由巨觀角度來看是兩道光的進入,並保有一道光的資訊並加強他,這個定義不符合放大增益,我還真不曉得你要怎麼定義主動光元件.....(還是你心中只有電才叫增益?= =)

  再回去以上你談述過的「摻耳光纖(EDF)」、「用拉的」與它是「放大器」•••的等同論─小朋友?前還好我只先告訴你「摻耳光纖放大器(EDFA)」的結構與及EDF的可用特性之好處,你現在還可以導出小朋友論:「摻鉺光纖哪裡沒有第三端?整條光纖的外壁不就是了」(註1:伊雲說)、「不然你以為Pumping Laser的能量是從哪進去的?」(註2:伊雲說);哇哈哈哈•••,先再告訴你:「泵激光源(Pumping Laser)是由「波長多工器」另一向導入的,而再由「波長多工器」的另一輸出端透過EDF接出來的,餘EDF的作用之前我的文告已談述給你講解了,小朋友再去回憶一下吧!

  其它的可別一再反串啦!有人在叫了「一直繞在半導體雷射上打轉」,是可以多多的談述實物的作法;這就更能用理論來實用的,也才不致於要一再走樣─小朋友!


NO:478_11
伊雲  於 2004/10/25 18:45
Re:About the LASER

哇哈哈哈•••,先再告訴你:「泵激光源(Pumping Laser)是由「波長多工器」另一向導入的,而再由「波長多工器」的另一輸出端透過EDF接出來的,餘EDF的作用之前我的文告已談述給你講解了,小朋友再去回憶一下吧!

放心,雖然我還沒去修所裡開的雷射工程,但是至少不會和自己土法煉鋼連找網頁都會找錯,看網頁都會把內容看錯的人一樣
雖然待在學校沒什麼錢可以賺,但是老師不會講錯誤的東西給自己聽

你自己先看看EDFA的用途是什麼...老人家給你30秒應該夠....用在光通訊上
EDFA之所以會被視為是延長信號傳遞距離的未來主流,憑藉的就是他能製成細長的外型,比起你前面提到效率又差,發熱量又大,工作電壓又高體積又龐大的真空管式光放大器來的好(讓我想了老半天才想起你講的原來是那個老古董..)

由WDM泵入的理由也就只是從端面進去是不會增加光纜直徑的方法之一
你高興的話把EDF的外層扒開把鍍層洗掉,用980~1480nm的光去照射他,就算是Pumping laser沒把光由WDM輸進去依舊一樣有增益

我覺得最好您老人家去買幾本雷射原理的書來看,才不會讓公司裡的年輕人幹掉而被裁員,這樣版上又少了一名同好了


NO:478_12
伊雲  於 2004/10/25 19:03
Re:About the LASER

奇怪,為什麼大家一直繞在半導體雷射上打轉?????
至少目前比較接近實用化的武器級雷射都是化學的,ABL、MTHEL..

跑題不是常態嗎?.........(煙)

NO:478_13
第一號軍事迷  於 2004/10/25 20:39
Re:About the LASER

>但是老師不會講錯誤的東西給自己聽

  嘿,不但大有人在而且還會腦溢血害人子弟,尤其是反軍購的那一批,把你教成乖乖牌的就行了,不然人品更差的就因而當掉學生也要至人於死地的,你只要配合他的任何思維不用長進的就可吃香喝辡的;但願你的際遇會好一點。


NO:478_14
第一號軍事迷  於 2004/10/25 20:40
Re:About the LASER

>你自己先看看EDFA的用途是什麼

  這不就在前NO:478_1已為你講解說明了,真還不能清醒!


NO:478_15
第一號軍事迷  於 2004/10/25 20:48
Re:About the LASER

>EDFA之所以會被視為是延長信號傳遞距離的未來主流,憑藉的就是他能製成細長的外型,比起你前面提到效率又差,發熱量又大,工作電壓又高體積又龐大的真空管式光放大器來的好

1.再先跟你講解一下,通訊用光的傳導是靠「光纖電纜」來引導的,光纜同電纜一樣都有「障礙」所以同會長距離下衰弱。也多會長距離下,感染雜訊(即不必要的),所以,「光」在「光纖」內的傳導,實用上接點的耦合是要密閉的,如將整條光纖覆皮拿掉,就會形成更多不必要的光源感應那何苦來哉要外皮呢?

2.「拉成光纖的晶體是放大器」(伊雲說)

 a.你還是不知「放大器」是「裝置」,它要具有多數「主動」、「非主動」元件的組合而成的。
 b.而「光纖」與「晶體」是元件。
  光是這二小點的「伊雲說」看法的對照,已可見對學理的理解一般。還要「拉成光纖的晶體是放大器」(伊雲說),笑!

3.而又要說把「摻耳光纖」(EDF)竟然用「外壁」覆皮可當成第三端(極)
  這一端好大面哦,似不知外皮是要幹什麼的,何苦來哉要外皮呢?它是導光的一種線材,外皮作絶緣外還有作抗拉力啦!

  然就要成如同「主動元件」要素的三端性能,「不然你以為Pumping Laser的能量是從哪進去的」(伊雲說),由「外壁」灌進去,熟還不知(已跟你講了)「主動元件」要能放大其之要素還要有正確的「偏壓」構成在「工作點」並形成有效的「hFE」值才能放大!

  然「EDF」是用來當成「EDFA」內部的光之導引元件是當「導波管」用的。再更簡單的講「外光」和EDFA內的「泵激光」一起導入「波長多工器」,「外光」借「泵激光」提昇了位階,然在「波長多工器」的另一輸出端,再借EDF「導出過濾」只取「外光」而外光的放大就形成了啦。


NO:478_16
第一號軍事迷  於 2004/10/25 21:57
Re:About the LASER

光纖的應用─內視鏡

  以實物的見證來說明一下它的作法應用,好多年前在老婆的要求下,每人發了近二萬元的費用去一間大醫作全身健診,其中有二種人內視鏡的檢查,a.一樣從嘴巴導入內胃腔探視、b.一樣從肛門導入來探視。

  好苦、好痛也,因為這一種內視鏡就是採用PCF來作探視的,其是二管成一外軸所成粗粗的一長條,長度約有一個人的半身以上,口徑約有1cm。檢查時,前一夜要你進駐醫驗,後控制你的飲食,主要是要你在檢前淨空你的腸胃與排泄管路,好乾乾淨淨的來檢視一番,看看人體內部是否長了一些不必要的。
  為何好苦、好痛呢,因這一健診是集合各路人馬成一堆人,後也便利安排全醫院的主治醫師能分門別類的來為你檢查與問診,當到內腔檢查時就集合一堆人等著專作這一檢查,然這是要從口腔插進一長條的有1cm粗的光纖到你的胃部的,然後還要翻翻轉轉、前進後退的伸動,絶對的會很疼痛,所以院方都會事先要在你的口腔噴上麻醉濟,以減輕痛苦。而噴藥時是集體一次性的,所以到後面才上台的可能的藥劑已退得差不多了,嘿嘿女士優先我是男的又是最後的,當被像犯人般的壓在床上時,還可反抗的邁力亂七八糟抓。

  當在排隊等待時,看到該醫院的胃視鏡門科內,前後只用二管光纖專用管一清洗、一插用循環在作檢視,馬上的就懷疑取這樣會很安全嗎?會不會不作沒事作後就發事!搞不好還來個集體相互的院內感染!真想放棄的不過錢子都繳了總不能白費掉,後輪到我在床上被他們強暴似的壓著幹,免強的在監視器上看到自己胃腸內的實影,很漂亮的還算有一點代價,不過也把我的胃弄痛了一直在好幾個月後才不感覺。說真的,這一種檢查內鏡要再叫我去作,對不起我要SAY NO;問題是在那一根PCF,要那麼的頻繁的往返使用,難道不會不乾淨下傳給他人感染病發!

  這一管約有1CM直徑的PCF,是雙軸的原因是利用一向作投光、另一向作反光用的,而反光的這一端就是接了一部類同的針孔CCD CAMAERA,後透過視頻電路的轉換成影像在監視器上來作檢視,看看人體內部是否有異樣等。實際上,個人的感受這一類的器才構造很簡單,費用應該不是要們指的是一千萬級台幣設備,因為如果會作針孔偷拍的人,以他會有一條能夠組合在CAMERA鏡頭的FPC言,他也可以用這一條FCB由口腔或肛門伸進去作自我偷拍的,笑。

註:針孔攝影機,通常上是沒有加透視鏡頭的,它只用模體的結構留下一微小的透光孔到CCD上感應,所以體積可以很小,也更方便的接上PCF,再利用PCF可以折遶伸進特性去要偷看別人的要部,或由另一障礙物的空隙間伸進去偷窺。


NO:478_17
伊雲  於 2004/10/25 22:08
Re:About the LASER

再先跟你講解一下,通訊用光的傳導是靠「光纖電纜」來引導的,光纜同電纜一樣都有「障礙」所以同會長距離下衰弱。也多會長距離下,感染雜訊(即不必要的),所以,「光」在「光纖」內的傳導,實用上接點的耦合是要密閉的,如將整條光纖覆皮拿掉,就會形成更多不必要的光源感應那何苦來哉要外皮呢?
您老人家是否年紀大看不太懂中文,這邊講的是您老人家給他不小心忘了「激發光源」不一定要從端面進入的事實,您老能牽扯到光雜訊的問題,是否該去檢查一下血液中鋁離子的含量是否太高
(搞通訊的每天都在想著如何抑制噪訊比,您老人家還能突然想到在個常識,對於搞科普的人真是莫大的安慰)

.而又要說把「摻耳光纖」(EDF)竟然用「外壁」覆皮可當成第三端(極)
  這一端好大面哦,似不知外皮是要幹什麼的,何苦來哉要外皮呢?它是導光的一種線材,外皮作絶緣外還有作抗拉力啦!

您老人看不懂中文不要緊,但是Pumping Laser由端面進去這段話你老人家應該看的見吧

然「EDF」是用來當成「EDFA」內部的光之導引元件是當「導波管」用的。再更簡單的講「外光」和EDFA內的「泵激光」一起導入「波長多工器」,「外光」借「泵激光」提昇了位階,然在「波長多工器」的另一輸出端,再借EDF「導出過濾」只取「外光」而外光的放大就形成了啦。
您老人家今年大概可以成為IEEE的榮譽會員了,可以用WDM來增益信號,真是眾家通訊研究人員甘拜下風
http://www.furukawa.co.jp/kenkai/le-tech/wdm/front_it01_r.html
這篇阿本仔賣東西的網頁裡面有精美的彩圖與簡易的日文說明,您老人家就自己參酌看看,是否要不要自打嘴巴就由隨您老的意了

)「主動元件」要能放大其之要素還要有正確的「偏壓」構成在「工作點」並形成有效的「hFE」值才能放大!
您老到現在還在用電路打混........= =
我們談的是光學,真受不了


NO:478_18
第一號軍事迷  於 2004/10/25 23:58
Re:About the LASER

>EDFA之所以會被視為是延長信號傳遞距離的未來主流,憑藉的就是他能製成細長的外型(註:伊雲說)

  實在是有夠「灰」的!EDFA;摻鉺光纖放大器也,「憑藉的就是他能製成細長的外型」(註:伊雲說),把「放大器」的外形型製成「細長的」,哇哈哈•••,幹嘛你何不把這一個「放大器」的外型作成一枝槍的模樣,好說它是「摻鉺光纖雷射槍」。可隨身携帶了然實用後,全身必要配著電池作該槍支的電源,然再去取種花的光纖電纜插在該槍的「外光」輸入端,後由該槍扣板機(導電,起動摻鉺光纖放大器工作),訊號放大後「外光」再次由該槍的槍口當輸出以射出!

  先前跟你講了,EDFA是機器、是裝置在當「光纖電纜」調控用的「中繼」增益調控機台,外形基上都作成製式可積架式來陳列(幹嘛要作成細長型的;請問還有沒有它的圓形直徑啊),而EDF(摻鉺光纖)是這一機台內的一個導光部件,其它的組成還要有多個模組(請看之前的前文明說),以EDFA當中繼站構設配接的圖示如下─


                 (IN)┌───────┐(OUT)
外光入(例中華的光纖電纜)────────┤摻鉺光纖放大器├────────外光出
                     └───────┘


NO:478_19
第一號軍事迷  於 2004/10/26 00:11
Re:About the LASER

>您老到現在還在用電路打混........= =我們談的是光學,真受不了

  目前的光學,你如都只談鏡片的話,那可能還不用關係到,但要談各種類雷射,不靠電子電機等電路還真難辦得到,尤其要激發的動力源都是電路產生或是補助產生,還是請小老弟的相關共同科目念好一點!


NO:478_20
第一號軍事迷  於 2004/10/26 00:16
Re:About the LASER

>您老人家今年大概可以成為IEEE的榮譽會員了

  我的母公司本就是IEEE的一員,而我就是它的資深顧問也!


NO:478_21
第一號軍事迷  於 2004/10/26 00:34
Re:About the LASER

>Pumping Laser•••

  實在是有夠灰而灰,好啦再跟你講深一點啦!

  在摻鉺光纖放大器中的「Pumping Laser」模組,還有「前向泵激」、「後向泵激」以及「「雙向泵激」的多種作法。

  具有較低的雜訊指數者,是使用980nm的雷射激光源─即「前向泵激」。另還有使用1480nm的雷射當作雷射激光源者─即「後向泵激」,它可當作功率放大器,以提高光功率以增加傳輸的距離。

  如一個「摻鉺光纖放大器」都具有「前向泵激」的低雜訊指數與「後向泵激」的高放大增益之優點者─即「雙向泵激」,更利於作線間的放大與解調的靈敏。


NO:478_22
第一號軍事迷  於 2004/10/26 00:54
Re:About the LASER

>您老能牽扯到光雜訊的問題,是否該去檢查一下血液中鋁離子的含量是否太高

  嘿嘿,前文有談了一下全身建診,還都很好啦,謝謝關心。談雷射光不談光雜訊那你還造得出純度來,那本就重要的一環也,即使波段不同的產生含混了,雖同是雷射然不必要的在學理上就是NOISE啦!


NO:478_23
No.1 M. E.  於 2004/10/26 18:51
Re:About the LASER

>>然「EDF」是用來當成「EDFA」內部的光之導引元件是當「導波管」用的。再更簡單的講「外光」和EDFA內的「泵激光」一起導入「波長多工器」,「外光」借「泵激光」提昇了位階,然在「波長多工器」的另一輸出端,再借EDF「導出過濾」只取「外光」而外光的放大就形成了啦。

>您老人家今年大概可以成為IEEE的榮譽會員了,可以用WDM來增益信號,真是眾家通訊研究人員甘拜下風

  上並沒指「可以用WDM來增益信號」(註:伊雲說,是你自己的)!整個EDFA原理已在NO:478_1內的,屬我的內文中早就跟你教導清楚過了;而上屬我的談話,是給你再加一個更簡易的說法調適。

  然「外訊號光」本要在「在居量反置時」(足夠受泵激時才會有的現像),由於「外訊號光」一定是在1550nm附近的一個入射光訊號,才有可被提昇的可能。而「摻鉺光纖」本就是含在「波長多工器」模組內的,因要導引另也要有一段要接在下一模組上的,而實體就是在整個EDFA內部的。而誘發的「泵激光源」早已不見了只有「訊號光」由「摻鉺光纖」走出來了;這就是上那一段話「更簡單講」的演繹;最後,再加一圖解看看能不能讓你更加清醒─(就因要繪一個可以在本版上可直接顯示的圖所以跟前文停擺較久!)


                          (摻鉺光纖放大器)
    +++++++++++++++++++++++++++++++++++++++++++++++++
    + ┌─────────┐      ┌─────────┐      ┌─────────┐ +    
未放大的+ │         │      │         │      │         │ +放大後的    
外訊號光+ │         │      │         │○○○○○○│         │ +外訊號光
→───┼─┤ 「光隔離器」  ├──────┤ 「波長多工器」 ├──────┤ 「波長多工器」 ├─┼───→
(輸入)+ │         │      │         │(摻鉺光纖)│         │ +(輸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泵激光源」  │                  + 
    +                  │         │                  + 
    +                  │         │                  + 
    +                  └─────────┘                  + 
    +++++++++++++++++++++++++++++++++++++++++++++++++


NO:478_24
伊雲  於 2004/10/26 19:43
Re:About the LASER

第一號軍事迷  於 2004/10/25 23:58
Re:About the LASER

>EDFA之所以會被視為是延長信號傳遞距離的未來主流,憑藉的就是他能製成細長的外型(註:伊雲說)
  實在是有夠「灰」的!EDFA;摻鉺光纖放大器也,「憑藉的就是他能製成細長的外型」(註:伊雲說),把「放大器」的外形型製成「細長的」,哇哈哈•••,幹嘛你何不把這一個「放大器」的外型作成一枝槍的模樣,好說它是「摻鉺光纖雷射槍」。可隨身携帶了然實用後,全身必要配著電池作該槍支的電源,然再去取種花的光纖電纜插在該槍的「外光」輸入端,後由該槍扣板機(導電,起動摻鉺光纖放大器工作),訊號放大後「外光」再次由該槍的槍口當輸出以射出!

為什麼不做成雷射槍而要做成細長的光纖,答案就是散熱
光放大器的效率本來就很低,輸入的能量/增益值本來就不如雷射發射器,也就因而產生大量的熱
以你面提的那個恐龍時代的真空管式光放大器為例,對五瓦的雷射光即使只有0.1的增益,也必須要考慮使用水冷系統

前跟你講了,EDFA是機器、是裝置在當「光纖電纜」調控用的「中繼」增益調控機台,外形基上都作成製式可積架式來陳列(幹嘛要作成細長型的;請問還有沒有它的圓形直徑啊),而EDF(摻鉺光纖)是這一機台內的一個導光部件
錯!而且錯得很嚴重
EDF在EDFA中絕對不是一個單純的導光元件而已,而是整個放大增益過程的發生位置以及EDFA系統核心
如果只是光導元件那直接用石英拉的光纖就行了,何必要摻鉺?何必要叫EDFA?

前面已經講過,但是您老人家的記性大概和海葵一樣不怎麼好,我就再用另一個方式再講一次吧
要發生光放就得要有活性物質,也就是原子容易進入激發態且誘發能階低的材料,在二氧化碳雷射裡是受到高壓電誘發的二氧化碳分子,紅寶石雷射是晶柱裡的原子,如果缺乏活性物質,不管是雷射或者是光放都沒有機會發生放出具有一致性的光子

光放大器也一樣,就算是老舊的真空管光放大器,也是因為玻璃被高壓電誘發成為激發態才有放大的效果(和光電原理不盡相同),但是在EDFA中Pumping Laser何德何能可以在那麼低的能階下達到高壓電方能達到的威力誘發那些玻璃?(如果您老對於第三座諾貝爾獎有興趣,這個可以當作您的研究方向)

答案就是Pumping Laser誘發的不是玻璃,也不是WDM-EDFA-WDM的組合,而是直接對EDF裡面的鉺離子(Er+)做激發,而就在您老將他歸類為單純的光導元件的地方,裡面的鉺離子受到了激發而放出光子對於信號光增益!!!!

太神奇了傑克∼∼一個被動導光的元件居然是整個增益過程的發生處.......................

  目前的光學,你如都只談鏡片的話,那可能還不用關係到,但要談各種類雷射,不靠電子電機等電路還真難辦得到,尤其要激發的動力源都是電路產生或是補助產生,還是請小老弟的相關共同科目念好一點!

好棒歐!原來電機系裡面還有教化學的單元操作和分子化學阿,阿美利堅用的ABL雷射裡面的碘-氧化學雷射的氧化過程原來也是電機電子的範圍阿,真是棒了∼∼∼∼∼∼∼
難怪您老的記性現在就不行了,原來在讀完電子電機的本科再加化學、近代物理、光學後就已經把腦袋操到壞掉了

你在你的領域看到的東西是這樣,不代表那個東西的全貌就在你眼前
甚至有雷射不只不需要電,還不需要額外的燃料,依靠太陽光就能運作的太陽雷射,NASA為了評估他在星際航行上的效果,不只製造出實驗原型,還成功的實驗過(還是連核融合都有在電子電機學系開課?太神奇了傑克),另外還有SDI時代弄出來的X-光雷射,一樣不用電,只需要加瑪射線照射金屬棒,而且也一樣實驗過(天可憐見,要電子電機的學生會那麼多,不如要他們去轉系吧)

我的母公司本就是IEEE的一員,而我就是它的資深顧問也!
您老應該沒有糊塗到分不出一般會員和榮譽會員的不同吧.................

要找IEEE會員去隔壁棟大樓丟石頭,打到十個裡面至少有八個是IEEE會員.......只不過大多都是學生會員罷了.....哈.....


NO:478_25
No.1 M. E.  於 2004/10/26 20:26
Re:About the LASER

>為什麼不做成雷射槍而要做成細長的光纖,答案就是散熱

  哇哈哈,你不是要把EDFA這一個裝置作成細長體,怎又變成是「光纖」啦?

>光放大器的效率本來就很低,輸入的能量/增益值本來就不如雷射發射器,也就因而產生大量的熱

  工作後會發熱的,多的跟山一樣大,有熱在週遭的環境允許下幹嘛還要特別處理散熱?就CRT電視言,必要產生好幾萬伏特的電壓來工作,同樣是在激發電子去撞「燐光點」發光發亮,你看到外表的電視機要加很大的散熱設備過嗎?又採用高電壓時,又不表示一定要會發生大功率消耗與大量的熱來!電理還是要多多的學習!就目前流行的DVD-ROM DRIVER,雷射是它的主要介質更要長時間下工作,它不就只有一個小小的包裝模組而已不是嗎?

>EDF在EDFA中絕對不是一個單純的導光元件而已,而是整個放大增益過程的發生位置以及EDFA系統核心
>如果只是光導元件那直接用石英拉的光纖就行了,何必要摻鉺?何必要叫EDFA?

  在本欄的文述人早就一而再的跟你講解,使用它的特性,不要腦神經轉不通好嗎;活性介質本就是被利用的一個途徑。

  其它的要賣弄嘴皮子的,不想跟你玩─不是不知你的德性,只是想教你這一儒子!一句話俗曰:「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提不取放不下」!


NO:478_26
伊雲  於 2004/10/26 20:52
Re:About the LASER

哇哈哈,你不是要把EDFA這一個裝置作成細長體,怎又變成是「光纖」啦?
您老凡勞動一下貴手,把盒子打開,看看裡面是不是一堆光纖繞在裡面
您老對於工程學的認知恐怕還不夠,才聽不懂我在講些什麼

  工作後會發熱的,多的跟山一樣大,有熱在週遭的環境允許下幹嘛還要特別處理散熱?就CRT電視言,必要產生好幾萬伏特的電壓來工作,同樣是在激發電子去撞「燐光點」發光發亮,你看到外表的電視機要加很大的散熱設備過嗎?又採用高電壓時,又不表示一定要會發生大功率消耗與大量的熱來!
發熱的東西多的和山一樣多,但是沒有散熱設計的一樣都沒有
不少的東西的工作溫度可以超過沸點也不要緊,但是偏偏有更多東西的操作溫度只有那小小的一個區間
高電壓自然不會等於高放熱,但是效率低等於廢熱多這一點在任何熱力學課本中都會提到

這就回到了原來討論的原點如果雷射能夠發出足夠的功率,只有腦袋壞掉的人會選擇光放大器來製造單純只需要高功率的雷射,而半導體雷射要擁有武器級的殺傷力,現在連邊都沾不上..........

在本欄的文述人早就一而再的跟你講解,使用它的特性,不要腦神經轉不通好嗎;活性介質本就是被利用的一個途徑。
看完前面一堆前後矛盾、不著邊際,甚至連雷射原理都弄錯的說詞,我真不曉得您老要表達的是什麼,您真的不去加驗血液鋁離子濃度,看看是不是已經成為老年癡呆症的高危險群?
還是我的慧根不夠,未能如宋七力般有著絕佳的智慧以及分身術,所以才無法理解您老的玄學用語........深奧阿


活性介質本身就是形成雷射光的三個重要元件之一,就算是你不想用他他一樣在整個過程中發揮效用,甚至雷射的分類更是直接由活性物質的種類來命名,活性介質不只是一個利用被的途徑,而是唯一的途徑
您老可以再去試著不利用活性介質就製造出雷射或是光放大,相信第四座諾貝爾獎一定垂手可得


NO:478_27
No.1 M. E.  於 2004/10/26 22:19
Re:About the LASER

>答案就是Pumping Laser誘發的不是玻璃,也不是WDM-EDFA-WDM的組合,而是直接對EDF裡面的鉺離子(Er+)做激發,而就在您老將他歸類為單純的光導元件的地方,裡面的鉺離子受到了激發而放出光子對於信號光增益!!!!

  這在NO:478_1已經跟你講解過「鉺離子」的作用了,總要一直在反串?「Pumping Laser誘發的不是玻璃」(伊雲說);先回憶回憶查一查誰有跟講了「誘發玻離」(玻離哦•••)。「也不是WDM-EDFA-WDM的組合」(伊雲說);看看我的圖,該要也要是「WDM-EDF-WDM」,在第一個WDM用的「泵邀源」就叫「前向」,而第二個的WDM如再加用「泵邀源」就叫「後向」。

>您老凡勞動一下貴手,把盒子打開,看看裡面是不是一堆光纖繞在裡面
>您老對於工程學的認知恐怕還不夠,才聽不懂我在講些什麼

  不用打開啦,我給的圖解不是很清楚的嗎?真是的─「作成長形EDFA」又變成是「光纖」,然又要「繞」呀「繞」(就像「賴」呀「賴得不疲」,「繞哦」「繞哦」電感器就出來了─電感的製法啦!


NO:478_28
伊雲  於 2004/10/26 22:58
Re:About the LASER

這在NO:478_1已經跟你講解過「鉺離子」的作用了,總要一直在反串?
您老前面講完在激發態電子由高能階調到低能階產生光子放射,後面又自創原子震盪來自打嘴巴,我沒練分身術也沒有精神分裂,對於您老自打嘴巴的兩種說法,個人也只能擇一而聽,而前者遠在移欄之前我就已經敘述過一遍,我相信您老人家多少也因而學到了一點基礎知識,就先把你後面第二個說法當放屁了.............

可後面又拿震盪解釋了老半天為何光放大的元件不屬於主動元件,但是既然前面已經知道第二種說法是在放屁,那這句要我不歸類為屁話,那為了不讓整篇說法衝突,豈不是只能把整篇當成是屁話?
這樣太對不起您老人家了,所以只好把後半段都當成在放屁了,也只好一而再的再而三敘述,提醒您老人家去更正了

先回憶回憶查一查誰有跟講了「誘發玻離」(玻離哦•••)
不同的激發源(一個是高壓電,一個是光),不同的活性介質,當然有著不一樣的敘述和結果
您老人家是否患了精神分裂,分不清現實與虛幻,也分不清兩個不同例子間有著多大的差異,幸好這種病是可以控制的

)「也不是WDM-EDFA-WDM的組合」(伊雲說);看看我的圖,該要也要是「WDM-EDF-WDM」
如果人的海馬回受損就會失去記憶新事物的能力而只記得以前的事物,您老人家看樣子新的東西沒記好,小學時由那些老師那邊學到的挑錯字的能力到也沒忘失,您果然不負您小學老師的期望

真是的─「作成長形EDFA」又變成是「光纖」,然又要「繞」呀「繞」(就像「賴」呀「賴得不疲」,「繞哦」「繞哦」電感器就出來了─電感的製法啦!
您老把光當成電在那邊繞阿繞,如果您覺得愛因斯坦沒把統一場理論弄出來實在顯得功力遠不如您老人家,您就把他補齊寫出來嘛∼


NO:478_29
No.1 M. E.  於 2004/10/26 23:18
Re:About the LASER

  前故意保留的資訊,現在再一次的慎重告訴你──EDFA本人身邊就有在用的,其中一台EDFA需要的EDF只要一小段而已啦(看看裡面是不是「一堆」光纖繞在裡面;伊雲說),我要真相啦!我真相啦!實在是冇腦的傢伙,真讓人搖頭、搖頭啦•••

本篇內容經論壇管理編修於2004/10/28/09:57


文字過大經論壇管理編修還原於未變

本篇內容經論壇管理編修於2004/10/30/13:10


NO:478_30
BWS  於 2004/10/26 23:25
Re:About the LASER

↑↑↑

爭了個什麼??
成品電路圖/設計圖的照片拍出來放出來不就就的了

讓證據來說話阿
玩文字遊戲有啥好處??


NO:478_31
No.1 M. E.  於 2004/10/27 00:18
Re:About the LASER

  嘿嘿嘿,老子偏偏不給他啦(已辛苦的繪了圖示了還不能認「真相」,還能要它怎麼樣,真相哦•••),他不是很會用搜索引擎嗎?目前看得到的EDFA外型沒有「長條型的(註;伊雲說,便於散熱又要拉長、元件又成裝置、裝置又成元件一直在變法哦)」,它都是工標準製式的且是可積架式的(面板上的四個角落各有一個洞孔者為其可積架的特徵),至於內部與控制的面板各家的就不一了(實也不多啦);應該還是找得到的。嘻嘻!暫時我還想繼續看變法就暫不提供囉,如果真相找不到了我還是會秀給大家看的,保險絲看成真空管的就是大有人在,哇哈哈•••

NO:478_32
No.1 M. E.  於 2004/10/27 07:38
Re:About the LASER

光纖的應用─光纖光電開關

  「光纖光電開關」與「光電開關」實際的差別,就只差在是否使用光纖來導引光訊號而已,其類型區分有─遮斷式、反射式兩大種,然在必要檢測間距加大時可補以反射鏡等。而這一等訊號光,幾乎所有的光源波段都可以的,通常上最常見的是紅外線;因其價位便宜、不容易對檢知物與人體有害,同時也有方便的其它波段的隔離媒介(濾光片或鏡),也有方便的紅外線反射鏡等。

  這等SENSOR大都被應用於工業上的計件檢測、接觸檢測與顏色檢測等,其都有工業上規定的外積等級尺寸和固定孔以及標準的電源供應,然也有訊號光束的大小區分、探測距離與高低反應度處理的等級。而檢測出的輸出訊號,也區分有─有接點式、無接點式、類比電位變動與光藕合等訊號的輸出供給應用。

  而為何要使用「光纖」呢?主要是PCF/PVF的塑料型光纖可以有彎繞的特性,在不允許的空間下把SENSOR的檢知訊號光,利用大小直徑不同尺寸的光纖繞行穿走,導引投射到檢知物體上,也同樣可以產生遮斷或反射檢測法。這種光纖也都要用到雙軸(雙管),一投光、一反射;遮斷的採用分立二軸、反射的採用雙軸一體。然還要配合各適合的光纖連接頭,甚或怕高溫的環境下,還可把光纖去護皮改套上金屬管再加隔熱管等作為來;實跟前文談的─醫用內視鏡應用差別不大,它們都是投光後再取反射訊息、也都需要繞行穿走導引光源。


NO:478_33
genome  於 2004/10/27 08:13
Re:About the LASER

EDFA
http://www.soi.wide.ad.jp/class/20020036/slides/38/23.html
http://www.bitel.co.il/images/o_f_edfa-elements.gif
http://www.fiber-optics.info/images/two-stage-EDFA.gif


NO:478_34
FAF  於 2004/10/27 20:25
Re:About the LASER

>還是大家都卡在LADAR要怎麼做上面??

(舉手)最早是我提到的,那時候小弟只是想問空載LADAR有沒有對空甚至是對匿蹤探測實用化的可能,那時最早想到的是可調波長頻率的自由電子雷射。


NO:478_35
No.1 M. E.  於 2004/10/27 23:45
Re:About the LASER

光纖的應用─S/P DIF輸送與一個實務

  S/P DIF:「S/P數位同軸信號」,是由SONY與PHILIPS共同開發出來的;實仍使用「MCP硬體編碼」系統標準傳輸介面而言!

  S/P DIF用途,是一種專作聲音數位資料串流(data streams)傳輸,例:由光碟上讀取的、音效檔案或影音檔案分離的聲音部份的資料串,再轉由MCP的硬體編碼系統標準傳送出去的數位信號,這是在未解調轉成類比信號時候的狀態信號,還是不能聽聞的,必要在MCP的另一解調後轉成類比的聲音源再加以放大以後才適用。

  它的傳輸信號方式,轉用「電能信號」的就是採用「高電位」與「低電位」的方式、用「光能信號」的就是採用「亮」與「暗」(通常是紅光)的方式來調變;因為它們只有零與壹(0與1)的記號訊息,強度是固定不變的,只要信號線能導通達一定的靈敏準位強度下,就可以被正確接收加以解調了。所以可以克服多元雜訊的干擾,還有更長距離的傳送優點,不怕類比傳送在較長距離下,類比音源準位容易受阻阬衰減,或不定頻率容易被線材形成的電感、電容的濾除,以及串引線材外的大地雜訊。

  早期在數位光纖用的AUDIO上,有兩種規格─TOSHLINK和AT&T;。一般在CD/DVD PLAYER上,CD PLAYER常看到的就是TOSHLINK,而AT&T;玻璃光纖在高級的CD唱盤才看的到。然S/P DIF演進,已是一個工業上的傳輸標準,也可作來雙向性的傳送,也在PC上的AC 97規範上確立了,它的應用已是一個廣域的工程介面上的專做「數位聲音」傳輸埠(PORT)。

  因已標準化了,目前於電腦、數位系統、數位電視與影音上,都已是必備的一環了。它每一向都是以單軸的電纜或光纜來作導引,而採用光訊的導引元件就是一種PC/PV塑料摻石英作成的軟管光纖電纜,這一種光纜的接頭公母對也已標準化,整條完整的光纖大概都以3FT或1M長度為準。

  於我生產出貨的報價上,3FT或1M長度這一尺寸具LC-OFC在99.997%者,約一百元台幣以內,然商家賣給一般音響發燒迷的大約都是三、四、五百元台幣起跳的,甚或會被重新包裝成某某進口貨叫價千元以上,真是大頭的迷失。

  想自我作光纖傳導試驗的,市面上的其它規格取材不易,唯有音響器材店買這一個就很方便的,例:您有DV/DC CAMERA,想要在有折繞或障礙物下、以及非常近接下拍攝時,可以去買一條S/P SDIF專用光纖,用鎽利的刀片垂直截面的、一刀切掉二端的連接頭(這有緣由的則不談),再去找用不透光的塑鋼請人用車床,車出一個像漏斗玩意的雙端口徑可以穩合連接頭來,這一漏斗型的連接器就可像使用DV/DC CAMERA更換鏡頭般的方式套上去了,當然另一端小孔的就是接這一光纖的孔徑用的;註:這是教你應用不是叫你做偷窺哦,笑。


NO:478_36
Luke-Skywalker  於 2004/10/27 23:51
Re:About the LASER

想自我作光纖傳導試驗的,市面上的其它規格取材不易,唯有音響器材店買這一個就很方便的,例:您有DV/DC CAMERA,想要在有折繞或障礙物下、以及非常近接下拍攝時,可以去買一條S/P SDIF專用光纖,用鎽利的刀片垂直截面的、一刀切掉二端的連接頭(這有緣由的則不談),再去找用不透光的塑鋼請人用車床,車出一個像漏斗玩意的雙端口徑可以穩合連接頭來,這一漏斗型的連接器就可像使用DV/DC CAMERA更換鏡頭般的方式套上去了,當然另一端小孔的就是接這一光纖的孔徑用的

討論雷射的欄位,怎麼變成「針孔攝影機製作教學」了.........


NO:478_37
濱線  於 2004/10/28 11:13
Re:About the LASER

幾點淺見
最近所討論的EDFA為光放大器﹐用AMPLFIER來描述﹐比較不會被中文字面誤導
不管是電是光﹐AMPLIFIER最主要的作用對像就是輸入信號﹐將輸入信號放大到AMPLFIER所能提供的能量等級

至於雷射能的提升﹐與信號放大是不同回事﹐假想中應該是以小能量引發大能量﹐纇似氫彈中以核爆(小能量)引發核融合(大能量)來類比﹐BOOST好像是比較接近的用法﹐還請指正
不過個人知識有限﹐還沒見過這種雷射能的提升方式﹐但絕非靠AMPLFIER

另外﹐即使是化學雷射如COIL﹐還是得靠輔助電路控制
一點圖文,參考一下
http://www.bgu.ac.il/physics/GROUPS/MDLS/COIL.htm

最後﹐雖說討論口氣不是很好﹐但個人學到不少
建議專注在LADAR﹐ABL﹐MTHEL會更有趣


NO:478_38
伊雲  於 2004/11/05 18:23
Re:About the LASER

前故意保留的資訊,現在再一次的慎重告訴你──EDFA本人身邊就有在用的
有的人開了一輩子的車也一樣不曉得發動機的運作原理,甚至於可以開的比知道原裡的人好
就像你對雷射原理所知不多,甚至部份認知錯誤,但是依舊可以用的很開心,而且也一樣可以講出一些道理(雖然也不一定合理)

依你對工程學的認知,你一定也很難理解為什麼明明系統架構是建立在線型的東西為什麼又要裝到標準機箱裡面,而又為什麼裝在中繼器那邊又不做成箱型

如果有實體設備的人就是正確,那樣光憑我們實驗室中那些功率近百瓦的雷射,這個關於高功率雷射的討論串哪還有半導體雷射的餘地


NO:478_39
伊雲  於 2004/11/05 18:46
Re:About the LASER

至於雷射能的提升﹐與信號放大是不同回事﹐假想中應該是以小能量引發大能量﹐纇似氫彈中以核爆(小能量)引發核融合(大能量)來類比﹐BOOST好像是比較接近的用法﹐還請指正

如果以光的波動性這方面來看,增幅雷射光和增幅信號的振幅其表現都差不多
不過一般都用光的粒子性來看,直觀上會容易讓人產生一些誤解
雖然激發的過程與核反應的連鎖反應過程類似,不過拿核反應來類比就有點不淪不類,核反應的能量來自於原子分裂或融合,但是物質受激放出光子的能量是來自於激勵源,也就是先靠電、光或熱來將原子「充電」,然後那顆原子才有辦法在受到光子撞擊後再放出一個光子

由微觀的角度來看,除了核反應以外,其他的光都來自於電子軌域變化而來,而不管是在共振腔還是外部光放大器,都是利用外部能量提升原子的電子軌域,然後被光子打擊放出或是自然放出光子,差只差在反射鏡

另外﹐即使是化學雷射如COIL﹐還是得靠輔助電路控制
其實你自己已經把重點寫出來了,只是你沒有發現
控制電路本身並不參與整個流程,沒有電路系統一樣可以運作(只是安全性....= =),而且傳統控制理論和電子電機是兩回事,兩者間沒有不可分離的密切關係,自動控制的歷史比電路學來得早,甚至比工業革命還早,只不過電路系統通常是最輕最小的控制器,所以才會有控制會和電路結合在一起的錯覺


NO:478_40
No.1 M. E.  於 2004/11/05 19:13
Re:About the LASER

你不是一直在導說─

1.EDFA要把它作成「細長型的,而目的就是要散熱」?
2.然又變成是「光纖」,如今又要「看看裡面是不是一堆光纖繞在裡面」?
3.EDFA又是「也不是WDM-EDFA-WDM的組合」?
4.EDFA之所以會被視為是延長信號傳遞距離的未來主流,憑藉的就是他能製成細長的外型?
5.摻鉺光纖哪裡沒有第三端?整條光纖的外壁不就是了?

  光只這幾點,請看另一位網友genome在NO:478_33的URL指引吧,實很難叫你一再的轉移、自圓其說的。有搞實務的,在一般的工業區內應用上「百瓦的雷射」,作NC切割的就是家常的便飯般,這已沒有什麼可特書的。


NO:478_41
濱線  於 2004/11/07 14:59
Re:About the LASER

>>如果以光的波動性這方面來看,增幅雷射光和增幅信號的振幅其表現都差不多
不過一般都用光的粒子性來看,直觀上會容易讓人產生一些誤解
雖然激發的過程與核反應的連鎖反應過程類似,不過拿核反應來類比就有點不淪不類.....略


個人的重點是在巨觀上的類比﹣﹣﹣以小能量引發大能量
微觀上﹐的確有些不同﹐謝謝閣下補充
個人認為﹐光放大器的討論可以到此為止

>>另外﹐即使是化學雷射如COIL﹐還是得靠輔助電路控制
其實你自己已經把重點寫出來了,只是你沒有發現


個人只是呼應No.1 M. E.兄在NO:478_19中的這段《但要談各種類雷射,不靠電子電機等電路還真難辦得到,尤其要激發的動力源都是電路產生或是補助產生》段﹐看來大家的看法同

>>控制電路本身並不參與整個流程,沒有電路系統一樣可以運作(只是安全性....= =),而且傳統控制理論和電子電機是兩回事,兩者間沒有不可分離的密切關係,自動控制的歷史比電路學來得早.....略


有關自動控制的看法﹐個人無意見
誠然﹐有些快速化學反應操作可能不需電路系統﹐如早期的CI引擎
不過,以個人之前所提供的圖片看來﹐光從那幾個SENSOR看來,就算不論安全性.﹐那個COIL無法「沒有電路系統一樣可以運作」﹐目前找不出適當的機械裝置


NO:478_42
伊雲  於 2004/11/07 15:52
Re:About the LASER

個人的重點是在巨觀上的類比﹣﹣﹣以小能量引發大能量
微觀上﹐的確有些不同﹐謝謝閣下補充
「小能量引發大能量」這句其實就很有問題,因為流程是「能量-激發-放出光子」,而前面那顆光子只是「告訴」那一顆受激發的原子該放出什麼樣的光子,巨觀上發出雷射並不需要外界發出光子給他當種子,而是裡面的原子在沒有受到光子碰撞就自然放出的光子開始,就像丟到瓦斯爐上的紙片,不用火材點火,瓦斯爐火焰的高溫就會讓它燒

不過,以個人之前所提供的圖片看來﹐光從那幾個SENSOR看來,就算不論安全性.﹐那個COIL無法「沒有電路系統一樣可以運作」﹐目前找不出適當的機械裝置

由理論層的討論中通常是不會把控制系統加入,如果連發都發不動,那裝再好的控制器也只是把錢丟到水裡便宜了廠商,而碘氧化學雷射的基本流程中沒有電路可以參一腳的位置
光是這點就踢爆《但要談各種類雷射,不靠電子電機等電路還真難辦得到,尤其要激發的動力源都是電路產生或是補助產生》的說法了

依照液壓或機械式系統沒辦法像電制動器一樣快速,但是如果不顧反應腔的情況,直接用脈衝連發,那樣控制系統的頻率就會降低到機械控制裝置可以運作的範圍,不過這樣玩一定會爆掉,所以才會講有安全問題

至於感測器,電子式的優點在於他很小而且資料比較容易擷取,雖然取樣率夠高,但是準確度有時不見得比較好


NO:478_43
濱線  於 2004/11/07 16:22
Re:About the LASER

>>如果連發都發不動,那裝再好的控制器也只是把錢丟到水裡便宜了廠商,而碘氧化學雷射的基本流程中沒有電路可以參一腳的位置,光是這點就踢爆《但要談各種類雷射,不靠電子電機等電路還真難辦得到,尤其要激發的動力源都是電路產生或是補助產生》的說法了


還是有﹐可參考
http://www.stormingmedia.us/99/9900/A990004.html
其發動用的放電控制還是得用到電路

>>至於感測器,電子式的優點在於他很小而且資料比較容易擷取,雖然取樣率夠高,但是準確度有時不見得比較好的

觀念上有相當大的誤解﹐而且與LASER有很大出入﹐個人不在此續談
容個人找時間在他欄續談


NO:478_44
No.1 M. E.  於 2004/11/08 01:56
Re:About the LASER

>碘氧化學雷射的基本流程中沒有電路可以參一腳的位置

  我知道到「碘」遇「氧」即會「昇華」成「碘蒸氣」,是一紫色的氣體具有毒性和刺激性。請問你如何產生變化跑出雷射光來,也就是這一「基本流程」是如何一個過程?


NO:478_45
伊雲  於 2004/11/08 12:36
Re:About the LASER

其發動用的放電控制還是得用到電路

如果是「點火」也還有化學式的底火可以選擇,不過可能要美軍打算研究雷射步槍時才會撥出預算來研究這種東西,今天不是在演Junkyard War,美軍當然不會把系統搞到又大又肥,只為了能不受EMP(?)影響

NO:478_46
伊雲  於 2004/11/08 13:28
Re:About the LASER

我知道到「碘」遇「氧」即會「昇華」成「碘蒸氣」,是一紫色的氣體具有毒性和刺激性。請問你如何產生變化跑出雷射光來,也就是這一「基本流程」是如何一個過程?

= =.................
你要不要考慮回去國中重修理化阿?
氧和碘化合是變氧化碘,碘蒸汽是遇熱(?)升華成為氣態碘

而且化學碘氧雷射也不是單純的一級反應,憑藉你的化學程度..........大概也是看不懂


NO:478_47
No.1 M. E.  於 2004/11/08 14:27
Re:About the LASER

>化學碘氧雷射也不是單純的一級反應

  「碘」同很多的「元素」一樣在大氣的常溫下,本就有不用特別的去加熱就會「直接升華」(注意直接),靠的就是大氣中的氧造成氧化的(更何況若用的是純氧)、不是再靠額外加熱而是「直接升華」作用的(雖然常溫也是一個「熱」)!

  但在這兒談的是,你要「碘氧化學作用」產生「雷射光」來,你又說「化學碘氧雷射也不是單純的一級反應」,所以早在O:478_44不是在請問你,「如何產生變化跑出雷射光來」,也就是你有一個「基本流程」是如何的一個過程;它有幾個「級反應」、因為你早定論說「本流程中」「沒有電路可以參一腳的位置」;那就好好的說明來應証吧,若只會提「五四三」來轉利話題,請注意這只有作賤自己的份!

P.S.嘿嘿特別告知,我那一個年代沒有「國中生」,只有初中、高中而後大學•••啦。


NO:478_48
No.1 M. E.  於 2004/11/08 14:45
Re:About the LASER

>如果是「點火」也還有化學式的底火可以選擇,

  那就直接說出那一個「化學式」,也要是否可行。不然,用火柴、打火石也算是一個「點火」的化學方式,實不會「又大又肥」的而可能是更輕巧哦?


NO:478_49
濱線  於 2004/11/08 14:47
Re:About the LASER

No.1 M. E. 兄

如果您對化學碘氧雷射的運作方式有興趣﹐等小弟完成有關感測器的看法後﹐再提供一篇有趣的資料
如果您只是想考那位網友的程度﹐聽小弟一言﹐沒有必要來一場無意義的口水戰
這欄的知識性很高﹐沒必要無謂口舌之爭
大家都有眼睛再看


NO:478_50
伊雲  於 2004/11/08 15:19
Re:About the LASER

「碘」同很多的「元素」一樣在大氣的常溫下,本就有不用特別的去加熱就會「直接升華」(注意直接),靠的就是大氣中的氧造成氧化的(更何況若用的是純氧)、
熱的觀念請自己去看熱力學課本,我不血多費口舌講些我已經念到爛的東西

氧化過程的產物絕對不會是反應物,如果你要硬拗成氧化產生碘蒸汽那我建議你還是到國中夜補校學點正確的化學吧

但在這兒談的是,你要「碘氧化學作用」產生「雷射光」來,你又說「化學碘氧雷射也不是單純的一級反應」,所以早在O:478_44不是在請問你,「如何產生變化跑出雷射光來」,也就是你有一個「基本流程」是如何的一個過程;它有幾個「級反應」、因為你早定論說「本流程中」「沒有電路可以參一腳的位置」

http://etd.lib.nsysu.edu.tw/ETD-db/ETD-search/getfile?URN=etd-0730102-151602&filename;=etd-0730102-151602.pdf
這篇論文裡面講得很清楚,除了裡面的實驗是氧用較安全的電激發而不是ABL使用的過氧化氫-氯

雖然我也不期待你看的懂


NO:478_51
伊雲  於 2004/11/08 15:28
Re:About the LASER

另外,也不是純氧,還有利用惰氣如氬氣或氦氣當攜帶氣體(carrier gas)
在濃度極高的碘氧反應是會直接爆炸而不會發出雷射

NO:478_52
濱線  於 2004/11/08 15:38
Re:About the LASER

有關感測器的看法關請到NO:502_170﹐NO:502_171

>>http://etd.lib.nsysu.edu.tw/ETD-db/ETD-search/getfile?URN=etd-0730102-151602&filename;=etd-0730102-151602.pdf

個人正好也是想提出這篇﹐相當不錯

>>除了裡面的實驗是氧用較安全的電激發而不是ABL使用的過氧化氫-氯

的確是化學式的底火
http://www.boeing.com/defense-space/military/abl/news/2004/010004_contact.html
個人到是增了知識
這個設備若只靠機械﹐是可以WORK啦﹐但很危險:)


NO:478_53
SANJYSAN  於 2004/11/17 22:06
Re:About the LASER

之前和人討論時查到的資料,把他貼上來。

孨莉控 𥶹道:
��L激光?据我所知,ABL的化�激光方式倃�G不适合使用��L激光吧,而其他激光器的能源小型化一�>跟不上�S


手邊剛好有本書有講到這些,來抄幾段資料好了。

短波長化學激光 國防工業出版社 1997年初版
ISBN 7-118-01736-1


P.173
第六章 脈衝氧碘化學激光

6-1 歷史性的探索

化學激光就其運轉方式而言有連續及脈衝兩種方式。1965年世上第一台演示成功的化學激光器即是脈衝運行的光引發HCl化學激光器,預混的Cl2和H2的混合物在光腔內經光引發即產生脈衝的HCl激光。

對於HF化學激光而言,1967年最早演示成功的也是光引發的脈衝HF化學激光。預混的UF6和H2的混合物在光腔內經光引發即產生脈衝HF激光。

連續波HF化學激光則在1967年首次演示成功,首次演示成功的氧碘化學激光則是連續波模式,於1978年完成。

而首先建立氧碘化學激光的光引發脈衝運行的理論模型則是中國學者,於1983年提出,並於1984年完成實現。同年蘇聯科學家也做出相同的實驗結果。

中國於1984年實驗的結果是,脈衝半寬大約在15~30us,理論模型的全寬計算結果則是介於10~150us之間。

基本的脈衝氧碘化學雷射分兩種,光引發脈衝與放電引發脈衝。

接下來是更有趣的東西:


6-4 連續波氧碘化學激光脈衝化

中國和蘇聯在80年代都探索過脈衝氧碘化學激光,利用光敏性碘化物(如CF3I或CH3I)代替碘分子(I2)作為I電子源。中國早期採用閃光燈引發,後其主要研究放電引發,放電引發主要優點是電效率高,他所消耗的電能只是光解引發的0.1%。但是,無論是光引發,還是放電引發的脈衝型氧碘激光器均需要高功率短脈寬的脈衝電源做為碘原子的引發器件,鑒於氧碘激光體系電引發動力學過程的複雜性及大體積高重複率放電均勻性不易解決,這種典型的脈衝氧碘化學激光器只適用於小模體積供科研使用,要發展做為大能量高功率激光器在預電離和均勻放電等技術上將有相當困難。

1988年美國空軍武器實驗室透露將對連續波氧碘激光器進行調Q,令其連續脈衝輸出,這樣可避開大體積氧碘激光的光泵或放電問題,又可得到較高功率的脈衝氧碘激光。

至今能用於連續波氧碘激光脈衝化的手段有調Q和增益調制。

6-4-2 調Q方法的選擇
1. 轉鏡調Q PRF 1000次/s
2. 聲光調Q PRF 1kHz~10kHz
3. 磁光調Q 美國空軍武器實驗室1990年的實驗資料, PRF 3200Hz,脈寬 42 us,連續波輸出功率為1100W,調Q後Q開關脈衝峰值功率為8600W,峰𡶺強比為7.8:1,平均功率為2970W,平均增強比為2.7:1。

6-4-3 連續波氧碘化學激光器內增益磁調制
捷克科學院物理所的實驗結果資料:
脈寬 200us PRF 1560 Hz。

這也就是說,老美的ABL上的3MW COIL,事實上我們不能確定它到底是CW還是Pulse,因為將連續波氧碘化學激光脈衝化,使其能連續脈衝輸出正是他們發展出來的技術,並且還是美國空軍武器實驗室流出來的資料。而這個實驗室在研究的主要科目恰好就是ABL用的COIL。



NO:478_54
SANJYSAN  於 2004/11/17 22:07
Re:About the LASER


上面資料的意義在於,假如ABL的3MW COIL還沒有經過脈衝化,那麼老美便有可能透過脈衝化將其平均功率提升三倍左右,增加到9MW。假如這個3MW COIL是已經經過脈衝化調整增益,那麼他就是連續脈衝的輸出模式.....

NO:478_55
SANJYSAN  於 2004/11/17 22:19
Re:About the LASER

一些其他的ABL相關討論:

2、AAM 䓡量未必要多�e激光�射䓡量,�要考讏激光䪴燃一��穲的��}和�U次�射之�}的�}隔。

1.
視距離而定。假如400km外需五秒點燃的話,200km時只需1.25秒,100km時只需0.3秒。

換句話說,距離越近,光束聚焦面積就越小,能量密度就越高,照射時間就越短,而同樣重量的光束燃料的射擊次數也就越高。

假如在400km距離照射5秒的條件,光束燃料可以射擊30次的話,200km的距離下,射擊次數就變為四倍的120次,100km的距離就變為16倍的480次。

以上只是計算光束散射面積變化導致的能量密度變化,並未將大氣消耗計算在內。距離縮短大氣消耗也會減少,因此射擊次數將會更高。

2.
發射間隔似乎在10秒以內,這個以前有推算過,找找舊文看看。

又,以前推算的是在400km的攔截距離,距離越遠,持續照射時間就越久,反射鏡所需冷卻時間也就越長。當距離拉近,照射時間縮短,反射鏡冷卻時間同樣大幅縮短,如此射擊間隔亦將大幅縮短。

以計畫裝在V-22/AC-130/F-35上的THEL為例,其計畫射擊距離大約在10~15nm,射擊間隔在1秒內。此時影響射擊間隔的主要是目標搜索標定與鏡頭轉向的時間.....

所以,算一下距離與AAM速度,可以計算飛行時間,近而計算飽和光束攔截系統所需要的數量,得出來的數字會跌破很多人眼鏡.....


NO:478_56
TTSO  於 2004/11/18 14:59
Re:About the LASER

SANJYSAN要不要重開雷射戰艦論呀...:DDDDD
UCAV上面裝滿THEL應該蠻符合雷射戰艦論的...XDDDD

NO:478_57
genome  於 2004/11/18 17:36
Re:About the LASER

假如在400km距離照射5秒的條件,光束燃料可以射擊30次的話,200km的距離下,射擊次數就變為四倍的120次,100km的距離就變為16倍的480次。
以計畫裝在V-22/AC-130/F-35上的THEL為例,其計畫射擊距離大約在10~15nm,射擊間隔在1秒內。此時影響射擊間隔的主要是目標搜索標定與鏡頭轉向的時間.....
所以,算一下距離與AAM速度,可以計算飛行時間,近而計算飽和光束攔截系統所需要的數量,得出來的數字會跌破很多人眼鏡.....
----------------我是引言------------------
看來 如果鎖定AAM的射擊距離是20 km
那麼 可射擊次數就會是100 km的25倍 或是12,000次!!


NO:478_58
SANJYSAN  於 2004/11/18 18:53
Re:About the LASER


看來 如果鎖定AAM的射擊距離是20 km
那麼 可射擊次數就會是100 km的25倍 或是12,000次!!

那個是這樣算地:

1.
雷射光束擴散面積與距離平方成正比。距離加倍,擴散面積就增為4倍,在輸出功率與輸出時間不變的話,單位面積能量密度即降為為1/4,此時穿透破壞力自然也降低1/4。

2.
所以距離減半,光束擴散面積就變成1/4,能量密度則增為四倍,在破壞總能不變的前提下,所需照射時間就減為1/4。

3.
ABL於400km外,以5秒持續照射時間可擊穿BM外殼,共可射擊30次。這代表所攜帶的光束燃料約可供連續照射150秒。

根據以上三點,我們可以計算ABL光束在維持BM外殼破壞力的情況下,各個距離所需的照射時間以及總射擊次數。當然這是僅考慮理論散射狀況,不考慮大氣衰減的情況。若將大氣衰減考量進來,則隨著距離縮短,所需照射時間會降的更低,射擊次數也會更高。

所以說,ABL的光束燃料完全有能力在100~200km的距離下攔截數百枚來襲的AAM或其他戰機目標。當然考量目標切換、反射鏡校正等問題,實際能攔截的數量會較少就是了。

至於20km的距離.....任何一架讓敵方AAM靠到20km的距離的ABL指揮官,都應該拖出去就地槍斃.....


NO:478_59
SANJYSAN  於 2004/11/18 18:58
Re:About the LASER


SANJYSAN要不要重開雷射戰艦論呀...:DDDDD
UCAV上面裝滿THEL應該蠻符合雷射戰艦論的...XDDDD

裝THEL的UCAV射程不超過10nm,若是遇上ABL這種長程光束戰艦將只有待宰的份。

既然都裝了死光炮,自然是在對方飛彈射程外開火比較好,至少得讓強迫敵方盡量使用長程飛彈。因為長程飛彈是很貴地,對於光束來說又非常好打....

而既然號稱戰艦,當然是越大越好。大艦巨砲才是王道,才是男人的浪漫啊。


NO:478_60
TTSO  於 2004/11/18 20:32
Re:About the LASER

Nono.. 我說的UCAV雷射機不是X-45那種小蟑螂玩具
B-2大小的飛翼無人機,上下塞兩顆匿蹤砲塔,貼滿平面AESA
又匿蹤、又雷射、又全向AESA,這樣應該殺到翻掉
而且比起ABL-1好看多了...:>

THEL的射程的確不太夠,不過拿ABL-1的COIL來玩UCAV雷射機好像太大顆了一點,應該要把系統高速射擊最佳化,反正打AAM比打BM簡單,打有人機又更簡單(直接燒駕駛艙),能量低一點來換高射速比較重要


NO:478_61
伊雲  於 2004/11/18 20:54
Re:About the LASER

又不是防空捎戒艦,怎麼可以不裝大口徑的主砲呢.....XD
不管是不是巨艦,艦砲對轟才是王道.......(大心)

NO:478_62
SANJYSAN  於 2004/11/18 21:41
Re:About the LASER


Nono.. 我說的UCAV雷射機不是X-45那種小蟑螂玩具
B-2大小的飛翼無人機,上下塞兩顆匿蹤砲塔,貼滿平面AESA
又匿蹤、又雷射、又全向AESA,這樣應該殺到翻掉
而且比起ABL-1好看多了...:>

你是說這個嗎?
http://www.aerosite.net/bwb.htm


其實這類空中戰艦還是有罩門的,天氣不好,雲層密佈的時候,小傢伙就有可能從雲層裡殺上來。雖然躲在雲裡無法避免雷達偵測,卻可以阻礙光束攻擊。

所以飛彈機還有必要的。用光束浮空戰艦掌握平流層以上的天空,然後飛彈機則居高臨下俯射想從底下爬過來的傢伙。至於這飛彈機,F-22來幹會很稱職。或是用另一台全翼機,用旋轉彈艙掛大量AAM來當打擊手(B-2可以掛AAM嗎?)。不過大型機無法舒跑克魯斯,無法發揮最大射程,恐怕得把飛彈加掛一節booster,或者使用AADRM.......話說回來,AADRM的預計單價到底是多少啊?


THEL的射程的確不太夠,不過拿ABL-1的COIL來玩UCAV雷射機好像太大顆了一點,應該要把系統高速射擊最佳化,反正打AAM比打BM簡單,打有人機又更簡單(直接燒駕駛艙),能量低一點來換高射速比較重要

COIL射程長啊,好歹是研究了20年的東西。

小型版的ABL也不是沒有,Advanced Tactical Laser(ATL)就是了,不過同樣用COIL的,輸出是ABL的1/10左右,射程也只有1/10,實在不夠看。雖然可以裝在較小的飛機上算是個利多。

至於固態雷射的射速就比較快了,而且還是電力輸出轉換,但是輸出功率上就比ATL差了一截。不過這個可以裝在F-35之類的戰機上面....



NO:478_63
TTSO  於 2004/11/19 01:22
Re:About the LASER

沒有匿蹤玩UCAV雷射機太危險了一點吧,不管防空戒哨還是空中戰艦都一樣..
ATL玩A2A雷射射程也還是不夠啦,至少要100km才夠玩,射速更是重點
不過說真的.. 搞架A2A專用的UCAV雷射機好像沒有假想敵可以打
(SEAD/DEAD?UCAV去扔雞蛋就好了,空權搶奪?養猛禽總是得找點獵物給牠殺吧)
空中戰艦除了燒BM外好像也沒別的東西可以燒

我基本上認定COIL/DF Laser等化學雷射是近代最可能有大規模服役的高能雷射型態
固態雷射要達到戰鬥性能應該還要努力很久
說回來,ABL-1上面的COIL代號到底叫什麼?就是ABL?


NO:478_64
FAF  於 2004/11/19 14:06
Re:About the LASER

小弟當年看星戰計畫時有看到老美說重返大氣層後的彈頭不能用DEW得要用KEW破壞
該不會是彈頭那層電漿會令雷射無效化吧??

NO:478_65
SANJYSAN  於 2004/11/19 14:51
Re:About the LASER


RV的隔熱燒蝕材太厚了,雷射燒不穿.....

回論壇

歡迎前往茶黨2005年新論壇TaiwanBBS.ORG參與討論。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TWforum.pl?board_id=6&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