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勤務組 於 2004/10/15 11:26 | |
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避免212欄討論偏題 有關巡弋飛彈導引請移駕至此討論 |
勤務組 於 2004/10/15 11:32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RCI 於 2004/10/14 01:29 Re:台灣中程陸攻飛彈報導整理彙總
從商用衛星開始.....到只有幾公尺的CEP NO:212_61 TEACLEE 於 2004/10/14 23:51 Re:台灣中程陸攻飛彈報導整理彙總
提問: 由閣下所提供的網頁上說明來看: NO:212_62 RCI 於 2004/10/15 02:10 Re:台灣中程陸攻飛彈報導整理彙總
>由閣下所提供的網頁上說明來看:...除了說明可以達到30米cep的可能性之外,並沒有証明確實能夠有效的精準打擊。 A: The commercial availability of accurate satellite navigation information has allowed Third World countries to bypass approximately 15 year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 longrange, fairly accurate LACMs. Low-cost GPS receivers can augment relatively inaccurate and widely available INS systems to achieve the navigational accuracies of stand-alone, fairly accurate, expensive INS systems formerly produced only for Western commercial aircraft. (16) GPS, Differential GPS (DGPS), and GLONASS receivers can be incorporated into all guidance phases of LACM flight. Used in combination, these technologies allow nations seeking to compete militarily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to develop relatively inexpensive LACMs that can deliver payloads to within a few meters of the intended target. Commercial DGPS systems are available worldwide that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GPS coarse/acquisition (the GPS signal available to all users and providing accuracies around 30 meters [m]) guidance by an order of magnitude. (17) Additi onally, GLONAS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GPS, improves the robustness and accuracy of guidance systems. 至於地圖的部份我想我們直接切入終端的DSMAC 您所提到的對地圖的需求其實只是DSMAC中的參考圖部份 我們反過來想好了................ 先不談解析度,只算DSP的資料處理量 這牽涉到DSP的處理速度 前題:DSMAC用2D比對而不是3D比對(後面會稍有檢討) 一張2D的256X256pixels的8位元灰階參考圖及一張64X128pixels的8位元灰階實拍圖用多快的DSP能在1秒內比對完畢並輸出在導航座標(此處用Local Level作為參考座標系)的x-軸誤差(dx)與y-軸誤差(dy)供後續導引律處理以輸出加速度命令axc及ayc? 按:這裡面DSMAC包含了參考圖的前級處理、實拍圖的前級處理、以及特徵比對的後級處理(假設需求為1秒,要用多快的DSP?) 現在把解析度放上來,假設每一個pixel代表1M的解析度,256X256pixelsX8位元灰階的參考圖便只有256MX256M,飛彈以0.8馬赫飛行的話,只有不到一秒鐘的時間這張圖便過去了,若0.7馬赫那還有1秒,有一次的比對機會.... 如果比一次需要1秒,則對地圖解析度的需求大約也就在那個地方了 問題是:1秒比得完一次嗎?若2D的比對,答案是肯定的,若3D,那只有減少參考圖的pixels數了(比如說128X128),只是如此一來,若不提高解析度的話只好讓圖也相對變小,這麼一來,比對成功率????及比對成功後之誤差???? 其實大家只要看一看下面網頁裡的一張已幾乎成為CM教科書上必備的圖對DSMAC與TERCOM的比較便知何以DSMAC是2D的了.... 其實地圖的解析度並不是影響LACM之CEP的唯一因素....
RCI 於 2004/10/15 03:02 Re:台灣中程陸攻飛彈報導整理彙總
要打上海的話應該不是用LACM...
kde 於 2004/10/15 05:20 Re:台灣中程陸攻飛彈報導整理彙總
DSMAC的地圖似乎也沒有那麼精密,一說其解析度只有十公尺而已。 NO:212_65 老K 於 2004/10/15 09:41 Re:台灣中程陸攻飛彈報導整理彙總
希望這則留言不會違反版規,若有,煩請版主刪除,並在此先向版主致歉。
清潔工 於 2004/10/15 09:47 Re:台灣中程陸攻飛彈報導整理彙總
Do Not Worry about it ^^ |
RCI 於 2004/10/15 19:36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陸攻巡弋飛彈不能光靠DSMAC,DSMAC只能用於終端導引階段。 換句話說,不管怎麼樣,某種慣性導引和地貌追蹤系統是一定要的(要不然軍規GPS也可以), 不能只有DSMAC。 A: 小弟還有一點看法就教大家,台灣如要發展LACM,中途導引一大段是在海上飛行,如果在海上飛行的話,那TERCOM根本無用武之地,換言之,要用別的方法。像前述的整合各家衛星定位系統加上INS慣性導航就是可能解法之一!
2M解析度的衛星地圖已經賣到全世界了 |
RCI 於 2004/10/15 19:58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對不起,我想請問一下,這邊有專家願意幫我們寫寫巡弋飛彈導引或相關飛彈硬體發展的稿子嗎?(DTM) >從早期到最新、從便宜貨到高價品都可列入。我們非常期待。
http://www.monkey.com.tw/young/bbs2/bbsresp.asp?idx=21 第2篇 作者:Dr.J 日期:1999/4/5 下午 10:57:51 嗨!柱子: 這裡頭,撰寫巡弋飛彈的是周祥東博士。周博士已離開中科院,轉任職美商博鉅盛國際專案管理顧問集團旗下博鴻國際專案管理顧問公司的技術總顧問並兼國防大學教職。若大家有機會遇到周博士可以當面請教他有關CM方面的技術問題,以下是他的部份資料.... http://www.npma.org.tw/2004/2004_teacher.htm 美商博鉅盛國際專案管理顧問集團旗下博鴻國際專案管理顧問公司的技術總顧問,並於國防大學碩士學分班講授「系統工程」、「專案計畫管理」、「專案風險管理」等課程;國際系統工程議會(INCOSE)會員。 |
TEACLEE 於 2004/10/15 22:18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中途導引用TERCOM是一種選擇但也不必然非他不可,先前引述的第三世界可能玩法的那篇文章中不已提過用整合了GPS/DGPS/GLONASS...等不同衛星定位系統後可使精度大大提高約一個ORDER嗎? 》整合各家衛星定位系統加上INS慣性導航就是可能解法之一! 在下的疑惑也就是存在於「整合衛星系統可以提高精確度」這句話上 |
老K 於 2004/10/15 22:18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感謝RCI兄費心的資料整理。 個人就是在尖端科技任職。我的留言目的就是希望為蔽刊邀稿。 |
RCI 於 2004/10/15 23:20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小弟推薦的這一篇文章真的值得一讀,前幾頁介紹的就是窮國家如何利用現有Commercial Off The Shelf (COTS)市售品發展出便宜又大碗的CM http://www.findarticles.com/p/articles/mi_m0NXL/is_1_17/ai_100727619
..... 上個世紀的90年代中期開始,許多商用的產品所提供的資訊已能符合CM的軍事用途需求.......
中途導引時要靠TERCOM或GPS修正INS隨時間產生(累積)之漂移(DRIFT)誤差 DSMAC究係2D還是3D之爭議的解答在第7頁 http://www.findarticles.com/p/articles/mi_m0NXL/is_1_17/ai_100727619/pg_7 (14.) DSMAC is a two-dimensional map-matching technique that employs an onboard sensor to obtain a sequence of images of the ground directly below the missile. The images are compared to reference data stored in the missiles navigational computer, and position changes are made as needed prior to final target acquisition. DSMAC is a complex technology that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terminal accuracy of the cruise missile. 許多人包括某些素孚眾望的軍事版主在內的網友一直堅持DSMAC是3D比對,事實上DSMAC是2D的地圖比對....此點毋庸置疑! |
TEACLEE 於 2004/10/16 01:09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提問: DSMAC系統是運用到2D-map-matching 技術,不過沒有3D的高度比對,只有2D的位置關係飛彈如何確定本身的確實座標?這點令小弟非常的不解,煩請釋疑,萬分感謝。 |
濱線 於 2004/10/16 01:30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一張2D的256X256pixels的8位元灰階參考圖及一張64X128pixels的8位元灰階實拍 圖用多快的DSP能在1秒內比對完畢並輸出在導航座標(此處用Local Level作為參考 座標系)的x-軸誤差(dx)與y-軸誤差(dy)供後續導引律處理以輸出加速度命令axc及 ayc? 地圖比對的算式不難﹐cross-corelation是最常用者 至於DSP處理器﹐目前市面上最快者為600MHZ 好﹗處理最基本的cross-corelation算式﹐以該案例﹐是256X256X64X128=536870912次 運算+256X256比對=5376936448次運算 參考某A牌600MHZDSP﹐其運算一次要1.67ns﹐所以完成該任務需要0.8967秒 請注意﹐這是最笨的算式 如果採用快速cross-corelation算式﹐則是0.08967秒 還有這只是一個DSP晶片而已 >>按:這裡面DSMAC包含了參考圖的前級處理、實拍圖的前級處理、以及特徵比對的 後級處理(假設需求為1秒,要用多快的DSP?) 前級處理太簡單了﹐這種FIR的工作﹐不但還用不到DSP﹐連有些CPLD或是FPGA都作 得到﹐速度通常快於DSP晶片 後級處理如同所言﹐則是0.08967秒BY一個DSP晶片而已 >>現在把解析度放上來,假設每一個pixel代表1M的解析度,256X256pixelsX8位元 灰階的參考圖便只有256MX256M,飛彈以0.8馬赫飛行的話,只有不到一秒鐘的時間 這張圖便過去了,若0.7馬赫那還有1秒,有一次的比對機會.... 錯誤1﹕絕對多於一次的比對機會 錯誤2﹕比對修正不是這樣玩的 就算這張圖過去了﹐所量測出來的資料們﹐可以搭配系統參數及相關修正值﹐可一 預測出目前飛彈位置﹐而此預測值有可以與此時量測值比對﹐做出修正 飛彈在DSMAC時﹐可是要飛一段距離的﹐持續修正的 >>問題是:1秒比得完一次嗎?若2D的比對,答案是肯定的,若3D,那只有減少參考 圖的pixels數了(比如說128X128),只是如此一來,若不提高解析度的話只好讓圖也 相對變小,這麼一來,比對成功率????及比對成功後之誤差???? 如果使用多個DSP晶片﹐根本不用減少參考圖的pixels數 所以這段論證是不成立的﹐而且我還沒提到更簡化的快速cross-corelation算式﹐ 會更快 >>其實地圖的解析度並不是影響LACM之CEP的唯一因素.... 嗯﹗地圖的解析度不夠﹐會很影響LACM之CEP 通常﹐沒有一個國家能完整取得敵人的精密測地料﹐由其是軍事設施 就算GPS的誤差=0好了﹐不知該座標上是什麼東東﹐也是徒勞 有DSMAC不定萬能﹐沒有DSMAC會常常萬萬不能 |
濱線 於 2004/10/16 01:32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DSMAC的地圖似乎也沒有那麼精密,一說其解析度只有十公尺而已。 很精密﹐至少1米 |
RCI 於 2004/10/16 01:33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在下的疑惑也就是存在於「整合衛星系統可以提高精確度」這句話上 (1)美系的GPS,俄系GLONASS如何整合?恕在下學識不足,至今尚未看到相關資訊。 (2)商用GPS的抗干擾能力足夠嗎?精確度足夠嗎? (3)美國曾說過GPS在特殊條件下會關閉,雖然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決,然而高速前進的飛彈是否有足夠時間反應? 總而言之: 不夠穩定精確的長程投射武器的研發,對於軍事上的實質效益(更別說到時候有沒有的用,用不用的著)是否匹配所燒的曼尼?這是在下持反對立場的最主要理由。 衛星定位諸如GPS/GLONASS整合亦非在下所長,若可以給小弟幾天想一想,應該會有一些結果可以分享 BGM-109C 的CEP號稱10M,在波灣戰爭時的實戰記錄為18M ....there are some drawbacks that decrease the accuracy. DSMAC terminal guidance system is just an assistant-guidance system.[4] It can not track and identify targets automatically like radar and infrared seekers do. Further, DSMAC is a system controlled by an onboard computer. This computer can not process real time guiding data in time. So DSMAC, which begins to work about 12 kilometers away from the target, modifies the inertial guidance system only two times discontinuously during the entire end course flight. These drawbacks greatly reduce the hit accuracy.... 老美的DSMAC主要的問題出在DSP處理速度來不及(從距目標12公里遠開始只有2次比對機會),所以DSP非換不可 Therefore, the Tomahawk block III upgrade program wa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guidance system. The program includes a GPS receiver, improved guidance computer and propulsion system. In 1992, Tomahawk Block III was manufactured. One year later, it entered service with a total of 176 new missiles and 401 missiles remanufactured to upgraded standard. A CEP error of 6m is expected to be achieved under this program. 換了GPS接收機與DSP後,便期待BLK III能達到6M的CEP????(真的嗎?) The pace of achieving low CEP did not stop here. A block IV upgrade program was planned for Tomahawk since the statistic CEP of Tomahawks fired during Gulf War in 1991 was 18m, much higher than expected. This might incorporate laser radar and synthetic radar and other technology. The new version will be deployed at the end of this century. A CEP error is claimed to be 3m for this version 再加上雷射雷達及其它東東後,BLK IV號稱3M ----------------------------------------------------------- 從上面的故事可知Tomahawk實戰的精確性並不如想像中的好,但從戰果來看,18MCEP的CM卻也已經有著豐碩的戰功 我們知道老美已自己承認DSMAC真正的瓶頸處是DSP的處理速度而不在地圖解析度,那中科院有無辦法突破呢? AMS計畫! 小弟認為中科院在丁肇中院士主持的宇宙計畫---AMS----中已展現出獨步全球的高速資料處理技術,照丁的說法,這個技術只有台灣有,如果這是真的,那麼我們應該可以想像到中科院在CM的DSP應該不會遇到如老美般處理不及的情形,換言之,老美的罩門正好是中科院的長處,18MCEP的台製LACM應該不只是可期待吧? 以上都還只是使用DSMAC技術的LACM,事實上,終端(橫向)導引律所需的DX-DY-誤差量也不一定非由DSMAC提供不可 話說回來,精確度真有那麼重要嗎? |
濱線 於 2004/10/16 01:38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他那句話的意思應該是商用GPS雖提供30M的精度,但加上其它諸如DGPS、GLONASS後 可少一個ORDER吧? 寫這段論述的作者該加強GPS基礎 DGPS是少一個ORDER﹐GLONASS嗎﹖﹗哈哈哈 >>事實上DSMAC是2D的地圖比對....此點毋庸置疑! 是的﹗但光靠2D作地貌﹐太神奇了吧﹖﹗ |
濱線 於 2004/10/16 01:45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there are some drawbacks that decrease the accuracy. DSMAC terminal guidance system is just an assistant-guidance system.[4] It can not track and identify targets automatically like radar and infrared seekers do. Further, DSMAC is a system controlled by an onboard computer. This computer can not process real time guiding data in time. So DSMAC, which begins to work about 12 kilometers away from the target, modifies the inertial guidance system only two times discontinuously during the entire end course flight. These drawbacks greatly reduce the hit accuracy.... 這是古時後的DSP﹐現在real time都可以玩了 |
濱線 於 2004/10/16 01:53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小弟認為中科院在丁肇中院士主持的宇宙計畫---AMS----中已展現出獨步全球的高 速資料處理技術,照丁的說法,這個技術只有台灣有,如果這是真的,那麼我們應 該可以想像到中科院在CM的DSP應該不會遇到如老美般處理不及的情形,換言之,老 美的罩門正好是中科院的長處,18MCEP的台製LACM應該不只是可期待吧? 閣下拿近幾年的技術與12年前的美國古老技術比﹐太誇張了吧﹖﹗ 不管是DSP硬體﹐算式﹐美方只有強於台灣﹐當然DSP硬體價格可能例外 >>以上都還只是使用DSMAC技術的LACM,事實上,終端(橫向)導引律所需的DX-DY-誤 差量也不一定非由DSMAC提供不可IR SEEKER也是可能的選項之一 很多國家的LACM就有IR SEEKER啦 但沒有DSMAC的協助﹐導引飛彈()長程者到IR SEEKER看得見的範圍﹐是有疑問的 |
RCI 於 2004/10/16 02:03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地圖比對的算式不難﹐cross-corelation是最常用者 至於DSP處理器﹐目前市面上最快者為600MHZ 好﹗處理最基本的cross-corelation算式﹐以該案例﹐是256X256X64X128=536870912次 運算+256X256比對=5376936448次運算...(以下恕略) 佩服,閣下可以去主持老美BLK V的改進計畫了! |
RCI 於 2004/10/16 02:13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個人就是在尖端科技任職。我的留言目的就是希望為蔽刊邀稿。... 小弟剛來到本版不久,不知K大身份...把您當普通網友回應,冒犯處還望見諒! 若您希望邀稿CM方面的文章,小弟仍然強烈建議周祥東博士,他的東西份量最足,也一定夠平易! |
濱線 於 2004/10/16 02:15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佩服,閣下可以去主持老美BLK V的改進計畫了! 嗯﹗光靠這幾句話認為本人可以去主持老美BLK V的改進計畫﹐表示閣下有很大的學 |
RCI 於 2004/10/16 02:42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提問: >DSMAC系統是運用到2D-map-matching 技術,不過沒有3D的高度比對,只有2D的位置關係飛彈如何確 >定本身的確實座標?這點令小弟非常的不解,煩請釋疑,萬分感謝。 高度計+INS! |
濱線 於 2004/10/16 13:01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問題是:1秒比得完一次嗎?若2D的比對,答案是肯定的,若3D,那只有減少參考 圖的pixels數了(比如說128X128),只是如此一來,若不提高解析度的話只好讓圖也 相對變小,這麼一來,比對成功率????及比對成功後之誤差????
>>高度誤差由高度計整合到INS,再由INS提供整合後之高度資料供縱向導引律運用,因為目標高度是在MISSION PLANNING時即已設定(要打的目標高度應該早已由情蒐管道獲得並在發射前確認,現場比對有時反而容易被敵偽裝誤導),故可不需要現場比對
|
RCI 於 2004/10/16 13:32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佩服,閣下可以去主持老美BLK V的改進計畫了! 嗯﹗光靠這幾句話認為本人可以去主持老美BLK V的改進計畫﹐表示閣下有很大的學 習空間 不過﹐要反駁閣下一些錯誤觀點﹐倒是當之無愧
小弟特地選用點數是2的次方倍的圖為例就是已經把所謂「快速」演算法則考量進來了... 您可能誤會小弟「佩服」您的地方,小弟推薦您去當BLK V的主持人的理由僅簡單列舉數項..(當然還是有很多的) 1)演算法則部份 按:這裡牽涉到解析度的問題是解析度每提高一倍,同樣大小的圖(例如256MX256M)所需處理的圖資點數會增加到4倍(成長的速度是指數),這還只是展圖的部份而已,所以要提高解析度勢必要解決演算法則複雜度的問題,如果演算法則複雜度無法壓住,便只有靠增加DSP的頻率了(問題還是一樣,例如若假設展圖是DSMAC的速率決定步驟,則頻率需要4倍)
3)硬體部份 3.2)多晶片組的演算法則及如何維持比對成功率而又符合DSMAC規格,相信這也是早在您的盤算之中 3.3)品質因子(Quality Factors)與壽期及後勤支援的部份 ---------------------------------------------------------------------------- |
RCI 於 2004/10/16 13:52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其實,可以很簡單的說 3D比對的計算的確比2D者還複雜,需要一個級數的計算量 但如果經2D比對後再把XY座標MAP到地貌圖,不也得到該點的地高?! 沒有這種地高資料,無法進行地貌飛行 這種計算量是不大的 DSMAC應該與地貌無涉吧?
小弟不是說過了嗎,原理和攻艦飛彈一樣(攻艦飛彈在海上飛行計算高度命令的導引律是不用地圖也無法使用地圖的)
是啊,如果MISSION PLANNING時只拿一張2D的地圖作為惟一的依據便有可能發生您所說的情形,但,事實是否如此呢?眾網友們應該心中有數不必多言吧? |
濱線 於 2004/10/16 14:23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小弟期待看到您所認為的DSMAC(全套)演算法則更進一步的分析以及得到單圖correlation是DSMAC速率決定步驟的結論 不錯嘛!還看出我的一些問題所在 >>實拍圖的點數很可能不是這麼漂亮喔... ^^b >>這裡牽涉到解析度的問題是解析度每提高一倍,同樣大小的圖(例如256MX256M)所需處理的圖資點數會增加到4倍(成長的速度是指數) ???? >>所以要提高解析度勢必要解決演算法則複雜度的問題,如果演算法則複雜度無法壓住,便只有靠增加DSP的頻率了 沒錯! >>軟體部份,從演算法則到軟體實際implement,會增加額外的DSP資源需求問題,相信這點您也必有解法了 有趣!很遺憾的,個人對這種轉移話題的TOPICS有些冷感
|
濱線 於 2004/10/16 14:30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DSMAC應該與地貌無涉吧? DAQ與地貌無涉 >>是啊,如果MISSION PLANNING時只拿一張2D的地圖作為惟一的依據便有可能發生您所說的情形,但,事實是否如此呢?眾網友們應該心中有數不必多言吧? 這不是說您嗎? |
RCI 於 2004/10/16 14:42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這裡牽涉到解析度的問題是解析度每提高一倍,同樣大小的圖(例如256MX256M)所需處理的圖資點數會增加到4倍(成長的速度是指數) >>>???? 舉例說明好了,面積為256米見方的圖(假設是參考圖)如果解析度為2m,圖的pixels數為128x128 128x128:256x256正好是4倍 類推,如果解析度再提高一倍至0.5m,則pixels數增加成512x512---->是128x128的16倍... |
濱線 於 2004/10/16 14:46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舉例說明好了,面積為256米見方的圖(假設是參考圖)如果解析度為2m,圖的pixels數為128x128 同樣面積大小的圖,如果解析度提高為1m,則圖的pixels數為256x256 >>128x128:256x256正好是4倍 類推,如果解析度再提高一倍至0.5m,則pixels數增加成512x512---->是128x128的16倍... Agree with these statements. Thanks |
RCI 於 2004/10/16 15:14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但您真的不需比對後的高度資料???? 高度資料當然要 高度比對不是用參考圖,而是mission planning時即已設定好的飛行高度(比如說終端航段以20m高度平飛撞靶)作為比對基準 飛彈實際高度的獲得是靠高度計加上INS整合(高度計本身即為SENSORS,INS上也有加速儀等SENSORS)然後再以這個整合後的高度資料與mission planning時即已設定好的飛行高度比較出誤差量DZ後送給導引律 >>>是啊,如果MISSION PLANNING時只拿一張2D的地圖作為惟一的依據便有可能發生您所說的情形,但,事實是否如此呢?眾網友們應該心中有數不必多言吧? >>>這不是說您嗎? 小弟之前的回應:「...因為目標高度是在MISSION PLANNING時即已設定(要打的目標高度應該早已由情蒐管道獲得並在發射前確認,現場比對有時反而容易被敵偽裝誤導),...」 再說得具體一點:如果要用到3D圖的話是在MISSION PLANNING而不是在彈上(指如DSMAC部份),3D圖的處理技術屬GIS領域,DEM/DTM圖國內(中科院)的技術現況小弟不知,但若無此技術(或技術能量不足)亦有其它替代辦法,平常情報資料蒐集夠充足的話並不會影響MISSION PLANNING的 MISSION PLANNING的重要工作之一便是規劃及選擇沿途的各個WAY POINTS MISSION PLANNING時要輸入每一個WAY POINT的經緯高度座標(最常用的是WGS-84座標) |
霹靂酷樂貓 於 2004/10/16 16:27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3D圖的處理技術屬GIS領域, =========================== 我知道文化大學在這方面好像有點有名 |
BWS 於 2004/10/17 02:03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DTM 與DEM 概念 數字地面模型DTM是利用任意座標系中所選擇的已知(x,y,z)坐標對戀續地形表面多種特性的統計表示 ,或找說,DTM就是地形表面簡單的數字表示 而自DTM的概念以後,相繼又出現了許多相近的地表模型和術語. 例如數字高程模型DEM及數字高度模型DHM . 而DTM趨向於較DEM/DHM更廣意義的內容,如河流,山瘠線,斷裂線等也可以包括在內. 數字地面模型更通用的定義是::它為描述地球表面形態多種訊息空間分佈的有序數值陣列.以數學的角度,可以用下述二維函數系列取值的有序集合來概括的表示數學地面模型的豐富內容合多樣形式 Kp=fk(up,up)(k=1,2,3.....,m;p=1,2,....n) 式中Kp----第p號地面點(可解釋為某點及其微小領域所劃定的一個地表單元)上的第k類地面特性訊息的取值 up,up----第p號地面點的二維座標,可以是採用的任一地圖投影的平面座標,或者經緯度和矩陣的行列序號等 m-----地面特性訊息類型的數目,m大於等於1 當上述函數的定義域為二維空間上的面域,線域或網絡時,n趨近於無限大,當定義域為離散點集時,n一般為正整數。 地面空間實際上是三維的,但人們往往在二維地理訊息空間上描述並分析地面特性空間分佈的數字描述,是疊加在二維地理空間上的一維或多維地面特性向量空間。 在Ip式中,當n=1.fi為對地面高程的映射ˋ(up,up)為矩陣行列號時,式一所表達的數字地面模型也即是數字高程模型DEM。顯然,DEM是DTM的一個子集。實際上,DEM是DTM中最基本的部份,它是對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種離散的數字表達 更具體的說,DEM是表示區域D上三維向量的有限序列,用函數的形式描述為 式中 xi,yi --平面座標 數字高程模型是地理空間定位的數學數據集合,因此凡涉及到地理空間定位的課題,一般都要建立數學高程型 (註:現在地政單位的電子化地籍測量範圍),它的運用可遍及多種領域,在軍事測繪和導航控制系統中,當須繪製等高線,坡度圖和立體透視圖時,均可通過數字高程模型實現 至於數字地面模型DTM有三種表示方法 嗯....有點看不懂上面各位大大說的 |
濱線 於 2004/10/17 10:56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小弟之前的回應:「...因為目標高度是在MISSION PLANNING時即已設定(要打的目標高度應該早已由情蒐管道獲得並在發射前確認,現場比對有時反而容易被敵偽裝誤導),...」 再說得具體一點:如果要用到3D圖的話是在MISSION PLANNING而不是在彈上(指如DSMAC部份),3D圖的處理技術屬GIS領域,DEM/DTM圖國內(中科院)的技術現況小弟不知,但若無此技術(或技術能量不足)亦有其它替代辦法,平常情報資料蒐集夠充足的話並不會影響MISSION PLANNING的 MISSION PLANNING的重要工作之一便是規劃及選擇沿途的各個WAY POINTS 此外,早其的TOMHAWK上的TERCOM也不是灌敵方全部的的DTM,而是只有飛行路徑上的DTM 如果能保證極準確的GIS及經確的中途導引 |
RCI 於 2004/10/17 21:53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閣下的方式的可行性將大幅依賴MISSION PLANNING中的GIS資料的準確度 其二也大幅依賴如GPS的精密導航,當然,或是DSMAC的輔助 小弟認為GIS可以是Mission Planning的資料來源之一,但並不一定是唯一的 台製LACM唯一的使用者為台灣 其實小弟的基本觀念認為台灣早就有服役中的CM了 整合商用等級的GPS/GLONASS/DGPS+INS作為中途(海上,省掉TERCOM)導引 如果台製LACM用意只在宣示,則真正的目標或許不會超過5-10個 以上請指正 |
濱線 於 2004/10/17 22:04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所以只需要把方圓500KM以內的目標地理資料弄清楚 扣除佔比例不少的海面 能作為台製LACM可能目標處應該不會超過150-200個 若這個計畫交給我 目標部份我只要盡全力集中於把這150-200個目標的情資蒐集確實即可期待有比純地圖還精確的目標情資 如果又基於戰術或戰略考量 目標只限定在沿海對我有威脅的導彈/空軍基地 則EFFORT又可以少很多
>>整合商用等級的GPS/GLONASS/DGPS+INS作為中途(海上,省掉TERCOM)導引
>>中途導引只要維持不迷路,能將飛彈帶到參考圖內,且進入點及的航向誤差在終端的收殮區間即可
>>再全力解決終端DSMAC所需的參考圖、實拍圖特徵及其比對的處理能量
|
濱線 於 2004/10/17 22:05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If DGPS is applicable, then there is no needed for GLONASS. should be If DGPS is applicable, then there is no need for GLONASS. |
RCI 於 2004/10/17 22:32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中途導引只要維持不迷路,能將飛彈帶到參考圖內,且進入點及的航向誤差在終端的收殮區間即可
|
RCI 於 2004/10/17 22:37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If DGPS is applicable, then there is no needed for GLONASS. should be If DGPS is applicable, then there is no need for GLONASS. 此非小弟所長,願聞其詳! |
濱線 於 2004/10/18 04:04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此非小弟所長,願聞其詳! 若您願意,是否順便回答TEACLEE及包括小弟在內之眾網友對於整合不同家衛星定位系統如何處理之問題?
|
濱線 於 2004/10/18 04:26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GPS/GLONASS並不能提升原有GPS性能 please check this out. Also, |
濱線 於 2004/10/18 11:18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在98年2月亦正式發表GG-RTK(即時動態測量)之設備,其測量精度亦達到1公分精度。 該公司目前改名為thales |
路過的人 於 2004/10/18 13:09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據個人看到的資料,GLONASS的可靠性實在是不太好 某本書上有如此形容: 有趣的是,GLONASS...好像沒有民碼軍碼的分別?! GPS/GLONASS 的好處... |
RCI 於 2004/10/18 22:43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please check this out. http://www.gct.ntou.edu.tw/snl/gps&glonass.htm; 眾裡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山闌姍處 >Also, >很好玩,請看 拜讀!精采!感激!(相信眾網友感受亦同)
|
RCI 於 2004/10/19 20:02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1. 巡弋飛彈 周祥東著 >若您希望邀稿CM方面的文章,小弟仍然強烈建議周祥東博士,他的東西份量最足,也一定夠平易! |
老K 於 2004/10/19 23:38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請問RCI兄: 您前面提到的國推會關於飛彈的專書,外面是否能夠買到(若有,趕快叫我老闆幫公司買一套),或是中央圖書館是不是查得到?這一系列套書的正式書名叫什麼呢?掛名的出版單位為何? 另外,如何與周祥東博士取得聯繫呢? 謝謝! |
滿臉黑線 於 2004/10/20 00:12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系列I 1. 飛彈導論 2. 地對地飛彈 3. 地對空飛彈 黃明楊著 4. 空對地飛彈 楊景楢著 5. 反飛彈飛彈 趙耀明著 系列II 1. 巡弋飛彈 周祥東著 2. 攻艦飛彈 應紹基著 3. 彈道飛彈 林榮吉著 4. 空對空飛彈 袁平甲著 5. 地對空飛彈 林清泉著 6. 反戰車飛彈 郭襟隆著 系列III 1. 反巡弋飛彈 張以冠著 2. 超音速攻艦飛彈 王德勝著 3. 無人駕駛飛機 王伯群著 4. 多管火箭 張世定著 5. 飛彈模擬 凌明理著 6. 反輻射飛彈 漢宣德著
|
RCI 於 2004/10/20 00:31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報告老K大 依據國防報告書 http://www.mnd.gov.tw/report/defence/chinese/p3.HTM 「國推會」之全名為「國防科技發展推行委員會」,是一個跨部會(經濟部、國科會)的學術合作協調小組,主管單位在國防部的話應該是資源司 http://www.mnd.gov.tw/division/~defense/mil/mnd/md/Index.htm 那一系列的書如何取得容小弟明日再問 或者
|
RCI 於 2004/10/20 00:43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這裡面有些人根本不是高手 =.= 反而都是凹別人寫, 自己來掛名的......官大而已 小弟同意您的說法,有些人的官確實很大,內容也不見完全出自他們自己的手! |
RCI 於 2004/10/20 01:21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AMS計畫! 小弟認為中科院在丁肇中院士主持的宇宙計畫---AMS----中已展現出獨步全球的高速資料處理技術,照丁的說法,這個技術只有台灣有,如果這是真的,那麼我們應該可以想像到中科院在CM的DSP應該不會遇到如老美般處理不及的情形,換言之,老美的罩門正好是中科院的長處,18MCEP的台製LACM應該不只是可期待吧? 有關中科院參與AMS計畫及其世界級成究的新聞,請參閱以下連結: |
老K 於 2004/10/20 17:00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RCI大大: 感激!感激!再感激! |
RCI 於 2004/10/21 00:04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老k大是不是挖到寶了? 小弟忙了一天幾乎一事無成 連周博士的大哥大都沒問到 那套書好像只搜尋到中正理工學院圖書館尚存有其中的系列I 網址連結如下 http://140.132.82.220/Webpac2/store.dll/?ID=63077&T;=0&S;=ASC&ty;=ie 正要向您告罪說.... |
RCI 於 2004/10/21 00:18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實拍圖的點數很可能不是這麼漂亮喔... 小弟自首好了.... |
CosmoHorizon 於 2004/10/21 13:52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對那AMS比較好奇的是以國內Microprocessor技術能否做出跟Intel, NEC等外國大廠相當的微處理機? 因為很多這方面的技術都是限制出口的,所以如果國內有這樣的技術的話那就代表我們有自製Earth Simulator等級的超級電腦了...... |
RCI 於 2004/10/21 18:40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因為很多這方面的技術都是限制出口的,.... 正因為許多技術限制出口,才給了國內自行發展出屬於自己甚至超越對方的這些技術的空間 |
RCI 於 2004/10/21 22:55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很好玩,請看 >http://products.thalesnavigation.com/assets/techpapers/7_Surveying_GPS_Glonass.pdf >http://products.thalesnavigation.com/assets/techpapers/8_GG-RTK_WhitePaper.pdf >其所謂的精確即時動態測量,居然至少需要10分鐘 >重設後1秒的準確度是40﹪ >1000秒後才接近100﹪ >該公司目前改名為thales
整合雙G的位星定位若只要1000秒就收斂 這種想法是不是很過份?還望網友們指正! |
濱線 於 2004/10/23 06:28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整合雙G的位星定位若只要1000秒就收斂 那0.7馬赫1000秒也不過250KM左右 I think you mistaken the point. If you depart that point for 1000 sec, it does not mean the next measurement will be close to 100% accuacy. At the mean time, you have to wait for another 1000 sec. However, if you stay for 1000 sec in the beganning and obtain accurate measurement, then for the next measurement, it may take less than 1000 sec to achieve accurate measurment. Because it can combine INS and previous measurement to exclude some unreasonable data. Still, I am not a fan of G/G so far, especially only 9 out of 24 GLONASS satellies are in service. Also, you may check the latest application in avionic by Thales. Not only G/G applied, but also WAAS, which is one kind of DGPS. |
CosmoHorizon 於 2004/10/23 08:08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RCI前輩 小弟完全贊成你的說法,只是很多時候我們須要在自製與外購中做出妥協...... 找了一下有關於國內微處理機的資料,並不多,但如果真的跟前面那篇文章說的一樣,那以國內堅強的半導體工業,應該可以做出Earth Simulator等級的超級電腦,有了這樣的電腦之後,我們可以用它來製作超空泡化魚雷及匿縱飛行器等等.... |
RCI 於 2004/10/23 09:43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I think you mistaken the point. 整合雙G的位星定位若只要1000秒就收斂 means: At the same point, you have to wait for 1000 sec to obtain ~100% measurement accuracy. 感謝指正,小弟得再好好再用功一下! |
RCI 於 2004/10/23 10:27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許多軍購只有外購前或合作生產一途(如潛艦) 只有少數武器系統可以在內購與外購中作選擇(如愛國者VS天弓、魚叉VS雄二) LACM部份應該沒有外購與自製兩種選項,可預見的將來似乎也只有自製一個選項,這裡頭包括所有的關鍵技術研發 目前國防政策是以內購優先,這在國防二法及國防白皮書裡早已有明訂,國防部似乎說的和做的背道而馳,這一部份或許我們可以到隔壁 小弟提AMS新聞用意在佐證中科院1998年AMS-01時即掌握了比美國人還快速的資料處理能力,並認為這個技術不排除用到台製LACM上以應付諸如DSMAC所需的快速資料處理需求。 在AMS-01當時共製作了650顆微電腦,現在進行中的AMS-02則應該比1998年長進,其真正的詳情及是否可拿來做「Earth Simulator等級的超級電腦」小弟並不清楚,是否您能另開一欄討論Earth Simulator這方面的技術細節及需求? |
RCI 於 2004/10/23 10:30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對不起,上述回應忘了引述CosmoHorizon大大的大作如下 >....只是很多時候我們須要在自製與外購中做出妥協...... >...找了一下有關於國內微處理機的資料,並不多,但如果真的跟前面那篇文章說的一樣,那以國內堅強的半導體工業,應該可以做出Earth Simulator等級的超級電腦,有了這樣的電腦之後.... 煩請改正,謝謝 |
RCI 於 2004/10/23 11:27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Still, I am not a fan of G/G so far, especially only 9 out of 24 GLONASS satellies are in service. Also, you may check the latest application in avionic by Thales. Not only G/G applied, but also WAAS, which is one kind of DGPS. 照著您的指示及要求,小弟上孤狗搜尋了一下,今天手氣似乎特別好,高效率及高精度(同時抓16顆衛星,Autonomous mode 下CEP/5m 2Drms/14m --plan、CEP/8m Rms/25m--Height、50ns(rms) (GPS/GLONASS) --time.....)的G/G產品國內就有得賣,並且可以接受客戶量身定做 這是一家在2001年即在開發強固型軍/工規電腦為基礎之載具導航衛星接收器的國內公司(經營及技術團隊中有本國人及俄國人) 淺談GLONASS (蘇聯定位系統) 為什麼GPS/GLONASS優於GPS? 2) 提高效率: 在測量應用中,為了提高效率,常使用快速定位、即時動態測量(RTK)或後處理動態測量。但要滿足一定的精確度要求,必須正確求解載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可觀測到的衛星數增加得越多,則求解載波相位整周模糊度所需要的觀測時間就可縮短得越多,因此GPS+GLONASS可以提高生產效率。 3) 提高可靠度: 用衛星系統進行測量定位的觀測結果的可靠性主要決定於定位計算的衛星顆數。因此GPS+GLONASS將大大提高觀測結果的可靠性,並在單一系統失效時正常使用。 4) 提高精確度: 觀測衛星相對於測量點的幾何分佈(DOP值)直接影響觀測結果的精度。可觀測到的衛星越多,則可以大大改善觀測衛星相對於測量點的幾何分佈,從而提高觀測結果的精確度。 GPS/GLONASS雙星定位系統是未來定位導航、時頻、測量的主力系統,由於其特有的優點,發展前景是無可限量的。 尤其是在市區、山谷、森林…等高遮蔽地區,GPS/GLONASS雙星定位系統是解決無法接收定位的最佳利器。 XX航太--GPS/GLONASS雙星領導品牌 XX航太同時率先推出GPS/GLONASS之加值終端產品如: ----------------------------------------------------------------------------------------- |
濱線 於 2004/10/23 11:59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高效率及高精度(同時抓16顆衛星,Autonomous mode 下CEP/5m 2Drms/14m --plan、CEP/8m Rms/25m--Height、50ns(rms) (GPS/GLONASS) --time.....)的G/G產品國內就有得賣,並且可以接受客戶量身定做 這家的產品小弟也看到 |
濱線 於 2004/10/23 12:11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可能受美帝影響太深 個人傾向使用GPS+LASS(?LOCAL級的WASS) 中途導引通常是在海上以100米高度飛行,不用煩惱樹木擋到 行筆至此,個人不怎麼煩惱我國的中途導引,DSMAC等的能力 |
RCI 於 2004/10/23 12:54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如果能確定取得相當精度的敵方GIS >趕快量產吧 LACM兩大關鍵 中科院GIS方面能力的資訊好像很少,小弟也不得而知 打多準對中科院言應該不是問題 GIS至少有國內一些學校學者的技術支撐及情報單位可幫忙 飛500KM以上的引擎就沒有本土技術的外援了,中科院必需全靠自己 所以小弟選擇用能飛500KM的引擎作為衡量指標! |
RCI 於 2004/10/25 11:30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根據2004年 >台灣年鑑 第四章 外交與國防 國軍提升IDF戰機性 國軍提升IDF戰機性能 上面提到類似HARM的劍二A,點子來了.... 小弟想如果在台製LACM上裝上劍二A那種尋標頭,配合適當的誘敵及戰術,說不定台灣版的LACM可以拿來當反輻射飛彈用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0/25 11:43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TC-2A和巡弋飛彈那裡相關來了? |
RCI 於 2004/10/25 12:29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天行者大好一陣不見: 那是小弟的一種想像,探討一下把劍二A的反輻射尋標頭裝到台製LACM(雄二E?)然後把敵射控雷達當作LACM假想目標的可行性! 畢竟,所有的武器系統是否會成為真的之前都要經過可行性評估這一關啊! |
RCI 於 2004/10/25 12:31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敵射控雷達 請改正:敵射控/戰管雷達 |
RCI 於 2004/10/27 01:54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2M解析度的衛星地圖已經賣到全世界了 >例如法國人賣我國華衛二號的地圖就是2M解析度... >目標WGS-84座標的獲得不必一定用衛星(衛星照片是手段之一),小弟「情蒐」兩個字隱含敵前、敵後工作等眾多手段在其中
http://www.ttnn.com/cna/news.cfm/041005/90 |
RCI 於 2004/10/28 01:40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雄一雄二都有被列在以下這一篇CM的文章中討論 CRUISE MISSILES: THE OTHER AIR BREATHING THREAT |
RCI 於 2004/11/25 23:23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在許多諸如http://www.globalsecurity.org/military/systems/munitions/bgm-109.htm等介紹Tomahawk的網頁中都有提到當今的Tomahawk系統包括 ....Systems includ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receiver; an upgrade of the optical Digital Scene Matching Area Correlation (DSMAC) system; Time of Arrival (TOA) control, and improved 402 turbo engines.... 這裡頭除了Time of Arrival (TOA) control以外,GPS、DSMAC、402 turbo engines等多少都有人討論過了,現在問題來了,所謂的Time of Arrival (TOA) 究係何指?有哪位願意發表一下高見? 小弟先說一下個人想法就教,小弟認為此處TOA指的應該是飛彈到達目標的時間! |
toga 於 2004/11/26 02:07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Time of Arrival (TOA) http://www.projectoscar.net/symposium/Precision_Time.pdf |
RCI 於 2004/11/27 01:08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哦?是嗎?那不是GPS利用信號的TOA、TDOA、AOA等東東用來計算偽距及定位的技術用的嗎? 這篇文章(以及所有談到GPS定位用的TOA....WWW上這種文章非常多...用孤狗隨便撈都有)應該比較接近TOA Locolization所指的TOA吧? 我們知道以下4項在所有介紹Tomahawk BLK III-IV的文章中都被擺在同樣位階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receiver; 如果BGM-109 Tomahawk文章所指TOA control中的TOA只是GPS定位技術中的一環的話,應該沒有單獨將Time of Arrival (TOA) control拿出來當作GPS以外的另一樣東西介紹的必要,而只要作如下描述即可 .....Systems includ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receiver; an upgrade of the optical Digital Scene Matching Area Correlation (DSMAC) system, and improved 402 turbo engines..... 所以小弟認為這個TOA應該不是GPS上面用來定位用的TOA(若是GPS用的TOA,實在沒必要如此大費周章,而且網上所有文章一致,沒有例外) 事實上,增加(或改良)的其它3項東西全在彈上,所以小弟認為TOA control的TOA也應該要從飛彈上的控制方面找答案.... |
toga 於 2004/11/27 04:05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TOA control..........顧名思義的話,指得應該是可以設定飛彈抵達目標的時間,讓飛彈自行調控速度航向,在該設定時間撞向目標. 其意義當在多方位飽合攻擊,攻擊方可以發射多枚戰斧,從不同方向航線包抄合圍所預定攻擊的一個或多個特定目標,到了設定時間時自四面八方一湧而上,飽和攻擊. |
flak 於 2004/11/27 11:27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TOA Control是美國戰機轟炸常用的技巧,多波次轟炸機從多方位同時,或從單方位轟炸同一個目標區。 多方位轟炸是要增加奇襲效果,單方位轟炸則是要以正確的順序攻擊目標。要達到這個目標,除了要精確的導航與統一計時之外,就是要一具聰明的任務電腦,自動計算側風、飛行員動作等的干擾,調整適當的推力,以確保載具準時到達目標(不早到,也不遲到)。 以往戰斧飛彈都是被當成單獨使用的武器,所以各枚飛彈只要管好自己的死活就好。但現在美國追求聯合作戰,達到最高效果之後,戰斧飛彈的發射便和其餘戰機或飛彈都是大型攻擊行動的一環,所以就必須有一具任務電腦精確地控制飛彈的航線以及飛行的時程。 |
RCI 於 2004/11/27 11:43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小弟也是這樣認為的 |
RCI 於 2004/11/27 11:45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亦同,感謝兩位大大! |
RCI 於 2004/12/06 21:12 | |
Re:有關巡弋飛彈導引 | |
以下的這則去年發佈的舊聞說在X-45A上已成功運用TOA Control UCAV PROGRAM SUCCESSFULLY COMPLETES BLOCK 1 DEMONSTRATIONS 反之,下面這篇文章中提到的方法應該也可以用在巡弋飛彈上的TOA Control Coordination and Control of Multiple UAVs with Timing Constraints and Loitering 一個可以探討的問題是在巡弋飛彈上究竟要不要每一個way point都要執行TOA Control?還是只要針對最後一個way point(目標)的Range to Go進行TOA Control? 如果way point是使用諸如前述UCAV PROGRAM SUCCESSFULLY COMPLETES BLOCK 1 DEMONSTRATIONS文章中的WGS-84座標系表示的話,小弟認為理論上每一way point都可以考量,但若轉彎半徑過大或是way points間訂得太近或是其它原因,實際上並非每一點都能做TOA Control的。若再加上地形因素導致mission planning的way points選擇限制,...小弟會選擇只針對目標點Range to Go的TOA Control! |
歡迎前往茶黨2005年新論壇TaiwanBBS.ORG參與討論。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