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15 20:42 | |
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麻煩各位在本欄貼新聞之前,請先瀏覽一次,若有網友已貼相同的新聞,請勿重覆張貼而佔去本欄版面。此外於貼上新聞時,麻煩請一併附上新聞網址。若無法查出新聞原址,煩請於新聞正文之前加註:『無法提供新聞來源;僅供參考,請各位網友注意!!』,敬請合作!謝謝!★ ★本欄只接受新聞資料,恕不接受任何討論及網友反應事項,謝謝各位合作!★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15 20:4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407/20040715103503.html 菲律賓開始從伊拉克撤軍以挽救人質性命 (法新社馬尼拉十四日電) 儘管友邦美國和澳洲警告,撤軍可能會給予恐怖分子錯誤的訊息,但菲律賓今天說,它已開始從伊拉克撤軍,以挽救一名菲律賓人質的性命。 菲律賓外交部長艾柏特是在伊拉克回教好戰分子將一名保加利亞人質斬首後宣佈了這項消息。菲律賓是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重要盟邦。 艾柏特暗示,菲律賓派駐伊拉克從事重建工作的五十一名士兵和警察中有八人已經離開這個受戰火蹂躪的國家,不過她沒有說明細節。 艾柏特在聲明中說:「外交部正在與國防部協調人道特遣部隊撤退事宜。到今天為止,我們在伊拉克駐軍的人數已從五十一人降到四十三人。」 據菲律賓ABS-CBN電視台從伊拉克引述未指名的菲律賓談判代表的話報導,上個星期被綁架的克魯茲目前「很安全」,但報導沒有說明細節。克魯茲有八個小孩。 菲律賓副總統卡斯楚說,與好戰分子的談判將繼續進行,他拒絕透露更多的細節,他說,這樣做會危及克魯茲的性命。 菲律賓總統雅羅育撤軍的決定對美國在伊拉克所領導的盟國是一項新的打擊。美國所領導的盟國已由於一連串的綁架案而承受重大的壓力。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15 22:00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reuters/international/news/200407/89479.html 馬來西亞總理巴達維稱擬派遣醫療隊赴伊拉克 路透社 2004-7-15 19:27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16 10:3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4071600089,00.html 2004.07.16 中國時報 駐伊盟軍紛走人 美面子掛不住 黃建育/綜合報導
《華盛頓時報》十五日報導,目前已有四國部隊撤離,今年九月前還有四國將撤軍。而一些國家已表明,將在明年伊拉克政權全部轉移完成前減少駐軍或全撤離。 美國政府為了追蹤各國駐軍留駐情況,特地製作了一個以色彩分辨的圖表:紅色的代表正在撤軍的國家;黃色的代表考慮撤軍的國家;綠色代表駐軍留下的國家。 挪威已在本月撤出一百五十名工兵人員,只剩十五人留駐支援。紐西蘭也計畫在九月前撤出六十名工兵。同一月份,泰國也準備撤出四百五十多名駐軍。此舉雖然猶在考量當中,但一位泰國外交官表示,泰軍九成是走定了。 此外,荷蘭也預定在明春伊拉克新政權舉辦第一次選舉之後撤軍。而駐軍兵員甚多的波蘭也向美國國防部表明,將在明年中撤出部隊。 這些盟國的撤軍舉動無論出於本身抉擇,無論是因為本國民眾在伊境遭綁架或其他暴力,都在在替美國的努力維繫局面添增困難。就美國而言,盟國駐軍相當重要,因為華府一直聲稱,美國在伊拉克的任務已獲國際上支持。雖然有些國家的駐軍人數極少且戰力薄弱,但撤出的象徵意味,仍讓布希政府尷尬不已。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包潤石表示,盟國撤軍將會傳達錯誤訊息,而美國認為各國應該合力對抗恐怖分子,而非讓對方欲取欲求。不過,駐華府一些外交官指出,在政權交還伊拉克人民之後,無可避免會有部分國家認為既已交還政權,任務也已達成。此外,有些盟國政府也面臨國內政治壓力,只願留駐到政權交還為止。而事實上,很多國家即以政權交還為撤軍期限。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18 10:0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135714.shtml 撤銷恐怖分子簽證 難題久懸未決 台北訊 2004/07/17 華盛頓時報16日報導,九一一事件發生已近三年,聯邦仍未研擬出如何撤銷境內的外國恐怖分子的簽證,並把他們驅逐出境的辦法。 舉例說,有關機構對恐怖分子的人數,說法不一。FBI官員稱共有44 人。但是,移民及海關執法局 (BICE)官員舉出的數字則為37人,還有20人正接受調查。 有關恐怖分子的詳細資料,屬於機密,外界無法知道他們究竟屬於哪一恐怖組織,危險性有多大。但是,九一一事件證明了一件事情:一小撮受過精良訓練的恐怖分子,足以能殺害數千人,不容掉以輕心。 時報指出,13日舉行的聽證,突顯了兩個重大問題。第一,一旦外國人進入美國,根據美國現行法律,很難撤銷他們的簽證及驅逐他們,此種情況已到荒謬的地步。 外國人入境之前,美國國務院及海關和邊界保護局官員有很大的裁奪權,得以拒發入境簽證給非公民。但是,一旦外國人進入了美國,情況立即倒轉,這類外國人依法有權上移民法庭為驅逐出境令進行抗爭,而且即使他們被控從事恐怖活動,在抗爭期間仍可能獲准留在美國,自由行動。 第二個嚴重問題則是,國務院與國內安全部之間的協調與情報互通,不夠良好。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18 10:26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407/20040718012004.html 回教激進組織宣稱犯下攻擊伊拉克司法部長案 (法新社杜拜十七日電) 一個回教徒網站上公布的訊息說,由札夸威領導的一個與蓋達組織相關的激進團體宣稱,伊拉克司法部長哈山今天遭到的炸彈攻擊是他們幹的。 網站上的訊息說:「統一與聖戰團體的弟兄們,帶領對抗名為哈山的變節者與叛徒,他也正是 (向美國效忠)變節政府的司法部長」。 訊息中使用的署名是「統一與聖戰團體軍事派系」,這也正是札夸威所領導組織的名稱。 哈山今天在乘車經過巴格達時,遭到炸彈攻擊,他倖免於難,但至少兩名保鑣及其餘兩人遭炸死。 訊息中說:「如果這次你逃過我的箭,我們還有其他箭,會讓你和你的黨羽無法逃過。」 訊息是張貼在http://www.ansarnet.ws/vb.,但它的真實性無法證實。 札夸威是一名約旦回教逃犯,美國懸賞二千五百萬美元捉拿他,他已宣稱在伊拉克發動一連串攻擊,包括將外國人質斬首在內。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18 21:44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407/20040718182002.html 菲律賓外長:十九日完成自伊拉克撤軍 (法新社馬尼拉十八日電) 菲律賓外長艾柏特女士今天宣布,菲律賓派往伊拉克的小規模軍警部隊將在明天完全撤離。 為了挽救卡車司機克魯茲的性命,菲律賓當局在上週改變其外交政策。克魯茲遭伊拉克好戰份子扣押,劫持克魯茲的回教團體揚言,如果菲國未在七月底之前將其軍隊撤出伊拉克,將把克魯茲斬首。 駐伊拉克五十一名菲律賓軍警的第一批已經在十六日撤離,艾柏特說,其餘的人即將「完成任務的調整」。 菲律賓的決定引發重要的反恐盟友美國和澳洲的不滿,它們表示,撤軍之舉無異是向恐怖主義投降;並警告,這種作法不會使菲國獲得進一步遇襲的豁免權。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18 21:4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407/20040718205002.html 法泰星澳四國聯手在澳洲進行反恐演習 (法新社澳洲達爾文十七日電) 澳洲、法國、泰國和新加坡今天聯合在澳洲達爾文展開大規模軍事演習,不但動用地面攻勢,還出動戰機提供空中支援,演習目的在操練遏阻恐怖攻擊。 這項代號「漆黑」的演習為期三週,參與人員達一千七百人,並將動員約七十五架軍機,利用澳洲皇家空軍達爾文基地以及其南三百一十五公里的丁道爾基地作業,在澳洲酷熱的北領地進行摸擬空戰。 這項兩年一次的演習在澳洲空軍總司令霍頓將軍主持下拉開序幕。霍頓表示,漆黑以往一向是空防演習,「只是這次我們要讓它更具攻擊性質」。 法國空軍是首次參與這項演習。法國武官拉杜爾上校說:「我們雖非攻伊拉克聯軍成員,不過我們從未停止參與盟國部隊的軍演訓練,只要我們參與聯合演習訓練,便是在對未來的作戰行動做投資。」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19 09:57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137779.shtml 為美運武器 長榮海運遭恐怖威脅 記者林貞平/台中縣報導 內政部警政署依據美國國土安全局提供的情報,指一個名為「伊拉克伊斯蘭軍」恐怖組織,在網站上揚言,要對包括我國長榮海運在內的十家幫助駐伊美軍運輸武器、裝備的公司,發動恐怖攻擊,警政署已要求各港警及長榮提高警覺。 警政署通知各港務警務局,被點名的航運公司有長榮、CAT、APL等十家公司,警政署並要求長榮海運提高警覺,也與美國國土安全局保持密切聯繫。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19 11:12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reuters/international/news/200407/89906.html 伊拉克授權美軍空襲費盧杰游擊隊,至少導致12人喪生 路透社 2004-7-19 10:09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19 12:4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407/20040719105007.html 阿米塔吉: 美國在伊拉克不再當家作主 (法新社巴格達十八日電) 正當美國在伊拉克的空襲造成衝突最嚴重的法魯賈市十四人死亡之際,自從美國交還主權後訪問伊拉克的最高階美國官員,國務院副國務卿阿米塔吉,今天表示,美國在伊拉克已不再當家作主。 阿米塔吉在訪問巴格達的二十四小時期間所舉行的記者會中說:「美國在此傳達的訊息十分簡單,那就是,現在伊拉克已經有一個主權政府,我們的工作就是盡我們所能支持這個政府。」 在被問到自從三星期前美國所領導的盟國將權力移交給伊拉克臨時政府以來,情勢有何改變的問題時,阿米塔吉說:「不同的是,我們不再當家作主。」 他說:「我們是一個主權政府的支持夥伴,他們作決定。」 他說,為了達成這項目標,伊拉克總理阿拉威同意美國所領導的盟國軍方在十八日早晨空襲巴格達西方五十公里法魯賈市的叛軍基地。 阿米塔吉說:「我們與伊拉克臨時政府合作,他們完全知道此事,並且同意必須進行這項行動。」 美國軍方說,這項空襲行動是針對通緝的回教好戰分子札夸威的一個可疑巢穴。大約有二十五名嫌犯曾在這個地方設立非法的路障。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19 16:25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407/20040719150502.html 菲律賓完成從伊拉克撤兵 指揮官返抵馬尼拉 (法新社馬尼拉十九日電) 菲律賓派駐伊拉克部隊指揮官派帕朗准將,在他的部隊完成從伊拉克撤離前不久先行返回菲律賓。這項具爭議性的撤兵行動旨在解救一名菲律賓人質。 派帕朗今天黎明搭乘一架客機返抵馬尼拉機場,他的十名部屬預定下午從科威特搭機返國。 在菲律賓總統雅羅育的政府不理會伊拉克過渡政府、華盛頓以及美國為首聯軍其他成員的批評,積極營救菲律賓卡車司機克魯茲之際,剩下的三十二名憲兵預定今天稍後從伊拉克撤營。 綁架克魯茲的回教激進團體揚言,除非馬尼拉在月底前完成撤軍,他們將把克魯茲斬首。克魯茲現年四十六歲,育有八名子女。 菲律賓部隊原預定八月二十日前完成撤軍任務。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20 13:01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407/20040720120501.html 為營救人質最後一批菲律賓部隊離開伊拉克 (法新社巴斯拉十九日電) 為營救一名菲律賓的人質,菲律賓最後一批分遣部隊今天離開伊拉克,比原定的撤軍時間提早一個月。 法新社記者報導,三十四名軍警人員搭乘六輛小卡車駛向科威特。 一名從馬尼拉來到巴格達參與協商、營救綁架卡車司機人質的高層官員說:「所有部隊今天已經離開伊拉克前往科威特,準備返回菲律賓。」 稍早在馬尼拉,外交部長艾柏特說,在今天以前,部隊將離開伊拉克的領土。菲律賓不理會美國和新的伊拉克政府對其提早撤軍的批評,執意做出上述的行動。 負責五十一名菲律賓軍警人道任務分遣隊的指揮官派帕朗准將,在今天稍早已經搭乘飛機返回馬尼拉。 |
No.1 M. E. 於 2004/07/21 05:4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國際索隱》派兵四萬赴伊 普廷喊價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jul/today/today-int3.htm 杜默 自由時報 國際新聞 2004年7月21日星期三 駐伊國際部隊即將陸續走人,美國惶急之餘找上法、德、俄,席哈克和施若德還未置可否,倒是多次表示「理論上不排除,實際上不可能」出兵的俄羅斯總統普廷,已原則上同意派遣四萬名部隊前往伊拉克維和。 依美國時事分析機關「戰略預測」的說法,普廷已同意白宮的建議,並已下令參謀總部在本月底之前擬定出兵行動計畫,預計派出三個機動化步兵師和一個空降旅,總兵員約四萬人。美國的「願者聯盟」國家雖不少,派出的部隊不過區區幾千人,蝦兵蟹將多半是幫美國撐場面,真正負責維和的是美英部隊,白宮若能一下就拉進四萬名俄軍,不但可以穩住國際聯軍,還可以確實發揮維和的作用。 不過,要讓普廷點頭,美國必須付出相當代價。事實上,儘管普廷和國防部長伊萬諾夫屢次重申,俄羅斯不會派兵到伊拉克或阿富汗維和,暗地裡卻和華府一直在討價還價。雖說普廷一直以聯合國授權做為「不排除」派兵的前提,但自去年夏天和美國開始談判以來,聯軍由誰統帥、維和部隊的任務、部署時間長短等問題,卻不是俄方最關切的重點。俄方要的不僅是經濟利益,如讓俄國石油公司重返伊拉克、不阻撓俄國加入世貿組織、國際金融機構大開貸款方便之門等,更希望藉維和之名出兵伊拉克,影響伊拉克政局。 美方建議俄軍進駐遜尼三角地帶,牽制反美武裝組織,並不要求俄軍取得軍事上的勝利,但普廷一口氣答應派出四萬名部隊,用意卻是要部署於伊拉克全境,不是到反美力量最強大的地方當砲灰。 布希政府在聯軍即將陸續撤出和國內大選壓力之下,已經在經濟面上做了許多讓步,其中最明顯的跡象是,談十一年仍無具體結果的入世談判,突然有重大突破,俄方負責入世談判的貿易部副部長梅德維杰夫十九日宣布,年底可完成必要的雙邊協議,明年肯定入世。 可是,走了小蝦米,卻來了大鯊魚,四萬名俄軍進駐伊拉克,很可能打亂美國在伊乃至整個中東的戰略布局,要怎麼部署才不會把好不容易拿下的伊拉克拱手送人,讓布希好生為難。 |
No.1 M. E. 於 2004/07/21 05:50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美調查伊朗是否涉及911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jul/today/today-int1.htm 自由時報 國際新聞 2004年7月21日星期三 〔編譯張其賢╱綜合華盛頓十九日電〕針對伊朗涉嫌協助恐怖份子發動九一一攻擊一事,美國總統布希十九日表示,美國正調查伊朗是否確實涉入。他指控伊朗「包庇」開打領袖,並呼籲伊朗拆除核武,將開打成員遣送回國。 布希在答覆記者詢問伊朗和九一一攻擊是否有關時表示,美國正深入瞭解各項事實,以確定伊朗和九一一攻擊是否有「直接關連」。布希表示,中情局代局長麥克勞林認為兩者並無直接關連,但美國還要繼續查證。 布希稱伊朗為「極權社會」,指控伊朗「包庇開打組織領袖」。他呼籲伊朗將這些開打領袖「送回他們各自的國家」,並表示「如果伊朗人想和美國有更好的關係,他們就必須做到某些事情」,這些事情包括廢止核武計畫,停止資助恐怖主義。 九一一調查委員會預定本週公佈最後的調查報告,其中將披露伊朗和開打組織掛勾的新證據。這些證據包括:發動九一一攻擊的十九名劫機犯中,至少有八人在發動攻擊前過境伊朗。參與撰寫民間智庫「外交關係協會」之伊朗報告的前中情局長蓋茨表示,開打可能「不是以伊朗做為基地,就是以之為安全通道和其他各種用途」。 不過前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表示,關於伊朗在攻擊前提供劫機犯過境通道之報導,並非伊朗同謀九一一攻擊的直接證據。白宮發言人麥克里蘭也說,「沒有證據」顯示伊朗官方涉入九一一攻擊。 另根據時代雜誌報導,九一一調查委員會的報告指出,伊朗一度提議和開打組織合作,一起攻擊美國,但為賓拉丹所拒。 哈利伯頓石油 疑與伊朗違法交易 〔編譯陳成良╱綜合二十日外電報導〕與美國副總統錢尼關係密切的哈利伯頓石油服務公司,疑似透過該公司在開曼群島的子公司與伊朗進行非法生意往來,目前正接受大陪審團的調查。 哈利伯頓公司是在十九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出的報告書中,透露上述情事。這家總部設在德州休士頓的石油公司否認與伊朗的生意往來觸犯任何美國法律,不過該公司因將其業務範圍從伊拉克延伸到奈及利亞,正面臨許多國內及國際的調查。 哈利伯頓副總裁凱莉爾承認,該公司在開曼群島有一家子公司在伊朗有業務往來,在歐洲的其他子公司也有製造物品輸往伊朗或在伊朗提供服務。她表示,該公司本月收到大陪審團的傳票,要求提供相關業務往來文件。哈利伯頓並未揭露這些業務性質。 此外一項對哈利伯頓不利的發展是,該公司已獲告知,二○○一年美國財政部對該公司展開的調查,目前已移轉給司法部負責。美國法律禁止美國企業、公民及居民與伊朗進行商業及金融交易。 不過凱莉爾堅稱該公司沒有任何觸法行為。法律專家指出,一項法律漏洞顯然允許美國在海外的子公司從事這種交易,只要這些交易活動不是直接由美國公民或在美國本土操縱。 目前沒有跡象顯示哈利伯頓已順應大陪審團的要求,提出相關文件,不過凱莉爾表示將會全力配合政府的調查行動。 錢尼副總統曾在一九九五年至二○○○年間擔任哈利伯頓石油公司董事長,不過他已否認在哈利伯頓公司在伊拉克的合約中扮演任何角色。 美國國防部與司法部目前正在調查,在伊拉克獲得獨攬石油供應合約的哈利伯頓子公司KBR,是否向美國政府超收了六千一百萬美元。 這起醜聞可追溯到去年十月,民主黨眾議員魏克斯曼與丁傑爾當時致函白宮,指控哈利伯頓石油公司,對美國從科威特輸往伊拉克的汽油索價過高。在此同時,法國當局也在調查哈利伯頓公司是否以賄賂方式取得了奈及利亞一項天然氣的供應合約。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21 10:01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140552.shtml 聯邦徵國民兵 州長怨人力緊 紐約時報華盛頓州西雅圖十九日訊 2004/07/20 由於成千上萬國民兵被徵調到伊拉克服役,在西雅圖參加「全國州長協會」(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 四天會議的許多州長,本周向五角大廈高級官員抱怨,他們面臨消防隊員、獄警人手嚴重不足問題。 他們表示,二戰以來規模最大的徵召國民兵行動,令他們擔心國民兵的家屬和各州應付天災及犯罪的能力將蒙受很大的影響。 最令州長擔心的事情是山林野火,此種野火已開始摧毀西部若干州的廣大林野。民主黨籍的俄勒岡州長庫龍葛斯基(Ted Kulongoski) 告訴媒體,徵調國民兵到伊拉克和科威特服役,使他的消防隊員減少了一半。正值乾燥、炎熱的夏季開始,並造成嚴重野火之際,該州大約四百名國民兵已被調到國外。 共和黨籍的愛達荷州長坎普松 (Dirk Kempthorne) 說,愛州國民兵有兩千人部署在海外,占總數的 62%。他擔心消防隊和其他緊急服務將會人手不足。 在亞利桑納州,官員表示,亞州有一百多名監獄警衛現在海外服國民兵勤務,使已經擠滿囚犯的監獄更加缺少獄政管理人手。 國內安全部長芮吉則在會議期間讓州長經歷一場模擬生化攻擊,並討論如何應變,包括如何讓民眾保持鎮靜及供應大量疫苗。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22 00:3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407/20040721222002.html 九一一調查報告列舉十個本可阻撓攻擊的機會 (法新社華盛頓二十一日電) 美國週四針對九一一遇襲事件所將提出的調查報告中,列舉出現任總統布希和前總統柯林頓任內所錯失的十個可以查覺並阻撓此事發生的機會。 然而華盛頓郵報今天報導,閱讀過報告的美國政府官員們說,由一個跨黨派委員會所提出的這項六百頁報告並未表示,九一一事件應可防範未然。 報告中列舉出六個可能化解紐約和華府遇襲的「現成機會」,包括中情局未將十九名劫機攻擊者中的兩人列入恐怖份子觀察名單以及聯調局處理穆薩維二00一年八月落網的方法在內。穆薩維被控參與策劃攻擊行動。 其他的機會還包括美方曾數次試圖刺殺和逮捕蓋達恐怖網首腦歐薩瑪.賓拉登在內。 閱讀過報告的官員們告訴華盛頓郵報,報告中承認,這些機會中有許多的成功希望不大,而其他機會則須有接二連三的運氣方能產生不同的結果。 報告中並建議,對美國情報機構推行廣泛改革,並設立一個部長級職位,以監督美國的情報作業。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22 13:0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407/20040722115004.html 美國會:國防部反恐戰爭超出預算一百二十三億 (法新社華盛頓二十一日電) 根據美國國會一項報告指出,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軍事任務將使今年會計年度國防部的預算超出一百二十三億美元,讓五角大廈的經費嚴重短缺。 負責政府預算審查的美國國會調查部門在報告中說:「二00四年會計年度全球反恐戰爭費用」美國國防部採取許多措施,造成經費超出預算。其中包括挪用一些特別指定計畫的預算,並且造成一些原先計畫軍事活動受到延後。 國會審查人員說,未來對五角大廈的經費支出有必要作更詳細的監督。 報告中又說:「最近國會的動作暗示,國會將對五角大廈有關全球反恐經費的使用做出更多、更嚴格的要求。」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22 15:20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407/20040722000502.html 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發現美國人質強生的頭顱 (法新社利雅德二十一日電) 沙烏地阿拉伯內政部今天說,沙國政府已發現美國人質強生的頭顱;強生上月在利雅德被綁架後,遭疑似蓋達組織武裝份子斬首。 沙國官方媒體發佈的內政部聲明說,當局昨晚突襲檢查利雅德的一間房屋時,「在冰箱裡尋獲強生的頭顱」。 回教網站於六月十七日刊登強生斬首過程的可怕照片。「阿拉伯半島的蓋達組織」聲稱犯下此案。 這份聲明同時說,警方在同一間房屋發現火箭推進榴彈、SAM-7飛彈、大量彈藥及三十六萬里亞爾(九萬六千美元)現金。 目前無法得知,發現強生頭顱的房屋是否為安全部隊二十日深夜在利雅德北區突襲的地方。部隊在當地與武裝份子發生衝突,擊斃兩人,另逮捕因衝突受傷的三人。 內政部已指認兩名死者為歐森和杜瑟利。他們生前是沙國的重大通緝要犯。 利雅德的美國大使館本週稍早曾說,參與搜查強生屍體的美國專家即將空手而返。 然而,沙烏地新聞社說,搜查工作將持續進行,以找尋強生的屍體所在。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22 15:2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reuters/international/news/200407/90440.html 又有六名外國人在伊拉克遭游擊份子挾持,要求所屬科威特公司撤離 路透社 2004-7-22 9:52 [路透巴格達電]就在一名菲律賓人質獲釋翌日,伊拉克又出現新的人質危機。一群游擊份子說,他們挾持了三名印度人、兩名肯亞人與一名埃及人,並威脅將他們一一殺害。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23 11:45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4072300078,00.html 2004.07.23 中國時報 最終調查報告出爐 攔截911陰謀 美錯失十次機會 尹德瀚/綜合華盛頓廿二日外電報導
反恐招數無效老套 報告指出,政府機構尚未適應後冷戰時代的情勢,在面對「基地」組織這種恐怖威脅時,還在使用無效的老招數。報告舉出政府錯失了十次可能攔截九一一恐怖陰謀的機會,包括情報分析或判斷錯誤,以及情報機構採取行動時太過膽小等等。 兩次明顯的過失 第一個明顯錯失的機會發生在二○○○年四月,巴基斯坦裔英國人肯恩走進美國聯邦調查局在新澤西州紐瓦克的辦事處,自稱他接受過「基地」組織的訓練,被派來美國和「基地」其他黨羽執行任務,他還說,美國將會發生劫機事件。肯恩兩次通過測謊,但聯調局還是不相信他,平白把他放走。 另一個錯失的機會是在二○○一年八月十六日,摩洛哥裔法國公民穆索威在明尼蘇達州被聯調局逮捕-他曾經向當地一家飛行學校申請入學,已被認定是九一一事件中未登機的第二十名劫機犯;當時逮捕穆索威的聯調局幹員曾要求上級向法院申請搜索令,查明嫌犯的電腦中有無恐怖行動的資料,但其要求遭到總部拒絕。 國會未盡監督功能 報告對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均提出嚴厲批評,對國會未能發揮監督功能也頗有微辭,報告並建議,應在內閣增設一個統籌反恐怖活動的機構,新機構首長可以指揮並督導中情局、聯調局、國安局等十五個情報機構。報告也建議,國會應加強其監督功能。 對於恐怖分子在執行任務時所展現的謀略和彈性,這份報告有詳盡的描述。報告指出,恐怖分子事先搭乘過他們要劫持的飛機,摸清楚駕駛艙在飛行途中何時會打開,也搞清楚在行李中哪個位置放置金屬物品,照樣可以通過安檢。恐怖分子也知道不能在護照留下曾出入阿富汗的戳記,以免啟人疑竇。 沙未資助劫機分子 九一一之後傳言四起,報告中也針對某些不實的傳言加以澄清,例如有謠言說,十九名劫機份子接受沙烏地阿拉伯的資助,但報告中說絕無此事;也有謠言說,白宮讓九一一主嫌犯奧薩瑪.賓拉登的親戚在事件發生後潛逃出美國,報告說,這並非事實,而且他們和九一一陰謀毫無關連。 報告也為布希總統澄清,稱他事前不曉得任何有關恐怖攻擊的明確消息。布希昨天說,「倘若我們事前獲得有關恐怖分子即將攻擊我國的任何線報,我們一定盡所有能力保護美國,我相信柯林頓總統也會這麼做」。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23 19:40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407/200407230176.html 華時:中情局稱伊朗一直與蓋達組織維持關係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二十三日電)華盛頓時報今天報導,美國中央情報局一位高級官員透露,在伊朗的蓋達恐怖組織成員或許事先即知道最近的若干恐怖攻擊,這是顯示九一一恐怖攻擊之後德黑蘭與蓋達之間繼續合作的一個跡象。 這位中情局高級官員指出:「一些蓋達成員已在伊朗境內一段時間...因為他們在恐怖攻擊行動的時候一直與伊朗境外的同僚保持聯繫,難以想像他們對那些行動毫無所知。」 這位官員與記者討論九一一調查委員會昨天發表的報告時說:「這不難令人聯想他們也許至少事先知道一些攻擊行動,要聯想他們是在指揮那些行動就困難得多。」 時報表示,九一一調查報告提供了有關伊朗政府支持蓋達組織的新細節,其中包括對參與二○○一年九月十一日劫持民航班機攻擊世界貿易中心與五角大廈的部分恐怖分子提供旅行協助。 美國情報官員曾說,負責蓋達行動的高級成員阿德爾自二○○二年起就住在伊朗。美國情報單位認為他與今年五月發生在沙烏地阿拉伯的恐怖攻擊以及一九九八年炸彈攻擊美國駐非洲兩個大使館事件有關。 九一一調查報告指出,被捕的蓋達頭目穆罕默德與賓納席布向偵訊人員透露,十九名九一一劫機者中至少有八人「曾取道伊朗」前往阿富汗,「利用伊朗不在沙烏地阿拉伯護照上蓋戳記的作法」。 這兩名恐怖分子說,旅行方便是劫機者前往伊朗的唯一理由。他們否認蓋達組織與伊朗支持的恐怖分子團體真主黨之間有任何關係。 九一一調查報告說:「總而言之,已有強有力的證據顯示,在九一一恐怖攻擊之前,伊朗曾讓蓋達成員方便進出阿富汗,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後來成了九一一劫機者。」 這份報告又說,真主黨高級成員都知道蓋達成員前往伊朗一事,但是沒有發現任何證據顯示伊朗或真主黨事先知道九一一恐怖攻擊計畫。 報告指出:「在他們過境伊朗時,蓋達成員本身或許也不知道他們未來攻擊行動的特定細節。在九一一之後,伊朗與真主黨都希望湮滅過去與隸屬蓋達組織的森尼派恐怖分子合作的任何證據。」 九一一調查委員會斷定:「我們相信此事需要美國政府進一步調查。」 前述中情局高級官員證實,蓋達劫機者曾過境伊朗,但是目前並不清楚德黑蘭支持這些旅行的詳情。他說:「我不認為我們知道這是一項深思熟慮的伊朗政策,也就是指伊朗政府最高層批准的一項政策。」 美國情報官員曾說,伊朗的情報及安全部和伊斯蘭革命衛隊都積極支持包括蓋達成員的恐怖分子。 九一一調查報告也透露:「情報顯示伊朗安全官員與蓋達高層人物在(一九九七年)歐薩瑪.賓拉登返回阿富汗後一直保持接觸。」報告又說,被捕的蓋達恐怖分子哈拉德曾透露,在二○○○年十月美國海軍驅逐艦「柯爾號」在葉門亞丁港遭到炸彈攻擊後,伊朗政府「一致努力與蓋達加強關係」。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25 09:44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148208.shtml 中情局臥底凱達 尚未打入核心 華盛頓郵報二十三日訊 高級情報官員 23 日說,就像九一一事件前一樣,中央情報局現在也派人在賓拉丹的凱達組織裡臥底,可是未能打入討論未來攻擊計畫重要資料的核心圈子。 在這些臥底人員、攔截電訊、衛星攝影和外國情報機構協助下,美國過去兩年逮捕或消滅了賓拉丹三分之二的高級助理,並破獲一些在世界各地攻擊美國駐外大使館、美國和外國飛機、船隻和其他目標的陰謀。 高級情報官員說,美國情報界相信凱達現在的作業能力,已不及策劃九一一事件之時,可是賓拉丹仍把美國視為頭號大敵,仍然想用三年前的方式繼續攻擊美國。 這是中情局官員首次如此明確的公開描述他們對付凱達的措施。 中情局通常對這類資料諱莫如深,這次卻一反常態,有部分是為了因應九一一委員會本周公布的調查報告對中情局的嚴厲批評。 調查報告指出九一一之前美國的情報作業存在嚴重缺失,主要是對賓拉丹的組織缺乏由人員提供的重要情報。 一名情報官員說:「我們一再破獲凱達分子攻擊飛機和船隻的陰謀,有些準備在東北亞和東南亞發動……最近的情報也強烈顯示可能發生其他攻擊。」 另一名官員說,2001年美國確曾在凱達的指揮控制的電話攔截到九一一陰謀者的交談,可是情報分析師無法瞭解他們的弦外之音,未能防止攻擊行動。 他說:「他們發現我們截聽電話,因此加倍小心,交談方式愈來愈隱諱,讓我們無可奈何。」 不過,中情局長蒂奈特在 2001 年夏天,仍根據種種跡象發出恐怖活動警告。 一名前高級情報官員說,那個夏天國家安全局長海登有二、三十次提到他相信第二天就會發生攻擊。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25 10:52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4072500058,00.html 2004.07.25 中國時報 賓拉登一再逞兇 柏格難辭其咎 閻紀宇/綜合華盛頓廿四日外電報導
柏格於一九九七年至二○○一年間擔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去年曾因不當處理國家機密而遭到司法當局調查,日前消息曝光後招致各方訾議,被迫辭卸民主黨準總統候選人凱瑞的顧問一職。如今國會調查報告等於是指稱他優柔寡斷,一再錯失制裁賓拉登良機,個人形象已跌落谷底。 一九九九年六月,美國情報單位鎖定賓拉登出現在阿富汗一處名為「塔納克農莊」的恐怖分子訓練營,並且向柏格報告。當時賓拉登已是美方追捕的頭號要犯,白宮首席反恐專家克拉克也擬訂了攻擊計畫,但是仍然被柏格否決,原因是他擔心美軍會誤擊塔納克農莊附近的平民,使華府遭到各方指責。但克拉克不死心,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四日再度提出計畫,在年底對阿富汗一座「基地」訓練營發動攻擊,目標還是鎖定賓拉登。然而柏格在計畫書邊緣直接寫下:「不可行」。 最後一次機會出現在二○○○年八月,柯林頓卸任前五個月。情治單位向柏格報告,美方的無人駕駛偵察機「掠食者號」蒐集到相當可靠的情資,足以引導獵殺賓拉登的行動。克拉克信心大振,一再拍胸脯保證,但柏格仍然投鼠忌器,不為所動。一年之後,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重創美國。 柏格的老上司兼多年老友柯林頓,最近也因為類似問題而受到質疑。他在二○○二年二月十五日的一場演講中透露:多年前非洲蘇丹的政府曾經提議要將賓拉登遞解給美國,但是被他拒絕,因為當時華府還沒有充份的罪狀可以起訴賓拉登。不過最近柯林頓改口闢謠,辯稱兩年前的那番話純屬口誤。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25 22:02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407/20040725172002.html 好戰組織揚言發動攻擊 澳洲政府誓不低頭 (法新社雪梨二十五日電) 澳洲外交部長唐納今天說,政府不會向一個據稱與蓋達組織掛鉤的好戰團體屈服,這個團體揚言,除非澳洲軍隊撤離伊拉克,否則將對澳洲展開一連串攻擊。 澳洲當地的報導說,這個自稱為「Islamic TawhidGroup」的組織,宣稱是蓋達組織在歐洲的分支,他們昨晚揚言若澳洲與義大利不接受他們的要求,將對這兩個國家展開汽車炸彈攻擊。 唐納說,他從未聽過這個組織,但他堅持政府不會對恐怖威脅低頭。這個組織上週也曾對波蘭與保加利亞發出類似的威脅。 唐納告訴澳洲第九頻道電視台說:「這個回教組織我並不熟悉,但不管如何,它都是個威脅,它已經在網站上發表威脅了,所以我們會審慎看待。」 他說:「他們的所作所為提醒了我們,在面對恐怖主義威脅時,必須要絕對地堅定,以確保我們不會屈服在這些威脅之下。」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25 22:0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407/20040725190502.html 美軍指阿富汗境內可能有更多民團活動 (法新社喀布爾二十五日電) 阿富汗美軍發言人席普曼說,目前可能已有更多與三名美國公民類似的民團成員在阿國活動。這三名美國人因在阿國首都喀布爾私設監獄,而遭到審判。 但席普曼說,艾迪瑪等三人的例子仍有助於聯軍和阿國當局查明並取締未來的類似活動。艾迪瑪等人係於本月遭到逮捕。 席普曼在被詢及、因戰爭而致滿目瘡痍的阿國境內是否可能還有其他類似團體活動時說:「完全可能還有其他自行其是的團體存在。」 他在喀布爾的一項新聞簡報中說:「然而我認為,艾迪瑪的問題已使阿國政府和聯軍等有關各方更加了解情況,並留意這類行為。」 艾迪瑪、卡拉巴洛和班奈特三人被控私設監獄,並未經阿國或美國當局的允許,即在獄中刑求了八名阿富汗人。 艾迪瑪週三在阿國一項調查庭中說,他是在美國國務院官員充份知情的前提下行事,包括國務卿鮑爾在內。 他說,他曾在阿國東部城市查拉拉巴捕獲塔利班情報首領,並將其交給美國領導下的聯軍審訊。 聯軍方面週四承認,曾自艾迪瑪等人手中接管人犯,但否認艾迪瑪係為美軍效力。美國國務院和駐阿美軍先前即一再否認,艾迪瑪與美國政府和軍方存有任何關係。 此案已成為美軍的另一醜聞和尷尬事件,先前美軍已因虐待阿富汗和伊拉克境內的囚犯而遭人權團體抨擊。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26 16:56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407/20040726155002.html 最後一批菲律賓軍隊自伊拉克返抵國門 (法新社馬尼拉二十六日電) 菲律賓部署在伊拉克的最後一批軍隊今天返抵國門,而菲律賓撤軍是受到伊拉克好戰份子的威脅,如果不撤軍,他們將斬首菲律賓人克魯茲。 最後一批二十七名軍人和七名警察,是從科威特搭乘商務客機,於今天黎明時分抵達國門。這些人員上週離開伊拉克營地之後,曾在科威特停留數天。 伊拉克武裝份子威脅說,除非菲律賓撤軍,否則將斬下菲律賓籍卡車司機克魯茲的人頭,迫使馬尼拉方面下令提前一個月撤軍。 在馬尼拉方面順從綁匪要求之後,綁匪也釋放了克魯茲。 同時也在伊拉克派駐軍隊的美國與澳大利亞,則強烈抨擊菲律賓的撤軍行動。 澳大利亞外交部長唐納昨天表示,菲律賓的撤軍行為壯大了回教好戰份子的野心。這些自稱與蓋達組織往來的好戰份子也威脅說,除非澳大利亞政府從伊拉克撤軍,否則他們將在澳大利亞發動炸彈攻擊。 就在克魯茲獲釋後不久,伊拉克回教好戰份子又綁架了三名肯亞人,三名印度人與一名埃及人;這些遭到綁架的外國人都是卡車司機。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26 19:5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reuters/international/news/200407/91032.html 伊拉克指責中東衛星頻道報導偏頗,考慮停止半島電視台在伊營運 路透社 2004-7-26 12:19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27 09:0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udn.com/NEWS/WORLD/WOR3/2152147.shtml 北約軍事總部 險遭恐怖攻擊 中央社布魯塞爾二十六日法新電 一名官員說,在國際刑警組織就一項恐怖份子本欲發起的攻擊作出通報後,北約在歐洲的軍事指揮總部已於週末加強了安全措施。 這名官員說,在這項警告於上週五發出後,比利時南部蒙斯附近的「歐洲盟國最高司令部」基地即加強對出入人、車的檢查。 他說,相關警戒狀態已於週一降低,並說,國際刑警組織自義大利狄里雅斯特取得的密報指出,有四名恐怖份子正計畫攻擊上述司令部。他告訴記者:「現在事情都過去了。」 比利時RTL電視台報導,這四名疑為回教恐怖份子者來自希臘;並說,攻擊行動原本計畫在上週日發起。但上述北約官員無法證實這點。 北約的主要基地在布魯塞爾,該機構已被回教好戰份子列為攻擊目標。 【2004/07/27 中央社】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27 21:35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reuters/international/news/200407/91320.html 美軍籲伊拉克費盧杰市民停止抵抗活動,否則將失去重建基金 路透社 2004-7-27 20:33 [路透巴格達電]美國空軍周二向反叛的伊拉克城市費盧杰(Falluja)發放傳單,並警告當地居民說,如果他們不停止攻擊活動並讓美軍自由進入,就將失去1.02億美元的重建基金。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27 23:5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407/20040727232002.html 鮑卿敦促駐伊聯軍夥伴繼續堅守崗位 (法新社布達佩斯二十六日電) 美國國務卿鮑爾敦促匈牙利繼續堅守在伊拉克身為占領聯軍一員的崗位,並指出駐伊聯軍堅守崗位是伊拉克人的唯一希望;由於游擊叛亂日亟,挾持外國人質成風,加上菲律賓及泰國等相繼撤軍,使得多國聯軍在伊拉克的形勢益發艱危。 飛抵布達佩斯展開歐洲、中東六國訪問行首站行程的鮑爾,告訴匈牙利MTV電視台說:「只有聯軍維持同心團結,伊拉克人民才有更光明的未來可言。」 有三十個國家派兵參加以美國為首的伊拉克聯軍,匈牙利是其中之一,伊拉克聯軍為數約十五萬人,匈牙利部隊有大約三百人。 不過,迄今已有五個國家撤出部隊,美國擔心,若對駐伊外國部隊的武裝抗爭持續不止,加上最近風行草偃的綁架外國人質事件,會促使其他國家跟進撤軍。 鮑爾強調,匈牙利是一個自由民主國家,匈牙利國會會自行決定是否繼續在伊拉克的駐軍。匈牙利部隊的任務將在今年年底到期。匈牙利部隊派駐在巴格達南方一百公里的希拉省,由波蘭將領統一指揮。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28 16:40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reuters/international/news/200407/91456.html 目擊者與醫院稱巴格達北方汽車炸彈爆炸至少導致13人喪生 路透社 2004-7-28 15:37 [路透伊拉克電] 根據目擊者與一位醫生指出,巴格達北部動盪不安的貝庫巴市(Baquba)一警察局外周三發生汽車炸彈爆炸,至少造成13人死亡,數十人受傷。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30 10:0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4073000084,00.html 2004.07.30 中國時報 沙國推動回教聯軍駐伊 王嘉源/綜合吉達廿九日外電報導
美國國務卿鮑爾昨晚從埃及開羅飛抵沙國紅海港市吉達訪問,並已分別與沙國外長紹德親王以及也正在沙國訪問的伊拉克臨時政府總理阿拉威會談,就沙國此提議做過初步商討。 隨同鮑爾走訪的一名美國官員表示,此一構想並非要取代目前由美國領導並由大約卅國組成的多國部隊,而是要作為「補充」軍力。 不過匿名的沙烏地高層官員卻暗示,利雅德認為回教國家部隊有可能取代現在部署在伊拉克、常遭游擊隊攻擊的美國和西方國家部隊。該官員指出,若能取代一些聯軍部隊,將獲伊斯蘭世界的正面回應。 紹德親王昨晚在與鮑爾會談後更稱:「如果想確立伊拉克的和平。聯軍就必須撤走,由維和部隊接替。」他說,沙國此一建議已傳遞給伊拉克臨時政府總理阿拉威,而阿拉威將會把建議遞交給若干伊斯蘭國家和聯合國討論。 阿拉威也呼籲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國家「團結在一起」,參加這支擬議中的部隊。不過,伊拉克曾表示不歡迎回教鄰國部隊進駐,因此沙國這項計畫並未把伊拉克的一些回教鄰國列入可能派兵的對象。 沙國官員說,他們已和聯合國官員討論這一提議,並已和一些主要回教國家和阿拉伯國家做了初步磋商。可能派兵進駐伊拉克的回教國家據信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印尼及馬來西亞等。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30 15:11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407/20040730133503.html 美總統布希解除海珊時代發布之對伊經濟制裁 (法新社華盛頓二十九日電) 美國總統布希今天宣佈,解除於一九九0年海珊當政時期對伊拉克發布的制裁行動。海珊去年已被美軍領導的聯軍推翻。 布希在聲明中表示:「我推斷,當時導致發布這種全國性緊急行動的情況,現在已經因為海珊政權垮台及其他發展,顯著改觀。」美國領導的聯軍推翻海珊後,進駐伊拉克。 美國與聯合國對伊拉克的制裁,是一九九0年海珊軍隊入侵鄰近的科威特後發布的。 聲明說:「此舉與聯合國安理會於二00三年五月二十二日發布之1483號決議,及二00四年六月八日發布之1546號決議,實質解除對伊拉克多邊經濟制裁的精神一致。」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7/30 21:2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407/20040730183503.html 鮑爾訪巴格達之際 美軍與伊叛軍爆發衝突 (法新社伊拉克法魯賈三十日電) 美國國務卿鮑爾在伊拉克叛軍揚言斬首一名印度人質前,在法魯賈市舉行會談,此時美軍與伊拉克叛軍卻爆發衝突,至少有十三人在衝突中喪生。 根據來自醫院與警方的消息指出,昨晚美國陸戰隊員與反美情緒堡壘法魯賈市的叛軍爆發衝突,衝突中至少有十三人死亡,十二人受傷。 美國陸戰隊證實,陸戰隊基地遭到叛軍以迫擊炮,手榴彈,槍枝攻擊後,他們也以大砲與空襲的方式回擊法魯賈叛軍的根據地。 軍方說,陸戰隊沒有人傷亡,也「沒有任何資訊顯示有任何叛軍喪生」。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8/02 10:12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408/20040802013502.html 沙國主張若派回教部隊赴伊應取代多國聯軍 (法新社利雅德一日電) 沙烏地阿拉伯外長紹德親王今天說,回教國家若是派遣部隊前往伊拉克,將是去取代由美國主導的多國部隊,而非如華盛頓建議的去輔助多國聯軍。 紹德親王告訴記者:「要派遣回教部隊到伊拉克,必須符合一些要求,包括這些部隊是要取代目前駐在當地的聯軍,而非輔助他們。」 他也表示,只有在巴格達提出要求時,才應該派遣這些部隊,而且應由聯合國指揮。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8/02 10:1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408/20040802093502.html 伊拉克發生六起炸彈攻擊教堂事件 (法新社一日巴格達法新電)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與北部大城摩蘇爾今天發生六起炸彈攻擊教堂與信徒事件,至少造成十人喪生。美軍軍醫表示,這是美軍入侵伊拉克以來,伊國境內占少數的基督教徒首度遭到攻擊。 軍醫和警方證實,至少有十人在這些爆炸中死亡,約五十人受傷。這是美軍自二00三年四月入侵伊拉克,推翻海珊政權以來,首度發生此類攻擊事件。 巴格達一家敘利亞教堂的主教庫塔米表示:「這是一項犯罪行為,當時是週日,我們正在作禮拜,教堂裡有很多女人和小孩。」 目擊證人表示,一枚炸彈引爆了卡拉達區亞美尼亞教堂外的汽車炸彈。數分鐘之後,不遠處的敘利亞教堂也發生爆炸。爆炸正好發生在信徒離開教堂時。 在巴格達北方三百七十公里的摩蘇爾,兩枚汽車炸彈於傍晚時分在敘利亞教堂外爆炸,造成一死十五傷。在北方石油大城基爾庫克,警方指出有炸彈在基督徒住宅區爆炸,但未造成傷亡。 梵蒂岡表示,伊拉克境內的回教徒與基督徒關係一向平和,這些爆炸事件「令人憂慮」。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8/03 09:46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164361.shtml 紐約現場》紐警反恐部隊 集結華爾街 紐約記者傅依傑/二日電 紐約市二日上午天氣晴朗,雖然籠罩恐怖攻擊陰影,紐約客如常趕上班,連結曼哈頓的幾個主要海底隧道、橋樑入口,都有荷槍實彈軍警戒備;華爾街金融區被點名為恐怖攻擊主要目標,警戒更森嚴;「紐約證交所」外持槍軍警來往巡邏,與掛著巨幅美國國旗的宏偉建築顯得很不協調。 紐約二日早上車照塞、橋照堵、地鐵一樣擁擠,對前一天聯邦國土安全部長芮吉警告恐怖分子可能發動攻擊,紐約客似已習已為常。一位趕搭地鐵至曼哈頓上班的華裔林先生說,恐怖攻擊又怎麼樣?難道就躲在家不上班嗎? 記者上午八時四十分開車至台僑聚居的法拉盛,一如往常,華裔人士熙攘趕路,很多人夾著華文報,頭版頭條刊登的就是可能遭恐怖攻擊的新聞;但在當地地標的聖喬治教堂旁,一名美國婦女戴著太陽眼鏡坐在沙灘椅上曬太陽,悠閒的模樣和報紙頭版醒目的恐怖攻擊新聞恰成對比。 法拉盛最大的喜來登旅館,九時不到已有兩、三群華人準備出遊;隔幾十公尺的街上,到康州快活谷、金神兩賭場的巴士,幾十名華裔準備搭九時的第一班專車,華裔賭客不在乎恐怖攻擊。 紐約警方規定,接近華爾街金融區的威廉斯堡橋和荷蘭隧道兩要道不准卡車通行;紐約市警方反恐特別小組一日也在曼哈坦中城的花旗集團中心巡邏;紐約證交所、花旗集團總部大樓都已加強戒備,但紐約各金融機構二日都照常作業。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8/03 09:55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164363.shtml 華府現場》橘色警戒 搬家貨車 攔檢 華盛頓記者張宗智/二日電 2004/08/03 二日的華府,上班尖峰時間一過,主要道路流量趨緩,但十九街和H街上巡邏的警車卻顯然增加,一輛搬家小貨車被警方攔檢,再不遠又一輛貨車停在路旁,後車廂打開,閃著警示燈的警車靠在一旁。 警察嚴格攔檢接近兩處大樓的人車,毫不客氣地要駕駛人停車。警方也要求民眾注意周遭可疑人、事、物,例如對世銀等特定大樓拍照的陌生人,行徑奇特的車輛等。 世銀和國際貨幣基金會仍照常運作,但包括聯邦調查局、密勤局幹員都已介入協助華府警局維安,大樓附近監視攝影機全面啟動。 華盛頓市市長威廉斯在一日上午記者會中說,民眾進了華府市區後,可能會發現有些不同,「可能遇到道路調整,也可能被攔下來」,整個城市的安全警戒都會提升。 威廉斯誓言繼續讓華府成為「安全但開放」的城市,因為這才是應對威脅最好的方法,「把整個城市封閉起來,可能會安全,但也會毀了這個城市。」 不過,華府市警局長藍希也坦誠,對世銀和IMF的恐怖威脅雖是貨真價實的,「但我們不知道何時、何地或如何(發動)……我們也沒有關閉IMF周邊區域的計畫。」 此外,包括聯邦商務部、聯邦儲備理事會及鑄幣局等主要商業與金融機構,及部分華府的銀行和停車場,都提升了警戒。馬里蘭州及維吉尼亞州等屬於大華府地區的警力,也同步強化了警戒。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8/03 10:14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4080300087,00.html 2004.08.03 中國時報 巴格達摩蘇爾基督徒遭炸彈攻擊 至少14死 黃建育/綜合報導
這是伊境反抗勢力作亂十五個月來,首度有基督徒被當作直接攻擊目標。當天遭攻擊的五座教堂中,四座在巴格達,一座在摩蘇爾。警方也在巴格達一教堂前發現第六枚炸彈但及時拆除。 僅遭皮肉傷的一位教徒說:「我們早知道他們遲早會攻擊我們。他們意圖分裂伊拉克,但他們不會成功。他們究竟何時才會明瞭唯有和平跟愛才能重建我們國家。」事實上,近幾星期來有些基督徒已預感會遭到攻擊,並紛紛取銷午夜彌撒活動。 伊拉克境內有八十萬天主教基督徒,其中大多數居住在巴格達。在前獨裁者哈珊總統執政期間,基督徒跟回教徒之間倒是相安無事。而已被趕下台的前副總理艾濟之,也屬於迦勒底教會。 伊拉克國家安全顧問艾魯拜今天指控,全球恐怖組織「基地」組織在伊拉克境內的首腦策畫了一波專以教堂為目標的攻擊,好分化回教徒與基督徒。 有些基督徒認為,這些攻擊一定是海外的回教基本教義派發動的,因為伊拉克人不會幹這種事。梵諦崗一位發言人在攻擊事件後表示,攻擊行動「相當可怕且令人擔心」,教宗若望保羅二世譴責這樣的「不義侵略」,宣稱將支持伊拉克的天主教徒。 此外,二日在網路播放的一捲錄影帶顯示,伊境內由基地同路人札卡威領導的好戰分子,已槍殺了他們所綁架一名土耳其人質。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8/03 12:55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408/200408030005.html 布希宣佈建請國會設立國家情報負責人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二日專電)美國總統布希今天宣佈,根據「九一一調查委員會」的建議,他已於今天要求國會設立一個國家情報負責人的職位。這位負責人將在參議院的建議及同意下,由總統任命,奉總統命令行事,成為總統的首席情報顧問,同時監督及協調海外及國內情報機構的工作。 「九一一調查委員會」的報告批評中央情報局及聯邦調查局之間,工作未協調,情報未共享,以致事先未能阻止九一一恐怖攻擊的發生,事後又手足無措,不知如何因應。 布希說:「我希望未來的每一位總統都能擁有不具成見、未加渲染的專業情報資訊」。 布希並宣佈將成立一個「全國反恐中心」(NationalCounterterrorism Center)。這個中心將協調並追蹤反恐計畫以及政府各機構相關活動的實施情形,以確保政府整體戰力發揮及優先項目的有效執行。 布希說,「全國反恐中心」將成為政府的情報智庫。「全國反恐中心」主任將向中央情報局局長負責。觀察家認為,布希趕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月底開會之前宣佈反恐新措施,主要是要顯示他從善如流,接受九一一調查委員會的建議,以及其為保護美國人民而展現劍及履及的負責任態度。布希在伊拉克、經濟及健保議題都未能展現優勢,唯有寄望從反恐的作為上,爭取人民的認同。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8/03 12:5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408/20040803115003.html 美國讚揚烏克蘭積極參與伊拉克的軍事任務 (法新社華盛頓二日電) 在烏克蘭總理強烈暗示,烏克蘭計劃減少或撤除它在伊拉克的一千六百名部隊後。美國政府讚揚烏克蘭是美國領導的聯軍在伊拉克的「堅強和重要的伙伴」。 國務院副發言人艾瑞里說:「烏克蘭是美國領導的聯軍的重要成員,它們的貢獻是重要和有價值的。」 他告訴媒體:「我們非常清楚,這是一個耗費物資暨性命,代價高昂的任務,我們尊敬他們為伊拉克人民的自由所作的犧牲奉獻。」 今天稍早,俄羅斯電通社引述烏克蘭總理亞努科維奇的談話表示,在未來數週,他將與烏克蘭的安全委員會討論這項政治性的話題,雖然,目前確定日期尚未決定。 俄羅斯電通社引述亞努科維奇的談話說:「關於伊拉克,我們必須對烏克蘭部隊在伊拉克的問題做出決定。我將會在會議中提出這項議題,徵詢各方的意見後做出決定。」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8/04 10:2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4080400034,00.html 2004.08.04 中國時報 「反恐」中正機場啟動保安計畫 高興宇/中正機場報導
中正國際機場航空站的「機場航空保安委員會」,由航警局長吳振吉擔任主任委員,中正航空站副主任汪君平擔任副主任委員,針對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對國際機場的作業要求,進行一連串改善措施。 至於危險貨物的安全檢查,民航局打算交給各航空運輸或倉儲公司成立的保全單位檢查。但民間的保全單位,必須經過民航局專案成立的「機場認證小組」發給執照,否則每一件運往美國的貨物,都必須由航警開箱檢查,以符合美國飛航安全與國土保安規定。 警方說,因為美國方面的要求,世界各地飛美國航線,飛機上都必須配有武裝保安警力,因此航警局必須積極培訓具有英語能力及武術基礎的保安警察。而當初反對配置武裝警力的航空公司,將來若要繼續經營台美航線,也不得不配合,否則若不符合美國規範的民航飛機,將來再也無法飛往美國。 航警局最近派員到世界上安檢最嚴格的英國希斯洛機場與奧地利的維也納機場取經,考察這兩個國際機場的保安能力與訓練課程。回國後曾經向民航局提出計畫,打算採購一批精密儀器,包括旅客與貨物安檢用的X光,檢驗炸彈用的離子分析儀,至於訓練航警安檢用的軟硬體,當然也在採購之列。目前民航局已經答應撥給足夠的經費,在九十七年以前完成執行。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8/04 10:2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4080400035,00.html 2004.08.04 中國時報 反恐訓練基地 設在新屋 蕭承訓/台北報導
警政署目前在保一總隊有一訓練基地,平日供做訓練維安特勤人員及特種幹部人員基地訓練之用。為了提高訓練層級及多功能的反恐能力,行政院決定再增設訓練基地,由保一總隊和國安局統籌規畫場地設置,而原兼負反恐的保六總隊,也投入人力訓練。 同時,法務部已研擬反恐怖行動法,並經行政院同意,藉以強化國內的反恐機制。 警政署指出,目前國安局負責情資蒐集,國防部、法務部、警政署則負責執行安全維護,國防部並已抽調原屬海軍陸戰隊兩棲偵蒐大隊兩支特勤中隊隊員兩百十一人,交由國軍合作戰指揮中心直接指揮,專責反恐行動。 其實,為了強化警察的反恐能力及訓練,警政署前保安組長于建中曾在去年前往以色列,實際參觀以色列為了防恐及反恐所增加的設備及訓練。 警政署官員表示,以色列位處敏感地帶,經常處於恐怖攻擊行動之中,我與以色列過去就曾有類似反恐資訊的交流,甚至人員往返交流參觀。當初赴以色列的觀摩,除有助於我訓練基地建構外,也對彼此情報蒐集的交流有所幫助。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8/04 10:30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4080400036,00.html 2004.08.04 中國時報 新聞幕後 全球恐慌 我嚴陣以待 蕭承訓
九一一事件,反恐怖行動成為美國主要策略,世界各國紛紛投入反恐行動,而陳水扁總統也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宣佈反恐議題,並由行政院規畫相關反恐機制,編列預算因應反恐所需經費。 而在峇里島遭受恐怖攻擊的前一天,美國接獲恐佈組織即將對東南亞地區攻擊的資訊,我國安體系即接獲美國情報,並在當晚召集各部會首長,啟動九一一應變機制,並在峇里島事件發生,隨即將警戒層級升至第二級,動員軍警調全面反恐。 警政署官員透露,國內反恐行動一直都在進行,並且把美國針對各國反恐行動所做的報告及研究翻譯成中文,提供給所屬員警了解,甚至針對回教國家的習俗研判分析,列出可能攻擊的時刻,供反恐參考。 據指出,在台灣加入美國全球反恐機制後,曾有三次遭到點名攻擊,其中一次由我駐以色列人員提供情報,其中兩次則是美國情報資訊交流。今年元旦,國安局接獲美方提供資訊,指稱將劫機針對超高樓進行自殺性攻擊,經我方研究後,恰巧當時一○一金融大樓即將落成,附近又有松山機場,因此引起國安單位重視。 之後,國安單位又接獲線報,指稱肩射型飛彈流入台灣,恐怖組織可能在機場周圍以該飛彈攻擊,引起軍警高度重視,加強周遭巡邏。 這一連串的預警措施,已讓國內國安及警察單位上緊發條,並且加強機場、港口巡邏,藉以測試預警反應能力,不過為了避免國內民眾人心浮動,整個反恐作為只能做不能說,預警措施成了測試應變機制,並透過制度和設備的增設,強化整個反恐運作能力。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8/05 23:16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408/20040805203503.html 美軍與民兵在那加福交火 一架直昇機遭擊落 (法新社伊拉克那加福市五日電) 美軍今天在那加福與伊拉克什葉派回教民兵發生戰鬥,擊斃三人,但一架美軍直昇機遭擊落。同時,在該市以北的馬哈威市,自殺炸彈客在一個警察局外引爆汽車炸彈,另有槍手開火攻擊,造成九人喪生。 一名法新社記者說,美軍直昇機今天在那加福公墓區上空盤旋執行任務,這個什葉派聖城各地都傳出猛烈的砲火聲。 一名美軍發言人在巴格達說,兩小時後,一架隸屬於陸戰隊第十一遠征軍的直昇機在那加福墜毀。 他說:「一架陸戰隊UH|1直昇機於上午十一時四十五分被擊落,機員平安獲救,但傷勢不詳。」 一名伊拉克衛生部官員說,那加福綜合醫院今天遭到火箭攻擊,一名醫師遇害,四名院內人員受重傷。 尚未獲悉火箭是那一方所發射,攻擊者一共發射五枚火箭,是否全部射中醫院也未確定。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8/06 14:45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cna/china/news/200408/200408060137.html 中巴首次聯合反恐軍演在新疆舉行 (中央社台北六日電)中國和巴基斯坦邊防部隊今天上午十一時許在新疆舉行首次聯合反恐軍事演習,代號為「友誼|2004」的軍演,由中共新疆軍區駐塔什庫爾干縣邊防部隊和巴基斯坦邊防部隊官兵共兩百餘人參與。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8/06 14:47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408/200408060020.html 布希簽署四千一百七十億美元反恐戰爭預算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五日專電)美國總統布希今天簽署二○○五年會計年度全球反恐戰爭軍事支出預算法案四千一百七十億美元。白宮說,這些經費將用於為派駐伊拉克及阿富汗的美軍加薪,及更新建構新式武器,以確保反恐戰爭的最後勝利。 這項預算亦將包括支付伊拉克及阿富汗反恐戰爭行動的緊急撥款二百五十億美元,主要用於購買Mumvees裝甲車、子彈、汽油、零件等,及更新戰鬥直昇機的設備,使直昇機在危險地區能飛得更安全。 此外,這項預算也將花一百億美元充實導彈防衛系統。布希說,「我們的敵人財源充裕,不斷地在更新設備,他們無時無地不在想方設法攻擊美國,美國領導人不能不盡全力設法保護他的人民」。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8/06 14:52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408/200408060110.html 洛杉磯四城市進行反恐演習 (中央社記者褚盧生洛杉磯五日專電)由美國國會授權、對抗恐怖份子發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攻擊的一項全加州性質的演習,今天在洛杉磯|長堤、舊金山、奧克蘭以及范杜拉等四個城市與港口同時進行,來自五十個州的反恐官員共同監督這一模擬操練的應變過程。 這時,來自聯邦、州政府、縣政府以及港口的五十三個反恐單位,包括軍警與消防人員迅速趕到現場搶救。 洛杉磯警察局並且出動了攻堅的霹靂小組、防爆機器人,以及穿著隔離輻射污染衣的化學隊伍參加,演習情況逼真又具震撼。 被命名為「二零零四堅決承諾」的這項演習,今天也同時在舊金山與奧克蘭的國際機場展開,模擬的狀況是班機遭到劫持,而機場也有恐怖份子進行破壞。負責督導的洛杉磯反恐部門主管約翰米勒表示,演習將於明天繼續一天,全部過程將做成紀錄片送到聯邦各州的反恐部門做為觀摩與參考之用。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8/06 20:2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cna/china/news/200408/200408060288.html 中巴舉行「友誼|2004」聯合反恐軍演 (中央社台北六日電)中國新疆軍區駐塔什庫爾干縣邊防部隊和巴基斯坦邊防武裝部隊官兵兩百多人,今天在新疆帕米爾高原中巴邊境舉行代號「友誼|2004」聯合反恐軍事演習。這是中巴兩國軍隊首次聯合反恐軍演。 報導說,演習約於上午十一時開始,主要演練兩軍統一指揮、密切協同、快速反應、準確打擊等。參加演習的部隊展開高寒山地聯合搜捕戰鬥,進行機動合圍、火力打擊、聯合清剿的實兵實彈演練。對跨國恐怖分子實施快速機動、環形包圍、多向偵察、制敵突圍等聯合反恐行動。 蘭州軍區副司令員鄭守增中將在演習閉幕式上說,這次聯合軍事演習有利於鞏固和加強兩軍之間的友好關係,擴大兩國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兩軍聯合反恐作戰能力。 演習後,巴基斯坦邊防部隊已從中國紅其拉甫口岸離境返巴。此前,中國軍方曾分別與吉爾吉斯等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舉行聯合反恐演習,與巴基斯坦、印度、法國、英國海軍舉行海上聯合演習。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8/06 20:37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408/200408060181.html 華郵:巴基斯坦軍方在邊界附近掃蕩蓋達成員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六日電)華盛頓郵報今天報導,巴基斯坦官員昨天表示,巴國軍方針對巴國與阿富汗邊界沿線可疑的蓋達成員藏匿處積極進行掃蕩,已導致許多蓋達嫌犯落網,並且查獲促使美國政府上週末決定在幾個城市升高恐怖威脅警戒等級的一批電腦資料。 這些官員又說,軍方此一行動已迫使蓋達戰士由偏遠而崎嶇的巴基斯坦部落地區移往較接近都市的地區,他們因此將更容易被人發現而遭到逮捕。 郵報指出,由巴基斯坦軍隊和情報單位執行的這項行動,獲得美國中央情報局數百萬美元的資助,以及國家安全局提供的裝備支援。官員們說,巴基斯坦軍方已在最近幾天逮捕一百多名嫌犯。 巴基斯坦內政部長哈雅特表示,其中十八名嫌犯已被官員指認出是蓋達成員。 郵報表示,在巴基斯坦查獲的資料顯示蓋達將紐約、華府和新澤西州紐瓦克的五個主要金融機構列為目標後,美國已加強安全戒備。一位巴基斯坦情報官員說:「美國提供的協助是根據攔截世界各地蓋達嫌犯的電子通訊和連絡信號而來的可信資料和分析。他們的情報資料也是根據偵訊被捕嫌犯的詳細紀錄以及運用科學追查的結果。」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8/06 23:22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408/20040806223501.html 伊拉克什葉派回教徒與聯軍衝突 26死90傷 (法新社巴格達六日電) 伊拉克醫護人員今天指出,美國部隊與伊拉克安全部隊在巴格達什葉派根據地薩德市與什葉派穆斯林民兵發生戰鬥,至少造成二十六人死亡,九十人受傷。 薩德綜合醫院人員說,有十八具遺體已被送進醫院,另有七十三名傷者,其中包括二名婦女及四名兒童。 來自紹德醫院的報告指出,八人死亡,十七人受傷,另外兩家醫院則共有十人受傷。 戰鬥擴大至什葉派回教徒聚居的伊拉克中部及南部,什葉派回教徒與英軍在巴斯拉、與義大利部隊在奈西利亞、和美軍在那加福爆發戰鬥,總共近五十人喪生,一百三十多人受傷。 伊拉克的看守政府今天誓言擊潰在境內進行軍事行動的的非法民兵。 伊拉克政府堅稱所有民兵必須解散,並歡迎他們加入伊拉克安全部隊。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8/07 21:34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408/20040807210502.html 美軍與伊拉克反抗份子在那加福激戰 (法新社伊拉克那加福七日電) 美軍與伊拉克回教什葉派激進份子今天在那加福與巴格達又爆發激戰,位於南部的聖城經過數日激烈戰事後,居民開始攜家帶眷出城逃避戰火。 法新社特派員說,那加福的中心地帶有如廢墟,自動武器開火與迫擊炮和火箭彈爆炸的聲音不絕於耳,美國戰機在空中盤旋。 在經歷激進回教教士薩德於春天率眾起事的衝擊後,那加福如今又成為最新一回合地面戰鬥與美軍轟炸的地點,讓當地居民苦不堪言,開始逃離家園。 美國軍方說,單單在那加福,他們就擊斃了三百名反抗份子。在這場範圍從巴格達延伸至其他南部什葉派城市的戰鬥中,醫療人員所提供的死亡人數攀升至六十七人,受傷人數增為兩百人。 美軍在巴格達西部遭伏擊有五人陣亡,在那加福省還有五名美國陸戰隊士兵陣亡,另有十二名士兵受傷。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8/08 12:24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408/200408080007.html 美國紀念駐肯亞大使館遭恐怖攻擊六週年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七日專電)今天是美國駐肯亞及坦桑尼亞大使館遭恐怖炸彈攻擊六週年,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對在爆炸案中罹難者的家屬表示慰問與同情,並呼籲國人團結一致,擊敗邪惡的恐怖份子。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8/08 12:24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408/200408080020.html 美國防機密文件顯示恐怖份子將攻擊南美洲 (中央社記者李培楨亞松森七日專電)根據路透社採訪報導表示:由美國國防部政策次長費特撰寫的機密備忘錄顯示,恐怖份子在二零零一年九月十一日攻擊紐約世貿大樓之後,將攻擊南美洲的巴拉圭、阿根廷和巴西以及亞洲。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8/08 12:32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4080800067,00.html 2004.08.08 中國時報 美航母作戰計畫走漏 英國公民被捕 美國要求引渡 閻紀宇/綜合倫敦七日外電報導
代表美國政府律師的費南德絲女士表示,英國警方查獲的美軍機密情報文件是真品,阿合瑪德顯然是透過一名潛伏在美國海軍艦艇上的內奸,獲取這批極為敏感的情報,可能有意對美軍艦艇策動海上恐怖攻擊。阿合瑪德如果被引渡至美國,將會在康乃迪克州的聯邦法庭受審,不過他的律師堅決反對美國的引渡要求。 美方司法人員透露,阿合瑪德以電腦磁碟儲存的情報是二○○一年的資料,當年四月有一支美軍航母戰鬥群被派往波斯灣海域,預訂在四月廿九日駛經伊朗外海的荷木茲海峽,阿合瑪德的情報包括這支戰鬥群的編隊圖,並註明每艘艦艇名稱,可做為恐怖組織的攻擊藍圖。 此外阿合瑪德還被控與阿富汗前神學士政權,以及俄羅斯高加索地區的車臣游擊隊過從甚密。他涉嫌曾經聯絡二○○二年十月莫斯科劇院恐怖攻擊案的主謀,並從一九九八年開始在美國設立網站,配合運用電子郵件,為這兩個恐怖組織募款宣傳,招兵買馬。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8/09 19:52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408/20040809173507.html 巴格達近郊那加福聖城激戰 傳數百人死亡 (法新社伊拉克那加福九日電) 在巴格達近郊的回教什葉派聖城那加福(Najaf)地區,伊拉克安全部隊今天在美軍陸戰隊支援下,與效忠什葉派激進領袖薩德的武裝民兵至今已激戰數日,據信已有數百人喪生。 法新社記者說,當地時間今天凌晨四時左右,從城西和城北入口方面,可以聽到砰然作響的迫擊砲與機槍聲,空中則有美軍攻擊直昇機盤旋。 在空中火力支援下,大砲與坦克的砲火不斷射入那加福的市中心。薩德民兵則堅守在阿里教長之墓和那加福墓園四周的據點反擊。 美軍估計,自從上週四雙方爆發戰鬥至今,已擊斃薩德的私人民兵部隊約三百人。但薩德的一名發言人表示,只有十五人喪生及三十五人受傷,而且多數都是遭到美軍殺傷力極大的集束炸彈造成。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8/11 23:10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408/20040811115005.html 美國宣布九月份為全國戰備月 (法新社華盛頓十一日電) 美國總統布希政府昨天決定將九月份訂為全國戰備月,希望藉由全國公、民營機構和組織的協助,提高美國居民的警覺心,提防隨時可能發生的恐怖攻擊活動。 國土安全部長芮吉在一項聲明中說:「國土安全是共同分擔的一項責任,本人感到高興有如此多的組織和全國領袖分工合作,協助將這項訊息傳布給全國各個社區。」 聲明說,中央和地方政府、紅十字會、志願者組織、工會以及緊急回應小組都響應這項計劃。 芮吉在聲明中說:「全國戰備月將提供美國人民各種機會,以瞭解更多有關如何因應緊急狀況的方法,並可以得到一套緊急補助裝備及建立家庭聯絡計劃,對可能衝擊社區的威脅也更能提高警覺。」 「此外,這項計劃也能讓美國人民有機會提供志願服務或接受緊急救援或諸如(心肺復甦術)相關的訓練。」 「在九月份戰備月期間,中央和地方政府、各個社區、民間企業和非營利組織,都將在全國各地主持或推廣戰備月活動,以鼓勵全民在家裡、在公司、在工廠和在學校,都做好緊急應變準備。」 自二00一年「九一一」事件發生紐約和華盛頓遭到攻擊之後,美國政府成立了國家安全警戒系統。本月初,為防備恐怖份子再次發動攻擊,芮吉曾下令紐約和華盛頓地區的金融機構將安全警戒訊號由「黃色」升高為「橙色」。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8/12 10:47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4081200090,00.html 2004.08.12 中國時報 美對查拉比用完就丟 【本報訊】
查拉比是伊拉克流亡組織「民族議會」的領袖,在美國未發動侵伊戰爭前,他是美國政府最支持的人。按計畫,侵入伊拉克後,立即扶植查拉比,儘管伊拉克還有其他反哈珊組織,但美國政府尤其是國防部認定了查拉比,政府向國會要求的援伊經費多數就撥給他,美軍還未清理好巴格達戰場,美軍軍機便將查拉比及其部屬空運至伊南。 而美國內部包括國防部、中情局、國務院對於是否全力支持查拉比有分歧看法,反對者尤其指查拉比犯了兩大錯,一則他的事先情報告訴美國,哈珊確有大規模毀滅武器,二則他向美國保證攻下伊拉克後,伊人會像對解放者一般歡迎美國人,結果這兩項情報都完全錯誤,美國有被騙的感覺。於是,連曾全力支持查拉比的國防部長倫斯斐後來居然說國防部當初並沒有特定的支持對象。 美國翻了臉,查拉比也就不客氣了,他放話要求美軍從伊拉克撤走。美國既發現查拉比已沒有利用價值,便在籌組臨時政府時不予他任何地位。 現在臨時政府要以作偽罪起訴他,也要以謀殺罪起訴他的侄子,但他們現在都不在國內,所以便發出通緝令。查拉比的「民族議會」說這是政治迫害,目的在消除這兩人。那麼背後的情況又如何?這臨時政府根本就是美國的傀儡工具,如果沒有美國背後運作,臨時政府總理阿拉威敢這樣做嗎?但美國政府卻撇得一乾二淨,國務院說這是伊拉克的內政,美方沒有評論,真是該丟時候馬上丟,美國歷來就有不少這種紀錄。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8/13 10:4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4081300063,00.html 2004.08.13 中國時報 美伊聯手 陸空夾擊納亞夫馬迪軍 陳文和/綜合納亞夫十二日外電報導
激進什葉派教士薩達領導的馬迪軍仍掌控納亞夫市中心什葉派聖地阿里陵墓方圓兩公里的地帶,面對美軍與伊國政府軍猛烈的鉗形夾擊攻勢,馬迪軍的領導階層仍堅稱要決一死戰。 鄰近阿里陵墓的「和平谷」是伊斯蘭世界規模最大的墓園,約葬有兩百萬什葉派信徒,當地目前也被馬迪軍控制。 另一方面,在英國軍隊掌控的伊南大城巴斯拉,大約有八千名什葉派信徒集會示威,抗議美軍在納亞夫對馬迪軍採取的軍事措施。而在伊國首都巴格達的什葉派聚居區卡地米亞,也有數千人示威抗議美軍在納亞夫的行動。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8/13 10:50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4081300065,00.html 2004.08.13 中國時報 頭綁綠絲巾 馬迪軍視死如歸 尹德瀚/綜合伊拉克外電報導
馬迪軍民兵多半是年輕的貧家子弟,廿六歲的艾里是其中之一,他最近才從家鄉趕到納亞夫加入馬迪軍,艾里的頭上綁著綠色絲巾-殉道的象徵,胸口掛著一串彈藥帶,帶子上寫著姓名地址和電話,他說,「如果我死了,他們就可以根據這些資料通知我家人」。 馬迪軍的成員大多數和艾里一樣,他們不喜歡當初的哈珊政權,但是在哈珊垮台之後,他們發現在美軍的佔領下、伊拉克人民的生活沒有什麼實際改善,這使他們更感挫折,甚至想反抗,而什葉派年輕教士莫塔達.薩達適時表達激進的反美言論,贏得這些年輕人的追隨。 美軍佔領伊拉克之後,多數什葉派教士選擇與美國合作。艾里說,這些人只會喊口號以掩飾作為,只有薩達才是民族主義者,會為伊拉克人民爭取權益,為窮人爭取權益,只有薩達未曾出賣人民,與美國人合作。 薩達現年卅一歲,出身世代多為什葉派教士的家族,薩達在父親與兩個哥哥遇刺之後成為教士,美軍去年四月佔領伊拉克,薩達趁機發展自己的勢力,去年六月他成立馬迪軍,並開始透過媒體散布反美言論;今年二月,薩達宣布馬迪軍是「佔領軍的敵人」,四月初馬迪軍首度與美軍發生大規模衝突,雙方在六月初達成停火協議,八月初雙方又在納亞夫爆發激戰並持續至今。 除了什葉派教徒居多的南部之外,首都巴格達的貧民區也成了薩達的勢力範圍,這個貧民區原名「薩達姆城」,薩達的父親遇害之後,當地人為了紀念他父親而改名「薩達城」,如今這裡幾乎已被馬迪軍控制,馬迪軍在這裡可以指揮交通或搜索車輛,儼然成為地下政府。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8/13 10:51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11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4081300064,00.html 2004.08.13 中國時報 美軍濫攻加深伊拉克分裂 【本報訊】
問題在於納亞夫被伊斯蘭什葉派視為聖城,象徵意義非常大,美軍之入侵,絕不能以「戰鬥是馬迪軍引起的」為由。 這已不僅是伊拉克什葉派的事,而涉及了阿拉伯世界整個什葉派,伊朗宗教領袖哈米尼便聲明說美軍攻擊納亞夫是「人類史上最黑暗的犯罪行為」之一。 剛被通緝的什葉派政治人物查拉比也突然自伊朗返回巴格達。他冒著被逮捕的危險而回來反對,他自認是什葉派統一的政治家。 臨時政府總理阿拉威也是什葉派,但卻完全聽從美國人的話。他說伊拉克軍隊無法制束馬迪軍,所以非要美軍協助不可,究竟是美軍要他攻擊?還是他要求美軍協助?使人十分難解。但由副總統賈法立與總理阿拉威之完全不同調可以看出,伊拉克要產生一個能真正代表全國的政權殆無可能,而美國的作為只能加深分裂,無法促進團結。如果美國的意思是那裡反美就攻那裡,那就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