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Luke-Skywalker  於 2004/05/01 00:03
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麻煩各位在本欄貼新聞之前,請先瀏覽一次,若有網友已貼相同的新聞,請勿重覆張貼而佔去本欄版面。此外於貼上新聞時,麻煩請一併附上新聞網址。若無法查出新聞原址,煩請於新聞正文之前加註:『無法提供新聞來源;僅供參考,請各位網友注意!!』,敬請合作!謝謝!★

★本欄只接受新聞資料,恕不接受任何討論及網友反應事項,謝謝各位合作!★


NO:172_1
星塵  於 2004/05/01 07:07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udn.com/NEWS/WORLD/WOR1/1988857.shtml

中共中央軍委 增海、空、二炮司令員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中共中央軍委人事結構重大調整。中共海軍司令員張定發、空軍司令員喬清晨、第二炮兵司令員靖志遠,將加入為中央軍委委員。科技軍種在共軍內部的發言權因此大增。

香港文匯報報導,張定發、喬清晨及靖志遠現在已列席中共中央軍委會議。依照中共黨章規定,這項人事案將在下半年召開的十六屆四中全會討論通過。

北京消息人士分析,中共中央軍委將增加海、空、二炮司令員為軍委委員,顯示共將加強海、空、二炮的地位和作用,以適應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的現代化戰爭的需要。中共最近進行的裁軍,裁員,主要是陸軍部隊,海、空、二炮整體員額不減,可以看出中共正加強海、空、二炮作用。

報導表示,中共準備在明年之前裁軍二十萬人。陸軍裁減包括瀋陽軍區第廿三集團軍,北京軍區廿四集團軍,北京軍區六十三集團軍。為了減少指揮層次,提高海空作戰能力,海軍的九個基地和空軍的五個軍機關裁撤。整體的編制員額則補充到基層戰鬥部隊。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是中共武裝力量的最高統率機構,負責黨和國家的最高軍事決策和軍事指揮,根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安全與發展的需要,確定軍事戰略,領導軍事建設。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是江澤民,副主席有胡錦濤、郭伯雄、曹剛川。另有四名軍委委員:總政治部主任徐才厚、總參謀長梁光烈、總後勤部部長廖錫龍、總裝備部部長李繼耐。

中共中央軍委的四總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既是中央軍委的工作機關,又是掌管全軍軍事、政治、後勤、裝備工作的領導機關。

其中,總參謀部負責組織領導全國武裝力量的軍事建設,組織指揮全國武裝力量的軍事行動;總政治部負責全軍黨務,領導進行政治工作。總後勤部負責組織領導全軍後勤工作。總裝備部是負責組織領導全軍裝備工作的領導機關。

【2004/05/01 聯合報】


NO:172_2
星塵  於 2004/05/01 07:07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udn.com/NEWS/WORLD/WOR1/1988862.shtml

海、空、二炮科技兵種 對台威脅巨

本報記者張聖岱

香港親中共媒體指出,中共海軍、空軍及二炮三兵種的司令員將成為新的中央軍委委員。這項舉動最大的意義,是提升各兵種在軍方中的發言權,及部署未來兵種間的整合作戰與發展。對台作戰的軍事意義自然不在話下。

中共中央軍委委員組成,一般除了中共的主要領導人出任主席和副主席、威望崇高的將領、國防部長等,也會擔任軍委副主席,其他則由總參、總政、總後、總裝所謂「四總部」的部長,擔任軍委委員。其他各兵種都是聽從中央軍委直接領導,甚難直接與聞決策。

今次中共增加了海、空、二炮司令員進入決策核心,很明顯是提升這些司令員的地位,提供他們參與政策的機會。另一方面也顯示中共逐步揚棄過去大陸軍的建軍思想,更加重視科技兵種的作用,及在未來戰略思維中的建言權。

當然,這些過去只能參加擴大軍委會議的司令員進入決策圈後,會進一步影響共軍整體作戰的戰略協調與整合。尤其是中共在研究美國對伊拉克用兵後,認為美軍的作戰方法、武器及軍隊編制等,可供共軍調整戰略和武器裝備發展參考。

由於新進的三名中央軍委所代表的三兵種,對台最具威脅性。難免會讓外界聯想此舉是否與對台軍事準備有關。

以海軍司令員張定發為例,中共海軍建軍思想已由近海防禦走向藍色海洋發展,他的思維傾向發展潛水艇的「潛艦派」,今後共軍處理對台軍事問題,及阻止美國介入台海戰爭,都會大力發展水下武力。

類似這樣的思維模式,在這三名兵種司令員進入決策層後,會影響到整個中共軍費對某一兵種的側重程度,進而形成對台軍力部署的壓力。

當然,增加了兵種領導人進入決策圈雖然可以引進新思維,卻也難保在部門官僚主義之下,為了爭取各自兵種利益所引發的權力傾軋。

【2004/05/01 聯合報】


NO:172_3
kidd  於 2004/05/01 15:22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www.thestandard.com.hk/thestandard/news_detail_frame.cfm?articleid=47249&intcatid;=2


PLA navy ready to `deal with Taiwan
Sylvia Hui and agencies

The commander of the large PLA naval force now moored off Stonecutters Island said yesterday that China is ready to ``preserve political stability in Taiwan if necessary.

Vice-Admiral Yao Xingyuan made the surprise comment when asked at a welcoming ceremony where his flotilla of two destroyers, four frigates and two submarines was going after Hong Kong.

He declined to say where the ships would sail next, but then added that the Chinese navy was ready to deal with Taiwan.

``We are highly concerned about the current political situation in Taiwan, Yao said.

The PLA naval group is the biggest ever seen in Hong Kong. It arrived yesterday for a six-day visit and was formally welcomed by government officials led by Chief Executive Tung Chee-hwa.

Hong Kong University political analyst Sonny Lo said the visit and Yaos remarks were a clear show of strength in light of recent events. ``It is a demonstration of their willingness to use military force with Taiwan if necessary and to tell the United States that Hong Kong is Chinese territory.

Yao said the visit is to celebrate the navys 55th anniversary.

Taiwan military analyst Andrew Yang suggested that the mainland is ``raising its preparedness to engage in a high-tech war in the Taiwan Strait.

But Yang said the PLA navy would need more muscle than it has now.

``The PLA must prepare to deal with US intervention, he said.

A former US navy analyst told Weekend Standard he did not think the PLA navy had the capability to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Taiwan, saying: ``It has almost no over-the-horizon capability.

The analyst said the US naval presence in the region was at normal strength, despite military commitments in Iraq.

The US Pacific Fleet Battle Group is in the region primarily because of the North Korean situation, he said. The fleets carrier Kitty Hawk visited the Australian port of Fremantle earlier this week.

1 May 2004 / 03:28 AM


NO:172_4
Luke-Skywalker  於 2004/05/01 23:08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news.yam.com/cna/china/news/200405/200405010124.html
傳俄放寬限制出售中國先進武器

(中央社台北一日電)俄羅斯消息報報導,俄羅斯國防部長伊凡諾夫日前訪問中國,主要目的是穩定在中國的武器市場。由於面臨西方國家的競爭壓力,俄羅斯對中國售武政策已出現一些鬆動,可能取消對中國出口高精確度武器的限制,或和中國共同研製這些武器。

報導說,由於中國與西方的政治分歧,莫斯科對中國售武變得相當挑剔,只提供俄羅斯總參謀部允許的產品,常常是過時或俄軍裝備的類似武器,且俄方對維修和技術服務要高價,費用等於合同本身的價值,中國軍方對此十分不滿。

俄羅斯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副主任馬基延科指出,俄羅斯總參謀部把對中國的限制,解釋為對快速發展的中國的種種擔憂,俄方不希望提高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因為有可能對西伯利亞和遠東造成威脅。

馬基延科透露,法國已準備向中國市場投放最先進的武器和軍事技術設備,包括電子偵察、管理、目標跟蹤、防空武器和反導武器、無線電電子設備、軍用衛星,以及中國軍隊戰役戰鬥訓練使用的電子訓練儀器。預料法國首先將針對俄羅斯對中國出口的關鍵武器|戰機及其機載設備構成挑戰。

報導引述俄羅斯軍工業內人士說,俄羅斯將向中國提供新一代武器,例如帶垂直發射裝置的「無風」型艦空飛彈及「白蛉」3M80E超音速反艦巡弋飛彈,射程兩百四十公里,比現有同類飛彈的射程長一倍,而中國同意再向俄羅斯訂購兩艘九五六型現代級驅逐艦,目前正在聖彼得堡的北方造船廠建造。俄羅斯負責軍事技術合作人士認為,莫斯科應當盡快改變作風,不能靠向夥伴提供不會威脅俄羅斯軍隊的過時武器來維持軍事平衡,而應當通過向俄羅斯軍隊提供最先進的武器來保持這一平衡。


NO:172_5
VOR  於 2004/05/02 09:11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tw.news.yahoo.com/040502/46/ma09.html

台灣日報 2004 / 05 / 02 (星期日)

共軍匿蹤飛彈快艇現形 我海軍將以「光華6號」更新飛彈快艇陣容因應

 (記者洪哲政∮台北報導)根據中國消息指出,共軍正全力研製雙胴型的大型匿蹤飛彈快艇,準備搭載中、長程反艦飛彈,該型編號2208的新艦身影日前曝光(如上圖,取材自網路),為各界所矚目。國軍將領昨日表示,我海軍已準備以「光華6號」更新飛彈快艇陣容,並加緊蒐集彼岸新艦可能所搭載的彈種,妥採因應之道。

 該雙胴艦(SWATH)的身影甫於四月底曝光,為中方所廣泛流傳,自照片研判其艦尾兩具龐大的彈艙,可能是用來發射類似Sunburn或者YJ-12一類的超音速反艦飛彈。將領認為,該艦可能屬於新型的「上海級」飛彈快艇,據情報掌握目前離試航至少還有1年以上的時間。

 將領說,我海軍目前已完成光華6號飛彈快艇原型艇的研製,構型同樣也強調「匿蹤」;中國加緊研製更先進的大型飛彈快艇,互別苗頭的意味相當濃厚;由於台灣正積極接回紀德級飛彈驅逐艦,近萬噸的艦身極易在海上遭到視距外的狙殺,中國研製匿蹤飛彈快艇,針對性極為濃厚。

 惟將領強調,中國所研發該型艦匿蹤效果尚待驗證,而視距外攻擊也需要空中載具擔負中途導引,紀德艦的防空能力極強,應能加以反制,惟戰術仍待整合。


NO:172_6
星塵  於 2004/05/02 13:19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4050200065,00.html

2004.05.02 中國時報
港媒:520間 中共艦隊可能巡弋台海
大陸新聞中心/台北報導

據香港「商報」報導,率領八艘軍艦訪港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指揮員、海軍副司令員么興遠中將,在回答傳媒有關臺灣問題時指出,解放軍會時刻聽從祖國的召喚,在必要時,有能力保護臺灣的政局穩定。

報導說,么興遠沒有透露該海軍編隊下一步的行進路加及任務。但有分析人士指出,艦隊在臺灣五二○期間極有可能通過臺灣海峽或巡弋臺海附近,以應對島內的突發事件。


報導說,當有媒體問「艦隊下一步的行進路線及任務是什麼?」「是否經過臺灣海峽」時,么興遠說,當艦艇離港後,千多名官兵有分有合,可能分開訓練,也可在一起編隊訓練。有的會組成戰術群,有的則會組成小編隊。對艦隊的行進路線,他沒有透露。

報導說,在被問及海軍艦艇到港是否與臺海局勢有關時,么興遠回應說,解放軍當然非常關注臺灣問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時刻聽候祖國的召喚,必要時有能力保護臺灣政局的穩定。他指出,假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海軍,是很難發展的,因為發達的海軍,標誌著科學、技術,亦說明了國家的綜合國力不斷上升。

報導說,有分析家認為,這次訪問也被看成是對臺灣尋求獨立的警告。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事務專家丁學良教授說,這次訪問似乎是向臺灣發出信號,因為北京對傾向臺獨的陳水扁連任感到不安。還有分析人士稱,臺灣的五二○即將到來,面對島內可能的動亂,解放軍也不得不作最壞的準備。么興遠中將「有能力保護臺灣政局穩定」的話,並不是無的放矢。

據了解,中共此次艦艇編隊包括兩艘導彈驅逐艦(深圳號及哈爾濱號),四艘導彈護衛艦(淮北號、銅陵號、襄樊號及懷化號),兩艘潛艇(三一四與三二四),全部均由中國自行設計和製造,屬於中國自製的最現代化軍艦。


NO:172_7
Luke-Skywalker  於 2004/05/03 00:07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news.yam.com/cna/china/news/200405/200405020189.html
中共二炮部隊積極吸納高學歷軍事人才

(中央社台北二日電)為了提昇軍事人才素質,中共解放軍近年積極提昇軍事人員學歷,其中對台武力的主力軍隊|第二炮兵部隊,大專以上學歷幹部佔百分之八十八點九,戰略導彈部隊有一百六十餘名博士、博士後高學歷成員。

新華社報導,第二炮兵部隊即中共解放軍的戰略導彈部隊,為了建設成與世界軍事發展、國家戰略運用相適應的新型高素質人才隊伍,二炮部隊已形成以工程院院士領銜、導彈技術專家為主體的高科技人才隊伍。

為了持續加強人才的培養,二炮部隊每年撥出一千萬元人民幣專項經費,先後與七所地方高校簽訂培養人才協議,與西北工業大學共同籌設「國防生軍事學院」試點,在所屬院校開設三十二個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並創建「飛行器製導、控制與仿真」博士後流動站,開設解放軍第一個「繼續教育工程系」。此外,第二炮兵部隊還以優厚待遇吸納高層次人才,對投入部隊的博士、碩士分別一次性給予五萬元、三萬元人民幣補助,並在接收、培養使用、工作條件、生活待遇等方面制定相應的福利措施。


NO:172_8
星塵  於 2004/05/04 03:50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www.worldjournal.com/wj-ch-news.php?nt_seq_id=979425≻_seq_id=3

當代海軍月刊 內容錯誤連篇
大陸軍方刊物報導台灣將領消息 捕風捉影

【本報台北三日電】台灣軍方面臨高層人事大動前夕,對岸中國大陸軍方本於知己知彼,對台軍高級將領也是興趣濃厚。但由解放軍海軍政治部主辦的軍事刊物,近月接續報導如參謀總長李傑、海軍副總司令張文平、林鎮夷等人物,內容竟謬誤連連。
號稱「中國人民海軍唯一軍事月刊」的這本「當代海軍」,3、4、5 月連續介紹台灣海軍人物,以「穿牛仔褲的前總司令」形容現任參謀總長李傑、「當官當得也很累」說海軍總部參謀長張文平(其實去年已升副總司令)、「難產的海軍副總司令」指林鎮夷。

該文誤稱,李傑原任副參謀總長時,接任海軍總司令相當偶然,因為「副參謀總長與海軍總司令平級,甚至還高於後者。實則台軍界慣例,只有陸、海、空軍總司令出任副參謀總長,而不會由副參謀總長轉任三軍總司令」。

該文多次強調,陳水扁不賞識李傑,他仕途前景並不樂觀;說「李傑是陳水扁與湯曜明權力之爭的一個棋子」,但又提到「李傑是湯曜明的嫡系」,「在湯曜明的親信中,李傑地位最高」等話,前後邏輯諸多矛盾。實則,湯與李分屬陸軍和海軍出身,理念本來就不可能一致,加以李傑姿態極低,從未與湯曜明發生衝突。至於陳水扁賞不賞識李傑,外界多有猜測,而上周台新聞界獲知消息,陳水扁已擇定李傑接替湯曜明為下任國防部長。

該刊還從頭到尾將現任海軍副總司令張文平,誤以為是現任參謀長,將他在參謀長任內發生許多見諸報章的新聞,集大成為一人物特寫的,說張文平身為發言人,往往也是醜聞的解釋人。還說,陳水扁 2003年一度內定張為海軍副總司令,他行情立即看漲,家門前立呈「車水馬龍」狀,「但由於各種原因,最終未能如願以償」云云,完全弄錯了。


NO:172_9
星塵  於 2004/05/04 04:13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4050400009,00.html

2004.05.04 中國時報
軍方研判共艦對台不會有行動
吳明杰/台北報導


消息來源透露,為因應台灣五二○總統就職典禮期間台海穩定,並監控目前在香港訪問的共軍艦艇動向,美軍艦艇近期正在台灣東南方外海巡弋;美軍第七艦隊航空母艦「小鷹號」也已離開日本橫須賀母港,但去向不明。

對此軍方相關官員昨天僅以「很正常」回應;國防部昨晚則表示,「國軍目前無此訊息,需要進一步了解」。


隸屬共軍北海艦隊的「哈爾濱號」導彈驅逐艦和隸屬東海艦隊兩艘宋級潛艇,目前正在香港進行軍力展示。其中「哈爾濱號」導彈驅逐艦日前單艦貼著大陸沿岸從台海西面南下,期間我方海軍觀通系統都持續監控;另兩艘宋級潛艦則從東岸南下,我方也透過管道密切掌握。

據透露,「哈爾濱號」這次南下刻意避開台灣東面海域路線,以避免美軍監控,但美軍仍派出船艦掌握共軍船艦動態,美軍艦艇近期並在台灣東南方外海巡弋,與共軍「心照不宣」。軍方官員研判,目前在香港展示的這八艘艦艇,不致會對台有針對性的動作。

相關官員說,「這些看得到的不需擔心,需要擔心的是那些看不到的」,他表示,目前雖無共軍對台演習的相關情資,但不能排除在五二○以前對台採取一些非軍事手段,例如再度大規模掃蕩台諜網等。

另一方面,國安局長薛石民昨天在立法院表示,中共八艘軍艦訪港是慶祝建軍五十五周年並宣示主權,目前無法證明中共有犯台意圖,不過因應台海情勢,國防部都有因應措施,和美國也有一套標準作業程序。

國民黨僑選立委孫國華昨天在立法院國防委員會指出,美方日前研判中共五二○前可能在台海展示火力,中共果然在最近派出八艘軍艦到香港訪問。對此薛石民答詢時指出,情資顯示中共八艘軍艦訪港主要是主權宣示,但我方仍不能輕忽,因為台灣距離中共太近,對中共任何軍事動態,都要密切掌握。

薛石民也認為,軍事訓練要變成軍事演習很容易,但必須要看對台灣影響有多大,這才是國安局要判斷的,不能中共一有演習就驚慌,但也不能粉飾太平。


NO:172_10
星塵  於 2004/05/04 04:15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4050400010,00.html

2004.05.04 中國時報
中共訪港艦隊 動向撲朔迷離
俞雨霖


由八艘軍艦組成的中共訪港艦隊預定於五日離開香港,完成六天的訪港行程,但中共訪港艦隊的後續動態如何迄今仍不明朗,而台灣國安部門則高度關注訪港艦隊的確實動向,尤其是是否會在台灣海峽一帶巡弋。

根據中資的香港「商報」報導,中共訪港艦隊司令么興遠在被香港媒體問及「艦隊下一步的行進路線及任務是什麼?」「是否經過台灣海峽」時,么興遠僅簡單的表示,當艦艇離港後,千多名官兵有分有合,可能分開訓練,也可在一起編隊訓練。有的會組成戰術群,有的則會組成小編隊。對艦隊的行進路線,么興遠並未透露。不過,該報引述分析人士的話說,艦隊在台灣「五二○」期間極有可能通過台灣海峽或遊弋台海附近,以應對島內的突發事件。


雖然么興遠對艦隊未來動態口風甚緊,但由么興遠在回答記者的談話中可以發現,中共訪港艦隊即可能在離港後進行某種形式的海上訓練。至於海訓的形式,目前並不易判斷。但根據此次艦隊的組成方式,或可判斷中共艦隊可能的後續行程。

中共此次訪港艦隊具有兩大特色,一是八艘軍艦,包括兩艘潛水艦均為中共自製的軍艦;二是八艘軍艦來自於中共三大艦隊:北海艦隊、東海艦隊與南海艦隊,其中以東海艦隊為主力,而東海艦隊又是針對台海作戰區為主的中共海上主力艦隊。

根據現有的資訊,中共訪港艦隊的八艘軍艦,來自東海艦隊的有三艘護衛艦,分別是「淮北號」、「銅陵號」與「懷化號」,以及兩艘新型的宋級柴油動力潛水艦,編號「314」、「324」;來自南海艦隊的為「深圳號」驅逐艦、「襄樊號」護衛艦;來自北海艦隊的為「哈爾濱號」驅逐艦。

如果未來中共訪港艦隊結束訪問後各自歸建,則訪港艦隊將各自回到本身艦隊,也就成為五、二、一的分組,那應會如么興遠所言,分別以小編隊的方式,也就只能進行簡單的海訓課程。唯一可能比較大規模演練的僅有東海艦隊的五艘軍艦,其中包括兩艘潛水艦。

如果未來中共訪港艦隊一起進行編隊訓練,則最值得關注的是,艦隊最可能的海訓地點是否可能在台灣周邊海域,甚至在台灣海峽一帶。由於有潛水艦的加入,海訓課程就極可能有反潛與潛艦作戰的演練課目。但可以確定的是,在此中共三大艦隊艦隻聯合海訓的情況下,勢必以艦隻最多的東海艦隊為主,而演練項目,就不能完全排除在台灣海域附近。甚至,外界也不能完全排除,中共東海艦隊的其他主力艦隻也同時加入演練的可能性。

根據中共東海艦隊的編組,中共近五年來自俄羅斯購買的最先進作戰艦隻,包括兩艘現代級驅逐艦、四艘基洛級潛水艦,均配置在東海艦隊。其主要作戰目標,除了對台作戰外,還負有一旦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由台灣北部或西北部地區介入解放軍戰役時,東海艦隊所在的南京軍區擔負主要嚇阻任務,北海艦隊與濟南軍區空軍則配合作戰。

但無論何種情況,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中共八艘訪港軍艦,究竟是如何完成編組,並採取什麼路線抵達香港訪問的。其次,中共訪港艦隊北返,將會採取什麼路線。當然,台灣國安部門最關心的應該是,中共艦隊是否會、或者曾經過台灣海峽南下或北上。而五二○期間,中共的訪港艦隊會在何處巡弋,也值得注意。


NO:172_11
星塵  於 2004/05/04 04:17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20501+122004050400325,00.html

2004.05.04 工商時報
中共網軍竊祕?未獲證實
張國仁/台北報導

國外電腦駭客以「惡意程式」,大規模入侵台灣的企業與個人網站,檢調有關單位指出,這已經不是最近的事。由於五二0總統就職大典在即,檢調相當低調。但刑事局昨天對外否認有任何政府機關資料庫受到入侵,刑事局同時表示,「中共網軍」是外界的說法。

但一位資深檢調人員透露,中國大陸軍方資訊作戰室的確有些運作,國際情報界都早有所聞。何況,目前在台灣發現的駭客行為,不是單一事件,是有組織、有規模、長期植入並持續運作的情況,政府與國內企業都不能掉以輕心。


他表示,TWCERT在四月二十八日在該單位網站上僅僅發表聲明指出「近來發現有人利用本中心名義發送病毒信件,誘騙收件者開啟信件副檔,進而在收件者的系統上執行並安裝惡意程式,提醒所有使用者更新防毒軟體並更新修補程式,請勿開啟來路不明的郵件,以免受害。」這樣子的作法,並不夠的,該中心應該有更積極的對策與作法,來讓社會大眾與企業對資安有信心。

外傳「中共網軍」駭客癱瘓總統府及政府重要機構網站與電腦系統,行政院政務委員蔡清彥日前曾在立法院答覆龐建國立委質詢時表示,這幾年大規模攻擊政府機構,前後共有四次被來自大陸的駭客攻擊,但他並不直接證實有所謂「網軍」的存在。


NO:172_12
星塵  於 2004/05/04 04:18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20501+122004050400326,00.html

2004.05.04 工商時報
可怕的第四軍種
李道成

一九九九年底,中共「解放軍報」首次點出「網軍」這一辭彙指出,主要是因為中國為了因應超限戰,建軍方向已朝「陸、海、空、天、電、網一體化」的作戰方式發展,網軍因此極可能成為繼陸、海、空之後的另一新軍種,成為中國解放軍的「第四軍種」。

按中共解放軍報的解釋,顯示中共內部已正視網路戰的發展和作用。網軍所憑藉的武器和高超技術,是侵入敵方指揮網絡系統,隨意瀏覽、竊取、刪改有關數據或輸入假命令、假情報、破壞敵人整個作戰自動化指揮系統,使其做出錯誤決策。


而據部分難查證的消息指出,中國正在組建網軍新兵種,重點培訓高科技作業能力的優秀人才,列為「863(高科技專案)」的培植人才,網軍是否能有效攻擊敵方電腦網路或防禦敵方攻擊,將成為戰爭成敗的決定性因素。

去年的行政院院會中就有情資指出,確實發現中共首度發動網軍,利用駭客有系統有計劃的入侵包括警政署在內的十八個政府單位網站,以植入木馬程式方式,適時破壞電腦,進行資訊操演。

然而事實上,三年前調查局的內部刊刊物就透露,大陸駭客對台灣持續進行網路攻擊,四年來發動攻擊二十五萬次,由於中共駭客透過網軍綿密對台灣網站展開攻擊,當時不到一個月就進行了八萬次網路攻擊。中共目前是否已將「網軍」列為發展的軍種之一,尚難查證,惟在中共過去倡導的「超限戰」概念蔚為風潮後,做為突襲、癱瘓敵軍電腦及高科技連結的網軍,其作用受到重視也是必然。


NO:172_13
VOR  於 2004/05/04 08:19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taiwansecurity.org/News/2004/NM-280404.htm
Chinese Army Buys U.S. Computers, Helping PLA Modernize Info-Warfare

By Charles R. Smith

NewsMax, Apr. 28, 2004

The Chinese Army has just completed a series of Information Warfare combat exercises and the results do not bode well for America.

The Info-warfare Group Army, attached to the Beijing Military Area Command, launched a series of Red Force v. Blue Force exercises during April that showed that China could indeed score a success against a superior western Army.

According to the PLA Daily, the official media outlet for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the group army joined hands with the research institutes to develop a simulated communication confrontation training system by using computer network, multimedia and virtual technology.

The Red Army launched several waves of attack by adopting different offensive tactics. Electromagnetic killers directed precision strikes at its adversarys (the Blue Army) soft and hard targets, as a result, its adversary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ere soon paralyzed, states the April 27th, 2004 issue of PLA Daily.

The Chinese Army has made it clear in its recent publications that western computer technology is critical for its modernization program.

The symbol of the transformation will be a qualitative change of PLAs fighting power. The level of 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armaments is the key factor in the transform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armaments, from scale production at the stage of mechanization to conceptual research, small serial production and keeping in reserve the capability of production at the stage of IT application, must be based on modern technologies, particularly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ates a recent high level publication from the PLA Central Military Command.

Despite the growing clouds of war coming from Beijing, Washington appears to be unconcerned about the PLA use of American computer technology.

MADAM WU - QUEEN OF PLA SPY NETWORK

President Bush and Commerce Secretary Donald Evans met with Chinese Vice Premier Madam Wu Yi last week on trade issues such as advanced U.S. computer technology. Commerce Secretary Evans promised to ease curbs on exporting computers and other technology that could be used in Chinese weapons development.

Madam Wu later spoke at a dinner sponsored by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n U.S.-China Relations, the U.S.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the U.S.-China Business Council. Wu stated that Vice President Dick Cheney raised the possibility of helping China construct nuclear power stations, during his recent visit to Beijing.

According to Wu, America has very advanced nuclear technologies and China absolutely welcomes a U.S. role in helping with development in that sector so long as the United States sticks to its commitments.

Wu also stated that China suffered big losses years ago when the U.S. government terminated satellite launch contracts that had been reached between American companies 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MADAM WU AND COMPUTERS FOR WAR

Madam Wu should know about big losses because her rise to power inside the communist government is based on espionage and lies. Madam Wu, in her former post as minister of MOFTEC - (Ministry of Foreign Trade & Economic Cooperation) oversaw the export of advanced U.S. computers directly to PLA weapons labs.

In December 1997, U.S. Commerce officials sought permission to inspect Xian Jiatong University prior to the export of a high performance computer made by Digital Corp. (DEC). Commerce inspectors wanted to verif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was not in violation of U.S. export control laws but were denied access by MOFTEC.

In a letter written to Liu Hu, Director General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MOFTEC, U.S. Commerce Department officials noted that they were not given permission to perform the license check.

We were disappointed at MOFTECs decision not to allow an on-site end use check and refusal to permit an Embassy representative to travel to Xian Jiatong University at the universitys invitation.... Because we were unable to work through MOFTEC, we gathered information on the end-user through other sources and have approved the license.

It remains undisclosed what the officials meant by other sources, but it appears the Department of Commerce is only too willing to help Beijing save face rather than comply with a congressionally mandated law requiring inspections be performed.

In addition, the December 1997 letter to MOFTECs Liu Hu remind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that U.S. representatives do a post export follow-up inspection.

However, U.S. Commerce officials were reduced to seeking help from the Chinese communist government in performing the post export inspections and sought another meeting to discuss the issue.

U.S. intelligence sources confirmed that the computer exported to Xian is being used by the PLA to perform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weapons research.

MADAM WU VIOLATED TRADE TREATIES

In January 1998 the Commerce Department again contact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eeking approval for verification inspections. The Commerce Department arranged for Bureau of Export Administration Chief Counsel, Hoyt Zia, to meet with Chinas MOFTEC to discuss the denied pre and post export checks on U.S. super-computers.

Commerce counsel Hoyt Zias meeting in January 1998 with Chinas MOFTEC official, Zhou Ruojun, failed to obtain Chinese permission for the inspections. Commerce documentation of the meeting noted that the Chinese denied all end use inspection checks. Chinese MOFTEC officials argued that there was no formal agreement between the two governments on conducting these checks.

The Chinese delegation also claimed that a 1983 U.S. trade letter agreeing to the checks was unsigned in the Commerce December 1997 complaint letter. MOFTECs Zhou considered the matter inappropriate because the letter was unsigned.

Things have not changed since 1998. A Feb. 2004 report from the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GAO) stated that China still does not adhere to treaties it has signed and continues to violate agreements it promised to uphold.

According to the GAO report, China is still refusing to allow inspections of exported dual use equipment to verify that they are not being used for military purposes. Dual use items require a license for export and verification inspections by U.S. law because they can be used for military purposes.

MADAM WU AND NUCLEAR ESPIONAGE

The Xian computer is not the only time the Madam Wu led MOFTEC in successfully acquiring advanced U.S. computers. In 1996, American computer maker SUN Computer Corp. exported a super-computer directly to a Chinese Army nuclear weapons lab with the help of MOFTEC and Madam Wu.

According to the Cox report,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MOFTEC) explained that the actual buyer of the computer was the Yuanwang Corporation and that Sun was aware of this corporations PRC military ties.

Sun would later pay a record fine for knowingly exporting the super-computer to a PLA nuclear weapons lab.

Madam Wu made sure that MOFTEC was directly in business with the Chinese military. A 1999 special congressional report states that MOFTEC assisted Chinese military espionage operations by erecting front companies owned by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MID or Military Intelligence Department.

China Resources Enterprise [CRE]... is the commercial arm of Chinas Ministry of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MOFTEC], note the Congressional report. In its investigation into Chinas attempts to influence the 1996 U.S. presidential campaign, the U.S. Senate Government Affairs Committee identified CRE as a conduit for espionage - economic, political and military - for China. Committee Chairman, Senator Fred Thompson said that CRE has geopolitical purposes. Kind of like a smiling tiger; it might look friendly, but it𠏋 very dangerous.

MADAM WU PROMOTED

Madam Wu obtained a promotion for her success and the smiling tiger that is the Chinese Army continues to import U.S. made computers for war. Madam Wu is now Vice Premier and the PLA is hosting an arms trade show with U.S. companies in attendance.

The exhibition of China Military Logistics 2004 recently opened in the Beijing Exhibition Center. The exhibition involves products of over 170 manufacturers from 25 countries and 140-plus domestic producers.

General Liao Xilong, member of the 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 director of the General Logistics Department of the PLA attended the opening ceremony and visited the exhibition.

The exhibits cover all kinds of logistics equipment and involve several technical fields. The logistics equipment exhibited by the domestic participants are mainly new backbone equipment of the PLA, reflecting the features of systematic, matching, high-tech and suitable for field war. Exhibits from the US, UK, Germany and Russia are also rather modern and systematic, and suitable for field war, states the PLA Daily.

For example, the visible logis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from the U.S. and the beach POL supply system represent the advanced level of the worlds military logistics equipment technology.

-------------------
無網址
National Defense
May 2004

China Is Pursuing Unmanned Tactical Aircraft

By Roxana Tiron

China has been quietly at work pursuing unmanned aircraft technologies both domestically and from foreign partners. It also is marketing its drones to friendly nations in Asia and Africa, according to a Chinese industry official.

It is the trend of customers in the world to have reconnaissance, intelligence and long endurance?unmanned systems, said Yang Ying, the vice president of the China National Aero Technology Import and Export Corporation.

Only recently did the Chinese Army receive a series of reconnaissance UAVs produced by CATIC, said Ying, who spoke to National Defense at the Asian Aerospace 2004 in Singapore.

A system called the ASN-105B is designed to penetrate the battlefield to perform real-time surveillance and intelligence collection. The vehicle is operated by remote control from a ground control station.

The navigation system is based on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The UAV is launched by rocket boost and lands with a parachute.

ASN-105B has a wingspan of 5 meters and can carry a payload of up to 40 kg at a maximum speed of 200 km an hour. Its endurance is seven hours and it can cover up to 150 km.

An ASN-105 system is made up of six air vehicles, one main ground control station, a mobile ground control station, a photo processing shelter, a TV/infrared image interpreting shelter and a launcher.

Another system developed several years ago, the ASN-206, can perform day and night aerial reconnaissance, battlefield surveillance, target positioning and artillery shooting adjustment. The Chinese use it for border patrol, nuclear radiation survey and sample, aerial photography and disaster surveillance.

The ASN-206 has a wingspan of 6 meters and can carry a payload up to 50 km. It can travel up to 210 km per hour at heights of 6,000 meters. It can endure operations up to eight hours and cover a range of 150 km.

Mission equipment includes low light-level camera, infrared line scanner, airborne video recorder and laser altimeter. The ASN-206 system consists of one air vehicle, a power plant and a launch-and-recovery system.

The Chinese military has operated a light UAV system and a target drone for the past 10 years, both produced by CATIC, said Ying.

The ASN-15 is a hand-launched UAV for battlefield reconnaissance and surveillance, routine patrol, as well as search and rescue. It has a wingspan of 3 meters and can operate at a speed of up to 90 km per hour. It flies at an altitude of up to 500 meters and can cover an area of up to 10 km. Launched by rail, it can be recovered by parachute or by belly skid landing, according to CATIC.

A system is made up of three air vehicles, a ground control station, remote control transmitter, video receiver, real-time video downlink and film camera.

The target drone, meanwhile, is being used for air-defense training, ground-to-air missile training, anti-aircraft gun training and radar training. The ASN-7 zips at 360 km per hour and can fly as high as 5,000 meters and as low as 50 meters. Its endurance is one hour. It can perform in environments as cold as minus 50 degrees Celsius or as hot as 30 degrees Celsius. It is launched by booster rocket and recovered by parachute.

China keeps updating its UAV systems, said Ying. Upgrades are continuou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vionics, he said. Chinese UAVs are capable of autonomous flight, he said. Since 1990, UAVs became a trend in the countrys needs.

For foreign customers, CATIC adjusts the systems to their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those systems are marketed under different names, he said. CATIC is a government-owned company and also develops fighter aircraft. These have been marketed to Tanzania, Zambia, Zimbabwe, Egypt, Sri Lanka, Bangladesh and Pakistan.

CATIC is not the only organization working on UAVs. The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developed the Chang Hong UAV high altitude, high subsonic speed, multi-role aircraft. It was designed to be launched from an aircraft and is able to land on either land or water.

The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Technology Center is developing mini-UAVs, an endeavor started in 1999. The Najing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imulation Techniques has designed a surveillance UAV, while Beijing Wisewell produces the AW-4 Shark UAV and the AW-12A.


NO:172_14
VOR  於 2004/05/04 08:22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english.pravda.ru/main/18/89/357/12589_China.html
Russia continues providing China with weapons
04/22/2004 13:07
In June Russia will complete its obligations on supplying anti-aircraft systems S-300 PMU-1 to China, said Director of Federal Service on Military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Mikhail Dmitriev on his visit in China on April 20.

So far, China was supplied only with the first lot of the anti-aircraft missile systems, said Mr. Dmitriev. According to the contract, China will receive several divisions of S-300 PMU-1.

China does not pay for the weapons because they are supplied as payment of Russian debts to China.


NO:172_15
John  於 2004/05/04 23:56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4050400080,00.html

2004.05.04 中國時報
共軍專家:對台戰力處於絕對優勢
大陸新聞中心/台北報導


新加坡「聯合早報」一篇署名文章指出,陳水扁堅持制憲建國「時間表」,增強了中國大陸對台動武的決心和準備。而中國軍事科學院研究員、武器裝備專家杜文龍在《解放軍報》網路版「國防論壇」上指出,兩岸軍力無論從人員還是裝備上看,大陸都處於絕對優勢。台海一旦開戰,大陸有多手準備和方案和足夠能力在第一波攻擊中就癱瘓台灣資訊指揮系統和機場。

文章說,中國長期以來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各軍種裝備和訓練主要以防禦作戰、後發制人為主。但台獨勢力猖獗的嚴峻現實迫使解放軍必須由「單純防禦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


杜文龍強調,對台作戰,是一個慎重的問題,也是一個堅決的問題。在軍事能力上,大陸對台動武「不需要諾曼第式的登陸,也不需要奧哈馬(諾曼第海灘)灘頭的慘烈,火力和空中力量完全可以超越各種堡壘。」他也指出,「大陸防空防導能力,完全可以防範台灣導彈攻擊,因為台灣能對大陸目標構成威脅的地地導彈數量有限,性能較差,陣地暴露,很難發揮作用。」

文章也引述一篇中共解放軍空軍將領發表的文章強調,加快進攻型武器裝備的發展已成空軍的當務之急,空軍應儘快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撒手」,才能在統一大業中肩負起神聖使命。

這篇由中國某航空兵師參謀長謝鳳良日前在《解放軍報》網路版上發表,題為「空中進攻作戰:新世紀空軍發展的主題」的文章指出,中國必須「增大進攻性武器裝備的比重」。他強調,首次突擊是空中進攻作戰成敗的關鍵。「出其不意地對預定目標實施強大的首次突擊,不但效果好,而且自身的損失也比爾後突擊小得多。」首次突擊既是空中進攻作戰的序幕,也是作戰的高潮,有可能通過首次突擊就可達成作戰的基本目的。

另外,以下連接為中國某航空兵師參謀長謝鳳良在《解放軍報》網路版上發表全文:

http://www.pladaily.com.cn/item/saloon/4t8d/9-1.htm


NO:172_16
John  於 2004/05/05 00:24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www.kanwa.com/free/2004/05/c0504%20956EM.htm

加拿大漢和情報獨家照片: 俄罗斯北方造船廠為中國建造得第1艘956EM驅逐鑑4月27日下水。在下水儀式上,全部西方記者被拒絕入内採訪:
956EM DDG配備的是3M80MBE改良型鑑对鑑飛弹,射程達到240公里

詳細請看下文:

956EM LAUNCHING AND MILITARY COOPERATION BETWEEN RUSSIA AND CHINA

The first 956EM DDG that the Russian Severnaya Verf Shipbuilding Plant built for China was launched on April 27, 2004. At the launching ceremony, all western reporters were refused to cover the event. Kanwa information Centre has released the exclusive photos of 956EM DDG under launching.

In Kanwa Information Centres Report on Russia-China Cooperation in Naval Technology released in June 2003, Kanwa expos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956EM DDG would be fitted with the 240km-ranged 3M80MBE upgraded version SSM.

Recently, Kanwa had an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an authority from the Russian Federation military industry. The source iterated that as a member of western democratic countries, Russia has been abiding all the international laws and agreements in its military cooperation with China. At the same time, Russia also gave sufficient consideration to the significance of maintaining regional strategic power balance. For Russia, the military cooperation programs with China were all business deals in nature, similar to its coopera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 There was no secrecy whatsoever. It was China that demanded Russia to keep the secrets concerning all the military cooperative project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nd Russia respected the positions of its clients.

When talking about Russias reservations in its sales of some of the weapon systems to China, he stressed that as mentioned above, Russia had to give sufficient consideration to the significance of maintaining regional strategic military balance. In addition, all western powers have their own reservation in similar deals with other countries, and they would not sell the most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and arms to other countries. So is it with Russia, even if it is India, a country who is traditionally a friend of Russia. However, he also reiterated that the outside world exaggerated Russias reservation in its arms sales to China. As a matter fact, he said, 3M80MBE is a best example. This is the SSM system for export with the longest range except the BRAHAMS SSM jointly developed by Russia and India, and the naval version BRAHMA SSM is not yet in effective service. Meanwhile, China is also the first country to obtain naval RIF SAM. He stressed that with the rapid progress in military technologies, the overall technological standard of Russias export arms to China will rise even further.

On the other hand, sources from the Chinese and Taiwan military industries also told Kanwa on different occasions that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strengths and realities of the two sides, there were indeed areas of military cooperation with foreign countries which were not transparent to the world. Both China and Taiwan would appreciate the understanding of outside world.



NO:172_17
John  於 2004/05/05 00:59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上帖補充翻譯:

956EM下水與俄羅斯對華軍事合作展望

漢和情報評論5月4日莫斯科-多倫多專電︰俄羅斯北方造船廠為中國建造的第一艘956EM驅逐艦4月27日下水。在下水儀式上,全部西方記者被拒絕入內采訪。漢和情報評論全球獨家公開了956EM下水圖片。

在漢和情報評論2003年6月制作的“俄中海軍技術合作報告”中,首次披露了956EM DDG配備的是3M80MBE改良型艦對艦導彈,射程達到240公里。漢和情報評論代總編輯平可夫之前在國際媒體上所報道的相關內容只透露3M80MBE射程超過200公里。

俄羅斯聯邦共和國國防工業界權威消息來源近期接受了本刊的獨家專訪。他強調俄作為西方民主國家的一員,在對華軍事合作過程中,完全遵守相關國際法,並且充分考慮到維持地區性戰略平衡的重要性。對于俄羅斯而言,純粹屬于商業交易的對華軍事合作與俄羅斯同其他國家的類似合作一樣,沒有什麼秘密可言。是中國要求對全部軍事合作項目保守“秘密”的,因此,俄羅斯尊重客戶的意見。

在談到有意見聲稱俄在對華軍事出口過程中有諸多技術保留的問題時候,他強調,首先如上所述,俄羅斯在對華軍事技術合作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了維持地區性軍事平衡的重要性。同時,西方任何國家在類似合作過程中都會有自己的技術保留,不會把最先進的裝備首先出口外國。俄羅斯當然也如此,即使對印度這樣的傳統友好國家。但是,他重申,外部世界夸大了俄羅斯對華軍事技術保留的程度。事實上,“3M80MBE就是最好的例子。這是迄今為止除印俄聯合研制的BRAHMS之外的射程最遠的海軍導彈,而海軍版BRAHMS SSM現在還沒有服役,同時中國還是第一個得到RIF SAM的外國”。他強調,隨著軍事技術的高度快速發展,俄羅斯今後對華裝備出口的技術水平還將進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來自中國以及台灣軍事工業界的消息來源之前也數度對Kanwa表示,基于國際關系的復雜性和雙方目前所處的客觀環境,在涉及對外軍事合作的領域,的確對外有不透明的一面,雙方都希望獲得外部世界的相對諒解。

http://www.kanwa.com/free/2004/05/c0504%20956EM.htm


NO:172_18
Luke-Skywalker  於 2004/05/05 11:47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1995132.shtml
中共艦隊今離香港 去向不明

記者謝曉陽/香港報導
2004/05/05

停靠香港六天的中共艦隊,今天早上十點將離開九龍昂船洲軍港,通過維多利亞港,但去向未明。

共軍駐港部隊新聞發言人馮巍上校昨天表示,中共海軍艦艇編隊今天上午十點離開香港,並將以慢駛速度通過維多利亞港,屆時艦隊將以海軍禮向港人致敬。不過,馮巍在簡短聲明中,並沒有說明停靠香港的八艘艦艇是否全部離開,也沒有說明艦隊離港後的去向,八艘艦艇包括兩艘導彈驅逐艦、四艘護衛艦、兩艘潛艦。

昨天香港親北京大公報刊出艦艇編隊總指揮、海軍副司令么興遠中將接受新華社記者的採訪稿,么興遠強調,「人民海軍在新時期不斷提高技術條件下的綜合作戰能力,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堅決履行鞏固國防和維護國家統一的神聖使命。」

【記者盧德允/台北報導】國防部昨天表示,國軍未介入五二○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的安全維護工作,當天國軍保持常態,不會提升戰備或實施重點戒備。

對於訪港共軍艦艇會不會在五二○於台海海域有異常舉動,軍事發言人黃穗生表示國軍會嚴密監控。他強調,目前共軍沒有異常活動,也沒有舉行大型軍事演習跡象。

黃穗生昨天在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指出,五二○就職典禮周邊安全,由總統府第三局統籌規畫,交警政署執行,國防部只配合辦理。總統、副總統安全維護由國安局特勤中心指揮,國防部也配合辦理、支援。

至於台北市長馬英九下令市府各局處模擬中共攻台劇本,以北市中正區和信義區為首要目標,黃穗生表示,國防部與地方政府根據「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定期召開全民防衛動員會議,對於相關狀況都有準備。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1995140.shtml
中共潛艦兵 神秘的部隊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4/05/05

外界對中共潛艦向來關注,而海軍潛艦兵是解放軍中一支較神秘的部隊,一年四季都穿亞麻短褲背心、吃罐頭蔬菜水果,每人每天只有一茶缸淡水,潛艦就是他們的生活空間。

香港文匯報報導,被士兵稱為「龍宮」的潛艦艙內,上至最高指揮官,下到普通一兵,不分職務高低,不論年齡大小,人人穿著一身藏青或白色寬鬆、肥大的亞麻短褲背心,成為一種特色。由於潛艦航行時,艙內溫度很高,有時高達攝氏五十度;如此環境,只適合穿亞麻褲短背心。另外,由於艦內淡水珍貴,有時一個月不能洗澡,不能換乾淨衣服,亞麻服吸汗強,易揮發,即使十天半個月穿在身上也不會有汗臭味。

潛艦兵每天要消耗大量熱量,為保持充足體力,潛艦兵的伙食標準不低。現在常規潛艦兵每人每天三十元人民幣的伙食,伙食費中部分用來買水果,以補充散失的維生素,適應潛艦工作需要。

潛艦上最珍貴的要數新鮮蔬菜和淡水。艦內有一個冰庫,分冷凍和冷藏兩室,但都不大,因此以蔬菜罐頭代替新鮮蔬菜。而潛艦兵對蘿蔔、蒜茸、黃豆敬而遠之,這類蔬菜雖然新鮮,但在人體內容易產生異味氣體,一旦有「情況」,異味會在通風不暢的狹小空間裡久久不散,汙染艙內空氣。

淡水在潛艦裡的地位可算是「至高無上」,潛艦遠航時水龍頭有專人管理,潛艦兵除飲用水外,洗漱用水每天只能領到一茶缸淡水,洗臉刷牙全在內,常常刷完牙後用毛巾蘸上一點水擦把臉了事;也有人從報上看到淘米水美容的消息, 悄悄地「賄賂」廚師,討淘米剩下的水洗臉,美其名為「美容湯」。


NO:172_19
Luke-Skywalker  於 2004/05/05 23:31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news.yam.com/cna/china/news/200405/200405050042.html
八艘中國艦艇結束訪港

(中央社記者盧健輝香港五日電)八艘中國大陸解放軍海軍艦艇今早十時離開香港,結束為期六天的訪問行程,艦艇沿維多利亞港離開,官兵以海軍禮儀向香港市民致謝。

歡送儀式由香港政務司司長曾蔭權及保安局局長李少光主持。解放軍為紀念成立五十五週年,上月底派遣八艘海軍軍艦訪問香港,包括導彈驅逐艦「深圳號」和「哈爾濱號」,導彈護衛艦「淮北號」、「銅陵號」、「襄樊號」及「懷化號」,以及編號「314」及「324」的潛艇。

http://news.yam.com/cna/china/news/200405/200405050109.html
專家指解放軍戰艦訪港與台局勢無關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五日電)中國大陸解放軍八艘海軍艦隻今天結束訪問香港行程,早上離開。此間關注解放軍動向的專家表示,這次解放軍派遣艦隻訪港早已安排,目的是增進港人的愛國熱情,以及宣示國威,讓港人多了解大陸海軍狀況,與台灣局勢無關。

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表示,先前解放軍已明確表示,派遣艦隻訪港是為了慶祝大陸海軍建軍五十五年,目標是明確的。當然,所以選擇來港,也有振奮港人、增進愛國熱情的目的。

因為去年七月一日香港爆發五十萬人上街遊行後,本地掀起一股民主熱潮,政局不穩;解放軍艦隻來港,除了宣示軍威外,也可以帶動愛國情操,團結力量,與去年太空人楊利偉訪港一樣。

這位專家指出,五日上午八艘艦隻離港時,特別安排經過維多利亞海港,讓港人都可以看到它們的離去;這是解放軍海軍歷來首次安排龐大艦隊經過維多利亞海港,大有宣示主權的味道。

他表示,八艘戰艦訪港的目的顯然是為了香港,與台灣無關。但由於艦隻從北南下及從南北上,都可能會經過台灣海峽,因此難免令人把它們與台灣問題扯上關係。

不過,他覺得近日台灣方面對八艘艦隻所作出的種種揣測,似乎有點過敏。

熟悉大陸事務的政治分析家李國強接受中央社訪問時也指出,率領艦隊訪港的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么興遠已明白表示,此行是為了慶祝解放軍海軍建軍五十五年,目的是讓港人了解海軍的建設情況,了解大陸海軍的發展。

他認為,這次艦隊訪港與近期台灣局勢無關,純粹是向港人宣揚國威,增進他們對國家軍隊的認識。李國強表示,由於艦隻來自不同艦隊,因此,很難說它們離港後是否都會經過台灣海峽。

http://news.yam.com/cna/china/news/200405/200405050124.html
港報稱中共海軍艦隊可能赴南海訓練

(中央社台北五日電)八艘中共海軍艦隊今天上午離開香港,結束六天的靠港行程,但艦隊後續動向至今仍不明朗。香港商報報導,艦隊可能會到南海繼續訓練任務。

艦隊司令員么興遠中將在香港表示,艦隊離港後,一千多名官兵有分有合,可能分開訓練,也可在一起編隊訓練,有的組成戰術群,有的組成小編隊。但是他對艦隊的行進路線始終守口如瓶。

報導引述北京軍事專家指出,媒體報導艦艇編隊「訓練途中靠泊香港」,這個訓練可能已經完成,也可能在進行中。如果主要訓練科目已結束,艦隊下一步行動可能是分散編隊,返回各自基地;如果訓練剛開始,接下來將駛向訓練地點。

北京軍事專家認為,考慮到艦隊有潛艇,台灣海峽範圍狹小,航道繁忙,水深有限,不利於潛艇出沒,因此在台灣海峽訓練的可能性不大。艦隊有可能南下南海,甚至到南沙群島,因為越南不顧中國反對辦理南沙旅遊團,有警示越南的意味。專家說,這次停靠香港的共軍艦隊可視為中國主力作戰艦隊,公開露面有軍事意義,可將南沙群島、釣魚島的糾紛考慮進去,而背後隱含的政治意義也很明顯。

http://news.yam.com/cna/china/news/200405/200405050124.html
港報稱中共海軍艦隊可能赴南海訓練

(中央社台北五日電)八艘中共海軍艦隊今天上午離開香港,結束六天的靠港行程,但艦隊後續動向至今仍不明朗。香港商報報導,艦隊可能會到南海繼續訓練任務。

艦隊司令員么興遠中將在香港表示,艦隊離港後,一千多名官兵有分有合,可能分開訓練,也可在一起編隊訓練,有的組成戰術群,有的組成小編隊。但是他對艦隊的行進路線始終守口如瓶。

報導引述北京軍事專家指出,媒體報導艦艇編隊「訓練途中靠泊香港」,這個訓練可能已經完成,也可能在進行中。如果主要訓練科目已結束,艦隊下一步行動可能是分散編隊,返回各自基地;如果訓練剛開始,接下來將駛向訓練地點。

北京軍事專家認為,考慮到艦隊有潛艇,台灣海峽範圍狹小,航道繁忙,水深有限,不利於潛艇出沒,因此在台灣海峽訓練的可能性不大。艦隊有可能南下南海,甚至到南沙群島,因為越南不顧中國反對辦理南沙旅遊團,有警示越南的意味。專家說,這次停靠香港的共軍艦隊可視為中國主力作戰艦隊,公開露面有軍事意義,可將南沙群島、釣魚島的糾紛考慮進去,而背後隱含的政治意義也很明顯。

http://news.yam.com/cna/china/news/200405/200405050283.html
中國官方媒體表示共軍艦隊離開香港返回內地

(中央社台北五日電)中國官方新華網今天在報導中明確表示,共軍艦隊今天上午離開香港「返回內地」。

由八艘艦艇組成的編隊,是在四月三十日上午停靠香港昂船洲碼頭。這八艘艦艇包括深圳號、哈爾濱號飛彈驅逐艦,淮北號、銅陵號、襄樊號、懷化號飛彈護衛艦,314、324潛艇和兩架艦載直升機。

新華網的報導,使這個艦艇編隊結束訪問香港任務後的動向明朗化。國防部副參謀總長兼執行官朱凱生今天表示,中共這八艘軍艦都是作戰艦,沒有後勤艦,不足以對台灣構成威脅,且共軍若要在公海射擊,會提前發佈海上射擊公報,但目前並未發佈射擊公報,國防部將持續監控。


NO:172_20
星塵  於 2004/05/06 09:23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4050600078,00.html

2004.05.06 中國時報
共艦若入台海 在我射程內
吳明杰/台北報導


外界關切甫結束訪港的八艘共軍艦艇可能北上台海軍演,國軍副參謀總長兼執行官朱凱生上將昨天在立法院強調,共軍近日並未發布海上射擊公報,而這批船艦也缺乏後勤補給,研判不足對台造成威脅。

而據了解,美軍第七艦隊小鷹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四月下旬到達澳洲進行訪問,隨後於四月二十七日左右離開澳洲,目前正北上前往南中國海途中,預料五二○前後可能到達台灣周邊海域巡弋。


國防部作戰次長雷光旦中將表示,只要共軍這批船艦進入台海,就在國軍岸置雄二飛彈射程內,一旦共艦啟動飛彈系統,國軍立即就會掌握。

立法院國防委員會昨天邀請國防部針對「漢光二十號演習」進行專案報告,朱凱生在答覆親民黨立委林郁方質詢時表示,共軍這八艘艦艇都只是作戰艦,並沒有後勤艦隨行,不利於持久戰,因此國防部研判這批艦艇對台海安全並不構成威脅。

他指出,以往共軍要在公海進行火力展示,通常會在七至十二天以前發布海上射擊公報,但目前並沒有這方面訊息,至於進行海上操演則是很正常的事。不過由於這批艦艇目前距離台灣很近,加上接近五二○,國軍會嚴密監控。

此外,雷光旦在答覆國民黨立委孫國華質詢時表示,只要這批艦艇進入台海,就是在岸置雄二飛彈射程內,不過也要看對方是否有敵意,而不是一經過就打它。

海軍參謀長黃正雲則研判,共軍艦艇就算通過台海,因為沒有補給艦隊隨行,停留時間也不會太長,海軍每天都有偵巡艦艇在台海巡弋,狀況都能掌握。

對於美軍近來是否針對五二○前的台海局勢有特別因應作為,軍方官員表示,美方關心台海問題不是最近的事,平日美軍第七艦隊艦艇就頻繁往返於日本和關島之間,如果準備通過台海,通常會事先知會國軍,而我方透過電訊監聽也可以掌握。

官員指出,共軍訪港的八艘艦艇,六艘水面艦都難逃美國衛星掌握,兩艘宋級潛艦,一離開軍港,美軍也都會注意動向。


NO:172_21
星塵  於 2004/05/06 09:26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4050600079,00.html

2004.05.06 中國時報
共艦電子兼容科技 顯獲提升
鄭漢良/香港五日電

八艘解放軍艦艇在訪港六天之後,今天在昂船洲海軍基地舉行的盛大儀式中離開,除有醒獅和警察管樂隊助興,政務司曾蔭權和中聯辦主任高祀仁親到基地歡送,大約有一千名市民,包括團體代表和學校學生,在岸上揮動小國旗和區旗,向艦艇上的軍人致敬,而穿著白色軍服的海軍也揮手向市民致意。

配備全套導彈設施的軍艦,以慢速由香港西邊的昂船洲基地,由維多利亞港經東面的鯉魚門出海。此間軍事評論員馬鼎盛說,就算有部分艦艇回程駛經台灣海峽,也不應令人意外,因為有部分艦艇屬於東海或北海艦隊編制。


事實上,一般認為這次中共中央批准如此龐大陣容的艦隊在慶祝海軍建軍五十五周年之際訪港,一來可為香港人注入愛國情緒,同時又可以向國際展示實力,特別是向美國顯露其維護台海主權的決心。

馬鼎盛指出,中共憑著這次艦隊訪港,已經清楚展示其海軍作戰能力提升到立體模式,不但有水面上的導彈艦艇,還有最新研製的「宋」級潛艇,此外部分艦艇還載有作戰直升飛機,充分掌握了立體作戰技術。他說,這只是外界看得到的實力提升,但還有很多看不到的技術提升,包括電子兼容科技。

他說,中共海軍過去的裝備可說是雜牌成軍,魚雷、導彈有購自俄羅斯的,有義大利的,也有法國,相互之間的電子通訊是一大問題,不像台灣海軍,因為台灣和美國都是採用十六號數字鏈。他說:「出海的艦艇數字越多,電子兼容困難度越高,這次來自不同艦隊的八艘艦艇同時出海,就證明解放軍在電子兼容科技上,有很大的突破。」

馬鼎盛說,這方面的技術突破對美國和台灣的震撼,實在比艦艇會不會經過台灣海峽更大。

而香港人同時也上了一課愛國教育。今天目送軍艦出港的一些港人,都異口同聲地表示對身為中國人而感到自豪。有人更非常欣賞「英勇的解放軍」,形容他們非常親切。

對香港人而言,他們習慣了訪港「花天酒地」的美英海軍,灣仔一帶的酒吧更視這些洋水手為財神爺,而媒體每次都會大篇幅報導這些財神爺上岸將會消費若干。一般美國軍艦訪港,除了船上軍人之外,還會相約日本基地的家人到香港,一起度假,連帶也造成市區的繁華。相對之下,這次訪港艦隊上的一千五百名解放軍要斯文得多了,灣仔的酒吧區幾乎如平日別無兩樣。

儘管率領訪港艦隊的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么興遠說,船上的官兵將上岸消費,並領略一下這顆東方明珠的風采,但根據此間媒體報導,官兵們除了絕跡於酒吧之外,也沒有像其他自由行的同胞一般,拚命在百貨公司「掃貨」。

對中共軍事有相當研究的馬鼎盛說,這些官兵都是千挑萬選之輩,「深圳」號和「哈爾濱」號導彈驅逐艦經常出國訪問,已經成為中共海軍的形象之師。此外,他說海軍的素質要比其他兵種較高,因為他們需要操作外國的先進裝備,最起碼是從高二、高三挑選出來的,不少還是大學生。潛艇的官兵都是經過特別嚴格的心理和生理考驗,他們的待遇和膳食,可說是僅次於上太空的宇航員。最重要的,還是這些海軍都是經過極為嚴格的政治審查。他說,服役海軍都經常出國出境,沒經過政治審查是不可能的,因此由他們做形象公關,可說是駕輕就熟。

香港一份報章曾追蹤報導這些上岸的官兵,發現他們最大手筆的,就是到裕華國貨公司掃貨。裕華是中資百貨公司,賣的東西都以大陸內地的產品為主,解放軍到了香港也不忘購買祖國貨,果真是愛國教育做得無孔不入。


NO:172_22
John  於 2004/05/06 22:41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3680000/newsid_3688400/3688431.stm

中國期望歐盟結束武器禁運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表示,他對歐洲聯盟結束對中國實施15年之久的武器禁運是有信心的。

溫家寶星期三(5月5日)在同比利時首相費爾霍夫施塔特舉行會談之後對記者們說,他認為歐盟正在以非常積極的態度對待解除對華武器禁運的問題,許多歐盟成員國都對這個問題表達了積極的態度。

他說,這是他為什麼對解決這個問題信心十足的原因。

他在被問及人權問題時回答說,不應該把解除武器禁運以及涉及市場經濟的問題同其他問題聯繫起來。

但是費爾霍夫施塔特指出,中國必須首先批准聯合國《公民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並且加強同歐盟的政治對話,而“人權是對話的重要組成部分”。

聯合國於1976年制定的公民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詳細描述了個人與國家的基本民權和政治權利。溫家寶表示,中國正在積極準備批准這項公約。

在法國主導的要求下,歐盟正在重新審核1989年中國鎮壓天安門民主示威之後對中國實施的武器禁運。但是,荷蘭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歐盟成員國反對解除禁運。

此外,華盛頓也敦促歐盟維持禁運,他們指責中國在人權方面出現倒退,並且聲稱向中國出售武器將會打破東亞地區的戰略平衡。

溫家寶目前正在對歐洲進行為期11天的訪問,比利時和歐盟總部是他出訪的第二站。此前,他曾首先訪問了德國。

接下來還將訪問意大利、英國和愛爾蘭。


NO:172_23
John  於 2004/05/08 09:48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news.yam.com/cna/china/news/200405/200405070062.html

楊利偉升大校 近期將訪聯合國
中央社
2004-5-07 11:26

--------------------------------------------------------------------------------

(中央社記者曾淳良北京七日電)中國首位太空人楊利偉,已由中校軍銜晉升為大校軍銜,近期將出國參觀美國的太空中心及訪問聯合國。


楊利偉去年十月十八日身著軍裝出現時,肩上是「兩槓兩星」,變為代表上校軍銜的「兩槓三星」。按照大校規格,楊利偉著軍裝時肩上的「兩槓三星」將變為「兩槓四星」。共軍規定,大校軍銜只授予副軍職、正師職和副師職等三個級別的軍官。楊利偉將於五月二十日前往美國首府華盛頓進行訪問,並可能參觀佛羅里達的甘迺迪太空中心。楊利偉抵達華府之前還將到紐約的聯合國總部參觀和訪問。


NO:172_24
Luke-Skywalker  於 2004/05/09 12:20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011447.shtml
幕後》中共艦隊 不具軍事攻擊企圖

記者劉作坤/特稿
2004/05/09

4月30日,中共海軍8艘軍艦組成的艦隊抵達香港並開放參觀,日前任務結束返回母港基地,期間台、港兩地媒體競相報導,尤其該艦隊長么興遠中將講了「有能力保證台灣政局穩定,維護統一神聖使命」等場面話之後,一時之間該艦隊的任務、航向等格外引起揣測,國防部也表示將予嚴密監控。事實上,依據情資及專業研判,軍方早就掌握其為「敦睦、訓練」性質,並不具有軍事攻擊的企圖。

不容諱言,中共海軍近年來已由近海防衛的green navy,逐步邁向遠洋作戰的blue navy,雖然沒有航母,整體戰鬥力仍難與美、俄、英、法等強國相比,但水面大型戰艦60餘艘、潛艦70餘艘,總噸位與日本實力伯仲,在世界排名約在6、7名左右,尤其擁有6艘核子潛艦、多艘匿蹤性良好的俄製基洛級潛艦、攜帶日炙飛彈對航母構成威脅的現代級驅逐艦等,實力不容小覷。

此次停靠香港的艦隊,包括2艘宋級常規傳統潛艦,4艘相當於我國拉法葉戰艦噸位的護衛艦,及1艘旅海級、1艘旅滬級導彈驅逐艦。潛艦及護衛艦並非其頂級戰艦,而旅海級的「深圳號」及旅滬級「哈爾濱號」噸位則相當於美國的神盾、紀德艦,為中共自製的現代化戰艦,前者有「神州第一艦」之稱,後者更是97年中共海軍首支前往美洲遠航艦隊的「領航雁」旗艦,比較受矚目,特別對於定位為世界商港的香港來說,自回歸以來首次有如此規模的大型艦隊進港,的確意義不同。

可是對台灣軍事防衛上意義來看,雖然8艘戰艦的戰鬥力並不低,但艦隊由2艘潛艦與6艘水面艦的組成,訓練意涵遠大於作戰意涵;固然水面艦與潛艦可用於聯合作戰前進配置或實施先期攻擊,但是活動水域、任務目標不同,兩者同時在同一特定區域作戰機會並不大,尤其水下因鹽分、深度、水溫等等因素變化,船艦發出的音頻也不一樣,潛艦聲納實際上分辨敵友相當困難,一般都是在作戰任務區內單艦作業,平時實施伏擊、反潛訓練時,才會與水面艦編隊。

同時在當前講求多軍種聯合作戰的前提下,海軍單一軍種出擊任務的可能性更低,此次中共8艘艦隻編隊航行,有無其他戰鬥任務的徵候以及是否跨越台海中線,實際上,軍方都能有效掌握與研判,國防部應適時、適度向國人表達清楚,而非任於由外界妄加揣測,讓民眾擔心受怕,尤其在總統大選後的敏感時刻,這是政府的責任,也是義務。


NO:172_25
John  於 2004/05/13 21:49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www.kanwa.com/cindex.html

漢和情報確認中國開發360公里火箭的問題

漢和情報評論5月13 日專電︰ 即將在5月30日公開的漢和情報評論聲稱三年以來,在internet 不斷流傳中國開發了射程為360公里的火箭系統(MLR)的傳言,聲稱這種火箭還采用末段雷達成像制導。這條新聞通過香港媒體轉載之後,傳播到英文刊物,甚至命名這種火箭名稱為WS-2。

Kanwa就此問題采訪了WS系列多管火箭炮設計師。消息來源斬釘截鐵地聲稱這種所謂射程為360公里射程、雷達末制導的“火箭”不僅不存在,就是連開發的計劃都沒有。MLR的基本設計構想就是要求達到大面積、密集殺傷的戰斗效應,至于對點狀目標的精確打擊,是戰役戰術導彈的任務,加裝末制導系統的火箭怎麼還能夠稱呼為火箭呢?那不就變成了戰役戰術導彈了嗎?再說為WS系列火箭加裝末段雷達成像導引系統的話,整個價錢將會上漲,它已經超出了火箭設計的投資回收效應。消息來源強調。射程超過300公里的火箭系統因為國際條約的限制,不能在國際市場出售,開發這種“火箭”沒有商業價值。

自稱為這種火箭炮設計師的人3年前在中國網路聲稱他之所以設計這種火箭炮是因為憎惡台灣獨立。(更多新聞參看5月30日漢和情報評論)


NO:172_26
John  於 2004/05/13 21:58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www.kanwa.com/cindex.html

劉廣智事件看台灣海峽諜報活動

和情報評論平可夫專稿︰ 從現有的資訊判斷,筆者認為與劉年昆事件所不同的是,劉廣智極有可能只是以“線民”身份被情報機關利用。而劉年昆少將則是直接被招募。 根據文匯報的報道,如果劉廣智的確被台灣軍事情報局利用的事實成立,那麼平可夫認為中國空軍恐怕不會再有重大秘密可言。如此級別的高級軍人被對手諜報機關利用,不僅在中台諜報史上罕見,就是在整個冷戰年代,美甦之間的情報較量中也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件。

劉廣智的確擁有不可估價的情報價值。依照他的職位和級別,台灣的情報部門至少可以知道甦式戰斗機、J10的部署準確數量、基地分布情況。盡管這些問題不並非重大機密,歐美的情報系統早已掌握之中,但是情報的核實工作依然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此外劉廣智還應該十分清楚甦式戰斗機、J10A飛行員的訓練、教學、換裝狀況、指揮方式、預警機等新裝備的發展進度、中國空軍的事故狀況等。台灣的情報部門通過這些至關重要的情報便可以分析出中國空軍在作戰思想、實戰準備等方面的發展變化。至于對台作戰計劃等高度機密的決策文件屬于總參謀部作戰部、空軍司令部作戰部的工作範圍,近年來台海關系緊張,顯然存在多套版本的作戰計劃,即使不至于全部外瀉,劉廣智也可以通過其可信的高級人際關系,順藤摸瓜獲取這些計劃的部分細節。

目前,損失評估顯然還在進行之中。重大諜報案件發生之後的損失評估可能拖延很長的時間,甚至永遠無法準確地知道真正的情報損失到底有多大。因為被審訊者總想隱瞞真相,減輕罪名。總體上,平可夫認為這是迄今為止,台灣軍事情報局最為成功的杰作之一。首先準確地掌握了目標的接近方式,然後通過最為傳統而有效手法將目標招募。這些手法包括重金收買、威逼利誘、女色引誘。 如何獲取物色目標最為重要。近年來,隨著裁軍的大規模進行,部隊部分中級干部退役之後的工作分配是一大問題,台灣以及西方的情報部門往往把這一部分人當作滲透中國軍隊的橋梁。以重金、職位加以理由,一者獲取可信的高級情報,二者通過這些橋梁繼續在軍隊內部尋找高級情報來源。二劉案件都是通過類似手法分別被招募、利用的。“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自古以來,諜報戰線的三大法寶就是金錢、女色、和成就感、冒險欲望。數者並用的招募成功率自然更高。 首先是接近,隨後以金錢、女色等利誘之後就是威逼,劉廣智案件的發展過程發現,軟威逼的效果好過硬威脅。因此,劉在毫無意識的情況下吐露了軍中秘密。然後再以重金利誘,聲稱這是泄密的報酬。在此情況下,利誘的金額越高,對象的心理越容易產生動搖,加之害怕、後悔、內疚,再剛強的毅力也有可能受到損害。KGB曾經多次采用類似方式招募、策反西方重量級的政治人物,結局無外乎是自殺或者被招募。

近年來隨著腐敗的盛行,包養情婦成為中國的社會風尚,因此,女色接近成為招募線人、志願者、情報人員的又一有效方式。KGB在整個冷戰年代的工作經驗認為以妙齡女性發動的美色攻勢的成功率甚至高過重金!只要技巧恰當,大多數被招募的對象,不管職位多高,在莫斯科“燕子”的面前都會甘拜下風。隨後,再以“燕子”發難,或者“燕子”的“丈夫”發難的方式迫使招募對象為KGB工作。即使不成功,也會像法國駐甦聯大使德讓那樣,被戴高樂總統以“與女人睡覺過多”的罪名解除職位。劉廣智少將甚至沒有德讓的運氣。

有無在諜報機關重金面前依然大義凜然的英雄?若干年前的一次旅行之後,平可夫回到多倫多機場,在乘坐記程車的時候,與司機攀談起來,得知司機移民之前是黎巴嫩空軍飛行員。筆者馬上請教有關馬他爾空軍中尉的案件。沒想到司機即刻聲稱馬他爾中尉就是自己的教官!筆者听後肅然起敬。同時悔恨我國的移民政策,怎麼把如此優秀的精英分子當作記程車司機? 馬他爾中尉是黎巴嫩空軍幻影戰斗機飛行員。1966年KGB急需搞到這種三角翼設計的戰斗機技術,于是派人秘密找到馬他爾中尉,希望他駕駛幻影戰斗機棄暗投明,飛向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1966年9月30日晚上,KGB與馬他爾就飛行計劃作出最後的商議。“當飛機起飛之後,就向塔台聲稱出現機械故障,然後緊貼海面飛行,從阿塞拜疆進入甦聯領空之後,三架甦聯戰斗機會為你導航。KGB此時交給了馬他爾中尉一張100萬美元的支票,是莫斯科人民銀行過帳的。馬他爾中尉驚訝地大聲叫道︰不是說好200萬美元嗎?怎麼成100萬了?KGB于是安慰道剩下的100萬事成之後交付。話音剛剛落幕,黎巴嫩反間諜部門的人員破門而入,一陣槍戰,將KGB人員全部就擒。馬他爾中尉導演了這場戲。他在被招募的同時就報告了黎巴嫩國家反間諜局。“馬他爾中尉隨後被提升為空軍飛行總教官,迄今依然生活在一個秘密地方”。記程車司機如此說明。

每當筆者每年回到莫斯科路過盧比楊卡廣場原KGB總部時候,馬他爾中尉的形象就在腦海中浮現。劉廣智少將的人格連一個小小的黎巴嫩空軍中尉都不如! (平可夫專稿)



NO:172_27
John  於 2004/05/16 11:17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4051600073,00.html

2004.05.16 中國時報
漢和評論:中共加速生產潛艇
中央社/香港十五日電


加拿大漢和評論代總編輯平可夫透露,中國大陸顯然加快了○三九(宋級)常規潛水艇的生產速度。

平可夫指出,德國軍事工業界權威消息證實,大陸為加速建造○三九A潛水艦,已對外購買了一六V三九六SE八四柴油機,且正在交付中。由大陸進口這種柴油機的數量判斷,○三九A的生產計畫非常龐大,且正逐步走上正軌,以每年多艘以上的速度生產。


平可夫說,「由二○○三年MTU的柴油機運交計畫顯示,中國至少還將在今明年動工生產新的○三九A型潛水艦。」此外,漢和評論最新出版刊物表示,近日訪問香港的八艘大陸海軍艦艇,呈現很大的技術變化,顯示出大陸海軍正致力強化「系統作戰」能力。


NO:172_28
John  於 2004/05/18 23:27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www.cctv.com/military/focus/2004-05-14/13583.shtml

中印計劃西藏聯合軍演 印將在劃界上讓步

據《印度時報》近日報道,5月中旬,中印政府將展開新一輪對話,對話中雙方將確定一個重要的主題︰聯合軍事演習。報道稱,這場演習是今年3月底軍委副主席曹剛川上將訪印時兩國防長提出來的,但具體細節要等到5月中旬中印政府對話才能確定。如果這次演習能夠進行,那將是一年內兩國舉行的第二場演習,從中可以看出中印關系發生了積極變化。

  演習已有基本設想

  有關中印第二次演習的消息,是4月初由印度媒體首先報道出來的。報道稱,中國和印度可能在今年內在西藏地區附近舉行陸軍軍事演習。隨後,印國防部長費爾南德斯親自證實了這一消息。他說︰曹剛川副主席訪印期間,邀請印度軍官前往中國國防大學學習與交流,進行語言方面的培訓和高級將領互訪,並“邀請印度陸軍參加中國陸軍舉行的演習。我們接受了中國國防部長的邀請,但同時也向他清楚地表達了我們的意向,那就是也請中國派軍隊參加我軍舉行的陸軍演習”。

  盡管目前雙方都不願意透露更多細節,但演習的基本設想已規劃好。美國全球防務組織官員派克認為,印度的“特種邊境部隊”也有可能參加這次演習。該部隊是在1962年印度發動中印邊境戰爭失敗後組建的,隸屬印度內政部保安局,司令部設在新德里,1萬人左右。平時主要配合印度軍警擔負邊境守備和偵察等任務,戰時直接參戰或配合正規部隊執行特殊任務。有報道說,印度邊防情報部隊官兵也會參加。印軍在中印邊境中西段設立了3個情報分局包括40個情報哨所,專門搜集中印邊境地區的軍事、政治、經濟情報。中段設有巴雷利和西姆拉兩個情報分局。巴雷利分局專門負責中段情報工作,西姆拉情報分局負責什布奇山口至波林三多一帶的情報搜集工作。西段設有列城情報分局,下設4個防區,共轄28個情報哨所。中國的參演部隊可能為駐西藏邊防軍,中國最有名的山地作戰部隊將會在演習中一展身手。

  印度國防研究所的中國軍事專家阿薩爾•費爾南德斯認為,雙方可能選擇在幾乎釀成第二次中印戰爭的東段邊境地帶舉行演習。中印邊界分為東、西、中三段。西段是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中國西藏同印度拉達克邦接壤部分,有爭議地區約33000平方公里;中段是中國西藏阿里地區同印度喜馬拉雅偕爾邦和北方邦接壤部分,爭議地區約20000平方公里;東段地區是不丹以東一段邊境,爭議地區約90000平方公里。從這次陸軍演習的地利考慮,雙方應該是在中印邊境的東段舉行,而這里恰恰也是印度和美國去年舉行山地戰演習的地區。


印度陸軍

  《印度快報》等媒體報道稱,由于中印邊防軍特殊的性質與駐扎地,雙方可能舉行單兵和小建制單位協同演習、山地戰科目交流和實彈射擊,並稱中印這次陸軍聯合實彈演習將標志著中印兩國在軍事、國防領域合作的重要轉折,並將有利于盡快和平解決領土爭端,共同締造一個和平安寧的邊境。

  軍事合作穩步推進

  中印一年內兩度舉行演習,反映中印軍事關系發展迅速。中印軍事關系的實質性發展始于1996年雙方簽署的《關于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軍事領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協定》,這一協定具有實質性的意義。比如該協定第四條規定︰雙方都不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附近地區進行超過一個師的大規模軍事演習。如需進行這類演習,參演主力部隊的戰略目標不應針對另一方;任何一方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附近地區進行超過一個加強旅的重大軍事演習,須將演習的類型、規模、計劃期限和區域及參加演習的部隊的人數和類別提前通知對方;部隊演習完畢及部隊調離演習區5天內,須將演習完畢或調離日期及時通知對方;任何一方有權讓演習方對本條第二款所列內容及時做出澄清。這使得雙方在很大程度上贏得了相互之間的信任。

  去年11月17日,印度陸軍的一個高級代表團自1962年邊境戰爭以來首度訪問西藏,率團的正是曾經與中國邊防軍交過手的印度第4軍的中將軍長。此外,印度國防部長費爾南德斯去年對北京的訪問,中印海軍去年的聯合演習等等,特別是中國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曹剛川上將對印度的訪問正是中印軍事關系發展的重要標志。正如曹剛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印兩國在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這是中印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兩國領導人的共同關心下,中印兩軍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必將不斷得到發展。

  印要在劃界上讓步

  在中印軍事關系順利發展的同時,印度政府開始在邊界問題上向印軍灌輸“新思維”。瓦杰帕伊總理在對印度三軍高級將領的一次講話中強調,發展同中國的友好關系符合印度的戰略利益,印度願意在邊界問題上作出讓步,以便將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從國防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這是印度總理第一次表態準備在邊界問題向中方讓步,而且是在軍隊內部。分析人士認為,瓦杰帕伊這番話實質上是在為印度在未來的邊界談判作出讓步做輿論準備。


印陸軍士兵在演習中

  印度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尼赫魯大學南亞研究中心教授莫漢還說,瓦杰帕伊目前在國內的威望甚高,地位穩固,而且經濟發展前景看好,這都為解決印中邊界問題提供了天然的時機。特別是他來自右翼黨派,觀點容易為各派接受。可以說,“在解決印中邊界問題上,瓦杰帕伊是當今印度政壇上的惟一人選。一旦換了其他人當政,印中邊界談判都要再擱置相當長一段時間”。

  莫漢教授稱,中印邊境地區人煙稀少,這為解決邊界爭端提供了便利條件。劃定邊界的工作不會涉及人口的重新安置問題。再者,中印邊界爭端也不涉及任何第三方。至于瓦杰帕伊如何對待國內的反華勢力,莫漢認為,在領土問題上作出讓步,自然會遭到朝野部分人士的反對。“瓦杰帕伊必須在這一問題上與其他黨派達成共識。他必須向國人解釋解決印中邊界問題的重要性,解釋這是雙方的共同讓步,而非印度單方面的讓步。更重要的是,他必須讓國民感受到解決邊界問題所帶來的好處,讓他們最後感到他們的領導人在這件事情上是對的。”(國防知識報)


NO:172_29
John  於 2004/05/19 19:50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news.yam.com/cna/politics/news/200405/200405190134.html

2006年中共粗具斬首戰基本能量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台北十九日電)國防部副參謀總長費鴻波今天在立法院表示,以「料敵從寬」角度,中共二OO六年將粗具「斬首戰」最基本的初級能量,同時二OO六年,兩岸海、空軍力上質量相當。


立法院國防委員會上午邀國防部報告「近期中共軍事活動對台海安全影響」。漢光二十號演習以二OO六年敵我兵力作為基礎做兵棋推演。二OO六年兩岸軍力優劣,中共可能對台發動「斬首戰」、「癱瘓戰」、「攻掠戰」等議題,成為立委質詢焦點。

國防部情資室助理次長兼情報研究中心主任趙連弟答覆親民黨立委林郁方質詢時表示,二OO六年,中共空軍新一代戰機約有三百餘架,與台灣空軍質量平等;海軍方面,中共海軍購買的兩艘現代級軍艦將抵達,台灣紀德艦也剛好回台,雙方戰力相等。

在二砲、飛彈方面,趙連弟說,中共二砲飛彈持續增長,台灣沒有二砲能力;在軍事衛星與通訊方面,中共優於台灣。

趙連弟指出,外電報導的中共長風、鴻鳥兩型巡弋飛彈,相當於美國戰斧巡弋飛彈,二OO六年將可慢慢在量產;空射型巡弋飛彈鷹擊系列,二OO六年才可能完成,相信國防部屆時會有反制計畫。

對中共可能對台採行的威懾、癱瘓及攻掠戰,費鴻波說,中共應有電子資訊癱瘓戰能力;在攻略戰部分,二OO六年,中共兩棲登陸作戰能力僅一、二個師的能力,大型兵力強行攻掠台灣還有困難。

在答覆立委秦慧珠質詢時,費鴻波表示,中共偵蒐及精準投射等還不具能力,因此目前還不具「斬首戰」能力;但二OO六年,若料敵從寬,中共將粗具「斬首戰」最基本的初級能量。費鴻波說,漢光二十號演習沒有元首被俘的演習規劃,但有涉獵類似情形,台北市衛戍計畫的安全措施也有類似的演練。


NO:172_30
John  於 2004/05/19 19:54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news.yam.com/tvbs/politics/news/200405/20040519854685.html

解放軍31集團軍 520提升3級戰備

樊啟明 王經維
2004-5-19 13:04


國軍因應520總統就職大典國防安全,這段期間,嚴密監控大陸軍方動態,根據國防部透露的最新情資,大陸駐守福建的31集團軍,已經管制休假,提升到三級戰備!而520當天,大陸戰機,也可能在海峽中線做出挑釁舉動,不過國防部強調情況都在我方掌握中,國人不需要擔心。


520 總統就職大典即將登場,國防部透露,大陸解放軍南京軍區已經提升戰備。國防部情研中心主任趙連弟:「31集團軍提升了3級戰備,中共的3級戰備只是將人員準備召回嚴密注意敵情。」

除了地面部隊管制休假,國防部也評估520當天,對岸可能採取的挑釁舉動。副參謀總長費鴻波:「中共高性能戰機出海,偵尋在海峽巡弋。」記者:「有沒有可能越過中線。」副參謀總長費鴻波:「我們不排除可能,他有意外,稍微壓過中線或偏離中線。」記者:「做一些挑釁的動作?」副參謀總長費鴻波:「我們都不排除。」

對大陸情資的充分掌握,520國軍並沒有升高戰備的計畫,只是當立委問到解放軍是否即將具備俘虜台灣元首所謂「斬首行動」的能力,國防部就沒有這麼樂觀。
記者:「多久以後你們預估他們有這樣的能力?」副參謀總長費鴻波:「當然我們料敵從寬。」記者:「2006年他們可不可以達到?」副參謀總長費鴻波:「2006年應該有具備。」

因應2006年對岸具備斬首行動戰力,國軍即將舉行的漢光20號演習,就考慮列入兵棋推演項目,提早準備這種全新的攻台模式。


NO:172_31
星塵  於 2004/05/23 09:11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4052300068,00.html

2004.05.23 中國時報
美施壓 捷克取消售中雷達
大陸新聞中心/台北報導


據香港「鳳凰衛視」報導,捷克總理什皮德拉日前對捷克電視臺透露,向中國出售雷達不符合捷克的外交利益。他說,在美國對捷克向中國出售維拉移動雷達表示關切後,捷克已經取消了這筆交易。
報導說,捷克工貿部一月批准雷達的出口許可,上周三工貿部舉行閉門會議,決定取消授權。據報,這筆交易由捷克工業貿易部批准的交易價值六千萬美元。幾天前有消息說,美國準備投標購買維拉雷達系統,旨在防止這種雷達落入中國手中。

報導說,這種叫做維拉的移動雷達系統原來是為空中交通管制而設計的,體積與煤氣爐差不多大,能探測到四百五十公里外的飛機。而且,維拉雷達據稱可以偵察到使用隱形技術的飛機,而傳統的雷達卻無法對付隱形技術。報導指出,據說目前除捷克外,只有美國掌握這種雷達技術,而美軍擔心中國將使用維拉雷達偵察美軍在臺灣海峽活動的隱形飛機。


NO:172_32
John  於 2004/05/23 16:35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4052300063,00.html

中共空軍副政委透露 江澤民:台海必有一戰
大陸新聞中心/台北報導


中共空軍副政委劉亞洲月前針對「金門戰役」(台灣稱「古寧頭戰役」)撰文透露,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曾說過:「台海必有一戰」。據了解,此一文章在大陸網站上引發網民熱烈討論,對於「台海必有一戰」這句話是否真的出自江澤民之口,一般認為,作為中共解放軍高級軍官,劉亞洲所引述的話應是可信的。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劉亞洲所撰的《金門戰役檢討》,文章第一章「研究金門之戰的意義」的小節中指出:江主席說:「台海必有一戰。」


文章說,金門戰役解放軍是以陸地為基地,渡過一個海峽,到一個島嶼登陸作戰。金門之戰是一次兩棲登陸與反登陸作戰,與解放軍將來解放台灣的戰爭模式是一樣的。台灣是放大的金門。廿八軍是縮小的解放軍。金門之戰是一面鏡子,唯有認真吸取金門之戰的教訓,才能在未來的台海決戰中穩操左券。

報導說,現年五十一歲的劉亞洲是空軍中將,是將門之後(其父劉建德曾任蘭州軍區後勤部副政委),也是前中共國家主席李先念的女婿,長期在空軍任職。今年初,他才從成都軍區空軍政委之職升任空軍副政委。

劉亞洲在文章還指出,金門在敵手中,進可封鎖內陸,退可屏障台灣。金門若在我手中,台灣海峽的交通線便面臨極大威脅。台灣頓失前敵。大軍渡海,朝發夕至。就是到今天,欲解決台灣問題,仍首先要解決金門問題。

與此同時,一部十二集的電視紀錄片《炮擊金門》,亦將於近期在大陸主要電視台播出。香港「大公報」透露,這部紀錄片是經中共中宣部、國台辦、解放軍總政治部批准立項,歷經十八個月拍攝。選擇在眼下這個敏感時期播出,其意義自然非同一般。


NO:172_33
Luke-Skywalker  於 2004/05/24 12:58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038227.shtml
中共戰機 日前南海演練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4/05/24

中共解放軍報昨天頭版刊登共軍海軍在南海軍事演練的照片和報導,日前曾派出九架新型轟炸機群,練習超低空、多方向穿透戰術,密集發射空對海飛彈,攻擊敵方水上目標。

報導指其演訓時間為「初夏」,演訓內容為提升海上遠程打擊能力,演訓過程海軍航空兵對目標實施飛彈攻擊。

從報導派出的轟炸機密集隊形、和低空切入戰術,估計這次演練是針對敵方艦隊和類似航空母艦的大型海上目標。

報導稱,共軍海軍某轟炸機團根據未來作戰需要,圍繞提高海上遠程打擊能力,加強研究海上空域的訓練課目,修訂完善海上作戰實施方案、海上複雜氣象識別、海上飛彈攻擊程式等十六種預案,並舉行海上遠距離訓練。

共軍海軍根據第二季度海上天氣有利於飛行的氣象特點,轉移到海上陌生空域實施多項訓練,在近似實戰的飛彈攻擊訓練中,飛行員連續超時飛行,創造了該型轟炸機飛行時間最長的紀錄。


NO:172_34
John  於 2004/05/28 21:58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www.newsmax.com/archives/articles/2004/5/26/154053.shtml

美國專家︰甦30戰斗機和霹靂12導彈使中國主宰台海甚至亞洲的天空

1)“側衛”擊敗“鷹”
2)中國新型導彈性能優于美國
  還有一件糟糕的事情,就是中國現在正在研發一種空對空導彈,這種導彈據認為比美國的AIM120“阿姆拉姆”導彈更加先進。這種自尋的的“阿姆拉姆”是美國所有噴氣戰斗機主要的遠程武器。
  中國的這項“129計劃”或者PL12型導彈是中俄在AA12“ 蛇”的基礎上聯合設計的,裝備了一種中國自行生產的高能火箭發動機。與俄國的AA12不同,PL12的性能將優于美國“阿姆拉姆”導彈的早期型號。PL12據報道擁有最大達50英里的正面作戰距離,以及四倍音速的最大速度
3)F22的政治學

New Chinese Jets Superior, Eagle Loses to Flanker
Charles R. Smith
Wednesday, May 26, 2004
China is about to receive 24 advanced Sukhoi Su-30MK2 Flanker fighters from Russia. The new fighter jets are reported to be the naval versions of the Sukhoi Su-30MKK fighter.
The new Chinese fighters are reportedly equipped with enhanced anti-ship strike capabilities including the Kh-31 Krypton supersonic anti-ship missile.

China has already purchased 78 Su-27SK/UBK fighters and 76 Su-30MKK fighters from Russia, and is building 200 more Flanker jets under license from Sukhoi. The PLA Naval Air Corps will deploy the latest batch of Su-30MK2 fighters.

The disturbing news from Beijing adds to recent bad news for the U.S. Air Force. According to an unreleased U.S.A.F. report, the F-15 Eagle - the most advanced U.S. fighter in service - is inferior to the latest versions of the Sukhoi Su-30 Flanker.

The report covers a series of air-combat training engagements earlier this year between Indian air force Su-30MKs and F-15Cs from Elmendorf AFB, Alaska. The U.S. F-15s were equipped with the U.S. latest long-range, high-definition radar systems.

During the air combat exercises the Su-30MKs and F-15 pilots were seeing each other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ir radars, but the Indian pilots were getting off the simulated first shot with their AA-10 Alamo missiles and often winning the long-range engagements.

Flanker Beats Eagle

According to a Richard Fisher, a defense analyst and noted expert on the Chinese military, the Chinese Flanker fighters can beat the U.S. top jet fighters including the F-15 Eagle.

Since 1992 the Pentagon has known that in a close-in dogfight the Su-27 would smear the F-15. That year Russian Sukhois came to Langley AFB and showed us their stuff. What we appear to be learning from the recent exercise with India is that Russian radar, weapons and more importantly, tactics, have all reached a level in which the F-15 is on the verge of being outclassed in the long-range engagement as well, stated Fisher.

According to a recent report by Fisher for the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the Chinese Flanker fighters are a real threat to Taiwan and the U.S. Fishers report raised early alarm bells about the Chinese purchase of large number of the more advanced Flanker - the Su-30 multi-role strike fighter.

With the purchase of the Sukhoi Su-30MKK (Mnogafunctunali Kommercial Kitayski-Multifunctional Commercial for China) the PLAAF demonstrated that it had made a clear doctrinal commitment to acquiring multi-role attack fighters capable of joint warfighting. The Su-30MKK is the first PLAAF attack fighter capable of delivering precision-guided munitions in all weather conditions, and to use modern air-to-air weapons like the self-guiding Vympel R-77 (AA-12 ADDER) AAM, noted Fishers report.

This upgrade program has the potential to rapidly increase the number of multi-role fighters in the PLAAF, conceivably adding up to 78 Su-27SK/UBKs and 200+ J-11s to the 100+ Su-30MKK/MKK2 multi role fighters. The prospect of the later was formidable enough. But the near-term prospect of nearly 400 Sukhoi fighters with ability to launch active-guided R-77s and anti-ship missiles like the Kh-31A on a single mission creates great pressure for a U.S. defensive response. Such a force poses a serious challenge to Taiwans ability to maintain control over its own airspace as well as complicating U.S. Air Force and U.S. Navy plans to come to Taiwans defense if needed, states Fishers report.

New Chinese Missile Superior to U.S.

Worse still is the fact that China is now developing an air-to-air missile considered to be superior to the U.S. AIM-120 AMRAAM missile. The self-guided AMRAAM is the main long-range armament for all U.S. fighter jets.

The new Chinese Project 129 or PL-12 missile is a Sino-Russian collaboration drawn from the Russian AA-12 Adder and equipped with an indigenous Chinese high-power rocket motor. Unlike the Russian AA-12, the PL-12 will have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early models of the U.S. AMRAAM missile. The PL-12 reportedly has a maximum head-on engagement range of 50 miles and a maximum speed of four times the speed of sound.

The PL-12 is now in the final stages of development, with test firings against target drones scheduled for this year. Pakistan is seen as the first export customer for the PL-12. The PL-12 has alarmed U.S. defense sources who now consider it as the primary radar-guided air-to-air missile threat against American and allied aircraft.

The new PL-12 missile, once married to the advanced Su-30 Flanker jets in the PLAAF, can dominate the skies over Taiwan and eventually Asia. The U.S. F-15 Eagle, first flown in the mid-1970s, is rapidly becoming vulnerable to these fifth generation weapons.

F-22 Politics

The U.S. Air Force answer to the new threat is the F-22 Raptor. The new stealth jet fighter is capable of dealing with both the Su-30 and the PL-12 missile because of its superior speed, agility, and its ability to hide from conventional radars such as those on the Su-30. The U.S.A.F. wants to buy up to 400 of the advanced stealth fighters over the next decade.

Chinas Sukhois are somewhat different from those sold to India in that they lack the latters new BARS phased array radar and thrust vectored engines. But thats only slight cause for comfort, as China is in the midst of upgrading its Sukhoi fleet to enable carriage of the R-77 BVR AAM and attack munitions. Most co-produced Su-27SK/J-11 fighters are so upgraded. This means that very soon the U.S. air forces in Asia could be facing 200-300 multi-role BVR AAM capable Sukhois in the PLA Air Force, stated Rick Fisher.

This trend was apparent several years ago and the tragedy is that the Pentagon did not start sounding the alarm back then. As a consequence an important chance to bolster political support for the F/A-22 has been lost. Today there is still an unjustified reluctance to publicly link Chinas growing Sukhoi fleet to a now urgent need to produce the F/A- 22, noted Fisher.

The F-22 Raptor has become a political issue with the current Democrat candidate opposing the stealth fighter. Democrat presidential candidate John Kerry voted against funding the F-22 at least five times, in 1995 and 1996.

Additionally, in 1995 Kerry supported a deep cut in the F-22 Raptor by signing onto S. 151 to reduce Federal spending by restructuring the Air Forces F-22 program to achieve initial operating capability in 2010 and a total inventory of no more than 42 aircraft in 2015.

In June 1998, John Kerry voted for the Bumpers amendment to the U.S. defense funding for 1999 to drastically cut the F-22 program. In 1998 Senator Bumpers (D. Ark.) repeatedly voiced his opposition to the F-22 and offered legislation to cut the aircraft permanently.

We are buying all these fighters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the intelligence community and everybody who knows anything about an airplane knows that there isnt a plane in the world - in France, in Russia, in China - that is even remotely comparable to our F-15 and our F-18 and there wont be, the CIA says, for 15 to 20 years. So what is the rush to judgment? stated Bumpers in 1998.

The vote by Bumpers and Kerry failed, and the funding continued for the F-22. The words of Senator Bumpers convinced others like Senator Kerry and Senator Kennedy to consider the threat to our pilots and our national defense would not develop for 20 years.

Six years later the threat is already flying.

Deterrence or War

The vicious circle of development delays, cost overruns, politically inspired number reductions and then reduced requirements are symptomatic of a crisis of leadership that will make war on the Taiwan Strait more possible, as America has lost a chance to put needed deterrent forces in place, stated Richard Fisher.

The U.S. needed the F/A-22 in the Pacific theater five years ago, so that by today it would be reasonably integrated into our total forces. America will need far more than the 277 F/A-22s our leaders our currently willing to buy, and they are long overdue in the force. They are indeed expensive, but their cost is puny compared to the price America will pay if it either has to fight a war on the Taiwan Strait, or should it even lose that war, concluded Fisher.


NO:172_35
John  於 2004/05/29 09:12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news.yam.com/bcc/china/news/200405/0200405290055.html

美國防部報告﹕中共戰略愈來愈傾向動武
中廣新聞網
2004-5-29 7:00

--------------------------------------------------------------------------------

- nch_20040529_060000 根據美國國防部遞交給國會的「二○○四年中共解放軍軍力報告」﹐中共加速軍事現代化之後﹐對我動武的選項增加﹐報告說﹐中共的戰略愈來愈傾向于動武﹐而不是消極的恫嚇。 報告說﹐未來共軍對我部署的飛彈﹐每年增加至少75枚﹐而且準確度和致命性都在增加。(張蓉湘報導)

五角大廈依法對國會遞交的中共解放軍軍力報告﹐詳細描述了中共的軍事現代化﹐以及未來的方向。 報告說﹐90年代以來共軍的戰略逐漸討論有限度使用武力﹐以達成政治目的﹐而隨著軍事科技的進步﹐中共動武的選項增多﹐共軍的戰略愈來愈傾向動武﹐而不是消極的嚇阻。 針對臺海的軍力比較﹐報告說﹐我國在聯合作戰上有待加強﹐在北京方面﹐共軍致力于加強指揮、管制、通信、資訊、情報、監視、以及偵查系統﹐強化軍種之間的合作﹐報告說﹐過去一年來﹐北京對外軍事採購增加了百分之七。 報告表示﹐近年來中共加速軍事現代化﹐是為了因應台海的發展﹐可能違反中方統一的目標﹐希望透過嚇阻﹐避免台灣永久跟大陸分離﹔ 而加速軍事現代化的另外一個目標﹐是在嚇阻、拖延、以及干擾第三勢力的介入。 針對中共對我部署的短程彈道飛彈﹐報告說﹐已經從1995年的大約450枚﹐增加到去年的大約五百枚﹐未來每年會增加至少七十五枚﹐而飛彈的準確度以及致命性﹐也在增加。中廣記者張蓉湘在美國華盛頓報導


NO:172_36
小貓  於 2004/05/29 13:39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tw.news.yahoo.com/040529/4/osyt.html

美評估:大陸侵略性建軍 目標就是台灣

美國國防部評估兩岸軍力指出,大陸軍方積極準備進行「侵略性軍備」,一切目標,都是在確保一旦台海發生衝突,能獲得決定性的勝利。

這項報告指出,大陸目前有超過500枚短程彈道飛彈,是針對台灣佈署的,其中大部分具備改良過的導引系統;而大陸去年的國防支出,在500億到700億美元之間,僅次於「美國」及「俄羅斯」。

美國國防部也擔心大陸總有一天會成為美國軍事上的主要對手。大陸的建軍行動,並不只是針對台灣,而且是希望能在未來10到15年之間,成為世界軍事大國的可能。

美國國防部一名高級官員對媒體表示,大陸的建軍行動,充份顯示他們準備積極面對「台海衝突」的決心。

報告中並指出,受到去年「美伊戰爭」的影響,大陸軍方正在重新思索,在未來可能發生的「台海衝突」當中,應該要儘量不依賴地面部隊,而使用長程武器進行精確攻擊的可能性。


NO:172_37
Luke-Skywalker  於 2004/05/29 17:11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news.yam.com/cna/china/news/200405/200405290116.html
中國成立首家軍事網格研究中心

(中央社台北二十九日電)中國首家軍事網格研究中心今天掛牌成立,將為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提供新的技術支撐。網格是世界各國爭相研究的高新技術,由各種通信衛星、通信飛機、作戰地域網等通信和電腦設施組成的網路。

中共解放軍報報導,網格構成的廣域分佈、無縫連接、動態開放的互聯網路,是支持一體化聯合作戰的技術設施。報導說,該中心將開展軍事網格的體系結構和技術研究,開發網格基礎平臺和應用平臺,建立開放實驗室,為軍事通信、指揮自動化、軍事仿真等研究提供超級計算能力,加速提升學科建設水準。


NO:172_38
John  於 2004/05/30 14:04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2+112004053000020,00.html

2004.05.30 中國時報
美:台海情勢加速解放軍現代化 李傑稱不符現況
劉屏/華盛頓廿九日電、蔡慧貞/宜蘭報導、何榮幸/台北報導


美國國防部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指出,台灣的情勢變化,使中共解放軍加速現代化;陳水扁總統連任,加深了中共的憂慮。報告說,共軍的攻擊能力,年年都在增強,使中共有愈來愈多的行動方案。

這份年度報告係五角大廈依據《二○○○年國防授權法案》規定,在廿八日向國會提出。過去幾年都在七月左右發表,今年時間大幅提前。報告在《軍事現代化的動力》一章中說,中共並無解決台灣問題的時間表,但是任何中共領導人都不能冒著永久失去台灣的風險。而近幾年的情勢演變,尤其是陳水扁總統當選連任以及他計劃修憲等,都使北京當局更加擔心。


報告說,近幾年來,解放軍加速改革,正反映了中共領導人的憂心。因此解放軍把重心置於「發展各種有效的軍事行動選擇方案,以阻止台灣走向獨立。如果必要,以武力迫使台灣與大陸統一」。解放軍的第二個目標,是要「在台海軍事危機時,有能力阻絕、遲滯、瓦解第三方的干預」。

報告說,中共軍事現代化的短程及中程目標,主要即是為台海的軍事衝突預作準備,包括美國的軍事干預。如果開戰,中共要藉著空、海、飛彈三方面的力量壓倒台灣的防禦,瓦解台灣軍事及政治領導人的抵抗意志,並阻絕或遲滯美軍的干預。

報告在《台灣海峽》一章中指出了國軍的優點及缺點。報告說,受制於國際環境,國軍若干專業及科技不易與國際接軌。陸軍方面,人數仍遠超過海空軍,三軍約為二比一比一;專業士官不足,從而加重了軍官的負擔;三軍協同作戰的理念尚未完全建立;解放軍強化空、海、飛彈戰力之際,台灣還在著重過去的反登陸戰力。海軍方面,很有組織,新艦陸續成軍後,戰力加強,唯與陸軍、空軍的協同行動仍不足,多重任務的訓練亦較缺。空軍方面,接收第四代戰機後,繼續保有質的優勢,但戰機飛行員人數吃緊,訓練飛行過於著重防禦。

在《關鍵進展》一章中,報告說中,與前一年相比,解放軍在許多方面都有顯著進展。其中之一是從伊拉克戰爭經驗學習功課,例如聯軍的空中優勢、地面快速部隊、特種部隊等。這場戰爭也讓解放軍研究「如何結合心戰、空中攻擊、快速地面行動,以敵人的領導階層、通訊能力、作戰意志為打擊目標」。這場戰爭也使解放軍下定決心加速強化資訊科技,並改善武器的機動性、火力、精準打擊能力。解放軍也堅定信心強化C4ISR(指揮、管制、通訊、情報、電腦、偵察、監控)能力,並改善不同軍種間的協同作戰能力。

報告指出,由於經濟發展,中共更有能力提升國防預算。例如去年斥資十億美元購買廿四架俄製「蘇愷卅」戰機,又花五億美元購買「SA廿」地對空飛彈系統。

在演訓方面,報告說,解放軍與其他國家間的互動及合作正在加強,例如與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舉行聯合反恐演習。後勤方面,經由伊拉克戰爭的經驗,解放軍正在建立聯合的後勤體系。

美國國防部廿八日公布「中共解放軍軍力報告」,報告中直指台灣陸軍仍秉持歷史傳統,著重在反登陸作戰,在陸軍的訓練及後備軍人動員上仍有很大缺失。國防部長李傑對該份報告中就我軍力動員缺失的相關評估不以為然,認為我軍方早已實施「常後分立」,常備軍力立即動員無虞,相關報告中指陳缺失並不符我國軍現況。

李傑昨日隨同行政院長游錫堃及閣員們一起前往宜蘭參加新閣座談會,晚間李傑針對美方公布的該份評估報告指出,目前我國兵力已實施「常後分立」,常備軍人有獨立的動員、補給系統,至於後備軍人則另成一個動員體系,過去由後備軍力支持常備軍力,往往需花上七天以上時間的情況將不復見。所以,他認為,該份報告中對台灣軍力動員缺失的評估,已不符現況。

國防部軍事發言人室昨「更正」國防部長李傑日前說法指出,海峽中線的正確座標位置為:北緯二十六度三十分、東經一百二十一度二十三分、北緯二十四度五十分、東經一百一十九度五十九分至北緯二十三度十七分、東經一百一十七度五十一分。

軍事發言人室新聞稿表示,海峽中線座標位置的經緯度為海軍最先沿用,因地球表面是圓弧狀,海軍使用的海峽中線略成勾狀,和空軍稍有不同。


NO:172_39
tc2  於 2004/05/30 14:42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上面那篇John貼的文章說,美國國防部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報告裡指出的:[由於經濟發展......又花五億美元購買「SA廿」地對空飛彈系統。]

.....美國國防部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報告沒搞錯吧? SA-20就是S-400耶! 難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除俄羅斯之外,第一個部署S-400的國家?

關於S-400(SA-20)
http://www.military.cz/russia/sam/s400/s-400.htm


NO:172_40
John  於 2004/05/30 15:31
Re:2004 年 5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種動態新聞

中國中央電視台昨天報導了中國首支陸軍地空導彈團俄製道爾(TOR)演練情況
(原文如下,視頻見連接: http://www.hdyjl.com/dr.wmv
或: http://www.pp54.com/List.asp?BoardID=6 )

其末端的蛇形機動真不錯!

在南京軍區某導彈團,3人擁有兩台電腦,每三名幹部中就有兩個大學生,他們靠培養和儲備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為謀打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導彈騰空而起,發發命中目標。創造這個奇跡的是組建不久的我軍第一支陸軍地空導彈部隊。新型裝備技術含量高,涉及微電子學、工程力學等幾十個學科門類。為使原來普通炮兵部隊官兵儘快勝任新崗位的需要,團隊採取“借才引智”、實戰磨煉等方法,提高官兵駕馭高新裝備的能力。

  南京軍區某導彈團團長王維立:現代戰爭是知識與知識,智力與智力的較量,今天最能學習的部隊,就是明天最能戰鬥的部隊。

  為給官兵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團隊投資建起了上通總部、下聯營連的光纖高速寬帶局域網,在網上儲存了1000多份教案和上億字的學習資料,官兵每月的點擊率都在10萬次以上。目前,團隊有18%的幹部可做到指揮員與技術人員崗位互換,26%的戰士能擔任多種操作手,人才培養實現了由單一向多能、少數向群體的跨越。不久前團隊參加全軍科技練兵比武,完全憑自己培養的人才,打出了5發5中的優異成績。


回論壇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TWforum.pl?board_id=6&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