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01 00:01 | |
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麻煩各位在本欄貼新聞之前,請先瀏覽一次,若有網友已貼相同的新聞,請勿重覆張貼而佔去本欄版面。此外於貼上新聞時,麻煩請一併附上新聞網址。若無法查出新聞原址,煩請於新聞正文之前加註:『無法提供新聞來源;僅供參考,請各位網友注意!!』,敬請合作!謝謝!★ ★本欄只接受新聞資料,恕不接受任何討論及網友反應事項,謝謝各位合作!★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02 19:55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404/200404020080.html 美國設法阻撓歐盟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 (中央社台北二日綜合報導)倫敦金融時報引述美國國務院未具名官員談話指出,美國正設法阻止歐洲聯盟解除對中國大陸的武器禁運措施。美國國務卿鮑爾已就此一議題與多位歐盟相關官員交換意見。 主管外交政策的歐盟秘書長索拉納Javier Solana上個月曾赴北京訪問,期間並表達支持解除中國武器禁運的立場。儘管德國也支持法國的決定,但最近態度似乎轉趨保留。 索拉納在上月中旬表示,歐盟正試圖以不損害與北京關係或導致武器擴散的方式,解決對中國歷時15年的武器禁運問題。歐盟是在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後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索拉納已表明支持解除這項禁運,但荷蘭和瑞典等部分歐盟國家以中國違反人權紀錄為由,仍不願支持。 |
星塵 於 2004/04/03 08:25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遏阻武器擴散 美列制裁名單 〔編譯陳宜君╱本報專用紐約時報二日報導〕美國國會與行政部門官員表示,來自台灣、中國等七個地區的十三家企業與個人,出售可使用於核生化武器計劃的設備與專業技術給伊朗,美國政府將對這些業者與個人實施制裁。 這十三家企業與個人,包括中國的五家公司,以及台灣、北韓、俄羅斯、馬其頓、白俄羅斯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企業;其中至少五家業者或個人過去曾遭美國政府制裁。 華府的制裁將包括禁止這些企業與個人出口貨品到美國,亦不准獲得美國的合約或協助;此外,美國企業兩年內不得與制裁對象有貿易往來。華府官員表示,美國是依據二○○○年通過的「防止向伊朗擴散武器法」實施制裁。該法禁止向伊朗輸出可用於取得長程飛彈與非傳統武器的物品與科技。 美國國務次卿波頓上月三十日在眾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作證時指出,美國政府很快就會擴大處罰其它出售核子物品與科技給伊朗的企業。但他並未透露這些業者的的名稱。 美國參、眾兩院的外交關係委員會一日均收到行政部門送交的三十頁秘密報告,其中列出懲罰對象的名稱與涉足行業等。一名官員表示,這是美國實施擴散武器制裁以來,受罰對象最多、且背景最多元的一次;顯示美國政府決心對販售違禁物品與技術給伊朗等敵對國家的個人與企業,施加經濟壓力,並貼上「武器擴散者」的標籤。布希任內制裁擴散武器企業的數目,較前任政府多。波頓在眾院作證時表示,華府二○○二年曾二十二度祭出制裁措施,懲罰疑似企圖取得非法武器者,去年增為三十二次,前任的柯林頓政府則平均一年八次。 波頓表示,伊朗為了防止國際武檢人員發現該國「蓬勃發展的」生物、化學與核子武器計劃,展開「大規模欺騙與否認」運動;伊朗獲取違禁物品的來源中,許多顯然也提供利比亞核子技術、元件與原料,包括巴基斯坦「核彈之父」卡恩參與的武器黑市網絡在內。 |
清潔工 於 2004/04/04 01:14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Transfer: 星塵 於 2004/04/01 17:35 http://udn.com/NEWS/WORLD/WOR3/1932761.shtml 編譯楊清順╱綜合報導
報導說,美國國防部飛彈防禦局將在這方面踏出第一步,他們在二○○五年編列六千八百萬美元,進行近場紅外線實驗(NFIRE)。 近場紅外線實驗衛星的功能主要是蒐集地球發射火箭排放廢氣的資料,美國國防官員因此宣稱,這是防禦性武器,不是攻擊性武器。 但這種衛星也有比較小型的「擊殺載具」,這是一種投射物,利用物體在地球低空軌道移動產生的動能,癱瘓或摧毀來襲的飛彈或在軌道運行的其他衛星。 美國的太空武器計畫因為所費不貲幾經延誤,國會又嚴加把關,但美國政府一位高級官員兼國防專家說:「現在我們終於要進入太空武器化時代了。」他說:「空軍有很多人對將武器送上太空仍有疑慮,所以飛彈防禦局只能悄悄進行。他們的預算具有政治意義,很難刪。」 飛彈防禦局的前身是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成立的彈道飛彈防禦組織,其任務是發展完整的飛彈防禦系統,包括利用部署在太空的平台。 不過,美國的太空武器化計畫絕對不是只有飛彈防禦局這項計畫而已,去年十一月空軍就提出範圍很廣的太空武器計畫方案「轉型飛行計畫」,內容包括部署空射殺手飛彈、雷射攻擊武器及從太空攻擊地面的金屬彈體。空軍這項太空武器計畫仍在構思階段,尚未編列經費進行開發。 |
清潔工 於 2004/04/04 01:15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Transfer: 星塵 於 2004/04/01 17:43 http://udn.com/NEWS/WORLD/WOR1/1932771.shtml 華盛頓記者林寶慶╱三十一日電 美國太平洋美軍司令法戈卅一日在美國會眾院軍事委員會作證時指出,台灣大選期間,美國仔細觀察台海局勢,目前並未有立即造成危機的跡象。 但法戈仍指出,台海局勢仍是最可能造成美中關係衝突的源頭。 法戈說,在台灣大選期間,美國仔細觀察台灣的選舉,也相當留意台海局勢,目前並未發現有立即造成危機的跡象。不過他補充說,美國不排除其間有誤算的可能性。 法戈並提到,針對台海關係,美國總統雖重申一個中國政策和美中三公報,但美國領導階層和太平洋艦隊對台灣關係法的承諾仍堅持不變。 【2004/04/01 聯合報】 -------------------------------------------------------------------------------- http://udn.com/NEWS/WORLD/WOR6/1931433.shtml 路透華盛頓三十日電
以色利一架客機 2002 年在肯亞差點被肩射飛彈擊中,美國軍機和運輸機最近在伊拉克也遭到類似攻擊,引起國會議員擔心客機遭到這種攻擊。狄法齊歐說:「這(肩射飛彈)不昂貴,容易運輸,容易隱藏,容易偷運。我們必須預做準備。」 該提案的主要內容是運輸安全局(TSA)正在進行的一項飛機反飛彈系統研製計畫。眾議員對該計畫的進展和成本預估感到滿意,A聯邦政府應迅速予以批准。該法案並未說明由政府還是航空公司支付安裝這種系統的費用。 有些專家估計,全美六千多架客機裝備這種系統,需資金一百億元。麥卡表示,提案準備要求有 550 個座位的空中巴士 A380客機之類的大型新式客機必須安裝這種系統。 【2004/03/31 世界日報】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04 19:58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404/20040404192004.html 北韓稱願放棄所有核子設施 (法新社漢城四日電) 南韓媒體今天報導,北韓已經告知中國,願意放棄所有核子設施,換取「對應措施」,但未說明是什麼措施。 聯合新聞社引述未具名南韓官員的話說,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上個月訪問平壤時,北韓表露此一立場。 報導引述這名官員的話說:「我得知北韓說,如果適當獲得對應措施,他們有意放棄核能工業以及核子武器」。 南韓及其盟邦一直敦促北韓中止所有核子設施。 北韓曾提出含混的提議,表示願凍結其核子設施,交換美國提供安全保證及經濟援助之類的讓步。 兩韓、中國、日本、俄羅斯及美國曾舉行兩次六邊會談,但都未能縮小對美國主要要求的歧見,也就是平壤要完全撤除核子計劃。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05 20:55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reuters/international/news/200404/73740.html 美軍綠扁帽之父班克上校去世,享年101歲 [路透洛杉磯電]美軍官員周五表示,協助創建美軍精英特種部隊,並被譽為「綠扁帽之父」的退休陸軍上校班克(AaronBank)辭世,享年101歲。 美軍特種部隊首任指揮官班克上校于周四壽終正寢。這位二次世界大戰英雄人物于1952年在五角大樓的指示下,組建了第一支美國陸軍特種部隊,之後還建議該部隊頭戴綠色、酒紅色或者紫色扁帽,與于其他兵種做區別。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05 21:11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404/20040402132006.html 美國提出南韓部隊派駐伊拉克新地點 (法新社漢城二日電) 南韓聯合新聞社今天報導,美國已提出兩個伊拉克北部城市,讓南韓考慮部署部隊。 聯合新聞社引述一名國防部官員的話說,這兩個城市是蘇雷馬尼亞及阿比爾,都在庫德族自治區內。南韓國防部將於今天稍後公開宣佈美國的提議。 因為伊拉克的安全情勢惡化,南韓上月放棄派遣三千多名官兵前往伊拉克北部基爾庫克的計劃。 南韓部隊將繼美國、英國之後,成為在伊拉克的第三大部隊,他們主要由非戰鬥人員組成,任務將侷限於救援及重建工作。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09 16:36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ettoday/et_politics/news/200404/20040407164423.html 嚇阻中國蠢動美軍積極建設關島戰略設施 ettoday 2004-4-07 16:44 美國國防部目前正在大力建設太平洋上的關島,希望使這塊美國領土成為亞洲邊緣的「軍力投射中樞」。軍事專家指出,美國此舉意在嚇阻中國,因為關島距離亞洲相當遙遠,因此積極在關島部署軍力並不會威脅中國安全,但若中國變得好戰,關島的位置將使美軍可以迅速反應,特別是對於潛艦與航空母艦的動員更為重要。 在關島的美軍官員拒絕討論關島對美國如何應付中國快速崛起有什麼重要性。但是夏威夷的軍事分析家霍羅倫指出,藉由把戰艦與潛艦移往關島,美國國防部將得以克服「距離的暴虐」,也就是把從夏威夷出動艦隊橫越太平洋前往亞洲的反應時間縮短5天。
目前美軍的B52戰略轟炸機已經進駐關島。美軍在當地正在興建一座高達13層樓高的空中管制塔台,機場的戰機掩體、地下化輸油管路、彈藥庫等設施也都正在修築當中。一位負責工程的29歲美軍上尉說,這是他從軍以來,所見過最大規模的空軍建築工程。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09 16:39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tvbs/international/news/200404/20040408773750.html 美國關島部署重兵 防止東亞危機 2004-4-08 10:04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基於戰略考量,美國在近期已經將重兵移防至關島,希望將關島建立成為亞洲邊緣威力強大的軍事基地,軍事分析家表示,美國這項舉動,主要是為了嚇阻中國大陸日漸強大的武力。 從去年開始,美國的B-52轟炸機就開始進駐關島,接下來還會有核子動力潛艦抵達,這是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德,在去年視察關島基地後,就決定將關島建設成亞洲邊緣最強大的軍事基地,主要是因為關島是美國的屬地沒有跟外國租借或任何制空權的問題。 但是根據軍事專家的分析,美國這個舉動其實是為了中國大陸日漸強大的武力作準備,一旦大陸有任何舉動,美國就可以馬上出兵制衡,比起從夏威夷調兵遣將要快上許多,以防止在東亞可能發生的任何軍事危機。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13 12:48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404/200404130089.html 國防新聞:美軍訂定備戰和作戰能力新目標 (中央社記者陳正杰華盛頓十三日專電)美國國防新聞週刊報導說,根據國防部長倫斯裴的要求,美軍要能在十天之內部署到遠方的戰場,在三十天之內打敗敵人,隔三十天之後,要有能力再迎戰另一個敵人。 報導說,國防部去年一份以「作戰軍力研究」為題的機密報告,曾具體討論這個目標。美軍若能達成這個目標,將可提升在亞洲作戰的能力。 國防新聞說,這個新目標符合目前美國國家軍事戰略,就是要能保衛本土、在世界四個地區遏阻侵略行為、在另外兩個衝突中快速打敗敵人,和進行少數小規模的行動。 報導說,10─30─30是用來衡量三軍結構改造的準繩,至於能否達成則是另一個問題,例如以美軍目前的運輸能力,就無法實現這個目標。報導說,空軍必須加強戰略運兵能力,陸軍必須變得輕巧快速,而海軍和陸戰隊在計劃發展新型戰艦,以便能在結合現有的艦隊之後,能形成海上基地,具有對陸地投射戰機和地面部隊的能力。 |
星塵 於 2004/04/14 05:42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104+112004041300891+20040413235642,00.html 2004.04.13 中國時報 基於美國派駐海外兵力的重新部署計畫,在朝鮮半島軍事分界線(MDL)上,由聯軍與共軍聯合駐守、共同管轄的板門店共同警備區域(JSA)內的駐韓美軍,快則可望於今年底以前,將超過半個世紀的防衛任務悉數移交給南韓部隊。 自從聯軍與共軍於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在板門店締結韓戰停戰協定,逾半個世紀以來,由以駐韓美軍為中心的聯軍,與以北韓人民軍為主的共軍,雙方都依據停戰協定僅攜帶以手槍為主的輕武器,共同管轄的板門店共同警備區域(JSA)內,駐韓美軍的防衛任務,快則可望於今年底以前移交給南韓部隊。 據專門介紹海外美軍的﹁星條旗報﹂十三日報導指出,負責防衛板門店共同警備區域 (JSA)的聯軍警備大隊,目前約有六百多名兵力,駐韓美軍為一百七十九人,佔三成左右。基於南韓不是締結韓戰停戰協定的當事國,因此,今年十月以前,板門店JSA警備大隊的美軍比率將調降至百分之五,甚至日後駐韓美軍全部撤出板門店共同警備區域,也必須留下擔任大隊長和核心參謀的美軍軍官來掛帥。 駐韓美軍高層人士指出,在長達兩百五十公里的朝鮮半島軍事分界線上,南北各兩公里的軍事緩衝地區|非軍事區 (DMZ)內,唯一一處一直由駐韓美軍單獨管轄的最前沿陣地﹁歐蕾崗哨﹂,由美軍組成的偵察小分隊擔任的﹁歐蕾崗哨﹂周圍偵察任務,也將移交給南韓軍隊負責。 位於朝鮮半島軍事分界線南方非軍事區內,一直由美軍單獨管轄的最前沿陣地﹁歐蕾崗哨﹂ (又稱241哨所),將於今年內移交給南韓軍隊駐守,這象徵了持續五十多年的駐韓美軍對非軍事區的偵察任務終於結束。 位於非軍事區中最具戰略性的位置﹁歐蕾崗哨﹂,距離北韓不過七十五英尺,天氣晴朗時,可以看到開城市及由南北韓共同推動的開城工業園區。 據了解,駐韓美軍於一九九一年將第二師兵力撤出毗鄰軍事分界線的非軍事區後,在與北韓軍隊敏感對峙的非軍事區內,僅留下﹁歐蕾﹂與﹁奎利爾﹂兩處崗哨,由美軍直接管轄,最近已將﹁奎利爾﹂崗哨的駐守任務移交給南韓陸軍第一師,美軍只負責﹁歐蕾﹂崗哨及板門店附近南韓村落|大成洞村落的防衛任務,如今又計劃將﹁歐蕾﹂崗哨移交給南韓軍隊,在在凸顯了駐韓美軍將從第一線撤調後方的決心。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14 22:18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404/200404140114.html 錢尼:美國考慮調整駐日軍隊數量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十三日專電)白宮新聞簡報指出,美國副總統錢尼在日本出席一項座談會時表示,美國瞭解到駐日美軍有時會造成地方民眾的負擔,美方不斷針對這些問題與地方政府溝通,調整相關部署,包括將部隊調離摩擦點。此外,基於軍事現代化的考量,美國也考慮減少駐日軍隊數量。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15 16:09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404/200404150152.html 華郵:UN在歐洲發現拆除的伊拉克核子裝備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十五日電)華盛頓郵報今天報導,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主管和其他聯合國外交官的說法,大批與核子有關的裝備(其中部分已受到污染)以及少數飛彈引擎已被人由伊拉克私運到歐洲的廢棄物處理場再循環使用。 艾巴拉迪表示,國際原子能總署的一項調查「發現大量廢棄物(其中部分已受到污染)已由國際原子能總署監督的地點運離伊拉克」。他說,他已將此一發現通知美國,目前正在等候「澄清」。 郵報指出,在一九九一年波斯灣戰爭後,聯合國檢查人員發現、登錄並且銷毀了伊拉克核子武器計畫使用的大部分裝備,但是他們將大量的核子裝備與設施「查封」留在伊拉克,其中包括一九八一年遭到以色列轟炸的歐西拉克核子反應爐殘餘物。那些殘餘物和相關建築都已受到輻射污染。 國際原子能總署尚未發現任何證據,顯示拆除運到歐洲的那些物料是賣給武器交易商或是被懷疑正在發展核子武器的國家。但是艾巴拉迪擔心,這些物料外運可能構成一項擴散威脅,也可能使確切評估伊拉克核子計畫發展史的努力趨於複雜。 艾巴拉迪在信中說:「目前並不清楚移除這些項目是最近的伊拉克戰爭結束前後劫掠活動的結果,或是有系統清理伊拉克受到污染核子地點的一部分努力。無論如何,這些活動也許會對本署繼續了解伊拉克與核子有關的剩餘能力造成重大衝擊,也讓人關切與雙重用途原料和裝備流入不明目的地有關的擴散風險。」 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一位發言人說:「我們已看到有關報告,顯然也深感關切,就像我們告訴國際原子能總署的,我們正在調查此事。」 艾巴拉迪四月十一日撰寫的此一信函本週在安理會理事國之間私下流傳。 郵報表示,今年元月在運抵鹿特丹港口的一批廢鐵中發現少量氧化鈾後,非法進口與核子有關原料的證據浮現。 根據美聯社的報導,採購這批廢鐵的公司在貨櫃中偵測到輻射性原料後立即通知荷蘭政府。這家公司一位發言人表示,運送這批廢鐵的約旦交易商相信氧化鈾是來自伊拉克。 艾巴拉迪並未指明發現來自伊拉克廢棄物的歐洲國家。但是聯合國與歐洲官員證實,國際原子能總署檢查人員曾前往前述荷蘭公司堆放廢棄物的地點進行氧化鈾測試,卻發現伊拉克受到聯合國監督的飛彈引擎與發酵處理使用的裝備。 聯合國外交官指出,聯合國監督與檢查伊拉克裁武委員會已在一封信中將這些發現通知安理會。在此同時,國際原子能總署下令以衛星攝影了解伊拉克原先發展核子武器地點的情況。一位聯合國高級官員說,他們發現一個地點的兩棟建築物已經不見,含有與武器有關原料的幾堆廢棄物也不知去向。這位官員說:「在歐洲,不鏽鋼的價格是一噸一千五百美元,那就值得進口再處理利用。」 |
星塵 於 2004/04/15 17:49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109+112004041500795+20040415174132,00.html 2004.04.15 中國時報 歐洲聯盟在人權組織及美國外交壓力下,加上歐洲議會選舉日期已近,各國各有內政問題,討論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售案,已肯定繼續延期。 法國一直督促歐盟儘快討論解除對中國長達十五年的軍售禁令,由於決議需要所有成員國一致同意,五月一日歐盟擴大為二十五國後,取得一致同意的難度將提高。 根據費加洛報報導,歐盟執委會主席普羅迪訪問中國時表示,解除軍售禁令牽涉複雜的討論,目前歐盟成員國間仍有不同意見,歐洲民眾對這項決議也心存質疑。普羅迪又說,中國在人權議題上努力不夠。 四月二十六日在布魯塞爾召開的外長會議,雖然排定這項議程,但幾乎所有的外交官都認為,屆時會議不會做成決定。 國際特赦組織則強調,一九八九年天安門民運逮捕的學生目前都還在監獄裡。 一方面有美國的外交壓力,加上人權組織的意見,各成員國面對自家內政,以及六月歐洲選舉,已無閒暇為中國發聲。原先支持對中國解除軍售禁令的德國,國內在綠黨的強力反對下,目前也呈現意見紛歧狀態。英國外交部甚至提議,延至十月歐盟與中國舉辦高峰會議時再作討論。 費加洛報指出,諷刺的是,儘管歐盟對中國實施禁售武器已有十五年,但是歐洲國家並沒有完全停止對中國販售武器。 |
星塵 於 2004/04/15 17:50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worldjournal.com/wj-in-news.php?nt_seq_id=960840 巴國科學家供稱:曾目睹北韓核彈
紐約時報引述美國官員說,美國副總統錢尼今天在北京和中國領導人會晤時,預料將引述這項情報。 與聞巴基斯坦機密簡報的亞洲及美國官員告訴紐約時報說,有關卡迪爾汗1999年訪問北韓的經過,巴基斯坦已經在機密文件中提供給北韓飛彈射程可及的國家。巴基斯坦不同意美國的情報官員直接偵訊卡迪爾汗。 消息人士說,卡迪爾汗透露,他所訪問的秘密地下核子廠與北韓設在寧邊的主要核子設施不同。一名亞洲高級官員說:「那個地點距離首都平壤大約一小時車程,但是不清楚在什麼方向。」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16 17:16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china/news/200404/200404160150.html 中國與印度將舉行聯合軍演 (中央社台北十六日電)中國與印度今年將於西藏邊境地區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地點預定在不丹以東的中印邊境。 美國全球防務組織官員派克認為,中印兩國邊境軍演,印度很可能派出印藏邊境警察部隊參加,中方則派出駐西藏邊防軍,特別是山地作戰部隊,兩支部隊極可能曾在高原上交過手。 至於演習地點,印度國防研究所中國軍事專家費南德斯認為,中印兩國應會在邊境的東段,即不丹以東邊境地區進行演習。此處兩國有九萬平方公里爭議地區,這是幾乎釀成第二次中印戰爭的地帶。此外,印度快報說,這次演習標誌著兩國在軍事國防領域合作的重要突破,有利盡快解決領土爭議和締造一個和平、安寧的邊境。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16 17:41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404/200404160123.html 美全力遊說歐盟勿取消對中國軍售禁令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十五日專電)外傳歐盟可能於四月二十六日通過解除對中國軍售禁令案,美國國務院今天表示,由於中國人權狀況迄未改善,美國政府仍將繼續透過各種管道遊說歐盟國家,勿取消對中國軍售的禁令。 |
VOR 於 2004/04/18 09:29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themoscowtimes.com/stories/2004/03/30/042.html Tuesday, Mar. 30, 2004. Page 5 Alyoshin: Irkut Wont Exist in 2 Years By Lyuba Pronina Irkut, which became the first Russian defense company to go public last week when 23 percent of its shares were sold on domestic bourses for $127 million, will be folded into a new national aircraft-building holding within two years, Boris Alyoshin told reporters. Irkut, conditionally speaking, will cease to exist in two years. It will enter the aircraft-building company, said Alyoshin, a former deputy prime minister who now heads the Federal Industry Agency, which oversees the defense sector. The government plans to merge all the manufacturers and designers of Sukhoi, MiG, Tupolev and Ilyushin aircraft into a National Aircraft Building Corp. as part of its restructuring plan for the industry. Alyoshin said the first stage of consolidation, which will take a year, calls for the creation of a managing company to coordinate the activities of consortium members. The second stage calls for evaluating consortium members assets and finalizing the merger, he said. The government either controls or fully owns all of the nations aircraft building companies except Irkut. The government had owned 14.7 percent of the Irkutsk-based company, but that stake dropped to 13.4 percent after Fridays IPO, which included newly issued shares. Managements stake also dropped -- to 50.3 percent from 70 percent, Irkut CEO Alexei Fyodorov said Monday, adding that foreigners bought roughly half of the shares offered Friday. By law, foreigners are not allowed to own more than 25 percent of aircraft producers, but Alyoshin said new legislation would likely be adopted this year that would raise that barrier to 49 percent. Neither Alyoshin nor Fyodorov could say how equity will be divvied up within the new consortium, but Fyodorov insisted that the consolidation would be good for Irkut shareholders. In fact, Irkut actually first suggested the idea of creating the consortium, and potential investors were told in the companys IPO prospectus that joining was optional, Fyodorov said. If unacceptable risks emerge, we will think 10 times about joining, he said. Irkut shares dropped 5 percent on MICEX on Friday, but only about $300,000 worth of shares changed hands. There were no trades in Irkut shares on the RTS.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18 14:04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1963952.shtml 將我納入飛彈系統 紐約時報批愚蠢 紐約記者傅依傑/十六日日電 2004/04/18 紐約時報十六日以社論批布希政府在亞洲推動飛彈防禦系統,指將台灣納入美飛彈保護傘下是「至為愚蠢」之舉,只會使北京加速軍備競賽,激發中共部署更多導彈抗衡。 社論並說,華府在亞洲推動飛彈防禦系統、建立美國領軍的亞洲「保護傘俱樂部」,將製造更大危險,甚於它原欲抗衡的威脅,此一系統「理論上」可保護飛彈侵襲,但科技紀錄乏善可陳,難以服人,且將不必要地孤立觸怒北京。 社論指出,華府與北京改善關係及北京與鄰國修好,是未來東亞穩定主要保證,美國在此地區推動飛彈防禦系統,將證明是反其道而行的失敗之舉。 社論批評布希政府在大選年運作飛彈防禦系統是虛張聲勢;二月間,五角大廈稱,將於七月在阿拉斯加格瑞利堡部署飛彈攔截器;在防衛系統構想下,日本將受美雷達及衛星保護,但其實際防衛作為則由改良型神盾艦及陸上愛國者飛彈執行;華府對飛彈防禦系統的長程構想,是建立一個全球性飛彈攔截系統以保護美國及其盟邦。 社論說,將台灣納入美飛彈防衛系統「至為愚蠢」,只會加速北京軍備競賽,北京已明白表示,將盡其所能部署足夠的導彈以對付台灣,並稱一旦遭到美國攻擊,必將反擊。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18 15:03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Moment/newfocus-index/0,3687,930418008+0+0+105531,00.html 華府專家:十六步驟 遏阻中共犯台 劉屏/華盛頓十七日電 華府軍事專家費雪十六日指出,如果未能採取有效的防範措施,則台海軍事衝突最快可能在一至三年內爆發。他提出了十六個步驟,建議華府和台北採行,包括全台灣各高中應實施基本軍訓及救護訓練、購買新型俄製潛艇等。 「安全政策中心」研究員費雪在華府一場研討會上表示,陳水扁總統當選連任,可能使中共強化對台動武的軍事準備。除非出現難以預料的外交突破,或是北京當局大幅改變其優先順序,否則這場戰爭最快可能在一至三年內爆發。因此美國必須以更大與更急迫的作為遏止這場戰爭。
與台灣直接相關的十個步驟是:一, 台灣加速軍事改革,包括新的C4ISR(指揮、管制、通訊、情報、電腦、偵察、監控)系統、新的武器掩體等;也要設法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進入軍中。這種改革的目的,在於強化信念,也在於強化遭到第一擊後的生存能力。二,台灣應強化後備戰力與動員能力。全台灣的高中應實施基本軍訓及緊急救護訓練。三,台灣應儘快實施有關國家安全的法律,以強化保密防諜。四,美國應出售若干彈道飛彈或巡弋飛彈給台灣,或提供相關科技給台灣自製這種武器,讓台灣建立有效的「攻擊」能力。萬一發現中共意圖動武時,台灣可以先發制人。五,美國應鼓勵台灣按照原先構想購買愛國者三型反飛彈系統。六,美國應促請台灣投資「無人飛機」,以建立高空監控能力與精準打擊能力。七,美國應售予台灣少量的一二○口徑M1A2主力戰車,以有效對付解放軍的俄製一二五口徑戰車。同時美國應出售現代化的一○五榴彈砲,台灣亦應加速購買更多的攻擊直升機。八,台灣應與華府研究是否購買若干俄製的小型新式潛艇。同時台灣應加速購買二手的美製P-3或S-3反潛巡邏機。九,美國應出售AIM-9X空對空飛彈給台灣,以對抗解放軍擁有的R73飛彈、蘇愷廿七及卅戰機。十,建立私人機構,由有經驗的外籍教官訓練國軍。 有關美國本身的六個步驟則是:一,增加亞太的美軍數量,以備在十二小時內進入台灣戰區。其中包括可發射巡弋飛彈的三叉戟攻擊潛艇;琉球的F-15戰機中隊從二個增為四個;在關島部署B-1轟炸機、E-2早期預警機、KC-135空中加油機、C-17運輸機。美國亦應部署F-22空優戰機。二,加強保護在亞洲的美軍設施,應在琉球及關島部署THAAD飛彈,以防禦中共高度精準的東風廿一、東風十五。如果來不及部署THAAD,則應考慮購買以色列的「箭式(ARROW)攔截裝置。萬一台海發生戰爭,夏威夷甚至美國本土西岸的軍事設施,亦應加強防範。三,鑑於中共長程飛彈的數量正在增加,穿透力也在增強,因此如果美國決心捍衛台灣的民主,美國必須擁有高效能的全國飛彈防禦系統(NMD)。這不但是要防禦中共的飛彈攻擊,也是要使美國更有信心協防台灣。四,美國應該立即增強反潛戰力,包括啟封五至十艘具有反潛戰力的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美國亦應考慮恢復在航空母艦上部署S-3反潛飛機。五,美國應循外交管道促請日本、菲律賓等國與美國合作,共同遏止中共以武力進犯台灣。六,美國應透過公眾教育,讓亞洲及歐洲瞭解:如果中共對台動武,中共就是選擇「長期與所有民主國家為敵」。美國也應說服歐洲各國繼續禁運武器給中共。萬一中共對台動武,不論中共勝敗,美國都應設法領導各國發起對中共的全球經濟制裁。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20 16:00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404/200404200117.html 傳北美防空司令部曾演習劫機撞建築物情況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二十日電)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報導,北美防空司令部一位發言人十九日指出,在一九九九至二○○一年期間的某個時候,北美防空司令部曾摸擬一架被劫持的外國客機衝撞美國境內的一幢建築物,作為訓練演習的假設情況之一。 CNN 在台北時間今天上午報導,北美防空司令部這位發言人表示,此一演習只是為了測試採取因應措施的程序,並非顯示北美防空司令部當時已有任何理由相信這種假設情況會在真實世界發生。 目前並不清楚當時摸擬的情況是一架遭到劫持的飛機「被用來當作一枚飛彈」蓄意撞擊一幢建築物,或是一架被劫持的飛機失控衝撞建築物。 軍事官員表示,摸擬遭到撞擊的此一建築物並非世界貿易中心雙塔之一或五角大廈。當時演習的假設情況是一架客機自海外飛入美國領空時遭到劫持,與九一一恐怖攻擊的實際情況略微不同。 負責捍衛美國空域的北美防空司令部指揮官艾柏哈特指出:「我們這些年來一直在策劃與執行包括來自外國機場的飛機侵入我們領空的無數假設情況。遺憾的是,我們從未預期或演習過類似九一一悲劇事件。」 在民間監督機構「政府監督計畫」向外流傳它說是一位前任北美防空司令部軍官發給幾位同事的一封電子郵件後,美國國防官員業已坦承,在九一一恐怖攻擊之前幾個月,軍事官員曾經考慮、但是放棄了以一架被劫持的客機撞擊五角大廈的虛擬故事作為一項演習假設情況的構想。 五角大廈一位發言人說,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在二○○一年四月考慮進行的這項演習,旨在協助軍方領袖因應五角大廈軍事行動中心萬一在意外或攻擊事件中失去作用的假設情況。 軍事官員指出,北美防空司令部軍官曾建議以此假設情況作為演習項目之一,但是參謀首長聯席會議的演習策劃人員以此假設情況太不切實際而拒絕接受。美國福斯新聞網指出,在九一一恐怖攻擊之前,美國情治單位從未考慮到恐怖分子可能劫持客機撞擊美國境內重要建築物的假設情況。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21 11:37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404/200404210022.html 美有意在日本境內部署反洲際導彈高性能雷達 (中央社記者謝震南東京二十一日專電)美國繼表示將在今年九月間於日本海配備一艘搭載SM3的神盾級驅逐艦之後,也正探詢在日本境內配備攔截洲際彈道飛彈預警雷達的可能性。 據了解,日本計畫在二零零七年正式配備神盾艦專用的標準三型SM3和陸基發射方式的愛國者三型地對空PAC3。至於反導彈系統的通訊設備方面,除了神盾艦雷達之外,還包括地面配備的六具FPS3雷達。此外,從二零零八年度起,日方還預定在日本海沿岸依序部署四具FPSXX(偵測距離加倍的新型警戒管制雷達)。儘管如此,日本計畫配備的MD系統和各式預警雷達,原本是專以北韓「蘆洞」中程導彈為假想敵,現階段根本無法偵測並攔截發射自深處大陸內地的洲際飛彈ICBM或長程導彈。 |
星塵 於 2004/04/21 17:24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apr/today/today-int6.htm 機器人研發 美國軍方捨得砸錢
以往,機器人研究者始終囿於兩大難題而無法取得長足進展:一是零件成本過高,二是難以吸引少數機器人愛好者以外的資金投入。如今,這種窘況已有明顯改善,鑑於戰爭大量耗損人力,美國國防部目前正積極獎勵機器人研發,各學術機構和民間企業也在資金不虞匱乏的情況下順勢競相投入。 隨著技術進步導致關鍵元件成本降低,各主要大學院校均表示,聯邦預算撥款大幅增加,五角大廈則為最大的預算報銷單位。在汽車炸彈或地對空飛彈造成駐伊拉克美軍死傷人數節節高升的同時,軍方高層認為,自動化的陸海空載具將可有效舒緩這種安全困境。 二○○○年以來,卡內基美隆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接受的聯邦預算補助成長了四十八%,相較於一九九四年更出現一百一十七%的成長。該所所長索普表示,二○○三年聯邦預算共編列兩千四百八十萬美元補助款,主要來自國防部。此外,相關企業補助款自二○○○年以來也成長了四十%,去年共有七百八十萬美元進帳。加州大學、維吉尼亞大學和喬治亞大學等其他院校也表示,機器人研發經費近年來至少成長五十%。 另一方面,機器人尖端元件材料︱從光學儀器到軟體︱的成本也愈來愈低。主要由於電荷耦合元件、微處理器和各類感應器的成本迅速降低,運算功率和記憶體容量同步擴張,可讓機器人感知並克服障礙物的技術已出現石破天驚的進展。 目前當屬軍方對機器人最為熱中,挹注範圍又以應用層面為主。九一到九九年間,五角大廈斥資三十億美元研發無人飛機,二○一○年更可望成長到一百億美元。在國會要求下,國防部正推動在二○一五年前將其三分之一車輛加以無人自動化。 陸軍有意引進便於攜帶的偵察機器人、運輸機器人,以及可取代M1坦克的戰車。美軍用以掃蕩阿富汗地下坑道的PackBot機器人僅重二十公斤,具有攀爬樓梯和在水面下作業的能力。陸戰隊也發展出一款類似的機器人,且其體積更小。 五角大廈所屬高科技研發單位「國防先進研究計畫局」(DARPA)發言人沃克女士說,現有四十餘項機器人研發計畫接受DARPA資助,如DARPA已提撥五百五十萬美元給卡內基美隆大學,發展一種五噸重的新型戰車Spinner,其特色在於可在無人操作的情況下適應幾乎任何地形作戰。 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也正利用DARPA資金發展神經義肢技術(neuroprosthetics),藉此讓大腦控制機器,「就好像為駕駛員提供第三隻手」。 除學界外,政府也獎勵波音公司等民營企業研發機器人。波音和卡內基美隆大學等院校密切合作,諾斯洛普格魯曼、英特爾等大公司也自有機器人專案,並撥款贊助大學研究,因此難以估算大學院校所獲補助的確切金額。 喬治亞理工學院將在七月間舉辦第四屆「國際航空機器人選秀賽」,參賽的機器人飛機必須飛行三公里至都會區上空,鎖定一棟建物,然後由窗口或屋頂進入建物,找出隱身其中的目標,並將拍攝影像傳回基地。全部過程均無人操作。 |
星塵 於 2004/04/22 08:30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4042200079,00.html 2004.04.22 中國時報
這是繼美國決定於今年九月派遣裝配標準三型飛彈的神盾艦到日本海之後,另一項美日共同對應可能攻擊的合作措施。報導說,美日兩國政府認為從共同防禦的觀點來看,有必要共享相關情報,從設於日本的雷達得到的訊息,可以讓美國方面同步得到情報是主要方針。 報導指出,日本目前的彈道飛彈防衛系統(MD)是以北韓的中距離彈道飛彈為對象,雷達的偵測距離較短,無法探知來自大陸內陸發射的彈道飛彈。 日本預計在二○○七年的彈道飛彈防衛實戰配備中,將包括裝配標準三型的神盾艦以及陸基的愛國者三型PAC3。另外,反導彈的通訊配備上,除了神盾艦上的雷達外,還將改良地面配備的六具FPS3雷達;從二○○八年度起也將在日本海配備四具探測距離加強的新型警戒管制雷達FPS─XX。 不過由於日本憲法中禁止所謂的集團自衛權,只提供與攻擊美國相關、而不是與日本本身遭攻擊相關的情報,有可能牴觸憲法中的相關原則,報導說,要如何提供情報等具體的方式目前兩國還在透過非正式管道協議中。 日本自衛隊的海上幕僚長古庄幸一昨天則是在一場記者會中指出,在自衛隊未來增加國際貢獻活動的前提下,承認集團的自衛權是理所當然的事,這是日本自衛隊的領導者罕見地就此憲法上的爭議明白地表達立場。 而日本政府目前也正在進行九年來首次的防衛計畫大綱修正計畫,廿七日將舉行首次會議。日本媒體都認為這個牽涉到日本未來重大防衛政策路線修正的計畫,有明顯由首相小泉純一郎官邸主導的色彩。 |
小貓 於 2004/04/22 10:41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s/11/89/48/11894816.html?/realtime/20040422.html 中央社即時 (2004/04/22 01:35) 美國防部:全國缺共識致台灣國防現代化困難 -------------------------------------------------------------------------------- (中央社記者林文集華盛頓二十一日專電)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羅德曼今天指出,台灣基於缺乏內部共識、黨派政治競爭和軍種本位主義等因素,使台灣國防現代化更加困難,國防預算持續減少。他表示,美國期望台灣能夠為自己的自由和安全作適當的付出。 羅德曼(Peter W. Rodman)今天在美國眾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的「台灣關係法:未來二十五年」聽證會中指出,中國軍力隨著經濟發展在增強,中國軍事現代化,並在台灣海峽對面部署,意在增加對台動武時的選擇,同時也在試圖遏止美國軍事介入。台灣除非也對國防作大量投資,否則相對於中國的軍事力量將會減弱。 但他也指出,台灣內部也面臨一些挑戰,包括在營造全國性的國防策略共識時遭遇困難、黨派之間的政治競爭甚烈和各軍種的本位主義等,都使台灣軍隊現代化變得更加複雜。 羅德曼表示,過去十年間,台灣國防預算無論就實質的數字或是相對於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而言,都呈現縮小的趨勢。他說,美國持續信守對台灣的承諾,不過美國人民、行政部門和立法部門也都期望,台灣能夠為自己的自由和安全作出適當的貢獻。 他說:「我們已經向我們的台灣朋友表明,我們期望他們扭轉國防預算下降的情況。」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22 17:45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china/news/200404/200404220231.html 中國要求美國停止對台軍售 (中央社記者廖真翊北京二十二日電)美國助理國務卿凱利表示,中國近年來不斷增加部署對台飛彈,美國當然要持續提供台灣自衛性武器。對於凱利的談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孔泉宣稱不能接受,孔泉還進一步要求美國停止對台軍售。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22 17:46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404/200404220013.html 凱利:中國持續軍事威脅台灣美繼續對台軍售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二十一日專電)美國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凱利今天表示,二十五年來中國不斷公開對美國保證,願意盡其所能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但在實際作為上,卻每年在台灣對岸增加部署五十至七十五枚短程飛彈,而所換來的當然就是美國根據台灣關係法,提供適當的武器及軍備,協助台灣自衛。 聯邦眾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今天舉行「台灣關係法:未來二十五年」聽證會,由國際關係委員會主席海德親自主持,凱利在應邀作證時,作了以上陳述。 凱利說,如果中國遵守和平解決台海問題的承諾,台灣對武器的需求自然就會有所不同。凱利引述國務卿鮑爾上個月在一項公開演說中的談話說,「中國在台灣對岸的軍事部署,製造了地區的不安,我們呼籲中國改變態度,致力和平解決彼此分歧」。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23 10:55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udn.com/NEWS/WORLD/WOR1/1973963.shtml 美高科技產品 放寬出口大陸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中」美商貿聯委會前晚在華盛頓結束。雙方簽署了八項協定和換文。「中」方獲得美方同意放寬高科技產品專案出口,美方則獲得中共承諾全力打擊仿冒、加強保護智慧財產權等。雙方都宣稱會議圓滿成功。 「中」美商貿聯委會是雙方針對經貿問題採取的高層對話協商機制,且提升為副總理級,有利討論和解決兩國存在的問題。「中」美在這次的聯委會上簽署的八項協定涉及海運、美國對大陸高科技出口最終用戶訪問、食品藥品和消費品安全、動植物衛生檢驗檢疫、中小企業合作和展覽等。 在中共多年來要求放寬高科技產品輸往大陸問題上,美方同意增加高科技專案出口,這項開放協定,將使美國一些高科技公司生產的先進設備,從輸入中國大陸的禁止名單中除名。不過,美方也規定必須採取最終用戶訪問,藉以監督、驗收大陸方面是否履行合約,確保這些技術必須使用在特定用戶的特定目的上。 不論如何,這項協定是中共的重大勝利,多年來中共屢以貿易逆差要求美方同意高科技產品輸入中國,藉以平衡美方一直叫嚷的貿易問題,美國商務部長伊凡斯甚至稱這項協定是「里程碑」。 至於美方關注的中國大陸保護智慧財產權問題,獲得「中」方全力保證,中共副總理吳儀承諾,中國將加強刑事處罰、加強執法力度,降低對侵權行為刑事處罰的門檻;國務院成立保護智慧財產權領導小組,由她擔任組長,有卅六個部門負責人參加,專司檢查督促執法情況。 中共將全面開展查處盜版侵權行為;擴大更多正版音像產品進入大陸銷售;中央政府督促地方政府使用正版軟體;開展全民教育,提高保護智慧財產權意識。 雙方也一致同意在「中」美商貿聯委會框架內,成立六個工作小組,分別研究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美貿易救濟措施、農產品檢驗檢疫、紡織品貿易、智慧財產權和貿易額統計方法等問題。 「中」美商貿聯委會會議的大陸代表團由副總理吳儀領軍、商務部長薄熙來等十二位正副部長隨行;美方由商務部長伊凡斯、貿易代表卓里克領軍,農業部長維尼曼等六位正副部長出席。 【2004/04/23 聯合報】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25 00:04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reuters/international/news/200404/76885.html 美國對北韓彈道飛彈攻擊的防禦系統大部分未經實際驗證 路透社 2004-4-24 8:25 [路透華盛頓電]國會調查人員周五稱,當耗費動輒以數十億美元計的防禦系統即將在未來數月開始運作之際,美國擊落北韓彈道飛彈的防禦能力卻「大部分未經過驗證」。 審計總署(GeneralAccountingOffice,GAO)稱,「由於(彈道飛彈防禦系統)未經充分測試,以及有限的時間限制,當系統在2004年9月底開始初步階段的啟動後,系統的有效性卻大部分沒有經過驗證。」 五角大廈飛彈防禦署稱,第一階段的部署將可提供美國50州對來自東北亞地區有限度的攻擊防禦。 但國會無黨派色彩的審計暨調查機構GAO表示,「然而,2003年的測試結果卻未充分顯示這種整合性系統對攔截彈道飛彈的有效性。」 研究指出,系統的所有組件均未在最後的配置階段中接受實際的臨場試射。 五角大廈飛彈防禦署發言人李納(RichardLehner)指出,美國在目前對可攜帶核子或生化彈頭的彈道飛彈可說是完全沒有防禦能力。 他稱:「我們認為在今年我們將能擁有對抗有限度攻擊威脅的能力。」 五角大廈估計,未來五年將耗費530億美元在多層次防禦系統的研發、部署及升級中,這當中包括海基及由波音747飛機改裝,甚或太空的防禦系統。(完) --編譯張敏惠;審校鄒衡天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25 19:10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1977141.shtml 英國詹氏防衛周刊:2006 中共可能攻台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4/04/25 英國詹氏防衛周刊表示,中共有可能在二○○六年動用特種部隊和快速反應部隊,外加空中打擊和飛彈襲擊台灣,並在七天之內攻下台灣。 大陸的「參考消息」報引述,這篇由詹氏防衛周刊駐台記者撰寫的報導表示,大多數分析人士估計,中共的軍事實力到二○○五年時,將超過台灣的防禦能力。二○○六年是個可怕之年。如果中共在這一年動手,可以有兩年時間在二○○八年舉辦北京奧運會之前收拾殘局。 至於中共出兵的方式,詹氏防衛周刊認為,不太可能是諾曼地式的大規模兩棲登陸行動,可能實施一種旨在造成指揮和控制系統癱瘓,摧毀全島神經中心,進而導致對手無奈地敗下陣來的斬首戰略。 報導假設一種情況,中共會動用特種部隊和快速反應部隊,外加空中打擊和飛彈襲擊台灣。由三個師組成的中共空降軍將對台北發起第一波直接攻擊。與此同時,還將向林口、桃園等地空投空降部隊。 詹氏防衛周刊表示,兩岸軍隊的最初戰鬥,主要將集中在台灣總統府、國防部和立法院所在的台北中正區。中共空降部隊要面對的是台灣的憲兵部隊。 中共對台進攻的第二階段是以空降部隊奪取松山機場為開始,讓共軍可以運用轟炸機和戰鬥機的掩護,用各種型號的運輸機將總共十四個師的快速反應部隊運往台灣。此時共軍要面對的是台灣新組建的快速反應部隊及海軍陸戰隊等兵種的抵抗。 此外,中共也會利用東風十一和十五飛彈打擊台灣空軍基地、港口設施等戰略要地。 詹氏防衛周刊稱,在台海戰役中,台灣海軍將面對中共傾瀉而來的反艦飛彈;台灣戰鬥機,將與中共戰機有一場惡戰。台灣的佳山基地,對共軍來說也相當棘手。 如果美、日介入,共軍甚至可能會對夏威夷、日本、甚至阿拉斯加的美軍基地下手,牽制美軍介入台海的兵力。 |
John 於 2004/04/25 20:52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4042500062,00.html 2004.04.25 中國時報
這份總長一百四十五頁的報告說,一年來,國防部飛彈防禦局(MDA)做了不少事,包括軟體工程、地面及飛行測試,並在阿拉斯加構建基地,攔截成功率也達到百分之五十。但是,報告指出若干缺陷,包括:測試進度多有延誤;測試成效未證實可達到最初設想的效果;系統的任何部分都沒有在未來的架構中進行過飛行測試;整體系統沒有在「未經安排、真實操作的環境中」測試等等。報告說,軍方在部署之前,必須進行更多的實地測試。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26 09:25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404/20040425165016.html 中國軍力擴增引發美國關切 (法新社華盛頓二十四日電) 由於中國正在增強軍力以圖嚇阻任何台灣的分離行動及美國對台海衝突的介入,這項擴張行動從五角大廈到國會山莊都引發新的關注。 而歐洲計劃解除對中國行之十五年的武器禁運,更加重美方此一關注。美國專家擔心,歐洲此舉會加劇亞洲的軍事失衡,加速中國製造更強大武器系統的能力。 兩黨委員會「美中經濟和安全審議委員會」主席羅賓遜與副主席達瑪托上週在國會一項聽證會上表示,中國建構強大軍力顯然意在「因應台灣衝突情況以及針對美國海空部隊的可能介入」。 羅賓遜與達瑪托說,中國國防現代化戰略的「一個重大要素」,在於發展嚇阻美國軍事介入任何台海戰端的能力。 羅賓遜和達瑪托受託就美國|中國的快速增長貿易與經濟關係對安全會造成何種影響一事向國會提出報告,兩人在聯合聲明中指出,「美國不能忽視這種能力。我們不能假定中國會因為台海軍事衝突在經濟上風險太高,而不會有所行動。」 美國國防副次長勞里斯表示,中國今年的國防支出料將達五百到七百億美元,是去年兩百五十億美元預算的兩倍多。 勞里斯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把焦點擺在準備因應台海衝突上,「讓人對北京所宣稱根據一國兩制,尋求和平統一的政策,嚴重質疑」。 專家指出,拜中國大陸經濟快速增長之賜,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外國軍事武器與科技的最大買家。 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韓特表示,「我擔憂的是,我們最後將會面對一個具有強力資本工業家基石支持的共黨軍力。」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26 16:25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china/news/200404/200404260079.html 傳歐盟對中國軍售解禁不做決議 (中央社台北二十六日電)北京中國青年報引述消息人士透露,歐盟外長會議四月二十六日在盧森堡舉行,針對歐盟解除對中國軍售禁令議題,會議不做任何決議,只會審議歐盟理事會常設代表委員會提出的「對中國評估報告」。 報導引述歐盟官員指出,這次外長會議不會就「是否解除禁令」決議,意思是既不同意也不否決解除禁令的提議。由於歐盟十五國很難達成一致意見,因此歐盟理事會在此問題採取「拖」的辦法。 分析人士說,歐盟在此問題上態度轉變,由積極推進轉向久拖不決,表面上是由於成員國意見不統一,但背後的美國因素有非常消極的作用。 報導說,美國反對歐盟解禁出於兩個「關切」:一是歐盟對中國軍售將導致台海兩岸軍力失衡;二是歐盟的軍事科技將縮小美、中之間軍力差距,對美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分析家認為,美國反對歐盟解禁還有更深層次的戰略考慮: 首先,美國擔心歐盟一旦做出解禁決議,將意味著美歐間在對待「非民主」國家戰略上保留的最後一點默契喪失殆盡,繼伊拉克戰爭之後,再一次使大西洋兩岸「共同的價值觀基礎」遭受重創。 其次,美國擔心解禁將加強歐盟的獨立外交與防務能力。如果歐盟達成一致取消禁令,這將對歐盟的政治一體化進程有鼓舞和促進的作用,將打擊美國在歐洲的主導地位。第三,美國擔心歐盟解禁將打擊美國在世界上對中國的遏制戰略。 |
星塵 於 2004/04/29 09:15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apr/today/today-int2.htm 美評估:北韓核彈至少八枚 〔編譯張其賢╱綜合報導〕根據美國政府即將完成的一份評估報告,北韓的核武能力在去年快速增強,估計其核彈數目已從過去的「可能擁有二枚」,一口氣增加到「至少八枚」。這份報告可能帶來的內政外交效應,未來有待觀察。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在去年第一回合的北韓核武危機六邊會談結束後,華府便開始彙整各單位情資,著手準備這份報告,以得出對北韓核武進展的統一看法。預料這份報告將在一個月內完成,其多數內容將不會公開,不過其結論將指導美國未來對北韓核武能力的官方聲明。 這份報告是以各種間接證據為基礎得出的推測。目前美國政府各單位尚未就北韓擁有的核彈數目得出一致看法。能源部的推估結果較高,國防情報局則認為北韓的另一項濃縮鈾計畫將在今年底之前開始運轉。國務院所屬情報單位的看法則最為保留。 據參與報告準備工作的官員透露,報告傾向認為,北韓擁有的核彈已一舉增加為八枚。各方情報官員也廣泛認為,北韓啟動的另一項濃縮鈾計畫將在二○○七年開始運轉,每年將生產足夠六枚核彈所需的核原料。 這項報告對美國未來內政外交的影響尚待觀察。篤定獲得民主黨提名競選總統的參議員凱瑞正計畫在選戰中強調北韓核武擴散問題,因此北韓核武能力在布希總統任內大幅躍進,可能給予凱瑞批評政府危機處理不當的口實。專家表示,北韓若有八枚核彈,將從只能嚇阻自保,轉變為有能力攻擊鄰國。 不過布希政府官員相信,這份報告將有助於迫使北韓鄰國支持美國立場,要求北韓無條件拆除核武設施。錢尼副總統上週訪問亞洲時警告,採取外交解決的時間正逐漸耗盡,需錢孔急的北韓可能向外兜售核武技術或核原料,對象包括恐怖團體。 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在今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北韓明年內將擁有四到八枚核彈,二○一○年以前每年還可增加十三枚。 華府「科學暨國際安全研究所」主任歐博萊特就指出,對訪問北韓代表團成員當時所穿衣物上留下的鋂元素(鈽元素的副產品)等微粒進行分析,可顯示鈽原料是在多晚近的時間被處理的。證據顯示,北韓已將寧邊核電廠的八千根廢燃料棒全數再處理完畢。 歐博萊特認為,北韓已擁有三十七到三十九公斤的鈽原料,以每枚核彈需四公斤鈽計算,北韓最多已擁有九枚核彈。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29 10:39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4042900073,00.html 2004.04.29 中國時報
但卡迪希中將另表示,第一枚攔截飛彈何時要進入防衛警戒狀態,目前尚無定論。唯第一批五枚陸基攔截飛彈連同發射器,將在九月時部署在阿拉斯加州葛立林堡;十二月另將增加三到四枚,而且,假使國會批准五角大廈達九十二億美元的預算,那麼明年將在葛立林堡及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再部署十枚。 卡迪希中將表示,到今年底,近十枚攔截飛彈便可望在葛立里堡及范登堡空軍基地進入防衛警戒階段;攔截飛彈將連接上有能力偵察到橫越太平洋來襲飛彈的特殊雷達。 卡迪希表示,接下來幾個月間會再進行兩次試射。當記者詢及假使兩次試射失敗,飛彈防禦系統要不要進入防衛警戒狀態,卡迪希表示有可能。只是卡迪希也承認,試射成功才能「建立信心」,顯示本系統各套件一如設計初旨般管用,「假如兩次都失敗,那我們會有大麻煩,得設想出接下來怎麼辦。」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29 11:03 | |
Re:2004 年 4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404/20040429072002.html 安理會通過決議案 促遏阻WMD落入惡人手中 (法新社聯合國二十八日電)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今天無異議通過一項決議案,要求不可讓大規模毀滅武器(WMD)落入恐怖份子手中。 安理會五常任理事國經過多月磋談而擬就的這項決議案,獲得安理會以十五票對零票的表決結果通過。 決議案要求聯合國一百九一個成員國阻止恐怖份子、黑市交易商以及所有所謂非政府組織(non-stateactors,NSA)取得大規模毀滅武器,或經由相關物質和科技而得到大規模毀滅武器。 決議案也要求聯合國會員國制定法律,防堵敏感物質和科技落入非政府組織(NSA)手中。 由於十個非常任安理國反對,決議案內容經三度修改才獲得他們的支持。美國總統布希去年九月在對聯合國演說時,率先提及這項決議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