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和日暖, 盆栽生根---讀過高格孚的書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深藍 於 2004/01/14 21:55 | |
風和日暖, 盆栽生根---讀過高格孚的書 | |
經過好友燕子的介紹, 看到了一本很感興趣的書. 書的內容由副標題可以看出 “台灣外省人與國家認同的轉變” , 而更有趣的是, 作者是一個法國人, 所以較能夠在較超然的立場上來姐讀台灣現有的族群現象. 尤其高格孚先生住台灣多年, 尤其是和各界界的交往, 對台灣的社會和政治觀察也有獨到的看法. 曾對台灣的外省族群做過一些看法的發表, 但總覺得自己有一些情況不甚了解, 尤其是外省盆栽族群的國家認同是怎樣? 台灣的生活方式和這些人所表現出來的想法要怎樣描述, 尤其是盆栽族群對政治的邏輯為何如此矛盾, 甚至以截然不同的標準來看待盆栽和非盆栽出身的政客, 這些再再讓我百思不解. 值到看到這本書, 才解開一些疑問. 首先, 高格孚先生開始探討外省人逃難到台灣後的行為和思想分析. 主要的看法是由於外省族群是逃難到台灣, 際遇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台灣造成截然不同的反應. 他以白先勇的小說 “台北人” 為例. “無論在大陸時曾應是豪華顯赫的將士名門, 或是在十里洋場中受眾人仰慕的大牌歌星, 都仍活在過去的歲月中. “ (41頁) 另外一種是 “那些來到台灣後, 在台北戰戰兢兢努力討生活的市井小民, 則不像其他那兩類人, 有這份閒情逸致去緬懷昔日, 他們只想好好地在台灣存活下去.” (41 頁). 所以小說中這些情況, 高格孚先生認為 “我們亦在書中領會到當時的外省人是如何的逃避現實, 只和自己圈內人交往, 活在回憶中, 而不願和台灣本土有任何進一步的交流.(42 頁),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眷村內族群為何和台灣的隔絕如此之深. 如果說 1973 年白先勇的書所寫的是第一代中國移民, 第二代的中國移民代表, 高格孚先生就以龍應台為例, 也點出龍應台的矛盾所在. 一方面龍應台抨擊李登輝總統和他的身為台灣的悲哀言論, 另外又說 “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總統.” 但問題是他卻沒說自己是否是他所說的人民? 所以外省人國家意識區分為政治和非政治. 在非政治上外省人已經對台灣認同, 尤其台灣和中國在冷戰時期長期對中國的隔絕, 已經發展出一套和現在中國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而他們的生活方式也已經台灣化, 只是在日常生活中並沒有強調這一點. 但心態上而後延伸到政治上面, 也就造成台灣政治上的怪異現象. 這樣的怪異現象, 高格孚先生也提出看法, 個人認為很貼切. 書中所提 “---如果感覺到生活在台灣社會中當中的不自在, 那他們有什麼選擇呢? 我想用一個很基礎的政治分析架構來闡述: exit (出走), voice (表達;抗議), loyalty (忠誠; 支持). Exit 就是移民到第三國或者回到大陸去, 前者是拒絕面對而遠走他鄉, 後者則是以一種最尖銳的方式刪除他們的多元國家認同行程中的台灣部分. Voice 則是最大宗的一群, Voice 則是留在台灣反對台灣本土化政策, Loyalty 則是表示自己接受台灣本土化的歷史性本質. Exit 跟 loyalty 這兩批人士佔少數的, voice 則是最大宗一群, voice 這群人當中, 包括了直接表達不滿的人以及沉默承受痛苦的人, 前者中除了除有台灣人所謂的統派外省籍政治人物外, 也有以各種方式, (參予抗議活動) 表達其對於台灣當前路線不滿的人, 而後者, 也就是前述所謂沉默忍受痛苦的人, 則是一半的外省籍人民. (146頁)” 這一段可以解釋現階段台灣外省盆栽族群的政治現象. 而且高格孚先在書中指出 “我認為 voice 的椰果除非達到目的, 否則等於是引起挫折的深化. 而 loyalty 則是面對事實並關切其正向的那一面.” (146頁) 就個人的觀察, 盆栽族群們所面對的情況如同坐困危城, 一愁莫展. 隨著本土化政治影響越來越大, 使得外來的外省族群雖然無法改變現狀, 只好在各個選舉中, 把票投給自己喜歡的候選人, 雖然這些政治人物的品德能力操守等條件不如本土政治人物, 但由於台灣的現況發展的方向是這些中國盆栽族群所不喜歡的, 因此用選票表達並期待自己選出的可以寄望的政治人物, 看有沒有機會能把台灣政治轉向自己喜歡的方向. 只是舊政權在民主政治的影響力江河日下, 中國盆栽族群只能看著自己的優勢逐漸消失, 逐步退守. 例如 1994 時, 以反本土的中國新黨, 曾撼動台北市長選舉, 號稱要跨過濁水溪甚至高屏溪. 但由於無法再擴大支持面和本土結合的結果, 再加上選民的喜好改變, 現在已經泡沫化, 已經淪為台北地方黨, 在幾次大選中僅剩下幾席的台北市議員. 而外來政黨的國民黨在立法院也落到失去第一大黨的寶座. 這些演變的原因, 可以由書上得到印證. 當然, 為何這本說命名為 “風和日暖” 是因為作者認為台灣的外省族群在台灣半個世紀的生活, 已經和台灣建立起不同於現今中國的生活方式, 而完全認同於台灣. 只是在國家認同卻有著邏輯錯亂的思考. 就連自己是否是中國人, 中國人的定義也說不清楚. 原先少數人支配的政治文化資源也因為時代和市場的改變, 由主流變成非主流, 而缺乏適應能力, 無法跟著時代轉變的, 而開始自怨自艾, 甚至怪罪別人, 則是台灣現在和將來的隱憂. |
妹妹 於 2004/01/14 22:40 | |
Re:風和日暖, 盆栽生根---讀過高格孚的書 | |
深藍, 好像很有趣的樣子,請問是哪家出版社的? |
三四狼 於 2004/01/14 22:52 | |
Re:風和日暖, 盆栽生根---讀過高格孚的書 | |
允晨對不對??? 高先生上過謝志偉嗆聲 |
深藍 於 2004/01/14 23:04 | |
Re:風和日暖, 盆栽生根---讀過高格孚的書 | |
是的, 允晨出版社, 建議大家都去買來看. |
Echo 於 2004/01/14 23:21 | |
Re:風和日暖, 盆栽生根---讀過高格孚的書 | |
對於外省族群可不可以算是「認同台灣」,我有不同的看法。我相信這樣的看法應 該是相當程度說明了外省對群之所以淪落為「盆栽族」的關鍵。簡單一句話: 這些「盆栽族」只認同台灣的「硬體」(土地、建設),不認同台灣的「軟體」(文化、人民)。 這樣的 「選擇性」的病態認同,在我看來是不能稱做認同的。底下是我去年與網友
A. 他們愛台灣。至少,他們自己不斷說服自己、說服別人他們是愛台灣的。他們對 B. 但是,有時候,像面對 「社會改造」 這種必須要求外省既得利益階層吐出他們不
與網友的對談,似乎給「盆栽族到底算不算認同台灣」,或「怎麼樣才算是認同台灣」 我認為,「認同台灣」必須認同兩個要件: 土地 (硬體) 與人民 (軟體)。 要認同土地,因為那是我們還有我們後代生存的地方,因此不容被侵犯、被污染。 要認同人民,因為與週遭人的相處是構成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人生的要件。 要同時認同硬體的土地,與軟體的人民,才能叫認同台灣。 「盆栽族」的問題在於,他們只認同土地,不認同人民。 他們認同土地,因此關心建設,重視環保,也不願這片土地被共產黨所統治。 他們不認同人民,因此台灣人的苦難與他們無關,台灣人受外省人以少數暴力欺壓的社會 凡是與土地有關的,就是盆栽族所關心的; 而人民是與土地無關的,他們就不會在意, 自己的家人受傷害,跟幾條街外的一個人受傷害,一個正常的人類理應會有不同的感受; 盆栽族對台灣人很明顯沒有這種「遠疏近親」的人性的基本反應。台灣人不但沒有因為 生活在身邊的台灣人,反而沒像遙遠的不相關的老外更值得同情,盆栽族對這種「違反遠
至於「台灣人是不是受到公平的對待」,對不起,不在考慮範圍之內。但是他們不會這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們絕對可以提出保證: 只要讓我們繼續享有特權,我們保證可以 「盆栽族」對未來確實是有理想,而且絕對不會希望台灣建設落後,絕對是「希望良好 但是,他們的未來也絕對是 「以少數外省人」 為主的,佔多數的台灣人在「開創未來」 在某些外省網友的文章裡,處處可以看到這種「台灣人可以選擇跟隨外省人進步,或選擇 可以說,在盆栽族的認知裡,台灣人必須把自己的權利放一邊,「朝外省人的理想靠過去」
一開始,我的觀察是「利益至上」的心態所致。「追究歷史責任,扳回社會不公」的舉動, 我才會問網友扳回社會公義是不是會讓她失去什麼,要不然何必如此強烈反對。當然,即使 後來,繼續追問的結果,卻發覺可能不是如此單純。尤其是此篇前面引用的網友的 NO: 為什麼一個人會只願去認同土地,而不敢、不願去認同生活在身邊,事實上跟她一起經歷著 是什麼心態、什麼情結,讓盆栽族的人不願跟台灣人有情感上的認同 ? 顯然,有個什麼心結卡在那裡,讓盆栽族的人覺得 「情感上認同台灣人」 不是對他們有害, 分析到這裡,再証諸於網友對於「確保少數特權為先」的堅持,我只能想得到一個答案: 盆栽族認為台灣人比較爛,因此: -- 只願認同土地,而不願去認同台灣人; 除了這種「認為台灣人比較爛」的心態外,我想不出任何其他會讓盆栽族 「只認同土地不
|
Echo 於 2004/01/14 23:27 | |
Re:風和日暖, 盆栽生根---讀過高格孚的書 | |
深藍:『在非政治上外省人已經對台灣認同, 尤其台灣和中國在冷戰時期長期對中國的隔絕, 已經發展出一套和現在中國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而他們的生活方式也已經台灣化』 以我的看法,「在非政治上外省人已經對台灣認同」這樣的說法是不週全 |
Papagino 於 2004/01/15 00:42 | |
Re:風和日暖, 盆栽生根---讀過高格孚的書 | |
剛看完此書,很多思緒仍待消化。 我建議大家多買此書送給你的外省朋友們。 抱著大中國意識不放的外省人真的可憐...... |
MAXIM 於 2004/01/15 02:46 | |
Re:風和日暖, 盆栽生根---讀過高格孚的書 | |
>>高先生上過謝志偉嗆聲 錯過那天節目的朋友們 |
心聲 於 2004/01/15 21:50 | |
Re:風和日暖, 盆栽生根---讀過高格孚的書 | |
終於找到^^---節目選單(請選2004年1月6日) ↓↓請點選以下網址↓↓ 謝志偉嗆聲線上影音 |
阿永 於 2004/01/17 01:30 | |
Re:風和日暖, 盆栽生根---讀過高格孚的書 | |
深藍兄及echo兄: 我正在邊讀邊寫眉批。喚回我舊時很多記憶。 燕子姊當日被我騙來中研院民族所…。 「認同」不虛。 我曾在讀書心得裡雕琢著以下的句子: 然後呢?等我讀完,明日再來寫新的讀書心得。 |
Echo 於 2004/02/13 11:14 | |
Re:風和日暖, 盆栽生根---讀過高格孚的書 | |
【風和日暖】作者高格孚來台行程
《預錄節目》播出時間
|
歡迎前往茶黨2005年新論壇TaiwanBBS.ORG參與討論。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