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喊、希望、台灣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蘭陽醒獅團  於 2004/03/13 14:51
吶喊、希望、台灣

近身觀察選舉現象,貼近選舉晚會現場,看到滿滿地,黑壓壓的人們,
在冷颼颼的夜裡趕來,我納悶地認為,為何這群人有這股熱情?
為何喊叫地如此用力?彷彿都要喊出血了。手裡的旗子為何搖的如此
撼動?猶如是一種自衛武器來表達內心的激情。

這股熱情的驅動,狹義地是對陳水扁的支持,但背後因素決不是這樣
簡單,必定有更深沉的歷史因素造成。

有一位朋友說:「如果沒有總統選舉,讓我可以大喊,可以大叫,可
以看到這樣多的朋友站在一起,我一定會發瘋,在現實生活中,被中
國派的媒體欺負的太鬱悶了。」

如果這是一種對中國派的不滿所造成的宣洩,當然有助於身心健康的
保健,我注意到汪笨湖的節目有高達1萬5000名的現場觀眾,並且人人
情緒高昂,他們用言論的討論來換取一點公道,希望壓制中國派,以讓自
己晚上可以好好安眠。

為何會有如此大的不滿情緒?

就目前台灣現象的統計可以發現,外省人在媒體、高等教育體系、高階
軍人體系,公務員體系,教師體系中占有超乎人口比例的現象。

也擁有社會現象的解釋權。

因為在不久的10多年前,國民黨政權利用法律保護外省族群,錄取人數
依照省籍分別計算,也有很多證據顯示職位的升遷有政治、省籍、黨籍
的考慮,使得看不見的“玻璃天花板”存在著。

這一種社會階層的流動是緩慢的,相對與現在台灣的本土自覺運動,民主
運作的順暢而言,猶如兩個世界的分別。社會階層的流動,也許需要30
年或更久,才能達到一種平衡的希望。

此外,汪笨湖的觀眾們強烈感受到自我國家安全的危險,很擔心台灣的現
有富裕情況隨時有被出賣的情況發生。

在另外一個角度看,如果16年前的李登輝沒有進行民主的行動,這股被稱為
不公平的情緒累積,是否有可能發展成分離主義的恐怖組織呢?
而每一次的選舉晚會,人們的忘情吶喊,情緒的發洩,也讓這個國家更加安全
,而不至於走向極端。在這一點看來,李登輝的確是外省人的小天使。

在2月28日,台灣有超過200萬人聚集在街頭,表達了他們的希望,對平等的
要求,與歷史的交代。

在這裡面,有一群老人也許教育程度不是很高,不識字,不過他們是活生生
地親身感受,感受到以前年代的屠殺事件,感受到白色恐怖的禁錮,感受到
地政事務所的公務員的難堪對待,街頭警察的無禮欺負。

無法申冤的時候,人性往往會選擇逃避與沉默。

今天,這群老人的眼睛重現像小孩子般的光芒,勇敢拋掉50多年來的心中枷鎖,
站出來了,也許這個年齡階層的覺醒是比其他年輕人有更深刻的指標意義,台
灣國族意義的存在也於此確定了。


回論壇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TWforum.pl?board_id=4&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