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的痛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蘭陽醒獅團 於 2004/01/29 19:41 | |
民進黨的痛 | |
發現了一 位人才 民進黨中央心中的困惑:為何台灣派人數沒有大幅成長? 為何形象沒有改進?為何在“台灣客家人”的支持數目沒有扭轉? 為何本身是台灣人,卻因為受中國教育而被蒙蔽的40年代、50年代, 為何民進黨一直被困於土莽型政黨形象? 我推薦一位人才,1月28日在【謝志偉嗆聲】出現的來賓--汪平雲律師。 王平雲的外型、口才會很受都會型階層歡迎,會很受“台灣客家人” 如果確定汪平雲的理念是百分百的台灣派,民進黨中央應該打通電話, |
生化教授 於 2004/01/30 12:39 | |
Re:民進黨的痛 | |
汪平雲是前學運份子,曾參選過台大學生會會長。當時「改革派」分裂,汪平雲與另一位辜姓參選人無法整合,加上國民黨支持的參選人,及現今台北市議員林亦華,竟在電視新聞上公佈三位參選人成績單,成為強殺傷力負面文宣。結果林亦華當選。迄今雖已經過十多年,但想到當今媒體仍是政治打手就很幹! 汪平雲當時雖是最低票,但敢衝敢言的形象的確令我記憶深刻。不過我想他和民進黨新生代明星,如羅文嘉,鄭文燦等人應是熟識。不太可能民進黨高層還不認識他。 |
生化教授 於 2004/01/30 13:19 | |
Re:民進黨的痛 | |
另外,以我教書三年的經驗,六年級後段開始,對綠軍接受度還不錯,統媒也較沒辦法洗腦。 以四十歲為分界,以上的人平時有意無意以舊思維為者多數,以下者批判性強者或可說服者漸增多。 校園中不少經驗令我挺樂觀的。例如,有學生常問我,台灣學生程度好,還是中國學生程度好?我永遠回答,「當然是台灣學生程度好」。雖然初聽到時學生會很錯愕我這個和統媒謬論相反的答案,但我再解釋兩句他們就懂了。「台灣的教授多是先進國家訓練出來,教的是最新知識,教出來的學生當然程度較好」。但我會提醒他們中國學生若用功者,到美國後不少人進步很快。最後我介紹他們有關國科會的「交換學生獎學金」,鼓勵他們出去看看。 總之,要把年輕人從「由兩岸看世界」的狹隘觀點,以及中國鄉愿醬缸文化中拉出來還是無太困難。 |
蘭陽醒獅團 於 2004/01/30 16:05 | |
Re:民進黨的痛 | |
總括地講: 民進黨對於形象的塑造並不積極。 一直安居於3成五選民的基本盤,是一種墮落。 北市南區立委只想天真地花開四朵,就滿足了,那也是墮落。 目標應該提高基本盤到4成3左右,有了目標,方法才會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