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之解讀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aga  於 2003/08/17 04:52
儒林外史之解讀

如果言語先於手語, 動詞先於名詞的理論能成立

則用此來解讀儒林外史, 應該是蠻有趣的.


個人認為, 儒林外史所要闡述的觀點, 可見之於第一回王冕畫荷花及最後一回(第五十五回)荊元彈琴

八股文脫離生活. 繪畫,詩詞才能表達出情感, 也就是實際生活所在

當最後一回寫道:

荊元慢慢的和了弦﹐彈起來﹐鏗鏗鏘鏘﹐聲振林木﹐那些鳥雀聞之﹐都棲息枝間竊聽。彈了一會﹐忽作變徽之音﹐淒清宛轉。於老者聽到深微之處﹐不覺淒然淚下。自此﹐他兩人常常往來....

讀來的確是令人感慨...


NO:82_1
阿加  於 2003/08/17 04:58
Re:儒林外史之解讀

忘了說

語言起源於動詞根的理論, 是印度的天才在兩千多年前所創造出來的

也是印歐語系的文法書之老祖宗

相較之下, 希臘的那些古哲人則沒有想到


NO:82_2
aga  於 2003/08/17 05:02
Re:儒林外史之解讀

如果有學西歐語言的經驗

會發現一文法分成語法與句法

這個架構事實上是印度天才抽象出過去匯集的經驗所想出的



NO:82_3
aga  於 2003/08/17 05:03
Re:儒林外史之解讀

個人以為, 吳敬梓的觀察力也很敏銳, 他要表達的, 似乎也是動詞先於名詞的看法

回論壇

歡迎前往茶黨2005年新論壇TaiwanBBS.ORG參與討論。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TWforum.pl?board_id=3&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