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成就─科學/生物資訊 (續)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Echo  於 2003/06/13 13:00
台灣成就─科學/生物資訊 (續)

Echo  於 2003/05/02 11:04
台灣成就─科學/生物資訊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3+112003050200044,00.html
2003.05.02 中國時報
李文雄當選美國科院院士
【台北訊】


中央研究院獲自美國的好消息,中研院院士及美國芝加哥大學生態與演化系George Beadle講座教授李文雄,於四月二十九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年會中被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而且是七十二位新當選院士中唯一的華人。

中研院表示,李文雄是基因系列演化論的先驅者之一,對分子時鐘及演化機制有重大貢獻。近十年來,他對生物資訊及演化基因體學也有開創性的貢獻。


NO:38_1
正反修羅  於 2003/07/06 21:42
Re:台灣成就─科學/生物資訊 (續)


Bioinformatices!
這裡是(續)阿上一篇在哪裡ㄋ

NO:38_2
Echo  於 2003/07/10 05:03
Re:台灣成就─科學/生物資訊 (續)

沒有上一篇啦!「續」是指這欄是由舊版拷貝過來的。。。

這個話題太專業,所以才會這麼冷清。不過,Bioinformatices
是在生物領域裡繼前十幾二十年的「分子生物學」之後最熱門
的科技,佔個版面也許有幫助。。。


NO:38_3
Abu  於 2003/07/23 22:18
Re:台灣成就─科學/生物資訊 (續)

工研院從胚胎幹細胞培育出肝細胞

工研院生物醫學工程中心今日宣布,已成功誘導控制人類胚胎幹細胞分裂產生肝臟細胞,這是全球第二個成功案例。

生醫工程中心生醫材料暨組織工程技術組長郭兆瀅指出,工研院去年透過國際合作,從澳洲引進兩株華人胚胎幹細胞。目前已開始進入實驗室量產,每月可產生1萬管、每管五到六個細胞團塊的胚胎幹細胞。研究團隊也成功利用生長因子誘發胚胎幹細胞分裂成肝臟細胞,而且有高達80%可以成功地分裂為肝臟細胞,存活時間也超過一年以上。工研院研究員陳婉昕表示,利用人工複製肝臟細胞,除可立即應用在新藥開發,測試藥物活性以外,也可以應用在人工肝臟輔助器中的生物反應器元素,取代人工肝臟的排毒功能。未來也希望能應用在細胞治療,修補肝臟功能。

工研院副院長李鍾熙表示,工研院生醫中心將成立「人類胚幹細胞應用研發中心」,運用既有技術及資源,聯合台灣產業界,共同合作推動本土化胚幹細胞在人工肝臟、心肌、神經修復、胰島細胞複製等再生醫療應用上。



NO:38_4
Echo  於 2003/09/13 05:04
Re:台灣成就─科學/生物資訊 (續)

2003.09.13 中國時報
中研院院士李文雄榮獲義大利巴仁獎
林志成/台北報導

設在義大利米蘭的巴仁獎(Baalzan Prize)基金會宣布今年得獎名單,中央研究院院士李文雄獲得巴仁獎的「遺傳與進化獎」。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昨天表示,李文雄從小在台灣生長,隨後才到美國念博士班,現在得到相當於基因演化界的諾貝爾獎,非常值得高興。

李文雄畢業於中原大學土木系、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碩士班,之後在美國布朗大學以應用數學在基因方面的運用取得博士學位,是涵蓋理、工、生物的全方位人才。李文雄在一九九八年獲選為中研院院士,現在任教於美國芝加哥大學。


李文雄是由李遠哲推薦角逐巴仁獎。李遠哲在推薦函中提到,李文雄從一九八○年以來,就在分子時鐘和演化基因體等相關課題上作出重大貢獻。在最近一篇論文中,他預測人類基因數目比任何目前研究推測都還要多,這篇文章已在六月份的《遺傳學與趨勢》期刊中發表。李遠哲認為李文雄很可能完全改變傳統遺傳學的觀念。

對於得獎,李文雄抱持平淡看法。他說,不想當第一名,只是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李文雄現在平均一、兩個月就要從芝加哥飛回台北一次,除了參與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的專題計畫之外,還積極協助該院籌設「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巴仁獎包括社會心理、歐洲歷史、遺傳與進化、紅外線天文學四個領域,其中遺傳與進化獎是相關領域最高榮譽。李文雄這次可得到相當於七十萬美元(約新台幣兩千四百萬元)的獎金,他將於十一月七日前往瑞士伯恩領獎。


NO:38_5
ut8902  於 2004/02/22 22:13
Re:台灣成就─科學/生物資訊 (續)

抱歉讓我問個問題
有沒有人知道有關台灣生物科學方面的BBS或介紹關台灣生物科學研究的網站?

另外,我以為生物資訊的英文是Bioinformatics。還是另有Bioinformatices這個詞?


NO:38_6
Echo  於 2004/02/23 17:35
Re:台灣成就─科學/生物資訊 (續)

[ 有沒有人知道有關台灣生物科學方面的BBS或介紹關台灣生物科學研究的網站? ]

我不清楚。但是這種資訊應該上網查一下就可以找到。

[ 還是另有Bioinformatices這個詞? ]

沒有,純粹是筆誤。謝謝指正。


NO:38_7
Luke-Skywalker  於 2004/05/27 16:58
Re:台灣成就─科學/生物資訊 (續)

http://news.yam.com/tdn/focus/news/200405/A08052715.html
建立品牌吳郭魚鹹魚翻生
台灣日報
2004-5-27 3:00

你知道台灣鯛嗎?許多消費者走入超市,在冰櫃裡,看到一片片包裝精美、鮮紅,回家馬上可以煎炸、微波的鯛魚,卻很難和吳郭魚聯想。沒錯,傳統由雞糞、剩菜飯餵養,長在臭水溝的吳郭魚,改名、換包裝後,不再一尾尾賣,改成片裝後,售價馬上漲了好幾倍。

去年,來自雲嘉南地區的吳郭魚養殖業者、魚產加工業者在農委會協助下,請來海洋大學副教授江福恩策略聯盟,他們腦力激盪,把吳郭魚正名為「台灣鯛」。這麼漂亮名字,就像新瓶裝老酒般,試圖打開吳郭魚外銷商機。台灣鯛策略聯盟(現已改名台灣鯛協會)在江福松策畫下,幫助漁民建立每天產銷資料、魚種登錄等細節上起步。

農委會漁業署指出,吳郭魚屬於國際魚種,各國競爭激烈,台灣的吳郭魚魚種、成魚都養得比他國的好,過去兩、三條吳郭魚秤重一台斤,現在一條吳郭魚已有一公斤重,價錢卻沒人家的好,主要的癥結在於「我們沒有建立品牌」。所以建立台灣鯛品牌、產銷電腦化、建立GoodAquaculturePractice(GAP)規範特別重要,目前台灣鯛協會定期派員輔導養殖場主填寫「養殖場管理工作日誌」。

今年農委會與台灣鯛協會的努力目標,就是要推動「優良台灣鯛養殖場」,目前農委會鎖定雲、嘉、南輔導成立三個廣達500公頃台灣鯛外銷專區,及協助300餘個養殖場取得農委會優良水產養殖場標章認證。

漁業署表示,台灣每年外銷台灣鯛8.5萬公噸。吳郭魚改名上市後,讓吳郭魚身價翻好幾倍,但台灣水產發展必須採取團隊策略,過去「你走你的,我走我的」,已沒有辦法在外銷市場上掌握利基。江福松指出,台灣鯛必須走精品、高品質路線。台灣鯛年產量已達飽和,產學官界正在努力的是,建立台灣鯛品牌,不再進行量的擴充,著重質的提升,台灣鯛的品質只要和越南、中國的劣質品拉開距離,就能在市場保持一路領先。


NO:38_8
Luke-Skywalker  於 2004/05/27 17:03
Re:台灣成就─科學/生物資訊 (續)

http://news.yam.com/tdn/focus/news/200405/A08052714.html
名字背後有段感人故事
紀念吳振輝、郭啟彰替日打仗的台灣兵
台灣日報
2004-5-27 3:00

三、四十年前,台灣經濟不富裕,吳郭魚成了家家戶戶營養來源,吳郭魚陪伴台灣民眾走過生活艱困日子,也是大人小孩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日治時代台灣根本沒有吳郭魚,但是在它的名字背後,卻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原來吳郭魚是為了紀念吳振輝、郭啟彰兩位替日本打仗歸來的台灣兵。

1946年日本戰敗後,吳振輝和郭啟彰和被徵調到南洋當兵的台灣兵被集中在新加坡兵營等待返鄉,4月19日他們偷溜出營區,潛入有三層鐵絲網日本養殖場,以內衣充當魚網,撈起數百尾帝士魚放入空罐中,連跑帶衝回到營內,仔細一算只剩百尾,入睡前他們小心翼翼把魚苗倒入水桶中,準備第二天帶回台灣,不料魚苗被晚歸同鄉誤以為髒水倒進水溝。

吳郭得知後,好不容易在水溝中撈起20尾魚苗,第二天上船時,魚苗只剩下16尾,從新加坡到基隆的10天航程,郭啟彰甚至以自己的配給生活用水,為魚換水,回到旗津老家時,魚苗只剩下13尾。這13尾魚苗(五尾雄、八尾雌)就是台灣吳郭魚的祖師。

台灣吳郭魚,歷經二、三十年改良,從過去靠吃剩菜剩飯到改餵飼料,從在來種、土種、吉利種、尼羅種吳郭魚,台灣吳郭魚直到水產試驗所郭河所長研發、改良出單性吳郭魚後,台灣吳郭魚的養殖不但邁入商業化,也不再滿身腥味土氣。


NO:38_9
Luke-Skywalker  於 2004/05/27 17:12
Re:台灣成就─科學/生物資訊 (續)

http://news.yam.com/tdn/focus/news/200405/A08052713.html
《台灣人的驕傲》潮鯛—全球首套魚片產品
日本人讚不絕口的生鮮魚片◎陳香蘭
台灣日報
2004-5-27 3:00

「當台灣的商人,一個個出走中國,我選擇留在自己的故鄉打拚,只有堅持在自己的家鄉打拚,才能穩操勝算。」當中國對台灣政治施壓、對台商進行政治報復之際,研發出潮鯛的瑩一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廖木發回憶過去的堅持與選擇是正確的。因為支持政府,支持農委會的根留台灣,才能在自己的土地開花結果。

十年前,台灣海鰻養殖業者紛紛出走中國,廖木發卻預先觀察到,台灣海鰻在未來四、五年後將面臨與中國削價競爭苦果,台灣鰻魚將因不敷成本利益發展陷入困境。這時,他選擇往東部發展k到台東知本農場開發新的水產品k潮鯛。在知本,他投入一億元資金,不厭其煩,在一邊開發、一邊實驗,反反覆覆的改良過程,終於讓他成功研發出全世界第一套魚片產品─潮鯛。

潮鯛,小兵立大功,不但打入日本市場,還成為日本人口中讚不絕口的沙西米生鮮魚片。廖木發讓台灣吳郭魚鹹魚翻身的傳奇,在業界為人津津樂道,連農委會推動的台灣鯛旗籃產品台灣鯛,也都受了潮鯛的啟發,海洋大學副教授江福松就開玩笑地說:潮鯛是台灣鯛的阿公…,潮鯛作出品牌,打開了外銷日本的市場。

1994年,廖木發根據環保署的調查,發現台灣的河川只有東部的15條河流沒有受到重金屬的污染,他考察了宜蘭、台東等地後,透過農委會的協助向退輔會承租了知本農場的三公頃土地,開始養鯛產業。回想潮鯛的研發成功,廖木發坦言:「研發非常重要,但也要感謝政府無條件協助與提供租地,因為政府沒有提供租地,以我的財力,真的根本買不起土地…」

吳郭魚,為什麼能夠變成味道鮮美、肉質富彈性的潮鯛?廖木發費了一番苦功,「我把小小的魚苗養到十公分後,再把淡水中養殖的小吳郭魚苗移植到東部的海水中,一尾尾魚苗在自然潮水裡成長,吸收大自然豐沛養分,非但不易感染病源,在海水中愈長愈茁莊;原本兩、三條吳郭魚才重達一公斤的潮鯛,經改良後,每尾可以長到一公斤半。」更重要的是,淡水養殖土味重的吳郭魚,經過潮水的雕塑後,奇蹟般不再有腥味、土味。廖木發餵養潮鯛的飼料也是遠從日本精心挑選,高成本的付出,養出了高品質、味美的鯛魚,高價位的新鮮魚。

廖木發挖空心思在養殖技術上改良,他利用臭氧殺菌與消除髒物外,放血、去皮、除肉、修整、真空包裝到零下攝氏185度的急速冷凍送進冷凍庫,30分鐘的作業流程,創造出全世界唯一的魚片沙西米。這項新產品外銷日本,獲得熱烈迴響,連日本食客都說,根本吃不出來是冷凍後的沙西米。

廖木發說,生魚片要搶鮮,鯛魚要搶在魚已僵直前處理完畢,魚片解凍後才會新鮮,肉質看起來才會白裡透紅,甚至略帶透明。潮鯛改以整片包裝後,行情飛漲,一條一公斤半的魚處理加工後重量只有三分之一,外銷日本的價格是一公斤美金15元,這是台灣市場上吳郭魚的十倍價錢,當別人的台灣鯛每公斤賣7.8元美金時,他卻可以賣得比別人貴,又嚇不走顧客。

1994年廖木發因為成功開發潮鯛,獲選台灣第十屆傑出漁民。潮鯛為台灣帶來了養鯛風潮,許多人跟進養鯛後,卻碰壁而歸;他不諱言,許多人都以為養鯛很簡單,魚片隨隨便便處理,卻因為魚片品質不佳,找不到買主。而潮鯛肉質鮮美、口味佳,一直被日本料理店指定為生魚片供應源。

在農委會的協助與輔導下,廖本發扮演水產檢測的推手。1991年,他在農委會支持下與台灣區鰻魚輸出同業公會在桃園機場附近設立「水產品檢驗中心」。他說,魚品外銷前先檢測把關,就像為產品買了保單,台灣鯛一年外銷七萬噸,占日本市場53%,如果一家魚產業外銷日本被檢驗、被抓到問題,等於「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水產業一天將損失九億元;水產業不能單打獨鬥,一家出問題,大家都被貼標籤、都受累。

在瑩一食品工業股份公司裡,從養殖、魚品加工都已電腦化。每條魚,從種苗到成魚都經過嚴密監控流程;就是因為品管做得好,讓瑩一在日本外銷市場站穩了腳步。廖木發說,台灣的養殖業不能再低價競爭,漁民應配合政府的政策,推廣優質水產品,才能打進歐美日市場。


NO:38_10
Echo  於 2004/07/21 17:30
Re:台灣成就─科學/生物資訊 (續)

http://news.yam.com/tdn/focus/news/200407/A07072120.html

生技月之星
複製牛如意姊妹花亮相
台北市世貿生技月今登場歡迎一睹可愛風采
台灣日報
2004-7-21 3:00
--------------------------------------------------------------------------------

(記者黃美真台北報導)「BioTaiwan2004台灣生技月」今日於台北世貿登場,繼去年展出的複製羊風靡全場後,今年生技展將展出全球首創複製牛「如意三號、四號」,這對被選為大會之星的如意姊妹花,昨天早上正式進駐生技月複製牛展示區亮相,民眾可從今日起至24日止為期四天的展覽中,到展場一睹複製牛的可愛風采。

農委會副主委李健全表示,複製牛如意姊妹花是由農委會與美國合作,於美國運用母牛耳朵所複製的複製胚胎,空運回台,並經過冷凍、解凍、移置等程序生產出,此技術是這次複製成功存活的重大突破與關鍵,等於複製胚胎將不受時間限制,需要時便能取出進行研究。

複製科技的精進,除了提升畜牧業之外,李健全說,目前複製牛的功能為,泌乳量增加,提昇產業價值,未來透過基因轉殖,還能從複製牛身上提煉或萃取特殊藥用物質,運用在醫療、商業,甚至連動物保育問題都能用複製技術解決。台灣目前家畜類的複製動物,已有牛、羊、豬,畜試所更藉由複製豬製造第八凝血因子。

去年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利用牛耳細胞完成名為「如意」的複製牛,今年五月畜試所於台南再度發表「如意家族」共四頭複製牛,引起全台民眾關注。畜試所助理研究員沈朋志提到,從去年的一頭複製牛,今年則複製了四頭,證實這項複製技術已可進入量產的階段。

除了眾所矚目的複製牛入駐之外,今天生技展開幕儀式也特別邀請副總統呂秀蓮到場,為展期四天的生技展揭開序幕。今年展出的攤位超過七百個,其中還包括日本、印度等其他國家展出,可謂亞太規模最大生技展。

今年的展出主題館包括行政院工業局所主導的台灣生技產業主題館、農委會農業生技館、竹科園區、中科園區、南科園區、屏東農業生技園區及台北市、台北縣、高雄市、台南縣等地方政府主題館,皆是今年生技展的指標特色。


回論壇

歡迎前往茶黨2005年新論壇TaiwanBBS.ORG參與討論。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TWforum.pl?board_id=3&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