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關於「台灣原住民」(續之二)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25 09:37
Re:關於「台灣原住民」(續之二)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4112500005,00.html
2004.11.25  中國時報
原住民互助社蓄錢財聚恩情
黃振國/台東報導


原住民一向被認為不懂儲蓄,但一位來自瑞士的史泰南神父,在台東奉獻三、四十年,不僅成為偏遠的宜灣和寧埔膽曼部落的信仰導師,更影響了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他所引進、推廣的儲蓄互助社,不但成就了膽曼部落儲蓄互助社傲視東海岸,也凝聚了居民的向心力。

寧埔村長劉華璧表示,膽曼地區的互助社存款總額約在兩億元左右,社員存款好像在比賽,很有較勁的味道,所以存款額度一直增加中。劉華璧和太太、子女都是儲蓄互助社的社員,迄今都還按月存款。


膽曼部落的一位平地人老太太也是膽曼儲蓄互助社的社員,她已經參加了十多年,而且是唯一非原住民社員,這也代表她被這個以原住民為主的部落所接納,為此而感到很特殊也有一些驕傲。

她說,這個團體很好,平時手頭有點錢的時候,就按月存入戶頭,有時一千、八百的存,有時會存多一點,因為都是閒錢,所以也不會對生活造成負擔,十多年下來,也存了幾十萬元。

一位已參加了十幾年的老社員非常滿意這個組織。他說,只要你存在社裡的「母金」高於你所要借的金額,隨到隨借,方便得很,但如果要借高於存款母金的金額,就需要擔保,但也不會很複雜。

在長濱成長的黃姓公務員說,這種具有互助精神的儲蓄方式,對於偏遠地區的居民很有幫助,像善於討海的阿美族人,他們在互助社借錢蓋房子,就可靠家中的孩子上遠洋漁船的安家費來逐年攤還。

雖然有時也難免會有呆帳的問題發生,尤其是最近景氣比較差,借錢後不能按時繳交利息的情況比往常多了一些,但一般都是真的有困難,所以互助社也不急著催帳,總是很有人情味的給予寬限,再依能力慢慢還。

所以,就像儲蓄互助社所強調的,社員參加的不僅是「錢的組織」,更是「人的結合」,社員同時具有「投資者」(股東)、「使用者」(顧客)、「經營者」(老闆)的身分,直接透過「社員大會」行使權利並履行義務。

對純樸的東海岸原住民來說,想要和銀行打交道很困難,儲蓄互助社適時的提供居民們的需求,也培養他們的儲蓄觀念,進而自立自助又互助,多數人更把它當做養老金存放,也如同是自己管理的國民年金。

引進儲蓄互助社的史泰南神父,已於兩年前病逝於他奉獻三、四十年的東海岸小漁村,為了紀念這位半生在台東躬耕傳教的老教士,宜灣天主堂已將神父長期墾地耕種、蒔花的農園闢為紀念墓園,當地居民對史神父的敬重感恩則常存於心中。


回論壇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TWforum.pl?board_id=3&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