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關於「台灣原住民」(續之二)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白賊七  於 2004/11/23 14:48
Re:關於「台灣原住民」(續之二)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牡丹社事件130週年
國際研討會還「原」歷史真相
記者康俐雯╱台北報導

 一八七一年,六十六名琉球宮谷島人因海難而漂流至台灣南端的八瑤灣,不慎誤闖牡丹社,其中五十四人因語言不通,無法清楚表達來意,在溝通錯亂下,排灣族原住民為自保而殺害琉球人。一八七四年日本以保護琉球居民為藉口出兵台灣,引發原住民浴血抗戰,頭目與兒子也在此役中犧牲,族人死傷慘重,此即「牡丹社事件」。

 今年是「牡丹社事件」一百三十週年,屏東縣文化局、屏東縣牡丹鄉與巴魯巴藝術工作坊等舉辦「牡丹社事件一百三十年歷史與回顧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日本學者又吉盛清、西田勝、金城正篤與中研院教授黃智慧、張隆志及牡丹鄉長林傑西、研究此事件的楊孟哲等學者專家透過面對面的交流,還原歷史真相。另牡丹鄉公所也計畫於事件發生的石門古戰場設立「牡丹社事件紀念館」,以展出珍貴史料讓後人清楚瞭解牡丹社事件對排灣族與當地的影響。

 學者們指出,一八七四年的牡丹社事件不僅是日本明治維新後第一次遠征海外的軍事行動,也顛覆了清朝長久以來對台灣放牛吃草的思維,正式派遣沈葆楨擔任欽差大臣,辦理台灣、福建的海防事務,並對台進行正規的統治部署。清廷更因此體認到恆春必須構築城池,防禦外侮,一八七五年開始興建恆春城,歷經五年竣工,因此明年是恆春古城建城一百三十週年。

 研討會十一月二十四日、二十五日將於牡丹鄉牡丹水庫會議廳登場,台日學者們也將重回「日本軍營地」、「石門古戰場」與「琉球漂民合葬墓」等牡丹社事件發生現場。又吉盛清指出,二十多年前即來台考察過牡丹社事件地點,他認為要以宏觀角度審視這個問題,而非如長期以來單以日本人角度批判這事件,期待此次研討會能聽到原住民聲音,了解原住民祖先如何轉述這事件。

 另一方面又吉盛清將二十七年來所有蒐集的影像史料回饋給台灣,共提供一千多張照片,希望促使牡丹社事件獲得重新討論的機會。黃智慧亦表示,經由整合這些照片,台灣人將更加明瞭原住民歷史、台灣歷史、以至於整個亞洲歷史的發展。此活動開放一百個名額供民眾參與討論。報名專線:08-8801105牡丹鄉公所。


回論壇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TWforum.pl?board_id=3&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