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注音文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Chhan-hoaN-lai 於 2004/05/28 10:10 | |
也談注音文 | |
公民學院有討論到注音文,我想這與文化也有關,所以在此說些看法交流一下。 人類先有語言,過了很久才有正式文字出現,已知最早文字最早不過六千年前,而可證實的漢字甲骨文更遲至三千多年前才出現。人類語言有數千種但文字種類卻不多,這幾種文字起初都是象形文字,單位很大,一個文字代表一個語詞,但是後來大多數均擷取少數象形符號作為拼音字母拼寫文字。因為他們發現語言是可以分解成更小的單位,從「語詞(word)」,「音節」到最小的單位「音素」﹔因此只要幾個拼音符號就可以拼出所有的語詞。像日文就是音節文字,語詞利用50個音節符號「平假名」拼出,假名是日文的最小單位,但是現在我們都知道假名還可以分解成更小的單位「音素」,包括子音與母音,這時日本人使用羅馬字母來標記它的音素。像英文就是音素文字,它是利用26個羅馬字母代表的音素來組成「語詞(word)」。 華文雖然稱聲是象形文字,但是真正的象形文字佔所有漢字的比率很少,更多的是形聲字,而形聲字其實是一種準拼音文字。譬如:古人稱新長出的樹葉為「牙」因為形狀像剛長出的牙齒,後來語言更精細又稱呼葉子從枝幹出現的現象為「mng-牙(ㄇㄥˊ牙)」,很久之後有書寫的需要才發現再創造個象形文字不切實際,於是借用同音的「明」再加上「艸」字頭來代表。這種形聲字越來越多的現象其實就是一種華文拼音化的現象。華文也是音節文字,但是它的音節符號是漢字,有成千上萬個,十分龐大,學生必須花費十幾年的光陰才能學完常用字以應付日常生活與文化教養所需。 雖然華文有拼音化的趨勢,但是漢字成熟的早,文言文文體限制華語發展多音節語詞,華文維持了數量龐大的單音節語詞,因此單音節語詞同音的現象比其他早期即轉為拼音文字的語言更顯著。這種情形不利於華文的拼音化,因此雖然共產黨專制的中國很早即發展出羅馬字母的漢語拼音系統,但是依然無法在短期內將華文拼音化。 台灣是民主的社會,我想台灣華文更是不可能短期內廢棄漢字而拉丁化。文字的自然演變是數百年才會顯著的,因此我們絲毫不必擔心或期待有生之年會遇到。 |
koailang 於 2004/05/28 17:16 | |
Re:也談注音文 | |
基本上 我認為 華音 注音文 是電腦軟體 規格 規範 之下 ê 產品. 另外 一方面 政治 ê 影響 嘛真大 . 若是 當初 無用 ㄅㄆㄇ 推行 北京語 , 可能 無人知影 ㄅㄆㄇ 是 甚麼碗糕 . 華音注音文 可能 在台灣 khah 流行 .
|
Henry 於 2004/06/01 13:11 | |
Re:也談注音文 | |
Hi Chhan-hoaN-lai, 你e分析真高明。我又學習很多。書寫文言文主要是華文文人(佔人口極少數)作的事,竟然左右整個華語的發展。所謂「書同文」,原來是方便中國歷代的少數統治。不然的話,華語有所謂「音同意通」,應該早就可以解決單音節字庫過於龐大的問題。 |
Chhan-hoaN-lai 於 2004/06/03 11:30 | |
Re:也談注音文 | |
最近台聯某立委質詢台灣人的語言能力退步,譬如「別緻」寫成「別致」,「班師回朝」寫成「搬師回朝」以及「得年、享年、享壽」的用法。 我覺得這是必然的趨勢,電腦化使得人們更加依賴拼音來輸出文字,對漢字字形辨義的需求越來越低;口語形諸文書以及外來語激增,多音節語詞愈來愈普遍;在在使得國人變得所謂「國文能力低落」,其實只是使用漢字的熟稔度下降而已。語言能力下降與國文能力下降是不同的。 除了「得年、享年、享壽」的用法有意義外,「別緻」寫成「別致」,「班師回朝」寫成「搬師回朝」又何妨?我查了辭海,緻與班(調回)的用例很少,設計特別的漢字寫法實在沒有必要。 我覺得在台灣的華文出現「注音字母」與漢字併用的事實遲早會獲得肯定。 |
Henry 於 2004/06/03 18:16 | |
Re:也談注音文 | |
我覺得在台灣的華文出現「注音字母」與漢字併用的事實遲早會獲得肯定。 就和Holo的漢羅同款ㄚ! --- 有人說,Holo很文言。意思是,把它逐字寫成漢文時,看來像華語的文言文。大家都知道,現在稱文言文的,在古早時,曾是當時的流行口語,也就是當時流行口語書寫下來的。如此說來,現下的Holo是保留了不少古早口語,沒受書寫文的影響,而華語是受書寫文(文言文)的影響,以致於後來反而需要進行艱苦的「白話文革命」;Holo則一直維持它的白話狀態。這其中因緣, 我想十分有趣:一個語言的書寫文會侷限語言的進步。 |
山本磯麓 於 2004/06/12 15:38 | |
Re:也談注音文 | |
首先我必須聲明我是住在美國的所謂泛綠「台美人」。好幾年之前,我的電腦不能打出繁體字,只 能打出簡體字。打簡體字必須用漢語拼音,我打了七八年,所以我的漢語拼音可以說是滾瓜爛熟。 我是道道地地的台北人,十二年前因緣際會在北京住了三個月,交了一些朋友,回美之後,開始與 他們用EMAIL通信,用簡體字通信當然沒有問題,但有一次收到一封完全用漢語拼音的EMAIL(無漢字),我看了半天,竟然不知所云,我打電話問她說些什麼。後來,我也完全用漢語拼音給她送了 一通EMAIL,她也回信說看不懂。癥結所在是漢語拼音沒有分辨一、二、三、四、輕音之符號,所 以無法領會其意義。 我不是語言學家,無法在此申論這個主題,但是我認為ㄅㄆㄇㄈ...加上一、二、三、四、輕音符 |
歡迎前往茶黨2005年新論壇TaiwanBBS.ORG參與討論。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