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茜典型與女店員式的形上學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張孝維 於 2004/03/20 15:59 | |
陳文茜典型與女店員式的形上學 | |
陳文茜典型與女店員式的形上學 張孝維 2004/3/20 九十三年三月二十日的自由時報第六頁標題:「陳文茜質疑 蘇貞昌痛斥」之文中提到:「無黨籍立委陳文茜昨晚指稱,有奇美醫院護士向她檢舉,昨天早上即有個國安局人員到奇美醫院清查,還有醫師檢舉奇美醫院陳總統的病歷紀錄遭到竄改;另有情報局人員透露,槍擊案的彈痕和彈道不能吻合,且彈頭據說還在陳總統的口袋找到,相關人士有必要出面澄清。」(註一) 筆者看到報導之後的第一個反應是:又是一次陳文茜典型的發言。在以上轉述的發言中,我們可以來檢視一下陳文茜典型與其類型者的人格特質與其專業素養: (一)盲目的<自我正確與正當>: 與陳文茜以及其類型者自認為的相反的,她們代表的並非一種知識份子的理性中立,而是一種偏執的自驕自慢。以上文來說,「檢舉」的字眼,似乎透露著陳文茜荒謬地認為自己代表著某種國家法務方面的公權力;而且這些護士、情報局人員、以及醫師這些專業人員,似乎一碰到陳文茜,就通通變成 ”對一些發生在他們身旁的事模糊地感到疑惑” 的老百姓。而陳文茜則總是一副 “ 欸,你們來找我就對了(當然也可能是她去找他們的),來吧,我就讓你們來幫我為社會(製造新聞?)伸張正義吧…”的樣子,以為這三個人就代表三百萬人民;以為一個王作榮老先生就代表老台灣輝煌時代的政治良心,然後以這些”人民的聲音”做為其荒謬的<自我正確與正當>的基礎,大放闕詞。筆者認為,這樣的行徑,背後其實隱藏著這類人對權力慾望的貪婪,進而可以不顧一切合理化自己的偏激煽動性言論的企圖;或者解釋自己如何”忍無可忍”地變動自己的政治立場。這不禁讓筆者想起法國人類學家Claude Levi-Strauss所謂的”女店員式的形上學”。 在【Tristes Tropiques】(-中譯【憂鬱的熱帶 / 聯經】)一書裡,Levi-Strauss提出這樣的看法:「….對主體性的種種幻想過份縱容。把私人性焦慮提昇成莊嚴的哲學問題,太容易導致一種女點店員式的形上學了….但是這樣做是非常危險的。…..」(P.62) 問題是,仍有許多台灣人民是被她唬得一愣一愣的,她又是怎麼辦到的呢? (二)偽邏輯與偽人文的賣弄 語言哲學宗師Ludwig Wittgenstein曾舉過一個例子來說明一般人在語言表達與接收時常犯的錯誤-他說:「比如我們說『在我們的頭上正飛過一隻禿鷹。』這句話在文法邏輯上是沒有問題的,然而它卻沒有指向任何的事實(fact)。」這個例子告訴我們,語言上成立的,並不必然等於事實。 而陳文茜的言論,就常常只是言之成理的語言幻象。 以上文所引述的發言來說,從頭到尾就只是一種”說法”,而不是一種經由具體事證的縝密推衍來還原她所謂的陰謀論現場的論述。這不但暴露了她的滔滔辨辯才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內,更顯示出她做為一個民意代表與知識份子在人文素養方面的空乏。 筆者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任何一個現代文明國家的公民都必須對自己的言行負責。 這不是一種標準上的而是原則上的現代文明基調;這是一種與每個人外顯的言論自由相對的內在道德責任,一個絲毫不懂景謹言慎行、事實求是的人,無論做為一個知識份子或一位民意代表,都應該是不值得被信任的。 可惜的是,筆者在台灣卻看見許多陳文茜典型的人,分佈在政壇、媒體、學界、校園、文化界中,無所不在地影響著台灣無數的青年與家庭。這儼然已成為一個結構性的、政治與文化的社會問題,值得台灣社會注意與警惕。只要陳文茜式的正義與女店員式的形上學仍大行其道,台灣要追上成為一個現代公民社會的日子,仍遙不可及。 (註一)同日聯合報A6版也有類似報導,同樣用「檢舉」二字。 |
歡迎前往茶黨2005年新論壇TaiwanBBS.ORG參與討論。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