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與臺灣的恩怨情仇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飛鷹  於 2004/03/07 14:58
唐山與臺灣的恩怨情仇

唐山與臺灣的恩怨情仇

一八九五年,日本明治天皇任命駐紮在中國東北遼東半島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為征台統帥,於五月廿二率領近衛軍由大連出發,經旅順出海,二十七日至琉球中城灣與即將就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會合。日軍原本預定在基隆登陸,但知基隆的台灣民主國砲台擁有德國克虜伯大砲,所以北白川宮將所率二十餘艘軍艦改以聲東擊西的戰術,假裝進攻西邊的金包里(即今之金山),由川村景明少將指揮日本近衛軍傾其主力在東邊的澳底(今日台北縣貢寮鄉,在鹽寮之北二公里)五月二十九日下午二時四十分登陸。

此時駐守在澳底有前清兵三營人馬約有千人,由曾喜熙指揮,又有徐邦德指揮的守三貂嶺的前清軍一營。原本應奮勇迎敵,但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全軍由上至下皆無戰意,尚未接觸,火砲也不發一彈就自行潰敗,四散攜械逃亡。日軍二十九日登陸後於五月三十一日即佔領易守難攻的三貂嶺。此地是羊腸小徑崎嶇不平,上下凡一里半,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天然地理形勢,道路是如此險惡,日軍行進列隊長達數里,就是野戰部隊打電報至基隆報告亦極困難,居然清軍不守,自行攜械逃亡。

在基隆西北角的獅球嶺是有堅固砲台防衛台北的重要根據地,當基隆失守而日軍進迫獅球嶺時,身為台灣民主國(The Republic of Formosa)總統的唐景崧(大陸籍,當時稱大陸人為「唐山客」)卻按兵不動。台灣北部的防線崩潰,敗將李文奎(原為河北土匪,從淮軍渡台,居唐景崧麾下)乘亂率領捕緝營殘兵竄入台北城,同時前清軍不論參戰與否,皆紛紛退至台北城內。此時的台北竟然是官兵變成強盜的局面,殘兵敗將晉升為土匪,集體進行燒殺劫掠,讓一個文明的台北淪成為活地獄,朝夕不保,人心惶惶。

唐景崧看了基隆失守局勢不好,與軍務大臣的李秉瑞(前清禮部主事)、內務大臣俞明震(前清刑部主事)等商議。對防衛軍的不堪一擊,兵敗如山倒的事實加以研判。其結論是,這些軍隊全是傭兵,全無家眷在台灣,不知為何而戰,不知為誰而戰,以致不戰而潰。況且所有大官家眷皆在彼岸。

又台灣第一富豪林維源(板橋林本源家)被推為民主國的國會議長林維源,獨立慶典的第二天就潛逃至廈門。其實唐景崧得知滿清政府在二千公里外的北方打敗仗而將台灣要割讓時,即將公款四十萬兩匯往上海,又匯銀訂購大批軍火,但這些銀兩都是為逃亡準備。況且家中大小全已移居中國,既然生命、財產業已安排心無牽掛,是夜三人以將公款席捲一空潛行至滬尾,藏匿于德商忌利士海運公司。遂在六月四日,趁著黑夜,不顧一切的搭上德輪亞沙號(Arthur),在德國軍艦 Iltis 號的護衛下,逃回廈門(參閱 James W. Davidson, The Island of Formosa P300)。如此總統守國僅十四天。

總統如此臨敵不戰而逃,高唱對日抗戰的士紳、文武官員、大商人、大租戶等各級首領人物即前清統治階級,毫無例外地全部都爭先恐後的逃回中國。台灣民主國副總統兼義勇軍統領前清進士丘逢甲,得知唐景崧逃走,不敢繼承總統出缺時副總統應有捍衛台灣的職責,進一步也立即逃離台北,先回到故鄉彰化縣銅鑼園。他突然忘了自己是什麼人,暗自西渡廣東時云:「……此地(台灣)非我葬身之地也,須變計早去,父母在世,應求自己平安……」(參閱丘逢甲《嶺雲海日樓詩抄》一九三七年)。據傳此時這位守國僅二十九天的副總統,乃捲帶公款十萬元 倉徨的逃離台灣回到廣東嘉應州,離台前留下名詩一首:

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
偏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又曾經為滿清政府屠殺反清義民軍的施九緞,即前清副將林朝棟,在傳聞日軍兵至桃仔園,又唐景崧潛逃亡,也一如其他唐山人一樣,毫無戰意,就率兵逃避回彰化,並云:「我戰朝廷不我賞(不賞我),我避而日本不我仇(不仇視我),我何為乎(我幹麻奮力抵抗?)?」 於是,台灣民主國 主持無人,從成立起僅僅十二、三天即告瓦解。過去這群由唐山人組成的台灣士紳階層所大聲標榜的「誓死抗日」「與台灣共存亡」等誓言,到了關頭時刻,因全無台灣意識都變成向台灣大眾的謊言。(所以總統家眷是否留在臺灣,是否有美國國籍,是選總統時非常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連戰:「感謝上帝,我是純種的中國人!」......@@)

因總統、副總統領先逃亡,跟著所有大小官也相繼逃亡,前清軍全為湘勇(湖南兵)及廣勇(廣東兵)大約有五千人潰敗入城進行搶、殺、擄、姦、盜各種暴行,黑夜進行、白天也進行,而且是結夥公然進行,起先是先著便裝行搶,後來變本加厲即以身著原清軍製服攜械結夥燒殺,也搶了官署的錢糧,並放火燒了官署,把台北城變成人間的活地獄。台北大稻埕士紳李春生(會說英語)、白龍發等聚議,首先以自力救濟,自組自衛隊來保護自己。再以台灣既然割讓日本,滿清官員也全然逃亡,而日軍又已登陸,只好請他們來台北鎮壓。

前清駐守龜崙嶺總兵徐清勝原本是來防衛此地的樟腦工業,缺乏對台灣的愛護與熱忱,根本無台灣意識,主動向日軍交出守軍名冊計五營二千餘人,兵力分配圖,砲台位置圖及兵器、彈藥清單,向日軍投降。日人又得到証明所有的清國奴是不能作戰的,也絕無捍衛台灣心,而且全都不戰而潰,這種民族日人十分的鄙視。

對台灣自組的台灣民主國,而其武裝部隊郤無心作戰。由這點看來,日人認為民主國是清國官吏所主導的,其目的是讓台灣人民認為是日本來佔領的,而非是清國將台灣出賣的。因清國不願見到台灣以一個省的名義與日本戰爭,所以促成台灣民主國的獨立,獨立後其所有的戰鬥並無損與日本的割讓約定。

而實際上台灣民主國又如此不堪一擊的原因,是台灣民主國雖然是以獨立自主為宗旨,但是其所代表的思想意識,與台灣本地人大眾無法一致,又其中心人物全都是前清文武官員及一小部份依附在清政權下的台灣士紳。依據清國的台灣統治方法,所有官員皆由唐山派來也就是非大陸籍不可,甚至所有的士兵也只有從唐山來的。此點是清國對台灣人的歧視及以次等國民的俱體表現。又這些唐山人所有的家眷不可攜來台灣,三年一任任滿調回唐山,也因此唐山人與台灣人造成統治階級與被統治者的不合。

來台灣短期居住的清國大小官員在台期間無不以能撈多少算多少的心態,換句話說這些人是站在支那人的立場。如此亦可解釋為何在澳底三營清軍不戰而潰,又可以依此推知為何前清之廣勇及湘勇入台北城就行搶。 就是說,台灣民主國之根基沒有建立在台灣本土開拓者子孫,即台灣本地人的基礎之上。

日本人早已知道清國的治台方法,所以第一任民政局長水野遵對治台實行有別與滿清治台的方法。改以提拔台灣人為官員,而讓大多數的台灣人能看得到,日本人比清國人要好。因而將自稱引導日軍進入台北城的辜顯榮提升。

辜顯榮雖然是羅漢腳大字不識幾個,日文不通,甚至北京話也不會,但無心機。他的報馬仔行為只求賞金,如此大肆宣傳他是引皇軍入城。讓他成為有如引清軍入關的台灣吳三桂,成為台灣家喻戶曉的人物,並讓他做大官賺大錢。他絕對不可能日後如吳三桂有能力造反。既然將這樣子的人提升為日本官吏,其他對日本更好的人物將一一出現,如此將以事半功倍的速度來統治管理台灣。水野遵常用一種說明來支持他的做法就是「捉猴子方法」。

要捉猴子首先在樹幹上挖一個洞,洞口較小只可容猴掌伸入,洞內較大,洞內置食物,當猴伸手入洞內,拿到食物後以握拳的方式,欲將食物取出,但拳頭比洞口大,無法將手及手中的食物一齊取出時,猴子不會鬆手於是就被自己的貪念困在樹旁,失去行動自由,任由獵人捕殺。

運用捉猴方法,只是將食物換成金錢、頭銜、名利等,像辜顯榮這等人一旦獲得名利,就不會鬆手,也就困在名利之內,名利是特權與利益,這些全在日本人的手掌之上,所以全都會甘心為日本人驅使。

沒有多久辜顯榮就發表為台北保良局局長及鹿港保良局局長。(日本佔台的治安維持會會長)。在一八九五年十二月以二十九歲之年,任保良局局長,又對反抗日本人台灣人的義民軍殲滅累積不少功勞,被加獎勳六等,並得單光旭日章。 這就是運用捉猴方法的具體實施。

如此看來一切極為順利,但在不是由唐山人主導的地區也就是離開台北稍遠的地方,卻由有本土意識的台灣本地人及其所組成的義民軍控制之下。因此,日本軍以後的南下佔領,發生了種種非日人所能想像的民族總抵抗。

尚有半壁江山又擁有軍力的劉永福在台南聞彰化失陷,知日軍必然南下侵入自己的地盤,所以命令黑旗軍鎮守嘉義。十月九日嘉義失陷,日軍混成第四旅團亦從布袋嘴登陸,第二師團第三旅團也從枋寮相繼登陸,於是日軍再從南北並進,台南遂告急。

劉永福見日軍來攻,無心守台,乃暗通款日軍。先在十月八日透過台南英國領事歐思納致函樺山總督,提出議和兩條件。樺山將信交與高島南進軍司令官處理。高島司令官回信給劉永福表示「汝若發自內心悔悟,有誠意投降,必須赴軍門哀求,否則日後再送來這種書信,本司令官絕不接閱」,加以拒絕。

劉永福又在十二日透過住在台南的一名英國人致函近衛師團司令北白川宮云:「欲想抗戰唯有台灣人耳」,他表示要投降並率領殘部退回中國。但日軍司令官北白川宮也是不答應,于是他竟然決定將多年生死與共的袍澤弟兄拋棄,獨自潛逃,此時更不要說肩負著芸芸眾生的生命財產安全,在十月十九日黑夜,脫了官服換上民裝,至安平港搭乘英輪 Thales 號,乘著夜晚逃離台灣。劉永福潛逃時亦與其子負責打狗炮台的劉成良、部下陳樹南、柯王貴等人一起,途中海上遇日艦「八重號」上船臨檢 Thales 號,為英船長干涉故逃亡成功。

原本不知為誰而戰,不知為何而戰,不知不覺中也失去了為自己而戰基本意識的黑旗軍,在主帥不顧袍澤棄軍獨自而逃亡後,為數八千餘人武器配備齊全,二十二日群集海邊劉永福所部的黑旗軍,惶惶然苦思不得其解,為何主帥如此無情無義棄軍而去。故主動向日本海軍陸戰隊投降,將自己的生命交由日人任意割宰。

日人記錄黑旗軍因拒交財物、武器,被日軍屠殺一千餘人,饑餓病死一百十六人,十月二十三日,日軍將生還的俘虜計五千一百人在飽受虐待下遣送往福建金門的船隻。

二十二日至二十三日僅一天就會饑餓死亡達一百十六人,其意不僅是無食物供給,水的供給也被懷疑遭受日人斷水處置,一天之內以拒交財物武器為由又被格殺業已投降的黑旗軍一千餘人,這句話的意思是以拒交財物又被砍殺一千多人。離開台灣時尚有黑旗軍五千一百餘人生存,當時已全身被奪一空,數年在台所積聚錢財全數被日軍搜括一空,身無分文。又日人如何將五千人送走亦十分可疑,如船隻大小、飲水供應都有問題下,在海上航行數日,尚有幾人安全抵達金門,實在令人心憂。這就是不知為自己而戰的下場,同時讓一世英名的劉永福增加一項指控。

在一八九五年六月八日英國倫敦畫報(Illustrated London News)上登出一幅「黑旗軍構築竹橋圖」,上面記述:「為了防止日軍攻打堡壘時,無退路,黑旗軍以竹竿搭製簡易竹橋跨接本島及 Saracens Head 上之堡壘。」 這也是說明英國記者在日軍侵台之初,業已看清黑旗軍,先築退路的失敗現象。

日本政府突然宣佈日軍近衛師團司令官.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于十月二十八日因瘧疾死于台南享年四十九。但眾多台灣父老陳述卻都否認日本政府的宣佈,其真正的死因是當北白川宮騎馬渡過曾文溪,從漚汪的蕃仔寮騎馬至蕭瓏(今名佳里)在義竹圍林投巷,被埋伏在路邊叢林裡的義民軍,以長竹桿之端加綁鐮刀將北白川宮能久從馬上砍下。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頭頸嚴重傷害,傷及血管血流不止,延至台南張厝就醫,但流血過多,無法可醫即死于張厝。

抗日英雄立下了大功後,立即隱身而去。日軍看到了自己的統帥被戮受傷身亡,也不知被何人所殺。全體日軍陷入瘋狂狀況,見到台灣人即殺,不論男女老少,被日軍濫殺人數眾多,無正確的統計數字,事後鄉民只見從今日的省立北門農工職業中學邊的蕭溪至文瑞橋(紀念高文瑞縣長)之間(約有四、五公里)的河水全部都是血,不只是河水染紅,而是血流成河,這種事實是無法掩遮的。

這是日本皇族第一次在海外陣亡,所以為紀念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特別以王者之禮在台北圓山建立一座約一萬六千坪日本廟謂之「臺灣神社」(位在今日圓山大飯店),其內供奉能久親王之牌位。為讓台北城的民眾容易參訪台灣神社,並特別建立一座「明治橋」(今日的中山橋,中山北路跨基隆河,銜接圓山),並以其死亡的十月二十八日為國祭日,全台放假一天。

在一九四四年十月底一架從東京經台北飛往印度的飛機,該機是「印度義勇軍」與日本軍在緬甸方面抵抗英軍的印度獨立運動指導者「錢道勒.玻色」的座機,撞入台灣神社。當時隨身帶著「復國之資金」(寶石),散落在「台灣神社」社內,神社因之焚燬。

為了自己的家人與這塊土地,覺醒吧!
臺灣人,別再被中國人騙了!

連戰:「感謝上帝,我是純種的中國人!」......@@
【秘辛】

自認為是中國人的臺灣人,看看中國的劉永福逃離臺灣後,他留在臺灣的部下的遭遇吧!
不知為自己、為臺灣而戰,被中國情結催眠的下場,就是被中國既得利益階級出賣啊!

NO:185_1
Chhan-hoaN-lai  於 2004/03/07 22:16
Re:唐山與臺灣的恩怨情仇

這篇記載很好,如果改編成劇本製成電影或電視長片,應該可以一新台灣人耳目.

NO:185_2
蘭陽醒獅團  於 2004/03/07 23:51
Re:唐山與臺灣的恩怨情仇

的確很好的文章。

希望國民黨以後推出好一點的候選人,連戰這種貨色,
是可悲的最低水準,會在歷史上有一個最低的基點,
讓後人為鑑。

唐景崧與連戰的比較,版主寫的好,我是想再多加一點,
不過,再過幾天,連就是過去式了,我也不就多寫了。


NO:185_3
飛鷹  於 2004/03/28 14:18
Re:唐山與臺灣的恩怨情仇

對不起,忽然發現最後的連結有錯......

〈驕其妻妾〉文/老包
http://www.newtaiwan.com.tw/news.asp?Serial=01200312184216&Class;=老包專欄


NO:185_4
osamu  於 2004/04/10 01:02
Re:唐山與臺灣的恩怨情仇

僅引台史所周婉窈所著《台灣歷史圖說》之總結:『簡言之,全台除台北台南兩城不戰而降外,各地都曾激烈抵抗日軍之入侵,死傷無數。對於引導日軍入城一事,向有可免生靈塗碳的說辭。從結果上來說,也許是對的。但開城迎敵,係出於佛陀大慈大悲之精神,還是心繫個人身家性命?甚或是賭徒之大膽一博?文獻不足徵,不敢臆斷。不過,從這些人事後坦然接受新朝之餽贈報酬且與之密切「協力」來看,其宗教性之闕如,大約可確定。臺灣改朝換代之際,無數無名小卒因奮起禦敵而身首異處,為後代所遺忘。相對之下,引導日軍入台北城的辜顯榮,卻一躍而為臺灣名流,一生榮華富貴,還蔭及子孫數代。君不見,辜家仍是臺灣領風騷的家族。知史者,惟有感嘆歷史充滿反諷。』
辜顯榮可以說他是為了台灣而作台奸...相較之下,一日數變之阿扁,改天如果出賣台灣時相信亦會有很好的理由!
我亦希望那些高唱愛台灣的人屆時真的能夠上戰場捍衛台灣..........(今日之戰爭格局,台灣真能經的起戰爭洗禮嗎,哪出你的良心吧!)


NO:185_5
飛鷹  於 2004/04/13 13:04
Re:唐山與臺灣的恩怨情仇

To:osamu

請先論述陳總統與賣台的明確關係,
以及「出賣臺灣的理由」,
否則您的論述只是將「陳總統」和「賣台」這兩個平行的敘述硬接起來罷了。

還有,「我亦希望那些高唱愛台灣的人屆時真的能夠上戰場捍衛台灣..........(今日之戰爭格局,台灣真能經的起戰爭洗禮嗎,哪出你的良心吧!)」
這段話在我看來,
意思是「高唱愛台灣的人屆時都不會真心上戰場捍衛台灣」、「台灣禁不起戰爭洗禮」,
這段話只顯示出「你」心中所想的「臺灣人」及「台灣」形象,
能否請你提出實際論述佐證之,否則只是一種臆測和想像的污衊,
另外,聽了你說了這麼多別人(臺灣人)在遇到戰爭時「可能」的行為,
能否聽聽你若遇到台灣戰爭,態度為何?


NO:185_6
飛鷹  於 2004/04/13 13:08
Re:唐山與臺灣的恩怨情仇

To:osamu

說一下我對台灣戰爭的態度:

由於我沒有美國綠卡,更沒有中共護照,
所以我在台灣發生戰爭時,只能誓死抱衛這塊土地!


回論壇

歡迎前往茶黨2005年新論壇TaiwanBBS.ORG參與討論。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TWforum.pl?board_id=3&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