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ace  於 2003/07/20 10:21
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
陳茂雄 (www.southnews.com.tw)

 談到反本土化教育,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大中國思想壓迫本土化教育。的確如此,本土化教育是受到大中國思想的壓迫,然而,美國的教育制度對台灣教育的壓迫並不在大中國思想之下。幾十年來留美系統主導台灣的教改,目前台灣多數教育制度乃抄自美國,將台灣原來的特色掃除一空,諸如最近成為重要話題的高學費政策、師資培訓制度、升學制度、工專升格等幾乎都抄自美國。

 這些留美專家是否真的是美國通不得而知,然而嚴重的是,這些人對台灣民情的了解還不如鄉下未受高等教育的老先生。美國人的特色是「思想自由,遵守制度」,但台灣人的特色卻是「追求特權,挑戰制度」,很顯然的,將美國的制度移植到台灣出問題是必然的。

 幾乎所有台灣人的希望都放在下一代,而孩童時代能夠訓練的就是讀書,所以,兒女獲得高學位是一般台灣家長最殷切的期待,因而升學競爭變成台灣的畸形現象。為了解決多數台灣人的期待,專家們就想到廣設大學,以解決升學問題,美國可以這麼做,台灣當然也可以,可是美國人對大學捐款的風氣很盛,所以辦大學不會像台灣那麼困難。

 台灣缺乏捐贈風氣,私立大學不得不仰賴學生的學雜費,若沒有高學費難以生存。公立大學的經費一向仰賴國家預算,廣設大學之後教育部的預算不勝負荷,最後改成校務基金的制度,由學校分攤部分經費,所以學生的學雜費也變成學校的重要經費來源,高學費政策也將變成公立學校的走向。

 以使用者付費的觀點來說,一般民眾沒有義務負擔學生的教育經費,它就像沒有開車的人沒有義務負擔高速公路的建設經費一樣。美國人對高等教育並沒有台灣人那麼殷切,不適合受高等教育的人不會勉強擠進大學之門。台灣的情況不同,廣設大學並未舒緩大學入學的競爭。

 依台灣人的習性,只要有機會,不適合受大學教育的人也照樣會擠進大學之門,廣設大學反而形成社會資源的浪費。台灣若不廣設大學,現有的高等教育經費就可分配給公私立大學,繼續維持低學費政策。因廣設大學而形成高學費政策,還不若以前少設學校而走低學費政策以加惠窮人,台灣畢竟不是美國。

 以前教育專家積極廣設大學,今日的專家卻鼓勵大學合併,這真是開人民的玩笑,它也代表以前廣設大學的政策完全錯誤,而最嚴重的是將工專升格為科技大學。在工業界待過的人都很清楚工專畢業生是工業界的尖兵,尤其是台北工專與高雄工專畢業生是工業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因為工專的教育注重實驗,所以其畢業生在工業界的表現乃優於綜合大學工學院的畢業生。可是在工專升格之後,教育方向改變,畢業生在工業界的表現大不如前,在學術界也不容易有所表現,形成人才的浪費,這也是廣設大學的錯誤政策所造成。

 聯考一向為教改人士所詬病,它的確不是好制度,卻是台灣不得不實施的制度。教改人士認定聯考摧殘學童,又形成考試引導教學,他們沒有想到聯考所產生的弊端是社會問題,不是教育問題,是家長過度干預學子的升學,其弊端不是升學制度所能夠改進的。

 數年前高雄市實施自學方案,以學校成績取代聯考的成績,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而取消高中聯考,結果學生的負擔比以前更重。聯考時代學生的補習集中在聯考科目,實施自學方案之後,變成每一科都補,最後不得不放棄自學方案。

 專家們將大專聯考改成多元化入學,其中的審查資料與口試部分是相當好的制度,可是百利唯一「弊」,台灣不是美國,可以用公平公正的方法來審查資料與口試。某國立大學的博士班入學考試規定審查資料與口試成績若高於九十分或低於六十分都要陳述理由,一位審查與口試委員竟然將他要護航的兩位考生打九十分,其他學生都打六十幾分,成績平均下來他要護航的兩位考生都上榜。

 博士班入學考試不能沒有「審查」與「口試」,即使有弊端也不能取消,再說其應考人不多,對社會影響的層面遠不如大學的入學制度。大學部的入學若是依「審查」與「口試」取才將引起社會的動盪,台灣畢竟不是美國。專家們要廢掉聯考時,為何不能想想台灣為什麼會有聯考制度,台灣只能實施公平的制度,不可能有好制度。

 以前台灣的師資培養與軍官、警察一樣,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培訓,中小學教師在專業與敬業方面都相當稱職。當時的師範教育是台灣的特色,然而專家們模仿美國的多元化師資培植,加上民意代表將「教師」的職位當作解決失業問題的工具,因而打破師範教育體制。目前中小學普遍反映,由多元化所引進的師資,其專業與敬業精神都不如以前師範教育所訓練出來的師資。最重要的是,以前師資取才的方式能夠服眾,由聯考入學,畢業後依制度分發,而今日教師的取才,到處風聞弊端,特權與金錢已介入遴選工作,而這個弊端將會持續下去,除非將遴選工作改成全國聯考。

 要有改革才有進步,但要改革以前必先了解現有制度的內容,更要清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制度,最重要的是不能將外國制度原封不動的搬進國內。


NO:321_1
ace  於 2003/07/20 10:22
Re: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1999年首度實施「彈性自由化收費」,不再由中央政府統一調整學雜費漲幅,最高漲幅10%,調漲幅度由各大學決定;在彈性自由化收費前,幾乎每年調幅都超過10%。仔細看看從1991年到2003年的大學學費調漲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國民黨執政才是導致大學學費高漲的元兇。

 ◎1991年至2003年大學學費調漲情形如下:

 1991年公立漲9.67%,私立漲6%。
 1992年公立漲14%,私立漲5.71%-12.3%。
 1993年公立漲16%,私立漲8%-12.6%。
 1994年不調整。
 1995年公立漲11.81%,私立日間部4.06%,夜間部4.5%。
 1996年公立漲11%,私立2.9%。
 1997年公立漲10%,私立不調整。
 1998年公立漲10%,私立漲5.5%。
 1999年首度實施彈性自由化收費,公私立不一,均未超過5%。
 2000年台大為主的七校達到10%上限,其他不漲幅一。(中央社2000/04/06)
 2001年公立漲3%-6%,私立以不調漲為主。
 2002年公立33校中,17校調漲,漲幅平均3%-5%。私立35校中,2校調漲,調幅不超過5%。
 2003年公立平均漲幅2.05%,私立平均漲幅0.09%


NO:321_2
MIT  於 2003/07/20 10:32
Re: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是不能將外國制度原封不動的搬進國內,但台灣有人研究一套適合國情的教育制度嗎?50年的中國封建式教育制度,不是短時間能夠改善的.

-------------------------------------------------------------------------------MIT------------------------------------------------------------------------------


NO:321_3
yu  於 2003/07/20 10:55
Re: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一切還在實驗中。
【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一切還在實驗中
【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一切還在實驗中。
【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一切還在實驗中。
【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一切還在實驗中


各種藥方
中西醫處方全不忌,來者通吃
死自己的孩子不妥,
死別人的孩子不錯
別人的孩子死不完


NO:321_4
蘭陽醒師團  於 2003/07/20 14:32
Re: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教改.......但是家長的觀念不改有用嗎?
社會的觀念不改有用嗎?

先把觀念導正才可以事半功倍。

如果你是學歷至上,或是以分數來選學校,或是
一心想要讀好學校,那你不應該抱怨資源不足時要競爭的
原理。

競爭是不會改變的。


NO:321_5
ace  於 2003/07/20 14:33
Re: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擺脫政治力介入 教改才有明天

☉記者黃以敬╱特稿


 教育不能「漫天喊價」,也不能「錯總是在別人」。在總統大選的政治壓力下,朝野不斷祭出各項教育利多,引發「選舉支票滿天飛」的爭議,相對地,對教改的各式批評也相繼出現,一時之間台灣教育儼然一無是處。

 但事實上,過去教改方案研議過程,許多問題的形成,其實就是高教學者介入基層教育太多、政治外力扭曲教育專業太深,無論在野或在朝,無論是高教學者或是基層教育人員,都不能漠視自己在教改過程中應該負起的責任,有必要真正提出更可行的建言,而不是在大選熱戰中,徒然增加選舉口水。

 回顧教改十年,包括教改諮議報告書、十二項教改行動方案,甚或九年一貫課程、多元入學方案,哪一項沒有大學學者的意見,其中也處處可見到所謂藍、綠陣營政治力介入的交錯與扭曲。例如大多數的教改政策,事實上都是在國民黨執政時期的決策,目前藍軍陣營主擬「教育政策白皮書」的前行政院副院長劉兆玄,當年就是十二項教改行動方案的推手之一,也是教推小組召集人。

 又如教科書開放民編,儘管當時的教育部長郭為藩反對,但在當年民進黨及新黨、部分國民黨立委合力下,教科書還是全面開放民編;又如目前沸沸揚揚的老師過剩現象,當初師培法修法全面開放大學開辦教育學程,國民黨與民進黨立委也都是參與修法的主力。

 無論是藍或綠,都不能逃避對於台灣教改一路行來所須負起的政治責任。

 此外,現今各界批評行政院教改會當年是高高在上的大學教授主導基層教育,「外行領導內行」,而今日卻又見上百位大學教授出面將過去的教改學者批為「教改集團」,其中提出中小學要進行「學科能力分班」等意見,回顧以前,「建構式數學」不就是大學數學系教授的專業意見?「自願就學方案」其實也是台灣師範大學所謂專業教授擬定的方案!到底哪一批大學學者才是教育專業?誠如家長與教師所言,為何不讓高教歸高教、中小學教育就讓基層教師與家長來主導。

 教育是百年大計,成與敗很難在一時之間判定,但絕不能因為一場選舉,就讓對與錯、權與責變得模糊不清。在朝者與在野者如不能少點口水、多點建設性建言,教育只怕會越走越回頭,就像現今滿天飛的教育利多,最後遭殃的恐怕還是下一代的學子。


NO:321_6
kukuchi  於 2003/07/20 15:07
Re: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教改.......但是家長的觀念不改有用嗎?
社會的觀念不改有用嗎?先把觀念導正才可以事半功倍。

如果你是學歷至上,或是以分數來選學校,或是一心想要讀好學校,那你不應該抱怨資源不足時要競爭的原理。競爭是不會改變的。
難得有心講出真理。佩服阿。


NO:321_7
abt  於 2003/07/20 15:14
Re: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黃光國雖然不願提出究竟哪一個政務官該負責,並表示秉持中立,不與政治掛勾,但追根究柢,現今教改政策,有許多是前任教育部長吳京任內所推動,而吳京當時的長官(行政院長),正是現任國民黨主席連戰。<<(Chinatimes)
>>他還說,他擔任教育部長時就主張「教育部就是教改部」,並說「行政院教改會把教育部踩得扁扁的」。吳京意有所指的人,當時,就是的行政院副院長,兼教改會副召集人劉兆玄。<檢討教改請勿政治化!特別是藍營人,請先照照鏡子吧!去看看中時相關報導!

檢討教改請勿政治化!


NO:321_8
light  於 2003/07/20 16:20
Re: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陳茂雄這篇分析合情合理,說到重點。我認為要家長改觀念是不切實際的,本來就是要瞭解台灣的民情習慣,設計一套適合我們的教育制度。
我對工專升格科技大學非常反對,現在的專科技能養成跟大學全人教育已經分不清楚了,都是一窩瘋。

NO:321_9
abt  於 2003/07/20 17:36
Re: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有錯就必須檢討,這才是健康的社會.
abt早已不屬於被教改的學生了,也不夠格當被教改的家長;所以,對十幾年來的教改並無親身經驗.剛從網路上看到下列東森新聞,特意轉貼,供大家參考!

還是那句話:檢討教改請勿政治化!畢竟這過程已十幾年,要賴到政黨輪替後才執政三年多的民進黨,再怎麼野蠻也說不過去的!更何況,如果大家不健忘的話,新政府的第一位教育部長曾智朗先生,負責了近二年,他要走時,泛藍立委還要他留下來!
黃榮村先生才幹了一年多,並且他沒加入任何政黨!

>>12亂象攻防? 學界、教部各說各話 2003/07/20 15:00
 記者鄭汝意/台北報導

由110位學界人士所提出的「教改萬言書」,直指教改12亂象並且提出建議,教育部隨即召開記者會回應,指出這12項措施不是已經停辦,就是已經研擬改善策略當中,對於學界人士的建議他們會虛心接受,也希望能擇期共談。

學界指出「自願就學方案」造成學生無法因材適性發展、「建構式數學」造成學生演算能力大幅降低、廣設大學造成教育品質下降、教授治校使得高等學術風氣更形惡化。而教育部回應自願就學方案已停辦、建構式數學將提補救教學,也已停辦公立大學並思考大學整併可能性、教授治校的權責也正在研擬修法改善。

至於學界質疑「九年一貫」稀釋基本學習、「多元入學」實際仍是聯考制、「一綱多本」的教科書造成教育經費大幅支出及補習班蓬勃發展。教育部則是提出駁斥,指稱九年一貫可提高學習成效、多元入學可提供多元選擇機會。統一綱要下,家長無須購買多版本教科書,且補習班數量實際是下降而非上升。

而學校制度上,學界認為「廢除高職」造成基層人力短缺,教育部澄清絕無廢除高職制度,反而是使其更為精緻化、更具有就讀誘因。

至於目前的「師資過剩」與「退休教師」問題,教育部指出,現今教師證的取得加設了一道檢定考關卡,應有助於教師員額過剩的問題。至於退休教師經費來源,教育部也在研擬特別預算方案,將在今年分梯次辦理屆齡教師退休。<<


NO:321_10
ace  於 2003/07/20 17:55
Re: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台北市勞工子女補助0這樣子公平嗎?

行政院主計處九十年度的統計資料顯示,全國87萬各級政府人員平均年收入為76萬2265元,是非公共部門人員的2.4倍,但軍公教人員每年卻領走政府60億元的子女教育津貼,一般勞工大眾大多獨立負擔愈來愈沉重的子女教育費用,顯然有失公平。



NO:321_11
台灣土狗  於 2003/07/20 18:37
Re: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一個現代公民社會的基礎教育,其宗旨在培養出具公民社會意識的公民,經由學校教育,傳授基本智能
與常識,使其具有獨立承擔成人後生活責任之能力.這種基礎教育應是政府對全體國民應盡的義務.也應該是目前教育之重點.然而目前教改的方向卻是以減輕聯考壓力為論點,培養社會精英為目的,因此
所有基礎教育都是為了高等教育做準備.導致目前所有教改的相關措施,都淪為競爭高等教育的手段.
因此一綱多本,多元學習及多元入學等等立意良好之方案,都因其複雜化了競爭規則而嚴重遭到扭曲.

要談教育問題的癥結,我們是否應該回到原點,重新思考台灣下一代的面貌?教改問題,不能單以解決
現階段就學等問題為出發,應該以更宏觀的角度,也就是社會改革的方向來探討.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產
業及人才政策,才能不被全球化潮流所淹沒?下一代的公民需要什麼樣的素質,才能更自信樂觀的面
對更為競爭的時代?這種種都將以教育改革的成功與否為主要關鍵.所以教改應擴大為全民社會運動,
以全民的力量來推動教改的方向,我認為是在根本上解決教改問題的方法.既為社會運動,即不應只交
由教師或家長主導,應由各階層代表廣泛參與意見.更何況教師經常是教改的最大反動勢力,不具現代
公民常識的家長也經常是教改的最大亂源.

國民黨50年執政與教育的失敗,造成很多台灣人喪失了尊嚴--國家的尊嚴,國家名器的尊嚴,職業的
尊嚴,人格的尊嚴.任何尊嚴都能以利益交換,因此人不再有價值,遇事皆可以懷疑輕踐的態度視之.
所以”台灣人追求特權,挑戰制度”,因此”專家們要廢掉聯考時,為何不能想想台灣為什麼會有聯考
制度,台灣只能實施公平的制度,不可能有好制度。”我認為也是這種思維下的想法.所以贊成教改的
人,是否應跳脫這種消極不健康的想法,為教改或是台灣社會現狀多注入一些哲學性的思考活力,讓每
個人有機會重新拾回”人的價值”,那麼台灣也才有機會成為真正成熟的公民社會.


NO:321_12
台龍  於 2003/07/20 21:25
Re: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台灣的教育制度一言以蔽之,就是被結果引導。如果台灣還是用考試來昇遷,用考試來決定公務人員任用,那台灣的教育制度就還是會填鴉方式,也絕不會變成訓練一個人的公民技能或建全人格那些五四三。不用怪台灣父母望子女能龍鳳,因為讀書的確會成龍成鳳。

所以要改變台灣教育就要從根本改起,就要提供誘因來讓台灣父母覺的讀書考試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那應該如何做呢?提高大學教育的學費是正確的一步,雖然沒有把真正的問題解決(用考試取士),但是起碼是逼使人不用那麼輕鬆地就想上大學,也逼使人開使要想是不是划得來。

那再來呢?台灣應該去除政府部門的冗員和用考試昇遷的制度,改以考績來當昇遷的基準。台灣人喜歡鑽門路的陋習當然是不會一下子就不見了,但是請新進員工或升遷都應該三級連坐。如果主管做錯誤決定,就應該在三級主管中加注此事,當作負面考績,年底當然就無法自動地拿到全額年終獎金。如果錯誤超過一定次數,就應該降級。以結果來考核公務用人,看看有誰還敢任用無能的私人?也看看誰敢不做事只讀書準備考升等考試?

台灣的高普考試應該只著重在審核一種資格,不應強迫分發。現在政府赤字高漲,有些部門忙死,有些部門卻是冗員滿地。因此台灣也應該建立部門的利潤預算中心的觀念(profit center),做多少事就是只能有多少收入,也就只能有多少成本,單位主管自己要控制。如果一個人可以做完的事,他偏要請自己的朋友三個還做不完,超過預算,那他就自己和兩級上司都需要負責,這樣層層節制,台灣公務人員的制度才能上軌道,也才能由此誘導台灣父母親不會往當公務人員的路走。

所以辦事能力會慢慢變成學校教育訓練的主流,光會考試再也不通。學生開始會著重口才(才能說服人請你,也才能溝通),邏輯思考,如何認知問題的出處和解決等的訓練(都是EQ)。那時台灣的父母親和學生對公民的訓練也才會注重,我們才能開始討論如何改革台灣的教育問題。


NO:321_14
kukuchi  於 2003/07/21 13:43
Re: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所以辦事能力會慢慢變成學校教育訓練的主流,光會考試再也不通。
是否改為【創造思考的競爭力】為首要呢﹖
40-80小時就讀完一本教科書,若無法思考,就是以前工專在培訓一批的職工。這樣的教育是否又走回頭路呢﹖教改的目的是什麼嗎﹖
理論專家一大堆,都是那些高高的人在【吐口水】。
李院長可要背黑鍋了,教改的變調﹖真讓人猜不透﹖

NO:321_15
kukuchi  於 2003/07/22 11:07
Re: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李遠哲領導30位委員花費2年時間,聽取台灣各地老師、家長及社會各方面的意見,最後擬定出教改諮議報告書之後,教改會即告解散,真正執行教改政策的還是教育部。
行政院院長的連戰邀請李遠哲出任教改會召集人一職之人。
連戰省略了常設性組織的研究過程,直接援用舊有機制進行課程改革,而形成九年一貫課程。連戰刻意拋棄李遠哲和眾多教改先進的努力,不容被抹煞,甚至還被抹黑。是誰是【教改的黑手呢﹖】

NO:321_16
tunjen  於 2003/07/22 14:27
Re: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light
>陳茂雄這篇分析合情合理

>目前中小學普遍反映,由多元化所引進的師資,其專業與敬業精神都不如以前師範教育所訓練出來的
>師資。最重要的是,以前師資取才的方式能夠服眾,由聯考入學,畢業後依制度分發,而今日教師的
>取才,到處風聞弊端,特權與金錢已介入遴選工作,而這個弊端將會持續下去,除非將遴選工作改成
>全國聯考。

放狗屁。台灣目前最嚴重的教育問題之一便是師範體系集團在維護既得利益。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去抓貪污的人,反而要聯考,聯考要是萬能,請看三十年前一名學生再國文作文中寫的二十字打油詩為證:

學生本無才 家長逼我來 書桌筆墨在 一字寫不來

該生雖說一字寫不來 也寫了二十字 該卷聽說零分

請陳茂雄去查一查
1. 目前四十歲左右的小學老師中 師範畢業的較受歡迎 還是普通大學畢業的較受歡迎
2. 收紅包的校長是師範畢業的多 還是普通大學畢業的多


NO:321_17
台龍  於 2003/07/22 20:51
Re: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台灣的教育制度和台灣的官僚用人制度,是互為因果關係的。光改台灣的教育制度,是不會有太大效果的。

NO:321_18
蘭陽醒師團  於 2003/07/22 21:44
Re: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先承認“競爭”的存在,
才可以安靜地坐下來討論。

否則我看到的是一昧地把矛頭
指向公部門,這不健康,也會得內傷,
更無助於真相的發覺。

既然都要競爭,那家長跟國家有兩條路選擇。

第一:你要的是以前的填鴨式教學下的孩子及公民嗎?
你的孩子快樂嗎?你培養的公民是否具有創造力,持續
學習力。

第二:開創性的教學,快樂卻又培養自我負責的態度,
領會終生學習的快樂及真諦。

我遇到太多成績非常優秀的學生並不喜歡讀書,
厭惡讀書,也許他們已經習得讀書技巧,在求學路上
一帆風順,但是在做學問的方式顯然還有一些差距。

這種學習態度是無法在社會上競爭的,更遑論世界性的競爭。


NO:321_19
台龍  於 2003/07/22 22:21
Re: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醒師團兄,

你講的是事實。但是如果那些被逼讀書的人還可以在公家機關混,照常升官發財,那他們為何要贊成改變現狀? 那些眼看著這種公務人員發達的父母,有什麼理由要他們的小孩改變?

除了學校中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外,整個社會用人的觀念也須要改變。


NO:321_20
kukuchi  於 2003/07/22 23:23
Re: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 目前四十歲左右的小學老師中,師範畢業的較受歡迎,還是普通大學畢業的較受歡迎。2. 收紅包的校長是師範畢業的多,還是普通大學畢業的多。
【師範畢業】可以皮到底,反正學校要任用他,這是義務也是權利,校長逼人的後果,校長幹不久。因為儲備校長都等著昇級﹖這樣就說明【師範畢業】的優秀,讓人跌破眼鏡了。
前兩年,博士班會台任職國小老師,還是落跑,寧可當家教,不接受那種【師範畢業】鳥氣。

NO:321_21
200  於 2003/07/23 01:03
不當的類比


1. 目前四十歲左右的小學老師中 師範畢業的較受歡迎 還是普通大學畢業的較受歡迎
2. 收紅包的校長是師範畢業的多 還是普通大學畢業的多

對於以上兩個比喻本人極度不贊同,理由很簡單,我能不能也這樣舉例:
1.目前20歲左右的大學生中,男生較受歡迎還是女生較受歡迎?
2.喜歡作弊的學生是吃飯的多?還是吃漢堡的多?

問題一的答案在於,見仁見智沒有你想要的答案。就個人經驗,40歲左右的小學老師,主要多是師範體系畢業,所以,受歡迎的當然還是以師範畢業生為多。
問題二的答案在於,多數校長是師範畢業,所以,收紅包的人「可能」也較多。
而這二個問題純粹由數學機率問題來解答就可以,沒有其他太多「教改」的深意在裡面。
你總不能說太平間裡多數死人都吃過飯,所以應該禁止吃飯吧?


NO:321_23
kiddens  於 2003/07/23 09:51
Re: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目前四十歲左右的小學老師中,師範畢業的較受歡迎,還是普通大學畢業的較受歡迎。2. 收紅包的校長是師範畢業的多,還是普通大學畢業的多。
【師範畢業】可以皮到底,反正學校要任用他,這是義務也是權利,校長逼人的後果,校長幹不久。因為儲備校長都等著昇級﹖這樣就說明【師範畢業】的優秀,讓人跌破眼鏡了。

只要老師任職單位不是分發的校長都有可能拿紅色.你以為【活動費】無的放矢嗎?
老師只要有所求.
例如:回家鄉附近學校服務.由偏遠調至城鎮學校服務.............等等.校長可用你也可不用你.反正舊僚屬一大票.校長聘任舊僚屬裡好管理.同理念.優秀者........何需一定要用一個陌生人呢?(這又牽涉師範系統裡的派系問題).還有後台硬梆梆學校主任自己拿紅包.校長奈不了他.

校長可能拿紅色的百分比沒正式統計.但絕對不是5%~10%的少數.但也絕非80%以上的多數.
這種現象從國小至高中.普遍存在.聘用老師走後門.校長的調動照樣【活動費】滿天飛.中國官場文化同一個糢子出來的.臭!

還有督察這個系統沒討論.


NO:321_24
tunjen  於 2003/07/25 14:17
Re: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200
除非是做民調可以提出一些理論數據 每一個人都是主觀在看
機率問題是對的 老師受不受歡迎是站在一般學生的立場看 不是站在校長的立場看
你可以依你自己的觀察 回答兩個問題 修正為機率上的多少的你個人的感覺問題

我先說我自己的偏見 我對師範體系 和聯考制度都是持負面看法 台灣社會進展到今天 從來不缺保守派 竟然想到要教師甄試聯考以杜絕甄選教師弊端 這才是不吃飯就不會死的類比


NO:321_25
kukuchi  於 2003/07/25 14:49
Re: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校長可能拿紅色的百分比沒正式統計.但絕對不是5%~10%的少數.但也絕非80%以上的多數 要昇校長的方法,多由書商打點,條件是校方文具要買,這是校長路。教師的錄用雖說《校長有權》,書商與民意代表都瓜分。除非是有60班以上的學校油水就多了,否則小校校長可會吃足苦頭。
罵不乾淨校長以此分類,就會明白,30班的油水少﹖
才不會產生,所有校長都罵進去,也不公平。

NO:321_26
被禁IP的無心  於 2003/07/25 16:38
Re: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癥結在於沒人肯負責
李登輝請了李遠哲負責教改
說教育是行政院的事院長連戰該負責
連戰說理遠哲是李總統請來的他管不了
至少李遠哲自己該負責
李遠哲說我只負責方向
執行不力不該我一人負責
民進黨說教改是國民黨時期開始的國民黨該負責
媒體說民進黨既然執政就該概括承受不然幹嘛執政
阿扁說十年教改我只做三年所以只負責十分之三
國民黨說就是這三年做壞了
因此得到一個結論
教改真的出問題了而且問題還很嚴重
不然大家不都跑出來爭功才怪

NO:321_27
台龍  於 2003/07/26 02:23
Re: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無心兄,

也許你該瞭解一下,為什麼你的ip被禁了。你好像很喜歡斷章取義和自己下結論。首先你說:

李登輝請了李遠哲負責教改

我看了半天過去的資料,也沒有看到李登輝有叫李遠哲完全「負責」教改。他只有叫李遠哲提出他對教改的看法,而李遠哲也提出他對教改的看法在「教改諮議報告書」中。請注意這叫作諮議報告書,沒人說這是定論或法案喔。那你接下來說李遠哲說:

說教育是行政院的事院長連戰該負責

這句話大致上正確,只是你老兄還是沒忘了抹一下黑。李遠哲應該是說「實施」教育改革是行政院的事(你可以看看你自己的第六行)。所以他提出建議,連戰和國民黨政權有權力和義務,根據李遠哲的「教改諮議報告書」來制定實施方案。你如果有讀過這個報告書,就應該知道這篇是在討論教改的理論和原則,可沒有說應該如何實施。有關教改實務本來就是行政院和立法院的責任。只可惜台灣人遇到最會「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連戰,他就只會推拖,只會在公文上簽「閱」,從來也不會負任何責任。也因此才會有你說的的下一句:

連戰說理遠哲是李總統請來的他管不了 至少李遠哲自己該負責

這句話完完是在推脫,一點都沒有擔當的勇氣。這種連行政院長都做不好的人,現在還想當我們的總統呢!是不是很可笑? 再來你又說:

李遠哲說我只負責方向 執行不力不該我一人負責

我不知道李遠哲有沒有講這句話,不過這句話依我來看是事實。起碼李遠哲還是說他願負「教改方向」的責任,比起連戰的不負任何責任,李遠哲不是好多了?

從你的上半段想抹黑李遠哲的說法,好像是李遠哲也是在推脫,結果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根本只有連戰才是問題。你這樣斷章取義和抹黑,豈是個有良「心」的人所應為?不過還好你最少是相當誠實了,叫自己「無心」,哈哈!


NO:321_28
kiddens  於 2003/07/26 23:22
Re: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教師的錄用雖說《校長有權》,書商與民意代表都瓜分。除非是有60班以上的學校油水就多了,否則小校校長可會吃足苦頭。

書商在學校賣商品.
1用招標.打契約1~2年.校長與書商兩不相欠.
校長看不爽得標書商.書商沒給回扣.............校長可以刁難經營商品種類品質............等等.
2.招標金額太小.校長有100%決定權給予那家書商經營權.書商巴不得給校長回扣.
書商如何瓜分校長對老師任用權?

民意代表是誰都得罪不起的.校長也有人脈可以告訴民意代表適可而止.

校長有100%聘任老師權力.不必經由校務會議決定.
少數師範大學畢業生在學成績第一名者有可能校長們搶著要.
以前台北師範大學.彰化師院.高雄師院.各科系每年畢業生第一名三校加起來也不過3人.了不起各科系有3班.也不過9人.其他的畢業生對校長而言還不都一樣.


校長油水多不多?在於敢不敢拿要不要拿而已.
每學期黑板粉刷到照明設備.福利社回扣................繁族不及備載.
看921地震倒了多少教室.(斷層帶上不談).整個校舍倒了為什麼學校邊的民舍沒倒.芮氏地震強度還不都一樣.現在不扯遠話題.回到教改上來.
校長對老師的任用權如何左右老師教學態度.一個有企圖心校長.絕對影響全校老師.兵隨將轉.杏壇絕對成立.反之一個再等1或2年退休校長.只是老師不搞事件.(除少數老師之外)大部分處於安逸現狀.
台中文華高中在名氣上超越台北二中就是很好例子.

一個積分夠格參加校長考試一般約45~50歲之間.在教育界20年沒有僚屬.黨政沒有人脈嗎?在僚屬裡有個性不合.也有臭味相投者為什麼要聘用一個素眛平生陌生人老師.重新適應相處呢 ?

作者 : JT


NO:321_29
被禁的無心  於 2003/07/27 13:51
Re: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台龍兄
再解釋一下這句
阿扁說十年教改我只做三年所以只負責十分之三

NO:321_30
台龍  於 2003/07/27 21:35
Re: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無心兄,

兄弟是查不到阿扁那句話的出處。請告知來源,等讀完全文再來談論。

目前我的看法是,那只是統媒抹黑的一貫伎倆。還有我對這整個教改的處理方式並不同意。當出國親黨提出教改時,為何不經由立法院立法,然後才由行政院執行?我的猜測是連戰用他一貫的逃避不做的老套,不想被立法綁著,今天才會沒有教改法,導致沒人需要負責。不過始作俑者,不正是當時國親黨的立法院和連戰?


NO:321_31
200  於 2003/07/29 10:52
Re:探究現今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tunjen  於 2003/07/25 14:17

除非是做民調可以提出一些理論數據 每一個人都是主觀在看
機率問題是對的 老師受不受歡迎是站在一般學生的立場看 不是站在校長的立場看
你可以依你自己的觀察 回答兩個問題 修正為機率上的多少的你個人的感覺問題
我先說我自己的偏見 我對師範體系 和聯考制度都是持負面看法 台灣社會進展到今天 從來不缺保守派 竟然想到要教師甄試聯考以杜絕甄選教師弊端 這才是不吃飯就不會死的類比


tunjen 兄:

我就是你持負面看法的「師範體系」畢業生。
我試著主觀回答你的一些問題。
沒有錯,老師的好壞是應該以一般學生的主觀看法為準。
但是,我不得不告訴你,小學生他對老師的看法並不會由「誰是師範體系?誰不是師範體系?」的角度去區分老師,而是以實際學校生活的感受。「師範體系」給人負面的感受常常不是來自於「學生」,而是來自與師範體系競爭的「成人」。化約這個問題,最嫌惡師範體系老師的人,是「非師範體系」的成人,而不是國小學童。這可能導因於師範體系先前所取得的競爭優勢所造成。當然,隨著師資培育多元化後,師範體系原先所享有的優勢逐漸流失,以後看會不會比較不那麼顧人怨。
我先前用機率去解釋先前網友所提不當類比問題,只是要突顯出「從教師出身去評斷教師良窳,並無意義」而已。因為,再好的環境都會出一些敗類,而再差的環境,也都能出現俊彥之士。
師範體系師資培育當然有其缺失,但是,也有許多優點是不容抹煞的,不是嗎?沒有必要為了要改革而將所有「一船人」都打翻的,現在黃光國的「民粹誤國論」不也正是衝著這一點而來?教育體系本來就是一個較為封閉的體系,但是並不是說它是無法轉變的,只是整個教育系統的調整是需要「時間」的,你說同樣師範體系出來,我就會完全贊成其他同事的觀點嗎?不會的。就個人觀察,校園裡民主的種子其實也在教師間發芽,整個社會要給校園多一些時間來讓這些民主的種子發芽生根。也許大家說校園裡反動勢力龐大,那也對一半,但是,他們總會一一凋零或離開的,任教十餘年來,當我們這些「青壯」人員漸漸成為校園的主幹時,誰還理保守力量?
要求教師們改革,說理的方式會比批鬥的方式有效,即使校園風氣日漸民主,但是以批鬥方式來要求教師改革,事實上等於是將教師們快速推到夏鑄九那一邊去,這是我們所要的嗎?
不好意思,越扯越遠,有些東西不是針對你,是個人觀察大家的反應之後的小小感想。
至於校園裡被抨擊的教科書、「活動費」等問題,有空再來聊。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TWforum.pl?board_id=2&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