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於兩個星期前於外獨版寫的文章,貼過來與大家分享指教。有一點我想要指出,在公民學院竟然還看到許多網友開口閉口本省
外省,這是不正確且不應該的。本省外省是錯誤的政治分野,大中
國心態的自瀆,中國國民黨欺騙反攻大陸的遺續,更是莫須有省籍
情節的始作傭者。
自從我國廢省與廢除籍貫標籤,不再有本省外省如此二分法。我國
有著四大族群,他們是原住民、客家、外省、以及福佬。
今天的台灣,說有族群情節是因為社會資源與文化傳承的分配保護
不公不夠,說有省籍情節則是莫名其妙胡說八道挑撥。不可否認族
群情節是存在的,更糟糕的是我國還存有國家認同的問題,這也就
是我們要建立台灣Nationalism,台灣國族主義。
台灣國族主義不是台灣民族主義,因為我們不是單一民族或群體組
成的國家。台灣有四大族群,如同世界各國都有著多元族群多元文
化。台灣的四大族群不只是以膚色血緣來劃分,還有歷史地理的因
素。我們不要歐洲種族歧視對抗的錯誤,也不要美洲本土文化破壞
的悲劇。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矯正國家認同問題。只有在變態的國家,例如
塞普路斯與台灣,國家認同也變成是個大問題。我們台灣是個事實
上主權獨立自主的國家,然而我們還要努力成為法理上主權獨立自
主的國家。這就是所謂的成為正常的國家,擁有與世界各國平等的
權利與義務。
不管是生命共同體還是命運共同體,都是台灣國族主義建構的心理
根基。我們都了解成為正常國家的重要,以台灣正名來擺脫一個中
國的束縛,以台灣國家主權獨立自主來參與國際政治,分享與負擔
全球經濟文化環境等等的議題與規劃。於國內,我們也了解族群平
等的重要,更要一起來建構制度,分配並永續社會資源與多元文化
傳承。之前的任何錯誤,不再只是歷史真相還原或是記起教訓,更
重要的是我們學習到什麼,如何制定建立未來的公民社會。如果我
們非得要犯錯才能學習,讓我們確定眼淚不會白流,錯誤不會再犯
。上一代的人犧牲奉獻讓我們這一代可以享受他們所不能享受到的
,我們這一代也要努力讓下一代獲得更好、更公平、更自由、更民
主、更安全的未來。
如果建構我國自由民主的政體與獨立自主的國體有多重要,道理真
的很簡單,我們也一步一腳印。最後,不要再開口閉口本省外省,
除了莫名其妙還被胡說八道挑撥,就沒什麼意義了。我希望大家從
自身做起,於任何機會任何場合也影響身邊週遭的人,沒有本省外
省,只有原住民、客家、外省、以及福佬。
現在整理你的思緒,以下就是:
顛覆客家源流:誰是客家人?
想寫這文章有幾天了吧。一度考慮中斷,一來引起的爭議可能不小,二來可能被有心人
不當引用扭曲。
客家人以「中原」自豪,並且許多仍以「中原人」自居。苗栗客家區辦的雜誌叫中原雜
誌、中原周刊、中原文化叢書等等,並且隔壁桃園還有個中原大學。
客家歷史研究久遠,不是客家人自己研究,而是外國人先來。於一八六八年梅耶斯首次
採樣並提出當地住民與客家人差異的報告,而後康普爾調查清朝時代梅縣,發表文章指
出『客家是純粹承襲了中國人血統的世族』、『客家並非混血種,而是具有純正血統的
漢族,不僅比少數民族優秀,而且比土著漢族優秀,他們是中原王朝的後裔』等等。於
一九三零年代,中國學者羅香林集各方說法,寫出引響深遠的《客家源流考》。引響深
遠,因為羅香林的客家源流說法變成之後許多學者引用的觀點,也成為一種守護客家人
的族群認同,以「中原」自豪,以「中原人」自居。
羅香林認為客家人是中原血統最純正的正統漢人後裔。客家人幾經遷徙,經自然淘汰與
選擇,存者都是「強者」、「適者」、「優勝者」。客家人且有保國愛家的高尚情操,
民族意識強烈,所以西晉末世不仕胡人而南遷,宋末奮起勤王抗元如文天祥,明末清初
則反清復明,如武俠小說鹿鼎記裡記載的三合會(天地會),以客家人為首的太平天國
,以及孫中山領導推翻滿人清朝建立民國。
之後的學者引用並繼續擴張閳釋,血統仍然定位在中原正統漢人後裔,遷徙則追溯自秦
始皇滅掉六國一統後,派遣屠睢率五十萬人遠戌五嶺,以防止南蠻的侵犯。接下來的西
晉末年南渡,唐朝末年南遷,宋朝末年南移與東移,明末再南遷與西移到今天廣東地區
。反正只要不是漢人建立的朝代就是客家人搬家的時候。客家人自中原經五、六次之大
遷移才遷居到目前居住地區,清朝時代並有渡海來台灣。清初的『渡台禁令』,特別禁
止潮、惠州人民來台灣,其實是為客家人條款,禁止客家人來台墾殖。換句話說,在實
施禁令的一百年間,客家人多從廣東繞道,冒死渡黑水溝描述客家人更為貼切,所謂『
六死三生一回頭』的《渡台悲歌 》就是描述這史實。
羅香林的說法被許多學者引用,包括絕大多數中國學者,一些歐美學者,以及一定比例
的台灣學者,例如高雄師範大學楊玉姿教授以及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范振乾教授等等。台
北建國中學校刊一零六期介紹客家人的源流,也是洋洋灑灑羅香林的中原論述。羅香林
的說法尤其被中國國民黨操弄意識型態,變成客家人是中國人、反攻大陸、回鄉尋根、
以及說服與中國統一等等的最佳理由。然而羅香林的論證是以族譜來建基承自中原士族
的血統,並以語言考察論證客家為漢族的後繼。近十年來的學術辯証與科技輔助,漸漸
地指出這說法有著極大的誤導。
由簡入繁。首先,只要是動亂,就是所謂「客人」遷屣。動亂時代,尤其歷經幾千年以
及所謂五、六次的大遷移,卻還以族譜做正統血統的根據,這是令人質疑的。並且因“
異族"統治更改族譜避難,遷屣後與當地人融合,以及所謂“漢人"統治朝代更改族譜
攀權附貴者所在多有,更別談論到遷屣者並非都是客家人前身的「客人」。換句話說,
了解羅香林抱持的是中原正統主義或是漢族中心主義,如同三國演義以蜀漢為正統般的
論述。澳洲穆達克大學梁肇庭教授以及日本學者中川學教授的研究著作也指出羅香林的
民族中心主義觀帶有偏見。中正大學林崇熙教授還提出羅香林寫作於一九三零年代,「
與當時中國╱客家所處的救亡圖存變局有著密切的關連:客家人既然千百年來在天擇法
則下存活,則必然能夠繼續奮鬥;客家人既然有愛國保族的情操,則應該發揚祖先遺緒
,致力於對日抗戰;客家人既然有反抗不義政權的優良傳統,則應該革命以得好政府。
。。」最後一提的是,許多近代的歷史考證指出,所謂“漢人"統治朝代,統治者其實
也不是漢人,或是不同民族混雜的後代。
羅香林還以語言考察論證客家為漢族的後繼,並且新竹師範學院羅肇錦教授還將漢語指
稱官話,而客家話是漢語的“終結語言"。語言學方面的爭議很多,以客家話來論證成
漢語卻反而適得其反。漢語音韻學中捲舌音是中國大陸北方特有,客語舌面音是從漢語
捲舌音演變來,而非傳承。客家人或福佬人都沒能力捲舌,這反而論證出隸屬南方百越
語。依中國出版的「方言與中國文化」一書,客語並不是古老的漢語方言,相反的,是
最晚形成而被冠上漢語之一。
於一九九七年中國廈門大學陳支平教授寫出《客家源流新論》一書。他也以羅香林所使
用的族譜資料引證,結果卻是客家人與非客家人並無分野。他提出所謂客家的源流,除
了有羅香林所指的閩粵贛山區的客家人很少與其他民系相互混雜類型外,還另外探討客
家源流的幾種類型:一、客家人與非客家人南遷時原為同一祖先,同祖分支有的成為客
家人,有的成為非客家人;二、原為非客家人,遷入閩粵贛山區後,其後裔成為客家人
;三、原為客家人,遷入非客家區後漸變成為非客家人;四、還有許多現象是客家人與
非客家人的反覆交錯遷移。特別是客家人的遷移方向,過去多注意到向西南遷移的客家
人,他們與當地人有土客之爭,而並未重視客家人有向福建沿海等其他非客家地區的事
實。他解釋大部分客家人在福建沿海地區多被閩南人所同化,就如同在廣東進入香山縣
的客家人,後來都成為南海系的廣府人,在語言、風俗習慣、意識上也不認為自己是客
家人。結論是,『我對客家源流的看法,概括起來說,就是客家民系是由南方各民系融
合形成的,客家血統與閩、粵、贛等省的其他非客家漢民血統並無差別,他們都是中華
民族一千多年來大融合的結果』。當你聽到中國人說大融合的中華民族,意思就是大家
都是雜種。
近代的科學與醫學發達,進一步的許多技術被運用來佐證歷史或真相的不足,而客家人
的血統之說也受到檢驗。早於一九八五年,日本大阪醫科大學松本秀雄教授出版一本耗
時十七年研究寫成《日本民族的源流》一書指出,亞洲地區的人種皆源於古蒙古人種,
後來於距今一萬至五萬年前的冰河時期開始移動,一部分向北移動成為北蒙古種,另一
部分則向南方移動,成為南方蒙古人種。中國北方的漢族屬於北蒙古種,與南方蒙古種
是有相當大的差異。中國的趙桐茂教授與美國的Schanfield教授於中國採樣
分析,也都發現蒙古族有南北之分,中國人還有華北及華南兩起源。趙桐茂教授的研究
有中國74個群體,若將梅縣客家人的免疫球蛋白異型體跟華南的少數民族及所謂中原
地區(河南、陝西、山西)漢人免疫球蛋白異型體比較,由其基因頻率可算出中國的客
家人只有20%是中原而80%反是南方少數民族的血緣。Schanfield教授
的研究有包括台灣人的採樣數據,但並沒有客家及福佬分開的數據。結果顯示,也都把
台灣人歸類為南蒙古族群中。二零零一年淡水馬偕醫院林媽利醫師,針對一六七位福佬
人、客家人,以及七十五位屏東、新竹客家人等二項血液分析研究中,從組織白血球抗
原半套體(HLA)中也證實客家與福佬的祖先並非來自中原漢族,反而應該是南方民
族的後代。
生物醫學的研究證實,不管是中國的客家人還是台灣的客家人,源自中國北方漢族的血
統證據都很薄弱。有些學者或以論證或以舉例進一步指稱客家人不但不是漢人,還是大
漢人沙文主義口中的南蠻民族百越族。以客家人撿骨頭葬禮為例,「洗骨葬」是道地的
百越文化特徵,大南方沙文主義口中的北方雜種漢人是沒有洗骨葬的傳統。引據之前語
言學考察論證,客家人應也隸屬百越族群。在此我就不再論述,由大家自己去尋找最合
適的答案或說法。
自此,不只客家源流被顛覆,客家人的認定也變成模糊。誰是客家人?誰有資格說誰是
客家人或誰不是客家人?會說客家話才是客家人?認同自己是客家人需要條件嗎?
認同,是我們台灣社會近年來極大的共同議題,一個自我追尋與肯定的學習過程。不管
是原住民台灣人,客家台灣人,外省台灣人,或是福佬台灣人,同樣都需要並且正在經
歷這學習過程。文化傳承,台灣鄉土文化已經被國際組織列入文化保育,換句話說就是
亮紅燈。母語,則就是葉菊蘭部長比喻得直接,現今福佬語是排隊掛號的病患,客家語
言像是急診室的病患,原住民語言則是已經推進加護病房。
自我追尋與肯定的學習過程。上述一連串的問題,伴隨著自由民主化運動與本土意識的
高漲,產生了「新客家人」的論述。林崇熙教授指出,與過去的斷裂,對於一向視「原
鄉」、「尋根」、「傳統」為理所當然的客家人而言,是非常大的震撼,同時也宣告著
揮別國民黨政府操弄意識型態的時代了。「新客家人」的論述包含下列諸端:
(1)爭取民主化,打倒國民黨的專制:弱勢族群生存發展之道,唯有追求真正民主制度
、法治社會。如果台灣徹底民主化,國家人格確立,爭少數族群的權益與保障才有可能
成功。一個人或一個族群要獲取自主性,必須要先除去外在的壓迫或支配的來源。台灣
最欠缺的就是「真正的民主」,新客家人努力的目標就是打擊不公不義的政權。
(2)認同台灣,揚棄作客心態:各地散居的客家人,應割斷原鄉臍帶,脫離母體,要健
康成長,就應該認同立足當地,努力去作該地的主人,才是生活之路。台灣客家人的原
鄉就在自己踩著的土地上,客家人的原鄉在台灣,台灣是客家人流浪的終站。當客家不
再是流浪的客家,把臺灣當作自己永遠的家,才是客家人的首要課題。先祖固然來自大
陸原鄉,但是彼猶如父祖離我而逝一般,不可痴戀。客家人懷台灣主人的自覺是必要的
。
(3)誰是客家人:所謂客家人,是指以講客家話為母語的人,或雖然不以客家話為母語
,但知道自己的母語應該是客家話,並且心目中仍然念念不忘自己是客家人的人。要認
定誰是客家人,第一要判斷的條件就是會不會說客家話,其他血統、宗教、風俗上的差
異,光從表面的觀察不很明顯,甚而失去了判斷的意義了。
自信與肯定。我認為,讓文化傳承下去比尋根更重要,讓後代能說著母親的話比任何血
統的證明都更加可貴,不管你是哪個族群,來自什麼地方。這句話,適用於你、我、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