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製中的陰謀---假農民米價低迷連續詐彈事件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小明 於 2003/12/02 22:13 | |
炮製中的陰謀---假農民米價低迷連續詐彈事件 | |
炮製中的陰謀---假農民米價低迷連續詐彈事件 (以下是個人分析,如有雷同,純屬合理懷疑) 接二連三的假裝農民抗議米價低迷的假炸彈事件, 我們知道連宋集團急於擺脫民調低迷和公投制憲的議題,企圖反轉選舉議題到民生經濟(貪污買票他們不敢提)。陳總統推出五年五千億,又股票、經濟景氣世界局勢都翻升,在在都使得他們的伎倆沒有足夠的強度以扭轉選舉議題...... 以今天新聞為例: 2.假炸彈已經接二連三第三次了,都在這幾週內發生的,都是一樣的手法,一樣的媒體先知道,沒有任何人或者團體出面主張議題,主張訴求,這樣的恐怖壓力持續累積,逐步升高中,............. 3.統媒電視政論節目在第三次假炸彈事件後,也就是他們的公投法失敗後(被陳水扁的防禦性公投壓垮,可能因此提早引爆這個選戰主軸議題)今天晚上統媒政論節目開始討論農民議題,我看這週就是這樣開始,以後會有三台五台,然後立委政客接上。 4.今天開始所有的電視台密集播出國民黨連宋的唱衰台灣廣告。 5.台灣農民種米,賺不賺錢是其次,主要是省工錢,真正的農民都重高密集度的菜啦、花、雜糧、或者精緻農業。再不濟稻作休耕申請政府補助每公頃四萬多以上(這個價錢已經幾乎比種米淨利多了。又有農委會現金救助措施,米價低迷的衝擊性對真農民微乎其微) 綜合以上意見,我合理懷疑,這是有更大的陰謀再炮製發展中,請政府單位,台灣人密切注意.
http://tw.stock.yahoo.com/n/2003/10/21/c/506.html
假農民放置炸彈地點,大安森林公園、台北捷運等不可能是農民出入場所,反而是台北市人經常出入的地方,也就是放炸彈後容易脫身的地方。 農民只會到總統府抗議,也不會製作炸彈,更不會用這種亂來的方式,更不會不敢承認,且這樣的目的犯罪動因不符合,不能解釋。 這是有心人士的栽贓台灣農民,遂行選舉動員扭轉議題的任務。 |
海尾寮 於 2003/12/03 05:55 | |
Re:炮製中的陰謀---假農民米價低迷連續詐彈事件 | |
國民黨的那支廣告,怎麼看都是在擴大仇恨的。 而剪接總統講話的片段來插接,連作為一支廣告 中國國民黨,離一了百了更近了。 |
計者敵 於 2003/12/03 06:58 | |
Re:炮製中的陰謀---假農民米價低迷連續詐彈事件 | |
稻米與農民(老農福利)問題由來已久,我不為陳水扁助選發言,但極度同意開欄所言,這不是懷疑,而是親中國集團再三的陰謀。 中時系統已經用社論開始鼓譟。 替親中國集團可惜的是,看中國時報社論的臺灣農民應該不多。這幾天就看中天等電子媒體會不會幫忙促銷類似的言論,也要看行政院與執政黨電子媒體人物在這種議題被人為炒作放大後的回應巧妙與否了。 2003.12.03 中國時報 |
小明 於 2003/12/03 07:38 | |
Re:炮製中的陰謀---假農民米價低迷連續詐彈事件 | |
選舉陰謀有需要說的這麼清楚嗎?
2.休耕為滋養地利,期待來年豐收,行之有年的有機自然方法,自然生態保育專家會反對?∼愚民反智∼ 3.鼓勵種植農產品多樣化,高經濟作物,會形成農民盲目都種同一樣,以致於比種稻米產量過剩、售價太低?∼倒果為因∼ 4.農漁會、水利會都是派系沒錯,但是都是國民黨樁腳派系啦! 5.其他 2003.12.03 中國時報
這不是一個遙遠的夢魘,而是即將來臨的現實,連嘉義、雲林的農民都早已警覺,而赴農委會抗議,但政府卻依舊從國外進口大量稻米。去年進口的稻米達五萬噸,一一二三農民運動時,就有農民表示這一批稻米以每公斤六元的價格標售,還賣不出去,如果再低價出售,台灣的稻米受影響必定價格暴跌,農民只有賤賣一途。今年則依照加入WTO所規定的比例,將進口十四萬噸。而今年的二期稻作濕穀每台斤才六.五元,秋收時農民早已欲哭無淚,如果再讓進口的稻米來競爭,政府將之拿來市場標售,台灣稻農難有生路。 十月三十一日,嘉義稻農為此赴農委會抗議。他們抗議政府以每公斤十六元的價格收購餘糧,根本不敷成本,依照這個價格,農民種稻每公頃會損失二萬六千元,而要求政府以每公斤二十三元的成本價格收購。但遭到農委會拒絕。農委會認為沒這麼高,「不接受農民的非理性抗爭」。雙方衝突升高後,農委會最後才承認未將土地成本計入稻米生產成本。土地與人力都不計算,如何計算農業生產的真正成本? 從自由市場競爭的角度看,台灣農民的抗爭是完全不合乎資本主義的市場邏輯。但我們必須先問的是:以歐美為主的,倡導自由貿易的國家,那一個國家對農業是交給自由市場的?美國吧,它要求全世界的國家,尤其是台灣、南韓、日本、中國等開放農產品市場,並且對這些國家有無農業補貼,指指點點,動輒祭出經濟制裁。然而恰恰是美國,每年給農民的補助是一千七百億美元。這還是今年坎普會議上揭露出來的,而僅僅是棉花農民就有二十億美元。你說美國農民不夠富嗎?他們土地面積大、土地價格低、大量使用工業機具、人工成本低,卻依舊有這麼高的補助,台灣農民呢?土地面積小,土地成本高,工業程度低,人工成本高,先天上就不易競爭,更何況人家有一千七百億美元補助,農業成本自然低廉,台灣一旦開放進口,台灣農民用什麼去同它競爭? 即使歐盟也每年有一千三百億美元的農業補助,其農民的條件應比台灣好太多了。但歐盟國家的農民依然起來抗爭,反對開放美國農產品進口,法國農民曾用豬和水果蔬菜癱瘓了巴黎,就是為了生存。 更荒謬的是政府口口聲聲照顧農民,卻無視於農業的沒落,為了爭取美國政府支持,甘願讓美國予取予求。對稻農的訴求,只會應付了事。以稻米來說,政府只能訴求休耕,認為稻米種作已經不符合經濟效益。然而,正如許多學者早已談過的,休耕不僅破壞生態,還對農村社會的生活環境形成巨大衝擊。休耕也是對農業文明與勤儉價值觀的破壞。當然輔導轉作也是一個辦法,但眼前的當務之急是由誰來輔導?向什麼轉作?如果一起轉作某一種作物,會不會生產過剩,而造成價格無量下跌?又應該由誰來代表農民爭取自己的權益呢? 基層農村組織如農會、水利會早已淪為派系運作的所在。去年一一二三大遊行時,農漁民自救會曾提出不少挽救農民與農村的訴求。然而自農會信用部問題解決後,自救會宣告停擺,形同自我閹割,讓外界不斷有自救會「出賣農民」之譏。 眼前最佳的辦法是由農民自己組織起來,變成一個壓力團體。像美國就有棉花農民、葡萄農民、堅果等組織,以爭取農民自己的權益。政府應該了解的是:這不是與政府作對,而是一個多元社會之必然。由不同利益團體所形成的壓力,對內可以平衡利益團體間的矛盾,對外則可以制衡歐美開放市場的壓力。它甚至是政府貿易談判的後盾。 如前所述,歐美各國農業太多保護,國際貿易條件本來就不公平,台灣農民已處於完全不平等的競爭地位,如果政府再用自由市場以對,農民只有死路一條。稻子沒有出路,怎麼會有人生產稻米?沒有稻米的台灣,還叫台灣嗎?政府的稻米政策不能只有經濟,更不能只有美國馬首是瞻,否則台灣稻農將會是最大的政治抗議力量。 |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