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Dares, Win! (勇者必勝) --- 記非常報導光碟一事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深藍 於 2003/11/30 02:24 | |
Who Dares, Win! (勇者必勝) --- 記非常報導光碟一事 | |
上面這一段英文字, 是取自英國反恐怖和特戰部隊 SAS (Special Air Service) 隊徽上的座右銘. 意味著只要是敢於行動的人, 就是勝利者. 而特種部隊的成員, 不只是要在體力和技巧上高人一等, 更要能夠有智慧計畫在戰場策劃任務執行細節, 在執行任務時對突發狀況能夠冷靜應變, 以達成任務. 在這裡, 敢於行動的人就是贏家. 而非常報導的出版, 就是敢於行動的表現. 在2000年台灣締造了和平政權輪替之後, 台灣的民主在形式上已經完成, 緊接而來的是國家施政的檢討和改善. 但台灣在政黨輪替後, 經歷成長期的痛苦, 台灣公認的兩大亂象, 一是媒体二是國會, 原本在歐美各國擔任改革前進的媒體, 在台灣得角色由於外來政權國民黨早期在中國仿效列寧式政黨, 注重媒體宣傳, 因此台灣的新聞媒體反而是民主發展的阻礙, 戒嚴獨裁者的幫兇. 所謂的新聞是幫政府掩蓋問題而非發掘問題的工具, 新聞媒體所提供的資訊管道都控制在少數人手中. 至於民主的資訊, 則靠當時民主人士辦雜誌宣傳, 而且經常受到新聞檢查單位的查扣. 在解嚴後的台灣, 新聞媒體起了根本上的變化. 首先是新的媒體申請隨著解嚴和科技進步, 管道突然變多. 接下來是台灣媒體快速的商業化, 由於早期沒有培養出足夠的媒體從業人員和新聞從業人員. 而且要擔任上述這兩種工作還需要特別的關係甚至是身家調查, 因此, 相關從業人員數量相當有限. 而且思想上也附和著獨裁統治階級. 由於解嚴後對新聞媒體從業人員需求量大再加上各家傳播媒體競爭激烈, 為了營運要快速上軌道, 因此大量的從以往的獨裁者傳聲筒媒體挖角, 而不願去培養自己的人才. 雖然新聞媒體的數量倍數成長, 但卻是由相同的網路所培養出來的, 結果各家媒體的同質性過高, 新聞怎樣看都很像, 這是造成台灣新聞和電子媒體亂象的遠因. 所以台灣媒體的亂象主要行程的原因在兩個主軸: 意識形態掛帥和惡性競爭導致新聞的低俗. 由於媒體從業人員出身的背景太過相似, 導致新聞報導幾乎沒有差異性, 而且由於中國盆栽化的族群意識作祟, 導致台灣超過九成的新聞媒體偏向前獨裁政治思維, 而至少40%台灣本土意識媒體屈指可數, 有就是說, 佔台灣人口僅 13% 的外省族群竟掌握超過90% 的新聞媒體, 而佔總人口至少 40% 得台灣本土意識人士所屬的新聞媒體竟然少於 10%, 如果照比例原則來看, 新聞媒體資源嚴重的錯置在台灣本土派造成的不滿一直在累積, 但掌握大部份心聞媒體的中國盆栽族群卻一點也不在乎, 這樣的不平衡, 可以從汪笨湖的台灣心聲節目推出後竄升的收視率, 相對於其他談話性節目幾乎沒人看的窘狀可以看出. 所以非常報導光碟在這樣的實際需求下誕生, 雖然在2000政黨輪替後, 台灣的民主政治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 但舊獨裁時代的問題並沒有隨政黨輪替而解決, 但也由於中國盆栽媒體肆無忌憚的違背新聞媒體公正平衡的原則, 毫不掩飾的展現自己的偏頗和不公, 一般人看到這樣不公不義的新聞媒體已經隱忍以久, 只是沒有機會發洩. 非常報導敢於製作出來發行, 給許多人提供情緒的出口, 並且面對敗德政客和媒體的攻訐, 這樣的勇氣令人激賞. 這樣的光碟會暢銷和造成話題, 其實也映證台灣民間對現有新聞媒體的不滿, 只是台灣的政客和媒體有在反省嗎? 看樣子並沒有. 雖然這樣的光碟不論在戲劇的編排和內容上都很粗糙, 但卻順著市場的殷切需要而出版, 所受到的矚目和暢銷是可以預期的事. 就如同光碟一開始所說的 “台灣人甘沒自己的聲音?” , 就已經說明光碟本身所訴說的目的. 而台灣在戒嚴時期, 總有一群勇敢的人, 冒著被查扣和關政治黑牢的危險, 為自己和鄉親發出不平的聲音, 只是諷刺的是, 在爭取到言論自由之後, 言論傳播管道還是被前獨裁附庸控制著, 還是要找尋別的管道位自己發聲. 只是還是靠著一股勇氣, 為自己和台灣發音. “Who dares, Win!” 這是我對參予光碟製作的人們的寫照. |
Luke-Skywalker 於 2003/12/08 22:28 | |
Re:Who Dares, Win! (勇者必勝) --- 記非常報導光碟一事 | |
http://news.yam.com/cna/politics/news/200312/200312080169.html 學者:非常光碟是反媒體文化霸權社會運動 (中央社記者蔡素蓉台北八日電)學者楊其文今天表示,「非常光碟」事件可說是反媒體文化霸權,要求台灣媒體進行二次解嚴的社會運動。新聞工作者盧世祥則說,非常光碟雖然手法粗糙,卻是反媒體封鎖、反媒體壟斷的策略,是推動台灣媒體革命的一部分,台灣要成為正常民主的國家,媒體必須先改革與正常化。 楊其文表示,「非常光碟」事件可以從法國學者葛蘭西所提出「文化霸權」的觀點來思考,「非常光碟」其實是台灣大眾文化的一環,是許多人參與的一種文化產品,是一種「正義的呼喊」,要求台灣媒體必須推動二次戒嚴的社會運動。 盧世祥指出,過去戒嚴時代,台灣媒體是作為列寧政黨的幫兇,但現今的台灣媒體則公開介入政治,踰越媒體角色,成為有些政治人物放話的工具,並欠缺以台灣為主體的視野,更經常淪於「從台北看天下」。 因此,他認為,「非常報導」雖然製作手法極為粗糙,卻是試圖突破媒體封鎖與反媒體壟斷的一種作法,台灣媒體必須反映社會基本價值。 他說,台灣要能成為正常的國家,台灣媒體必須先改革,先正常化,須集公眾力量去督促媒體應該進行改革,在台灣民主改革的歷程,媒體改革也是極重要的一環,只有像樣的媒體業,才能使台灣的明天更好。 劉進興則認為,「非常光碟」最大的貢獻就是把許多媒體人不負責任的言論予以重播,這點真的很偉大,因為目前許多媒體人散播不實言論,但社會大眾對此卻束手無策。他說,媒體報導或製播節目,至少應該達到三個標準,即「報導事實真相」、「可茲查證」、「符合比例原則」。 他說,透過「非常光碟」事件的發酵,社會可藉此建立起媒體監督機制,至少第一階段先要求媒體必須「報導事實真相」,相信這可以協助台灣民主進入下個階段。王美琇也認為,媒體工作者在思想上與心靈上的革命,將是推動台灣民主進步的動力之一。 |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