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01 00:03 | |
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麻煩各位在本欄貼新聞之前,請先瀏覽一次,若有網友已貼相同的新聞,請勿重覆張貼而佔去本欄版面。此外於貼上新聞剪報時,麻煩請一併附上新聞剪報網址。若無法查出新聞原址,煩請於新聞正文之前加註:『無法提供新聞來源;僅供參考,請各位網友注意!!』,敬請合作!謝謝!★ ★本欄只接受新聞剪報,恕不接受任何討論及網友反應事項,謝謝各位合作!★ |
WILLIAM 於 2003/07/01 14:07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林郁方指美方曾提三項優先軍購項目 中央社台北一日電 立法院長王金平今天結束訪美行程返抵國門,由於訪問團此行曾與美方副助理國務卿等多位高級官員會面,觸及軍售問題,因此備受矚目;隨團出訪的親民黨籍立委林郁方也表示,美方此次提出三項優先軍購項目,包括 C4ISR指管通聯系統、愛國者三型反彈道飛彈,以及P3C長程巡邏機。 親民黨籍立委林郁方也轉述,訪問團這次見到的美方官員包括副助理國務卿、助理國防部長,以及國防部長倫斯斐辦公室主任等重要官員,層次頗高,王金平也向美方明確表達,未來軍售必須符合需求、品質要好、價格合理、技術移轉等四大原則。 王金平今天是在立法院,與同行的民進黨籍立委陳忠信、林忠正、林郁方、秦慧珠、卓伯源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此行過程;他並表示,此行溝通目的圓滿達成,同時美方最關切的就是兩岸軍力失衡趨勢,以及我軍事費用佔GDP 比例等問題。在訪問團說明台灣預算通過流程與相關編審程序後,美方也順利化解關於台灣延遲執行軍售清單的疑慮。 不過包括王金平與林郁方也強調,此行絕無接觸任何軍火商,事實上,台美軍售項目是由雙方國防部協商決定,並由美方選商,與立法院並無任何關係。為了避免流言,此行參訪一切公開,並無私下行程。 王金平今早也感謝政府相關單位的全力協助,順利達成國會外交目標,而他此行也與參院多數黨領袖、軍事委員會民主黨首席委員,以及多位參議員會面;他並在會見美方衛生部重要官員時強調,希望美方以保障國際人權的觀點,以實際行動協助中華民國加入 WHO,也獲得善意回應。 王金平也說,有關公投爭議,整團都沒有與美方談及公投問題,只是根據媒體報導,立法院外交委員會其他四位訪美的委員曾與美方就此議題交換意見。 【2003/07/01 中央社】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01 19:52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010226.html 美國務院:台灣不在喪失美國軍援國家之列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三十日專電)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包潤石今天表示,七月一日起不願意與美國簽署美軍免受國際刑事法庭審判協定的國家,將失去美國的軍事援助。但有些國家不受此限,包括北大西洋公約國家、非北約會員國的大部份美國盟邦、以及台灣。 美國反對起訴戰爭罪行和反人道罪行的國際刑事法庭。美國官員說,國際刑事法庭有可能對在國外服務的美國公民或軍人,進行出於政治動機的審判。 包潤石說,在簽約最後期限的前一天,已有五十多國與美國締結第九十八號條款豁免協定,有三十六國不願意簽署,它們將喪失美國的軍援。 所謂軍援包括軍事貸款、國際軍事教育及國防武器採購。 包潤石說,「第九十八號條款」本身就免除了三類國家與美國簽署本項協定的義務:第一類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會員國;第二類為非北約會員國的大部份美國盟邦,包括以色列、埃及、澳洲、紐西蘭、南韓、日本、約旦、阿根廷、巴林及菲律賓;第三類只有一個國家:台灣。 包潤石說,對不願與美國簽約的國家,正在進行中的軍援項目將繼續執行到本會計年度結束,尚未開始的項目則取消。不過包潤石說,根據「第九十八號條款」規定,美國總統有權彈性決定繼續提供軍援給不願簽約但是對美國是重要的國家。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02 15:02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020028.html 俄羅斯逮捕提供假護照的邊防軍官員 (中央社記者張弘光莫斯科一日專電)俄羅斯國家安全局掃白行動今天逮捕三名莫斯科謝列梅捷娃二號國際機場邊防軍官員,他們涉嫌提供遭通緝犯罪份子假護照與簽證,讓他們順利出境。有關單位正繼續追查邊防軍內部是否有其他同夥。 這項代號為「乾淨的手」掃白專案已經從內政部提升到國家安全局其前身就是著名的前蘇聯安全系統「KGB 」,今天安全局對莫斯科謝列梅捷娃二號國際機場邊防軍違法官員進行逮捕,立即造成震撼。俄羅斯「乾淨的手」掃白專案,名稱取自「KGB」創始人捷任斯基的對「KGB」人員要求的名言:「乾淨的手」,「熱情的心」與「冷靜的腦筋」。顯示俄羅斯最高當局整頓警察安全單位的強烈決心。 |
VOR 於 2003/07/03 14:35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atimes.com/atimes/South_Asia/EG02Df03.html A peep under South Asias nuclear lid By David Isenberg 南亞核武動態一窺 |
小毛 於 2003/07/04 02:33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這一篇跟國防沒有直接相關,只有間接相關,有關於氣象預測。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3+112003070400026,00.html 2003.07.04 中國時報
由國科會研究團隊執行的「追風計畫」,除整合國內學術、工程及作業單位外,也與美國海洋大氣總署颶風研究中心和日本氣象廳合作,為西太北近十六年來,首次以飛機偵察颱風環境結構的觀測實驗計畫。我國與美方並將透過網路即時互相傳送觀測資料,供對方作為預報參考。 他解釋,探空儀垂直落海的過程,會把可能影響颱風路徑的大氣溫濕度、風速和風向等資料,立即傳送到偵察機內的電腦處理系統,再透過衛星電話即時傳送到氣象局,作為颱風路徑預報參考資料。 吳俊傑指出,美國從一九九七年到二○○二年利用氣象偵察機投放全球衛星定位探空儀,針對大西洋海域可能影響美國本土及加勒比海地區的颶風進行觀測研究,可將未來廿四小時到七十二小時的颱風預報路徑誤差平均降低一○%到三○%。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葉天降主任表示,若以美國實際觀測結果推算,我國廿四小時預報誤差可望從現有一百五十七公里,縮到一百廿五公里。 |
SK2 於 2003/07/04 15:39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pshweb01.881903.com/apps/news/html/intnews/20030704/2003070415194744900.htm 日核電廠傳出火警警報,未有漏幅射跡象 日本一座核電廠傳出火警警報,初步無洩漏幅射的跡象.事發在 中午前,東京以西約 350公里的一座核電廠,先後傳出幾下爆炸 聲和火警鐘聲,並冒出濃煙.消防進入廠內調查,並無見到火光 ,但發現焚化爐的喉管破損,相信是因此導致鮮風被抽入爐內, 吹起燃燒中的灰燼,令火警鐘響起. |
小毛 於 2003/07/04 15:40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不知道為何可以減少白金的用量?奈米化?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105+112003070400819,00.html 2003.07.04 中國時報
波士頓塔夫特大學研究發現,只須非金屬形式的微量白金或黃金,就能製造出一種活躍、能淨化氫氣的催化劑,作為燃料電池之用。研究人員三日指出,燃料電池科技的大部分成本都用在購買白金上,這項發現可讓科學家找到更能有效節省成本的方法來製造燃料電池,進而發展保護環境的能源。這項研究結果三日刊登於《科學》雜誌網站。 科學家認為廿一世紀最重要的動力來源是燃料電池,但製造燃料電池須用到昂貴的白金或黃金而導致成本過高,不過美國科學家發現,只須使用極少量的白金或黃金就能製造燃料電池。這項發現將可削減未來燃料科技的成本。 |
小毛 於 2003/07/05 11:26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雖然和國防沒有直接關係,不過以後國軍海防部隊倒是可以練習怎樣追蹤飛翼船。
2003.07.05 中國時報
新翔航運公司月前向基隆港務局提出飛翼船的經營申請,計劃以淡水第二漁港做為泊靠碼頭。由於該段水域屬於台北縣的管轄範圍,交通局今年五月十六日曾到現場會勘,要求該公司補齊相關資料後,再提送營運審查小組研議。 飛翼船基本上是「水上飛」,起飛、降落還是要有滑行水域,由於淡水河口交通頻繁,飛翼船起降極可能影響其他船隻進出,甚至發生安全顧慮,交通單位對此態度十分謹慎。 但業者強調,飛翼船在港區航行,所掀起的浪高,不會比相同排水量的船舶大。另外,營運初期每天班次有限,起降時間又短,應不致影響當地船隻作業。由於飛翼船配備精密的搜索雷達及夜視儀器,航行將不會受白天、黑夜及濃霧等天候的影響。 雖然業者信心滿滿,縣府也持正面態度,但飛翼船卻面臨無法可管的窘境,距離開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港務局表示,雖然去年底即核准新翔成立,但因為飛翼船過去一直是定位在軍事用途,國際海事組織缺乏對這方面的規範。在此之前,國內飛翼船屬於妾身未明,航政單位根本無法可管,當然也不可能核准任何航線。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602+112003070500068,00.html 2003.07.05 中國時報
飛翼船機動性強,成本低廉,前蘇聯早就將其應用在軍事上,西方軍事觀察家甚至用「裡海怪物」來形容。 事實上,飛翼船的概念早在一九二○年就提出,迄六○年代初期,蘇、美、德、日相繼投入研發後,始逐步成功地運用於研發設計上。 中科院近年來積極發展飛翼船,而且生產了三艘海天高速飛翼船,並曾在淡水河口測試。為了推展飛翼船,中科院去年底跨海到金門、馬祖兩地爭取支持,希望能打造一條台灣、金馬和兩岸之間的藍色高速公路。 台灣已逐漸掀起一股飛翼船熱,但各種計畫都還在研議階段,美夢能不能成真,仍有待觀察。 |
ryan2181 於 2003/07/06 07:46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2+112003070600018,00.html 2003.07.06 中國時報
這份報告題為《第一○八屆國會的美中關係議題》,由國會研究處(CRS)外交、國防、暨貿易部門的亞洲事務專家鄧凱麗(KerryDumbaugh)執筆,供國會議員及助理參考。報告說,「台灣仍然是中美關係中最敏感與最複雜的議題」。中共方面經常稱台灣議題是「中美關係中最核心、最敏感的問題」,但是美國方面很少這麼凸出台海議題。 至於美國,布希總統的「竭盡所能協助台灣自衛」改變了美國多年來的模糊策略。報告說,美國走向戰略清晰,多少反應了行政部門的評估,即是「台海發生軍事衝突的風險很高」,所以五角大廈曾在提交給國會的報告稱「美國必須維持核子打擊力量」,以備台海發生事端時使用。 報告說,布希政府比過去美國其他總統支持台灣,具體而言可見諸三方面,一是同意大規模軍售,包括紀德艦、潛艇、反潛飛機等;二是擴大與台灣的軍事往來,包括更高層次的軍事會議;三是同意台灣的總統、副總統過境美國。 有關台灣近幾年的政治環境,報告用了「變動不已,無法捉摸,糾結難解」三個詞形容,並說「政治上的對立與不確定,會隨著明年的總統大選而升高」。報告認為,如果陳總統連任,將提供明顯訊息給中共,表示「支持台獨的力量已經紮根並正在茁壯」;但是國民黨與親民黨已表示明年共推一組候選人,報告說,「如果這種聯合持續到明年大選,(此刻仍有變數),可能成為陳總統及民進黨明顯或是無法抵禦的挑戰」。 在兩岸關係方面,報告說「官方對話陷於僵局,但非官方接觸持續增加」;經貿方面,「即使政府有若干限制,但台商赴大陸投資仍不斷增加,雖然確切數字不明朗」。十年來,兩岸經貿「戲劇性的增加,一估去年的數字為美金三百九十七億元」。 報告說,民進黨政府調整了對大陸經貿政策,例如陳總統早已宣布推動小三通,陸委會也完成了兩岸通航的研究報告,兩岸之間也出現了春節包機。但是這種種努力令民進黨的獨立勢力十分擔心,「他們相信,進一步與大陸經貿聯結會削弱台灣的自主,也會使台灣產業空洞化」。因此陳總統任何推動兩岸經貿之舉,都是得來不易的妥協,「一方面要安撫自己的基本勢力,一方面必須改善台灣的國際競爭力」。 整體的美「中」關係,報告說,布希政府一開始就擺明以堅定立場與中共交往,因此在道德上站穩了腳跟,國會也就不再挑剔。而布希支持台灣,則滿足了國會友台人士的要求。另一方面,南海上空EP─3撞機事件落幕後,布希政府恢復與中共開展建設性及合作關係,令國會裡主張與中共交好的人士很滿意。此外布希在外交政策上展現強勢作為,令國會裡的鷹派人士大為激賞。這幾個因素加在一起,而且美國又忙於反恐等事,所以國會山莊聽不到太多有關中國議題的聲音。 當然,美國與中共之間仍然存在隱憂,如果處理不當,可能造成關係緊張。報告說,這些隱憂都是陳年老問題,包括:台灣、西藏、人權、經貿紛爭、武器擴散、以及香港等。
|
ryan2181 於 2003/07/06 07:49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2+112003070600020,00.html 2003.07.06 中國時報
美方決定把愛國者三型飛彈、長程預警雷達、三軍指管通情系統整合的「博勝案」和反潛機列為對台軍售的優先方案,應是擔憂台灣遭遇中共導彈威脅,但更重要的是維護美國本土的安全。 另一項看似符合國軍未來制海建軍的P─3反潛機也從後面提升其優先順序,這項原本預計五年後才要編列預算採購的武器,或許可以暫時彌補台灣未獲潛艦前在制海水下作戰的空窗期,但實際上也是建構TMD系統的一環。 目前共軍潛射彈道飛彈也已經成熟,這種設置在潛艦上的機動式水下飛彈發射基地比地面上固定的發射基地更難掌握和監控,共軍目前五艘○九一「漢級」導彈核子潛艦有兩艘已經移到南海艦隊,另外還有一艘○九二「夏級」和更新的○九三型。一九九四年一艘「漢級」導彈核子潛艦就曾在日本南方海域與小鷹號及美軍反潛機對峙。 國軍目前S─2T反潛機的滯空時間僅四小時,僅能航行約四百五十英里,反潛區域大約限制在台灣東南和南部海域,但若獲得P─3等更好反潛機,不僅十二架P─3C作戰能力可抵三十四架S─2T,海軍反潛區域大幅擴增至台灣東北、東部和東南海域,甚至到達南海區域,除增加海軍偵測共軍傳統潛艦的能力,也可以替老美監控共軍導彈核子潛艦的動向。 至於整合三軍指管通情系統的「博勝案」,更是發揮國軍反飛彈系統重要關鍵,「博勝案」主要用來提昇國軍戰場管理能力,要在縱深短的台海進行反飛彈作戰,如果沒有精密戰場管理能力,將無法有效將獲得的情報進行有效分析,並下達反飛彈的命令和實施指揮管制。 美軍評估小組先前來台觀察後認為,國軍承受共軍對台導彈第一擊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指管通情系統建置不夠完備,因此「博勝案」在美國建立TMD系統架構下,列為優先建軍項目,理所當然。 從這個角度觀察,這些武器除了有助於台灣的飛彈防禦和反潛能力提昇外,相當程度也有替美軍建立第一道戰略導彈防護網的味道,所以我方要求五角大廈分擔軍費的要求應該相當合理。
|
星塵回憶錄 於 2003/07/06 20:20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美利堅帝國還真不是普通的有錢~~~~金錢才是最強大的武器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articles/A37869-2003Jun26.html Panel Votes $369 Billion for Arms
Additional requests for defense funds are sure to follow as the costs of the U.S. occupation of Iraq are tallied and met, senior House Republicans said. For the 2003 budget year, which ends Sept. 30, Congress provided the Defense Department with $426.7 billion to run its regular operations and fight the war in Iraq. Democrats on the committee, who have lambasted GOP policies on homeland defense, education and land conservation during a series of bill drafting sessions this month, accepted the defense package without objection. Theres no doubt that the American public is very supportive of our spending sizable amounts of money for national security, said Rep. Jerry Lewis (R-Calif.), who chairs the subcommittee overseeing the defense budget. The bill approved yesterday pays for a series of initiatives aimed at reshaping the military into the lighter, faster-moving and better integrated force envisioned by Defense Secretary Donald H. Rumsfeld. These included $1.7 billion for the Armys Future Combat System, a centrally controlled network of ground and air-based robots, sensors, light armored vehicles and guns; $35 million for the Stryker Brigade Combat Teams, which will operate a mobile gun system; $4.2 billion for the Joint Strike Fighter, a next-generation plane that could be launched from carriers or land; $158 million for the Navys Littoral Combat Ship, a small vessel that would be able to perform a variety of missions along enemy coastlines; and $100 million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curement of the [Air Forces] next generation bomber. Reflecting the Pentagons increasing reliance on clandestine units in warfare, the panel recommended $4.6 billion for the 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 $160 million more than requested. But even as it approved money to transform the military, the committee raised questions about some of the systems. The panel noted that the Navy had provided no road map for developing the Littoral Combat Ship (LCS), estimated to cost $220 million per vessel. Costs of the new, Virginia-class nuclear attack submarine, which is yet to be delivered, have soared to $2.6 billion each. Yet other assets, such as satellites or the LCS, might be able to perform some of the missions assigned to the subs, a committee report said. The panel also expressed concern about problems with the Joint Strike Fighter, whose short-takeoff variant is approximately 1,200 to 1,500 pounds over its target weight. The committee informed the Navy it would not recommend procurement of a minisub being built to ferry commandos close to enemy beaches until problems with its battery had been resolved. In other areas, the panel showed a reluctance to part with older, proven systems. For example, it blocked the Armys plan to stop buying Abrams tanks and Bradley Fighting Vehicles and it set aside $458 million to buy upgraded versions. A key supporter of the Abrams upgrade, to be done by General Dynamics Corp. in Lima, Ohio, is Rep. Michael G. Oxley (R-Ohio), chairman of the House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ttee. A controversial plan to phase out the Pentagons force of 100 KC-135E tankers and replace them with converted 767 jets leased from Boeing Co. won the panels support. A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report said the tankers are in better shape than the Air Force contends. The bill approved yesterday rejected an administration request for funds to replace engines on the KC-135E fleet. New engines could keep the Air Force tankers flying, postponing the switch to leased aircraft.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07 15:02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1428432.shtml 盧溝曉月憶舊事 石鼓三千刻血淚 本報記者陳東旭 北京市盧溝橋鄉舊宛平縣城外,十多位師傅正一刀刀雕著石鼓;對他們來說,最大的願望就是趕快雕成三千個石鼓,讓宛平縣城盧溝橋更具觀光價值。 盧溝橋橋東連接著宛平縣城,宛平城建於明末,盧溝橋事變爆發時,成為對抗日軍的第一座堡壘,紀念意義重大。 城東西長六百四十公尺,南北寬三百廿公尺,面積零點二平方公里,目前城內居民近一萬戶,有二萬七千多人,城內有醫院、中小學、郵電所、銀行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不過,城內多處是頹圯待建的舊屋舍,看不出觀光價值,倒是城樓、甕城的雄偉建築、城牆上日軍砲彈留下的炸射痕跡,以及預計雕刻三千個書寫對日抗戰血淚史的石鼓,較具參觀價值。 位在北京西南郊永定河上的盧溝橋,始建於西元一一八九年的金代,清康熙時重修建,目前是北京地區現存最古老的一座聯拱石橋。盧溝橋全長二百六十六公尺,橋身全用堅固的花崗石建成,三角形的橋墩可抵擋洪水和冰塊的撞擊。橋上有歷經金、元、明、清歷代雕刻四百多頭以上的石獅,形態生動,兩側橋頭碑亭各有清康熙帝重修的盧溝橋碑及乾隆皇帝寫的「蘆溝曉月」。 中共為保護文物並紀念對日抗戰勝利,下令所有機動車輛不准再走盧溝橋,並在宛平縣城外設立雕塑館,城內設置「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城東側有「抗日戰爭烈士陵園」,城樓上有「七七事變」紀念館、中國古橋陳列館,更遠一點的還有當時英勇陣亡的趙登禹將軍墓。 宛平城內的抗日戰爭紀念館,以畫、景配以聲、光、電等方式構成立體形象效果,讓參觀者了解當時日軍侵略中國的情景。館內解說員指出,境外遊客佔全體遊客的二分之一左右,其中又以日本遊客最多,達到三分之一以上;許多日本學生到此參觀,都十分訝異有這段歷史。在北京工作的日本人土井,假日帶著三名友人到紀念館和盧溝橋參觀,他含蓄地表示,這裡確有很多歷史價值。 北京市在明十三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後,市文物局下一步計畫要申報盧溝橋和宛平縣城。然而附近的居民指出,盧溝橋上的石獅子應特別加強保護,橋上多個石獅子不僅裂痕累累,許多外地人對石獅子「意圖不軌」,石獅子的處境堪慮。
本報記者陳東旭 宛平城內的對日抗戰紀念館中,掛著一幅當年毛澤東會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的巨照,象徵「中」日走向永久和平之路;但這幅照片與紀念館中滿是血腥的展覽並列,似乎有點諷刺。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與上海市民政局最近合作調查上海涉外婚姻即發現,上海是大陸涉外婚姻比率最高的城市,在涉外婚姻對象中又以日本人最多。日本人早已深入大陸投資、經商、求學,甚至定居。 大陸近年經濟發展很快,讓存在矛盾情結的日本十分緊張,日本首相小泉六月初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與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時,表示大陸經濟的發展對日本不是威脅,而是「機遇」。很多人不理解小泉為什麼用「機遇」兩字,實際上這是一種檯面上中性的說法;小泉不能昧著良心說大陸經濟發展對日本毫無影響,但又不能說成是「威脅」得罪中共,只好說成「機遇」。 盧溝橋事變已屆六十六年,中共希望日本不要忘了這段歷史,但日本則有意淡化過去;而大陸年輕一代,恐怕越來越不關注什麼是「七七事變」了。 |
VOR 於 2003/07/08 15:22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3070800067,00.html 2003.07.08 中國時報 伊朗流星三型飛彈 射程涵蓋以色列 閻紀宇/綜合七日外電報導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阿塞菲今天證實以色列媒體上週的一項報導,表示伊朗已經在數星期之前,完成「流星三型」次中程地對地彈道飛彈的最後一次試射。「流星三型」飛彈可搭載重達一千公斤的彈頭,射程約一千三百公里,足以涵蓋伊朗的宿敵以色列。 「流星三型」飛彈以北韓的「蘆洞」飛彈與巴基斯坦的「高立」飛彈為藍本,並汲取了俄羅斯的技術,於一九九八年首度試射成功。伊朗國防部長沙姆哈尼日前表示,伊朗軍方近年來改進了「流星三型」的精確度並增加彈頭酬載。沙姆哈尼否認伊朗有意研製射程更遠的飛彈。先前曾有報導指出,伊朗正發展更先進的「流星四型」與「流星五型」,射程可達五千五百公里,將威脅許多歐洲國家。 伊朗近來因為疑似有意發展核武而備受國際社會壓力,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艾巴拉迪署長後天將前往德黑蘭,要求伊朗政府立刻簽署、批准並實行「禁止核子擴散條約」(NPT)的一項附帶協定,讓原能總署人員可以針對伊朗境內任何可疑的核子設施,實行無預警檢查;目前原能總署的檢查工作都必須先與德黑蘭當局磋商,檢查地點也必須事先公布。 對於原能總署的要求,阿塞菲表示這個問題並不那麼單純,雙方必須坐下來進行協商,伊朗政府願意聽取各方意見。 |
ryan2181 於 2003/07/10 08:47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3071000296,00.html 2003.07.10 中國時報
布萊爾服務軍職達卅四年,去年五月才以四星上將身份退役,不到一年即訪問台灣,頗受矚目。美國在一九七九年中止和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後,軍事人員訪台嚴格限制。近幾年雙方軍事交流顯著強化,但是軍人訪台仍不得超過上校層級。赴台觀察漢光演習的美國軍官亦以校級軍官為限。布萊爾雖已退役,但此次仍是以「私人受邀」名義在四月赴台觀察演習,以避免不必要的困擾。 參加研討會的一位智庫人士透露,布萊爾十分重視這次觀察行程,不但自己及助手多方蒐集相關資料,並在行前與相關人士多次交換看法,也聽取其他觀察過漢光演習的美方人士提供意見。據瞭解,這次美國的觀察團有廿餘人,其中半數來自太平洋美軍司令部,即布萊爾昔日麾下。 布萊爾返美後,曾與美國國防部、台北駐美代表處,以及智庫等研究機構接觸。據指出,他認為此行收穫頗豐,尤其是他過去聽了很多,這次總算有機會實地瞭解,令他印象深刻。他認為與他原先獲得的資訊相比,國軍表現十分出色。他過去即認為「共軍有能力對台灣造成嚴重傷害,但是並無能力攻占台灣」,這趟觀察回來,他益發如此認為。他也一向堅信,如果美軍奉命協助台灣抵禦外侮,美軍有信心及決心完成使命。 布萊爾認為,如果發揮地理、科技、人員素質、訓練、彈性等有利因素,台灣在對抗共軍來犯時具有一定優勢。但是他也強調,雖然他一生的訓練及準備都是為了打仗,但是他希望盡一切努力避免戰爭。他認為萬一台海爆發戰爭,過程血腥,後果慘烈,台灣、大陸、美國,沒有一個贏家。
|
ryan2181 於 2003/07/10 08:49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3071000297,00.html 2003.07.10 中國時報
就階級言,布萊爾不是第一位訪台的美國退役最高階將領。去年初,美國「大西洋理事會」及「美中(共)關係全國委員會」聯合組團訪台時,曾有一位退役四星上將隨行。但是布萊爾不一樣:太平洋美軍司令是美國各四星上將轄區最廣的一位;台海如果發生事端,牽涉的正是此一指揮部;過去四年,他曾經三度訪問大陸,對解放軍的瞭解超過其他將領;他的司令任期內,先後歷經「兩國論」、「南海上空EP-3撞機事件」等危機時刻。 布萊爾一向強調溝通,也坦誠表達立場。他擔任太平洋司令期間,美國與中共推動軍事交流,雙方努力改善氣氛。但是他當面告訴中共高層,「造成台灣不安的最主要成份,是中國對台部署的中、短程彈道飛彈。」因此他說,美國遵守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灣獨立,但同時依照台灣關係法,提供台灣足夠的防衛所需。 他也毫不隱諱的說,與解放軍交流的目的之一,是讓解放軍瞭解到,「萬一台海開戰,美國會贏,讓解放軍無法進占台灣」。 據瞭解,漢光十九號演習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聯合作戰指揮機制實作驗證」,即通稱的「指揮所演習」;第二階段是「聯戰電腦兵棋推演」,即所謂「紅藍對抗」;第三階段是「聯合作戰戰力抽測評鑑」,即通稱的「實兵演練」。布萊爾此行主要是觀察前二者。其基本作法是延續過去數年美國的作法,包括瞭解國軍的「系統驗証」及「戰力整合」。 布萊爾曾批評中共「大舉引進了俄羅斯的先進軍備,但整合成效有限」。相對的,他認為國軍要努力整合「來自美國的、購自其他國家及自行研發生產的」各項軍備。 在演習過程中,既然是「觀察」,所以布萊爾及美方其他人士並沒有下達「狀況」。不過對於國軍本身下達的各種「狀況」及「處置」,布萊爾等人自有看法,各種觀點可能出現在他的報告裡。另外,儘管美國人在場,但是國軍在演習中下達的「狀況」並沒有設想美軍馳援。這有兩個理由,第一,畢竟美國並沒有明確說過會「派軍馳援台灣」,所以台灣並不能假設美軍與國軍併肩作戰。第二,雙方沒有聯合作戰的各種準則,沒有所需的聯絡官,沒有通訊聯繫所需的密碼及解碼機制,沒有建立有效的識別機制,所以根本談不上聯合作戰。 另一方面,台灣不會主動攻擊大陸,所以基本上是防禦作戰。而以兩岸距離之近,共軍火力之旺,解放軍人力之眾,中共決心之強,台灣防禦縱深之淺,萬一中共發動攻勢,極可能是中共掌握全面戰略及戰術主動,台灣只能被迫因應。因此近廿年的「漢光」演習得到的最重要教訓之一,是國軍可能大半被敵人攻勢所牽制,不易有效主導戰局。例如「紅軍大舉空降二重疏洪道,藍軍如何處置?」等等。布萊爾等人也瞭解這種情勢,而經過實地觀察,或可協助台灣找出解決之道。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3071000298,00.html 2003.07.10 中國時報
至於漢光十九號演習結果,軍方強調,只是做為日後建軍參考,在料敵從嚴的標準下,國軍才能發現問題,才有進步空間;而軍購順序調整是因應敵情威脅和作戰需求,絕無外傳受美方壓力所致。 有關反飛彈的主動防禦部份,在對美軍購順序調整前,軍方已為採購更先進的防空飛彈預留空間。官員說,陸軍早已完成增購六套低層反彈道飛彈系統部署在中南部的評估,以愛國者三型直接取代現有飛彈部署在北部,而將二型移到中南部部署,本來就是軍方選項之一,因此早已完成中、南部飛彈基地勘察,在獲得更先進的飛彈後立即可進駐。 被動防禦部份,軍方已著手研製電子誘標防護系統,廣泛部署於各型對空雷達。軍方同時陸續改善機場抗炸程度,過去機場設施的抗炸能力,大多仍沿襲舊有五百磅到一千一百磅的標準,在評估共軍武器研發程度後,正進行機場設施和飛彈陣地的抗炸強化工程,最低的抗炸標準為二千二百磅。 此外,有鑒於跑道修復能力為國軍進行反擊作戰的重要依賴,已陸續採購跑道快速搶修包,將在今年度全部籌補完畢,可提昇搶修速度,儘速恢復機場的起降。
|
ryan2181 於 2003/07/10 08:50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3071000354,00.html 2003.07.10 中國時報
高泳耇今天在南韓國會情報委員會簡報北韓研發核武疑案時,針對日前美國《紐約時報》的相關報導,作了前述的表示。此係南韓政府高層首度發表談話證實北韓有研發核武的跡象。據專家指出,傳統的高爆炸藥可用來引發核爆。而北韓若將所有寧邊核設施的八千多枚核廢燃料棒全數再處理,將可用來製造數枚核子彈。
|
WILLIAM 於 2003/07/10 11:15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美退役四星上將 台觀察漢光演習 劉屏/華盛頓九日電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Moment/newfocus-index/0,3687,920710001+0+0+103118,00.html 前美國太平洋戰區司令布萊爾上將,最近實地觀察國軍「漢光十九號」演習。這是廿餘年來首次有這樣資深的具軍事背景人士觀察漢光演習。布萊爾不願公開其觀察心得,不過據美方智庫人士透露,布萊爾已經和台北方面交換意見,認為國軍比他過去瞭解的要出色,他將就觀察心得提出詳盡報告,供台北及華府參考。 布萊爾服務軍職達卅四年,去年五月才以四星上將身份退役,不到一年即訪問台灣,頗受矚目。美國在一九七九年中止和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後,軍事人員訪台嚴格限制。近幾年雙方軍事交流顯著強化,但是軍人訪台仍不得超過上校層級。赴台觀察漢光演習的美國軍官亦以校級軍官為限。布萊爾雖已退役,但此次仍是以「私人受邀」名義在四月赴台觀察演習,以避免不必要的困擾。
布萊爾目前擔任華府近郊一智庫「防禦分析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八日在「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CSIS)」一場研討會上,布萊爾受邀擔任午宴主講人。有人問及他的台灣行,他以「私人觀察」婉拒回答。另外有人問及亞太地區美軍部署的變化等事,他亦以「備戰方案,不公開評論」為由婉拒回答。不過他表示,在對伊拉克戰爭後,美國的戰備、機動等能力更形強化。 參加研討會的一位智庫人士透露,布萊爾十分重視這次觀察行程,不但自己及助手多方蒐集相關資料,並在行前與相關人士多次交換看法,也聽取其他觀察過漢光演習的美方人士提供意見。據瞭解,這次美國的觀察團有廿餘人,其中半數來自太平洋美軍司令部,即布萊爾昔日麾下。 布萊爾返美後,曾與美國國防部、台北駐美代表處,以及智庫等研究機構接觸。據指出,他認為此行收穫頗豐,尤其是他過去聽了很多,這次總算有機會實地瞭解,令他印象深刻。他認為與他原先獲得的資訊相比,國軍表現十分出色。他過去即認為「共軍有能力對台灣造成嚴重傷害,但是並無能力攻占台灣」,這趟觀察回來,他益發如此認為。他也一向堅信,如果美軍奉命協助台灣抵禦外侮,美軍有信心及決心完成使命。 布萊爾認為,如果發揮地理、科技、人員素質、訓練、彈性等有利因素,台灣在對抗共軍來犯時具有一定優勢。但是他也強調,雖然他一生的訓練及準備都是為了打仗,但是他希望盡一切努力避免戰爭。他認為萬一台海爆發戰爭,過程血腥,後果慘烈,台灣、大陸、美國,沒有一個贏家。 |
VOR 於 2003/07/10 12:34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無網址 Bangkok Post July 8, 2003 PM REJECTS PLAN TO BUY WEAPONRY Pradit Ruangdit Wassana Nanuam 泰國首相否決軍購案 Prime Minister Thaksin Shinawatra has turned down the armed forces weapons procurement plan. He also ordered the services to think again about buying weapons in packages and to consider pooling equipment such as helicopters, a source said . The prime minister said that the armed forces must not purchase any weapons just because arms dealers want them to, or just because their commanders want to have those weapons, the source said. Mr Thaksin reviewed arms procurement proposals of the army, navy and air force yesterday but found they lacked clarity as well as details needed to help them decide how much budget the government should set aside for the purchases, the source said. The prime minister told the chiefs of the three armed forces at a meeting yesterday he wanted to see the whole picture of Thailands defence and military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the short-, medium- and long-term. What does the military want in the next few years? In the next five to 10 years? I need those details so I can make up my mind about the money. The information I have now is still not clear enough, Mr Thaksin said. The source said the prime minister told the meeting, which was also attended by Deputy Prime Minister Chavalit Yongchaiyudh, Defence Minister Thammarak Isarangkura na Ayudhaya and Supreme Commander Gen Surayud Chulanont, that the government had no problem financing the procurement of weapons but that it preferred the military buy only items with high The source said Mr Thaksin wanted the navy to buy more frigates now as it had only 10 in service and one of them had already been in use for 52 years. The navy itself wanted a budget for the battle system worth 1.4 billion baht for its Chakri Naruebet aircraft carrier, sonars for its aircraft and eight patrol boats costing around 500 million baht, the source said. It also wanted to repair six of its nine Harrier aircraft and four of its seven A7 Corsair aircraft. The army wanted to buy Black Hawk helicopter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the source said, adding it planned to have 33 of them within 2009 to replace the Bell 212s, which the US would decommission next year and stop producing spare parts. The air force, meanwhile, wanted a budget to set up its defence system and air raid warning systems in the North, the South and the Central Region, the source said. The source said Gen Thammarak and the chiefs of the three armed forces would visit England between July 12 and 19 to view demonstrations of weapons produced by BAE System Co. |
WILLIAM 於 2003/07/11 06:57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飛彈防禦 對台保護「有限」 華盛頓記者張宗智/九日電 華府智庫美國大西洋理事會九日公布「亞洲飛彈防禦」報告說,建立飛彈防禦只能提供台灣非常有限的防禦,美國與台灣在飛彈防禦上的合作不應用來測試美國對台承諾的誠意或台灣自衛的決定。 這分報告在分析台灣飛彈防禦時,分析台灣取得飛彈防禦的兩種思考:一種較負面的,是軍方和外交人員普遍認為飛彈防禦所費甚鉅,在面對中共威脅時也很難有效因應;另一種則是從政治角度思考,希望透過向美國取得飛彈防禦的過程,獲取美國對台灣更堅定的承諾。 但報告說,美台飛彈防禦合作,要符合雙方在軍事上的真正需要和整體戰略利益。 報告並稱,美國和台灣都要承認,面對中共的軍事能力,飛彈防禦僅能提供有限的防禦,建構的費用高昂,因此美台飛彈防禦合作,應配合雙方實際軍事需求及整體戰略利益,「而不是變成測試美國對台承諾,或台灣自我防禦的決心。」 這分針對亞洲日本、南韓、中國大陸、台灣和印度建構飛彈防禦的報告,是由柯林頓政府時代主管政策的國防部次長斯洛坎率團分訪上述各地後和其他三位專家共同完成。 美國海軍分析中心戰略研究部主任麥德偉在評論台灣時表示,台灣有部分人士主張美國主導的飛彈防禦過於昂貴,不如發展攻擊性武力,主動消除中共的飛彈威脅,但根據美國的經驗,要找尋並摧毀具有機動性的飛彈非常困難。 「台灣應加強被動防禦措施。」麥德偉說,此舉可達到減少台灣遭中共飛彈攻擊的目標。 【2003/07/11 聯合報】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11 10:05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china/news/200307/200307100437.html 中共阻止西班牙售台武器 (中央社記者廖真翊北京十日電)西班牙外交大臣安娜•帕拉西奧昨天結束訪問中國大陸行程,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孔泉今天在例行記者會透露,中方向帕拉西奧表示,「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向台灣提供、出售任何形式武器和裝備」,而帕拉西奧的反應是,西班牙將尊重中方的立場。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11 10:13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100387.html 印尼軍方說已擊斃四百餘名亞齊叛軍 (中央社記者余歌滄雅加達十日專電)印尼軍方聲稱,自對自由亞齊運動武裝力量開戰五十天後,已被打死的叛軍超過四百人,政府軍已控制了亞齊省絕大部分地區,叛軍一個最主要的基地本週內也落入政府軍手中。 警方則說,因涉嫌自由亞齊運動被扣留的平民計二百零三人,其中五十九個案卷已交給檢察署,不日可望由法院開審,他們將被控叛國罪。 就軍方所宣佈的戰果是否真確問題,人權與法律援助組織向政府發出忠告說,若要真正解決亞齊問題,其關鍵並非打死或俘虜叛軍人數多寡,而是要設法爭取亞齊民心。 軍方聲稱,這次在亞齊展開剿滅叛軍的軍事行動與上世紀九十年代進行的軍事行動大不相同,當地人民的人權受到尊重,所以對違規亂紀的部屬絕不手軟;軍法當局積極審理士兵毆打平民及強姦婦女案件。 陸軍參謀長李阿庫都昨天在萬隆主持陸軍軍官學校校長易人儀式上說,三軍目前已成功控制了亞齊特別省四分之三地區,在戰鬥中被打死及俘虜的亞齊叛軍約八百人,以及摧毀了叛軍的各種設施。他說,軍方取得上述戰果主要獲得民眾支持。 雅加達《時代報》引述陸軍空遣部隊一名指揮官的話說,政府軍近日已攻佔了叛軍最大基地,該基地是位於北亞齊縣尼沙姆地區,距離北部海港城市司馬威只三十公里。 另一方面,國會議長唐俊在本年度第四會期閉會式上致詞說,國會領導層認為,在亞齊所展開包括軍事行動在內的綜合行動已良好地進行,雖然如此,國會將派出小組作全面評估。分析人士指出,梅嘉娃蒂總統和三軍總司令蘇達爾托先後暗示,在亞齊實行軍管六個月期限將予延長,雅加達當局已意識到,軍事行動不可能在預定的半年內結束,在亞齊剿獨結果勢將影響正尋求連任的梅嘉娃蒂總統的政治前途。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11 10:14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100194.html 美派第二批人員評估是否派維和部隊赴賴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九日專電)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德今天透露,美國已派出第二批評估小組赴西非,評估美國派維和部隊到賴比瑞亞的必要性。 倫斯斐說,第二批評估小組的任務,是就近瞭解「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的維和部隊是否足以應付賴比瑞亞戰亂情形。 美國第一批軍事小組已經抵達賴比瑞亞,正在對賴國的安全狀況及人民生活條件進行評估。 倫斯斐說,在兩支評估小組返回並進行彙報之前,美國暫時不會決定是否派維和部隊赴賴比瑞亞。賴比瑞亞與美國有歷史淵源,它是由十九世紀被解放的美國奴隸所建立的國家。 |
星塵回憶錄 於 2003/07/13 01:28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洛杉磯時報﹕美軍改組擬15天完成戰爭動員 http://www2.chinesenewsnet.com/MainNews/NorthAmerica/2003_7_12_10_30_14_246.html 多維社記者王海川編譯報導/就在美國軍隊由於伊拉克而感到吃緊的時候﹐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這個星期命令急劇變革﹐包括把許多預備役專業人士轉為現役軍人﹐很可能最終改變美國的義務兵制度。根據拉姆斯菲爾德的計劃﹐未來的美軍可以在15天內完成戰爭動員﹐而目前的預備役需要一到三個月的戰前訓練。 據洛杉磯時報12日報導﹐國防部高級官員說﹐拉姆斯菲爾德的變革將是自1973年實行全義務兵制以來﹐現役和預備役軍隊最有意義的變化。自從那時﹐被越南戰爭重創的征兵制軍隊全心全意贊成“平民軍人”觀念。建立義務兵軍隊並以預備役作為補充的制度﹐目的是保證政治領導人和平民在軍事問題上都有更多發言權﹐防止派兵參加不受公眾支持的戰爭。 正是基於那種設想﹐戰爭中需要的許多專業人士﹐包括安全、情報、運輸和後勤人員都從現役轉為預備役或國民衛隊。但預備役不能處於持續動員的狀態。目前需要一到三個月時間動員預備役單位。儘管有些預備役單位可以很快部署﹐但多數都要在美國國內首先經過密集訓練才能派出。 洛杉磯時報說﹐拉姆斯菲爾德9日給空軍司令、海軍司令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發出備忘錄﹐呼籲把一批專業人員從預備役轉為現役軍人。他的建議遭到海軍和空軍軍官的反對﹐他們警告說把那些預備役人員轉為現役將增加開支。預備役軍官說﹐他們對拉姆斯菲爾德的建議感到震驚﹐他們擔心那將把平民軍人的作用降低到不相干的程度。 拉姆斯菲爾德在備忘錄中把這個問題稱為“極端緊迫”﹐命令這個月底之前就訂出實施計劃. 負責回應拉姆斯菲爾德的高級軍官說﹐他們擔心國防部長給他們的時間不夠﹐無法做出經過深思熟慮的計劃。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級軍官說﹐要做出正確計劃﹐那個期限太緊。 退休不久的美國情報官蒂勒曼7月9日在武器控制協會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美國政府在向伊拉克開戰前,關於伊拉克軍事威脅的描述並不正確。然而美國國防部長拉姆倫斯菲爾德當天則說,美國並不是因為新發現伊拉克擁有違禁武器而動武,而是根據911攻擊事件後,從既有資訊所發現的新線索。圖為拉姆倫斯菲爾德(右)與前美軍中央指揮部司令法蘭克斯(Tommy Franks)當日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作證。 (路透社) 洛杉磯時報說﹐隨著反恐怖戰爭的進行﹐美國海外駐軍37萬﹐分佈在120個國家。十三萬八千預備役﹐包括許多專業人員﹐一再被征召派出﹔美軍還征召部署另外六萬七千名預備役。美國軍官和軍事專家警告說﹐由於任務越來越緊迫﹐這種實行了30年的全義務軍隊難以忍受壓力。 布魯金斯學院軍事分析家歐漢龍(Michael OHanlon)說﹐事情越來越清楚﹐政府也承認﹐美軍要以大部隊常駐伊拉克﹐其中陸軍責任最大﹔美國陸軍有很多風險。美國建立的義務兵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軍事體系﹐如果按照目前的路子發展﹐布什政府將要破壞這種體系。 拉姆斯菲爾德試圖通過把更多部隊轉為現役來解決問題﹐那將減少或消除傳統預備役的作用。預備役是在業余時間訓練的平民﹐直到征召才能轉為現役。 拉姆斯菲爾德還建議更多使用合同工、平民和電腦﹐替代目前被佔用的現役軍人。他建議對於被反復征召參加索馬裡、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的預備役單位解除他們的民事壓力。他把哪些特殊單位應當轉為現役的任務留給各軍種決定。 還不清楚拉姆斯菲爾德的計劃會增加多少現役軍人﹐但陸軍高級軍官已經說﹐即使部份實施拉姆斯菲爾德的計劃﹐陸軍也需要更多部隊完成使命。即使各軍種很快提出計劃﹐還要經過國會批准﹐也需要很多年才能見效。 五角大樓官員說﹐反恐怖戰爭需要軍隊長期參戰。目前的軍隊結構同反恐怖戰爭性質有衝突。 反恐怖鬥爭已經造成軍隊空前緊張﹐尤其是要承擔維和和國家重建任務的陸軍。最近幾個星期﹐陸軍軍官反復告訴拉姆斯菲爾德﹐陸軍需要更多人完成任務。 但在九一一之前﹐陸軍軍官公開表示擔心拉姆斯菲爾德將削減陸軍十個師。但恐怖分子襲擊美國之後﹐拉姆斯菲爾德繼續把陸軍部署到世界各地﹐但已經不再建議減少部隊數量。 由於部隊數量相對不足﹐2003年已經駐紮伊拉克的軍人可能要在冬天會見﹐但到2004年末或者2005年又要被部署到那裡。預備役也會在今後幾年被派駐伊拉克一年。民事專家、軍警和情報專家需求量尤其高﹐因為正規軍很少有這類專家。 同時﹐拉姆斯菲爾德還抱怨許多現役軍人做的事情如果承包給平民合同商﹐就會更便宜﹐效率更高。他說﹐有三十萬軍隊都在幹著不需軍人來做的事情。拉姆斯菲爾德的新建議試圖一舉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 |
星塵回憶錄 於 2003/07/13 01:35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3071200058,00.html 美擬在亞太部署最新航母
《華盛頓時報》「(五角大廈)圈內」專欄今天報導說,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正在考慮此一構想。核子動力的「雷根」號(CVN─76)訂周六(十二日)在維吉尼亞州諾福克基地舉行成軍儀式。同時傳統動力的「星座」號(CV─64)航艦訂八月七日退役,結束卅二年的海上任務。一加一減,美國仍然維持十二個航空母艦戰鬥群。 報導說,中共軍力崛起,北韓核武問題又遲遲沒有解決,美國遂有在夏威夷或關島部署航母之議。二次大戰結束後,美國尚未在夏威夷部署過航母戰鬥群,但如今情勢不同,因此報導引述美國國防官員的話說,「增強太平洋地區的『前進部署』力量確有必要」。 另外美國海軍艦隊司令奈特爾上將最近也說,亞洲出現的威脅使美國必須「把力量從大西洋移至太平洋」。五角大廈目前正在全面檢討美軍在世界各地的部署情形,其中海軍部份就是由奈特爾負責。 最近幾個月,美國調派了兩艘攻擊型潛艇駐防關島,第三艘也即將前往,隨後還有第四艘。報導說,此一戰力調整,主要是因應印尼和台灣海峽可能的變局。 同時美國空軍也移防了若干B─1 和B─52轟炸機至關島,還儲存了若干空中發射的巡弋飛彈在關島。結果引來中共當局抗議。報導說,如果美國又調派航母駐防在關島或夏威夷,恐怕中共會抗議得更大聲。 美國國防部四年一度的《國防檢討報告》曾指出,美軍應在關島部署轟炸機和戰鬥機。太平洋美軍司令部則具體主張在關島部署新一代的F─22戰機、波音七六七空中加油機、重裝轟炸機、「全球之鷹(Global Hawk)」無人偵察機、以及C─17巨型運輸機等。 剛訪問台灣歸來的前太平洋美軍司令布萊爾亦說,要讓具有飛彈防禦能力的艦隻更接近中共和北韓,以便在必要時迅速履行任務。因此一般認為,如果真的把「雷根」號擺在關島,並不令人太意外。 美國選定關島作為新的「前進部署」基地,除了關島地理位置適中、有現成的空軍及海軍基地外,還有兩個主要理由,第一,關島是美國屬地,美軍人員及裝備進出自由。第二,關島在中共現有飛彈的射程之外。 |
VOR 於 2003/07/13 07:52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expressindia.com/fullstory.php?newsid=22892 India: Army, Navy and Air Force to further test Trishul -------- San Antonio Express-News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14 20:13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140065.html 南韓稱迄無北韓核再處理的證據 (中央社記者姜遠珍漢城十四日專電)南韓外交通商部長官尹永寬今天強調,「到目前為止,並沒有足以證實北韓已完成廢核燃料棒再處理作業的科學資料與證據,雖然美國當局已(向南韓政府)通報了有關訊息,但,恕難說明其內容。」 當被詢及「(南韓)政府是否已掌握了有關北韓核情報,卻刻意不對外公開?」時,尹永寬強調,「這是因為迄今尚未能掌握到具體證據所致,絕不是刻意地隱瞞真相。」他並表示,「美國當局已(向南韓政府)通報了有關北韓已完成廢核燃料棒再處理作業的情報,但,恕難在此說明其內容。」 另外,南韓外交通商部發言人室針對有關「北韓通報美國,平壤已完成廢核燃料棒再處理作業」的報導,發表了簡短的書面評論:「一、韓國政府在美國的協助之下,正銳意地注視北韓對使用過的核燃料棒的再處理等諸般核活動,並與美國進行著緊密的情報交流共享;二、有關前述情報事項,不予以(南韓)政府層次的證實,乃政府的基本立場;三、我(南韓)政府認為,對於美國與北韓之間的接觸,由我政府予以置評,實屬不適切的措舉。」 據瞭解,北韓當局已於上週透過派駐聯合國大使朴吉淵,在紐約與美國國務院專司北韓核武問題的普瑞查德舉行非正式會談時,証實了北韓已於六月三十日完成廢核燃料棒再處理的作業。 當時,朴吉淵並強調,平壤當局計畫恢復啟動在寧邊地區的核子設施,以及繼續興建曾因與美國締結「日內瓦框架協議」而停工的核子反應爐。稍早,南韓國家情報院院長高泳(老句)在不對外公開的國會情報委員會上透露,於一九九八年二月底金大中總統上任後的兩個月以來,迄今北韓已進行過與發展核武有關的七十次高爆試驗。他並強調,北韓當局已展開廢核燃料棒再處理作業,可在數個月內提煉出足供製造六枚原子彈的鈽。 |
ryan2181 於 2003/07/15 08:43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udn.com/NEWS/WORLD/WOR4/1443421.shtml 法國慶 榮耀凱旋門 法國14日在巴黎香榭麗舍大道舉行國慶閱兵遊行,由於去年總統席哈克主持閱兵典禮時險些遇刺,今年安全戒備特別森嚴。 這次共有3840名軍人、280匹馬、350輛車與超過100架軍機參與國慶閱兵大典,德國將軍卡默霍夫走在隊伍的最前面,率領歐洲軍團的120名精兵行進。這是駐守法國東部斯特拉斯堡來自歐盟5個國家新成立的軍隊。 警方共出動4750名警員維護安全,而且特別下令要避開三個團體的示威行動,包括科西嘉民族主義人士、反基改食品人士與藝術工作者。 去年因為及時阻止一名精神失常男子開槍暗殺法國總統席哈克,而名噪一時的平民英雄韋伯,今年拒絕出席總統接見大會,因為他不滿居然在最後一分鐘才收到邀請函,面子實在掛不住,所以「罷去」。 【2003/07/15 民生報】 有沒有看到馬賽地區車牌的白色406雷霆計程車參加遊行????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16 13:18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160040.html 日媒:日本考慮設立「國際貢獻部隊」 (中央社記者張芳明東京十六日專電)日本「共同社」今天報導,日本防衛廳已開始檢討設立「國際貢獻部隊」的問題,主要目的是為了使自衛隊能夠迅速參加國際維持和平活動和有關反恐對策等廣泛的國際性合作。 「共同社」報導,防衛廳針對這項派遺自衛隊前往海外的制度化動向,開始檢討設立「國際貢獻部隊」的可行性,主要是基於有必要成立常設性的專門機構以迅速因應需要而展開行動,而無須像目前經由「聯合國和平維持法案」,從編組部隊到派遣海外需花費數週的時間。 報導指出,日本也檢討參加「聯合國待命制度」的可行性,事先向聯合國報備登記有關能夠派遣的部隊規模等資料,目前全球有七十五個國家參加這項制度。報導並指出,日本國內對將自衛隊派遣海外加以制度化表示不安的意見甚強,包括這項立法以及「國際貢獻部隊」的設立問題可望在今後成為國會議論的重點之一。 |
星塵回憶錄 於 2003/07/17 13:17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ettoday.com/2003/07/17/91-1484609.htm 中國戰機攔截日本偵察機 平行「伴飛」20分鐘 2003/07/17 11:47 記者陳東龍/台北報導 國防部軍情單位官員17日透露,2架中國殲7型戰機日前在東海上空攔截日本第5航空群的P-3C反潛偵察機,雙方平行由東南朝西北方向飛行,中國戰機「伴飛」日本偵察機整整20分鐘後才轉向290度回航。由於這是近7年來,中國戰機首次以左右「伴飛」方式監控日本偵察機,因此解放軍在公海上日益積極的攔截動作,已引起美、日、韓各國的關切。 官員說,中國戰機「伴飛」監控日本偵察機,雙方軍機的距離都保持在3000呎左右,而且在攔截航線上也採取非挑釁的動作,顯然解放軍經過2年前「四.一事件」,(即中國殲8戰機在海南島空域與美軍EP-3機互撞事件)之後,對他國航空器的攔截動作已「較成熟」。 但官員也指出,這是近7年來,中國戰機首次以左右「伴飛」方式監控日本偵察機,且解放軍在公海上日益積極的攔截動作,確實引起美、日、韓各國的關切。不過目前也沒有看出日本方面有什麼改變。 據了解,上週曾有3架日本自衛隊的同型機,輪流追蹤1艘中國電子情報偵測艦,由東海追到黃海,最後幾乎接近中國領海80浬範圍才脫離。但中國方面自始至終都沒有派出戰機進行攔截,連防空飛彈陣地的制導雷達都沒開,顯然不願日方測得其制導頻率。 至於日前這2架中國殲7戰機,則是屬於「計劃性攔截」。官員說,解放顯然不願派出國寶級的Su-27戰機出海,反而是派出航程少很多的殲7出動。2架殲7戰機從起飛開始就保持巡航速度直達計劃攔截點,而日方偵察機也是依過去行之有年的航線進行飛行,因此攔截點相當容易計算。 不過官員也指出,2架航程不適用於海上飛行的殲7戰機,在完成攔截脫離航線後,就已接近低油量的狀態,2架戰機上的飛行員都在進入機場前都曾大聲回報「油錶紅燈亮啦!」 |
SK2 於 2003/07/18 02:56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奧地利兩名拆彈專家殉職 [18/07 星期五 01:18] 奧地利兩名拆彈專家,在拆除一個二次世界大戰遺留的炸彈時被炸 死,另外一人受重傷. 現場是薩爾茨堡一個火車站附近.死者拆除一個二百五十公斤重的 炸彈時,突然發生爆炸.當局一早疏散車站附近數百人.列車服務暫 停. http://pshweb01.881903.com/apps/news/html/intnews/20030718/2003071801184152700.htm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19 17:58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190066.html 北韓完成部署三個大隊級蘆洞導彈 (中央社記者姜遠珍漢城十九日專電)南韓國防部透露,北韓於去年六月底增加部署了一個大隊級(九座)的蘆洞導彈,目前總共實戰部署了射程達一千三百公里、足以威脅整個日本列島的三個大隊級蘆洞導彈;同時,並將170mm及240mm長程砲前進部署於前線,將漢城首都圈拉進了其長程砲的威脅射程之內。 在漢城發行的「朝鮮日報」與「東亞日報」今天皆以偌大的篇幅,在頭版頭條報導了北韓增加部署蘆洞導彈及前進部署長程砲的消息。 蘆洞導彈是北韓依據改良俄製飛毛腿短程導彈的經驗與技術,自力研製的射程達一千三百公里的中長程導彈。一九九三年五月在朝鮮半島東海岸曾成功試射過一枚射程達一千公里的蘆洞一號導彈,並於一九九七年六月進入了實戰部署;繼而改良研發出射程長達一千三百公里,可將日本列島及沖繩納入攻擊範圍的蘆洞二號。「蘆洞」的名稱,係出自於美國國防部將北韓導彈基地-蘆洞,作為北韓導彈名稱所致。 據悉,北韓於一九九七年九月開始實戰部署了蘆洞導彈,至二○○○年為止,已實戰部署了兩個大隊,至去年六月底又增加部署一個大隊,目前已將射程達一千三百公里、足以攻擊到整個日本列島及沖繩的三個大隊級蘆洞導彈完成實戰部署。 報導指出,過去南韓當局就進入實戰部署的蘆洞導彈的數量,一直堅持著比美國較為保守的評價,因此,雙方歧見難以拉近。據悉,韓、美兩國情報當局終於於去年六月就此達成了共識,化解了雙方的歧見。 據悉,北韓的一個導彈大隊通常擁有九座移動發射台及三十餘枚導彈,但,南韓國防部消息人士認為,北韓實際擁有的導彈數量多達一百至二百枚。 南韓國防部以事屬軍事機密,而拒絕對外公開北韓蘆洞導彈的部署位置、數量及編制。但,據傳,北韓為了避免遭受外來攻擊與破壞,已將蘆洞導彈部署在中朝邊境的平安北道新五里以及慈江道龍梧洞等地。另外,北韓在增加部署蘆洞導彈以加強其長程攻擊力的同時,並在朝鮮半島軍事分界線一帶進部署了大批的170mm及240mm長程砲,對南韓漢城首都圈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
VOR 於 2003/07/20 02:29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avia.ru/english/articles/doc141.shtml Eurocopter Pulls Out of Russian JV Tuesday, July. 15, 2003 The Moscow Times |
竹根 於 2003/07/20 23:26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PF5F2603.CAP * 07/20/03 22:15:34 伊朗新型彈道飛彈服役 射程涵蓋宿敵以色列 (中央社德黑蘭二十日法新電)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今 天主持射程及於以色列的新型彈道飛彈「流星三號」正 式服役儀式,並讚揚這是捍衛巴勒斯坦人奮鬥目標的重 要一刻。 |
星塵回憶錄 於 2003/07/22 13:33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3072200056,00.html 因應全球變局 美國考慮擴軍
美國陸軍的戰力最為緊繃,目前約有卅七萬名官兵部署在全球一百廿個國家,佔其現役部隊員額的四分之三強。現役的卅三個戰鬥旅之中,只剩下三個旅可以讓華府自由運用;廿一個戰鬥旅現正派駐海外,其中伊拉克就佔去十六個旅。留在本土的十二個旅大部份也整裝待發,準備接替友軍的海外任務,或因應北韓核武危機可能引爆的軍事衝突。 然而增兵所需人事經費勢必排擠其他方面的軍事預算,尤其是新軍事科技的研發與現行武器系統的汰換更新。而且倫斯斐向來主張以新科技輔助人數較少但機動性較高的部隊,才能夠快速因應全球變局。因此五角大廈除了設法開源之外,也正積極從節流的角度進行全盤規劃,務期讓有限的軍力能做更有效的運用。 倫斯斐於本月九日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邁爾斯將軍與陸海空各軍種部長下達一份機密備忘錄,要求他們在月底之前提出「重新調整」各軍種現役與後備軍力的方案。 整體而言,倫斯斐希望能撤消較不具急迫性的海外任務,抽調部份行政職官兵重回戰鬥單位,並且讓國民兵與後備部隊擔負更多任務。 五角大廈現正計劃減少在波士尼亞、科索沃、西奈半島等地的駐軍,以減輕軍方負擔。美國現役的國民兵與後備部隊約有廿萬一千人,隸屬於陸軍與陸戰隊者約有十五萬七千人,未來軍方可能會派遣兩個國民兵的加強獨立旅遠赴伊拉克,執行維安任務,但行前必須接受長期訓練。此外五角大廈一位官員指出,軍方由各級官兵負責的繁雜工作中,約有卅萬項可以考慮移交給文職人員。 |
小貓 於 2003/07/24 12:16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戰火頻仍的賴比瑞亞飢荒與疾病是賴國人夢靨 http://tw.news.yahoo.com/2003/07/23/international/cna/4129122.html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縣二十三日電)賴比瑞亞再度爆發內戰,連美國大使館都遭砲彈擊中,中華民國駐賴比瑞亞大使館秘書林茂勳等人已撤至象牙海岸,因為戰火必須撤離,已經不是林茂勳的首次經驗,他曾因為善念,在某次的戰火撤離大使館行動中,檢回一命。賴國的疾病猖獗,更讓台灣醫療團「路竹會」成員印象深刻。 林茂勳曾於一九八九年十月奉派自美國華府前往非洲最古老之共和國賴比瑞亞,到一九九八年奉調返國,總共在西非整整待了八年半。不久,他又回到賴國,兩度駐節。 台灣路竹會醫療團在2000年、2001年兩度前往賴國義診,會長劉啟群表示,兩次義診,在首都蒙羅維亞的建築上都可以看到炮火肆虐的痕跡,甚至於路旁的電線都遭人偷去變賣。義診團在賴國受到我國使館幫助甚多,回國後邀請林茂勳撰文刊登在路竹會刊,分享他在賴國駐節多年的經驗。 林茂勳撰寫刊登在路竹會第二期會刊上的「戰火浮生錄」提到,在非洲除了衣索比亞的飢荒外,歷經多年內戰,生靈塗炭的賴比瑞亞國人最可憐,家庭流離失所、妻離子散,內戰後食物缺乏,聯合國及歐美慈善機構的救濟物資,分配到鄉間飢民手上已所剩無幾。 賴國的貧窮源自於戰火頻仍,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曾經擺地攤的婦人一夕間可以當上總統夫人,乞討小費的士官可以當上總統。林茂勳在這一篇文章中表示,他剛到賴比瑞亞時曾聽到一則真實故事,是發生在旅居賴國二十年的蕭先生身上。 林茂勳說,蕭先生在城內的店門口常有一婦女擺攤,除了有礙觀瞻也造成進出貨不便,店裡賴籍工人本想驅離,蕭先生於心不忍,便讓黑人婦女繼續擺攤營生。這位婦人的丈夫,是政府軍隊中一名上士士官,也不時來蕭店乞討小費;凡來乞討者,蕭先生照例施捨二角五分錢賴幣(約折合美金一角);一九八O年這名上士與同僚發動政變成功,當上了總統。 林茂勳在文章中提到,從此,賴國政府官員包括工商部、財政部、移民局、安全局及海關人員不敢再藉故刁難、索賄,因此,蕭君生意日益興隆,平均三天即可銷售一貨櫃貨品。 林茂勳也曾經心存善念,在戰火中撿回一命。他在文章中回憶,一九九六年賴國共有五個派系軍人駐紮京城,四月六日執政之國務委員會下令捉拿其中二派系主要幹部,導致五派系間相互追殺,烽火連天,全城一片混亂,連維持和平與治安之「西非和平部隊」也束手無策,不敢出面維持秩序。 為免遭受無殃之災,林茂勳也閉門不出;傍晚,屬「全國愛國陣線」之某部部長丹巴,突然駕吉普車狂奔而來,一臉慌恐緊張的敲林茂勳的房門,表示遭另一派系軍人追殺,請求給予庇護。 當時情況非常緊急,倘不收容他,追兵已到,丹巴必然在林茂勳的門口被殺,他心生慈悲,顧不得遭其他派系誤會之後果,毅然收留。 也就由於這一念之仁,在混亂局勢無法穩定,我國駐賴國大使館人員生命安全遭受威脅決定撤離時,丹巴部長自己駕吉普車載送林茂勳等人離開賴京,經陸路開了七、八小時才抵達象牙海岸邊界。 林茂勳在這一篇「戰火浮生錄」提到,事後回想起來,當時若未好心收留丹巴,縱有機會逃命,也沒有逃命所需之四輪傳動吉普車,在亂兵交戰下,可能如四名加拿大籍修女般命喪枉死城。 賴比瑞亞為自美國解放之黑奴所建立之國家,一八四七年宣布獨立,成為非洲最早之共和國。賴國面積約為台灣之三倍,但人口僅為台灣的十分之一,可謂地大人稀。曾經隨團義診的志工海中雄描述,由於地處熱帶性氣候,氣象變化萬千,加上熱帶雨林的天然景觀,讓人著迷。 不過,對於賴國人民而言,除了飢荒之外,疾病是最大的夢靨。即使是杯水車薪,台灣路竹會還是曾兩次前往友邦義診,會長劉啟群說,賴國駐中華民國大使康明斯回國陪同下鄉。為了感謝來自台灣醫療的愛,賴國衛生部長卡萊門(Peter S. Coleman)以及衛生部副部長,也親自陪同下鄉看診。 路竹會長劉啟群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如果賴國戰火的情況許可,今年八月中旬的非洲義診,原定前往甘比亞與迦納,也可以轉往賴比瑞亞。這是路竹會除了援助一貨櫃白米之外,國人可以為賴國人民提供的人道醫療援助。 賴國愛滋病嚴重,羅東博愛醫院醫檢師鄭弘彬表示,他在賴國接觸過兩例未滿周歲的愛滋寶寶,與死神拔河。他說,在台灣本土絕跡已久的瘧疾,在賴國卻有七成以上居民的血液中有瘧原蟲。許居民的血液檢查,由於「人蟲共存」,幾乎人人都貧血、營養不良。 台北醫學大學寄生蟲學科教授鍾文政表示,他在賴國的義診檢驗中,發現幾乎所有成人的糞便中都有寄生蟲。包括感染弓蟲,蛔蟲、阿米巴原蟲、梨形鞭毛蟲。也有人因為大腦被蟲阻塞而形成水腦。還有不少人的肝臟堆積血吸蟲卵而造成肝硬化,有人因感染蟠尾絲蟲而失明。 兩次都隨路竹會前往賴國義診的牙醫師黃淳豐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改善賴國衛生需要加強衛生教育,教導民眾飯前洗手、不喝生水,少吃未煮熟之食物、穿鞋、減少飲用居家附近窪地或樹洞之積水、傍晚後穿長袖、睡覺掛蚊帳、單一性交對象、及戴保險套等,才能減緩流行疾病。920723 |
小貓 於 2003/07/25 09:29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菲律賓總統府駁斥軍變謠言 http://tw.news.yahoo.com/2003/07/24/international/cna/4132050.html (中央社記者林行健馬尼拉二十四日專電)菲律賓近幾天來傳出軍變謠言,總統府今日將之斥為空穴來風,並強調一切情況正常,而且雅羅育總統今晨放心前往尹布都颱風災區視察災情。 總統府發言人文耶在今午的例行記者會中,就雅羅育昨日傍晚在總統府與三十五名年輕軍官會面一事提出說明,聲稱該場會面並沒有任何特殊意義。文耶說,昨晚的會面是總統應這批軍官的要求,傾聽他們的心聲。 文耶在記者會中強調,年輕軍官雖然確實對軍中的一些腐敗感到憤憤不平,但仍一致誓言效忠指揮體系。而經過溝通,雅羅育認為這些軍官心中的不滿是合理的,應受到菲律賓國軍高層的正視。 雅羅育今日在一份聲明中呼籲民眾在謠言滿天飛的時刻保持冷靜,她並說,「我理解年輕軍官對軍中一些狀況心存不滿…我已經和軍官代表溝通,他們向我宣誓完全效忠指揮體系。」 「我們已對他們的不滿採取行動,我也不責怪這些年輕軍官推動改革。關心下屬的福利,是每一個統帥的責任。」 文耶聲稱,雅羅育相信國軍在參謀總長亞巴耶的率領下,對國安局勢有全面的掌控,有關軍中出現騷動的謠言純屬空穴來風。他說,「不論是在今天或是明天,都有必要擔心發生軍變。」 菲律賓國軍大本營亞基納多軍營自週二下午五時開始即處於高度警戒狀態,並進行防禦操練,但國軍公共資料處首長盧西洛說明,這並非因為軍變謠言,而是因為雅羅育將於週一發表國情諮文的關係。 有消息傳出,週二下午有約六十名軍官搭乘自三寶顏駛出的渡輪前往馬尼拉途中,被攔截問話。但軍方稍後報告,事實上當時船上只有二十一名士兵,其中一部份人是要前往訓練營,另一部份則是休假返家。而他們的武器則寄放在船上的儲存室,而非帶在身邊。 七月十八日,一群年輕軍官召開會議,討論了軍中腐敗、眷村分配、低薪資及低傷殘補助等議題,因而引起外界對於軍變陰謀的多方揣測。920724 |
星塵回憶錄 於 2003/07/28 09:15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104+112003072800389,00.html 俄媒體報導韓戰期間 美蘇在朝鮮半島空戰 今天是韓戰停戰協定簽訂五十周年,俄羅斯媒體根據解密韓戰機密檔案報導指出,韓戰期間美國和蘇聯軍機曾在朝鮮半島空戰,當時史達林命令國防部長瓦西列夫斯基秘密派遣空軍部隊到北韓作戰。 這些飛行員都曾參加二次大戰,有很多飛行員還是得到蘇聯英雄榮銜的王牌飛行員。但是當時史達林下令參戰卻怕直接與美國直接發生衝突引起世界大戰。 為此當時蘇聯空軍司令部還為參戰飛行員訂下五大規定:一、所有參戰人員一律穿著中國人民志願軍制服。二、作戰飛機與地勤車輛全部漆成中國人民志願軍標誌。三、飛機僅能沿鴨綠江沿岸作戰。四、每次出動飛機限五十架,以截擊與伏擊為主。五、所有蘇聯空軍飛行員每人身上帶一張卡片,上面印有俄語拼音的漢語和韓國話。嚴格要求飛行員在作戰時不能講俄語。 儘管蘇聯採取各種保密措施。但是美國仍然掌握蘇聯參戰情報,但是美國方面也害怕當時戰爭情勢升高,對此事一直保持沉默。直到蘇聯解體以後,蘇聯國家檔案一一解密,當時事實情況才揭露出來。 當時蘇聯的米格十五、米格十七戰鬥機,與美國軍刀機對抗,也是二次大戰以後第一次噴射戰鬥機的對抗。都是世界空戰史的重大事件。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28 12:35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280013.html 哥倫比亞右翼民兵兩年半後將解除武裝 (中央社記者黃明興巴拿馬市特稿)哥倫比亞團結自衛隊一萬三千名民兵將於二○○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結束歸建過程並解除武裝,這是哥倫比亞政府與哥倫比亞團結自衛隊經過七個月的試探性談判之後達成的協議。哥倫比亞政壇與經濟界以及國際社會都支持這個歷史性的協議。 根據本月十五日哥倫比亞政府與團結自衛隊在哥多華省所達成的協議,哥倫比亞團結自衛隊同意全數解除所有成員的武裝,並將於今年年底之前開始歸建過程,最遲將於二○○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完成歸建。 哥倫比亞政府則同意加速採取必要措施,讓民兵早日回歸平民生活,雙方並宣布正式開始就如何解除民兵武裝進行談判。 哥倫比亞總統尤瑞比表示,將來民兵集中解除武裝的地區將有公安部隊駐防以保證這些歸建民兵的安全,此外也將接受國際的監督。 不過毫無疑問的,這個協議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哥倫比亞團結自衛隊同意停止所有武裝活動。他們說,他們同意停止敵對行為以作為善意的表示,並將繼續努力實現這個承諾。 哥倫比亞團結自衛隊也暗示對其陣線內部分團體從事毒品交易的行為並不認同。雙方協議內容明載:「哥倫比亞團結自衛隊與政府一樣追求一個完全沒有毒品交易的哥倫比亞共和國,並支持政府對抗這種破壞民主、破壞共同生活、破壞經濟與破壞環境的勾當」。 哥倫比亞輿論界對本月十五日政府與哥倫比亞團結自衛隊達成協議後的遠景持樂觀的看法,因為至少政府對具體解決這個極端右翼團體已經邁出一大步。 不過對這個歸建過程,哥倫比亞團結自衛隊內部仍有許多人的意向不明,尤其自衛隊內五大集團並沒有參與談判,此外,對自衛隊將來解散後面對各種控訴包括美國要求引渡自衛隊頭子,哥倫比亞政府如何解開這個法律上的結,有待觀察。和平談判代表芮斯特瑞波就表示,哥倫比亞團結自衛隊的罪行必須接受懲罰,不能讓他們繼續逍遙法外。 |
VOR 於 2003/07/29 15:46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atimes.com/atimes/South_Asia/EG29Df01.html Indian defense policy in major transition 以俄國貨為主的印度軍購將改成以色列為主﹖ ------ July 28, 2003, Monday Krasnaya Zvezda, July 19, 2003, p. 2 Andrei Garavsky RESULTS OF ACTIVITIES IN THE RUSSIAN DEFENSE INDUSTRIES OVER 2002. NPK Irkut jumped into the 2nd place from being 5th. The acceleration of Last year, Uralvagonzavod supplied 100 T-90S tanks to India and will help The large output of the Ufa Engine Industrial Association (UMPO), which is A spurt by Russian Aircraft Corporation MiG, which rose from the 13-14th IFIG Defensive Systems has been the only producer of air defense systems The Mil Helicopter Plant of Moscow is worth mentioning among the enterprises Its easy to trace that four among five leaders are affiliated with the Four enterprises, three of which were performing export contracts, are Uralvagonzavod and the Degtyarev Plant are representing the manufacturers of Also noteworthy is retention of a relatively low diversification of the Finally, the third conclusion is that the scale of production in Russian |
ryan2181 於 2003/07/31 08:36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udn.com/NEWS/WORLD/WOR1/1477760.shtml 首頁 | 兩岸國際 | 兩岸風雲 華盛頓記者林寶慶三十日電
今天公布的「中國解放軍軍力報告」內容與一年前的報告類似,主要不同點在新報告強調,中共目前已面對台海部署四百五十枚短程彈道飛彈,未來每年會增加至少七十五枚,飛彈的準確度和致命性都在增加。報告並強調新的中央軍委領導層一致重視中國解放軍的現代化。 報告強調北京的軍事訓練的焦點逐漸將美國視為敵手。 報告說,台灣是中共軍事現代化的焦點。解放軍攻擊力逐年增強,北京恫嚇和實際攻擊台灣的選擇方案也隨之增加。如果中共用武的目的在於迫使台灣談判,就必須使台灣的戰鬥意志快速瓦解,同時排除美國的干預。 中共可能的脅迫方案包括資訊戰、空中和飛彈攻擊或海上封鎖。中共可能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藉兩棲或空降部隊快速攻佔少數關鍵設施,以迫使台灣政治投降。報告中表示,中共的戰略是在戰役初期達到奇襲、欺敵和震撼效果。 報告指出,北京可能在無預警情況下出動兩棲或空降部隊,迅速攻占台灣少數重要設施,作為脅迫政治投降的手段。 在主要的對台軍事行動中,南京軍區將成為「南京戰區」一部分,戰區將至少包括南京軍區的三個集團軍,鄰近軍區(如廣州和濟南軍區)各集團軍的部隊,及空降和陸戰隊也將加入南京戰區。海軍將出動東海與南海艦隊,並由北海艦隊增援重要裝備。所有已部署的短程彈道飛彈將納入「戰區」指揮官指揮。 報告中說,中共仍表示希望和平統一,並相信兩岸的經貿關係將使台灣人民更願意統一或至少避免獨立;但另一方面,中共擔心台灣走向民主、陳水扁總統當選和美台逐漸緊密的安全關係,可能使台灣更多民眾支持獨立。 【2003/07/31 聯合報】 |
ryan2181 於 2003/07/31 08:37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udn.com/NEWS/WORLD/WOR1/1477771.shtml 台灣防衛脆弱 美深切憂慮 華盛頓記者林寶慶
這份報告是根據美國國會二○○○年授權法案所提出,原訂七月十五日提出,但因有關北京部分延宕至今。 其實,美國副國務卿阿米塔吉本月稍早即派幕僚長佐古田來台,帶來同樣的訊息。佐古田在回答聯合報記者提問時強調,中共有可能於二○○五至二○○八年對台灣發動奇襲,在美國決定是否出兵馳援前速戰速決。他說,台灣須於外援抵達前,有自我防衛能力及承受第一擊能力。佐古田強調,為搶救台灣的防衛落差,台灣應重新調整防衛及軍購優先順序。當務之急是加強指揮、管制、通信、資訊、情報、監視、偵查系統(C4ISR),其次為飛彈防禦系統(愛國者三型、長程預警雷達),再者為反潛作戰(水下偵測系統),但潛艦並不重要。 佐古田在台期間曾與國防部長湯曜明、國安會秘書長康寧祥、陸委會主委蔡英文等會談。阿米塔吉的訊息,顯示美國國防部與國務院口徑一致。 美國認為中共可能使用如美國攻打阿富汗及伊拉克的策略,使用飛彈攻擊並發動特種部隊利用軍事演習等機會,於短時間內佔領台北市、總統府等,而不留多少預警時間讓美國、台灣有軍事準備。「中國大陸來襲的飛彈與陳水扁總統只有七分鐘的距離。」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國際安全事務處中國、台灣、蒙古科資深科長石明凱二月在德州美台國防工業會議演講時即曾明確指出台灣的致命傷。 美國情報顯示,中共有可能在二○○七年左右對台發動軍事行動。但台美雙方對中共可能發動軍事行動的時間有認知差距。台灣國防部高層於上月及本月與美國官員會談時皆指出,台灣的判斷是中共在二○一二年前不太可能對台發動軍事行動。 在軍購方面台美間也有認知差距。美國希望台灣購買長程預警雷達,台灣認為是為美偵測中國及北韓之用。台灣並認為長程預警雷達目標顯著易遭攻擊。立法院長王金平上月訪問華府及參觀加州長程預警雷達基地時,曾要求美國資助台灣的長程預警雷達經費。美國則表示長程預警雷達將只供台灣使用,美國並不需要。美國並指「即使長程預警雷達遭到攻擊,但預警作用已經達到」。 【2003/07/31 聯合報】 |
VOR 於 2003/08/01 15:21 | |
Re:2003 年 7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janes.com/defence/land_forces/news/fr/fr030731_1_n.shtml India and USA fall out over Iraq Indias burgeoning diplomatic and military relations with the USA have suffered a setback after Delhi spurned Washingtons request to dispatch an army division to Iraq as a peacekeeping force without a UN mandate. A furious Bush administration expressed dismay at India depriving it of around 17,000 desperately needed troops. And although it publicly declared that growing bilateral ties would not be affected, senior US officials have made their displeasure known. Such behaviour, they warned, could have a detrimental effect on Indo-US relations in critical areas like co-operation on hitherto taboo nuclear matters and the supply of hi-tech equipment for civilian and military applications. Desperate for soldiers to bolster their peace-enforcing efforts in Iraq to fight the growing guerrilla movement and relieve the 3rd Infantry Division, the USA had made the commitment of Indian troops a test case for Delhis bid for big-power status. But the Cabinet Committee on Security headed by Prime Minister Atal Behari Vajpayee rejected the US request following a lack of consensus within and outside the ruling coalition. Discussions with Pentagon officials had focused on deploying the Indian peacekeepers for at least three years in northern Iraqs Kurdish autonomous region bordering Turkey, which along with Iran and Syria warned Delhi against becoming involved. India informed Washington that it wanted independent control, making it clear that it would not report to either US or British commanders. By deploying in Iraq, India was also fearful of alienating Arab states on which it is dependent for oil and other energy requirements. Vajpayee was also worried about casualties in Iraq that would have negative effects on his coalition in polls in four important states this year and national elections in 2004. http://www.janes.com/defence/news/jdw/jdw030728_1_n.shtml By Michael Sirak JDW Staff Reporter, Washington, DC. Additional reporting by Jonathan Weston, JDW Special Correspondent, Washington, DC Northrop Grumman has disclosed a new directed-energy laser weapon system that it has conceived to defeat small, supersonic missiles targeted at aircraft landing at and taking off from military airfields and civilian airports. The Hazardous Ordnance Engagement Toolkit (HORNET) is an outgrowth of the companys continued work on the Mobile Tactical High Energy Laser (MTHEL) system for Israel and the US. Like MTHEL, the HORNET would be based on a megawatt-class deuterium-fluoride chemical laser that can shoot a lethal energy beam at the speed of light at a target, said Pat Caruana, vice president of Missile Defense in Northrop Grummans Space Technology sector. This quick-reaction capacity, along with the precision and safety attributes already shown by the MTHEL testbed, would make the HORNET a formidable capability to defeat manportable air defence surface-to-air missiles, he said. US defence officials, as well as their civilian air-safety counterparts, say these missiles pose an increasing threat to military and civilian aircraft. Caruana told JDW the company has done considerabl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which it has already briefed to USAF officials and homeland security representatives. The company believes that one or more strategically placed HORNET units could protect a large military airbase or civilian airport, shielding aircraft while they are most vulnerable at landing and, in particular, at take-off, when they are carrying heavy fuel loads, he said. |
歡迎前往茶黨2005年新論壇TaiwanBBS.ORG參與討論。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