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蟒5巴黎航空展亮相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cobrachen  於 2003/06/25 00:09
巨蟒5巴黎航空展亮相 

以色列的Rafale公司歷經10年發展紅外線影像技術,
自1997-98年開始研發巨蟒5型紅外線導引空對空飛
彈,在2003年巴黎航空展由以色列空軍宣佈即將在
2005年配署在F-16上面。
巨蟒5在外觀上與巨蟒4幾乎一樣,依舊使用氣動
控制面,而非向量推力控制的方式達到高機動性的
目標。巨蟒5以焦平面陣列取代巨蟒4的尋標器,
新的紅外線影像陣列提高飛彈對紅外線誘餌的抗拒
能力,並且提供瞄準點的選擇。由陣列傳送至導引
電腦的影像,經由運算之後來得到最佳的瞄準位置,
以一般的戰鬥機目標來說,瞄準點將會在座艙的後方。

目前全世界已經服役的紅外線影像空對空飛彈只有
法國的MICA IR與英國的ASRAAM,如果加上其他正
在研發或是即將服役的飛彈,包括美國AIM-9X,德國
與其他國家合作的IRIS-T,以色列是極少數有能力自
行研發紅外線影像空對空飛彈的國家。其他也想要
加入這個俱樂部的國家包括南非,大陸,俄羅斯,
烏克蘭等。

巨蟒5使用以色列自行開發需要冷卻的焦平面陣列,
該陣列在兩個不同的波段下操作,以提昇抗干擾的
能力。在試射的影片當中,飛彈的尋標器曾經短暫
的鎖定目標投擲的熱焰彈,在很短的時間內再度轉移
到原先的目標上。遽Rafale公司的說法,飛彈上的
電腦會比對由兩個波段收到的影像,同時控制系統
中的軟體會預測目標的動態。

除了尋標器之外,新的次系統還包括新的訊號處
理器與光纖陀螺儀。巨蟒5能夠採取射前或是射後鎖
定這兩種發射模式。在發射之後巨蟒4大約可以繼續
工作40秒,巨蟒5的工作時間大約是前者的兩倍,
兩者的推進藥柱燃燒時間都是7到8秒,然而較長的
工作時間使得巨蟒5具備較長的射後鎖定射程。

試射影片當中顯示巨蟒5在距離目標15海浬外發射,
飛行過程當中巨蟒5採取上拋的彈道,這個彈道
是根據飛機上的雷達提供的資料所計算的,在
影片中,尋標器在距離目標大約5海浬外啟動並且
鎖定目標。這種攻擊方式尋標頭需要較大的視野,
才能夠保證目標會在尋標器的搜索範圍之內。

巨蟒5預計2004年開始生產,同時該公司也有計劃
為以色列的德比主動空對空雷達導引飛彈試驗使用
其他尋標頭,其中一個方式是地對空衍生型的紅外線
影像版的德比。

(摘譯自AWST)


NO:68_1
Agent Toganator  於 2003/06/25 01:06
Re:巨蟒5巴黎航空展亮相 

以色列的Rafale公司歷經10年發展紅外線影像技術,自1997-98年開始研發巨蟒5型紅外線導引空對空飛彈,在2003年巴黎航空展由以色列空軍宣佈即將在2005年配署在F-16上面。
A: F-16I 暴風鳥..............


巨蟒5在外觀上與巨蟒4幾乎一樣,依舊使用氣動控制面,而非向量推力控制的方式達到高機動性的目標。

a:蓋向量推力會減損AAM的速度與射程之故...........很明顯的, 老以在研發未來短程AAM的理念上與老英同出一轍, 都是動能射程優先派.


目前全世界已經服役的紅外線影像空對空飛彈只有法國的MICA IR與英國的ASRAAM

A: MICA IR正式服役了嗎??


如果加上其他正在研發或是即將服役的飛彈,包括美國AIM-9X,德國與其他國家合作的IRIS-T,以色列是極少數有能力自行研發紅外線影像空對空飛彈的國家。其他也想要加入這個俱樂部的國家包括南非,大陸,俄羅斯,烏克蘭等。

a:怎麼可以忽略臺灣的紅影計畫呢................P


巨蟒5使用以色列自行開發需要冷卻的焦平面陣列,該陣列在兩個不同的波段下操作,以提昇抗干擾的能力。在試射的影片當中,飛彈的尋標器曾經短暫的鎖定目標投擲的熱焰彈,在很短的時間內再度轉移到原先的目標上。遽Rafale公司的說法,飛彈上的
電腦會比對由兩個波段收到的影像,同時控制系統中的軟體會預測目標的動態。

A: 據說巨蟒五在測試期間試過數款尋標器, 其中有一款還能使用可見光波段導引.


試射影片當中顯示巨蟒5在距離目標15海浬外發射,飛行過程當中巨蟒5採取上拋的彈道,這個彈道是根據飛機上的雷達提供的資料所計算的,在影片中,尋標器在距離目標大約5海浬外啟動並且鎖定目標。這種攻擊方式尋標頭需要較大的視野,才能夠保證目標會在尋標器的搜索範圍之內。

A: 近30km的有效射程, 與類似AIM-120的上拋增程彈道, 匿蹤戰機又有一款不可小視的對手了........


巨蟒5預計2004年開始生產,同時該公司也有計劃為以色列的德比主動空對空雷達導引飛彈試驗使用其他尋標頭,其中一個方式是地對空衍生型的紅外線影像版的德比。

A: 巨蟒5不就是德比的紅外線影像版乎????


NO:68_2
VOR  於 2003/06/25 02:14
Re:巨蟒5巴黎航空展亮相 

聽說這次航展規模比較小,除了巨蟒5 以外也沒什麼新東西(AGAT 好像有展出大顆遠程尋標器–給鳳凰等級飛彈)。

之前有消息說,一九九五年末Rafale 跟Hughes 密談 AMOS 的使用權。 AMOS 是什麼東東﹖就是被砍掉的 AIM-9R 的尋標器…


NO:68_3
VOR  於 2003/06/25 02:50
Re:巨蟒5巴黎航空展亮相 

忘了貼這部份﹕
AMOS 為 three-color 、128 x 128 element focal-plane array 。
當年AIM-9R 的計劃包括排除雜訊(enhanced clutter rejection)、增強瞄準點選擇( aim-point selection)、擴大高機動偏軸目標的追蹤面、較好的IRCCM 。飛彈採用Three-gimbal stabilized optical platform 及可以透過EPROM 提昇的 IRR 尋標器。美國海軍接受了六十五個預產的 IRR 尋標器,六次飛行測試中五次成功。原本預定自一九九三年開始生產五千枚,但美國空軍在一九九一年時說每枚 $103,000 太坑所以退出。海軍無法唱獨角戲所以喀嚓…

比較
Python IV –雙色
PL-9C aka Python III 變種–單色
ASRAAM 即為 128 x 128 element focal plane array


NO:68_4
TTSO  於 2003/06/25 12:11
Re:巨蟒5巴黎航空展亮相 

我沒紀錯的話Pytheon5 Raytheon也有參與..
如果說Pytheon5是AIM-9X的先導實驗產品.. 我一點都不驚訝...:)

btw
IRAAM要能飛這麼遠、還用拋射飛行軌跡,這就一定得中途指令導引,跟AIM-120類似的玩法,只是終端變成IR guide而非radar guide..
如果雷達找不到目標.. 一樣無效...:> (IR/EO望遠鏡?無距離、無目標速度、無航跡資料是不能拿來做中途指揮導引的啦)
所以重要的根本就不是以中途指令導引模式下的最大射程,而是IIR可以鎖多遠外的目標?

從前是火箭發動機限制IRAAM的動態射程,現在已經變成IIR有效範圍限制動態射程了
用中途指揮導引模式... 那就喪失IR導引的目的了,直接用radar guide MRM比較快.
而且... 用中途指揮導引模式...radar guide的active範圍絕對大於IR guide...


NO:68_5
Virge  於 2003/06/25 12:20
Re:巨蟒5巴黎航空展亮相 

用中途指揮導引模式...radar guide的active範圍絕對大於IR guide...

>>>
這個意義上比較有意思的是:

IR guide 己經開始吃過河到radar guide的領域來了!
但radar guide是不是可以吃過河到IR guide 的領域來呢 ?!


NO:68_6
小毛  於 2003/06/25 12:30
Re:巨蟒5巴黎航空展亮相 

>用中途指揮導引模式... 那就喪失IR導引的目的了,直接用radar guide MRM比較快.

或許用另一個角度來看,還不算沒意義。
無論怎樣的雷達主被動導引飛彈,最後都需要有雷達波持續鎖定目標,造成目標有最終預警時間。
但是中程的紅外線導引飛彈,仍然是被動的偵蒐模式,目標只能透過全周天紅外線(或可見光)儀器搜索監視才能發現來襲的飛彈。變成有裝才有預警,沒裝就沒預警的狀況。而RWR是目前大部分飛機的標準配備,已經不太容易構成生存性差異。

中途導引的訊號除非被破解,否則並不容易被RWR所觸發警示,還是可以保有紅外線導引飛彈的被動偵蒐優勢。


NO:68_7
TTSO  於 2003/06/25 12:34
Re:巨蟒5巴黎航空展亮相 

for Virge
以反應速度與重量而言的話IR guide還是擁有較高的優勢,同時也不受雷達匿蹤影響
(紅外線匿蹤對轟炸機可能有用.. 空優戰機?算了吧,點個AB後還能有多少紅外線匿蹤..:)
同樣的,radar guide的距離與全天候性是IR guide無法比擬的,卻也不太可能玩high off-boresight, lock-after-shot

基本上我是認為IRAAM有著BVR級的射程是純粹好看用的,不可能會因為IRAAM有BVR級射程就放棄RDRAAM.
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新一代IRAAM不具備向量推力是一件很嚴重的設計缺陷,畢竟IRAAM的用處就在近距離咬的亂七八糟時用的,沒有向量推力怎麼去玩high off-boresight, lock-after-shot?


NO:68_8
flak  於 2003/06/25 12:46
Re:巨蟒5巴黎航空展亮相 

>radar guide的active範圍絕對大於IR guide...
看怎樣的條件。如果是萬里無雲好郊遊的天氣的話,IR的偵測距離會遠很多。
雷達尋標器受限彈體嚴重限制發射機的大小與功率,能塞進去就很了不起了,功率是很難拿出來說嘴。而IR提升到IIR,感測元數量增加上萬倍,偵測距離提升一倍以上,但除了價格高漲之外,對彈體空間幾乎沒有影響(因為所有的感測元還是在一個小小的晶片上)。所以先進的IIRAAM自身搜索的距離就已經超過目視距離了。

雷達尋標器要等到雲雨出現才能電回來。


NO:68_9
TTSO  於 2003/06/25 12:49
Re:巨蟒5巴黎航空展亮相 

>> 用中途指揮導引模式... 那就喪失IR導引的目的了,直接用radar guide MRM比較快.

> 或許用另一個角度來看,還不算沒意義。
> 無論怎樣的雷達主被動導引飛彈,最後都需要有雷達波持續鎖定目標,造成目標有最終預警時間。

的確是這樣沒錯,不過以下一代用RAMJET的RDRAAM終端動能與機動力來看,會不會被查覺而預警已經是沒什麼差的了...
而且除非IRAAM可以裝上RAMJET,否則BVR接戰上永遠就比不上RDRAAM好用
問題是.. IR可能上RAMJET嗎...:>>>>


NO:68_10
TTSO  於 2003/06/25 12:54
Re:巨蟒5巴黎航空展亮相 

btw
我一直很相信過不了多久AESA就會上飛彈.....
那時候就真的嘿嘿嘿了...:>>>>>

NO:68_11
Agent Toganator  於 2003/06/27 01:33
Re:巨蟒5巴黎航空展亮相 

一擊必殺AEON環宇軍武網

美國《航空週刊》:以色列空軍05年初首先在其F-16上裝備“巨蟒”5型紅外熱影像纏鬥飛彈
2003-06-26

  美國《航空週刊》2003年6月23日出刊號報導,以色列空軍將從2005年初首先在其F-16戰鬥機上,裝備以色列拉菲爾公司從1997-98年開始研製的“巨蟒”5型紅外熱影像型纏鬥飛彈。該飛彈是1993年服役的高敏捷性的“巨蟒”4型纏鬥飛彈的改進型,兩者的彈體結構佈局大致相同,即依靠空氣動力控制面、而不是推力向量控制來獲得高敏捷性。“巨蟒”4型採用的是一種“準熱影像”焦平面陣列尋標頭,而“巨蟒”5型採用的是一種雙波段致冷凝視焦平面陣列尋標頭,具有更好的抗紅外干擾能力和識別目標圖像以及瞄準點選擇能力。
  
  在對付戰鬥機一類目標時,還是要從其稍微偏後的方向實施攻擊。該飛彈具有發射前和發射後鎖定目標的能力,在前一種工作狀態下,通常要為飛行員提供一個表示尋標頭捕獲目標的音響訊號,“巨蟒”5型飛彈發射後的有效工作時間,已經從“巨蟒”4型的最大40秒增長到80秒,這樣就使發射後鎖定目標的距離加大,在發射前鎖定目標的發射試驗時最大發射距離達到27.8km,鎖定目標的距離達到9.27km。在還將進行的發射後鎖定目標的發射試驗時,其最大發射距離將超過27.8km。


NO:68_12
flak  於 2003/06/27 13:06
Re:巨蟒5巴黎航空展亮相 

>我一直很相信過不了多久AESA就會上飛彈.....
>那時候就真的嘿嘿嘿了...:>>>>>
熱電池的總功率會是問題,AESA的散熱會是另一個問題。
就算全部都解決了,雷達孔徑也是問題,而IIR的孔徑卻已經相當夠用。

NO:68_13
Agent Toganator  於 2003/06/28 19:53
Re:巨蟒5巴黎航空展亮相 

根據6/10~6/16的FLIGHT INTERNATIONAL週刊記載, 雷神集團也即將效法巨蟒四/五在AIM-9X上搞射後鎖定與無頭盔顯示器下高離軸攻擊能力兩套把戲; 依照雷神方面的說法, 射後鎖定將能提高AIM-9X的有效射程幅度達33%之多, 使其在前半球空戰下, 有效射程幾乎可與BVR AAM等量齊觀.

先前在下於空軍學術月刊上也看到一張老德所發表的IRIS-T AAM有效射程範圍示意圖, 簡而言之, IRIS-T AAM實戰有效射程約為AIM-9M的二點五至三倍, 為老德空軍MIG-29上所擁有的R-73的兩倍+.


NO:68_14
Agent Toganator  於 2003/06/28 20:07
Re:巨蟒5巴黎航空展亮相 

簡而言之, 目前各國研發中的新一代IIR短程AAM, 實戰有效射程都是這一代IR AAM(AIM-9M, 魔法二, 劍一.......)的兩三倍以上, 幾乎可和這一代BVRAAM比肩; 有效射程三四十公里級的紅外線導引AAM, 已經不再是老俄與老法的獨家配備.

NO:68_15
TTSO  於 2003/06/30 13:24
Re:巨蟒5巴黎航空展亮相 

突然發現大家都忘掉一件很重要的事... 終端動能...
IIRAAM的BVR級射程都是用拋射走彈道去拼的

以上面Pytheon4/5的數據來說,兩者火箭發動機的工作時間是一樣的,只因為工作時間拉長所以讓射程變長
額外的射程是透過彈道射程生出來的,彈體在火箭發動機完成加速爬升後就是靠牛頓飛
終端等於是回歸到這上一代RDRAAM的能量
(沒記錯的話上一代RDRAAM的火箭工作時間差不多是8秒,這一代增加到15秒左右)
這樣對於終端歸向很拼,不能做什麼動作也不會有什麼速度

下一代RDRAAM則幾乎都玩RAMJET去,恐怖的推力控制+高速不僅讓射程爆增、飛行時間縮短,終端動能也大量受惠,如果有終端再推力的話那更是暴力
雖然我還沒看過任何文章說任何RAMJET RDRAAM有終端再推力,不過以最佳化飛行路線規劃來看應該是要保留最終幾秒的燃料做終端機動再推力,減低終端機動對動能的消耗
(全推力加速爬升-收油門巡航-最小油門降高-尋標頭啟動-初段歸向降速-終端歸向再推力)

可中斷燃燒式固態火箭?少來了,那種東西裝不上飛彈啦...:)


NO:68_16
Agent Toganator  於 2003/07/01 01:42
Re:巨蟒5巴黎航空展亮相 

依照一瑞典軍武網的記載:AIM-120家族的新近改良成員能在最遠約30公里左右處迎擊9G機動的空中目標, 實戰有效射程則是60公里左右.

而目前流星級BVRAAM所追求的目標則為:在距離80至100公里處迎擊9G機動的空中目標. 所以幾乎可以肯定, 下一代RAMJET RVRAAM會有終端再推力, 否則如何達成此一性能目標??


回論壇

歡迎前往茶黨2005年新論壇TaiwanBBS.ORG參與討論。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TWforum.pl?board_id=1&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