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10 13:31 | |
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新聞欄因逢論壇改版而未滿,故本欄接續! ★麻煩各位在本欄貼新聞之前,請先瀏覽一次,若有網友已貼相同的新聞,請勿重覆張貼而佔去本欄版面。此外於貼上新聞剪報時,麻煩請一併附上新聞剪報網址。若無法查出新聞原址,煩請於新聞正文之前加註:『無法提供新聞來源;僅供參考,請各位網友注意!!』,敬請合作!謝謝!★ ★本欄只接受新聞剪報,恕不接受任何討論及網友反應事項,謝謝各位合作!★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10 13:36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6/200306090210.html 美報:伊拉克情報單位秘密下令進行破壞劫掠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九日電)華盛頓時報今天自科威特市報導,在今年四月聯軍控制伊拉克南部城市巴斯拉時,一份伊拉克情報單位發布的文件下令特務人員在伊拉克戰敗時展開破壞、劫掠和謀殺行動。 使用印有官銜的信紙、蓋上「極機密」戳記的這份一頁文件自稱是一項「緊急秘密計畫」,並且由情報首長簽署。 一個主要的伊拉克宗教團體成員和其他伊拉克人洗劫巴斯拉的情報單位總部時發現此一文件。 來自英國的一名救援工作人員說,雖然英國軍隊在四月上旬已將效忠海珊的勢力逐出巴斯拉,前述文件是在幾天前交給聯軍部隊的。 時報指出,這份阿拉伯文文件值得注意,因為它在時間上與伊拉克隨後發生的混亂相吻合,每天都有美軍官兵遭到伏擊,還有回教團體進行的大規模反美示威活動。在過去兩週期間,至少已有七名美軍在海珊的死忠分子伏擊下遭到殺害,另有幾十人受傷。巴格達街頭毫無安全可言,配備AK四十七步槍的市民都躲在家裡,生怕橫行劫掠的惡棍和劫匪上門。 |
小貓 於 2003/06/11 11:36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tw.news.yahoo.com/2003/06/11/international/bcc/4041779.html 駐伊美軍又遭襲擊造成一死一傷 美軍中央司令部說,駐伊拉克美軍今天在巴格達一處檢查站回收武器時遭到槍榴彈襲擊,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傷。這是自美軍佔領巴格達以來,第40名美軍遭襲身亡。 中央司令部提供的消息說,死傷士兵來自第82空降師第2旅作戰部隊。司令部說,遭到襲擊時,這兩名士兵正把守在武器回收點前,一輛載有4名乘客的廂型車停在距離他們約250公尺的一條小巷口。隨後,兩名襲擊者從車上走出,分別向美軍士兵發射了一枚槍榴彈,其中一發擊中了一輛汽車,另一枚則在美軍士兵附近地面爆炸。據目擊者說,襲擊者隨後跳上車從小巷中逃逸。 襲擊事件發生後,美軍增加了巡邏和搜查人員,搜尋襲擊者的蹤跡。中央司令部沒有公布遭襲士兵的身份。 |
小貓 於 2003/06/11 11:37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tw.news.yahoo.com/2003/06/11/international/bcc/4041726.html 美記者首次查証,伊戰有3240平民死於戰火 究竟有多少伊拉克平民死於美伊戰火?美國政府不願意統計,伊拉克新政權沒有能力統計,倒是美聯社記者在過去五個星期,查遍了伊拉克全國124家醫院中最主要的60家戰爭死亡記錄,結果發現至少有3240位平民死於戰火,其中包括巴格達的1896人。儘管之前有其他民間機構一直在了解伊拉克平民在戰爭中的死亡情況,但像美聯社記者這樣對伊拉克平民全國傷死亡的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還是第一次,因為這次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伊拉克全國幾乎所有的大醫院都已經被查遍,這些醫院都在戰區之內,所以極具代表性。至於其他的64家醫院因為不在戰區內,或者由於太危險,所以美聯社記者未能抵達。不過,相信伊拉克平民在戰爭中的死亡人數一定遠高於目前統計的這個數。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11 17:27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6/200306110159.html 泰逮捕涉及準備攻擊五使館的四名恐怖份子 (中央社記者郭芳贄曼谷十一日專電)泰國警方宣佈,在新加坡政府提供情報下,已在五月中旬逮捕一名華裔新加坡人,昨天又在南部逮捕三名泰人,他們都是國際恐怖組織|回教祈禱團成員,涉及準備攻擊新加坡駐泰國大使館在內的五個外國使館。新加坡駐泰大使館自昨晚起已在大批泰國警察保護中。 泰國警方依據他的口供,昨天在南部陶公省逮捕泰國醫生達歐、一所回教學校校主艾布都拉和他的兒子木雅。這三人都是回教恐怖組織成員,目前扣留在南部宋卡省內一安全處所。 曼谷外交界人士指出,泰國警方未在逮捕這名新加坡華裔回教恐怖份子時馬上公佈,主要是當時泰國正在準備在東北部坤敬市舉行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二○○三年貿易部長會議,避免造成驚嚇事件。 這群回教祈禱團成員準備攻擊在曼谷的外國使館,名單內有新加坡、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德國等國大使館。 陶公省警察局局長白沙表示,遭到逮捕的回教學校校主和兒子承認準備這項攻擊行動。警方正在搜尋另五名可疑份子。 前年十二月間新加坡政府展開逮捕回教祈禱團成員時黃阿行潛逃到馬來西亞。去年一月偷渡進入泰境再到曼谷隱居至遭到逮捕止。新加坡初級法庭在上月十三日對他發出拘捕令,泰國警方在十六日逮捕他後在十七日引渡他回去新加坡審訊。 他在回教祈禱團內是一名高級成員,在軍事訓練與安全小組內擔任訓練員。在一九九九年到菲律賓棉蘭老島的回教解放軍陣線營地參加操控武器與爆破訓練。泰國警方逮捕這名新加坡華裔恐怖份子後,德國駐泰大使館馬上發出旅遊警告給在曼谷、芭達雅海濱城和普吉島的德國僑民謹慎行事。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11 17:2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6/200306110187.html 美國反恐電子監測體系令歐盟感到憂心 (中央社記者唐秉鈞台北十一日電)美國自前年發生」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已採取一連串對抗恐怖份子的措施,其中一項將影響歐洲聯盟民眾隱私權的措施,已使歐盟感到憂心。 根據EuroActiv網路的報導,美國將設立一個」恐怖份子資訊識別」全球電子監視體系,俾以收集全球各地經由電子通訊交換的資訊。 報導指出,這個由美國五角大廈建議,預算達五千四百萬美元的電子監視體系,將容許美國有關當局,為搜尋潛在恐怖份子的蹤跡,得以偵測公共及個人的資料庫。 對於美國為反恐設立電子監視體系可能影響歐盟民眾的基本穩私權,歐盟相當不以為然。歐盟資訊保護工作小組主席羅鐸塔就認為,美國設立監控全球電子資訊的作法不但過份,同時也違反歐盟所有保護個人隱私的法律。 事實上,歐盟各國已就持續保護個人進行電子通訊時的私人資訊,制訂一項具有法律效力的指令。指令草案已在去年五月三十日獲得歐洲議會的認可,同時歐盟決策機構部長理事會也已於去年七月十二日通過保護個人隱私權擴及電子通訊的指令。歐盟在一九九五年通過極為嚴謹的保護個人隱私基本權利法律條文後,因對隱私權觀點及所持立場的不同,已與美國發生多次爭執。而美國為反恐,最近曾要求歐盟航空公司提供旅客名單的做法,因不符歐盟保護旅客隱私權的規定,也造成大西洋兩岸的不快。 |
小貓 於 2003/06/12 10:06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tw.news.yahoo.com/2003/06/12/international/bcc/4043850.html 若外交努力不成,美國不排除攻擊北韓 美國國防部的一個顧問小組認為,如果外交努力無法奏效,在必要時美國應該考慮動武,摧毀北韓的核子反應爐,以防堵北韓的核子武器外流。 伊拉克戰爭的重要推手美國國防顧問(裴利),在一項由政論雜誌主辦的伊拉克重建座談上發表演說,他提到伊拉克之後,現階段美國首要外交課題是朝鮮半島的核子危機,裴利說,美國能不能動員中共、俄羅斯、南韓和日本,建立一個聯盟,透過孤立北韓,迫使它放棄核武,這還有待觀察,目前美國還是偏向用這種方式來化解北韓核子危機,不過如果它不管用,也不應該排除使用非常手段,他特別舉出1981年以色列突襲伊拉克核能廠的例子說,美國應該隨時做好單獨行動的準備。 |
小貓 於 2003/06/13 09:31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RPG-7? http://tw.news.yahoo.com/2003/06/13/odd/bcc/4046016.html 伊拉克老槍打下美軍阿帕奇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導,美國五角大廈首度披露了擊落美軍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的武器是一把老掉牙的槍榴彈。 五角大廈官員證實說,昨天凌晨1點45分(台北時間昨天上午6點45分),包括第101空降師在內的1000名美軍官兵直撲巴格達西部的一個“恐怖訓練營”,沒想到那是一個防備森嚴的據點,所以雙方立即展開激戰,一名美軍士兵被打傷,但不知道伊方傷亡的情況。 而在交戰中擊落美軍“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的居然是一种老掉牙的火箭助推式槍榴彈,這讓五角大廈的官員跌破眼鏡。 |
小貓 於 2003/06/13 11:17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日本非法出口飛彈燃料機 五人被逮 http://tw.news.yahoo.com/2003/06/13/international/ftv/4046294.html 日本一家機械製造公司涉嫌非法出口,可供生產飛彈固態燃料的機器給伊朗和北韓,日本警方12日逮捕了這家公司的負責人,以及職員共5人。 這家公司於1999年和2000年在未經政府授權下,私自將2台研磨機出口到伊朗,這種機器可以增加固態火箭燃料的燃燒功效,因此機器的出口受法令規範。 而根據調查,除了伊朗之外,這家公司也曾經銷售同樣的機器給北韓,甚至早在1980年代,中國、印度和蘇聯也都曾經向這家公司購買相同的機器。日本警方將針對這些出口的研磨機,是否為軍方所用進行調查。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14 12:47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306/20030614050505.html 消滅殘餘反抗力量 美軍在伊拉克大規模出擊 (法新社伊拉克巴格達十三日電) 美軍部隊今天繼續在伊拉克境內進行數項大規模軍事行動,試圖消滅零星但猛烈的殘餘反抗力量,同時,運送石油至土耳其的主要油管發生兩次爆炸。 美軍於昨天拂曉前在伊拉克西北部發動的一項行動,持續進行到第二天,美軍指揮官形容傷亡數字非常慘重。 盟軍最近幾週連續遭遇傷亡,但新發動的軍事攻勢迄今仍未能阻止不同的反抗勢力向盟軍發動的廣泛襲擊。 美軍中央指揮部今天表示,美軍部隊在巴格達東北部巴拉德擊斃二十七名企圖發動逆襲的伊拉克人。 美軍中央指揮部在一項聲明中指出,「一批有組織的攻擊者,今天對美軍第四步兵師在巴拉德巡邏的坦克車發射了多枚火箭彈」。 聲明說:「這些巡邏坦克開火反擊,立即擊斃了四名狙擊者,並迫使其餘攻擊者逃亡」。 聲明又說,「美軍多輛坦克與布萊德雷戰鬥車,在AH-64阿帕契直升機的火力支援下,追緝發動攻擊的敵軍成員時,再擊斃了二十三名攻擊者」。 同時,從伊拉克北部運送石油至土耳其的主要油管今天起火燃燒,居民說,在起火之前,油管曾經遭到兩次炸彈攻擊,其目的是企圖破壞石油運輸。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14 12:4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reuters/international/news/200306/40980.html [伊拉克情勢]連接土耳其主要油管發生爆炸,美軍稱並非遭蓄意破壞 路透社 2003-6-14 12:11 [路透巴格達/安卡拉電]伊拉克的美方人士周五表示,連接伊拉克與土耳其的主要油管,因汽油外洩引發爆炸與大火。這條油管自美伊戰事爆發後便停止運作。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15 19:2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6/200306150094.html 日報導:蓋達組織某幹部曾為911走訪日本 (中央社記者黃菁菁東京十五日專電)日本共同通信社報導,以賓拉登為首的蓋達恐怖組織某幹部,疑於美國發生911恐怖攻擊事件前曾潛入日本境內,且涉及911事件。美日的治安單位認為目前日本國內仍可能有支持蓋達組織的恐怖份子潛伏。 報導指出,美日治安機關調查出,這名蓋達組織幹部是於2000年左右入境日本,並於2001年九月美國發生恐怖攻擊事件前離境。據推測,他走訪日本是為了籌措恐怖攻擊行動的資金以及招募協助恐怖行動的自願支持者。由於這名幹部曾走訪日本境內的公共設施,故也不排除計劃在日本進行恐怖攻擊行動的可能性。美日治安機關研判,這名幹部曾涉及美國911事件,而且至今在日本國內仍可能有支持蓋達組織的恐怖份子潛伏,日本為掌握境內以蓋達組織為主的伊斯蘭激進份子的動向,目前正與美國相關單位加強連繫合作。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17 22:5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bcc/odd/news/200306/0200306170162.html 賓拉登的恐怖攻擊構想,來自「酷斯拉」 中廣新聞網 2003-6-17 12:30 美國「NBC」網站報導,美國在逮捕多名凱達組織的高層之後,瞭解了不少賓拉登策畫恐怖攻擊構想的來源,報導說,賓拉登多數攻擊的想法,都是來自電影「酷斯拉」。 報導指稱,賓拉登是超級的「酷斯拉迷」,尤其對大怪獸酷斯拉,動不動就破壞大樓,摧毀橋樑的做法,更是熱愛不已,所以他策畫的恐怖攻擊,不是針對大樓,就是針對大橋,所以,凱達組織在摧毀紐約世貿大樓之後,還想進一步摧毀紐約的「布魯克林橋」。 而據美國「新聞周刊」的報導,凱達組織不但把腦筋動到大樓大橋上,還想攻擊華府各大加油站,他們認為,如果攻擊加油站能產生大爆炸,並引發大火,不但更像電影場景,而且更有震撼效果。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18 15:51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306/20030618083507.html 美軍「沙漠蠍子」行動逮捕三百七十一人 (法新社巴格達十七日電) 美軍發言人今天表示,美軍在巴格達地區與伊拉克北部展開旨在連根剷除支持海珊武裝勢力的「沙漠蠍子」行動中,至今已逮捕三百七十一人。 一級士官長歐尼爾表示:「聯軍在提克里特與基爾庫克進行了三十六次突擊,逮捕兩百一十五人。」 「在巴格達地區,聯軍則展開了十一次突擊行動,共逮捕一百五十六人。」 歐尼爾表示,美軍也沒收許多違禁重型武器,包括十八枚槍榴彈、一百二十一支步槍、十九支手槍以及四挺機關槍。 美國中央指揮部發布聲明說:「沙漠蠍子行動由第七聯合小組負責進行,旨在孤立並擊潰試圖拖延將伊拉克轉換成一個和平與穩定國家行動的剩餘反抗分子。」 與此同時,中央指揮部宣布,塔吉地區有一名美國士兵在一起「明顯無敵意的事故中」喪生。 聲明中指出:「這名士兵被送往陸軍醫療設施急救後,不治身故。」它未再說明任何細節。 塔吉位於巴格達正北方,在海珊當政期間是一座龐大的軍事區。 自五月一日美國總統布希宣布對伊拉克正式開戰以來,總共有四十九名美軍(包括前述士兵)死於攻擊或意外事故。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19 11:0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reuters/international/news/200306/41498.html [伊拉克情勢]美軍逮捕方塊A前海珊政權總統府書記 路透社 2003-6-19 9:19
|
小貓 於 2003/06/21 16:1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tw.news.yahoo.com/2003/06/21/international/cna/4061959.html 沃佛維茨談二十一世紀克敵四要素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二十日專電)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沃佛維茨十八日在聯邦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報告指出,資訊、速度、準確度及打擊威力是二十一世紀軍隊克敵制勝的關鍵,這也正是美國軍隊的優勢。 沃佛維茨在軍事委員會的聽證會上報告指出,最近美軍在伊拉克的作戰行動,使這四項要素再次得到展示。 眾院軍事委員會為了瞭解目前美國的國防政策、經費和軍隊結構是否能滿足全球使命的需要,邀請沃佛維茨聽證會出席作證。 沃佛維茨在聽證會上強調,廣泛使用小編制的特種部隊和先進的情報,發揮監測及偵察能力,是現代戰爭的具體表現。他說,這次美軍抵達伊拉克周邊地區所花費的時間不及一九九一年「沙漠風暴」行動的一半。沃佛維茨說,這次在伊拉克採取的軍事行動只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將大規模地面部隊部署到位,九一年的軍事行動則花了七個月的時間才完成部署,這顯示美國在全球範圍內調動兵力的動員能力已倍增。 此外,九一年波灣戰爭期間,大約只有百分之八的空投炸彈採用精確制導技術,而這次伊拉克戰爭中有三分之二的空投炸彈採用精確制導。而且這次行動使用的精確武器大幅度增加,但使用的炸彈數量僅為九一年的七分之一。 沃佛維茨並強調,在這次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的空中打擊側重於摧毀伊拉克的地面部隊,其威力遠遠超過「沙漠風暴」行動。這次美軍在伊拉克境內全線同步作戰,縱深迅猛推進,一舉擊敗了伊拉克軍隊。相較之下,九一年具備同樣能力的地面作戰部隊約只佔總兵力的百分之二十五。 沃佛維茨說,由於這幾方面的作戰能力顯著提升,這次以美軍為首的聯軍只用約一半的時間,動用約一半的兵力,使用約七分之一的彈藥,而達成的目標則遠遠超過九一年的「沙漠風暴」行動。920620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23 19:1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6/200306230079.html 美參議員希望美軍在攻擊行動中擊斃海珊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二十三日電)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今天引述國防官員的談話報導,美軍一支特遣隊上週曾攻擊一支伊拉克軍車隊伍,擊斃並且俘虜與已被推翻的海珊政權有關的人士。參議院情報委員會領袖希望海珊本人也遭到擊斃,但是迄無法獲得證實。 參院情報委員會副主席、西維吉尼亞州民主黨籍參議員洛克斐勒也滿懷希望的說:「羅伯茲和我都希望我們已成功(擊斃海珊),但是我們無法確知。」 CNN 指出,根據一位消息靈通官員的說法,目前仍不清楚那支伊拉克軍車隊伍中有些什麼人,但是攻擊它的決定是根據美國偵訊拘押的伊拉克政府高級官員所獲得的一項情報。但是這位官員不願多加說明。布希政府一位高級官員說,在靠近敘利亞邊界的此一攻擊之後,有許多人遭到拘押。目前不清楚有多少人在美軍特遣隊採用地獄火飛彈和地面攻擊的此一行動中喪生。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24 11:5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6/200306240023.html 非洲馬拉威逮捕五名蓋達恐怖組織嫌犯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二十四日專電)據土耳其「每日新聞報」今天報導,非洲東南部的馬拉威共和國協助美國安全官員,昨天在馬拉威首府里朗威逮捕五名蓋達恐怖組織嫌犯,其中兩人為土耳其人,其餘分別是沙烏地阿拉伯、蘇丹與肯亞各一人。 報導引述馬拉威公共檢察室主任阿珊尼的話說,美國政府已要求馬拉威當局儘速將這五人移送美國。隔著坦尚尼亞與馬拉威相望的肯亞,上週稍早已連續接獲英、美兩國政府的警告,聲稱蓋達恐怖份子可能在非洲地區發動一連串恐怖攻擊事件,美國並因此關閉駐肯亞大使館應變。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24 16:0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6/200306240151.html 大多數美國人支持動武阻止伊朗取得核武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二十四日電)根據華盛頓郵報與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聯合進行的一項新民意調查,儘管美國民眾對美軍在伊拉克戰事結束之後的傷亡人數增多逐漸感到關切,大多數美國人將會支持美國採取軍事行動阻止伊朗取得核子武器。 大約半數美國民眾表示,目前美軍在伊拉克的死傷人數「還可以接受」。這已低於四月初的三分之二。 這項調查同時顯示,美國人對伊拉克戰爭以及布希總統處理伊拉克情況方式的支持程度仍然強勁,雖然此一支持度也許正在減退。 百分之六十七接受調查的民眾表示,他們贊同布希處理伊拉克的方式,這雖然仍是強勁的三分之二多數,但已低於四月初伊拉克戰事結束時的百分之七十五。百分之六十四表示,發動伊拉克戰爭是利多於弊,略低於四月下旬調查時的百分之七十。 此外,百分之七十美國民眾說,他們擔心美國會長期介入耗費不貲的伊拉克維持和平任務,這個比率已維持了幾個月。 六月十八至二十二日以電話訪問全美一千零二十四名成年人的這項調查發現,認可布希總統整體施政表現的美國人仍然高達百分之六十八,與四月的情況相差無幾。超過百分之六十的美國民眾認為,即使未在伊拉克找到任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決定仍有正當的理由。四分之一民眾表示,只有找到化學或生物武器,或是發現伊拉克積極設法製造或取得核子武器的證據,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才有正當理由。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24 19:3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6/200306240224.html 駐伊拉克美軍將以土耳其為整補基地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二十四日專電)土耳其外交部官員今天表示,美國已要求借用土耳其軍事基地,包括不久前才宣布撤軍的東南部印吉利克空軍基地,作為駐守伊拉克境內英美聯軍的後勤補給中心,土耳其內閣對此已表示歡迎。 上週,為挽救與美國日漸冷淡的關係,土耳其外交部次長吉亞銜命訪問華盛頓與五角大廈,主動提出許多土耳其願意「效勞」的建議,包括歡迎同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國的美國繼續使用土耳其作為駐伊拉克英美聯軍的後勤整補中心。 位於土耳其東南部阿當市郊的印吉利克空軍基地,也屬北約東南翼基地,在伊拉克戰爭之前,曾駐守英美聯軍戰機五十多架,軍事人員兩千多人,專責巡航伊拉克北部庫德地區,防止伊拉克前總統海珊軍隊越區攻擊計劃獨立建國的庫德人。 但伊拉克戰爭爆發之後,美國以地區安全為由,拒絕土耳其進兵伊北干預庫德事務,導致土耳其不滿,以海珊下台已無必要再保護伊北庫德人為由,要求英美聯軍撤出,美國立即撤出主力戰機部隊,僅留駐少數後勤人員因應。英美聯軍如全面撤出土耳其,對土耳其在軍事上極為不利,包括土耳其必須獨立承當全部的安全防務、喪失原先英美提供的情報交換利益,以及東南地方民間商業活動,也因英美駐軍人數大幅減少而喪失財源,因此實際都企盼英美聯軍駐留。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25 10:1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6/200306250005.html 義大利米蘭警方逮捕六名恐怖份子 (中央社記者方沛清羅馬二十四日專電)義大利米蘭警方今天逮捕六名恐怖份子,包括五名突尼斯人和一名摩洛哥人,警方認為這六人都與蓋達恐怖組織有關。 義大利警方在這六人身上查出偽造的身份證件和一些與蓋達組織連絡的文件,警方透露,這六人與蓋達組織已陸續接觸兩年的時間。同時,調查顯示這六人是自一九九七年至二000年間,以不同方式分別進入義大利境內。 |
flak 於 2003/06/25 13:27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以後可以用直昇機空運終結者去追人(或者終結者搶直昇機去追人?!) http://tw.news.yahoo.com/2003/06/25/international/ctnews/4068770.html 追擊哈珊 美曾侵敘 黃建育/綜合報導 美國國防部高級官員廿三日表示,美軍特種部隊上星期為追擊一列據傳載有伊拉克前領導人哈珊的車隊,曾侵入伊拉克鄰國敘利亞,並且在交火中擊傷三名敘國邊界警衛。 美軍與敘利亞部隊這場衝突地點,在伊拉克西部沙漠一帶,靠近敘利亞邊界的凱姆鎮,是美軍戰機或地面突擊隊員越過邊界追擊車隊時爆發,也顯示布希政府為加強追擊哈珊及其子女而甘冒大風險。 美方官員表示,該車隊共有六部車輛,而美方擔任攻擊任務的是代號「廿特遣隊」的密勤突擊隊,配合作業的空中武力有AC-130地面攻擊機,其他固定翼戰機,掠食者無人駕駛戰機及直昇機。 國防部同時表示,美軍也在這場衝突中拘押五名與美軍交火的敘利亞人,其中三人目前在接受治療中。美方準備稍後將這些人交還敘國政府。美軍在這次衝突中一度拘押多達廿人,但後來將其中大部份釋回。敘利亞邊界警衛在這次事件中,究竟有意協助亦或阻撓美軍追擊車隊,目前尚不清楚。 不過,美方無意讓追擊哈珊行動造成與敘利亞間衝突的擴大。國防部官員也不願討論侵入敘境所可能造成後果,更拒絕透露有關美軍深入敘國程度,停留時間及為何引發衝突的細節。 事實上,美方在調解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間和平,及持續追擊哈珊這兩方面都需要敘利亞合作。而追擊事件可能已使得兩國關係惡化。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25 15:5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ftv_news/international/news/200306/145889.html 英國鏡報:沙哈夫遭美軍逮捕 2003-6-25 14:14 據稱美軍是在巴格達郊區,沙哈夫的親戚家,找到他的行蹤,不過白宮還沒證實這項消息。美伊戰爭期間,沙哈夫由於每天大放厥辭痛批美國,而聲名大噪,西方媒體甚至還掀起一股沙哈夫熱,連美國總統布希都承認,曾經從會議開溜,就是為了聽沙哈夫開罵,而在美軍發出的五十五名伊拉克官員通緝名單中,沙哈夫也沒被列在榜上。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25 20:04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6/200306250197.html 傳前塔利班首領歐瑪下令組織反抗美軍武力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二十五日電)巴基斯坦昨天的一則新聞報導指出,迄今下落不明的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首領歐瑪業已任命一個十人委員會,在阿富汗境內組織一支反抗美國與聯盟部隊的武力。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今天指出,巴基斯坦新聞報昨天報導,歐瑪任命十人委員會組織反抗武力一事是由他在阿富汗藏匿的地點寄出的一捲錄音帶宣布的。 新聞報表示,歐瑪在錄音帶中呼籲塔利班戰士犧牲自己,驅逐美國和其他外國的軍隊以及美國支持的卡賽總統「傀儡」政府。 據報導,歐瑪任命的十人委員會成員包括前任塔利班國防部長歐貝都拉和幾名塔利班軍事指揮官。 儘管美國與盟國部隊已搜查一年半的時間,歐瑪和賓拉登至今仍然下落不明。 CNN 指出,在二○○一年九月十一日對紐約和華府進行恐怖攻擊之後,賓拉登和蓋達領導階層曾受到塔利班政權的庇護,西方情報專家相信,塔利班與蓋達組織也許仍然保持連繫,或是藏匿在同一個地區。目前阿富汗境內約有一萬一千五百名軍隊在美國指揮之下追捕塔利班和蓋達殘餘分子。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25 20:11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6/200306250104.html 報導稱英國外相坦承伊拉克情報令政府困窘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二十五日電)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今天凌晨報導,英國外相史卓昨天坦承,英國政府在對伊拉克發動攻擊之前發表聲稱巴格達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有關文件,是一件「令政府困窘的事」。 英國下院外交委員會正在調查,聲稱證明前伊拉克總統海珊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報告誇大渲染的說法。 由於海珊政權垮台兩個月後迄未在伊拉克找到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任何證據,此事已成為英國政壇和媒體關注的焦點。 下院外交委員會正在特別調查英國政府在戰前宣稱伊拉克能夠在命令下達後四十五分鐘之內動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聲明。部分國會議員和外界專家都質疑此一說法。 史卓在答覆下院議員提問時說:「那當然是一件令政府困窘的事。」但他又說,指稱有關四十五分鐘內可展開攻擊這句話是基於政治目的在最後一刻才添加的說法「完全不實」。 這位外相否認英國首相布萊爾曾說,伊拉克構成的威脅是「立即或迫在眉睫的」。史卓指出,這份報告描述的是「一項眼前和嚴重的威脅,那是大不相同的」。 由於抗議發動戰爭而辭去內閣職務的前任外相庫克本月稍早告訴下院外交委員會,去年九月發表的伊拉克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報告「極具暗示性」,也未提出海珊具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能力的任何證據。 伊拉克非法武器構成的威脅是美國與英國政府決定對伊拉克發動戰爭的主要理由,但是檢查人員迄未發現具體的化學、生物或核子武器證據。 布萊爾一直拒絕對伊拉克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一事進行徹底調查,也拒絕接受範圍有限的國會調查。 在聯軍對伊拉克開戰後辭職的前任國際發展大臣蕭特也告訴進行調查的下院議員,布萊爾與美國總統布希在去年夏天就作成發動戰爭的決定,這正是聯合國首席武器檢查人員布里克斯無法獲得更多時間在伊拉克搜查證據的原因。美國國會將在本週開始舉行聽證會調查有關伊拉克非法武器的情報,但是共和黨籍國會議員已拒絕進行更正式調查的要求。 |
ryan2181 於 2003/06/26 09:34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3062600063,00.html 2003.06.26 中國時報
據巴斯拉市北方馬賈卡比爾城的目擊者和警方指出,英軍憲兵連日在伊斯蘭教什葉派聚居的馬賈卡爾逐戶搜索武器期間,因攜行伊斯蘭教認為不潔的狗進入民宅且擅闖婦女的房間侵犯隱私,導致數千名憤怒民眾(若干攜有槍械)群聚鄰近市長辦公室的市集廣場向英軍示威抗議。英軍於廣場發射橡膠子彈意圖壓制進逼的狂怒群眾,結果群眾誤以為英軍以實彈攻擊他們,以致引起兩造在廣場後方一棟建築周邊爆發槍戰,兩名英國憲兵當場遭射殺,其他英軍隨即避往當地警察局,但最終仍有四人在警局內遭盛怒的伊國民眾開槍打死。而伊方則有四人遭英擊斃,另有十七人受傷。 英國國防部長胡恩表示,伊境英軍部隊的安全係英國政府最首要的考量,一旦當局認定有必要將會加派數千人的增援部隊赴伊國。英國當局也正重新檢討伊境英軍當前執行安全巡邏任務時不戴鋼盔、不著防彈衣的措施。英國軍方也已著手釐清,是否有伊國前執政黨「社會復興黨」或游擊組織的成員幕後策動昨日的事件。
|
小貓 於 2003/06/27 10:52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說實話...貓在想可不可以開個沙哈夫專欄勒@@! http://tw.news.yahoo.com/2003/06/27/international/bcc/4073145.html 因為伊拉克戰爭中說大話而聞名世界的伊拉克新聞部長(夏哈夫)現身“阿拉伯電視臺”實話實說,講述了他當著全世界的面說大話,以至落得笑柄的秘密。 http://tw.news.yahoo.com/2003/06/27/international/ftv/4073212.html 日前傳出落網消息的伊拉克前新聞部長、沙哈夫,今天現身在電視螢幕上,接受阿拉伯媒體的專訪。這是海珊垮台後,沙哈夫首度公開露面。他明顯消瘦許多,原本烏黑的頭髮也全白了,往日的霸氣已經不復見。在美伊戰爭中,因為每日一罵、而聲名大噪的伊拉克前新聞部長沙哈夫,二十七號接受阿布達比電視台等、兩家阿拉伯媒體的專訪。沙哈夫證實他向美軍投降,不過在經過盤問後,已經獲釋。沙哈夫再度出馬,不論在外型和神態上,都有很大的改變,微禿的平頭上,全是白髮,以前略顯福氣的體態,現在也消瘦下來,意氣風發,早已被憔悴取代。沙哈夫在美軍兵臨城下之際,還是霸氣十足大罵英美。有人笑他是睜眼說瞎話,還給他取了【滑稽阿里】的稱號,不過沙哈夫表示,他當時得到的情報是正確的,只是伊拉克軍官誤判情勢。沙哈夫表示,過去兩天他只和少數還在巴格達的軍官連絡,但是海珊在哪裡,他完全不知道。沙哈夫並沒有名列美軍的緝捕名單上,加上他的名氣大,阿拉伯阿拉比亞電視台在四月份就對沙哈夫招手,表示願意提供工作機會,讓他的專長得以發揮。民視新聞郭淑芬編譯。 |
小貓 於 2003/06/27 10:5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tw.news.yahoo.com/2003/06/27/entertain/cna/4073104.html 阿諾史瓦辛格要帶著新片到波灣勞軍 (中央社記者顏伶如舊金山二十六日專電)動作巨星阿諾史瓦格辛格今年將渡過具有特殊意義的美國獨立紀念日假期。他要前往波灣地區慰勞駐紮當地的美國軍隊,並帶去即將上映的年度鉅片「魔鬼終結者3」做為勞軍餘興節目,讓遠在海外的阿兵哥們大飽眼福。 五十五歲的阿諾史瓦辛格接受媒體訪問時說,七月四日美國獨立紀念日假期他將在波灣地區渡過,預計第一站將先抵達科威特,然後繼續轉往伊拉克慰勞駐紮當地的美國軍隊。 為了讓這些遠在海外的美國大兵能享受一點來自故鄉的溫暖,阿諾將帶著他主演的科幻動作續集片「魔鬼終結者3」當做勞軍活動的餘興節目。 一九八四年,健美先生出身的阿諾主演「魔鬼終結者」一砲而紅躍升成為國際巨星,演藝事業一飛沖天,短短十年內賺進一兆美元。 「魔鬼終結者2」在一九九一年推出,影迷們盼望已久的第三集將於下週在北美地區上映。 「魔鬼終結者3」拍片成本號稱高達一億七千多萬美元,超越耗資一億四千萬美元的「珍珠港」,將成為影史上最昂貴的影片。阿諾史瓦辛格更創下三千萬美元片酬的新天價。920626 |
ryan2181 於 2003/06/27 11:02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104+112003062700454,00.html2003.06.27 中國時報 2美軍在伊遭綁架 美直昇機搜尋 【路透華盛頓電】
這名不願具名的美國官員稱,這兩名士兵在周三晚間失蹤,美軍出動了兩架AH-64阿帕契直昇機進行搜尋。 他說:「初步報告指出,這兩名士兵是連帶車輛一起遭到綁架。」 不過官員也說,這起意圖明顯的挾持案整體案情仍未明朗。 |
ryan2181 於 2003/06/27 11:0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104+112003062700467,00.html2003.06.27 中國時報 利雅德爆炸案主嫌 在沙國落網 【路透華盛頓電】
沙國官員說,嫌犯加馬迪(Al-Ghamdi)為沙國蓋達組織(alQaeda)的資深成員;他向內政部的安全事務單位自首。 沙國駐美大使蘇丹(BandarbinSultan)親王表示:「加馬迪目前已遭到拘禁,正接受審問。我們希望藉由審問獲得更多資訊,以追緝在逃共犯。」 一位不願具名的美國官員對路透表示:「這對蓋達組織是個重創。此人是沙國蓋達組織的要角,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未來的計劃,也知道蓋達組織的運作情形,以及他們在沙國的巢穴。」 「這非常重要。…據信此人為計劃與執行利雅德爆炸案的重要角色。」 據信加馬迪對沙國境內的蓋達組織活動知之甚詳,也與美國911攻擊事件主嫌--蓋達組織領袖之一的穆罕默德(KhalidSheikhMohammed)有關聯。 5月12日的利雅德汽車爆炸案,導致35人死亡,包括八名美國人。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27 19:3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6/200306270111.html 國際原能總署:伊拉克在九一年後無核武計畫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二十七日電)國際原子能總署昨天強調,美國中央情報局表示在巴格達發現的發展核子武器計畫所需的零件,並非證明伊拉克原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計畫的「確鑿證據」。 中情局表示,它已取得伊拉克核子科技一個關鍵部分的重要零件。在巴格達一處後院挖掘出來的那些零件是進行核子武器計畫所需的。 挖掘出那些零件的伊拉克科學家歐貝迪說,他在十二年前奉海珊總統之子庫塞和當時的女婿卡邁爾之命把它們掩埋在他家後院的玫瑰花叢下。中情局在維吉尼亞總部向 CNN 記者展示歐貝迪交給它的零件和文件。 但是國際原子能總署發言人說:「此一發現和歐貝迪的說法似乎證實,伊拉克在一九九一年之後已沒有任何核子武器計畫,這與我們向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提出的報告是一致的。」 他又說:「的確,我們一向明白表示,雖然我們並未發現伊拉克有任何正在進行中的核子武器計畫的證據,我們無法偵測到像這些可輕易隱藏的小項目。」 這位發言人指出,國際原子能總署定期提出的報告是,伊拉克曾在一九九一年以前成功的測試一具離心機。「我們知道伊拉克在一九九一年之前曾由外國來源獲得大批離心機設計圖,國際原子能總署只取得少數沒有太大技術方面價值的那些設計圖。」他強調:「發現那些項目並未改變我們對伊拉克在離心機濃縮(鈾)方面能力的評估。然而,它確實增加我們了解的更多細節。。在最近的檢查期間,我們曾一再強力要求伊拉克人交出其餘的離心機設計圖以及有關他們濃縮(鈾)計畫的其他文件和資料。」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27 19:40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6/200306270220.html 傳巴勒斯坦領袖曾與伊拉克海珊政權情報合作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二十七日電)中東媒體研究所今天在網站指出,在倫敦發行的阿拉伯文「中東日報」日前發表一份機密文件,證明以巴勒斯坦當局主席阿拉法特為首的巴勒斯坦領導階層高級官員曾將有關伊拉克反對黨的情報提供給海珊政權。 根據塔拉巴尼領導的庫德愛國聯盟取得的這通電報,阿拉法特向巴格達提出警告說,反對海珊政權的庫德愛國聯盟計劃攻擊伊拉克城市基爾庫克。 「中東日報」特派員夏克哈尼翻譯的此一電報內容大致如下:伊拉克駐安曼大使館二等秘書賈阿拉報告,巴勒斯坦駐約旦大使阿瑪德要求會見伊拉克駐約旦大使雅辛,並交給他阿拉法特致伊拉克副總理阿濟茲的一封加密信函。 函中指出,線民獲悉,塔拉巴尼與哈金領導的庫德回教運動,以及伊朗支持和煽惑逃離伊拉克的若干軍官,正在密謀攻擊基爾庫克。 夏克哈尼表示,伊拉克情報部門習慣在世界各國大使館召募情報人員監視伊拉克外交官,並且授權他們與海珊政權背著伊拉克大使召募的其他間諜人員協調、合作。派駐安曼的伊拉克情報單位是監督所有伊拉克駐阿拉伯國家大使館情報人員的地區總部。 他又說,在一九九一年波斯灣戰爭結束後,在安曼的伊拉克情報單位也曾採取行動,暗殺和逮捕許多約旦境內的伊拉克反對黨成員。伊拉克反對黨人士過去一直指控若干阿拉伯國家安全部門與伊拉克情報單位合作刺殺和迫害他們。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28 19:57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6/200306280142.html 伊拉克前新聞部長沙哈夫接受媒體訪問 (中央社記者翁玉珠二十八日吉達專電)在美伊戰爭期間,一直對戰爭情勢保持樂觀判斷而聞名阿拉伯世界的伊拉克前新聞部長沙哈夫於日前獲釋,他獲釋之後即陸續在媒體現身,並接受新聞媒體的訪問,日昨在『阿拉伯』衛視頻道播出的訪問節目中表示,他並不後悔參加海珊政權。 沙哈夫呼籲,大眾應該以耐心及深入的態度去了解巴格達失守以及伊拉克軍隊潰敗的環境背景,並將是非論斷託諸歷史。沙哈夫也表示,目前尚未到將事件背景真相公諸於世的時候,籲世人勿太早下定論,沙哈夫準備將來出書,慢慢且詳細地記述此一史實。沙哈夫同時表示,他未來將不再參與任何政治活動。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29 19:17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reuters/international/news/200306/42635.html 又兩名美軍在巴格達公路遇襲受傷 路透社 2003-6-29 16:01 [路透巴格達電]兩名美國憲兵周日在巴格達的公路上遇襲受傷,這是最新一起美軍在當地的遇襲事件。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29 19:1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reuters/international/news/200306/42612.html 英軍在伊拉克Majjar遭殺害後,部隊重返該鎮加強溝通 路透社 2003-6-29 10:09 [路透巴格達/倫敦電]就在美國派駐伊拉克的部隊每日遭遇攻擊之際,英國部隊周六重返六名英軍遭殺害的伊國小鎮。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29 19:21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306/20030629005006.html 伊拉克兩名失蹤美軍遺體在巴格達北方尋獲 (法新社伊拉克杜雷雅二十八日電) 美軍在伊拉克巴格達以北由回教遜尼派人口聚居的農村帶狀地區進行了地毯式搜索,發現兩名日前失蹤的同袍已經死亡;此一地區的居民多半忠於被推翻的前總統海珊。 他說:「自六月二十五日即告失蹤的兩名士兵遺體,已經尋獲。」 美國國防部指出,這兩名遇害美軍分別是現年三十七歲、來自新澤西州林肯郡的菲力普上士,以及現年二十七歲、來自俄亥俄州哥倫布市的一等兵歐特。兩人均編制在第十八野戰砲兵團。 美軍稍早曾說,他們兩人連同所駕駛的輕裝甲越野車「據報已自巴拉德附近飛彈拆除地點的崗哨失蹤」,當時為週三,而此一地點位於巴格達北方。 村民們說,這個以遜尼派居民為主的地區,乃是海珊旗下社會復興黨的大本營;他們並說,該地區出身的許多人都加入了共和衛隊最忠於海珊政權的單位。 巴格達以北七十五公里杜雷雅鎮的居民阿里表示,他雖非社會復興黨黨員,但並不同情兩名遭到綁架的美軍。 他說:「我們都支持海珊,我們希望每天都有兩名美軍被綁架。美國人讓我們沒水、沒電而且沒有安全,我們失去了尊嚴。」 但該鎮警察首長歐瑪則說,當地目前情況穩定,同時正與美軍持續合作中。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29 19:22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306/20030629145004.html 美軍在伊拉克面對的攻擊威脅日增 (法新社巴格達二十九日電) 美軍在伊拉克的處境有愈來愈緊張的趨勢,除了二十八日尋獲日前失蹤的兩名美軍的遺體之外,之前還發生另一樁攻擊事件,導致一名美軍被殺,四人受傷。 由於死傷人數日增,美國國務卿鮑爾呼籲美國民眾耐心等待美軍逐步清剿反抗勢力,恢復伊拉克的安全與秩序,展開重建。 美國高級軍官說,聯軍已經拘禁逾九百名前海珊政權的死忠部下,因為他們涉嫌「破壞」美國在伊拉克進行的重建工作。 不過,五角大廈說,立場超然的美國政策專家不久將抵達巴格達評估伊拉克戰後情況,進一步顯示華盛頓愈來愈擔心伊拉克游擊戰役升高的趨勢。 五角大廈發言人說,這個五人專家小組將向國防部長倫斯斐與伊拉克的美國首席行政長官布雷默報告。 美軍發言人康普頓中校說,兩名美軍的遺體在巴格達西北方三十五公里處被發現,距離他們二十五日失蹤的地方不遠。 康普頓中校說,之前亦發生一連串美軍車隊遭伏擊事件,最近一次發生在二十七日晚間,一名美軍喪生,四人受傷,另有一名伊拉克翻譯也受傷。 近日來,幾乎每天都有聯軍遭到零星攻擊,並傳出傷亡,許多伊拉克人不諱言巴不得美軍盡快離開。 自從五月一日布希宣布伊拉克戰爭結束以來,迄今已有二十多名美軍被殺。 不過,國務卿鮑爾希望不要因為美軍死傷人數日增而導致國內美國民眾再度呼籲美軍撤離伊拉克。 鮑爾接受訪問說:「希望美國民眾瞭解,我們向來知道這是危險的任務。」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30 20:0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6/200306300174.html 傳聯軍對伊拉克開戰目的不在殲滅其軍隊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三十日電)華盛頓時報今天報導,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邁爾斯曾在一項閉門簡報中指出,三月下旬聯軍針對伊拉克展開的空中攻擊行動旨在除掉海珊總統的社會復興黨政權,「而非消滅敵人的軍隊」。 時報表示,獲悉邁爾斯此一簡報內容的部分美國軍官,在私下批評聯軍不設法殲滅伊拉克軍隊的策略。他們說,目前在巴格達市區和周圍對美軍展開致命游擊作戰的伊拉克人就包括獲准離開戰場的共和衛隊官兵。 此外,邁爾斯將軍向海軍戰爭學院軍官簡報說,歐薩瑪.賓拉登領導的蓋達組織目前「分散各地自行運作,並且相當活躍」。 他形容蓋達成員「容易適應環境、精明而有耐性」,並且正在逐漸嫻熟的利用這個世界「三兆美元的全球通訊網路」。五角大廈官員表示,這是指世界性的衛星網、電信和網際網路。 一位美國軍官說,美國情報單位對蓋達的作業程度分析愈多,對它利用衛星通訊連結本身組織的能力留下的印象就愈深刻。這位軍官說:「他們(蓋達成員)都能輕易取得衛星電話。我們可以截聽他們的通話,但是很難了解」他們究竟在說什麼。這正是布希政府聽到似乎顯示一項攻擊已進入策劃階段或是即將展開的「閒談」,卻不是都能知道時間和地點等細節。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30 20:04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6/200306300180.html 洛杉磯時報:美軍對伊戰事結束遙遙無期 (中央社記者褚盧生洛杉磯二十九日專電)洛杉磯時報今天以醒目的版面報導,美軍在伊拉克正面臨一場類似「都市叢林」的游擊戰,而這一結果是由於當初美軍長驅直入巴格達,沒有遇到頑強抵抗,喪失了消滅共和衛隊機會所造成的。 一項官方統計資料指出,自從布希於五月一日宣佈對伊拉克主要戰鬥結束迄今,已有六十二名美軍在類似「都市叢林」的游擊戰中喪生,其中二十二人在執行任務時遇到伏擊、三十六人陣亡,另有四人的死因迄今仍在調查之中。 面對這一出人意表的發展,美軍二十九日在伊拉克發動一項代號「響尾蛇」的攻擊行動。 不過,攻擊行動出師不利,目前已知有兩輛美軍軍車在通往巴格達國際機場的道路上遭到炸彈攻擊。另外,一輛美軍布萊德雷戰車被槍榴彈擊中,兩起事件造成多名美軍負傷。華府的軍事專家認為,美軍傷亡的情況,未來可能會繼續增加,而這正是許多人在戰爭之前即已憂慮到的夢魘。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30 20:05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6/200306300218.html 美國會領袖:伊拉克維和部隊應由各國合組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三十日電)美國派駐巴格達的行政長官布雷默堅稱,美軍遭到一連串的致命攻擊不會阻礙重建伊拉克的國際努力。在此同時,美國兩黨國會領袖都表示贊成由一支國際武力接管在伊拉克維持和平與秩序的工作。 雖然自五月一日布希總統宣布主要戰鬥結束以來已有二十三名美軍人員在伊拉克喪生,另有幾十人受傷,布雷默堅稱,重建伊拉克遭到破壞的基本設施、恢復經濟並且組成新政府的重大工作正在快速進行。 布雷默也輕描淡寫伊拉克瓦斯輸送管和輸配電網路最近遭到破壞一事。傳送到首都巴格達的電力已因此大幅減少,使居民在白天氣溫接近華氏一百二十度(接近攝氏四十九度)時無法使用電扇和冷氣機。 但是布雷默告訴一小批美國記者:「我們當然不感到驚慌。重建工作繼續進行...許多工作都在進行。」 為了遏阻反對聯軍占領者的攻擊行動,美國軍方說,美軍昨天在暗夜掩護下對巴格達北部森尼派回教徒居住的地區進行二十三次突擊行動。森尼派回教徒一向是伊拉克的統治者,也是支持遭到罷黜的海珊總統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此同時,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費里斯特昨天在美國廣播公司「本週」電視節目中說:「我們需要讓全世界參與,因為我們談論的不只是美國的自由、不只是伊拉克的自由,而是世界各地人民的自由。」 這位田納西州共和黨籍參議員說:「現在那裡約有十五萬名軍隊。假以時日,我希望看到更多國家在(伊拉克的)基本設施重建的同時為該地區的安全盡力。」 德拉瓦州民主黨籍參議員拜登進一步表示,要消除美國人占領伊拉克的看法,就必須將其他國家的部隊納入。他相信伊拉克還需要三萬到六萬名維持和平部隊,那最好是一支國際武力。 這位參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資深民主黨籍議員在「福斯星期日新聞」電視節目中說:「我希望見到法國、德國軍隊;我希望看到佩帶土耳其臂章的人坐在街角、站在伊拉克那裡。那是向伊拉克人民傳達我們在那裡不是作為占領者的一個方式。國際社會是以解放者的身分到那裡。」費里斯特又說,美國應當歡迎任何國家的參與,甚至包括阻止聯合國支持發動戰爭罷黜伊拉克獨裁者海珊的法國。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30 20:06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6/200306300195.html 日媒報導千名以上自衛隊將支援伊拉克重建 (中央社記者張芳明東京三十日專電)日本媒體今天報導,日本防衛廳將根據可望於七月通過國會的特別法案,而計畫十月派遣一千名以上的陸海空自衛隊員前往伊拉克協助戰後重建,其主力部隊的陸上自衛隊主要對巴格達市內的美軍和伊拉克市民提供飲水和燃料的補給。 報導指出,航空自衛隊將出動三艘 C130 運輸機提供人道支援,計畫七月中旬開始從事義大利和約旦之間的物資運輸,然後回到日本配合陸上自衛隊的出發而實施科威特與巴格達等伊拉克國內主要都市的運輸任務。海上自衛隊則計畫派遣運輸艦和護衛艦各一艘,負責運輸物資,此外,防衛廳並將派遣約五十名人員前往巴格達和當地的聯軍有關當局進行聯絡,以使得自衛隊的支援伊拉克重建工作能夠順利推動。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01 11:3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010008.html 時代雜誌警告東南亞海域可能發生恐怖事件 (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三十日專電)時代雜誌今天警告,恐怖主義是東南亞面臨的新威脅,繼「亞洲版」的九一一事件峇里島爆炸案之後,「海上攻擊」是專家預期的下一個恐怖事件。 時代雜誌在一九九七年亞洲經濟危機六週年之際,深入檢討東南亞的近況,發現過去三十年來該地區所經歷的種種好事難以重複,區內國家各須面對「內部的威脅」,包括可疑或者威權主義的政治制度、來自中國的經濟競爭,以及恐怖主義。 時代雜誌說,在經濟方面,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國尤其遭受中國和越南廉價勞工的打擊,必須趕快另尋出路;菲律賓各省開始嚐到缺電的痛苦,經濟將進一步受到拖累;印尼得以維持3%的成長,則拜政治穩定之賜。 九零年代東南亞各國人民收入不斷增加,本來予人將自然導致像南韓那樣政治透明化的希望,但是這樣的願景一一成為泡沫,由最近的發展來看,甚至還有倒退的現象。 時代在另一篇報導中舉新加坡為例,指該國史無前例的經濟衰退和SARS造成的嚴重打擊,引發這個島國歷來最嚴重的認同危機。 時代雜誌說,這個城邦著名的有遠見的領導人和國民正在努力尋找新的經濟復甦方案。該雜誌引述吳作棟總理的話說:「如果你無法轉型演變,不論你多大或多繁榮,都會像恐龍一樣死掉。」 新加坡領導階層相信改造新加坡,只能從上到下共同努力把過去依賴跨國企業的精力,轉移到發展利基市場上面,例如金融服務和醫療保健和生物科技產業。問題的癥結是要把星國向來「聽從上面領導」的文化,轉變為培養創意、企業和冒險精神的「新文化」。報導引述失業的管理顧問Simon Toh的話說,新加坡人向來習慣聽命於政府,「如今突然間要我們變成企業家,但我們的個性怎麼可能一夜之間改變過來?」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03 22:52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030069.html 美軍:伊拉克爆炸似為製造炸彈課發生意外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三日電)華盛頓郵報今天引述美國軍方的談話報導,炸毀伊拉克情勢不安城鎮法魯賈一座清真寺的爆炸事件,似乎是一堂「製造炸彈課」期間發生的一次意外。一名直言不諱的傳教士和至少六名宗教學生在此一爆炸事件中喪生。 美國中央指揮部昨天發表聲明說,位於巴格達西方約三十五哩的法魯賈市內的美軍部隊和警方已調查哈山清真寺發生的爆炸事件,認定美軍毫無責任。哈山清真寺是法魯賈煽動民眾反對美軍占領的一個中心。 中央指揮部的聲明說:「此一爆炸顯然與當時在該清真寺內進行的炸彈製造課有關。」郵報表示,此一事件似乎提供了回教活躍分子在四月九日海珊政權遭到罷黜後參與驅逐英美軍隊游擊運動的新證據。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05 10:11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050007.html 海珊發聲籲國民加強攻擊「異教徒」 (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四日專電)紐約主要媒體今天報導,死活不知的前伊拉克總統海珊在美國國慶日透過錄音帶,呼籲伊拉克人民奮起抵抗「異教徒」。 紐約時報發自巴格達的報導說,海珊四月倒台以來,今天打破長時間的沈默,透過錄音帶呼籲伊拉克人民繼續抵抗美英佔領軍,保護攻擊美英聯軍的同胞。 報導說,昨天美國政府才懸賞兩千五百萬美元活捉海珊或提供他已死亡的證據,今天就從阿拉伯語的「半島電台」衛星頻道廣播據稱是海珊「發聲」的錄音帶。 錄音帶的發聲人稱讚伊拉克人民保護「英勇的抗戰戰士」,這些抗戰「勇士」五月一日以來發動多次攻擊,造成至少二十五名美軍喪生。時報說,發聲人是否為海珊本人無從確證。「天天贏」電台說,聯邦調查局正在設法查證。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05 23:0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050127.html 伊拉克美軍想回家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五日專電)據土耳其「自由日報」今天及自巴格達報導,伊拉克兒童已成為駐巴格達美軍最親密的朋友,也唯有與兒童玩耍時,美軍才會放下緊張戒備的心情,但仍然沒有一個人願意繼續留在伊拉克,他們都想回家。 據報導,駐巴格達美軍的處境是又辛苦又危險,由於以火箭襲擊美軍車輛的事件有增無減,任何人,包括美軍,都儘量避免接近軍車,以免隨時都有遭到火箭攻擊的危險。 此外,巴格達地區氣候炎熱,氣溫高達攝氏五十度,美軍沿街巡邏,穿著厚重裝備和服裝又端著槍,有時還得坐在隨時可能遭到攻擊的軍車裡。報導說,並不是很多人可以禁受得起這種考驗。 絕大多數美軍都是年輕人,總是希望生活飲食有變化,每天吃厭了軍隊口糧的年輕美軍,現在只要發現街上有開張的店鋪,總是會走進看看有什麼新奇,例如現在開始有美軍走進街頭商店買冰淇淋、可樂、批薩或是漢堡吃。 巴格達市區恢復電源供應,並有少數電話恢復通話後,上月間,街頭出現了一家網際網路咖啡店,也成為美軍最喜歡前往的地方,許多美軍蜂湧而至,而且逗留終日。 報導又說,美軍其實也不隱瞞他們的無奈和恐懼。一名美軍說:「我希望在死前能回家一趟。」一名來自紐約的年輕中尉表示,在巴格達一個月就如一年的枯燥和無聊,很想聽聽巴巴拉.史翠拉的歌聲,希望和女郎們好好跳個舞。 除了兒童之外,年輕女郎也是美軍在巴格達喜歡交往的對象。尤其是伊拉克基督教徒的女郎,由於宗教相同,許多人都希望認識一名美軍後結婚,前往美國。報導說,一名美軍在巴格達幾個月就結交了一名女郎,並決定服役期滿後,一同攜手回美國。至於在巴格達的美國女兵,報導說,許多伊拉克男人也希望認識個女兵後結婚,能夠跟著到美國,但美國女兵多數已結婚,遇到伊拉克男人有這種想法時,都會笑笑伸出手指上的戒指。為了解除她們的寂寞,美軍當局會把她們的子女接來巴格達相聚。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05 23:04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050221.html 菲軍擊斃十五名共黨叛軍 (中央社記者林行健馬尼拉五日專電)軍方官員今天報告,菲律賓北部及南部昨日分別發生軍事衝突,約有十五名共產黨叛軍被擊斃,三名政府民兵受傷。 布拉干薩聲稱,軍方無人傷亡,並尋獲二具叛軍屍體。他說,「根據監聽叛軍無線電通訊,相信敵方死亡人數應可達十五人。我們目前仍在交戰地區進行搜尋。」 他補充說,這場交戰一直從陸上打到附近的河流,叛軍最後搭乘三艘摩托木舟逃逸,軍方稍後在現場拾獲六支M-16步槍。 另外,陸軍第八特別戰鬥營於週五晚上九點半在菲國南方康布斯提拉省 (Compostella),發現約一百五十名叛軍的蹤跡,雙方立即互相開火。 陸軍發言人盧西洛中校說,有三名政府民兵在戰事中受傷,而叛軍傷亡人數不明。他尚無法確定這批叛軍與六月三十日突襲政府軍的隊伍,是否為同一批人馬。菲共叛軍自六月二十二日以來,連番襲擊政府軍陣營以及多處鄉鎮,至今已有三十名政府軍及民兵喪生,另十三人受傷。直到邦巴加省交火之前,叛軍傷亡情況據悉為二死三傷。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05 23:05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050263.html 莫斯科音樂會遭恐怖份子攻擊傷亡慘重 (中央社記者張弘光莫斯科五日專電)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西北區杜西諾機場附近一場四萬名的群眾搖滾音樂會,今天在莫斯科時間下午二時(台北時間下午七時)遭到兩名車臣婦女恐怖份子自殺攻擊,搖滾音樂會場連續發生爆炸,據報導目前已知有十八人死亡,四十人受傷。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05 23:0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050088.html 布希:我們還在戰爭之中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四日專電)美國總統布希今天在萊特派特森空軍基地慶祝美國第二百二十七週年獨立紀念日的大會上,對空軍官兵說:「我們還在戰爭之中」。 布希說,「我們還在跟恐怖主義以及支持恐怖主義者作戰」;「我們絕不會坐著等候另一次九一一恐怖攻擊,也不會相信邪惡的人會自制或有善念。布希說,如果不是美國積極介入世界事務,地球上許多人民將活在恐怖主義的陰影之下,許多人民將遭到野心獨裁者的壓迫蹂躪。 |
ryan2181 於 2003/07/06 07:5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udn.com/NEWS/WORLD/WOR3/1427088.shtml 反恐 美擬擴展非洲基地 編譯董更生/綜合華盛頓四日電
美國國防部在擬定加入賴比瑞亞和平部隊的作戰計畫時,也想到與摩洛哥和突尼西亞等國加強軍事關係、在馬利和阿爾及利亞擁有長期基地、並跟烏干達和塞內加爾簽署加油協定。 美國國防官員說,美軍目前不想在非洲建立永久基地,但負責美軍在非洲大部分地區作業的美軍歐洲指揮部現在規畫讓駐歐美軍更常調動到非洲,美軍陸戰隊也將更常在非洲西部外海巡防。 轄區從南非到俄羅斯有九十三個國家的歐洲指揮部今秋將派教官到四個北非國家以傳授巡邏和偵搜技巧。 有些計畫還在初期規畫階段,有些已經或即將開始付諸行動,譬如說一千八百多名美軍自去年底起就在吉布地執行非洲之角的反恐行動,另外,美國國防部和國務院今年將對茅利塔尼亞、馬利、尼日和查德提供總值達六百萬美元的訓練和各種器材,而美軍自三年前起就已和摩洛哥部隊舉行聯合演習。 歐指部指揮官瓊斯說:「最近很多事件顯示非洲問題真的越來越多。在全球反恐戰中,我們要直搗恐怖組織老巢。」歐指部參謀政策處處長寇勒說:「我們不想看到非洲變成另一個阿富汗。」 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美國已將偵察和衛星資源轉移到非洲,並與當地政府合作反恐。除了進口外,非洲有些國家還有本土的恐怖組織,像阿爾及利亞一個恐怖組織雖然只有不到一千名核心分子,但其外圍和同情者數以萬計。歐指部副指揮官瓦爾德說,這些組織跟賓拉丹領導的凱達恐怖組織很像,也許組織沒那麼嚴密,也許成員沒那麼多,但目標一致。 美軍準備加深在非洲的接觸,基本上受到當地政府歡迎。 美國總統布希訂八日啟程,展開非洲五國之旅。而美軍早在此之前就已開始著眼於非洲。美國國防部數年前開始經營非洲,與迦納、加彭、烏干達、尚比亞、塞內加爾和納密比亞談判讓美軍軍機飛過的航權。 【2003/07/06 聯合報】 |
ryan2181 於 2003/07/06 08:01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104+112003070600001+20030706075916,00.html 2003.07.06 中國時報
他們並拘捕了數人,其中大部分是違反宵禁令者,另外還有一名腰藏9mm口徑手槍、試圖通過美軍外圍警戒線的男子,美軍並從他的口袋中搜出一枚手榴彈和一些據信寫著攻擊計劃的紙張。 「他們用這些武器襲擊我們。我們知道,他們從那裡取得部分武器並轉運至費盧杰,」索薩曼少校說。費盧杰位於巴格達以西50公里,是反美勢力的基地。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07 14:5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070012.html 時代週刊報導巴格達機場曾遭美軍洗劫 (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六日專電)時代週刊報導,巴格達機場四月初被美軍佔領後,免稅商店裡面的高檔貨被美軍偷走不少,本來好好的民航機也被美軍破壞的不堪再用,收拾殘局的美國軍官估計財物損失高達一億美元。 報導說,當時稱為海珊機場的巴格達國際機場四月三日落入美軍之手,隨後兩週內,根據機場工人的敘述,睡在機場大廳的美軍到免稅商店隨意取用菸酒、香水、錄音帶和名貴手錶。 四月底抵達伊拉克的魏爾希看到失竊情況嚴重,趕快召集了伊拉克機場員工把免稅商店清理乾淨,又把儲藏室整理好,把所有還剩下的商品收到兩個貨櫃裡,交還店東。「老闆看到我替他救回來的東西,滿臉淚水。他以為他大概被洗劫一空了」。 報導又引述美國消息來源說,聯軍也破壞了機場|魏爾希本人和伊拉克民航官員開會用過的會議桌,一個禮拜之後,變成一堆碎玻璃和被拆散的木板。機場大廳的窗戶被打碎,該棟建築裡面幾乎每一個門都被弄破。 時代雜誌一名攝影記者四月十二日抵達該機場時,看到機場辦公大樓到處都是破碎的傢具和用英文寫的塗鴉,也有警告牌,寫著「凡是破壞被逮的軍人,都將送軍法審判」。 報導引述一名國防部資深官員說,「這不可能是伊拉克人幹的」。他的意思是,機場被美軍佔領之前,伊拉克人不可能破壞自己的機場,或用英文警告美軍。他說,這些壞事出現之前,機場還好好的。 伊拉克機場員工說,破壞者有些是伊拉克流亡人士,但這些人也受美軍的節制。被破壞最嚴重的是民航機。機場「淪陷」時,跑道上有十架飛機,其中五架,五月初美國人檢查過後,斷定還可載客起飛。這三架波音七二七和各一架七四七與七三七,在接下來的幾個禮拜當中,被美軍拆下椅子,剝走許多東西當紀念品,機艙的機器遭損壞,每一片窗戶玻璃都被打破。魏爾希說,「這幾架飛機要再飛,已經不可能了」。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07 14:5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070020.html 邁爾斯將軍說戰後伊拉克佔領狀況相對穩定 (中央社記者郭無患華盛頓六日專電)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邁爾斯將軍今天指出,戰後伊拉克的狀況其實是穩定的;美軍和聯軍能有效控制絕大部分伊拉克領土,縱使有反抗攻擊,但規模不大,也相當分散,不致造成影響。 而隨著美軍在伊拉克傷亡數字的增加,也會動搖美國人民對美軍佔領伊拉克的支持度。 不過,邁爾斯將軍在節目中強調,將整個伊拉克形容為極不穩定是不正確的,北伊拉克目前有庫德族,伊拉克南部則有什葉派,整個局面基本上是穩定的 但在伊拉克中部由遜尼回教基本教派控制的地區,也就是巴格達、蘭瑪迪以西,以及海珊家鄉提克里特等地區比較有問題,目前幾乎百分之九十的伏擊和攻擊事件,都在這個區域發生。 但邁爾斯將軍認為,反抗勢力受限於地理環境,也各自分散,未能集中成為一股勢力。他也對於聯軍在伊拉克的表現感到滿意,特別是多達十四萬六千名美軍的表現,足夠擔任在伊拉克的任務。不過,美國懸賞兩千五百萬美元捉拿海珊,是否意味著雖然聯軍捕獲多名前伊拉克政府核心人士,但所得情報仍有限,邁爾斯並未明確回應這個問題;他說,美方獲得許多相對不錯的情報,但海珊和他的兩個兒子是生或死,仍然不得而知,但只要他們還活著,美國就會捉到他們。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09 10:4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080183.html 報導稱美軍奉命採取新戰術遏阻伊拉克殺手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八日電)華盛頓時報今天報導,美國軍方在伊拉克積極展開掃蕩叛亂分子行動已使美軍在巴格達市內及附近地區遭到更多的攻擊,但是美軍正在調整其戰術,而剛卸任的「伊拉克自由行動」指揮官表示,不需要增加派駐伊拉克的美國軍隊。 擔任中央指揮部司令三年後退伍的法蘭克斯說:「我們想要做的是繼續在伊拉克與伊拉克人合作推動確立安全。」 中央指揮部一直在研究派駐伊拉克的十五萬大軍武力結構是否需要增強。法蘭克斯的前述說法暗示,中央指揮部不會要求國防部長倫斯斐增派美軍。 時報表示,在伊拉克游擊隊每天發動幾次攻擊之際,派駐當地的美軍指揮官正在研究減少部隊面臨危險的新安全措施。美軍已進行三項俘虜或擊殺民兵的主要掃蕩行動,其中包括最近完成的「響尾蛇行動」。 目前治理伊拉克的聯盟臨時當局軍事行動副主管史卓克少將說:「我們正在搜尋敵人。在你處於這種情況時,你會根據我們戰術的本質鼓勵更多的行動。」 他在伊拉克透過視訊會議連線告訴在五角大廈的記者:「我們不會靜坐等待他們找上門來,因此,更多的活動正在進行。我想那就是你們看到攻擊次數增加的部分原因。」 史卓克表示,美軍正遭遇到「更錯綜複雜的攻擊行動,我們也在針對那些戰術進行調整」。 他並未詳細說明戰術的改變,但是其他美國官員說,美國陸軍正在考慮加強保護檢查站的措施,並且提供更佳的護身裝備。派駐伊拉克的一位美國軍官說,並非所有美軍都配有最好的防彈背心。有些防彈背心可以抵擋手榴彈碎片和手槍子彈,但是擋不住步槍子彈射擊。 史卓克將軍說:「每經過一次接觸,我們就加以分析並設法從中學到一點教訓。當然在我們的士兵遭到攻擊後,我們會檢討我們的因應程序以及是否有需要調整之處。」布希總統五月一日宣布伊拉克的主要戰鬥結束後,美軍逐漸成為仍然效忠被罷黜獨裁者海珊的伊拉克武力攻擊目標。在部分美軍眼中的都市游擊戰中,五月一日以來已有三十名美軍和六名英軍喪生在敵人槍火下。 |
ryan2181 於 2003/07/10 08:51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3071000356,00.html 2003.07.10 中國時報
布希曾寫過這樣的話:我們的敵人們公開宣稱要取得大規模殺傷武器,美國將不允許其成功。 假如要違反這原則,那就有侵略伊拉克的例子在。 但問題是:連想有都不可以嗎?伊拉克哈珊只是想想而已,就招致了攻擊。目前不是找不到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武器的證據嗎?布希不在乎,反正只要把這個政權毀滅掉,則想也不必想了。 這作法對嗎?當然不對,目前國際間正「痛定思痛」,大聲疑問美國與英國在入侵之前所說的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武器的根據,原來美國白宮及英國首相布萊爾都曾施用壓力讓情報單位提供不實的報告。只要美英一天不能從伊拉克搜出證據,這問題便會一直討論下去。 先發制人是布希政府的新絕招數,而歐盟最近也表示,大規模殺傷武器的擴散是和平安全的最大威脅,要擬訂一套安全戰略應付。但是歐式先發制人與美式不同,美式是靠優勢武力解決,而歐式是以貿易、經濟發展、援助等和平手段去解決,這當然是文明的多了。 |
WILLIAM 於 2003/07/10 16:5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美伊/美軍駐伊每月耗費39億美元 超出預估近兩倍 2003/07/10 16:36 http://www.ettoday.com/2003/07/10/91-1481359.htm 記者周永旭/編譯 剛卸下美軍中央指揮部指揮官一職的法蘭克斯將軍9日在參院聽證會上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美軍都不可能削減現在駐伊拉克的軍隊規模。國防部長倫斯斐也在聽證會上表示,駐伊美軍每月平均耗費39億美元,是原先預估軍費的兩倍。 雖然參議員不斷逼問,倫斯斐始終拒絕透露美國的撤軍時間表。但他強調,美國對伊拉克有著長期的軍事承諾,這也等於暗示重建工作仍然需要以大規模的軍事部署為後盾。在參議員的不留情的盤問下,倫斯斐與幕僚在休息時間會商後,終於向國會提出迄今駐伊拉克美軍每月的平均軍費數目,也就是39億美元。 倫斯斐在報告中說,從一月起且預估到九月份為止的軍費,也就是戰前進行部署到戰爭爆發再到戰後維持秩序的總經費,平均每月是39億美元。美國國防部官員也補充說,每月39億美元的數目是以現在駐留伊拉克的兵力數為估算基礎,包括軍事行動、後勤裝備、燃料運輸、食物補給與薪餉等所有費用的加總。今年四月,布希政府預估伊拉克行動每月將耗費20億美元,而新公佈的數字幾乎是原先的兩倍。 此外,倫斯斐也指出,在阿富汗行動的經費現在平均每月是9億到9億5000萬美元。 倫斯斐與法蘭克斯都沒有提出自伊拉克撤軍的時間表,但倫斯斐宣佈,巴格達主攻部隊的第三步兵師的轄下三個旅,將在9月底前撤回美國。據布希政府內部消息人士指出,至少到5月為止的規劃都顯示,布希政府希望能在秋天結束前,把伊拉克美軍的駐軍人數減少到只剩兩個師,也就是約三萬到四萬人。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11 10:06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110035.html 莫斯科爆炸案頻仍全市陷入草木皆兵 (中央社記者張弘光莫斯科十日專電)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特維斯卡雅街爆炸案,被炸死的是內政部爆破組的少校軍官,他是在機械拆除機工作兩小時無法拆除引線,趨前查看,竟被當場炸死。警方認為是附近歹徒看到警察靠近炸藥,以無線電遙控引爆炸彈。 當場被查獲攜帶炸彈的二十二歲女子姆日諾耶娃經偵訊後已經被移送法辦。自從七月五日爆炸案後,俄羅斯總統蒲亭取消前往烏茲別克與馬來西亞的訪問,要求安全單位要徹底追查其他恐怖份子。 根據俄羅斯內政部一份機密資料顯示,車臣恐怖份子領袖巴薩耶夫訓練四十名婦女在俄羅斯全國從事人肉炸彈攻勢,她們都是被俄軍消滅車臣非法武裝份子家屬。杜西諾機場搖滾音樂會爆炸,俄羅斯獨立報以「巴薩耶夫的姐妹們攻進莫斯科」做標題,親俄羅斯政府的報紙則以「車臣女性恐怖份子屠殺小孩」做新聞標題,莫斯科被這些煽情的報導激發出不安情緒。晚間十時莫斯科圖斯卡亞地鐵站附近的美國麥當勞門口出現一輛空的嬰兒車,該公司害怕是歹徒放置炸彈,於是報警,大批警察趕到發現是有人惡作劇,氣得大聲吼人。最近俄羅斯警察單位內部掃白,外界又有車臣恐怖份子作亂,俄羅斯警察是日子最難過的一群。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11 10:11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100411.html 美在芝加哥逮捕長期為海珊蒐集情報媒體人士 (中央社記者曾志遠紐約十日專電)在芝加哥出版阿拉伯文報紙的總裁多梅西九日遭聯邦調查局逮捕,紐約時報指出,這位自稱出生於巴勒斯坦的約旦人,涉嫌為前伊拉克情報部門秘密蒐集反海珊政權人士的情報,在芝加哥潛伏至少十年之久。 多梅西曾前往伊拉克接受有關蒐集情報的訓練,同時定期收取二千至三千美元的報償,監視在美國的反伊拉克人士的活動。 報導引述聯邦調查局的文件指出,多梅西曾受過情報訓練,利用一支具有隱藏式麥克風和照相機的筆,採訪反伊拉克人士,這些設備都由伊國情報單位提供。 由於多梅西並非蒐集有關美國的情報,同時美國官員也不認為他是前伊拉克政府的情報官員,因此多梅西將不會被控間諜罪,但伊利諾州北區聯邦檢察官費茲傑洛表示,多梅西仍將受到嚴重的指控。 另一方面,美國中央軍區指揮部八日再逮捕兩名前海珊政權的黨羽,分別是前內政部長阿默德(MahmudDiab al-Ahmed),以及主動投降的復興黨指揮官哈迪(Mizban Khadr Hadi)。這使得在美國通緝的五十五名前巴格達政權要犯中,已有三十四人被逮捕,但是頭號逃犯海珊及他的兩個兒子仍下落不明。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11 18:4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110157.html 華郵:中情局曾要求英國揚棄伊拉克買鈾說法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十一日電)華盛頓郵報今天報導,布希政府高級官員昨天指出,中央情報局去年九月初曾設法說服英國政府不要在一份官方情報報告中提到伊拉克試圖向非洲買鈾一事,但未被英國接受。美國總統布希把這一部分納入他在四個月後發表的國情咨文演說中。 當時中情局正在完成它本身有關伊拉克化學、生物及核子武器計畫的國家情報評估。前述官員說,雖然中情局此一報告提到據稱伊拉克試圖向三個非洲國家買鈾,國務院分析家質疑伊拉克向尼日買鈾一事的真實性,中情局人員也認為有關其他非洲國家的報告「不完整」。 中情局國家情報評估有關伊拉克是否正在恢復進行其核子武器計畫的結論摘要,並未提到伊拉克試圖向非洲買鈾。 郵報指出,最新的透露進一步顯示,在布希總統發表演說指稱伊拉克試圖在非洲買鈾之前幾個月,美國情報界已對此一說法表示缺乏信心。即使如此,布希仍在元月二十八日的國情咨文演說中引述英國的情報提出此一指控,以設法說服國會和美國人民相信伊拉克有製造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計畫,並且已構成嚴重威脅。白宮已在七日坦承布希有關伊拉克買鈾的說法根據的是錯誤的情報,也不應當將它納入國情咨文演說中。 |
星塵回憶錄 於 2003/07/13 01:35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Moment/newfocus-index/0,3687,920712001+0+0+175718,00.html 美中情局長特內 對誤報伊拉克購鈾事件負責 布希表示,他對伊拉克曾試圖向非洲購買鈾原料是經過「情報機關」所認可。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萊斯則稱,錯誤的詞句都是由CIA所發布(路透) 中央情報局(CIA)局長特內(GeorgeTenet)周五表示,CIA認可伊拉克曾尋求向非洲購買鈾原料的錯誤報告,而這份報告在總統布希(喬治布殊)1月國情咨文中被引用。 「我必須對CIA認可這份報告的過程負責,」特內在一份聲明中稱。 布希在1月國情咨文中的內容,包含了伊拉克曾試圖向非洲購鈾,但白宮隨後指出此一錯誤指控應由CIA負責,特內立刻發表了此一聲明。 布希目前正在非洲訪問,他周五表示,他對伊拉克曾試圖向非洲購買鈾原料是經過「情報機關」所認可。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萊斯(CondoleezzaRice)稱,錯誤的詞句都是由CIA所發布。
英國報紙周六報導,倫敦當局第一份有關伊拉克武器的檔案文件是從網站上所抄取的舊資料,使得首相布萊爾(貝理雅)再度面臨指稱他誤導大眾的輿論壓力。
該報導可能將使得英國政府陷入進一步窘境。英國政府已經承認,2月發表的第二份文件未註明出於一名美國博士研究生是錯誤的。這份文件的內容已被認為不可採信。 本周稍早,布萊爾向國會的一個委員會表示,他贊同第一份檔案文件內容,堅稱該文件說明了軍事行動的必要性。 不過,獨立報周六稱,該文件所援引的訊息大多早已眾所皆知,其中包括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Clinton)政府國防部長柯恩(WilliamCohen)在2001年1月所發表的一份簡報,以及2002年9月由英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InternatioanlInstitueforStrategicStudies)所公佈的伊拉克報告。 布萊爾的一名發言人拒絕針對這項報導發表評論,堅稱:「該說的我們都說了。」 另外,美國官員周五透露,美國總統布希(喬治布殊)與布萊爾將於7月17日在華府會晤。目前這兩位領袖均因入侵伊拉克的正當性問題而飽受質疑。 伊拉克戰爭期間,布希與布萊爾曾多次會商。不過,自伊國主要戰事結束以來,兩人僅在多邊高峰會的會外會上碰過面。他們上個月共同出席在法國所召開的八大工業國家高峰會。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14 20:14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140022.html CIA坦承指伊拉克購核武情報有誤 局長遭抨擊 (中央社華盛頓十三日法新電)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泰內特扛下布希總統在伊拉克戰爭前誣指伊拉克曾尋求向非洲購買核子原料的責任,今天再度遭到抨擊,共和黨參議員薛爾比暗示泰內特應該下台。 泰內特十一日發表驚人的聲明,扛下布希在元月二十八日國情咨文中,誣指伊拉克尋求向尼日購買核子原料的責任。 美國政府官員表示,上述情報資料來自英國情報單位,原本就不應該納入布希總統的國情咨文演講稿內,他們說,該情報並未獲華盛頓情報系統證實。 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共和黨資深參議員薛爾比接受CNN 訪問說:「總有人該為此事負責。如果我是總統,他就該走路。」 其他國會議員表示,他們將等調查結果出爐後,才對泰內特的去留採取立場。參議院已透過口頭表決贊成對此事進行調查。 參院軍事委員會民主黨資深委員李文告訴CNN:「我想等調查結束後,才針對泰內特的去留作出決定。這件事我當然對他感到不滿,但其他方面也有問題。」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萊斯為泰內特辯護,說他是一位「好局長」。 國防部長倫斯斐也支持泰內特,他說:「泰內特是能力非常好的公僕。情報部門的表現極佳。」 布希十二日在結束非洲訪問返回華府之前,也為泰內特辯護。 布希說:「我對泰內特有信心,我對在中情局工作的男女員工有信心。我期盼與他們共事,打贏這場反恐戰爭。」 五十歲的泰內特自從一九九七年七月從道奇手中接下中情局長職位迄今,在柯林頓與布希兩任政府任事,這並非他第一次經歷風暴。 之前中情局與國會的許多爭端,泰內特都安然度過,在中情局陸續爆發重大醜聞與操守問題之後,泰內特努力重整中情局,贏得部分人士推崇。 二○○一年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造成美國逾三千人喪生,情報界部分人士原以為泰內特會因為中情局未能預知此事件的發生、防患未然而下台。然而,泰內特在布希與副總統錢尼支持下安然度過此一風暴,繼續獲得保守派人士的厚愛,在接下來的戰爭中,派遣中情局專家小組進入阿富汗,推翻塔利班民兵政權,只是迄今尚未找到蓋達恐怖組織頭子賓拉登的下落。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14 21:21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140254.html 倫斯斐:目前仍有十四萬七千名美軍駐伊拉克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十四日專電)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今天表示,目前駐防伊拉克的美軍還有十四萬七千人,另加一萬三千名友邦聯軍,總共駐伊拉克軍力為十六萬人。 倫斯斐說,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這些軍隊將繼續駐防伊拉克,維護該地區的安定,如果有事實需要,駐軍仍有可能增加。 倫斯斐是在接受國家廣播公司電視新聞網「與媒體有約」節目專訪時,提出以上數據。 倫斯斐並透露,除了美國軍隊外,目前有十九個國家派有不同數量的軍隊駐防伊拉克,協助維持和平工作。另有十九個國家已經答應派兵。此外,美國正與另十一個國家商談派兵駐伊的可能性。 倫斯斐說,如果後續的十九個或更多盟邦完成派兵,美軍就可以在維持十六萬兵力的基礎上,撤回部份軍隊。不過他強調,有報導說在今年秋天以前,美軍駐伊人數將從目前的十餘萬人,減少為三萬人,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倫斯斐表示,某大報專門引述「五角大廈高層人士」作各種臆測性報導,「五角大廈高層人士何止幾千人!」 倫斯斐說,伊拉克戰後,國務院曾與八、九十個國家接觸,尋求派兵協防的意願,至目前為止,已獲得上述數目的國家同意或考慮派兵。 此外,倫斯斐表示,伊拉克臨時政府已開始接受報名擔任警察;臨時政府並開辦警察學校訓練警員,目前已有二萬八千名伊拉克警察在街上執勤,短期內可以增加到六萬名。 被問到布希總統於五月一日宣佈,伊拉克主要戰鬥已經結束,但從五月一日到今天,卻還有七十九名美國軍人喪生,三百八十二人受傷,布希是否太早宣佈戰役結束了?倫斯斐說,布希是說「主要戰鬥」已經結束,並非宣佈戰爭已經結束,而且他也沒有表示從此將不會死人。 倫斯斐說,這件事情他記得非常清楚,因為他曾特別與布希討論過用字問題,最後決定使用「主要戰鬥(major cambat)已經結束」。他說,這幾個字很重要。「主要戰鬥」結束,「小規模戰鬥」仍然不斷,既得利益者突然失去利益,一定會拚命反抗,他們當然希望海珊重返政權,以便繼續享受權力。至於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抗軍的組織如何?海珊到底躲在何處?倫斯斐都以「我不知道」回答。他說:「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目前我所知道的是,目前駐紮伊拉克的軍隊數目,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不會減少,反而有可能增加」。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14 21:22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140273.html 倫斯斐:駐軍伊拉克每月花費四十億美元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十四日專電)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十三日表示,戰後美國在伊拉克駐軍近十五萬人,每月軍費支出約四十億美元。 至於美軍將繼續駐防伊拉克多少時間?倫斯斐說,沒有人知道答案,但美軍絕對不會比必要的時間多停留一天。他說目前他唯一知道的是,在可見的未來,目前駐伊軍隊數目不會減少,反而有可能增加。倫斯斐說,目前美軍駐防伊拉克的具體數字是十四萬七千人;另有十九個盟邦派駐軍隊共一萬三千人;此外,尚有十九個國家已同意派兵,但尚未成行。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14 21:24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140231.html 日本考慮派遣特種部隊參加伊拉克重建 (中央社記者張芳明東京十四日專電)日本「共同社」今天報導,日本防衛廳基於伊拉克國內的治安還處於混亂的情況,考慮派遺受過反恐和反游擊訓練的特種部隊參加陸上自衛隊協助伊拉克戰後重建工作,主要任務是負責擔任警戒任務,維護自衛隊員的安全。 根據這項有效期間四年的特別立法,自衛隊將在「非戰鬥地區」對伊拉克人民提供生活方面的人道性支援,並對維持治安的美英軍等提供醫療、補給和生活物資等,日本計畫快則十月派遣以包括警衛在內的大約五百名陸上自衛隊員為主的總數一千名規模的陸海空三自衛隊前往伊拉克。報導指出,陸上自衛隊員的任務可望包括在巴格達周邊地區提供飲水等活動,防衛廳考慮讓特種部隊擔任警衛任務。日本特別立法雖強調自衛隊只在「非戰鬥地區」行動,但遭到反對黨指為「不切實際」,要求緩和使用武器標準的意見也高漲,派遣特種部隊的考慮反映出防衛廳對自衛隊員安全的擔心,今後可能在國會引起議論。─(完)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17 22:56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170110.html CNN:伊拉克戰爭美軍陣亡人數超過波灣戰爭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十七日電)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今天報導,一名美國士兵昨天在一支車隊在巴格達市區遭到攻擊時喪生,使伊拉克戰鬥中陣亡的美軍人數增至一百四十八人,已超過一九九一年波斯灣戰爭期間陣亡的一百四十七名美軍。 美國陸軍第三軍團支援部隊的一支車隊昨天上午在巴格達西區一處監獄附近遭到輕型武器和槍榴彈的攻擊,造成一人喪生、另有三人受傷。 此外,五角大廈官員表示,美軍一架C -130 運輸機昨天飛抵巴格達國際機場時曾遭到一枚地對空飛彈的攻擊,所幸未被擊中。美國官員說,過去也有零星的飛彈攻擊事件,目前並不清楚昨天的飛彈攻擊是否會延緩巴格達國際機場恢復民航營運的計畫。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18 09:50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180017.html 布希與布萊爾共同強調堅持趕走海珊的正當性 (中央社記者郭無患華盛頓十七日專電)美國總統布希在國情咨文中引述伊拉克試圖向非洲國家購買核原料的不正確情報,遭到多方質疑,此時英國首相布萊爾前來華府訪問,並予以聲援;兩位將海珊趕下台的領袖今天在白宮記者會中口吻堅定,強調他們的作為是在為歷史負責。 布希並語氣強硬地指出,美英在伊拉克遭到試探,敵人在等待猶豫、等待軟弱,但他們等不到;當被問到是否要為國情咨文引述來自英國情報單位不正確的情報負責時,布希說,他為派遣部隊作戰負責,他也為做出困難決定,整合聯軍趕走海珊負責。布希仍堅稱,美國和英國情報單位獲致的成就明確而令人信服,那就是海珊對安全和和平是一大威脅。他深信海珊在一九九一年波灣戰爭結束後,曾經試著重啟核武計畫,任何人都無法想像,海珊已十分接近發展出核子武器。 |
小貓 於 2003/07/19 11:5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白宮公布機密情報摘要 為布希國情咨文辯護 http://tw.news.yahoo.com/2003/07/19/international/cna/4121206.html (中央社記者郭無患華盛頓十八日專電)白宮今天公布一份二○○二年極機密情報文件的摘要本。這份文件指出,令人信服的情報顯示,伊拉克前海珊政權確實試圖重啟核武計畫;但同樣一份文件也透露,國務院對海珊從非洲國家獲取鈾礦的說法,表示高度懷疑。 廣 告 中央情報局和其他相關情報單位也在這份文件中表達意見指出,在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武器計畫許多關鍵點上,還缺少特定情報資料。 白宮所發布這份極機密情報評估報告的摘要,是一份已經經過篩選的文件。布希近來由於在今年元月二十八日的國情咨文中引述伊拉克從非洲國家進口鈾的資料遭質疑,被反對黨和批評人士指責誤導美國民眾和世界輿論。白宮公布關鍵情報摘要,有採取對應作為的意味。 八頁情報摘要從九十頁極機密情報分析報告篩選而來,其中可以看出,美國情報單位裡彌漫著海珊試圖重啟核武計畫的觀點,而不是只有英國情報單位這麼認為。 白宮新聞秘書麥克雷蘭表示,這份摘要顯示,美國對抗海珊所造成的威脅,有明確而令人信服的依據。翻開布希今年元月二十八日的國情咨文演說,他指出,英國政府已經曉得,海珊最近從非洲尋求相當數量的鈾。 情報文件分析指出,如果放任巴格達不被約束,可能在這個十年內就會發展出核子武器,甚至如果巴格達得到足夠的武器級原料,可以在幾個月到一年時間內擁有第一枚核子武器。分析並引述未經證實的資料說,伊拉克試圖從尼日、索馬利亞以及可能的剛果等三個非洲國家購買鈾。 美國情報單位評估,巴格達在一九九八年十二月,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離開後就開始重啟核武計畫;可是國務院在分析報告中評註,宣稱伊拉克尋求天然鈾礦的說法是令人高度懷疑的。 國務院情報暨研究局指出,美國偵測伊拉克的活動沒有構成令人信服的證據,顯示伊拉克在尋求整合或以各種手段來獲得核子武器;但布希和相關高層行政官員以整體情報為基礎,認為海珊在製造化學和生物武器,並重啟核子武器計畫,以及非法擁有能夠攻擊到以色列的長程飛彈。 這些主張在伊拉克戰爭結束至今,尚未被證實。920718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19 17:5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190028.html 認為攻伊行動成功美國人減少 (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十八日專電)時代雜誌和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最新民意調查顯示,39%美國人認為攻擊伊拉克的軍事行動成功,比三月底52%減少13%。 一半受訪者「很可能或有可能」在二零零四年大選投布希一票,讓他當選連任。五月的時候,支持他連任的人佔56%。 另外,一份國防部長委託的專家報告說,伊拉克人民對美國的期望和失望都越來越高,和美國合作復興國家的「機會之窗」則越來越窄。 報告說,如果伊拉克人看不出人身安全、基本民生和政治清明有所改善的話,伊拉克的國家安全可能會惡化,美國的信譽也將受損。 這是國防部長倫斯斐和美駐伊拉克最高行政長官布雷默委託專家製作、有關戰後伊拉克局勢的第一份獨立報告。它說,美國和聯盟在伊拉克雖然在許多方面頗有建樹,「嚴峻的挑戰」更多。 報告建議擴大「重建伊拉克」的合作聯盟,把未派兵出戰的國家和機構都納入重建聯盟,因為財務和人力的負擔,不是原來小範圍的聯盟所能承擔得起。 參與這份報告撰寫的專家包括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主任韓瑞、外交關係協會華府辦公室主任奧爾、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戰後重建計畫負責人之一巴頓和聯合國基金會資深官員孟德松-佛曼。這些專家訪問過伊拉克十一個主要城市,拜會了全國十八名省督當中的九名,訪問了250名重要人物,包括臨時政府聯盟官員。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22 10:2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220022.html 布希警告敘利亞與伊朗續支助恐怖份子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二十一日專電)美國總統布希今天警告,敘利亞及伊朗仍繼續支助恐怖份子。布希說,這種行為完全無法被接受,支持恐怖份子的國家將自負後果。 布希是在德州克勞福農場與來訪的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一起舉行記者會時,提出以上警告。布希說,支助恐怖份子不但是在破壞中東和平,更違背巴勒斯坦的真正利益,阻止巴勒斯坦國的產生。 |
razor 於 2003/07/23 03:3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真的還是假的?會不會CSI驗屍之後 才發現原來是哈珊兒子的分身? Pentagon: Saddam sons likely killed Uday, 39, and Qusay, 37 -- key members of Saddams regime -- are thought to be among four people killed during a dramatic four-hour battle in the northern Iraqi city of Mosul. Officials havent confirmed their deaths, but one U.S. official told CNN: We are reasonably certain they could have met their maker. Intelligence reports indicated Uday and Qusay, who have $15 million bounties each on their heads, were in the Mosul area, and the official added: We didnt just stumble across them. (Map) A special military task force formed to hunt for Saddam and his top supporters led the raid, supported by extensive armor and air cover, officials said. Two-hundred members of the 101st Airborne Division also joined the assault, and no one was captured, a U.S. official told CNN Pentagon Correspondent Barbara Starr. The military went in and engaged in a big firefight, the official said. (Gallery: The firefight scene) The two bodies have a strong resemblance to Saddams sons, but identifying the bodies will take more than a week, a senior U.S. official said. The bodies will be flown to the United States for DNA testing at the U.S. Armed Forces Institute of Pathology in Washington, the official said. The charred bodies were recovered in the home of a wealthy contractor after the gun battle, Miral Fahmy, a Reuters correspondent in Mosul, told CNN. One U.S. soldier was wounded, she added. Military sources in Baghdad said the bodies were those of high-ranking allies of Saddam. A senior Pentagon official said one of the other two bodies appeared to be that of a teenage boy. U.S. officials noted that Qusay has a teenage son. The other body recovered appeared to be that of a bodyguard. A U.S. official said Saddam was not among them. U.S. Defense Secretary Donald Rumsfeld briefed President Bush about the Mosul operation after it was over, a senior defense official said. Part of the reason he discussed this operation in particular was because he knew it would get a lot of attention, and that first reports are often wrong, the official said. The initial White House reaction was cautious, although one official said confirmation that the two sons were killed would brighten spirits after recent criticism that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exaggerated the former Iraqi regimes threat. Both in deck of cards Mosul is a Kurd-controlled city about 110 miles (176 kilometers) from both Syria and Iran. Should the bodies prove to be Saddams sons, intelligence officials said they are looking at the possibility that Uday and Qusay were attempting to find a way out of Iraq. U.S. officials have said they need to capture the former ruling family to break resistance to U.S. forces and encourage cooperation by Iraqis fearful that Saddam could return to power. Retired Army Brig. Gen. David Grange said that the deaths of Uday and Qusay would deal a psychological blow to Saddam loyalists attacking U.S. troops. The hunt for Saddam in Iraq is led by a U.S. Special Operations team -- code-named Task Force 20 -- with support from the CIA. The task force, which also took part in the rescue of Army Pfc. Jessica Lynch, includes covert special forces from the various U.S. military services. (Lynch homecoming) Qusay and Uday are the second- and third-most wanted Iraqi leaders, and both are in the playing card deck of most-wanted Iraqis issued to U.S. troops in Iraq. Uday is the ace of hearts and Qusay the ace of clubs. (Flash interactive: Iraqs most-wanted) Qusay has been the son widely perceived as most likely to succeed Saddam. With Iraq preparing its defenses in the run-up to the war, Qusay was put in charge of four key areas, including Baghdad and Tikrit -- his familys tribal home. When the war began, he was in charge of the countrys intelligence network, the 80,000-strong Republican Guard and 15,000-member Special Republican Guard, which was responsible for protecting Saddam and his family. Uday has a reputation for violence that included torturing Iraqi athletes who did not meet expectations. He ran the dreaded Saddam Fedayeen security force. He was also in charge of the nations Olympic committee, edited a leading newspaper, Babel, and was head of Youth TV, the countrys most popular channel. Just before the war, Uday warned that Iraqi troops would make the mothers of U.S. soldiers weep blood instead of tears. |
razor 於 2003/07/23 03:45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www.cnn.com/2003/WORLD/meast/07/22/sprj.irq.sons/index.html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23 09:0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230012.html 海珊兩子遭美軍擊斃 (中央社記者翁玉珠吉達二十三日專電)根據阿拉伯衛星頻道最新消息,伊拉克前總統海珊的兩個兒子烏岱及庫賽已在伊拉克摩蘇爾城遭美軍擊斃。 美軍是根據線報在週二的一次攻堅槍戰中擊斃海珊的二名兒子,美軍表示將在週三公佈死者照片。 |
小貓 於 2003/07/23 11:3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三千萬USD...流口水當中0.0 提供海珊二子行蹤 伊民眾將獨得三千萬美元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24 09:21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240007.html 布希:海珊兩子身亡舊朝永無復辟之日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二十三日專電)美國總統布希今天表示,海珊的兩個兒子烏岱與庫賽昨天遭美軍擊斃後,伊拉克人民將更加確信,海珊獨裁王朝已永無復辟之日。 布希說,海珊政權在過去三十餘年間壓迫伊拉克人民,侵略鄰國,威脅世界和平。在國內,它是獨裁暴虐政權,在國外,它散播恐怖主義。現在,海珊的黨羽還在困獸猶鬥,企圖破壞伊拉克重建,殺害軍警人員,射殺大學守衛,攻擊發電廠及油田設施。 如今海珊子嗣已去,伊拉克主要後患已除,美國及盟邦將更集中精力,從事伊拉克戰後重建工作。 布希特別對駐伊軍隊的辛苦表示敬佩,對他們的美國家屬也表示感謝之意。布希說,目前有十九個國家派部隊到伊拉克協助維持安定工作,陸續還會有其他國家派兵加入,另有二十餘國提供重建基金。他對伊拉克在臨時政府最高行政長官布雷默的領導下,迅速回歸正常生活,並重建為自由民主國家,表示充滿信心。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24 10:44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1463285.shtml 911事件 FBI難辭其咎 台北訊 2003/07/23 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22 日報導,國會的九一一恐怖攻擊聯合調查委員會定 24 日公布其最後的調查報告,該報告的批評集中在聯邦調查局是否事前應該能夠找到恐怖分子策劃九一一攻擊的跡象,並指責聯調局未對恐怖分子的行動產生警覺。 報告中指出,巴約米可能是沙國或其他國家的情報員,但因為無證據,聯調局也無法對他監視。報告中討論的另一個問題是該二名劫機者在聖地牙哥的房東是聯調局的線民,而該線民在 2000 年夏季向聯調局報告,他的房客是兩名善良可靠的穆斯林,他們合法進入美國讀書,未參加任何政治或犯罪組織。消息來源說,該報告也批評情報機構未能對凱達分子在美國境內和在阿富汗訓練營的活動蒐集足夠的情報。 |
小貓 於 2003/07/24 11:0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美國防部將公佈海珊兩子死亡照片,以昭告視聽 http://tw.news.yahoo.com/2003/07/24/international/bcc/4130564.html 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表示,將在最短時間內公佈海珊兩個兒子的死亡照片,以說服仍抱持懷疑態度的伊拉克人。海珊的兩個兒子烏岱與庫賽是星期二在伊拉克北部大城摩蘇爾遭美軍突擊時喪生。 美國副國防部長伍佛維茲表示,他們要讓伊拉克人民確實明白「烏岱與庫賽已經死亡」。 駐伊拉克美軍表示,烏岱與庫賽的屍體經由牙齒紀錄比對、及四名前伊拉克官員的指認,身分已經確認。在指認的官員中包括前伊拉克副總理阿濟茲,他在四月底向美軍投降。 美國總統布希表示,這兩兄弟死亡證實海珊政權已經結束。不過,就在美軍擊斃烏岱與庫賽的第二天,駐伊拉克美軍又遭到攻擊,導致美軍兩死八傷。 |
小貓 於 2003/07/24 11:04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女大兵林區返鄉 受到熱烈歡迎 http://tw.news.yahoo.com/2003/07/24/international/ftv/4129529.html 在美伊戰爭中遇伏被擒,後來又被美國特種部隊深夜奇襲,順利救出的美軍女兵潔西卡林區22日搭乘軍用直升機返抵家鄉,受到家人和鄉親父老的熱烈歡迎。 為了讓潔西卡盡快回家,美軍特別出動直升機將她從華盛頓醫學中心載到西維吉尼亞州家鄉附近的伊莉薩白鎮,當地父老早在數小時之前就已經拿著「歡迎回家」的標語牌在棒球場上殷殷等候潔西卡的歸來。 潔西卡發表簡短的聲明之後,便搭車在鎮上凱旋遊街,接受祝賀歡呼。隨即回到巴勒斯坦鎮和家人團聚。 潔西卡林區服役的美國陸軍507保修連在美伊戰爭期間隨第三步兵師在前線作戰。不料部隊2月23日於納西里耶遭遇伊拉克部隊突襲。全連共有11名士兵死亡,另外還有潔西卡林區在內共5人被俘。 不過,美國特種部隊隨即在4月1日一場戲劇化的夜襲行動中將潔西卡從醫院救出來,其他4名美軍則在海珊政權垮台後獲釋。 潔西卡獲救後被視為美國英雄,並在22日獲頒代表英勇作戰的青銅星獎章、作戰受傷的榮譽紫心勳章以及戰俘獎章。(民視新聞潘信宇編譯) |
小貓 於 2003/07/25 09:24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通緝排名11海珊堂兄弟落網 http://tw.news.yahoo.com/2003/07/25/international/cdn/4132482.html 法新社.巴格達訊 當美國總統布希二十三日表示,海珊的兩個兒子烏岱和庫賽遭美軍擊斃,伊國舊政權已經完全結束。在此同時,在巴格達,伊拉克人和聯軍部隊也為令人痛恨的烏岱及庫賽的死亡事件歡欣鼓舞。 雖然二十三日又有兩名軍人被槍殺,美軍表示,逮捕到排名第十一的伊拉克領導階層通緝要犯,他是前海珊精銳共和衛隊的指揮官馬吉德,他是海珊的堂兄弟,至此被通緝的五十五名海珊黨羽中,只剩十八人在逃,包括海珊在內。 美軍在伊拉克地面部隊指揮官桑傑士中將說:「我們已經確認這兩具屍體是海珊的兒子烏岱與與庫賽。」 桑傑士說,被美軍拘禁的社會復興黨成員以及牙醫的紀錄已經證實這兩具屍體的身分,至於其他的證據,我們將持續蒐集。 桑傑士表示,海珊仍然是我們聯軍追緝的「最大目標」。 (法新社.華盛頓訊)體認駐伊拉克美軍部隊在戰後擔任維持和平部隊的壓力,美國防部二十三日宣布部隊輪調的重大計畫。 這項部隊輪調將陸續實施到明年四月。 在這項宣布中,最令人囑目的是它透露第三步兵師將於今年九月返回美國。這項計畫是由美國陸軍代理參謀長基恩將軍向記者宣佈。 這項輪調計畫預期不會影響西方國家駐伊拉克部隊總人數,目前西方國家駐伊拉克部隊總人數是十五萬六千人,其中大約有十四萬八千人是美軍,其餘一萬二千四百人主要是英國部隊。 |
小貓 於 2003/07/25 09:26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俄羅斯媒體報導海珊兒子被自己親戚出賣 http://tw.news.yahoo.com/2003/07/24/international/cna/4131973.html (中央社記者張弘光莫斯科二十四日專電)俄羅斯莫斯科迴聲廣播電台新聞指出,根據可靠消息來源說,出賣伊拉克前總統海珊之子的人姓「穆哈馬特」,是海珊兒子烏代和庫賽的表哥,也是發生激戰別墅的屋主;告密者在美國軍隊發動攻擊前一小時離開現場。 根據消息指出,告密者與美國指揮官秘密會面,被媒體撞見拍下錄影帶。「穆哈馬特」因為告密獨得三千萬美元。 美軍是七月二十二日在伊拉克北部包圍了摩蘇爾一所房屋以後,展開了一次長達六小時的激烈戰鬥,有四名伊拉克人在戰鬥中死亡,美軍證實死者當中包括海珊兩名兒子烏代和庫賽。 烏代和庫賽在美國的通緝名單中排第二與第三位,美國懸賞各一千五百萬美元捉拿他們。有消息認為,海珊兩名兒子被殺對駐守在當地的聯軍部隊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意義,能夠消除伊拉克人對舊政權可能東山再起的疑慮。920724
布希原來如此戒懼於舊政權的復活,這可能因為侵入伊拉克後,統治並不順利,伊拉克人頗有人心思舊的傾向,不停的游擊攻擊就是傷腦筋的事,總統改選還有段日子,但國會期中選舉在即,如果伊拉克情勢如此,執政黨便可能選敗,布希聲望下墜就是一個警號。 布希在聲明中有一點是頗為可取的,他說要加快伊人治伊的步伐。 然而,說是一回事,認真做卻是另回事。目前伊拉克管制委員會已成立,容納了伊拉克各民族、各派系、各宗教的代表,應該是很完備,而能得到伊人支持的,但事實卻未必,因為這些成員都不是伊拉克人所選出的,而是美國人布雷默所指派任命的,嚴格地說,並不能代表伊拉克真正的民意,要想加快步伐,使伊拉克人認可這不是美國意志的延伸,只有民選一途。 在未能民選之前,至少有些事是必須要注意的,其一是:這些委員是否滿意於在美國限定的權限下工作?他們是否會向美國爭取更大的權限?其二是伊拉克民意認可這個委員會嗎?是認為它能為人民爭權益,還是只是美國的傀儡組織,只為美國利益服務?其三是如游擊戰不斷升高,與美國形成軍事衝突,則這委員會的立場何在? 目前形勢已證明美國新保守主義者在侵伊之前所打的算盤完全落空,哈珊倒後的伊拉克並沒有成為美國在中東重要盟友,更不要說由此要改變中東的政治現況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能形容新保守主義者的落寞。 |
小貓 於 2003/07/25 12:12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參議員抨擊 美情報單位缺乏互動 http://tw.news.yahoo.com/2003/07/25/international/ftv/4133095.html 兩年前,九一一攻擊事件發生之後,美國及全球民眾都懷疑,美國政府是否事先知情。美國國會特別小組,今天提出九一一調查報告表示,美國政府當初不但握有相關情報,而且其實可以避免攻擊發生。主持調查的參議員葛拉罕,強烈抨擊包含中情局,和聯邦調查局在內的美國情報單位,缺乏互動,才會導致悲劇發生。這份厚達八百頁的調查報告指出,聯邦調查局幹員,在九一一攻擊事件發生前,曾經和兩名劫機犯有接觸,但上層卻未積極採取行動。此外,早在一九九八年就有情報指出,以賓拉登為首的蓋達組織,準備對紐約和華府進行恐怖攻擊,但美國政府卻沒有主動回應。外界對此更是一無所知。因此調查小組抨擊美國政府,忽視甚至刻意隱瞞重要情報訊息,讓民眾暴露於危機當中。問題是,布希政府似乎無意改變,讓情報更公開透明。在這份調查報告中,大部分篇幅都以高度機密為由遭到刪除,這點讓調查小組非常不滿。調查小組表示,布希總統在九一一攻擊事件發生前一個月,曾經聽取例行國安簡報。然而,調查小組卻無法得知簡報內容,不清楚布希總統是否事前知情。這讓調查報告非但沒有化解外界疑慮,反而掀起更大的謎團。(民視新聞,潘信宇編譯)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25 12:54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250016.html 倫斯斐為國防部公佈烏岱兄弟慘死照片辯護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二十四日專電)美國國防部今天將海珊的兩個兒子烏岱和庫賽遭美軍擊斃慘死的照片公諸於世後,引起各界的議論。國防部長倫斯斐為他的決定辯護說,這是他天人交戰後作出的決定,唯有如此才能讓伊拉克人民相信,海珊的兩個兒子已經死亡。 倫斯斐回答說,他的確曾為是否公佈這些照片而徬徨猶豫,最後他決定公佈,因為他覺得那樣做是對的,只有這樣阿拉伯人民才會相信海珊的兒子已經死亡。 「我承認照片的樣子很難看,但重要的是要讓伊拉克人民看到他們,知道他們已經不在世間,知道他們不會再回來,這樣做有利於保護美國人民的生命,保護聯軍的生命,並讓伊拉克人民不再感受壓力」。 倫斯斐說:「我覺得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我很高興我如此做了」。烏岱、庫賽兩兄弟被擊斃的照片,是由美軍在巴格達公佈。照片顯示兩人躺在地上,臉朝上,眼睛閉著,臉部有許多血跡,庫賽的臉上出現一道很深的傷痕。兩人都留了濃密的鬍鬚,顯然企圖偽裝。 |
小貓 於 2003/07/28 16:4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美軍搜捕海珊突襲巴格達高級區,五伊拉克人喪生 http://tw.news.yahoo.com/2003/07/28/international/reuters/4138503.html [路透巴格達電] 據目擊者說,美軍為搜捕海珊(薩達姆侯賽因),周日在巴格達中部進行血腥突襲,導致五人喪生。不過,並沒有這名伊拉克前總統的蹤跡。 在什葉派回教聖城卡爾巴拉(Kerbala),美國海軍陸戰隊與丟擲石塊的群眾發生衝突,隨即開火。一名美軍高級將領說,伊拉克正成為「恐怖分子的磁鐵」,吸引著企圖攻擊美國人的外國武裝者。 而美國20特遣部隊顯然是接獲線報,帶領美軍封鎖巴格達的高級區曼蘇爾(Mansur)部分地區,搜捕這位伊拉克前領袖。曼蘇爾曾是海珊常去的地方。而上周美軍就是接獲線報,得以在伊北殲滅海珊的兩個兒子。 不過美國軍方人士只願透露,那是美國20特遣部的任務,但不願提供進一步的細節。 當地居民與醫生告訴路透,美軍向經過的汽車開火,打得車身全是彈孔,導致五人喪生,八人受傷。他們說,那些死者和海珊並沒有明確的關係。 美軍迅速離開當地,但並沒有重要的發現。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麥爾斯(Richard Myers)將軍造訪駐海珊家鄉提克里特(Tikrit)的美軍時指出,自從海珊之子烏代(Uday)和庫賽(Qusay)周二喪生後,就有許多伊拉克人前來報信。他表示,有信心能追蹤到海珊的蹤跡。(完) --編譯 楊幼蘭;審校 張若琪 |
小貓 於 2003/07/28 16:4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報導稱美軍改採強硬手段對付伊拉克游擊戰士 http://tw.news.yahoo.com/2003/07/28/international/cna/4139025.html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二十八日電)華盛頓郵報今天報導,在伊拉克戰士發動游擊戰攻擊之際,美國陸軍也採取一種更機敏而強硬的作法來對付看不見的敵人,並且發現了蒐集有關敵人情報的新方法。 郵報記者訪問幾十名美軍官兵後指出,過去六週期間美軍對底格里斯河谷沿線的小村落發動了幾百次突擊,拘押了幾千名可疑的伊拉克戰士。這些攻擊多半是在深夜進行,許多人只是受到短暫的拘押。 美國軍事官員說,在第四步兵師負責巡邏的巴格達以北廣闊地區,美軍已擊斃三百多名伊拉克戰士。在同一期間,美軍則有三十九人在伊拉克各地的戰鬥中陣亡。這些軍事官員表示,美軍繼續遭到傷亡(二十六日又有四名美軍喪生)是加強攻勢的直接結果。 儘管人員遭到傷亡,美國陸軍官兵聲稱,他們在大部分游擊戰鬥發生以及十五萬名美軍中的大約半數部署的伊拉克北部地區已有實質的收獲。 一名陸軍軍官說,在六月初美軍展開攻勢之前,擊殺一名美軍的賞金約為三百美元。現在甚至有人向街上的年輕人出價高達五千美元殺害美軍,並且告訴他們,如果拒絕,他們的家人將會被殺。這名軍官形容此一發展顯示一度躍躍欲試的伊拉克青年已不願意參與攻擊行動。 在此同時,長久支持海珊總統、在伊拉克居於少數的森尼派回教徒聚居的巴格達西北方地區攻擊美軍的次數也已減少。美國軍官指出,在巴格達、北方的提克里特與西方的城鎮法魯賈之間的三角地帶,美軍遭到的攻擊自六月中旬以來已減少一半。 郵報表示,此一攻擊減少導致派駐伊拉克的高級指揮官辯論戰爭是否即將結束。部分指揮官說,海珊的社會復興黨成員的抵抗行動已幾近瓦解。但是其他高級指揮官認為戰爭將進入新階段,擔心社會復興黨頑強分子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會把攻擊美軍的行動轉移為以炸彈攻擊美國文職人員以及與他們合作的伊拉克人。 此外,在伊拉克的美軍將領普遍認為,最近幾週伊拉克人提供的情報質量都已大幅改善,導致諸如上週二在摩蘇爾擊斃海珊兩個兒子的軍事行動。 第四步兵師第二旅旅長霍格上校表示,美軍正用更強硬的手法蒐集情報。例如,上週三晚間,他指揮的軍隊逮捕一名伊拉克中將的妻子和女兒,並且留下一張字條說:「你若要家人獲釋就得自首。」 霍格說,這種作法是有正當理由的,因為「這是向被拘押者蒐集情報的行動,這些人也掌握了情報」。他又說,此一戰術也有效。那名中將上週五出現在美軍基地門口並且投降。920728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7/31 11:2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7/200307310038.html 布希警告:恐怖組織可能劫機是真實威脅 (中央社記者郭無患華盛頓三十日專電)美國總統布希今天指出,事實將證明,他決定對伊拉克發動戰爭是正確的,布希同時警告,蓋達組織可能發動的新攻擊,他說,可能利用民航飛機進行攻擊的威脅是真實的威脅。 對於外界責備他在元月二十八日發表國情咨文中,引用遭到質疑的情報,指稱伊拉克試圖從非洲獲得核子武器原料一事,布希表示,他為他所說過的話負責,並強調,他主導的三個重大減稅措施,已經在伊拉克戰爭期間維持國家經濟安全,而伊拉克戰爭的結果對促成中東地區的穩定和世界安全有很大幫助,但布希指出,反恐戰爭仍在進行中。 被問到國土安全部所提出,可能有劫機恐怖攻擊活動時,布希說,這是真實的威脅,美國政府已經和外國政府以及航空業者密切合作防範。他表示,美國確實知道蓋達恐怖組織意圖利用過去的手法,美國也獲得一些訊息顯示,他們可能會利用國際航班飛機;美國有理由注意民航業的安全,並有信心瓦解恐怖組織的意圖。至於伊拉克前總統海珊的兩個兒子上週在美軍攻擊行動中被打死,布希認為,此事將改變伊拉克的情勢,加強海珊政權已經永遠消失的事實;同時逮捕海珊也一天天接近,美軍一直在追捕他。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8/01 20:36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8/200308010027.html 提供線索使海珊二子遭格殺線民獲頒鉅額賞金 (中央社記者陳正杰華盛頓三十一日專電)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包潤石說,國務卿鮑爾今天批准發給三千萬美元賞金,給提供線索協助美軍找到伊拉克前總統海珊兩個兒子的一位線民。 海珊的兒子烏岱和庫賽二十二日在摩蘇爾遭美軍包圍,隨後在與美軍交火時喪生。 根據這個辦法,提供線索使海珊遭到逮捕或能證明海珊已死的人,可獲得兩千五百萬美元賞金。包潤石不願透露得到三千萬美元賞金線民的身份或是美國發給賞金的具體方式。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8/04 09:55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8/200308020122.html 英赫頓勳爵對武器專家凱利之死展開獨立調查 (中央社記者韓乃國倫敦二日專電)英國終審法院院長赫頓勳爵,昨天已在形式上展開有關國防部武器專家凱利死亡的獨立調查,但是採納證據的一連串聽證會將從八月十一日才正式開始,屆時包括英國首相布萊爾以及國防部長胡恩在內的相關證人,都將應赫頓的要求出面作證。 七十二歲的赫頓於一九七九年擔任北愛爾蘭高等法院大法官,一九八八年升任北愛高等法院院長;從一九九七起擔任英國終審法院院長,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法官,曾數度調查複雜、敏感的案件。 赫頓表示,他已從各主要證人收集書面報告,進行研讀。他將等到凱利的喪禮於八月六日舉行之後,才展開聆訊過程。 凱利的家屬已向赫頓勳爵表示,希望不要讓電視媒體在現場採訪公聽會的聆訊過程,以免他們的家庭悲劇成為全國收視的娛樂節目。凱利的家人指出,凱利在國會下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作證時,面對電視現場轉播,承受了相當大的壓力,因此他們不希望這次聽證會的證人再經歷同樣的場面。 然而,獨立電視新聞網以及天空新聞兩個電視頻道在一項聯合聲明中,呼籲赫頓勳爵允許電視媒體作現場轉播,以滿足英國民眾對於本案的強烈興趣。這兩家電視台認為,只有電視媒體的現場報導,才能反映出聽證會的真實全貌。 赫頓的助理人員先前曾表示,只准電視媒體在赫頓發佈調查開始與結束的聲明時進場報導,其餘的部分只允許報紙記者採訪。 凱利博士是捲入英國政府和BBC嚴重衝突的核心人物。他於七月十七日在牛津郡住家附近的樹林內割腕自殺身亡,死前他被英國國防部懷疑是BBC記者一則爭議性報導的消息來源。這則報導指控英國政府在去年九月發佈的伊拉克武器情報報告中,添加了不實的資訊,誇大了伊拉克對世界的威脅,用以說服國會與英國民眾同意對伊拉克出兵。 BBC在凱利死後承認,凱利就是吉利根報導中的唯一消息來源,但是BBC仍舊堅持報導的內容沒有錯誤。 另一方面,國防大臣胡恩正面臨壓力,要求他說明,為何國防部在凱利主動出面表示,他可能是BBC的消息來源後,未將凱利的身份保密?凱利的家人曾表示,凱利在死前承受了「難以忍受的」壓力。他曾在給同事及友人的電子郵件中透露,國防部將他的身份暴露,讓他有被出賣的感覺。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8/05 22:30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politics/news/200308/200308050394.html 雅加達飯店爆炸十死七十餘傷 無僑胞及台商 (中央社記者許湘欣台北五日電)據外交部駐印尼代表處傳回來的最新電報顯示,印尼首都雅加達市中心馬里歐大飯店 ((Marriot Hotel)今天發生爆炸後,目前累積死亡人數為十人,另有七十餘人輕重傷,所幸沒有台商或僑胞傷亡的消息。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8/05 23:14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8/200308050176.html 報導稱瑞典專家在伊拉克找到武器計畫證據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五日電)愛爾蘭評論報四日報導,瑞典武器專家聲稱,在六月間的一次秘密訪問期間,他們發現了一項伊拉克製造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計畫的證據。但是反對伊拉克戰爭的瑞典政府與軍方官員輕描淡寫此一說法,並且批評這項訪問並未獲得政府授權。 塞爾斯崇說,那些資料顯示,伊拉克遲至去年還在推動一項化學與生物武器計畫,但是並未透露伊拉克是否已製造任何生化武器。 這家愛爾蘭報紙指出,塞爾斯崇坦承他輕率授權此一訪問,並且後悔未向上級或瑞典政府報告此事。 報導又說,瑞典國防研究局發言人倫瓦爾表示,那兩位武器專家並未發現任何「確鑿的證據」。國防研究局會提出一份有關發現的報告,但是根據協議不會在摩納哥世界電視網播出有關電視紀錄片之前對外公布。該紀錄片製作人塞德瑞爾表示,他們向前伊拉克官員購買的文件包括標明也許埋藏化學或生物武器原料地點的地圖,而協助他們評估那些文件的還有另外幾位歐洲專家。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8/06 19:56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8/200308060177.html 傳美國要求的伊拉克維和部隊只獲半數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六日電)今日美國報今天報導,新派遣的外國維持和平部隊將自八月中旬開始抵達伊拉克,但是美國施加壓力幾個月的結果只得到五角大廈要求外國軍隊的大約半數。截至目前,還沒有足夠的外國部隊能夠與預定明年初撤離的部分美軍換防。 外國官員指出,其他國家承諾派遣的軍隊約有三分之一不是不具備戰鬥條件,就是被他們的政府蓄意禁止參與作戰行動。那可能限制他們在聯軍部隊目前在伊拉克發動的游擊式戰爭中所能發揮的作用。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美國國防策略專家歐漢隆說:「問題在於(外國)軍隊的素質,以及他們是否準備投入戰鬥。在遜尼派三角地帶(效忠海珊者積極攻擊美軍的一個巴格達以北地區),你必須要有高素質的美國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部隊。在(伊拉克)北部和南部,你或許可用(其他國家的軍隊)。」 今日美國報表示,目前伊拉克有十四萬六千名美軍和一萬一千名英軍,以及少數其他國家的軍隊。英國部隊從未被列入取代美軍的計畫中。五角大廈官員一直表示,在可預見的將來伊拉克至少需要十六萬名軍隊。 根據五角大廈最近宣布的輪調計畫,美國陸戰隊第一遠征軍將在九月或十月由波蘭率領的一師多國部隊取而代之。此一輪調似乎將如期進行。 較令美國軍事策劃人員擔心的是將來派遣的多國部隊,其中包括預定明年二、三月接替美國陸軍第一○一空降師的外國部隊。目前沒有一個國家表示願意率領這個師,也不知道預定接替第一○一空降師駐防伊拉克北部的軍隊將來自什麼國家。 美國陸軍副參謀長基恩昨天告訴記者,美國正在與十一個國家談判派兵接替第一○一空降師的事宜。如果此一談判無法在秋季之前成功,美國軍方領袖勢必要考慮由美國陸軍或陸軍後備部隊調派部隊。 若沒有更多的外國軍隊,五角大廈的選擇就相當有限。目前派駐伊拉克的美軍似乎不可能無限期留駐,因為那些美軍本身和家屬都逐漸強烈要求輪調回國。 美國軍事專家指出,其他的選擇包括派遣更多國民兵或後備部隊、削減派駐伊拉克的軍力、或是調派目前在其他地區執行維持和平任務的部隊前往換防。 報導中說,五角大廈官員仍然希望能夠說服印度、巴基斯坦、葡萄牙、俄羅斯、法國和德國派遣大批軍隊前往伊拉克,但是它們幾乎都已表示不可能參與伊拉克維和任務,除非聯合國通過成立一支維和武力的一項新決議案。 布希政府業已表示,它不會要求聯合國通過此一決議案。阿拉伯國家外交部長昨天在開羅集會時指出,他們不會派遣維和部隊到伊拉克,這也使一個主要的阿拉伯國家參與維和任務的希望受挫。 今日美國報又說,五角大廈也不太可能立即得到北約組織的協助,因為北約部隊將在十一日接下阿富汗維和的責任,目前也在柯索伏和波士尼亞執行維和任務。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8/08 16:17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8/200308080156.html 美懷疑與蓋達有關團體涉及約旦使館爆炸案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八日電)根據美國高層國防官員的說法,一個與蓋達組織有關的恐怖分子團體,也許涉及昨天約旦駐伊拉克大使館的炸彈攻擊事件。 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作戰主管史瓦茲中將,昨天在五角大廈跟記者談到白宮聲稱與蓋達組織關係密切的恐怖團體「伊斯蘭虔信者」。 他說:「我們確知目前在伊拉克、也在巴格達的一個(恐怖分子)組織就是﹃伊斯蘭虔信者﹄。目前不確定這個組織是否與今天上午的(炸彈攻擊)事件有關。真相或許會在我們繼續調查的過程中大白,不過那是一個與蓋達有關以及我們正在專心注意的一個組織。」 據報導,發生在約旦駐伊拉克大使館外的爆炸造成至少十一人死亡,其中包括守衛該大使館的五名伊拉克警官,另外還有幾十人受傷。 美國防部指出,目前並沒有部署聯軍部隊加強外國大使館等地點安全的立即計畫。 史瓦茲將軍表示:「更可能的情況是伊拉克人將會守衛其他國家駐巴格達的大使館。事實上,正如你們所知的,目前約有三萬三千名伊拉克警察在執勤,而在巴格達大約有幾千名警察。那是處理此一問題的方法,也就是由伊拉克人負責伊拉克的內部安全。」儘管發生最新的爆炸案,史瓦茲強調,伊拉克境內的安全情況正在改善,主要是因為美國針對已遭罷黜的伊拉克總統海珊的支持者每天進行突擊。 |
ryan2181 於 2003/08/13 13:5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104+112003081300615,00.html 2003.08.13 中國時報
美軍第四步兵師官員說,美軍周一在提克里特突擊時拘捕14人,上述兩人也在這群人中。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8/16 21:07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8/200308160010.html 傳阿富汗激進份子經伊朗進入伊拉克襲擊美軍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十六日專電)據伊拉克北部庫德外交人士今天表示,最近幾個月來,包括阿富汗、阿拉伯及中東地區其他激進份子一千多人,相繼越過崎嶇的伊朗山區潛入伊拉克,協助伊拉克武裝份子襲擊美軍。 「庫德愛國聯盟」與伊北另一主要庫德派系「庫德民主黨」,共有民兵部隊四萬人,是今年三月協助美軍對伊拉克前總統海珊政權發動戰爭的最大幫手,並於戰後在美軍支持下擴大在伊北的勢力範圍,同時繼續協助美軍防範激進份子的襲擊。 據加拉利表示,在今年三月美軍對海珊政權發動攻擊之後,美軍也曾協助「庫德愛國聯盟」民兵部隊攻擊自伊朗潛入的伊斯蘭極端份子,殲滅許多人,但最近跡象顯示又有其他的伊斯蘭極端份子繼續從伊朗潛入,並試圖暗殺庫德高層官員。駐伊拉克美軍指揮官稍早也曾表示,在伊拉克襲擊美軍的武裝份子,除少數是效忠前總統海珊的死硬份子之外,並有部分是來自伊拉克境外的伊斯蘭極端組織成員,其中不乏來自阿富汗的前塔利班政權殘餘份子。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8/18 21:46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8/200308180145.html 美報稱線索顯示利雅德炸彈攻擊與蓋達有關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十八日電)華盛頓時報今天報導,根據西方外交官與沙烏地阿拉伯情報官員的說法,歐薩瑪.賓拉登的一封信以及他兒子薩德由伊朗打的一通電話,證明蓋達恐怖組織與攻擊沙烏地阿拉伯境內西方人士的一連串行動有關。 一名要求匿名的高層西方外交官表示,在造成包括九名美國人與兩名英國人在內三十四人喪生的一連串利雅德炸彈攻擊兩天之前,薩德.賓拉登曾由伊朗某個地方打電話給一名蓋達成員。 這名未經指名的沙烏地籍嫌犯是在五月炸彈攻擊事件後,當局掃蕩回教好戰分子時被捕的。沙國當局指出,他在接受偵訊期間透露了他與薩德.賓拉登通話的內容。 在此同時,調查人員透露,在沙烏地當局獲悉恐怖分子以飛彈攻擊英國航空公司班機的計畫後,英航已在上週暫停所有飛往沙國的班機。咸信此一攻擊計畫也是蓋達組織的陰謀。 時報指出,有關前述陰謀的情報可能是來自在沙烏地阿拉伯與當地情報單位合作的中央情報局調查人員。沙烏地當局目前正與中情局分享有關蓋達的敏感情報。 沙國警方一個特別單位是在五月三十一日突擊前一天晚上自利雅德一場槍戰中逃逸的十名恐怖主義嫌犯時,遏阻上述陰謀。在此一突擊行動中有三名沙國警官喪生,五名嫌犯被捕。沙國警方在那些恐怖分子使用的一輛汽車內,查獲他們計劃以飛彈攻擊英航班機的詳細資料,英航在次日即宣布中止所有飛往沙國的班機。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8/19 19:15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8/200308190158.html CNN:錄音帶宣稱賓拉登與塔利班頭子仍健在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十九日電)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今天報導,一捲據稱是蓋達恐怖組織錄製的錄音帶指出,蓋達首領歐薩瑪.賓拉登與塔利班頭子歐瑪都還健在,並且呼籲回教徒與伊拉克境內的美軍作戰。 此一錄音帶中的聲音說:「歐薩瑪.賓拉登與歐瑪安然無恙。」它並呼籲伊拉克人繼續與美軍作戰,保證會派遣更多蓋達成員前往協助他們。 錄音帶中指出,美國要求盟邦協助在伊拉克執行任務的努力,就是美國失敗的一個跡象。 至於派駐阿富汗的美軍,錄音帶中說蓋達至少已殺死一千二百名美國士兵,並且保證在美軍撤離之前再殺害更多美軍。 根據美國公布的資料,阿富汗戰爭期間有二十三名美軍在戰鬥中陣亡,而自塔利班政權被推翻以來,已有十九名維持和平部隊在阿富汗執勤時喪生,但是只有四人是在「敵對行動」中陣亡。 美國正領導大約一萬二千名軍隊和特種部隊在阿富汗追捕塔利班與蓋達殘餘分子,主要集中在阿富汗東部和東南部地區。 此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領導的一支五千人維持和平部隊目前部署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及其周圍地區。 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羅伯茲十七日告訴 CNN,他相信追捕賓拉登與被罷黜的伊拉克總統海珊的「包圍圈正在縮小」。定期聽取有關恐怖分子威脅簡報的羅伯茲表示,報告顯示賓拉登正藏匿在巴基斯坦與阿富汗交界的一個部落山區,而這名蓋達首領是利用信差和其他低科技通訊方法躲避美國的監視。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8/20 10:06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8/200308200012.html 聯合國駐巴格達總部遭炸彈攻擊背後因素分析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特稿)聯合國駐巴格達總部大樓今(十九)日遭到汽車炸彈攻擊,包括聯合國駐伊拉克代表戴麥洛等至少十七人喪生,攻擊者身份至今不明,但攻擊動機似乎與怪罪聯合國無能制裁美國攻佔伊拉克一事、藉此嚇阻國際和平部隊進駐伊拉克及增加美國負擔等因素有關。 位於巴格達北郊的聯合國總部大樓是在今天當地時間下午四時三十分遭到疑是自殺攻擊的汽車炸彈攻擊,大樓西北一角遭強烈爆炸塌陷,爆炸威力連遠在一公里半之外的建築物窗戶玻璃也被震碎。據居民說,這種爆炸聲勢只有在戰爭之初美軍轟炸巴格達才見到。據說爆炸發生之際,正有數百人在大樓內工作。 這也是伊拉克戰後至今,聯合國首次成為反抗份子攻擊的主要目標。這與上周末巴格達的自來水管道被炸,導致城市大部分地區缺水,以及伊拉克北部油管日前發生兩起爆炸事件,剛恢復向土耳其輸送石油的作業又被迫停頓一事串連起來,顯然反抗份子的動機旨在使伊拉克的政治與經濟局面繼續混亂下去。 一連串的蓄意破壞活動,使得伊拉克的混亂局勢持續愈久,經濟得不到重建,伊拉克人民的日常生活不能改善,勢必導致伊拉克人民的不滿情緒愈大,遷怒美國及聯合國的活動也就會愈來愈多,包括反對外國軍隊留駐伊拉克,最後迫使美國及聯合國撤出伊拉克,這似乎是伊拉克前海珊政權殘餘份子的收復國土策略。 但阿拉伯國家駐土耳其一位要求匿名外交人士告訴中央社說,在英美聯手發動伊拉克戰爭之前,聯合國雖然表示反對,但無能制裁或阻止英美行動,導致伊拉克局勢演變至今一發不可收拾,而最可能對聯合國駐巴格達大樓發動這種凌厲攻勢者,也顯然是外來類似蓋達組織的激進組織所為。 這位熟悉中東事務的外交人士指出,蓋達恐怖組織攻擊的目標都是具有重要意義象徵,例如「九一一」事件遭受襲擊的紐約世界貿易大樓與美國五角大廈,是美國經濟與軍事力量的象徵,而聯合國在無力制止伊拉克戰爭之後,駐巴格達總部大樓也就成為武裝激進組織的遷怒目標。 安卡拉觀察家也相信,攻擊聯合國駐巴格達總部大樓的自殺式汽車炸彈攻擊方式,與「九一一」襲擊事件及中東地區頻仍的自殺炸彈攻擊事件類似,極可能都出自同一組織的訓練,而能夠有能力策劃及準備這類攻擊的組織,應非伊拉克海珊政權的殘餘份子所能為,因此不排除由外來「專業」集團所為。 就在今天稍早,在聯合國駐巴格達總部遭汽車炸彈攻擊之前,伊拉克北部與美軍合作的庫德民兵逮捕了伊拉克前副總統拉馬丹。美國五角大樓已証實此事。拉馬丹是美國通緝的伊拉克前政權要員之一,在通緝名單上排名第二十位,被控在鎮壓伊拉克庫德人和回教什葉派方面充當前總統海珊的打手。 聯合國駐巴格達總部大樓遭炸一事,是否與拉馬丹被捕而招致伊拉克反抗組織報復有關,目前仍不得而知。上月二十二日,美軍在逮捕拉馬丹的同一地區進行一項突擊行動,擊斃了伊拉克前總統海珊的兩名兒子:烏岱與庫賽,事後曾有觀察家警告可能招致效忠前海珊政權的激進分子採取報復行動。 不過,安卡拉觀察家同意指出,伊拉克境內反抗分子攻擊美軍的次數最近急遽減少,但攻擊基本經濟設施的活動卻急遽增加,顯示反抗分子採取靈活策略,在美軍提高警覺防範攻擊之際,轉向攻擊缺乏防護的基本經濟設施,以及今天聯合國駐巴格達大樓遭到攻擊,均旨在破壞美國計劃重建伊拉克的計劃,也是間接打擊美國的一種攻勢。 美國政府顯然也意識到聯合國駐巴格達總部大樓遭到攻擊一事與美國處理伊拉克問題有關,總統布希立即在爆炸事件之後發表演說,極力譴責爆炸事件的發生與「恐怖主義」活動有關,希望藉以喚起世界公憤,在共同打擊「恐怖主義」活動方面採取一致的合作態度,包括共同協防伊拉克的和平與經濟重建。 但現實歸現實,或許各國會認同應當採取更嚴厲的措施打擊恐怖活動,但要派兵參與美國在伊拉克的「維持和平」任務,就如土耳其,在今天聯合國駐巴格達總部大樓遭炸之後,若干評論家立即在電視訪談節目中,警告政府當局在向美國承諾出兵伊拉克協防美軍之前,必須考量土耳其子弟兵的安全與代價。 換言之,美國現在可能必須付出更多的報酬,才能換取其他國家同意出兵協防。也有評論家指出,美國眼前必須說服伊拉克人民相信美國人是解放者而不是佔領者。但這並不容易,愈來愈多的伊拉克人民認為,這些外來者,尤其是美國人,不過是對他們的石油感興趣。這種看法是因為美國在重建伊拉克的過程中最關切的是石油。如今聯合國駐巴格達大樓遇炸事件,更使得人們意識到,伊拉克的重建前景是荊棘叢叢,比想像中困難多了。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8/21 22:20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8/200308210025.html 自殺炸彈是伊斯蘭極端份子唯一肢體語言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特稿)聯合國駐巴格達總部大樓日前遭卡車炸彈自殺攻擊,造成聯合國特使戴麥洛等二十四人喪生、百餘人受傷,同天稍後,以色列西耶路撒冷一輛公車遭自殺炸彈手攻擊,至少十九人喪生,百餘人受傷,攻擊者都是伊斯蘭組織成員,自殺炸彈顯然是他們唯一的肢體語言,但有多少人瞭解其中意義。 美軍四月初攻進巴格達之後,中央社記者立即跟隨走訪巴格達,發現街頭到處堆積著許多伊拉克軍隊留下的重型武器,包括坦克、重砲甚至飛彈,獨缺小型武器如衝鋒槍、火箭或手榴彈、炸藥等槍枝和彈藥,當時直覺就認為其中有蹊蹺,這些輕便稱手的武器都到哪些人的手中? 在街頭訪談中,又發現巴格達居民有一股中東其他國家人民少有的民族驕傲感,均認為巴格達古城是中東乃至世界文明的發源地,對美軍入城後造成的混亂狀態,在言談中也都有種「悔不當初」的咬牙切齒表情,記者當時回首路旁經過的美軍坦克,突然對美軍的安危感到關切。 上月初,在巴勒斯坦「哈瑪斯」等激進組織宣布暫時停火後,中央社記者又走訪加薩走廊與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地區,發現儘管處在停火狀態,雙方領導當局也正在進行談判,但絕大多數巴勒斯坦居民在訪談中,對以色列人仍是充滿了憤恨與不滿,沒有人相信停火會永久持續,除非以色列人永遠退出「巴勒斯坦人的土地」。 但所謂「巴勒斯坦人的土地」,據以色列猶太教徒反駁說,真正應該離開的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因為根據猶太歷史和文學記載,兩千年前猶太人就定居在今日的巴勒斯坦地區,包括今日的阿拉伯人東耶路撒冷和猶太人的西耶路撒冷,都是猶太人的大衛王都,而阿拉伯人是在七百年前才踏上巴勒斯坦土地,並且自稱是巴勒斯坦人。 土地永遠是紛爭的所在,小至街坊鄰居為爭奪一塊地、一口井而大打出手或對簿公堂,大至兩個國家或兩個民族為爭奪所謂的「領土主權」或「獨立建國」,不惜興兵動武大動干戈,弱肉強食結果,強者藉強大武力達到目標,但弱者也從未屈服,忍辱吞聲,總是伺機反攻,甚至不惜同歸於盡,今日發生在伊拉克、巴勒斯坦及車臣等地的自殺炸彈事件,不就是這種例子? 伊拉克戰爭結束和以巴恢復談判,曾經引發世人中東和平在望的幻想,但局勢平靜未久,最近又發生聯合國駐巴格達總部及以色列公車遭到自殺炸彈攻擊並且傷亡慘重的事件,對於其中癥結,若干觀察家認為聯合國駐巴格達總部是為美國攻佔伊拉克一事背負了黑鍋,而以巴之間的衝突由來已久,人盡皆知,許多觀察家已經不願再予評論。但兩者事件也都有一個相同之處,即攻擊者都是伊斯蘭極端組織成員,而自殺炸彈顯然是他們唯一且共同的肢體語言,換言之,這些自殺炸彈手都出身自強敵鎮壓下的弱勢團體,他們反抗力量薄弱,唯有藉宗教信仰力量,以自己的肢體換取更多敵人的損失,而引發這種衝突的根源,就在強權與土地之爭,無論強弱,沒有人願意妥協,唯有訴諸冤冤相報,同樣的血腥衝突也就沒完沒了。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8/21 22:2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8/200308210099.html 傳五角大廈懷疑巴格達炸彈攻擊與蓋達有關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二十一日電)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今天引述五角大廈官員的談話報導,與蓋達組織有關的一個恐怖分子團體正浮現為巴格達聯合國總部大爆炸案的主要嫌犯。 五角大廈官員指出,對巴格達聯合國總部進行的炸彈攻擊似乎比效忠海珊者會採取的行動更精心設計。然而,他們提醒說,前伊拉克情報單位也有使用爆炸物的專門技術。 美國文職行政長官布雷默說:「這是打擊(二○○一年)九月十一日正式對我們宣戰的恐怖主義的全球戰爭的一部分。伊拉克境內確有恐怖分子是相當明顯的。」 聯合國駐伊拉克大使戴麥洛是十九日炸彈攻擊的罹難者之一,其他人咸信是葬身在瓦礫中。截至目前還沒有任何人宣稱進行此一炸彈攻擊。 但是布雷默表示,外國恐怖分子或「回教祈禱團」可能涉及攻擊聯合國總部以及八月七日炸彈攻擊約旦駐巴格達大使館事件。 他說:「在(伊拉克)戰爭之後,似乎有許多來自﹃回教祈禱團﹄的恐怖分子滲入伊拉克,我們關切此事。目前也有其他外國恐怖分子經由其他邊界抵達。」布雷默指出,持有蘇丹、敘利亞和葉門等國家旅行文件的人正進入伊拉克,「我們知道這一點,因為我們已擊斃或俘虜他們中的一些人。」 |
第一號軍事迷 於 2003/08/22 12:31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自由時報 國際新聞 2003年8月22日星期五 化武阿里 被美軍逮到 〔編譯張沛元╱綜合二十一日外電報導〕美軍二十一日證實,綽號「化武阿里」的伊拉克前總統海珊的堂弟馬基德,已於數日前遭到美軍扣留。馬基德在美軍的緝拿伊拉克高官要員撲克牌上排名第五,代號黑桃K。 美軍中區指揮部二十一日宣佈,馬基德已在十七日被捕,當時陪伴他的只有保鑣,沒有其他海珊政權的高級官員。中指部在聲明中未透露馬基德在何地與如何被捕,也未透露馬基德是否受傷。 在伊拉克戰爭期間曾傳出馬基德已在聯軍空襲中身亡。今年四月間,聯軍官員曾宣佈馬基德已死,聯軍並已尋獲他的屍體。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當時還表示,化武阿里的恐怖統治已經結束。不過到了六月,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邁爾斯將軍表示,伊拉克戰俘指馬基德尚在人世。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8/24 12:5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8/200308240006.html 西國防部證實西軍在伊拉克基地首度遭炮擊 ﹙中央社記者張淡浪馬德里二十三日專電﹚西班牙國防部日前證實,西軍駐防在伊拉克狄凡尼亞(Diwaniya)的基地,週三夜晚遭到迫擊砲彈攻擊,總計十九發砲彈,僅兩發射入營區,幸無人員傷亡,該區即時進入警戒備戰狀態。 公報還指出,所發的十九枚砲彈中,三枚未爆炸,僅兩枚射入營區,掉在廁所及垃圾桶附近,幸未造成人員及物質的損失。西國駐軍平日在狄凡尼亞與當地伊拉克人相處和睦,此次為首度遭受砲擊,雖不致影響西國的和平任務,但將更加強營區安全措施。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8/27 19:46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8/200308270130.html 駐伊美軍戰後死亡人數已逾戰爭期間陣亡人數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二十六日專電)從美國總統布希於五月一日宣佈伊拉克戰爭主要戰鬥結束起,至八月二十六日為止,美國駐伊拉克部隊死亡人數已達一百三十九人,已比實際戰爭期間的死亡總人數一百三十八人多出一人。 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今天表示,死亡人數的增加不會動搖美國將伊拉克重建成為自由、民主、安定的國家的決心。 倫斯斐說,美軍充分瞭解駐紮伊拉克的危險,但也預見到伊拉克重建成功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接近。目前駐伊拉克美軍人數約十四萬人,其他國家派駐伊拉克部隊約二萬二千人。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8/27 19:48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8/200308270197.html 下落不明的大批伊拉克彈藥可能被用來攻擊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二十七日電)華盛頓時報今天引述美國與伊拉克官員的談話報導,幾百噸類似上週用來炸巴格達聯合國總部的伊拉克彈藥目前仍然下落不明,而有可能被用來進行更多更大規模的恐怖攻擊。 前伊拉克陸軍准將諾爾在一項訪問中說,在戰爭結束時,「彈藥到處都是,甚至堆在人行道上。不只是五百磅重的炸彈,還有兩噸、五噸或十噸重的炸彈。伊拉克軍隊四散伊拉克各地,在逃離駐防地時,他們就把武器留在那裡。」 諾爾表示:「稍有軍事經驗的任何人都可以拿這些彈藥製成炸彈,任由它們棄置是美國軍隊犯下的一個大錯。」 伊拉克的二十五人執政協商會議成員和其他人都批評美國領導的聯盟四月間在戰場擊敗伊拉克部隊時未擄獲他們的武器,但是美國人說許多伊拉克人都擁有武器,美軍無法把它們全都沒收。 美國陸軍上校席爾茲指出,聯盟部隊一直不停的在處置原有的伊拉克彈藥,這個工作有時似乎像是沒完沒了。 他說:「(海珊)花了那麼多錢購買那麼多彈藥,以致它們到處都是。我們設法除掉它們,但是我們每天都會發現更多的彈藥。」 時報指出,上週造成二十三人喪生的汽車炸彈攻擊巴格達聯合國總部事件凸顯了此一威脅。調查人員說,此一炸彈是用海珊政權垮台後掠奪的伊拉克軍隊彈藥製成的,其中包括一枚五百磅重的炸彈。 伊拉克執政協商會議委員查德奇在接受訪問時說:「我們早已警告聯盟部隊,並且告訴他們此一恐怖主義是伊拉克邊界缺乏安全部隊和警察造成的。」 查德奇和其他人都說,已有管道取得彈藥的好戰回教徒加深了此一威脅。 查德奇表示:「許多阿拉伯人已由敘利亞邊界、約旦邊界或其他地方非法進入伊拉克,現有的聯盟部隊無法提供伊拉克人民安全保障。」 美國人已在前任紐約警察局長柯里克指揮下開始建立伊拉克的安全武力、訓練警察和邊界守衛。 大約一萬三千名伊拉克邊界警察、海關關員和移民官員已派駐伊拉克邊界,並有在未來幾個月加派七千人的計畫,但是官員們說,要保護伊拉克漫長、崎嶇不平而容易滲透的邊界並非易事。伊拉克政界人士、甚至美國人遴選的執政協商會議成員都早已要求讓伊拉克人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負起更大的責任,巴格達聯合國總部受到炸彈攻擊將使美軍遭到更嚴厲的抨擊。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8/28 11:3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8/200308280014.html 德總理表示將增加在阿富汗駐軍 (中央社記者劉明德柏林二十七日專電)德國總理施若德在今天的內閣安全會議後表示,為了促進阿富汗當地社會的穩定,將在阿富汗北邊的城市昆都茲增加兩百五十名德軍。 施若德指出,聯邦政府將在下星期把這項提案交給國會通過。外交部長費雪和國防部長史楚克將負責草擬該項提案。 不過,德國要增加兵力到阿富汗,還需要聯合國安理會的同意。為此,外交部長費雪正和安理會的核心成員磋商。 施若德解釋,只要在今年年底之前,聯合國安理會給予正面的答案即可,因此,並沒有時間壓力。之所以在年底之前,主要是考慮德國軍人可以在寒冬來臨之前就駐紮到昆都茲。 之前曾有一位社民黨的國會議員根據柏林日報的報導指出,這項增兵案迫不得已的時候將在沒有聯合國決議的情況下執行。但綠黨主席比爾則說並無此事。 根據施若德的說法,最少還會有兩百五十名德國士兵將被派遣到昆都茲。目前,德國是國際阿富汗保護部隊ISAF的成員,德國軍隊駐紮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 除了德國部隊要到昆都茲之外,可能還會有其他單位的國際部隊也會去。在昆都茲應該要有軍隊保護在那裡從事重建工作的國際組織人員。 其實,現在已經有美國部隊在昆都茲了。目前,那裡的情勢是較安全的。不過,情報人員一再警告,那裡可能會出現塔利班的殘餘份子。 施若德對增兵案表示,這是對彼得斯堡會談的具體支持作法。為了重建阿富汗,阿富汗總統和世界各國重要人士曾分別於二零零一和二零零二年來到波昂旁邊的彼得斯堡舉行兩次的重建會議。 既然要增兵,自然要增加預算。施若德表示,這筆費用政府可以負擔。至於德國媒體報導,德國可能為此要增加數億歐元的開銷,施若德則否認需要這麼多錢。今天早上的這項安全會議在總理府舉行,出席的成員都是聯邦政府的核心份子,除了施若德之外,還包括外交、國防、內政以及發展部等部會首長。 |
小貓 於 2003/08/28 16:54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MOH? 伊拉克戰爭被俘女兵林奇獲頒獎章並光榮退伍 另外,由美國國家廣播公司電視網(NBC)拍攝的「拯救林奇」,已於二十五日開鏡,預定十一月殺青,感恩節期間上片。 芳齡二十歲的林奇,在美軍攻入巴格達前被伊拉克部隊俘虜,稍後在一間伊拉克醫院療傷時被美軍特種部隊成功救出。 獲救後的林奇,曾先被送往德國美軍醫院治療,稍後在雙親陪同下搭乘專機返回美國家中療養。 林奇今天退伍時臉上充滿燦爛的笑容,不過,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她對被俘前後的遭遇已經毫無記憶。920827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8/28 17:44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8/200308280078.html 民調顯示美國人對伊拉克戰爭的進展意見分歧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二十八日電)根據台北時間今天上午發表的一項民意調查,關於美國在伊拉克戰後的情況是否順利,美國人的看法趨於兩極化。接受有線電視新聞網與今日美國報蓋洛普民意調查的美國民眾有一半認為進展順利,百分之四十九認為情況極糟。 這是二十五及二十六日訪問全美一千零九名成年人的調查結果。 這項調查發現,百分之六十三的大多數美國人仍然相信,發動伊拉克戰爭是值得的,只有百分之三十五表示不值得為伊拉克一戰。 百分之五十七美國民眾相信,伊拉克戰爭是二○○一年九月十一日恐怖攻擊引發的全球反恐戰的一部分,百分之四十一認為它是與恐怖攻擊無關的另一項軍事行動。 被問到美軍是否應當撤離伊拉克時,百分之十四表示所有軍事人員都應當撤回,百分之三十二說部分軍隊應當撤回國內。這使至少希望見到局部撤軍的美國人多達百分之四十六。 此外,百分之三十六接受調查的美國民眾贊成維持目前派駐伊拉克的軍力,只有百分之十五希望增派美軍到伊拉克。至於領導能力方面,百分之五十四的多數美國人並不認為布希總統有處理伊拉克問題的明確計畫,只有百分之四十四認為他有明確的計畫。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8/28 17:5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8/200308280164.html 美報稱官員坦承對戰後的伊拉克安全估計錯誤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二十八日電)華盛頓時報今天報導,布希政府高級官員已勉強承認,他們的後海珊時代伊拉克重建計畫在安全方面大有瑕疵。部分國防官員私下表示,聯軍攻陷巴格達後執行的安全計畫徹底失敗。 五角大廈一位文職政策顧問說:「我出席的每一項有關戰後伊拉克的簡報從未提到這些事。」 自五月一日布希總統宣稱主要戰鬥結束以來,伊拉克游擊隊已殺害六十五名美軍,這比六星期戰爭期間陣亡的一百十二人少得多。另有七十八人在五月一日以來的意外和其他非戰鬥情況中喪生。自三月十九日對伊拉克開戰以來,已有一百七十七名美國人在戰鬥中陣亡,另有一百零三人在非敵對行動中喪生。 官員們說,戰前的估計錯誤正在提供布希政府一個新的機會。就像阿富汗一樣,伊拉克已成為打擊具有暴力傾向的回教基本教義派分子的一個戰場。他們相信,在推翻海珊政權後,美國在伊拉克贏得第二項勝利將是回教恐怖分子遭到的一項大敗,或許也會削減他們在阿拉伯世界的吸引力。 時報表示,一直為他的後海珊時代計畫的每一方面極力辯護的國防部長倫斯斐本週已坦承有若干缺失,但是將它們歸咎於無法預見的情況。 在一名記者問到伊拉克的情況是否在惡化時,倫斯斐說:「關於規劃工作,那是早在決定發動戰爭之前就開始進行的,範圍很廣。就像任何規劃一樣,一旦碰到現實情況,計畫就需要修正和調整。」 副國務卿阿米塔吉本週在一項訪問中告訴記者,布希政府「低估了」兩項情勢發展。他說:「第一個是海珊統治三十五年深植在伊拉克人民心中的恐怖遠超過我們了解的程度,第二個就是伊拉克成了犯罪集團充斥的本質或程度。」 阿米塔吉暗示,美軍正在面對數以千計各式各樣的敵人:在聯軍侵入期間並未出動作戰的兩個師的共和衛隊、「伊斯蘭虔信者」恐怖分子、外國戰士、社會復興黨成員和「某些犯罪集團」。 五角大廈國防政策委員會的柏爾告訴法國費加羅報,戰後計畫並未讓伊拉克人儘快取得控制大權。 他說:「當然,我們不是每件事都做對了。...我認為我們主要的錯誤是我們並未在戰前設法與伊拉克人密切合作,而有一個能夠立即接管的伊拉克在野黨派。」 倫斯斐與其他官員都說,他們不可能預測會有數以千計的海珊戰士毫髮無傷的離開戰場、重整旗鼓並且發動一場在巴格達的海珊銅像被拉倒後持續四個半月的致命叛亂。 國防部副部長沃佛維茨到伊拉克實地調查後坦言:「原來是有一項計畫,但是正如任何軍官所能告訴你的,沒有任何計畫能在接觸現實情況後不變...若干情況比我們原先預期的更糟糕,尤其是在安全方面。」 他又說,與美國原先的指望相反的是,沒有任何伊拉克部隊集體向聯盟投誠而能協助維持秩序。其次,伊拉克警察部門需要徹底整頓才能發揮作用。第三,最糟糕的是,在戰前難以想像橫行伊拉克三十五年的犯罪幫派會繼續打游擊戰。時報指出,在了解它面臨一場游擊戰時,美國中央指揮部改變了戰術,在巴格達以北的所謂森尼派三角地帶展開一連串的掃蕩行動。美軍已逮捕幾百名海珊效忠者和外國戰士,並且擄獲幾噸武器。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9/01 19:10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9/200309010250.html 峇里爆炸案主兇涉及菲駐印尼大使官邸爆炸案 (中央社記者余歌滄雅加達一日專電)雅加達中心區法院今天審理三年前發生的菲律賓駐雅加達大使官邸炸彈案,峇里島大爆炸案多名主兇如安羅茲(Amrozy)等人出庭作證時坦誠涉案;由此顯示恐怖分子集團,早在三年前就開始在首都雅加達活動。 已被登巴薩地方法院判處死刑的安羅茲供稱,用以攻擊菲律賓大使官邸的炸彈是由他負責購買的化學原料製成的,如同峇里島大爆炸使用的炸彈原料是購自泗水華裔商人登迪安的商店,此外所使用的汽車是他供應給被告查峇爾。 據供稱,(日前在泰國落網的回教祈禱團頭子)韓巴里(Hambali)通過電話要他購買供製炸彈的原料,至於用以購買汽車的一千一百萬盾現款是來自杜馬汀(Dulmatin)。杜馬汀和大馬公民阿查哈利(Azaharibin Husin)仍被警方追捕中,他們被指也涉嫌峇厘島和萬豪酒店爆炸案。 他也承認,與最近在菲律賓越獄的回教祈禱團成員高茲(Al Ghozi)熟悉,並與韓巴里見過三次面,二次在馬來西亞,另一次在泗水。安羅茲在庭上面對攝影記者時裝腔作勢,高舉兩個大姆指,面露黠笑,詢以是否準備被送往努沙甘邦島服刑時,他說,連進墳墓都準備好了。一座將建於中爪哇努沙甘邦島專供囚禁恐怖份子的特別監獄,已於上週六在三寶壟由司法部長尤斯利爾象徵式地宣佈正式成立。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9/03 12:53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9/200309030009.html 土耳其庫德游擊隊宣布終止片面停火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二日專電)總社在歐洲的親土耳其庫德分離主義運動「美索布達米亞(Mezopotamya)新聞社」今天引述土耳其東南庫德游擊隊的一項聲明說,由於土耳其政府一直拒絕承認,庫德游擊隊決定終止一項已長達四年多的片面停火。 歐加蘭被當局逮捕後,庫德游擊隊片面宣布停火並退出土耳其,但土耳其當局拒絕承認也拒絕接受任何談判,繼續追剿潛伏在東南地區及靠近伊拉克邊界的游擊隊,雙方不時爆發小型遭遇戰。今年稍早,游擊隊警告土耳其當局在昨天(九月一日)最後期限接受停火,否則將取消上述片面宣布的停火。 「美索布達米亞」新聞社引述庫德游擊隊聲明說,土耳其政府要想再恢復停火,除非雙方共同訂立停火協定。聲明說:「要戰要和完全取決於土耳其政府。」 土耳其外長莒內在今天啟程前往維也納之前,就這項聲明表示,庫德恐怖集團最近不斷要脅終止停火的舉動,顯示政府不久前宣布實施的特赦法已在恐怖集團內部造成恐慌。 在歐洲聯盟敦促改善人權壓力下,土耳其政府上月間宣布實施有限度的特赦法,希望說服藏匿在東南地區和伊拉克北部山區的約五千名庫德游擊武裝份子下山投降,但游擊隊領袖拒絕接受,聲稱土耳其政府應無條件全面特赦所有游擊隊成員,包括領導階層,並且必須同意庫德人自由參與政治活動。 歐洲聯盟駐安卡拉外交人士則表示,庫德游擊隊終止片面停火的聲明並不重要,因為即使在停火期間,游擊隊與政府軍仍不時發生武裝衝突並互有傷亡,如今重要的是必須觀察游擊隊在終止停火後將會有什麼實際的後續動作,例如是否恢復對政府機構和軍警的攻擊活動。 今年以來,土耳其庫德人為主的東南及東部地區頻頻發生庫德分離主義份子襲擊政府軍警安全單位事件,包括最近一週以來已發生三起,造成軍警多人傷亡,顯示土耳其東南地區局勢仍然動盪不安。 據官方安納多利亞新聞社今天稍早報導,在土耳其東南庫德省份迪亞巴克省的席勒萬地區,昨天發生人數不詳的武裝份子開槍攻擊當地警察派出所,造成一名警官喪生、兩名警員受傷;警方則開火擊斃一名武裝份子。 迄至目前,仍無任何組織或個人承認犯下攻擊事件,但警方指出,長期以來試圖在土耳其東南地區獨立建國的庫德分離主義工人黨游擊隊應是幕後主兇。 昨天(九月一日)是世界和平日,迪亞巴克地區親庫德社團與左派激進組織成員曾舉行一項約一萬五千人的示威遊行活動,為佔土耳其約五分之一人口的一千二百萬庫德裔人爭取人權。庫德群眾揮舞庫德游擊隊標誌,並高呼「要和平,不要衝突」,同時警告土耳其政府「不要逼迫人民走向叛變一途」。上週四(九月二十八日),疑是庫德游擊隊的武裝份子,也曾同時攻擊靠近伊拉克邊界的吉哲瑞與席洛皮小鎮警局,造成至少六名員警受傷。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9/03 22:49 | |
Re:反恐戰爭新聞剪報-6.1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09/200309030187.html 傳美國軍方報告將伊拉克挫敗歸咎於規劃草率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三日電)華盛頓時報今天指出,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準備的一份秘密報告,將聯盟在伊拉克遭到的挫敗歸咎於草率而有瑕疵的戰爭規劃過程,聲稱此一作法「局限了」後海珊時代運作規劃的「注意焦點」。 時報表示,大部分的規劃工作是美國中央指揮部司令佛蘭克斯將軍、邁爾斯將軍領導的參謀首長聯席會議、與國防部次長費特領導的五角大廈政策小組進行的。 上個月準備的此一報告表示,搜尋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工作的規劃為時太晚,以致美國中央指揮部不可能有效執行任務。列為機密的這份報告說:「美國未提供足夠的資產來完成此一任務。」 這份報告的標題是「伊拉克自由行動記取的戰略教訓」,封面蓋上「機密」字樣。華盛頓時報取得了一份拷貝。 此一報告同時顯示,布希總統在去年八月即已批准對伊拉克開戰的總策略。那是在美軍投擲第一枚炸彈之前八個月,也是在布希政府要求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授權對伊開戰六個月之前,安理會最後並未給予此一授權。 包括國防部副部長沃佛維茨和副國務卿阿米塔吉的美國高級官員最近幾週相繼坦承,布希政府未能預測到美軍會在伊拉克面對游擊戰。效忠海珊者與外國戰士自五月一日以來已殺害六十多名美軍,他們大都是以路邊炸彈和槍榴彈進行攻擊。 美國國會預算處昨天預測,除非把派駐伊拉克期間延長到一年以上,全球美軍輪調的要求將使五角大廈在二○○四年時無法調派任何陸軍部隊駐防伊拉克。 前述報告說:「國防部(第四階段的)組織太遲組成限制了研擬詳細計畫與部署前協調的時間。國防部各組織的指揮關係(以及通訊需求)與責任直到(伊拉克自由行動)開始前不久都尚未確定。」 時報指出,事實上,五角大廈在美軍逐漸遭到暴力攻擊以及基本服務恢復的速度緩慢時被迫廢棄最初的重建計畫。前任大使布雷默在五月中旬已被遴選為伊拉克戰後的行政長官。 關於搜尋武器|布希總統對伊拉克開戰的主要理由,參謀首長聯席會議此一報告說:「大規模毀滅性武器銷毀與利用的規劃未能及早進行,以使中央指揮部能夠有效執行此一任務。需要的規劃程度受到低估,美國政府也未提供足夠的資產來完成這項任務。」 軍方小組的初步搜尋並未在中央情報局和其他情報單位在戰前就指明的地點查獲任何武器,五角大廈隨後指派增加專家與情報資產的「伊拉克調查小組」執行搜尋任務。 報告又說,規劃工作欠佳,因為「大量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銷毀與利用屬於新的任務範圍。規劃與執行的責任劃分不清,結果規劃工作是在為時已晚的情況下特別進行的。此外,沒有足夠的資產來完成此一任務。既有的資產都被指定擔任須同時執行的多重任務。」然而,五角大廈發言人昨天拒絕評論此一報告的調查發現。 |
歡迎前往茶黨2005年新論壇TaiwanBBS.ORG參與討論。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