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Luke-Skywalker 於 2003/11/01 00:11 | |
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麻煩各位在本欄貼新聞之前,請先瀏覽一次,若有網友已貼相同的新聞,請勿重覆張貼而佔去本欄版面。此外於貼上新聞剪報時,麻煩請一併附上新聞剪報網址。若無法查出新聞原址,煩請於新聞正文之前加註:『無法提供新聞來源;僅供參考,請各位網友注意!!』,敬請合作!謝謝!★ ★本欄只接受新聞剪報,恕不接受任何討論及網友反應事項,謝謝各位合作!★ |
Luke-Skywalker 於 2003/11/01 16:55 | |
Re: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3110100052,00.html 2003.11.01 中國時報 以軍方反對夏隆鎮壓巴人 以色列國防軍參謀長亞隆中將本周在接受媒體訪談表示,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採取的軍事策略太過高壓,恐將激起「仇恨和恐怖主義」,而一發不可收拾。亞隆之論顯然與以色列總理夏隆政府現行政策相左,以國軍方領袖和政府領導階層之間對以巴衝突解決之道的歧見浮上檯面。 亞隆說,在約旦河西岸和迦薩走廊鎮壓、宵禁及設置路障的做法,將傷及巴勒斯坦無辜百姓,而軍方奉命執行的策略現正威脅以色列本身的利益。
亞隆說,目前實施的宵禁和旅行限制是自二○○○年九年巴勒斯坦暴動以來,所採取最嚴格的管制,不僅限制巴人採收主要的橄欖作物及其他農作物,並造成數以千計巴人學童無法上學,這些措施加深巴人對以色列的仇恨,並激化恐怖主義組織的動機。 報導說,以色列總理夏隆和國防部長莫法茲對亞隆對外嗆聲之舉,感到不悅。夏隆政府一名不具名官員說,亞隆有資格批評政府政策,但他對媒體嗆聲顯然找錯對象做錯事。夏隆和莫法玆均主張大規模掃蕩巴人自殺式攻擊及其他恐怖攻擊活動。 然而,亞隆上述批評與其他接受訪問的軍事官員的意見一致,顯示以色列政府領袖和軍方,對處理巴人衝突事件有歧見。許多官兵認為,軍事力量無法服眾,只會煽起更多恐怖主義行動,並傷及無辜巴人。 亞隆也批評,以色列政府把約旦河西岸與以色列之間的圍牆延伸到巴人領域,以保護以色列屯墾區,卻切斷成千上萬巴人耕作和居家之間的通路。 政情分析家說,亞隆上述批評透露軍方對因應以巴衝突的挫折感,軍方不僅對無辜巴人連坐處分的做法不滿,也對窒礙不前的和平過程感到灰心。報導說,莫法茲曾傳喚亞隆到辦公室予以申斥,並令其發表聲明以導正視聽。 |
Luke-Skywalker 於 2003/11/02 23:27 | |
Re: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11/200311020207.html 印尼軍方人事大調動 (中央社記者余歌滄雅加達二日專電)印尼三軍總司令蘇達托簽發命令書,調動軍中及其他相關部會人事,受影響的三軍高級和中級軍官計一百二十三人。 其中較受矚目的調動是,原任雅加達首都軍區司令、陸軍少將佐科.山托梭升任陸軍副總參謀長,取代將退休的陸軍中將蘇瑪梭諾;山托梭出任雅加達首都軍區司令不到一年,作風明快。 原任三軍參謀與指揮學院院長、陸軍中將查雅.蘇巴曼,將升任三軍總督察長;他曾擔任陸軍戰略後備部隊司令。據說是前軍方強人、現決定參選總統的維蘭托系人馬,前總統瓦希德上任後把他撤職,改任軍校院長至今;他也曾一度為謠言所困擾,被指支持曾赴馬魯古作戰、由查法爾長老領導(現已解散)的回教聖戰軍。 根據上述三軍總司令命令書,軍方情報系統出身的前陸軍總參謀長、陸軍上將迪阿斯諾.蘇達多正式退休;他自二年前競逐三軍總司令職位失敗後,即在三軍總部擔任閒差。 海軍部門有兩個主要人事被調動。原任東印尼海軍指揮部司令、海軍少將蘇比安托調任國防研究院院長,遺缺由海軍參謀長助理、海軍少將梭西阿利曼繼任;原任西印尼海軍指揮部司令的海軍少將慕阿利明.山托梭退休,遺缺由原任該指揮部參謀長的海軍准將布諾莫擔任。海軍總參謀長、海軍上將宋達日前曾建議,把東印尼與西印尼海軍指揮部合併,但未獲得三軍總部同意。 |
代註 於 2003/11/03 14:50 | |
Re: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無法提供新聞來源;僅供參考,請各位網友注意!! NO:298_4布蘭妮 於 2003/11/03 10:31 沙烏地為何想發展核武 也就因此,許多國家在製造武器級鈾上努力,有了這原料,雖然不像專家所說九分鐘內就能製造核武,但一定是很容易的事,所以舉凡感到安全受威脅的國家便朝這方向努力。 且說沙烏地阿拉伯,它自認缺乏安全感,因為伊朗是個大威脅,伊朗是回教什葉派國家。而沙烏地王室最怕境內什葉派造反。如果伊朗有了核武,沙國王室就坐立難安了,偏偏伊朗朝發展核武方向進行,沙國當然要想有所對應,便也秘密活動。 沙國長久以來就對巴基斯坦的核發展有興趣,一九九九年蘇爾坦親王便曾去伊斯蘭城參觀巴國的精煉鈾工廠及飛彈裝備工廠,當時還引起美國的抱怨。前幾天沙國阿布都拉親王赴伊斯蘭城訪問,消息便傳出說沙國與巴國之間簽訂了秘密協定,巴國將與沙國分享核武技術,當然雙方都否認,但未必是空穴來風。 沙國要想發展核武可能還有更深一層的考慮,美國布希政府對沙國的不友善態度已非常明顯,尤其是國防部長倫斯斐的表態,幾將沙國視為敵人,認為沙國是恐怖活動的源頭,去年美國國防政策委員會一次集會中曾討論一項報告,其中便列舉美國何以必須控制沙國東部省分的油田的理由。 按現勢,凡是擁有核武者,美國便不敢輕易對它動手,美國非常討厭巴基斯坦,但仍不斷連繫,一則因為借重反恐,二則因為它有了核武,對北韓也近乎此,所以不敢輕舉妄動也是投鼠忌器,伊朗朝此努力,沙國當然知道杜絕美國的可能打擊,擁有核武是最佳防禦方法。 |
Luke-Skywalker 於 2003/11/04 17:20 | |
Re: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101+112003110400611,00.html 2003.11.04 中國時報 美爭取長程雷達售我案 願分享衛星偵照 繼美國海軍代表前來我國積極遊說潛艦購案,另一批美國軍方人士目前也全力關注立院本會期是否會通過長程預警雷達採購預算。據了解,為了擔心軍方因潛艦案「厚此薄彼」,美方已經主動向軍方釋出「衛星偵照分享」,並願將我國視為「主要非北約同盟國」、納入美國國防外銷貸款保證計畫,研究共同分擔價款的可能性。 台美軍事合作關係日益密切,美方爭取我國軍購的動作也越來越大,繼美國海軍代表團日前首度長驅直入立院遊說之後,另一派主張我國應優先採購長程預警雷達的美方人士,最近也動作頻頻,透過管道關切已經排入立院本會期審查的長程預警雷達機密預算,面對立委近來「大砍價」的動作,美方也有心理準備,率先提出優惠條件,爭取立委及軍方支持。 根據瞭解,軍方內部對於國軍是否需要採購長程預警雷達一直有見仁見智的不同看法,反對者認為,長程預警雷達目標過大,戰時容易成為敵軍優先攻擊目標,將使得天價耗費瞬間成泡影,此外,美軍在全世界部署五座長程預警雷達,台灣就要買兩座,還不願降價,也引發質疑台灣視為「冤大頭」之說,在這種壓力下,軍方最後堅持只採購一座,不過,對於價格仍不滿意,據了解,部分立委瞭解內情之後,也向軍方承諾「願意替軍方扮演黑臉砍價」。 由於美方自立院通過紀德艦預算「一役」後,已經體會到立院關節不打通,預算通過阻力將十分龐大,因此也率先釋出優惠條件,希望立委「刀下留情」。除將比照日韓等國,考慮將我納入「主要非北約同盟國」,使得對我提供美國國防外銷貸款保證計畫,台美共同分擔價款有法源依據,美國也願提供技術合作及軍事教育訓練所需經費,同時考慮與我共同分享軍事衛星精密的衛星偵照圖片。但據了解,軍方仍認為一百二十億左右的價款太高,分四年支付也可能對其它軍購產生排擠效用,目前還在慎重評估這些優惠條件是否「值得」。 |
Luke-Skywalker 於 2003/11/06 10:25 | |
Re: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11/200311060007.html 泰國防部長訪越加強軍事與安全合作 (中央社記者郭芳贄曼谷五日專電)官方的越南通訊社報導,越南國家主席陳德良今天下午在河內市告訴剛到達的泰國國防部長塔瑪拉,泰越最近的密切經濟和貿易合作有利本區域的和平與穩定,期盼兩國加強更多方面的合作。 塔瑪拉代表泰國政府頒發武士級大授最高白象勳章給范文茶,以表揚他對促進泰越軍事關係的貢獻。 官方的泰國通訊社也報導,塔瑪拉訪問越南將促進兩國軍事人員自明年開始進行互訪交流,包括中級和下級官兵的互訪,雙方軍事學校學生互訪,泰國派遣海軍赴越南參與海上巡邏,以及減少雙方的誤會等。塔瑪拉六日將前往胡志明市,繼續訪問越南軍事設施。 |
星塵回憶錄 於 2003/11/08 02:53 | |
Re: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Black Hawk down http://edition.cnn.com/2003/WORLD/meast/11/07/sprj.irq.main/index.html Six killed in U.S. helicopter crash near Tikrit Friday, November 7, 2003 Posted: 1610 GMT (12:10 AM HKT) We can confirm all six on board are dead, said Army spokesman Maj. Josslyn Aberle. The Black Hawk went down about 9:20 a.m. (1:20 a.m. EST). Traveling with the copter, a second Black Hawk didnt notice any hostile fire beforehand, Aberle said. But local Iraqis blamed the crash on ground fire, a senior U.S. military official said. The cause of the crash remains under investigation. (On the Scene: Nic Robertson) The helicopter was engulfed in flames after it crashed, according to reports from the second aircraft. The Black Hawks were en route to Camp Ironhorse, the main U.S. military base in the north-central town of Tikrit. The crash comes a day after a somber memorial service for 15 U.S. troops killed when a CH-47 Chinook helicopter went down Sunday in Fallujah in an apparent missile strike. A 16th soldier died Thursday of injuries suffered in the attack, the Pentagon said. The Defense Department said the soldier, Sgt. Paul F. Fisher, 39, of Cedar Rapids, Iowa, died at a hospital in Germany. If confirmed as a hostile attack, Fridays crash in Tikrit would be the third U.S. helicopter downed in two weeks. On October 25, rocket-propelled grenades attacked a Black Hawk copter near Tikrit, wounding one soldier. In further violence Friday, assailants ambushed a U.S. military convoy in the northern city of Mosul, killing one soldier and wounding six, according to the Coalition Press Information Center and 101st Airborne Division. Rocket-propelled grenades and small-arms fire hit the 101st convoy about 7 a.m. (11 p.m. EST Thursday), a spokesman said. The ambush was the second fatal attack on U.S. forces in the area in less than a day. Coalition officials said Friday that an explosive device hit a U.S. military convoy Thursday near Mosul, killing one soldier and wounding two. The soldier who died also was attached to the 101st Airborne. An 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 hit the convoy shortly before 11 a.m. (3 a.m. EST) as it traveled on a highway east of Mosul, a coalition statement said. Since the war began, 394 U.S. troops have died. Of those, 255 have died after President Bush declared an end to major combat May 1. There is no reliable source for Iraqi civilian or combatant casualty figures, either during the period of major combat or after May 1. The Associated Press reported an estimated 3,240 civilian Iraqi deaths between March 20 and April 20, but the AP said that the figure was based on records of only half of Iraqs hospitals and the actual number was thought to be significantly higher. |
Luke-Skywalker 於 2003/11/08 12:52 | |
Re: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news/200311/20031107222003.html 澳洲公布武器裝備更新十年計畫 (法新社雪梨七日電) 澳洲國防部長希爾今天說,該國國防軍將在二0一0年之前,購買新式坦克車和軍艦,並將老舊的F-111轟炸機停用除役。 澳洲當局決定更新武器裝備的原因在於,該國政府曾在最近調動軍隊期間,特別是參與伊拉克戰事時,針對部隊戰力進行檢討;同時全球恐怖主義的威脅也正與日俱增。 希爾告訴記者:「在檢討過我們的國防戰力後,政府決定,為國防軍增添新裝備和軍力,以確保國防軍能在捉摸不定的複雜環境中,繼續保衛澳洲與澳洲的利益。」 他說:「這些武器裝備可形成平衡的軍力,而我們認為,這在情勢極不確定的此時有其必要...目前難以預言我們可能遭遇何種威脅。 「我們相信,這些調整將使澳洲國防軍在未來相當時期的軍力得以提升。」 澳洲當局並未透露這個武器裝備更新行動的經費規模,但希爾表示,這些採購經費將自現有的國防預算中撥用。 澳洲海軍是這項十年更新計畫的最大目標之一,其六艘飛彈巡防艦中,將有四艘的飛彈得以升級。 海軍還將取得三艘新式驅逐艦,至於現有兩艘最老舊的巡防艦則將除役,另有兩艘登陸艦將汰換。 陸軍使用時間達到二十五年的豹一型坦克車將汰換成美造M1艾布蘭式、英造挑戰者二式或最新型的德造豹一式坦克車。 空軍則將把F-111式戰鬥機早日除役,並將自二0一五年前後開始,逐步取得美造F-35聯合攻擊戰鬥機。 |
星塵回憶錄 於 2003/11/10 14:00 | |
Re: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美國擬在夏威夷部署航母建戰略基地應對亞太危機 http://www2.chinesenewsnet.com/MainNews/NorthAmerica/2003_11_9_22_11_44_719.html |
Luke-Skywalker 於 2003/11/10 14:04 | |
Re: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30502+132003110900421,00.html 2003.11.09 中時晚報 生意經 美願視我為主要非北約盟國 薛孟杰/台北報導 相對於美國海軍代表前來我國積極遊說潛艦購案,美軍另一批人士目前關心的焦點則在立院本會期是否會通過長程預警雷達採購機密預算。據了解,為了避免潛艦預算排擠其他軍購,美方已主動向國防部釋出數項優惠,包括將我國視為「主要非北約同盟國」、納入美國國防外銷貸款保證計畫、研議共同分擔價款的可能性,以及分享精密的衛星偵照圖片。 台美軍事合作關係日益密切,隨著台美兩方明年都將大選,美方爭取我國軍購動作也越來越明顯,繼美國海軍代表團日前首度前往立院遊說後,另一派主張我國應優先採購長程預警雷達的美方人士也不敢掉以輕心,並透過管道向我關切已排入立院本會期審查的長程預警雷達機密預算。 由於立委對紀德艦預算毫不手軟,美方已「充分領教」立院審查預算的威力,對於立委揚言殺價,美方也在日前率先釋出優惠條件,希望立委刀下留情。 |
VOR 於 2003/11/10 16:39 | |
Re: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無法提供新聞網址;僅供參考 Janes Defence Weekly US Seeks Non-NATO Ally Status For Thailand By Robert Karniol, JDW Asia-Pacific Editor, Bangkok The US government notified Congress earlier this month that it intends to The Philippines was declared a non-NATO ally of the US earlier this year Its not a meaningless gesture, a US official told JDW in reference to the Among the advantages, non-NATO allies of the US are exempted from the NATO members, non-NATO allies and Taiwan are exempted from this legal Other benefits of the designation include: * Eligibility to use US foreign assistance spending to buy depleted-uranium * The ability to store US-owned war reserve stockpiles on their territory; * The ability to enter into certain co-operative training arrangements with * The ability to use US foreign military financing for the commercial A Congressional objection to Thailands designation as a non-NATO ally of |
VOR 於 2003/11/10 16:48 | |
Re: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atimes.com/atimes/Middle_East/EJ28Ak03.html Asia Times US warfare equation full of baloney Back in June 1997, the United State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GAO) issued Eventually, studies were published detailing deficiencies in US military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second US war against Iraq one might hope that Consider the words of Winslow Wheeler, who directed the GAO study. Back in Yet, since the end of major combat operations in May 1, not much of the This is not merely an academic debate. The lessons US officials draw from One of the few moments of skepticism thus far occurred on October 21 at a The first witness was Major General Robert Scales (Retired). In his written Some futurists claim that new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will Similarly, a draft army study of lessons learned in the Iraq war, titled As a result, the study cautions against using the war as a model for According to a slide version of the draft study that was leaked to the Another point made by Scales, which has implications beyond military In that regard,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he New York Times reported in Similarly, in September the Washington Times reported that a secret report Although various military units and different military services, the joint Krepenevich also said, since the gap between us and everyone else is |
Luke-Skywalker 於 2003/11/11 18:54 | |
Re: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11/200311110173.html 倫斯斐暗示美國將縮減駐韓軍隊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十日專電)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今天表示,伊拉克戰爭已經告訴世人,打贏戰爭不在比人數,而在比先進精準武器,因此無論未來駐韓美軍規模是否有變化,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軍力一定不減反增。 倫斯斐說,以軍隊人數的多寡來衡量軍力,在二十一世紀已經不適合了。以今年年初的伊拉克戰爭為例,美國只動用十五萬軍隊,就剷除了海珊政權。他指出,美國打勝仗有許多原因,除了美軍實施聯合作戰之外,最重要的是近年來美國使用精準武器,軍力倍增。 倫斯斐強調,未來美國在韓國駐軍人數可能不變,也可能會變,但無論變或不變,美韓協防的軍力不但不會縮小,反而會擴大,這一點是可以確定的。目前駐韓美軍人數為三萬七千人。由於南韓反美情緒日增,而且美軍過份集中漢城,如果兩韓爆發戰爭,漢城將是北韓攻擊的首要目標,因此五角大廈已在考量適度縮減駐軍,並將軍隊分散到半島南方。 |
星塵回憶錄 於 2003/11/12 13:53 | |
Re: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udn.com/NEWS/WORLD/WOR6/1671758.shtml 美將恢復徵兵制?蛛絲馬跡惹疑心 美聯社華盛頓十日電
但是,政府官員否認正進行此種計畫。 徵兵處發言人舒貝克表示:「沒有人秘密討論此種計畫。我們沒有執行任何計畫,我們也沒有經常張貼啟事。」該處的任務是在發生緊急狀態時用徵兵方式為軍方提供兵員。 美國自 1973 年越戰末期以來即廢止徵兵。 由於前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曾經在1980年恢復了徵兵登記,而且法律仍然規定,男性美國公民及具有永久居留身分的男性居民年滿18歲之後,30天內必須辦理徵兵登記。 舒貝克強調:「徵兵是一個紙上計畫。我們就像軍方的保險,一旦有需要,我們必須準備好。」 徵兵處還肩負召請及訓練義工擔任地方徵兵委員會委員的職責。一旦再度強制徵兵,此種委員會將負責審查各種延期服役及免除服役申請案,以決定是否核可。 徵兵委員會委員沒有薪酬,服務期限為 20 年,目前大約有一萬至 1 萬 2000 名委員。 舒貝克表示,由於現行的委員會制度是在 1979 年建立,大部分委員都做滿 20 年,所以自 1999 年起許多委員任期已屆滿。這表示,召請替補委員的工作已進行數年。 但是,最近數周有人在五角大廈的反恐網站www.defendamerica.mil 刊登召請徵兵委員會委員啟事,啟人疑竇,因為徵兵處並不屬於五角大廈。 |
星塵回憶錄 於 2003/11/12 13:55 | |
Re: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udn.com/NEWS/WORLD/WOR1/1673243.shtml 台俄經貿研會 意外觸及俄軍售中國議題 中央社莫斯科十一日專電
張旭成自一九八○年已訪問俄羅斯八次,是立法院少數持續關心台俄關係發展的立法委員。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季塔連科擔任俄羅斯亞洲問題智庫遠東所所長長達十七年,是俄羅斯知名的中國通。 張旭成今天以主持人身份發表「台灣追求民主和平與繁榮」議題。說明台灣近十年來民主過程,台灣民主發展帶動經濟發展現況,促成台商在中國大陸投資達一千億美元。 張旭成說,但是中國大陸卻絲毫不領情,在全世界到處封殺台灣生存空間,還在海峽對岸部署飛彈對準台灣。所以台灣政府才希望台商,不要將所有投資全部放在中國大陸,要全球佈局分散投資,鼓勵台商南進越南、印度與俄羅斯,這都是基於生存與現實狀況考慮。 季塔連科則表示,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持續發展,目前中國上下非常珍惜經濟發展成果,他們的新領導人較為務實,他們不會輕啟戰端。季塔連科形容中國大陸部署的飛彈,就好像是京劇裡的道具。他希望台灣不要太在意。 由於雙方話題觸及敏感的飛彈,張旭成立即話鋒一轉,表示俄羅斯大量軍售武器予中國大陸,讓台灣生存感受強大壓力,必須花費很多經費向美國購買高科技武器以鞏固國防。 張旭成說,俄羅斯一直希望台灣對俄國遠東地區投資。在這種前提因素下,台灣對俄羅斯投資自然顯得審慎保守。他們兩人的坦率對話,也呈現出目前台俄有關方面對雙方發展的觀點。 |
Luke-Skywalker 於 2003/11/12 14:49 | |
Re: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11/200311120093.html 傳國際原能總署尚未斷言伊朗無核子武器計畫 (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十二日電)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今天報導,根據它取得的一份機密報告,國際原子能總署雖然沒有證據顯示伊朗原先未申報的核子原料與活動與一項核子武器計畫有關,它強調,現在「斷定伊朗的核子計畫純粹是基於和平用途」尚言之過早。 國際原子能總署的機密報告說:「伊朗現在承認它發展一項離心機濃縮鈾計畫已有十八年,發展一項雷射濃縮計畫已有十二年。在此一情況下,伊朗業已坦承它使用離心機與雷射濃縮過程生產了少量低度濃縮鈾,也未申報許多涉及核子原料的轉換、製造與放射線處理活動,其中包括分離少量鈽。」 雖然此一報告說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原先未申報的核子原料和活動與一項核子武器計畫有關,國際原子能總署強調,現在「斷定伊朗的核子計畫純粹是為了和平用途」尚言之過早。 國際原子能總署表示,它繼續懷疑的主要理由是「伊朗過去隱匿(有關原料與活動)的方式」。它在報告中提出警告說,儘管查出的伊朗違反禁止核子擴散條約事例大部分只涉及「數量有限的核子原料」,它們「都與核子燃料循環最敏感的方面有關,其中包括濃縮與再處理」。 美國國務院一位高級官員告訴 CNN,美國正在研究這份報告,「其中的許多內容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他說,這份報告「證實我們提出已有一段時間的說法」。至於下一步行動,這位國務院官員表示,現在要說美國是否會尋求國際原子能總署宣告伊朗違反它信守禁止核子擴散條約的義務還太早。 |
Luke-Skywalker 於 2003/11/13 09:46 | |
Re: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11/200311130026.html 哥倫比亞三軍總司令辭職 (中央社記者黃明興巴拿馬市十二日專電)哥倫比亞政府對外表示,三軍總司令莫拉十二日辭職,隨即獲尤瑞比總統接受。但是哥倫比亞政府並沒有解釋莫拉辭職的原因,也沒有宣布誰將接替他。莫拉是在國家警察局長康波十一日辭職後第二天跟進。 最近一週內,哥倫比亞政府內先是內政部長隆多尼歐因失言辭職後,國防部長拉米雷斯與住宅暨發展部長羅德里格斯也跟著辭職。尤瑞比總統於二○○二年八月上台時曾表示,他希望他的內閣成員能夠做滿四年與他同進退。 |
Luke-Skywalker 於 2003/11/14 10:28 | |
Re: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PRC的衛星站..........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11/200311140021.html (中央社記者章君宇多倫多十三日專電)加拿大環球郵報記者傑弗瑞.約克今天發自北京的報導稱,台北與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建交後,中共迄今不敢與吉里巴斯斷交,主要出於位於吉里巴斯塔拉瓦伊島衛星站的考慮。 約克指出,不久前一名西方記者曾溜進全天都有安全人員看守的中共衛星站,結果發現衛星站裡的天線都朝向北方,指向美國在世界上最隱密的一處飛彈測試場|雷根飛彈測試場。此一飛彈測試場位於馬歇爾群島中的卡瓦佳林島(Kawajalein)。卡瓦佳林島是自美國加州發射的試射飛彈觀察站。此一觀察站對於美國正在發展的國家飛彈防禦系統亦很重要。 去年,兩架美國海軍F-16戰機曾低空掠過吉里巴斯塔拉瓦伊島上的中共衛星基地,顯示美國方面已對中共此一神秘基地的功能產生了懷疑。 約克表示,在吉里巴斯未與台灣建交前,中共在吉里巴斯及其他太平洋小島均花費不貲。像是吉里巴斯的中共大使館便是全島最大的建築物。 中共設於塔拉瓦伊島上的衛星站在今年吉里巴斯總統選舉時亦是一熱門話題。當選總統的湯安諾在競選時曾質疑此一神秘的衛星站。湯安諾甚至明指中共衛星站根本在從事間諜工作,並要求政府公布與中共簽訂租約的內容。最後湯安諾擊敗他的哥哥湯哈利及另一名對手,當選吉里巴斯總統。 南加州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林奇表示,中共若與吉里巴斯斷交,必須關閉駐吉里巴斯大使館,同時失去位於塔拉瓦伊島的衛星站。此一衛星站目前對中共的航空事業極為重要。上個月,中共還成功地第一次送人進太空,引發了狂熱的民族主義情緒。 林奇表示,中共雖對吉里巴斯與台建交氣憤不已,但卻又無可奈何。對太平洋一個小島國做出過大的動作,中共很難自圓其說。約克在報導中指出,中共在吉里巴斯塔拉瓦伊島的神秘衛星站已引發了美國與中共間的一場間諜戰,並足以影響美國國家飛彈防禦計畫及中共航空計畫的發展。 |
Luke-Skywalker 於 2003/11/14 13:37 | |
Re: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11/200311140099.html 歐盟與北約將首度舉行危機處理聯合演習 (中央社記者唐秉鈞台北十四日電)歐洲聯盟執委會消息指出,自十九日起,歐盟將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首度舉行為期一周的危機處理聯合演習。 這項演習的目的主要是在測試面對危機時,歐盟與北約在政治及軍事策略層面上是否能有良好的互動,並能進行有效諮商及合作。 演習也將測試歐盟在面對危機採取行動時,是否能有效運用北約提供的資源及支援,以及兩大組織是否能從演習中,學習如何進一步強化雙方面對危機時的合作機制。這項演習將在歐盟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及歐盟十五個會員國首都同時舉行。包括歐盟執委會及歐盟共同外交政策最高代表索拉納在內重要歐盟機構與官員,以及北約戰略指揮總部與北約會員國駐北約代表團等機構均將參加演習。 |
Luke-Skywalker 於 2003/11/18 21:13 | |
Re: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news/news/200311/200311180198.html 荷籍男子窺視國防機密 遭新竹市警方逮捕 (中央社記者楊勝裕新竹十八日電)又有外籍人士來台窺視我國防機密,新竹市警察局昨天逮捕一名可疑的荷蘭籍男子Schrevrs Reint Jan(施睿洋),涉嫌從去年十月就在新竹空軍基地外蒐集我軍機起降航次,並以無線電竊聽塔台人員對談,加以抄寫。經民眾檢舉,新竹市警方當場逮捕這名外籍男子。 新竹市警方表示,在十一月十七日上午十時有民眾檢舉,延平路香雅橋附近有名眾利用望遠鏡窺看「新竹空軍機場內」狀況,拍攝軍機起飛的照片。警方派員前往處理,查扣這名外籍男子持有的照相機、無線電機、高倍數照相望遠鏡頭、筆記本等證物,全案將依妨害軍機治罪條例移送台灣新竹地方法院檢察署,並持續擴大偵辦中。 警方發現,這名外籍男子用照相機拍攝幻象二千戰機相片數張,並利用無線電竊聽新竹空軍機場塔台與飛行員對話情形,並記載在筆記本上,高倍數照相望遠鏡則是用來觀看戰機飛行起降,相當可疑。 由於事關國防機密,國安局相當重視此案,指派新竹憲兵隊、新竹市調查站、空軍四九九聯隊等情治單位,深入追查。經偵訊這名外籍男子表示,平時有蒐集軍機資訊嗜好,因此他從去年十月起就在台灣各機場拍照並作成紀錄。昨天下午,警方前往這名外籍男子的三重住居搜索,起出十餘張在新竹及松山軍用機場拍攝的照片。 現年四十二歲的荷蘭籍男子施睿洋被捕後,不表示任何意見,只願意向檢察官陳述拍攝戰機和竊聽塔台通話的動機。而施睿洋的妻子指出,丈夫是飛機迷,在歐洲時就經常購買戰機的圖鑑,而無線電則是飛機迷的標準配備,在飛機起降時便於飛機迷間通報,平日飛機迷間以拍攝到的戰機進行交流,對於丈夫被依妨害軍機罪名逮捕,夫妻兩人都覺得有些意外。據了解,工研院工程師陳維國,去年才因為拍攝戰機,並且詳細記錄戰機起降時間和武器配掛,甚至連空軍一號起降、警戒勤務戰機編排等內容都一一記載,遭到檢警以妨害軍機罪嫌將陳維國起訴,全案目前仍在法院審理當中,但這起案件是外籍人士,因此檢警在採證上特別謹慎小心。 |
星塵回憶錄 於 2003/11/19 00:50 | |
Re: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3111800987,00.html 共諜陳文英 破了FBI的功
報導說,陳文英透過其在FBI的情人上司史密斯,不僅掌握了眾多美國FBI、CIA的人員相貌,還洩露了美國情報機構和反間諜機構的工作情況。陳文英曾經應邀赴FBI在維吉尼亞州的專業訓練學校客座演講,還多次見到CIA、DIA(國防部情報局)和NSA(國家安全局)的眾多官員以及參加FBI專業培訓的其他情報官員。 報導引述美國前駐北京大使李潔明的話說,這是FBI歷史上黑暗的一天,並大罵那兩個FBI特工史密斯和克里夫蘭是「大傻瓜」,一個女人竟然「把他們當猴兒耍,給了他們一些變了味的虛假情報,而他們竟還自鳴得意,逕直把這些情報上報給白宮」。 報導說,更荒唐的是,史密斯和陳文英還曾雙雙應邀到FBI反中國情報部門作了題為「如何扮演雙面間諜」的講座,以後還在國防部和其他與中國相關的情報部門作了類似講座,以專家、權威身份解答如何處理各種疑難。 報導說,一位FBI資深人士指出,陳文英間諜案為美國展示了一個嚴峻前景:陳文英及其重量級同夥兼情人的叛變行為,徹底葬送了美國二十年來對中國的情報工作,使美國的情報「成果」一夕化為烏有。 報導還透露,原本FBI同美國軍方和空軍共同發展過兩面間諜,借以評估諸如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軍事實力。FBI向中國國安部「餵送」一個頗懂軍事的特工,利用她所提供的情報來遏制中國竊取美國的軍事技術。但是如果陳的情報確實來自中國國安部,那麼FBI的成果很有可能就是虛假情報,而這些所謂的情報是要層層上報,直至白宮的,其後果不堪設想!更嚴重的是,陳很可能早已把她獲得的情報遞交給了她的中國上司,從而洩露或危害了美國過去二十年有關亞洲的情報工作,甚至連美國的盟國諸如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台灣的情報工作以及其他國家的軍事計畫都難以倖免。 報導說,對於陳文英間諜案,一些諜報專家認為,就其危害性和嚴重性而言,可同美國歷史上CIA的金無怠案相提並論。金無怠案是對美國危害最大的中國間諜案件。金無怠於一九三八年在上海進美國領事館擔任譯員,後經人介紹結識並受僱於一位中共官員,從此充當中共間諜長達四十餘年。一九五二年朝鮮戰爭期間,美國國務院讓他為在朝作戰的美國空軍審問中國志願軍戰俘,金無怠隨後將反共戰俘的名單交給中共,中共則在談判中以遣返全部戰俘作為停戰的條件。專家認為,金無怠的叛賣行為使得朝鮮戰爭結束延遲了一年多。 一九五二年金無怠加入CIA,任職翻譯、情報分析員和文件管理官員,向中國出賣了大量機密文件。早在尼克森訪問中國之前兩年,中共就已知道尼克森秘密決定要重建美中關係,這也是金無怠洩露給中國的。中共制定應對策略,在對美談判中佔盡上風。一九五八年,東窗事發,金無怠被逮捕。次年,金無怠在獄中自縊身亡。 |
ryan2181 於 2003/11/19 15:28 | |
Re: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30502+132003111900680,00.html 2003.11.19 中時晚報
媒體問:「台灣關係法不是條約。你們沒有義務協防台灣」。阿米塔吉回答:「對」。媒體又問:「台灣關係法不是軍事條約」。阿氏回答:「對」。媒體再問:「不像美國與日本、南韓的(協防關係)」。阿氏回答:「不像。你說的對」。阿米塔吉說,台灣關係法要求美國提供防衛所需給台灣,也要求美國在亞太地區維持足夠軍力以維持安定,「台灣關係法並不超越這個界線」。 台灣的公投、制憲之說引發中共批評。阿米塔吉說,台灣即將大選,「熱鬧滾滾的競選語言,外界不應過度強調」。他說,美國充份相信台海歧見終將和平解決。 (靠天吃飯要餓死 靠人打仗要失敗 我們不要再作夢 我們不能再發呆) |
星塵回憶錄 於 2003/11/21 11:43 | |
Re: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2.chinesenewsnet.com/MainNews/SinoNews/Taiwan/2003_11_20_18_47_36_962.html 美國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表明堅決反對中國在台海動武 (中央社記者陳正杰華盛頓二十日專電)針對中國近日揚言不惜對台灣動武,美國主管兩岸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今天表明,美國根據台灣關係法,堅決反對中國以武力解決台海兩岸的歧見。 他說:「當然,我們的法律對此事有所規範。台灣關係法基本上表明,任何對台灣使用武力的行為,將為美國所嚴重關切,而且我們只支持以和平方式化解(兩岸)歧見。」 他說:「這不僅是我們的法律。我們政策的內涵也是堅決反對以武力解決雙方的歧見。」 在答覆問題時,薛瑞福也就副國務卿阿米塔吉日前有關談話做了說明。 薛瑞福說,阿米塔吉當時是在引述台灣關係法的文字。他說,美國跟台灣的確沒有防禦條約,但「台灣關係法對我們的義務有明確規範」。 薛瑞福指出,在台灣關係法之下,美國的義務包括對台灣提供足夠的防禦性武器,也包括美國應維持足夠軍力,以抗拒武力的使用。 至於阿米塔吉提到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是以和平解決台海問題為前提,薛瑞福說,美國對兩岸的政策一直是以和平解決為前提,而且相關文字見諸美中三份聯合公報。 他說,美國對中國藉和平手段化解兩岸歧見有所期望,也將要求中國實踐。 他在答覆另一個問題時,不願評論中國近來升高對台灣「文攻」的原因,但認為這次情況跟一九九五年秋天到九六年春天的台灣危機有所不同。 I first want to address the on-goingcampaign in Taiwan, the election, express ofcourse US support for Taiwans democracy andthe electoral process. But I also want to reiterate what theDepartment and what and the US government hassaid repeatedly and that is we are neutral inthis campaign. We support the democratic processbut no particular candidate. Our interest is in the process but not inthe outcome and not resting with the fortunesof one candidate or another. So I want to stressour position of neutrality. And any attmept toread into US statements or actions any otherposition is just flat wrong. So in the interest of clarity, again, the USwill be neutral in this and well look forwardto working with whoever wins the election inTaiwan. The other topic in the last 48 hours,theres been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tostatements coming out of Beijing. I want to makeclear our position on the use of force. Of course this is addressed in our law. TheTRA essentially says that any threat to useforce against Taiwan is of grave concern to theUnited States and that we would only supportpeaceful approach to the differences. This is not only our law. Its embedded inour policy that we are firmly opposed to the useof force in trying to settle the differencesbetween the two sides. Q: People interpreted differently what SecretaryArmitage said the other day. Is it correct toinfer that just because there is no defensetreaty between the two sids, the US is under noobligation to help defend Taiwan? Another pointin his remarks is that the US one-China policyis premised on the peaceful resolution of theTaiwan question. Did he mean to say that ifindeed the PRC decided to resort to theuse of force, then they should notexpect the US to adhere to theone-China policy? A: On the first question, Secretary Armitage wasreferring to the language in our law, the TRA.We do not have a defense treaty but the TRA isvery explicit in terms of what our obligationsare. They include providing weapons of defensecharacter for Taiwans sufficient self-defense.They also include that well maintain thecapacity to resist force. I think thats theelement he was addressing in his statement. The second question that you asked...The USpolicy has a always been based on a premise ofpeaceful approaches. That language is in fact inthe three communiques, that we acknowledge theChinese position that they have a fundamentalpeaceful approach to the differences. So thatsan expectation we have and we hold our Chinesecolleagues to that and that relates to myopening statement why were opposed the use offorce to settle this question.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1690886.shtml 回應中共台獨戰爭論 美反對兩岸片面改變現狀 回應中共台獨戰爭論 美反對兩岸片面改變現狀 華盛頓記者張宗智/十九日電
此外,美國國務院十九日下午主動通知台灣駐華府記者,主管兩岸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美東時間廿日下午三時將專門會見台灣記者,並公開接受問答。預料薛瑞福將就最近兩岸事務的最新發展說明美國的立場。 國務院發言人厄立表示,他已看到中共警告台獨的言論,「我要重申美國對這項議題的政策:就是使用武力解決兩岸歧見令人無法接受。」他表示,美國「反對」(oppose)兩岸任何一方試圖片面改變台灣海峽現狀。 一位台北駐美高層官員對此也證實,過去美國的確很少使用「反對」兩岸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他並表示,美國與台灣目前的關係的確非常「敏感、複雜」,必須小心處理。 厄立並重申,美國相信兩岸對話對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是必要的。 布希政府自去年起,就把多年未使用的「不希望兩岸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聲明,再度端上檯面,而且自從陳水扁總統宣布將推動公投後,出現的頻率愈來愈密集。但美方官員從未以「反對」取代一向慣用的「希望」兩岸任一方都不要片面改變現狀。 |
星塵回憶錄 於 2003/11/21 11:51 | |
Re: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2.chinesenewsnet.com/MainNews/SinoNews/Oversea/2003_11_19_10_41_9_481.html 美國華裔特工“墮落”之路:不堪壓力心理變態 美國華裔特工“墮落”之路:不堪壓力心理變態 他曾經是CIA和FBI爭奪的優秀特工,他曾經成功滲透進中國高層,FBI局長威廉姆﹒塞斯恩曾經親自為他頒獎。劉祿泰,一個天才華裔特工,最終的結局卻因偷竊、精神問題而被開除。 美國《舊金山商業期刊》2003年11月10日∼15日 《青年參考》邱永崢編譯 新加坡出生的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和中央情報局(CIA)特工劉祿泰曾因第一個成功滲透進中國高層、竊取大量機密,而於20世紀80至90年代被捧為美國“無形戰線的雙王牌間諜”,一度受到聯邦調查局重用。 然而,到了1996年,這名“過氣英雄”被指控在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家超級市場偷竊僅值15美元的物品,被聯邦調查局和中央情報局當成垃圾掃地出門,淪為連自己都快養不活的流浪漢。11月10日至15日的美國[]以長篇連載的形式報道了這個美國“間諜英雄”的下場。? “雙王牌”間諜心如死灰 心如死灰的劉祿泰覺得自己形如1996年間諜電影《從冷戰中走來的間諜》的主人公──英國間諜埃裡克﹒利馬茲。影片中的王牌間諜利馬茲歷經艱辛,為英國情報機構立下汗馬功勞,正准備翻越柏林牆重返西方“自由世界”的時候,一顆飛來的子彈將他結果在近在咫尺的柏林牆下。子彈是從“自由世界”那邊打來的,因為利馬茲知道得實在太多了。 身為美國FBI和CIA雙王牌間諜的劉祿泰甚至覺得自己比利馬茲還慘,因為死了倒是一了百了,可他還得活著,活著忍受他曾經服務甚至幾乎為之獻身的情報機構的羞辱和折磨。直到2000年2月之前,劉一直還是FBI的國際間諜,但因為擔心他知道得太多,所以FBI一腳把他踢出門外。除此之外,劉還透露,還因為他是華裔,因此為聯邦調查局裡的種族歧視所不容,聯邦調查局裡這種種族歧視的根源在於:一人有色人種不可能漂亮地完成任務,最終必然會給美國的國家安全形成威脅。劉覺得自己便是這種種族歧視文化的犧牲品。 聯邦調查局的說法則大相徑庭。在他們的口中,劉之所以丟了飯碗,完全是他自己的責任,因為他撒謊,並且還有小偷小摸的習慣。負責為聯邦調查局辯護的美國助理檢察官克裡斯汀﹒S﹒多爾告訴記者說,劉這個案子“非常典型”,“他自稱之所以被解雇,完全是因為他是華裔,來自新加坡,可實際上他根本就是小偷小摸並且還撒謊。劉和他的律師根本就是想把他的案子炒大,搞復雜,無中生有地制造名堂。 一些曾在FBI身居要職的人還是為劉打抱不平。FBI前特工約翰﹒瓦斯科斯主動請纓,甘當劉的証人,他說:“FBI和CIA用劉的時候,把他捧上了天﹔FBI和CIA用完了之后,就把他當成破抹布一樣丟掉了。”瓦斯科斯的話還是有份量的,因為他退休前擔任FBI訓練與研發部門主任,同時還是FBI安全機構的開山鼻祖。這個機構的工作就是給具有間諜潛質的人打分,監督和評估FBI現役特工的工作表現。因此,瓦斯內斯其實是FBI的總考評官,因此,他對每個FBI特工的評價可謂擲地有聲。 華盛頓“國家監督中心”海外項目部主任弗雷德裡克﹒懷特赫斯特博士感慨地說:“當FBI需要你執行特殊任務的時候,他們把你當成一個寶﹔當FBI用完你的時候,他們就把你當成一根草了。”懷特赫斯特博士也曾是FBI的超級特工,是一個知名的化學家和爆炸專家,1995年因首次曝光FBI實驗室証據管理和處理存在極大的問題而名動全美,但此后便被FBI一腳踢出門外。懷特赫斯博士說:“劉掌握有許多令政府非常尷尬的情報,所以聯邦調查局想方設法毀掉他的信譽。” 盡管有諸多的前同事心甘情願出面力挺他,但這起民告官的官司注定是長路漫漫。 成功滲入中國竊取機密 劉是新加坡出生的華裔,會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和廣東話。1976年,劉移民美國,6年后獲得美國公民身份。這期間,劉先后在幾所大學讀書,並在密歇根州的一所亞洲餐館打工。打工之余,劉又考上了奧克蘭警察學院。從奧克蘭警察學院畢業后沒多久,他就一腳踏入了神秘而冷酷的間諜世界。 根據法庭提供的資料,劉是1984年成為美國反間諜人員的。劉自稱:“我先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特工,他們先是讓我在美國境內活動。”1984年7月,劉成功地策反了一名對美國情報部門來說極其重要的情報對象,從而一舉成為CIA和FBI當年最出色的明星間諜。盡管FBI和CIA都爭先恐后地要正式拉他入伙,但劉最終決定正式投身FBI,因為“FBI的人給我描繪了一個更誘人的前景”。1985年,大學畢業的劉正式到弗吉尼亞州的FBI學院報到,在那裡接受當特工的系統訓練。 受訓結束后,劉被派往芝加哥,並且馬上被分配一項“打入敵后的極度危險任務”。為了確保其身份不會敗露,劉奉命中斷與家人的一切聯系,也不得在FBI的辦公室裡露面。然而,最讓劉寒心的是,他冒著生命危險為FBI竊取情報,而那些坐辦公室的高層們不但不關心他的死活,甚至還在經費上處處卡他的脖子:“他們甚至不願意將政府的公車轉到我的名下,因為他們擔心我會把那輛車開跑。可他們從來沒想過,我這麼一個秘密特工整天開著一輛FBI的車無異於自殺,可他們似乎根本不在意。” 盡管剛一入行就讓劉不痛快,可他繼續賣力,並且成功地打入了他所偵察的目標。1987年,對劉毫不懷疑的對手開始邀請他到海外去,這開始給劉一個全新的機會。不過,讓劉不可思議的是,當他向上司匯報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時,上司居然滿腹狐疑,擔心這可能會“引發國際事端”。更可怕的是,在海外之行成行之前,他突然得知,FBI高層可能有人出賣了他。但此時的劉已經無法取消海外之行了,所以就冒著生命危險完成了這次任務。 任務是成功了,可劉先付出了代價:不明就裡的女朋友因為在大半年的時間裡沒能獲得他的半點信息,所以也就不等他,最后嫁給了別人。 FBI局長親自為他頒獎 根據美國現行法律,劉不允許說明他的具體任務。然而,從他提交給法庭的各種記錄來看,劉的間諜行動涉及中國大陸和台灣。 劉在描述這些“危險的間諜任務”時說:“我每天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如果我真的被對方干掉,那麼FBI肯定不會告訴我的家人。實際上,每天都有美國間諜在世界各地被殺,可美國政府絕對不會出面說,‘天啊,那是我們的一個間諜’。” 在一封日期標明是1995年12月7日致FBI的公函中,劉因為向CIA提供了一份有關“亞洲有組織犯罪”的情報而倍受表揚。受鼓勵的劉更賣命地工作。由於劉對中國的間諜行動如此出色,以至於1988年1月,時任FBI局長的威廉姆﹒塞斯恩親自飛到芝加哥為劉頒獎。在那封日期為1988年1月20日的表彰信中,塞斯恩寫道:“如果沒有你的大無畏的精神,如果沒有你的職業操守,如果沒有你的犧牲精神,你根本無法承受所面臨的一切艱難險阻,你是所有FBI特工們的榜樣。” 最令人震驚的則是劉的雙重身份,他說:“在9﹒11發生前,美國政府表面上說,FBI特工不得實施海外間諜行動,而CIA不得從事國內間諜行動,可看看我就知道,美國政府說的根本是假的,我就是國內外通吃的美國間諜之一,我敢向你保証,我身后還有一大串像我這樣的美國間諜。美國間諜機構教我如何冷酷無情,感謝上帝,我現在終於醒悟過來了。” 心理壓力過大偷竊超市牙刷 劉的律師西弗拉坦言,由於劉一案涉及美國的國家全安,所以必須特別謹慎。正是由於本案的國家安全限制,所以身為代理律師的他對案情的全部也就知道個“40%”。不過,這位律師坦言,5年壓力極大的秘密間諜行動已經讓他的當事人精神變態了:“我的當事人整個兒被毀了,可FBI卻不承認。” 劉承認,到了1990年,不堪秘密間諜行動巨大壓力的他開始懇請上司放他一馬,讓他脫離對華秘密間諜行動,但上司沒有答應。在這種情況下,劉想發泄,於是便在當年的12月上演了一幕進超市偷一支牙刷的“偷竊事件”,以期FBI能放過他。然而,FBI不但沒有採取任何的撫慰行動,更別說把他送到醫院接受精神治療,反而繼續又讓他執行6個月的秘密任務。任務完成后,劉又被FBI送到總部接受為期數周的“回爐訓練”,訓練結束后,不顧他想駐西雅圖的請求,一下子把他打發到他根本不願意去的薩克拉門托。美國FBI的前特工們紛紛表示:“對於一個經驗如此豐富的特工來說,他脫離秘密間諜行當后最好的去處就讓他教間諜,因為劉所獲得的經驗絕對是書本上找不到的,而FBI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結果不但毀了他,也毀了FBI自己。” 郁郁不得志的劉很快被薩克拉門托FBI辦公室視為“刺頭”,經常把他批得灰頭土臉。更大的打擊還在后面:1993年10月12日,FBI行政管理處處長史蒂紋在一封寫給劉的信中說:“因為你偷東西,所以除了准備將你開除外別無選擇。”FBI考評部門負責人班德也在一份備忘錄中表示:“由於劉的偷竊行為無法讓人接受,所以不適合繼續在間諜機構任職。” 受此處分的劉精神壓力更大,因此好幾次無法完成薩克拉門托FBI辦公室交給他的任務,為此,辦公室主任大怒之下改派他一份羞辱的工作──讓他替辦公室的同事們復印文件。 |
星塵回憶錄 於 2003/11/21 11:58 | |
Re: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2.chinesenewsnet.com/MainNews/SinoNews/Mainland/xhw_2003_11_19_14_30_46_050.html 金蘭灣極具戰略價值 美軍可能重返越南 美國海軍“范德格裡夫特”號驅逐艦定于11月19日駛入越南胡志明市﹐開始為期兩天的訪問。這是自1975年越南戰爭結束以來﹐美軍戰艦和士兵首次出現在越南的領海和領土。而就在一周前﹐越南國防部長范文茶也剛剛結束了對美國的訪問。據俄羅斯媒體披露﹐范文茶對美國要求租借位于越南東南部戰略要地金蘭灣內的軍事基地一事“表現出了興趣”。 范文茶步入五角大樓 隨著美國與越南這對“昔日冤家”在軍事領域的合作迅速升溫﹐國際社會也在關注﹕美軍會不會重返越南﹖美越逐步接近又會在亞洲政治舞臺上引起怎樣的風雲變幻﹖ 美越新關系“一日千裡” 越南國防部長范文茶本月9日至12日對美國進行了正式訪問﹐這也是越戰結束近30年來越國防部長首次訪美。據越南媒體報道﹐范文茶與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就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歷史遺留問題以及軍事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范文茶在回國後表示﹐他此行的最大收獲是越美就加強在軍事領域的合作取得了共識。 對范文茶訪美﹐越南輿論普通認為是“歷史性事件”﹐美國方面也給予了高度評價。范文茶結束訪美僅兩天﹐越南外交部就“趁熱打鐵”地公布了美軍戰艦即將訪越的消息﹐並強調此訪“非常重要”。緊接著﹐俄羅斯一家名為《報紙》的日報日前又披露“內幕”消息﹕范文茶在訪美期間與美方討論了租借金蘭灣軍事基地一事。該報稱﹕“范文茶過去堅決反對將越南領土上的軍事設施租借給任何外國列強﹐但這次﹐他卻對美國人的請求表現出了興趣。” 其實﹐范文茶態度的轉變並非突然之舉。自兩國關系在1995年實現正常化以來﹐美國在拉攏越南方面就一直很下功夫。2000年3月﹐美國防部長科恩訪越﹐不久克林頓總統也踏上了越南的土地﹐開闢了越戰後美國元首訪越的先河。在兩國政治關系不斷推進的同時﹐美越經貿往來也熱乎起來。前不久﹐越南貿易部公布的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越南對美出口額已達20.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49%。 在美越關系全面升溫的背景下﹐雙方在敏感的軍事領域的接觸也開始恢復﹐軍事關系迅速回暖。去年﹐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法戈對越南進行了訪問。據美國媒體報道﹐正是在那次訪問中﹐美方向越南表達了租借金蘭灣軍事基地的“渴望”。 金蘭灣極具戰略價值 金蘭灣位于越南東南部海岸向前突出的岬角處﹐港灣深入內陸﹐是由南北兩個半島合抱而成的葫蘆形港灣﹐可停靠包括航母在內的巨型船只?因此極具軍事價值。更重要的是﹐金蘭灣扼守著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戰略要道﹐距離兩洋航線均不到1小時航程。若在此灣屯聚雄兵﹐不啻在兩大洋之間布下了一道關卡。 早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當時的南越政府就將金蘭灣海港租給了美國作為軍事基地。1965年至1967年間﹐正全力投入越戰的美國斥資上億美元﹐對金蘭灣的基礎設施進行擴建﹐將那裡打造成了美軍在東南亞的陸海空聯合軍事基地和後勤補給基地。當時﹐美軍戰機就是從該基地起飛﹐對越南北方進行轟炸的。直到越戰結束﹐美軍才被迫從金蘭灣撤出。 美國人離開後不久﹐冷戰年代的另一超級大國蘇聯就盯上了金蘭灣。1979年5月﹐前蘇聯同越南簽署協議﹐無償租用金蘭灣﹐用作其太平洋艦隊第15作戰編隊的後勤保障基地。蘇軍在基地內建起電子跟蹤站、功率強大的中繼站及裝備優良的維修廠﹐並駐扎大批反艦戰機和偵察機群﹐使整個南太平洋及印度洋都被納入了金蘭灣基地的監控范圍。上世紀80年代﹐前蘇聯又對這一基地的設施進行了現代化改造﹐將其提升為前蘇聯在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 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續租用此基地。眼看著25年的免費租借協議將到期﹐而免費租借期滿後﹐俄羅斯每年必須要向越南支付3億美元租金才能繼續佔據金蘭灣﹐2001年7月﹐俄國防部長謝爾蓋•伊萬諾夫宣布﹐俄軍“應該撤出金蘭灣”﹐因為繼續租用和維護該基地的費用太高昂﹐經濟不景氣的俄羅斯已無法承擔如此巨大的開銷。2002年5月﹐俄羅斯提前兩年忍痛放棄金蘭灣﹐簽署了向越南政府移交基地的協定﹐並陸續把軍事力量撤出了金蘭灣。 重返金蘭灣 美欲控制亞洲 作為鞏固其亞洲霸權戰略的重要一環﹐美國越來越重視同東南亞各國加強軍事關系。除了頻頻派軍政要員赴東南亞國家訪問﹐推動與這些國家舉行聯合軍事演習等合作外﹐美國還分別與新加坡、菲律賓等國簽署了新的軍艦靠港協議。 與此同時﹐在“9•11事件”後﹐為了加大反恐力度?並鞏固海上軍事霸權﹐美軍加緊了對其太平洋艦隊的調動。伊拉克戰爭前後﹐美軍又增加了其戰艦和潛艇在西太平洋的巡邏與布防。據報道﹐美軍目前有能力“在12小時內攻擊亞太地區任何地方”。有軍事分析家認為﹐美軍極力在亞太地區保持所謂“前沿威懾態勢”﹐其矛頭直指南海和臺灣海峽。 隨著美越軍事合作關系不斷發展﹐美國自然盯上了其在越戰期間曾耗費巨資建設的金蘭灣基地。美國有戰略分析家指出?重返金蘭灣﹐重返越南﹐不僅能加強美國在東南亞的軍事存在﹐擴展其反恐戰線﹐還能達到在軍事上牽制中國的目的。他們說﹐美軍1992年被迫撤出其在東南亞地區的最後堡壘──菲律賓蘇比克海軍基地和克拉克空軍基地後﹐美國政府感到如果不能在東南亞建立必要的後勤基地﹐美軍將很難在東亞地區採取干預行動時有所作為。 越南有求于美國 從越南方面來看﹐目前其在軍事變革進程中已大大落後﹐為提高軍隊的現代化水平﹐擺脫落後狀態﹐提升其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非常需要像美國這樣的超級軍事強國的援助。越軍一位高級官員日前曾表示﹕“從長遠的觀點來看﹐越南將在與美國的合作中獲得更多好處。因為越軍必須進行現代化改革﹐如果它不想在今後一段時間落後于該地區其他國家軍隊的話。” 越南有媒體分析說﹐如果能將金蘭灣基地租借給美國﹐對美越雙方來說是“雙贏”的﹐它將從根本上改變東南亞地區的地緣政治形勢。但也有一些越南媒體清醒地指出﹐雖然美越兩國關系近年來發展勢頭良好﹐可是其中尚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越南對美國奉行的“單邊政策”也心存疑慮﹐雙方關系的未來走向尚待繼續觀察﹐因此越南不大可能在短期內允許美軍進駐金蘭灣。(世界新聞報/記者 郭亞君) http://www2.chinesenewsnet.com/MainNews/SinoNews/Mainland/xhw_2003_11_19_20_58_08_509.html 美越軍事關系迅速回暖 美軍能否重返金蘭灣﹖ 美國在伊拉克陷入了“越戰”泥潭﹐但它最近卻在越南謀取了不少戰略利益。11月19日﹐在越南戰爭結束近30年後﹐第一艘美國軍艦───“范德格裡夫特”號開進了胡志明港。這是1975年4月美國軍艦自南越撤走後第一艘訪問越南的美艦﹐也是繼本月9日越南國防部長范文茶訪美後美越軍事關系中的又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 軍事合作是兩國關系中最為敏感的領域。在美越關系全面升溫的背景下﹐雙方在敏感的軍事領域的接觸也開始恢復﹐軍事關系迅速回暖。去年﹐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法戈對越南進行了訪問。據美國媒體報道﹐正是在那次訪問中﹐美方向越南表達了租借金蘭灣軍事基地的“渴望”。 美越軍事合作關系的升溫是由于互有需求﹐尤其是華盛頓方面有其戰略上的考慮。越南在東南亞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1992年美國關閉了在菲律賓的軍事基地後﹐在東南亞地區少了軍事設施。越南的金蘭灣軍事基地租給俄羅斯25年後將于明年到期。莫斯科因難以承受每年3億美元的租金而決定交還給越南。俄羅斯的撤出無疑為美國重返金蘭灣提供了機會。作為鞏固其亞洲霸權戰略的重要一環﹐美國越來越重視與東南亞各國加強軍事關系。除了頻頻派軍政要員赴東南亞國家訪問﹐推動與這些國家舉行聯合軍事演習等合作外﹐美國還分別與新加坡、菲律賓等國簽署了新的軍艦靠港協議。 “9•11事件”後﹐為了加大反恐力度並鞏固海上軍事霸權﹐美軍加緊了對其太平洋艦隊的調動。伊拉克戰爭前後﹐美軍又強化了其戰艦和潛艇在西太平洋的巡邏與布防。據報道﹐美軍目前有能力“在12小時內攻擊亞太地區的任何地方”。隨著美越軍事合作關系不斷發展﹐美國自然盯上了它在越戰期間曾耗費巨資建設的金蘭灣基地。美國有戰略分析家指出﹐重返金蘭灣﹐重返越南﹐不僅能加強美國在東南亞的軍事存在﹐擴展其反恐戰線﹐還能達到在軍事上牽制中國的目的。有軍事分析家認為﹐美軍極力在亞太地區保持所謂“前沿威懾態勢”﹐其矛頭直指南海和臺灣海峽。 同時﹐越南領導人和軍方希望通過允許美艦使用金蘭灣軍事設施﹐來進一步改善兩國和兩軍的關系﹐並借機提高越軍現代化水平及其在東南亞的戰略地位。從目前來看﹐越美兩國之間尚有越戰遺留問題未解決﹐長期的敵對和戰爭令越南人對美敵意未消﹐特別是越南對美國奉行的“單邊政策”也心存疑慮﹐河內可能不會現在就同意讓美軍取代俄羅斯長期租用金蘭灣基地﹐而且美方也沒有公開提出這一要求。可能的辦法是越南有條件允許美艦停靠金蘭灣﹐同時﹐越南也將金蘭灣向其他外國軍艦開放﹐以示平等和開放。至于今後美國能否真正實現重返金蘭灣的目的﹐就要看國際和地區局勢的演變和美越關系的發展了。(蘇北) |
星塵回憶錄 於 2003/11/25 09:11 | |
Re: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3112500287,00.html 美日合作生產下一代飛彈
報導說,一九九九年以來美日即合作研究可擊落來襲彈道飛彈的海基反彈道飛彈系統,但日本防衛廳希望未來能與美國合作生產更先進的艦對空飛彈。 不過美日著手飛彈生產計劃前,必須檢討日本的「武器出口三原則」。一九六七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出口武器的三原則,一九七六年,改為禁止輸出武器至所有國家,但一九八三年在美國要求下,改採例外措施,准許「技術」輸出美國。 日本前防衛廳長官官久間章生廿一日表示,日本將檢討武器輸出禁令,若美日開始合作生產飛彈,日本製造商很可能輸出武器至美國,但在目前政策下,此為非法行為。 |
Luke-Skywalker 於 2003/11/25 13:27 | |
Re: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politics/news/200311/200311230139.html 國情不同各國退伍軍人待遇福利互有特色 (中央社記者張銘坤台北二十三日電)世界主要國家為鼓勵從軍,對退伍軍人都給予相當的待遇福利,根據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的統計資料,美國的退伍軍人有優先歸化權,韓國現金補助對象擴及有功退伍軍人的父母,法國對傷殘退伍軍人特別照顧,澳洲則以金卡、白卡、橘卡區分退伍軍人給予不同待遇。 美國是世界軍力最強的國家,退伍軍人人數眾多,退輔會報告指出,美國為兩千七百萬退伍軍人,在二00三年編列五百九十六億美元,在政府設有退伍軍人事務部,提供現金補助、教育補助、職業訓練、就業服務、房屋修繕、購屋貸款保證、醫療補助等。 由於其他國家人民不少人有意願歸化為美國籍,美國在聯邦法規中,明定在軍隊服役可以優先歸化,是美國退伍軍人的特別福利。 韓國對退伍軍人的福利類似美國,設有權益服務、現金補助和醫療服務專責單位,現金補助對象包括有功退伍軍人的父母。 歐洲國家社會福利制度較完備,法國對一般退伍軍人照顧包含在社會福利制度內,但對於傷殘退伍軍人,法國政府特別照顧,每年編列四十億美元預算專門用來提供四十四萬作戰傷殘退伍軍人的醫療、安養等福利照顧。 澳洲退伍軍人事務部主要也是以照顧參戰傷殘或死亡的退伍軍人和眷屬,澳洲政府以金卡、白卡、橘卡區分退伍軍人給予不同待遇,方便照顧和掌握預算。台灣的退伍軍人,政府給予就業、就學、就醫、就養等各項照顧服務,較其他國家不同的特殊福利,主要包含撥給公有土地、國家考試可以加分、單身無依者政府給予新台幣三萬元喪葬補助費、給予遺眷救助等。 |
Luke-Skywalker 於 2003/11/26 17:23 | |
Re: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11/200311260051.html 美國將開始與盟友討論調整海外駐軍 (中央社記者陳正杰華盛頓二十五日專電)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今天說,美國準備開始跟盟友討論如何調整美國在海外的軍力部署情況,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邁爾斯則說,調整海外軍力的目的,是要更能加強美國及盟友的安全。 這些討論的結果,可能帶來冷戰結束之後美國海外軍力部署規模最大的調整。 倫斯斐在國防部的記者會上說,美國海外軍力部署最後如何調整,要看跟美國「盟邦、友邦和伙伴」討論的情形。此外,行政部門也需要就此事跟國會諮商。 這些諮商過程預料將耗時數月,而討論的結果可能要分好幾年來完成。 倫斯斐說,美國政府近年來曾就如何調整海外軍力部署進行跨部會的討論。這個程序現在到了與相關盟友討論的階段,但倫斯斐表明,美國無既定立場,也不會要求盟友接受美國的定見。 據報導,美國海外軍力調整有五項原則,一是藉提高彈性加強因應不確定因素的能力;二是加重盟友的角色,並建立新的伙伴關係;三是專注於各區域內和跨區域的情勢,四是發展能夠快速部署的打擊武力;五是以軍力調整的概念是以能力為重點,而非軍隊的人數。海外軍力調整跟倫斯斐改革美軍的計畫有相當重疊。他上任以來,便開始致力於改造美軍,使建軍方向不再像過去以威脅的性質和地區為依歸,而是要朝建立美國需要具有的軍事能力為目標。 |
Luke-Skywalker 於 2003/11/27 10:52 | |
Re: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news/200311/200311270005.html 旅美學者高瞻承認非法出口高科技產品至中國 (中央社記者陳正杰華盛頓二十六日專電)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報導說,曾遭中國當局以為台灣進行間諜活動為名逮捕的中國旅美學者高瞻,今天在美國的一個法庭承認非法運送高科技產品到中國。 高瞻在二○○一年二月在北京遭中國公安當局逮捕,七月二十四日遭北京法院以替台灣蒐集情報的罪名判刑十年,但在美國總統布希、國務卿鮑爾和多位國會議員及民間團體為她請命之後,北京當局特予「假釋」讓她在七月二十七日返抵華府,與她的夫婿薛東華團聚。 CBS報導說,高瞻在維吉尼亞州的一個法庭承認一項非法出口罪名和一項逃稅罪名;薛東華同時承認逃稅。薛東華在高瞻遭到羈押期間入籍成為美國公民。 CBS的報導引述聯邦檢察官的說明指出,從一九九八年八月到二○○一年,高瞻經營「科技商業服務公司」專營出口科技產品到中國大陸,而出口對象與為中國政府和軍方從事研究和發展的機構有關。 報導說,高瞻的公司出口到大陸的項目包括可用於製造數位飛行控制設備和武器的微處理器。這種微處理器也可能用於商用設備,但美國政府規定這類產品在出口前必須取得政府許可。 高瞻是因為收取中國方面一百五十萬美元的酬勞而未申報所得,因此又多了逃稅的罪名。高瞻最高可判處三十七個月徒刑,薛東華最高可處一年徒刑和十萬美元罰款。 報導說,高瞻曾為美國政府指認企圖進口美國敏感設備至中國的中方人士,因此檢方將要求減緩高瞻的刑罰。高瞻於一九八九年到美國,一九九七年在紐約州雪城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二○○一年被捕時,她在華府美利堅大學擔任研究工作。 |
SK2 Outside 於 2003/11/27 13:44 | |
Re:2003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解放軍參與搜索拯救演習[11:45] 2003/11/27
有關演習由民航處籌辦,於南丫島東澳灣舉行。該處發言人表示,這項示範是一年一度舉行之搜救演習的一部分。演習目的是提供持續訓練予航空交通管制員、空勤人員和其他可能參與有關行動的單位,使他們熟習各種搜救技巧。今年參與單位共有十二個。 今日的演習包括由政府飛行服務隊和民眾安全服務處聯合於東澳灣山邊進行拯救,並由政府飛行服務隊派出超級美洲豹AS332 L2型直升機示範在甲板吊救模擬傷者,消防處的潛水隊伍隨即示範海上搜救。最後,解放軍駐港部隊派出一架「直九」直升機進行空中搜索示範,結束整項短程演習。 觀摩是次演習的有一百多名搜救專家,包括來自內地、澳門、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韓國、泰國、越南、柬埔寨、蒙古、印度的代表,以及香港機場管理局、民眾安全服務處、消防處、香港水警、海事處和多間航空公司的代表。 發言人表示,明日還有一項長程搜救演習,旨在考驗各政府部門和單位的應變和協調技巧,測試通訊設備。 長程演習內容為模擬一架飛機今日傍晚於香港西南面約八十海里發生事故,發動機?茪鶢羶搹b海上急降。解放軍駐港部隊將於明日早上派遣一艘巡航艦艇往南中國海搜索由汽車輪胎組成的目標。其他參與的單位還有美國海岸巡邏隊、美國空軍和政府飛行服務隊。 http://www.mpinews.com/content.cfm?newsid=200311271145gb41145y |
歡迎前往茶黨2005年新論壇TaiwanBBS.ORG參與討論。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