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感測器專欄 [茶館推薦]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勤務組  於 2003/06/09 12:27
先進感測器專欄 [茶館推薦]

先進感測器專欄

紅外﹐雷達﹐網路.....


NO:20_1
濱線  於 2003/06/09 12:50
Re:先進感測器專欄 [茶館推薦]

一個不錯的LIDAR原理介紹網站
http://pcl.physics.uwo.ca/pclhtml/introlidar/introlidarf.html#fluidlab

LIDAR的作用原理類似雷達﹐但利用雷射為發射源﹐望遠鏡擔任接受裝置
主要用來分析大氣狀況
NMD計劃的機載雷射最重要的一個感測裝置正是LIDAR﹐依LIDAR所測出的大氣資料提
供機載雷射的大氣修正數據


NO:20_2
濱線  於 2003/06/09 12:56
Re:先進感測器專欄 [茶館推薦]


NASA對LIDAR的介紹
http://code916.gsfc.nasa.gov/Public/Ground_based/Lidar/lidar_intro.html
非常有趣的圖片
http://code916.gsfc.nasa.gov/Public/Ground_based/Lidar/lidar_night.gif

NO:20_3
竹根  於 2003/06/13 20:28
Re:先進感測器專欄 [茶館推薦]

生 活 新 聞920613自由電子報

華衛二號影像處理 國人研發成功

〔記者郭怡君╱新竹報導〕國家太空計畫室昨日宣布,中華衛星二號的影像處理系統(IPS)已由國人自行研發成功,該計畫總經費約一億台幣,比起委外承製,至少為政府省下兩億元,且因自行研發掌握智慧財產權,未來國內各單位要應用華衛二號所攝得的影像資料都能「更快速更便宜」,太空計畫室認為此項計畫的成功,為台灣太空科技追求自主寫下值得驕傲的新頁。

  華衛二號的影像處理系統原擬發包給國外廠商承製,在發包程序不順及國科會要求提高太空科技自主比例的情況下,太空計畫室從九十年四月展開自主研發,計畫總主持人吳豐敏博士指出,四個次系統中只有「資料擷取」是購自法商,「取像排程」、「資料處理」和「資料管理」次系統均由太空計畫室和國內廠商大同世界科技合力研發完成。

  吳豐敏強調,國外的衛星影像處理系統研發都需耗費多年,太空計畫室為配合華衛二號的發射時程,用兩年時間完成四分之三的系統自主已屬不易,整套軟體共有將近十萬條方程式均由研發小組成員撰寫,且多次測試均能將模擬衛星數字訊號順利轉換輸出成影像。

  「不踏出第一步,就永遠只能跟著人家後面走!」吳豐敏表示,若當初全部發包給國外廠商做,軟硬體建置總經費大概就要兩億多台幣,而未來擬在北中南各擇地設置的影像應用推廣中心,都需要建有一套影像資料系統,給國外做的話每套軟體都要另外付費購買,自主研發算起來至少替政府省了兩億經費,且對使用者來說,自主研發只要兩三個小時就能取得資料,委外處理至少要等上兩三天。

  出身太空計畫室籌備處的國科會副主委謝清志表示,太空計畫室的工程師以前對於「發包給外國廠商做很在行」,有許多自己「不敢做、不想做、不能做」的部分,透過此研發計畫的成功,已重拾太空計畫室提升自主能量的信心。

  預計年底前發射升空的華衛二號是我國首顆自主遙測衛星,對地黑白影像解析度達兩公尺,每天早上能固定通過台灣上空拍攝影像,一次掃過的刈幅為二十四公里,且可滾轉和俯仰四十五度,使其拍攝範圍能涵蓋地球八十二%表面積。

  華衛二號除了提供政府做國土規劃、環境監測和天然災害防治外,也將透過國際合作拍攝世界其他各地影像,目前美國、法國和加拿大都表示有興趣購買華衛二號的影像。 


NO:20_4
acetw  於 2003/06/25 13:16
Re:先進感測器專欄 [茶館推薦]

一個問題:為什麼APG-79的天線平面是向上翹,而不是向下?

想不通…


NO:20_5
flak  於 2003/06/25 13:18
Re:先進感測器專欄 [茶館推薦]

>一個問題:為什麼APG-79的天線平面是向上翹,而不是向下?
向下會把敵人的雷達波反射回地面。
所以匿蹤飛機都是往上,B1則還是往下(大概因為他飛得很低,沒差)

NO:20_6
acetw  於 2003/06/25 13:36
Re:先進感測器專欄 [茶館推薦]

那就更不對啦!飛得高,反射回地面根本沒差吧!飛得低的時候,才是真的要考慮多路反射的情況…

NO:20_7
flak  於 2003/06/25 13:51
Re:先進感測器專欄 [茶館推薦]

>那就更不對啦!飛得高,反射回地面根本沒差吧!飛得低的時候,才是真的要考慮多路反射的情況…
飛得高,反射回來的照射面積跟著加大。
飛得低,多路反射的強度遠比直接反射來得弱。另外,超低空飛行還得考量到對方預警機在上面的情況。

台灣很多書籍把多路反射講得太神奇了,實際上多路反射沒那麼重要。地面雜訊的主要來源的還是直接地面的反射。


NO:20_8
acetw  於 2003/06/25 14:32
Re:先進感測器專欄 [茶館推薦]

那還是不對啊!如果考慮到距離四次方反比的關係,反射的面積再大又有什麼用呢?

NO:20_9
竹根  於 2003/06/25 14:51
Re:先進感測器專欄 [茶館推薦]

專家指出奈米微型武器防不勝防

  (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二十五日電)奈米科技是這個世紀的研究主流,如果應用在國防科技上,將大大改變現有傳統戰爭型態,中山科學研究院材料暨光電研究所長李滄曉表示,奈米科技運用在國防武器上,將朝微型發展,也就是利用撒豆成兵的方式讓敵人防不勝防。

  李滄曉今天早上參加「智權決勝─奈米技術專利佈局」研討會,以「中科院奈米技術發展及技術移轉現況」為題發表演說。

  李滄曉指出,隨著奈米科技的突飛猛進,特別是微機電系統的初步成功,為軍事科技工作者研製奈米武器奠定了物質基礎,這個世紀利用奈米技術開發的微型武器將充斥未來戰場,彷彿「撒豆成兵」般,從天空到地面,處處都是防不勝防的極微小武器。

  他說,根據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計畫機構 (DARPA)的研究,包括奈米衛星、蚊子導彈、袖珍飛機、螞蟻士兵等都是未來極可能在戰場上立大功的小兵。例如奈米衛星比麻雀略大,重量不足一百公克,各種零件全都用奈米材料製成,採用最先進的微機電一體化集成技術整合,具有可重組性和再生性,成本低、質量好、可靠性強,屆時將滿佈天空。

  而「蚊子導彈」顧名思義就是利用奈米技術製造如蚊子大小的微型導彈,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潛入目標內部,威力足以炸毀敵人火炮、坦克、飛機、指揮部和彈藥庫等,具有神奇的戰鬥效能。

  「袖珍飛機」是如同蒼蠅般大小的的袖珍飛行器,可攜帶各種探測設備,具資訊處理、導航和通信能力,主要功能是秘密武器部署到敵方資訊系統和武器系統的內部或附近監視敵情。

  「螞蟻士兵」則是以聲波控制的微型機器人,比螞蟻還小,但具有驚人的破壞力,可通過各種途徑鑽進敵方武器裝備中長期潛伏。

  李滄曉說,說不定這些奈米科技製造出來的武器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在 007電影中,畢竟想法會隨著科技的進步而實現。920625


NO:20_10
TTSO  於 2003/06/25 15:22
Re:先進感測器專欄 [茶館推薦]

> 那還是不對啊!如果考慮到距離四次方反比的關係,反射的面積再大又有什麼用呢?

是「反射的照射面積」,不是「反射面積」
反射照射面積越大,就有越大的區域可以收到反射訊號
匿蹤之大忌也..


NO:20_11
flak  於 2003/06/25 17:50
Re:先進感測器專欄 [茶館推薦]

>那還是不對啊!如果考慮到距離四次方反比的關係,反射的面積再大又有什麼用呢?
因為多次反射的衰減率更大。總不會是全金屬面的多次反射吧。

NO:20_12
acetw  於 2003/06/26 00:18
Re:先進感測器專欄 [茶館推薦]

>是「反射的照射面積」,不是「反射面積」

好嘛!我講話有語病,反正知道意思就好了…

>反射照射面積越大,就有越大的區域可以收到反射訊號
匿蹤之大忌也..

可是相對的來說,它要怎麼解決孔徑的問題?SAR有那麼神奇嗎?

>因為多次反射的衰減率更大。總不會是全金屬面的多次反射吧。

重新整理一下好了,順便對其它看不懂這裡在說什麼的人講一下。一道雷達波打出去到目標再回來,除了最直接的路徑外,可能還包括以下幾種形式:

雷達-目標-地面-雷達
雷達-地面-目標-雷達
雷達-地面-目標-地面-雷達

那麼,因為回來的雷達波不只一道,所以偵測低飛的目標會造成一些困擾,比方說當目標在比較遠的距離時,訊噪比(SNR)會下降,而使得目標偵測的精度下降(但是比較近的情況下,SNR反而會上昇);因為雷達波走的路徑長度不同,干涉結果會讓回波來回不斷地出現null和peak(對於地面雷達偵測低飛目標而言,第一個peak出現的地方總是在radar horizon之內),而也因此會導致目標追蹤的不穩定。

好了,現在的問題是:如果是高空飛行,沒差,怎麼多路都跟它沒關係,問題是低空:如果距離很遠,那多路效應反而應該會幫忙才對,向下應該是沒有關係的,如果距離很近時,它第一個應該要考慮的,ground mapping需要的孔徑才對…

唯一比較合理的理由,似乎也就只有在高空對抗長程預警雷達…問題是真的有需要嗎?


NO:20_13
TTSO  於 2003/06/26 01:28
Re:先進感測器專欄 [茶館推薦]

> 可是相對的來說,它要怎麼解決孔徑的問題?SAR有那麼神奇嗎?

沒看懂.. 你是說面朝上還是面朝下的....?___?


NO:20_14
acetw  於 2003/06/26 01:57
Re:先進感測器專欄 [茶館推薦]

APG-79的面不是朝上嗎?那它俯視作mapping,垂直面上的孔徑不是會變得很小?

還是做這種工作時,飛機都是側飛或倒飛的???


NO:20_15
flak  於 2003/06/26 09:06
Re:先進感測器專欄 [茶館推薦]

>APG-79的面不是朝上嗎?那它俯視作mapping,垂直面上的孔徑不是會變得很小?
對,所以縱向的解析度會變差。
但縱向的解析度通常是靠脈波壓縮技術可以提高,而SAR則是提高橫向的解析度

NO:20_16
TTSO  於 2003/06/26 10:02
Re:先進感測器專欄 [茶館推薦]

我一直有個疑問
機載SAR應該都有操作環境限制,如滾轉率限制、俯仰率限制、G限、高度變化率限制等
不過一直沒有看過相關的限制資料

flak手上有嗎?


NO:20_17
flak  於 2003/06/26 10:15
Re:先進感測器專欄 [茶館推薦]

>機載SAR應該都有操作環境限制,如滾轉率限制、俯仰率限制、G限、高度變化率限制等
當然有,使用SAR的飛機在操作時都要維持平穩的航道與固定的角度
但如果INS的精確度夠高,雷達的計算能力夠強,是可以允許航道變動,在信號處理才補償消除變動的影響。而補償的程度自然隨著科技的水準而提高。

NO:20_18
Agent Toganator  於 2003/08/24 11:44
Re:先進感測器專欄 [茶館推薦]

八月號的AIR INTERNATIONAL月刊介紹了軍事科技強至變態地步的變態死老美最新變態力作: 波音E-10A

什麼是E-10A????依照老美空軍最出需求, 這是一架採用波音767-400ER客機機體, 能夠同時身兼取代:
1. E-8C J-STARS
2. E-3C AWACS
3. EC-130E Airborne Battlefield Command and Control Ceter
4. EC-130H Compass Call
5. RC-135 Rivet Joint
6. U-2
7, E-6 Hermes TACAMO
所有能力任務的空中兼地面預警/戰場指揮/通訊/偵察/電子情報收集/電戰萬能變態機.

然而到2002年11月份時, 美國空軍經評估後認為, 若要E-10A同時身兼E-3C與E-8C的能力, 那其得同時攜帶對空與對地的AESA陣列雷達, 如何避免兩者之間相互干擾與滿足兩大吃電怪物的能量需求, 以現今的科技想要克服之太過艱困, 因此遂決定依舊將空中預警能力和地面預警能力分開由不同飛機負責, 但是共用E-10的基本機體架構.

預定取代E-8C聯星機的E-10A, Spiral 1將在2010年左右進入成軍階段, 其採用雷神/諾格集團合作開發的Multi-platform Radar Techonology Insertion Program(MP-RTIP), 在機腹上有一具擁有長達6.1 m的AESA陣列, I-band的合成孔徑雷達, 能夠同時執行SAR和GMTI Scans(今日的聯星機上的雷達一次只能執行一種模式); 除此之外, 機上亦將攜帶Battle Management Command and Control(BMC2)套件, 其同時整合了Multiplatform Data Link, Link16, 衛星通訊以及HF, UHF與VHF無線通訊能力; 到了其成軍時, 其初期能力將包括:
1. 敵方地面目標預警監控(雷達影像解析度可望在30 cm, 甚至更高)
2. 敵方巡航飛彈發射與來襲方位航向路線早期預警
3. Battle Management Command and Control

預定取代E-3C AWACS的E-10A, Spiral 2 AWACS衍生型將在2015年左右進入成軍階段, 至於取代RC-135 V/W電子情報機的Spiral 3計畫則將在2018年展開; 截止目前, Spiral 2與3計畫的明確任務目標與計畫裝備均尚未明確定義.


NO:20_19
Agent Toganator  於 2003/08/24 12:21
Re:先進感測器專欄 [茶館推薦]

雖然E-10A距離正式成軍之日尚遠, 但是老美不愧變態級軍事超強之名, 當下已經在開發更尖端, 更先進的空中/地面預警科技:”Sensors Craft”UAV計畫.

這項由美國空軍研發實驗室(AERL)所主導的計畫, 簡而言之, 是追求一款能在2017年左右進入成軍服役階段, 於65,000呎高空長時間巡航, 攜帶AESA預警雷達+電子與通訊情報搜集+間諜攝影整合式套件的無人空中偵察/預警/電子情報機, 並且能透過資料鍊與E-10A等有人友機相互合作, 相輔相成.

老美目前正為這個計畫開發新一代的輕量化適型AESA天線科技, 和E-10A所採用的MP-RTIP AESA天線科技相較(每平方公尺陣列單元重量400~500公斤),新一代輕量化適型AESA天線科技在重量上極大幅度減輕(每平方公尺陣列單元重量22.5公斤), 因此其可以安裝在小型無人機, 可以分散安裝在機身側面與後方部位以獲得360度環視能力, 更可以大量安裝以獲得更長遠, 更強勁, 更全方位的偵搜性能.

在選用搭配的UAV載具方面, 老美空軍最初考量的是最適合360度全方位大量安裝適型AESA合成孔徑陣列天線的鑽石翼型設計, 最近又針對類似B-2A構型的飛翼型設計, 以及一款翼展寬高達61公尺, 滿載重量高達44,000 kg, 能在空中長期翱翔值勤達50至60小時之久的超長程設計.


NO:20_20
flak  於 2003/09/09 22:35
Re:先進感測器專欄 [茶館推薦]

NG的B737預警機取得土耳其訂單
這正是澳洲Wedgetail的同型機,在決標前便是各方看好的廠商。
其特色是獨木舟式的主動陣列天線,比E-2、E-3來得先進。
而美國NG的技術,又比以色列Phalcon來得緊緻有信譽。
這種雷達技術,在沒有得到美國採購(但可能有資助早期開發?)的保證下,是目前外銷市場的當紅炸子雞。

NO:20_21
Agent Toganator  於 2003/09/10 13:22
Re:先進感測器專欄 [茶館推薦]

一擊必殺軍武網.........

猶太人不愧是猶太人, 世上最迷你的超神盾艦誕生了..............

《詹氏國際防衛評論》2003年9月報導,以色列的ELTA系統有限公司最近向大眾展示了該公司研製的新型艦載主動式相位陣列多功能雷達。該雷達型號名稱為EL/M-2248 MF-STAR,工作於E/F波段,有4面佈滿了能瞬間發射多波束的固態接收/發射單元之陣列天線,每面陣列重1500公斤,此外,該雷達系統在甲板下的設備重量為900公斤。

  EL/M-2248 MF-STAR雷達採用的是當今最先進的固態主動相位陣列技術,代表著未來艦載雷達的發展趨勢。目前,正在發展中的主動相位陣列雷達還有歐洲阿勒尼亞·馬可尼系統公司研製的“辛普森”雷達、CEA技術公司研製的CEA- FAR雷達、雷神公司研製的AN/SPY-3雷達及泰利斯公司研製的APAR雷達和SEAPAR雷達等。

  EL/M-2248 MF-STAR雷達將能夠對250公里處的較高高度飛行戰鬥機和25公里處的掠海反艦飛彈進行自動追蹤。該雷達可進行方位角360度,俯仰角-20度~85度的覆蓋範圍。該雷達的作戰功能包括:濱鄰近海戰鬥支援,瞬間多目標接戰支援,主動和半主動飛彈射控支援,3D長程對空監視,3D中程威脅警告,飛彈地平線搜索和威脅警告,海上水面目標監視,目標分類(包括直升機)和火力控制與彈著點觀測。

  EL/M-2248 MF-STAR採用的可升級的、模組化的輕型天線技術使其可以被訂製成適於裝備相對之下較小型的作戰艦艇,如輕巡防艦或更重級別的艦隻。從ELTA公司所展示的EL/M-2248 MF-STAR雷達圖片中可以看出,該型雷達被安裝在以色列海軍現役3艘艾拉特/薩爾五級(SAAR 5)匿蹤飛彈輕巡防艦其中的1艘上,但是目前尙無法確定以色列海軍是否有全面升級該級艦艦載雷達的計劃。


NO:20_22
SANJYSAN  於 2003/09/10 14:27
Re:先進感測器專欄 [茶館推薦]

每面1500kg,四面不就6噸?而這六噸又要盡量高架,不知那條改裝的SAAR-5
是否有重心過高的問題?

成功級不過在船樓上擺8枚HF-2與發射架,就已經哇哇大叫說重心過高影響航行了,
他還是4000噸的船,Saar-5才1000噸出頭.....


NO:20_23
Agent Toganator  於 2003/09/10 15:17
Re:先進感測器專欄 [茶館推薦]

SAAR-5上用得很可能是輕量化版, 文中有提到此雷達家族可以視客戶艦艇規格大小而量身打造; 總重量6.9噸的那款大概是供六七千噸級中大型艦所使用的全功能型, 其性能級數似乎與老英的SAMPSON系統相當, 也超出使用閃電二式點防禦飛彈的SAAR-5之需求太多太多.............

NO:20_24
小毛  於 2003/09/10 15:23
Re:先進感測器專欄 [茶館推薦]

適合小型船艦的倒不一定非四面相位陣列雷達不可,目前歐洲有不少旋轉式的小相位陣列雷達,作用範圍約100-200公里,已經足夠SM-2等級的飛彈使用了。

NO:20_25
Albert  於 2003/09/10 18:53
Re:先進感測器專欄 [茶館推薦]

>成功級不過在船樓上擺8枚HF-2與發射架,就已經哇哇大叫說重心過高影響航行了,
他還是4000噸的船,Saar-5才1000噸出頭.....

不用裝其他, 它本身便超重, (那六十四枚Barak, 八枚魚叉還有八枚天使也不是輕的, 還有二座三聯12.75吋魚雷管), 連七六砲也不能裝而只能用Phalanx, 在九五年馬來西亞展出時便引來很大批評, 而令Litton最後還要加大至千八噸才能和Newport News的FF-21爭光五. 若不是馬力大及長寬比良, 出海安全也是問題


回論壇

歡迎前往茶黨2005年新論壇TaiwanBBS.ORG參與討論。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TWforum.pl?board_id=1&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